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容提要】

《废帝之乱》叙述了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继位后的种种昏庸残暴行径和被废杀的历史史实,以及刘彧和刘子勋争夺皇位的战争过程及结果。

464年,南朝宋昏庸无道的孝武帝刘骏因病去世,继位的太子刘子业承袭了其父的种种劣行,并且更为变本加厉:其一,毫无孝悌之心。杀其弟新安王刘子鸾,掘殷贵妃之墓,甚至还欲掘其父刘骏的景宁陵,借口“病人房间鬼多”拒绝侍奉其生母。其二,虐待屠杀诸王。扣留湘东王刘彧等诸王于宫中,变态侮辱,怒杀欲废其位的刘义恭及其四子。其三,肆杀朝臣。听信宠宦谄言,杀害戴法兴、沈庆之等重要臣僚。其四,淫乱后宫。与其已为人妻的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秽乱后宫,极度宠幸其姑母新蔡公主并封为贵嫔,组织后宫的妃嫔、公主与身边的侍卫淫乱。这些恶行导致朝政混乱,人心思变。

前抚军咨议参军何迈因刘子业夺妻之恨,欲乘刘子业外出之时发动政变,迎立晋安王刘子勋,事泄被诛。民间谣传“湘中有天子气”,因此湘东王刘彧成为最受刘子业猜忌的藩王,刘彧为保住性命,暗中拉拢宫廷侍卫和刘子业的亲信寿寂之、柳世光等人,同时派遣自己的亲信钱兰生潜伏于刘子业身边,密谋废杀刘子业后继位称帝。寿寂之、柳世光等人乘刘子业大摆宴席饮酒酣歌之时袭杀了他,并救出囚禁中的刘彧,拥其继位,是为宋明帝。

刘彧等人在朝廷内密谋和行动的同时,刘骏第三子、刘子业的弟弟刘子勋也在其臣僚的劝说下准备起兵废立。正好刘子业借口刘子勋是何迈政变的背后主谋,派遣朱景云持毒药前去赐杀他,朱景云遣信使把情况告诉了江州长史邓琬,邓琬等人拥戴刘子勋,随即起兵。

465年,湘东王刘彧登上皇位后,封刘子勋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刘子勋拒不接受,于次年正月也在寻阳登基称帝,备置百官。刘宋王朝至此出现了两个政权:即以建康为中心的刘彧和以寻阳为中心的刘子勋。寻阳政权曾一度被视为正统,得到薛安都等各方镇将的响应和支持,甚至寻阳军几乎逼近建康城,刘彧政权岌岌可危。但随着刘彧起用沈攸之、吴喜、张兴世等将领后,战局发生急剧逆转;而此时寻阳政权方面,因邓琬、袁 等人缺乏军事才能,且与武将关系不和,导致了军心离叛。经过激战,刘彧军大胜,刘子勋及其母被斩杀。灭掉刘子勋的寻阳政权后,刘彧又杀掉其兄孝武帝刘骏的二十八个儿子。

经过艰苦的战争,虽然残暴失伦的皇帝刘子业被废杀,但刘宋混乱不堪的政治局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继位的新皇帝刘彧,仍然施行残暴无度的统治政策,并且肆意挥霍、屠杀宗室,导致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南朝宋政权正一步步走向灭亡。

【原文】

宋[孝]武帝大明二年 [1] 。初,上在江州,山阴戴法兴、戴明宝、蔡闲为典签;及即位,皆以为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 [2] 。是岁,三典签并以初举兵预密谋,赐爵县男 [3] 。闲已卒,追赐之 [4] 。时上亲览朝政,不任大臣,而腹心耳目不得无所委寄。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 [5] 。鲁郡巢尚之,人士之末,涉猎文史,为上所知,亦以为中书通事舍人 [6] 。凡选授、迁徙、诛赏大处分,上皆与法兴、尚之参怀,内外杂事,多委明宝,三人权重当时 [7] 。而法兴、明宝大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天下辐凑,门外成市,家产并累千金 [8]

【注文】

[1] 宋: 即南朝宋(420—479年),为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王朝。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而建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因皇族姓刘,为了与后来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共传八帝,历六十年。宋文帝刘义隆在位的三十年间(424—453年),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经济有所恢复,被称为“元嘉之治”。刘宋末年,由于王室诸子争位,混战不止,帝王荒淫残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实力从此一蹶不振。479年,宋顺帝刘準把帝位禅让给了权臣萧道成,南朝宋终被萧齐所取代。 孝武帝: 即刘骏(430—464年),南朝宋第四任皇帝(453—464年)。字休龙,小字道民,刘义隆第三子,年少聪颖,长于骑射,封武陵王,历任雍州刺史、江州刺史,后讨杀刘劭即帝位。在位期间,先后将宗室刘义宣、刘铄、刘诞、刘浑、刘休茂等杀害,大大削弱刘宋势力。谥号孝武,庙号世祖。刘骏是南朝宋诸帝中较有才华的皇帝和诗人。 大明二年: 大明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时期的第二个年号,即公元457年到公元464年,共计八年。大明二年即公元458年。

[2] 初: 当初。这是古文中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语。 江州: 古州名。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分荆、扬二州置,治豫章(今江西南昌),其后或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或治半洲城(今江西九江西),或治湓口城(今江西九江),东晋辖境相当于今江西、福建两省,湖北陆水以东、长江以南及湖南舂陵水中上游以东地区。其后渐小。 山阴: 古县名。秦置,因在会稽山阴(北)而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绍兴。隋改称会稽。 戴法兴(414—465年): 南朝宋权臣。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卖葛于市,后为吏传署,好学能文,颇通古今,为孝武帝所重,为南鲁郡太守,兼中书通事舍人,多纳货贿,权重当时,前废帝刘子业时任越骑校尉,更加专权,后受阉人谗言被免官赐死。 戴明宝(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臣僚。南东海丹徒(今江苏镇江丹徒区)人,历任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南清河太守、宣威将军、南东莞太守、前军将军、晋陵太守,晋爵为侯,后曾因受贿被削官,后复起用,任安陆太守、宁朔将军、游击将军、骁骑将军、武陵内史、宣城太守等职。 蔡闲(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臣僚。曾任典签。 典签: 古代官职名。本为掌管文书的小吏。南朝宋齐时,为了监视出任方镇的宗室诸王和各州刺史,常由皇帝派亲信担任此职,号为签帅,作为佐属官,实握州镇全权。南朝梁以后渐废。唐代诸王府亦设典签,掌宣传书教,宋以后渐废。 侍御史: 古代官职名。西汉为御史大夫属官,受命御史中丞,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有时受命执行办案、镇压叛乱等任务,分掌令曹、印曹、供曹、尉马曹、乘曹。魏、晋、南北朝时,曹数时有增减,但均不止五曹。 中书通事舍人: 古代官职名。三国魏初设,称中书舍人,是中书省的属官,主管文书,职位低于中书侍郎。东晋至宋、齐曾改为中书通事舍人。

[3] 爵: 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一种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县男: 男爵,封地为一县。品级不详。

[4] 追赐: 死后封赐。

[5] 亲待: 亲近优待。

[6] 鲁郡: 古郡、国名。西汉初改薛都置鲁国,治鲁县(今山东曲阜[fù]),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曲阜、滕州、泗水等地。三国魏改为郡,西晋复为国,东晋、南朝宋及北魏、东魏复为郡。北齐改名任城。隋初废,大业时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兖州为鲁郡。 巢尚之: 南朝宋大臣。鲁郡(治今山东曲阜)人,南朝宋文帝元嘉中期任始兴王刘濬侍读,涉猎文史,深受刘骏的赏识,宋孝武帝孝建初年任东海国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奉诏与淮南太守孙奉伯等编次二王法书。

[7] 选授: 经过选定授以官职。 迁徙: 升迁官职。 处分: 决策,措施。 参怀: 共同商议。

[8] 荐达: 推荐,推举。 辐凑(còu): 又称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辐:连接车辋和车毂的直条。辏:车轮的辐聚集到中心,引申为聚集。

【译文】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年)。当初,孝武帝担任江州刺史时,山阴人戴法兴、戴明宝、蔡闲任典签之职;等到刘骏即帝位后,把他们都任命为南台侍御史,兼任中书通事舍人。这一年,三位典签都因当初起兵参与密谋而被赐予县男之爵。当时蔡闲已经去世,追赠此爵。那时候孝武帝亲自上朝处理政务,不信任朝中的大臣,只把朝廷要事委托给自己的心腹耳目之臣。戴法兴因为熟悉古今之事而素来被孝武帝所礼遇。鲁郡巢尚之,虽然出身卑微,但是熟谙文史典故,被孝武帝所赏识,也任命为中书通事舍人。凡是选拔和调动官吏、诛杀赏罚等军国大事,孝武帝常常和戴法兴、巢尚之共同商议,而皇宫内外的杂事多委托于戴明宝处理,因此,当时他们三个人权势日渐加重。戴法兴、戴明宝大肆收受贿赂,凡是他们推荐的官员,没有不成功的,国内的士人们都聚集于他们周围,他们的家门口像市场那样热闹,他们的家产都累集达千金。

东晋、南朝都城建康示意图

【原文】

八年夏闰五月庚申,上殂于玉烛殿 [1] 。是日,太子即皇帝位 废帝 ,年十六,大赦 [2] 。吏部尚书蔡兴宗亲奉玺绶,太子受之,傲惰无戚容 [3] 。兴宗出,告人曰:“昔鲁昭不哀,叔孙知其不终 [4] 。家国之祸,其在此乎 [5] !”

【注文】

[1] 闰: 即闰月。阴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而定的历法,它按照月亮的圆缺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月的长度约是29.5日,这样一年共354天,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对此,古人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即每三年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殂(cú): 死亡,去世。相当于“崩”。 玉烛殿: 古代宫殿名。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拆毁宋武帝刘裕的阴室所建。阴室是帝王生前的居室,死后保留以供阴魂出入,故称。

[2] 太子: 又称皇储、储君。古代君主预定的皇位继承人。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秦汉时期,天子号称皇帝,故其嫡子称皇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并且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此指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嫡长子刘子业。刘子业(449—465年),南朝宋第五任皇帝(464—465年)。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孝建元年(454年)被立为太子,继位后因行为过于荒淫而被废。为了和后来的废帝刘昱相区别,称刘子业为“前废帝”,称刘昱为“后废帝”。 大赦(shè): 以君主命令的方式对某个时期的特定罪犯或一般罪犯实行免除或减轻罪责或刑罚。古代帝王常在登基、更换年号、册立皇后等情况下,以施恩为名,颁布赦令,赦免犯人。

[3] 吏部尚书: 古代官职名。西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末期又改为选部曹。魏晋以后,尚书省(尚书台)设吏部,置尚书等官。隋唐两代为六部之首,主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并下设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历代相沿不改。清末,权归内阁。 蔡兴宗(415—472年): 南朝宋大臣。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人,年少好学,初任太子舍人,孝武帝时任侍中,敢于直谏。后历官东阳太守、吏部尚书、新昌太守、尚书右仆射,与袁粲、褚渊等同受顾命,终任于左光禄大夫。 玺(xǐ)绶(shòu): 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玺,专指帝王的大印。绶,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 傲惰: 懈怠傲慢。 戚容: 忧伤的面容。

[4] 昔: 从前,往昔。 鲁昭: 鲁昭公(前560—前510年),鲁国诸侯王。姓姬名裯(一作稠、袑),鲁襄公之子。前517年,鲁昭公伐季孙氏大败,逃到齐国,后辗转至晋国,晋国欲使昭公返鲁,鲁国不纳,前510年死于晋地。 叔孙: 即叔孙豹(?—前537年),春秋鲁国大夫。姬姓,叔孙氏,名豹,曾辅佐鲁昭公,提出了著名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说”。

[5] 其: 副词。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的意思。

【译文】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夏季闰五月庚申(二十三日),孝武帝刘骏于玉烛殿驾崩。当天,太子(刘子业)即皇帝位 废帝 ,当时只有十六岁,宣布全国大赦。吏部尚书蔡兴宗亲自手捧玉玺和印绶献上,太子接受时表现出懈怠、傲慢无礼的态度,丝毫没有忧伤的表情。蔡兴宗出宫后,对别人说:“以前鲁昭公即位时面无忧伤,叔孙豹就知道他的皇位到不了最终。恐怕国家的灾祸就会从此开始了!”

【原文】

秋七月乙卯,罢南北二驰道及孝建以来所改制度,还依元嘉 [1] 。尚书蔡兴宗于都座慨然谓颜师伯曰:“先帝虽非盛德之主,要以道始终 [2] 。三年无改,古典所贵 [3] 。今殡宫甫撤,山陵未远,而凡诸制度兴造,不论是非,一皆刊削,虽复禅代,亦不至尔 [4] 。天下有识,当以此窥人。”师伯不从。

【注文】

[1] 驰道: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它是皇帝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秦汉时期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 孝建: 孝建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时期的第一个年号,即公元454年至公元456年,共计三年。 元嘉: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时期的年号,元嘉元年(424年)八月至元嘉三十年(453年)四月,共计三十年。

[2] 都座: 政事堂。魏晋时期大臣商议政事的地方。 慨然: 感慨的样子。 颜师伯(419—465年): 南朝宋大臣。字长渊,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少孤贫,初任刘骏徐州主簿,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丹阳尹等职。前废帝时渐夺其权,阴谋废立,事泄被杀。 盛德: 品德高尚。 要: 要点,纲要,总体。

[3] 三年无改: 父亲死后,三年不改其制定的制度。语出《论语·学而第一》: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古典: 古代的典章制度。

[4] 殡宫: 停放灵柩的房舍。 甫(fǔ): 副词。刚刚,才。 山陵: 皇帝或皇后的陵墓。此指南朝宋孝武帝景宁陵。 禅(shàn)代: 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

【译文】

秋季七月乙卯(十八日),前废帝刘子业罢废了南、北两条驰道,及孝武帝刘骏孝建以来所改革的制度,恢复到宋文帝刘义隆元嘉时期的旧制。尚书蔡兴宗在都座内感慨地对颜师伯说:“先帝虽然不是品德高尚的君主,但总体来说还是始终奉行正道的。三年不改父制,是古代经书上认为难能可贵的事情。如今先皇的灵柩刚刚撤离,埋葬的时间还没有几天,但先朝创立的各种制度,不管是对是错,全部削砍改变,即便是改朝换代,也不至于变化到这种地步。天下有见识的人,应该会从这些变化中进一步认识这个新皇帝。”颜师伯不同意他的看法。

【原文】

太宰义恭素畏戴法兴、巢尚之等,虽受遗辅政,而引身避事,由是政归近习 [1] 。法兴等专制朝权,威行近远,诏敕皆出其手,尚书事无大小,咸取决焉,义恭与颜师伯,但守空名而已 [2]

【注文】

[1] 太宰: 古代官职名。传说殷商时置,为百官之长,辅佐帝王治理国家。亦作大宰,简称宰。秦、汉、魏不设。西晋避司马师讳,改太师为太宰,执掌朝政,权位甚重。东晋南朝沿置,多用以安置元老勋旧,位尊而无职掌。北魏、北齐则在太师、太傅、太保之上别置太宰,一品。 义恭: 即刘义恭(413—465年),南朝宋宗室。武帝刘裕第五子,姿颜美丽,特受钟爱,封江夏王,孝武帝时任太尉、录尚书六条事。前废帝刘子业狂悖无道,义恭欲谋废立,废帝率羽林兵杀其于府第,并杀其四子。然后肢解刘义恭尸体,分裂肠胃,挑取眼睛,以蜜渍之,名曰“鬼目粽”。明帝定乱,追谥“文宪”。著有文集十五卷。 近习: 指君主宠爱亲信的人。

[2] 诏: 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体名称之一。战国以前,上下相告常用“诏”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诏”字为皇帝发布命令的专用词,他人不得使用,诏书亦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汉承秦制,凡皇帝即位或去世,或颁布其他重要命令,都以诏书布告天下。魏晋以后直到唐初,诏书一直是皇帝发布政令的主要方式。 敕(chì): 帝王的命令。始于汉,汉以后官长谕下属,尊长谕子弟,仍可用“敕”。唐高宗显庆中规定,必经凤阁、鸾台,方为“敕”,限制始严,然文字中用“敕”为动词,仍属常见。 但: 副词。只,仅仅。

【译文】

太宰刘义恭平时就害怕戴法兴、巢尚之等权臣,虽然受先帝遗诏辅佐朝政,但实际上总是退缩、回避政事,因此朝政都归于刘子业身边的近臣。戴法兴等人专制朝廷权力,威势震慑远近,朝廷的诏书、制敕全部出于他们之手,尚书省的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们裁决,刘义恭与颜师伯只是个担任空名的宰辅罢了。

【原文】

蔡兴宗自以职管铨衡,每至上朝,辄为义恭陈登贤进士之意,又箴规得失,博论朝政 [1] 。义恭性恇挠,阿顺法兴,恒虑失旨,闻兴宗言,辄战惧无答 [2] 。兴宗每奏选事,法兴、尚之等辄点定回换,仅有在者 [3] 。兴宗于朝堂谓义恭、师伯曰:“主上谅暗,不亲万机,而选举密事,多被删改,复非公笔,亦不知是何天子意?”数与义恭等争选事,往复论执,义恭、法兴皆恶之 [4] 。左迁兴宗新昌太守;既而以其人望,复留之建康 [5] 。八月,王太后疾笃,使呼废帝 [6] 。帝曰:“病人间多鬼,那可往!”太后怒,谓侍者:“取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宁馨儿 [7] !”己丑,太后殂。

【注文】

[1] 铨(quán)衡: 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之长。 登贤进士: 举用有道德有才干的人。 箴(zhēn)规: 劝诫规谏。

[2] 恇(kuāng)挠(náo): 胆小怕事。 阿顺: 阿谀随顺。 战惧: 恐惧。

[3] 选事: 铨选职官之事。 点定: 修改使成定稿。 回换: 调换,变换。 在: 动词。留住,存在。

[4] 谅暗: 指居丧,多用于皇帝。

[5] 左迁: 降低官职调动,贬职。 新昌: 古郡名。治顿丘,今安徽滁州。 人望: 声望,威望。

[6] 王太后: 即王宪嫄(yuán)(428—464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皇后,父王偃。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年)被纳为武陵王妃,所生子女有前废帝刘子业、豫章王刘子尚、山阴公主刘楚玉、临淮公主刘楚佩、皇女刘楚琇、康乐公主刘修明。死后谥“文穆”,与刘骏合葬景宁陵。 疾笃(dǔ): 病情严重。

[7] 宁馨: 东晋、南朝方言。意即“如此”“这样”。

【译文】

蔡兴宗自认为执掌铨选,每次到了朝堂,就为刘义恭陈说举用有才干之人的想法,又劝诫规谏执政得失,全面议论朝政。刘义恭性格胆小怕事,阿谀随顺戴法兴,经常担心不合其旨意,听戴兴宗说话,就战战兢兢害怕得不知道怎么回答。蔡兴宗每次上奏选举的事情,戴法兴、巢尚之就点定或者调换,原名单上所推荐的人才很少有留住的。蔡兴宗在朝堂上对刘义恭、颜师伯说:“皇帝现在居丧,又不能亲自处理朝政,而选举这样机密的事情,却多处被删改,又不是两位的笔迹,也不知道是哪个天子的旨意呢?”蔡兴宗多次与刘义恭等人为选举之事争执,各持己见,反复争论,刘义恭、戴法兴都非常讨厌他。于是把蔡兴宗贬为新昌太守;不久又因为他威望很高,只好再次调回京城。八月,(废帝)刘子业生母王太后病重,派人前去叫他(废帝)。刘子业(废帝)说:“病人的房间里鬼多,哪里能去呢!”王太后大怒,对身旁的侍从说:“给我取刀来,我要剖开肚子看看,怎么能生出这样的不孝之子!”己丑(二十三日),王太后病逝。

【原文】

明帝泰始元年 [1] 。废帝幼而狷暴 [2] 。及即位,始犹难太后、大臣及戴法兴等,未敢自恣 [3] 。太后既殂,帝年渐长,欲有所为,法兴辄抑制之,谓帝曰:“官所为如此,欲作营阳耶?”帝稍不能平 [4] 。所幸阉人华愿儿赐与无算,法兴常加裁减,愿儿恨之 [5] 。帝使愿儿于外察听风谣,愿儿言于帝曰:“道路皆言宫中有二天子,法兴为真天子,官为赝天子 [6] 。且官居深宫,与人物不接。法兴与太宰、颜、柳共为一体,往来门客恒有数百,内外士庶莫不畏服 [7] 。法兴是孝武左右,久在宫闱,今与他人作一家,深恐此坐席非复官有。”帝遂发诏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徙远郡。八月辛酉,赐法兴死,解巢尚之舍人。

【注文】

[1] 明帝: 即刘彧(yù)(439—472年),南朝宋第六任皇帝(465—472年在位)。小字荣期,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前废帝时任南豫州刺史,遣人刺杀前废帝后自立为帝。做藩王时好读书,曾撰《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即位初任贤用能,平定四方叛乱,末年好鬼神,多忌讳,奢侈无度,民不堪命,宋王朝自此而衰。谥号“明帝”,庙号太宗。 泰始元年: 泰始是南朝宋明帝刘彧在位期间的第一个年号,即泰始元年(465年)十二月至泰始七年(471年)十二月,共计七年。泰始元年即公元465年。

[2] 狷(juàn)暴: 偏急暴戾(lì)。

[3] 难: 害怕,恐惧。 自恣(zì): 放纵自己。

[4] 辄(zhé): 副词。立即,就。 官: 称呼名。古代用以称天子。 营阳: 即营阳王刘义符(406—424年),南朝宋第二任皇帝(422—424年在位)。小字车兵,宋武帝刘裕长子,永初三年(422年)即位。刘义符在位时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xiá)之事,景平二年(424年),辅政大臣徐羡之等假借皇太后之命废其为营阳王,不久被杀。 稍: 副词。逐渐,渐渐。 不能平: 不满。

[5] 阉(yān)人: 即太监。 华愿儿(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太监。 赐与: 赏赐,赐给。 无算: 不计其数,极言其多。

[6] 风谣: 谣言。 赝(yàn): 假的,伪造的。

[7] 柳: 柳元景(406—465年),南朝宋大将。字孝仁,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自幼学武,骁勇寡言,历任刘义恭参军、侍中、雍州刺史,后因谋划册立刘义恭而被杀。

【译文】

南朝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前废帝刘子业从小就急躁粗暴。等到登上皇位,刚开始还害怕太后、大臣及戴法兴等人,不敢放纵自己。等到太后去世,他也渐渐长大,想要肆意行事,常常都被戴法兴加以抑制,戴法兴还对前废帝说:“皇上您这样做,是想做第二个营阳王吗?”前废帝渐渐对戴法兴不满。幸好宦官华愿儿送给前废帝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但又遭到戴法兴的裁减,华愿儿对他非常怨恨。前废帝让华愿儿到宫外打听谣言和传闻,华愿儿回来后对前废帝说:“外面都在传言皇宫中有两个天子,戴法兴是真天子,而皇上您是伪天子。况且皇上您深居皇宫,与宫外接触不多,戴法兴与太宰刘义恭、颜师伯、柳元景结为一伙,与他们来往的宾客经常有几百人,朝廷内外的士人百姓没有不怕他们的。戴法兴是原来孝武帝身边的宠臣,在皇宫时间很长了,如今他与别人合为一体,我很担心皇帝的位子不再属于您所有。”于是,前废帝下诏免去了戴法兴的官职,把他遣返回乡村,后又流放到偏远郡县。八月辛酉(初一日),又赐戴法兴自杀,解除了巢尚之的中书通事舍人之职。

【原文】

员外散骑侍郎东海奚显度,亦有宠于世祖 [1] 。常典作役,课督苛虐,捶扑惨毒,人皆苦之 [2] 。帝常戏曰:“显度为百姓患,比当除之 [3] 。”左右因唱诺,即宣旨杀之 [4]

【注文】

[1] 员外散骑侍郎: 古代官职名。简称员外郎,员外为定员外增置之意,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两晋、南朝、北魏、北齐沿置,属散骑省(东省、集书省)。为闲散之职,常用以安置闲退官员、衰老之士。 东海: 古郡名。秦朝时置郯(tán)郡,后改称东海郡,治郯县(今山东郯城北),属徐州刺史部。东晋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侨置,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西汉辖地即今山东费县、临沂、枣庄及江苏赣榆南部、邳州东部、宿迁、灌南北部一带。 奚(xī)显度(?—465年): 南朝宋大臣。东海郯(tán)(今山东郯城北)人,官至员外散骑侍郎,孝武帝时主领建筑工程,苛虐无道,动加捶扑,暑雨寒雪,不听暂休,人不堪命,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世祖: 即南朝宋孝武帝刘骏(430—464年)。

[2] 典: 主持,主管。 作役: 建筑工程。 苦之: 以动用法,以之为苦。

[3] 比: 接下来。

[4] 唱诺: 出声回答,应和。

【译文】

员外散骑侍郎、东海人奚显度,也受到孝武帝的宠信。多年主管建筑工程事务,监工苛刻暴虐,常常对服役者残忍捶打,人们都感到很痛苦。前废帝开玩笑地说:“奚显度是百姓的祸害,接下来我会除掉他。”身边的侍从随即表示同意,于是立即宣布圣旨杀掉了奚显度。

【原文】

尚书右仆射、领卫尉卿、丹杨尹颜师伯居权日久,海内辐凑,骄奢淫恣,为衣冠所疾 [1] 。帝欲亲朝政,庚午,以师伯为尚书左仆射,解卿、尹,以吏部尚书王彧为右仆射,分其权任 [2] 。师伯始惧。

【注文】

[1] 尚书右仆(pú)射(yè): 古代官职名。尚书仆射秦、西汉置,为尚书令之副,定员一人。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尚书仆射始分左右,为二人。三国两晋时不常置。凡置二人则称左、右仆射;如果置一人则仅称尚书仆射;若尚书令缺则以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若左右仆射都缺则置尚书仆射执掌左仆射之事,祠部尚书掌右仆射之职。南朝宋、齐、梁皆置尚书左、右仆射。右仆射与左仆射同居宰相之任,有“朝右”之称。掌出纳王命,协理全国政务。 卫尉: 古代武官名号。统率卫士守卫宫禁。秦始置,掌管宫廷警卫。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职责为昼夜巡警,检察门籍。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bēn)三令丞。 丹杨尹: 古代官职名。亦称丹阳尹。东晋、南朝五朝皆定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建康隶于原丹阳郡(晋治建康),为提高京都地位,显天子之尊,参照两汉京兆、河南尹故事,东晋元帝太兴元年(318年)改丹阳内史为丹阳尹,职掌相当于郡太守,但参与朝议。 衣冠: 指古代士以上戴冠,魏晋南北朝多指士族。 疾: 厌恶,憎恨。

[2] 尚书左仆射: 参见前“尚书右仆射”条注。 王彧(yù): 南朝宋大臣。字景文,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历任尚书右仆射、左仆射、江州刺史、扬州刺史、太子詹事等职,封江安县侯,名重一时,后被宋明帝刘彧赐毒酒所杀。

【译文】

尚书右仆射兼领卫尉卿、丹杨尹颜师伯久握朝廷大权,很多人都投靠其门下,渐渐骄奢淫逸,为当时的士族所忌恨。前废帝想亲理朝政,庚午(初十日),改任颜师伯为尚书左仆射,解除了他的卫尉卿、丹杨尹职务,任命吏部尚书王彧为尚书右仆射,分割了他的权力。颜师伯开始害怕。

【原文】

初,世祖多猜忌,王公大臣重足屏息,莫敢妄相过从 [1] 。世祖殂,太宰义恭等皆相贺曰:“今日始免横死矣 [2] 。”甫过山陵,义恭与柳元景、颜师伯等声乐酣饮,不舍昼夜,帝内不能平。既杀戴法兴,诸大臣无不震慑,各不自安 [3] 。于是元景、师伯密谋废帝,立义恭,日夜聚谋,而持疑不能决 [4] 。元景以其谋告沈庆之 [5] 。庆之与义恭素不厚,又师伯常专断朝事,不与庆之参怀,谓令史曰:“沈公爪牙耳,安得豫政事?”庆之恨之,乃发其事 [6]

【注文】

[1] 重(chóng)足屏息: 叠足站立不前,屏住呼吸。借指非常畏惧。 过从: 相互往来,互访。

[2] 横(hèng)死: 指因自杀、被害或意外事故而死亡。横,意外的。

[3] 震慑: 震惊惶恐。

[4] 持疑: 心怀疑虑。

[5] 沈庆之(386—465年): 南朝宋大将。字弘先,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手不知书,眼不识字,东晋时因平孙恩立功,任宁远中兵参军,南朝宋文帝时任建威将军,宋孝武帝时封始兴郡公,历任侍中、太尉等职,后因劝谏宋前废帝刘子业诛戮大臣被杀害。宋明帝时追谥“襄”。

[6] 参怀: 共同商议。 令史: 古代官职名。战国秦置,汉代兰台、尚书台、三公府及大将军等府皆置,位在诸曹属官下,掌文书事务,历代因之。隋唐以后,成为三省﹑六部及御史台低级事务员之称,位卑秩下,不参官品。 爪(zhǎo)牙: 本意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古代则用之比喻得力帮手,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 豫: 同“预”,参与。 发: 揭发。

【译文】

当初,世祖(刘骏)多猜忌臣下,王公大臣都吓得驻足观望、屏住呼吸,没有人敢随意地互相往来。世祖去世后,太宰刘义恭等人都相互庆贺说:“从今开始,我们就免去惨遭横死了。”刚从孝武帝陵归来,刘义恭就与柳元景、颜师伯等人赏乐畅饮,不分昼夜地尽情欢乐,前废帝(刘子业)心中非常不满。杀死了戴法兴之后,朝中的诸位大臣都震惊害怕,各自心中都不安定。于是,柳元景、颜师伯秘密谋划废掉刘子业,拥立刘义恭为帝,他们昼夜聚在一起谋划,但是迟疑不定。柳元景把这个阴谋告诉了沈庆之。沈庆之平时与刘义恭关系不好,再加上颜师伯平常专擅朝事,朝廷大事也不与沈庆之共同商议,而且还对令史们说:“沈公只不过是个帮凶罢了,哪能参预朝廷的政事?”沈庆之对此事非常记恨,于是把这个阴谋泄露了出去。

【原文】

癸酉,帝自帅羽林兵讨义恭,杀之,并其四子 [1] 。断绝义恭支体,分裂肠胃,挑取眼睛,以蜜渍之,谓之“鬼目粽” [2] 。别遣使者称诏召柳元景,以兵随之,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入辞其母,整朝服乘车应召 [3] 。弟车骑司马叔仁戎服,帅左右壮士欲拒命,元景苦禁之 [4] 。既出巷,军士大至,元景下车受戮,容色恬然,并有八子、六弟及诸侄 [5] 。获颜师伯于道,杀之,并其六子。又杀廷尉刘德愿 [6] 。改元景和,文武进位二等 [7] 。遣使诛湘州刺史江夏世子伯禽 [8] 。自是公卿以下皆被捶曳,如奴隶矣 [9]

【注文】

[1] 羽林: 古代武官名。西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卫建章宫,称“建章营骑”。后改称“羽林骑”,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属光禄勋,为皇帝护卫。长官有羽林中郎将及羽林郎。以后历代禁卫军常有羽林之名。隋以左右屯卫所领兵为羽林。唐置左右羽林军,有大将军、将军等官。元羽林将军为扈从执事官。明亲军有羽林卫。 四子: 江夏愍王刘伯禽、永修殇侯刘仲容、永阳殇侯刘叔子、刘叔宝。刘义恭共十六子,之前刘劭已杀其十二子(见上篇《太子劭弑逆》),此时刘子业又杀剩下的四子。至此,刘义恭门户已绝。

[2] 支: 同“肢”。 渍(zì): 浸,泡。

[3] 朝服: 即帝王、臣子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的礼服。尊卑异制,历代异制。魏晋时,朝服大抵承袭汉制,最大的区别体现在朝服颜色上,汉朝服用黑色,以绛饰边,而魏晋朝服则为红色,称绛纱袍。

[4] 车骑: 即车骑将军,古代官职名。汉代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是战车部队的统帅。 司马: 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沿置,掌军政、军赋。西汉武帝时太尉设大司马,掌宫廷实权。两汉至南北朝诸公府、军府皆置,位仅次于长史,掌参赞军务,管理本府武职。 叔仁: 即柳叔仁(?—465年),南朝宋臣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柳元景之弟,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戎服: 军服。 苦: 副词。竭力,尽力。

[5] 受戮(lù): 接受斩杀。 恬(tián)然: 安然,安静。

[6] 刘德愿(?—465年): 南朝宋大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怀慎之子,历任游击将军、秦郡太守、豫州刺史、廷尉等职,受柳元景谋废刘子业之事牵连,被下狱诛杀。

[7] 景和: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在位时期的第二个年号,即景和元年(465年)八月至十一月。 进位: 官位升高。

[8] 湘州: 古州名。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分荆、广两州置,治临湘(今湖南长沙),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广西桂江、广东北江流域大部分及湖北陆水流域。南朝梁以后逐渐缩小。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为潭州。 刺史: 古代官职名。西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以六条察问郡县,本为监察官性质,其官阶低于郡守。成帝时刺史为州牧。东汉初复称刺史,灵帝时再改称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三国至南北朝各州也多置刺史,一般以都督兼任,并加将军之号,权力很大。 世子: 周代时,指天子、诸侯的嫡子;后世则为继承王爵、诸侯爵位者的正式封号,多由嫡长子充任。汉初,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王太子”,后为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后代沿袭不改。另外,对于贵族、高官之子,也习尊称为世子,但非正式称呼。 伯禽: 即刘伯禽(?—465年),南朝宋宗室、大臣。江夏王刘义恭长子,官至辅国将军、湘州刺史,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追赠江夏王。

[9] 捶曳(yè): 牵拉捶打。 奴隶: 奴婢,仆人。

【译文】

癸酉(十三日),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亲自率领羽林军讨伐刘义恭,杀死了他和他的四个儿子。又砍断了刘义恭的四肢,剖开腹部,挖出肠胃,挑出眼珠浸泡在蜜水中,称为“鬼目粽”。另派使者声称诏命征召柳元景入宫,后面跟着士兵。柳元景身边的侍从赶紧跑去告诉他“使者带着士兵,与平时不一样”。柳元景知道灾祸即将来临,进房间和母亲辞别,整理好朝服乘车前往应召。柳元景的弟弟、车骑司马柳叔仁身着军装,率领身边的勇士想抗拒朝命,柳元景苦苦相劝阻止了他。车子刚出巷子,士兵们就包围了他,柳元景下车接受屠戮,面容安然,被杀的还有他的八个儿子、六个弟弟及诸位侄子。刘子业又在路上捉住颜师伯,杀死他和他的六个儿子。又杀掉了和柳元景关系要好的廷尉刘德愿。改年号为景和,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加官二等。刘子业又派使者前去诛杀了湘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的嫡长子刘伯禽。从此以后,公卿以下的朝官随时都像奴隶一样被刘子业拖拉出去捶打。

【原文】

初,帝在东宫,多过失,世祖欲废之而立新安王子鸾 [1] 。侍中袁 盛称“太子好学,有日进之美”,世祖乃止 [2] 。帝由是德之 [3] 。既诛群公,欲引进 ,任以朝政,迁为吏部尚书,与尚书左丞徐爰皆以诛义恭等功,赐爵县子 [4]

【注文】

[1] 东宫: 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常代称太子。 鸾: 刘子鸾(456—465年),南朝宋宗室。字孝羽,孝武帝刘骏第八子,母殷淑仪,历任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南琅邪太守、司徒、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中书令,历封襄阳王、新安王,后被其兄刘子业所杀。刘彧即位后追封为始平王。

[2] 侍中: 古代官职名。秦始置,即原丞相史,因往来殿中奏事,故称侍中。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南朝宋文帝以侍中掌机要,梁、陈相沿,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晋朝开始也把侍中作为三公的加衔。北魏时地位尤其高。隋朝时称纳言,唐恢复为侍中,为门下省长官,位居正三品,与尚书仆射、中书令同居宰相之职。南宋后废。 (yǐ)(420—466年): 南朝宋大臣。字景章,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任侍中,领前军将军,劝说孝武帝放弃废太子刘子业,刘子业即位后任吏部尚书、雍州刺史。后谋拥立晋安王刘子勋称帝,与刘彧发生战争,兵败被诱杀。 日进之美: 每天都有长进。

[3] 德: 感恩,感激。

[4] 尚书左丞: 古代官职名。东汉始置,为尚书台佐贰官。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 徐爰(yuán)(394—475年): 南朝宋大臣。字长玉,南琅邪开阳(今江苏常州)人。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因善于逢迎皇帝旨意很受宠遇。南朝宋时任员外散骑侍郎、殿中郎兼左丞右丞等职。

【译文】

当初,南朝宋废帝刘子业在太子东宫时,多次犯错误,世祖刘骏准备废掉他,册立新安王刘子鸾,侍中袁 大赞“太子好学,有天天进步的美德”,世祖才放弃废黜的想法。于是刘子业对袁 感恩戴德。诛杀了前朝的重臣之后,刘子业就想任用袁 ,让他掌管朝政,于是提拔袁 为吏部尚书,与尚书左丞徐爰都因诛杀刘义恭的功劳,赐给县子之爵。

【原文】

徐爰便僻善事人,颇涉书传,自元嘉初入侍左右,预参顾问,既长于附会,又饰以典文,故为太祖所任遇 [1] 。大明之世,委寄尤重 [2] 。时殿省旧人多见诛逐,唯爰巧于将迎,始终无迕,废帝待之益厚,群臣莫及 [3] 。帝每出,常与沈庆之及山阴公主同辇,爰亦预焉 [4]

【注文】

[1] 便(pián)僻: 谄媚逢迎。 长于: 善于,擅长。 附会: 附和,依附。 典文: 经典诗文。

[2] 大明: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时期的第二个年号,即大明元年(457年)一月至大明八年(464年)五月,共计八年。 委寄: 委任托付。

[3] 殿省: 宫廷与台省。也指中央和地方。 诛逐: 诛戮、贬斥。 将迎: 逢迎,迎合。 迕(wǔ): 违背,抵触。

[4] 山阴公主: 即刘楚玉(446—465年),南朝宋公主。孝武帝刘骏之女,前废帝刘子业同母姐姐,初封山阴公主,后封会稽长公主,有“皇族第一美人”之称,以淫乱放荡闻名于当世。后被明帝刘彧赐死。 辇(niǎn): 特指君后所乘的车。

【译文】

徐爰擅长谄媚逢迎,取悦于人,又多涉猎诗书、史传,从南朝宋文帝元嘉初年进入宫中以来,参与机密,顾问政事,既擅长附和别人,又以典籍诗文为美饰,所以被文帝刘义隆所礼遇。孝武帝大明年间,更加受到器重。当时朝廷各部门的大臣多被诛杀或被贬逐,只有徐爰因为会逢迎,始终没有触犯孝武帝。前废帝刘子业继位后对其更加重用,文武百官没有能比得上的。刘子业每次外出,常常与沈庆之及山阴公主刘楚玉同乘辇车,徐爰也常参与其中。

【原文】

山阴公主,帝姊也,适驸马都尉何戢 [1] 。戢,偃之子也 [2] 。公主尤淫恣,尝谓帝曰:“妾与陛下,男女虽殊,俱托体先帝 [3] 。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太不均。”帝乃为公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进爵会稽郡长公主,秩同郡王 [4] 。吏部郎褚渊貌美,公主就帝请以自侍,帝许之 [5] 。渊侍公主十日,备见逼迫,以死自誓,乃得免。渊,湛之之子也 [6]

【注文】

[1] 姊(zǐ): 姐姐。 适: 嫁给。 驸马都尉: 古代官职名。西汉武帝始置,掌副车之马。三国曹魏时以帝婿授此官,魏晋以后成为常例,简称驸马,非实官。此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何戢(jí)(446—482年): 南朝宋、齐大臣。字慧景,庐江灊(今安徽霍山东北)人,出身名门,何尚之之孙,何偃之子,因娶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之女刘楚玉拜为驸马督尉。后废帝刘昱时任司徒左长史,与齐高祖萧道成关系很好。南朝齐时历任相国左长史、吏部尚书,加骁骑将军、吴兴太守、左将军。死后追赠为侍中、右光禄大夫。

[2] 偃(yǎn): 即何偃(413—458年),南朝宋大臣。字仲弘,庐江灊(今安徽霍山东北)人,何尚之中子。举秀才,南朝宋文帝元嘉中历任太子中庶子、侍中。孝武帝时任吏部尚书。谥曰“靖”。偃好谈玄,曾注《庄子·逍遥篇》,有文集十九卷。

[3] 淫恣: 放荡,不知拘检。 陛下: “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就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托体: 出身。

[4] 面首: 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指美男子,引申为男妾、男宠。 秩: 职位和品级。 郡王: 中国古代爵位名。其名始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除皇室外,臣下亦得封郡王。清代宗室封爵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简称郡王。

[5] 吏部郎: 古代官名,尚书省吏部曹长官通称。三国魏、蜀始置,两晋、南北朝沿置,亦称郎中,资序深者可转侍郎。隶于吏部尚书,掌管吏选任铨叙调动,对五品以下官吏的任免有建议权。 褚渊(435—482年): 南朝宋、齐大臣。字彦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南朝宋文帝之婿,历官著作佐郎、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共辅苍梧王(后废帝刘昱),南朝宋后废帝元徽五年(477年),萧道成杀后废帝,另立顺帝,他推举萧道成任录尚书事,后又助萧道成代宋建齐,受齐高帝宠幸,参与机要,进位司徒,封南康郡公。病卒。

[6] 湛之: 即褚湛之(411—460年),南朝宋大臣。字休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娶南朝宋武帝第七女始安哀公主,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公主死后又娶武帝第五女吴郡宣公主。颇有才干,为文帝赏识,历任扬武将军、司徒左长史、侍中、左卫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中书令、丹阳尹、尚书左仆射,谥“敬侯”。

【译文】

山阴公主刘楚玉是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胞姐,嫁给驸马都尉何戢。何戢是何偃的儿子。公主是个淫荡的女人,曾经对前废帝刘子业说:“我与陛下虽然性别有男女之分,但都是先帝所生。陛下六宫中有上万的美女,而我却只有驸马一个人,事情太不公平了。”刘子业就为山阴公主配置了三十个左右的面首,侍奉于她的身边,并加封会稽长公主之爵,俸禄与郡王等同。吏部郎褚渊是个美男子,公主就请求刘子业让他侍奉自己,刘子业同意了。褚渊侍奉公主十天,倍受公主的逼迫,发誓宁死不从,才幸免。褚渊是褚湛之的儿子。

【原文】

帝令太庙别画祖考之像,帝入庙,指高祖像曰:“渠大英雄,生擒数天子 [1] 。”指太祖像曰:“渠亦不恶,但末年不免儿斫去头 [2] 。”指世祖像曰:“渠大齄鼻,如何不齄?”立召画工令齄之 [3]

【注文】

[1] 太庙: 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称为太庙。 祖考: 已亡故的祖、父。 渠: 南方方言。他,他们。

[2] 斫(zhuó): 砍,杀。

[3] 齄(zhā)鼻: 俗称酒糟鼻。齄,鼻子上的小红疱。

【译文】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命令在太庙中另外绘制了祖先的画像,他进入太庙,指着高祖刘裕的画像说:“这是大英雄,曾经活捉了数位皇帝。”指着太祖刘义隆的画像说:“他也不错,只可惜晚年被儿子砍下了头颅。”指着世祖刘骏的画像说:“这人是个大酒糟鼻,为什么画像上没有?”立即召集画匠把酒糟鼻画了上去。

【原文】

新安王子鸾有宠于世祖,帝疾之。九月辛丑,遣使赐子鸾死,又杀其母弟南海王子师及其母妹 [1] 。发殷贵妃墓,又欲掘景宁陵,太史以为不利于帝,乃止 [2]

【注文】

[1] 子师: 即刘子师(460—465年),南朝宋宗室。宋孝武帝刘骏第二十二子,刘子业同母弟,字孝友,封南海王,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害,时年六岁。

[2] 殷贵妃(?—462年): 即殷淑仪,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宠妃。本姓刘,南郡王刘义宣之女,姿颜美丽,宠冠后庭。殷淑仪死后,刘骏下令修建为其祭祀的新安寺。刘子业即位后,为报殷淑仪得宠欲夺嫡之仇,将其所生子女全部杀死,拆毁新安寺,挖掘了其坟墓。 景宁陵: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陵墓。 太史: 古代官职名。先秦时是史官和历官,属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汉设太史令,属太常。魏晋以后仅掌管天文历法及祥瑞灾异。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故称翰林为太史。

【译文】

新安王刘子鸾原来受到世祖刘骏的宠爱,前废帝刘子业非常嫉妒。九月辛丑(十一日),派遣使者前去令刘子鸾自杀,又杀死了刘子鸾的胞弟南海王刘子师及胞妹。前废帝掘开殷贵妃的坟墓,又打算去掘孝武帝的景宁陵,太史认为这样会对前废帝自己不利,前废帝才停止了行动。

【原文】

废帝自即位以来,未尝戒严,因民[间]讹言义阳王昶反而讨之,昶奔魏 [1] 事见《元魏寇齐》

【注文】

[1] 讹(é)言: 传布的流言,谣言。 昶(chǎng): 即刘昶(436—497年),南朝宋宗室、大臣。字休道,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封义阳王,历任辅国将军、散骑常侍、太常、会稽太守、东扬州刺史、秘书监、骁骑将军、江州刺史、中书令、徐州刺史等职,因惧怕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逃奔北魏,历任侍中、外都大官、内都坐大官、中书监,历丹阳王、宋王。死后赠假黄钺、太傅、领扬州刺史,备九锡,谥曰“明”。

【译文】

自从前废帝刘子业继位以来,还没有实行过全城戒严,由于民间讹传义阳王刘昶将要反叛,刘子业准备前去讨伐他,所以刘昶听到消息后逃奔北魏。 事见《元魏寇齐》

【原文】

吏部尚书袁 始为帝所宠任,俄而失指,待遇顿衰,使有司纠奏其罪,白衣领职 [1] 惧,诡辞求出 [2] 。甲寅,以 为督雍梁等四州诸军事、雍州刺史 [3] 舅蔡兴宗谓之曰:“襄阳星恶,何可往 [4] ?” 曰:“白刃交前,不救流矢 [5] 。今者之行,唯愿生出虎口耳 [6] 。且天道辽远,何必皆验?”

【注文】

[1] 俄而: 不久。 失指: 不合帝王旨意。指,通“旨”。 有司: 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纠奏: 举察其罪,上奏朝廷。 白衣: 原指古代百姓服装,借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 领职: 管理所掌之职务。

[2] 诡辞: 说假话,敷衍搪塞。 出: 指离开中央,到地方做官。

[3] 督雍梁等四州诸军事: 指挥雍州、梁州等四州军事的最高长官。 雍州: 古州名。古九州之一。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分凉州河西四郡置。三国魏治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其后逐渐缩小。东晋孝武帝太元中在襄阳(今湖北襄阳)侨置。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割荆州北部为境,治所不变。南朝梁以后逐渐缩小。东晋、南朝时控扼南北,为汉水上游重镇。

[4] 襄阳: 古郡、县名。西汉初置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置郡,治所在襄阳县(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为荆州治所。东晋孝武帝太元中在襄阳(今湖北襄阳)侨置。隋文帝开皇初废除。 星恶: 星象不吉利。

[5] 白刃交前,不救流矢: 刀剑砍过来,就不要管乱飞的弓箭了。比喻事情有轻重缓急,要抓住重点。

[6] 者: 助词。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耳: 助词。而已,罢了。

【译文】

吏部尚书袁 刚开始受到前废帝刘子业的宠信,不久因为不合刘子业的旨意而受到极度冷落,刘子业让有关部门弹劾他的罪行,让他以平民的身份担任现职。袁 害怕,编造理由请求调任外地。甲寅(十四日),刘子业调任袁 为都督雍州、梁州等四州诸军事和雍州刺史。袁 的舅舅蔡兴宗对他说:“襄阳的星象不吉利,哪能前往那里任职?”袁 说:“眼看就要被刀剑所杀,我哪里还顾得了流箭。今天出城,我只希望能活着逃离虎口而已。况且天象遥远,也不一定会应验吧?”

【原文】

是时临海王子顼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1] 。朝廷以兴宗为子顼长史、南郡太守,行府州事,兴宗辞不行 [2] 说兴宗曰:“朝廷形势,人所共见,在内大臣,朝不保夕 [3] 。舅今出居陕西,为八州行事, 在襄、沔,地胜兵强,去江陵咫尺,水陆流通 [4] 。若朝廷有事,可以共立桓、文之功,岂比受制凶狂,临不测之祸乎!今得间不去,后复求出,岂可得邪 [5] ?”兴宗曰:“吾素门平进,与主上甚疏,未容有患 [6] 。宫省内外,人不自保,会应有变 [7] 。若内难得弭,外衅未必可量 [8] 。汝欲在外求全,我欲居中免祸,各行其志,不亦善乎?”

【注文】

[1] 子顼(xū): 即刘子顼(456—466年),南朝宋宗室、大臣。字孝列,孝武帝刘骏第七子,母为史昭华。先后封历阳王、临海王,加号冠军将军,领吴兴太守,任广州刺史、荆州刺史、前将军、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丹阳尹。明帝泰始元年(465年)十二月与刘子绥、刘子房共同起兵叛乱,兵败后被赐死。 荆州: 古州名。古九州之一,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东汉治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其后屡迁,东晋时定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晋以后辖境渐小。它是东晋、南朝时长江中游的政治军事重镇,其重要性仅次于当时的都城所在地扬州。

[2] 长(zhǎng)史: 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府及大将军、车骑将军等主要将军幕府设。东汉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和诸主要将军府亦设。三国、晋、南北朝沿置。魏、晋以后,州、郡刺史中带将军称号开府者亦设,多兼任首郡太守。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也有长史,掌兵马。长史分为左、右,职重。 南郡: 古郡名。战国秦昭襄王置,治郢(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纪南城),后迁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唐代更名为江陵郡,后又改为江陵府。 行(xíng): 代理。在中国古代官制中,以官阶低的人担任较高职务的称“守某官”,以官阶高的人担任较低职务的称“行某官”。

[3] 朝不保夕: 成语。又称“朝不虑夕”,意思为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

[4] 陕西: 疑误。 沔(miǎn): 古地区名。沔水流域,今汉江流域。 地胜: 地形地势好。 咫(zhǐ)尺: 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接近或刚满一尺。形容距离很近。

[5] 桓、文之功: 桓是指齐桓公,文是指晋文公。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曾经为周王朝的统治立下过功勋。齐桓公北伐戎狄,南攻楚国,尊王攘夷,受到周天子的赏赐;晋文公建立霸业后,率大军勤王,平定了周襄王胞弟叔带等人的叛乱,迎周襄王归都。 得间(jiàn): 得到机会。 邪: 同“耶”,疑问词。

[6] 素门: 本指毛坯门、没有上漆的木门。代指门第低微的人,属清寒之家,与世族豪门相对应。 平进: 以次序提拔而不越等次升迁。 未容: 不一定。

[7] 会应: 应当,应该。

[8] 得弭(mǐ): 平息,停止,消除。 外衅(xìn): 指与外国的争端。 量(liàng): 估量,揣度。

【译文】

当时,临海王刘子顼担任都督荆州、湘州等八州诸军事和荆州刺史。朝廷任命蔡兴宗为刘子顼的长史、南郡太守,处理都督府和荆州的政事,蔡兴宗却推辞不愿就任。袁 劝蔡兴宗说:“朝廷现在的形势大家都能看到,在朝的大臣朝不保夕。朝廷如今派舅舅您前往荆州掌管八州军事,袁 我又在襄阳、沔水一带,地势优越,兵力强盛,离江陵也仅有咫尺之远,水陆交通便利。如果朝廷内有政变,我们可以共同建立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功勋,这怎么能跟在朝中受制于凶暴狂妄之徒、身处不测之祸的处境相比!如今有机会离开朝廷您却不走,以后再想有机会走,哪里还能得到呢?”蔡兴宗说:“我出身寒门,顺次提拔,与皇帝关系又很不密切,不一定会有祸患。朝廷皇宫内外,人人不能自保,一定会有变乱。或许朝廷内的祸乱会消除,而地方上的祸乱就不好猜测了。你想在地方上保全自己,而我想在朝廷中免除灾祸,我们各自按自己的想法办,不是也很好吗?”

【原文】

于是狼狈上路,犹虑见追,行至寻阳,喜曰:“今始免矣 [1] 。”邓琬为晋安王子勋镇军长史、寻阳内史,行江州事 [2] 与之款狎过常,每清闲,必尽日穷夜 [3] 与琬人地本殊,见者知其有异志矣。寻复以兴宗为吏部尚书。

【注文】

[1] 狼狈: 急速,急忙。 见: 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寻阳: 古郡名。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分庐江、武昌二郡置,治寻阳(今江西九江南),隶江州。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郡治迁湓城(今江西九江),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分江州为二,属西江州,南朝陈天嘉六年(565年)复江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寻阳郡。 始: 副词。刚刚,才。

[2] 邓琬(407—466年): 南朝宋大臣。字元琬,一作元琰,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历任主簿、辅国将军、南海太守、刘子勋镇军长史、寻阳内史,代行江州事。前废帝刘子业无道,皇族诸王夺位斗争剧烈,邓琬起兵反叛,拥戴刘子勋为帝。明帝刘彧夺位后,邓琬拥立刘子勋也在寻阳称帝,年号义嘉,自任左将军、尚书右仆射,兵败后被刘彧诱杀。 子勋: 即刘子勋(456—466年),南朝宋宗室。字孝德,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第三子,母为陈淑媛,自幼因眼疾不受孝武帝宠爱。封晋安王,任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前将军、江州刺史、镇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等职。因反叛被明帝刘彧捕杀。 镇军: 即镇军将军,古代武官名。东汉献帝建安末置,三国魏定为三品,其地位仅低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内史: 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原为中央官职。西汉诸侯王国掌民政之官亦称内史,西汉成帝刘骜(áo)绥和元年(前8年)省内史,设国相治民,相当于郡守。晋沿置,为王国的地方行政长官。魏晋要郡亦有以内史代太守者,如东晋会稽郡、彭城郡即是其例。南北朝沿袭。

[3] 款狎(xiá): 亲昵,亲近。

【译文】

仓促上路前去雍州赴任,但一直担心被刘子业追杀,走到寻阳后,才高兴地说:“现在终于免除了被杀的危险。”邓琬任晋安王刘子勋的镇军长史、寻阳内史,代理江州的政事。袁 与邓琬过分亲昵,每每得空,一定会昼夜玩乐。袁 与邓琬本来门第悬殊,看到的人都知道他们一定有反叛的意图。不久,前废帝刘子业又任命蔡兴宗为吏部尚书。

【原文】

帝舅东阳太守王藻尚世祖女临川长公主 [1] 。公主妒,谮藻于帝 [2] 。冬十月己卯,藻下狱死。

【注文】

[1] 东阳: 古郡名。三国吴程侯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置。治长山(今浙江金华)。 王藻(?—465年): 南朝宋大臣。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偃长子,前废帝刘子业之舅,任东阳太守,娶南朝宋文帝第六女临川长公主刘英媛,后因公主生性妒嫉进谗言,被刘子业所杀。 临川长公主: 即刘英媛(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公主。宋文帝刘义隆第六女,封临川公主,先嫁给东阳太守王藻,生有一子王彻,后嫁豫章太守庾冲远,性嫉妒。

[2] 谮(zèn): 诬陷。

【译文】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舅舅、东阳太守王藻娶文帝之女临川长公主。公主性格善妒,向前废帝进谗言。冬季十月己卯(二十日),王藻被捕,在狱中被杀。

【原文】

会稽太守孔灵符,所至有政绩,以忤犯近臣,近臣谮之,帝遣使鞭杀灵符,并诛其二子 [1]

【注文】

[1] 会(kuài)稽(jī): 古郡名。秦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东汉顺帝时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太守: 古代官职名。又称郡守,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边地置郡,其长官称郡守,尊称为太守。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每郡置郡守,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西汉景帝刘启时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行政长官。隋初,废州存郡,以刺史为郡长官。 孔灵符(?—465年): 南朝宋臣僚。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孔季恭之子,历任南郡太守、郢州刺史、丹阳尹等职,有政绩,曾上书迁徙无产民众到鄞、 (mào)、余姚三县开垦湖田,后因冒犯佞臣,被宋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忤(wǔ)犯: 违抗,冒犯。 近臣: 君主所亲近的臣子。 鞭杀: 刑罚名。用鞭子打死。

【译文】

会稽太守孔灵符在任期间有政绩,因为冒犯了宋前废帝身边的近臣,被诬陷,前废帝派使者用鞭子打死孔灵符,并诛杀了他的两个儿子。

【原文】

宁朔将军何迈,瑀之子也,尚帝姑新蔡长公主 [1] 。帝纳公主于后宫,谓之谢贵嫔,诈言公主薨,杀宫婢送迈第殡葬,行丧礼 [2] 。庚辰,拜贵嫔为夫人,加鸾辂龙旂,出警入跸 [3] 。迈素豪侠,多养死士,谋因帝出游,废之,立晋安王子勋 [4] 。事泄,十一月壬辰,帝自将兵诛迈。

【注文】

[1] 宁朔将军: 古代武官名。四品杂号将军。 何迈(?—465年): 南朝宋将领。宋文帝刘义隆新蔡公主刘英媚之婿,因前废帝刘子业霸占其妻,盛怒之下欲起兵废除刘子业,因消息走漏被刘子业所杀。 瑀(yǔ): 即何瑀(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大臣。宋武帝刘裕豫章公主刘欣男之婿,官至吏部尚书。 新蔡长公主: 即刘英媚,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女,刘子业姑母,封新蔡公主。下嫁何迈,后被刘子业长期霸占,并封为贵嫔,何迈大怒,欲废掉刘子业,事情泄露被杀。

[2] 纳: 娶。 后宫: 帝王妻妾所生活的地方,通常指代生活在后宫的女性,古人常用“后宫佳丽三千人”来形容古代皇帝嫔妃之众。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yuàn)、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jié)妤(yú)、容华、充华。 贵嫔: 古代皇帝后宫妃嫔的位号之一。始于曹魏,仅次于皇后。两晋南北朝时,贵嫔与夫人、贵人并称三夫人,仅次皇后,位视三公。 诈言: 谎称。 薨(hōng): 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古代宠妃死亡也称薨。 丧礼: 古代丧事的礼仪、礼制,等级规定严格,程序复杂。

[3] 夫人: 古代皇帝后宫妃嫔的位号之一。参见“贵嫔”注。 鸾(luán)辂(lù): 天子王侯所乘之车。 龙旂(qí): 上绘交龙并有铃铛的旗子。 出警入跸(bì): 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跸”。出为警,入为跸。

[4] 死士: 敢死的勇士。古代大多死士是江湖侠客,基本从事突击和暗杀两种任务。

【译文】

宁朔将军何迈是何瑀的儿子,娶前废帝刘子业的姑姑新蔡长公主。刘子业把新蔡公主留在后宫,称她为谢贵嫔,谎称公主去世,杀死一个宫女送到何迈的府中入殓,按公主的规格发丧。庚辰(二十一日),册封谢贵嫔为夫人,并准许她出行时打龙旗、乘鸾车,出入都像皇帝一样全城戒严。何迈平时豪爽侠义,养了很多敢死之士,阴谋在刘子业出外游猎时废掉他,拥立晋安王刘子勋。阴谋泄露后,十一月壬辰(初三日),刘子业率兵杀死了何迈。

【原文】

初,沈庆之既发颜、柳之谋,遂自昵于帝,数尽言规谏,帝浸不悦 [1] 。庆之惧祸,杜门不接宾客 [2] 。尝遣左右范羡至吏部尚书蔡兴宗所 [3] 。兴宗使羡谓庆之曰:“公闭门绝客,以避悠悠请托者耳 [4] 。如兴宗,非有求于公者也,何为见拒?”庆之使羡邀兴宗。

【注文】

[1] 规谏: 以正义之道劝人改正言行的不当之处。 浸: 副词。渐渐,逐渐。

[2] 杜门: 闭门。 宾客: 古时指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汉代养客之风仍盛,有时皇帝甚至下诏不许诸王养客。宾客为主人营治产业、出谋划策、奔走效命。此后,宾客降为附从,逐渐变成为贵族、豪强的家兵、部曲。

[3] 范羡(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侍从,生平事迹不详。

[4] 悠悠: 无休止,众多。 请托: 以私事相托,走门路,通关节。

【译文】

当初,沈庆之揭发颜师伯、柳元景的谋反之事后,就主动亲近前废帝刘子业,并多次尽力规劝,刘子业渐渐不高兴。沈庆之害怕灾祸降临,于是闭门不再接见宾客。他曾派身边的侍从范羡到吏部尚书蔡兴宗的府上。蔡兴宗让范羡给沈庆之捎话说:“沈公闭门谢绝接见宾客,是为了回避无休止的请托罢了。像我蔡兴宗对沈公没有什么请求的人,为什么也遭到谢绝?”于是沈庆之派范羡前去邀请蔡兴宗。

【原文】

兴宗往见庆之,因说之曰:“主上比者所行,人伦道尽,率德改行,无可复望 [1] 。今所忌惮,唯在于公,百姓喁喁所瞻赖者,亦在公一人而已 [2] 。公威名素著,天下所服。今举朝遑遑,人怀危怖,指麾之日,谁不响应 [3] ?如犹豫不断,欲坐观成败,岂惟旦暮及祸,四海重责将有所归 [4] 。仆蒙眷异常,故敢尽言,愿公详思其计 [5] 。”庆之曰:“仆诚知今日忧危,不复自保,但尽忠奉国,始终以之,当委任天命耳 [6] 。加老退私门,兵力顿阙,虽欲为之,事亦无成 [7] 。”兴宗曰:“当今怀谋思奋者,非欲邀功赏富贵,正求脱朝夕之死耳。殿中将帅,唯听外间消息,若一人唱首,则俯仰可定 [8] 。况公统戎累朝,旧日部曲,布在宫省,受恩者多,沈攸之辈,皆公家子弟耳,何患不从?且公门徒、义附,并三吴勇士 [9] 。殿中将军陆攸之,公之乡人,今入东讨贼,大有铠仗,在青溪未发 [10] 。公取其器仗以配衣麾下,使陆攸之帅以前驱,仆在尚书中,自当帅百僚案前世故事,更简贤明,以奉社稷,天下之事立定矣 [11] 。又朝廷诸所施为,民间传言公悉豫之。公今不决,当有先公起事者,公亦不免附从之祸 [12] 。闻车驾屡幸贵第,酣醉淹留 [13] 。又闻屏左右,独入阁内。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庆之曰:“感君至言,然此大事,非仆所能行。事至,固当抱忠以没耳 [14] 。”

【注文】

[1] 因: 副词。乘机,顺便。 比者: 近来,最近。 率德: 指遵循前人之德。

[2] 喁(yóng)喁: 比喻众人敬仰归向的样子。 瞻赖: 仰望倚赖。

[3] 遑(huáng)遑: 惊恐不安的样子。 指麾(huī): 即指挥。

[4] 岂惟: 亦作“岂唯”“岂维”,难道只是,何止。 旦暮: 意同“旦夕”。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暂的时间。

[5] 仆: 古代男子自谦之称。 蒙眷: 承蒙器重。

[6] 委任: 交付,托付。 天命: 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

[7] 顿阙: 困顿缺乏。

[8] 唱首: 创始,领头。 俯仰: 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短暂。

[9] 统戎: 统帅部队。 部曲: 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联称泛指某人统率下的军队。以后,部曲地位卑微化。魏晋南北朝时指家兵、私兵,隋唐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属于贱口的社会阶层。 沈攸之(?—478年): 南朝宋大将。字仲达,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任郢州刺史、车骑大将军,因举兵反萧道成专权,兵败自缢。 门徒、义附: 略称“义徒”。两晋、南北朝世家大族的一种依附人口,其来源为招募和投靠。 三吴: 古地域名。即吴郡、吴兴郡、会稽郡等三郡辖地,由于这三郡都是从同一个会稽郡中析置,因此三郡地区被合称为“三吴”。

[10] 殿中将军: 古代武官名。三国魏初设,主管殿内宿卫,六品,是最亲近的禁卫武官。 陆攸之(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将领。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区)人,曾任殿中将军。 铠仗: 铠甲和兵器。 青溪: 古代河流名。指三国吴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城东南所凿的东渠,发源于今江苏南京钟山西南,流经南京市区入秦淮河,曲折达十余里,故名“九曲青溪”。年久湮废,今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

[11] 配衣: 指禁军。 麾(huī)下: 部下。 前驱: 前锋。 故事: 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 社稷(jì):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常用为国家的代称。

[12] 附从: 追随跟从。

[13] 车驾: 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淹留: 长期逗留。

[14] 抱忠: 效忠。 没(mò): 通“殁”,死亡。

【译文】

蔡兴宗前往拜访沈庆之,乘机劝说道:“皇帝最近的所作所为,已经丧失传统的伦理道德,劝导和改变他的德行,已经没有希望了。如今我所担忧和害怕的人只有沈公您一个,百姓们所仰望和依赖的人也只有沈公您一个人。您威信和名声远播天下,被天下人所敬服。现在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大家都处在危险之中,您率军起事之日,哪个人不会响应?如果您还在犹豫不决,想坐着冷眼观望成败,不只是早晚会面临祸乱及身的下场,而且天下将会把这一罪过加到您的身上。我承蒙您特别的厚爱,因此才敢言无不尽,希望您慎重思考。”沈庆之说:“我确实明了今天我们面临的忧患和危险,而且也知道我不能保全自己,现在只想为国家尽忠,做到有始有终,其他的只好听天由命了。再加上我已年老退职在家,手中又没有兵权,即使想做点什么,也一定不会成功的。”蔡兴宗说:“如今我们谋划奋起反抗,不是为了邀功请赏,求得富贵,而只是为了逃脱早晚被杀死的命运罢了。殿中省的将帅,只是在等待宫外起事的消息,如果有一个人带头倡导,他们很快就会投入战斗。况且您历朝为将,原来的老部下分布在宫中的各部门,受到您的恩惠的人很多,像沈攸之等人都是沈家的子弟,何必担心他们不跟从您呢?再说您的门徒和义附都是三吴地区的勇敢之士。殿中将军陆攸之是您的同乡,如今正准备到东面讨伐乱贼,他们配备了大量的武器,现在还在青溪没有出发。您夺取他们的武器分配给部下,派陆攸之统帅军队做前锋,我在尚书省自然会率领文武百官按照前代的旧制,为国家拥立贤明的君主,天下大事不久就可以搞定。再有,朝廷的所作所为,民间百姓传言都有您的参与。如今您继续犹豫不决的话,有人就会先您而举义,到时候您也会受到被牵连的灾祸。听说皇帝屡次临幸您的府第,酣饮醉留府中。又听说皇帝会屏退身边的侍从,独自进入楼阁中休息。这些条件是千载万世难逢的好机会,不可以失去呀。”沈庆之说:“您说的肺腑之言令我非常感动。但这是大事情,不是我能做得到的。如果真的祸到临头,我一定会怀抱忠心前去就死。”

【原文】

青州刺史沈文秀,庆之弟子也,将之镇,帅部曲出屯白下 [1] 。亦说庆之曰:“主上狂暴如此,祸乱不久,而一门受其宠任,万物皆谓与之同心 [2] 。且若人爱憎无常,猜忍特甚,不测之祸,进退难免 [3] 。今因此众力图之,易于反掌。机会难值,不可失也 [4] 。”再三言之,至于流涕。庆之终不从,文秀遂行。

【注文】

[1] 青州: 古州名。原是古九州之一。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德州、平原、高唐以东,河北吴桥及山东马颊河以南,济南、临朐、安丘、即墨、莱阳等市县以北等地。东汉治临菑(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东晋移治东阳城(北齐置益都县,今青州市)。东晋初于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置侨置州,南朝宋初并入南兖州。 沈文秀(425—486年): 南朝宋名将。字仲远,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沈庆之侄子,初任主簿、功曹史、钱唐令、武康令、尚书库部郎、建康令、建威将军、青州刺史等职。曾参与反叛刘子业、讨伐刘子勋战争,后被北魏军所俘,病死于北方。 弟子: 兄弟之子,侄子。 之: 动词。到,往。 白下: 古城名。又名白石陂、白石垒,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区。

[2] 万物: 众人,大家。

[3] 猜忍: 疑忌残忍。

[4] 值: 轮到,遇到。

【译文】

青州刺史沈文秀是沈庆之的侄子,将要前往青州赴任,统领部众屯驻于白下城。他也规劝沈庆之说:“当今皇上这样狂妄暴虐,灾祸和变乱不久将会到来,而我们沈氏家族受到他的宠信,天下人都会认为我们与他是一条心。况且,如果一个人爱憎无常,猜忌很厉害的话,那么灾祸临头时,我们一定进退都难于幸免。现在我们凭借各方面的力量反抗他,易如反掌。机会难得,千万不可以失去呀。”沈文秀再三劝谏,以至于痛哭流涕。沈庆之最终也没有听从,于是沈文秀只好失望地离开。

【原文】

及帝诛何迈,量庆之必当入谏,先闭青溪诸桥以绝之。庆之闻之,果往,不得进而还。帝乃使庆之从父兄子直阁将军攸之赐庆之药;庆之不肯饮,攸之以被揜杀之,时年八十 [1] 。庆之子侍中文叔欲亡,恐如太宰义恭被支解,谓其弟中书郎文季曰:“我能死,尔能报 [2] 。”遂饮庆之之药而死。弟秘书郎昭明亦自经死,文季挥刀驰马而去,追者不敢逼,遂得免 [3] 。帝诈言庆之病薨,赠侍中、太尉,谥曰忠武公,葬礼甚厚。

【注文】

[1] 从父: 指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今称堂伯、堂叔。 直阁将军: 古代武官名。南朝及北魏置,为皇帝左右侍卫之官。 揜(yǎn)杀: 乘人不备袭击而杀死,揜同“掩”。

[2] 文叔: 即沈文叔(?—465年),南朝宋大臣。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沈庆之长子,历任中书黄门郎、侍中等职。沈庆之被杀死后,服毒自杀。 亡: 逃亡,逃跑。 支解: 酷刑名。又称“肢解”,古代碎裂肢体的一种酷刑。 中书郎: 古代官职名。西汉始置,隶中书谒者令,职掌及沿革不详。三国吴置,掌草拟诏书,并常被派出执行皇帝使命,权任颇重。魏晋南北朝时亦作为中书通隶郎、中书侍郎的省称。 文季: 即沈文季(442—499年),南朝齐大臣。字仲达,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沈庆之之子,任中书郎。沈庆之被杀后,挥刀驰马逃走。后历任黄门郎、长水校尉、秘书监、吴兴太守。宋亡后仕齐,任侍中、秘书监、太子詹事。后被东昏侯萧宝卷所杀。南朝梁武帝时赠司空,谥忠宪公。

[3] 秘书郎: 古代官职名。东汉始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南朝士族子弟以为出身之官。唐代一度改称“兰台郎”。 昭明: 即沈昭明(?—465年),南朝宋臣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沈庆之之子,曾任秘书郎,沈庆之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后,上吊自杀。 经死: 上吊而死。

【译文】

等到前废帝刘子业诛杀何迈时,料到沈庆之必然会入朝劝谏,于是先切断了他入朝必经的青溪诸桥。沈庆之听说此事,果然前往,但因无法过桥而返回。于是,刘子业派沈庆之堂兄的儿子、直阁将军沈攸之拿着毒药前去赐死沈庆之。沈庆之不肯喝药,沈攸之就用被子闷死了他,沈庆之当年八十岁。沈庆之的长子、侍中沈文叔准备逃走,又怕被捉住后像刘义恭那样被肢解,于是对他的弟弟、中书郎沈文季说:“我能去就死,你就能为我们家报仇。”于是喝下了赐给沈庆之的毒药而死。沈文叔的弟弟、秘书郎沈昭明也上吊自杀。沈文季挥刀突围,策马而逃,追赶的人不敢紧逼,于是幸免于难。刘子业谎称沈庆之病死,赠给他侍中、太尉之职,谥曰忠武公,并给他办理了很隆重的葬礼。

【原文】

领军将军王玄谟数流涕谏帝以刑杀过差,帝大怒 [1] 。玄谟宿将,有威名,道路讹言玄谟已见诛 [2] 。蔡兴宗尝为东阳太守,玄谟典签包法荣家在东阳,玄谟使法荣至兴宗所 [3] 。兴宗谓法荣曰:“领军殊当忧惧。”法荣曰:“领军比日殆不复食,夜亦不眠,恒言收己在门,不保俄顷 [4] 。”兴宗曰:“领军忧惧,当为方略,那得坐待祸至?”因使法荣劝玄谟举事 [5] 。玄谟使法荣谢曰:“此亦未易可行,期当不泄君言 [6] 。”

【注文】

[1] 领军将军: 古代武官名。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北魏及南北朝末期为高级将军。 王玄谟(388—468年): 南朝宋将领。字彦德,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东晋时历任刘裕从事史、谢晦南蛮参军、武昌太守。南朝宋时历任刘义欣中兵参军、刘义宾司马、彭城太守、宁朔将军、益州刺史、徐州刺史、青冀二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护军将军。谥曰“庄公”。 过差(chà): 过分,失度。

[2] 宿(sù)将: 久经战争的将领。 威名: 因有惊人的力量或武功而得到的很大的威望。

[3] 东阳: 古郡名。治长山,今浙江金华婺(wù)城区。 包法荣(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臣僚。东阳(今浙江金华婺城区)人,曾任王玄谟典签,曾受蔡兴宗之托劝王玄谟起兵反叛,遭到拒绝。

[4] 俄顷: 片刻,一会儿。

[5] 举事: 指起兵,夺取政权。

[6] 期: 必定,一定。

【译文】

领军将军王玄谟多次流泪劝谏前废帝刘子业刑罚太重、杀人失度,刘子业非常生气。王玄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很高的威信和声誉,路上的行人都讹传王玄谟已经被杀。蔡兴宗曾任东阳太守,王玄谟的典签包法荣的家在东阳,王玄谟派包法荣到蔡兴宗那里去。蔡兴宗对包法荣说:“领军将军此时尤其忧虑和害怕吧。”包法荣说:“王领军近日大概白天吃不好饭,夜里也睡不好觉,老是担心收捕自己的人就在门外,不久自己的性命就保不住了。”蔡兴宗说:“王领军忧虑害怕,应该考虑出路,哪能坐等灾祸的降临?”于是,蔡兴宗让包法荣劝说王玄谟起兵反抗。王玄谟派包法荣道谢说:“起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一定不会泄露你说的话。”

【原文】

右卫将军刘道隆,为帝所宠任,专典禁兵 [1] 。兴宗尝与之俱从帝夜出,道隆过兴宗车后,兴宗曰:“刘君,比日思一闲写 [2] 。”道隆解其意,掐兴宗手曰:“蔡公勿多言。”

【注文】

[1] 右卫将军: 古代武官名。三国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分中卫将军为左、右卫将军。北齐时为右卫府长员,员一人,三品。隋初,为十二卫中右卫副长军,员二人,从三品,协助右卫大将军掌皇宫禁卫。 刘道隆(?—465年): 南朝宋将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江夏内史刘怀默之子,历任庐江太守、龙骧将军、中兵参军、黄门侍郎,徐青冀三州刺史、右卫将军、左卫将军、中护军,封永昌县侯,后因对建安王刘休仁的母亲非礼被明帝刘彧赐死。 禁兵: 古代皇帝的亲兵,即侍卫宫中及扈从的部队。

[2] 闲写: 休闲畅谈。

【译文】

右卫将军刘道隆,受到前废帝刘子业的宠信,专门掌管禁军。蔡兴宗曾与他一起随废帝夜里出游,刘道隆经过蔡兴宗的车后时,蔡兴宗对他说:“刘君,我想近日找一个悠闲的时间与你好好聊聊天。”刘道隆领会蔡兴宗的意思,掐一下他的手说:“蔡公不要多说了。”

【原文】

帝畏忌诸父,恐其在外为患,皆聚之建康,拘于殿内,殴捶陵曳,无复人理 [1] 。湘东王彧、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皆肥壮,帝为竹笼,盛而称之,以彧尤肥,谓之“猪王”,谓休仁为“杀王”,休祐为“贼王” [2] 。以三王年长,尤恶之,常录以自随,不离左右 [3] 。东海王祎性凡劣,谓之“驴王”,桂阳王休范、巴陵王休若年尚少,故并得从容 [4] 。尝以木槽盛饭,并杂食搅之,掘地为坑,实以泥水,祼彧内坑中,使以口就槽食之,用为欢笑。前后欲杀三王以十数,休仁多智数,每以谈笑佞谀说之,故得推迁 [5]

【注文】

[1] 殴(ōu)捶(chuí): 殴打。 陵曳(yè): 凌侮捶挞。 人理: 人伦,做人的道德规范。

[2] 休仁: 即刘休仁(443—471年),南朝宋宗室、臣僚。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二子,母为杨修仪,封建安王,历任秘书监、南兖州刺史、侍中、湘州刺史、散骑常侍、平南将军、安南将军、江州刺史、散骑常侍、太常、护军将军、领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左光禄大夫、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因拥立刘彧称帝,升任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率军南讨刘子勋,后因兄弟猜忌,被刘彧毒死。 休祐: 即刘休祐(445—471年),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三子,母为邢美人。初封山阳王,历任散骑常侍、东扬州刺史、湘州刺史、侍中、都官尚书、骁骑将军,前废帝时任豫州刺史、镇西大将军、散骑常侍,明帝时任江州刺史、南豫州刺史,改封晋平王,后被免为庶人。 盛(chéng): 把东西放进去。

[3] 录: 逮捕,拘押。

[4] 祎(yī): 即刘祎(436—470年),南朝宋宗室。字休秀,宋文帝刘义隆第八子,性格顽劣,为诸兄弟所鄙视,初封东海王,历任侍中、冠军将军、散骑常侍、会稽太守、广州刺史、抚军将军、江州刺史、中书令、骁骑将军、南豫州刺史,明帝时任太尉,改封庐江王,后因与柳欣慰谋反贬为车骑将军、南豫州刺史,不久被赐自杀。 休范: 即刘休范(448—474年),南朝宋宗室、大臣。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初封顺阳王,改封桂阳王,历任冠军将军和南彭城、下邳太守,秘书监、中护军,明帝时任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征北大将军、扬州刺史、江州刺史,后废帝时任司空、侍中、太尉,因谋反被杀。 休若: 即刘休若(448—471年),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九子,母为罗美人,初封巴陵王,历任冠军将军、南琅邪太守、南彭城太守、徐州刺史、散骑常侍、左卫将军,明帝时任镇西将军,讨平刘子勋升任卫将军、雍州刺史、南徐州刺史等职,因明帝晚年猜忌被诱杀。 从容: 宽缓,缓和。

[5] 佞(nìng)谀(yú): 以美言奉承讨好。 推迁: 推迟,迁延。

【译文】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猜忌害怕诸位叔叔,担心他们在外藩制造祸患,于是把他们都召集到京城建康,软禁在宫廷内,任意殴打凌辱,简直没有人伦。湘东王刘彧、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祐,都很肥胖,刘子业编造竹笼,把他们装在里面称量体重,因为刘彧特别肥胖,就叫他“猪王”,叫刘休仁为“杀王”,叫刘休祐为“贼王”。因为这三王年龄较长,刘子业尤其厌恶,外出时常常押着他们随行,从不离开自己身边。东海王刘祎性情顽劣,被称为“驴王”,桂阳王刘休范、巴陵王刘休若因年幼,所以比较随意些。刘子业曾经用木槽盛饭,里面搅拌一些杂食放在地上,再在旁边的地面上挖一个坑,里面灌满泥水,让刘彧光着身子跳到泥水坑里,让他用嘴从木槽中吃食,以此取笑他。刘子业前前后后十多次想杀死这三王,刘休仁足智多谋,每次都在谈笑中阿谀奉承,三王才得以推迟被杀。

【原文】

少府刘曚妾孕临月,帝迎入后宫,俟其生男,欲立为太子 [1] 。彧尝忤旨,帝祼之,缚其手足,贯之以杖,使人担付太官 [2] 。曰:“今日屠猪。”休仁笑曰:“猪未应死。”帝问其故,休仁曰:“待皇太子生,杀猪取其肝肺。”帝怒乃解,曰:“且付廷尉 [3] 。”一宿,释之。丁未,曚妾生子,名曰皇子,为之大赦,赐为父后者爵一级。

【注文】

[1] 少府: 古代官职名。秦代置,西汉相沿,为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泽的税收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魏晋以后设殿中监,与少府并立,凡宫府事务皆统于殿中监,少府仅掌百工技巧之事,权力大减。 刘曚(méng)(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臣僚。任职于少府,前废帝刘子业曾欲立其子为太子。 临月: 快要生产。 俟(sì): 等待。

[2] 忤(wǔ)旨: 违背圣旨。 贯: 贯穿。 太官: 古代官职名。又称“大官”,掌管皇室膳食。

[3] 廷尉: 古代官职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译文】

少府刘曚的妾怀孕即将生产,前废帝刘子业把她接到后宫,等生下了男孩,准备册立为太子。湘东王刘彧曾经冒犯圣旨,前废帝把他脱光,捆住手脚,用木棍穿到绳子里抬着到太官那里,并对太官说:“今天杀猪。”刘休仁笑着说:“今天不应该杀猪。”前废帝问原因,刘休仁说:“等皇太子生下后,再杀猪取肝肺。”刘子业才消除些怒火,说:“暂且把他交到廷尉那里。”一夜之后才放了他。丁未(十八日),刘曚的妾生下男孩,前废帝称其为皇子,为他大赦全国,为全国当了父亲的人赐爵一级。

【原文】

帝又以太祖、世祖在兄弟数皆第三,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亦第三,故恶之,因何迈之谋,遣左右朱景云送药赐子勋死 [1] 。景云至湓口,停不进 [2] 。子勋典签谢道迈、主帅潘欣之、侍书褚灵嗣闻之,驰以告长史邓琬,泣涕请计 [3] 。琬曰:“身南土寒士,蒙先帝殊恩,以爱子见托,岂得惜门户百口,期当以死报效 [4] 。幼主昏暴,社稷危殆,虽曰天子,事犹独夫 [5] 。今便指帅文武,直造京邑,与群公卿士废昏立明耳 [6] 。”戊申,琬称子勋教,令所部戒严 [7] 。子勋戎服出听事,集僚佐,使潘欣之口宣旨谕之。四座未对,录事参军陶亮首请效死前驱,众皆奉旨 [8] 。乃以亮为谘议参军,领中兵,总统军事;功曹张沈为谘议参军,统作舟舰;南阳太守沈怀宝、岷山太守薛常宝、彭泽令陈绍宗等并为将帅 [9] 。初,帝使荆州录送前军长史、荆州行事张悦至湓口,琬称子勋命,释其桎梏,迎以所乘车,以为司马 [10] 。悦,畅之弟也 [11] 。琬、悦二人共掌内外众事,遣将军俞伯奇帅五百人断大雷,禁绝商旅及公私使命 [12] 。遣使上诸郡民丁,收敛器械,旬日之内,得甲士五千人 [13] 。出顿大雷,于两岸筑垒 [14] 。又以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孙冲之为谘议参军,领中兵,与陶亮并统前军 [15] 。移檄远近 [16]

【注文】

[1] 太祖: 即南朝宋文帝刘义隆。 世祖: 即南朝宋孝武帝刘骏。 因: 乘,借口。 朱景云(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侍从,曾奉命前往江州赐死刘子勋。

[2] 湓(pén)口: 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汉初灌婴始筑此城,后改名湓城,唐初又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故址在今江西九江。

[3] 谢道迈(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臣僚。曾任江州刺史刘子勋的典签。 潘欣之(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将领。曾任主帅、中书舍人等职,曾参加刘子勋反叛。 侍书: 古代官职名。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 褚(chǔ)灵嗣(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臣僚。曾任江州刺史刘子勋的侍书。 长史: 古代官职名。秦置。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及将军慕府亦设。东汉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及主要将军府亦设。三国、晋、南北朝沿置。魏、晋以后,州、郡刺史中带将军称号开府者亦设,多兼任首郡太守。 泣涕(qìtì): 哭泣。 请计: 问询解决的办法。

[4] 寒士: 魏晋南北朝时称出身寒微的读书人。

[5] 天子: 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的称呼。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一般认为,古代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 独夫: 独裁者。

[6] 造: 动词。到,去。 废昏立明: 废除昏君,拥立贤明君主。

[7] 教: 古代由皇太子所发布的命令或文书称为教或教令。

[8] 录事参军: 古代官职名。晋代置,亦称录事参军事,为王府、公府及大将军府等机关的属官,掌管各曹文书,纠查府事。 陶亮(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臣僚。曾任录事参军、谘议参军,后参加推翻前废帝刘子业并与刘彧争夺皇位的军事行动。

[9] 谘议参军: 古代官职名。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位任颇重。晋以后,凡诸王及将军开府者皆置参军,始定为正式官名。有单称的,有冠以职名的,如谘议、记室、录事及诸曹参军等。 功曹: 古代官职名。汉代郡守有功曹史,县有主吏。功曹史简称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或县的政务。唐时,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 张沈(?—466年): 南朝宋臣僚。曾任功曹、谘议参军、郢州行事等职,后参加刘子勋推翻前废帝刘子业及反叛刘彧的军事行动,兵败化装为僧人逃亡,被捕杀。 南阳: 古郡名。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宛县(今河南南阳)。汉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广水市、郧县间地。其后渐小。隋初废。 沈怀宝(?—466年): 南朝宋臣僚。曾任南阳太守、宁朔将军,后参加刘子勋推翻前废帝刘子业和反抗刘彧的军事行动,兵败被杀。 岷山: 古郡名。治所不详,今甘肃境内。 薛常宝(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臣僚。曾任岷山太守,后参加推翻前废帝刘子业并与刘彧争夺皇位的军事行动。 彭泽: 古县名。今江西湖口东南。 令: 即县令,官职名。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的行政长官则成为郡守的下属。秦汉政府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隋唐以后,县官一律称令。 陈绍宗(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臣僚。曾任彭泽令,后参加推翻前废帝刘子业并与刘彧争夺皇位的军事行动。

[10] 录送: 逮捕并押送。 张悦(?—470年): 南朝宋大臣。字不详,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张畅之弟,有美称,历任中书吏部郎、侍中。晋安王刘子勋称帝后,他与邓琬共辅政,兵败后杀死邓琬归降,官至南郡太守,明帝欲改任为巴郡太守,未至而卒。 桎(zhì)梏(gù): 刑具名。戴在手上的为梏,戴在脚上的为桎,类似于近世的手铐脚镣。

[11] 畅: 即张畅(408—457年),南朝宋臣僚。曾任沛郡太守,后参加与北魏争夺河南之地的战争。

[12] 俞伯奇(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将领。后参加刘子勋推翻前废帝刘子业的军事行动。 大雷: 地名。今安徽望江。

[13] 甲士: 身穿铠甲的战士。

[14] 顿: 同“屯”,屯驻,驻军。

[15] 巴东: 古郡名。治鱼复,今重庆奉节东。 建平: 古郡名。治巫县,今重庆巫山北,西晋移治今巫山县。 孙冲之: (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和谘议参军,后参加刘子勋与刘彧的皇位之争。

[16] 移檄(xí): 发布文告,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

【译文】

南朝宋前废帝又因为太祖(刘义隆)、世祖(刘骏)在兄弟排行中都是第三,而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也排第三,所以特别讨厌他,借口何迈曾拥立他称帝,派身边的朱景云前去送毒药赐死刘子勋。朱景云到达湓口后,停止不前。刘子勋的典签谢道迈、主帅潘欣之、侍书禇灵嗣听说后,快马奔告长史邓琬,哭泣着请求他拿主意。邓琬说:“我出身南方寒门,蒙受先帝特殊的恩惠,又把他的爱子托付给我,我哪能只顾惜家族的百余口人!期望用死报效国家。幼主刘子业昏庸暴虐,国家危在旦夕,幼主虽是天子,但其行事像一个独裁者。现在我就率领文武百官,径直前往京师,与朝廷内的公卿士人,共同废黜昏君,拥立明主。”戊申(十九日),邓琬声称晋安王刘子勋的旨意,命令部队进入戒严状态。刘子勋身穿军装来到厅堂,召集僚属,让潘欣之口传旨令劝谕将士。在座的将领还没回答,录事参军陶亮首先请求担任前锋,以死效力,各位将领也都接受刘子勋的旨意。随后,刘子勋任命陶亮为谘议参军,率领中军,总管军事行动;功曹张沈为谘议参军,统管船舰的制造;南阳太守沈怀宝、岷山太守薛常宝、彭泽令陈绍宗等都担任将领。当初,前废帝刘子业下令让荆州方面逮捕并押送前军长史、荆州行事张悦到京师,张悦被押至湓口,邓琬声称受刘子勋的命令,打开张悦的手铐和脚镣,并把他接上自己所乘的车子,任命张悦为司马。张悦是张畅的弟弟。邓琬、张悦二人共同掌管内外事务,派遣将军俞伯奇率领五百人切断大雷的来路,禁止商人、旅客及公私使者通行。派遣使者前往各郡征发民丁,收集各地的武器,十来天时间,获得带甲士兵五千人,让他们屯驻于大雷,在河流两岸修筑军事堡垒。又任命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孙冲之为谘议参军,率领中军,与陶亮一起统率前军。并向远近的各州郡发布讨伐文书。

【原文】

戊午,帝召诸妃、主列于前,强左右使辱之。南平王铄妃江氏不从 [1] 。帝怒,杀妃三子南平王敬猷、庐陵王敬先、安南侯敬渊,鞭江妃一百 [2]

【注文】

[1] 铄: 即刘铄(431—453年),南朝宋宗室、诗人。字休玄,小字乌羊,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四子,封南平王,历冠军将军、湘州刺史、南豫州刺史、豫州刺史、抚军将军、中军将军、南兖州刺史等职。刘骏称帝后,赐毒药杀死,追赠侍中、司徒,谥“穆王”。工于书法,笔力结构老成,拟古诗词创意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 敬猷(yóu): 即刘敬猷(?—465年),南朝宋宗室。南平王刘铄长子,袭封南平王,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敬先: 即刘敬先(?—465年),南朝宋宗室。南平王刘铄之子,封庐陵王,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敬渊: 即刘敬渊(?—465年),南朝宋宗室。南平王刘铄之子,封安南侯,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译文】

戊午(二十九日),宋前废帝刘子业召集诸王妃子、公主在面前排列,强迫身边的侍从污辱她们。南平王刘铄的妃子江氏不肯顺从。前废帝大怒,杀死江妃的三个儿子南平王刘敬猷、庐陵王刘敬先、安南侯刘敬渊,并用鞭子抽打江妃一百下。

【原文】

先是民间讹言湘中出天子,帝将南巡荆、湘二州以厌之 [1] 。明旦,欲先诛湘东王彧然后发。

【注文】

[1] 先是: 在此以前。 厌(yā): 即厌胜,以迷信的方法,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致灾祸于人。

【译文】

在此之前,民间谣传湘州要出天子,前废帝刘子业准备南巡荆州、湘州二州,以镇服可能出现的情况。第二天早上,准备先杀了湘东王刘彧然后再出巡荆、湘。

【原文】

初,帝既杀诸公,恐群下谋己,以直阁将军宗越、谭金、童太一、沈攸之等有勇力,引为爪牙,赏赐美人、金帛,充牣其家 [1] 。越等久在殿省,众所畏服,皆为帝尽力。帝恃之,益无所忌惮,恣为不道,中外骚然。左右宿卫之士皆有异志,而畏越等不敢发。时三王久幽,不知所为 [2] 。湘东王彧主衣会稽阮佃夫、内监吴兴王道隆、学官令临淮李道儿与直阁将军柳光世及帝左右琅邪淳于文祖等阴谋弑帝 [3] 。帝以立后故,假诸王阉人 [4] 。彧左右钱蓝生亦在中,彧密使候帝动止 [5]

【注文】

[1] 宗越(?—465年): 南朝宋将领。南阳叶(今河南叶县)人,有军事才能,军纪严,多刑杀。出身郡吏,历任扬武将军、济阳太守、龙骧将军,历封始安县子、筑阳县子,参与讨伐臧质、鲁爽和竟陵王刘诞反叛,后历任辅国将军、司州刺史、直阁将军、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进爵为侯。刘彧称帝后图谋发动叛乱,事泄被处死。 谭金(?—465年): 南朝宋将领。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曾跟随薛安都征讨,破臧质之乱,历任建武将军、龙骧将军、屯骑校尉、直阁将军、南清河太守,后因反叛被孝明帝刘彧处死。 童太一(?—465年): 南朝宋将领。曾参与推翻前废帝刘子业的军事行动,后因谋反被孝明帝刘彧处死。 充牣(rèn): 充满,丰足。

[2] 久幽: 被囚禁了很久。

[3] 主衣: 古代官职名。又称尚衣,执掌帝王服玩等事。 阮(ruǎn)佃(diàn)夫(427—477年): 南朝宋臣僚。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出身小吏,后任湘东王刘彧主衣,颇受信任,因谋杀刘子业之功,刘彧即位后封建城县侯、南台侍御史,掌朝廷大权,大受贿赂,富甲天下,骄淫豪奢。后废帝刘昱时,任中书通事舍人、给事中、辅国将军、黄门侍郎、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等实职,骄横愈甚,后因谋废刘昱,事泄被赐死。 内监: 宦官、太监。 吴兴: 古郡名。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吴主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改乌程为吴兴,并设吴兴郡,辖地相当于今浙江湖州德清,杭州余杭区、临安区及江苏宜兴市等地。隋代因地濒太湖而更名湖州。 王道隆(?—474年): 南朝宋大臣。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南)人,涉猎学问,擅长书法,容貌俊美,历任中书令史、主书书吏、侍御史、员外散骑侍郎、南兰陵太守、中书通事舍人、太子翊军校尉、右军将军等职。在刘休范反叛时被杀,赠辅国将军、益州刺史。 学官令: 古代官职名。主管学务的官员。 临淮: 古郡、国名。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治徐县(今江苏泗洪南)。东汉初并入东海郡,曾改郡为国,后复郡,仍治徐县,永平十五年(72年),废,置下邳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晋太康元年(280年),分下邳国复置,治盱眙(今江苏盱眙北),义熙七年(411年),更名盱眙郡。南朝宋初复置,治海西(今江苏灌南境内)。南齐建武二年(495年)省。东魏武定六年(548年)亦置,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北齐废郡置县。隋大业初,并入谷阳县。 李道儿(?—468年): 南朝宋臣僚。临淮(今江苏灌南境内)人,湘东王刘彧学官令,因参与谋杀前废帝刘子业之功,被刘彧封为员外散骑侍郎、淮陵太守、中书通事舍人、给事中。传说刘彧之子后废帝刘昱即是李道儿与陈妙登之子。 柳光世(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将领。曾任直阁将军、右卫将军,参加杀死前废帝刘子业的行动。 琅邪: 古郡、国名。秦始皇始置,治琅邪(今山东胶南西北)。西汉移治东武(今山东诸城),约今山东半岛东南部。东汉章帝改置琅邪国,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北)。东晋后复为郡。北魏移治即丘(今山东临沂西)。东晋侨置,初无实土,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分江乘之地立郡,治金城(今江苏句容北),南朝宋初年改称南琅邪郡。萧齐侨置,治朐(qú)山城(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镇),属青州。 淳于文祖(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臣僚。曾参与谋杀前废帝刘子业的行动。

[4] 假: 借用。 阉人: 指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为后宫服役的中性人。又称寺人、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俗称太监。

[5] 钱蓝生(生卒年不详): 宦官。原为南朝宋时期湘东王刘彧府的宦官,后被前废帝刘子业征入后宫,成为刘彧的眼线。

【译文】

起初,前废帝刘子业杀死诸位王公后,担心朝廷文武百官图谋自己,所以重用直阁将军宗越、谭金、童太一、沈攸之等勇敢有力者作为自己的爪牙,赏赐给他们美女、金帛,充塞他们的府第。宗越等人久在朝中做官,大家都很畏服,他们也很为刘子业尽力。刘子业也依仗他们更加无所顾忌,肆意做出不合道义的事情,朝廷内外骚动不安。刘子业身边的卫士都有背叛之意,但因为害怕宗越等人,所以不敢反叛。当时湘东等三王已经被幽禁了很长时间,正处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湘东王刘彧的主衣、会稽人阮佃夫,内监、吴兴人王道隆,学官令、临淮人李道儿与直阁将军柳光世以及刘子业身边的琅邪人淳于文祖等人阴谋杀死刘子业。刘子业因册封皇后,从诸王府调来一些宦官帮忙。刘彧身边的宦官钱蓝生也在被调之列,刘彧派钱蓝生秘密监视刘子业的行动。

【原文】

先是,帝游华林园竹林堂,使宫人祼相逐,一人不从,命斩之 [1] 。夜,梦在竹林堂,有女子骂曰:“帝悖虐不道,明年不及熟矣 [2] !”帝于宫中求得一人,似所梦者,斩之。又梦所杀者骂曰:“我已诉上帝矣 [3] !”于是巫觋言竹林堂有鬼 [4] 。是日晡时,帝出华林园,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会稽公主并从,湘东王彧独在秘书省,不被召,益忧惧 [5]

【注文】

[1] 华林园: 魏晋南朝时期皇家御园。故址位于今南京玄武区鸡笼山脚下。南朝宋时期扩建了大量的宫殿楼台,是当时建康城中最负盛名的一座花园。 竹林堂: 宫殿名。东晋南朝都城建康宫城中华林园内的著名宫殿。

[2] 悖(bèi)虐: 乖戾(lì)凶残。

[3] 上帝: 上帝是儒家的最高神,天之最尊者。古人认为,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语出《尚书·召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

[4] 巫觋(xí): 巫师。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 鬼: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5] 晡(bū)时: 申时,下午三时到五时。 会稽公主: 即刘楚玉。见前“山阴公主”条注。 秘书省: 古代官署名。又名兰台、麟台,源设于东汉桓帝,属太常寺,三国曹魏时曾属少府,西晋初裁撤,西晋末复置秘书寺,南朝梁后改为省,置监、丞等官。唐代秘书省领太史、著作二局,曾改称兰台、麟台。北宋经籍图书归秘阁,秘书仅掌祭祀祝版。宋神宗元丰改制后,秘书省职事恢复。元代并入翰林国史院,明代因之归属翰林院。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

【译文】

在此之前,前废帝刘子业在华林园竹林堂玩乐,让宫女赤裸着身子相互追逐,有一个不听从就下令斩杀。夜里,刘子业梦到竹林堂里有一个女子骂他说:“你悖逆不合人道,等不到明年庄稼成熟就要死!”于是刘子业就在宫中找到一个与梦中相似的宫女杀掉。又梦到被杀的宫女骂他说:“我已经向上帝控诉了!”因此,巫师都说竹林堂中有鬼魂。当天晡时,刘子业从华林园出来,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祐、会稽公主刘楚玉都跟在他的身后,湘东王刘彧一个人被幽禁于秘书省,没被征召,更加忧虑和害怕。

【原文】

帝素恶主衣吴兴寿寂之,见辄切齿 [1] 。阮佃夫以其谋告寂之及外监典事东阳朱幼、细铠主南彭城姜产之、细铠将晋陵王敬则、中书舍人戴明宝,寂之等闻知之,皆响应 [2] 。幼豫约勒内外,使钱蓝生密报休仁、休祐 [3] 。时帝欲南巡,腹心宗越等并听出外装束,唯队主樊僧整防华林阁 [4] 。柳光世与僧整乡人,因密邀之,僧整即受命。凡同谋十余人。阮佃夫虑力少不济,更欲招合,寿寂之曰:“谋广或泄,不烦多人。”其夕,帝悉屏侍卫,与群巫及彩女数百人射鬼于竹林堂。事毕,将奏乐,寿寂之抽刀前入,姜产之次之,淳于文祖等皆随其后。休仁闻行声甚疾,谓休祐曰:“事作矣。”相随奔景阳山。帝见寂之至,引弓射之,不中。彩女皆迸走,帝亦走,大呼“寂寂”者三,寂之追而弑之。宣令宿卫曰:“湘东王受太皇太后令除狂主,今已平定 [5] 。”殿省惶惑,未知所为。

【注文】

[1] 寿寂之(?—471年): 南朝宋大臣。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区)人,前废帝刘子业的主衣,因与阮佃夫等杀前废帝,拥立湘东王刘彧称帝,封应城县侯,历任羽林监、太子屯骑校尉、南泰山太守,因为官酷暴,广纳贿赂被免官流放越州,行至豫章欲逃亡被杀。 切齿: 牙齿磨切,表示极端愤怒。

[2] 外监典事: 古代官职名。掌管监督禁军。 朱幼(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臣僚。曾任外监典事,参与谋杀前废帝刘子业的行动。 细铠主、细铠将: 古代官职名。均为管理军队铠甲的官员。品级不详。 姜产之(?—467年): 南朝宋将领。南彭城(今地不详)人,历任晋平王刘休祐骠骑中兵参军、龙骧将军、南济阴太守。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讨伐北魏,军败被杀,追赠左军将军。 王敬则(435—498年): 南朝宋、齐将领。临淮射阳(今江苏宝应东北)人,侨居晋陵(今江苏常州西北)。幼好刀剑,以屠狗为业,以武艺好被南朝宋前废帝选入宫任细铠将,明帝时任直阁将军,宋末为萧道成心腹。萧道成建齐后任侍中,南朝齐武帝萧赜(zé)时位至司空。齐明帝萧鸾疑忌旧臣,王敬则惧祸及身,举兵反叛,兵败被杀。

[3] 豫约: 事先约定或互订契约。 勒: 统率,指挥。

[4] 装束: 整理行装。 樊僧整(生卒年不详): 南朝宋臣僚。曾任队主,参与谋杀前废帝刘子业的行动。

[5] 太皇太后: 即路惠男(412—466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妃嫔,孝武帝刘骏之母。生于丹阳建康,少女时以美色选入后宫,生刘骏以后被封为淑媛。后来年纪渐长而失宠,便请求前往其子的藩国。等到刘骏即位时,便尊母亲路淑媛为皇太后,尊号崇宪。死后谥曰昭皇太后,葬世祖陵东南,号曰修宁陵。

【译文】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平时非常厌恶主衣、吴兴人寿寂之,见到后就咬牙切齿。刘彧的主衣阮佃夫把谋杀刘子业的计划告诉了寿寂之及外监典事、东阳人朱幼,细铠主、南彭城人姜产之,细铠将、晋陵人王敬则和中书舍人戴明宝,寿寂之等人听到后,都响应阮佃夫的计划。按照约定,由朱幼指挥朝廷内外的行动,他派钱蓝生秘密向刘休仁、刘休祐通报了这一行动。当时刘子业正准备南巡之事,他的心腹宗越等人全部回去整理行装,只留下队主樊僧整防守华林阁。柳光世与樊僧整是同乡,他秘密邀请樊僧整参与行动,樊僧整即刻答应。当时参与行动的人有十几个。阮佃夫担心人少不能成功,想招募更多的人参与,寿寂之说:“参与谋划的人越多消息就越可能泄露,不需要太多人。”当天晚上,刘子业屏退所有的侍卫,与一大群巫师及几百名宫女在竹林堂射鬼。事情结束后,正准备奏乐庆贺,寿寂之抽出佩刀来到刘子业面前,姜产之继其后,淳于文祖等人都随着到达。刘休仁听见急促的脚步声,对刘休祐说:“行动已经开始了。”于是相随跑到华林园的景阳山上。刘子业见到寿寂之到来,搭弓射向他,没有射中。宫女们见状都迅速逃走,刘子业也随之逃走,大声呼喊了三声“寂寂”,被寿寂之追上杀死。然后对护卫的军士们说:“湘东王(刘彧)受太皇太后命令,铲除狂妄之主,现在已经平定了。”殿省内的官员们惶恐疑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原文】

休仁就秘书省见湘东王,即称臣,引升西堂,登御座,召见诸大臣。于时事起仓猝,王失履,跣至西堂,犹著乌帽 [1] 。坐定,休仁呼主衣以白帽代之。令备羽仪,虽未即位,凡事悉称令书施行 [2] 。宣太皇太后令,数废帝罪恶,命湘东王纂承皇极 [3] 。及明,宗越等始入,湘东王抚接甚厚。废帝母弟司徒、扬州刺史豫章王子尚,顽悖有兄风,己未,湘东王以太皇太后令,赐子尚及会稽公主死 [4] 。建安王休仁等始得出居外舍。释谢庄之囚 [5] 。废帝犹横尸太医阁口 [6] 。蔡兴宗谓尚书右仆射王彧曰:“此虽凶悖,要是天下之主,宜使丧礼粗足 [7] 。若直如此,四海必将乘人。”乃葬之秣陵县南 [8]

【注文】

[1] 跣(xiǎn): 光着脚。

[2] 羽仪: 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

[3] 纂承皇极: 继承皇位。

[4] 司徒: 古代官职名。西周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西汉元寿二年(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西汉末,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改大司徒为司徒,省大司马置太尉,而与司空并为三公。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复置司徒。魏晋之后所授多系虚衔,以示尊崇。 子尚: 即刘子尚(451—465年),南朝宋宗室。字孝师,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次子,母为皇后王宪嫄。初封西阳王,后改封豫章王,历任扬州刺史、会稽太守、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和扬州、南徐州都督,领尚书令。才能凡庸,顽劣凶恶,颇有其兄刘子业之风,后被明帝刘彧赐死。 顽悖(bèi): 愚妄悖逆。

[5] 谢庄(421—466年): 南朝宋著名的文学家。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北朝诗人谢灵运侄子,幼有才学,历任刘濬参军、太子舍人、庐陵王文学、太子洗马、刘诞记室、太子中庶子、侍中、左卫将军、吏部尚书、广陵太守、临淮太守、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中书令等职,因为殷贵妃撰写诔(lěi)文不合旨意,被前废帝刘子业囚禁,后被明帝刘彧释放。

[6] 太医阁: 古代官署名。古代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医疗服务的官署。

[7] 王彧(413—472年): 南朝宋大臣。字景文,南朝宋明帝刘彧妻兄,因名与刘彧相同,避讳以字行。历任黄门侍郎、司徒左长史、侍中、射声校尉、左卫将军、给事中、太子中庶子、尚书右仆射、丹阳尹、江州刺史、扬州刺史、太子詹事、中书令、中书监、太子太傅,封江安县侯,后被刘彧赐死,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懿”。 粗足: 简单而充足。

[8] 秣(mò)陵: 古县名。今江苏南京江宁区西。

【译文】

刘休仁前往秘书省拜见湘东王(刘彧),立即称臣,把他带到西堂,登上皇帝之座,然后召见诸位大臣。当时事情仓促,湘东王的鞋子都丢了,只好光着脚走到西堂,还戴着黑色的帽子。坐下后,刘休仁叫来主衣给湘东王换上白色帽子。下令准备登基仪仗,虽然还没有正式登基,但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皇帝的命令施行的。接着宣布太皇太后的旨令,历数前废帝刘子业的罪行,下令让湘东王继承皇位。等天亮了,宗越等人才进入宫中,湘东王宽厚地安抚和接待了他们。前废帝的胞弟、司徒、扬州刺史、豫章王刘子尚和他的哥哥前废帝都有顽劣悖逆的作风,己未日,湘东王以太皇太后的命令,赐死刘子尚以及会稽公主刘楚玉。建安王刘休仁等才获得自由,回到自己的家中居住。湘东王又下令释放被囚禁的谢庄。当时,前废帝刘子业的尸体仍摆放在太医阁的门口。蔡兴宗对尚书右仆射王彧说:“这个人虽然是凶暴悖逆之人,但毕竟做过君主,应该办一个简单的丧礼。如果一直这样暴尸的话,天下的人一定会借此起事。”于是,把刘子业葬于秣陵县之南。 +Kynt6QEtUaUK8p9wLo+xogpDhKi9jt3PHS/qH734Nzp3NW7UqNe52hfAQo2ZJ4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