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内蒙古自治区未来的扶贫思路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国家政策、扶贫机制与扶贫资金等复杂因素的制约,减贫形势较为严峻。综合分析自治区贫困情况、扶贫政策和贫困原因,为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内蒙古自治区未来的扶贫开发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强调精准扶贫,确保扶贫成效

当前我国扶贫瞄准机制应将个体精准与区域精准结合起来。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贫困旗县的具体情况和“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在扶贫过程中按照贫困户家庭、个人的具体情况精准分类施策,分别通过生产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政策保障帮助贫困人口分批次脱贫。扶贫开发工作只有瞄准机制健全精准,从贫困群众的根本需求出发,创新扶贫机制,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才能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实现共享发展。

2.重视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人类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要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绿水青山的价值。由于大多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原始脆弱,因此,当地扶贫开发工作不可以牺牲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被放在优先位置。只有通过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才能使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在充分享受美丽家园的绿水青山的同时,真正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移民扶贫工作成为重点。在牧区通过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使牧民对抗自然、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在农区通过改造传统农业,达到提高耕地单产的效果,以此实现耕地资源持续、有效利用,形成生态大农业。

3.坚持群众主体性,引导群众自发脱贫

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农牧民民主参与机制,激发参与热情,让贫困人口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处理好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和贫困人口主动性之间的关系,在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尊重贫困群众的意见,提高民族地区农牧民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智力扶贫增强农牧民劳动素质技能,激发群众主体创造力,强调主体参与意识。

4.坚持因地制宜,加快边境地区脱贫

内蒙古自治区的贫困旗县在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有水平并不相同,因此在扶贫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特别是边境地区。内蒙古边境地区多位于荒漠地带,资源贫瘠、交通不便、灾害多发,且社会较为封闭,人口分散,经济、文化、制度较为滞后。受制于边境地区特殊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边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面临较大阻力,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非常必要。近年来,兴边富民行动大规模实施,内蒙古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社会事业领域,如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等方面依然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随着边境地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特别是边境口岸经济、文化功能逐渐凸显,弘扬民族、边境特色文化,打造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聚人气、促发展,成为内蒙古边境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抓手。 c5juy117CcKVtZBQuNsLXV+terwqKCaH4waKA+T/mfyP/JxWfWU81ShMfFpvtv6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