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容提要】

《慕容叛秦复燕》记载了从慕容垂投奔前秦(369年)到后燕灭亡西燕(394年)共二十六年间的历史。

西晋灭亡后,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国”。公元4世纪后期,氐(dī)族贵族苻(fú)氏建立的前秦政权暂时统一了北方。前秦苻坚为攻灭东晋,一举统一全国,发动了著名的淝(féi)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兵八十七万,大举进攻东晋。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抵抗,他派遣谢石、谢玄等领兵八万迎击前秦军队。战争开始,东晋派精兵五千,歼灭了前秦一万五千人的先头部队,在淝水东岸,同前秦军队隔岸对峙。苻坚在寿阳(今安徽寿县)城楼上望见晋兵阵营严整,又远眺八公山(今安徽寿县北)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便深感畏惧。谢玄遣使劝前秦将领苻融向后稍移军队,让晋军渡过淝水决战。苻坚企图趁晋军半渡时,用骑兵冲击,以一举消灭晋军,于是接受谢玄的要求,下令军队后退。不料前秦军队一后退,谢玄众将领便率军渡河猛攻,朱序又在前秦军阵后高呼:“秦军已败!”苻融力图阻止退却,结果马被挤倒,自己也被晋军杀死,于是前秦军队全线崩溃。晋军乘势追击,前秦兵溃不成军,苻坚狼狈逃回北方。

淝水之战后,鲜卑慕容氏率先起兵反秦。公元384年,慕容泓(hóng)在华阴(今陕西华阴东)称王,苻坚派苻睿(ruì)、姚苌(cháng)前往讨伐。前秦兵败,苻睿被杀。姚苌派人向苻坚谢罪,苻坚怒诛使者,姚苌畏罪逃回渭北,关陇羌(qiāng)族豪强尹纬等率众投奔姚苌,推举他为盟主。姚苌于是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当时,关中地区有鲜卑慕容冲与前秦苻坚互相攻战,姚苌进据北地(今陕西铜川耀州东),附近羌胡纷纷前来归附,部众达十多万,势力逐渐变大,之后陆续攻战新平(今陕西彬州)、安定(今甘肃泾川北)等地。前秦苻坚因受鲜卑慕容冲围攻,放弃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逃到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东北),被姚苌杀死,长安被西燕慕容冲占据。公元386年三月,西燕鲜卑数十万人放弃长安东归,姚苌顺利取得长安。四月,姚苌称帝,改元建初,定国号为大秦,史称后秦。

淝水之战中,前秦军队大都溃败,只有慕容垂所率三万部众得以保全。苻坚率残部投奔慕容垂,众部将都劝慕容垂杀掉苻坚自立。但慕容垂深念苻坚旧恩,且虑及苻氏在关西仍有实力和威望,自立时机尚不成熟,于是力排众议,率部依旧归于苻坚。慕容垂随苻坚来到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后,慕容农再次劝慕容垂脱离前秦,这次慕容垂同意了。前秦军行至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西),苻坚派慕容垂镇守北边州郡,权翼提醒苻坚提防慕容垂,但苻坚不听。权翼秘密派人前去行刺慕容垂,慕容垂十分警觉,让部将程同冒充自己带僮仆赴河桥,他则在凉马台(今河南偃师北)乘草筏过河,使权翼的计划落空。慕容垂回到邺(yè)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丁零翟(dí)斌起兵反秦,苻坚命慕容垂率军讨伐,但苻丕仅派给慕容垂二千老弱病残士兵及残破盔甲兵器,又派苻飞龙率一千氐兵监视其行动。于是慕容垂借口兵力不足,在河内(今河南沁阳)招募兵马,又杀死苻飞龙,将军队扩充到三万人,翟斌及北方各少数民族首领纷纷率众依附慕容垂。公元384年正月,慕容垂抵达荥(xíng)阳(今河南荥阳),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公元386年正月,慕容垂自称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改元建兴,史称后燕。

听到慕容垂起兵关东的消息后,慕容泓和慕容冲也起兵响应。但东归的西燕鲜卑在途中频频发生内乱,五易其主,最终立慕容永为主。公元386年十月,西燕、前秦两军会战于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前秦军大败,慕容永乘胜占据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即皇帝位,西燕政局渐趋稳定。在此期间,西燕一直与后燕争夺地盘。公元393年十月,后燕主慕容垂动议讨伐西燕慕容永。十一月,慕容垂派五万军队由井陉(xíng)关(今河北井陉西北)进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次年二月,慕容垂兵分三路,一路出滏(fǔ)口(今河北磁县西北),一路出壶关(今山西长治一带),慕容垂自率一路出沙亭(今河北临漳西南),合击西燕。慕容永则分兵拒守,且将军粮屯于台壁(今山西襄垣),派万余军队戍守。后燕军队一个多月按兵不动,慕容永怀疑后燕主力将从南路进军,于是将西燕军主力都调往轵(zhǐ)关(今河南济源西北),仅留台壁一军未动。慕容垂趁虚率大军直捣台壁。慕容永急忙派兵回援,被后燕军击退。慕容永又亲率五万精兵赶往台壁,却因中埋伏而大败。慕容永逃回长子。八月,后燕军攻克长子,杀死慕容永,西燕灭亡。

【原文】

晋海西公太和四年 [1] 。燕车骑大将军吴王垂奔秦 [2] 。初,秦王坚闻太宰恪卒,阴有图燕之志,惮垂威名,不敢发 [3] 。及闻垂至,大喜,郊迎,执手曰:“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当与卿共定天下,告成岱宗,然后还卿本邦,世封幽州,使卿去国不失为子之孝,归朕不失事君之忠,不亦美乎 [4] !”垂谢曰:“羇旅之臣,免罪为幸,本邦之荣,非所敢望 [5] 。”坚复爱世子令及慕容楷之才,皆厚礼之,赏赐巨万,每进见,属目观之 [6] 。关中士民素闻垂父子名,皆向慕之 [7] 。王猛言于坚曰:“慕容垂父子譬如龙虎,非可驯之物,若借以风云,将不可复制,不如早除之 [8] 。”坚曰:“吾方收揽英雄以清四海,奈何杀之?且其始来,吾已推诚纳之矣,匹夫犹不弃言,况万乘乎 [9] !”乃以垂为冠军将军,封宾徒侯,楷为积弩将军 [10]

【注文】

[1] 晋: 朝代名(266—420年),共历一百五十五年,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6年初,司马炎取代魏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全国,结束了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公元316年,西晋怀、愍(mǐn)二帝被匈奴汉国君主刘聪所俘。次年(láng)琅邪(yá)王司马睿(ruì)在建业(今江苏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海西公: 即东晋废帝司马奕(yì)(342—386年),字延龄,晋哀帝司马丕之弟。初封东海王。晋哀帝司马丕死后,由皇太后扶立即位。在位仅六年(366—371年),便被权臣桓温借口其患病,而废为东海王,后又降封为海西县公。 太和: 东晋废帝司马奕的年号,共计六年,即公元366年至371年。

[2] 燕: 此指前燕(337—370年),十六国之一。鲜卑族首领慕容皝(huàng)所建,建国初定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后迁都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盛时疆域包括今河北、山东和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的一部分,西接前秦,与东晋以淮水为界。公元370年,被前秦所灭。历三主,共三十四年。 车骑大将军: 将军名号,将军中地位较高者。魏晋时以车骑将军中资深者为车骑大将军,地位相当于上卿。职掌京师兵卫,掌管皇宫戍卫。 吴王: 前燕爵位名。 垂: 即慕容垂(326—396年),又名慕容霸,字道明,小字道业。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慕容皝第五子。前燕时,历任要职,曾在枋(fāng)头(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打败东晋桓温北伐军而威名大震,但却遭到太后与太傅慕容评的排挤谋害,于是投奔前秦苻坚,帮助苻坚攻灭前燕。前秦淝水之战失败后,便前往河内招兵买马,与丁零人翟斌联合,击杀前秦大将苻飞等。后南渡黄河至荥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公元384年,攻克邺城而称帝,史称后燕。公元384年至396年在位,年号燕元、建兴。他在位期间,先后灭掉翟魏和西燕,国势大盛。又攻打东晋青、兖(yǎn)等州,大获全胜。公元395年,发兵进攻拓跋魏,大败而归。次年,亲自领兵击魏,克平城(今山西大同)。还至上谷沮(jù)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因劳累病死,庙号世祖,谥(shì)成武。 秦: 即前秦(351—394年),十六国之一,氐族苻健所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盛时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南控江淮,北极大漠,东南以淮、汉与东晋为界。历六主,共四十四年。

前秦灭前燕示意图

慕容垂投奔前秦路线图

[3] 坚: 即苻坚(338—385年),字永固,十六国前秦皇帝,公元357年至385年在位。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使前秦基本统一北方;但后来在伐晋的“淝水之战”中大败,自此一蹶不振,又遭到之前投降的鲜卑、羌人的背叛而出逃,最后被羌人姚苌所杀。 太宰: 官名。相传殷商时即已设置,负责管理天下政务,辅佐君王;秦朝太宰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汉代太宰是辅佐太常(九卿之一,主管宗庙礼仪)的属吏。西晋初年,设立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之职,为避司马师名讳,以太宰之名代太师,才恢复其重要地位。东晋、南朝时多不实授,而用作重臣死后的赠官。 恪(kè): 即慕容恪(?—367年),十六国时前燕名将,字玄恭,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燕王慕容皝第四子。与辅义将军阳骛(wù)、辅弼将军慕容评合称“三辅”,又与阳骛、慕容评同为托孤重臣。

[4] 郊迎: 到郊外迎接,以示隆重。 告成: 将成事上报,此处指把灭燕的业绩禀报上天。 岱(dài)宗: 即泰山。岱,泰山的别名,以泰山为四岳所宗,故称岱宗。古人以泰山最高,距天最近,故登泰山告成功于上天。 幽州: 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据《周礼》记载:幽州范围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周武王平殷,封召公于幽州故地,号燕。战国时,燕与其他六国并为七雄。秦始皇灭燕,在燕地置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东汉幽州治所设在蓟(jì)县(故址在今北京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辖境相当于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魏晋以后,辖境日渐缩小,至北魏时仅有燕、范阳、渔阳三郡。 朕(zhèn): 皇帝的自称。秦朝统一六国前,意为“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5] 羇(jī)旅: 长久寄居他乡。

[6] 世子: 亲王、诸侯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多由嫡(dí)、长充任。周代时,天子、诸侯的嫡子称“世子”。汉初,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王太子,后来为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后世沿袭不改。另外,对于贵族、高官的儿子们习惯上也称世子,以示尊重,但不是正式的称呼。 令: 即慕容令(?—370年),慕容垂嫡长子。公元369年,慕容垂抵挡东晋桓温北伐有功,但受到皇兄慕容儁(jùn)和可足浑太后、太傅慕容评的忌恨,他屡次为父亲出谋划策,后与父亲一起投奔前秦,受到苻坚宠信。次年,他跟随前秦丞相王猛讨伐前燕,在王猛的策动下,他返回前燕,却被慕容暐(wěi)怀疑为奸细,将他放逐到沙城(今河南沁阳东北),于是他再反前燕,因慕容麟告密,兵败被杀。慕容垂建立后燕后,他被追封为献庄太子。慕容盛即位后,被追尊为献庄皇帝。 慕容楷(?—395年): 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子,袭封太原王。在前秦国势衰退之际,曾跟随燕王慕容垂从事复国大业,后成为后燕重臣之一。 属(zhǔ)目: 同“瞩目”,注视。

[7] 关中: 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平原区,因其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居四关之内,故称关中。

[8] 王猛(325—375年): 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今河北临漳西南)。前秦丞相、大将军,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风云: 比喻有利的时机。

[9] 万乘(shèng): 指帝王、天子。

[10] 冠军将军: 军事职官名。东汉献帝刘协建安年间(196—220年)置,负责统兵。西晋时定为三品,有营兵。 宾徒侯: 前秦爵位名。宾徒:县名。东汉改宾从县置,汉属辽西郡,晋属昌黎郡,县治在今辽宁锦州北。 积弩(nǔ)将军: 三国、晋朝将军名号,领禁卫营兵。

【译文】

东晋海西公太和四年(369年)。前燕车骑大将军、吴王慕容垂逃奔前秦。当初,前秦王苻坚得知前燕太宰慕容恪的死讯后,暗中怀有侵略前燕的打算,但慑于慕容垂的威名,才不敢付诸行动。等到听说慕容垂前来投奔,苻坚非常高兴,亲自去城郊迎接,紧紧握着慕容垂的手说:“天生贤士豪杰,必定共同建成大功,这是自然规律。我要与你共同平定天下,功成后登上泰山,向上天告捷,然后让你荣归本国,世代封在幽州,使你离开故国,却不失为孝子,归附于我,却也不失为忠臣,不也是一件美事吗?”慕容垂拜谢道:“流亡在外的人,得以免罪已是万幸,至于衣锦还乡,不是我敢奢望的。”苻坚又喜爱世子慕容令和慕容楷的才气,对他们都厚礼相待,赏赐金钱达巨万之多,每次进见,都注目端详他们。关中士民向来就听说过慕容垂父子的大名,全都向往仰慕他们。王猛向苻坚进言说:“慕容垂父子犹如龙虎,不是可以驯服的动物,如果他们得到了有利的时机,将不能再控制得住,不如趁早除掉他们。”苻坚说:“我正在收揽英雄,以廓清天下,怎么能杀他们呢?况且他们初来之时,我已经开诚接纳他们了,匹夫尚且不食言,何况大国君主呢!”于是任命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封为宾徒侯,任命慕容楷为积弩将军。

【原文】

五年。秦王猛之克壶关也,黄门侍郎封孚问司徒长史申胤曰:“事将何如 [1] ?”胤叹曰:“邺必亡矣,吾属今兹将为秦虏 [2] 。然越得岁而吴伐之,卒受其祸 [3] 。今福德在燕,秦虽得志,而燕之复建,不过一纪耳 [4] 。”

【注文】

[1] 壶关: 今山西长治一带。 黄门侍郎: 官名,又名黄门郎,因宫禁之门称为黄闼(tà)而得名。这是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魏、晋、南朝官名前均有“给事”二字。因掌管机密文字,职位日渐重要。 封孚(337—407年): 十六国时期渤海蓨(tiáo)县(今河北景县)人,字处道。他天资聪颖,有士君子之称。后燕慕容宝时,任吏部尚书。慕容宝被杀后,他南奔投晋,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公元399年,又归降于慕容德,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不久迁尚书令,外总机事,内参密谋,深得慕容德信赖。慕容超继立后,被拜为太尉。当时政治悖乱,他多次上疏匡救,但都不被慕容超采纳,于是他当面斥责慕容超为“桀纣之主”,最终被免官,不久便于家中去世。 司徒: 官名。西周始置,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负责掌管国家土地与百姓。汉哀帝刘欣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复称司徒,为三公之一,与太尉、司空同为宰相。魏晋南北朝时多为大臣加官,以示尊崇,但无实权,其府属仅处理户籍、督课官吏等日常事务。 长(zhǎng)史: 古代武官名,战国末秦国始置。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皆设长史,相当于相府中的事务主管。后历代均设此官,成为幕僚之长,总管府内事务等。此外,西汉边疆民族各郡太守下亦设长史,辅太守掌一郡兵马。至魏晋,凡刺史带将军称号者,其幕府亦设长史。 申胤(yìn): 生卒年不详,曾任前燕给事黄门侍郎、司徒左长史。

[2] 邺: 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 吾属: 我们这些人。 今兹(zī): 现在。

[3] 越得岁: 越:此指春秋时越国;岁:岁星,即木星;古人把上天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即星野)。每个星野在下界都有它们的实际对应区域。一旦吉星进入上天中的某个星野,它在地上所代表的区域便会得到福分。春秋时代的吴、越两国同在一个星野,当岁星光临他们的星野时,吴国却逆天讨伐越国,最终遭致亡国祸殃。此处指前燕正值岁星降临之时,前秦前来讨伐,虽前燕暂受屈辱,但终会像越国一样,总有复兴之日。 吴: 此指春秋时吴国,姬(jī)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苏皖两省全境及赣东北部分地区。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所灭。 卒受其祸: 据《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及杜预《注》,吴伐越时岁星在星纪(星纪为十二次之一。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xiāo)等十二个等分,叫十二次。每次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星纪有斗、牛两宿,是越国的分星),因此吴用兵伐越,虽然开始取得胜利,但最终反被越国所灭。

[4] 一纪: 十二年为一纪。

【译文】

东晋海西公太和五年(370年)。前秦王猛率军攻克壶关,前燕黄门侍郎封孚询问司徒长史申胤说:“局势发展将会如何?”申胤叹息说:“邺城必然会败亡,我们眼下就要成为前秦的俘虏了。然而岁星在越国时,吴国逆天讨伐,终于遭受大祸。现在福星在燕国,前秦虽然能够得志,但燕国的复兴,不会超过十二年。”

【原文】

初,秦王坚入邺宫,慕容垂见燕公卿、大夫及故时僚吏,有愠色 [1] 。高弼密言于垂曰:“大王凭祖宗积累之资,负英杰高世之略,遭值迍阨,栖集外邦 [2] 。今虽家国倾覆,安知其不为兴运之始邪?愚谓国之旧人,宜恢江海之量,有以慰结其心,以立覆篑之基,成九仞之功,奈何以一怒捐之,愚窃为大王不取也 [3] 。”垂悦,从之。

【注文】

[1] 公卿: 三公九卿的合称,常用以指朝廷高官。 大(dà)夫: 此处指一般官员。 愠(yùn)色: 怨怒的神色。

[2] 高弼(bì)(生卒年不详): 曾任前燕典书令、郎中令。 迍(zhūn)阨(è): 又作“边厄”。灾难;挫折。

[3] 覆篑(kuì): 倒一筐土。谓积小成大,积少成多。 九仞(rèn): 六十三尺,一说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极高或极深。

【译文】

当初,前秦王苻坚进入邺城宫殿,慕容垂见到前燕的公卿、大夫和过去的幕僚官吏,面有怒色。高弼秘密地对慕容垂说:“大王凭借祖宗积累下来的资本,胸怀英雄盖世的韬略,遭遇坎坷,暂时寄身外国。现在虽然国破家亡,但怎么知道这不是复兴机遇的开始呢?鄙人以为,对待故国的旧人,应当具有江海一样宽广的度量,用来宽慰结纳他们的心,以便在倾覆的故土上一点点积累根基,最终建成九仞之高的大功。怎么能因一时的怒气而把他们全部抛弃?我私下里认为,大王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慕容垂很高兴,听从了他的建议。

【原文】

燕故太史黄泓叹曰:“燕必中兴,其在吴王乎?恨吾老,不及见耳 [1] 。”汲郡赵秋曰:“天道在燕而秦灭之,不及十五年,秦必复为燕有 [2] 。”

【注文】

[1] 太史: 官名,太史令的省称。秦置,为奉常属官,掌管天文、历法及修撰(zhuàn)史书。魏晋以后,太史令修史的职务划归著作郎,仅掌管推算历法。 黄泓: 字始长,生卒年不详,十六国时著名星相学家。他自幼跟从父亲黄沈学习天文知识,精妙逾深,且博览经史。永嘉之乱时,他迁至幽州(治今北京西南),后率宗族投奔慕容廆(wěi),深受慕容廆重视,历任参军、左常侍、从事中郎、谋将军等。

[2] 汲(jí)郡: 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置,治所设在汲县(今河南卫辉西南),辖汲县、朝歌(今河南淇县)、共县(今河南辉县)、获嘉(今河南新乡)。 赵秋: 汲郡(治今河南卫辉西南)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后燕冠军行参军。

【译文】

前燕以前的太史黄泓感叹说:“燕国必定中兴,这恐怕是应在吴王身上吧?只可惜我已经老了,见不到那一天了。”汲郡人赵秋说:“天命在燕而前秦灭亡它,不到十五年,前秦必然再被燕国占有。”

【原文】

慕容桓之子凤,年十一,阴有复仇之志,鲜卑、丁零有气干者皆倾身与之交结 [1] 。权翼见而谓之曰:“儿方以才望自显,勿效尔父不识天命 [2] 。”凤厉色曰:“先王欲建忠而不遂,此乃人臣之节。君侯之言,岂奖劝将来之义乎 [3] ?”翼改容谢之,言于秦王坚曰:“慕容凤忼慨有才器,但狼子野心,恐终不为人用耳 [4] 。”

【注文】

[1] 慕容桓(?—373年): 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十六国时前燕慕容皝之子、慕容儁之弟,宜都王。公元370年,奉慕容暐命,慕容评率大军正面抵御前秦,他则率军驻扎在沙亭(今河北临漳西南)作为后援。慕容评被前秦王猛打败后,他撤退至龙城(今辽宁朝阳),但辽东太守韩稠已经投降前秦,他不能进入辽东城。公元373年,被朱嶷(yí)杀死。 凤: 即慕容凤,生卒年不详,字道翔,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宜都王慕容桓之子。前燕灭亡,其父被杀,当时他年仅十一岁,便立志为父报仇。他极力与鲜卑、丁零有才能者交结,慕容垂起兵反前秦时,他劝丁零翟斌拥戴慕容垂为主,并率众归附慕容垂,被任命为建策将军。因屡建战功,深受慕容垂喜爱。慕容宝即位后,被任命为冀州刺史,镇信都(今河北冀州),任职期间惠威显著,深受百姓拥戴。 鲜卑: 中国古代东胡系民族。居于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地区),因此而得名。先秦时已活动于大兴安岭中部与北部,其语言、习俗与乌桓较为接近。秦汉之际,匈奴灭东胡,乌桓、鲜卑于是对匈奴称臣。汉武帝刘彻大败匈奴后,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鲜卑人随之南迁至乌桓故地饶乐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拓跋部则南迁至大泽(呼伦贝尔草原)。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鲜卑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乞伏氏曾建立西秦;秃发氏曾建立南凉;拓跋氏先建代国,后改魏,最终统一北部地区。 丁零: 又名“丁灵”“钉灵”“丁令”,古族名。春秋、战国时分布在东起贝加尔湖北,西到阿尔泰山以北地区。公元前后,东部游牧于贝加尔湖之南,西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曾数次被匈奴征服,两汉时联合乌桓、鲜卑等夹击匈奴,后又联合鲜卑、西域诸部,共迫北匈奴西迁。东汉时,部分丁零人南迁。至南北朝,有一部分丁零人南迁到山西、甘肃、河北、河南等地定居,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留在漠北的大部分丁零人后被称为“敕勒”“铁勒”等。

[2] 权翼: 生卒年不详,十六国时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豪门,曾任姚襄参军。姚襄兵败被杀后,他投奔前秦苻坚,历任给事黄门侍郎、司隶校尉、侍中、尚书左仆射等。淝水之战前,力谏苻坚不要伐晋;淝水之战失败后,投靠后秦姚苌,任太常。

[3] 君侯: 汉以后,用作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4] 忼(kāng)慨(kǎi): 愤激;激昂。

【译文】

慕容桓的儿子慕容凤,年仅十一岁,暗藏复仇之志,鲜卑族、丁零族中有气节、有才干的人,都乐意与他倾心交结。权翼见到慕容凤后,对他说:“你正以才能和名望崭露头角,不要仿效你父亲不识天命。”慕容凤正色说道:“我父亲打算为君主尽忠而没有成功,这是臣子应有的节操。您所说的话,难道有勉励后辈的意义吗?”权翼改变态度,向慕容凤道歉,但却对前秦王苻坚说:“慕容凤心胸开阔、有才干,但是狼子野心,恐怕最终也不会被他人所用。”

【原文】

简文帝咸安元年春正月,秦王坚徙关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关中,处乌桓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渑池 [1]

【注文】

[1] 简文帝: 即司马昱(yù)(320—372年),字道万,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晋元帝司马睿幼子。公元371年,他被桓温拥立为帝,改年号为咸安。次年七月病逝,在位仅约八个月,其间朝政完全被桓温掌控。 咸安: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年号,共计二年,即公元371年至372年。咸安二年(372年)七月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即位沿用,次年改年号为宁康元年。 元年: 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关东: 地区名。古代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 夷(yí): 中囯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乌桓: 亦作“乌丸”“古丸”“乌延”,为古代东胡系民族之一。语言与鲜卑相同,属东胡语言的分支。秦汉之际,乌桓活动于饶乐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一带。东邻高句(gōu)丽(lí),西连匈奴,鲜卑居北,南与幽州刺史所部相接。魏晋以后,乌桓与其他诸族错居杂处,民族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所谓“杂胡”。 冯(píng)翊(yì): 郡名。冯,意为辅;翊,意为佐;冯翊即辅佐之意。冯翊由秦内史发展而来。汉景帝刘启二年(前155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汉武帝刘彻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左内史为左冯翊。三国魏改左冯翊,置冯翊郡,长官称冯翊太守,治所设在临晋(今陕西大荔),辖境相当于今陕西韩城、黄龙以南,白水、蒲城以东和渭河以北地区。两晋时沿置。 北地: 郡名。治所在今陕西铜川耀州东。 翟斌(?—384年): 十六国时丁零部首领之一。公元330年,他被后赵封为“句(gōu)町(dīng)王”。公元371年,前秦苻坚初定华北,他被安置于新安(今河南新安)、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一带。公元383年,前秦于淝水之战失败后,他背叛前秦,拥护慕容垂为反秦盟主,被任命为建义大将军,封河南王。次年,慕容垂建后燕,此时他恃功而骄,贪得无厌;又因丁零部随后燕军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久攻不下,开始有贰心。他求尚书令一职,未获慕容垂应允,于是与前秦军密谋叛乱,因事泄被杀。 新安: 今河南新安。 渑(miǎn)池: 今河南渑池西。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miǎn)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隶属于恒农郡。晋代隶属于弘农郡。

【译文】

东晋简文帝咸安元年(371年)春季正月,前秦王苻坚把关东豪杰以及夷族各部十五万户迁徙到关中,把乌桓族安置在冯翊、北地,把丁零族翟斌安置在新安、渑池。

【原文】

孝武帝宁康元年 [1] 。有彗星出于尾、箕,长十余丈,经太微,扫东井,自四月始见,及秋冬不灭 [2] 。秦太史令张孟言于秦王坚曰:“尾、箕燕分,东井秦分也。今彗起尾、箕而扫东井,十年之后,燕当灭秦,二十年之后,代当灭燕 [3] 。慕容暐父子兄弟,我之仇敌,而布列朝廷,贵盛莫二,臣窃忧之,宜剪其魁杰者以消天变 [4] 。”坚不听。

【注文】

[1] 孝武帝: 即司马曜(361—396年),字昌明,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子,东晋第九任皇帝,公元372年至396年在位。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公元372年被立为太子,同年晋简文帝司马昱去世,年仅十一岁的他继位为帝。即位初由太后摄政,亲政后改年号为太元。他在位时曾改革赋税,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但谢安死后,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 宁康: 或作康宁,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一个年号,共计三年,即公元373年至375年。

[2] 彗星: 太阳系中的一类小天体,运动时后面好像有个形状像扫把的尾巴,因此又俗称“扫把星”。按迷信说法,如果彗星出现,预示将有战事或灾害发生。 尾: 星宿名,有星九颗。 箕(jī): 星宿名,有星四颗。尾、箕二宿为燕国及幽州的分星。 太微: 古代星官名,三垣(yuán)(上垣即太微垣、中垣即紫微垣、下垣即天市垣)之一。位于北斗之南,被古人视为天子之庭。 东井: 星宿名,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在参宿东,故称东井。井宿是南方“朱雀”七宿之首,有八星,此星明亮,则代表国富民安、天下太平,如色变则动荡不安。为秦国及雍州的分星。

[3] 太史令: 参见前文“太史”条注。 张孟: 生卒年不详,曾任前秦太史令。 燕: 此应指后来兴起的后燕。 代: 十六国时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北魏前身。自公元315年建立,至公元376年被前秦所灭,代国共历拓跋猗卢、拓跋普根、拓跋郁律、拓跋贺傉(nù)、拓跋纥那、拓跋翳(yì)槐、拓跋什翼犍七主。其中拓跋猗卢、拓跋郁律、拓跋什翼犍死于内讧(hòng),拓跋普根、拓跋贺傉、拓跋翳槐病死,拓跋纥那战败逃亡不知所终。公元386年四月,拓跋珪复兴代国,称魏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

[4] 慕容暐(350—384年): 字景茂,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慕容儁第三子,母可足浑氏。初封中山王,后立为太子。公元360年,年仅十一岁的他继位,皇太后可足浑氏临朝称制。他即位后,军政大事全由太宰慕容恪代管。公元370年,前燕被前秦所灭,苻坚封他为尚书、新兴侯。淝水之战后,他随苻坚回长安。公元384年,他准备联合长安城内千余名鲜卑人发动政变,不料走露风声,被苻坚处死,谥“幽皇帝”。 魁(kuí)杰: 杰出。

【译文】

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彗星在尾星、箕星附近出现,尾长达十多丈,经由太微星,扫过东井星,从四月份开始出现,到秋冬时节仍没消亡。前秦太史令张孟对前秦王苻坚说:“尾星、箕星代表燕国地区的分野,东井星代表秦国地区的分野。如今彗星起自尾星、箕星而尾巴横扫东井星,十年之后,燕国会灭亡秦国,二十年之后,代国会灭亡燕国。慕容暐父子兄弟,是我们的仇敌,然而却布满了朝廷,显贵无与伦比,我私下里很是担忧,应当剪灭他们的魁首,以消除天变所预示的灾难后果。”苻坚不听。

【原文】

阳平公融上疏曰:“东胡跨据六州,南面称帝,陛下劳师累年,然后得之 [1] 。本非慕义而来,今陛下亲而幸之,使其父子兄弟森然满朝,执权履职,势倾勋旧。臣愚以为狼虎之心,终不可养,星变如此,愿少留意 [2] 。”坚报曰:“朕方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汝宜息虑,勿怀耿介。夫惟修德可以禳灾,苟能内求诸己,何惧外患乎 [3] ?”

【注文】

[1] 阳平公: 前秦爵位名。阳平:郡名。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大名东北,辖境相当于今河北馆陶、大名部分地区,山东冠县、莘(shēn)县及河南清丰、濮(pú)阳、范县、台前等地。 融: 即苻融(?—383年),字博休,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苻坚弟弟。累官司隶校尉、冀州刺史等,封阳平公。他力阻苻坚发动对东晋的战争,但苻坚没接受。后在淝水之战中战死,赠大司马,谥哀公。 疏: 朝臣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古代臣子向皇帝上奏政务有“疏”和“奏”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略有区别。一般宋以前常称“疏”。疏是臣下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而奏是臣下向皇帝进言或上书,是一种公文程式,即奏本。根据官员言事内容及章疏形式不同,又有奏片、奏书、奏折等名称。 东胡: 此处特指鲜卑族慕容氏。 六州: 即幽州、并州、冀州、青州、兖州、豫州。 陛下: 臣下对君主的尊称,秦朝以后只用来称皇帝,成为皇帝的专有称号。“陛”本指宫殿台阶。据东汉蔡邕(yōng)《独断》记载,大臣与皇帝对话,因距离较远,先呼立陛下,大臣之言,由彼上达。陛下之称,即由此而来。

[2] 少(shāo): 稍稍,稍微。

[3] 六合: 天、地、东、南、西、北,即指全国。 夷(yí)狄(dí):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夷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赤子: 婴儿。 耿(gěng)介: 原意为正直,不同于流俗;光明正大。此处指耿耿于怀。 禳(ráng)灾: 除灾。古代消除灾祸的祝祷活动称禳。 内求诸己: 即自己要能容人,以诚信对待别人。

【译文】

阳平公苻融上疏说:“鲜卑族慕容氏曾经占有的领土横跨六州,面向南方自称皇帝,陛下连年用兵,才平定了他们。他们本来就不是仰慕礼义而来,现在陛下却亲近和宠信他们,使他们父子兄弟布满朝廷,执掌政权,身居高位,势力超过了功勋旧臣。我愚昧地认为,虎狼之心终究不能驯化,星辰异变,如此清楚,希望您稍加留意。”苻坚回答说:“我正要统一天下合为一家,把夷人狄人当作赤子看待,你应该打消顾虑,对他们不要总是耿耿于怀。只有修好自己的德行,才能化解灾难,如果能够在内心对自己严格要求,还怕什么外来的灾患呢?”

【原文】

二年冬十二月,有人入秦明光殿大呼曰:“甲申、乙酉,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 [1] !”秦王坚命执之,不获。秘书监朱肜、秘书侍郎略阳赵整固请诛诸鲜卑,坚不听 [2] 。整,宦官也,博闻强记,能属文,好直言,上书及面谏前后五十余事 [3] 。慕容垂夫人得幸于坚,坚与之同辇游于后庭,整歌曰:“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云蔽白日 [4] 。”坚改容谢之,命夫人下辇。

【注文】

[1] 明光殿: 前秦长安殿名。 甲申: 即公元384年,慕容垂称燕王。 乙酉: 即公元385年,慕容冲称帝。 鱼羊食人: “鱼羊”合成“鲜”字,即指代鲜卑族慕容氏将复仇。

[2] 秘书监: 官名。汉桓帝刘志延熹二年(159年)置,掌典禁中图书秘籍,校订异同。后省。三国魏文帝黄初年间复置,掌艺文图籍。西晋初罢。晋惠帝永平元年(291年)复置,为秘书寺长官,兼统著作局,掌修撰国史及管理中外三阁图书,三品。 朱肜(róng): 十六国时京兆(治今陕西西安西北)人,生卒年不详,与王猛一起驰名关中。被王猛推荐给秦主苻坚,任尚书侍郎,领太子庶子,后迁秘书监。曾率军攻仇(qiú)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收降仇池公杨纂(zuǎn);后又攻东晋蜀地,陷汉中(今陕西安康西北),获梁(治今陕西汉中)、益(治今四川成都)二州。淝水之战前,他不顾权臣的劝谏,附和苻坚,以为出兵必胜,最终酿成淝水之败。 秘书侍郎: 官名。十六国前秦苻坚置,掌秘书事,并随侍皇帝左右,由宦官充任。 略阳: 郡名。西晋武帝司马炎于泰始(265—274年)年间改广魏郡置,治所设在临渭县(今甘肃秦安东南),辖境约为今甘肃秦安、通渭、清水等地,属秦州。东晋元帝司马睿大兴二年(319年),郡地属前赵,仍治临渭县(今甘肃秦安东南)。 赵整(?—423年): 一作赵正,字文业,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西北)人,一说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仕前秦苻坚,历任著作郎、秘书侍郎、黄门侍郎、武威太守等,参修过前秦国史,有诗文传世。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谏,曾多次向苻坚上书或面谏。苻坚去世后,他出家为僧,更名为道整,潜心研究经律。

[3] 宦官: 又称太监、公公、寺人、阉人、内官、内侍、中官、中涓、内竖及中贵人等,是古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族的奴仆及官员,东汉以后均以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男子充任。宦官为宫内侍从,虽地位卑贱,但由于接近帝王、后妃,往往能专权显贵,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过宦官专权的事例。 属(zhǔ)文: 写作。

[4] 慕容垂夫人: 即段元妃(?—396年),段仪之女。公元358年,慕容垂结发妻先段皇后去世,便立段元妃为妻。她深得慕容垂恩宠,生下勃海王慕容朗和博陵王慕容鉴两个儿子。公元369年,她随慕容垂一起投奔前秦苻坚,苻坚被其美貌深深打动,为了维护丈夫的安全,段元妃便离开慕容垂,投入苻坚怀抱,深得苻坚宠爱。公元383年,慕容垂趁苻坚淝水之战失败之机,起兵反秦,并于公元386年建立后燕。公元388年,她被册封为皇后。因太子慕容宝缺乏才干,她便建议慕容垂另立有才能的皇子为皇太子,又建议慕容垂将他奸诈的儿子赵王慕容麟处死,但遭慕容垂拒绝,她也因此与慕容宝、慕容麟结下深仇。公元396年,慕容垂去世,她便被慕容宝逼迫自杀,谥“成哀皇后”。 辇(niǎn): 帝王所乘之车。 雀来入燕室: 取门可罗雀之意。门庭冷落,来客绝少,以至能张罗捕雀。 浮云蔽白日: 比喻苻坚被段氏所迷惑。

【译文】

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年)冬季十二月,有人进入前秦的光明殿,大声喊道:“甲申年、乙酉年,鱼羊吃人,可悲啊,不留活口!”前秦王苻坚下令抓住此人,但没抓到。秘书监朱肜、秘书侍郎略阳人赵整坚决要求诛杀这些鲜卑官员,苻坚不听。赵整,是一位宦官,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善写文章,喜好直言,上书及当面向苻坚直谏,前后有五十多件事。慕容垂的夫人得到苻坚的宠幸,苻坚与她同坐辇车游览后宫,赵整喝道:“不见麻雀飞入燕巢,只见浮云遮住太阳。”苻坚改变脸色,向赵整道歉,命夫人下车。

【原文】

三年夏六月,秦清河武侯王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南、北郊及宗庙、社稷,分遣侍臣遍祷河、岳诸神 [1] 。猛疾少瘳,为之赦殊死以下 [2] 。猛上疏曰:“不图陛下以臣之命而亏天地之德,开辟已来,未之有也 [3] 。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 [4] 。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六合,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有如拾芥 [5] 。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 [6] 。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 [7] 。”坚览之悲恸 [8] 。秋七月,坚亲临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9] 。”言终而卒。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壹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10] ?”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11]

【注文】

[1] 清河: 国名,治所在今山东临清东北。 武侯: 王猛谥号。 寝疾: 卧病。 南、北郊: 即南郊与北郊,分别为古代皇帝祭天、祭地之处。 宗庙: 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社稷(jì):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亦用作国家的代称。 河、岳诸神: 河神,常指黄河水神,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河流神;岳神,即山神。

[2] 少瘳(chōu): 病情稍有好转。 殊死: 处决死刑犯人。其死刑执行方式主要有三种:枭(xiāo)首,斩首后悬竿示众;腰斩,拦腰斩决;弃市,在闹市处死,暴尸三日。

[3] 不图: 不料。 开辟: 指天地初开,世界刚刚形成。

[4] 垂没: 接近死亡。没,同“殁(mò)”,死。 遗款: 最后的忠诚。

[5] 伏惟: 伏在地上想,一种下对上的敬词。 八荒: 古时把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方之外称为“八荒”,此指遥远的四面八方,泛指全国。 声教: 声威和教化。 拾芥(jiè): 芥,小草。拾芥,即俯身拾起小草,形容极其容易。

[6]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出自乐毅《报燕惠王书》(参见《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不必:不一定,此处是不一定能的意思。 哲王: 圣明的君主。 战战兢(jīng)兢,如临深谷: 语出《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形容恐惧小心。

[7] 前圣: 古代圣贤。

[8] 悲恸(tòng): 悲伤痛哭。

[9] 僻处: 置身于或处于偏远的地方。 正朔(shuò)相承: 正朔,旧历每年的第一月叫“正”,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正朔通常指帝王新颁布的历法。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以表示是正统所在。 图: 指谋取的对象。 鲜卑: 此指鲜卑慕容氏。 西羌: 此指西羌姚氏。 社稷: 此处代称国家。

[10] 比敛: 等到王猛殡(bìn)敛。 临哭: 哭吊。 太子: 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之子。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卫队。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嫔一样,有正式的封号,如太子妃、良娣(dì)、孺人等。 宏: 即苻宏(356—405年),氐族人,前秦苻坚之子。公元357年,苻坚即天王位,他当即被封为太子。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分崩离析。他走投无路,只得投奔东晋,被司马曜安置在江州(今湖北黄梅西南),后来官至辅国将军。 景略: 即王猛,此处用字代称其人。

[11] 汉: 朝代名,分为“西汉”(前202—9年)与“东汉”(25—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击败楚王项羽所建立,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其间曾有王莽篡(cuàn)汉自立的短暂新朝(9—23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霍光(?—前68年): 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子孟,霍去病异母弟。汉武帝刘彻时任奉车都尉;汉昭帝刘弗陵年幼即位,他与桑弘羊等同受武帝遗诏辅政,封博陆侯,任大司马、大将军,掌管国家政事;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后,迎立昌邑(yì)王刘贺为帝,后因其淫乱又将他废掉,改立宣帝刘询,仍掌握国家大权。公元前68年去世,谥宣成。 故事: 即先例、典故。

【译文】

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375年)夏季六月,前秦清河武侯王猛患病卧床,前秦王苻坚亲自去南郊、北郊及宗庙、社稷为他祈祷,又派遣大臣分头去黄河、华岳请求河神、山神保佑。王猛的病稍有好转,为此苻坚特赦了死罪以下的犯人。王猛上疏说:“没想到陛下因为救臣的命而损害了天地运行法则,这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臣听说报答恩德,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部说出来,因此我想在生命的残存时刻,私下里向陛下献出我最后的忠诚。陛下的声威震撼全国,声名教化遍及海内,九个州一百个郡,十分之七归属于您,扫平燕国,夺取蜀地,如同拾起小草那样容易。但善于起事的人不一定善于守成,善于开拓的人不一定善于收尾,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知道建功立业不容易,因此每做一事都战战兢兢,如临深谷。陛下如果能够追随前朝圣王,那么天下百姓就非常幸运了。”苻坚看完王猛的奏章悲痛不已。秋季七月,苻坚亲自到王猛家探视病情,并向王猛请教后事。王猛说:“晋朝虽然处于偏僻的江南,但他们承继了正统的年号,上下安然和睦,臣死后,希望您不要图谋晋朝。鲜卑、西羌,是我们的仇敌,终究会成为我们的祸患,应当逐步除掉他们,以对我们国家有利。”说完便去世了。等到王猛入殓安葬,苻坚多次前往哭吊,他对太子苻宏说:“上天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这样快夺去了我的王猛啊?”按照汉朝安葬霍光的前例,安葬了王猛。

【原文】

太元元年 [1] 。阳平国常侍慕容绍私谓其兄楷曰:“秦恃其强大,务胜不休,北戍云中,南守蜀、汉,转运万里,道殣相望,兵疲于外,民困于内,危亡近矣。冠军叔仁智度英拔,必能恢复燕祚,吾属但当爱身以待时耳 [2] 。”

【注文】

[1] 太元: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所用第二个年号,共计二十一年,即公元376年至396年。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九月,晋安帝司马德宗即位沿用,次年改元隆安元年。

[2] 阳平国: 地名,治所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 常侍: 官名。魏晋南北朝时为各王、公的属官,负责谏诤、礼仪。 慕容绍(?—395年): 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子。前燕被前秦所灭后,他归附前秦。慕容垂建立后燕后,他被任命为镇南将军。公元395年,魏王拓跋珪反叛。在后燕伐魏的战争中,他兵败被杀。 云中: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托克托附近。 蜀、汉: 此指益州和汉中。 殣(jìn): 通“馑”,饿死。 冠军叔仁: 即冠军将军慕容垂。据胡注,“叔仁”当作“叔父”。为慕容绍、慕容楷叔父。 英拔: 超群出众。 祚(zuò): 帝位。

【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阳平国常侍慕容绍偷偷地对他的哥哥慕容楷说:“前秦倚仗它的强大,打仗务求获胜,否则就不休止,北方驻守云中,南方戍守蜀、汉,转运粮草,行程万里,路上饿死的人前后相望,士兵在外疲惫不堪,百姓在内穷困潦倒,前秦的危亡已经临近了。冠军将军叔父慕容垂智谋、气度出类拔萃,一定能复兴燕国,我们应当保重身体,等待时机。”

【原文】

二年春,高句丽、新罗、西南夷皆遣使入贡于秦 [1] 。赵故将作功曹熊邈屡为秦王坚言石氏宫室器玩之盛,坚以邈为将作长史,领尚方丞,大修舟舰、兵器,饰以金银,颇极精巧 [2] 。慕容农私言于慕容垂曰:“自王猛之死,秦之法制日以颓靡,今又重之以奢侈,殃将至矣,图识之言,行当有验。大王宜结纳英杰以承天意,时不可失也 [3] 。”垂笑曰:“天下事非尔所及 [4] 。”

【注文】

[1] 高句丽: 或作高氏高丽、高句骊(前37—668年)。公元前37年,扶馀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馀国,建立高句丽。建国后,逐步统一其周边的扶馀、沃沮、东濊(huì),并吞并汉四郡。5世纪时期,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及朝鲜半岛北部。隋唐时,高句丽不断与唐军交战,国力陷落。公元668年,被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 新罗: 也称斯罗、鸡林,朝鲜古国名,居于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地。 西南夷: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诸民族的总称。

[2] 赵: 此指后赵,政权名(319—351年),十六国之一。为羯(jié)族人石勒所建,建都于襄国(今河北邢台),后迁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公元329年,石勒率军攻破长安,消灭前赵政权。至此,后赵政权以淮水与东晋为界,初步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公元349年,后赵内乱,诸子争立,互相残杀。次年,冉闵乘乱夺取后赵政权。后赵政权强盛时疆域有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一部分。后赵共七主,历三十三年。 将作功曹: 官名。为皇帝制作器具部门里的掌事官员。 熊邈(miǎo): 生卒年不详,先后担任后赵将作功曹、前秦将作长史。 将作长史: 官名。将作大匠属官,掌修建宗庙、路寝、宫室、陵园等事。晋将作大匠只有丞,长史为苻秦所置。 领: 兼任较低级的职务。 尚方丞: 官名。尚方令的副职,属少府,掌管御用刀剑珍玩等物。

[3] 慕容农(?—398年): 字道厚,小字恶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之子,惠愍(mǐn)帝慕容宝之弟,辽西公。他是后燕的宗室将领,能力突出,深受士民爱戴;镇守龙城(今辽宁朝阳)时,创立法制,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万余名流民归附他。公元398年,他率兵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时,因部下叛乱而被杀。 颓(tuí)靡(mǐ): 精神不振。

[4] 及: 至。此指明白,理解。

【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春季,高句丽、新罗、西南地区的夷人都派来使者向前秦进贡。后赵前将作功曹熊邈,屡次向前秦王苻坚描述后赵石氏宫室中器物玩好的盛况,苻坚任命熊邈为将作长史,兼尚方丞,大修船舰、兵器,并用金银装饰,极尽精巧。慕容农暗地里对慕容垂说:“自从王猛死后,秦国的法制日渐颓废,如今又加上奢侈,灾难马上就会到来,图谶上的预言,将要验证了。大王应当结交英雄豪杰,顺应天意,机不可失。”慕容垂笑道:“天下的事情不是你所能想到的。”

【原文】

荆州刺史桓豁表兖州刺史朱序为梁州刺史,镇襄阳 [1]

【注文】

[1] 荆州: 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因境内有荆山而得名。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湖北二省及河南、广西、广东、贵州一部分。东汉治所在汉寿县(今湖南常德东北)。东晋治所迁至江陵县(今湖北江陵),为当时长江中游重镇,有“七省通衢”之称。 刺史: 古代官名,汉武帝刘彻时始置。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刺史地位在郡国之上,同时也不受丞相制约,直接隶属于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到魏晋南北朝时,刺史有单车、领兵之别,单车即不领兵之意,而领兵刺史多加将军号,如使持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即任一州刺史同时还都督数州军事)。西晋统一之初,曾一度停止刺史加将军号。但到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又再度恢复。 桓豁(320—377年): 字朗子,谯(qiáo)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彝(yí)之子。初仕晋简文帝司马昱,任抚军从事中郎。其兄桓温掌权时,被任命督沔(miǎn)中七郡军事、建威将军、新野等郡太守、征西大将军,曾与苻秦在汉水和淮水一带长期交战。 表: 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战国时期统称为“书”。至汉代,这类文字又被分成四类,即章、表、奏、议,即臣下向皇帝进呈的上行文章。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又统称为“表”。 兖州: 古九州之一,传说大禹(yǔ)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兖州是其中之一。古兖州相当于今山东西南部地区。至汉武帝时,兖州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魏晋时,兖州治所设在廪(lǐn)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东晋末,刘裕平定河南,治所设在滑台(今河南滑县东)。 朱序(?—393年): 字次伦,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西)人,东晋重要将领,屡建战功。公元377年,担任梁州刺史,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前秦军攻城,他率众固守。后因部将叛变,城破被俘,苻坚任命他为度支尚书。淝水之战时,他协助东晋战胜前秦,之后又继续为东晋抵抗后燕、西燕等北方民族政权的侵袭。 梁州: 三国魏元帝曹奂(huàn)景元四年(263年)分益州置,治所设在沔阳县(今陕西勉县东)。晋武帝太康年间治所迁至南郑县(今陕西汉中)。辖境相当于今陕西汉中、四川东部、重庆全境、贵州北部的广大地区。 襄阳: 郡名。因治所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治所设在襄阳县(今湖北襄阳),辖境约为今湖北襄阳、南漳、宜城、当阳、远安等地。

【译文】

荆州刺史桓豁上表推荐兖州刺史朱序担任梁州刺史,镇守襄阳。

【原文】

秋七月丁未 ,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 [1] 。丙辰,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豁卒 [2] 。冬十月辛丑,以桓冲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以冲子嗣为江州刺史 [3] 。又以五兵尚书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假节、领徐州刺史;征西司马领南郡相谢玄为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 [4]

【注文】

[1] 尚书仆射(yè): 官名。魏晋南北朝时为尚书省副职,辅佐尚书令处理朝政,兼纠弹百官,权任甚重,三品。 谢安(320—385年): 字安石,东晋宰相,成功挫败桓温篡位阴谋,并且以总指挥的身份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宁和平局面,战后功名太盛而被皇帝猜忌,于是前往广陵(今江苏扬州)避祸,后病死。 侍中: 官名。秦始置,以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故名。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加此官者可出入宫廷,担任皇帝侍从。因此官身居君侧,侍从左右、常备顾问应对,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到晋朝时,侍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不仅开始成为三公、执政的加衔,而且直接参与朝政。 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 官名。最早出现于汉献帝刘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控制东汉朝政后,在地方上设置了“都督某州诸军事”的武官和辖区,并任命亲信担任此职,以控制军事大权。西晋取代曹魏后,沿承了“都督某州诸军事”的建制。不过晋朝任用宗王为都督,这成为当时都督选任的一大特点。此外,司马氏政权的重要将领也是都督诸州军事的重要人选。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即掌管扬、豫、徐、兖、青六州军事事务的武官。

[2] 征西大将军: 将军名号,征西将军中资深者加为“征西大将军”。征西将军,官名,东汉置,因西进征讨赤眉军而得名。晋沿置,三品,为持节都督时,升为二品。

[3] 桓冲(328—384年): 东晋大将,字幼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温弟弟。曾跟从桓温伐成汉,担任宁朔将军,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公元373年,代替哥哥桓温掌握兵权。 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 即掌管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军事事务的武官。 嗣(sì): 即桓嗣,字恭祖,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冲之子。曾任江州刺史、建威将军、督荆豫二州七郡军事。后转任西阳、襄城二郡太守。死于任上,追赠南中郎将,谥靖。 江州: 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元年(291年)置,治所设在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辖今江西、福建绝大部分地区及湖北黄梅、武穴一带。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六年(340年)治所迁至寻阳县(今湖北黄梅西南)。

[4] 五兵尚书: 官名。尚书台(省)五兵曹长官,三品。 王蕴(303—384年): 晋室外戚,孝武帝司马曜皇后王法慧之父。字叔仁,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初为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后因事免官,降为晋陵太守。王法慧立为皇后后,他被任命为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封建昌侯,又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但他拒绝接受任命,后在谢安的劝说下才同意就任。他为人平和,不压制寒门之士,任内颇有政德,深得民心。 都督江南诸军事: 即掌管江南军事事务的武官。江南:指今湖北长江以南和湖南、江西一带。 假(jiǎ)节: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假节”的称号。“假节”的官员可杀犯军令者。 徐州: 古九州之一,范围大致在今山东东南和江苏长江以北地区。东汉时,治所设在郯(tán)县(今山东郯城)。三国曹魏时,治所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东晋时,由于淮河以北地区被割据政权占领,徐州州治遂改为京口(今江苏镇江)。 征西司马: 即征西大将军府司马。司马:官名,州、郡佐官。魏晋南北朝,诸将军开府,府置司马一人,位次将军,掌本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 南郡相: 即南郡的地方长官。封国的地方长官一般称“相”。南郡:封国名,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 谢玄(343—388年): 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曾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谢奕曾任安西将军,叔父谢安乃当朝宰相。 广陵: 封国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为东晋、南朝时的大镇。 监江北诸军事: 官名,一个地区或一个方面的军事统帅。两晋十六国时以都督一州或者数州诸军事为职权最高,督一州或者数州诸军事次之,监一州或者数州诸军事又次之。监江北诸军事即监管江北军事事务的统帅。江北:指今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北之地。

【译文】

秋季七月丁未(八月十六日),东晋朝廷任命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谢安推让不就职,又授予他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的职位。丙辰(八月二十五日),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豁去世。冬季十月辛丑(十一日),东晋朝廷任命桓冲为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兼荆州刺史;任命桓冲的儿子桓嗣为江州刺史。又任命五兵尚书王蕴为都督江南诸军事、假节,兼徐州刺史;征西司马兼南郡国相谢玄为兖州刺史,兼广陵国相、监江北诸军事。

【原文】

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谘议参军杨亮守江夏 [1]

【注文】

[1] 江南: 即长江以南。 江陵: 荆州治所所在地,即今湖北江陵。 上明: 城名。今湖北松滋西北长江南岸。由于江陵在江北,所以桓冲打算将荆州治所移至江南的上明城。 刘波: 生卒年不详,曾任东晋冠军将军。 谘(zī)议参军: 即“谘议参军事”,谘同“咨”,官名,府属僚佐之一。两晋公府皆置谘议参军,掌咨询谋议军事、参谋军务,其位在诸参军之上。 杨亮: 生卒年不详,曾任东晋谘议参军。 江夏: 郡名,治所在安陆县(今湖北云梦)。

【译文】

桓冲因为前秦强盛,打算把大营迁徙到长江以南据守天险,便奏请将荆州治所从江陵迁到上明,派冠军将军刘波守卫江陵,谘议参军杨亮守卫江夏。

【原文】

王蕴固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 [1] 。”蕴乃受命。初,中书郎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 [2] 。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 [3] 。”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4] 。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 [5]

【注文】

[1] 后父: 王蕴为孝武帝司马曜皇后王法慧之父。

[2] 中书郎: 官名,亦称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副长官,协助中书令起草发布诏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是中书省固定编制的宰相。 郗(xī)超(336—378年): 字景兴,高平金乡(今山东嘉祥西阿城铺)人,东晋开国功臣郗鉴的孙子。晋哀帝司马丕兴宁元年(363年),担任参军一职。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六年(371年),桓温废海西公司马奕,改立简文帝司马昱,把持朝政,他入朝担任中书侍郎。 愔(yīn): 即郗愔(313—384年),字方回,高平金乡(今山东嘉祥西阿城铺)人,东晋大臣,太尉郗鉴长子,官至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九年(384年)逝世,被朝廷追赠为侍中、司空,谥号为文穆。 右: 古人尊右,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 散地: 指会稽。海西公司马奕太和四年(369年),郗超伪造父亲笔迹写信给桓温,请求解除徐、兖二州刺史,桓温于是转郗愔为冠军将军、会稽内史。 愤邑: 愤恨抑郁。

[3] 桓公府: 即桓温府第。 履屐(jī)间: 比喻极其普通细小的事情上。履屐,鞋。皮制的叫履,木制的叫屐。

[4] 骁(xiāo)勇: 勇猛。 彭城: 郡名,治所在今江苏徐州。 刘牢之(?—402年): 字道坚,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晋北府军将领。曾任征西将军,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和晋陵诸军事。他出身将门,骁勇善战。曾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并斩杀前秦将领梁成,帮助东晋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晋安帝司马德宗在位期间,东晋朝廷内乱频生,他因率领精锐的北府军而先后受到王恭和司马元显倚重,但他先后背叛两人,最终桓玄借助其倒戈消灭了司马元显。后桓玄削夺其军权,他再图叛变,但因数度反叛,得不到僚属支持,于是打算带家属北走广陵(今江苏扬州),却因以为家属被桓玄所杀而在路上自杀。

[5] 参(cān)军: 官名,即参谋军务之称,简称“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魏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此官员。 北府兵: 谢玄曾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而晋人称京口为北府,因此谢玄组建训练的这支军队号为北府兵。

【译文】

王蕴坚决辞让徐州刺史的职务,谢安说:“您处于皇后父亲的重要地位,不要妄自菲薄,而辜负了目前局势对您的要求。”王蕴这才接受任命。当初,中书郎郗超自认为他的父亲郗愔,地位待遇应在谢安之上,而谢安进入朝廷执掌机要大权,郗愔却在闲散之地无所事事,所以愤怒之情经常表现在言谈举止上,由此与谢氏产生隔阂。当时朝廷上下都担心前秦来侵,皇帝下诏征求能镇守北方的文武良将,谢安推荐自己侄子谢玄应诏。郗超听说此事后,感叹地说:“谢安的英明,竟能不避众人的非议,举荐自己的亲人;谢玄的才干,足能不辜负举荐他的人。”大家都不以为然。郗超说:“我曾经在桓温府与谢玄共过事,亲眼见他使用人才,即使才能的区别好比只是皮鞋与木屐之间的区别,都能得到适当安排,从不错位,因此我对他有深刻的了解。”谢玄招募骁勇善战的将士,获得彭城人刘牢之等数人。谢玄任刘牢之为参军,刘牢之经常率领精锐部队为前锋,战无不胜,当时号称“北府兵”,敌人很害怕这支军队。

【原文】

三年春二月,秦王坚遣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丕、武卫将军苟苌、尚书慕容暐帅步骑七万寇襄阳 [1] 。以荆州刺史杨安帅樊邓之众为前锋,征虏将军始平石越帅精骑一万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帅众五万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帅众四万出武当,会攻襄阳 [2] 。夏四月,秦兵至沔北,梁州刺史朱序以秦无舟檝,不以为虞 [3] 。既而石越帅骑五千浮渡汉水,序惶骇,固守中城,越克其外郭,获船百余艘以济余军 [4] 。长乐公丕督诸将攻中城。序母韩氏闻秦兵将至,自登城履行,至西北隅,以为不固,帅百余婢及城中女丁筑邪城于其内 [5] 。及秦兵至,西北隅果溃,众移守新城,襄阳人谓之夫人城 [6]

【注文】

[1] 征南大将军: 武官官号。征南将军与征西、征东、征北将军合称“四征将军”,始置于曹操。魏晋后,多为持节都督。征南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南大将军。 都督征讨诸军事: 即负责征讨的武官。具体参见前文“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条注。 守: 以官阶低的人任较高职务的称“守某官”,以官阶高的人任较低职务的称“行某官”。 尚书令: 官名。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的奏章。东汉国家政务均归尚书台。尚书令作为尚书台的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事权,职权渐重。魏晋时期,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参议军国大事,总领日常政务,担任此职者实际上即为宰相。 长乐公: 前秦爵位名,此指苻丕。长乐:国名。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五年(284年)改安平国置,治所设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 丕: 即苻丕(354—386年),字永叔,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氐族,苻坚之子。苻坚时,被封为长乐公,先后奉命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他为人无大略,但能宽厚待人、笼络部下。淝水之战后曾与后燕慕容垂一度相持于邺城。公元385年,苻坚在淝水之战失败后被杀,他继承帝位,继续与后秦、西燕及后燕势力对抗,最终在进攻洛阳时被东晋扬威将军冯该杀死,死后被追谥为哀平皇帝。 武卫将军: 武官名号。三国魏文帝曹丕黄初年间(220—226年)置。魏文帝改武卫中郎将为武卫将军,职掌宿卫禁军,四品,权任颇重。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三年(267年)罢。晋惠帝司马衷永康年间(300—301年)复置,亦为四品。 苟苌: 前秦将领,武都(今甘肃成县西)人,生卒年不详。曾与姚苌攻灭西凉张天锡;苻丕攻襄阳(今湖北襄阳)时,曾建议切断粮道,以围困襄阳。 尚书: 官名。魏、晋、南北朝时为尚书省属下诸曹长官,都冠以曹名,下辖若干郎曹,是朝中重要大臣。

[2] 杨安: 东晋时前秦仇池国将领。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西北)氐人,生卒年不详,前仇池国君主杨初之孙,仇池公杨国之子。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十二年(356年),其父杨国被杨俊杀死后,他投奔前秦苻生。此后屡随前秦王猛等出征,多有战功。 樊(fán): 即樊城,今湖北襄阳汉水北岸。 邓: 即邓县,在今河南新野与湖北襄阳之间。 征虏将军: 武官名号,负责统兵出征,下设长史、司马、记室掾(yuàn)、中兵参军、谘议参军、行参军和主簿等。两晋时位居三品。 始平: 地名,今陕西兴平。 石越(?—384年): 前秦名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前秦苻坚时历任黄门郎、屯骑校尉。曾参与前秦攻伐襄阳之战。苻坚打算大举攻晋时,他极力劝阻。淝水之战失败后,奉苻坚命,戍守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以助苻丕,曾屡次向苻丕进献良计,但苻丕不听。后与慕容农交战,因军心动荡,大败,被斩。 鲁阳关: 关名,一作鲁关,在鲁阳县(今河南鲁山西南,南召东北)。 京兆尹: 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长。 扬武将军: 官名。东汉光武帝刘秀置,为杂号将军,统兵出征。三国魏晋时四品。 姚苌(330—393年): 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首领姚弋(yì)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十六国时后秦开国君主,公元384年至393年在位。 南乡: 今湖北丹江口东。 领军将军: 官名。曹操执政时始置,执掌中央禁军,护卫皇帝及宫廷。公元207年,曹操将之改称中领军,下辖长史、司马等官员。晋沿置,为禁军统帅。 苟池(?—385年): 前秦左将军、领军将军。曾参与秦伐西凉之战,又率军与诸将一起攻打襄阳。后被西燕慕容永杀死。 右将军: 古代武官称谓。秦汉有前、后、左、右将军,均为领兵官。魏晋不常置,通常仅为虚衔。 毛当(?—384年): 前秦名将,武都(今甘肃成县西)人。曾任益州刺史。淝水之战后为慕容垂大将慕容凤击杀。 强弩(nǔ)将军: 将军名号。西汉武帝刘彻元狩元年(前122年)置,统兵征伐匈奴。两汉为杂号将军,废置无常。三国魏末,司马昭受封晋王后置以掌宿卫亲军。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289年),为弩营长官,护卫宫廷,员一人。东晋末桓玄篡立后,增置员数。魏、晋时皆四品。 王显(生卒年不详): 曾任前秦强弩将军。 武当: 县名,今湖北丹江口西北。

[3] 沔: 即沔水。汉水流经沔县(今陕西汉中勉县)后,又称沔水。其发源地在陕西西南部秦岭与米仓山之间的宁强嶓(bō)冢(zhǒng)山,而后向东南穿越陕南汉中、安康等地。《水经》中只称沔水,不称汉水;《水经注》中则“沔”“汉”共见。 舟檝(jí): 泛指船只。檝通“楫”,船桨。 虞(yú): 戒备。

[4] 汉水: 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注入长江。 惶骇(hài): 恐慌,害怕。 中城: 即内城。 外郭: 即外城。一般内城称城,外城称郭。

[5] 履(lǚ)行: 步行,巡行。此指率众守城。 隅(yú): 城角。 女丁: 成年女子。 邪城: 即斜城,横斜于城中西北角的城墙。

[6] 新城: 即前文中韩氏所筑斜城。

【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春季二月,前秦王苻坚派遣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武卫将军苟苌,尚书慕容暐,率领七万步、骑兵入侵襄阳。命荆州刺史杨安率领樊城、邓县的军队作为前锋,征虏将军始平人石越率领一万名精锐骑兵从鲁阳关出发,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率领五万军队从南乡出发,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领四万军队从武当出发,各路大军,会攻襄阳。夏季四月,前秦军队抵达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因为前秦军队没有舰船,因此未作防备。不久,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朱序才惶恐惊骇,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襄阳外城,缴获一百多艘船,运载尚未渡河的军队。长乐公苻丕督促诸将进攻中城。朱序的母亲韩氏,听说前秦军队将到,亲自登上城墙巡视,来到城墙的西北角,认为那里不够坚固,便率领一百多名婢女和城中青壮年妇女,在城内又斜着修筑了一道城墙,等到前秦军队进攻时,西北角果然崩溃,大家转移到新城墙上据守,襄阳人称之为“夫人城”。

【原文】

桓冲在上明,拥众七万,惮秦兵之强不敢进。丕欲急攻襄阳,苟苌曰:“吾众十倍于敌,糗粮山积,但稍迁汉、沔之民于许、洛,塞其运道,绝其援兵,譬如网中之禽,何患不获?而多杀将士,急求成功哉 [1] !”丕从之。慕容垂拔南阳,执太守郑裔,与丕会襄阳 [2]

【注文】

[1] 糗(qiǔ)粮: 干粮。 许: 即许昌,今河南许昌东。 洛: 即洛阳,古都,位于河南西部、黄河南岸,因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政权定都于此,为十五朝古都,历二十二个政权。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位于中国腹地,古人认为处“天下之中”。 譬(pì)如: 比如。

[2] 南阳: 国名,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 太守: 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西汉景帝刘启时,郡守改称太守,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此后历代不变。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郡的辖境缩小,太守权力为州刺史所夺。 郑裔(yì): 生卒年不详,曾任东晋南阳太守。

【译文】

桓冲驻守上明,拥有七万军队,因为畏惧前秦军队强大,不敢向前。苻丕打算急攻襄阳,苟苌说:“我军部众是敌人的十倍,军粮堆积如山,只要逐渐把汉水、沔水流域的百姓迁徙到许昌、洛阳,堵塞敌人的运输道路,断绝敌人的增援部队,襄阳就像网中的鸟,还担心捉不住吗?而非要牺牲许多将士,急于求成呢!”苻丕听从了他的建议。慕容垂攻下南阳,俘获了太守郑裔,与苻丕会师襄阳。

【原文】

秋七月,秦兖州刺史彭超请攻沛郡太守戴逯于彭城,且曰:“愿更遣重将攻淮南诸城,为征南棋劫之势,东西并进,丹阳不足平也 [1] 。”秦王坚从之,使都督东讨诸军事 [2] 。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邵保帅步骑七万寇淮阳、盱眙 [3] 。超,越之弟;保,羌之从弟也 [4] 。八月,彭超攻彭城。诏右将军毛虎生帅众五万镇姑孰以御秦兵 [5] 。秦梁州刺史韦钟围魏兴太守吉挹于西城 [6]

【注文】

[1] 彭超(?—379年): 东晋十六国时安定卢水(今甘肃武威北)胡人。曾任前秦广武将军、兖州刺史等,封关内侯。公元378年,他建议苻坚重点进攻淮南,以便直取建康(今江苏南京),消灭东晋。于是被苻坚任命为都督东讨诸军事,率军直趋淮南进攻东晋,同时与荆州方面的苻丕策应。次年,因战事失利与部将俱难结怨。不久被俱难告发作战指挥不当,而被捕入狱,随后幽愤自尽。 沛郡: 治今江苏沛县,隶徐州。 戴逯(lù): 生卒年不详,曾任东晋沛郡太守。曾跟随谢玄征战有功,封广信侯,位至大司农。 重将: 重要将领、大将。 征南: 此指苻丕。苻丕任前秦征南大将军。 棋劫: 围棋术语,又叫“劫争”。黑白双方在同一处各自围住对方一子,黑方如先提吃白方一子,白方须在他处下子,待黑方应后,才可在原处提回黑方一子,如此往复提吃。用来比喻攻敌一方,待敌应战,后再攻其另一方,使其首尾不相顾以取胜的战术。此处是说,前秦派兵攻打淮河以南各城,把东晋的兵力调动过来,而使苻丕得以乘虚而入,取得西部战场上的胜利。 丹阳: 此指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2] 都督东讨诸军事: 即东征大军总司令官。

[3] 后将军: 官名。东汉时常设的前、后、左、右四将军之一。位次于九卿,职掌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俱难(生卒年不详): 前秦后将军。曾与彭超等人一起攻打淮南。后因战事失利,被削去爵位降为平民。 右禁将军: 官名。十六国前燕始置,负责统兵镇守龙城(今辽宁朝阳)。前秦沿置,统兵驻守京师,有时也率军出征,与前禁、后禁、左禁将军合称四禁将军。 毛盛(?—392年): 前秦苻坚时历任左将军、镇军将军、右禁将军。曾随梁熙等攻灭前凉。苻丕攻晋襄阳(今湖北襄阳)时,他率军进攻淮南,打败晋将谢石,任平东将军、兖州刺史。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姚苌叛秦,他因战败被俘,后被姚兴所杀。 洛州: 前秦初置,治所多有变动。初在宜阳县(今河南宜阳西),不久移到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后又移到洛阳县(今河南洛阳东北),再移丰阳县(今陕西山阳)。 邵保(?—379年): 前秦洛州刺史。公元379年,在前秦南伐之战中战死。 淮阳: 县名。据《晋书》卷一百十三《苻坚载记》上及胡三省注,当作“淮阴”。淮阴县治即今江苏淮安淮阴西南甘罗城。 盱(xū)眙(yí): 县名,今江苏盱眙东北。

[4] 彭: 即彭越。 羌: 即邵羌,生卒年不详,曾任前秦南安太守。公元367年,与辅国将军王猛、陇西太守姜衡等率兵讨伐敛岐,他擒获敛岐,并将他送往长安。 从弟: 古人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称为从弟。具体又分为两种:同曾祖父,不同祖父,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祖弟;同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父弟,即现在所谓的堂弟。二者统称为从弟。

[5] 毛虎生(生卒年不详): 东晋将领。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毛宝之子。历任东晋淮阴太守、冠军将军、益州刺史、右将军、东燕太守等。 姑孰(shú): 今安徽当涂附近。

[6] 韦钟(?—385年): 京兆(治今陕西西安西北)人,生卒年不详,历任前秦魏郡太守、梁州刺史、青州刺史等。曾奉命攻打魏兴,俘获东晋太守吉挹(yì),牵制西部晋军。公元385年,被西燕主慕容冲俘虏,随后自杀。 魏兴: 郡名,治所在西城县(今陕西安康西北汉江北岸)。 吉挹: 东晋大将,字祖冲,冯翊莲芍(今陕西渭南)人。初任魏兴太守,后因抗击苻坚有功,累拜员外散骑侍郎。曾多次挫败苻坚部将韦钟的进攻。后城陷被俘,绝食而死。 西城: 县名,今陕西安康西北汉江北岸。

【译文】

秋季七月,前秦兖州刺史彭超,请求进攻沛郡太守戴逯所在的彭城,并且说:“希望再派大将攻打淮河以南各城,配合征南大将军苻丕的西部战场,从而形成类似于围棋中‘劫争’的形势,东西齐头并进,丹阳就很容易平定了。”前秦王苻坚听从了他的建议,让他担任都督东讨诸军事。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邵保率领七万步兵、骑兵入侵淮阳、盱眙。彭超,是彭越的弟弟;邵保,是邵羌的堂弟。八月,彭超进攻彭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下诏,命右将军毛虎生率领五万军队镇守姑孰,用来防御前秦军队。前秦梁州刺史韦钟在西城围攻东晋魏兴太守吉挹。

【原文】

冬十二月,秦御史中丞李柔劾奏:“长乐公丕等拥众十万,攻围小城,日费万金,久而无效,请征下廷尉 [1] 。”秦王坚曰:“丕等广费无成,实宜贬戮,但师已淹时,不可虚返,其特原之,令以成功赎罪 [2] 。”使黄门侍郎韦华持节切让丕等,赐丕剑曰:“来春不捷,汝可自裁,勿复持面见吾也 [3] 。”

【注文】

[1] 御史中丞: 官名。秦及西汉时为御史大夫主要属官,亦称御史中执法,掌管图书档案,内领侍御史,外督部刺史,以纠察百官,并参治刑狱。东汉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号称宪台,主管监察、执治,与尚书令、司隶校尉合称“三独坐”,权任颇重,隶属少府,成为一个独立的监察系统的主要长官。魏晋时四品。 李柔(生卒年不详): 曾任前秦御史中丞。 劾(hé)奏: 向皇帝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征下廷尉: 诏令廷尉审讯判罪。廷尉:官名,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秦始皇时始置,汉景帝刘启时改名大理,汉武帝刘彻时恢复旧称。职掌全国司法刑狱,以及修订法律,直接审理重大案件,收捕犯罪大臣,还负责掌管每年全国断狱总数的最后汇总、州郡疑难案件报请等事务。魏晋南北朝时廷尉职掌与两汉无太大区别。

[2] 贬(biǎn)戮(lù): 贬斥;责罚。 淹时: 延期。

[3] 韦华: 生卒年不详,曾任前秦黄门侍郎。 持节: “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地位,凡持有节的使臣,即代表皇帝亲临,可行使皇帝权力。魏晋时期,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加“持节”的称号。“持节”的官吏可杀无官职的人,战时则可斩杀郡守以下的官员。 切让: 严厉斥责。 自裁: 自杀。 持面: 活着。

【译文】

冬季十二月,前秦御史中丞李柔上奏弹劾苻丕:“长乐公苻丕等人有十万军队,围攻一座小城,每天耗费巨额军费,历时长久却毫无功效,请征召回朝,交给廷尉治罪。”前秦王苻坚说:“苻丕等人耗资巨大而没有成功,确实应该责罚,但军队已经滞留很久了,不能无功而返,可以特别原谅他们一次,让他们以功赎罪。”他派黄门侍郎韦华手持符节,狠狠责备了苻丕等人,又赐给苻丕一把宝剑,说:“到明年春天,如果还不见捷报,你可以用它自杀,不要再回来见我。”

【原文】

四年春正月,秦长乐公丕等得诏惶恐,乃命诸军并力攻襄阳。秦王坚欲自将攻襄阳,诏阳平公融以关东六州之兵会寿春,梁熙以河西之兵为后继 [1] 。阳平公融谏曰:“陛下欲取江南,固当博谋熟虑,不可仓猝 [2] 。若止取襄阳,又岂足亲劳大驾乎?未有动天下之众而为一城者,所谓‘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也 [3] 。”梁熙谏曰:“晋主之暴,未如孙皓,江山险固,易守难攻 [4] 。陛下必欲廓清江表,亦不过分命将帅,引关东之兵南临淮、泗,下梁、益之卒东出巴、峡,又何必亲屈銮辂,远幸沮泽乎 [5] !昔汉光武诛公孙述,晋武帝擒孙皓,未闻二帝自统六师,亲执枹鼓,蒙矢石也 [6] 。”坚乃止。

【注文】

[1] 寿春: 今安徽寿县西北。 梁熙(?—385年): 前秦凉州刺史。 河西: 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地区,即今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 后继: 后续部队。

[2] 博谋: 深思,多方面考虑。

[3] 以随侯之珠,弹千仞(rèn)之雀: 语出《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用来比喻小题大作,做事不当,得不偿失。随侯珠: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也称为“随和璧”,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

[4] 孙皓(242—284年): 字元宗,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孙权之孙,孙和之子,三国吴末代皇帝,公元264年至280年在位。他在位初期曾施行过善政,但不久便沉溺酒色,变得专横残暴。公元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他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

[5] 廓(kuò)清: 肃清,澄清。 江表: 江南,代指东晋政权。 淮: 淮水,即今淮河,源自今河南境内的桐柏山,东经河南、安徽,自江苏汇流于洪泽湖。洪泽湖以下的主流自三河流出,经江苏扬州江都三江营,汇流入长江。另外的支流经洪泽大堤北端的高良闸,沿苏北灌溉总渠,经扁担港,汇流于黄海。 泗(sì): 即泗河,又名泗水,是山东中部较大河流,发源于沂(yí)蒙山区新泰太平顶西麓,西南流入泗水县境后改向西行,至曲阜和兖州边境又折向西南,于济宁东南鲁桥镇注入京杭大运河。 下: 向东进发称下。 益: 即益州。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治所设在雒(luò)县(今四川广汉北),汉灵帝刘宏中平年间治所迁至绵竹县(今四川德阳东北),汉献帝刘协兴平年间治所再迁至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其辖境包括今四川盆地和贵州一带。三国时刘备占据此地并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 巴: 即巴山,今湖北松滋西南。 峡: 即三峡,今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省称。 銮(luán)辂(lù): 天子之车。 幸: 皇帝到某处去称幸。 沮泽: 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此处代指地势低湿的江南。

[6] 汉光武: 即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年),字文叔,南顿(今河南项城)人,东汉开国皇帝。公元25年,他在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经过数年的统一战争,他先后平定了更始、赤眉和关东、陇、蜀等诸多割据势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分崩战乱的中国再次归于一统。死后葬于原陵(今河南洛阳东北汉魏洛阳故城西北),庙号世祖,谥号光武。 公孙述(前7—36年): 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王莽篡汉,他受任为江卒正(即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他在蜀地起兵,依仗地险众附,多次击败朝廷军队,由此威震四方,吸引众多人前来归附,由此势力大增。公元25年,与刘秀同年自立为帝,国号“成家”,改年号为龙兴元年。但他并无远志,任人唯亲,只知效法西汉皇帝的礼仪制度,导致部下多有怨恨。公元36年,东汉大司马吴汉攻破成都,他也被杀死。 晋武帝: 即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晋朝开国皇帝,公元265年至290年在位。公元265年继承父亲司马昭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公元279年,又命杜预、王浚(jùn)等人分兵伐吴,并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太康(280—289年)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公元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在今河南偃师境内首阳山)。 枹(fú)鼓: 战鼓。 矢(shǐ)石: 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

【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年)春季正月,前秦长乐公苻丕等人得到诏书,心中惶恐不安,便命令各路军队合力进攻襄阳。前秦王苻坚打算亲自率兵攻打襄阳,诏令阳平公苻融率领关东六州的军队会师寿春,梁熙率领河西的军队作为后援。阳平公苻融劝谏道:“陛下打算平定江南,本应深思熟虑,不可仓促行事。如果只取襄阳,又怎么值得您亲劳大驾呢?没有为得到一座小城而动用天下军队的,就像是‘用随侯珠去射千仞高的燕雀’。”梁熙规劝说:“晋朝君主的残暴程度,不如吴国孙皓,而且江山险固,易守难攻。陛下一定想要肃清江南,也不过分别派出将帅,率领关东的军队向南进逼淮河、泗水,让梁州、益州的军队向东从巴山、三峡而出。又何必您亲自屈尊皇舆,远征江南呢!以前汉光武帝刘秀诛杀公孙述,晋武帝司马炎生擒孙皓,没有听说二帝自己统帅六军,亲擂战鼓,蒙受飞石流箭的。”苻坚这才打消了亲征的念头。

【原文】

诏冠军将军南郡相刘波帅众八千救襄阳,波畏秦,不敢进。朱序屡出战,破秦兵,引退稍远,序不设备。二月,襄阳督护李伯护密遣其子送款于秦,请为内应 [1] 。长乐公丕命诸军进攻之。戊午 克襄阳,执朱序送长安 [2] 。秦王坚以序能守节,拜度支尚书;以李伯护为不忠,斩之 [3]

【注文】

[1] 督护: 官名。晋朝置,为州、郡及军府僚属,掌管军务,有时也奉命率领军队出征。如刺史所属的督护就有军事指挥权,能统领部队。因其所隶官府级别而地位高低不同,一般隶军府者地位较高。与监军有所不同的是,督护有直接指挥作战的权力。 李伯护(?—379年): 曾任东晋襄阳督护。公元379年,向前秦投诚,但因其不忠而被前秦王苻坚杀死。 送款: 表示款服,诚心归服。款,真诚、恳挚。

[2] 长安: 古都,意为“长治久安”。大致位于今陕西西安、咸阳附近。先后有汉朝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此。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3] 度支尚书: 官名。尚书台属官,唐代户部尚书前身。三国魏始置,掌财政收支。

长安遗址位置示意图

【译文】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下诏命令冠军将军南郡相刘波率八千军队救援襄阳,刘波畏惧前秦,不敢前进。朱序屡次出战,打败前秦军队,前秦军队撤退渐渐远去,朱序不设防备。二月,襄阳督护李伯护秘密派遣他的儿子向前秦投诚,并请求作内应。长乐公苻丕命令各路大军进攻襄阳。戊午攻克襄阳,抓获了朱序,把他押送长安。前秦王苻坚认为朱序能够坚守节操,任命他为度支尚书;认为李伯护不忠,将他杀掉了。

【原文】

秦将军慕容越拔顺阳,执太守谯国丁穆 [1] 。坚欲官之,穆固辞不受。坚以中垒将军梁成为荆州刺史,配兵一万镇襄阳,选其才望,礼而用之 [2]

【注文】

[1] 将军: 高级武官的泛称。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军将,遂有将军之称。战国始为武官之名,位高者称大将军,皆主征伐之事。两汉时,逐渐成为正式官称,如大将军、卫将军等。将军作为统率之官,受命指挥京师禁兵;出征时则任主帅,统率诸将军。魏晋南北朝时期,将军名号繁多,权位各异。 慕容越: 生卒年不详,曾任前燕上党太守、南安王。公元370年七月,王猛攻克壶关(今山西长治一带),他被王猛俘获而归降前秦。公元379年二月,他率军攻取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俘虏顺阳太守丁穆。 顺阳: 县名,今河南淅川东南。 谯国: 今安徽亳(bó)州。 丁穆(?—约379年): 东晋大将,字彦远,谯国(今安徽亳州)人。因功累迁顺阳太守、振武将军、梁州刺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四年(379年),苻坚攻打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他战败被俘,送至长安,假称有病而不愿侍奉苻坚。后苻坚率兵南下,他与关中人士谋划袭取长安,事情败露被杀。

[2] 中垒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是禁军的主要将领之一,担任宫禁宿卫,四品。晋沿置。 梁成(?—383年): 前秦将领。公元383年,在前秦与东晋洛涧之战中战败身亡。

【译文】

前秦将军慕容越攻下顺阳,俘获了太守谯国人丁穆。苻坚打算封他为官,丁穆坚决辞让不接受。苻坚任中垒将军梁成为荆州刺史,配给一万军队镇守襄阳,并选拔本地有才气和名望的人,对他们以礼相待,加以任用。

【原文】

桓冲以襄阳陷没,上疏送章、节,请解职,不许 [1] 。诏免刘波官,俄复以为冠军将军。

【注文】

[1] 章、节: 即印章和符节。均为皇帝赐予的作为凭信和表明身份的信物。

【译文】

桓冲因襄阳陷落,上疏朝廷,并呈上官印、符节,请求免职,朝廷没有准许。诏令免去刘波的官职,但不久又任命他为冠军将军。

【原文】

兖州刺史谢玄帅众万余救彭城,军于泗口,欲遣间使报戴逯而不可得 [1] 。部曲将田泓请没水潜行趣彭城,玄遣之 [2] 。泓为秦人所获,厚赂之,使云南军已败。泓伪许之,既而告城中曰:“南军垂至,我单行来报,为贼所得,勉之 [3] !”秦人杀之。彭超置辎重于留城,谢玄扬声遣后军将军东海何谦向留城 [4] 。超闻之,释彭城围,引兵还保辎重。戴逯帅彭城之众随谦奔玄,超遂据彭城,留兖州治中徐褒守之,南攻盱眙 [5] 。俱难克淮阴,留邵保戍之 [6]

【注文】

[1] 泗口: 又名清口,即古泗水入淮水之口,今江苏淮安西南。 间使: 秘密使者。

[2] 部曲将: 私人部队将领。 田泓(?—379年): 东晋兖州刺史谢玄部曲将。公元379年,被前秦军俘杀。 没(mò)水: 潜水。 趣(qū): 通“趋”,前往、赶赴。

[3] 告城中: 指在城外秦军阵中向城里人报告。 垂至: 将至。

[4] 辎(zī)重: 军用物资,如粮草、衣被、武器、装备等。 留城: 即留县县城,今江苏沛县东南。 后军将军: 将军名号。负责宿卫,前、后、左、右四军将军之一。 东海: 郡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南部,山东枣庄、江苏邳(pī)州东部和江苏宿迁、灌南北部地区。

[5] 治中: 官名,治中从事史的省称。汉朝初置,为州刺史属官,主管诸曹文书。治中一般由刺史自行任命,地位虽低,但权任颇重。魏晋南北朝沿置,地位渐高。

[6] 淮阴: 今江苏淮阴西南甘罗城。

【译文】

兖州刺史谢玄率领一万多部众救援彭城,屯军泗口,打算派遣一名间谍前去通报戴逯,但没找到合适人选。部曲将田泓请求潜水游向彭城,于是谢玄派他前往。田泓被前秦军俘获,前秦用重金贿赂他,让他对城内说南方援军已经失败了。田泓假装答应了他们,不久向城中宣告说:“南方援军马上就到,我一人前来报信,被贼军抓获,你们努力守城吧!”前秦军杀掉了田泓。彭超把军用物资安置在留城,谢玄扬言将派遣后军将军东海人何谦向留城进军。彭超听到这个消息,撤去彭城的包围,退兵回去保护军用物资。戴逯率领彭城的部众跟随何谦投奔谢玄,于是彭超占据了彭城,命兖州治中徐褒留守,自己率军向南攻打盱眙。俱难攻克淮阴,留下邵保守城。

【原文】

夏四月,秦毛当、王显帅众二万自襄阳东会俱难、彭超攻淮南。五月乙丑,难、超拔盱眙,执高密内史毛璪之 [1] 。秦兵六万围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去广陵百里 [2] 。朝廷大震,临江列戍,遣征虏将军谢石帅舟师屯涂中 [3] 。石,安之弟也。

【注文】

[1] 高密: 县名,今山东高密西南。 内史: 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国家政务。秦朝时为京师政区行政长官名。魏晋时,以内史代替太守出任特别重要郡的行政长官。 毛璪(zǎo)之: 生卒年不详,曾任东晋高密内史。

[2] 三阿: 地名,今江苏金湖东南平阿西村。东晋于此侨置幽、冀、青、并四州。

[3] 谢石(327—388年): 东晋将领,字石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宰相谢安之弟,出身士族。初任秘书郎,后升任尚书仆射,曾与谢玄等击败前秦俱难,因功封兴平县伯。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南征东晋时,他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与谢玄所率北府兵以少胜多,在淝水大败前秦军队,因功升任中军将军、尚书令,封南康郡王。公元385年,谢安死后,他担任卫将军,加散骑常侍。他身居高位,但贪得无厌,聚敛过度,声名狼藉。后与吏部郎王恭不和,称病辞官,未获批准,最终病死任上,追赠司空。 涂中: 地名,位于今安徽、江苏境内滁(chú)河流域的滁州、全椒(jiāo)与南京六(lù)合一带。

【译文】

夏季四月,前秦毛当、王显率领两万军队,从襄阳向东进发,与俱难、彭超会合,一起攻打淮河以南各郡县。五月乙丑(十四日),俱难、彭超攻下盱眙,抓获高密内史毛璪之。前秦六万军队在三阿围攻东晋幽州刺史田洛,三阿距广陵只有一百里。东晋朝廷大为震惊,沿长江设防,派遣征虏将军谢石率领水军屯驻涂中。谢石,是谢安的弟弟。

【原文】

右卫将军毛安之等帅众四万屯堂邑 [1] 。秦毛当、毛盛帅骑二万袭堂邑,安之等惊溃。兖州刺史谢玄自广陵救三阿。丙子,难、超战败,退保盱眙。六月戊子,玄与田洛帅众五万进攻盱眙,难、超又败,退屯淮阴。玄遣何谦等帅舟师乘潮而上,夜焚淮桥,邵保战死,难、超退屯淮北 [2] 。玄与何谦、戴逯、田洛共追之,战于君川,复大破之,难、超北走,仅以身免 [3] 。谢玄还广陵,诏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秦王坚闻之,大怒。秋七月,槛车征超下廷尉,超自杀 [4] 。难削爵为民。以毛当为徐州刺史,镇彭城;毛盛为兖州刺史,镇胡陆;王显为扬州刺史,戍下邳 [5]

【注文】

[1] 右卫将军: 官名。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分中卫将军置。两晋南北朝沿置,与左卫将军共同掌管宫禁宿卫,为禁军主要将领之一。 毛安之: 东晋将领。字仲祖,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生卒年不详,毛宝次子。简文帝司马昱辅政时,他被委任为幕僚抚军参军,后历任游击将军、右卫将军、魏郡太守、宿卫殿中等;简文帝即位后,被调进京守卫皇宫,后因平叛有功,追封光禄勋。 堂邑: 郡名,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六合北。

[2] 淮桥: 前秦为渡兵而在淮河上架设的桥梁。

[3] 君川: 水名,在今江苏盱眙东北,为君山之川。

[4] 槛(jiàn)车: 古代押运囚犯的车。

[5] 胡陆: 县名,今山东鱼台东南。 扬州: 州名。三国吴置,治所设在建邺(后改称建康,今江苏南京),辖境约为今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全部,安徽淮河以南地区,江苏长江以南部分地区及湖北、河南部分地区。晋沿置。 下邳: 地名,约在今江苏邳州西南,自古为淮北战场。

【译文】

右卫将军毛安之等人率四万军队屯驻堂邑。前秦毛当、毛盛率领二万骑兵袭击堂邑,毛安之等人惊慌溃散。兖州刺史谢玄从广陵出发救援三阿。丙子(五月二十五日),俱难、彭超战败,撤退到盱眙守卫。六月戊子(初七),谢玄与田洛率领五万军队进攻盱眙,俱难、彭超再次败阵,撤退到淮阴驻扎。谢玄派何谦等率领水军,趁着涨潮逆淮河而上,夜晚纵火烧毁淮河桥,邵保战死,俱难、彭超撤退到淮河以北驻扎。谢玄与何谦、戴逯、田洛共同追击,与前秦军战于君川,再次大败前秦军队,俱难、彭超向北逃跑,仅仅保住性命。谢玄回到广陵,晋孝武帝司马曜下诏,晋升他为冠军将军,兼徐州刺史。前秦王苻坚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秋季七月,用囚车把彭超征召回来,交给廷尉问罪,彭超自杀。俱难被削去爵位降为平民。苻坚任毛当为徐州刺史,镇守彭城;毛盛为兖州刺史,镇守胡陆;王显为扬州刺史,戍守下邳。

【原文】

谢安为宰相,秦人屡入寇,边兵失利,众心危惧,安每镇之以和静 [1] 。其为政,务举大纲,不为小察。时人比安于王导,而谓其文雅过之 [2]

【注文】

[1] 宰相: 官名,古代最高行政长官通称,职责为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

[2] 小察: 即在细微的事情上斤斤计较。 王导(276—339年): 东晋政权奠基者之一。字茂弘,瑯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他与琅琊王司马睿交往密切。永嘉元年(307年),晋怀帝司马炽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出镇建邺(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他相随南渡,任安东将军司马。他主动出谋划策,联合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建立东晋政权。他官居宰辅,总揽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三朝国政。

【译文】

谢安担任宰相期间,前秦军队屡次入侵,边境部队失利,众人便心怀恐惧,谢安每次都以安静平和的态度镇定大家的情绪。他从事政务,全力抓住大纲,不追查小事。当时的人都把他比做王导,又称他的文雅超过王导。

【原文】

五年夏五月,朝廷以秦兵之退为谢安、桓冲之功,拜安卫将军,与冲皆开府仪同三司 [1]

【注文】

[1] 卫将军: 官名。汉文帝刘恒由代王入继帝位,始设卫将军一员,由亲信宋昌担任,统率京城南军与北军等禁兵。魏晋南北朝沿置,为重号将军,多授予朝中大臣为加官。 开府仪同三司: 三国魏置为大臣加号,享有开设府署、自辟僚属的特权及与三司(太尉、司空、司徒)相同的礼仪待遇。晋沿置。

【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年)夏季五月,东晋朝廷认为前秦军队败退是谢安、桓冲的功劳,授予谢安卫将军,与桓冲皆为开府仪同三司。

【原文】

六月,秦王坚召阳平公融为侍中、中书监、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录尚书事,以征南大将军守尚书令长乐公丕为都督关东诸军事、征东大将军、冀州牧 [1] 。坚以诸氐种类繁滋,秋七月,分三原、九嵕、武都、汧、雍氐十五万户,使诸宗亲各领之,散居方镇,如古诸侯 [2] 。长乐公丕领氐三千户,以仇池氐酋射声校尉杨膺为征东左司马,九嵕氐酋长水校尉齐午为右司马,各领一千五百户,为长乐世卿 [3] 。长乐国郎中令略阳垣敞为录事参军,侍讲扶风韦干为参军事,申绍为别驾 [4] 。膺,丕之妃兄也 [5] 。午,膺之妻父也 [6] 。八月,分幽州置平州,以石越为平州刺史,镇龙城 [7] 。中书令梁谠为幽州刺史,镇蓟城 [8] 。抚军将军毛兴为都督河秦二州诸军事、河州刺史,镇枹罕 [9] 。长水校尉王腾为并州刺史,镇晋阳 [10] 。河、并二州,各配氐户三千。兴、腾并苻氏婚姻,氐之崇望也 [11] 。平原公晖为都督豫洛荆南兖东豫扬六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豫州牧,镇洛阳;移洛州刺史治丰阳;以巨鹿公睿为雍州刺史,镇蒲坂;各配氐户三千二百 [12]

【注文】

[1] 中书监: 官名。三国魏始置,魏文帝曹丕改秘书令为中书监,职掌机密,诏命多出于此。至魏明帝曹睿时,中书监已成为实质上的宰相。晋朝、南北朝沿置。 司隶校尉: 官名,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属官有从事、假佐等。 录尚书事: 官名。初置时名为“领尚书事”。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十八年(75年),以太傅赵熹(xī)、太尉牟(móu)融并录尚书事,自此,“领尚书事”更名为“录尚书事”。“录”为总领之意。录、领相比虽职事相近,但权位更重。魏晋时期,掌大权之大臣均带“录尚书事”名号。 都督关东诸军事: 即掌管关东军事事务的武官。 征东大将军: 武官名号。始置于曹操,与征西、征南、征北合称“四征将军”,权任甚重。魏晋后,多为持节都督。征东将军中资深者加为“征东大将军”。 冀州: 古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之一,历史悠久。到汉朝时,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为十三刺史部之一。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分全国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治所在信都(今河北冀州旧城)。晋惠帝司马衷之后,北方的鲜卑、氐等民族入主中原,冀州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和后燕,随所属国家的变换,冀州的治所经常变动。后赵时,将州治从信都迁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前秦时又将治所迁至信都(今河北冀州旧城),至后燕慕容垂沿袭下来。 牧: 古代治民之官,即各州的行政长官。汉武帝刘彻时设刺史,汉成帝刘骜(áo)改刺史为州牧。东汉灵帝刘宏时,为镇压农民起义,政府再次提高州牧的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

[2] 氐: 古代西北民族。原在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区游牧。从东汉起陆续内迁,主要居住在今陕西、甘肃、四川等广大地区,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魏晋时期,氐人已经遍布关中地区,今甘肃天水至陕西略阳一带成为氐人的主要聚居区。在中原汉族经济、文化的强烈影响下,氐人大量接受汉族文化和生产技术。历史上曾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等政权。 三原: 地名,今陕西淳化东。 九嵕(zōng): 今陕西礼泉东北。 武都: 郡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治所设在武都县(今甘肃西和西南),辖境相当于今甘肃西和、武都、康县、成县、徽县、两当,陕西略阳、凤县等地。东汉移治下辨(今甘肃成县西)。三国两晋沿置,三国时属蜀汉,西晋末属仇池国。 汧(qiān): 县名,今陕西陇县东南。 雍(yōng): 即雍州。晋时治所设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一带。 宗亲: 指同宗的亲属。此特指苻氏宗族。 方镇: 指握有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 诸侯: 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要服从王命,定期向朝廷贡献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

[3] 仇(qiú)池: 地名,位于今甘肃陇南、陕西南、川北之间。氐族杨氏曾在此建立仇池政权(296—371年),辖境包括秦州武都郡仇池山(今甘肃成县西)及其附近的下辨、河池等县,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很小的割据政权。自西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杨茂搜从略阳率领氐族部落还保仇池起,至东晋简文帝司马昱成安元年前秦灭仇池止,前后传九主,共七十余年。 氐酋(qiú): 即氐族首领。 射声校尉: 官名。保卫京师的八校尉之一。 杨膺(yīng)(?—385年): 东晋十六国时仇池氐族首领,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人。最初依附于前秦苻坚,历任射声校尉、征东左司马,封长乐世卿。淝水之战后,前秦衰败,他劝苻丕降晋,并与参军焦逵(kuí)、姜让等谋迎东晋大将刘牢之,后事情败露被杀。 征东左司马: 即征东大将军府左司马。左司马:官名,为军中执法官。 长(cháng)水校尉: 官名。汉武帝置,八校尉之一,掌屯于长水(关中河名)与宣曲(亦河名)的乌桓人、胡人骑兵,属官有丞及司马。魏、晋沿置,属领军将军。 右司马: 军事长官,负责指挥军事作战,统率和管理军队。 世卿: 世代承袭的卿大夫。

[4] 郎中令: 官名。汉朝置,为诸王国属官,负责戍卫王宫。魏晋南北朝沿置,为王国三卿之一,品秩随国主地位而高下不等。 录事参军: 官名。为王公府、军府、州的佐吏。西晋始置,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 侍讲: 官名。侍从皇帝或太子讲授典籍经义,多以博学者担任该职。 扶风: 郡名。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置,与京兆尹、左冯翊合称三辅,是西汉的政治中心。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设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相当于今陕西麟游、乾县以西,秦岭以北地区。西晋时治所迁至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 参军事: 官名,简称参军。参见前文“参军”条注。 别驾: 官名,全称为“别驾从事史”,或叫“别驾从事”。汉代始置,为州刺史的属吏。每当刺史出巡外出时,别驾都要驾车随行,因此得名。魏晋时职权益重。

[5] 丕之妃: 即苻丕妃子杨氏(?—386年),武都仇池人,杨膺之妹。约在公元380年,她成为苻丕夫人。公元385年,苻坚被后秦姚苌杀死,苻丕登基称帝,不久她便被立为皇后。公元386年,苻丕截击西燕慕容永,失利,她也被俘虏。慕容永想纳她为上夫人,但她试图刺杀慕容永,未果被杀。

[6] 妻父: 即岳父。

[7] 平州: 州名。三国魏分幽州东部地区置,治所设在襄平(今辽宁辽阳),辖境相当于今铁岭以南的辽宁大部分地区。不久废入幽州。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十年(274年)复置。晋怀帝司马炽永嘉(307—313年)后移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龙城: 地名,又名和龙城、黄龙城、龙都,位于今辽宁朝阳地区。公元341年,慕容皝修建此城。次年将都城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迁至此。前燕建国迁都蓟(今北京西南)后,建留后于此。公元397年,后燕慕容宝亦以此为都。

[8] 中书令: 官名。西汉年间归属于内廷宦官机构,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汉元帝刘奭(shì)时,中书令权势很大,甚至超过丞相。三国魏文帝曹丕时,改秘书为中书,分设中书监与中书令,掌握机要。两晋沿设。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 梁谠(dǎng): 十六国前秦大臣。字伯言,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生卒年不详,氐族。他博学多才,历任著作郎、中书令、侍中等。他与其弟梁熙都以文藻清丽而被时人所称颂。 蓟城: 地名,今北京西南。

[9] 抚军将军: 官名。三国吴、蜀始置,权任颇重。晋朝置为重号将军,授予朝中大臣,三品。 毛兴(?—386年): 氐族豪强,前秦河州刺史。淝水之战后,他所统领的河州(治今甘肃临夏东北)是抗击后秦姚苌和后燕慕容垂的重要据点。公元385年,他与后秦将领姚硕德交战,互有胜负。次年,被氐人中的主和派杀死。 都督河秦二州诸军事: 即掌管河州、秦州军事事务的武官。 河州: 十六国前凉分兴晋、金城、武始、南安、永晋、大夏、武成、汉中八郡置,治所设在枹罕县(今甘肃临夏东北)。 枹罕: 县名,今甘肃临夏东北。

[10] 王腾: 燕郡(治今北京西南)人,生卒年不详。慕容垂起兵反叛前秦时,丁零首领翟斌响应,他与鲜卑段延等各率部曲投奔他,后转投慕容垂。慕容盛即位后,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 并(bīng)州: 州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献帝刘协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入冀州。三国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220年)复置。治所设在晋阳县(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约为今山西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晋沿置。 晋阳: 县名,并州治所,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

[11] 崇望: 高门望族。

[12] 平原公: 前秦爵位名。平原:郡名,治所设在平原县(今山东平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平原、禹(yǔ)城、齐河、陵县、临邑、商河、阳信、惠民等地。 晖: 即苻晖(?—385年),前秦苻坚之子,平原公、豫州牧。淝水之战后,他率领洛阳等地民众归于长安,前秦政权稍为安定。后抵御慕容冲,屡次被慕容冲打败,被苻坚斥责,愤而自杀。 都督豫洛荆南兖东豫扬六州诸军事: 即掌管豫州、洛州、荆州、南兖、东豫、扬州六州军事事务的武官。南兖:州名,苻秦置,镇湖陆(在今山东鱼台东南)。东豫:州名,十六国时置,治所在颍(yǐng)川郡(今河南许昌东)。 镇东大将军: 将军名号。镇东将军为统兵将领,东汉末年临时设置的“四镇”将军之一。职掌征战讨伐,位在常设将军之下。魏晋时期,镇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等四州。资深者为镇东大将军。 豫州: 古九州之一,而作为实际的行政区划,始于汉武帝刘彻时。晋时豫州治所设在陈县(今河南淮阳),辖境包括今河南东南部、安徽西北部、湖北东部。 丰阳: 县名,今陕西山阳。 巨鹿公: 前秦爵位名。巨鹿:今河北宁晋西南。 睿: 即苻睿(?—384年),前秦苻坚第四子,巨鹿公,曾任弘农太守、卫大将军、司隶校尉、录尚书事等。后被西燕慕容泓杀死。 蒲坂(bǎn): 今山西永济东南。

【译文】

六月,前秦王苻坚征召阳平公苻融为侍中、中书监、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录尚书事,任征南大将军、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为都督关东诸军事、征东大将军、冀州牧。苻坚因氐族各部种类繁多,秋季七月,将三原、九嵕、武都、汧、雍等地十五万户氐族人,划分开来,让各位宗亲分别统领他们,分散居住在各方镇守,如同古代的诸侯。长乐公苻丕统领氐族三千户,任命仇池氐族首领射声校尉杨膺为征东左司马,九嵕氐族首领长水校尉齐午为右司马,各自掌管一千五百户,成为长乐国的世袭卿大夫。长乐国郎中令略阳人垣敞为录事参军,侍讲扶风人韦干为参军事,申绍为别驾。杨膺,是苻丕妃子的哥哥。齐午,是杨膺的岳父。八月,分割幽州设置平州,任石越为平州刺史,镇守龙城。中书令梁谠为幽州刺史,镇守蓟城。抚军将军毛兴为都督河秦二州诸军事、河州刺史,镇守枹罕。长水校尉王腾为并州刺史,镇守晋阳。河、并二州,各配氐族三千民户。毛兴、王腾都是苻氏姻亲,是氐族中的高门望族。任平原公苻晖为都督豫洛荆南兖东豫扬六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豫州牧,镇守洛阳;将洛州刺史治所移到丰阳;任巨鹿公苻睿为雍州刺史,镇守蒲坂;各配氐族三千二百民户。

【原文】

坚送丕至灞上,诸氐别其父兄,皆恸哭,哀感路人 [1] 。赵整因侍宴,援琴而歌曰:“阿得脂,阿得脂,博劳舅父是仇绥,尾长翼短不能飞。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 [2] ?”坚笑而不纳。冬十二月,秦以左将军都贵为荆州刺史,镇彭城 [3] 。置东豫州,以毛当为刺史,镇许昌 [4]

【注文】

[1] 灞(bà)上: 今陕西西安东。

[2] 援: 执,持。 阿得脂: 有音无意。 博劳: 伯劳鸟的别名。 绥: 音suí。 远徙种人留鲜卑: 意即远迁氐族诸氏,而留鲜卑慕容氏。 缓急: 危急之事。 当语谁: 该和谁商量。

[3] 左将军: 官名。秦汉有前、后、左、右将军,均为领兵官。魏晋不常置,通常仅为虚衔。

[4] 东豫州: 州名。苻秦初以豫州刺史镇许昌(今河南许昌东),灭燕后,徙镇洛阳;在许昌置东豫州。 镇彭城: 前秦荆州刺史应当是镇襄阳,此处“镇彭城”疑为误。

【译文】

苻坚送苻丕到灞上,各部氐人将要告别父兄,都痛哭不已,路上的行人都为之感到哀怜。赵整趁陪同宴席的机会,抚琴唱道:“阿得脂,阿得脂,博劳鸟的舅舅仇绥,尾巴长,翅膀短,不能飞。远迁同族,留下鲜卑,一旦遇到紧急之事,应当告诉谁?”苻坚笑笑而已,没有当回事。冬季十二月,前秦任左将军都贵为荆州刺史,镇守彭城。设置东豫州,任命毛当为刺史,镇守许昌。

【原文】

六年春正月丁酉,以尚书谢石为仆射 [1] 。冬十一月,秦荆州刺史都贵遣其司马阎振、中兵参军吴仲帅众二万寇竟陵 [2] 。桓冲遣南平太守桓石虔、卫军参军桓石民等,帅水陆二万拒之 [3] 。石民,石虔之弟也。十二月甲辰,石虔袭击振、仲,大破之,振、仲退保管城 [4] 。石虔进攻之,癸亥,拔管城,获振、仲,斩首七千级,俘虏万人。诏封桓冲子谦为宜阳侯,以桓石虔领河东太守 [5]

【注文】

[1] 仆射: 官名。秦始置。汉成帝刘骜建始四年(前29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魏晋以后,仆射已处于副相地位。

[2] 中兵参军: 两晋南北朝诸公、军府僚属。掌管本府中兵曹,备府主咨询。其品位随府主地位而定,有以将军、太守兼领者。 竟陵: 地名,在今湖北潜江西北。

[3] 南平: 郡名。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置,治所设在江安县(后改为公安县,今湖北公安西北),时属荆州。 桓石虔(qián)(?—388年): 东晋大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豁长子,以勇猛矫捷闻名,官至豫州刺史,曾以宁远将军、南顿太守率兵平定袁真之乱。 卫军参军: 即卫将军的参军。 桓石民: 东晋重要将领,生卒年不详,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豁之子,桓石虔之弟。曾历任显职,多次击败敌国。

[4] 管城: 城名,位于今河南郑州。

[5] 谦: 即桓谦(?—404年),东晋将领。字敬祖,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冲次子。最初因父亲的功劳而获封宜阳县开国侯,后升为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及抚军大将军。桓玄篡权后,他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侍中、卫将军、录尚书事,封新安王。不久桓振作乱,他保护桓玄,颇有战功。桓玄死后,依附后秦姚兴,曾奉姚兴命到西蜀,为益州割据势力谯纵募兵,并与谯纵联兵侵扰东晋,后被刘道规杀死。 宜阳侯: 东晋爵位名。宜阳:县名,今河南宜阳西。 河东: 东晋侨置郡名,全称为南河东郡,治今湖北松滋西北。

【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六年(381年)春季正月丁酉(二十六日),东晋朝廷任命尚书谢石为仆射。冬季十一月,前秦荆州刺史都贵派遣司马阎振、中兵参军吴仲率领二万军队侵犯竟陵。桓冲派遣南平太守桓石虔、卫军参军桓石民等,率领水陆军二万人进行抵御。桓石民,是桓石虔的弟弟。十二月甲辰(初八日),桓石虔袭击阎振、吴仲,大败前秦军队,阎振、吴仲撤退到管城防守。桓石虔向他们进攻,癸亥(二十七日),攻下管城,俘获阎振、吴仲,杀敌七千多人,俘虏一万人。晋孝武帝司马曜下诏,封桓冲之子桓谦为宜阳侯,桓石虔兼任河东太守。

【原文】

七年夏四月,秦王坚以阳平公融为司徒,融固辞不受。坚方谋伐晋,乃以融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382年)夏季四月,前秦王苻坚任命阳平公苻融为司徒,苻融坚决辞让不接受。苻坚正在谋划进攻东晋,于是任命苻融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原文】

秋八月,秦王坚以谏议大夫裴元略为巴西、梓潼二郡太守,使密具舟师 [1]

【注文】

[1] 谏议大夫: 官名。负责议论政事得失。 裴元略: 生卒年不详,曾任前秦尚书郎、谏议大夫、陵江将军、西南夷校尉及巴西、梓橦二郡太守等。 巴西: 郡名,意为“巴郡以西”,郡治所设在阆(làng)中(今四川南充阆中附近)。东汉献帝刘协建安六年(201年)改巴郡置,辖阆中、安汉、西充国、南充国、宕(dàng)渠、汉昌、宣汉等七县,相当于今四川阆中,广安、渠县以北,武胜以东,万源、开江以西地区。 梓(zǐ)潼(tóng): 地名,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位于今四川梓潼地区。

【译文】

秋季八月,前秦王苻坚任命谏议大夫裴元略为巴西、梓潼二郡太守,让他秘密筹办水师。

【原文】

九月,桓冲使扬威将军朱绰击秦荆州刺史都贵于襄阳,焚践沔北屯田,掠六百余户而还 [1]

【注文】

[1] 扬威将军: 官名。东汉末曹操始置,为领兵军将,负责统兵征战。魏晋时沿置,四品。 朱绰(?—384年): 东晋大将,字祖明,沛(今江苏沛县)人,朱宪之弟。袁真在寿阳(今安徽寿县)发动叛乱,朱宪被袁真杀死,他逃奔桓温。桓温平定寿阳后,他打开袁真棺材戮其尸体,桓温对这一行为深表愤怒,打算杀掉他。后因桓冲求情他才得以幸免,从此,他忠心侍奉桓冲,历任西阳、广平太守,扬威将军等。桓冲死后,他也吐血而亡。

【译文】

九月,桓冲派扬威将军朱绰攻打在襄阳的前秦荆州刺史都贵,焚烧和践踏了前秦在沔水以北的屯田,掠得六百多户后返回。

【原文】

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霑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 [1] ?”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海,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 [2] 。”坚喜曰:“是吾志也。”尚书左仆射权翼曰:“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 [3] 。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以臣观之,未可图也。”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4]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福德在吴,伐之必有天殃。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 [5] 。”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天道幽远,未易可知 [6] 。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 [7] 。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 [8] ?”对曰:“三国之君,皆淫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 [9] 。”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坚曰:“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吾当内断于心耳 [10] 。”

【注文】

[1] 太极殿: 前秦长安皇宫的正殿。 承业: 继承帝位。 垂三十载: 垂,将近;载,年。公元357年,苻坚杀死秦王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到公元382年已有二十六年,故云“垂三十载”。 略定: 大都已经平定。苻坚取得政权后,任用王猛,打击豪强,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桑,改进农耕技术,使前秦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先后攻灭前燕、前凉、代国,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东南一隅: 此指东晋。 未霑(zhān)王化: 霑,同“沾”,润泽;王化,君主的德化。此处指东晋还没受前秦的统治。

[2] 恭行天罚: 即代替上天执行对东晋的惩罚。语出《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一句。 有征无战: 出兵征讨,不用作战就能取得胜利。以喻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衔璧军门: 双手反缚,口衔玉璧,到军门来投降。这是古代战败国君主请求投降的仪式。 中国士民: 此指“永嘉之乱”时南渡避难的北方士大夫和庶民子孙。 桑梓: 古人在住宅旁边往往种植桑树和梓树,后用作故乡的代称。 回舆(yú): 回车。

[3] 尚书左仆射: 官名,亦称左仆射。东汉末置,为尚书台副长官,位在右仆射之上,辅佐尚书令掌管尚书台事务。魏晋南北朝时沿置。 纣: 即帝辛(?—前1046年),本名受德,商朝最后一任君主,共在位五十二年。他天资聪颖,才力过人,在位前期,重视农桑,大力发展生产;政治清明,选贤任能,不再屠杀奴隶和俘虏;征讨东夷、徐夷、东南夷,扩展了商朝国土,保卫了商朝安全;统一东南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但到后期,耽于酒色、穷奢极欲;拒谏饰非、刚愎自用;加之长期对东夷用兵,导致国力衰竭。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率领的西周军队打得大败,商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 三仁: 即纣王手下三位贤臣:微子、箕子、比干。微子见纣王昏乱残暴而离去,箕子、比干劝谏纣王而遭辱被杀,孔子称他们为三仁人,见《论语·微子》。 武王: 即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消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旋师: 回师。此句指周武王即位后九年,在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州南)大会诸侯,诸侯到来的有八百多国,大家都劝武王伐纣。武王认为时机未到,退兵而回。后来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离去,武王才伐封灭商。

[4] 嘿(mò): 同“默”,沉默不语。

[5] 太子左卫率: 官名。与太子右卫率分领东宫兵马,护卫太子,也受命出征。 岁镇守斗: 岁,岁星,即木星;镇,镇星(或填星),即土星。古人迷信,认为岁、镇两星运行到什么地方,那里就当运。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斗宿是吴地的分星。岁镇守斗即岁星和镇星居于斗宿,福德应在吴地,该地吉星高照,不可侵犯。因此下文说“福德在吴(指东晋)”。

[6] 逆岁: 武王伐纣时,鱼辛曾劝告说:“岁星在北方,不可北伐。”但武王没有听从。 违卜: 据《史记·齐世家》记载,武王准备伐纣时,去占卜问吉凶,结果占得凶卦,暴风雨骤至,大家都害怕起来,只有姜太公劝武王按计划出征。于是武王就不顾一切地出发了。

[7] 夫差(?—前473年): 春秋时吴国国君,阖(hé)闾(lǘ)之子,公元前495年至前473年在位。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夫差自杀。

[8] 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把马鞭投到江中,足以截断江流。形容人马极多。

[9] 三国之君: 指商纣王、夫差、孙皓。 案兵: 止兵,息兵。

[10] 筑室道旁,无时可成: 语出《诗经·小曼》:“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意思是,好像造房子时因各人看法不同而向过路人征求意见,因此房子造不成。用以比喻自己没有主见,而与众多的人共谋,莫衷一是,必难成功。

【译文】

冬季十月,前秦王苻坚在太极殿召见群臣,商议说:“从我继承王业到现在已将近三十年了,四方基本平定,只有东南一角,还没有蒙受王家的教化。现在大概估计一下我的士兵,能有九十七万,我打算亲自率领他们,讨伐东晋,怎么样?”秘书监朱肜说:“陛下恭敬地替上天行使对东晋的惩罚,一定会不战而胜,晋朝君主不是口衔玉璧到军门前投降,就是逃亡死在江海之中,陛下遣返中原的士民,让他们重回故乡,然后回车东巡,登泰山告捷,这是千年不遇的好机会。”苻坚高兴地说:“这正是我的志向。”尚书左仆射权翼说:“昔日纣王暴虐无道,因朝中有三位仁人,周武王尚且为此还师。现在晋朝虽然国势衰微,但却没有大的罪恶,谢安、桓冲都是江南的伟人,君臣和睦,内外同心。以微臣看来,东晋还不能图谋。”苻坚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说道:“各位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太子左卫率石越说:“现在岁星、镇星守卫着斗宿,福德应在吴地,我们讨伐东晋,必遭天灾。况且他们据有长江天险,百姓又乐意为他们效力,恐怕不可以讨伐。”苻坚说:“从前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违背岁星和占卜的兆示,也取得了成功。上天的意旨幽深遥远,不容易预知。夫差、孙皓都据守江南一带,也免不了灭亡。现在以我的部众,往长江投掷马鞭,足以截断长江水流,又有什么险要足以依仗呢?”石越回答说:“三国君主,全都骄奢淫逸、暴虐无道,所以敌国攻取他们,就像俯身拾物那样容易。现在晋朝虽然没有德行,但也没有大罪,希望陛下暂且按兵不动,广积粮食,以等待可乘之机。”于是群臣各自陈说利害,久久不能决断。苻坚说:“这正像所说的在道路旁建造房屋,众人各执一词,没有能建成的那一天。我要自己作出决断。”

【原文】

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 [1] 。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 [2] 。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 [3] 。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曰:“晋未可灭,昭然甚明。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 [4] 。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腋,不可悔也 [5] 。臣之顽愚,诚不足采,王景略一时英杰,陛下常比诸葛武侯,独不记其临没之言乎 [6] ?”坚不听。于是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太子宏曰:“今岁在吴分,又晋君无罪,若大举不捷,恐威名外挫,财力内竭,此群下所以疑也。”坚曰:“昔我灭燕,亦犯岁而捷,天道固难知也。秦灭六国,六国之君岂皆暴虐乎 [7] ?”

【注文】

[1] 数战兵疲: 公元376年苻坚出兵灭前凉;公元378年至379年又分军两路攻打东晋襄阳和淮南各城,遭到晋军顽强抵抗,襄阳虽然最后被攻下,但攻打淮南各城的秦军却大败而归。由于连年用兵,兵疲财竭,加深了境内的社会矛盾。

[2] 资仗: 指军用的粮食和武器。

[3] 令主: 贤明的君主。 暗劣: 昏庸无能。

[4] 羯: 此指石氏。 畿(jī)甸: 古代天子直接管辖的地区称王畿。古制王畿千里,千里之内称甸服,距王城五百里。后泛指京城地区。

[5] 腹心肘腋: 此指京城附近的重要地区。

[6] 诸葛武侯: 即诸葛亮,武侯是他死后的谥号“忠武侯”的省称。诸葛亮(181—234年),三国蜀汉政治、军事家。字孔明,东汉末年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早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被称为“卧龙”。公元207年,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帮助自己实现统一。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著名的“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得力助手。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他被任为丞相。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刘禅即位,他被加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后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谥“忠武侯”。

[7] 燕: 此指前燕。 犯岁而捷: 公元370年,苻坚令王猛率军攻灭前燕。而该年岁星正在燕地的分野。 秦: 朝代名(前221—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齐国,统一中国。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投降刘邦,秦朝宣告灭亡。秦朝共传三帝(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历十六年。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六国: 即齐、楚、燕、赵、韩、魏六个诸侯国。

【译文】

群臣都走后,苻坚单独留下阳平公苻融,对他说:“自古以来决定大事的,不过是一二位大臣而已。现在众人议论纷纷,只会扰乱人的意志,我应当和你共同决定此事。”苻融回答说:“现在讨伐晋朝有三大困难:第一,不顺应天道;第二,晋国无机可乘;第三,我们屡次作战,士卒疲惫,百姓有畏敌心理。群臣之中说不能讨伐晋朝的,都是忠臣,希望陛下听从他们的建议。”苻坚变了脸色说:“你也这样,我还能指望谁!我拥有百万强兵,军资兵器堆积如山。我虽然不是英明君主,但也不昏庸无能。乘着接连获胜的势头,攻击濒临灭亡的国家,还怕攻克不了吗?难道还留下这一残敌,让他长期成为国家的忧患吗?”苻融哭泣着说:“晋朝不能灭亡,道理昭然若揭。现在调动军队大举进攻,恐怕也不能百分之百地成功。况且臣所担忧的,还不只是这一点。陛下宠幸鲜卑人、羌人、羯人,让他们布满京师,这些人和我们都有深仇大恨。只让太子和几万名老弱病残的士兵留守京师,恐怕有不测之祸将发生在腹心腋肘,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臣顽钝愚笨,意见不值得采纳,王猛是一时英杰,陛下常把他比作诸葛亮,难道不记得他临终的遗言了吗?”苻坚不听。这时,朝臣上言劝谏的很多,苻坚说:“以我的力量攻打晋朝,比较双方的强弱形势,就像秋风扫落叶,而朝廷内外的人都说不可行,这确实让我不得其解。”太子苻宏说:“今年岁星在吴地的分野,另外晋朝国君又无罪过,如果大规模进攻不能获胜,恐怕在外威名受挫,在内财力空竭,这就是群臣产生疑虑的原因。”苻坚说:“以前我灭亡前燕,也违背了岁星的兆示,却取得了胜利,天道本来就难以预知。秦朝灭亡六国,六国的君主都暴虐吗?”

【原文】

冠军、京兆尹慕容垂言于坚曰:“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 [1] 。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韩、白满朝,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 [2] !《诗》云‘谋夫孔多,是用不集’,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 [3] 。晋武平吴,所仗者张、杜二三臣而已,若从朝众之言,岂有混壹之功乎 [4] ?”坚大悦曰:“与我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赐帛五百匹 [5]

【注文】

[1] 冠军: 即冠军将军。

[2] 韩、白满朝: 形容前秦良将很多。韩,即韩信(约前231—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劳。后遭刘邦疑忌,被安上谋反的罪名处死。白,即白起(?—前257年),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善于用兵,为秦国的发展强大做出很大贡献。 蕞(zuì)尔: 形容小。 江南: 此指东晋。

[3] 《诗》: 即《诗经》,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之一。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汇编,编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计三百零五篇,分风(即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雅(即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颂(即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三大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出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政治动态和社会生活。 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语出《诗·小雅·小曼》,意思是说出谋划策的人太多,所以没有成功。孔,甚,很;是用,因此;集,成功。

[4] 吴: 即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政权(222—280年),史称孙吴或东吴。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都城开始建于吴(今江苏苏州),后迁至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80年,东吴亡于西晋,三国结束。吴国历四帝,共五十九年。 张: 即张华(232—300年),字茂先,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人。他以博学有文才著称,曾为武帝司马炎灭吴出谋划策。晋初担任中书令、散骑常侍;统一后遭贾充、荀勖(xù)所忌,出为都督幽州诸军事;惠帝司马衷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后来被赵王司马伦所杀。 杜: 即杜预(222—284年),字元凯,西晋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北)人,司马昭妹夫。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四年(278年),继羊祜(hù)担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次年,晋武帝想出兵攻打吴国,大臣们都不赞成,只有张华与他二人积极支持。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率兵攻克江陵(今湖北江陵),招降南方州郡,因功封当阳县侯。 混壹之功: 指统一天下的功业。

[5] 帛(bó): 丝织品的总称。

【译文】

冠军将军、京兆尹慕容垂对苻坚说:“弱者被强者吞并,小者被大者吞并,这是自然的道理和趋势,并不难理解。凭借陛下的神勇武功,应接时运,声威远播海外,雄师百万,韩信、白起一样的大将济济满朝,而小小江南,独违王命,哪能再把他留给子孙后代?《诗经》说‘出谋划策的人太多,由此意见不合,所以凡事不能成功’,陛下您自己决断就够了,何必广泛征询朝中众臣的意见。晋武帝司马炎平定孙吴,所倚仗的只有张华、杜预两三个大臣而已,如果听从了朝中众臣的话,哪能取得统一天下的功业?”苻坚十分高兴地说:“与我共同平定天下的人,只有你一个人而已。”于是赏赐慕容垂五百匹帛。

【原文】

坚锐意欲取江东,寝不能旦 [1] 。阳平公融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 [2] 。且国家本戎狄也,正朔曾不归之 [3] 。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坚曰:“帝王历数,岂有常邪 [4] ?惟德之所在耳。刘禅岂非汉之苗裔邪 [5] ?终为魏所灭 [6] 。汝所以不如吾者,正病此不达变通耳。”

【注文】

[1] 锐意: 意志坚决,专心一意。 江东: 此指东晋。

[2]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语出《老子》四十四章,意思是说,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3] 戎(róng)狄(dí): 古称西方部族为戎,北方部族为狄。戎狄常用以泛指汉族以外的西方和北方各少数民族。前秦是由氐族建立的政权,因此这样说。

[4] 历数: 天道,也指朝代更替的次序。 常: 常规,不变的法则。

[5] 刘禅(207—271年): 字公嗣,刘备长子,三国时蜀汉第二位皇帝,公元223年至263年在位。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他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苗裔: 后代。

[6] 魏: 指三国时期的魏国(220—265年),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公元220年由魏文帝曹丕建立,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魏国灭亡,共历五帝。它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它开创的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的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译文】

苻坚一心想要夺取江东,每天都睡不到天亮。阳平公苻融劝谏道:“‘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耻辱,知道止步就不会遇到危险’,自古以来,穷兵黩武的人,没有一个不灭亡的。况且我们国家本来是戎狄民族建立的,正统的地位不属于我们。江东虽然衰弱残存,但它是中华正统所在,天意一定不会灭亡他。”苻坚说:“帝王的历数,怎会一成不变?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承受。刘禅难道不是汉朝的后裔吗?最终被魏国灭亡。你所以不如我,症结就在于你不懂变通而已。”

【原文】

坚素信重沙门道安,群臣使道安乘间进言 [1] 。十一月,坚与道安同辇游于东苑,坚曰:“朕将与公南游吴、越,泛长江,临沧海,不亦乐乎 [2] ?”安曰:“陛下应天御世,居中土而制四维,自足以比隆尧、舜,何必栉风沐雨,经略遐方乎?且东南卑湿,沴气易构,虞舜游而不归,大禹往而不复,何足以上劳大驾也 [3] 。”坚曰:“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朕岂敢惮劳,使彼一方独不被泽乎!必如公言,是古之帝王皆无征伐也 [4] 。”道安曰:“必不得已,陛下宜驻跸洛阳,遣使者奉尺书于前,诸将总六师于后,彼必稽首入臣,不必亲涉江、淮也 [5] 。”坚不听。

【注文】

[1] 沙门: 亦作“桑门”,梵(fàn)文音译,指僧人。 道安(314—385年): 东晋、前秦时高僧,本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州西北)人。十二岁出家受戒后,游学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师从佛图澄受业。后在襄阳宣扬佛教。公元378年,前秦军攻破襄阳,他被送往长安,深得苻坚宠信。 乘间(jiàn): 趁机。

[2] 苑(yuàn): 古代多指帝王的花园。

[3] 应天御世: 顺应天命,治理天下。 中土: 又名中州、中原、中国。上古时,中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中国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苻坚此时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故言居中土。 四维: 即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尧(yáo)(前2377—前2259年): 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起初被封于陶,后迁至唐县(今山西临汾和襄汾),所以又称“陶唐氏”。尧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五帝之一,在位七十年,于九十岁时禅让给舜(shùn)。 舜: 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中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五帝之一。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 栉(zhì)风沐雨: 栉,梳头发。栉风沐雨本意为风梳发雨洗头,常用来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经略: 谋取。 遐(xiá)方: 远方。 沴(lì)气: 南方山林之间,湿热郁闷、致人疾病的一种气体。 虞舜游而不归: 相传虞舜到南方巡视,死在苍梧(即今湖南宁远东南九嶷山)。 大禹往而不复: 相传大禹到东方巡视,死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南会稽山)。禹:姒(sì)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Zhuānxū)的曾孙,黄帝轩辕(Xuānyuán)氏第六代玄孙。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4] 烝(zhēng)民: 众民。 树之君: 为他们设置国君。 司牧: 管理统治。 被泽: 受到国君的恩泽。

[5] 驻跸(bì): 帝王出行时中途暂住。跸,指帝王车驾。 尺书: 书信。古时书信长约一尺,故称。文中指招降书。 总六师: 统领六军。六师,即六军。古时天子有六军,后作为军队的统称。 彼: 此指东晋。 稽(qǐ)首入臣: 即叩头称臣。

【译文】

苻坚一向信任敬重僧人道安,群臣请道安寻找机会进言规劝。十一月,苻坚和道安同坐辇车在东苑游览。苻坚说:“我将与您南游吴、越之地,泛舟长江,临观沧海,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道安说:“陛下顺应天意统御全国,居住在中原,控制着四方,盛况足以和尧、舜相比,何必在外辛苦奔波,谋取远方呢?况且东南地势低洼潮湿,恶气容易积聚生成,虞舜到那里巡游而不能回还,大禹到那里巡狩而不能复返,怎么值得烦劳您的大驾呢。”苻坚说:“上天造就民众而为他们树立君主,统治他们,我岂敢害怕操劳,使东南一方的百姓唯独得不到恩泽呢!一定如您所说的那样,那么古时的帝王就没有征伐之事了。”道安说:“一定要出征的话,陛下应该驻扎在洛阳,派遣使者在前面送去劝降文书,各位大将总领六军在后,他们一定会跪下投降称臣的,不必亲自渡过长江、淮河。”苻坚不听。

【原文】

坚所幸张夫人谏曰:“妾闻天地之生万物,圣王之治天下,皆因其自然而顺之,故功无不成 [1] 。是以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浚九川,障九泽,因其势也;后稷播殖百谷,因其时也;汤、武帅天下而攻桀、纣,因其心也:皆有因则成,无因则败 [2] 。今朝野之人皆言晋不可伐,陛下独决意行之,妾不知陛下何所因也。《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犹因民,而况人乎 [3] !妾又闻王者出师,必上观天道,下顺人心。今人心既不然矣,请验之天道。谚云:‘鸡夜鸣者不利行师,犬群嗥者宫室将空,兵动马惊军败不归 [4] 。’自秋冬以来,众鸡夜鸣,群犬哀嗥,厩马多惊,武库兵器自动有声,此皆非出师之祥也 [5] 。”坚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当预也。”

【注文】

[1] 张夫人(?—385年): 前秦苻坚宠妃,封为夫人。她很有见解,性格刚烈。公元382年,苻坚准备大举攻打东晋,她极力劝阻,但苻坚不听。淝水之战苻坚大败,她与苻坚走失,投往慕容暐处,后被慕容暐护送回苻坚身边。公元385年,苻坚被姚苌抓住,被逼自缢,她也随后自杀。

[2] 黄帝: 又作缙(jìn)云氏、帝鸿氏、有熊氏、轩辕氏,本姓公孙,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是中原各族共同祖先,五帝之首。 服牛: 驾牛车。服,使用,驾驭。 浚: 疏通河道。 九川: 九条大川。《史记·夏本纪》索隐以弱、黑、河、漾、江、沈、淮、渭、洛为九川。 障: 筑堤防卫。 九泽: 也作“九薮(sǒu)”。据《周礼·夏官·职方》,九泽指扬州具区、荆州云梦、豫州圃田、青州望诸、兖州大野、雍州弦蒲、幽州冀养、冀州杨纡(yū)、并州昭余祁。 后稷: 名弃,古代周族的始祖,由于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在尧、舜时代做农官,教民耕种。 汤: 即商汤,又称成汤、成唐、天乙、太乙,姓子,名履,商族著名首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的缔造者。 桀(jié): 即夏桀,姓姒(sì),名癸,夏朝末代国王,共在位五十三年(前1818—前1766年)。他文武双全,但荒淫暴虐,致使天下怨声载道,各诸侯纷纷背叛他而投奔商汤。公元前1766年,商汤起兵伐桀,夏朝灭亡,他被放逐而饿死。

[3] 《书》: 又称《尚书》《书经》,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著作,也是第一部有关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语出《尚书·皋陶谟》。意思是说,上天以人民的视听作为自己的视听,也就是天意决定于民意。

[4] 嗥(háo): 哭叫。

[5] 厩(jiù): 牲口棚。

【译文】

苻坚宠幸的张夫人进谏说:“妾听说天地生成万物,圣王治理天下,都是顺其自然,所以没有不成功的。因此黄帝驾牛乘马,是顺应它们的习性;大禹疏通九条河流,堵塞九大湖泽,是顺应那里的地势;后稷播种百谷,是顺应了它们的生长季节;商汤、周武王率领天下诸侯讨伐夏桀、商纣王,是顺应了人心:凡事顺应就会成功;不顺应就会失败。现在朝廷内外的人都说晋朝不能讨伐,唯独陛下决心采取行动,妾不知陛下要顺应的是什么?《尚书》说:‘上天的耳聪目明,是来自于百姓的耳聪目明。’上天还要顺应民意,何况是人呢!妾又听说,帝王出师,一定要上观天道,下顺人心。现在人心已经不顺应了,请用天道验证一下。谚语说:‘鸡在夜间鸣叫则不利于出师;狗成群嚎叫则宫室将会变空;军队出动战马受惊则会兵败不能回还。’从秋冬以来,群鸡夜鸣,群犬哀号,厩中战马多次受惊,武库里的兵器自动出声,这些都不是出师的好兆头。”苻坚说:“军中之事,不是女人所应当参与的。”

【原文】

坚幼子中山公诜最有宠,亦谏曰:“臣闻国之兴亡,系贤人之用舍。今阳平公,国之谋主,而陛下违之,晋有谢安、桓冲,而陛下伐之,臣窃惑之 [1] 。”坚曰:“天下大事,孺子安知 [2] 。”

【注文】

[1] 中山公: 前秦爵位名。中山,治所在今河北定州,辖境相当于今河北保定、满城、新乐、无极、蠡(lǐ)县等地。 诜(shēn): 即苻诜(?—385年),苻坚之子,封中山公,深得苻坚宠爱。苻坚准备攻打东晋时,他曾进言劝阻,但苻坚不听。公元385年,苻坚被后秦姚苌杀死,他也随后自杀。 阳平公: 此指苻融。

[2] 孺(rú)子: 小孩子。

【译文】

苻坚的幼子中山公苻诜最受宠爱,他也劝谏道:“我听说国家的兴亡,关键在于能否任用贤能之人。如今阳平公苻融是国家的主要谋臣,而陛下却不听从他的建议,晋朝有谢安、桓冲,而陛下要讨伐他们,我私下里对此感到疑惑不解。”苻坚说:“天下大事,小孩子怎么知道。”

【原文】

八年夏五月,桓冲帅众十万伐秦,攻襄阳。遣前将军刘波等攻沔北诸城 [1] 。辅国将军杨亮攻蜀,拔五城,进攻涪城 [2] 。鹰扬将军郭铨攻武当 [3] 。六月,冲别将攻万岁、筑阳,拔之 [4] 。秦王坚遣征南将军巨鹿公睿、冠军将军慕容垂等帅步骑五万救襄阳,兖州刺史张崇救武当,后将军张蚝、步兵校尉姚苌救涪城 [5] 。睿军于新野,垂军于邓城 [6] 。桓冲退屯沔南。秋七月,郭铨及冠军将军桓石虔败张崇于武当,掠二千户以归。巨鹿公睿遣慕容垂为前锋,进临沔水。垂夜命军士人持十炬系于树枝,光照数十里。冲惧,退还上明。张蚝出斜谷,杨亮引兵还 [7] 。冲表其兄子石民领襄城太守,戍夏口 [8] 。冲自求领江州刺史,诏许之。

【注文】

[1] 前将军: 将军名号。有战事时负责戍卫京师,亦率军出征。魏晋南北朝时地位略高于一般杂号将军,三品。

[2] 辅国将军: 将军名。始见于东汉末年,多授予外戚。魏晋沿置。 涪(fú)城: 今四川绵阳东。

[3] 鹰扬将军: 武官名,将军名号。东汉献帝刘协建安年间(196—220年)曹操置,为杂号将军中地位较高者。两晋南北朝时多设此官,居五品。此官在晋朝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多为兼领刺史的方镇,地位较高。 郭铨(quán)(?—406年): 东晋益州刺史、鹰扬将军、前将军、梁州刺史,后因攀附桓玄,结党被杀。

[4] 万岁: 今湖北谷城附近。 筑阳: 今湖北谷城北。

[5] 征南将军: 武官名号。始置于曹操,与征西、征东、征北合称四征将军,权任甚重。三国魏文帝黄初年间(220—226年),位仅次于三公。魏晋后,多为持节都督。 张蚝(háo): 十六国前秦大将。本姓弓,上党泫(xuàn)氏(今山西高平)人,生卒年不详,前秦并州刺史张平养子。曾跟随王猛攻灭前燕,因功封前将军,苻丕时又封为上党郡公。他膂力过人,被人称为“万人敌”。 步兵校尉: 官名,前秦时属领军将军。

[6] 新野: 地名,今河南新野。

[7] 斜谷: 地名,今陕西眉县西南。

[8] 襄城: 据张敦仁《资治通鉴刊本识误》,“城”应作“阳”。 夏口: 今湖北武汉。

【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夏季五月,桓冲率领十万大军讨伐前秦,进攻襄阳。派遣前将军刘波等人攻打沔水以北各城。辅国将军杨亮进攻蜀地,接连攻克五座城池后,又进攻涪城。鹰扬将军郭铨攻打武当。六月,桓冲派另路将帅率军攻打万岁、筑阳,攻下了二城。前秦王苻坚派遣征南将军巨鹿公苻睿、冠军将军慕容垂等率领五万步兵、骑兵救援襄阳,兖州刺史张崇救援武当,后将军张蚝、步兵校尉姚苌救援涪城。苻睿在新野驻军,慕容垂在邓城驻军。桓冲撤退到沔水以南驻扎。秋季七月,郭铨和冠军将军桓石虔在武当打败了张崇,掠取了二千户百姓后返回。巨鹿公苻睿派遣慕容垂为前锋,进军来到沔水岸边。慕容垂夜晚命士兵每人拿十支火把绑在树枝上,火光照到几十里外。桓冲害怕,于是撤回上明。张蚝出了斜谷,杨亮率兵返回。桓冲上书朝廷,请求任命他的侄子桓石民兼任襄阳太守,戍守夏口。桓冲自己则请求兼任江州刺史,朝廷下诏批准。

【原文】

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 [1] 。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 [2] 。”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拜秦州主簿金城赵盛之为少年都统 [3] 。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阳平公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 [4] !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 [5] 。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注文】

[1] 良家子: 清白人家的男子,此指贵族子弟。古代除医、巫、商贾、百工、囚徒,均属良家。 羽林郎: 羽林军(禁卫军)军官。

[2] 司马昌明: 即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此处以字代称其人。 吏部尚书: 官名。为吏部最高长官,负责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势还不远: 即从形势看,灭晋还师,为期不远。 先为起第: 即预先为孝武帝司马曜、谢安、桓冲等三人在长安修建府第。

[3] 秦州: 西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置,治所设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废。太康七年(286年)复置,并移治上邽(guī)县(今甘肃天水),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渭水平原的广大地区,以后辖境逐渐缩小。 主簿: 官名,主管文书簿籍。 金城: 今甘肃兰州西北。 赵盛之: 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前秦秦州主簿、建威将军、少年都统。 少年都统: 官名,苻坚所置,即统率良家子的指挥官。

[4] 鲜卑: 此指慕容垂,鲜卑族。 羌虏: 此指姚苌,羌族。 风尘之变: 比喻局势动荡和战乱。

[5] 闲: 通“娴”,熟习。 谄(chǎn)谀(yú): 巴结。 会: 迎合。

【译文】

前秦王苻坚下诏大举进攻东晋,每十名成年男子中,派出一人当兵,那些良家子弟年龄在二十岁以下,有才能和勇气的,全都授予羽林郎。又说:“可以让东晋皇帝司马曜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从现在的形势来看,灭晋还师,为期不远,可以预先为他们建造府第。”前来投军的良家子弟,有三万多名,于是任命秦州主簿金城人赵盛之为少年都统。这时朝中大臣都不想让苻坚伐晋,只有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弟劝苻坚出征。阳平公苻融对苻坚说:“鲜卑人、羌人,本是我们的仇敌,常希望突生变乱,以实现他们的野心,他们提出的计策,怎么能够听从!这些良家少年都是富豪子弟,不熟悉军事,随便说说阿谀奉承的话,以迎合陛下的心意。现在陛下听信并任用他们,轻率地发起大事,臣担心大功不成,还会带来后患,到时反悔就来不及了。”苻坚不听。

【原文】

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 [1] 。坚谓苌曰:“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其勉之 [2] !”左将军窦冲曰:“王者无戏言,此不祥之征也 [3] 。”坚默然。

【注文】

[1] 龙骧(xiāng)将军: 将军名号。三国魏置,司马炎意图伐吴,因吴童谣“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之语,于是拜益州刺史王浚为龙骧将军,使造船备战,龙骧之号始此。龙骧将军位居三品,两晋时沿置。 督益梁州诸军事: 即掌管益州、梁州军事事务的武官。

[2] 以龙骧建业: 苻坚当初即以龙骧将军的身份杀死堂兄苻生(苻健之子)而取得帝位。

[3] 窦冲(?—394年): 曾任前秦右丞相、左将军。公元393年,因前秦国势衰败而自立为秦王,建年号天光,与前秦太宗苻登兵锋相向。次年被后秦太祖姚苌所灭。 此不祥之征: 这是不吉祥的征兆。意思是姚苌也将以龙骧将军反秦。

【译文】

八月戊午(初二日),苻坚派遣阳平公苻融统率张蚝、慕容垂等二十五万步兵、骑兵为前锋;任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都督益州、梁州诸军事。苻坚对姚苌说:“以前我以龙骧将军的官位建成帝业,从不轻易把这个官位授给别人,你要努力啊!”左将军窦冲说:“君主不说开玩笑的话,这是不吉祥的征兆。”苻坚沉默不语。

【原文】

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 [1] 。”垂曰:“然。非汝,谁与成之!”

【注文】

[1] 骄矜(jīn): 骄傲自负。 建中兴之业: 此指恢复鲜卑族建立的燕政权。

【译文】

慕容楷、慕容绍对慕容垂说:“主上骄傲自负已经到了极点,叔父建立复国大业,关键就在这次行动了。”慕容垂说:“说得对。但没有你们,谁能和我一起成就大业呢!”

【原文】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 [1] 。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2]

【注文】

[1] 项城: 今河南沈丘。 凉州: 州名。西汉置,为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因在中国西部,故称西凉,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东汉治所设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辖境约为今甘肃及宁夏全境、青海东北部、新疆东南部及内蒙古阿拉善盟一带。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治所迁至姑臧(zāng)县(今甘肃武威)。魏晋以后辖境渐小,仅为今甘肃黄河以西地区。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西凉、后凉等都曾在此建立政权。 咸阳: 今陕西咸阳东北。 蜀: 今四川一带地区。 汉: 今湖北汉水上游一带地区。 顺流而下: 即顺汉水、长江东下。 运漕: 运粮船。漕,利用水道转运粮食叫“漕”。

[2] 颍口: 地名,即颍水入淮之口,在今安徽颍上东南。

【译文】

甲子(初八日),苻坚出动长安士兵六十多万,骑兵二十七万,旌旗战鼓前后相望,长达千里。九月,苻坚到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刚到咸阳,蜀、汉的军队正顺流而下,幽、冀两州的军队到达彭城,东西相距万里,水军陆军齐进,运粮船有上万艘。阳平公苻融等率三十万军队,率先抵达颍口。

【原文】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 [1] 。琰,安之子也。

【注文】

[1] 征讨大都督: 西晋末年始置,专掌征伐,与都督诸州军事不同。因西晋末年国内战乱频仍、外族势力进逼中原,为应对战乱形势,方便各地都督诸州军事相互配合,而设置此职。东晋时,征讨大都督广泛使用于征讨战争中,并成为国家设置的都督的一个重要类别。 徐兖二州: 指晋东渡后所置的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一带)和南兖州(今江苏扬州一带)。 前锋都督: 武官名。 谢琰(yǎn)(?—400年): 东晋重要将领。字瑗(yuàn)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宰相谢安次子。曾任著作郎、散骑常侍、侍中等。淝水之战时担任辅国将军,与谢玄一起率八千精锐,大败前秦苻坚,因功封望蔡公,又拜征虏将军、会稽内史。后参与镇压王恭起兵和孙恩之乱,在对抗孙恩的战事中兵败,后因部下叛变而被杀。 西中郎将: 官名。魏晋时位在一般杂号将军之上,负责镇守西部,四品。 桓伊: 字叔夏,小字野王(一作子野),东晋谯国经县(今安徽宿州西)人,生卒年不详,桓宣族子。曾任淮南太守、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等。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晋,他与谢玄在淝水大破秦军,因功进位右将军,封永修县侯。 寿阳: 今安徽寿县。

【译文】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下诏,任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任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部众共八万人,抗击前秦军队,让龙骧将军胡彬率五千水军援救寿阳。谢琰,是谢安的儿子。

【原文】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 [1] 。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2] 。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 [3] 。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4] 。安遂游陟,至夜乃还 [5] 。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 [6] 。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7] 。”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8] !”

【注文】

[1] 都下: 此指东晋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2] 张玄: 即张玄之,封晋宁侯,与谢玄齐名,有“南北二玄”之称。

[3] 山墅: 指郊外的别墅。

[4] 为敌手而又不胜: 敌手,即对手,双方棋艺相当;此句意思是说张玄平日常胜谢安,这天因心情慌乱,只能下成平手,不能取胜。

[5] 游陟(zhì): 登山游玩。

[6] 根本: 此指京师。

[7] 处分: 安排、部署。 无阙(quē): 不缺。阙同“缺”。 西藩: 即西面的边防。桓冲时为荆州刺史,荆州在建康的西面,故称“西藩”。

[8] 佐吏: 指府中参佐、幕僚。 谢安石: 即谢安,此处用字代称其人。 庙堂: 太庙的明堂,这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此处代指朝廷。 将略: 即统兵作战的谋略。 不经事少年: 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此指谢玄、谢琰等人。 天下事: 指战争的结局。 左衽(rèn): 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衣襟开在左边。此指受异族统治。

【译文】

这时前秦军队已经非常强大,京城建康的百姓都震惊恐惧。谢玄入朝向谢安询问应对之策,谢安表情平静,回答说:“我已另有主意。”然后就默不作声了。谢玄不敢再说什么,于是派张玄再次请示。谢安于是命令驾车,到山中别墅去游玩,亲朋好友会聚一堂,谢安以别墅作为赌注,与张玄下起了围棋。谢安的棋艺平时比张玄差,这天张玄恐惧,一个棋步也没让,也没能取胜。谢安于是登山游玩,直到晚上才返回。桓冲对京城深为担忧,于是派遣三千精锐部队进入京师支援。谢安坚决不接纳,说:“朝廷部署已经确定,士兵和武器都不缺乏,这些士兵应当留在西部,以加强防备。”桓冲对身边的官吏感叹道:“谢安有主持朝廷的度量,却不熟悉统兵作战的谋略。如今大敌将到,他却还忙着游玩闲谈,派遣一些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去抵抗强敌,军队又势单力薄,天下事的结局已经可以预见,我们不久将要沦为亡国奴了!”

【原文】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 [1] 。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 [2] 。慕容垂拔郧城 [3] 。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融进攻之 [4] 。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 [5] 。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注文】

[1] 平虏将军: 官名,为统兵将领。

[2] 河南: 郡名。西汉高帝刘邦二年(前205年)改三川郡置,治所设在雒(luò)阳县(今河南洛阳东北),辖境约为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河、伊水下游,双洎(jì)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的原阳一带,以后辖境渐小。 淮南: 郡名。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326—334年)年间侨置,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南,辖境相当今安徽当涂、芜湖、繁昌、南陵、铜陵等地。

[3] 郧(yún)城: 今湖北安陆附近。

[4] 硖(xiá)石: 山名,今安徽寿县西北淮河两岸。淮河流经山峡中,当时两岸各筑一城,是屏障淮南的重要据点。

[5] 洛涧: 古水名,又名洛水、清洛河,即今安徽淮南东淮河支流洛河。源出今安徽定远东南,西北流至淮南东注入淮河。其入淮之口称洛口。 栅淮: 在淮河设置栅栏,构筑防御工事。 遏(è): 阻止。 东兵: 此指谢石、谢玄率领的从东面来增援胡彬的军队。

【译文】

冬季十月,前秦阳平公苻融等人攻打寿阳,癸酉(十八日),攻克该城,俘虏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苻融任命他的参军河南人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攻克郧城。胡彬听说寿阳陷落,便率军退守硖石,苻融便率军向硖石发起进攻。前秦卫将军梁成等人率领五万部众驻扎在洛涧,在淮河岸边设置栅栏,以阻击从东面前来增援的晋军。谢石、谢玄等人在距离洛涧二十五里处驻军,因畏惧梁成而不敢前进。胡彬军粮已尽,暗中派遣使者向谢石等人报告说:“如今敌军强盛而我军粮尽,恐怕再见不到大军了。”前秦军人俘获了东晋使者,将他送交给阳平公苻融。苻融派人快马前去告诉前秦王苻坚说:“敌军人少容易擒拿,只怕他们逃走,应该火速赶赴寿阳。”苻坚于是把大部队留在项城,自己则率领八千轻骑兵,加速赶路,到寿阳和苻融会师。又派遣尚书朱序来游说谢石等人,说“强弱势力相差悬殊,不如马上投降”。朱序私下里对谢石等人说:“如果前秦百万大军全部到达,确实难以与他们匹敌。如今趁各路大军尚未完全集结,应该赶快出击。如果击败了前秦前锋部队,那么敌人的士气就已经被夺去,我们便可攻破敌军了。”

【原文】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 [1] 。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 [2] 。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 [3] 。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 [4] 。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 [5] !”怃然始有惧色。

【注文】

[1] 老: 使疲惫。

[2] 阻涧为陈: 即在洛涧边列阵,阻止秦军。

[3] 弋阳: 郡名,三国魏分汝南、江夏两郡置,治所在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4] 归津: 撤退的渡口。

[5] 八公山: 又名北山,山名,今安徽寿县北。 勍(qíng)敌: 强敌。

【译文】

谢石听说苻坚在寿阳,十分害怕,想用坚守不战的方法,拖延时日,使前秦军队疲惫不堪、丧失斗志。谢琰劝谢石听从朱序的话。十一月,谢玄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向洛涧进军,还差十里到达时,梁成已经在洛涧边列阵以待。刘牢之径直向前渡水,攻击梁成,大败敌军,杀掉梁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切断前秦军逃归必经的渡口,前秦步兵、骑兵全部崩溃,争相跳入淮河,死亡的士兵有一万五千人,俘虏了前秦扬州刺吏王显等人,缴获了敌军所有的军用器械和军粮。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马,水陆接续前进。前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远远望去,只见东晋军队阵列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回头对苻融说:“这也是劲敌啊,怎么能说他们弱呢?”怅然若失,脸上开始流露出畏惧的神色。

【原文】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1]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小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2] 。”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3]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师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4]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5] 。初,秦兵小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6]

【注文】

[1] 肥水: 也作“淝水”,水名,即今东肥河。发源于今安徽合肥西南紫蓬山,向北分流为二,一支流入巢湖,一支则由西北流至寿县经八公山南入淮水。当时秦晋两军作战的地点在后一条水上。

淝水之战示意图

[2] 铁骑: 人、马均披铁甲的骑兵,即精锐的骑兵。 蹙(cù): 逼迫;追逼。

[3] 麾(huī)兵: 指挥军队。

[4] 青冈: 今安徽凤台西北。 蔽野塞川: 遮蔽旷野,堵塞河流。形容死者极多。

[5] 唳(lì): 鹤、雁等高亢的鸣叫。

[6] 张天锡(346—406年): 字纯嘏(gǔ),小名独活,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张骏之子。公元363年,他杀死前凉王张玄靓,自立为凉王。公元376年,苻坚派兵攻凉州,他战败投降,前凉灭亡。淝水之战中,随苻融征战前线,后逃至东晋,任庐江太守。桓玄篡晋,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公元406年病死,被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

【译文】

前秦军队逼近肥水列阵,晋兵无法渡过。谢玄派遣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却临水列阵,这是打持久战的办法,不是想速战速决啊。如果移动军阵稍微往后撤几步,让晋兵能够渡河,来一决胜负,不是很好吗?”前秦各将领都说:“我军人多而敌军人少,不如阻拦住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是率军稍微退后,让他们渡过一半人马,我用铁骑兵突然冲杀他们,就没有不胜利的。”苻融也认为如此,于是指挥军队往后退。前秦军队一退,就停不下来了。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兵渡河攻打前秦的军队。苻融骑马巡视军阵,想要制止后退士卒,但是他战马倒地,被晋兵杀死,于是前秦军队崩溃。谢玄等人乘胜追击,抵达青冈,前秦军队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士兵遍布旷野,阻塞河流。那些逃跑的士兵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晋兵将到,于是昼夜不敢歇息,穿行草地,露宿星空,加上饥寒交迫,死亡的士兵达十分之七八。当初,前秦的军队稍微退后,朱序在阵后大喊道:“秦兵大败了!”前秦部众于是狂跑起来。朱序乘机与张天锡、徐元喜都来投奔东晋,晋兵又夺回了寿阳,并俘获了前秦淮南太守郭褒。

【原文】

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赐绵帛 [1] 。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 [2] 。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 [3]

【注文】

[1] 流矢: 无端飞来的乱箭。 壶飧(sūn): 用壶盛的汤饭熟食。 豚(tún)髀(bì): 小猪大腿。

[2] 弗(fú): 不。

[3] 潸(shān)然: 流泪的样子。

【译文】

苻坚身中流箭,单人匹马,逃到淮河北岸,非常饥饿,有百姓献上一壶热饭和猪大腿肉,苻坚吃完,赏赐给他绵帛。那人推辞说:“陛下厌烦安乐生活,而自取危难困苦。我是陛下的子民,陛下是我的君父,哪有儿子请父亲吃饭,还要求报偿的呢!”头也不回地离去了。苻坚对张夫人说:“我现在还有什么脸面来治理天下呢!”说完泪流满面,悲凉不已。

【原文】

是时,诸军皆溃,惟慕容垂所将三万人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世子宝言于垂曰:“家国倾覆,天命人心皆归至尊,但时运未至,故晦迹自藏耳 [1] 。今秦主兵败,委身于我,是天借之便以复燕祚。此时不可失也,愿不以意气微恩忘社稷之重 [2] 。”垂曰:“汝言是也。然彼以赤心投命于我,若之何害之!天苟弃之,何患不亡。不若保护其危以报德,徐俟其衅而图之,既不负宿心,且可以义取天下 [3] 。”奋威将军慕容德曰:“秦强而并燕,秦弱而图之,此为报仇雪耻,非负宿心也。兄奈何得而不取,释数万之众以授人乎 [4] ?”垂曰:“吾昔为太傅所不容,置身无所,逃死于秦,秦王以国士遇我,恩礼备至 [5] 。后复为王猛所卖,无以自明,秦主独能明之。此恩何可忘也!若氐运必穷,吾当怀集关东以复先业耳,关西会非吾有也 [6] 。”冠军行参军赵秋曰:“明公当绍复燕祚,著于图谶 [7] 。今天时已至,尚复何待?若杀秦主,据邺都,鼓行而西,三秦亦非苻氏之有也 [8] 。”垂亲党多劝垂杀坚,垂皆不从,悉以兵授坚。平南将军慕容暐屯郧城,闻坚败,弃其众遁去 [9] 。至荥阳,慕容德复说暐起兵以复燕祚,暐不从 [10]

【注文】

[1] 宝: 即慕容宝(354—398年),字道祐,小字库句,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慕容垂第四子。曾任前秦苻坚太子洗马、万年令。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后,慕容垂称燕王,立其为太子。公元396年,慕容垂死,他继位为王。即位后,遵父遗令,校阅户口,罢除鲜卑贵族因军功所取的封户,归属郡县;重定士族旧籍,明其官仪。公元398年,他南伐北魏兵败,投奔兰汗,到龙城(今辽宁朝阳)时被杀,谥为惠愍帝。 至尊: 帝王。此指慕容垂。 晦迹: 隐声匿迹。

[2] 意气微恩: 此指苻坚对慕容垂父子的礼遇。

[3] 徐俟(sì): 慢慢等待。 宿心: 平素的恩遇。

[4] 奋威将军: 官名。西汉置,为杂号将军,统兵征战,不常设。晋时四品。 慕容德(336—405年): 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前燕主慕容皝之子。慕容皝去世时,他才十二岁,没有获封。慕容俊称帝后,被封为梁公。慕容暐在位时,被封为范阳王,征南将军。公元398年,称燕王,史称“南燕”。次年,迁都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公元400年,正式称帝,改元建平。公元405年去世,谥“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5] 太傅: 官名。商周时,与太师、太保合称为“三公”,为天子的辅佐大臣,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除秦朝短时间被废止外,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并无实权。能够获得这个称号的,一般都是朝中的权臣。此指慕容评。

[6] 关东: 此指前燕故地。

[7] 冠军行参军: 冠军将军下面的代理参军。非正式的职务即称“行”。 绍复: 承继和恢复。 著于图谶(chèn): 写在记载预言的图书上。谶,古代占验术数,伪造预言的迷信书籍。

[8] 鼓行: 古人行军,击鼓则进,鸣金则止,因此称进军为鼓行。 三秦: 今陕西大部。项羽灭秦,分关中为三国,从此有三秦的名称。

[9] 平南将军: 武官名号,曹操始置。与平东、平西、平北将军合称四平将军。负责统兵征战,或作为刺史兼理军务的加官,统掌所在州的军事、政务。三国两晋前期地位较高。 遁(dùn)去: 逃跑。

[10] 荥阳: 郡名。三国魏置,治所设在荥阳县(今河南荥阳)。

【译文】

这时,前秦各路军马都溃散了,只有慕容垂所率领的三万军队独自保全,苻坚率领一千多骑兵赶到他那里。世子慕容宝对慕容垂说:“我们国破家亡,天命和人心都归属于您,只是时机未到,所以才隐声匿迹,暗藏复国大计罢了。现在前秦君主兵败,前来投奔我们,这是天赐良机,让我们恢复燕国的国统。这个时机不可错过,希望您不要因为前秦君主曾对您有些小恩小惠而意气用事,忘记了国家的重大使命。”慕容垂说:“你说得对,但是他怀着一片赤诚的心,把性命交给我,我怎么能害他呢!上天如果要抛弃他,则不必担心他不灭亡。因此我们不如在他危难时保护他,以报答他的恩德,慢慢再寻找机会图谋他,这样既没辜负往日的恩遇,又可以仁义来取得天下。”奋威将军慕容德说:“秦国强大,吞并燕国;秦国衰弱,我们就图谋它,这是报仇雪耻,不是辜负往日的恩情。兄长为什么到手的东西不取,放弃数万军队,拱手交给他人呢?”慕容垂说:“我过去被太傅慕容评所不容,无处藏身,为逃避一死来到秦国,前秦君主用国士的礼节对待我,恩义礼遇无微不至。后来又被王猛所陷害,我无法表明自己的清白,只有秦王能够明察一切。这样大的恩德怎么可以忘记!如果氐人的国运一定要结束了,我将感怀聚集关东的士民来恢复祖先的基业而已,至于关西地区,是不归我们所有的。”冠军行参军赵秋说:“明公您应当继承和恢复燕国的国统,这已经在图谶预言书中写得很明白了。现在天时已到,还要等什么?如果杀掉秦主,占据邺都,向西击鼓行进,那么三秦地区也不是苻姓的地盘了。”慕容垂的亲信党羽大多劝说慕容垂杀掉苻坚,慕容垂都不听从,把军队全都交给苻坚。平南将军慕容暐屯军郧城,听说苻坚失败,便抛弃部众逃跑了。到了荥阳,慕容德又劝说慕容暐起兵恢复燕国国统,慕容暐也没有听从。

【原文】

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1] 。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2] 。丁亥,谢石归建康 [3] 。乙未,以张天锡为散骑常侍,朱序为琅邪内史 [4]

【注文】

[1] 驿书: 驿站传递的文书,类似今“快件”。此指战报。 摄书: 拿起文书。 床: 在古代,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与今天只用作睡卧不同。

[2] 户限: 门槛(kǎn)。

[3] 建康: 故城在今江苏南京。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建都,六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名金陵。秦置县,名秣(mò)陵。东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改称建业。西晋统一全国后,仍名秣陵。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分秣陵北另置建邺县,治所设在今江苏南京。后避晋愍帝司马邺讳更名建康。东晋南朝相承不改。

[4] 散骑常侍: 官名。秦汉时设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三国魏文帝曹丕将散骑与中常侍合并为一官,即散骑常侍。两晋、南北朝沿置,初为散骑省长官,其职责是侍从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三品,多为加官。其中,资深者称祭酒散骑常侍。魏末增加员额,新增者为员外散骑常侍。晋武帝时设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常侍共同轮流值班,称通直散骑常侍。东晋后为集书省长官,参掌机密,地位与侍中相当。 琅邪: 今山东临沂北。

【译文】

谢安收到驿站送来的战报,当时正在与客人下围棋,他拿过战报放在床上,脸上没显露出一点高兴的神色,仍旧下着围棋。客人问他什么事,谢安慢慢回答说:“小孩子们已经击败寇贼了。”下完棋后,谢安回到屋里,跨过门槛,木屐底下的钉齿被折断了都不知道。丁亥(初二日),谢石回到建康。乙未(初十日),任命张天锡为散骑常侍,朱序为琅邪内史。

【原文】

秦王坚收集离散,比至洛阳,众十余万,百官、仪物、军容粗备。慕容农与慕容垂曰:“尊不迫人于险,其义声足以感动天地 [1] 。农闻秘记曰‘燕复兴当在河阳 [2] ’。夫取果于未熟与自落,不过晚旬日之间,然其难易美恶,相去远矣 [3] 。”垂心善其言,行至渑池,言于坚曰:“北鄙之民,闻王师不利,轻相扇动,臣请奉诏书以镇慰安集之,因过谒陵庙 [4] 。”坚许之。权翼谏曰:“国兵新破,四方皆有离心,宜征集名将,置之京师,以固根本,镇枝叶。垂勇略过人,世豪东夏,顷以避祸而来,其心岂止欲作冠军而已哉 [5] !譬如养鹰,饥则附人,每闻风飙之起,常有陵霄之志,正宜谨其绦笼,岂可解纵,任其所欲哉 [6] !”坚曰:“卿言是也,然朕已许之,匹夫犹不食言,况万乘乎!若天命有废兴,固非智力所能移也 [7] 。”翼曰:“陛下重小信而轻社稷,臣见其往而不返,关东之乱,自此始矣。”坚不听,遣将军李蛮、闵亮、尹国帅众三千送垂 [8] 。又遣骁骑将军石越帅精卒三千戍邺,骠骑将军张蚝帅羽林五千戍并州,镇军将军毛当帅众四千戍洛阳 [9] 。权翼密遣壮士邀垂于河桥南空仓中,垂疑之,自凉马台结草筏以渡,使典军程同衣己衣,乘己马,与僮仆趣河桥 [10] 。伏兵发,同驰马获免。

【注文】

[1] 尊: 慕容农对父亲慕容垂的尊称。

[2] 秘记: 指谶纬一类的书籍。 河阳: 黄河以北。

[3] 取果于未熟与自落: 比喻用武力取秦复燕与让秦自灭后再取两种途径。 旬: 一旬十天。

[4] 北鄙: 北部边境。 扇动: 同“煽动”,鼓动。 过谒(yè): 顺道拜访。 陵庙: 指慕容氏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的陵寝和祖庙。

[5] 东夏: 华夏之东,即中国东部。

[6] 飙(biāo): 暴风。 陵霄: 高入云霄,比喻志气高远。 绦(tāo): 用来系鹰的丝绳。

[7] 智力: 指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8] 李蛮: 前秦将军,生卒年不详。 闵亮: 前秦将军,生卒年不详。 尹国: 前秦将军,生卒年不详。

[9] 骁(xiāo)骑将军: 官名。两晋时为禁军主要将领,护卫宫廷,四品。骁骑,勇猛的骑兵。 骠骑将军: 将军名号。汉武帝刘彻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征匈奴建立卓著功勋,被命为骠骑将军。此后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级军官或重臣,常被授予此称号,地位仅次于丞相,统领中央常备军,职掌征战讨伐。后来大将军逐渐成为常置官职,相当于军队总司令。 羽林: 即羽林军,皇帝的禁卫军。 镇军将军: 官名。三国时魏国置,曹丕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镇军之号始此。其地位仅低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10] 河桥: 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十年(274年),杜预在富平津上所建,位于今河南孟州西南黄河上。 凉马台: 在富平津黄河南岸桥西,今河南偃师北。 典军: 官名。主管营兵,位在护军之下。 僮(tóng)仆: 仆人。

【译文】

前秦王苻坚收集离散的将士,到洛阳时,部众仍有十多万人,文武百官,仪仗饰物,军队阵容,大致完备。慕容农对慕容垂说:“父亲您不乘人之危,这种仁义的名声足以感动天地。我听图谶预言书上说‘燕国复兴,应当在河阳’。摘取没有成熟的果实和等它瓜熟蒂落,不过晚十天左右,但它的难易好坏,却相差太远了。”慕容垂在心里很赞同慕容农的话,走到渑池,他对苻坚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百姓,听说国家军队出师不利,轻率地相互煽动,我请求奉诏前去镇服、宽慰、安抚和收拢他们,并借此机会去拜谒一下祖宗的陵墓、庙宇。”苻坚答应了他。权翼劝谏道:“国家的军队刚失败,四方都有离叛之心,应当征集名将,将他们安置在京城,以稳固根本,镇定枝叶。慕容垂勇气谋略超过常人,世代称雄于东方,从前是因避祸而来,他心里哪里只是想做一名冠军将军而已!好比养鹰,鹰饥饿时就依附人类,每次听到暴风突起,它常常会产生凌驾云霄的志向,这时正应该谨慎地系紧绳索、关上笼子,怎么可以解开放纵它,听任他为所欲为呢!”苻坚说:“你说得对,但我已经答应了他,匹夫还不食言,何况君主呢!如果天命中有兴有废,本来就不是人的智谋与力量所能改变的。”权翼说:“陛下看重小小的信诺而轻视整个国家,我看他必将一去不返,关东的变乱,从此开始了。”苻坚不听,派遣将军李蛮、闵亮、尹国率领三千部众护送慕容垂。又派遣骁骑将军石越率领三千精兵,戍守邺城,骠骑将军张蚝率领五千羽林军,防守并州,镇军将军毛当率领部众四千,戍守洛阳。权翼秘密派遣壮士,在河桥南边的一座空仓库中截击慕容垂,慕容垂猜到会有这种事,便用草编成筏子,从凉马台渡过黄河,让典军程同穿着自己的衣服,骑着自己的马,与仆人们直趋河桥。快到河桥时,便有伏兵出击,程同快马逃脱了。 j4pcmIMXMYf4M6T3ah9mPAU96GBr/crk3O6QJ/kMrUZF0ytVHQztz5rkxLsQZ9o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