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一)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新时代下的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发展的根本目标,下大气力解决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一方面,解决不平衡发展问题的基本要义是坚持公平,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责任、企业和个人社会责任的能力,形成社会互助网络,维护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解决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基本要义是提高效率,要充分依靠市场竞争压力、全方位国际合作助力和公平竞争秩序形成合力,形成持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动力机制,解决不充分发展的矛盾。

(二)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在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当前阶段,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发展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强调发展需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需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高质量发展是在稳增长基础上实现的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高速增长时期重点解决速度和有无的问题,现在重点解决质量和好坏的问题;过去重点是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在重点是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突出阶段性和全面性两大特征。阶段性特征是强调规模和速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阶段。全面性特征是指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要体现在供给、需求、要素投入产出、分配、宏观经济循环等方方面面。因此,需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四)高质量发展是高效益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应充分体现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治理和改善上。经济效益主要通过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位置,一方面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提高,另一方面创造新的价值链。包括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水平,产出更多高效适用的发明专利、驰名商标、高知识含量版权和商业机密。社会效益主要通过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的社会满意度、社会和谐体验和幸福感。生态效益主要通过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保护、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充分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高质量发展要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要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全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全面深化政府改革。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政府要持之以恒地为市场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凡是市场机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需要。只有政府、市场和社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形成了合力,才能够建立坚实的制度保障和行动驱动力。

(六)高质量发展须紧扣三大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三大变革”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相应地,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三个转型: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深化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增强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包括现在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根本途径。

(七)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质量的区域城乡空间布局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形成一个总体明确、边界清晰且功能互济的区域城乡空间布局。区域协调的实质是生产力优化布局,形成区域发展水平趋同的内在协调机制。中国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也有各自不同的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因此,高质量是一个辩证的哲学观点,不同地区的“更高质量”的意义不同:一是与发展全局有关的高质量。二是与局部转型升级有关的高质量。三是不能脱离我国以及国内各个地区的历史起点去看待“更高质量”。四是产业适度发展、尊重规律、循序渐进。五是城乡融合,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质量兴农,树立“产能安全”的粮食安全观;积极培育多元化的乡村振兴主体。

(八)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高质量全面开放新格局

我国未来将发展成为全球负责任大国、开放型经济大国、包容型发展大国。一是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合作,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二是要遵守国际规则,维护国际秩序,深度参与全球价格、规则的制定,做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三是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的安全观,积极推动全球平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九)高质量发展须处理好基于高质量的政府和市场关系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要重视解决好南北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核心是解决好华北、西北、东北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严重滞后的问题,解决好发展缺少活力、市场缺少压力、社会缺少激励的问题,加大简政放权的改革力度,把市场环境、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培育好,研究复制推广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区在政府服务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要重视解决好高质量对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出的更高质量要求的问题,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推动落实“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法治建设,让法定机构和专业治理人员进入公共服务主战场。 s5OGGV5bC17HRKEeWX0kjyKjF2FB8zYPl9DJizIJrXijTElfFSM/TP6wEX+kkq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