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惊蛰
警惕肝病的侵扰

惊蛰养生指南

惊蛰时节,天气很好,但有的人却感觉后背凉、痛,四肢凉、麻、胀,这是气不足的缘故。天地之间的阳气生发得过快,人体内的阳气跟不上。尤其到了15天之后的春分,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剧。因此,惊蛰前后,补充阳气很关键。

惊蛰时节还要防风痹。因为早春多风,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受风后容易发生关节肌肉酸痛,其特点是游走性的,可先后发生在肩、颈、腰等关节。养生方法是脱冬衣要晚,选择药物治疗时,可服舒筋活络丸或风湿骨痛丸等。这个时节最容易感染上病毒性疱疹,如带状疱疹,严重者会集中于腰部,俗称缠腰火丹,要及时治疗。

预防季节性疾病的流行。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而且春季与肝相应,养生不当则可伤肝。此外,在此时,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都易暴发流行,因此,惊蛰节气要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此类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要根据节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生发阳气的食物。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时要少吃酸,多吃养脾食物,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正气作用的食疗粥来增强体质。

惊蛰养生小贴士

春季排毒养生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处处生机勃勃,人和自然界一样也充满了生气。然而,很多人会出现头昏、提不起精神、全身倦乏、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咽喉疼痛、口疮、鼻出血、便秘、脸上出现痤疮和色斑等症状。这些一般是肝气不舒、毒素无法排出的表现。

春天肝旺

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天通肝,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情绪激动,动辄大发脾气,或容易肝气郁结,情绪低落,出现色斑、面色黄等。此外肝火过旺易乘脾土,脾失健运,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管道不通,阳气生发受阻

三月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气温升高,阳气升发,但冬天时人体活动较少,新陈代谢缓慢,体内毒素排出受阻,极易导致排毒管道不通畅,使阳气升发受阻,“清阳不出上窍”,人体就容易出现头昏、提不起精神、全身倦乏的症状。

春燥热毒内盛

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之毒而出现春燥,且春天风大雨少,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易大量流失。加上天气反复无常,不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导致机体阴阳失调、热毒内盛、火热上炎,则出现口疮、咽喉疼痛、痤疮;热入肠道,则出现便秘、尿黄。

惊蛰的养生原则

提升气血,阴阳调和

惊蛰过后,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因此养生应顺应阳气长盛、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惊蛰过后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肝病好发于此季节,尤其是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此时当注意提升气血,使阴阳调和,巩固人体的免疫力。

平衡作息,调养饮食起居

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通达。

提高疾病预防意识:惊蛰时节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又是疾病多发的时期。因而,这一节气中必须做好一些疾病的预防工作。由于春季与肝相呼应,养生不当则易伤肝,要重点保护肝脏。

温热健脾,多甘少酸

虽然冬季已经过去,但仍有余寒未清,人体内的阳气已经苏醒,开始生发、壮盛,此时可以吃些温补的食物以御寒助阳。例如韭菜、大蒜、洋葱、香菜、姜、葱,这些食物性温,味辛,可以驱散风寒、抑制病菌。应少吃酸味食物,中医认为,春天里,人体的肝气容易亢奋,酸味食物容易助长肝气,一般来说应减少食用。名医孙思邈就有“春日宜省酸”之说。

惊蛰养生运动——内养功

内养功强调呼吸停顿、气沉丹田等意念,是静功的主要功法之一。内养功法具有“大脑静”而“脏腑动”的特点,尤其适于春季练习。

练功之前要简单进行一些准备。首先,要保证练功的环境尽可能整洁安静,空气清新。其次,要心神安定,精神愉悦。练功前20分钟左右,应稍作休息,使心神安定、精神舒畅。另外,练功前要宽衣松带,解除束缚。无论卧式、立式、坐式时,都必须将纽扣、衣带、鞋带或紧身衣服等预先解开,全身放松,使血液循环不受阻碍。

不论采用哪种姿势练习内养功,只要自然、端正即可。练习坐式时宜用宽凳子或椅子,其高度以练功者的膝关节弯曲呈90°为宜。练习时身体不偏不斜,不含胸,头颈和上身端正,头部略向前倾,臀部向后微凸,背不弯曲。若是盘膝坐,则两手微握、掌心向上,置于小腿前或放在膝盖上。姿势端正后,两眼微闭,注视鼻尖,口亦微闭,舌抵上腭。

在意念活动中,想象以腹内脐下1.5寸处的气海穴为中心形成一个球形,使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即意守丹田,又称“调心”。这样以一念代万念,则易于入静。练呼吸时要意守呼吸,体会呼吸的柔和自然、舒适平稳,达到“意念合一”。妇女练意守丹田有的会出现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此时应改为意守膻中。练完功后要用一手掌按在肚脐上,另一手掌贴在这只手的手背上。两手同时以肚脐为中心揉转,先由内向外,由小到大缓缓画圈,左转30圈。稍作停顿后,再由外向内,由大到小画圈,右转30圈,到肚脐处停止,即是收功。然后,可以随意活动活动身体,但不要做剧烈运动。

惊蛰养生穴位——关元穴

惊蛰天要补气就找“关元穴”

我们常听到“丹田之气”“意守丹田”“气沉丹田”等,这里的“丹田”其实可以认为是经络学说中的关元穴。关元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同时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在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等方面,关元穴均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此外,关元穴还具有补气的功效。

【取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 固本培元、导赤通淋。

艾灸方法 用艾条温和灸关元穴5~10分钟,每日1次。

刮痧方法 用面刮法刮拭关元穴,以出痧为度,隔天1次。

拔罐方法 用拔罐器将气罐吸附在关元穴上,留罐10~15分钟,隔天1次。

按摩方法 用手掌根部推揉关元穴2~3分钟,长期按摩,可改善痛经、失眠等病症。

惊蛰易得“流感、哮喘”

预防惊蛰易得的 流感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的意思就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因此,春季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腮腺炎、肺炎等。流感是这个节气最易发生的病毒性感染病,并且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体质弱的老人要注意预防。

治疗方法 可选择中药预防。贯众、板蓝根、葛根、藿香、甘草各9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可起预防作用。

妙方巧治本季常见病—— 哮喘

春天是哮喘病的好发季节,主要是因为春天天气冷热变化较大,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突然的冷空气刺激,也可以引起气管痉挛,发生哮喘。其次,野草、树木的风媒花粉散放出许多花粉颗粒漂浮于空气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吸入花粉后会打喷嚏、流鼻涕、鼻痒、咳嗽,引起哮喘。

治疗方法 白果百合冰糖饮:准备白果30克,百合30克,冰糖30克。将白果去壳取仁,再将膜和胚芽去掉,与百合、冰糖一起入锅,加水1200毫升,煎煮1小时,取汁饮用。

饮食原则:宜清淡,增免疫,防传染

惊蛰时节阳气升发,但与此同时,这个时候也是流行性感冒、肝炎、风疹等病毒传播的时节。另外,也是人体内部阳气特别容易“受伤”的时候,一旦伤及,就很容易导致胃疼、腹泻等疾病,细菌、病毒也在这个时候活跃,容易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在这个时节,更应该注意保暖,增强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

【推荐食材三部曲】
一部曲:豌豆

中医认为,豌豆味甘,性平,入脾、胃二经;具有益中气、止泻、利小便之功效;主治脚气、痈肿、乳汁不通、脾胃不适、呃逆呕吐、心腹胀痛等病症。

二部曲:黑米

黑米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医书记载黑米有“滋阴补肾、明目活血、清肝润肠”等功效,最适于孕妇、产妇等补血之用,又称为“月米”“补血米”。历代帝王把它作为宫廷养生珍品,称为“贡米”。

三部曲:海蜇

海蜇味咸,性平,入肝、肾、肺经,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等功效,对气管炎、哮喘、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均有不错的食疗功效。

惊蛰吃了冰糖雪梨,病痛都远离

惊蛰之日,在山西、内蒙古等地,民间就有吃梨的习俗,意思是让害虫远离庄稼。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气候比较干燥,人们很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和“离”谐音,惊蛰食用梨表达了人们希望病痛远离身体的心愿。梨的吃法有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或者水煮,特别是冰糖雪梨对缓解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它当作甜点食用。

功效作用

据《本草纲目》记载:“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药用能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雪梨,味甘,性寒,含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之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雪梨加冰糖可以润肺和治感冒。医学研究证明,梨确有止咳化痰、养血生肌的作用。

雪梨

原料组成

雪梨2个,大枣15克,冰糖适量

做法

①将雪梨洗净,切块备用。

②将雪梨块同冰糖、大枣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15分钟,盛出放入碗中即可。 udz5TfC2fSmiYMmnGbnDDbsh0baoB6ca9bR2HttBH9euILf46abX6SsPw4Lc5j7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