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庞勋之乱

【内容提要】

《庞勋之乱》叙述了唐末以庞勋为首的桂林哗变戍卒,打回老家徐州,建立政权,最后被镇压的历史过程。

唐懿宗李漼(cuǐ)咸通四年(863年),南诏进攻安南(治所在今越南河内),攻陷交趾(今越南河内)。唐王朝命徐州节度使孟球招募两千人赴援,其中八百人戍守桂林(今广西桂林)。当初约定三年后轮换。到了咸通九年(868年),这批戍卒已经戍守了六年,还没有能替换回家乡。他们屡次请求返回徐州。当时的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听从亲吏都押牙尹戡(kān)的话,以库藏空虚、派兵替还戍兵的花费太大为理由,要求戍卒再留守一年。已经忍无可忍的戍卒非常愤怒,他们在牙官许佶(jí)、赵可立、姚周、王弘立、张实等九人的带领下,杀死都将王仲甫,拥立粮料判官庞勋为首领,冲入监军院,夺取兵器、铠甲,在桂林发动暴动。然后,经湖南北上,再沿长江东下,过浙西,入淮南,一直打回老家徐州。

他们一路上吸引了很多人参加,队伍迅速壮大。唐王朝发了一道诏令,表示赦免戍兵,允许他们返回家乡。但是徐州节度使崔彦曾已经派兵前去镇压,结果被戍卒打得大败,他们趁势攻取宿州(今安徽宿州)、徐州(今江苏徐州),杀死节度使崔彦曾、尹勘等唐朝官吏。庞勋自称兵马留后,后又称天册将军,声势大振。接着,又攻下濠州(今安徽凤阳)、滁州(今安徽滁州)、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地,杀死滁州刺史高锡望。南到寿州(今安徽寿县)、庐州(今安徽合肥),北到沂州(今山东临沂),东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包括沭阳(今江苏沭阳)、下蔡(今安徽凤台)、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巢县(今安徽巢湖)等地,被相继攻占,泗州(今江苏宿迁东南)也被长期围困。他们控制了江、淮运输线,切断了唐王朝从江南运输财赋的通道。前去救援的唐军,疲于奔命,屡战屡败。庞勋军则越战越勇,由于这一年江、淮大旱,发生蝗灾,老百姓纷纷参加庞勋队伍,军力大增,发展到二十多万人。

在庞勋之变的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唐王朝遣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羽林将军戴可师、神武大将军王晏权分任徐州南、北面行营招讨使,调集各路大军前去镇压;唐王朝还调去了沙陀三部落使朱邪赤心和吐谷(yù)浑、鞑靼(Dádá)、契苾(Qìbì)等部族酋长,各率部众,帮助唐军镇压庞勋。由于轻敌,戴可师被杀于都梁城(今江苏盱眙[Xūyí]北),王晏权也屡战屡败。唐王朝被迫以曹翔代替王晏权,撤换了淮南节度使令狐绹(táo),以马举代替,又任命将军宋威为徐州西北面招讨使,加强唐军的镇压力量。

唐军集中兵力,四面包围了庞勋军,展开全面反攻。庞勋军攻克的地方相继失守,唐军进逼徐州。在此危急时刻,庞勋接受了部下建议,引兵西攻宋州(今河南商丘)、亳州(今安徽亳州),想以此牵制唐军。但当庞勋西行后,他的部下张玄稔(rěn)就投降了唐军,徐州陷落。庞勋西攻宋州不克,转攻亳州,预备折回徐州,但为沙陀骑兵追击,苦战不敌,于咸通十年(869年)九月战死在蕲(qí)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蕲县镇)境内。庞勋领导的桂林戍卒暴动历经一年多时间,归于失败。

庞勋领导的徐泗地区桂林戍卒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因其发生在唐王朝赖以维持的主要财赋供应地,所以对唐王朝的打击很大。尤其是哗变士卒,转战南方六七个省份,威胁到唐王朝的漕运通道运河,极大地震撼了唐王朝在江、淮地区的统治。后人评价:“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也就是说,唐朝虽然灭亡于黄巢,但其祸根实早在桂林戍卒暴动中就种下了。这次暴动揭开了唐末大规模暴乱的序幕。

庞勋起义北归路线示意图

【原文】

唐懿宗咸通三年秋七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温璋 [1] 。初,王智兴既得徐州,募勇悍之士二千人,号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常以三百余人自卫,露刃坐于两庑夹幕之下,每月一更 [2] 。其后节度使多儒臣,其兵浸骄,小不如意,一夫大呼,其众和之,节度使辄自后门逃去 [3] 。前节度使田牟至,与之杂坐饮酒,把臂拊背,或为之执板唱歌 [4] 。犒赐之费,日以万计,风雨寒暑,复加劳来,犹时喧哗,邀求不已 [5] 。牟薨,璋代之 [6] 。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 [7] 。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 [8] 。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以浙东观察使王式为武宁节度使 [9]

【注文】

[1] 唐(618—907年): 朝代名。618年,由唐高祖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907年,朱温废唐建梁,唐朝灭亡。唐朝共历二十一帝,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又形成“开元盛世”,其间还涌现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曾于690年改唐为周,定都洛阳,改称神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疆域辽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唐朝还是一个开放的帝国,声誉远被海外,与许多国家均有来往,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懿(yì)宗:即唐懿宗李漼(cuǐ)(833—873年),本名温,唐宣宗李忱(chén)之子。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封郓(yùn)王,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为宦官王宗实等拥立。唐懿宗在位期间,荒淫挥霍、迷信佛教、朝政败坏,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国势日渐衰败,先后爆发浙东裘(qiú)甫暴动和桂林戍卒暴动。咸通十四年(873年)病死,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葬于简陵。 咸通: 唐懿宗李漼年号,共计十五年,即860—874年。 徐州: 今江苏徐州。唐后期为武宁节度使驻地。 节度使: 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意为节制调度,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jīng)节,故称此名。节度使成为固定职衔是从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711年)四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开始的。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沿边境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在内地普遍设置。他们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威权颇重,已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 温璋(?—870年): 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一说河内(治今河南沁阳)人。唐代官吏。其父温造曾任礼部尚书,他以父荫累官至大理丞、州刺史。在担任徐泗节度使时,徐州的银刀军因他为政严明,发生兵变,驱逐了他。后来,出任京兆尹,大力整顿京城治安。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因直谏被贬振州司马,自杀身亡。

[2] 王智兴(758—836年): 字匡谏,怀州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朝大臣。少年时即以骁勇果敢著称,为徐州衙兵。淄青节度使李纳反叛,派兵攻击徐州。他被派到朝廷求援,解徐州之围,从此成为徐州大将。唐宪宗元和年间,因击退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升任侍御史、御史中丞、沂州刺史、武宁节度副使。唐穆宗长庆初,在参加讨伐河朔三镇叛乱期间,他培植亲兵,号银刀军,逐渐骄纵。后因与节度使崔群不合,将其驱逐,自领军务,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唐文宗大和初,又因讨伐横海节度使李同捷叛乱,进位侍中,封雁门郡王。大和九年(835年)改任汴州刺史,宣武节度使,死于任上。 勇悍: 勇猛强悍。 银刀、雕旗、门枪、挟马: 唐王智兴所建衙兵名。唐穆宗长庆初年,河朔三镇叛乱,朝廷以王智兴为武宁军节度副使,率领徐州三千兵讨伐,他招募勇悍之士二千人,号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七军中又以银刀军待遇最为优厚,为近侍亲兵。在他的纵容下,银刀军骄横难制,父子相承,以至继任的节度使都无法有效管理,甚至发生了驱逐节度使温璋的事件。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王式出任武宁节度使,尽杀银刀军,其余党亲戚全部发配远处。 露刃: 把兵器露出来。 庑(wǔ): 堂下周围的廊屋。 夹幕: 古代厅堂廊庑中悬挂的帷幕。 更: 更换,替代。

[3] 儒臣: 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

[4] 田牟: 生卒年不详。唐代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成德节度使田弘正之子。为人宽厚,吏治严明。初授神策大将军,历任盐州刺史,鄜坊、天平、武宁、灵武节度使,官至检校尚书左仆射,约死于唐懿宗咸通初,以忠义著称。 拊(fǔ)背: 轻拍肩背,表示抚慰。

[5] 犒赐: 犒劳赏赐。 邀求: 无理要求。

[6] 薨(hōng):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据《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出古代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7] 惮(dàn): 畏惧,害怕。

[8] 聚噪: 聚众鼓噪。

[9] 无辜: 没有罪。 邠(bīn)宁: 唐方镇名。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置,治所在邠州(今陕西彬州)。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邠、宁、庆三州,相当于今甘肃东部和陕西彬州、永寿、旬邑、长武等地。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曾一度取消,归并朔方。大历十四年(779年),复置。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赐号静难军。其后为王行瑜、李继徽等所割据。五代后梁末帝乾化四年(914年)为后梁所并。 浙东: 唐方镇名。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置。治越州(今浙江绍兴),领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大致相当于今天浙江省除浙北之外的所有地方。 观察使: 官名。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唐前期由中央不定期派出使者监察州县。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置十道巡察使。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置十道按察使。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置十五道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职如汉代刺史,察访地方官政绩。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采访处置使改名为观察处置使。观察处置使负责考核州、县官吏政绩,兼理民事,辖一道或数州。观察使无旌节,地位低于节度使,它的僚属将校略少于节度使。 王式: 生卒年不详,唐末大臣。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移居扬州(今江苏扬州)。初以门荫为太子正字,累迁殿中侍御史。因结交宦官,被弹劾,出为江陵少尹。唐宣宗时迁晋州刺史,救灾颇有政绩。大中十二年(858年),任安南都护,罢岁赋外搜括,镇压反叛势力和分裂割据势力。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调任浙东观察使,镇压裘甫起义,升任检校右散骑常侍。咸通三年(862年),出任武宁节度使,设计尽杀徐州银刀军乱兵。后官至左金吾大将军。 武宁: 唐方镇名。又称徐泗节度、感化军,治徐州(今江苏徐州),领徐、泗、濠、宿四州。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设置,以保卫南北运道咽喉汴水埇桥。

【译文】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秋七月,徐州发生军乱,驱逐了节度使温璋。起初,王智兴取得徐州后,招募勇猛强悍的士兵二千人,号称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经常带着三百余人自卫,他们露出兵刃坐在州府使院两侧廊屋的夹幕之下,每月轮换一次。此后的节度使大多是儒臣文士,士兵逐渐骄横,稍有不如意,只要一人振臂一呼,其他士兵就一起响应,节度使就从后门逃走。前节度使田牟到了徐州,跟他们不分上下杂坐在一起饮酒,节度使与士兵手把手轻拍背,有时田牟还为士兵们敲着竹板唱歌。用于犒赏士兵的费用,每天以一万计,遇到风雨或寒暑之日,还要加倍慰劳。即使这样,士兵们仍然时常喧哗闹事,不断提出无理要求。田牟去世后,温璋代任徐州节度使。骄兵早就听说温璋性情严厉,心怀畏惧。温璋升帐慰问他们,但骄兵们始终对温璋心怀猜忌,温璋赐予的酒食都不敢喝一口。一天早上,骄兵们聚集在一起,鼓噪着将温璋驱逐出去。朝廷知道温璋没有罪,乙亥(初八日),任命温璋为邠宁节度使,以浙东观察使王式为武宁节度使。

【原文】

忠武、义成两军从王式讨裘甫者犹在浙东,诏式帅以赴徐州,骄兵闻之,甚惧 [1] 。八月,式至大彭馆,始出迎谒 [2] 。式视事三日,飨两镇将土,遣还既,擐甲执兵,命围骄兵,尽杀之,银刀都将邵泽等数千人皆死 [3] 。甲子,敕以徐州先隶淄青道,李洧自归,始置徐海使额 [4] 。及张建封以威名宠任,特帖濠、泗二州,当时本以控扼淄青、光蔡 [5] 。自寇孽消弭,而武宁一道职为乱阶 [6] 。今改为徐州团练使,隶兖海节度 [7] 。复以濠州归淮南道,更于宿州置宿泗都团练观察使 [8] 。留将士二千人守徐州,余皆分隶兖、宿 [9] 。且以王式为武宁节度使,兼徐泗濠宿制置使 [10] 。委式与监军杨玄质分配将士赴诸道讫,然后将忠武、义成两道兵至汴滑,各遣归本道,身诣京师 [11] 。其银刀等军逃匿将士,听一月内自首,一切勿问 [12]

【注文】

[1] 忠武: 唐方镇名。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设陈郑颖亳节度使,治郑州(今河南郑州)。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改设陈许节度使,治许州(今河南许昌)。贞元十年(794年),赐号忠武军。管辖区域屡有变动,较常领有陈、许、蔡三州。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移治所到陈州(今河南淮阳)。五代后梁时改号为匡国军,后唐又恢复忠武军。 义成: 唐方镇名。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置滑卫节度使,治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改号为滑亳节度使。大历七年(772年),代宗赐号为永平军。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改号为义成军。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又改名为宣义军。辖区屡有变动,较常领有滑、郑、颖三州。 裘(qiú)甫(?—860年): 剡县(今浙江嵊州)人。唐末农民起义首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以贩卖私盐为业。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他在浙东发动起义,攻克象山、剡县等地。次年,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改元罗平,铸印曰天平,建立政权。朝廷急忙调王式担任浙东观察使,前往镇压,结果裘甫被俘后被杀。

[2] 大彭馆: 在徐州城外。大彭,即传说中的神仙彭祖,寿八百岁,因封于彭城(徐州古称),所以当地人以此命名。 谒: 拜见。

[3] 飨(xiǎng): 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 擐(huàn)甲执兵: 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邵泽(?—862年): 唐末武宁军银刀都将,因骄纵跋扈,被新任节度使王式设计斩杀。

[4] 淄(zī)青道: 唐方镇名。由原驻守东北的平卢军南下而建立。《新唐书·藩镇传》把它列在“河朔三镇”(即魏博、成德、卢龙)之后。长期辖有淄、青、齐、登、莱、兖、海、沂、密、郓(yùn)、曹、濮(pú)十二州,统治区域大体包括今黄河以南的山东地区以及江苏部分地区。该镇拥兵十余万,不服从朝廷领导。在经历了侯希逸、李正己、李纳、李师古、李师道五位节帅共五十七年的统治后,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被平定。 李洧(wěi): 高丽人。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的从兄,被任命为徐州刺史。正己死后,子李纳继位,进犯宋州。李洧归顺朝廷,授御史大夫,封潮阳郡王。后任徐、海、沂都团练观察使、检校户部尚书。不久病死,赠左仆射。 徐海使: 即徐、海、沂都团练观察使。

[5] 张建封(735—800年): 字本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寓居兖州(今山东兖州)。唐代中期著名将领,少喜文章,好辩论,慷慨尚武,能文能武,常以武功自许。德宗时,官至寿州刺史。因抗击李希烈叛乱有功,升任徐泗濠节度使,卒于任上,享年66岁。 濠(háo): 地名。治所在今安徽凤阳。辖境相当于今安徽蚌埠、凤阳、怀远、定远、明光等地。泗:地名。治所在临淮县(今江苏盱眙县对岸,洪泽湖水下),辖地大概相当于今安徽泗县、天长、明光及江苏盱眙、泗洪一带。 光蔡: 唐方镇名,即淮西节度使,是唐朝为了防止安史乱军南下而设置的方镇,初期辖区很大,辖有申、光、蔡三州。安史之乱后,成为不服从中央的地方割据政权。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被平定。

[6] 孽: 邪恶;罪恶。 消弭(mǐ): 消除(坏事),平息。 乱阶: 祸端,祸根。

[7] 徐州团练使: 即武宁军。 兖海节度: 唐方镇名,又称泰宁军。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置沂海观察使,又称兖海观察使,治所设在沂州(今山东临沂),领沂、兖(治今山东兖州)、海(治今江苏连云港)、密(治今河南新密东南)四州。次年升为节度使,治所迁至兖州。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改号泰宁军。

[8] 淮南道: 唐方镇名。辖扬、楚、滁、和、濠、庐、寿、光、宿九州,治所设在扬州。相当于今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东部地区。 宿州: 地名。今安徽省宿州市,位于今安徽省北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割徐州之符离、蕲县及泗州之虹县置宿州,治设埇桥,宿州之名自此始。 宿泗都团练观察使: 唐方镇名。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八月置,辖宿、泗等州,治宿州。次年四月即废。

[9] 兖: 地名,古九州之一。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治所设在瑕丘,领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

[10] 制置使: 官名。唐后期在军事行动前后为控制一方秩序而设的官职。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始以大臣充诏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等使。

[11] 委: 任,派,把事交给人办。 监军: 官名。监督军队的官员。古代监军皆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汉武帝时置监军使者。东汉、魏晋皆有,省称监军,也称监军事。又有军师、军司,亦为监军之职。隋末以御史监军事,唐玄宗始以宦民为监军。中唐以后,出监诸镇,与统帅分庭抗礼。 杨玄质: 生卒年不详。唐代宦官,曾任武宁军监军。 汴: 州名。即今河南开封。管辖开封、浚仪、陈留、雍丘、封丘、尉氏六县,为唐代汴宋节度使治所。 滑: 州名。即今河南滑县。管辖白马、韦城、卫南、胙城、灵昌、酸枣、匡城七县,治白马。 京师: 天子所居的城池。

[12] 逃匿: 逃跑躲藏。 听: 任凭。 自首: 指犯罪后自动投案。 问: 审讯,追究。

【译文】

忠武、义成两镇随王式征讨裘甫的军队还在浙东,唐懿宗下诏给王式,命他率军赶赴徐州。徐州骄兵得知消息,极为恐惧。咸通三年(862年)八月,王式到达大彭馆,七军兵将才出来迎接拜见。王式在徐州处理了三天军务,设宴请忠武、义成两镇将士,声称将遣送他们回本镇,两镇士兵身披铠甲手执武器,王式命令他们将徐州骄兵团团围住,全部斩杀,银刀都将邵泽等数千人全被处死。甲子(二十八日),懿宗下诏认为徐州原先隶属于淄青道,自李洧归附朝廷以来,才开始置徐海节度使这个职位。到张建封镇徐州时因有威名受到宠信重用,特将濠、泗二州拨归徐州领辖,当时的用意本来是以徐州控扼淄青、光蔡两镇。自从贼寇余孽全被消灭之后,武宁一镇的职位就成为祸乱的根源。现在改为徐州团练使,隶属于兖海节度使。又将濠州归还淮南道,再于宿州设置宿泗都团练观察使。留下两千将士驻守徐州,其余军队分别隶属于兖州和宿州两镇。并且以王式为武宁节度使,兼任徐州、泗州、濠州、宿州制置使。委命王式与监军杨玄质分配将士奔赴诸道完毕后,再将忠武、义成两镇军队调至汴州、滑州,分别遣回本镇,王式自己到京师汇报。徐州银刀等七军士兵逃亡躲藏在外的,听凭一个月之内自首,其他一切不再追究。

【原文】

四年冬十一月辛巳 ,废宿泗观察使,复以徐州为观察府,以濠、泗隶焉 [1]

【注文】

[1] 四年: 即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

【译文】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冬十一月辛巳日,朝廷废除宿泗观察使,再在徐州设观察府,将濠州、泗州隶属于徐州观察府管辖。

【原文】

五年夏五月,敕:“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比因罢节,颇多逃匿 [1] 。宜令徐泗团练使选募军士三千人赴邕州防戍,待岭外事宁,即与代归 [2] 。”

【注文】

[1] 土风: 即民风,指有地方特色的风俗。 雄劲: 强健有力。 甲士: 披甲的战士,泛指士兵。 精强: 精悍强壮。

[2] 徐泗团练使: 即武宁军。 邕(yōng)州: 即今广西南宁。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改设,管宣化、武缘、晋兴、朗宁、思笼、封陵、如和七县,治宣化。 岭外: 指五岭以南地区。 宁: 安定。

【译文】

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夏季五月,颁布敕命:“徐州地方风俗强健刚劲,士兵精悍强壮,近因罢废节度使府,不少人逃亡藏匿。应当命令徐泗团练使选拔招募三千军士赶赴邕州戍守边境,等到岭外战事宁息下来,接替他们的军士到了之后,就让他们回来。”

【原文】

九年。初,南诏陷安南,敕徐泗募兵二千赴援,分八百人别戍桂州,初约三年一代 [1] 。徐泗观察使(徐)[崔]彦曾,慎由之从子也,性严刻;朝廷以徐兵骄,命镇之 [2] 。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用事,军中怨之 [3] 。戍桂州者已六年,屡求代还,戡言于彦曾,以军帑空虚,发兵所费颇多,请更留旧戍卒一年 [4] 。彦曾从之。戍卒闻之,怒。都虞候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皆故徐州群盗,州县不能讨,招出之,补牙职 [5] 。会桂管观察使李丛移湖南,新使未至,秋七月,佶等作乱,杀都将王仲甫,推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劫库兵北还,所过剽掠,州县莫能御 [6] 。朝廷闻之,八月,遣高品张敬思赦其罪,部送归徐州,戍卒乃止剽掠 [7]

【注文】

[1] 南诏(738—902年): 8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逻阁于738年建立。唐初洱海地区部落林立,不相役属,其中有六个较大的部落,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施浪诏、浪穹诏、邆赕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诸部,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为嘉奖南诏皮逻阁统一洱海地区的功勋,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册封他为“云南王”。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异牟寻又被封为南诏王,自此世称南诏国,别称鹤拓。唐宣宗大中十四年(860年),世隆改国号为大礼国,自称皇帝。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权臣郑买嗣推翻蒙氏南诏,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长和”。 安南: 即安南都护府,为唐朝六大都护府之一,是唐朝管理南部边疆地区的主要机构,属岭南道。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护府,为岭南五管之一。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辖境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那坡、靖西和龙州、宁明、防城部分地区,西界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都护由交州刺史兼任。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镇南都护府,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复名安南都护府。自唐玄宗天宝以后,南诏逐渐强大,开始侵夺安南。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十二月,府治被攻陷,未几收复;四年(863年)二月,再度被攻陷;六月,废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今越南海防西北);七月复置都护府于行交州。七年(866年),复克安南旧治,都护府移故地,并于都护府置静海军,重筑安南城,由节度使兼领都护。五代时期,静海军节度使由当地首领充任,臣属于南汉。后晋高祖天福四年(939年),吴权起兵击败南汉,后废弃。 桂州: 州名。即今广西桂林。南朝梁置,治始安,唐迁治临桂。辖临桂、全义、灵川、阳朔、永福、建陵、理定、慕化、永丰、荔浦十县。 别: 另外。 约: 商定或预先说定的事。 代: 交换。

[2] [崔]彦曾(?—869年): 崔慎由的侄子。唐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曾在唐宣宗大中末年历任三州刺史。唐懿宗咸通初,为徐州观察使。因为政刚猛,军人多怨之。徐州戍守桂林士兵,到期应当替还,他却听信亲吏尹戡、徐行俭言,命令继续留守,因而激起兵变。咸通九年(868),哗变士兵破城,被杀。 慎由: 即崔慎由,生卒年不详。字敬止,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唐文宗大和初,擢进士第,又登贤良方正制科。唐宣宗大中初入朝,历任右拾遗、知制诰、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大中十年(856年)拜相,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受同僚弹劾,两年后罢相,出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唐懿宗咸通初,转任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加检校司空、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不久,入朝任吏部尚书。因病退休,拜太子太保,分司东都。 严刻: 严厉苛刻。

[3] 都押牙: 武官名。押牙,亦称“押衙”,为管理仪仗的侍卫。所谓“押”,就是掌管,“牙”就是“牙旗”。据唐人李匡乂《资暇集》记载:“武职令有押衙之名。衙宜作‘牙’,此职名,非押其衙府也,盖押牙旗者。”都押牙,是押牙的上级。品阶不太高,多见于藩镇僚属。 尹戡(kān): 生卒年不详,曾任徐泗观察使崔彦曾手下都押衙之职。 教练使: 唐官名。掌教习士兵。以知兵法、善弓马者充任,置于有军府兵马处。 杜璋: 生卒年不详,曾任徐泗观察使崔彦曾手下教练使之职。 兵马使: 唐代方镇使府重要的武职僚佐。有都知兵马使、左厢兵马使、右厢兵马使、中军兵马使、宅内兵马使、后院兵马使、马军兵马使、步军兵马使、水军兵马使、骡军兵马使、营田兵马使、作坊兵马使、车坊兵马使、门枪兵马使、镇遏兵马使、防秋兵马使、捉生兵马使、刀斧兵马使等名目。 徐行俭: 生卒年不详,曾任徐泗观察使崔彦曾手下兵马使之职。

[4] 军帑(tǎng): 军用库藏。

[5] 都虞候: 军事职官名称。唐后期藩镇将领以都虞候为亲信武官。 许佶(jí)(?—869年): 唐末桂林(今广西桂林)戍卒兵变领导人之一。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原任桂林戍军都虞候。唐懿宗李漼咸通九年(868年)因不满上司一再阻止徐、泗戍卒还乡,与军校赵可立等发动兵变,杀都将王仲甫,推庞勋为首,引兵北上,攻克徐州后,任起义军都虞候,为庞勋重要助手。次年,庞勋率军出击,他留守徐州,城破战死。 军校: 任辅助之职的军官。 赵可立(?—869年): 唐末桂林(今广西桂林)戍卒兵变领导人之一。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原任桂林戍军军校。咸通九年(868年),与许佶等发动兵变。后被任命为都游弈使,为庞勋重要助手。 姚周:(?—869年): 唐末桂林(今广西桂林)戍卒兵变领导人之一。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原任桂林戍军军校。咸通九年(868年),与许佶、赵可立等发动兵变,拥立庞勋,成为叛军悍将。咸通十年(869年),与唐军战败,逃奔宿州,被杀。 张行实:(?—869年): 唐末桂林(今广西桂林)戍卒兵变领导人之一。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原任桂林戍军军校。咸通九年(868年),与许佶、赵可立、姚周等发动兵变。 牙职: 唐代藩镇牙前将校级武职。

[6] 桂管观察使: 唐朝方镇名。全称桂管都防御观察处置等使,设经略观察使一名。治所设在桂州(今广西桂林)。经略观察使兼桂州刺史,领桂、梧、贺、连、柳、富、昭、环、融、古、思唐、龚、象十三州。掌管军、政事务,领戍兵一千名。 李丛: 生卒年不详。唐朝宗室,曾任桂管观察使、湖南观察使之职。 湖南: 唐朝方镇名,又称湖南道,全称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从江南西道划出设置。“湖南”之名也从此出现。领衡、潭、邵、永、道、郴、连七州。初建时治所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后迁到潭州(今湖南长沙)。 都将: 亦称都头,武官名。唐中后期,藩镇和禁军中的领兵官称。 王仲甫(?—868年): 唐代官员,曾任桂林戍卒都将。咸通九年(868年),桂林戍卒哗变,被杀。 粮料判官: 官名。唐后期藩镇使府管理粮草的官员。判官,隋使府始置。唐制,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唐睿宗以后,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等使皆有判官辅助处理事务,亦由本使选充,非正官而为僚佐。五代州府亦置判官,权位渐重。 庞勋(?—869年): 唐末桂林戍卒兵变领袖。初在戍守桂林的徐、泗军中担任粮料官。咸通四年(863年),唐朝廷曾在徐州、泗州招募士兵两千戍守交趾(今越南河内),其中抽出八百人戍守桂林(今广西桂林)。原定三年调换一次,至咸通九年(868年)已六年仍未调换。于是在都虞候许佶等人的领导下发动兵变,杀死都将王仲甫,被推举为领袖,经湖南、浙西,入淮南,攻克宿州(安徽宿县)、彭城,俘徐泗观察使崔彦曾,自称兵马留后,队伍发展至二十万人。占有今鲁南、皖北、苏北大片地区。唐命康承训为都招讨使,并约沙陀朱邪赤心(后来唐赐名为李国昌)协助镇压。因骄傲轻敌,纪律松懈,加之部众叛变,最后战死。 剽掠: 抢劫掠夺;击杀。

[7] 高品: 指品级高的宦官。 张敬思: 唐代宦官,生卒年不详。曾受朝廷命出使庞勋领导的哗变部队。 部送: 指押送囚犯、官物、畜产等。

【译文】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起初,南诏军攻陷安南,唐懿宗敕令徐泗镇招募士兵两千人赶往安南增援,分其中八百人另往桂州屯戍,当初约定三年轮换一批。徐泗观察使崔彦曾是崔慎由的侄子,性情严厉苛刻;朝廷因为徐州士兵骄横,任命他镇守此地。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掌管使府大权,军中将士怨恨他们。戍守桂州的徐泗士兵已戍边六年,屡次请求轮换回乡,尹戡跟崔彦曾说,因为军府库藏空虚,调动军队的费用太多,让他们再留一年。崔彦曾听从了他的建议。戍卒们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愤怒。都虞候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都是以前徐州的盗贼,州县没有力量征讨,于是招安出山,担任牙职。恰值桂管观察使李丛调往湖南镇守,新任观察使没有到任,秋七月,许佶等人发动叛乱,杀死都将王仲甫,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帅,抢劫军用仓库的兵器结队北上回归。他们在所过之地四处劫掠,地方州县抵御不了。朝廷听到这个消息,八月,遣高品宦官张敬思来赦免戍卒的罪,送他们回归徐州,戍卒们才停止沿途抢劫。

【原文】

九月,庞勋等至湖南,监军以计诱之,使悉输其甲兵 [1] 。山南东道节度使崔铉严兵守要害,徐卒不敢入境,泛舟沿江东下 [2] 。许佶等相与谋曰:“吾辈罪大于银刀,朝廷所以赦之者,虑缘道攻劫,或溃散为患耳。若至徐州,必菹醢矣 [3] 。”乃各以私财造甲兵、旗帜。过浙西,入淮南 [4] 。淮南节度使令狐绹遣使慰劳,给刍米 [5] 。都押牙李湘言于绹曰:“徐卒擅归,势必为乱,虽无敕令诛讨,藩镇大臣当临事制宜 [6] 。高邮岸峻而水深狭,请将奇兵伏于其侧,焚荻舟以塞其前,以劲兵蹙其后,可尽擒也 [7] 。不然,纵之使得渡淮,至徐州,与怨愤之众合,为患必大。”绹素懦怯,且以无敕书,乃曰:“彼在淮南不为暴,听其自过,余非吾事也。” [8]

【注文】

[1] 输: 缴纳。 甲兵: 铠甲和兵器。

[2] 山南东道: 唐代方镇名。唐玄宗时设山南道,为开元十五道之一,治所设于襄州(今湖北襄阳)。开元之后,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唐玄宗天宝年间置南阳节度,治邓州(今河南邓州),至唐肃宗至德年间移治襄州,改名为山南东道,即山南道旧治也,领荆、襄、邓、唐、随、郢、复、均、房、峡、归、夔、万等州,相当于今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安史之乱后,梁崇义曾经在这里割据。 崔铉(xuàn)(?—869年): 唐代大臣,字台硕,博陵(今河北安平)人。擢进士第,迁中书舍人、学士承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与李德裕不和,罢为陕虢观察使。宣宗初,擢河东节度使。大中三年(849年),以御史大夫召,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博陵郡公。大中九年(855年),出为淮南节度使。懿宗咸通初,徙山南东道、荆南二镇,封魏国公。卒于江陵。著有《续会要》四十卷,记载了德宗到宣宗朝的史事。 泛舟: 船行水上。

[3] 菹(zū)醢(hǎi): 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把人剁成肉酱。传说此刑始于夏商时期的暴君桀、纣。汉以后,历代正刑中不再见“菹醢”之名,但此刑实际并没有真正被废除。比如在曹魏,汉法的三族之刑有时也被用来惩罚那些“谋反大逆”者,但事出于临时,不著律令。

[4] 浙西: 唐代方镇名,亦称镇海军。唐德宗贞元年间,从浙江东西道中分置。观察使治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领润、苏、常、湖、杭、睦六州,大约相当于今浙江北部及江苏的江南镇江以东之地。唐昭宗光化初,钱镠为节度使,迁治杭州(今浙江杭州)。

[5] 令狐绹(795—872年): 晚唐大臣、文学家。字子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人。宰相令狐楚之子。性格软弱。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进士,唐武宗时任湖州(今浙江湖州)刺史。唐宣宗时任宰相。唐懿宗时,历任河中、宣武、淮南等节度使。后召入知制诰,辅政十年,拜司空、检校司徒,封凉国公。咸通九年(868年)庞勋乱军攻占徐州(今江苏徐州),曾受命为徐州南面招讨使,屡为庞勋所败。僖宗时改任凤翔(今陕西凤翔)节度使,后又召为太子太保,徙封赵。卒于封地。 刍: 喂牲畜的草。

[6] 李湘: 唐代官员。生卒年不详,曾任淮南镇都押牙。唐末庞勋之乱时,曾受节度使令狐绹之命增援泗州,兵败被俘。

[7] 高邮: 今江苏高邮。秦始皇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设高邮县,属广陵国。隋唐沿置。 荻(di): 荻草,一种水陆两生的草。 劲兵: 精锐的部队。 蹙: 接近,迫近。

[8] 懦怯: 软弱胆小。

【译文】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九月,庞勋等人行至湖南,监军用计策诱骗他们,让他们交出全部武器。山南东道节度使崔铉派兵严守要害之地,徐泗戍卒不敢进入其境内,乘船沿长江东下。许佶等人互相谋划说:“我们犯的罪比当年银刀军要大得多,朝廷之所以赦免我们,是因为考虑到我们沿途攻击抢劫,或者我们逃散成为国家的祸患。如果我们到达徐州,必定要被剁成肉酱。”于是,每人都用自己的私财打造兵器,制作军旗。戍卒经过浙西,进入淮南。淮南节度使令狐绹遣使者慰劳他们,送给喂马的饲料和军队米粮。淮南镇都押牙李湘对令狐绹说:“徐泗戍卒擅自回归,势必造反叛乱,虽然没有敕令诛讨他们,但藩镇大臣应当因事制宜。高邮的江岸高峻水深港狭,请让我率一支奇兵埋伏于江岸旁边,烧着装满柴草的船堵塞他们前行的水路,派精锐部队紧跟其后,可以将他们全部擒获。不这样,放纵他们渡过淮河,回到徐州,与心怀怨愤的民众会合,对国家的祸患一定很大。”令狐绹平素一贯懦弱胆小,加上没有皇帝颁发的敕书,于是说:“他们只要在淮南不行凶逞暴,就听任他们过淮河,其余就不关我的事了。”

【原文】

勋招集银刀等都窜匿者及诸亡命匿于舟中,众至千人 [1] 。丁巳,至泗州 [2] 。刺史杜慆飨之于球场,优人致辞 [3] 。徐卒以为玩己,擒优人,欲斩之,坐者惊散 [4] 。慆素为之备,徐卒不敢为乱而止。慆,悰之弟也 [5]

【注文】

[1] 窜匿: 逃窜隐藏。 亡命: 谓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

[2] 泗州: 北周末置,治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辖地大约为今泗县、天长、盱眙、明光、泗洪一带。

[3] 杜慆(tāo): 唐朝官员。生卒年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名相杜佑之孙。曾任泗州刺史。 球场: 打马球的场地。唐代流行打马球,所以在各地普设球场,除了用来打马球之外,还用来集合、训练、宴赏士兵。 优人: 优子,古代以乐舞、戏谑(xuè)为业的艺人。 致辞: 在仪式上讲表示勉励、感谢、祝贺、哀悼等的话。

[4] 玩: 戏弄。 惊散: 受惊而逃散。

[5] 悰(cóng): 即杜悰(794—873年),字允裕(一说永裕),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中唐宰相杜佑之孙,以荫迁太子司仪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娶岐阳公主为妻,授予殿中少监,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衔。历官京兆尹、淮南节度使、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剑南东川节度使。后以检校司徒为凤翔、荆州节度使,加太傅,封邠国公。

【译文】

庞勋招集徐州银刀等七军中逃窜隐藏的人和流亡的人,将他们藏在船里,部众发展到一千人。咸通九年(868年)九月丁巳(二十七日),来到泗州。泗州刺史杜慆在球场为戍卒们设宴,有唱戏的优人向他们致辞。徐州戍卒以为是在戏弄自己,抓住优人,准备杀了他,在座的宾客受惊逃散。杜慆早已做好戒备,徐州戍卒不敢作乱,停止行动。杜慆,是杜悰的弟弟。

【原文】

先是,朝廷屡敕崔彦曾慰抚戍卒擅归者,勿使忧疑 [1] 。彦曾遣使以敕意谕之,道路相望,勋亦申状相继,辞礼甚恭 [2] 。戊午,行及徐城,勋与许佶等乃言于众曰:“吾辈擅归,思见妻子耳 [3] 。今闻已有密敕下本军,至则支分灭族矣。丈夫与其自投网罗,为天下笑,曷若相与戮力同心,赴蹈汤火,岂徒脱祸,兼富贵可求 [4] 。况城中将士皆吾辈父兄子弟,吾辈一唱于外,彼必响应于内矣。然后遵王侍中故事,五十万赏钱翘足可待也 [5] 。”众皆呼跃称善。将士赵武等十二人独忧惧,欲逃去,勋悉斩之,遣使致其首于彦曾,且为申状,称:“勋等远戍六年,实怀乡里 [6] 。而武等因众心不安,辄萌奸计。将士诚知诖误,敢避诛夷 [7] !今既蒙恩全宥,辄共诛首恶,以补愆尤。” [8] 冬十月甲子,使者至彭城,彦曾执而讯之,具得其情,乃囚之。丁卯,勋复于递中申状,称:“将士自负罪戾,各怀忧疑,今已及苻离,尚未释甲 [9] 。盖以军将尹戡、杜璋、徐行俭等狡诈多疑,必生衅隙,乞且停此三人职任,以安众心 [10] 。仍乞戍还将士别置二营,共为一将。”

【注文】

[1] 擅: 擅自。 忧疑: 忧虑疑惧。

[2] 道路相望: 在道上可以互相看见,形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3] 徐城: 县名。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置,治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城头乡大徐台子附近,属泗州。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移治今泗洪南临淮。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废为镇。

[4] 自投网罗: 投:进入。比喻自己进入圈套送死。也作自投罗网。 曷若: 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戮力同心: 同心协力。 赴蹈汤火: 赴:前往;蹈:踩;汤:热水。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义同赴汤蹈火。

[5] 王侍中故事: 王侍中,指王智兴,曾官至侍中。故事,是指他在徐州培植亲兵“银刀军”,驱逐节度使崔群,自领军务,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翘足可待: 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6] 赵武(?—868年): 唐末桂林戍卒。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参加了庞勋领导的兵变,并随部队打回徐州。因怀疑庞勋割据徐州的计划而被杀。 萌:萌生。

[7] 诖(guà)误: 欺误,贻误。 诛夷: 杀戮,诛杀。

[8] 宥(yòu): 宽容,饶恕,原谅。 愆(qiān)尤: 罪过。

[9] 彭城: 徐州的古称。其名初见于春秋时代,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涿鹿在彭城,黄帝都之。”又传说尧封彭祖于此,为大彭氏国,为彭城之始。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设彭城县。西汉升为彭城郡。唐代中后期为徐州节度使驻地。 罪戾(lì): 罪愆。 苻离: 县名。治今安徽宿州东北,曾为州、郡、县三级政府所在地。 释甲: 脱下战衣。

[10] 衅隙: 裂缝。引申为意见不合,感情有裂痕。

【译文】

在此之前,朝廷屡次敕命崔彦曾抚慰从桂林擅自回来的戍卒,以使他们不对官府产生忧虑和猜疑。崔彦曾派遣使者告谕皇帝的旨意,使者一个接着一个在道路上前后相望,庞勋送给崔彦曾的申诉状也一封接着一封,申诉状的言辞相当恭敬。咸通九年(868年)九月戊午(二十八日),庞勋等行至徐城县,庞勋与许佶等人对部众说:“我们擅自归来,是因为思念妻儿罢了。现在听说已有皇帝的密敕到了徐州军府,到徐州我们将被肢解灭族。大丈夫与其自投罗网,为天下人嘲笑,还不如大家同心协力,赴汤蹈火,这样不仅摆脱祸殃,而且可求得富贵。何况徐州城内的将士都是我们的父兄子弟,我们在外一声高喊,他们在城内必然响应。这之后遵照王智兴侍中过去所做的事去办,五十万缗赏钱可以翘足以待了。”众戍卒听后都欢呼称好。只有将士赵武等十二人感到忧虑和恐惧,企图逃跑,庞勋将他们全部处斩,派遣使者将赵武等十二人的首级送交崔彦曾,并且递上申诉状,宣称:“庞勋等人远离家乡戍守桂州六年,实在是怀念故乡故里。而赵武等人因为众人心情不安,就萌生奸计。将士们当然知道被赵武等迷误,怎敢避免诛灭全家的祸患!现在既承蒙观察使的大恩得以免罪保全性命,大家也就立即将首恶分子赵武等十二人诛死,以弥补我们所犯下的罪过。”冬十月甲子(初四日),庞勋的使者来到彭城,崔彦曾将他逮捕并严加审问,全部了解了庞勋的情况,于是囚禁使者。丁卯(初七日),庞勋再次向节度使府递送申诉状,宣称:“将士们身负重罪,每人都心怀疑虑,现在已到达苻离,还没有解下身穿的重甲。这大概是因为徐州军府将领尹戡、杜璋、徐行俭等人狡诈多疑,必定对我们心怀间隙隔阂,乞求暂停这三人的职任,以便安定众心。同时乞求将从桂州回还的戍军将士另外编成两个营,由一个将领管辖。”

【原文】

时戍卒距彭城止四驿,阖城恟惧 [1] 。彦曾召诸将谋之,皆泣曰:“比以银刀凶悍,使一军皆蒙恶名,歼夷流窜,不无枉滥 [2] 。今冤痛之声未已,而桂州戍卒复尔猖狂,若纵使入城,必为逆乱,如此则阖境涂地矣 [3] 。不若乘其远来疲弊,发兵击之,我逸彼劳,往无不捷。”彦曾犹豫未决。团练判官温庭皓复言于彦曾曰:“安危之兆,已在目前,得失之机,决于今日 [4] 。今击之有三难,而舍之有五害。诏释其罪,而擅诛之,一难也。帅其父兄,讨其子弟,二难也。枝党钩连,刑戮必多,三难也 [5] 。然当道戍卒若擅归不诛,则诸道戍边者皆效之,无以制御,一害也。将者一军之首,而辄敢害之,则凡为将者何以号令士卒?二害也。所过剽掠,自为甲兵,招纳亡命,此而不讨,何以惩恶?三害也。军中将士,皆其亲属,银刀余党潜匿山泽,一旦内外俱发,何以支吾,四害也 [6] 。逼胁军府,诛所忌三将,又欲自为一营,从之则银刀之患复起,违之则托此为作乱之端,五害也。惟明公去其三难,绝其五害,早定大计,以副众望 [7] 。”

【注文】

[1] 驿: 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阖(hé): 全,总共。 恟(xiōng)惧: 纷扰惊惧。

[2] 枉滥: 冤枉淫滥,使无辜受害。

[3] 涂地: 惨死,遭受残害。

[4] 团练判官: 官名。唐代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均置判官,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佐团练使处理政务。 温庭皓(?—868年): 唐代诗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国子助教温庭筠之弟。唐宣宗大中末,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从事。唐懿宗咸通中,辟为徐州崔彦曾幕府。庞勋反,命他起草表文求为节度使,遭到拒绝。后被杀,诏赠兵部郎中。

[5] 枝党: 依附的党羽。 钩连: 勾通连接。 刑戮: 受刑罚后被处死。

[6] 支吾: 支撑。

[7] 明公: 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副: 符合。

【译文】

当时,自桂州返乡的戍卒距彭城只有四个驿的路程,徐州城内纷扰惊惧。崔彦曾召部下诸将谋划对策,诸将哭着说:“以前因为银刀等军凶悍,使徐州镇一军都蒙受恶名,大部分被夷灭或流窜山谷,其中不免有冤枉滥杀的。至今冤痛之声仍没有停止,而桂州戍卒又如此猖狂,如果放纵他们入城,必然会造反作乱,这样徐州全境就要遭到屠戮。不如乘他们远道而来精力疲惫,调集军队讨伐他们,我们以逸待劳,战无不胜。”崔彦曾犹豫不决。团练判官温庭皓再向崔彦曾上言说:“安危的征兆,已呈现在眼前,是得还是失,全在于今天的决策。现在讨伐他们有三个难处,而不讨伐他们有五个害处。皇帝既已颁下诏书释免戍卒的罪,而我们擅自讨伐,这是第一个难处。我们率领戍卒的父兄,去讨伐他们的子弟,这是第二个难处。戍卒牵连的党羽多而复杂,追究起来判刑和处死的人必然很多,这是第三个难处。但是本道戍边的士卒擅自归还不讨伐,就会使其他道戍边的士卒都仿效他们,朝廷就会失去对他们的控制,这是第一个害处。将领是一军的首长,而桂林戍卒竟敢擅自杀害,那担任将帅的人怎么能够去号令士兵?这是第二个害处。擅自返乡的戍卒一路上剽掠抢劫,自己制造兵器,招纳亡命之徒,对这样的叛贼不加征讨,又怎么去惩除恶徒?这是第三个害处。徐州军中的将士,都是擅归戍卒的亲属,而银刀等七军的余党潜伏在山谷草泽间,一旦内外勾结一起叛乱,又如何支撑徐州的局面?这是第四个害处。桂州戍卒胁迫军府,诛除他们所忌恨的三名将领,又要求自己成立一个营队,如答应他们的要求,那么当年银刀等七军叛乱的祸患又将重起,如不答应他们,戍卒就会以此为借口发动叛乱,这是第五个害处。只有您能除去三个难处,断绝五个害处,早日决定大计,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原文】

时城中有兵四千三百,彦曾乃命都虞候元密等将兵三千人讨勋,数勋之罪以令士众,且曰:“非惟涂炭平人,实亦污染将士 [1] 。傥国家发兵诛讨,则玉石俱焚矣。 [2] ”又曰:“凡彼亲属,无用忧疑,罪止一身,必无连坐 [3] 。”仍命宿州出兵苻离,泗州出兵于虹以邀之,且奏其状。彦曾戒元密无伤敕使 [4] 。戊辰,元密发彭城,军容甚盛。诸将至任山北数里,顿兵不进,共思所以夺敕使之计,欲俟贼入馆,乃纵兵击之,遣人变服负薪以诇贼 [5] 。日暮,贼至任山,馆中空无人,又无供给,疑之,见负薪者执而榜之,果得其情 [6] 。乃为偶人执旗帜,列于山下而潜遁 [7] 。比夜,官军始觉之,恐贼潜伏山谷及间道来袭,复引兵退宿于城南,明旦乃进追之 [8]

【注文】

[1] 元密(?—868年): 唐末为徐州都虞候,曾受命讨伐庞勋,战死。 涂炭: 陷入泥沼,坠入炭火。比喻极其艰难困苦。 平人: 平民百姓。 污染: 沾染,玷污。

[2] 傥: 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 玉石俱焚: 美玉和石头一起烧坏。比喻好的和坏的一起毁掉。

[3] 止: 通“只”。 连坐: 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

[4] 虹: 县名。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楚元王子刘富为红侯,在今安徽五河县双庙乡董嘴村西南沱湖西岸及湖中立国,属沛郡。王莽当政,废红侯国为虹县。魏晋南北朝时,屡有废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今安徽固镇仁和集。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迁治今泗县。 敕使: 皇帝的使者。指朝廷派来招抚庞勋的宦官张敬思。

[5] 任山: 地名。又称银山或北山,在徐州南三堡镇西,是古代通往江淮的必经之道。唐朝在此处设有驿馆,名任山馆。 纵兵: 发兵。 变服: 改变服饰,化装。 负薪(xīn): 背负柴草。 诇(xiòng): 侦察;探听。

[6] 榜(bàng): 古代刑法之一。杖击或鞭打。泛指击打。

[7] 偶人: 用土木陶瓷等制成的人形物。

[8] 间道: 偏僻的或抄近的小路。

【译文】

当时,徐州城中有士兵四千三百人,崔彦曾遂命令都虞候元密等率领三千人去讨伐庞勋,历数庞勋的罪恶来号令士兵,并且说:“庞勋等叛卒不但使平民百姓生灵涂炭,实际上也是玷污了广大将士的名声。如果朝廷调集军队来诛讨,恐怕就要玉石俱焚了。”又说:“凡是叛乱戍卒的亲属,都不用忧虑,罪只在一人身上,必定不会受到任何株连。”于是命令宿州派兵到苻离,命令泗州派军队到虹县,截击桂州归来的戍卒,并奏告具体情况。崔彦曾告诫元密不要伤害了敕使张敬思。咸通九年(868年)十月戊辰(初八),元密从彭城出发,军容气势盛大。诸将领率军来到任山以北数里地之外,停止进兵,共同商量救出敕使的计策,准备等到乱兵进入馆驿时,再纵兵攻击他们,派人化装成挑柴卖薪的人侦察敌情。太阳下山之时,叛兵来到任山,馆驿中空无一人,又没有米饭茶水供给,感到怀疑,看见挑柴的人抓来拷问,果然获得了官军的情况。于是,戍卒们做假人拿着旗帜,排列在山下,自己潜逃而去。至夜深时,官军才察觉,恐怕叛乱的戍卒潜伏在山谷或小路边对他们发动偷袭,于是退到城南宿营,第二天早晨才进兵追击他们。

【原文】

时贼已至符离,宿州戍卒五百人出战于濉水上,望风奔溃,贼遂抵宿州 [1] 。时宿州阙刺史,观察副使焦璐摄州事,城中无复余兵,庚午,贼攻陷之,璐走免 [2] 。贼悉聚城中货财,令百姓来取之,一日之中,四远云集,然后选募为兵,有不愿者立斩之,自旦至暮,得数千人 [3] 。于是勒兵乘城,庞勋自称兵马留后 [4] 。再宿,官军始至,贼守备已严,不可复攻。先是,焦璐闻符离败,决汴水以断北路,贼至,水尚浅可涉,比官军至,已深矣 [5]

【注文】

[1] 濉(suī)水: 河流名。属淮河水系,为古代鸿沟的支流之一。原上承大梁(开封)鸿沟水,下至小河口(邳县境)入泗水,源远流长,因累受黄河泛滥侵夺,河道多变。 望风: 听到风声;见到动静、气势。 奔溃: 逃散,败逃。

[2] 阙: 同“缺”。 焦璐(lù)(?—869年): 唐朝官员。唐懿宗时,任徐州观察副使,代理宿州刺史。庞勋率领哗变士兵攻城时逃走。后被捉处死。 摄: 代理。

[3] 云集: 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

[4] 勒兵: 操练或指挥军队。 兵马留后: 官职名。唐代中后期,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往往以子弟或亲信将吏代行其职,称“节度留后”。也有掌权将领于节度使出缺时自称“观察留后”或“兵马留后”者,事后多由朝廷予以追认,形成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5] 决: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 汴水: 河流名。一说晋后隋以前指始于河南荥阳的汴渠,东循狼汤渠、获水,流至今江苏徐州时注入泗水,一说唐宋人称隋所开通济渠的东段为汴水、汴渠或汴河。 涉: 蹚水过河。

【译文】

这时乱军已经到了苻离,宿州派出戍卒五百人在濉水上抵抗,官军望风而逃,乱军于是抵达宿州。当时宿州缺刺史,观察副使焦璐掌管州政事务,城内不再有多余的军队,咸通九年(868年)十月庚午(初十),乱军攻陷宿州,焦璐逃出得免一死。乱军将城中的财货全部聚集在一起,让老百姓随意来取,一天之内,四面八方的人汇集而来,然后挑选丁壮参军,不愿参军的人立即被斩首,自清晨到晚上,选得丁壮数千人。于是,派兵登上城楼把守,庞勋自称是兵马留后。第二天晚上官军才赶到,乱军的守备已很严密,不可再攻。起先,焦璐听说苻离官军战败,决开汴水堤企图阻断北面的道路,乱军赶到时,水尚浅可以从中走过,待官军赶来时,水已经很深了。

【原文】

壬申,元密引兵渡水。将围城,会大风,贼以火箭射城外茅舍,延及官军营,士卒进则冒矢石,退则限水火,贼急击之,死者近三百人 [1] 。元密等以为贼必固守,但为攻取之计。贼夜使妇人持更,掠城中大船三百艘,备载资粮,顺流而下,欲入江湖为盗 [2] 。以千缣赠张敬思,遣骑送至汴之东境,纵使西归 [3] 。明旦,官军知贼已去,狼狈追之,士卒皆未食,比追及,已饥乏 [4] 。贼舣舟堤下而陈于堤外,伏千人于舟中,官军将至,陈者皆走入陂中 [5] 。密以为畏己,纵兵追之,贼自舟中出,夹攻之,自午及申,官军大败 [6] 。密引兵走,陷于荷涫,贼追及之,密等诸将及监陈敕使皆死,士卒死者殆千人,其余皆降于贼,无一个还徐者 [7]

【注文】

[1] 火箭: 将燃烧物附在弓箭头上的武器。 延及: 扩展到,延伸到。 矢(shǐ)石: 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

[2] 持更: 值更守夜。

[3] 缣(jiān): 双丝的细绢。

[4] 明旦: 第二天早晨。 乏: 疲倦。

[5] 舣(yǐ)舟: 船只停靠岸边。 陈: 布置军队。 陂(bēi): 水边,池塘。

[6] 午: 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 申: 下午三时到五时。

[7] 荷涫(guàn): 荷塘。 监陈: 陈通阵。监军,督战。 殆: 大概,几乎,差不多。

【译文】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十月壬申(十二日),元密率领军队渡过河。将围困宿州城时,恰值一阵大风吹来,乱军用火箭射城外的茅屋,大火绵延烧到官军的营帐,官军士卒前进则要冒着城上投下的矢石,后退又被大水和大火限制,乱军趁机急攻,杀死官军近三百人。元密等人认为乱军必定要固守宿州城,只为攻城考虑计策。乱军夜晚让妇女击鼓打更,掠夺城中的大船三百艘,装满军资粮食,顺水而下,准备进入江湖做强盗。乱军给中使张敬思丝绢千匹,派遣骑兵护送他至汴州的东面,放他西归长安。第二天一早,官军知道乱军已出城远去,狼狈追赶,士卒们都没吃饭,待追上乱军时,已饥饿疲乏到了极点。乱军把船停靠在堤边在堤外列阵,在船中埋伏了一千余人,官军杀过来时,列于阵前的乱军士卒全逃跑到池泽中。元密以为乱军害怕自己,发兵追击他们,乱军从船中出来,夹击官军,从中午一直战到黄昏,官军大败。元密带兵逃走,陷于荷塘中,乱兵追上来,元密等诸将及监军的中使全被杀,士卒也被杀死上千人,其余人全都投降,没有一个回到徐州城。

【原文】

贼问降卒以彭城人情计谋,知其无备,始有攻彭城之志 [1] 。乙亥,庞勋引兵北渡濉水,逾山趣彭城 [2] 。其夕,崔彦曾始知元密败,移牒邻道求救 [3] 。明日,塞门,选城中丁壮为守备,内外震恐,无复固志。或劝彦曾奔兖州,彦曾怒曰:“吾为元帅,城陷而死,职也 [4] 。”立斩言者。丁丑,贼至城下,众六七千人,鼓噪动地,民居在城外者,贼皆慰抚,无所侵扰,由是人争归之,不移时,克罗城 [5] 。彦曾退保子城,民助贼攻之,推草车塞门而焚之,城陷。贼囚彦曾于[大]彭(城)馆,执尹戡、杜璋、徐行俭,刳而锉之,尽灭其族 [6] 。勋坐听事,盛陈兵卫,文武将吏伏谒,莫敢仰视 [7] 。即日,城中愿附从者万余人 [8]

【注文】

[1] 人情: 民情,指人的状况、社会各方面的状况等。 计谋: 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势的计谋策略。

[2] 逾: 越过。 趣: 奔向。

[3] 牒(dié): 公文。

[4] 兖(yǎn)州: 古九州之一。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兖州是其中之一。古兖州相当于今山东西、南部地区。至汉武帝,兖州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为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魏晋时,兖州治所设在廪(lǐn)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东晋末,刘裕平定河南,治所设在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622)平定徐元朗部,置兖州。治所设在瑕(xiá)丘,领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 职: 分内应做的事。

[5] 不移时: 不到一个时辰,犹言不一会。 罗城: 城外的大城。

[6] 子城: 大城属下的小城,即内城及附郭的瓮城或月城。 刳(kū): 从中间破开再挖空。 锉(cuò): 用锉进行切削。

[7] 听事: 处理政事。 伏谒: 指谒见尊者,伏地通姓名。 仰视: 仰面向上看,或是抬头向上看。

[8] 附从: 追随跟从。

【译文】

乱军问投降的士兵关于彭城内的情况,知道城中没有戒备,便有了攻占彭城的想法。咸通九年(868年)十月乙亥(十五日),庞勋率领军队北渡濉水,越过山岭赶往彭城。这天傍晚,崔彦曾才得知元密战败的情况,写公文向临近各道请求发兵救援。第二天,崔彦曾紧闭城门,选城中的壮丁入伍守备城防,城内外震惊恐慌,没有坚守的决心。有人劝说崔彦曾逃奔兖州,崔彦曾愤怒地说:“我身为元帅,城被攻陷而死,是我的职责。”立即将劝他逃走的人斩首。丁丑(十七日),乱军来到徐州城下,部众有六七千人,击鼓喧哗的声音震天动地,百姓居住在城外的,乱军对他们慰问保护,毫不侵扰,于是,人们争相归附,没有多长时间,攻克了城外的围墙。崔彦曾退到内城进行抵抗,百姓协助乱军攻城,推来装满草的车堵塞城门,放火焚烧,内城被攻陷。乱军将崔彦曾囚禁于大彭馆,逮捕了尹戡、杜璋、徐行俭,将他们开膛剖肚切成碎片,将他们宗族的亲属全部杀死。庞勋坐在徐州军府处理军政大事,卫兵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文武将吏行跪拜礼,没有人敢抬头看他。这天,城中愿意追随庞勋的达一万余人。

【原文】

戊寅,勋召温庭皓,使草表求节钺。庭皓曰:“此事甚大,非顷刻可成,请还家徐草之 [1] 。”勋许之。明旦,勋使趣之,庭皓来见勋曰:“昨日所以不即拒者,欲一见妻子耳 [2] 。今已与妻子别,谨来就死 [3] 。”勋熟视,笑曰:“书生敢尔,不畏死邪 [4] !庞勋能取徐州,何患无人草表。”遂释之。有周重者,每以才略自负,勋迎为上客,重为勋草表,称:“臣之一军,乃汉室兴王之地 [5] 。顷因节度使刻削军府,刑赏失中,遂致迫逐。陛下夺其节制,翦灭一军,或死或流,冤横无数。今闻本道复欲诛夷,将士不胜痛愤,推臣权兵马留后,弹压十万之师,抚有四州之地 [6] 。臣闻见利乘时,帝王之资也 [7] 。臣见利不失,遇时不疑。伏乞圣慈,复赐旌节 [8] 。不然挥戈曳戟,诣阙非迟 [9] 。”庚辰,遣押牙张琯奉表诣京师 [10]

【注文】

[1] 节钺(yuè): 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权力的标志。唐朝时,有符节的各地招讨使、观察使等高阶军官常被统称为节度使。 徐: 缓慢。

[2] 趣: 催促。 即: 立刻。

[3] 谨: 郑重地。

[4] 熟视: 注目细看。

[5] 周重: 生卒年不详。唐末庞勋领导的桂林哗变戍卒攻克徐州时,被迎为上宾,成为庞勋的谋士,并为他起草了上唐王朝的表章。 才略: 指军事或政治上的才干和谋略。 自负: 自许,自以为了不起。

[6] 诛夷: 诛戮,诛杀。 权: 姑且,暂且。 四州之地: 指徐、宿、濠、泗四州。

[7] 乘时: 趁着好时机。

[8] 旌节: 古代指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后借以泛指信符。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亦借指节度使,军权。

[9] 阙: 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10] 张琯(guǎn): 生卒年不详。唐末庞勋领导的桂林哗变戍卒攻克徐州时,任押牙,曾受命携带庞勋表章上奏朝廷。

【译文】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十月戊寅(十八日),庞勋将温庭皓召至使府,要他起草给朝廷请求授予徐州节度使节钺的表。温庭皓说;“这件事关系重大,不是顷刻间可以完成的,请让我回家慢慢起草。”庞勋准许了他。第二天早上,庞勋派人去催,温庭皓来到使府见庞勋说:“昨天之所以不立即拒绝起草表文的原因,是想回家看一下妻子儿女。现在已经与妻儿诀别,只是前来送死。”庞勋认真看了温庭皓几眼,笑着说:“书生敢这样,不怕死吗!我庞勋能攻取徐州,还怕找不到人为我起草表文。”于是放走温庭皓。有一个名叫周重的人,常以有文思才略自负。庞勋把他迎来待为上宾。周重为庞勋起草上给朝廷的表文,声称:“我所统领的这个军镇,是汉王朝的龙兴之地。不久前因为节度使对将士太苛刻,滥施刑赏,将士们遂被迫将他驱逐。陛下取消了徐州节度使的设置,消灭一镇军队,有的被处死,有的被流放,含冤而死的不计其数。现在听说本道又企图诛杀将士,将士们愤慨万分,推举我暂任兵马留后,弹压十万军队,抚慰徐、宿、濠、泗四州之地。我听说因势利导不失时机,是帝王的天资。我见到有利的情况而不失时机,遇到好的机会而不迟疑。恳切地希望陛下大发慈悲,再赐给我节度使的符节和旗帜。如果不这样我就统率大军,进攻长安,这不会用多长时间。”庚辰(二十日),庞勋遣押牙张琯带上表文,送往长安。

【原文】

勋以许佶为都虞候,赵可立为都游弈使,党与各补牙职,分将诸军 [1] 。又遣旧将刘行及将千五百人屯濠州,李圆将二千人屯泗州,梁丕将千人屯宿州,自余要害县镇悉缮完戍守 [2] 。徐人谓旌节之至不过旬月,愿效力献策者远近辐凑,乃至光、蔡、淮、浙、兖、郓、沂、密群盗皆倍道归之,阗溢郛郭,旬日间米斗直钱二百 [3] 。勋诈为崔彦曾请翦灭徐州表,其略曰:“一军暴卒,尽可翦除,五县愚民,各宜配隶 [4] 。”又作诏书,依其所请,传布境内。徐人信之,皆归怨朝廷,曰:“微桂州将士回戈,吾徒悉为鱼肉矣。” [5]

【注文】

[1] 都游弈使: 职官名。唐代中期以后,凡兵多地广者,均设有“游奕使”官职,主巡营、防遏事宜。

[2] 刘行及: 生卒年不详。唐末徐州镇将,后投降庞勋,被派遣守卫濠州。 濠州: 地名。治今安徽凤阳。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置,治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因濠水得名。隋炀帝大业初改为钟离郡。唐复改濠州,领钟离、定远、招义三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蚌埠、凤阳、怀远、定远、明光等地。 李圆: 生卒年不详。唐末徐州镇将,后投降庞勋,被派遣率兵守卫泗州。 梁丕: 生卒年不详。唐末徐州镇将,后投降庞勋,被派遣率兵守卫宿州。

[3] 辐凑: 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 光: 州名。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唐朝沿置,治定城(今河南潢川),领定城、殷城、固始、光山、仙居五县。相当于今淮河以南,大别山北麓。 蔡: 州名。北朝时置,隋唐沿置。治所设在汝阳(今河南汝南),领汝阳、汝南、平舆、吴房、西平、朗山、新息、真阳、上蔡、新蔡、褒信、郾(yǎn)城十二县。唐中期为淮西节度使治所。 淮: 地名。梁武帝置淮州,治淮阴(今江苏淮安)。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名楚州。此处泛指江淮地区。 浙: 指浙江地区。 郓(yùn): 州名。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置,唐朝沿置。治所设在郓城(今山东郓城),领东平、须昌、阳谷、寿张、卢、东阿、郓城、钜(jù)野、平阴、中都十县。唐后期为淄青节度使治所。 沂(yí): 州名。北周置,治即丘(今山东临沂东南)。隋朝移治临沂。唐朝沿置。领临沂、沂水、费、承、新泰五县。 密: 州名。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置,治东武(今山东诸城),领诸城、高密、辅唐、莒四县。 倍道: 兼程而行;指一日走两日的路程。 阗(tián)溢(yì): 充满。 郛(fú)郭: 外城,泛指城郭。

[4] 五县: 指徐州管辖的彭城、萧、丰、沛、滕五县。

[5] 微: 没有。 回戈: 掉转兵戈,回师。 吾徒: 我辈,我们这些人。

【译文】

庞勋委任许佶为都虞候,赵可立任都游弈使,他的党羽各自被任以牙职,分别率领诸部军队。又派遣徐州旧将刘行及率一千五百人屯驻濠州,派李圆率二千人屯驻泗州,派梁丕率一千人屯驻宿州,其余的要害县镇都修缮守备。徐州人认为朝廷赐给庞勋的节度使符节旌旗不超过十天半月就会到,愿意献策效力的人从远近各地汇集而来,以致光州、蔡州、淮州、浙江、兖州、郓州、沂州、密州等地的群盗兼程赶来归附,使徐州城里城外充满了人,十多天时间一斗米的价钱就涨到二百缗。庞勋伪造崔彦曾向朝廷请求歼灭徐州将士的表文,大概内容是:“徐州一军士卒狂暴,可以全部翦除,附近五县的愚昧民众,都应该发配劳役。”又伪造诏书,称皇帝已批准了他的请求,在境内广为传布。徐州人相信了谣言,把怨恨转向朝廷,说:“如果不是桂州将士挥戈回来,我们就要全部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了。”

【原文】

刘行及引兵至涡口,道路附从者增倍,濠州兵才数百,刺史卢望回素不设备,不知所为,乃开门具牛酒迎之 [1] 。行及入城,囚望回,自行刺史事 [2] 。泗州刺史杜慆闻勋作乱,完守备以待之,且求救于江淮。李圆遣精卒百人先入泗州,(慆)封府库,[慆]遣人迎劳,诱之入城,悉诛之。明日,圆至,即引兵围城。城上矢石雨下,贼死者数百,乃敛兵屯城西 [3] 。勋以泗州当江淮之冲,益发兵助圆攻之,众至万余,终不能克 [4]

【注文】

[1] 涡口: 涡水入淮处。在今安徽省怀远东北老元塘。 卢望回(?—869年): 唐朝官员。唐末任濠州刺史。庞勋派刘行及攻取濠州时,开门投降。后被杀。 不知所为: 不知道怎么办。 具: 备,办。 牛酒: 牛肉和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

[2] 自行: 自己办理。

[3] 雨: 名词作状语,像下雨一样。 敛兵: 收缩兵力。

[4] 冲: 要冲,多条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 益: 增加。

【译文】

刘行及率军来到涡口,一路上归附从军的人使军队成倍增加,濠州的官军才几百人,刺史卢望回平时从不设防备,不知该怎么办,于是打开城门带着肉和酒出城迎接。刘行及进入城内,囚禁卢望回,自己行使行刺史的职务。泗州刺史杜慆听说庞勋作乱,完缮城内守备,等待乱军前来进攻,并向江淮地区的官军求救。李圆派遣精锐士卒一百人先行进入泗州,杜慆查封州府的仓库,派人来迎接慰劳,将他们诱骗入泗州城,全部杀死。第二天,李圆到达,立即派军队围攻泗州城。城上官军射的箭和投掷的石块像雨点般落下来,乱军被打死的有数百人,李圆于是收兵,屯驻于城西。庞勋因为泗州地处江淮的要冲,增调军队援助李圆攻城,军队达到一万余人,但始终不能攻克泗州城。

【原文】

初,朝廷闻庞勋自任山还趣宿州,遣高品康道伟赍敕书抚慰之 [1] 。十一月,道伟至彭城。勋出郊迎,自任山至子城三十里,大陈甲兵,号令金鼓响震山谷,城中丁壮悉驱使乘城 [2] 。宴道伟于球场,使人诈为群盗降者数千人,诸寨告捷者数十辈 [3] 。复作求节钺表,附道伟以闻 [4]

【注文】

[1] 康道伟: 生卒年不详。唐代宦官,曾受命招抚庞勋。 赍(jī): 怀着,带着。

[2] 号令: 指挥部队军事行动的命令和指示的统称。 金鼓: 金钲(zhēng)和鼓,为军中用器,分别用来退兵和进兵,执金鼓可以号令三军。 乘城: 守城。

[3] 辈: 群,队。

[4] 以闻: 使听到。

【译文】

起初,朝廷听说庞勋从任山回到宿州,便遣高品宦官康道伟带着皇帝诏敕前去抚慰。咸通九年(868年)十一月,康道伟来到彭城。庞勋到徐州城郊迎接,自任山到徐州的子城三十里的路上,排列大批武装士兵,号令和锣鼓声震动山谷,徐州城内的丁壮居民全被驱赶来守城。庞勋在球场上设宴招待康道伟,派人假装成投降的群盗有数千人,诸营寨赶来告捷的有几十批。庞勋再次让人写了请求充任徐州节度使的表文,让康道伟带回朝廷转交唐懿宗。

【原文】

初,辛云京之孙谠,寓居广陵,喜任侠,年五十不仕,与杜慆有旧,闻庞勋作乱,诣泗州,劝慆挈家避之 [1] 。慆曰:“安平享其禄位,危难弃其城池,吾不为也。且人各有家,谁不爱之?我独求生,何以安众?誓与将士共死此城耳。”谠曰:“公能如是,仆与公同死 [2] 。”乃还广陵,与其家诀,壬辰,复如泗州 [3] 。时民避乱,扶老携幼,塞途而来,见谠,皆止之曰:“人皆南走,子独北行,取死何为!”谠不应。至泗州,贼已至城下,谠急棹小舟得入,慆即署团练判官 [4] 。城中危惧,都押牙李雅有勇略,为慆设守备,帅众鼓噪,四出击贼,贼退屯徐城 [5] 。众心稍安。

【注文】

[1] 辛谠(dǎng): 生卒年不详。唐代官员、义士。原太原尹辛云京之孙,出身于大族。为人慷慨,重义气,经常救人之急。有拯救时弊、匡扶危难之志,但年过五十,却未出仕。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庞勋之乱,杜慆守泗州,形势非常危急。当时,他正寄居在广陵(今江苏扬州),于是投奔杜慆,冲出重围,搬来救兵,解除了围困。因功授泗州团练判官、侍御史。后来,杜慆改任郑滑节度使,以他为幕僚。杜慆死后,辛谠退归江南,隐居终老。追封为金城郡王。 寓居: 寄居,侨居。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等。 广陵: 指扬州。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北岸重要都市和军事重镇。春秋末﹐吴于此凿邗沟﹐以通江淮﹐争霸中原。秦置县﹐西汉设广陵国﹐东汉改为广陵郡﹐以广陵县为治所﹐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曹魏设郡﹐移治淮阴。吴置广陵县于今扬州。西晋沿魏设广陵郡﹐隶徐州。初治淮阴﹐后移治射阳(今江苏宝应东)。东晋还治。广陵郡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长江以北地区。 任侠: 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 挈(qiè): 带领。

[2] 仆: 我。

[3] 诀: 诀别。

[4] 棹(zhào): 划船。

[5] 李雅: 生卒年不详,有勇有谋。庞勋之乱时,任泗州都押牙,曾协助刺史杜慆抗击庞勋。 鼓噪: 古代指战时擂鼓呐喊,以壮声势。

【译文】

起初,辛云京的孙子辛谠在广陵寄居,行侠仗义,已五十岁了却不愿入朝做官。辛谠与杜慆以前有交情,听说庞勋在徐州叛乱,来到泗州,劝杜慆携家属躲避。杜慆说:“平安时期享有朝廷的俸禄官位,危难时期抛弃管理的城池,这是我不能干的。况且人人各有自己的家,谁不爱自己的家呢?我独自逃生,用什么来安定众人之心?我发誓和将士与此城同生共死。”辛谠说:“您能这样做,我也与您一起死守。”于是回到广陵,与家人诀别,壬辰(初三日),再返回泗州城。当时百姓为避战乱,扶老携幼逃亡,向南逃亡的道路被人流所堵塞,见到辛谠,都劝阻他说:“人们都往南走,您独自北行,不是去找死吗!”辛谠不回答。来到泗州,乱军已到城下,辛谠拼命地划着小船进入城内。杜慆当即任命辛谠为团练判官。城中人人因情况危急而感到恐惧,都押牙李雅有勇有谋,为杜慆布置守备,率领部众击鼓喧噪,出城四处袭击乱军。乱军退却,屯驻徐城,城内的人心才稍微安定下来。

【原文】

庞勋募人为兵,人利于剽掠,争赴之,至父遣其子,妻勉其夫,皆断 首而锐之,执以应募 [1] 。邻道闻勋据徐州,各遣兵戍守要害。而官军尚少,贼众日滋,官军数不利 [2] ;贼遂破鱼台近十县 [3] 。宋州东有磨山,民逃匿其上,勋遣其将张玄稔围之 [4] 。会旱,山泉竭,数万口皆渴死。或说勋曰:“留后止欲求节钺,当恭顺尽礼以事天子,外戢士卒,内抚百姓,庶几可得 [5] 。”勋虽不能用,然国忌犹行香,飨士卒必先西向拜谢 [6] 。癸卯,勋闻敕使入境,以为必赐旌节,众皆贺。明日,敕使至,但责崔彦曾及监军张道谨,贬其官 [7] 。勋大失望,遂囚敕使,不听归。

【注文】

[1] (chú): 同“锄”。 锐: 形容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使锋利。

[2] 滋: 动词,增添,加多。

[3] 鱼台: 县名。今山东鱼台县。原为方与县。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因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台,改名为鱼台,属兖州管辖。

[4] 宋州: 来源于春秋战国时的宋国,本为殷纣(zhòu)王同父异母哥哥微子的封地。隋朝时在其故地设宋州,治睢(suī)阳(今河南商丘),唐沿置,领宋城、襄邑、宁陵、下邑、谷熟、楚丘、柘(zhè)城、砀(dàng)山、单(shàn)父、虞(yú)城十县。 磨山: 在今河南永城市芒山镇北五公里处。 张玄稔: 生卒年不详,参加了庞勋之乱,为重要将领之一,守卫宿州。后来投降朝廷,帮助镇压庞勋之乱,因功授予右骁卫大将军、御史大夫。

[5] 戢(jí): 收敛,约束。 庶几: 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6] 国忌: 旧指帝、后的忌日。 行香: 原是法会仪式之一,指法师主持法会,升座说法时,向他燃香礼敬。也泛指燃香、上香、拈(niān)香。一般所说的“行香”,系指佛事斋会中,由法师和主斋者持香炉绕行坛场中,或引导仪仗巡行街市。据《大宋僧史略》说,“行香”之制始于晋代道安法师。从南北朝开始,朝廷即举办“行香”法会,唐代尤盛。朝廷举办“行香”法会,多用于国忌日。 飨(xiǎng): 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

[7] 张道谨(?—869年): 宦官。唐末曾任徐州监军,庞勋之乱时被俘,后被杀。

【译文】

庞勋招募百姓当兵,人们贪图抢劫所得的财利,争先恐后地赶来参军,甚至父亲送儿子,妻子勉励丈夫,都把锄头磨得很锋利,扛着它作为武器来应募。与徐州相邻的几个道得知庞勋占据了徐州,都各自派遣军队防守要塞据点。但官军人少,乱军越来越多,官军与之多次交战都不利;乱军攻破了鱼台等近十个县。宋州东面有磨山,百姓逃到山上躲藏,庞勋遣部将张玄稔率兵围困。正值天旱,山上的泉水枯竭,数万人全部渴死。有人劝庞勋说:“留后您只是想求得节度使的符节斧杖,应当对当朝天子恭顺尽礼,对外安抚士卒,对内安抚百姓,或许可以获得。”庞勋虽然不能采纳,但在国忌日仍然设斋行香,为将士摆设宴席时必先向西拜谢皇恩。癸卯日(十四日),庞勋听说朝廷派来的使者已经进入徐州境内,认为一定会赐予节度使的符节旌旗,部众都祝贺他。第二天,使者到达,只是谴责崔彦曾以及监军张道谨,贬谪了他们的官职。庞勋大失所望,于是囚禁了朝廷的使者,不让他返回。

【原文】

诏以右金吾大将军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神武大将军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羽林将军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大发诸道兵以隶三帅 [1] 。承训奏乞沙陀三部落,使朱邪赤心及吐谷浑、达靼、契苾酋长各帅其众以自随,诏许之 [2]

【注文】

[1] 右金吾大将军: 武官名。唐朝中央宿卫机构十六卫有左、右金吾卫,各设大将军一人,正三品。掌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及京城附近烽候、道路。 承训: 即康承训(809—874年),字敬辞。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人,出身将门。唐宣宗任其为天德军防御使、义武节度使。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调任岭南西道节度使,抗击南诏。因假报战功,以病授右武卫大将军,分司东都。九年,任义成军节度使、徐泗行营都招讨使,率沙陀及各镇兵二十万,镇压了庞勋之乱。迁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后被弹劾作战不力,贬官。僖宗初年卒。 行营都招讨使: 武官名。行营,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招讨使,置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后遇战时临时设置,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掌管镇压叛乱之事,军中有急事来不及奏报,可便宜行事。 神武大将军: 武官名。唐朝北衙禁军有左、右神武军,始置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取灵武元从军士及扈从官子弟充,各设大将军一人,正三品。 王晏权: 唐代官员。生卒年不详。武宁军节度使王智兴的侄子。曾任右武卫将军、安南都护、神武大将军等职,庞勋之乱时,被任命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 羽林将军: 武官名。唐朝北衙禁军设有左、右羽林军,各设大将军一人,正三品,为北衙禁军之首。它最早是由玄武门所置左、右屯营发展而来的,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正式改称羽林军。其职掌是统北衙禁军,督摄左、右厢飞骑依仗。 戴可师(?—869年): 唐代官员。以勇悍嗜杀著称,人称“狼帅”。唐末曾任羽林将军,庞勋之乱时,被任命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因轻敌冒进,中计,战死,所率三万名羽林军全军覆没。

[2] 沙陀三部落: 又称“代北三部落”或“代北部落”,指沙陀、萨葛(又称薛葛、索葛)、安庆三个部落的联合体。其称呼最早出现在唐文宗开成年间。沙陀,又名处月,以朱邪为氏。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巴里坤湖一带,隶属轮台,因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唐末,朱邪部首领朱邪赤心因平定庞勋之乱有功,赐姓李。萨葛、安庆均为昭武九姓胡人部落。其人种特征为深目多须。五代时期,沙陀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政权。 朱邪赤心(?—887年): 唐末沙陀部首领。姓朱邪。袭父执宜之职,为阴山(今内蒙古境内)都督、代北(今山西省代县北)行营招抚使。唐宣宗大中初,以功迁蔚州(今河北省蔚县)刺史、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守捉使。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任太原(今山西省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落军使。随康承训镇压庞勋之乱,因功进授大同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国昌。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其子李克用杀云州防御使段文楚,请为大同防御使留后。朝廷未允,并发诸道之兵追捕无功。赤心寻被任命为大同军防御使,称病未受命。旋为唐军所败,与其子克用逃入鞑靼,后因李克用参与镇压黄巢军、攻破长安有功,赤心被授予代北节度使,不久病死。 吐谷浑: 亦称退浑或吐浑,我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东晋十六国时期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与南北朝各代都有友好关系。隋朝与之联姻,唐朝时被征服。唐朝中期,被吐蕃驱赶至河东。五代时,开始受辽朝统治,逐渐与各民族融合。 达靼: 又作鞑靼。本来是靺鞨遗种,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载:“达靼,靺鞨之遗种,本在奚、契丹之东北,后为契丹所攻,而部族分散。”。鞑靼人最早见于唐代突厥文碑铭和某些汉文记载。突厥的覆亡和回鹘的西迁等,一再给鞑靼人提供了向西推进的机会。自唐迄元先后有达怛、达靼、塔坦、鞑靼、达打、达达诸译,其指称范围随时代不同而有异。是多个族群共享的名称,包括以蒙古族为族源之一的游牧民族、在欧洲曾经被金帐汗国统治的部分突厥民族及其后裔。 契苾(bì): 古族名。铁勒诸部之一,隋唐时居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北。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归附唐朝,徙居河西走廊的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后北徙乌特勤山。 酋长: 部落首领。

【译文】

唐懿宗颁下诏书任命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任命神武大将军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任命羽林将军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征发诸藩镇大批军队交给三位统帅指挥。康承训上奏请求派沙陀三部落,让朱邪赤心以及吐谷浑、达靼、契苾等族酋长各自率领其部众跟随他一起征讨,唐懿宗下诏批准。

【原文】

庞勋以李圆攻泗州久不克,遣其将吴迥代之 [1] 。丙午,复进攻泗州,昼夜不息。时敕使郭厚本将淮南兵千五百人救泗州,至洪泽,畏贼强,不敢进 [2] 。辛谠请往求救,杜慆许之。丁未夜,乘小舟潜渡淮,至洪泽说厚本,厚本不听,比明复还 [3] 。己酉,贼攻城益急,欲焚水门,城中几不能御,谠请复往求救 [4] 。慆曰:“前往徒还,今往何益?”谠曰:“此行得兵则生返,不得则死之。”慆与之泣别。谠复乘小舟负户突围出,见厚本,为陈利害 [5] 。厚本将从之,淮南都将袁公弁曰:“贼势如此,自保恐不足,何暇救人 [6] !”谠拔剑嗔目谓公弁曰:“贼百道攻城,陷在朝夕 [7] 。公受诏救援而逗留不进,岂惟上负国恩!若泗州不守,则淮南遂为寇场,公讵能独存邪 [8] !我当杀公而后止耳!”起,欲击之,厚本趋抱止之,公弁仅免。谠乃回望泗州,恸哭终日,士卒皆为之流涕 [9] 。厚本乃许分五百人与之,仍问将士,将士皆愿行。谠举身自掷,叩头以谢将士,遂帅之抵淮南岸,望贼方攻城,有军吏言曰:“贼势似已入城,还去则便 [10] 。”谠逐之,揽得其髻,举剑击之,士卒共救之曰:“千五百人判官,不可杀也。” [11] 谠曰:“临陈妄言惑众,必不可舍!”众请不能得,乃共夺之。谠素多力,众不能夺。谠曰:“将士但登舟,我则舍此人。”众竞登舟,乃舍之。士卒有回顾者,则斫之 [12] 。驱至淮北,勒兵击贼 [13] 。慆于城上布兵与之相应,贼遂败走,鼓噪逐之,至晡而还 [14]

【注文】

[1] 吴迥(jiǒng)(?—869): 唐末庞勋乱军将领。庞勋攻占徐州后,命他围攻泗州(今江苏泗洪),途中击败朝廷援军,攻克都梁城(今江苏盱眙北)。后来,唐军又援救泗州,形势非常不利,被迫撤围。庞勋失败后,他仍继续坚持战斗,后在招义(今江苏盱眙西)战死。

[2] 郭厚本: 唐朝宦官。生卒年不详。曾任淮南监军。庞勋之乱时,率军驰援泗州,战败被俘。 洪泽: 地名。唐代设有驿馆,名洪泽馆。唐代诗人皇甫冉有《题洪泽馆》诗。地处洪泽湖东畔,因湖设置,借湖得名。

[3] 淮: 指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现为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为中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发源于河南省的桐柏山,干流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于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多公里。 比明: 等到天亮。

[4] 水门: 临水的城门。 几: 将近,差一点。

[5] 负户: 背着门板以挡弓箭。

[6] 袁公弁(biàn): 生卒年不详。唐末任淮南都将,庞勋之乱时,曾随敕使郭厚本驰援泗州,见叛军声势浩大,不敢进攻。

[7] 嗔(chēn)目: 瞪大眼睛,以示不满。

[8] 讵(jù): 岂,怎。

[9] 恸(tòng)哭: 放声痛哭,号哭。

[10] 举身: 纵身一跳。

[11] 髻(jì): 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12] 斫(zhuó): 用刀、斧等砍。

[13] 驱: 快跑。 勒兵: 陈兵。

[14] 晡(bǔ): 午后三时至五时,傍晚。

【译文】

庞勋因为李圆攻泗州城很久都不能攻克,遂遣部将吴迥替代李圆指挥。咸通九年(868年)十一月丙午(十七日),再攻泗州,日夜不停。当时,敕使郭厚本率领淮南军队一千五百人救援泗州,来到洪泽,畏惧乱军强大,不敢前进。辛谠请求前往洪泽求救,杜慆同意。丁未(十八日)夜晚,辛谠乘小船偷渡淮河,来到洪泽,游说郭厚本,郭厚本不听,到天亮辛谠回到泗州城。己酉(二十日),乱军攻城更加急迫,企图焚烧泗州城的水门,城中将士几乎不能抵御,辛谠请求再去洪泽求救。杜慆说:“您前次去徒劳而返,今天再去又有何用?”辛谠说:“这次去能搬来救兵就活着回来,搬不到救兵就死在那里。”杜慆与辛谠流着眼泪告别。辛谠再次乘小船背着门板以挡弓箭突围而出,见到郭厚本,陈说利害。郭厚本正要听从辛谠的劝说,淮南镇都将袁公弁说:“乱军势力这样强大,我们自保恐怕还不够,还有什么余力去援救别人!”辛谠拔出剑,瞪着眼对袁公弁说:“乱军从四面八方进攻泗州城,泗州城沦陷就在朝夕之间。你奉皇上的诏敕率军前来援救,却逗留不前,岂止是辜负国家的恩情!如果泗州城守不住,那么淮南就要成为乱军的战场,你怎么能够独自生存呢?我应当先杀死你,然后自杀!”说着起身,举剑要杀袁公弁,郭厚本忙起来抱住辛谠阻止他,袁公弁才免于一死。辛谠于是回头望着泗州,整天痛哭,士卒们都被感动得流泪。郭厚本才分五百人给辛谠,并询问将士,将士们都表示愿意前往。辛谠伏在地上,向将士们叩头表示感谢,于是率领他们进抵淮河南岸,看见乱军正在进攻泗州城。有一个军吏说:“乱军势强似乎已攻入城内,还是回去为好。”辛谠追上前,抓住该军吏的头发,举起剑要杀他,士兵们一起救他说:“他是一千五百人的判官,不可以杀他。”辛谠说:“临阵信口胡说妖言惑众,绝对不能免他的死!”大家见求情无效,一齐来夺辛谠手中的剑。辛谠很有力气,众人夺不下他的剑。辛谠说:“大家只要登上船,我就放了这个人。”众人竞相登船,辛谠这才放了那名军吏。船上士卒有谁回头看,辛谠即用剑砍谁。船行至淮河北岸,辛谠指挥士卒进攻乱军。杜慆在泗州城上布置军队接应辛谠,乱军被打退,官军敲鼓呼喊着追逐,直到傍晚才回城。

【原文】

庞勋遣其将刘佶将精兵数千助吴迥攻泗州,刘行及自濠州遣其将王弘立引兵会之 [1] 。戊午,镇海节度使杜审权遣都头翟行约将四千人救泗州。己未,行约引兵至泗州,贼逆击于淮南,围之 [2] 。城中兵少,不能救,行约及士卒尽死。先是,令狐绹遣李湘将兵数千救泗州,与郭厚本、袁公弁合兵屯都梁城,与泗州隔淮相望。贼既破翟行约,乘胜遂围之。十二月甲子,李湘等引兵出战,大败,贼遂陷都梁城,执湘及郭厚本送徐州,据淮口,漕驿路绝 [3]

【注文】

[1] 刘佶: 生卒年不详。唐末庞勋乱军将领,曾受命率精兵数千帮助吴迥进攻泗州。 王弘立(?—869年): 唐末庞勋乱军将领。庞勋攻占徐州及其周围郡县时,他跟从庞勋部将刘行及驻守濠州(今安徽凤阳)。当时,庞勋派兵进攻水路要冲泗州(今安徽泗县),因唐将杜慆坚守,长期进攻不下,刘行及命他率众助攻泗州。他大败唐军,杀唐将戴可师,后被康承训击败于濉水,进攻泗州时战败而死。

[2] 镇海: 唐代方镇名,亦称浙西观察使。 杜审权: 字殷衡,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贞观名相杜如晦的六世孙。早年进士及第,受聘为江西观察判官。又以书判拔萃,拜右拾遗,转左补阙。唐宣宗时,担任翰林学士,累迁兵部侍郎、学士承旨。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镇海军节度使。因平定庞勋之乱有功,拜尚书左仆射。后为太子太傅,分司东都。死后,赠太师,谥曰德。 都头: 亦称都将。 翟行约(?—868年): 唐代官员。唐末庞勋之乱时,任镇海军都将,受节度使杜审权之命,率军援救泗州,战死。 逆击: 迎击。

[3] 都梁城: 地名。在今江苏盱眙北淮河南岸。因地处从江淮通往长安的漕运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唐末庞勋之乱时,乱军与唐军曾在此反复攻杀。 淮口: 泗水入淮河之河口。 漕: 利用水道转运粮食。 驿: 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唐代的驿站分为水驿和陆驿,最盛时全国有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

【译文】

庞勋遣部将刘佶率领精锐军队数千人帮助吴迥围攻泗州,刘行及也从濠州派部将王弘立率领军队前来会合。咸通九年(868年)十一月戊午(二十九日),镇海节度使杜审权派遣都头翟行约率领四千人救援泗州。己未(三十日),翟行约率兵赶到泗州,乱军在淮河南岸阻击镇海军,将翟行约围住。泗州城内兵少,不能出城救援,翟行约及部下士兵全部战死。在此之前,令狐绹派遣李湘率领军队数千人来救援泗州,与郭厚本、袁公弁合兵屯驻在都梁城,与泗州隔着淮河互相能看到。乱叛军既已攻破翟行约军,便乘胜围困淮南军。十二月甲子(初五日),李湘等人率领淮南军出战,被打得大败,乱军于是攻陷都梁城,活捉李湘和郭厚本,押送至徐州,占据淮口,使东南漕运驿传的交通被阻绝。

【原文】

康承训军于新兴,贼将姚周屯柳子,出兵拒之 [1] 。时诸道兵集者才万人,承训以众寡不敌,退屯宋州。庞勋以为官军不足畏,乃分遣其将丁从实等各将数千人,南寇舒、庐,北侵沂、海,破沭阳、下蔡、乌江、巢县,攻陷滁州,杀刺史高锡望 [2] 。又寇和州,刺史崔雍遣人以牛酒犒之,引贼登楼共饮,命军士皆释甲,指所爱二人为子弟,乞全之,其余惟贼所处 [3] 。贼遂大掠城中,杀士卒八百余人。

【注文】

[1] 新兴: 地名。据《元丰九域志》载:宋州宁陵县有新兴镇。 屯: 戍守,驻扎。 柳子: 地名。在宿州北。据《元丰九域志》载:宿州临汉县有柳子镇。 拒: 抵挡,抵抗。

[2] 丁从实: 生卒年不详。唐末庞勋叛军将领。曾受命抗击唐军,攻陷滁州(今安徽滁州),杀刺史高锡望。 舒: 州名。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隋同安郡为舒州,以古舒国为名,治怀宁(今安徽怀宁),领怀宁、宿松、太湖、望江、同安五县。 庐: 州名。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合州为庐州,治所设在合肥(今安徽合肥)。领合肥、慎、巢、庐江、舒城五县。 海: 州名。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置,隋唐延置。治所设在朐(qú)山县(今属江苏连云港),领朐山、东海、沐(mù)阳、怀仁四县。 沭阳: 县名。今江苏沭阳。因其地在沭水之阳,所以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设沭阳郡,北周武帝建德七年(578年)改为沭阳县。 下蔡: 县名。今安徽凤台。古代为州来国。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后叔度叛,为周公放逐,复封其子胡于蔡,曰蔡仲。蔡平侯迁至新蔡,后吴国迁蔡昭侯于州来,改为下蔡。秦置县,唐代归颍州管辖。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有“惑阳城,迷下蔡”句,形容女子貌美。 乌江: 县名。今安徽和县乌江镇。秦东城县有乌江亭,西晋武帝太康六年(285年)在其地置乌江县。隋唐时属和州管辖。 巢县: 县名。今安徽巢湖市。原为古巢国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因置巢县。 滁州: 州名。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置,治所在清流(今安徽滁州)。领清流、全椒、永阳三县。 高锡望(?—869年): 字协中。唐朝官员,时任滁州刺史,死于庞勋之乱。

[3] 和州: 州名。今安徽和县。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置,隋唐沿置。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历阳),领乌江、历阳二县。 崔雍: 生卒年不详。字顺中,唐朝官员。进士出身,曾任起居郎,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驸马郑颢知贡举,崔雍推荐的士人,多数登第,当时人称为“崔雍郑颢世界”。他在任和州刺史时,遇庞勋乱军进攻,不仅不抵抗,而且还开城门送酒肉犒劳,致使城中遭洗劫,官军被杀八百多人。后被朝廷赐死。 释甲: 脱下战衣。处:决定,决断。

【译文】

康承训率军在新兴驻扎,乱军将领姚周屯驻在柳子,出兵阻击官军。当时,诸道兵集合在新兴的才一万人,康承训因为寡不敌众,退兵到宋州屯驻。庞勋认为官军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于是分别派遣部下将领丁从实等人各自率领数千人,向南进攻舒州、庐州,向北进攻沂州、海州,攻破沭阳县、下蔡县、乌江县、巢县,攻陷滁州,杀滁州刺史高锡望。又进攻和州,和州刺史崔雍遣人送牛肉美酒犒劳他们,引导乱军登上和州城楼共同饮酒,命令和州官军解去兵甲,指着所喜爱的二人说是自己的子弟,乞求保全生命,其余人随便乱军处分。乱军于是在城中大肆劫掠,杀官军士卒八百余人。

【原文】

泗州援兵既绝,粮且尽,人食薄粥 [1] 。闰月己亥,辛谠言于杜慆,请出求救于淮、浙,夜帅敢死士十人,执长柯斧,乘小舟,潜往斫贼水寨而出 [2] 。明旦,贼乃觉之,以五舟遮其前,以五千人夹岸追之。贼舟重行迟,谠舟轻行疾,力斗三十余里,乃得免。癸卯,至扬州,见令狐绹 [3] 。甲辰,至润州,见杜审权 [4] 。时泗州久无声问,或传已陷,谠既至,审权乃遣押牙赵翼将甲士二千人,与淮南共输米五千斛、盐五百斛以救泗州 [5]

【注文】

[1] 薄粥: 稀粥。

[2] 闰月: 闰月是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为十二个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十日二十一时,故顺置闰,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 淮: 指淮南镇。 浙: 指浙西镇。 柯(kē)斧: 装柄之斧。

[3] 扬州: 州名。又称广陵、江都、维扬。今江苏扬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后代沿置。唐代扬州治所设在江都县,领有江都、江阳、六合、海陵、高邮、扬子、天长七县。为淮南节度使治所。

[4] 润州: 州名。今江苏镇江。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治所设在丹徒县(今江苏镇江丹徒),领丹徒、丹阳、金坛、延陵、上元、句容六县。为浙西观察使治所。

[5] 赵翼: 生卒年不详。唐代官员。唐末庞勋之乱时,任浙西押牙,曾受命率军驰援泗州。 斛(hú): 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译文】

泗州的援兵既已断绝,粮食也将吃尽,人们只能喝稀粥。咸通九年(868年)闰十二月己亥(初十),辛谠对杜慆说,请出城向淮南、浙西求救,夜晚辛谠率领敢死战士十人,手持长柄斧,乘小船,偷偷地砍断乱军水寨栅围栏逃出。次日早晨,乱军才发现,于是派五艘船在前面截击,派五千军队夹河追击。乱军船大体重行动迟缓,辛谠船小轻便划得较快,辛谠与乱军奋力拼斗三十余里,才逃脱。癸卯(十四日),来到扬州,见到令狐绹。甲辰(十五日),来到润州,见到杜审权。当时已很久没有得到泗州的消息,有传言说泗州已沦陷,辛谠到达后,杜审权于是派遣押牙赵翼率领士兵两千人,与淮南镇共同输送大米五千斛、盐五百斛前往泗州援救。

【原文】

戴可师将兵三万渡淮,转战而前,贼尽弃淮南之守。可师欲先夺淮口,后救泗州,壬申,围都梁城。城中贼少,拜于城上曰:“方与都头议出降。”可师为之退五里。贼夜遁,明旦,惟空城 [1] 。可师恃胜不设备,是日大雾,濠州贼将王弘立引兵数万疾径掩至,纵击官军,官军不及成列,遂大败,将士触兵及溺淮死,得免者才数百人,亡器械、资粮、车马以万计 [2] 。贼传可师及监军、将校首于彭城。

【注文】

[1] 惟: 单单,只。

[2] 恃: 仗着。 疾径: 捷径。 掩: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 纵击: 纵兵袭击。 触兵: 这里指被兵器杀死。 亡: 失去。

【译文】

戴可师率领三万官军渡过淮河,转战前进,乱军将淮河以南的守备全部放弃。戴可师企图先夺取淮口,然后援救泗州,咸通九年(868年)闰十二月壬申(十三日),围困都梁城。城中乱军很少,在城上向戴可师拜谢说:“我们正在与都头商议开城出降。”戴可师因此退兵五里。都梁城的乱军乘夜逃走,第二天早晨,只留下一座空城。戴可师自恃打了胜仗不设防备,这天有大雾,濠州城的乱军将领王弘立率领数万军队走捷径突然赶到,纵兵袭击官军,官军还没有来得及摆好阵列,就被打得大败,官军将士大都被乱军杀死和在淮河淹死,幸存的才几百人,丢弃的军械武器、资财军粮、车马数以万计。乱军将戴可师及监军、将校的首级割下,送到彭城。

【原文】

庞勋自谓无敌于天下,作露布散示诸寨及乡村,于是淮南士民震恐,往往避地江左 [1] 。令狐绹畏其侵轶,遣使诣勋说谕,许为奏请节钺,勋乃息兵俟命 [2] 。由是淮南稍得收散卒,修守备。

【注文】

[1] 自谓: 自以为。 露布: 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避地: 迁地以避祸。 江左: 即江东,长江以南。

[2] 侵轶(yì): 侵犯袭击。 许: 应允。 息兵: 停止用兵。

【译文】

庞勋自以为天下无敌,编写捷报向诸营寨及乡村发布,淮南地区的士民震恐惊慌,纷纷渡到长江以南去躲避。令狐绹畏惧乱军的进攻,派遣使者赴庞勋处游说劝谕,同意为庞勋向朝廷奏请节度使的节钺,庞勋才停止进攻等待诏命。自此,淮南镇稍微获得了一些时间得以收集溃败的士卒,修缮防守的装备。

【原文】

时汴路既绝,江、淮往来者皆出寿州。贼既破戴可师,乘胜围寿州,掠诸道贡献及商人货,其路复绝 [1]

【注文】

[1] 汴路: 指汴河水道。从徐州西沿获水、狼汤渠、汴渠,可直达河南荥阳。大约相当于隋所开通济渠的东段。 寿州: 州名。今安徽寿县。隋文帝杨坚为伐陈军事需要,于开皇八年(588年)在寿春置淮南行台省,翌年,平陈后撤行台省,置寿州总管府,治寿春。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为寿州,治所设在寿春,初辖寿春、安丰两县,后增辖霍邱、霍山、盛唐(今安徽六安)三县。 贡献: 贡品。

【译文】

当时,通往汴州的水陆交通全部中断,江、淮地区与朝廷的往来都得经过寿州。乱军破戴可师军后,乘胜围攻寿州,掠夺诸道贡献给朝廷的财货以及商人的货物,这条通路也被截断。

【原文】

勋益自骄,日事游宴,周重谏曰:“自古骄满奢逸,得而复失,成而复败,多矣,况未得未成而为之者乎 [1] !”诸道兵大集于宋州,徐州始惧,应募者益少,而诸寨求益兵者相继。勋乃使其党散入乡村,驱人为兵 [2] 。又见兵已及数万人,资粮匮竭,乃敛富室及商旅财,十取其七八,坐匿财夷宗者数百家 [3] 。又,与勋同举兵于桂州者,尤(驱)[骄]暴,夺人资财,掠人妇女,勋不能制 [4] 。由是境内之民皆厌苦之,不聊生矣 [5]

【注文】

[1] 骄满奢逸: 形容骄傲自满,放纵奢侈,荒淫无度。同“骄奢淫逸”。

[2] 驱: 逼迫。

[3] 匮: 缺乏。 坐: 由…而获罪。 夷: 消灭。

[4] 制: 约束,管束。

[5] 厌: 憎恶。 苦: 为某种事物所苦困。 聊生: 赖以生活。

【译文】

庞勋更加自负骄傲,每天摆设酒宴游乐,周重劝谏说:“自古以来由于骄傲自满奢侈淫逸,使到手的江山又失去,成功的事业再归失败的事例太多了,况且您尚未得到江山更没成就大业呢!”诸道军队大批聚集在宋州,徐州乱军开始感到惧怕,应募参加乱军的人日益减少,而部下诸营寨相继要求增兵。庞勋于是派遣部下党徒分散进入乡村,驱赶百姓当兵。又因为现在军队已达数万人,军用物资和粮草枯竭,于是收敛富户及商人旅客的财产,十分取其七八分,因为藏匿私财而诛灭宗族的有数百家。另外,与庞勋一同在桂州举兵反叛的人,尤其骄横贪暴,抢夺别人的资财,掠取民间妇女,庞勋不能制止。自此,徐州境内的百姓都厌恶他们,感到痛苦,无法生活下去。

【原文】

王晏权兵数退衄,朝廷命泰宁节度使曹翔代晏权为徐州北面招讨使 [1] 。前天雄节度使何全皞遣其将薛尤将兵万三千人讨庞勋,翔军于滕、沛,尤军于丰、萧 [2]

【注文】

[1] 衄(nǜ): 战败。 泰宁: 唐藩镇名。治兖州(今山东兖州)。 曹翔: 唐代官员。生卒年不详。早年登第,任福州牧。历官昭义、泰宁节度使,金吾大将军。曾任徐州北面招讨使,参与镇压庞勋之乱。

[2] 天雄: 唐藩镇名。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乱将田承嗣投降唐朝,为了笼络河北旧部,置魏博节度使,又号天雄军,治魏州(今河北大名),领魏、博、德、沧、瀛五州,相当于今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之地。 何全皞(hào)(?—870年): 唐朝将领。他的祖父何进滔在哗变军士支持下,杀死节度使史宪诚,接管了魏博,而后由他的父亲何弘敬接任。何弘敬死后,由他继任。他协助朝廷平定了庞勋叛乱,因功授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荣誉衔。由于他治军严苛,士兵动辄受罚,甚至被处死,因此士兵很畏惧他。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传言他要削减士兵的粮食和衣物补贴,激起士兵哗变,被杀。 薛尤: 唐朝将领。生卒年不详。唐末为魏博镇将,参与镇压庞勋叛乱。 滕(téng): 县名。今山东滕州。传说黄帝有二十四子,赐土得姓者十四人,其第十子封于滕。当时因其地温湿多雨,泉流腾涌,故以“滕”为名。周武王曾封其异母弟叔乡于滕,乃为滕国。秦置县。隋唐时属徐州管辖。 沛(pèi): 县名。今江苏沛县,汉高祖刘邦故里。春秋战国时,沛地属宋国。宋灭,楚得其地,设县。秦灭六国,建沛县。隋唐时属徐州管辖。 丰: 县名。今江苏丰县。古称凤城、丰邑、秦台。春秋时属宋,秦时建县,别名丰邑。隋唐时属徐州管辖。 萧: 县名。今安徽萧县。原为萧国古邑。春秋时期属宋国,曾复建萧国为宋附庸。宋亡,属楚国,为萧邑。秦时建县,隋唐时属徐州管辖。

【译文】

王晏权率领的官军数次战败,朝廷任命泰宁节度使曹翔代替王晏权为徐州北面招讨使。前天雄节度使何全皞遣部下将领薛尤率兵一万三千讨伐庞勋。曹翔驻军于滕县、沛县,薛尤驻军于丰县、萧县。

【原文】

十年春正月,康承训将诸道军七万余人屯柳子之西,自新兴至鹿塘三十里,壁垒相属 [1] 。徐兵分戍四境,城中不及数千人,庞勋始惧。民多穴地匿其中,勋遣人搜掘为兵,日不过得三二十人 [2]

【注文】

[1] 鹿塘: 地名。即鹿塘寨,在今安徽凤阳东南。 壁垒: 古时军营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 相属: 相接连,相继。

[2] 穴: 名词作动词用,挖地洞。

【译文】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春正月,康承训率领诸道军队七万余人屯驻于柳子之西,从新兴到鹿塘三十里,官军筑造的堡垒前后相望。徐州军队分别戍守于四周边境,徐州城内的守军不超过几千人,庞勋这才开始感到恐惧。百姓挖地洞躲藏在里面,庞勋派人去挖掘搜查,抓来当兵,每天只能抓到二三十人。

【原文】

勋将孟敬文守丰县,狡悍而兵多,谋贰于勋,自为符谶 [1] 。勋闻之,会魏博攻丰,勋遣腹心将将三千助敬文守丰,敬文与之约共击魏博军,且誉其勇,使为前锋 [2] 。新军既与魏博战,敬文引兵退走,新军尽没。勋乃遣使绐之曰:“王弘立已克淮南,留后欲自往镇之,悉召诸将,欲选一人可守徐州者。”敬文喜,即驰诣彭城,未至城数里,勋伏兵擒之,辛酉,杀之 [3]

【注文】

[1] 孟敬文(?—869年): 生卒年不详。唐末桂林哗变戍卒首领之一。为人狡猾凶悍,曾受命守丰县(今江苏丰县),因对庞勋有二心,战败后被杀。 狡悍: 狡猾凶悍。 贰(èr): 变节,背叛。 符谶(chèn): 符图谶纬的统称。符,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谶,是预示吉凶的隐语。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2] 前锋: 先锋,先头部队。

[3] 绐(dài): 欺骗;欺诈。 驰: 车马等奔跑,快跑。 诣: 前往。

【译文】

庞勋的部将孟敬文戍守丰县,他为人狡猾而强悍,手下士兵较多,谋划着背叛庞勋,自己制造符谶。庞勋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值魏博的军队进攻丰县,庞勋派遣心腹将领率三千人增援孟敬文守丰县。孟敬文与援军相约共同袭击魏博军队,并且称赞援军将领勇猛,让他当先锋打头阵。新到的援军与魏博军交战之后,孟敬文即率领军队撤退,援军全部被歼。庞勋于是派使者哄骗孟敬文说:“王弘立已经攻克淮南,留后想亲自去淮南镇抚,请诸位将领都来徐州商议大计,希望能选一个可以镇守徐州的人。”孟敬文十分高兴,立即骑马赶往徐州。离徐州还有几里路,庞勋预先埋伏好士兵将孟敬文擒获,咸通十年(869年)正月辛酉(初三),将孟敬文处死。

【原文】

徐贼寇海州。时诸道兵戍海州者已数千人,断贼所过桥柱而弗殊,仍伏兵要害以待之 [1] 。贼过,桥崩,苍黄散乱,伏兵发,尽殪之 [2] 。其攻寿州者复为南道军所破,斩获数千人 [3]

【注文】

[1] 殊: 断,绝。

[2] 苍黄: 匆促慌张。 殪(yì): 杀死。

[3] 斩获: 战争中斩首与俘获。

【译文】

徐州乱军进攻海州。当时,唐诸道军队在海州戍守的已有几千人,官军砍断乱军必经桥梁的桥墩而不使桥完全断绝,在要害处埋下伏兵等待乱军到来。乱军过桥,桥梁崩塌,士兵们仓皇溃散,伏兵忽然发起攻击,乱军全部被歼灭。庞勋派往进攻寿州的乱军也被南道官兵击败,被斩和被俘的有好几千人。

【原文】

辛谠以浙西之军至楚州,敕使张存诚以舟助之 [1] 。徐贼水陆布兵,锁断淮流,浙西军惮其强,不敢进 [2] 。谠曰:“我请为前锋,胜则继之,败则汝走。”犹不可。谠乃募选军中敢死士数十人,牒补职名,先以米舟三艘,盐舟一艘,乘风逆流直进,贼夹攻之,矢著舟板如急雨 [3] 。及锁,谠帅众死战,斧断其锁,乃得过。城上人喧呼动地,杜慆及将佐皆泣迎之。乙酉,城上望见舟师张帆自东来,识其旗,浙西军也;去城十余里,贼列火船拒之,帆止不进。慆令谠帅死士出迎之,乘战舰冲贼陈而过,见张存诚帅米舟九艘,曰:“将士在道前却,存诚屡欲自杀,仅得至此,今又不进 [4] 。”谠扬言:“贼不多,甚易与耳。”帅众扬旗鼓噪而前,贼见其势猛锐,避之,遂得入城 [5]

【注文】

[1] 楚州: 州名。今江苏淮安。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淮州为楚州,治淮阴县(今江苏淮安),后移治山阳县。领山阳、盐城、宝应、淮阴四县。 张存诚: 唐代宦官。生卒年不详。唐末为楚州盐军,曾助辛谠抗击庞勋叛军。

[2] 锁: 名词作动词用,用锁锁住,封锁。 惮(dàn): 畏惧。

[3] 牒(dié): 公文。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

[4] 却: 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

[5] 猛锐: 勇猛而富有锐气。

【译文】

辛谠率领浙西军队赶到楚州,敕使张存诚率领船队前来协助。徐州乱军在水上和陆上布置了军队,封锁截断了淮河的水流。浙西军队畏惧乱军的强大,不敢前进。辛谠说:“我请求当前锋,得胜你们就跟着我前进,失败你们就赶快撤退。”还是得不到同意。辛谠于是招募军中敢于拼死的士兵数十人,在文牒上写下每个人的职位姓名,先驾驶装米的船三艘,装盐的船一艘,乘风逆流直冲泗州城,乱军在两岸夹击,箭头射在船板上犹如急雨。船行至封锁河道的铁锁前,辛谠率领部众奋力死战,用斧砍断铁锁,船得以通过。泗州城上欢呼之声震天动地,杜慆及部下将佐哭着赶来迎接。咸通十年(869年)正月乙酉(二十七日),泗州城上官军望见有战船张帆自东方而来,认出船上的旗帜,是浙西军;离泗州城有十余里,徐州乱军排列火船进行阻挡,使浙西船队拉下船帆无法前进。杜慆命令辛谠率领敢死士兵出城迎接,辛谠乘战船冲过乱军阵地,看见张存诚率领装米的船九艘停在河中,说:“将士们在河道中害怕乱军而不敢前进,我几次要自杀,船也才开到这里,现在船又不敢前进。”辛谠扬言说:“乱军不多,前进并不太难。”于是率领众人扬起军旗打鼓喧噪地前进,乱军见他们来势勇猛而富有锐气,躲避不敢交战,于是船队得以进入泗州城。

【原文】

二月,康承训使朱邪赤心将沙陀三千骑为前锋,陷陈却敌,十镇之兵伏其骁勇。承训尝引麾下千人济涣水,贼伏兵围之,赤心帅五百骑奋楇冲围,拔出承训,贼势披靡,因合击,败之 [1] 。承训数与贼战,贼军屡败。

【注文】

[1] 麾(huī)下: 指将帅的部下。 涣(huàn)水: 河流名。自今河南开封东分狼汤渠水东南流经杞(qǐ)县、睢(suī)县南、柘(zhè)城北入安徽境,此下即今浍(huì)河。 楇(kuǎ): 击。 拔出: 脱出,摆脱。解救。 披(pī)靡(mǐ): 指风吹到的地方,草木随之倒伏。比喻所到之处,什么也阻挡不了。

【译文】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二月,康承训派遣朱邪赤心率领沙陀族三千骑兵为前锋,冲锋陷阵击退徐州乱军,十个藩镇的军队都佩服沙陀骑兵的骁勇善战。康承训曾经率领麾下一千人渡过涣水,乱军伏兵包围他们,朱邪赤心率领五百骑兵奋勇拼杀冲入重围,将康承训救出,乱军望风披靡,官军乘机夹击,将乱军击败。康承训多次与叛军交战,乱军屡遭失败。

【原文】

王弘立自矜淮口之捷,请独将所部三万人破承训,庞勋许之 [1] 。己亥,弘立引兵渡濉水,夜袭鹿塘寨,黎明围之。弘立与诸将临望,自谓功在漏刻 [2] 。沙陀左右突围,出入如飞,贼纷扰移避,沙陀纵骑蹂之,寨中诸军争出奋击,贼大败 [3] 。官军蹙之于濉水,溺死者不可胜纪,自鹿塘至襄城,伏尸五十里,斩首二万余级 [4] 。弘立单骑走免,所驱掠平民皆散走山谷,不复还营,委弃资粮、器械山积 [5] 。时有敕,诸军破贼,得农民,皆释之,自是贼每与官军遇,其驱掠之民先自溃。庞勋、许佶以弘立骄惰致败,欲斩之,周重为之说勋曰:“弘立再胜未赏,一败而诛之,弃功录过,为敌报仇,诸将咸惧矣。不若赦之,责其后效 [6] 。”勋乃释之。弘立收散卒,才得数百人,请取泗州以补过,勋益其兵而遣之。

【注文】

[1] 矜(jīn): 自大,自夸。 独: 独自。

[2] 临望: 登高远望。 漏刻: 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这里比喻时间很短。

[3] 蹂(róu): 践踏。

[4] 蹙(cù): 紧迫。 襄城: 地名。即襄城寨,在今安徽濉溪。

[5] 委弃: 丢弃,抛弃。 山积: 堆积如山。

[6] 责: 责究,诘问。

【译文】

王弘立因淮口大捷骄傲自负,请求独自率领所部三万人去进攻康承训,得到庞勋的批准。咸通十年(869年)二月己亥(十一日),王弘立率领军队渡过濉水,夜晚袭击鹿塘寨,第二天黎明时将官军团团围住。王弘立与部下诸将登高远望,自以为很快就会成功。沙陀骑兵左右突围,在乱军中出入如飞,乱军士兵纷纷躲避,沙陀骑兵纵马践踏乱军,鹿塘寨的诸道官军争相出营奋击,乱军大败。官军将乱军逼到濉水之中,淹死的人不可胜数,从鹿塘到襄城,倒伏的尸体长达五十里,斩乱军首级二万多。王弘立骑着马只身逃出,被他驱掠来的平民都逃散到山谷中,不再回营,抛弃的物资粮草、军用器械堆积如山。当时朝廷有令,诸道官军击乱军时,俘获农民,全部释放,于是,乱军每次与官军遭遇,被乱军抓来的农民就自动溃散。庞勋、许佶因为王弘立骄傲自大遭到惨败,想把他抓起来斩首,周重向庞勋求情说:“王弘立多次打胜仗,没有给予奖赏,遭到一次失败,就要诛杀,不记他的功而专录他的过,这等于为敌人报仇,使我部诸将都感到恐惧。不如赦免他,让他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庞勋于是释放了王弘立。王弘立收集散卒,才得数百人,请求攻取泗州以补过错,庞勋给他补充军队后派他前往泗州。

【原文】

三月,康承训既破王弘立,进逼柳子,与姚周一月之间数十战。丁亥,周引兵渡水,官军急击之,周退走,官军追之,遂围柳子。会大风,四面纵火,贼弃寨走,沙陀以精骑邀之,屠杀殆尽,自柳子至芳城,死者相枕,斩其将刘丰 [1] 。周将麾下数十人奔宿州,宿州守将梁丕素与之有隙,开城听入,执而斩之 [2]

【注文】

[1] 邀: 阻留。 芳城: 地名。《新唐书》作“芳亭”。 相枕: 彼此枕藉,极言其多。 刘丰(?—869年): 叛军将领,参与了庞勋之乱,为姚周部将,战死。

[2] 梁丕: 生卒年不详。叛军将领。参与了庞勋之乱,为宿州守将。 有隙: 有嫌隙,有怨恨。 听: 任凭。 执: 捕捉。

【译文】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三月,康承训攻破王弘立之后,率军进逼柳子,与姚周在一个月之间交战数十次。丁亥(二十九日),姚周率军渡过涣水,官军乘机急攻乱军,姚周率军撤退,官军追击,于是包围柳子。恰值刮起大风,官军趁势四面放火,乱军抛弃营寨逃走,沙陀以精锐骑兵拦击,将乱军几乎屠杀干净,从柳子到芳城,死尸一个接一个躺在地上,姚周部将刘丰也被斩首。姚周率领麾下数十人投奔宿州,宿州守将梁丕平素与姚周有私仇,开城门让他进入,然后抓起来斩首。

【原文】

庞勋闻之,大惧,与许佶议自将出战 [1] 。周重泣言于勋曰:“柳子地要兵精,姚周勇敢有谋,今一旦覆没,危如累卵,不若遂建大号,悉兵四出,决死力战 [2] 。”又劝杀崔彦曾,以绝人望 [3] 。术士曹君长亦言:“徐州山川不容两帅,今观察使尚在,故留后未兴 [4] 。”贼党皆以为然。夏四月壬辰,勋杀彦曾及监军张道谨、宣慰使仇大夫,僚佐焦璐、温庭皓等,并其亲属、宾客、仆妾皆死 [5] 。断淮南监军郭厚本、都押衙李湘手足以示康承训军。勋乃集众扬言曰:“勋始望国恩,庶全臣节 [6] 。今日之事,前志已乖 [7] 。自此,勋与诸君真反者也,当扫境内之兵,戮力同心,转败为功耳 [8] 。”众皆称善。于是命城中男子悉集球场,仍分遣诸将比屋大索,敢匿一男子者族其家 [9] 。选丁壮,得三万人,更造旗帜,给以精兵 [10] 。许佶等共推勋为天册将军、大会明王。勋辞王爵。

【注文】

[1] 自将: 自己率领。

[2] 覆没: 作战部队彻底溃败,整体不复存在。 大号: 国号、帝号。 力战: 努力奋战。

[3] 人望: 众人的期望。

[4] 术士: 古代对从事天文、医药、占卜、修仙等活动的人的统称。 曹君长: 术士。生卒年不详。参与庞勋之乱,出谋划策,曾建议杀徐泗观察使崔彦曾。

[5] 宣慰使: 职官名。为临时差遣性质,非常制,无官署,不辖军民。如唐宪宗平淄青李师道后,分其地为三镇,曾置淄青十二州宣慰使。 仇(chóu)大夫(?—869年): 姓仇的大夫,其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大(dà)夫,古代官名。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的称号。 仆妾: 泛指奴仆婢妾。

[6] 庶: 希冀。 臣节: 人臣的节操。

[7] 乖: 谬误。

[8] 扫: 全,尽其所有。

[9] 比屋: 家家户户。 大索: 大规模地检查。

[10] 更: 改变,改换。

【译文】

庞勋听说姚周失败,大为惊恐,与许佶商议亲自率领军队出战。周重哭着对庞勋说:“柳子地势险要军队精良,姚周有勇有谋,现在转眼间全军覆没,可知我们已到了极危险的境地,不如立即就建立国号,率领全部军队四出攻击,与官军拼死决战。”周重又劝庞勋杀死崔彦曾,以断绝人们对他的期望。术士曹君长也说:“徐州的山川容不得两位统帅,现在观察使崔彦曾仍然在城中,所以留后您不能兴旺。”乱军党羽都认为是这样。咸通十年(869年)夏四月壬辰(初五日),庞勋杀死崔彦曾及监军张道谨、宣慰使仇大夫,崔彦曾的僚佐焦璐、温庭皓等人,他们的亲属、宾客、奴仆婢妾等也全部处死。砍断淮南监军郭厚本、都押衙李湘的手脚出示给康承训的军队看。庞勋于是集合部众大声说:“庞勋起初希望得到国家的恩典,希冀可以保持做大臣的节义。今天的事已表明,我原先的想法是荒谬的。从此以后,我与诸位是真造反了,应当收集徐州全境的军队,勠力同心去与官军拼斗,转败为胜。”众人都说好。于是命令徐州城中的男子都集中于球场上,同时分别派遣诸将挨家挨户地大肆搜索,敢藏匿一个男子的就灭其全家。挑选壮丁,得到三万人,重新制造旗帜,发给精锐武器。许佶等人共同推戴庞勋为天册将军、大会明王。庞勋辞去王爵。

【原文】

先是,辛谠复自泗州引骁勇四百人迎粮于扬、润,贼夹岸攻之,转战百里乃得出 [1] 。至广陵,止于公馆,不敢归家,舟载盐米二万石、钱万三千缗,乙未,还至斗山 [2] 。贼将王弘芝帅众万余拒之于盱眙,密布战舰百五十艘以塞淮流,又纵火船逆之 [3] 。谠命以长叉托过,自卯战及未,众寡不敌,官军不利 [4] 。贼缚木于战舰,旁出四五尺为战棚,谠命勇士乘小舟入其下,矢刃所不能及,以枪揭火牛焚之,战舰既然,贼皆溃走,官军乃得过入城 [5]

【注文】

[1] 骁勇: 勇猛。

[2] 公馆: 公家修建的馆舍。 石(dàn): 古汉语中读shí。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斗为十升。一石约为二百五十斤;一斗约为二十五斤,一升约为两斤半。 缗(mín): 古代铜钱用线穿连成串,以一千钱为一缗。 斗山: 在今江苏盱眙,亦曰徒山,临淮河;斗山东面,就是古盱眙城。

[3] 盱眙: 县名。今江苏盱眙。秦置县,秦末反秦义军领袖项梁拥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王,以号召天下,仍称楚怀王(后尊为楚义帝),建都于此。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属楚州。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属泗州。 逆: 迎击,迎战。

[4] 卯: 早晨五点至七点。 未: 午后一点至三点。

[5] 火牛: 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用草绑作,点燃以烧敌军。胡三省注曰:火牛,缚草为之,爇(ruò)以烧敌。 战棚: 古代防守用的活动棚屋。 然: 通“燃”。

【译文】

在此之前,辛谠再次从泗州率领骁勇士兵四百人到扬州、润州迎接粮草,乱军在河两岸夹击他们,辛谠转战一百里才突围而出。来到广陵,住宿于官府公馆,不敢回家,用船运载盐米二万石、钱一万三千缗,咸通十年(869年)四月乙未(初八日),回到斗山。乱军将领王弘芝率领一万余人在盱眙县阻挡辛谠,乱军在淮河密布战船一百五十艘用以堵塞淮河水道,又放火船迎面冲撞辛谠的船队。辛谠命令将士用长叉摆脱火船,自卯时战到未时,由于寡不敌众,官军战势不利。乱军在战船上绑上木头,从旁边伸出四五尺作为战棚,辛谠派勇士划小船钻入乱军战船战棚下,船上的刀箭均打不到,用长矛绑上草放火烧乱军战船,乱军战船燃烧起来后,乱军都跳船逃走,辛谠于是得以率船队进入泗州城。

【原文】

庞勋以父举直为大司马,与许佶等留守徐州。或曰:“将军方耀兵威,不可以父子之亲,失上下之节 [1] 。”乃令举直趋拜于庭,勋据桉而受之 [2] 。时魏博屡围丰县,庞勋欲先击之,丙申,引兵发徐州。

【注文】

[1] 举直: 即庞举直(?—869年)。庞勋的父亲。庞勋起义时,任命其父为大司马,留守徐州。后来城中投降的唐军叛变,打开城门,致使徐州陷落,他也被杀。 大司马: 职官名。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类似于后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现代的“武装部队总司令”。《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齐的大司马与大将军并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陈但为赠官。隋以后废。 耀: 显扬,显现出来。 节: 礼节。

[2] 趋拜: 趋走拜谒。亦泛指请安、问候时所行礼节。 桉: 同“案”。几案。

【译文】

庞勋任命父亲庞举直为大司马,与许佶等人留守徐州。有人对庞勋说:“将军您正向四方炫耀兵威,不可以因为父子之亲,而丧失上下臣节。”于是让庞举直在厅堂向庞勋跪拜谢恩,庞勋坐在椅子上接受父亲的跪拜礼。当时魏博藩镇军队屡次围攻丰县,庞勋企图攻击魏博军,咸通十年(869年)四月丙申(初九日),庞勋率领军队自徐州出发。

【原文】

庞勋夜至丰县,潜入城,魏博军皆不之知 [1] 。魏博分为五寨,其近城者屯数千人,勋纵兵围之,诸寨救之。勋伏兵要路,杀官军二千人,余皆返走 [2] 。贼攻寨不克,至夜,解围去。官军畏其众,且闻勋自来,诸寨皆宵溃 [3] 。曹翔方围滕县,闻魏博败,引兵退保兖州。贼悉毁其城栅,运其资粮,传檄徐州,盛自夸大,谓官军为国贼云 [4]

【注文】

[1] 不之知: 不知之。“之”,否定句中宾语提前。

[2] 返走: 回身逃跑。

[3] 自来: 亲自到来。 宵溃: 谓军队夜间溃逃。

[4] 传檄(xí): 传布檄文。 国贼: 指危害国家或出卖国家主权的败类。

【译文】

庞勋夜晚来到丰县,偷偷地进入城中,魏博军都不知道。魏博军分为五个营寨,其中靠近丰城的屯驻有数千人,庞勋纵兵将这个营寨围住,其他四寨赶来救援。庞勋在要道上埋下伏兵,杀死官军二千人,其余的官军都回身逃跑。乱军攻不下魏博军的营寨,到了晚上,解围离去。魏博军害怕乱军人多,又听说庞勋亲自到来,五个营寨都乘夜溃逃。曹翔正在围攻滕县,听说魏博军败退,率军退守兖州。乱军将官军的营墙和栅栏全部拆毁,将官军丢弃的物资粮草运走,传檄于徐州,夸大战果,称官军为国贼。

【原文】

马举将精兵三万救泗州,乙巳,分军三道渡淮,至中流,大噪,声闻数里。贼大惊,不测众寡,敛兵屯城西寨 [1] 。举就围之,纵火焚栅,贼众大败,斩首数千级 [2] 。王弘立死,吴迥退保徐城,泗州之围始解。泗州被围凡七月,守城者不得寐,面目皆生疮 [3]

【注文】

[1] 马举: 唐朝官员。生卒年不详。曾任神策大将军、右神武大将军、左卫大将军、秦州经略招讨使、天雄军节度使等职。庞勋之乱爆发后,被任命为扬州都督府司马,充淮南行营招讨使及徐州南面招讨使,率军解泗州之围。因功升任淮南节度使,封扶风县开国伯。 测: 推测。 敛兵: 收缩兵力。

[2] 就: 趋近,靠近。

[3] 寐: 睡觉。

【译文】

马举率领精锐官军三万人救援泗州,咸通十年(869年)四月乙巳(十八日),将军队分成三路渡淮河,船至河中心,大声喧噪,声音传出数里。乱军极为震惊,不知官军有多少,收兵屯驻于泗州城西寨。马举率军包围乱军,放火焚烧乱军营寨的栅栏,乱军大败,被斩首的达数千人。王弘立战死,吴迥退兵据守徐城,泗州城的围困才被解。泗州城被围总共七个月,守城的官军无法睡觉,脸上和眼睛上都生了疮。

【原文】

庞勋留丰县数日,欲引兵西击康承训。或曰:“天时向暑,蚕麦方急,不若且休兵聚食,然后图之 [1] 。”或曰:“将军出师数日,摧七万之众,西军震恐,乘此声势,彼破走必矣,时不可失 [2] 。”庞举直以书劝勋乘胜进军,勋意遂决。丁未,发丰县,庚戌,至萧,约襄城、留武、小睢诸寨兵合五六万人,以二十九日迟明攻柳子 [3] 。淮南败卒在贼中者逃诣康承训,告以其期,承训得先为之备,秣马整众,设伏以待之 [4] 。丙辰,襄城等兵先至柳子,遇伏,败走。庞勋既自失期,遽引兵自三十里外赴之,比至,诸寨已败,勋所将皆市井白徒,睹官军势盛,皆不战而溃 [5] 。承训命诸将急追之,以骑兵邀其前,步卒蹙其后,贼狼狈不知所之,自相蹈藉,僵尸数十里,死者数万人 [6] 。勋解甲,服布襦而遁,收散卒,才及三千人,归彭城,使其将张实分诸寨兵屯第城驿 [7]

【注文】

[1] 向暑: 渐热。 方: 正在,正当。 食: 食物,粮食。

[2] 摧: 摧毁、挫败。 震恐: 惊恐。

[3] 留武: 地名。即留武寨。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有留武村。 小睢: 地名。即小睢寨。在今江苏睢宁。 迟明: 天刚刚亮,还没到早晨的时候。

[4] 秣(mò)马: 秣,喂牲口。秣马,喂好马。

[5] 白徒: 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

[6] 邀: 阻留。 蹈藉(jí): 践踏。蹈,践踏,踩。藉,践踏,凌辱。

[7] 布襦(rú): 布制的短衣。 张实: 生卒年不详。唐末庞勋叛军将领。 第城驿: 驿站名。在今安徽宿州西。

【译文】

庞勋在丰县停留了几天,企图率领军队向西进攻康承训军。有人说:“天气逐渐炎热,养蚕收麦等农事正急需人手,不如暂且休兵聚集粮食,然后再图谋大事。”有人说:“将军亲自出师才几天,就摧毁魏博军七万余人,西面的官军极为恐慌,我军乘着战胜的声势,击破赶走官军是必然的,时机不可失。”庞举直写信劝庞勋乘胜进军,庞勋于是下定心。咸通十年(869年)四月丁未(二十日),庞勋从丰县出发,庚戌(二十三日),到达萧县,约请襄城、留武、小睢诸营寨的乱军来会合,有部众五六万人,定于二十九日黎明进攻柳子。庞勋军中被俘的淮南兵逃到康承训营帐,告诉庞勋进攻的日期,康承训得以事先作好准备,将战马喂饱,将军队排列整齐,埋设伏兵等待乱军来进攻。丙辰(二十九日),襄城等营寨的叛军先赶到柳子,遭到官军的埋伏,战败逃走。庞勋既然自己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到达,就急忙率领军队从三十里外赶来,等到到达柳子,诸寨军已经失败,庞勋所率领的将领都是市井无赖,见官军势力强盛,都不战而溃散。康承训命令部下诸将领率兵急追乱军,派骑兵在前面截击,派步兵在后面紧追,乱军狼狈不知往何处逃,自相践踏,尸体布满数十里,死亡达数万人。庞勋脱下铠甲,穿短衣逃走,收集溃散的士卒,仅有三千人,回到彭城,派部将张实分调各营寨的军队屯驻第城驿。

【原文】

勋初起下邳,土豪郑镒聚众三千,自备资粮、器械以应之,勋以为将,谓之义军 [1] 。五月,沂州遣军围下邳,勋命镒救之,镒帅所部来降。

【注文】

[1] 下邳(Pī): 县名。古邳国地。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相传夏代薛人的祖先奚仲,曾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他被封在邳。后从薛迁到了邳。古代以北为上,南为下。薛城在北,称上邳,邳在南,称下邳。秦置县。曾为徐州刺史治所。隋唐时曾先后归徐州、泗州管辖。 土豪: 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 郑镒(yì): 唐代土豪。唐末庞勋之乱时,聚众三千,自备军资粮食兵器响应,被任为将,称“义军”。后投降唐军。 义军: 古代统治阶级或民间临时组合起来的部队。

【译文】

庞勋在下邳县刚兴起的时候,土豪郑镒聚集民众三千人,自备钱粮、兵器军械来响应庞勋,庞勋任命他为将领,称其部队为义军。咸通十年(869年)五月,沂州派遣军队围攻下邳,庞勋命令郑镒前去援救,郑镒率领所部军队投降官军。

【原文】

六月,马举自泗州引兵攻濠州,拔招义、钟离、定远 [1] 。刘行及设寨于城外以拒守,举先遣轻骑挑战,贼见其众少,争出寨西击之,举引大军数万自他道击其东南,遂焚其寨 [2] 。贼入固守,举堑其三面而围之 [3] 。北面临准,贼犹得与徐州通。庞勋遣吴迥助行及守濠州,屯兵北津以相应 [4] 。举遣别将渡淮击之,斩获数千,平其寨。

【注文】

[1] 拔: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 招义: 县名。今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汉睢陵县地,宋置济阴郡,隋废郡为化明县,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改为招义,属濠州管辖。 钟离: 县名。秦置,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临淮镇东故城。以古钟离国为名。隋唐时属濠州管辖,为州治所在地。 定远: 县名。今安徽定远县。初为汉曲阳县地,梁改为定远,唐属濠州管辖。

[2] 拒守: 据险坚守。

[3] 堑(qiàn): 挖掘壕沟。

[4] 津: 渡口。

【译文】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六月,马举从泗州率领官军进攻濠州,攻克招义县、钟离县、定远县。刘行及在濠州城外设营寨据守,马举先派遣轻骑兵来挑战,乱军见官军人少,争相出寨向西攻击官军,马举率领大军数万人从另外一条道路攻击其东南面,于是焚烧乱军营寨。乱军进入濠州城坚守,马举在濠州城三面挖壕沟进行包围。北面临淮河,乱军仍然可通过淮河与徐州联络。庞勋派遣吴迥率军协助刘行及守濠州,屯兵于淮河北面的渡口与濠州相呼应。马举派遣别将渡过淮河攻击吴迥,杀死和俘虏乱军几千人,将他的营寨夷为平地。

【原文】

曹翔之退屯兖州也,留沧州卒四千人戍鲁桥。卒擅还,翔曰:“以庞勋作乱,故讨之 [1] 。今沧卒不从约束,是自乱也 [2] 。”勒兵迎之,围于兖州城外,择违命者二千人悉诛之。朝廷闻魏博军败,以将军宋威为徐州西北面招讨使,将兵三万屯于丰、萧之间,翔复引兵会之 [3]

【注文】

[1] 沧州: 州名。今河北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设州。唐治清池县(今沧州东南),领清池、盐山、长芦、乐陵、饶安、无棣、乾符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天津南部、河北东部及山东北部的部分地区。 鲁桥: 镇名。位于今山东微山北。唐时,为重镇。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为平定庞勋之乱,曾有官兵四千人驻扎这里。 擅: 擅自。

[2] 从: 服从。

[3] 宋威: 唐朝将领。生卒年不详。曾任神策军将军。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被任命为徐州西北面招讨使,参与镇压庞勋之乱。后任右武卫上将军,率军抵御南诏入侵。

【译文】

曹翔退到兖州屯驻,留下沧州士兵四千人戍守鲁桥镇。沧州士兵擅自回来,曹翔说:“因为庞勋作乱,所以出兵征讨。现在沧州士卒不服从约束,是自谋叛乱。”派军队迎击逃卒,将沧州士卒围困于兖州城外,选择违抗命令的士兵二千人全部处死。朝廷听说魏博军战败,派将军宋威任徐州西北面诏讨使,率领军队三万人屯驻于丰县、萧县之间,曹翔又率领所部军队与之会合。

【原文】

秋七月,康承训克临涣,杀获万人,遂拔襄城、留武、小睢等寨 [1] 。曹翔拔滕县,进击丰、沛。贼诸寨戍兵多相帅逃匿,保据山林,贼抄掠者过之,辄为所杀,而五八村尤甚 [2] 。有陈全裕者为之帅,凡叛勋者皆归之,众至数千人,战守之具皆备,环地数千里,贼莫敢近 [3] 。康承训遣人招之,遂举众来降,贼党益离 [4] 。蕲县土豪李衮,杀贼守将,举城降于承训 [5] 。沛县守将李直诣彭城计事,裨将朱玫举城降于曹翔 [6] 。直自彭城还,玫逆击,走之。翔发兵戍沛。玫,邠州人也 [7] 。勋遣其将孙章、许佶各将数千人攻陈全裕、朱玫,皆不克而还 [8] 。康承训乘胜长驱,拔第城,进抵宿州之西,筑城而守之。庞勋忧懑,不知所为,但祷神饭僧而已 [9]

【注文】

[1] 临涣: 县名。治在今安徽濉溪县临涣镇。南朝梁设临涣郡,北齐废郡为县。唐归亳州管辖,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划归宿州。

[2] 保据: 占据。 五八村: 地名。具体地点不详,约在徐州附近。

[3] 陈全裕: 生卒年不详。唐末庞勋之乱时,叛军多逃亡山林,奉他为首领,达几千人,后为唐军招降。 环地: 周围。

[4] 举众: 率众,率领众人。

[5] 蕲(qí)县: 县名。今安徽宿州埇桥区蕲县镇。原是楚国的蕲邑。秦置蕲县,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埇桥区大泽乡)爆发。唐代先后归属徐州、宿州管辖。 李衮(gǔn): 唐代蕲县土豪。生卒年不详。唐末庞勋之乱时,杀乱军守将,投降唐军。

[6] 李直: 乱军将领。生卒年不详。唐末庞勋之乱时,曾委任他守卫沛县。 裨(pí)将: 副将;专任一方的将领。 朱玫(?—886年): 唐代官员。邠州(今陕西彬州)人。原为戍将,曾参与唐末庞勋之乱,任裨将,守卫沛县,后投降唐军。升为邠宁节度使,参与了唐末藩镇混战。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宦官田令孜挟持唐僖宗返回长安(今陕西西安),命他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联合进攻盘踞河中(今山西永济)的王重荣,大败而归,致田令孜挟僖宗再度逃走。他则改附李克用,后又攻入长安,拥立襄王李煴(yūn)为帝,由他专断朝政。他又派王行瑜追击僖宗,因王倒戈而被杀。

[7] 邠州: 州名。今陕西彬州。原名豳(bīn)州,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改为邠州。治所在新平(今彬州),领新平、三水、永寿、宜禄四县。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彬州、长武、旬邑、永寿等地。

[8] 孙章: 乱军将领。生卒年不详。参与了唐末庞勋之乱。

[9] 忧懑(mèn): 发愁烦闷。 祷(dǎo)神: 向神灵祈求保佑。祷,祷告、祷祝、祈祷。 饭僧: 向和尚施舍食物。迷信者修善祈福的行为。饭,名词作动词,给……吃饭。

【译文】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秋七月,康承训攻克临涣,杀死和俘获乱军一万人,随即攻克襄城、留城、小睢等营寨。曹翔攻取滕县,进击丰县、沛县。乱军诸营寨的守兵大多相率逃跑藏匿,占据山林自保,乱军抢掠的人经过这里,就被他们所杀,尤其是五八村最为厉害。有一个名叫陈全裕的人是他们的首领,凡是从庞勋那儿叛逃出来的人都归附他,人数多达数千人,作战和防守的武器都具备,周围数千里,乱军不敢靠近他们。康承训派人招降陈全裕,陈全裕于是率领部众归降,乱军党羽更加离散。蕲县土豪李衮杀死乱军守将,全城归降康承训。沛县守将李直到彭城商讨决策,他的裨将朱玫以全县城投降曹翔。李直从彭城返回,朱玫率军迎击他,将李直赶走。曹翔调派官军戍守沛县。朱玫是邠州人。庞勋派遣部将孙章、许佶各自率领数千人进攻陈全裕、朱玫,都不能攻克而退回。康承训于是乘胜率军长驱直入,攻克第城,进军抵达宿州西部,筑城据守。庞勋忧虑万分,不知如何办,只是祈祷神灵保护、施舍斋饭给和尚吃而已。

【原文】

初,庞勋怒梁丕专杀姚周,黜之,使徐州旧将张玄稔代之治州事,以其党张儒、张实等将城中兵数万拒官军 [1] 。儒等列寨数重于城外,环水自固 [2] 。康承训围之,张实夜遣人潜出,以书白勋曰:“今国兵尽在城下,西方必虚,将军宜引兵出其不意,掠宋、亳之郊,彼必解围而西 [3] 。将军设伏要害,迎击其前,实等出城中兵蹙其后,破之必矣。”时曹翔使朱玫击丰,破之,乘胜攻徐城、下邳,皆拔之,斩获万计。勋方忧惧,欲走,得实书,即从其策,使庞举直、许佶守徐州,引兵而西。

【注文】

[1] 专: 专擅,独断独行。 黜(chù): 降职或罢免。 张儒(?—869年): 乱军将领。唐末参与庞勋之乱,率军守卫徐州,抵抗唐军。后因叛徒出卖,被杀。

[2] 自固: 巩固自身的地位﹐确保自己的安全。

[3] 国兵: 官军。 亳(bó): 州名。今安徽亳州。原为古焦国地,汉魏设谯(qiáo)郡,北周时改为亳州。隋又改为谯郡。唐复名亳州,为“十望”州府之一,下辖谯、临涣、酂(zàn)、城父、鹿邑、蒙城、永城、真源八县。

【译文】

起初,庞勋对梁丕不经请示就杀了姚周极为愤怒,罢免了他职务,派徐州以前的镇将张玄稔代梁丕掌管宿州的政事,派他的党羽张儒、张实等率领宿州城中的数万军队抗拒官军。张儒等人在宿州城外陈列了好几重营寨,环靠水边借以自固。康承训率军围困他们,张实乘夜派人偷跑出来,给庞勋送上一封密信说:“现在官军都在宿州城下,西部必然空虚,将军应该率领军队出敌不意,攻掠宋州、亳州郊外,敌军必然解宿州之围而西去。将军可在要害处设伏,在前面迎击敌军,我等率宿州城中的军队于敌后追逼,必定能击破敌军。”当时曹翔派朱玫进攻丰县,将其攻克,乘胜进攻徐城、下邳,全都攻拔,斩杀和俘获乱军数以万计。庞勋正忧虑恐惧,想逃走,得到张实的书信,立即听从了他的计策,让庞举直、许佶据守徐州,自己率领军队向西进发。

【原文】

八月壬子,康承训焚外寨,张儒等入保罗城,官军攻之,死者数千人,不能克,承训患之,遣辩士于城下招谕之 [1] 。张玄稔尝戍边有功,虽胁从于贼,心常忧愤 [2] 。时将所部兵守子城,夜召所亲数十人谋归国,因稍令布谕,协同者众,乃遣腹心张皋夜出,以状白承训,约期杀贼将举城降 [3] 。至日,请立青旌为应,使众心无疑 [4] 。承训大喜,从之。九月丁巳,张儒等饮酒于柳溪亭,玄稔使部将董厚等勒兵于亭西,玄稔先跃马而前,大呼曰:“庞勋已枭首于仆射寨中,此辈何得尚存 [5] !”士卒竞进,遂斩张儒等数十人。城中大扰,玄稔谕以归国之计,及暮而定。戊午,开门出降。玄稔见承训,肉袒膝行,涕泣谢罪 [6] 。承训慰劳,即宣敕,拜御史中丞,赐遗甚厚 [7]

【注文】

[1] 辩士: 能言善辩之人。

[2] 胁从: 被胁迫而随从别人做坏事。

[3] 子城: 大城所属的小城,即内城及附郭的瓮城或月城。 张皋(gāo): 生卒年不详。参与了唐末庞勋之乱,为张玄稔心腹部将,曾受命联络降唐事宜,后随张玄稔降唐。 状: 情形,状况。 白: 告诉。

[4] 青旌: 青色的旗帜。木青色主生,故可作为投降不杀标志。

[5] 柳溪亭: 在宿州城内。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庞勋部将张儒等饮酒于此亭,预谋投降官军的张玄稔等杀张儒等于此。 董厚: 生卒年不详。参与了唐末庞勋之乱,为张玄稔部将。后随玄稔降唐。 枭(xiāo)首: 枭是一种动物,传说长得和猫头鹰极为相似。枭的孩子出生后会把父母吃掉,剩下一个头颅。所以后来中国有一种刑法叫作枭首,即把人头砍下挂在城门上示众。 仆射(yè)寨: 指唐军讨伐庞勋叛乱的统帅康承训营寨。康承训时任检校尚书右仆射、义成军节度使、徐泗行营都招讨使。所以称其大营为仆射寨。仆射,职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代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自侍中、尚书、博士、谒者、郎以至于军屯吏、驺、宰、水巷宫人皆有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后来只有尚书仆射相承不改。魏晋南北朝至宋尚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之职。

[6] 肉袒(tǎn): 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 膝(xī)行: 指屈服或哀求于人,双腿跪着向前挪动。

[7] 御史中丞: 秦始置。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曹操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北魏亦曾改称中尉。南北朝时,御史大夫时置时废;即令置大夫,亦往往缺位。故中丞实为御史台长官。隋朝因为避讳的缘故,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唐、五代、宋均大夫与中丞并置,只是大夫极少除授,仍以中丞为长官。 遗(wèi): 馈(kuì)赠,给予。

【译文】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八月壬子(二十七日),康承训焚毁宿州城外乱军的营寨,张儒等人进保罗城,官军攻城,战死数千人,不能破城,康承训感到担忧,派遣有口才的人在宿州城下大声招谕乱军投降。张玄稔曾经戍边立过功,虽然被贼胁迫反叛,内心却常常感到忧愤。当时他率领军队驻守子城,夜晚召亲信几十人密谋归降朝廷,悄悄让他们劝谕部下,表示赞同的人有很多,于是张玄稔派遣心腹张皋乘夜出城,将情况告知康承训,约定时间在城内杀乱军主将全城投降。到了那天,请官军树立青色旗帜为号表示响应,使众人没有疑虑。康承训喜出望外,表示同意。九月丁巳(初三日),乱军将领张儒等人在柳溪亭饮酒,张玄稔派部将董厚等人在亭西面部署军队,张玄稔先骑着马跑步向前,大声喊:“庞勋已在康仆射的营寨中被砍头示众,张儒这些鼠辈怎么还能在这里偷生!”士卒们争先向前,于是斩张儒等数十人。宿州城内秩序大乱,张玄稔向众人宣谕归降朝廷的计划,到傍晚才安定下来。戊午(初四日),张玄稔打开宿州城门率众出城投降。张玄稔见到康承训,袒胸露臂跪地爬行,流泪请罪。康承训慰劳张玄稔等人,当即宣布唐懿宗的敕令,拜张玄稔为御史中丞,赏赐相当丰厚。

【原文】

玄稔复进言:“今举城归国,四远未知,请诈为城陷,引众趋符离及徐州,贼党不疑,可尽擒也 [1] 。”承训许之。宿州旧兵三万,承训益以数百骑,皆赏劳而遣之。玄稔复入城,暮发平安火如常日 [2] 。己未向晨,玄稔积薪数千束,纵火焚之,如城陷军溃之状,直趋符离,符离纳之。既入,斩其守将,号令城中,皆听命,收其兵,复得万人,北趋徐州。庞举直、许佶闻之,婴城拒守 [3] 。辛酉,玄稔至彭城,引兵围之,按兵未攻,先谕城上人曰:“朝廷唯诛逆党,不伤良人 [4] 。汝曹奈何为贼城守 [5] ?若尚狐疑,须臾之间同为鱼肉矣 [6] 。”于是守城者稍稍弃甲投兵而下 [7] 。崔彦曾故吏路审中开门纳官军,庞举直、许佶帅其党保子城 [8] 。日昃,贼党自北门出,玄稔遣兵追之,斩举直、佶首,余党多赴水死,悉捕戍桂州者亲族斩之,死者数千人,徐州遂平 [9]

【注文】

[1] 四远: 指四方边远之人。

[2] 平安火: 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hòu),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3] 婴城: 环绕城。

[4] 良人: 平民百姓。

[5] 汝曹: 你们。曹,辈,们,类。

[6] 狐疑: 传说狐性多疑,后用以称遇事犹豫不决。 须臾: 表示极短的时间。 鱼肉: 比喻受侵害、受欺压者。

[7] 弃甲投兵: 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8] 路审中: 唐朝官吏。生卒年不详。庞勋攻陷徐州时,被俘。唐军围攻徐州时,他打开城门,迎接官军,于是徐州陷落。

[9] 日昃(zè): 太阳偏西。

【译文】

张玄稔再向康承训进言:“我现在带领全宿州城归降朝廷,远方四邻尚不知道,请让我冒充城被攻陷,率部众赴符离和徐州,乱军党羽不会猜疑我,可将他们都擒获。”康承训同意。宿州原有军队三万人,康承训再增补数百骑兵,都给予赏赐慰劳,派遣他们出征。张玄稔再入宿州城,至傍晚时像平常一样点燃平安火。咸通十年(869年)九月己未(初五日)凌晨,张玄稔堆积干柴数千捆,纵火焚烧,做出城被攻陷军队溃散的样子,率领军队直奔符离城,符离乱军收纳张玄稔。入城后,张玄稔率军斩苻离守将,向城中军民发号施令,众人都听从命令,纠集符离城中军队,又收到一万人,向北往徐州进发。庞举直、许佶得知张玄稔叛变的情况,紧闭城门拒守。辛酉(初七日),张玄稔赶到彭城,指挥军队将城围住,按兵不动,先劝谕城上的人说:“朝廷只诛杀乱军逆党,不会伤害好人。你们为什么要为乱军守城呢?如果还迟疑不降,要不了多少时间你们就要同乱军一同成为俎(zǔ)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于是守城的人渐渐脱去铠甲、抛下武器,从城上下来。崔彦曾以前的官吏路审中打开徐州城门接纳官军,庞举直、许佶率领部下党羽退到子城拒守。太阳偏西时,庞举直等从北门逃出,张玄稔派遣军队追击,砍下庞举直、许佶的头,其余党羽大都跳到水里淹死。张玄稔将桂州戍卒叛乱者的亲属家族全部逮捕处斩,被杀死的人有好几千,徐州于是被讨平。

【原文】

庞勋将兵二万自石山西出,所过焚掠无遗 [1] 。庚申,承训始知之,引步骑八万西击之,使朱邪赤心将数千骑为前锋。勋袭宋州,陷其南城,刺史郑处冲守其北城,贼知有备,舍去,渡汴,南掠亳州,沙陀追及之 [2] 。勋引兵循涣水而东,将归彭城,为沙陀所逼,不暇饮食,至蕲,将济水,李衮发桥,勒兵拒之 [3] 。贼惶惑,不知所之,至故县西,官军大集,纵击,杀贼近万人,余皆溺死,降者才及千人 [4] 。勋亦死,而人莫之识,数日乃获其尸。贼宿迁等诸寨皆杀其守将而降 [5] 。宋威亦取萧县,吴迥独守濠州,不下。冬十月,以张玄稔为右骁卫大将军、御史大夫 [6]

【注文】

[1] 石山: 地名。在今江苏徐州贾汪区,据范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九载:徐州东北四十里有石山驿。又徐州管辖的邳州市八义集镇有石山村。

[2] 郑处冲: 唐代官员。生卒年不详。唐末庞勋之乱时,任宋州刺史。成功抵御了庞勋的进攻。 舍: 放弃,舍弃。

[3] 循: 顺着,沿着。 暇: 空闲时间。 发: 打开。

[4] 惶惑: 惶恐疑惑。 大集: 大会聚。 纵击: 猛烈攻击。

[5] 宿迁: 县名。今江苏宿迁。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762年)为避讳,改称宿迁。初隶泗州,后归徐州管辖。

[6] 右骁卫大将军: 武官名。隋、唐时期实行府兵制,中央设“十六卫”,有左右骁卫。置上将军、大将军(正三品)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管宫禁宿卫。 御史大夫: 职官名。御史台长官。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晋以后多不置。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

【译文】

庞勋率领军队两万人从石山向西进发,所过之处烧杀抢掠一无所留。咸通十年(869年)九月庚申(初六日),康承训才知道庞勋的动向,率领步兵和骑兵八万人向西讨击庞勋,派遣朱邪赤心率领数千骑兵为前锋。庞勋袭击宋州,攻破宋州的南城,刺史郑处冲据守宋州北城。庞勋等知道城里官军有准备,放弃宋州,渡过汴水,向南攻掠亳州,被沙陀骑兵追上。庞勋率领军队沿涣水向东走,准备回彭城,被沙陀骑兵迫逼,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赶到蕲县,准备渡河,李衮拆断桥梁,部署兵力抵挡他们。乱军惶恐疑惑,不知往哪里去为好,走到蕲县西面,大军赶到,纵兵进击,杀死乱军近一万人,其余的人都被河水淹死,投降的才一千人。庞勋也战死,但没有人认识他,数天后才寻找到他的尸体。乱军在宿迁等地的几个营寨的士兵都杀死守将投降。宋威也攻取萧县,吴迥独自据守濠州城,不能攻下。冬十月,朝廷任命张玄稔为右骁卫大将军、御史大夫。

【原文】

马举攻濠州,自夏及冬不克,城中粮尽,杀人而食之,守军深堑重围以守之。辛丑夜,吴迥突围走,举勒兵追之,杀获殆尽,迥死于招义 [1]

【注文】

[1] 突围: 突破包围。 走: 逃走。 勒兵: 指挥军队。 殆尽: 几乎没有剩余。

【译文】

马举进攻濠州,从夏季到冬季都没有攻克,城中的粮食吃尽,于是杀人充饥,官军深挖壕沟,重重围困,严加防守。咸通十年(869年)十月辛丑(十七日)夜晚,吴迥率军突围逃跑,马举派军队追击,几乎将乱军斩杀擒获干净,吴迥死在招义。

【原文】

以康承训为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以杜慆为义成节度使 [1] 。上嘉朱邪赤心之功,置大同军于云州,以赤心为节度使,召见,留为左金吾上将军,赐姓名李国昌,赏赍甚厚 [2] 。以辛谠为亳州刺史。谠在泗州,犯围出迎兵粮,往返凡十二。及除亳州,上表言:“臣之功,非杜慆不能成也。 [3] ”赐和州刺史崔雍自尽,家属流康州,兄弟五人皆远贬 [4]

【注文】

[1] 河东: 方镇名。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为十五道,又于边境设置十节度使、三经略守捉使,以遏(è)制边疆少数民族。河东节度使为其中之一,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管兵五万五千人,领太原府和汾州、沁州、仪州、岚(lán)州、石州、忻(xīn)州、代州、蔚州、朔(shuò)州、云州十一州。相当于今山西省中北部地区。与朔方节度使互为掎(jǐ)角,以防御北方的草原民族。 同平章事: 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平章是商量处理国事的意思。其职能相当于宰相。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开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唐后期常作为荣誉衔授予藩镇将领,称“使相”。

[2] 嘉: 夸奖,赞许。 大同军: 方镇名。唐宣宗分河东节度置大同军节度,治云州(今山西大同)。领云、朔、蔚三州,相当于今山西朔州、大同及河北张家口西,亦称云中节度。唐僖宗中和年间并入河东节度,五代后唐复置,后晋时归辽。 云州: 州名。今山西大同。秦汉设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魏改治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隋设云州总管府。唐代云州,初治定襄(今山西定襄),后改治云中(今大同),领云中一县,曾为大同军治所。 左金吾上将军: 武官名。隋、唐时期实行府兵制,中央设“十六卫”,有左右金吾卫。置上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各一人,将军(从三品)各二人。掌管宫城宿卫、京师巡逻以及皇帝出巡时禁卫、扈从等事。 赐姓: 多指以国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唐代一般赐姓李。 赏赍(jī): 赏赐。赍有拿东西给人、赠送的意思。

[3] 除: 任命官职。 成: 成功。

[4] 赐: 上给予下。 自尽: 自灭,自杀。 康州: 州名。约在今广东德庆。汉武帝平南越置苍梧(wú)郡,晋末改置晋康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置康州,治端溪(今广东德庆)。管端溪、悦城、都城、晋康四县。辖境相当于今广西东部、广东西北部交界地区。

【译文】

唐懿宗任命康承训为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任命杜慆为义成节度使。唐懿宗嘉奖朱邪赤心的战功,在云州设置大同军,任命朱邪赤心为大同军节度使,召见他,留在朝廷任为左金吾上将军,赐给他姓名叫李国昌,赏赐十分丰厚。任命辛谠为亳州刺史。辛谠在泗州城,突围出城迎接军粮,往返总共十二次。当任命他当亳州刺史时,辛谠向唐懿宗上表说:“我的功劳,没有杜慆是不能成功的。”唐懿宗赐和州刺史崔雍自尽,他的家属被流放到康州,兄弟五人都贬官流放至远方。

【原文】

十一年夏四月,徐贼余党犹相聚闾里为群盗,散居兖、郓、青、齐之间,诏徐州观察使夏侯瞳招谕之 [1]

【注文】

[1] 闾(lǘ)里: 平民聚居之处。 青: 州名。原为古九州之一。传说大禹分天下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汉武帝时,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青州刺史部。其范围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广大区域。晋朝以后,范围大大缩小。唐代青州治益都县(今山东青州),领益都、临淄、千乘、临朐、北海、寿光、博昌七县。相当于今山东半岛中部地区。 齐: 州名。春秋战国时属齐国。秦置齐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其长子刘肥为齐王,领齐国及所属七郡。北魏置齐州。唐沿置,治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领历城、章丘、亭山、临邑、长清、禹城、临济七县。 夏侯瞳(tóng): 唐朝官员。唐末庞勋之乱被平定后,时任徐州观察使,曾受命招抚叛军余党。

【译文】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夏四月,徐州叛贼的余党仍然相聚在民间为盗贼,散居在兖州、郓州、青州、齐州之间,诏命徐州观察使夏侯瞳招谕他们投降。

【原文】

五月,上令百官议处置徐州之宜 [1] 。六月丙午,太子少傅李胶等状,以为:“徐州虽屡构祸乱,未必比屋顽凶,盖由统御失人,是致奸回乘衅 [2] 。今使名虽降,兵额尚存,以为支郡则粮饷不给,分隶别藩则人心未服,或旧恶相济,更成披猖 [3] 。惟泗州向因攻守,结衅已深,宜有更张,庶为两便 [4] 。”诏从之。徐州依旧为观察使,统徐、濠、宿三州,[泗州]为团练使,割隶淮南。冬十一月丁卯,复以徐州为感化军节度 [5]

【注文】

[1] 处置: 处理。分别事理,使各得其所。 宜: 适宜的事。

[2] 太子少傅: 东宫官职,正二品。为太子太傅的副职。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为“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负责教习太子学武。后逐渐成为虚衔。 李胶: 唐代官员。生卒年不详。曾任太子少傅。庞勋之乱平定后,曾上书提出处理徐州事务的建议。 构: 造成。 失人: 用错了人。 奸回: 奸恶邪僻。 乘衅(xìn): 利用机会,趁空子。

[3] 兵额: 士兵的数额。 以为: 作为。 支郡: 唐五代时,节度使割据一方,统领数州,成为支郡。 相济: 互相帮助。 披猖: 猖獗,猖狂。

[4] 结衅: 结怨。 更张: 变更或改革。 两便: 对两者都方便。

[5] 感化军: 唐方镇名。初名武宁军,又称徐泗节度。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设,以保卫南北运道。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改名。

【译文】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五月,唐懿宗令朝廷百官议论如何处置徐州叛乱的事情。六月丙午(二十五日),太子少傅李胶等上奏,认为“徐州虽然屡次发生祸乱,不见得所有的人都凶顽,大概是由于治理地方的官员不得其人,致使奸诈之人乘隙起事。现在虽然将节度使降为观察使,但兵额依然如故,支郡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饷,将其交由别的藩镇来管辖军士们必定不服,或许和旧的怨恨搅在一起,造成更大的祸乱。只有泗州向来因为攻守,与其他州结怨已深,应该有所更改,使两者都能相安无事。”懿宗接受了他的建议。诏命徐州依旧设置观察使,统辖徐州、濠州、宿州三州,泗州设置团练使,从徐州割出来改隶淮南。冬十一月丁卯(十九日),又以徐州为感化军节度使。 X1tcsf/iDsDmF1GdJ/AN5QK55uzH7xkkzzUuy6qSqXgr+BdQQmhwtw4wxBx+jqg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