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都之变》主要记载了后唐权臣郭崇韬被杀,邺都(治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发生兵变,后唐明宗李嗣源取得帝位的历史过程。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灭后梁后,宠信伶(líng)人和宦官。同光三年(925年),权臣郭崇韬随从魏王李继岌率军六万伐蜀。所过之处,势如破竹,蜀主王衍出降。灭蜀后,郭崇韬留成都处理善后事宜,因一向与宦官不睦,宦官李从袭、向延嗣等人趁机向庄宗李存勖进谗言,诬陷郭崇韬收受贿赂,滞蜀不归,有谋反之意。庄宗李存勖对郭崇韬产生了怀疑,在孟知祥出发后,又派衣甲库使马彦珪驰赴成都(今四川成都),观察郭崇韬的动静,如果发现郭崇韬确实拖延不归、跋(bá)扈(hù)专横,就让马彦珪和魏王李继岌谋划除掉他。但刘皇后擅自下令,令魏王李继岌杀郭崇韬于成都。此事导致上下离心,谣言纷起,后唐政局陷入混乱。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指挥使杨仁晸(zhěng)率部下由驻戍地瓦桥关(在今河北雄县南)返回魏州(即后唐邺都),因邺都空虚,怕这支部队到达后会叛乱,朝廷下令让杨仁晸部暂驻贝州(治清河,今河北清河),此举引起思家心切的士卒们的不满,他们趁机拥戴效节指挥使赵在礼占据邺都作乱。庄宗李存勖派遣归德军节度使李绍荣前往讨伐,久无成效。同时,在平蜀战役中功劳最大的李绍琛,因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西川节度使的职位,也在回师途中转向成都,自称西川节度使,发动了叛乱,后被董璋与任圜(yuán)率军俘获。各地叛乱接连发生,庄宗李存勖只好再派大将李嗣源率侍卫亲军前往讨伐。侍卫亲军指挥使郭从谦素以叔父礼事郭崇韬,对郭崇韬的被杀极为不满,遂在军中散布谣言,导致亲军临阵哗变,与邺都叛兵共拥李嗣源为主。李嗣源本无反意,但由于李绍荣派人向庄宗李存勖报告说李嗣源已经背叛,而且李绍荣占据卫州(治汲县,今河南汲县),切断了李嗣源与京城的联络,李嗣源迫不得已,在其婿石敬瑭的鼓动下,决意南下,谋夺帝位。郭从谦亦率禁军于洛阳城中攻杀庄宗李存勖。四月,李嗣源入洛阳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冬十月,帝遣使以灭梁告吴、蜀,二国皆惧 [1] 。吴扬州司马严可求笑曰:“闻唐主始得中原,志气骄满,御下无法,不出数年,将有内变 [2] 。吾但当卑辞厚礼,保境安民以待之耳 [3] 。”
[1] 后唐(923—936年): 朝代名,五代王朝之一。公元923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至公元936年为后晋所灭。共历四帝,十四年。 庄宗: 即李存勖(885—926年),李克用之子,沙陀部人。小名亚子,善于骑射,胆略超人。早年随父征战,于其父死后嗣位为晋王,攻灭幽州(治蓟〈jì〉县,今北京西南)刘守光,驱逐南下的契丹兵,并与朱温连年混战。公元923年称帝,建立后唐。不久,灭后梁,统一黄河流域。在位时亲信宦官、伶人,峻法厚敛,导致政治混乱。同光四年(926年),在兵变中被杀。庙号庄宗。 同光: 后唐庄宗李存勖年号,公元923年至926年。 梁(907—923年): 即后梁,五代的第一个朝代。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梁。 吴(902—937年): 五代时十国之一,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南吴,都扬州(今江苏扬州)。吴天祚三年(937年),吴帝杨溥让位于权臣徐知诰,杨吴灭亡。 蜀(907—925年): 即前蜀,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四川成都)。
[2] 扬州: 州名。治江都(今江苏扬州),唐时领有江都、江阳、六合、海陵、高邮、扬子、天长七县,辖境相当于今江苏扬州、泰州、高邮、兴化、南京、六合、泰兴、海安、如皋(gāo)及安徽天长等地。 司马: 官职名,州、郡佐官。魏晋以后,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为幕僚,协理州郡事务。 严可求: 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时南吴大臣,同州(治冯〈píng〉翊,今陕西大荔)人,少通敏,有心计。以徐温门客的身份为南吴太祖杨行密的幕僚,曾拥立杨渥(wò)、杨隆演。南吴顺义(921—927年)中,官拜尚书右仆射,兼同平章事。
[3] 但当: 只要,只是。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冬季十月,庄宗李存勖派遣使者出使吴、蜀二国,向他们通报了灭掉后梁的事情,二国十分恐惧。吴国的扬州司马严可求笑着说:“听说唐主刚刚得到中原,就骄傲自满,统御部下不得其法,用不了几年,就会发生内乱。我们现在只要以谦卑的言辞恭维他,以优厚的礼物馈赠他,保境安民,等待时机就可以了。”
滑州留后李绍钦因伶人景进纳货于宫掖,除泰宁节度使 [1] 。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敷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 [2] 。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 [3] 。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 [4] !”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搢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 [5] 。亦有反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 [6] 。其尤蠧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 [7] 。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 [8] 。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 [9] 。自将相大臣皆惮之 [10] 。
[1] 滑州: 州名。隋时所置,治滑县(今河南安阳)。唐时移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领有白马、卫南、韦城、匡城、胙(zuò)城、酸枣、灵昌七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滑县、延津、长垣等地,五代后辖境渐缩。 留后: 官职名,唐五代时期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的代理官职。 李绍钦: 即段凝(?—928年),初名明远,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事朱温受宠。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授右威卫大将军,充左军巡使兼水北巡检使。后降后唐庄宗李存勖,授华州兵马留后,赐姓名李绍钦。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被放归田里,不久赐死于辽州(治辽山,今山西左权)。 伶(líng)人: 也称优伶、优人,古代指以乐舞谐(xié)戏为业的艺人。 景进: 五代时后唐伶人,生卒年不详。庄宗李存勖时,封为伶官之首。后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宫掖(yè): 宫廷,皇宫。掖,掖廷,宫中的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 除: 任命官职。 泰宁节度使: 方镇名,亦称兖海节度使。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分淄青节度使置,治兖州(治瑕〈xiá〉丘,今山东兖州东北),领兖、海(治朐〈qú〉山,今江苏连云港)、沂(治临沂,今山东临沂)、密(治诸城,今山东诸城)四州。五代时领兖、沂、密三州。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集军事、民政、财政于一身,也称作节镇。
[2] 刘夫人(?—926年):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宠妃,魏州成安(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出身贫寒。同光二年(924年)立为皇后,贪婪且吝啬。天成元年(926年),庄宗死后,被后唐明宗李嗣源派人杀死。
[3] 敬新磨: 生卒年不详。后唐庄宗李存勖宠爱的优伶之一,善演杂戏,言语机智诙谐。 遽(jù): 立刻,马上。 批: 用手掌打。 颊(jiá): 脸的两侧。
[4] 骇(hài)愕(è): 惊讶,惊愕。 徐: 慢慢地,缓缓地。 尚谁呼邪: 宾语前置,以示强调,即“尚呼谁邪”,还喊谁呢?
[5] 搢(jìn)绅: 亦作缙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6] 附托: 依附,依靠。 希: 希求。 藩镇: 即军镇,亦称方镇、节镇。
[7] 蠧(dù): 损害。
[8] 闾(lǘ)阎(yán): 多借指里巷或民间。闾,泛指门户、人家,中国古代以二十五家为闾。阎,指里巷的门。
[9] 屏(bǐng): 使……退下。 左右: 身边跟随的人。 谗慝(tè): 指进谗言陷害别人。谗,谗言;慝,奸邪,邪恶。
[10] 惮(dàn): 害怕,畏惧。
滑州留后李绍钦通过庄宗所宠爱的伶人景进贿赂宫中,被任命为泰宁节度使。后唐庄宗李存勖从小喜爱音乐,所以伶人大多受到宠爱,常常跟随庄宗,侍奉在他的左右。庄宗有时也亲自粉墨登场,在宫中与伶人共同演戏,以讨刘夫人的欢心,他的艺名叫作“李天下”。有一次,庄宗又登台演戏,自己叫了两声“李天下”,优人敬新磨立刻走上前打了他一个耳光。庄宗变了脸色,其他伶人也都吓呆了。敬新磨缓缓地解释说:“治理天下的只有一个人,你还叫谁呢?”庄宗听了之后,转怒为喜,赏赐给他很多东西。伶人随意出入宫禁,狎(xiá)侮戏弄朝臣,大臣都非常愤恨,但是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也有的朝臣为了求得恩赏和提拔,反而依附于伶人,四方的藩镇将领争着贿赂、结交他们。伶人之中,特别能损坏政令、陷害别人的就是景进。景进喜欢搜集民间的琐碎细事告诉庄宗,而庄宗也很想知道宫外的事情,于是就以景进作为自己的耳目。每次景进来汇报情况,庄宗常常让身边其他人退下,单独询问景进。这样,景进就有机会向庄宗进谗言,施展伎(jì)俩陷害别人,干预朝政。于是,朝中大小将领、臣僚都很害怕景进。
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在洛阳,帝左右伶宦求货无厌,季兴忿之 [1] 。归谓将佐曰:“新朝百战方得河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矜伐如此,则他人无功矣,其谁不解体 [2] !又荒于禽色,何能长久 [3] ?吾无忧矣。”
[1] 荆南节度使: 方镇名。唐肃宗至德三载(758年)置,治荆州(后升江陵府,治江陵,今湖北江陵)。辖境时有变动,较长期辖有相当于今湖北江陵、石首等以西,四川丰都、垫江以东的长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以西地区。唐昭宣帝天祐二年(905年)为朱全忠所并,仍以高季兴为节度使。五代时建为南平国,又称为荆南国。 高季兴(858—929年): 五代十国时南平国的创建者。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曾经给富人家作僮仆,后随其主人为朱温部将。朱温即帝位后,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被后唐封为南平王。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卒,谥武信。 洛阳: 地名,即今河南洛阳,当时为后唐都城。
[2] 河: 指黄河。 矜(jīn)伐: 自以为有功劳而夸耀。矜,骄傲,自夸;伐,自夸。
[3] 禽: 鸟兽。
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在洛阳的时候,庄宗身边的伶人、宦官索求财物贪得无厌,高季兴非常愤恨。回到荆南后,他对自己的部下说:“新建立的王朝经历无数次战斗,才据有了中原,而皇上却举起手来对功臣们说:‘我靠十个指头得到了天下!’如此骄功自傲,无视别人的功劳,这样怎么能不离心解体呢?而且,庄宗又沉湎(miǎn)于鸟兽、女色,这样怎么会长久呢?我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二年春正月,敕内官不应居外,应前朝内官及诸道监军并私家先所蓄者,不以贵贱,并遣诣阙 [1] 。时在上左右者已五百人,至是殆及千人,皆给赡优厚,委之事任,以为腹心 [2] 。内诸司使,自天祐以来,以士人代之,至是复用宦者,浸干政事 [3] 。既而复置诸道监军,节度使出征或留阙下,军府之政,皆监军决之,陵忽主帅,怙势争权,由是藩镇皆愤怒 [4] 。
[1] 敕(chì): 帝王的诏书、命令。 应前朝内官: 所有前面朝代的宦官。应,所有,全部。 道: 方镇辖区名称,泛指各节度使辖区。 监军: 官职名。监督军队的官员,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汉武帝时置监军使者,隋末以御史监军事,唐玄宗时开始任用宦官为监军。中唐以后,宦官出监各地藩镇,与统帅分庭抗礼。 蓄(xù): 蓄养。 诣(yì): 到,至。 阙(què): 本义为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指帝王所居住的地方。
[2] 殆(dài): 大概,几乎,将近。 给赡(shàn): 供给。
[3] 内诸司使: 宫廷使职。唐代以来,在内廷设立教坊、御食、礼宾等司,负责处理皇宫内部事务。各司长官称使,副长官称副使。因各司使一般由宦官充任,所以统称作内诸司使。 天祐: 唐昭宗年号,公元904年开始使用,唐昭宣帝即位后沿用至907年。朱温代唐建立后梁后,仍有晋王李存勖及南吴杨渥、杨隆演等政权沿用。 浸: 逐渐,渐渐。
[4] 陵忽: 欺凌轻慢。 怙(hù): 依靠,仗恃。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春季正月,后唐庄宗下令:宦官不应该留居在外面,凡是前朝的宦官以及原任各道监军的宦官,或是被私人所蓄养的宦官,不论贵贱,都要遣送到宫廷。当时庄宗身边已有宦官五百多人,又增加了这些从各地遣送回来的,宦官人数接近千人。庄宗都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委任他们处理各种事务,把他们当作心腹之人。自从唐昭宗天祐年间以来,宫中各司负责官员都已改用士人来担任,这时,又重新任用宦官,于是,他们渐渐干预国家朝政。不久,庄宗又重新委任宦官担任各道监军,每当节度使率军出征或留在京城时,军府的政事,都由监军来决定,各道的监军宦官往往凌驾于主帅之上,依仗势力与将领争权,因此,藩镇将帅都非常愤恨他们。
二月己巳朔,上祀南郊,大赦 [1] 。租庸副使孔谦欲聚敛以求媚,凡赦文所蠲者,谦复征之 [2] 。自是每有诏令,人皆不信,百姓愁怨。
[1] 己巳: 是该年农历二月初一日的干支名称,古人常使用干支名称纪年、纪日、纪时。 朔(shuò): 农历每月初一。 祀南郊: 指帝王的祭天大典。南郊,都邑南面的地区,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yuán)丘以祭天。
[2] 租庸副使: 官职名,为中央主管财政的长官租庸使之副。租庸使,官职名,五代后梁、后唐时,为中央财政长官,可不通过节度使直接发符,征调州县赋税,后唐明宗时废。 孔谦(?—926年): 魏州(治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初为小吏,后唐庄宗时任租庸副使、租庸使,善于聚敛钱财,明宗李嗣源即位后被处死。 蠲(juān): 除去,免除。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二月己巳朔(初一日),庄宗李存勖举行了祭天大典,并大赦天下。租庸副使孔谦想多征赋税,以此取悦庄宗,凡是赦文中规定可以免除的赋税,孔谦又重新征收。从此,庄宗下达的诏书、命令,下面的人都不相信,老百姓愁苦怨恨。
郭崇韬初至汴、洛,颇受藩镇馈遗,所亲或谏之,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籍外财 [1] !但以伪梁之季,贿赂成风,今河南藩镇皆梁之旧臣,主上之仇雠也,若拒其意,能无惧乎 [2] ?吾特为国家藏之私室耳。”及将祀南郊,崇韬首献劳军钱十万缗 [3] 。先是,宦官劝帝分天下财赋为内外府,州县上供者入外府,充经费,方镇贡献者入内府,充宴游及给赐左右。于是外府常虚竭无余而内府山积。及有司办郊祀,乏劳军钱,崇韬言于上曰:“臣已倾家所有以助大礼,愿陛下亦出内府之财以赐有司。”上默然久之,曰:“吾晋阳自有储积,可令租庸辇取以相助 [4] 。”于是取李继韬私第金帛数十万以益之,军士皆不满望,始怨恨,有离心矣 [5] 。
[1] 郭崇韬(?—926年): 后唐名将、谋臣。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为唐朝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后归河东晋王李克用,能随机应对。李存勖嗣晋王,任为中门使,参与机要。后唐建立,以功授侍中、成德节度使,封赵郡公。同光三年(925年)任招讨使,随魏王李继岌伐前蜀,总管军政,七十日灭蜀。但因一直讨厌宦官,遂遭其诬陷,同光四年(926年)正月在蜀被杀。 汴: 即汴梁,今河南开封。 洛: 即洛阳,今河南洛阳。 馈(kuì)遗(wèi): 馈赠。 谏(jiàn):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 籍(jiè): 通“藉”,借助。
[2] 仇雠(chóu): 仇敌。
[3] 缗(mín): 原义为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后常用为钱币计量单位,一缗为一千文。
[4] 晋阳: 县名,治所在今山西太原。 辇(niǎn): 运输,运送,载运。
[5] 李继韬(?—923年): 昭义节度使李嗣昭次子,汾州太谷(今山西太谷)人。小字留得,少时骄狯(kuài)无赖。922年,李嗣昭死后,李继韬令军士劫持自己为留后,后叛附后梁。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被庄宗李存勖杀死。 私第: 旧时指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第,规模较大的住宅,本指古代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后通称上等房屋为第。 帛(bó): 丝织品的总称。
郭崇韬初到汴梁、洛阳,藩镇将领纷纷贿赂他,他则来者不拒,全部收下,手下的亲信中有人劝谏他,郭崇韬说:“我身兼将相,俸禄、赏赐多达巨万,难道还贪图外财?只是考虑到伪梁后期,朝政腐败,贿赂成风,今黄河以南一带的藩镇都是后梁的旧臣,当今皇上的仇敌,我若拒绝,他们能不恐惧吗?我这样做只是暂时替国家将财物收藏在我这儿罢了。”等到将要在南郊举行祭天大典的时候,郭崇韬带头捐献出十万缗钱,作为犒(kào)赏军士的费用。从前,宦官劝庄宗李存勖把天下进献来的财赋分开,由内府和外府分别管理,由州县缴纳的归入外府,作为国家财政经费;由藩镇将领贡献上来的则归入内府,专门用于皇上宴会、游乐以及赏赐亲近。于是,外府钱财往往花得精光,没有富余,而内府的钱财却堆积如山。等到筹备郊祀大典时,缺少犒赏军士的费用,郭崇韬对庄宗说:“我已经拿出了所有的家财资助典礼,希望您也拿出内府的钱财,交给负责筹备典礼的官员使用。”庄宗沉默了好长时间,说:“我在晋阳有自己的储积,可以叫租庸使去运来,以资助大典。”于是,派人到晋阳反臣李继韬的府第,取了数十万金银绸缎,增加为典礼费用。赏赐的数额没有达到军士的期望,士卒开始心生怨恨,有了背离的念头。
郭崇韬身兼将相,复领节旄,以天下为己任,旦夕车马填门 [1] 。性刚急,遇事辄发,嬖幸侥求,多所摧抑,宦官疾之,朝夕短之于上 [2] 。崇韬扼腕,欲制之不能 [3] 。豆卢革、韦说尝问之曰:“汾阳王本太原人徙华阴,公世家雁门,岂其枝派邪 [4] ?”崇韬因曰:“遭乱亡,失谱谍,尝闻先人言,上距汾阳四世耳 [5] 。”革曰:“然则固从祖也 [6] 。”崇韬由是以膏粱自处,多甄别流品,引拔浮华,鄙弃勋旧 [7] 。有求官者,崇韬曰:“深知公功能,然门第寒素,不敢相用,恐为名流所嗤。”由是嬖幸疾之于内,勋旧怨之于外。崇韬屡请以枢密使让李绍宏,上不许 [8] 。又请分枢密院事归内诸司以轻其权,而宦官谤之不已 [9] 。崇韬郁郁不得志,与所亲谋赴本镇以避之,其人曰:“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先是,上欲以刘夫人为皇后,而有正妃韩夫人在,太后素恶刘夫人,崇韬亦屡谏,上以是不果 [10] 。于是,所亲说崇韬曰:“公若请立刘夫人为皇后,上必喜 [11] 。内有皇后之助,则伶宦辈不能为患矣。”崇韬从之,与宰相帅百官共奏刘夫人宜正位中宫 [12] 。癸未,立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 [13] 。皇后生于寒微,既贵,专务蓄财,其在魏州,至于薪苏果茹皆贩鬻之 [14] 。及为后,四方贡献皆分为二,一上天子,一上中宫。以是宝货山积,惟用写佛经,施尼师而已。是时皇太后诰,皇后教,与制敕交行于藩镇,奉之如一 [15] 。
[1] 节旄(máo): 即旌节,原义为旌节上所缀的牦(máo)牛尾饰物,代指朝廷赋予的某种权力,此处指郭崇韬兼任成德军节度使。 旦夕: 早晨和晚上,即天天。
[2] 辄(zhé): 总是,就。 嬖(bì)幸: 指受宠爱的人。 摧抑: 挫折压制。 疾: 恨。 短: 此处用作动词,指摘缺点,揭发过失。
[3] 扼(è)腕: 扼,用手掐住。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表示振奋、激愤或惋惜等情绪。
[4] 豆卢革(?—927年): 籍贯不详。唐末战乱,避居中山等地,在太原王处直门下任掌书记。李存勖建立后唐,他以出身名门高第征拜行台左丞相。但他庸钝无实学,致使政事混乱,又不顾灾荒,怂恿庄宗李存勖专事聚敛。庄宗死后,屡被贬官为辰州刺史、费州司户参军。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因事获罪被赐死。 韦说(yuè)(?—927年): 福建观察使韦岫(xiù)之子。后唐庄宗平定河南,因豆卢革推荐,拜平章事。品性谨重,不造事端。当时郭崇韬秉政,韦说等人只是顺从郭崇韬而已。 汾阳王: 即唐朝名将郭子仪(697—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平定安史之乱后,升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太原: 府名。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改并(bīng)州置,治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唐时领有太原、晋阳、太谷、文水、榆次、盂(yú)县、清源等十三县,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太原、榆次、阳泉三市及文水、阳曲、平定等县地。 华阴: 县名。西汉高帝八年(公元前199年)改宁秦邑置,治所在今陕西华阴东南。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移治今陕西大荔,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移治今华阴县。 雁门: 县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
[5] 谱谍: 指家谱。谍,通“牒”。
[6] 然则: 然,这样。则,那么,就。与现代汉语“然则”作转折连词的意义不同。 从祖: 此处当指从祖祖父。
[7] 膏粱: 本义为肥肉和细粮。泛指肥美的食物,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8] 枢密使: 官职名。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始置,以宦官担任,掌承受表奏,上呈皇帝。后渐参与军国大政,并设置枢密院。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改枢密院为崇政院,枢密使为崇政院使,以朝官担任。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恢复枢密院及枢密使的称呼与建制。 李绍宏(?—932年): 五代后唐宦官。本姓马,曾任中门使,权知幽州事。深得李存勖宠信,用为宣徽使。后唐庄宗末年,派他去魏州(治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秘密打探李嗣源有无野心,他反将实情告知李嗣源,使李嗣源萌生二心。李嗣源即位后,任命他为枢密使、骠骑大将军等职。
[9] 枢密院: 官署名。唐代宗永泰(765—766年)时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掌机要事务。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又改为枢密院。 谤(bàng): 诽谤,捏造事实说别人坏话。
[10] 韩夫人: 生卒年不详。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元妃,封卫国夫人。先在晋阳,庄宗建都洛阳之后迎至洛阳皇宫。同光二年(924年)册为淑妃。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即帝位,以先帝遗妃供养宫中,后移居太原。后唐灭亡后,被掳往契丹。 太后: 此处指后唐庄宗李存勖生母曹太后(?—925年),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为晋王李克用次妃,初封晋国夫人。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生李存勖。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称帝,尊生母为太后,迎至洛阳皇宫。同光三年(925年)去世。 恶(wù): 讨厌。
[11] 说(shuì): 游说,劝说。
[12] 帅: 即“率”,率领,带领。
[13] 魏国夫人: 即刘夫人。
[14] 魏州: 州名。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隋武阳郡置,治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领贵乡、昌乐、元城、莘(shēn)县、临黄、顿丘、魏县、冠氏、馆陶、武圣等县,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南濮(pú)阳、内黄、南乐、清丰、范县,河北魏县、大名、馆陶,山东莘县、冠县等地。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改为邺都,明宗天成四年(929年)复旧名魏州,不久又改为邺都。后晋高祖天福元年(936年)改为广晋府。 薪苏果茹: 柴草和果蔬。薪苏,柴火,柴草。果茹,瓜果蔬菜。 鬻(yù): 卖。
[15] 诰(gào): 后唐时,皇太后下达的命令称作“诰”。 教: 后唐时,皇后下达的命令称作“教”。 制敕: 皇帝的诏令。
郭崇韬身兼枢密使和侍中二职,同时又是成德军节度使,以治理天下为自己的职责,从早到晚,车马盈门。但他性情刚直急躁,遇到自己不认可的事情,总是发脾气。那些在宫中受宠、希图求取官职的人,多数都因他的压制而达不到目的,宦官们非常恨他,天天在庄宗李存勖面前说他的坏话。郭崇韬面对这种情况却只有扼腕叹息,想制服宦官却又找不到办法。大臣豆卢革、韦说曾经问他:“汾阳王郭子仪本来是太原人,后来迁徙到华阴,您家世代都居住在雁门,难道是他的后代吗?”郭崇韬回答说:“遭遇世乱,家谱也丢失了,曾经听我父亲说起过,与汾阳王只相隔四代啊。”豆卢革说:“那么,汾阳王郭子仪就是您的伯叔祖父了。”从此,郭崇韬就以门第高贵自居,引荐、提拔官员时常常要看他的门第,往往任用浮躁无实才之人,而鄙弃那些有功劳的大臣。有人来求官职,郭崇韬对他说:“我知道你有功劳、有才能,但是你门第寒微,我不敢任用,恐怕会被名流们嗤笑。”于是,内有宫中的伶人、宦官们恨他,外有有功的臣僚们怨他。郭崇韬多次请求把枢密使的职位让给宦官李绍宏,庄宗就是不同意。他又请求把枢密院的事务转归宫内各司来负责,以削减自己手中的权力,但宦官们仍然不停地诽谤他。如此一来,郭崇韬郁郁不得志,就与他的亲信商议,打算到自己的节镇去,以逃避可能发生的祸患。这个亲信说:“不行。蛟龙如果离开了水,蝼蚁就可以控制他。”开始的时候,庄宗想立刘夫人为皇后,但因为有正妃韩夫人在,而且太后又非常讨厌刘夫人,郭崇韬又多次谏阻,庄宗就没有立刘夫人为皇后。这时,郭崇韬身边的亲信给他出主意说:“您若奏请立刘夫人为皇后,皇上必定会高兴。宫内有皇后相助,那伶人、宦官之辈就不会对您造成祸患了。”郭崇韬采纳了这个建议,和宰相一起率领朝中大臣共同上奏,说刘夫人应该立为皇后正位中宫。癸未,立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刘皇后出身寒微,富贵以后,专爱积聚财富,当她在魏州的时候,就贩卖柴草果菜赚钱。做了皇后以后,各地贡献来的财物都被分作两份,一份给皇帝,一份归皇后。这样,刘皇后拥有的钱物堆积如山,但她只用在抄写佛经、布施僧尼上。当时,皇太后下达的命令称作诰,皇后下达的命令称作教,都与皇帝颁布的政令一样,并行于各地藩镇,藩镇将领都要同等对待,一体执行。
勋臣畏伶宦之谗,皆不自安,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李嗣源求解兵柄,帝不许 [1] 。
[1] 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 官职名,为后唐时全国军队的副统帅。蕃,指少数民族。李克用起自沙陀族,故其军中少数民族士兵较多。总管,官职名,隋及唐初于诸州设总管府,长官为总管,大州则设大总管,总领一州或数州军政事务,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 李嗣源(867—933年): 即后唐明宗,926年至933年在位。沙陀部人,原名邈(miǎo)吉烈,李克用养子。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庄宗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李嗣源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名李亶(dǎn)。长兴四年(933年)病卒,葬徽陵,庙号明宗。
有功劳的大臣们都害怕伶人、宦官的谗言陷害,内心惴惴不安,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李嗣源请求解除自己的兵权,庄宗李存勖不同意。
夏四月,孔谦贷民钱,使以贱估偿丝,屡檄州县督之 [1] 。翰林学士承旨、权知汴州卢质上言:“梁赵岩为租庸使,举贷诛敛,结怨于人 [2] 。今陛下革故鼎新,为人除害,而有司未改其所为,是赵岩复生也 [3] 。今春霜害桑,茧丝甚薄,但输正税,犹惧流移,况益以称贷,人何以堪 [4] !臣惟事天子,不事租庸,敕旨未颁,省牒频下,愿早降明命 [5] 。”帝不报。
[1] 檄(xí):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2] 翰林学士承旨: 翰林学士,官职名。唐太宗时始置,但未有名号。唐高宗时称“北门学士”。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称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选有文学的朝官充任,入直内廷,批答表疏,应和文章,并负责起草一些重要诏令。自唐宪宗时,又于翰林学士中选取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并常常升任宰相。 权: 暂且,姑且。 知: 主管。 汴州: 州名。北周宣帝时改梁州置,治浚仪(今河南开封西北)。唐时徙治今开封,领有浚仪、开封、尉氏、陈留、封丘、雍丘六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开封、兰考、杞县、尉氏、通许等地。 卢质(867—942年): 字子征,河南(今河南洛阳西郊)人。仕唐为芮(ruì)城令。后唐庄宗时,任户部尚书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明宗天成四年(929年)进封开国公。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赵岩(?—923年): 唐末忠武节度使赵犫(chōu)次子,祖先为天水(今甘肃礼县东)人,原名霖,娶朱温之女长乐公主。累历近职,连典禁军。后梁末帝时任租庸使、守户部尚书。以勋戚自负,货赂公行,天下之贿,半入其门。后唐灭梁,逃奔许州(治长社,今河南许昌),被匡国节度使温韬所杀。 诛敛: 搜刮财货,横征暴敛。
[3] 革故鼎新: 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出自《周易》:“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4] 流移: 流亡和迁移。
[5] 省牒: 省,官署,衙门。牒,官府文书,证件。此处指租庸使下发的文书。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夏季四月,孔谦贷钱给百姓,用低价收购百姓丝的办法让百姓偿还贷款,屡次传下檄文让州县官吏督促。翰林学士承旨、代理汴州事务卢质上书说:“梁朝驸马赵岩担任租庸使时,以借贷搜刮百姓钱财,引起人民怨恨。现在皇上您革故鼎新,为百姓除去祸害,但是地方官吏却没有改变他们的做法,这就像是赵岩复生啊!今年春霜冻坏了桑树,茧丝产量很低,只交纳正税,还担心人们逃亡,更何况还要加上偿还贷款,百姓怎么能受得了呢?我们只负责为皇上办事,不是为租庸使办事,皇上的命令还没有下达,租庸使的文书却频频下发,希望皇上早日颁下明确的诏令。”庄宗李存勖对卢质的上书没有做出答复。
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 [1] 。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 [2] 。匝涕泣言曰:“臣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 [3] 。”帝许之。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4] 。”以是不行。踰年,伶人屡以为言,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 [5]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曲意行之 [6] 。”五月壬寅,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7] 。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
[1] 胡柳之役: 亦称胡柳陂之战。梁末帝贞明四年(918年),晋王李存勖率大军南下进攻后梁,与梁军在胡柳陂(今山东鄄〈juàn〉城西南)交战。晋军虽胜,但大将周德威父子阵亡,军士伤亡惨重。此战后,晋、梁两军形成长期对峙局面。 周匝(zā): 伶人名,生卒年不详,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宠爱的伶人之一。
[2] 谒(yè): 拜见。
[3] 教坊使: 教坊,宫廷乐舞官署。教坊使,官职名,掌管教坊的官吏,一般由宦官担任。 内园栽接使: 官职名,相当于唐代后期设置的内园使,属宫廷使职,一般由宦官担任。其职掌可能为管理皇庄。
[4] 刺史: 官职名。始置于西汉,掌监察郡国。隋唐五代时期为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5] 踰(yú)年: 过了一年。踰,越过,超过。
[6] 曲意: 委屈己意,常指委屈自己而满足别人的要求。
[7] 景州: 州名。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置,治弓高(今河北阜城东北),唐末移治东光(今河北东光)。唐时领有弓高、东光、安陵三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北东光及阜城东部地区。 宪州: 州名。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置,治楼烦(今山西静乐西南娄烦)。唐时领有楼烦、玄池、天池三县,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娄烦及静乐部分地区。
起初,在胡柳战役中,伶人周匝被后梁军队俘虏了,庄宗李存勖时常想念他。后唐军攻入汴梁的那天,周匝到庄宗的马前来拜见,庄宗很高兴。周匝哭着说:“臣之所以能保全性命,活到今日,全都是梁朝的教坊使陈俊和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力量,请求皇上拿出两个州,封他们两个为刺史,以报答他们的恩德。”庄宗答应了。郭崇韬劝阻庄宗李存勖说:“与皇上一起征战夺取天下的,都是英雄豪杰、忠诚勇敢的人,现在大功刚刚告成,还一个人也没有封官赏赐,就先封没有功劳的伶人做刺史,恐怕会失去天下人心。”这件事因此没有付诸实行。过了一年,伶人多次向庄宗提起这件事,庄宗就对郭崇韬说:“我当时已经答应周匝了,承诺没有兑现,我见到这三个人感到很惭愧。你说得虽然非常正确,但是应当照顾我的情面,委曲己意,想办法落实这件事情。”同光二年(924年)到了五月壬寅(初五日),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当时,庄宗李存勖的亲军中,有身经百战也没有得到刺史这等职位的人,都相当愤慨。
乙巳,右谏议大夫薛绍文上疏,以为:“今诸道僭窃者尚多,征伐之谋,未可遽息 [1] 。又,士卒久从征伐,赏给未丰,贫乏者多,宜以四方贡献及南郊羡余,更加颁赉 [2] 。又,河南诸军皆梁之精锐,恐僭窃之国潜以厚利诱之,宜加收抚 [3] 。又,户口流亡者,宜宽徭薄赋以安集之。又,土木不急之役,宜加裁省。又,请择隙地牧马,勿使践京畿民田 [4] 。”皆不从。
[1] 谏议大夫: 官职名,始置于秦代。唐代分置左右各四员,分隶门下省和中书省。专掌论议和侍从规谏。 僭(jiàn)窃: 超越本分,越分窃取。此处指地方藩镇割据势力不听后唐政令,各自为政。
[2] 羡(xiàn)余: 剩余。 颁赉(lài): 赏赐,赏给。赉,赐予,给予。
[3] 潜: 暗地里,秘密地。
[4] 京畿(jī): 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五月乙巳(初八日),右谏议大夫薛绍文上疏说:“现在各地不听朝令、自立为政的还很多,征伐的谋略,不可以马上停止。其次,军士长期跟随皇上打仗,发放的奖赏不够充裕,很多士卒生活贫困,应当拿出四方贡献来的财物和祭天大典剩余的钱财,再赏赐给士兵。另外,黄河以南各路军队都是当时梁朝的精锐,恐怕那些有非分之想的藩镇以厚利引诱他们作乱,应该采取措施安抚他们。还有,对于战乱逃亡的百姓,应当减轻徭役和赋税,把他们召集回来,让他们安定地从事生产。不是特别急需的土木工程,应当取消。应该选择空闲的草地来牧马,不要践踏京城一带百姓的田地。”这些建议,庄宗李存勖都没有采纳。
六月壬辰,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宣武节度使 [1] 。
[1] 天平节度使: 方镇名。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置郓(yùn)曹濮(pú)节度使,次年,号天平军。治郓州(治郓城,今山东郓城东),久领郓州、曹州(治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南)、濮州(治鄄〈juàn〉城,今山东鄄城北)等州,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嘉祥、成武以西,郓城、东明以东,民权以北,东平以南地区。 宣武节度使: 方镇名。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置,始称河南节度使,治汴州(治浚仪,今河南开封)。后经废置,唐代宗广德(763—764年)后称汴宋节度使。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号宣武军,治宋州(治宋城,今河南商丘南),后移治汴州,后梁时又还治宋州。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改名归德军。辖汴州、宋州、亳(bó)州(治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颍(yǐng)州(治汝阴,今安徽阜阳)四州,地处黄河、淮河之间,为关中通往东南地区的交通要道。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六月壬辰(二十五日),任命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宣武节度使。
秋八月癸酉,以副使、卫尉卿孔谦为租庸使,右威卫大将军孔循为副使 [1] 。循即赵殷衡也,梁亡,复其姓名。谦自是得行其志,重敛急征以充帝欲,民不聊生 [2] 。癸未,赐谦号“丰财赡国功臣”。
[1] 卫尉卿: 官职名,卫尉寺的长官。除宫门警卫外,还掌管仪卫军的兵械、仪仗、甲胄(zhòu)等事务。 右威卫: 官署名。隋时设左右领军府,掌管宿卫各军的籍账、差科、词讼等事务。唐时改为左右威卫,设上将军、大将军、将军、长史及诸曹参军等官职。五代沿袭。 孔循(884—931年): 籍贯不详。少时流落汴州(治俊仪,今河南开封),为富人李让养子。因李让为朱温养子,所以随其姓朱。后得朱温家一乳母宠爱,又随其夫姓赵,名殷衡。朱温建后梁,用为租庸使。后唐明宗李嗣源入立,用为枢密使、东都留守,后出任忠武军节度使,徙镇横海。明宗长兴二年(931年)三月卒于镇。
[2] 民不聊生: 聊,依赖,凭借。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形容人民生活困难。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八月癸酉(初七日),任命租庸副使、卫尉卿孔谦为租庸使,右威卫大将军孔循为租庸副使。孔循就是赵殷衡,后梁灭亡后,恢复了他原来的姓名。从此,孔谦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增加赋税,横征暴敛,以满足皇帝的欲望,致使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癸未(十七日),庄宗李存勖赐孔谦美号为“丰财赡国功臣”。
三年。初,李嗣源北征,过兴唐,东京库有供御细铠,嗣源牒副留守张宪取五百领,宪以军兴,不暇奏而给之 [1] 。帝怒曰:“宪不奉诏,擅以吾铠给嗣源,何意也?”罚宪俸一月,令自往军中取之。帝以义武节度使王都将入朝,欲辟毬场 [2] 。宪曰:“比以行宫阙廷为毬场,前年陛下即位于此,其坛不可毁,请辟毬场于宫西 [3] 。”数日未成,帝命毁即位坛。宪谓郭崇韬曰:“此坛,主上所以礼上帝,始受命之地也,若之何毁之 [4] !”崇韬从容言于帝,帝立命两虞候毁之 [5] 。宪私于崇韬曰:“忘天背本,不祥莫大焉。”春二月庚辰,徙李嗣源为成德节度使 [6] 。帝性刚好胜,不欲权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 [7] 。李嗣源家在太原,三月丁酉,表卫州刺史李从珂为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以便其家,帝怒曰:“嗣源握兵权,居大镇,军政在手,安得为其子奏请 [8] 。”乃黜从珂为突骑指挥使,帅数百人戍石门镇 [9] 。嗣源忧恐,上章申理,久之方解。辛丑,嗣源乞至东京朝觐,不许 [10] 。郭崇韬以嗣源功高位重,亦忌之,私谓人曰:“总管令公非久为人下者,皇家子弟皆不及也 [11] 。”密劝帝召之宿卫,罢其兵权,又劝帝除之,帝皆不从 [12] 。
[1] 兴唐: 即魏州,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同光三年(925年)三月底,又恢复唐朝旧制,以洛阳为东都,兴唐府改称为邺都。 供御: 供给皇帝使用的。御,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 留守: 官职名。隋唐以后,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留守京城,得便宜行事,称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以地方行政长官兼任,总理军民、钱谷、守卫等事务。 张宪(?—926年): 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字允中,幼好读书,世为军校。后投附李存勖,曾任交城令、太原府司录参军、魏博镇推官、水部郎中、刑部侍郎、检校吏部尚书、东京副留守等职。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因不肯降附明宗李嗣源,被杀。
[2] 义武节度使: 方镇名。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置,又称易定节度使。治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州)。辖境屡变,久领易(治易县,今河北易县)、定二州,约相当于今河北太行山、曲阳、无极以东,涞水、容城、安国、深泽以西地区。 王都(?—929年): 本名刘云郎,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养子。921年,杀义父王处直自立,后归降后唐庄宗李存勖。天成四年(929年),被后唐明宗李嗣源所灭。 毬场: 即球场。毬,即“球”,古代一种游戏用的皮球。
[3] 比: 副词,近来。 行宫: 古代指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4] 若之何: 若,奈,怎么。为什么。
[5] 虞(yú)候(hòu): 幕职名。唐五代时期或称“军候”。方镇皆置,为衙前之职,有左虞候、右虞候、马军虞候、步军虞候、衙前虞候等名目,随事立名,无定制。
[6] 私: 私下,暗地里。 成德节度使: 方镇名。又称恒冀(jì)节度使、镇冀节度使,为河北三镇之一。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置,治恒州(后改名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唐昭宣帝天祐二年(905年)更名武顺军。五代后唐时复名成德军。长期领有镇、冀(治信都,今河北冀州)、深(治陆泽,今河北深州)、赵(治平棘〈jí〉,今河北赵县)四州,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武强、阜城、枣强以西,平山、井陉(xíng)、赞皇以东,临城、南宫以北,西北至阜平,东北抵安平、饶阳之地。
[7] 疏忌(jì): 疏远猜忌。 宿(sù)将: 久历战阵的将领。
[8] 卫州: 州名。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置,治朝歌(今河南淇〈qí〉县)。隋大业(605—617年)初改置汲(jí)郡,移治卫县(今淇县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移治汲县(今河南汲县)。唐时领有汲县、新乡、卫县、共城、黎阳五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新乡、淇县、浚县、辉县、汲县等地。 李从珂(885—936年): 即后唐末帝,公元934至936年在位,年号清泰。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本姓王,为后唐明宗李嗣源养子,赐姓名李从珂。随李嗣源征战,多立战功。李嗣源即位后,官至太尉、凤翔节度使,封潞王。应顺元年(934年),起兵废后唐闵帝李从厚,即帝位。清泰三年(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称帝,攻入洛阳,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等人携传国玉玺(xǐ)登玄武楼自焚而死。 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 官职名,为后唐侍卫亲军统兵机构的长官。北京,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以镇州(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为真定府,建北京,称北都。十一月,改西京太原府为北京,称北都。后晋、后汉时沿袭,皆以太原为北都。内牙,即侍卫亲兵。指挥,五代时军队的编制单位,可能为军、厢级之下的军队编制。指挥使,军将名。晚唐五代时,藩镇皆置指挥使或都指挥使,为领兵将领之称号。据相关文献所载,五代时期之都指挥使,情况比较复杂,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军队中都有设置,其职级大体与唐代的都知兵马使相同。或为军事编制单位一都的统兵将领,或为某一方面尽统诸将的将领。
[9] 黜(chù): 降职或罢免。 突骑(jì): 军队名称,后唐侍卫亲军之一。 戍(shù): 防守,守卫。 石门镇: 地名,即唐代时为防御回鹘(hú)而设立的横水栅,后唐改称石门镇。可能在今河北遵化西南南门镇。
[10] 朝觐(jìn): 此处指臣子朝见帝王。
[11] 总管令公: 此处指李嗣源。令公是古代对中书令的尊称,唐末五代时期,武将多加中书令衔。李嗣源时为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兼中书令,所以称其为总管令公。
[12] 宿(sù)卫: 保卫,守卫。宿,住宿,过夜,此处指军队的停留与驻扎。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起初,李嗣源北征时,经过兴唐府,东京(即魏州)的武库中储藏有专门供给皇帝使用的精细铠甲,李嗣源发下文书给副留守张宪,要求领取五百套。张宪认为当时正准备打仗,军情紧急,没有上奏庄宗李存勖就发放给了李嗣源。庄宗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张宪没有接到我的诏令,就擅自把我的铠甲发给李嗣源,是什么用意?”于是,扣除张宪一个月的俸禄,还让他自己到李嗣源的军队中将铠甲取回。为了迎接义武节度使王都的朝觐,庄宗打算新建一个球场。张宪说:“近来要在行宫的门前修建球场,前年皇上在这儿即位,神坛不能毁掉,请皇上将球场建在行宫的西面。”过了好多天,行宫西面的球场还没有建成,庄宗就下令毁掉即位时修建的神坛,还是将球场建在行宫门前。张宪对郭崇韬说:“这个神坛,是皇上用来祭祀上天、接受天命的地方,怎么可以毁掉呢?”郭崇韬很和缓地拿这话来劝说庄宗,庄宗非但不听,反而立即命令两个虞候把神坛毁掉了。张宪私下里又对郭崇韬说:“忘弃天命,背离根本,是莫大的不祥啊!”二月庚辰(十七日),调李嗣源担任成德军节度使。庄宗性格刚毅,好胜心强,不愿意大权落入臣下手中,进入洛阳之后,听信伶人、宦官的谗言,很是疑忌那些久历战阵的将领,渐渐地就疏远了他们。李嗣源家在太原,三月丁酉(初五日),他上表请求将自己的养子李从珂由卫州刺史调任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以方便照顾家里。庄宗生气地说:“李嗣源手握兵权,身居大镇,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怎么还来为他的儿子求官?”于是,罢免了李从珂的卫州刺史职务,降为突骑指挥使,让他率领几百人去防守石门镇。李嗣源为此感到忧愁和恐慌,重新呈上奏疏解释这件事情,过了很久,这件事才算过去。三月辛丑(初九日),李嗣源请求到东都来朝见皇帝,庄宗不答应。郭崇韬因为李嗣源功劳大地位高,也对他心存顾忌,私下里对别人说:“总管令公可不是那种久居人下的人啊,皇家的子弟都比不过他呀。”背地里劝庄宗召李嗣源到京城来担任守卫,借此解除他手中的兵权,又劝庄宗除掉李嗣源,庄宗都没有听从。
洛阳宫殿宏邃,宦者欲上增广嫔御,诈言宫中夜见鬼物,上欲使符咒者攘之 [1] 。宦者曰:“臣昔逮事咸通、乾符天子,当是时,六宫贵贱不减万人 [2] 。今掖庭太半空虚,故鬼物游之耳。”上乃命宦者王允平、伶人景进采择民间女子,远至太原、幽、镇,以充后庭,不啻三千人,不问所从来 [3] 。上还自兴唐,载以牛车,累累盈路 [4] 。张宪奏:“诸营妇女亡逸者千余人,虑扈从诸军挟匿以行。”其实皆入宫矣。
[1] 邃(suì): 深。 嫔(pín)御: 古代帝王、诸侯的侍妾与宫女。 咒(zhòu): 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的密语。 攘(rǎng): 驱逐,排斥。
[2] 逮(dài): 昔,从前。 咸通、乾符天子: 指唐懿宗和唐僖宗。咸通是唐懿宗年号,公元860年至874年。乾符是唐僖宗年号,公元874年至879年。
[3] 幽: 即幽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涿郡置,治蓟(jì)县(今北京西南)。唐时领有蓟县、幽都、广平、潞(lù)县、武清、永清等十县,辖境相当于今北京主城及所辖通州、房山、大兴,天津武清,河北永清、廊坊安次等地。 镇: 即镇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隋恒山郡设,原称恒州,元和十五年(820年)因避讳唐穆宗李恒之名改称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领真定、藁(gǎo)城、石邑、行唐、九门、灵寿、行唐、井陉、鹿泉(后改名获鹿)、房山等县。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石家庄市及所属各县市地。五代沿袭。 不啻(chì): 不只,不止。
[4] 还(huán)自: 即自某地还,从某地返回。
洛阳宫殿宏大深邃,宦官们想让庄宗增加妃嫔和宫女,就造谣说皇宫中夜晚有鬼物出现,庄宗李存勖想召术士画符念咒来驱除鬼物。宦官说:“我们过去侍候咸通天子和乾符天子,那时候,六宫中的妃嫔和宫女加起来不下万人,现在皇宫里大半是空屋子,没有人居住,所以才会有鬼物游荡其中呀。”庄宗李存勖于是派出宦官王允平和伶人景进去挑选民间女子,他们远到太原府、幽州和镇州等地,挑选女子来充实后宫,选来的美女不止三千人,也不问是从哪里来的。庄宗从兴唐府返回京城洛阳,用牛车拉着这些选来的女子,一辆接一辆地充塞于路上。张宪上奏说:“各营逃亡的女子有千余人,恐怕是侍卫皇上的军士将她们挟带跑了。”其实这些女子都被带回洛阳的宫中了。
庚辰,帝至洛阳,辛酉,诏复以洛阳为东都,兴唐府为邺都。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三月庚辰(二十八日),后唐庄宗李存勖回到了洛阳,辛酉(二十九日),下诏恢复唐朝旧制,以洛阳为东都,而改称兴唐府为邺都。
夏六月,帝苦溽暑,于禁中择高凉之所,皆不称旨 [1] 。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 [2] 。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3] 。”帝乃命宫苑使王允平别建一楼以清暑 [4] 。宦者曰:“郭崇韬常不伸眉,为孔谦论用度不足,恐陛下虽欲营缮,终不可得。”帝曰:“吾自用内府钱,无关经费。”然犹虑崇韬谏,遣中使语之曰:“今岁盛暑异常,朕昔在河上,与梁人相拒,行营卑湿,被甲乘马,亲当矢石,犹无此暑 [5] 。今居深宫之中而暑不可度,奈何?”对曰:“陛下昔在河上,勍敌未灭,深念仇耻,虽有盛暑,不介圣怀 [6] 。今外患已除,海内宾服,故虽珍台闲馆,犹觉郁蒸也。陛下傥不忘艰难之时,则暑气自消矣 [7] 。”帝默然。宦者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宜其不知至尊之热也 [8] 。”帝卒命允平营楼,日役万人,所费巨万 [9] 。崇韬谏曰:“今两河水、旱,军食不充,愿且息役,以俟丰年 [10] 。”帝不听。
[1] 溽(rù)暑: 暑湿之气,指盛夏。 禁中: 指帝王所居宫内,也称“禁内”。 称(chèn)旨(zhǐ): 符合帝王心意。称,符合,相称。旨,帝王的意图。
[2] 大明: 宫名,即唐朝之东内,在陕西西安龙首山东麓,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 兴庆宫: 即唐朝之南内,位于唐代长安东门春明门内,原系唐玄宗登基前的藩邸。
[3] 宅家: 唐代宫中对皇帝的敬称。
[4] 宫苑使: 官职名。唐代始置,五代沿袭。一为武臣迁转之阶,无实职;一为掌皇宫内苑之事的实职官。此处当为后者。
[5] 中使: 指宦官使臣,也作内使。 语(yù): 告诉,使知道。 卑(bēi)湿: 低下潮湿。 被(pī): 同“披”,穿戴。 矢(shǐ)石: 箭和垒石,都是古时的军事器械。
[6] 勍(qíng)敌: 强大的敌人。
[7] 傥(tǎng): 同“倘”,倘若,如果。
[8] 宜: 当然,无怪。
[9] 卒: 最终,终于,终究。
[10] 俟(sì): 等待,等候。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夏季六月,庄宗李存勖苦于盛暑湿热,在宫中寻找地势高且凉爽的处所,没有找到符合心意的。宦官因而说:“臣见唐都长安最兴盛的时候,大明宫、兴庆宫中的楼观数以百计。今天皇上您连避暑的处所都没有,宫殿的规模还赶不上当时公卿的府第私舍呢!”于是,庄宗命令宫苑使王允平另建一楼来避暑。宦官又说:“郭崇韬常常皱着眉头,和孔谦讨论国家用度不足的问题,恐怕皇上您虽然想建楼,最终不可能建成。”庄宗说:“我用内府的钱来建,跟租庸经费没有关系。”但庄宗还是担心郭崇韬会劝阻,就派遣宦官去告诉郭崇韬说:“今年夏天特别热,我过去领兵驻扎在黄河边,与梁军对峙,军营低洼潮湿,我穿着铠甲骑着战马,亲自阻挡敌人的箭支和垒石,还没有这样热的暑天。今天我居住在深宫之中却热得无法忍受,怎么办?”郭崇韬说:“皇上您过去驻扎在河边,强敌没有消灭,心中只想要报仇雪耻,虽然天气很热,您也不放在心上。现在外患已经消除,海内豪强都已经归服,所以,虽然住在华丽舒适的台馆之中,仍然感到郁闷蒸热呀!倘若皇上不忘记从前艰难困苦的时刻,那么暑气自然就会消退了。”庄宗听了这话,默然不语。宦官说:“郭崇韬的府第,和皇宫没有什么差别,难怪他不知道皇上有多热!”庄宗最终还是下令让王允平建楼,每天役使工匠上万人,花费巨大。郭崇韬劝谏说:“现在黄河南北遭受水旱灾害,军食不足,希望您暂时停止营建,等到丰收之年再兴工。”庄宗李存勖不听。
秋七月甲午,成德节度使李嗣源表求入朝,帝不许。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秋季七月甲午(初三日),成德节度使李嗣源上表请求入京朝见,庄宗不同意。
九月乙未,立皇子继岌为魏王 [1] 。
[1] 继岌(jí): 即李继岌(?—926年),后唐庄宗李存勖长子。同光三年(925年)封魏王,与郭崇韬率军伐蜀。次年,奉刘皇后密令诛郭崇韬。班师至渭南,闻庄宗李存勖死于洛阳兵变,李嗣源已监国,其所部士卒溃散,李继岌无奈自杀。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九月乙未(初五日),立皇子李继岌为魏王。
丁酉,帝与宰相议伐蜀。庚子,以魏王继岌充西川四面行营都统,郭崇韬充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等使,军事悉以委之 [1] 。
[1] 西川: 方镇名。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将原来的剑南节度使分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西川简称为西川,治成都府(今四川成都)。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成都府及彭(治九陇,今四川彭州)、蜀(治晋原,今四川崇州)、汉(治雒〈luò〉县,今四川广汉)、眉(治通义,今四川眉山)、嘉(治龙游,今四川乐山)、邛(qióng)(初治依政,今四川邛崃东南,后移治临邛,今四川邛崃)、简(治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资(治盘石,今四川资中北)、茂(治汶〈wèn〉山,今四川茂县)、黎(治汉源,今四川汉源西北)、雅(治严道,今四川雅安)以西诸州,辖境约相当于今四川成都平原及其以北、以西和雅砻(lóng)江以东地区。 行营都统: 武职名。为讨伐藩镇叛乱与镇压农民起义,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置都统,或总管五道,或总管三道兵马。有某某地区诸道都统、某某行营都统等称呼,为临时性军事长官,事毕即罢。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又置诸道行营都都统,统率各都统。 都招讨: 官职名,即都招讨使。招讨使一职,始置于唐德宗贞元(785—805年)间,前面常冠以所征讨的地区,如某某地区、某某方面等。一般为遇有战事时临时设置,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掌镇压起义及招降讨叛,军中急事不及奏报,可便宜行事。遇有大的战事时,常置多名招讨使和都招讨使。 制置等使: 制置使,官职名。始设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掌用兵前后控制地方秩序,位在刺史之下。五代时期,制置使多以招讨使兼任,为地方临时性的军事长官。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九月丁酉(初七日),庄宗李存勖与宰相商议征讨蜀国。庚子(初十日),任命魏王李继岌为西川四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东北面行营都招讨使,兼制置使等职务,军中大事全部交由郭崇韬负责。
郭崇韬以北都留守孟知祥有荐引旧恩,将行,言于上曰:“孟知祥信厚有谋,若得西川而求帅,无踰此人者 [1] 。”又荐邺都副留守张宪谨重有识,可为相。戊申,大军西行。冬十一月乙卯,大军至成都,蜀主出降 [2] 。事见《庄宗灭蜀》。
[1] 孟知祥(874—934年): 五代十国时后蜀建立者。字保胤(yìn),或作保裔(yì),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前蜀,任成都尹、西川节度使。明宗长兴元年(930年),起兵反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年)称帝,建都成都。本年病卒,葬和陵,庙号高祖。 荐引: 即引荐,引进推荐。
[2] 成都: 府名。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改蜀郡置,治成都(今四川成都)。唐时领有成都、华阳、新都、新繁、双流、广都等十县,辖境相当于今成都市的大部分。
因为北都留守孟知祥对自己有引荐旧恩,郭崇韬在将要出征时对庄宗李存勖说:“孟知祥忠信厚重且有谋略,如果得到了西川而选择节帅,没有人比他更合适。”郭崇韬又推荐邺都副留守张宪,说他谨慎、稳重,且有见识,可以担任宰相。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戊申(十八日),大军向西前进。冬季十一月乙卯(二十六日),郭崇韬大军进抵成都城下,蜀主王衍出城投降。这件事参见《庄宗灭蜀》。
平蜀之功,李绍琛为多,位在董璋上 [1] 。而璋素与郭崇韬善,崇韬数召璋与议军事 [2] 。绍琛心不平,谓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朴樕相从,反呫嗫于郭公之门,谋相倾害 [3] 。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 [4] !”璋诉于崇韬。十二月,崇韬表璋为东川节度使,解其军职 [5] 。绍琛愈怒曰:“吾冒白刃,陵险阻,定两川,璋乃坐有之邪 [6] !”乃见崇韬言:“东川重地,任尚书有文武才,宜表为帅 [7] 。”崇韬怒曰:“绍琛反邪,何敢违吾节度 [8] !”绍琛惧而退。
[1] 李绍琛(?—926年): 即康延孝,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事后梁,以军功授右先锋指挥使。后投后唐,庄宗李存勖赐姓名李绍琛。在灭前蜀之战中立有大功,随魏王李继岌征蜀大军东还。因郭崇韬、朱友谦皆被诛杀,虑祸及己,遂谋叛,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后被擒获。同光四年(926年),被杀死于凤翔。 董璋(?—932年): 籍贯不详。初从朱温军中为列校,因功授泽州刺史,后归附李存勖。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为邠(bīn)州留后、行营右厢马步都虞候,随从宰相郭崇韬伐前蜀。平蜀后,因功封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明宗长兴元年(930年),与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连谋反叛。后疑孟知祥,率军攻西川,败回,被前陵州刺史王晖所杀。
[2] 数(shuò): 多次。
[3] 朴樕(sù): 小树,比喻平庸。 呫(chè)嗫(niè): 附耳低语。
[4] 都将: 军中将领的头目。都,头目、首领。
[5] 东川节度使: 方镇名。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将原来的剑南节度使分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东川简称为东川,治梓(zǐ)州(治郪〈qī〉县,今四川三台)。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梓、遂(治方义,今四川遂宁)、绵(治巴西,今四川绵阳东)、普(治安岳,今四川安岳)、陵(治普宁,今四川仁寿东)、泸(治泸川,今四川泸州)、荣(初治公井,今四川自贡西,后移治旭川,今四川荣县)、剑(治普安,今四川剑阁)、龙(治江油,今四川绵阳平武东南)、昌(初治昌元,今重庆荣昌,后移治大足,今重庆大足)、渝(治巴县,今重庆巴南)、合(治石镜,今重庆合川)十二州,辖境约相当于今四川盆地中部涪(fú)江流域以西,沱(tuó)江下游流域以东,及剑阁、青川等地。
[6] 陵: 登上,越过。
[7] 任尚书: 即任圜(yuán)(?—927年),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明敏有才辩。后唐庄宗时任工部尚书兼真定尹,知镇州留守事。明宗李嗣源时,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判三司,颇有建树。天成二年(927年),因直言得罪明宗,又为权臣安重诲所忌,遭诬杀。尚书,官职名,战国时始置。隋唐五代时期,尚书省六部长官俱称尚书,秩正三品。
[8] 节度: 调度,指挥。
平定前蜀的战役,李绍琛功劳最大,其官位也在董璋之上。而董璋平素和郭崇韬关系十分密切,郭崇韬多次召董璋商议军事。李绍琛心中十分不平,对董璋说:“我有平定蜀地的功劳,你等平庸之人跟从我,现在反而到郭公门中背后嘀咕,盘算着压制、陷害我。我身为都将,难道不能用军法来杀你吗?”董璋将这些话告诉了郭崇韬。十二月,郭崇韬上表请求朝廷任命董璋为东川节度使,并解除董璋的军职(这样,李绍琛就无权用军法处置董璋了)。李绍琛更加生气了,说:“我冒着白刃,跨越险阻,平定了东川和西川,董璋反而坐享其成,成为东川节度使呀!”于是,李绍琛去见郭崇韬,说:“东川是军事重地,尚书任圜有文武之才,应当推荐他来担任东川的节帅。”郭崇韬发怒说:“李绍琛你要造反吗?怎么敢违抗我的调度!”李绍琛害怕地退下了。
后唐灭前蜀示意图
初,帝遣宦者李从袭等从魏王继岌伐蜀,继岌虽为都统,军中制置补署一出郭崇韬,崇韬终日决事,将吏宾客趋走盈庭,而都统府惟大将晨谒外,牙门索然,从袭等固耻之 [1] 。及破蜀,蜀之贵臣大将争以宝货、妓乐遗崇韬及其子廷诲,魏王所得,不过匹马、束帛、唾壶、麈柄而已,从袭等益不平 [2] 。
[1] 李从袭(?—926年): 五代后唐宦官。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任西川行营都监,随魏王李继岌征伐前蜀。同光四年(926年)被李冲所杀。 补署: 补任官职。 牙门: 古代驻军时,将帅帐前树立牙旗作为军门,称作牙门。
[2] 遗(wèi): 给予,馈赠。 麈(zhǔ)柄: 麈尾的柄,借指麈尾。麈尾是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dǎn)尘的工具。
当初,庄宗派遣宦官李从袭等人跟随魏王李继岌讨伐蜀国,李继岌虽然身为行营都统,但军中的一切事务都由郭崇韬决定,郭崇韬整天处理军务,将士、官吏、宾客往来不绝,门庭若市,而李继岌的都统府除了早上大将们例行拜见以外,门庭冷落,李从袭等人对此本来就感到羞耻。等到灭掉了蜀国,蜀国的高官大将都争先恐后地把金银财宝、美女歌妓送给郭崇韬和他的儿子郭廷诲,魏王李继岌所得到的不过是一匹马、一束帛及唾壶、麈柄等不值钱的东西,李从袭等人更加愤愤不平了。
王宗弼之自为西川留后也,赂崇韬求为节度使,崇韬阳许之,既而久未得,乃帅蜀人列状见继岌,请留崇韬镇蜀 [1] 。从袭等因谓继岌曰:“郭公父子专横,今又使蜀人请己为帅,其志难测,王不可不为之备。”继岌谓崇韬曰:“主上倚侍中如山岳,不可离庙堂,岂肯弃元老于蛮夷之域乎 [2] !且此非余之所敢知也,请诸人诣阙自陈 [3] 。”由是继岌与崇韬互相疑。
[1] 王宗弼(?—925年): 五代十国时前蜀大将、齐王,前蜀开国君主王建养子,本名魏弘夫。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前蜀灭亡后,王宗弼被招讨使郭崇韬所杀。 阳许: 假装允许。阳通“佯”。
[2] 侍中: 官职名。秦朝始置,为丞相府属吏,因往来殿内奏事,故称侍中。西汉时仅作为朝廷官员的加官,无品秩。东汉以后地位趋于重要,多授予功臣、外戚及儒学名家,秩比二千石。唐时为门下省长官,正三品,掌封驳,即审议中书省起草的诏令,与中书省、尚书省长官共同参议军国大政,皆为宰相。唐中期以后,多作为朝中重臣及将帅的加官,以示优崇,而不真正掌宰相之权。 山岳: 高大的山。 庙堂: 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借指朝廷。
[3] 陈: 陈述,述说。
王宗弼自称西川留后以后,便贿赂郭崇韬,请求朝廷任命他为节度使,郭崇韬表面上答应了他,但过了很久也没有结果,王宗弼便率领蜀中一部分人去拜见魏王李继岌,陈述了许多情由,请求留下郭崇韬镇守蜀地。李从袭等人乘机对李继岌说:“郭公父子任意妄为,专断强横,现在又指使蜀人请求以自己为蜀中之帅,他的志向难以猜测,大王您不能不做防备。”李继岌对郭崇韬说:“皇上倚重侍中您如同依赖高山,不会让您离开朝廷,又怎么肯将您这样的元老丢弃在这蛮夷之地呢?况且,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我所应该知道的,请那些人前往都城亲自向皇上陈述吧。”李继岌和郭崇韬因此而互相猜疑。
丙子,以知北都留守事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促召赴洛阳 [1] 。帝议选北都留守,枢密承旨段徊等恶邺都留守张宪,不欲其在朝廷,皆曰:“北都非张宪不可 [2] 。宪虽有宰相器,今国家新得中原,宰相在天子目前,事有得失,可以改更,比之北都独系一方安危,不为重也。”乃徙宪为太原尹,知北都留守事 [3] 。以户部尚书王正言为兴唐尹,知邺都留守事 [4] 。正言昏耄,帝以武德使史彦琼为邺都监军 [5] 。彦琼,本伶人也,有宠于帝。魏、博等六州军旅金谷之政皆决于彦琼,威福自恣,陵忽将佐,自正言以下皆谄事之 [6] 。
[1] 同平章事: 官职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是唐五代时期宰相的别名,初用于唐太宗时。自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唐代宗大历(766—779年)以后,同平章事几乎成为宰相专称,五代亦如此。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藩镇节度使带此号者则称使相。
[2] 枢密承旨: 官职名,即枢密院承旨,掌承宣圣命。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置,以枢密院吏员充任。五代时多以诸卫将军充任。后晋高祖石敬瑭时改为枢密院承宣。
[3] 太原尹: 太原府的府尹。尹,官职名,为唐五代时期首都及陪都行政长官。
[4] 户部尚书: 文职官名,正三品,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户部为尚书省六部之一,三国时称度支,隋代改称民部,唐代以后称户部,其长官为尚书。 王正言: 五代后唐大臣,生卒年不详,郓州(治郓城,今山东郓城东)人。原为魏博镇判官,后唐庄宗时,历任户部尚书、兴唐尹、租庸使、礼部尚书等职。明宗时为平卢行军司马。后卒于任。
[5] 昏耄(mào): 年老昏聩(kuì)。耄,年老。 武德使: 官职名。武德司的长官,为唐五代时期内诸司使之一,负责处理皇宫日常事务,常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 史彦琼: 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庄宗时伶人,颇受庄宗宠爱,官武德使。
[6] 魏、博等六州: 指魏博节度使(即天雄节度使)所辖的魏州(治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博州(治聊城,今山东聊城东北)、贝州(治清河,今河北清河)、卫州(治汲县,今河南汲县)、澶(chán)州(治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相州(治安阳,今河南安阳)六州。 金谷: 指钱财和粮食。 恣(zì): 放纵,无拘束。 谄(chǎn): 奉承,巴结。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丙子(十七日),庄宗李存勖任命原负责北都留守事务的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催召他尽快到洛阳接受新职。庄宗与大臣商议北都留守一职人选,枢密承旨段徊等人厌恶邺都留守张宪,不愿意让张宪留在朝廷,都说:“北都非张宪不可。张宪虽然具有宰相的才干和器度,但现在国家刚刚得到了中原,宰相在天子的眼前,如果有什么事情出现失误,可以更改,这和北都关系到一方的安危相比,并不是重要的。”于是,庄宗调张宪为太原府尹,负责北都留守事务。以户部尚书王正言为兴唐府尹,负责邺都留守事务。王正言年老昏聩,庄宗又任命武德使史彦琼为邺都监军。史彦琼,本是宫中伶人,很得庄宗的宠爱。魏州、博州等六州的军事、财政等事务都由史彦琼决定,史彦琼大作威福,恣意妄为,欺凌军将和官员,自兴唐尹王正言以下官员都谄媚讨好他。
初,帝得魏州银枪效节都近八千人,以为亲军,皆勇悍无敌 [1] 。夹河之战,实赖其用,屡立殊功,常许以灭梁之日大加赏赉 [2] 。既而河南平,虽赏赉非一,而士卒恃功,骄恣无厌,更成怨望 [3] 。是岁大饥,民多流亡,租赋不充,道路涂潦,漕辇艰涩,东都仓廩空竭,无以给军士 [4] 。租庸使孔谦日于上东门外望诸州漕运,至者随以给之 [5] 。军士乏食,有雇妻、鬻子者,老弱采蔬于野,百十为群,往往馁死,流言怨嗟,而帝游畋不息 [6] 。己卯,猎于白沙,皇后、皇子、后宫毕从 [7] 。庚辰,宿伊阙,辛巳,宿潭泊,壬午,宿龛涧,癸未,还宫 [8] 。时大雪,吏卒有僵仆于道路者 [9] 。伊、汝间饥尤甚,卫兵所过,责其供饷,不得,则坏其什器,撤其室庐以为薪,甚于寇盗,县吏皆窜匿山谷 [10] 。
[1] 银枪效节都: 即银枪效节军,原是后梁魏州节度使杨师厚的亲军,李存勖灭后梁,将其收编为亲军。都,五代时牙兵(即亲兵)的番号,相当于今天的“军”。
[2] 夹河之战: 五代后梁与后唐之间的著名战役,开始于后梁末帝贞明三年(917年),结束于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交战双方在杨刘、德胜、杨村三地夹黄河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以后唐取胜、后梁灭亡而告终。夹河之战,前后历时六年,是五代时期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争夺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 赏赉(lài): 赏赐。
[3] 非一: 不止一次,多次。 更(gēng): 改变,转变。 怨望: 怨恨,心怀不满。
[4] 漕辇: 指漕粮的运输。漕,即漕运,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到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运送的粮食称作漕粮,主要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灾荒之年的民食调剂。辇,用车运输、运送。漕粮的运输在水路不通处要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东都: 指洛阳。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三月底,恢复唐朝旧制,以洛阳为东都,将原作为东京的兴唐府改称邺都。
[5] 上东门: 洛阳城东面三门之一。
[6] 雇妻: 即雇主支付雇金给女子的丈夫,在约定的期限之内,让该女子作为自己的临时妻子,到期再将女子送归其丈夫,雇金不收回。 馁(něi): 饥饿。 游畋(tián): 游玩打猎。
[7] 白沙: 地名,在今河南洛阳东。
[8] 伊阙: 县名。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城县置,因境内有伊阙山而得名。治所在今河南伊川西南古城寨。 潭泊、龛(kān)涧: 均为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南。
[9] 仆(pū): 向前跌倒。
[10] 伊: 指伊水,古水名,今称伊河,发源于熊耳山南麓(lù)的栾(luán)川县,流经嵩县、伊川,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yǎn)师注入洛水。 汝: 指汝水,古水名,今称北汝河与南汝河。
当初,后唐庄宗李存勖攻下魏州时,得到了原魏州节度使名为“银枪效节都”的亲军约八千人,编入自己的亲军,这些人个个勇敢善战、强悍无敌。夹河之战中,这支军队确实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多次立下特殊的战功,庄宗常常许诺等到灭掉后梁一定好好赏赐他们。不久,后唐平定了黄河以南,虽然不止一次赏赐过他们,可是士卒们自恃功劳大,骄横放纵贪得无厌,逐渐变成了怨恨和不满。这一年(同光三年,即925年)发生了大饥荒,老百姓大都流亡在外,国家赋税收入不充足,道路泥泞积水,水陆运输都十分艰难,东都洛阳仓库空竭,没有粮食供给士卒。租庸使孔谦天天在洛阳的上东门外等候各州运来的漕粟,粮食一运到就随时发给军队。军士缺少粮食,甚至出现了出雇妻子、卖掉子女的情况,年老体弱的人只好到野外采集野菜,百十人结成一群,常常有饿死者,于是流言四起,怨声载道,但庄宗李存勖却依旧沉迷于游玩打猎。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己卯(二十日),围猎于白沙,皇后、皇子、后宫妃嫔都跟着。庚辰(二十一日),驻伊阙,辛巳(二十二日),宿于潭泊,壬午(二十三日),宿于龛涧,癸未(二十四日),返回皇宫。当时下了大雪,官吏和士卒有冻僵倒在路上的。伊水、汝水地区饥荒最为严重,凡卫兵所经过的地方,都责令当地官吏供应伙食,如果没有得到供应,卫兵就打坏他们的东西,拆毁他们的房屋当作柴薪,甚至比敌军和盗贼还厉害,州县里的官吏都逃到山谷中躲藏起来。
帝以军储不足,谋于群臣,豆卢革以下莫知为计。吏部尚书李琪上疏,以为:“古者量入以为出,计农而发兵,故虽有水、旱之灾而无匮乏之忧 [1] 。近代税农以养兵,未有农富给而兵不足,农捐瘠而兵丰饱者也 [2] 。今纵未能蠲省租税,苟除折纳、纽配之法,农亦可以小休矣 [3] 。”帝即敕有司如琪所言,然竟不能行。
[1] 吏部尚书: 官职名。正三品,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吏部为尚书省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尚书。 李琪(871—930年): 唐五代时人。字台秀,李谷之子,河西敦煌(今甘肃敦煌)人。以文学知名,举进士。唐时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入后梁,历任兵部、礼部、吏部侍郎,迁御史中丞,累擢尚书左丞、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太子少保。后唐明宗时,授尚书左仆射,以太子太傅致仕。 匮(kuì)乏: 缺乏,缺少。
[2] 富给(jí): 富裕丰足。给,丰足,充裕。 捐瘠(jí): 饥饿而死。
[3] 蠲(juān)省: 废除,免除。 苟: 如果,假使。 折(shé)纳: 古代税法的一种,不征农民所产之物,而是折价征收钱财或官府所需之物。 纽配: 即科配、科敛,指官府按照数目将正项赋税外的临时加税摊派给百姓。
后唐庄宗李存勖因为军队粮储不足,召群臣商议对策,自豆卢革以下的官员都拿不出办法来。吏部尚书李琪上疏,认为:“古人按照收入的多少来计划支出,根据农民的人口来确定征兵的人数,所以,虽然也有水旱灾害,但并没有缺乏的忧虑。近世以来,依靠向农民征税来供养军队,从来没有农民富裕而兵食不足、农民饿死而士卒能丰裕饱暖的。现在纵使不能免除租税,倘若能废除‘折纳’‘纽配’等赋税名目,农民也可以稍微得到休养生息了。”庄宗随即下令地方官员按照李琪所说的去做,然而竟然不能执行。
郭崇韬素疾宦者,尝密谓魏王继岌曰:“大王他日得天下,騬马亦不可乘,况任宦官 [1] !宜尽去之,专用士人。”吕知柔窃听,由是宦官皆切齿。
[1] 疾: 厌恶,憎恨。 騬(chéng)马: 被阉割过的马。
郭崇韬一向讨厌宦官,曾经私下里对魏王李继岌说:“大王您有一天做了皇帝,阉割过的马也不可以骑,何况任用宦官!应当全部除去他们,专门任用士人。”有个叫吕知柔的宦官偷听到了这番话,于是,宦官们都切齿痛恨郭崇韬。
时成都虽下,而蜀中盗贼群起,布满山林。崇韬恐大军既去,更为后患,命任圜、张筠分道招讨,以是淹留未还 [1] 。帝遣宦者向延嗣促之,崇韬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延嗣怒 [2] 。李从袭谓延嗣曰:“魏王,太子也,主上万福,而郭公专权如是。郭廷诲拥徒出入,日与军中骁将、蜀土豪杰狎饮,指天画地,近闻白其父表己为蜀帅 [3] 。又言蜀地富饶,大人宜善自为谋。今诸军将校皆郭氏之党,王寄身于虎狼之口,一朝有变,吾属不知委骨何地矣。”因相向垂涕。延嗣归,具以语刘后,后泣诉于帝,请早救继岌之死。前此帝闻蜀人请崇韬为帅,已不平,至是闻延嗣之言,不能无疑。帝阅蜀府库之籍曰:“人言蜀中珍货无算,何如是之微也?”延嗣曰:“臣闻蜀破,其珍货皆入于崇韬父子。崇韬有金万两,银四十万两,钱百万缗,名马千匹,他物称是,廷诲所取复在其外,故县官所得不多耳 [4] 。”帝遂怒形于色。及孟知祥将行,帝语之曰:“闻郭崇韬有异志,卿到,为朕诛之。”知祥曰:“崇韬,国之勋旧,不宜有此。俟臣至蜀察之,苟无他志则遣还。”帝许之。
[1] 张筠(yún)(?—937年): 海州(治朐〈qú〉山,今江苏连云港)人。初事彭门帅时溥为偏将,屡立战功,升任宿州刺史。后梁时为右龙武统军,历客省使、宣徽使,出任复州、商州刺史,后为昭德军留后。入后唐,授右卫上将军,迁永平军节度使、大安尹。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卒于家,赠太子太师。 淹留: 羁(jī)留,逗留。
[2] 郊迎: 古代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 倨(jù): 傲慢不逊(xùn)。
[3] 骁(xiāo)将: 勇猛善战的将领。 狎(xiá):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白: 报告,表明。
[4] 称(chèn)是: 与此相称,与此相当。是,代词,指上面列出的物品。 县官: 本意为县的行政长官,古代往往也以此称朝廷或政府。
当时后唐军虽然占领了成都,但蜀中地方盗贼群起,布满山林。郭崇韬担心大军离开之后,这些盗贼成为后患,就派遣任圜和张筠分路招降讨伐,因此而逗留在成都没有返回京师。庄宗李存勖派宦官向延嗣前往成都催促郭崇韬班师回京,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向延嗣,等到见面时礼节又傲慢不逊,向延嗣很生气。李从袭对向延嗣说:“魏王,是当今的太子,皇上多福康健,而郭公却专权到这种程度。他的儿子郭廷诲出入前呼后拥,天天与军中骁勇的将领及蜀地的豪杰在一起饮酒作乐,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最近又听说郭廷诲要求他父亲上表请求任命自己为蜀中的节帅。又说蜀中地方富饶,父亲大人应当好好为自己谋划一下。现在诸军将校都是郭氏父子的党羽,魏王寄身于虎狼之口,万一哪天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这些人都不知道会死于何处呢!”说完之后,他们相对哭泣。向延嗣返回京城,把这些事情都告诉了刘皇后,刘皇后哭着把事情又告诉了庄宗李存勖,请求庄宗早日救出李继岌,以免被杀死。在此以前,庄宗听说蜀中士民请求让郭崇韬留在蜀地任节帅,已经十分不满了,现在又听了向延嗣的话,不能没有怀疑。庄宗查阅蜀中府库的账册,说:“都说蜀中珍宝无数,为什么账册上却这么少呢?”向延嗣说:“我听说攻破蜀国以后,蜀国的珍奇宝物都到了郭崇韬父子手中。郭崇韬有黄金万两,白银四十万两,钱上百万缗,好马千余匹,其他的宝物和这些相当,郭廷诲所得到的又在这些之外,所以,朝廷得到的就不多了。”于是庄宗怒形于色。等到孟知祥要启程前去成都就任时,庄宗李存勖对他说:“听说郭崇韬心怀异志,你到任后,替我杀掉他。”孟知祥说:“郭崇韬,是国家有功勋的旧臣,不应当有谋反的打算。等我到了蜀地调查一下,如果他没有谋反的志向,就让他回京。”庄宗同意了。
壬子,知祥发洛阳 [1] 。帝寻复遣衣甲库使马彦珪驰诣成都观崇韬去就,如奉诏班师则已,若有迁延跋扈之状,则与继岌图之 [2] 。彦珪见皇后,说之曰:“臣见向延嗣言蜀中事势忧在朝夕,今主上当断不断。夫成败之机,间不容发,安能缓急禀命于三千里外乎 [3] !”皇后复言于帝,帝曰:“传闻之言,未知虚实,岂可遽尔果决 [4] !”皇后不得请,退自为教与继岌,令杀崇韬。知祥行至石壕,彦珪夜叩门宣诏,促知祥赴镇 [5] 。知祥窃叹曰:“乱将作矣!”乃昼夜兼行。
[1] 发: 从……出发。
[2] 寻: 不久。 衣甲库使: 官职名。后唐所置,为内诸司使之一,掌管铠(kǎi)甲仪仗。 去就: 离去或留下,举止行动。此处指郭崇韬是班师回京还是留蜀不归。 迁延: 拖延。 跋扈(hù): 专横暴戾。
[3] 间(jiān)不容发(fà):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禀(bǐng)命: 奉行命令,接受命令。
[4] 遽(jù)尔: 突然。
[5] 石壕: 地名,即今河南三门峡东石壕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闰十二月壬子(二十四日),孟知祥从洛阳出发。后唐庄宗李存勖接着又派衣甲库使马彦珪火速赶往成都观察郭崇韬的动向,如果郭崇韬奉命班师回京就罢了,如果有拖延时间、专横跋扈的举动,就和魏王李继岌共同谋划除掉他。马彦珪去见刘皇后,游说她说:“我听向延嗣说过蜀中的形势,担心变乱随时可能发生,但现在皇上却当断不断。事情成败的关键时刻,空隙中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怎么可能在紧急的情况下从成都行三千里回京城来请命呢?”刘皇后又向庄宗李存勖说这件事,庄宗说:“传闻之言,不知道是真是假,怎么能突然作出决断呢!”刘皇后的请求没有得到庄宗的同意,退下来后,她就自己写了一道教令给魏王李继岌,让他杀掉郭崇韬。孟知祥走到石壕,马彦珪夜晚敲门宣读皇上的诏令,催促孟知祥赶赴任所。孟知祥暗地里叹气说:“祸乱将要发生了!”便昼夜兼程。
明宗天成元年 [1] 。河中节度使李继麟恃与帝故旧,且有功,帝待之厚,苦诸伶宦求匄无厌,遂拒不与 [2] 。大军之征蜀也,继麟阅兵,遣其子令德将之以从 [3] 。景进与宦官谮之曰:“继麟闻大军起,以为讨己,故惊惧,阅兵自卫 [4] 。”又曰:“崇韬所以敢倔强于蜀者,与河中阴谋,内外相应故也 [5] 。”继麟闻之惧,欲身入朝以自明。其所亲止之,继麟曰:“郭侍中功高于我 [6] 。今事势将危,吾得见主上,面陈赤诚,则谗人获罪矣。”正月癸亥,继麟入朝。
[1] 天成: 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一个年号,926年至930年。
[2] 河中节度使: 方镇名,即护国军节度使。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置,治蒲州(初治桑泉,今山西临猗〈yī〉西南,后移治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辖境屡变,长期领有河中府(即蒲州)及晋(治临汾,今山西临汾)、绛(治正平,今山西新绛)、慈(治滏〈fǔ〉阳,今河北磁县)、隰(xí)(治隰川,今山西隰县)等州,辖境相当于今山西石楼、汾西、霍州等县市以南及安泽、垣曲等县以西地区。 李继麟(?—926年): 即朱友谦,许州(治长社,今河南许昌)人,字德光,原名简,后为后梁太祖朱温义子,改名朱友谦。朱温称帝,封冀王,徙镇河中。后归附晋王李存勖,封西平王。李存勖灭后梁,赐其姓名李继麟,加守太师、尚书令。同光四年(926年),遭宦官景进诬陷被杀。 匄(gài): 同“丐”,乞求,索求。
[3] 将(jiàng): 统率,率领。
[4] 谮(zèn): 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5] 倔强(jué jiàng): 强硬直傲,不屈于人。
[6] 郭侍中: 指郭崇韬,因其官侍中,故称。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河中节度使李继麟苦于伶人、宦官贪得无厌地索求财物,自恃为庄宗李存勖的旧交,且在战争中立过大功,庄宗待他很好,于是拒绝给予。后唐大军征伐蜀国时,李继麟检阅自己的部队,从中挑选了一部分士卒,派他的儿子李令德率领着跟从大军征蜀。景进与宦官们因而诬陷他说:“李继麟听说调发大军征蜀,以为是要讨伐自己,所以惊慌恐惧,检阅军队以备自卫。”又说:“郭崇韬之所以敢在蜀中强硬直傲,就是因为与河中节度使有所阴谋,内外相应。”李继麟听说了这些话,非常害怕,打算亲自入朝,以表自身清白。他的亲信制止他,李继麟说:“郭侍中比我功劳大。现在情势将会相当危险,若我得以见到皇上,当面陈述我的赤诚忠心,那么,中伤陷害别人的人就会受到处罚。”正月癸亥(初六日),李继麟入京朝觐。
魏王继岌将发成都,令任圜权知留事,以俟孟知祥。诸军部署已定,是日,马彦珪至,以皇后教示继岌。继岌曰:“大军垂发,彼无衅端,安可为此负心事,公辈勿复言 [1] 。且主上无敕,独以皇后教杀招讨使,可乎 [2] ?”李从袭等泣曰:“既有此迹,万一崇韬闻之,中途为变,益不可救矣。”相与巧陈利害,继岌不得已,从之 [3] 。甲子旦,从袭以继岌之命召崇韬计事,继岌登楼避之。崇韬方升阶,继岌从者李环挝碎其首,并杀其子廷诲、廷信,外人犹未之知 [4] 。都统推官饶阳李崧谓继岌曰:“今行军三千里外,初无敕旨,擅杀大将,大王奈何行此危事 [5] !独不能忍之至洛阳邪?”继岌曰:“公言是也,悔之无及。”崧乃召书吏数人,登楼去梯,矫为敕书,用蜡印宣之,军中粗定 [6] 。崇韬左右皆窜匿,独掌书记滏阳张砺诣魏王府恸哭久之 [7] 。继岌命任圜代崇韬总军政。
[1] 垂: 即将,接近,快要。 衅(xìn)端: 争端,事端。
[2] 招讨使: 官职名。始置于唐德宗贞元(785—805年)间,前面常冠以所征讨的地区,如某某地区、某某方面等。一般为遇有战事时临时设置,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掌镇压起义及招降讨叛,军中急事不及奏报,可便宜行事。
[3] 相与: 共同。
[4] 挝(zhuā): 打,敲打。 未之知: 宾语前置,即“未知之”,不知道这件事情。
[5] 推官: 官职名。唐朝始置,为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等僚佐,其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勘问刑狱。 饶阳: 县名,治所在今河北饶阳。 李崧(?—948年): 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初仕后唐,历任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等职。入后晋,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契丹大同元年(947年),契丹灭晋,李崧被胁迫北行。后归后汉,任太子太傅。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年),被诬以谋反而遭诛杀。
[6] 矫(jiǎo): 假托,诈称,伪造。 粗: 略微,稍微。
[7] 掌书记: 官职名。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始置,为节度使或观察使属官,掌管一镇或一路军政、民政机关之机要事务。 滏(fǔ)阳: 县名,治所在今河北磁县。 张砺(lì)(?—947年): 字梦臣,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后唐庄宗同光(923—926年)间进士及第,拜左拾遗,直史馆。明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历礼部、兵部员外郎,知制诰。石敬瑭起兵太原,自请亲往军前,被俘入契丹,颇受辽太宗耶律德光信任,用为翰林学士,累官至吏部尚书。后晋末年,契丹入中原,授右仆射、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病卒于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 恸(tòng)哭: 放声痛哭。
魏王李继岌即将从成都出发,命令任圜暂时代理成都留守事务,以等待孟知祥。军队已经部署完毕,这天,马彦珪到达了成都,拿出皇后的教令给李继岌看。李继岌说:“大军即将出发,他们没有挑起什么事端,怎么可以做这种亏心的事情呢!你们不要再说了。况且皇上没有下令,仅凭皇后的教令就杀掉招讨使,这样行吗?”李从袭等人哭着说:“既然此事已经有了迹象,万一让郭崇韬知道了,半路发动变乱,就更加无法挽救了。”他们共同对李继岌巧言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李继岌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同光四年(926年)正月甲子(初七日)早上,李从袭用李继岌的名义召郭崇韬前来议事,李继岌则上楼躲避起来。郭崇韬刚上台阶,李继岌的侍从李环就打碎了他的头,并杀掉了郭崇韬的儿子郭廷诲和郭廷信,外面的人还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都统推官饶阳人李崧对魏王李继岌说:“现在在离京城三千里外的地方行军,开始并没有皇上的圣旨,而擅自杀掉大将,大王您为什么做出这种危险的事情!难道就不能忍一忍,等到了洛阳再说吗?”李继岌说:“您说得对,我追悔莫及。”李崧于是召集了几名负责文书的官吏,爬到楼上,把梯子抽掉,伪造了一份皇上的敕令,用蜡刻出印章盖在上面,并当众宣布了,军中略微平定了一些。郭崇韬身边的将佐都逃走躲藏了起来,只有掌书记滏阳人张砺跑到魏王府痛哭了很长时间。魏王李继岌命令任圜代替郭崇韬总理军中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