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米上市:没有爆米花的轰动,但低头时更接近成熟

2018年7月9日,小米创立8年后在香港成功上市。这标志着资本市场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新一代领导性公司的认可。

我数了数,我家的小米产品有电视、智能摄像头、移动电源、夜间感应灯、温度计、太阳镜、手机,还有通过米家App买的一件衬衫。和“米粉”比这些产品真的不多,但同时有这么多品类,家里也没有第二个品牌能做到。

小米标准(Xiaomi inside)

我在品牌方面有过不少研究。我觉得21世纪的品牌有三大类型。第一种是杰出品牌,是20世纪延续下来的传统,强调高品质、聚焦和专业性,比如茅台、格力、同仁堂;第二种是超级品牌,比如苹果、谷歌、微信、支付宝,它们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基于核心产品建立起平台与生态,扩延范围很广;第三种是新潮品牌,很多是速生的,但速生也可能速朽。

小米的奇特在于,作为智能硬件、互联网、新零售的三合一“新物种”,它同时也是杰出品牌、超级品牌、新潮品牌的三合一“新物种”。小米手机、电视是杰出品牌,小米互联网服务、电商、零售是超级品牌,小米生态链上则有很多新潮品牌。这是全世界从没有过的商业模式。但在互联网、物联网背景下,在从产品导向到用户导向的背景下,在从物质主义到物智主义、越多连接越有价值的新生活背景下,小米正把它变成现实。这需要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设计、品质、连接、高性价比,最重要的是和用户交朋友。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一种标准、一种品位、一套方法,可以应用于硬件、软件、服务等方方面面。PC时代有“intel inside” 的说法,在物联网时代,“Xiaomi inside”事实上已经开始。

2018年,我曾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交流,他说小米将是未来10年内最伟大的公司之一,小米在商业模式和经营用户方面已经超过了苹果。李斌的理由是,商业竞争的本质是经营用户,因此用户体验将是最重要的护城河。只要用户的心跟你在一起,即使你有这样或那样不完善的地方,如果你能快速修正,也会获得用户的认可。在用户和社群的经营方面,小米走在了时代最前面。在上市敲锣那一刻,小米专门请了“米粉”一起上台庆祝,这正是它长期坚持的“和用户交朋友”理念的体现。

几年前我问过马云,BAT这样级别的下一个是谁?他说,后面总会有人的,是不是雷军,谁知道呢?他不确定,但当时他只提到了雷军。这一次小米上市,马云也做了投资。

马云衡量互联网公司的最终价值时,强调的指标是“规模化盈利能力”。挣小钱不难,高利润率也不难,难的是利润规模化并持续成长。小米创业8年,收入过千亿元,经营利润过百亿元,规模化盈利能力已经显现。而这是以整个小米生态为背景的。在所有抓住风口的人里,雷军用产品性价比抓住了用户;当千百万用户涌向你,想不做大都难!想象力就是这样一步步放飞的。

人人上网是互联网的特征,万物互联、人物相连是物联网的特征。在物联网时代,用户用的不再是独立的产品,而是能够提供一系列服务的设备,所有硬件都将智能化,具备感知、交互和控制能力,成为适应分散化生活场景的连接节点。表面上看,小米是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公司,但本质上,它是用物联网时代新标准——“Xiaomi inside”去持续孵化新公司、新业态的超级平台。小米自己是“网联新物种”“互联网新物种”,同时这个平台也在创造各种智能化、网联化新物种。例如,仅仅是小米可穿戴设备App“小米运动”,通过小米手环、小米体重秤等健康管理类产品,就和千万级月活用户连接,参与其健康生活的塑造。单独看,这就是一个“独角兽”。

所以雷军多次说,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和用户交朋友,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道理并不复杂,但只有小米勇敢去实践,而且基本把道路走通了。

小米原则(Xiaomi principle)

小米上市最有意义的地方,不在于估值,而在于价值,在于这一“网联新物种”的价值被资本市场认可。而上市前后的风风雨雨,则折射出小米是一家坚守价值观的厚道公司。借用这两年的一个流行词“原则”,可以将之称为“Xiaomi principle”(小米原则)。

2018年三四月份小米准备上市时,投资者热捧,几乎到了“但求额度,不问定价”的程度。当时小米估值八九百亿美元甚至更高绝非虚言。几个月后,受大环境影响,香港股市寒流涌动,上市不久的几只“独角兽”几乎都跌到了刚上市时市值的一半左右。小米最终也以发行价区间为17~22港元的底线定价,估值在540亿美元左右。

对于雷军“在最后定价的时候终于定在了最低价位”,刘强东说:“我今年3月份听到一个最近两年上市的CEO分享自己上市心得,说得惊心动魄、洋洋得意!我随手查一下他的股价,上市不久破发,两年没有回去过!……奉劝后面的独角兽们:向雷军学习!做到让股民赚钱才是牛的事情!去股市割韭菜的没有资格成为企业家!”

我估计雷军并不认为当时的估值反映了小米的价值,后来果然听说,即使外部估值八九百亿美元时,雷军也打算在发行时打个七折八折,希望给投资者留出空间。就像小米手机的发布,雷军多次在已经确定价格、第二天就要发布的头天晚上,甚至是上场前15分钟,把售价再砍一刀。无他,唯恐觉得从顾客那里拿多了,不够朋友。

也许是天意,小米IPO遭遇了外部寒潮,但雷军顺天而动,攒下了人品。2018年6月29日定价确定后,他通过个人微博称:“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他越来越相信这种价值观的力量。

厚道是小米的信用、信誉,也正在成为小米的信仰。

按照各大机构预估,2019年小米有望实现155亿元(接近22亿美元)左右的净利润,因此540亿美元市值所对应的市盈率是24.5倍左右,考虑到小米的成长性,这个估值确实不算高。我个人觉得小米上市和腾讯不同,腾讯2004年上市时规模很小,市值只有六七十亿港元,所以至今有几百倍的市值成长。小米上市和阿里巴巴2014年9月在纽交所上市有点像,都是在公司已经有相当规模时上市的,但即使阿里巴巴如此之大的基数,市值也成长了一倍多。如果以阿里上市后股价最低时的60美元左右和最高时的215美元左右来计算,这个成长空间更大。不管你在什么价位买了阿里巴巴股票,几乎都能赚到钱,因为它的总趋势是成长。

不少人怀疑小米估值的最大理由是,尽管小米利润主要来自互联网服务,但其主要收入来自硬件,而消费者对硬件的忠诚度是有限的,他们会换机,那样的话互联网服务就无从谈起。我不知道雷军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个人觉得小米能打破“硬件不能成为互联网入口”的理由有三个。第一是智能硬件的效率极高。小米招股书中提到存货周转天数是45天,根据2017年发布的“Gartner供应链25强”,45天这个数字和沃尔玛一样,比H&M(121天)这样的快时尚品牌快了不止一点。也就是说,小米的运营效率很高,轻易不会被颠覆。第二是小米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产品组合。通过组合产生了“低频变高频”的消费黏性。当你买一件小米产品时,它好像是个硬件公司,但你如果经常在小米的线上或线下渠道购买小米产品,而这些产品都是智能化、网联化的,这时的小米就更像是一个时时和你在一起、运营生活数据的互联网服务公司。第三是小米用户的迁移成本比想象中高很多。这是因为小米厚道,能用压低的硬件利润率和极高的性价比和用户成为朋友。高效、高频、粉丝效应,这不都是成功互联网公司的标配吗?

所以小米原则的核心,还是“感动人心、价格厚道”这八个字。坚持这样的原则,以厚道赢得用户,最后才能实现“得用户者得天下”。这是真正的王者之道。所以,有那么多机构投资者和企业家为小米融资,无条件支持小米。这一典型的“企业家雇佣资本”现象,绝不是偶然出现的。

小米企业家精神(Xiaomi entrepreneurship)

2007年1月,在MacWorld发布会上,史蒂夫·乔布斯第一次向世界展示iPhone的设计。他先说:“嗯,我们有三个创新,带触摸控制的宽屏iPod、革命性的手机,以及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当人们欢呼时,他突然说了一句:“这其实并不是三个东西,而是一个三合一的东西——于是我们叫它iPhone。”

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伟大的产品并不等于伟大的公司,伟大的公司是文化、产品、服务、管理、品牌等的聚合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创新、改变世界、与时俱进的文化。《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在《创新者》一书中说:

数字时代最成功的事业都是由能够鼓励协作和富有远见的领导者开创的。这往往被认为是不可兼得的两种特质:普通的领导者可能是友善的包容者,也可能是充满激情的远见者,但是最优秀的领导者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

在他眼中,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人挑剔,但他们也知道如何在自己身边建立强大而忠诚的团队。相反,不能协作的领导者,即使再优秀也很容易走向失败,比如肖克利半导体公司的瓦解;缺乏充满激情和冲击力的远见者,一个协作团队也难以成功,就像苹果在1985年驱逐了乔布斯之后,便失去了方向。

作为最了解雷军的人之一,小米最初的投资人、晨兴资本的刘芹曾说过:“我对小米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它的创始团队依然雄心勃勃。小米公司成功的秘密只有一个,那就是雷军的企业家精神是全球顶尖的,背靠中国超大的人口消费市场,小米终将成长为一流的跨国科技公司。”

我赞同刘芹的说法。正是中国这样的互联网发展热土,加上强有力的中国制造能力,给了小米这样的企业超速前进、产业跨界、无缝连接用户、打造前所未有的复合生态圈的可能。而雷军顽强的企业家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则引领小米越走越远,一次次开辟新航路,创造新模式。

雷军在给员工的信中说:

2010年4月6日,在中关村银谷大厦一间很小的办公室,一家叫小米的小公司静悄悄地开业了。到现在我都依稀记得,当时只有13名员工,除了我、林斌、阿黎和KK共4名联合创始人之外,还有范典、刘新宇、王海洲、李明、屈恒、秦智帆、李伟星、孙鹏和管颖智这9名创始团队成员,他们9位同学今天还依然活跃在小米的各个重要岗位上。那一天,我们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开干了。

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就想起了艾萨克森所说的:“数字时代最成功的事业都是由能够鼓励协作和富有远见的领导者开创的。”从创立到上市的8年时间,小米也有起伏,9名创始团队成员至今都在小米,这就是对小米事业、小米激励模式、小米文化的最好支持。

中国的小米,世界的小米;互联网的小米,物联网的小米;制造的小米,零售的小米,服务的小米;创新的小米,厚道的小米;远见者的小米,协作者的小米。这一切都在8年之中发生。想到这一点,想到小米所代表的中国创新力量,真的有点激动。

小米上市,从股价看并没有爆米花的轰动,但就像田里的小米,越是低头的时候越接近成熟。这一低头,代表着厚道和谦恭,也孕育着更大的成长力量。 OIw0mzSaqfQIqhOadL8YCsL1eE7XbNU31ljNQoflfE2rpnk2Y6xQ2dcgcvBdlQg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