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书总体的研究目标,是基于发展战略和产权结构对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增长轨迹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为此,笔者首先希望为近代以来(过去的和现在的)的经济增长轨迹建立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通过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非线性关系)来说明未来发展战略和产权结构转变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持续、快速经济增长(未来的)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完成上述研究目标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回顾已有关于经济增长轨迹的解释(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奇迹”为例),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理解我国经济增长轨迹的逻辑起点,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下产权安排的绩效(包括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非国有企业的高效率)是理解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增长奇迹”的方法论基础。然而,上述分析以西方成熟的产权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为基础,脱离了具体的经济和制度环境,抽象地谈论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其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也正因如此,将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应用于近代以来总体经济增长轨迹便显得力不从心(因为近代以来的经济和制度环境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这决定了发展战略和产权安排的绩效也具有动态性和阶段适宜性)。

针对上述缺陷,本书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依托我国转轨经济市场化不断深入的经济和制度背景,从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两个方面探讨不同市场化水平下所有制结构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证明国有企业效率的动态性;其次,从发展战略、产权结构和政府最优行为三个方面对近代以来的总体经济增长轨迹进行解读;最后,联系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在实现持续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论证知识产权保护结构与长期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和未来发展战略转变的必要性。

1.2.2 研究方法

为了实现本书的研究目标,笔者综合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论证相应的主题,具体包括:

(1)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方法。笔者采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对相应的研究主题进行推理论证:一方面,根据现有的研究观点和特征性事实,利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抽象出相应的研究问题;另一方面,采用标准的数理建模方法对有关问题进行严密的演绎推理,推导出理论命题和研究假说,解释有关问题和相应的特征性事实。

(2)实证分析的方法。为了进一步论证提出的理论命题和研究假说,本书搜集到了中国省级面板和跨国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面板门限回归模型、面板GMM等实证分析方法进行验证,为提出的研究假说提供了相应的经验支撑。

(3)历史归纳的办法。由于近代统计资料获取的难度很大,利用相关数据来支撑相应研究假说的设想被打破。于是,笔者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从散乱的历史资料中找到相关的经验证据,通过历史归纳的方法对相应的理论命题进行了论证。 gY4Pa/BnCmmKGF6RiBU6/xG2HbIAflAUHoXWLVy6pSVFTIZxWWncqjgYWQLjcUu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