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推进能源供需两侧结构性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能源供需两侧是宏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活动关系经济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能源生产链,即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工转换、储备运输、进出口等供应环节所形成的相关产业链,其本身就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行业一样,能源领域供给侧也存在中低端产品(低质量煤炭、高含硫柴油等)过剩、高端产品(优质煤炭、高标号汽油等)不足、传统化石能源行业(煤炭、炼油)产能过剩、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有效供给不足等结构性问题。

此外,能源产品为非能源行业提供生产要素,能源终端消费是非能源行业供给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其他行业的供给侧,能源消费中存在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低品位的高碳能源利用总量依然较大、能源粗放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能源供需两侧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恶劣影响。因此,从能源角度来看,宏观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包括能源供需两侧结构性改革。反过来,由于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能源供需两侧结构性改革也必将促进宏观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能源供需两侧结构性改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生态优先成为我国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

我国当前高度依赖煤炭的粗放低效的能源发展方式,不仅导致资源大量浪费,而且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也与生态文明背道而驰。如果不加快推进能源供需两侧结构性改革,彻底改变高碳的能源结构、高污染的使用方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继续维持现有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必将导致更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最终使经济走入“死胡同”。因此,着力推进能源供需两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改变既有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不仅是能源发展自身的要求和内在驱动力,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三)能源供需两侧结构性改革是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选择。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视为应尽的国际义务,更是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并已向国际社会承诺在2030年乃至更早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能源利用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排放量相当于美国和欧盟排放量之和;我国也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年增加量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年增加量的3/4;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接近欧盟的人均水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国际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长期以来,受能源资源禀赋影响,我国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一直以煤为主,绿色低碳能源占一次能源和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较低。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温室气体排放达峰的承诺只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加大能源供需两侧结构性调整力度,努力增加绿色低碳能源有效供应与利用规模。

(四)能源供需两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

为了有效应对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系统逐步退化、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越来越大、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的严峻形势,顺应世界能源低碳化、无碳化、智能化的新潮流,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总体战略。“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为此,必须花大力气在能源供需两侧调整高碳能源结构,改变低效的开发利用方式,转变高污染发展路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推进能源供需两侧向绿色、低碳、智能、高效转变。当前,要着力采取多种措施,抑制高碳能源需求,为绿色低碳能源腾挪空间;化解传统能源行业产能过剩,深化能源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能源企业的竞争力,为能源企业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卸下包袱,使其能够轻装前行。 QXU1iFiZTI69JqKH25hdHGsivi8fZzK1eWbHNeY7kqbeckjyrtar0DPYuWJv5bP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