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冷漠陷阱:“你说什么我不关心,除非我感兴趣。”

我见过一位地产公司的经理在杭州某地的售楼大厅接待客户,满脸堆笑,口吐莲花,说得天花乱坠,旁边还有一群漂亮的售楼小姐帮腔。我这个旁观者听得都要心动买一套了,那位客户却一脸麻木,不为所动,连头都懒得点一下。

仔细观察,发现他的眼神一直在瞄着隔壁沙盘的一栋小型的邻湖别墅。那才是他的兴趣所在。最后他果然直奔主题,订下了那栋房子。这期间,他总共说了不到5句话。在房地产销售人员看来,这是沟通难度最高的一类人。因为他进来之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对其他东西毫不感兴趣。

冷漠为这位聪明的购房者带来好处。但在思维的层面,我们能看到一个隐含的障碍,也就是冷漠的坏处。冷漠型沟通者体现的首先是一种“自我思维”,其次则是“自私思维”,这两者合为一体,则体现为人在沟通中的“被动性行为”。

第一种表现:自我——“别人的事和我无关!”

什么是自我?别人的问题与我无关,我不感兴趣,我的眼中只有“我自己”,这就是自我。当你带着强烈的自我和别人交流时,你优先想到的是一系列以“我”开头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我和这件事情有关系吗?

2.我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吗?

3.我的时间允许吗?

4.我的心情不好,为什么要谈?

比如,很多做上司的开会时喜欢吸烟。然而,会议室里的人不可能全是烟鬼,尤其有女性员工在场时,这时你不能吸烟,而是应自觉地把烟收起来。但你多数时候想的是:“他们不吸烟与我何干?他们讨厌烟味儿,这不关我的事,因为我不讨厌。有本事他们就别来开会!”

有的人讨论工作时也表现出很强的自我思维:“是公司要求你配合我,你有为难之处关我屁事?我们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所以他不听同事的解释,也不关心同事的困难,只追求自己的目的。这种思维让人们在沟通时缺乏同理心,对别人的感受缺乏关注,也根本不想关注。他们往往是冷漠而又强硬的沟通者。

第二种表现:自私——“我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极度的自私让人极度地冷漠,将关心的范畴限定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个圆圈内。这个圆圈的中心是他,往外是父母妻儿、亲属朋友,再就没有其他人了。他的人情味儿限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而且,在任何关系中,他都牢牢地守护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和人沟通时,这就是他的出发点。

自私会直接影响人的心态和在一些问题上的选择。比如,有一次,我站在新西兰某座城市的街头,一脸茫然,装作迷路的样子。不到一分钟就来了两位女士问我:“您需要帮忙吗,是迷路了吗?”后来,我又换地方试了几次,这里的人表现得十分热情。

在洛杉矶、东京、伦敦、上海这些国际大都市,我们也进行过这项实验。比如,我让人分别扮成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和衣衫破烂的落魄中年人,去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东京的银座商业区、洛杉矶的格里菲斯公园和上海的陆家嘴,在步行街头、十字路口、购物商场的电梯旁和游人如织的河边扮作迷路者,看看哪类人受到的帮助最多,哪些人主动帮忙和热情相助的概率最高。

结果是: 人们对成功者感兴趣。他们在有可能为自己带来潜在利益的人面前,顿时不再那么冷漠了。

这个调查说明,我们在沟通时的冷漠行为并非天生如此,而是事出有因,是一种思维层面的主观态度。由冷漠导致的尬聊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一方对此话题十分感兴趣,而另一方却是心中波澜不起,双方的观点就无法形成交集,沟通尚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被动沟通让你一事无成

被动的沟通看似温和无害,实则事无所成。首先,冷漠让人畏而远之,大大减少了你和别人深度沟通的机会;其次,冷漠容易造成误解,被人曲解和误判你的意图,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这既有害于生活沟通,更不利于工作中的协商与合作。 MnaurT+RsTj7nvx0uaL3FFhckttY5k4iNnlOTgDYDqAvRUaizMrhmYvVfvPNhE1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