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比人类行为更复杂、更难以琢磨的事情吗?我们无法忽视人类行为的奥秘,因为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和他人的所作所为做出判断。性格与言行习惯的塑造大多源自幼时,那么,对于孩子的行为举止,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予以关注呢?

每一位家长都期盼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说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不过,现在有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外表和成绩,忽视了孩子内在的基本需求。若只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那么就会适得其反。一个合格的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朝着自己心中理想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真正了解孩子呢?如何去挖掘孩子自身的巨大潜能呢?又如何去塑造孩子的良好的品格呢?本书将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打破旧的传统和观念,树立科学正确的儿童养育观。

《行为心理学3》主要从心理方面来深层解析孩子的行为。作者约翰·华生先生引入十分丰富的案例来讲述孩子的行为特征,并且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深入浅出、简单明了地将心理学知识同孩子的行为联系起来。作者同时指出一个合格的家长应当怎样正确地看待孩子的行为特征,发现那些隐藏在孩子行为中的问题,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当指导,及时纠正那些可能会影响孩子性格与品行的不良行为。华生的这些建议细致入微,值得家长们借鉴和学习。

本书作者约翰·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传统心理学研究的“内省法”,转而采用自然科学当中经常使用的“观察法”与“实验法”,并且把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儿童教养方面。

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期十分重要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出现推动了心理学向着自然科学的方向发展,其中生理学更是行为主义的自然科学依据。行为心理学同传统的心理学不同,行为主义的观点主张对实际的行为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是去研究难以捉摸的意识。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可以用“刺激→反应”来进行解释说明,同时强调这些反应是由相应的特定刺激所引起的。

在华生看来,幼时的经历对于儿童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他认为,孩子出生之初只有一些最简单的反应,之后所形成的复杂反应则来源于环境和早期的训练。其中早期的训练尤为重要,训练的不同不仅导致了婴幼儿期的差异,更是造成了成人期的差异。

华生认为,那些所谓“天赋”的行为,都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本能是根本不存在的。被人们称为“本能”或者“遗传”的素质,都是幼儿时期接受训练的结果,即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他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健康并且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所设定的环境中教养,那么我可以保证,在这些婴儿中随机挑选一个,我都能够将他训练成任何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商界领袖,甚至乞丐或者小偷——无论他的天赋、喜好、趋向、才能及种族如何。”

传统心理学认为情绪是出于本能,行为心理学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华生认为,大多数情绪源自后天习得,它来源于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对其产生的刺激以及对人们所处环境的不同认知。他声称,情绪包含了所有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尤其是内脏和腺体。他认为婴儿有三种原始的情绪——恐惧、愤怒、爱,而这三种情绪所发生的情境与其表现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对于情绪的变化发展,华生使用条件反射法去研究。他根据11个月大的婴儿形成条件反射的试验,认为使得情绪复杂化并且发展的机制是条件化,人们那些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恐惧、愤怒和爱这三种基本情绪上渐渐形成的。他还认为条件化的情绪反应是有扩散或者是迁移作用的。而条件化的情绪反应在合适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分化,并形成分化的条件情绪反应。比如嫉妒,人的行为与嫉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嫉妒就是在三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一种内在的情绪行为,是由一些特定的社会情境所引起的条件反射。华生还通过对一个3岁孩子的试验,发现了消除孩子不良情绪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对孩子重新实施条件,或者是解除条件对孩子产生的作用。对于恐惧这种情绪体验,华生认为,它是由于许多刺激同时出现,并且产生了替代反应所导致的。而想要解决恐惧,也应该从刺激和反应方面入手。

在华生看来,习惯是儿童适应情境的活动。儿童产生反应活动,是由于内外部的刺激。而习惯性行为,是因为这些活动形成了一定规律。

传统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而行为心理学则认为思维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华生指出,人们有两种语言习惯,一种外显,一种内隐。外显的语言习惯就是言语;而内隐的语言习惯则是同自我交谈、无声的谈话,也就是思维。此外,因为有外显的语言习惯为基础,内隐的语言习惯才逐渐演化而来。比如,一个孩子在最初时候是一个人大声自言自语,后来在家长的要求之下,他开始小声地说话,再后来就变成了无声地讲话。

华生认为思维具有创造作用,我们之所以会得到思维的创造物,就是因为人们不停地变换各种语言的反应的结果。在他看来,人有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两种思维。比如,聋哑人就是用肢体动作来代替言语,他们的思维和言语都是以肢体反应的形式来进行。即使是正常人,也并不都是用单词来思维。一个人思维之时,潜伏着的言语活动、肢体活动、内脏活动都在发生着,而肢体活动和内脏活动占优势时,就会发生非语言形式的思维。

在人格方面,华生认为人格等同于行为,是一个人行为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研究人格的最好方式就是想办法把动作流切断,让它成为横切面。通过测量,可以研究和塑造儿童的人格。环境对儿童的人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想要改变儿童的人格,最好的途径就是改变儿童所处的环境。

在华生看来,人性的弱点都来自婴幼儿时期,这与一个人的意识没有任何关系。而想要克服弱点和缺点,并且塑造优点,可以从改变行为或者刺激反应方式开始。从刺激入手,通过对特定反应的刺激情境进行研究,探寻更有效的刺激方式;从反应入手,不改变刺激环境,而研究替代反应,用良好的反应取代失败的反应。

作者华生思想前卫,敢于抨击旧的儿童养育观念,他提出的关于儿童养育的方法和建议至今仍有许多可为我们所参考、借鉴。但是,他的理论中也存在一些负面观点:华生一直倡导心理学研究科学化,却否认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显然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华生的理论受到了人本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的挑战。

不过,华生的理论依然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在婴幼儿的教育和特殊教育方面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儿童的教育方式以及纠正方法上不断进行着新的突破。正是这些方法带来的实际效果,使行为心理学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从而不断地为现代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精妙绝伦的科学。阅读本书,你将会受益匪浅。 MbaIamTBPFNiepZ2dVON6K1qfJhfmXf+ppcPso7YHXYQ5L9k3WKrRMoxbnzLIcP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