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豪杰亡秦

【内容提要】

本篇主要叙述了秦王朝统治时期,焚书坑儒,大兴土木,施行暴政,各路豪杰奋起推翻秦王朝的历史过程。

秦王朝自统一六国后,继续征发徭役,大兴土木,施行暴政,使广大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秦王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称为“皇帝”,自为始皇帝。秦始皇巡视陇西途经回中宫,于渭水兴建极庙;修筑从咸阳通往全国的通道;在沿海登琅邪山,修筑琅邪台;征发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烧毁除秦国史籍之外的所有史书;将四百多名儒生活埋;修筑阿房宫;建始皇帝陵墓。国内广大民众饱受劳役之苦,纷纷揭竿而起,发兵指向秦王朝。

在推翻秦王朝的斗争中,既有农民起义的首领,也有军队中的将士,他们与秦朝军队展开了英勇的决战。陈胜、吴广反抗秦王朝的暴政,在蕲县聚众起义。他们杀了秦朝的将尉,号称大楚。他们带领起义军先后攻占了蕲县、铚县等六地,一举攻占陈郡城,所率军队迅速发展到几万人。各地民众杀掉当地秦朝官吏,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田儋也先后在沛县、吴县等地起兵反秦。刘邦率起义军在丰邑击败秦军,追杀了薛县、泗水郡的秦国军队。此后,刘邦在张良的辅佐下攻下秦国下邑、砀县等地。项梁派项羽和刘邦分兵攻击秦的城阳,屠灭了该城。项羽率军切断秦将章邯运粮甬道,击溃章邯军队。秦军屡次失败,章邯被秦二世胡亥问责后投降项羽。刘邦率大军进到峣关外,绕过峣关猛攻秦军,致使秦军大败。刘邦进军到霸上,秦王嬴婴投降。

秦朝统治者的腐败与宦官干预朝政也是使秦国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宦官赵高一直得到胡亥的信赖,劝说胡亥假传始皇帝圣旨,诛杀始皇帝长子扶苏立他为太子,丞相李斯认为赵高计谋对自己有利,就与他合谋立胡亥为太子。在义军不断攻击秦军时,二世谴责李斯身居高位听任盗贼作乱,李斯贪图地位和金钱不肯辞退,并迎合秦二世对下属和民众通过刑法进行监督和问责,致使民众恐慌,盼天下大乱,从而加速了秦朝灭亡的进程。

【原文】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 [1]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2] 。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3] 。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4] 。”

【注文】

[1] 秦: 朝代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封建中央集权。派兵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秦朝赋役繁重,刑法严酷。秦二世胡亥即位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全国各地响应,反秦武装风起云涌。后赵高胁迫胡亥自杀,立公子婴为秦王。后刘邦率起义军进抵霸上,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始皇: 即秦始皇嬴政。参见前“政”条注。 五帝: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更号: 更换名号。 制: 古代帝王的命令。 朕(zhèn): 古人自称朕,从秦始皇帝以后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2] 追尊: 为逝者加尊号。 庄襄王: 即秦庄襄王。参见前“子楚”条注。 太上皇: 皇帝父亲的尊号。

[3] 谥(shì): 也叫谥号。我国古代,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

[4] 后世: 后代,后世子孙。 万世: 很多世代。形容时代久远。 无穷: 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译文】

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嬴政刚刚兼并六国后,自认为自己品德胜过三皇,功劳超过五帝,于是改称号为“皇帝”,皇帝的文告称“制书”,皇帝下达的命令称“诏书”,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并颁布制书说:“从前君王死后,依据他生前的事迹行为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实在不应该。从今以后废除谥号制度。朕为第一个皇帝,后世依照顺序计数,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于万世,无穷无尽地传下去。”

【原文】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焉 [1] 。作信宫渭南;已,更命曰极庙 [2] 。自极庙道通骊山 [3] 。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 [4] 。治驰道于天下 [5]

【注文】

[1] 北地: 郡名。秦设置。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庆阳西南)。 鸡头山: 古山名。又称笄(jī)头山、牵屯山、博洛山。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六盘山。 回中: 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2] 信宫: 战国时期赵国信都的宫殿,泛指信都。信都,今河北邢台。战国时期,赵成侯立邢台为信都,秦代设置为信都县,汉代更名襄国,隋代更名邢州,元代更名顺德府,今为邢台市。根据李公绪《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秦末赵歇据之,项羽更名曰襄国。”襄国,今河北邢台。《汉书》记载:襄国县有檀台。《太平寰宇记》云:“赵成侯造檀台,有信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 渭南: 县名。在陕西省渭河平原东部。 极庙: 宫庙像天极,故名极庙。

[3] 骊山: 山名。又称郦山。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骊山镇南,渭河南岸。为秦岭支脉。因山形似骊马,呈纯青色而得名(一说古骊戎居此得名)。北麓建有秦始皇陵。周、秦、汉、隋、唐等朝均在此地建离宫。今存遗址。

[4] 甘泉: 这里指甘泉宫,又称云阳宫。在陕西省淳化县北凉武帝村。原是秦代的林光宫,为秦始皇时建前殿,秦二世建宫,在甘泉山上。 甬道: 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此外,也指大的院落或墓地中间对着厅堂、坟墓等主要建筑物的路,多用砖石砌成,也叫甬路。

[5] 驰道: 我国秦代专供帝王行驶马车的道路。

秦驰道示意图

【译文】

秦始皇嬴政二十七年(前220年),秦始皇巡视陇西、北地,又登上鸡头山,途经回中宫回到都城咸阳。下令在渭水南岸兴建信宫,竣工后改名为极庙。从极庙修筑道路通往骊山,兴建甘泉宫的前殿,再修甬道与咸阳连接。又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各地的驰道。

【原文】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 [1] 。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 [2] 。诸儒或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席因菹秸 [3] 。”议各乖异 [4] 。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5] 。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 [6] 。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7]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 [8] 。始皇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 [9] 。作琅邪台,立石颂德,明得意 [10]

【注文】

[1] 邹峄(yì)山: 古山名。又称邹山、邹泽山、邾峄山、邹峄山。即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峄山。

[2] 儒生: 指通经之士,也指一般读书人。 泰山: 古代岱山,又称岱宗,春秋时改泰山。为中国“五岳”之一。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清康熙帝和乾隆帝等曾亲临封禅或祭祖。 封禅: 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禅”。

[3] 蒲车: 用蒲草裹着车轮的车子。取其转动时震动较小,古代常用于封禅或迎接贤士。 菹(zū): 一种水草。 秸: 农作物的茎秆。

[4] 乖异: 不一致;背离。

[5] 绌: 不足、不够。

[6] 阳: 山的南面。 颠: 山顶。 阴: 山的北面。 梁父: 古山名。这里指梁父山。又称梁甫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西连徂(cú)徕山。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汉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禅梁父,均在此。

[7] 太祝: 秦代的奉常官有属官雍太祝令、丞,主管雍地祭祀上帝礼仪。

[8] 八神: 旧称主宰宇庙之八神。按《封禅书》记载,八神一为天主,祠天齐;二为地主,祠太山、梁父;三为兵主,祠蚩尤;四为阴主,祠三山;五为阳主,祠之罘(fú);六为月主,祠之莱山;七为日主,祠成山;八为四时主,祠琅邪。

[9] 琅邪: 山名。亦作“琅琊”“瑯琊”。在今山东省诸城市东南海滨。

[10] 琅邪台: 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邪山上,面临黄海。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出巡东游,建琅邪台和石碑于此。

【译文】

秦始皇嬴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巡视东方的各郡、县,登上了邹峄山,刻立石碑赞颂秦朝的功德业绩。召集鲁地的儒家学士七十人,到泰山下,议论祭祀天地封禅之事。有的儒生说:“古代君主封禅,是用蒲草裹上车轮,避免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清扫地面进行祭祀,使用的席是用草编的。”每个人的想法很不相同。秦始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难施行,由此便贬斥儒生。于是下令修筑车道,从泰山向阳的南坡一直到达顶峰,竖立石碑颂扬自己的功德;又从泰山阴面的北坡而下,到梁父山进行祭地仪式。祭祀天地的礼节与在雍城由太祝主持的祭祀上帝的仪式相同。而封藏都十分保密,世人不可能知道而记录下来。秦始皇又向东巡游沿海各地,依礼祭祀名山大川与天、地、兵、阴、阳、月、日、四时诸神。然后向南登上琅邪山,非常高兴,在那里逗留了三个月,还修建琅邪台,立石碑颂扬功德,表明自己得天下民心。

【原文】

初,燕人宋无忌、羡门子高之徒,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燕、齐迂怪之士皆争传习之 [1] 。自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 [2] 。云此三神山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风引船去 [3] 。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及始皇至海上,诸方士齐人徐市等争上书言之,请得齐戒与童男女求之 [4] 。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始皇还,过彭城,齐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 [5] 。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6] 。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 [7] ,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能渡 [8] 。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葬此 [9] 。”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10] 。遂自南郡由武关归。 [11]

【注文】

[1] 宋无忌: 古代传说他是火仙。 羡门子高: 古代传说他是仙人。 仙道: 成仙之道。 形解: 古代方士认为修道成仙,把死叫作“形解”,也称“尸解”。意谓解脱形体。 销化: 道家谓遗其形骸而仙去。 迂怪: 迂阔怪诞。迂,曲折、绕远。此指言行、见解陈旧不合时宜。

[2] 蓬莱、方丈、瀛(yíng)洲: 古代传说东海中的三山,为神仙所居,总称“三神山”。战国时齐威王、宣王、燕昭王与秦始皇都曾遣人入海访求三神山。

[3] 云: 说话,引文。 勃海: 即渤海。我国的内海,位于辽、冀、鲁、津三省一市间,东至辽东半岛南端,南至山东半岛北岸。

[4] 方士: 方术之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 徐市(生卒年不详): 一作徐福。秦琅邪(今山东胶南琅邪台西北)人,字君房。秦始皇时,上书说海中有三神山,请斋戒求之。立即奉命入海求仙人、仙药。一无所得。后又诈称入海为大鲸所苦,请派善射者一同出海,遂率童男女三千人,携带五谷、百工,乘船入海不归。 齐戒: 即斋戒。

[5] 彭城: 春秋、战国宋邑。在今江苏徐州。秦时设置县。 祷祠: 泛指祭祀。 周鼎: 周之传国鼎,即夏禹所铸之九鼎。

[6] 没水: 潜水。

[7] 淮水: 即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 衡山: 古山名。

[8] 湘山: 山名。即君山。在今湖南岳阳西南洞庭湖中。 湘山祠: 供奉湘水神的庙宇,在洞庭湖君山上。

[9] 博士: 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诸子、诗赋、术数、方技皆立博士。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武帝时置“五经”博士,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晋置国子博士。唐有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律学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湘君: 尧的二女,舜的妃。 尧(生卒年不详): 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传曾设官掌管时令,指定历法。咨询四岳,推选舜为其继任人。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命舜摄位行政。他死后,即由舜继位。 舜(生卒年不详): 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或妫姓,名重华,字都君。曾受父亲瞽叟、后母及后母所生弟象的迫害,历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亲爱弟。舜选贤任能,品德高尚,任命禹治水,并最终将帝位禅让给了禹。禹,姒姓,也称大禹、夏禹、戎禹。鲧(gǔn)之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担任部落联盟领袖。

[10] 赭(zhě): 红褐色。

[11]历史典故“徐市入海”“伐树赭山”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

当初,燕国人宋无忌、羡门子高等人,宣称世上有仙道、能解体升天的法术,燕国、齐国中怪诞不经的人都争相学习传授此术。从齐威王、宣王到燕昭王都相信这个说法,派人到海上去寻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仙山。传说这三座神仙山在渤海中,距离人世间并不遥远。但是,只要人们将要接近时,船就被风吹走了。不过也有人曾经到过那里,诸位神仙及长生不老的药都在山上。等到秦始皇出游东海时,齐地的方士徐市等人都争着上书谈论海上神仙山的事,请求斋戒后,带领童男童女到海上去寻找。秦始皇于是派遣徐市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但是他们到了海上后,都解释说因风阻拦返航了,并说:“虽然没有到达仙山,但已经远远地望见了。”秦始皇返还咸阳时,途经彭城,进行斋戒祷告祭祀,打算从泗水中捞出沉没的周鼎。于是派遣一千人潜入泗水中寻找,始终没能找到。秦始皇又向西南渡过淮水,到衡山、南郡,再乘船渡江去湘山祭祀湘君。因遇到大风,几乎不能渡湘水。始皇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神仙啊?”博士回答说:“据说她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始皇大怒,派来三千名罪犯将湘山的树木砍光,使湘山只见红褐色的土,然后才从南郡经过武关回到咸阳。

【原文】

初,韩人张良,其父、祖以上五世相韩 [1] 。及韩亡,良散千金之产,欲为韩报仇。

【注文】

[1] 张良(?—前190年): 秦朝末年人,字子房。其先是战国韩人,祖与父相继为韩五世相。秦灭韩后,他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谋刺秦始皇未遂。后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邳州西南),得《太公兵法》。公元前208年,聚众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留侯。刘邦曾夸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译文】

从前,韩国人张良的父亲、祖父以上五代都曾做过韩国的丞相。到韩国被秦始皇灭亡,张良散尽千金家产,一心想为韩国报仇。

【原文】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始皇,误中副车 [1] 。始皇惊,求,弗得,令天下大索十日。始皇遂登之罘,刻石 [2] 。旋,之琅邪,道上党入 [3]

【注文】

[1] 阳武: 古邑名。在今河南原阳东南。 博浪沙: 又称博狼沙。在河南省原阳县城东关。汉初大臣张良与力士狙击秦始皇之处。 铁椎: 敲打东西的器具。 狙击: 暗中埋伏,伺机袭击。

[2] 之罘: 山名。也作芝罘。三面环海,一径南通,在今山东烟台市北部。

[3] 旋: 不久。

【译文】

秦始皇嬴政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帝再次巡游东方,到达阳武县的博浪沙时,张良命令大力士用铁椎袭击秦始皇,但却误中了随行的副车。秦始皇惊恐万分,想抓住刺客却没抓到,便下令全国进行大搜捕十天。始皇帝于是登上芝罘山,刻石立碑颂扬自己的功德。不久又前往琅邪,途径上党郡回到了咸阳。

【原文】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 [1] 。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坊 [2] 。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卢生使入海还,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 [3] 始皇乃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

【注文】

[1] 碣(jié)石: 山名。在河北省昌黎县城北,史传秦皇、汉武都曾在这里观海刻石。 卢生(生卒年不详): 秦代燕国人。秦始皇时方士。受尊崇,赏赐甚厚。因求仙人不死药没有得到,害怕招来祸害,便与侯生密谋逃跑。 羡门: 墓门。

[2] 城郭: 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泛指城市。 堤(dī)坊: 沿河或沿海的挡水建筑物,多用土石等筑成。

[3] 录图书: 谶纬之类的书籍。 胡: 即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也泛指外族人。

【译文】

秦始皇嬴政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帝巡游到达碣石,派燕地人卢生寻求仙人羡门,然后又在碣石山门刻石立碑颂扬功德。拆毁城郭,决通堤防。后来始皇帝巡视北方边境,从上郡回到咸阳。卢生被派遣入海中寻求神仙归来,便上奏《录图书》,书中写道:“灭亡秦国的是胡人。”秦始皇于是就派遣大将军蒙恬率军三十万,向北攻伐匈奴。

【原文】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 [1] 。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 [2]

【注文】

[1] 逋: 逃亡。 赘婿: 入赘的女婿。 贾人: 商人。 南越: 古国名。又作南粤。在今湖南南部、两广及越南北部一带,秦于其地设置南海、象、桂林三郡。秦末,龙川令赵佗兼并三郡,建立南越国。 陆梁: 地名。秦时称五岭以南为陆梁地。 桂林: 郡名。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置。治所在布山县(今广西贵港市贵城镇)。辖境大致为今广西境内北起兴安、南至扶绥及右江一线,东起玉林、西至河池一线。汉武帝时改为郁林郡。 南海: 郡名。秦始皇三十三年置,治番禺(今广东广州),秦、汉之际地入南越国,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灭南越国复置。辖境相当于今广东瀚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其后渐缩小。 象郡: 秦始皇三十三年置,治所在临尘县(今广西崇左),辖境相当今广西西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贵州南部和越南东北部。一说治所在象林县(今越南广南维川南茶荞地方)。辖境相当今广西西部、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西汉元凤五年(前76年)废。

[2] 谪(zhé): 谴责、责罚、封建时代特指贬官。 五岭: 亦作“五领”。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的总称,位于今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杂处: 混杂而居;共处。

【译文】

秦始皇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朝廷征召那些曾经逃亡的人、入赘到女家的男人、商贩等入伍从军,攻取南越的陆梁地,设置了桂林、南海、象等郡。将罪犯五十万人迁往五岭戍守,与南越人杂居相处。

【原文】

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 [1]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2] 。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 [3] 。暴师于外十余年 [4]

【注文】

[1] 河南: 河套以南。

[2] 地形: 地势形状。 险塞: 即要塞。 临洮(táo): 古县名。秦国设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洮水得名。 辽东: 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设置郡。治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以东。 延袤(mào): 绵延伸展。

[3] 阳山: 秦、汉时称阴山最西的一段为阳山,即今内蒙古狼山。因位于当时黄河正流(今乌加河)之北,故名。 逶迤: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绵不绝的样子。

[4] 暴师: 即军队在外,蒙受风雨霜露。出自《孙子·作战》:“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译文】

秦将蒙恬率领大军驱逐了匈奴,收复河套以南的地区,然后设置四十四个县。接着就修筑长城,依据地形,建筑险塞控制敌人,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里。蒙恬于是又率军渡过黄河,占据了黄河以北的阳山,再向北连绵延伸。秦军风餐露宿在外十余年。

【原文】

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书曰:“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1]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 [2]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3] 。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4]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5]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 [6] 。有敢偶语《诗》《书》,弃市 [7] 。以古非今者族 [8] 。吏见知不举,与同罪 [9]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10]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11]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注文】

[1] 异时: 往时;从前。 游学: 指从事游说的人。

[2] 法令出一: 指法令统一。 士: 旧时指读书人。

[3] 惑乱: 使迷惑混乱。

[4] 巷议: 于里巷中议论是非。 异趣: 不同的意旨;不同的意趣。 谤: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

[5] 史官: 主管文书、典籍,并负责修撰前代史书和搜集记录当代史料的官员。

[6] 百家: 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

[7] 偶语: 相聚议论或窃窃私语。

[8] 以古非今: 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族: 灭族。把(罪犯的)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9] 见知: 明见明知,并不隔膜。 举: 指摘;检举。

[10] 黥(qíng): 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上墨用做刑罚,后来也施于士兵,以防逃跑。 城旦: 古代刑罚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

[11] 卜筮(shì): 古代占卜术。烧灼龟甲兽骨,视兆以定吉凶为卜;以蓍(shī)草运算、预测休咎为筮。二术皆有专门人员施行。

【译文】

秦始皇嬴政三十四年(前213年),丞相李斯上书说:“以前诸侯各国纷争,以高官厚禄广泛招揽人才。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法令统一出自朝廷,百姓应当专心致力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读书人应该学习法令规章。如今儒生不学习现行的政策,而崇尚古代,以此非议朝廷,指责社会,惑乱民心,不依法令教导民众;听到命令一下达,就根据自己的学说妄加评论,入朝则口是心非,出朝则高谈阔论,夸耀自己的学说以扩大影响,标新立异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率领群众制造谣言以此诽谤国家的法令。这种情况如果不禁止,将会造成君主的权势逐渐下降,结党营私将会在民间蔓延。只有严加禁止才有利于国家!我请求皇上命令史官将所藏秦国史籍之外所有的史书一律烧毁;除了博士官依职责所藏图书之外,凡私藏《诗》《书》及诸子百家书籍的人一律送到郡守、郡尉处烧毁;有敢于相聚谈论《诗》《书》的人处死刑;以古非今者诛杀九族;官吏知情不报的与其同罪。命令下达三十天,还不烧毁私自藏书的,脸上刺字,罚筑长城。不烧毁的只有医药、占卜、农作物种植的书。如果有人想学习法令的,拜官吏为师。”始皇批示说:“可以。”

【原文】

三十五年,使蒙恬除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数年不就 [1]

【注文】

[1] 云阳: 古邑名。战国时秦邑,在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 堑: 挖掘。 堙(yīn): 堵塞、填塞。

【译文】

秦始皇嬴政三十五年(前212年),秦始皇帝派遣蒙恬负责修筑通道,从九原直抵云阳,挖掘山岭,填平峡谷,长达一千八百里,干了几年都没完成。

秦直道走向示意图

【原文】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1]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2]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3] 。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4]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5]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6] 。发北山石椁,写蜀、荆地材皆至 [7] 。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8] 。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 [9] 。因徙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10]

【注文】

[1] 宫廷: 帝王的住所。 营作: 建造(宫室)。 朝宫: 帝王的宫殿。 渭南: 渭水以南。 上林苑: 秦都咸阳时置,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渭水以南、终南山以北。秦惠文王时即开始兴建。至秦始皇时,先后在上林苑中修建了朝宫和宏伟壮丽的阿房宫前殿,还修建了大量的离宫别馆。西汉初荒废。武帝时复加拓展,周围扩至二百余里。

[2] 阿(ē)房(páng): 这里指阿房宫。秦朝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阿房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渭南上林苑建筑朝宫,其前殿名阿房,故称阿房宫。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可容万人。修筑此宫曾征发民夫、刑徒数十万人。秦朝灭亡后,项羽率兵入关中,将此宫焚毁,火三月不熄。现仅存高大的夯土台基。 五丈旗: 借指帅旗。

[3] 阁道: 复道。 南山: 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4] 表: 作标志。 阙(què): 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

[5] 天极: 星名。即北极星。 阁道: 星名。属奎宿,共六星。 绝汉: 横穿银河。绝,横穿。汉,指银河系。 营室: 星名。即室宿,二十八宿之一。

[6] 隐宫: 判处宫刑的人。 徒刑: 犯罪既加刑又罚劳役称为徒刑。

[7] 椁: 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写: 输送。

[8] 关外: 即关东。指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

[9] 上朐(qú): 地名。即朐县,治今江苏连云港。

[10] 不事: 不服劳役。

【译文】

始皇认为咸阳城里人口太多,而先王的宫廷又窄小,便令人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建造宫殿,先建前殿阿房宫,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殿上可容纳一万人,殿下可竖立五丈高的大旗,周围架起阁道通行车马,从阿房宫的前殿下直达南山,以南山的顶峰作为宫阙的标志。又建筑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水河连接咸阳,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与阁道星相连,横穿银河抵达营室星。征发判处宫刑和因犯罪服刑罚劳役的罪犯七十万人,分别建造阿房宫和骊山秦始皇陵墓。并开凿挖掘用作棺椁的北山石料,砍伐蜀地与楚地的木材,全部运到这里;在关中共计兴建三百座宫殿,在关外建造四百座,于是在东海边的上朐界内竖巨石,作为秦国的东方大门。又迁三万家民户到骊邑,迁移五万家民户到云阳,他们全都被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原文】

卢生说始皇曰:“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1] 。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 [2] 。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3] 。中人以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4]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捕时在旁者尽杀之 [5] 。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群臣受决事者,悉于咸阳宫 [6] [7]

【注文】

[1] 方中: 世间。 微行: 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 殆(dài): 几乎、差不多。 慕: 羡慕、仰慕、依恋、思念。

[2] 宫观: 帝王游乐休息的离宫别馆。 帷帐: 用布或其他材料做成围在四周的帐幕。 案署: 安排登记。 移徙: 迁移;转移。

[3] 梁山宫: 秦离宫。在今陕西乾县西北四十里瓦子岗。

[4] 中人: 宦官。

[5] 案问: 审问。

[6] 决事: 决断事情;处理公务。 咸阳宫: 秦孝公时所筑的宫殿。又称信宫。位于今陕西咸阳东。

[7]历史典故“丞相损车,中人受诛”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

方士卢生劝说始皇帝说:“世间,皇帝经常要秘密出行,以躲避恶鬼。只有避开恶鬼,神仙真人才会到来。希望陛下居住的宫殿不要被别人知道,然后才能得到长生不死的药!”始皇说:“我羡慕真人!”于是自称“真人”,不再称“朕”。并命令咸阳周围二百里内二百七十座宫殿楼阁之间用复道、甬道相连接,各宫殿以深帷大帐、钟鼓乐器与美女充斥其间,各自安排的位置记载登记,不得迁移。始皇行幸所到之处居住下来,有透露消息的处以死刑。始皇有一次来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随行的车马众多,心里很是不高兴。宫中宦官有人将这事告诉了丞相,丞相知道后随即减少了车辆马匹。始皇愤怒地说:“这一定是宦官泄露了我的话!”于是进行了审问,但没有人承认。始皇就命令将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掉。从这以后没人再知道始皇在什么地方,群臣奏请始皇裁决的事,都聚在咸阳宫等候。

【原文】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因亡去 [1] 。始皇闻之大怒,曰:“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 [2] 。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 [3]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 [4] 。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5] 。益发谪徙边 [6]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7] 。”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注文】

[1] 侯生(生卒年不详): 一作侯公,秦始皇时的方士。始皇命令求仙人不死的药,没有求得,因害怕而逃跑。 讥: 讽刺、挖苦。

[2] 诽谤: 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诽是背地议论,谤是公开指责。

[3] 廉问: 查问。 妖言: 怪诞不经的邪说。

[4] 御史: 官名。西周为侍从属吏,同“御事”。春秋战国置为史官,本职掌记录国事、君王言行,接受、保管文书等;因侍从君主左右,为亲近之职,常执行临时性差遣。秦、韩等国常奉遣监察郡、县、军队。秦或奉使出外调查审理重大案件,收捕罪犯。秦代置御史大夫为其长官,御史监郡成为定制,也称“监御史”“郡监”。

[5] 传相告引: 相互揭发,依次牵连。 犯禁: 指违反律令,触犯禁令。语出《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坑: 把人活埋。 惩后: 警戒后人。

[6] 徙边: 将犯人流放边境服劳役。古代的一种刑罚。

[7] 扶苏(?—前210年): 秦始皇长子。因反对秦始皇坑杀儒生等暴政失宠,被派往上郡监大将蒙恬军,在民间颇有声望。秦始皇死后,其弟胡亥与宦官赵高、丞相李斯合谋,伪造始皇诏书,命他自杀。陈胜曾诈用其名号召起义。 诵: 背诵、凭记忆读出、称述、述说。 重法: 严酷的刑法。 绳: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

【译文】

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不再为他寻找长生不死的药,便逃亡而去。始皇知道后勃然大怒,说:“卢生等人,我尊敬他们,赏赐也十分丰厚,现在竟敢诽谤我!那些还在咸阳的儒生,我派人去查问他们,还有没有人在制造谣言扰乱百姓。”于是派御史对每个儒生进行审问。儒生们相互检举揭发,始皇帝亲自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都活埋在咸阳。并告知于天下,以警戒后人,还有的人被惩罚到边疆戍守。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劝谏说:“那些儒生们都诵读经书效法孔子,现在您却要用重法惩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不安宁。”始皇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原文】

三十六年,有陨石于东郡 [1] ,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 [2]

【注文】

[1] 陨石: 也叫石陨星。陨星的一类。主要由镁、铁的硅酸盐所组成。

[2] 燔(fán): 焚烧、烤。

【译文】

秦始皇嬴政三十六年(前211年),有陨石坠落在东郡,有人在陨石上刻字说:“始皇死去而土地分。”始皇便派御史审问追查当地的人,但没有人承认此事是自己干的,于是下令将居住在陨石附近的人全部诛杀,并焚毁了那块石头。

【原文】

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 [1] 。始皇西至平原津而病,乃令中车府令行符玺事赵高为书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2] 。”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秋七月丙寅 ,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3] 。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4] 。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骖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车中可其奏事 [5] 。独胡亥、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之。

【注文】

[1] 胡亥(前230—前207年): 秦代第二代皇帝。名胡亥,秦始皇少子。公元前210年至前207年在位。统治期间,赵高专权,多杀宗室大臣,继续修筑阿房宫、骊山陵,刑法苛暴,赋税徭役极为繁重,不久即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后赵高发动政变,在望夷宫逼他自杀。

[2] 平原津: 黄河下游重要渡口。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中车府令: 官名。战国时秦国设置,掌管王室车马政令。秦统一六国后沿置。 符玺: 印信。秦汉以后,特指帝王的符和印。 赵高(?—前207年): 秦朝宦官。原系赵国贵族。入秦宫后,曾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秦始皇死后,与丞相李斯合谋,逼迫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私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自任郎中令。在任专权用事,赋役繁重,刑政苛暴,导致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又杀丞相李斯,自任丞相。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后为子婴所杀。

[3] 沙丘平台: 在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大平台。相传殷纣筑台于此,蓄养禽兽。始皇帝在巡视途中病死于此。

[4] 发丧: 人死公告于众。

[5] 辒(wēn)凉车: 古代的一种可以卧息的车,也用作丧车。 骖(cān)乘(shèng): 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尚左”,即以左方为尊。乘车时尊者在左,御者(驭手)居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的人就叫“骖乘”,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防备车辆倾侧。

【译文】

秦始皇嬴政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季十月癸丑(初四日),始皇帝出游,左丞相李斯随从前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都城。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儿子胡亥最受疼爱,请求随同出游,始皇帝答应了。始皇帝西行,到平原津病倒了,便命令中车府令及掌管符玺事务的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说:“回来办理丧事,到咸阳后安葬灵柩。”诏书已经封好,放在赵高处,还未交给使者送出。秋季,七月,丙寅日,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因担心始皇死在都城外,诸公子会与天下百姓乘机作乱,于是就把消息隐瞒下来秘不发丧,将棺材放在辒凉车中,由始皇帝生前所宠信的宦官陪乘。每到一个地方,照例进呈饭食、百官参奏政事与过去一样。只有胡亥、赵高及宠信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

【原文】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 [1] 。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2] 。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 [3] 。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 [4] 。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 [5] ?”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 [6] 。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 [7] 。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 [8] 。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 [9] 。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10] 。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 [11] 。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12] 。”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 [13] 。”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 [14] 。更置李斯舍人为护军,还报 [15] 。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赵高言于胡亥曰:“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乃系诸代。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之 [16] 。从直道至咸阳,发丧 [17] 。太子胡亥袭位 [18] [19]

【注文】

[1] 蒙氏: 指蒙毅、蒙恬兄弟。

[2] 蒙毅(?—前210年): 秦国人。蒙恬的哥哥。位至上卿,侍奉始皇帝左右,参与谋议,深得信用。曾依法论治中车府令赵高罪行。秦始皇时东巡,至平原津发病。蒙毅奉命祷祠山川。秦二世篡位后,赵高恐蒙氏兄弟掌权,便教唆秦二世将其诛杀。

[3] 决狱: 又称疏决。即清理、决放监狱所拘押未判暂禁或判待行的囚犯。

[4] 君侯: 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

[5] 材能: 才智和能力。 谋虑: 计谋;策略。

[6] 通侯: 爵位名。即列侯、彻侯。始置于战国。为秦汉时最高爵位。金印紫绶。因避汉武帝名讳,改作通侯,或为列侯。

[7] 笃厚: 忠实厚道。 嗣: 接续、继承、子孙。

[8] 耗: 减损、消费、拖延。

[9] 矫正: 改正、纠正。

[10] 裨(pí)将: 古代指副将。 王离(生卒年不详): 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字明。王翦的孙子。秦始皇时封武城侯,曾随从始皇东巡。初为蒙恬裨将。秦二世即位后杀蒙恬,以恬军属之驻兵上郡。秦二世时,奉命从章邯率兵击赵。与项羽所率义军激战于巨鹿,兵败被俘。

[11] 内舍: 内室。

[12] 暮: 迟;晚。

[13] 趣: 古同“促”,催促;督促。

[14] 系: 拘囚。 阳周: 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子长县西北。属上郡。

[15] 护军: 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16] 石(dàn):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鲍鱼: 盐渍鱼,干鱼。其气腥臭。

[17] 发丧: 办理丧事。

[18] 袭位: 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尊位。

[19]历史典故“鲍鱼乱臭”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

最初,秦始皇尊重宠爱蒙氏兄弟,特别信任他们。蒙恬在外带兵任大将,他的弟弟蒙毅在朝中通常参谋国事,被称为忠信之臣,因此那些将军与丞相都不敢与他们争高低。赵高一出生就被阉割了,始皇帝听说他有力气,又通晓监狱的刑法,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让他教胡亥学习审理案件。胡亥非常宠信他。赵高犯罪,始皇帝派蒙毅处理他;蒙毅认为依据法律赵高应处于死刑。始皇认为赵高办事机敏,便赦免了他,恢复他原来的官职。赵高平素受到胡亥的信赖,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借机劝说胡亥,请他诈称始皇的命令诛杀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计谋。赵高说:“如果不与丞相商议,恐怕办不成这件事。”随即与李斯见面说:“皇上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定立太子,你和我说了就能决定此事,你看怎么办?”李斯说:“这说的都是亡国的话呀!此事可不是我们臣子之间可以议论的啊!”赵高说:“您的才能、谋略、功劳、无怨恨及得到长子扶苏的信任,这五点与蒙恬相比如何?”李斯回答说:“我不如蒙恬。”赵高又说:“如果是这样,一旦长子扶苏即位,必然要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最终得不到封侯而荣归故乡的结局已是明摆着的事了!而胡亥仁慈厚道,可以作为皇帝的继承人。希望您慎重考虑,决定此事!”丞相李斯听后认为赵高说的有道理,便与赵高合谋,谎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定立胡亥为太子,又写了另一诏书给扶苏,历数他没有能力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却使大量的士卒伤亡,并且多次上书诽谤朝廷,日夜怨恨不能回咸阳当太子,作为将军蒙恬也不纠正扶苏的过失,还参与谋划,一起赐死,把兵权交给副将王离。扶苏接到诏书,哭着进了室内,准备自杀。蒙恬劝他说:“陛下在外,并未确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境,公子担任监军,这可是天下的重任啊。今天仅派一个使者忽然来到,我们就要自杀,怎么能知道这不是欺诈呢!等我们奏请之后确定是否真实,再去死也不迟。”使者多次催促他们自尽,扶苏对蒙恬说:“父亲赐儿子死,不必再请示什么了!”随即自杀。蒙恬不肯去死,使者把他交给官吏,囚禁在阳周,改派李斯的舍人为护军,然后回来报告李斯和赵高。胡亥听说扶苏已经死了,想将蒙恬释放。恰巧蒙毅替秦始皇出外祭祀祈祷山川神灵回来。赵高对胡亥进谗言说:“始皇帝打算选拔贤能确立你为太子已经好久了,而蒙毅规劝他,认为不可以。不如将他杀了!”于是将蒙毅囚禁到代郡。巡视的皇家车队从井陉到达九原,当时正是酷暑季节,辒凉车内的始皇帝尸体已腐烂发臭,胡亥等人命令随从官员在车上装载了一石鲍鱼,利用臭鱼来迷惑混乱尸体的臭味。从直道到达咸阳后才正式发布治丧的公告。太子胡亥继承了帝位。

【原文】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 [1] 。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 [2] 。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 [3] 。”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 [4] 。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 [5] 。”乃吞药自杀。

【注文】

[1] 子婴(?—前206年): 嬴姓,秦始皇的孙子。秦二世兄之子。秦二世即位后,曾谏劝勿诛大臣蒙毅。秦二世时赵高逼秦二世自杀,立其为王。后遂设计杀赵高于斋宫,夷其三族。刘邦率反秦义军抵达霸上后,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归降,凡为秦王四十六日。降月余,为项羽所杀。

[2] 谋士: 设谋献计的人;有智谋的人。

[3] 节行: 节操品行。 斗士: 战士。 离: 分散,离散。

[4] 倍畔: 背叛。倍,通“背”。语出《墨子·尚贤中》:“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汉书·贾谊传》:“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5] 守义: 坚守道义。

【译文】

秦二世胡亥想要杀掉蒙恬、蒙毅兄弟。二世的侄子子婴规劝说:“赵王赵迁杀了名将李牧而用颜聚,齐王田建杀了世代忠臣而任用后胜,最终使国家灭亡。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陛下却要把他们一下子杀掉。杀掉忠臣却要立节操品行不端的人,这样做对内失去群臣的信任,使在外的将士们失去斗志啊!”秦二世根本不听其劝告,于是下令杀了蒙毅和内史蒙恬。蒙恬说:“从我的祖先直至他的子孙,为秦国建功立业已经三代了,如今我率领三十多万军队在外,虽然身被囚禁,还有势力进行反叛。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还要遵守道义,是因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帝的恩德啊!”于是吞药自杀身亡。

【原文】

二世元年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 [1] 。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旁着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而还 [2] 。夏四月,二世至咸阳,谓赵高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 [3] 。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 [4] ?”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而昏乱主之所禁也 [5] 。虽然,有所未可,臣请言之。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陛下安得为此乐乎 [6] !”二世曰:“为之奈何?”赵高曰:“陛下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灭大臣及宗室;然后收举遗民,贫者富之,贱者贵之 [7] 。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 [8] 。计莫出于此。”二世然之,乃更为法律,务益刻深。大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 [9] 。于是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逮者不可胜数 [10]

【注文】

[1] 会稽: 郡名。参见“会稽郡”条注。

[2] 刻石: 即会稽刻石,秦刻石之一。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时出巡,远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曾登山祭大禹,望南海,又立刻石颂秦德,其文共二百八十九字。后秦二世又于其后加刻诏书及从臣姓名七十九字。其碑唐时尚存,今传拓本因辗转摹写翻刻,已失其真。 章: 通“彰”。彰明、明显、显著。

[3] 譬: 打比方。 犹: 如同、还、尚且。 骋: 骑马奔驰、奔跑、放任、尽量展开。 骥: 好马。 隙: 裂缝、空子、机会。

[4] 心志: 心意。

[5] 贤主: 贤明的君主。

[6] 战战栗栗: 哆嗦、发抖。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7] 相坐: 一人有罪,连坐他人。 诛灭: 诛杀;消灭。 遗民: 后裔;后代。

[8] 奸谋: 奸邪的计谋。 润泽: 恩泽。 肆志: 快意;随心;纵情。 宠乐: 即尊荣安乐。

[9] 鞠治: 审问,治罪。鞠,通“鞫”。

[10] 僇(lù): 侮辱。 矺(zhé): 古同“磔”,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 杜: 即杜县,县名。春秋时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设置。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秦属内史。 连逮: 牵连拘捕。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南史·后妃传下·陈文帝沉皇后》:“安国(张安国)事发被诛,时后左右近侍颇知其事,后恐连逮党与并杀之。” 不可胜数: 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出自《墨子·非攻中》。

【译文】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春季,胡亥到东方巡视郡县,丞相李斯随从。到达了碣石,然后又沿海向南到了会稽。在秦始皇以前所立的石碑上全都加刻了字,还将随从大臣的名字刻在旁边,以此彰显先帝的丰功与盛德,而后返回。夏季四月,秦二世到达咸阳,对赵高说:“人生在世,就如同骑在六匹骏马越过缝隙,一瞬间就过去了。我既然已经统治了天下,就要享受我耳目所听到和所看到的、喜闻乐见的东西,要享尽人间的一切快乐,直到我寿命终结,你认为这样可以吗?”赵高回答说:“这是贤明的君主能做的,而昏乱庸俗的君主所不能做的事情。尽管如此,还是要有所禁止,不能完全这样做,请听我说明理由。在沙丘谋划夺权,已经引起诸位公子和大臣们的怀疑,况且各位公子都是陛下的哥哥,大臣们又都是先帝任命的。现在皇上刚刚即位,他们内心都不服气而闷闷不乐,恐怕会有事变发生。作为臣子我战战兢兢,唯恐没有好的下场,陛下又怎能如此地享乐呢!”秦二世说:“那该怎么办呢?”赵高说:“陛下应该严厉地实行法律和残酷的刑法,使犯罪的人株连九族,这样可以把众大臣和诸公子杀净,然后再收拢提拔遗民,使他们贫穷的富起来,卑贱的高贵起来,并将先帝所有的老臣全部清除出去,重新安置陛下的亲信,这样一来,皇上可以积聚阴德,祸害被除掉,奸谋被堵塞,群臣没有不蒙受陛下恩德的。如此,您便可以高枕无忧,尽情地享乐了,没有比这更好的了!”秦二世认为赵高说得对。于是重新修订法律,务必求得更加残酷苛刻,只要大臣和诸公子犯了罪,都要交给赵高审讯严惩。于是十二位公子被斩首在咸阳街市,十位公主在杜县被分裂肢体而死,他们的财物被全部没收充公。受牵连被捉拿的人数,多得不可胜数。

【原文】

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 [1] 。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 [2] 。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 [3] 。”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宗室振恐 [4]

【注文】

[1] 将闾(lǚ)(?—前209年): 秦始皇之子。秦二世即位,大肆诛杀大臣及诸公子、公主。他也被秦二世议罪,被迫与兄弟一起自杀。 内宫: 指后宫。

[2] 阙廷: 朝廷,也借指京城。 宾赞: 举行典礼时导引仪式的人。宾,通“傧”。 廊庙: 指朝廷。 失节: 违背礼节。 应对: 酬对;对答。 失辞: 亦作“失词”。言辞失当。

[3] 不臣: 不守臣节,不合臣道。

[4] 振恐: 震惊;恐惧。

【译文】

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内宫,放在最后才议定他们的罪过。秦二世派使臣去命令将闾说:“公子不遵守臣子之礼,罪当处死!由行刑官吏执行判决。”将闾说:“在朝廷的礼仪中,我从来不敢违背有关它的规定;在朝廷的位次上,我从未敢失去礼节;承受皇上的命令应对言论,我从来不敢失言说过什么错话,这怎么叫不守臣子的礼节呢?我愿意听听我的罪过然后再去死!”使臣说:“我不能和你商议,只奉命按诏书行事!”将闾于是便仰天大叫三声“天”,说:“我没有罪!”兄弟三人都痛苦流泪,随即拔剑自杀。整个皇室都为此震惊恐惧。

【原文】

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 [1] 。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 [2] 。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孝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骊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书上,二世大说,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二世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3]

【注文】

[1] 公子高(?—前209年): 秦始皇之子。秦二世即位,诛杀诸公子。他想出逃,又恐被灭族,于是上书请求殉葬始皇。二世准其所请,遂从葬。 收族: 收捕罪犯的家族。 无恙: 指没有疾病等事。 乘舆: 坐车或坐轿。

[2] 御府: 指皇帝的住所。 厩(jiù): 马棚,泛指牲口棚。

[3] 暇(xiá): 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译文】

公子高打算逃走,但又怕株连家族被逮捕处刑,于是便上书说:“先帝在世的时候,我入宫先帝赐给我饮食,外出赐给我车坐;先帝御府的衣服,我也得到了赏赐;宫中马厩里的宝马,也赏赐给了我。我应当随从先帝去死,却没有做到。为人之子而不孝敬,做人之臣又不忠诚,不忠不孝的人没有脸面活在世上。所以我请求随同先帝去死,希望将我埋在骊山脚下。并得到皇上的哀怜!”书上奏给胡亥,二世非常高兴,召见赵高,让他看公子高的上书,说:“事情的发展是不是太急了些?”赵高说:“那些臣子们担忧死亡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有空闲谋反呢!”二世批准了公子高的请求,赏赐他十万钱用于安葬。

【原文】

复作阿房宫,尽征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 [1] 。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 [2]

【注文】

[1] 屯卫: 驻兵守卫。

[2] 菽: 豆类的总称。 刍稿: 一般指喂养牲畜的草饲料。稿为禾秆,刍为牧草。 自赍(jī): 怀抱着、带着。

【译文】

秦二世下令继续修建阿房宫,又从各地征调五万名身强力壮的人去守卫咸阳,下令教他们射箭的方法。由于这些人和狗马禽兽消费很多的粮食,估计会供应不足,二世下令向郡县调拨粮食,转运输送豆类、谷物和干草,同时规定运输人员自带粮食。咸阳城三百里之内生产的粮食,百姓不准食用,一律上缴官府。

【原文】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 [1] 。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 [2]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3] 。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什六七 [4]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 !”众皆从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 [6]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7]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乃入据陈。

【注文】

[1] 陈胜(?—前208年): 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征调贫苦农民屯戍渔阳,他与吴广同时被征,行至蕲县大泽乡时,两人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起义军迅速攻占蕲、铚、酂、苦、柘、谯等地,兵至数万人,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他被推为王。旋即派人率兵攻赵、魏、九江等地。又派周文率主力进攻关中。后周文被秦将章邯战败,他在陈县率军坚持战斗,失利后退至下城父,为御者庄贾杀害。 阳夏: 古邑名。战国时楚邑。在今河南省太康县。秦时置为阳夏县。 吴广(?—前208年): 秦末阳夏人,字叔。秦二世时被征戍渔阳,为屯长。行至蕲县大泽乡遇雨失期,依律当斩,遂与陈胜共率戍卒九百人起义。为都尉。攻占陈后,陈胜称王,号“张楚”。起义军发展至数万人,全国各地闻风响应。吴广为假王,率诸将西征,击荥阳,久攻不克。因周文进兵关中失败,起义形势逆转,秦将章邯乘胜逼近,遂为部将田臧所杀。

[2] 闾左: 指贫民。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闾右。 渔阳: 郡名。战国时燕国设置。秦汉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区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围场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以北、北京怀柔、通州区以东地区。 大泽乡: 秦属蕲县。即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四十里大泽乡。 屯长: 秦汉时戍边军中的领队。

[3] 失期: 耽误规定的期限;没按照约定的日期。 将尉: 古代统领屯戍士卒的武官。 徒属: 门徒;部属。

[4] 什六七: 十之六七。

[5] 大名: 大功名。 王侯将相: 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禄厚、权重、势大的贵族。出自《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 项燕(?—前224年): 战国末楚将。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楚王负刍四年(前224),率军破秦,夺回楚的旧都,拥立昌平君为楚王。次年,秦将王翦攻破楚军,他自杀。一说为翦所杀。 盟: 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

[7] 符离: 古邑名、古县名。战国时楚邑,秦置县。治所在今安徽宿州东北。 葛婴(?—前208年): 秦末符离人。二世时参加陈胜、吴广起义,举兵向蕲以东进军,占领铚、酂、苦、柘、谯等地。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擅立襄疆为楚王;知道陈胜称王后,便杀襄疆还报。不久被陈胜所杀。 徇: 巡行。 铚: 即铚邑。春秋战国时宋邑。在今安徽省濉(suī)溪县南、浍河北岸。 酂(cuó): 即酂县。秦时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酂县乡。 苦(gǔ): 这里指苦县。春秋时楚县。治所在今河南鹿邑东。 柘(zhè): 即柘县。秦时设置。治所在今河南柘城北,以县有柘沟得名。 谯(qiáo): 这里指谯县。春秋时陈国焦邑,秦时置县。治所在今安徽亳州。

【译文】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秋季七月,阳城人陈胜和阳夏人吴广于蕲县聚众起义。当时,秦朝廷征调闾左的贫民去戍守渔阳,有九百人途经大泽乡,屯驻在那里,陈胜和吴广都是领队的屯长。恰巧赶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推算根据规定的期限已无法到达渔阳。依据秦朝的法律规定,延误了期限,一律斩首。于是陈胜、吴广乘着天下百姓对秦国的愁苦怨恨,杀了押送他们的将尉,召集戍卒们说:“大家都延误了期限,就要被斩首的,即使不被杀头,戍守而死的也会有十之六七。再说壮士不死则已,要死就要建立伟大的功名,王侯将相难道他们都是天生的吗!”于是大家都积极响应。陈胜、吴广假借公子扶苏、楚国大将项燕的名义为号召,筑坛盟誓,号称大楚,陈胜立自己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接着招兵扩军,进攻蕲县,蕲县被攻取后,又命令符离人葛婴夺取蕲县以东的地区;相继占领了铚、酂、苦、柘、谯等地。起义军一边行进一边招兵;等到达陈县时,已有六七百辆兵车,一千多名骑兵,步兵达数万人。攻打陈县县城,并一举占领了陈地。

【原文】

初,大梁人张耳、陈余,相与为刎颈交 [1] 。秦灭魏,闻二人魏之名士,重赏购求之。张耳、陈余乃变名姓,俱之陈。陈涉既入陈,张耳、陈余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 [2] 。陈中豪桀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余 [3] 。耳、余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 [4] 。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 [5] 。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6]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7] 。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 [8] 。”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9]

【注文】

[1] 张耳(?—前202年): 秦末汉初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战国末年曾为魏信陵君门客,后任魏国外黄县令。与陈余相友善。秦灭魏,匿居于陈。秦末农民起义,两人一同投奔陈胜,被任为校尉,随武臣率兵北定赵地。武臣自立为赵王,他任丞相。周文为秦将章邯击败,他劝武臣坐观不救,保存实力。秦亡,项羽分封诸侯,被封为常山王。后投降刘邦,仍立为赵王。 陈余(?—前204年): 秦末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少好儒术。陈胜起义后,他投奔张楚政权。与张耳从武臣占据赵地,劝武臣称赵王,任大将军,封成安君。武臣死,又与张耳立赵歇为王。后与张耳绝交。项羽分封诸侯,仅封他以南皮(今属河北)旁三县。不服,率兵击走张耳,为代王。辅赵王歇。在韩信破赵之战中兵败被杀。 刎颈交: 生死与共患难的朋友。

[2] 陈涉: 即陈胜,字涉。 诣门上谒: 登门拜访。 素: 平素、往常、旧时。

[3] 豪桀: 即“豪杰”。才智勇力出众的人。

[4] 暴虐: 凶恶残酷、凶恶残暴地对待。

[5] 万死之计: 指冒着万死危险的行动。 除残: 除去凶残的人。

[6] 树党: 建立私党。

[7] 帝业: 帝王的事业;建立王朝的事业。

[8] 懈(xiè): 松懈、不紧张。

[9] 张楚: 陈胜所建国号名,意为张大楚国。

【译文】

当初,大梁人张耳、陈余之间感情深厚,成为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秦国灭掉魏国后,听说这两个人都是魏国的名士,便悬重赏捉拿他们。张耳、陈余于是更改姓名,一起逃到陈县。陈胜率领起义军攻到了陈县,张耳、陈余亲自登门拜见,陈胜早就听说二人有贤能,非常高兴地接待他们。这时陈县中的英雄豪杰父老乡亲都请求立陈涉为楚王,陈胜想听听张耳与陈余的意见。张耳、陈余回答说:“秦国暴虐无道,残灭别人的国家,虐待百姓。将军冒着万死的危险,为天下百姓除害去暴。现在您刚刚到了陈县就要称王,是向天下展示您的私心,希望您万万不能称王,迅速率军西进,派人去立六国的后代,为自己树立党羽,为秦国增加敌人。秦的敌人增多了,他的力量必然就会分散,我们起义军的党羽增多了,兵力必然会强大。这样做了,军队在野外不需交锋,郡县没有士兵为秦守城。诛灭残暴的秦政权,占领咸阳城,以号令天下的诸侯。已经灭亡的诸侯国得以复兴,施用仁德感化他们,使他们服从,这样一来,您的帝王大业就可以成功了。如今将军在陈县就要称王,恐怕天下人心会离散。”陈胜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立自己为王,国号“张楚”。

【原文】

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1] 。谒者使从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怒,下之吏。后使者至,上问之,对曰:“群盗鼠窃狗偷,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也 [2] 。”上悦。 [3]

【注文】

[1] 长吏: 地位较高官吏的统称。秦、汉一般指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吏,县丞、尉禄秩虽低,也可称长吏。

[2] 群盗: 指起事反秦的势力。 鼠窃狗偷: 像老鼠和狗那样偷盗。指小偷小摸。 郡守: 参见前“守”条注。

[3]历史典故“闻忧则怒”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

在这时,各郡县的百姓都苦于秦国法令的残酷,争相杀掉当地的官吏,一起响应陈胜。朝廷的谒者从东方归来,向秦二世报告百姓反叛的消息。二世听后大怒,将他押进监狱审问治罪。于是,自此之后回来的使者,在秦二世问到东方情况的时候,他们都回答说:“那些盗贼只是些鼠窃狗偷之徒,各地的郡守、郡尉正在追捕捉拿他们,现在已经全部抓获,不必为此担忧了。”二世听了非常高兴。

【原文】

陈王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长吏 [1]

【注文】

[1] 吴叔: 即吴广。字叔。 假: 官制用语。代理、兼摄之意。

【译文】

陈王任命吴广为代理楚王,监督众将领向西进攻荥阳。

【原文】

张耳、陈余复说陈王,请奇兵北略赵地。于是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徇赵 [1]

【注文】

[1] 武臣(?—前208年): 秦末陈县(今河南淮阳)人。秦末农民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任将军,率部北攻赵地,进占邯郸,自立为赵王。陈胜命其西进增援周文军,他拒不执行,并擅自派遣韩广、李良等北攻燕、常山、上党,起了分裂农民军的作用。后被李良攻杀于邯郸。 邵骚(?—前208年): 秦汉之际赵臣。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武臣起兵反秦,自称赵王,以他为左丞相。同年,武臣部将李良叛赵,他与武臣被杀。 左右校尉: 官名。秦汉军制,于将军下分部,以校尉主之。部分左、右者,即设左、右校尉,因事而设。 徇(xùn): 巡视。

【译文】

张耳、陈余对陈王又进行了劝说,请派奇兵向北攻略赵国的故地。于是,陈王以过去的好友、陈地人武臣为将军,任命邵骚为护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拨给士兵三千人,去攻打赵地。

【原文】

陈王又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 [1]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注文】

[1] 汝阴: 指汝阴县。秦国设置,治今安徽省阜阳市,属陈郡。 邓宗(生卒年不详): 秦末起义军将领。汝阳(今安徽阜阳)人。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他参加起义军,受命率兵攻取九江郡,与西进攻秦、北上攻赵等义军各路相呼应。 九江郡: 秦置,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辖境约当今安徽、河南二省淮河以南、湖北省黄冈市以东和江西全省。以九江在境内得名。

【译文】

陈胜又命令汝阴人邓宗率领军队向九江郡进攻。就在这个时候,楚军以数千人为一支的部队,数不胜数。

【原文】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 [1] 。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陈王诛杀葛婴。

【注文】

[1] 东城: 这里指东城县。秦国设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 襄强(?—前209年): 秦末人。陈胜部将葛婴在攻下蕲县后,被派向蕲县东面进军,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后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称王,他遂被葛婴所杀。

【译文】

义军将领葛婴到了东城之后,立襄强为楚王。后来听说陈胜已经立为楚王,便杀了襄强回来报告,但陈胜还是杀了葛婴。

【原文】

陈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 [1] 。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2] 。陈王闻周文,陈之贤人也,习兵,乃与之将军印,使西击秦 [3]

【注文】

[1] 周市(生卒年不详): 秦末魏(今河南一带)人。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他参加起义军,被任为将,率兵攻略魏地,至狄为齐旧贵族田儋击败,复收兵击魏,攻占大梁。立魏旧公子咎为魏王,自任魏相。次年,秦将章邯攻魏,他至齐、楚求援,与齐、楚兵共同驰救魏王,为章邯击杀。

[2] 房君: 房为古邑名,位于今河南遂平。封邑于房,故称房君。 蔡赐(?—前208年): 秦末起义军将领。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参加陈胜、吴广起义,被任命为上柱国,在秦将章邯攻陈之战中被杀。 上柱国: 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位极尊,仅次于令尹,掌军政政令,主征战。秦末,项梁曾拜楚王、上柱国,陈胜以上蔡人号“房君”的蔡赐为上柱国。

[3] 周文(?—前208年): 即周章。秦末起义军首领。陈县(今河南淮阳)人。曾在楚将项燕军中任“视日”(推算时辰吉凶),习兵事。曾被陈胜任为将军,率兵进击关中。因孤军无援,为秦将章邯所败。旋因守曹阳数月后退至渑池,兵败自杀。

【译文】

陈胜命令周市率军向北进攻魏国的故地。任命上蔡人号“房君”的蔡赐为上柱国。陈胜听说周文是陈地有名的贤人,又懂得军事,便授给他将军的大印,派他率军向西进攻秦。

【原文】

武臣等从白马渡河,至诸县,说其豪桀,豪桀皆应之 [1] 。乃行收兵,得数万人。号武臣为武信君,下赵十余城,余皆城守。乃引兵东北击范阳,范阳蒯彻说武信君曰:“足下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臣窃以为过矣 [2] 。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可乎 [3] ?”武信君曰:“何谓也?”彻曰:“范阳令徐公畏死而贪,欲先天下降 [4] 。君若以为秦所置吏,诛杀如前十城,则边地之城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5] 。君若赍臣侯印以授范阳令,使乘朱轮华毂,驱驰燕、赵之郊,即燕、赵城可毋战而降矣 [6] 。”武信君曰:“善。”以车百乘、骑二百、侯印迎徐公,燕、赵闻之,不战以城下者三十余城。

【注文】

[1] 白马: 这里指白马津,又称围津、垝(guǐ)津、白马口。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北。古黄河南岸的津渡,与北岸黎阳津相对。因在秦、汉白马县西北,故名。

[2] 范阳: 这里指范阳县。秦国设置,以在范水之阳,故名。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兴县西南固城镇。属广阳郡。 蒯(kuǎi)彻(生卒年不详): 即蒯通。秦末范阳人。陈胜、吴广起义后,武臣奉命率兵攻略赵地,兵至范阳时,蒯通说服范阳令徐公以城投降于武臣。之后,赵地三十余城不战而降。楚汉战争中,闻郦食其说齐归汉,又劝说韩信以武力攻取齐地,致使郦食其被烹。后鼓动韩信叛汉自立,信不听。汉惠帝时,为丞相曹参宾客。

[3] 檄(xí):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4] 徐公(生卒年不详): 秦末人。秦末为范阳县令。武臣起兵,北击范阳,他接受招降。燕、赵诸城也纷纷归降。

[5] 金城汤池: 如钢铁铸造的城墙,像沸水流淌的护城河。比喻城池坚固,难于攻破。

[6] 侯印: 侯爵之印信。 朱轮华毂(gǔ): 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 驱驰: 策马快跑。

【译文】

武臣等人率军从白马津渡过黄河,到达各县,派人劝说当地的豪杰反秦,这些地方的豪杰们都积极响应。武臣乘机沿途招收士兵,得到数万人。号称武臣为武信君。并接连攻下赵地的十多座城池,其余的大城都坚守不降。武臣便指挥军队向东北攻击范阳,范阳人蒯彻劝说武信君说:“您一定坚信先战胜后再去占领这个地方,强攻之后再占据城池,我私下里认为您这是失策。如果您能听我的计策,不需进攻就可以使城池投降,不作战就能取得土地,只要发布一道檄文便可以平定千里之地,您认为可以吗?”武信君问:“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呀?”蒯彻说:“范阳的县令徐公,即贪生怕死又贪得无厌,早就想先天下人投降。如果您认为他是秦朝廷所任用的官吏,就应该按前十城的方法将他杀掉,那么边境的城池就都将成为金城汤池,无法攻破了。假如您交给我侯印,将它授给范阳的县令,让他乘坐豪华的车子,奔走在燕、赵各地的城外,那么燕、赵的城池就会不战而降服。”武信君听了之后说:“很好!”于是给蒯彻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与侯印到范阳去迎接徐县令。燕、赵各地知道这个消息后,便有三十多个城池不战而举城投降。

【原文】

陈王既遣周章,以秦政之乱,有轻秦之意,不复设备 [1] 。博士孔鲋谏曰:“臣闻兵法‘不恃敌之不我攻,恃吾不可攻’ [2] 。今王恃敌而不自恃,若跌而不振,悔之无及也!”陈王曰:“寡人之军,先生无累焉 [3] 。”

【注文】

[1] 设备: 设防。

[2] 孔鲋(约前264—前208年): 战国末年鲁(今山东曲阜)人,字甲。孔子八世孙。入秦为博士,传儒者之业。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后,他与鲁儒生愤秦焚诗书、坑术士,持孔氏之礼器往归,为博士。不久与涉俱死于陈。

[3] 无累: 不牵累;没有牵累。

【译文】

陈胜派遣周文率军向西挺进,因秦王朝的政治混乱,产生了轻视麻痹之意,不再加强防备设置。博士孔鲋劝告他说:“我听兵法上这样说:‘不要凭借敌人不来进攻我,而要依靠我有不可被攻破的准备。’现在大王只依仗敌人不来进攻,而不仰仗自己有不怕敌人进攻的防备,如果一旦遭到失败就失去信心,则一蹶不振,后悔也来不及了!”陈胜说:“这是我的军队,先生您就不必操心了。”

【原文】

周文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 [1] 。二世乃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 [2] 。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3] 。”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免骊山徒、人奴产子,悉发以击楚军,大败之,周文走 [4]

【注文】

[1] 戏: 古邑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戏水西岸。

[2] 少府: 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沿,为九卿之一。掌管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 章邯(?—前205年): 秦将领。任少府。秦二世时,他与长史司马欣等率军击败陈胜、项梁等农民起义军。后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为项羽所破,投降。从项羽入关,封为雍王。项羽大封诸侯王时,他被封咸阳以西之地,建都废丘(今陕西兴平)。楚汉战争中,刘邦围攻废丘,他兵败自杀。

[3] 徒: 刑徒。

[4] 大赦天下: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一般在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时,通常会赦免一批罪犯,这种行为叫大赦天下。 人奴产子: 是指封建社会奴婢的子女。秦时奴产子地位同于奴婢。

【译文】

周文沿途招收士兵到达函谷关,已有战车千辆,士卒数十万,到达戏邑后便驻扎在那里。秦二世这才大吃一惊,赶忙询问群臣:“怎么办?”少府章邯说:“盗贼已经进入关中,他们人多声势强盛,现在征调邻近各县的军队已经来不及了。骊山有很多的刑徒,请赦免他们,将他们武装起来去抵抗敌军。”于是,二世下令大赦天下,派章邯前去骊山赦免那里的刑徒和人奴之子,把他们聚集起来去攻打楚军,不久张楚军大败,周文逃走。

【原文】

张耳、陈余至邯郸,闻周章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还者多以谗毁得罪诛,乃说武信君,令自王 [1] 。八月,武信君自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2] 。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武信君等家而发兵击赵。柱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信君等家,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信君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使使者贺赵,令趣发兵西入关 [3] 。张耳、陈余说赵王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愿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 [4] 。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不胜秦,必重赵 [5] 。赵乘秦、楚之敝,可以得志于天下。”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使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黡略上党 [6]

【注文】

[1] 谗毁: 进谗毁谤。

[2] 左丞相: 官名。战国时秦国开始设置,秦代沿置。为最高国务长官,辅助皇帝管理政务。也省称丞相。

[3] 敖: 即张敖(?—前182年)。张耳子。刘邦女婿。秦末陈胜起义,随其父参加起义军,封成都君。秦将章邯围巨鹿,他北收代地兵万余人救赵。其父降汉被立为赵王,他随父至封国。公元前202年,父死继位为王,娶刘邦女鲁元公主为后。公元前200年,因赵相贯高谋杀刘邦被囚,后获释,贬为宣平侯。 成都: 县名。战国秦置。治今四川成都。

[4] 自广: 扩大自己的地盘﹑声望﹑识见等。

[5] 大河: 此处指黄河。

[6] 韩广(?—前206年): 秦末人。曾任上谷卒史。随六国贵族后裔反秦,属赵王武臣。将兵攻略燕地,为当地豪杰立为燕王。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徙为辽东王,都无终(今天津蓟县),另立臧(zāng)荼(tú)为燕王。因拒徙辽东,为臧荼击杀。 李良(生卒年不详): 秦末农民起义,参加陈胜起义军,被任为将,举兵攻取常山,后又奉命攻略太原,至井陉,为秦军所阻。秦将诈使人招降,不听,转至邯郸请增兵,为人所辱,将其杀之,并以兵攻袭邯郸,杀赵王武臣及将领,不久为陈余所败,投奔秦将章邯。后又与章邯攻破邯郸,并围赵王歇等于巨鹿。 张黡(yǎn)(生卒年不详): 秦末农民起义军部将。陈胜称王后,分兵略地,自立为赵王,拒绝执行陈胜西征攻秦之命令,听张耳、陈余计,扩地自广。派韩广攻燕,李良夺取常山,张黡进军上党。张黡攻上党不克。武臣被李良杀害后,归附张耳。秦军围攻巨鹿,张耳数使人召陈余出兵相救。陈余遣兵五千与秦激战。终因众寡悬殊,全军覆没,张等皆战死。

【译文】

张耳、陈余来到邯郸,听到周文败退的消息,又听说曾为陈胜略地的将领回来后,多因谗言遭陷害而被治罪诛杀,便劝说武信君自立为王。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八月,武信君自立为赵王,任命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并派人报告陈胜。陈胜大怒,打算将武信君的全家杀尽,然后发兵进攻武信君的赵国。上柱国号为“房君”的蔡赐劝说道:“秦国还未灭亡就要诛杀武信君的家族,这就等于又产生一个秦国。不如顺水推舟,祝贺他为王,命令他急速率军西攻秦国。”陈胜听从了他的计谋,将武信君的家属迁到宫中软禁起来,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派使者前去对赵王即位进行祝贺,命令他们赶快向西发兵进入函谷关。张耳、陈余劝赵王说:“大王立为赵王,并不是楚王的本意,特意祝贺您为赵王,只是权宜之计。楚国一旦灭掉了秦国,必然会发兵进攻赵国。希望大王不要向西出兵,应当向北进攻燕地与代地,出兵向南攻取河内,以扩大自己的地盘。假如赵国在南面以黄河为界,在北面又占据燕地和代地,即使张楚战胜了秦国,也必定不敢制约赵国;如果张楚不能战胜秦国,也定会重视赵国。赵国乘秦、楚两家衰败之际,便可达到夺取天下的愿望。”赵王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于是不再率军向西进攻,而是派韩广攻略燕地,派李良领兵夺取常山,张黡攻取上党。

【原文】

九月,沛人刘邦起兵于沛,下相人项梁起兵于吴,狄人田儋起兵于齐 [1]

【注文】

[1] 沛: 古邑名。春秋时宋邑。即今江苏省沛县。秦时置县。 刘邦(前256—前195年): 即汉高祖。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2年至前195年在位。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任泗水亭长。秦二世时陈胜起义,他起兵响应,称沛公。初属项梁,后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为反秦主力。公元前206年,率军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宣布临时律令,并废除秦的严刑苛法。同年,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即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后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先后消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以加强控制;实行重本抑末政策,打击商贾;以秦律为根据,制定《汉律》九章。死后由子刘盈(即惠帝)即位。 下相: 这里指下相县。古县名。秦国时设置,治所在今江苏省宿迁市西南。因地处相县、相水下游得名。 项梁(?—前208年): 秦朝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将项燕之子。秦灭楚,亡命吴中。陈胜起义后,他和侄子项羽杀会稽郡守殷通在吴起义。公元前208年率军渡江西进击秦,立楚王后裔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破东阿,攻定陶,屡败秦军。因骄傲轻敌,同年在定陶为秦将章邯击败,战死。 吴: 这里指吴县。秦置县于春秋吴国故都。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区。 狄: 这里指狄县。本春秋、战国齐邑。秦时设县。治所在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高苑城西北。 田儋(dān)(?—前208年): 秦末狄县人。战国时齐国贵族。陈胜、吴广起义后,与从弟田荣等杀狄令,起兵反秦。自立为齐王,发兵击陈胜部将周市,略定齐地。次年,因率兵援救魏王咎(jiù),被秦将章邯击败,死于临济(今河南长垣南)。 齐: 古地区名。今山东省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为战国时齐地,汉以后仍沿称为齐。

【译文】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沛县人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下相人项梁在吴县起兵反秦,狄县人田儋在齐地起兵反秦。

【原文】

刘邦字季,初为泗上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 [1]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2] 。”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刘季亡匿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数有奇怪,沛中子弟闻之,多欲附者 [3] 。及陈涉起,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4] 。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 [5] 。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 [6]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二三千人,以应诸侯。

【注文】

[1] 泗: 这里指泗水亭。在今江苏省沛县东。 亭长: 官名。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亭一,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监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与后世里长职掌相同。

[2] 丰: 县名。秦置,治今江苏丰县。 泽中亭: 地名。在今江苏丰县王沟镇。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为当时基层政权。 解纵: 释放。

[3] 芒: 即芒山。在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 砀(dàng)山: 即今河南永城北六十里。 附: 归附。

[4] 掾(yuàn): 古代属官的通称。 主吏: 秦汉郡县地方官的属吏。 萧何(?—前193年): 西汉大臣。沛县人。秦二世时随刘邦起兵反秦,为沛丞,监督诸事。攻克咸阳后,收藏秦朝律令图书,使刘邦具知天下地理山川形势及户口数,劝刘邦接受项羽分封,以待时机。楚汉战争时,任丞相,留守关中。举荐韩信为大将军。制定规章制度,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刘邦称帝后,封酂(zàn)侯。后受命采摭(zhí)秦法,作律九章,后封相国。高帝死后,复事惠帝。病危时推荐曹参继任相国。 曹参(?—前190年): 汉初大臣。沛县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封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协助高祖平定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惠帝时,继萧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为相国三年,百姓歌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

[5] 樊哙(?—前189年): 汉初将领。沛县(今属江苏)人。少以屠狗为业。初随刘邦起义,为其部将,以军功封贤成君。灭秦后,项羽谋士范增拟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他斥责项羽,刘邦得以脱走。汉初,随刘邦击破臧荼、陈豨和韩王信的叛乱,任左丞相,封舞阳侯。其妻吕须为吕后妹,因得吕后的信任。

[6] 书帛: 在丝绸上写信。

【译文】

刘邦,字季,最初担任泗水亭长,一次,奉命为县里押送刑徒到骊山服劳役,刑徒多数在途中逃走。估计到了骊山人都跑光了,于是他走到丰西泽中亭,停下休息饮酒,到了晚上,他释放了所有的刑徒,对他们说:“你们快逃走吧,我也从这里逃离。”刑徒中有十多名身强力壮的愿意跟随他一起逃跑。刘邦随后逃走,隐藏在芒山、砀山的草泽中,在他身上多次发生奇异的事情,沛县的年轻人听说后,许多人都想依附他。到陈胜起兵时,沛县的县令也打算响应,沛县的主吏萧何、曹参说:“您作为秦朝的官吏,想要率领沛县的年轻人反叛朝廷,恐怕他们不会跟随您。最好把逃亡在外的人都召集回来,能得到数百人,借用他们胁迫众人,众人就不敢不服从了。”县令便派樊哙去召刘邦,这时刘邦的部众已有数十百人了。沛县县令事后很后悔,担心事情会发生变故,于是下令紧闭城门防守,并准备要杀掉萧何、曹参。萧、曹二人十分害怕,越城逃跑,去投奔刘邦以求自保。刘邦在丝绸上写了一封信,用箭射进城中,送给沛县的父老,向他们讲述利害关系。沛县的父老乡亲率领他们的子弟一起将县令杀了,打开城门迎接刘邦,拥立他为“沛公”。萧何、曹参为刘邦在沛县召集青年,得到三千人,以响应天下诸侯抗秦的行动。

【原文】

项梁者,楚将项燕子也。尝杀人,与兄子籍避仇吴中 [1]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其下。会稽守殷通闻陈涉起,欲发兵以应涉,使项梁及桓楚将 [2]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3]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4]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5]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6] 。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籍是时年二十四。

【注文】

[1] 籍: 项籍,即项羽(前232—前202年),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二世时,从其叔项梁起义吴中(今江苏苏州)。项梁战死,他代将其军,于巨鹿之战摧毁秦军主力。秦亡,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后楚汉相争,为刘邦所败,兵困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亡。

[2] 殷通(?—前209年): 秦人。秦末会稽郡守,与项梁交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被项梁和项羽合谋所杀。 桓楚(?—前202年): 项羽部将。追随项羽征战,顶替英布为楚军五大将之一,后战死于乌江边上。

[3] 须臾: 极短的时间、片刻。 眴(shùn): 以目示意。

[4] 印绶: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

[5] 慑伏: 因恐惧而趴在那。

[6] 豪吏: 依仗权势的官吏。 谕: 告诉,使人知道。 起大事: 指反秦起义。

【译文】

项梁,是原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曾经因杀过人,为躲避仇人,与哥哥的儿子项羽逃到吴中,吴中的贤能志士都依附了项梁。会稽郡守殷通听说陈胜起兵抗秦后,也准备举兵响应陈胜,命令项梁和桓楚统率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中,项梁对殷通说:“桓楚正在逃亡,没人知道他藏在什么地方,只有项籍(项羽)知道他在何处。”项梁嘱咐项籍持剑在外面等候,自己又进去与郡守坐在一起,说:“请您召见项籍,派他受命将桓楚召回。”郡守殷通说:“可以。”项梁将项籍叫到屋里,过了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剑砍下郡守的头颅,项梁手持郡守的头颅,佩带郡守的印绶。郡守的门下都惊慌失措,混乱不堪,被项籍诛杀的有数十百人,一郡府的人都趴在地上,没有人敢动身起来。项梁便召集他以前所熟悉的豪杰官吏,告诉他们要起义反秦的大事,于是在吴中招收兵员,又派人收集各县所属的强壮青年,得到精兵八千人。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做了裨将,率军向附近各县攻取。这年,项籍才二十四岁。

【原文】

田儋者,故齐王族也。儋从弟荣,荣弟横,皆豪健,宗强,能得人 [1] 。周市徇地至狄,狄城守。田儋佯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也 [2] 。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率兵东略定齐地。

【注文】

[1] 从弟: 堂弟。 荣: 即田荣(?—前205年),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战国时齐国贵族。陈胜、吴广起义后,与其兄田儋杀狄令,起兵反秦。田儋自立为齐王死后,立儋子田市为王,自任相,平齐地。秦亡后,项羽封田市为胶东王,田荣因不肯助楚击秦,不得封王。不久,自立为王,尽并三齐之地。项羽率兵伐齐,其败退平原,被杀。 横: 即田横(?—前202年),秦末狄县人。战国时齐国贵族。秦末,从兄田儋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汉军灭齐,他自立为王。失败后,投奔彭越。汉朝建立,率党徒五百余人逃亡海岛。汉高祖刘邦命他到洛阳,他不愿称臣于汉,于途中自杀。留居海岛者闻田横死讯,也全部自杀。 豪健: 强健;壮健。 宗强: 宗族势力强大。

[2] 缚(fù): 捆绑。 谒: 拜见。

【译文】

田儋,原是齐国的王族,他的堂弟田荣,田荣的弟弟田横,都豪爽健壮,家族势力强盛,很得人心。楚将周市攻占地盘到了狄县,狄县闭城坚守。田儋假意捆绑他的奴仆,让一伙年轻人跟随来到县廷,打算拜见县令,请求准许他杀掉这个奴仆。等他见到狄县令时,趁机将县令杀掉,田儋召集狄县豪强官吏的子弟们说:“现在各诸侯都已经叛秦自立了。齐国是古时候建立的国家;我田儋,是齐国田氏的后裔,理应称王!”随即田儋自封为齐王,发兵攻击周市。周市战败撤军离去。田儋率军向东攻取平定了原属齐国的土地。

【原文】

韩广将兵北徇燕,燕地豪桀欲共立广为燕王。韩广乃自立为燕王。

【译文】

赵国的将领韩广率兵向北进攻燕国的故地,燕地的豪杰打算共同拥立韩广为燕王。韩广于是自立为燕王。

【原文】

周市自狄还,至魏地,欲立故魏公子宁陵君咎为王 [1] 。咎在陈,不得之魏。魏地已定,诸侯皆欲立周市为魏王。市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诸侯固请立市,市终辞不受。迎魏咎于陈,五反,陈王乃遣之。立咎为魏王,市为魏相。

【注文】

[1] 宁陵: 古邑名。位于今河南宁陵。 咎: 这里指魏咎(?—前208年)。原为魏国公子,封宁陵君。秦灭魏,废为庶人。陈胜、吴广起义后,投奔农民军。及周市攻下魏地,被立为魏王。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秦将章邯围攻临济,遂自杀。

【译文】

周市率军从狄县回到魏地,准备立原魏国公子宁陵君魏咎为魏王。当时魏咎在陈县,不能回到魏地。这时魏地已经平定,诸侯们都想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说:“天下混乱时,才能发现忠臣。现在天下都在反叛秦王朝,依据道义,必须立原魏王的后裔才行。”诸侯各国坚持请求周市称王,周市始终推辞不肯接受,只好到陈县迎接魏咎,使者往返五次,陈王才将魏咎放回,于是拥立他为魏王,周市被任命为魏相。

【原文】

二年冬十月,泗川监平将兵围沛公于丰 [1] 。沛公出与战,破之,令雍齿守丰 [2]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 [3] 。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 [4]

【注文】

[1] 泗川: 即泗川郡,又作泗水郡。战国秦设置,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西北)。辖境约当今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北,江苏省宿迁、泗洪、沛县等市县以西,安徽省萧县、涡阳、凤台等县以东地区。 监: 官职名。战国秦置。为负责一郡监察事务的长官。 平: 人名。生平事迹不详。秦末任泗川郡监。

[2] 雍齿(?—前193年): 秦末泗水沛(今属江苏)人。为地方豪强。秦二世时随刘邦起义反秦,奉命守丰。因与刘邦素有怨隙,遂叛归魏王。高祖时以赵将复从刘邦击项羽。后分封功臣时,诸将争功不决。张良建议高祖先封雍齿以安抚群臣,遂得封为什方侯。立九年卒。

[3] 薛: 这里指薛县。秦朝设置,治所在今山东滕州市南。属薛郡。

[4] 壮: 人名。生卒年不详。秦末任泗川郡守。被刘邦义军所杀。 戚: 这里指戚县。秦朝设置,治所在今山东省微山县。属泗水郡。 左司马: 官名。司马之属,参掌军政。春秋时,开始设置,战国时楚、赵等国俱设。秦汉之际刘邦也置,使典武职。

【译文】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冬季十月,泗水郡郡监平率秦军将刘邦包围在丰邑,刘邦领兵迎击,击败了秦军,命令雍齿守卫丰邑。十一月,刘邦领兵去攻打薛县。秦泗水郡守壮在薛县战败,退到戚县,刘邦的左司马将他杀掉。

【原文】

周章出关,止屯曹阳,二月余,章邯追败之,复走渑池 [1] 。十余日,章邯击,大破之。周文自刎,军遂不战。

【注文】

[1] 曹阳: 俗名七里涧,又名曹阳墟、曹阳坑、曹阳亭。在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

【译文】

周文率军退出函谷关,在曹阳驻扎两个多月,章邯率秦军出函谷关追击,周文军再次战败,退到渑池。十几天后,章邯再次发起进攻,义军大败。周文自杀,楚军也不再作战。

【原文】

吴叔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叔弗能下 [1] 。楚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 [2] 。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兵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足与计事,恐败 [3] 。”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4] 。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 [5] 。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阳城人邓说将兵居郯,章邯别将击破之 [6] 。铚人伍逢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 [7] 。两军皆散走陈,陈王诛邓说。

【注文】

[1] 李由(?—前208年): 秦朝末年人。丞相李斯长子。秦二世元年(前209)为三川郡守。陈胜、吴广起义后,因慑于义军威势,不敢出击。次年,为项羽击杀。

[2] 田臧(?—前208年): 秦末起义将领。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张楚”政权建立,他任将军。曾随吴广围荥阳。久不能克。秦将章邯率军将至,他认为吴广骄而不知军事,于是与一些将领假陈胜令杀吴广,献首级给陈胜。陈胜赐他楚令尹印,任命为上将。乃命部下李归驻守荥阳,在敖仓(今河南荥阳东北)战败被杀。

[3] 假王: 代理的王。 计事: 计议大事;谋事画策。

[4] 上将: 主将,统帅。

[5] 李归: 人名。生平事迹不详。 敖(áo)仓: 秦朝设置,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敖山上。地当黄河与古济水分流处。楚、汉相争时为刘邦夺取。

[6] 邓说(?—前208年): 秦末起义军将领。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陈胜称王,建“张楚”政权后,随吴广西征,围荥阳,久攻不克。他将兵居郯(今山东郯城)。被秦将章邯击败,后为陈胜所杀。 郯(tán): 这里指郯城县,在山东省东南部,临近江苏省。属临沂市。秦于原郯国故城置郯县。 别将: 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

[7] 铚: 古邑名。春秋战国宋邑。在今安徽省濉溪县南、浍河北岸。秦置县。 伍逢(生卒年不详): 秦末起义军将领。铚(今安徽濉溪)人。曾统兵居许,后被章邯击败。

【译文】

吴广率领义军围攻荥阳,三川郡守李由守荥阳,吴广攻不下来。楚将军田臧等人相互商议说:“周文的军队已被攻破,秦军很快就要到来。我们围攻荥阳城久攻不下,秦军一到,我军必将大败,不如留部分兵力镇守荥阳,率全部精兵向西迎击秦军。现在代理楚王吴广骄傲自大,不懂军事,不值得和他商议对策,恐怕会坏事。”他们于是就假传陈胜的命令将吴广杀掉,又将他的头颅献给陈胜。陈胜派使者赐给田臧张楚令尹的官印,任命他为上将军。田臧便命令李归等诸将领继续围攻荥阳,自己亲自率领精兵向西到敖仓迎击秦军,在交战中,田臧身亡,楚军破败。章邯率军攻打荥阳城李归的队伍,楚军被击败,李归等战死。楚将阳城人邓说率军驻扎在郯城,被章邯的部将击败。铚邑人伍逢率军驻扎在许县,又被章邯击败。邓、伍两军逃奔到陈县,陈胜将败将邓说诛杀。

【原文】

二世数诮让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 [1] 。乃阿二世意,以书对曰:“夫贤主者,必能行督责之术者也 [2] 。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者,无他焉,不能督责,而顾以其身劳于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也 [3] 。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贵哉!故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于上,则权不在臣下,然后能灭仁义之涂,绝谏说之辩,荦然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 [4] 。如此,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二世说,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秦民益骇惧思乱 [5]

【注文】

[1] 诮(qiào): 责备、讥讽。 三公: 官名合称。周代已有此称,为最高辅政大臣。 爵禄: 官爵和俸禄。

[2] 阿……意: 迎合他人的意旨。 督责: 督察责罚;督促责备。

[3] 申子: 这里指申不害(约前385—前337年),郑国人。曾任韩昭侯的相十五年。他主张君主要经常监督臣下,考核其是否称职,予以奖惩,使能尽忠职守,以加强君主专制。 恣睢: 放纵、任意胡为。 桎梏: 古时用来拘系囚犯手脚的刑具,即通常所说的脚镣和手铐。系在脚上的叫“桎”;系住手的叫“梏”。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4] 韩: 即韩非子。韩非(约前280—前233年),原称韩子。后人为与唐韩愈区别,改称韩非子。他著有《孤愤》《五蠹》《定法》等。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主张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信赏必罚、秉术用势,其说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因李斯、姚贾的陷害,自杀于狱中。 苦形劳神: 指费心尽力做事。 黔: 黑色。 谏说: 进谏游说;规劝说服。出自《韩非子·说难》:“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荦(luò)然: 卓绝之状;明显之状。

[5] 骇惧: 惊惶恐惧。 思乱: 盼望着发生叛乱。

【译文】

秦二世多次谴责李斯:“身居三公高位,为何使盗贼如此猖獗!”李斯感到害怕,但他又很重视爵位利禄,也没什么对策,便顺从二世的心意,上书说:“贤明的君主,必然是能对臣下行使督责之术的人。所以申不害说‘拥有了天下也不能任意胡作非为,被说成是以天下作为自己桎梏’的原因,没有别的,就在于对臣下不能督察责问,只得自身为天下平民百姓辛劳,如同从前的唐尧、大禹一样,因此称之为‘桎梏’。如果作为一国的君主,不能善于运用申不害、韩非的权术,实行督察责问之道,使天下适合自己的心愿,那么只能白白地苦心劳身为百姓牺牲,这是平民百姓所服的劳役,而不是统治天下的君主了,这还有什么尊贵呢!所以贤明的君主能行使督察责问之术,独断专行于上,这样权力就不会旁落在臣下的手中,然后才能阻断通向仁义的道路,杜绝规劝者的论辩,独自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无人敢来抵触反抗。如此,群臣、百姓想改正自己的过失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敢图谋反叛!”二世看了上书非常高兴,于是对臣民实行严厉督查责问,向百姓征收重税的人,被认为是有才干的官吏,杀人越多的官员被认为是忠臣,其结果使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受过刑罚的,被残杀的尸体堆满了街市,秦朝的百姓更加惊骇恐慌,盼望着发生叛乱。

【原文】

赵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赵王复使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 [1] 。秦将诈为二世书以招良,良得书未信,还之邯郸,益请兵。未至,道逢赵王姊出饮,从百余骑,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 [2] 。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骑谢李良。李良素贵,起,惭其从官。从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赵王素出将军下,今女儿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李良已得秦书,固欲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因将其兵袭邯郸。邯郸不知,竟杀赵王、邵骚。赵人多为张耳、陈余耳目者,以故二人独得脱。

【注文】

[1] 石邑: 古邑名。又作石城。战国中山邑,后入赵。在今河北省鹿泉市东南。

[2] 伏谒: 指谒见尊者,伏地通姓名。

【译文】

赵国将领李良平定常山之后,回报赵王武臣,赵王又派他去攻取太原。当李良率军抵达石邑时,秦兵已阻挡在井陉,赵军不能继续前进。秦军将领伪造秦二世的书信来招降李良。李良收到书信后没有相信,率军回到邯郸,请求增加援军。还没到达邯郸,于途中遇到赵王的姐姐宴饮归来。李良远远望见认为是赵王来了,赶忙在道旁等候拜谒。赵王的姐姐已经醉了,不知道李良是将官,便派随行骑兵拜谢了李良。李良平日尊贵,起来后,面对随从的官员自觉羞愧。一位随从官说:“天下都在反叛秦王朝,有才能的人先立为王。而且赵王的地位一向在您之下,如今一个女子竟不肯为将军下车还礼,请追杀她!”李良已经收到秦二世的书信,本想要反叛赵国,但还没做决定。遇到此事正在愤怒,于是派人去追杀了赵王的姐姐,又趁势率军队袭击邯郸。邯郸人毫无戒备,李良终于将赵王和左丞相邵骚杀掉。赵国人多是张耳、陈余的耳目,所以只有他们二人才得以逃脱。

【原文】

陈人秦嘉、符离人朱鸡石等起兵,围东海守于郯 [1]

【注文】

[1] 秦嘉(?—前207年): 秦末陵县(今江苏泗阳西北)人。陈胜、吴广起义后,率众响应,后知道陈胜军败,拥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后被项梁所杀。 朱鸡石(?—前208年): 秦末起义军将领。符离(今安徽宿州东北)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率部围东海。后为项梁别将,与余樊君迎战秦将章邯,兵败逃走,为项梁所杀。 东海: 这里指东海郡。秦朝设置。楚汉之际或称郯郡。治所在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

【译文】

陈地人秦嘉、符离人朱鸡石等人也聚众起兵,把东海郡守围困在郯城。

【原文】

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 [1] 。章邯已破伍逢,击陈柱国房君杀之,又进击陈西张贺军 [2] 。陈王出监战,张贺死。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陈王以降 [3]

【注文】

[1] 长史: 官名。战国时秦国设置,掌管顾问参谋。秦汉沿置。 司马欣(?—前203年): 秦时人。曾任栎阳狱掾(yuàn)、长史。秦二世时奉命辅佐章邯镇压农民起义,击败陈胜,又破项梁于定陶,灭魏咎于临济。后随章邯渡河北击赵。巨鹿一战为项羽所破,随即归降。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塞王,封咸阳以东至河之地,都栎阳(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投降刘邦,次年逃亡归楚。后在成皋战役中兵败自杀。 董翳(yì)(生卒年不详): 秦代末年人。曾任都尉。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从秦将章邯镇压陈胜起义。后战事失利,劝说章邯投降项羽。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今陕西延安东北)。楚汉战争时,动摇于汉、楚之间,先降汉,后又归楚。

[2] 张贺(?—前208年): 秦末起义将领。在章邯攻陈之战中被杀。

[3] 下城父: 在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因地近城父县(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得名。 御: 驾驶车马的人。 庄贾(?—前208年): 秦末人。初随陈胜起义反秦,为御者。秦二世时因义军主力接连败退,遂于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杀害陈胜,投降秦军。不久被陈胜部将吕臣所杀。

【译文】

二世增派长史司马欣、董翳帮助章邯袭击盗贼。章邯已将伍逢军攻破,并击杀了陈王的柱国房君,又进击陈县西部张贺的军队。陈胜亲自出城督战,张贺阵亡。腊月,陈王到了汝阴,回来时,到了下城父,被他的车夫庄贾刺杀,庄贾投降了秦军。

【原文】

赵张耳、陈余收其散兵,得数万人,击李良。良败走,归章邯。客有说耳、余曰:“两君羁旅,而欲附赵,难可独立。立赵后,辅以谊,可就功 [1] 。”乃求得赵歇 [2] 。春正月,耳、余立歇为赵王,居信都 [3]

【注文】

[1] 就功: 成就功业。

[2] 赵歇(生卒年不详): 秦末人。原为战国末年赵国宗室。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张耳、陈余拥立为赵王,居信都。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徙为代王,另立张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陈余向齐王田荣请兵,击走张耳,复歇故地。后为汉将韩信、张耳所虏。

[3] 信都: 即信都县。参见前“信宫”条注。

【译文】

赵国的张耳、陈余收集被打散的赵军士兵,得到数万人,攻打李良;李良被打败逃走,投降了章邯。宾客中有人劝说张耳、陈余:“二位都是作客他乡的外地人,要想归附赵国,恐怕很难成功。如果拥立赵国国君的后裔,就要尽心尽意地辅助他,是可以成就功业的。于是他们找到了赵歇。春天,正月,张耳、陈余拥立赵歇为王,驻居在信都。

【原文】

东阳宁君、秦嘉闻陈王军败,乃立景驹为楚王 [1]

【注文】

[1] 东阳: 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安徽天长西北。秦末陈婴为县令,东阳少年杀县令推婴为首,领导县民二万参加项梁起义队伍。 宁君(生卒年不详): 秦末东阳人。陈胜被杀后,与秦嘉一起立景驹为楚王。一说宁君即秦嘉。 景驹(?—前208年): 秦末楚人。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秦嘉立为楚王,不久被项梁击败,死于梁地。

【译文】

东阳人宁君、秦嘉听到陈胜被打败的消息,便拥立景驹为楚王。

【原文】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 [1] 。坐法黥,以刑徒论输骊山,骊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耦,亡之江中为群盗 [2] 。番阳令吴芮甚得江湖间心,号曰番君 [3] 。布往见之,其众已数千人,番君乃以女妻之,使将其兵击秦 [4]

【注文】

[1] 黥布(?—前195年): 即英布。汉初诸侯王。六县人。早年犯法,处黥刑,故又名黥布。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属项羽,作战常为前锋,封九江王。楚汉战争中归汉,封淮南王,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gāi)下(今安徽灵璧南)。汉初,以彭越、韩信相继为刘邦所杀,举兵反,战败逃到江南,被诱杀。 六: 即六县。古县名。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东北。西汉为六安国治。

[2] 坐法: 犯法获罪。 黥: 这里指黥刑,即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古代用做刑罚,后来也施于士兵,以防逃跑。 交通: 交往;往来。 曹耦: 同辈。耦,同“偶”。

[3] 番(pó)阳: 秦置县,西汉称鄱阳县。在今江西鄱阳县东北古县渡。 吴芮(?—前202年): 曾任番阳令,后率越人举兵反秦,从项羽入关。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衡山王,都邾(今湖北黄冈西北)。刘邦称帝后,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今湖南长沙)。不久去世。

[4] 妻: 嫁给;给……做妻子。

【译文】

黥布为六县人,姓英,因受他人牵连犯法,被处以黥刑,以刑徒的罪名被押到骊山服苦役。在骊山服劳役的刑徒有数十万人,黥布与刑徒中的头目豪杰人物都有交往,于是率领他们到江中做了强盗。番阳县令吴芮,很受江湖百姓的拥戴,被称为“番君”。黥布前去拜见,这时黥布的部下聚众达数千人,番君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黥布,让他率领部众出击秦军。

【原文】

楚王景驹在留,沛公往从之 [1] 。张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欲往从景驹,道遇沛公,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 [2]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3] 。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4] 。”故遂从不去。

【注文】

[1] 留: 这里指留县。秦时设置,治所在今江苏省沛县东南。属泗水郡。汉高祖封张良为留侯于此。

[2] 厩将: 武官名。职掌不详。

[3] 太公兵法: 书名。《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分《谋》《言》《兵》三部分。托名周初吕望作,班固自注:“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其中《兵》八十五篇,即《太公兵法》。今本书首列天阵、地阵、人阵,其说出于《六韬》,而风云日星等占都以七言诗句为歌诀,其为后人伪托无疑。有孙星衍校本、黄奭辑本。

[4] 天授: 指上天所授予;天赋。

【译文】

楚王景驹驻扎在留县,刘邦领兵前去归附。这时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年轻人,准备前去投奔景驹,途中遇到刘邦,便成了他的部下,刘邦任命张良为厩将。张良数次为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非常欣赏他,经常采用他的计策。张良也向其他人讲述太公兵法,可是那些人却不能理解,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的奇才。”所以留下来不再他往。

【原文】

沛公与良俱见景驹,欲请兵以攻丰。时章邯司马仁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 [1] 。东阳宁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 [2] 。二月,攻砀,三日拔之,收砀兵得六千人,与故合九千人。三月,攻下邑,拔之 [3] 。还击丰,不下。

【注文】

[1] 仁: 秦将章邯手下的司马。生平事迹不详。 楚: 政权名。秦末项梁、项羽拥立战国时楚怀王孙心为楚怀王,其国号为“楚”。灭秦后,项羽又杀心自立,自立为西楚霸王。公元前202年,项羽被汉军困于垓下,自刎而死,其国亦灭。 相: 即相县。秦时设置,治所在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因境内相山得名,为泗水郡治。 砀: 这里指砀县。秦时设置,治所在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保安镇。属砀郡。

[2] 萧: 即萧县,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3] 下邑: 县名。原为楚邑。秦置县,治今安徽砀山。北齐废。

【译文】

刘邦与张良一同去见景驹,想请求增援兵力进攻丰邑。这时章邯部中一个叫仁的司马率军向北攻占楚地,在相县屠城,又打到砀县。东阳人宁君与刘邦率军西去,在萧县西部与秦军交战,因失利撤兵退回,收兵聚集在留县。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刘邦率军进攻砀县,经三天的激战,砀县被攻下,收集砀县的降兵达六千人,与原有的士兵汇集一起,共有九千人。三月,刘邦又率军进攻下邑,攻破后,回师进攻丰邑,还是没能攻下。

【原文】

广陵人召平为陈王徇广陵,未下,闻陈王败走,章邯且至,乃渡江,矫陈王令,拜项梁为楚上柱国 [1]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2] 。”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3]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4]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得二万人,欲立婴为王。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世之有贵者 [5] 。今暴得大名,不祥 [6] 。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 [7] 。”其众从之,乃以其兵属梁。

【注文】

[1] 广陵: 古县名。秦时设置。治今江苏扬州。 召平(生卒年不详): 秦末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为陈王部将。奉命攻广陵,不克。及陈胜兵败,乃假托拜项梁为楚上柱国,令其速进兵西击秦。

[2] 江东: 古地区名。长江在今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秦、汉以后,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所在,习惯上称自此而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3] 陈婴(?—前183年): 秦末东阳县(今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人,初任县令史,为人诚实而谨慎。为反抗暴秦统治,东阳少年杀县令,打算立陈婴为王。陈婴之母阻止作罢。后率众投奔项梁,共立熊心为楚怀王,陈婴任上柱国,封五县;后投靠刘邦,封堂邑侯。 连和: 联合;交好。

[4] 令史: 秦汉县令所属的办事人员。

[5] 先世: 前代;祖先。

[6] 暴: 突然;猝然。

[7] 名族: 名门望族。

【译文】

广陵人召平,为陈胜讨伐广陵,但没能攻下,这时他听说陈胜兵败逃走,章邯的军队将要到来,便渡过长江,假借陈王的命令任命项梁为楚上柱国,并说:“江东已经平定,应马上率军向西攻打秦军!”项梁便率八千人渡过长江向西进军。听说陈婴已经攻下了东阳,便派遣使者,打算与陈婴联合起来一同西进。陈婴这个人,过去是东阳县令史,居住在县内,为人一向信实谨慎,被人尊为长者。东阳县的年轻人将县令杀了,聚集了两万人,想拥立陈婴为王,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做了陈家的媳妇以来,从来没听说过你的祖先有过什么尊贵显赫之人。现在突然获得大名,不是什么吉祥的事。不如归属于他人,这样,事情成功了还可以封侯,事情失败了也容易逃亡,正因为不是举世有名的人。”于是陈婴不敢当王,便对他的部下将士们说:“项家世世代代为将,在楚国很有名望;现在要举兵做大事,将帅非出自他们不可。我们依靠这样的名门望族,一定会灭掉秦王朝!”他的部下听从了陈婴的主张,便将军队交给项梁指挥。

【原文】

英布既破秦军,引兵而东,闻项梁西渡淮,布与蒲将军皆以其兵属焉 [1] 。项梁众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2] 。景驹、秦嘉军彭城东,欲以距梁。梁谓军吏曰:“陈王先首事,战不利,未闻所在 [3] 。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乃进兵击秦嘉。秦嘉军败走,追之,至胡陵 [4] 。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景驹走死梁地。梁已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章邯军至栗,项梁使别将朱鸡石、余樊君与战 [5] 。余樊君死,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梁乃引兵入薛,诛朱鸡石 [6] 。沛公从骑百余往见梁,梁与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沛公还,引兵攻丰,拔之,雍齿奔魏。项梁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还报。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沛公亦往焉。

【注文】

[1] 蒲将军(生卒年不详): 秦末起义军将领。名不详。秦末陈胜起义时,他在江淮地区聚众响应,后率兵归属项梁。梁死,随属项羽。以骁勇著称。楚怀王派兵北上救赵,他随项羽北上,和英布同任先锋,共率两万人渡河驰援巨鹿,于巨鹿大败秦军。后又引兵渡三户大破章邯秦军,迫使章邯投降。

[2] 下邳: 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

[3] 首事: 首先发难;首先倡导。

[4] 胡陵: 参见前“湖陵”条注。

[5] 栗: 这里指栗县。秦时设置,治所在今河南省夏邑县。 余樊君(?—前208年): 秦末人。秦末农民起义时,曾为项梁别将。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迎战秦将章邯,败死。

[6] 薛: 地名。这里指薛县。秦时设置,治所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南。属薛郡。

【译文】

英布击败秦军之后,便率军东进,听说项羽向西已经渡过淮河,英布和蒲将军都带领自己的军队去归属他。这时项梁的军队已有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景驹和秦嘉的将士驻扎在彭城的东面,想要抵抗项梁的部众。项梁对将士们说:“陈胜首先起事抗击秦朝,作战失利,又不知在何处。现在秦嘉背叛陈胜而另立景驹,确属大逆不道!”便率军攻打秦嘉,秦嘉失败而逃。项梁领兵追击,到了胡陵,秦嘉迎战仅一天便战死,他的军队也都投降了。景驹逃走死在梁地。项梁兼并秦嘉的军队后,驻军在胡陵,准备率军西进。章邯的军队已到了栗县,项梁便派别将朱鸡石和余樊君前去迎战,余樊君阵亡,朱鸡石也战败,逃亡到胡陵。项梁带军进入薛县,杀了朱鸡石。刘邦率随从百余人前往拜见项梁,项梁拨给刘邦五千士兵及十名五大夫级的将领。刘邦返还,率军去攻打丰邑,雍齿逃奔到魏地。项梁派项羽攻打襄城,襄城坚守攻取不下。等到攻下后,项羽将全城的军民全部活埋,然后回报项梁。项梁听说陈胜的确死了,就将各部将领召集到薛城来议事,刘邦也前往参加了这次会议。

【原文】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 [1]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2] 。’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得楚怀王孙心于民间,为人牧羊 [3] 。夏六月,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望也 [4] 。陈婴为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眙 [5] 。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注文】

[1] 居鄛(cháo): 古国、邑名。故巢国,春秋为楚邑。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北。与吴为邻,为两国争夺之地。 范增(前277—前204年): 秦末居鄛(鄛或作巢,今安徽桐城城南)人。随项梁举兵反秦,劝说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以他为末将。后属项羽,为其谋士,被尊为亚父。他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他忿然离去,途中生病而死。

[2] 楚南公(生卒年不详): 战国末楚阴阳学家,楚国贵族,著《南公》二十一篇,可谓为阴阳学派中之大家。曾认为楚国将灭掉秦国。

[3] 心: 即义帝楚怀王熊心(?—前205年)。秦朝末年人,熊氏,名心。战国时楚怀王的孙子。秦灭楚后,藏匿民间为人牧羊。秦二世时,被项梁等人拥立为怀王,以为号召。他与诸将立约:先入关中者王之。秦灭亡后,依照约定王刘邦于关中,遂为项羽所怨,项羽阳尊义帝而徙之江南,都郴(今湖南郴州)。不久,英布、吴芮、共敖等人依据项羽的密令将其杀于江中。

[4] 民望: 民众的希望、心愿。

[5] 盱(xū)眙(yí): 古县名。原作盱台县。秦时设置,治所在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盱眙山麓。属东海郡。西汉改名盱眙县。

【译文】

居鄛人范增,年已经七十岁,平常在家中好研究奇计谋略,他前去劝项梁说:“陈胜失败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当初秦朝灭亡六国,楚国是最冤枉的。自从楚怀王被骗入秦一去不归,楚国人至今还在怀念他。所以楚国的南公说:‘楚国即使最后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却必然是楚国。’现在陈胜首先起兵反秦,不立楚王的后裔,却自立为王,这种局势不会长久。现在您从江东起兵,楚地的将帅都蜂拥而起争先归顺您,正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为楚国的将领,相信你能重立楚国后代为王的缘故呀!”项梁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便从民间寻找到楚怀王的孙子芈心,这时,他正在为别人放羊。秦二世二年(前208)夏天六月,项梁立芈心为楚怀王,以顺应民众的愿望。陈婴被任命为上柱国,封得五个县,随楚怀王建都于盱眙。项梁自己号称为武信君。

【原文】

张良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最贤,可立为王,益树党 [1] 。”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司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2]

【注文】

[1] 横阳君成: 即韩成(?—前206年),秦末人。战国末年韩国公子,封横阳君。秦末,六国诸侯后裔并起反秦,因得项梁支持,被立为韩王。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更封为穰侯,不久被杀。韩成封邑在横城,故称横阳君。横城在今河南商丘。 树党: 建立私党。

[2] 司徒: 官名。西周始置。金文作“司土”。掌教化。春秋时沿置,掌管土地、人口及耕籍之事。西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三公。 游兵: 流动作战的小股军队。 颍川: 即颍川郡,参见前“颍川郡”条注。

【译文】

张良劝项梁说:“您已经拥立楚王的后代为王了,而韩国的公子横阳君成最贤能,可以立他为王,以扩大我们的势力。”项梁派张良找到韩成,任命他为韩王。张良被任命为韩国的司徒,协助韩王率一千余人攻略过去韩国的故地,夺得数座城池,但后来又被秦军夺了回去,韩军就在颍川地区进行流动作战。

【原文】

章邯已破陈王,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 [1] 。魏王使周市出,请救于齐、楚,齐王儋及楚将项它皆将兵随市救魏 [2] 。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楚军于临济下,杀齐王及周市 [3] 。魏王咎为其民约降,约定,自烧杀。其弟豹亡走楚,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 [4] 。齐田荣收其兄儋余兵东走东阿,章邯追围之 [5] 。齐人闻齐王儋死,乃立故齐王建之弟假为王,田角为相,角弟间为将,以距诸侯 [6]

【注文】

[1] 临济: 古城名。故址在今河南开封。秦末章邯灭魏咎于此。

[2] 项它(?—前194年): 秦末起义将领。又作项佗。项羽从兄子。初为楚将,后为魏相。曾与楚将龙且率兵救齐,为韩信所败。归汉后,赐姓刘,封平皋侯。

[3] 衔枚: 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士兵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

[4] 豹: 即魏豹(?—前204年),汉初诸侯王。战国时魏国贵族。陈胜起兵时,立其兄魏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攻魏,咎败自杀,他逃至楚,向楚怀王借兵数千人,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后引兵从项羽。项羽大封诸侯,改封西魏王。韩信破魏,被虏,至荥阳。在楚军围困荥阳时,为汉将周苛所杀。

[5] 东阿: 地名。又作阿、柯。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

[6] 假: 即田假(生卒年不详),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战国末年齐王建之弟。秦二世二年(前208)被齐人立为齐王。不久被田荣逐击而投奔项梁。 田角(生卒年不详): 楚汉之际齐国之相。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六国旧地上义军将领相继称王称帝。秦二世时,秦大将章邯在临济击杀齐王田儋。后齐人拥立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任田角为相。田儋从弟田荣因不满,领兵讨伐齐王。齐王假逃往楚国,后投奔赵国。 间: 即田间(生卒年不详)。田角弟。曾为齐王田假将。因假为田荣所逐,与兄角亡于赵。

【译文】

章邯已经将陈胜打败,又向临济进军攻打魏王。魏王派周市出使齐国和楚国请求援助。齐王田儋与楚将项它都率军随同周市救援魏国。章邯命令士兵口中衔枚在夜间秘密出击,在临济城下打败了齐、楚的军队,齐王和周市被杀。魏王咎为他的百姓订约投降,投降日期确定后,魏咎自焚身亡。魏咎的弟弟魏豹逃亡到楚国,楚怀王拨魏豹数千人,令他去攻取魏地。齐国田荣收集哥哥田儋的残兵,向东到了东阿。章邯随后追击围攻田荣的军队。齐国人听说田儋已经战死,便拥立原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任田角为相,田角的弟弟田间为将,以抵抗诸侯。

【原文】

秋七月,大霖雨,武信君引兵攻亢父,闻田荣之急,乃引兵击破章邯军东阿下,章邯走而西 [1] 。田荣引兵东归齐。武信君独追北,使项羽、沛公别攻城阳,屠之 [2] 。楚军军濮阳东,复与章邯战,又破之 [3] 。章邯复振,守濮阳,环水。沛公、项羽去,攻定陶 [4]

【注文】

[1] 霖雨: 连绵大雨。 武信君: 此处指项梁。秦朝末年项梁起兵后自称武信君。

[2] 城阳: 古邑名。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

[3] 濮阳: 又作帝丘,古都邑名。春秋、战国间曾为卫国都城。在今河南濮阳西南。战国时城阳君被封于此。

[4] 定陶: 地名。本春秋、战国陶邑,秦置定陶县。治所在今山东定陶西北。西汉初封彭越为梁王,建都于此。

【译文】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秋天七月,大雨连绵。武信君项梁率军攻伐亢父,听说田荣被章邯军包围,形势危急,就带兵到东阿城下,将章邯军击败。章邯向西逃走。田荣率军东归齐国。项梁独自率军向北追击逃走的秦军,派项羽、刘邦分兵攻打城阳,屠灭了全城。楚军驻守在濮阳的东面,再次与章邯的军队交战,秦军又被打败。章邯又重新召集散兵,坚守濮阳,开沟引水自固环城。刘邦、项羽撤军,去进攻定陶。

【原文】

八月,田荣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田角亡走赵。田间前救赵,因留不敢归。田荣乃立儋子市为齐王,荣相之,田横为将,平齐地 [1] 。章邯兵益盛,项梁数使使告齐、赵发兵共击章邯。田荣曰:“楚杀田假,赵杀角、间,乃出兵。”楚、赵不许,田荣怒,终不肯出兵。

【注文】

[1] 市: 即田市(?—前206年)。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战国时齐贵族。秦末,其父田儋起兵反秦,自立为齐王。田儋为秦将所杀后,被田荣立为齐王,平齐地。项羽分封诸侯时,徙王胶东,治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后为田荣击杀。

【译文】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八月,田荣带兵追击齐王田假,田假逃亡到楚国,田角逃亡到赵国。田间在此之前向赵国请求援助,因此留在赵国不敢回来。田荣于是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田荣自任丞相,田横为将军,平定了齐地。章邯的兵力越来越强盛,项梁多次派使者告诉齐国与赵国联合出兵进攻章邯的军队。田荣说:“只要楚国杀掉田假,赵国杀了田角、田间,我一定会出兵。”楚国、赵国都不答应,田荣非常愤怒,最终不肯出兵。

【原文】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 [1] 。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 [2] 。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 [3] 。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 [4] 。”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注文】

[1] 郎中令: 官名。秦始皇时设置,为郎中长官,掌宫廷戍卫,侍从皇帝左右,参与谋议,职甚亲重。 恃: 依赖、倚仗。 私怨: 属于私人之间的怨恨。

[2] 富于春秋: 即年少、年轻。 谴举: 责罚或荐举,指赏罚之事。 见短: 暴露短处。 神明: 明智如神。

[3] 拱禁中: 拱手缄默居在宫禁中。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侍中: 官名。秦代开始设置,即原丞相史,往来殿中奏事,故名。 待事: 接待上奏等事项。 揆(kuí): 此指掌管处置。

[4] 疑事: 指复杂难断的案件。

【译文】

郎中令赵高依仗秦二世的恩宠专横跋扈,因个人的恩怨杀了许多人,他害怕大臣们上朝奏明这件事,便劝告秦二世说:“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群臣只可听到他的声音,而无法见到他容貌的缘故。况且陛下年纪这么轻,未必每件事都知道,每天坐在朝廷上,谴责、提拔如有不当之处,大臣们就会发现您的短处,便无法向天下人显示您的圣明了。所以陛下不如深居宫中,让我及熟悉法律的侍中们等待奏事者呈奏,公事来了先由我们判断决定。这样,大臣们不敢再奏报疑难的事情,天下都会称赞您是圣明的君主。”二世听取了赵高的建议,从此不再坐朝会见大臣,经常居住在深宫中。赵高侍奉左右,独揽大权,每件事情都由他做决定。

【原文】

高闻李斯以为言,乃见丞相曰:“关东群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宫,聚狗马无用之物 [1] 。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久矣。今时上不坐朝廷,常居深宫,吾所言者,不可传也,欲见无间。”赵高曰:“君诚能谏,请为君候上间语君。”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间,可奏事 [2] 。”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间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 [3] 。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赵高因曰:“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 [4] 。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 [5] 。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二世以为然,欲按丞相,恐其不审,乃先使人按验三川守与盗通状。

【注文】

[1] 关东: 参见前“关外”条注。 繇(yáo): 同“徭”,指徭役。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阿房宫: 参见前“阿房”条注。

[2] 燕乐: 宴饮欢乐。

[3] 燕私: 闲居休息。

[4] 沙丘之谋: 秦始皇病死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时,少子胡亥与宦官赵高合谋篡夺帝位的事件。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前210)出巡,胡亥与丞相李斯、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赵高随行。返抵沙丘时,始皇病危,令赵高作书,命在上郡监军的长子扶苏至咸阳会丧。始皇死后,赵高扣压玺书,嗾使胡亥篡夺帝位。遂胁迫李斯矫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迫令扶苏自杀。胡亥至咸阳发丧,即位称二世皇帝。

[5] 傍: 旁边;侧近。 公行: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

【译文】

赵高听说李斯对秦二世修建阿房宫有些怨言,便去拜见丞相李斯说:“关东的盗贼越来越多,现在皇上却加紧征加徭役修建阿房宫,收集狗马一类无用的东西。我准备规劝,因为地位低贱没敢说,这实在是您丞相的事啊,您为什么不去规劝呢?”李斯回答说:“确实是这样,我想规劝已经很久了。如今皇上不坐朝听政,常常居住在深宫。我想说的,又传达不进去,想要拜见他,又没有机会。”赵高说:“如果您真的要进谏。就让我为您等候皇上有空闲时告诉您。”于是赵高等到秦二世宴饮欢乐,美女站在面前,便派人告诉李斯:“皇上正闲着,可以进宫奏事。”丞相便进宫拜见。这样有过三次。二世发怒说:“我平常空闲的时候,丞相不来;我正在闲居休息时,丞相却来奏事!丞相难道是认为我年轻,就看不起我吗?”赵高乘机说:“沙丘密谋伪造遗诏,丞相参与了。现在陛下即位当了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却没有再提高,他的意思是想割给他土地称王呀。而且陛下不问我,我是不敢说的。丞相的长子李由是三川的郡守,楚地的盗贼陈胜等人都是丞相邻县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那些盗贼才公然横行,在经过三川城时,李由不肯出击只是躲在城里防守。我还听说他们相互有书信来往,因还没审查核实,所以没敢上奏给您。况且丞相居住在外面,权势比您要大。”二世认为赵高说的话都是真的,想审问丞相,但又担心事实不够准确,于是先派人调查核实三川郡守李由与盗贼相勾结的情况。

【原文】

李斯闻之,因上书言赵高之短曰:“高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 [1] 。昔田常相齐简公,窃其恩威,下得百姓,上得群臣,卒弑简公而取齐国,此天下所明知也 [2] 。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矣,而又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其欲无穷 [3] 。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玘为韩安相也 [4] 。陛下不图,臣恐其必为变也!”二世曰:“何哉?夫高,故宦人也,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洁行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进,以信守位,朕实贤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且赵君为人,精廉强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5] 。”二世雅爱信高,恐李斯杀之,乃私告赵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

【注文】

[1] 擅: 擅自、长于、善于。

[2] 齐简公(?—前481年): 春秋末年齐国的国君。公元前484年至481年在位。名壬。齐悼公之子。即位不久,便派遣国书、高无邳率师伐鲁,至于鲁郊,招致吴、鲁伐齐,侵及汶水上游博(今山东泰安东南)、赢(今山东莱芜西北)。于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之战中大败。宠爱阚(Kàn)止,以之执政,从而与田氏发生矛盾,后被迫出奔,在徐(或作舒)州(今山东枣庄薛城)被执,不久为田常所杀。 恩威: 恩惠与威力。多指仁政与刑治。

[3] 邪佚: 邪僻恣纵。 危反: 诡反。犹言阴谋叛乱。危,通“诡”。

[4] 韩玘(qǐ)(生卒年不详): 一作韩姬。战国时韩国相,韩王安元年至九年(前238—前230年)任职。初为韩大夫,后为相。在任时,韩国日衰。韩王安九年(前230年),韩被秦所灭。 韩安(?—前226年): 这里指韩王安,战国时韩国国君。公元前238年至前230年在位。名安。韩桓惠王之子。当时韩国日衰,韩非屡次劝谏,不听。其后,遣使纳地请为秦臣。又以残存之南阳地献秦。秦派内使腾攻韩,他被俘,韩亡。公元前226年,韩贵族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叛秦,秦平其乱。同年被杀。

[5] 精廉: 清廉。

【译文】

李斯听说这件事,便上书奏报赵高的短处说:“赵高专擅赏罚生死予夺的大权,他掌握的权力与陛下没有什么区别。从前田常作齐国国君齐简公的丞相,窃取了简公的恩德和权威,下面得到百姓的拥护,上面得到群臣的支持,终于将齐简公杀掉,夺取了齐国,这是天下都知道的事。现在赵高用心险恶放荡,行为阴险,他私家的财富,如田氏在齐国一样,而又贪得无厌,追求利禄无休止,他的权势地位仅次于君主,他的欲望无穷,劫掠陛下的威信,他的野心就像韩玘做韩国国君韩安的相时那样。陛下如果不加防备,恐怕他必定要叛变的。”二世说:“这是什么话!赵高原本就是一个宦官,然而他从不因为处境安逸就放纵自己,也不因为处境危难而改变忠心,他洁身向善,凭着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他因忠诚得以进用,靠着信用而守住职位,朕认为他是个贤才。而你却怀疑他,这是为什么呢?况且朕不信任赵高,又去信任谁呀?而且赵高为人精明廉洁,坚强有魄力,对下能了解民心人意,对上能适合我的心意,你不要怀疑他!”二世非常宠爱赵高,担心李斯会杀了他,便将李斯说的话悄悄地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所担心的只是我一个赵高,我死了,他立即会像田常那样做想要做的事了。”

【原文】

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 [1] 。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 [2] 。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 [3] 。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境,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 [4] 。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 [5] 。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属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搒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6]

【注文】

[1] 冯去疾(?—前208年): 始皇帝时曾任右丞相。陈胜、吴广起义后,因秦二世常居宫中与赵高议决政事,公卿稀得朝见,乃与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以为关东“盗贼”蜂起,皆以“戍转漕作事苦,赋税大”,力主停修阿房宫,减省戍转。以此触怒二世,下吏论罪,不久自杀。 冯劫(?—前208年): 始皇帝时曾任御史大夫,与丞相王 、廷尉李斯议立帝号。后任将军。陈胜、吴广起义后,因二世常居宫中与赵高议决政事,公卿稀得朝见,乃与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进谏,请停止修筑阿房宫,减省赋税徭役,以此触怒二世,下吏论罪,不久自杀。

[2] 漕: 利用水道转运食粮。

[3] 肆意: 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义,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 制御: 统治,控制。 海内: 国境之内,全国。古谓我国疆土四面临海,故称。

[4] 虞: 传说中远古部落。即有虞氏。居于蒲坂(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舜乃其领袖。 攘(rǎng): 侵夺、排斥。 四夷: 是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5] 案责: 查究责备。

[6] 搒(péng): 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译文】

这时,盗贼日益增多,而关中的士兵不断地被秦朝廷征调去东方攻打盗贼。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谏秦二世说:“关东地区群盗共同起事,朝廷出兵进剿诛杀,被杀的人很多,但是仍然没有止息。盗贼多的原因是由于戍守、水陆转运及劳作非常苦,赋税太重的缘故。请求暂时停止派人对阿房宫的修建,减少四方边防的戍守和转运。”二世说:“凡是拥有天下而尊贵的人,可以极尽自己的愿望,君主重要在于严明执法,臣下就不敢为非作歹,以此就可以控制天下。从前虞舜、夏禹时代的君主,虽然贵为天子,却处于穷苦的困境,依从于平民百姓,还需要什么法呢?况且先帝从诸侯兴起,兼并了天下。天下已经平定,对外驱逐了四夷,边境也安定了,兴建宫室用来彰显事业成功而得意的心情,而你们也看到了先帝事业的成就。现在我继帝位以来的两年之间,盗贼四面而起,你们既不能禁止,还要废弃先帝的作为,这样上不能报答先帝,下不能对朕尽忠效力,你们为什么还要在官位上!”于是下令将冯去疾、李斯、冯劫交给法官审问定罪。冯去疾、冯劫自杀身亡,唯独李斯被关进了监狱。二世将李斯交给赵高处治,赵高责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况,将他们的家族及亲朋宾客全都逮捕。赵高审讯李斯,拷打他一千多下,李斯不堪忍受痛苦,委屈含冤承认自己有罪。

【原文】

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辩,有功,实无反心,欲上书自陈,幸二世寤而赦之 [1] 。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狭隘,不过千里,兵数十万 [2] 。臣尽薄材,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 [3]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 [4] 。此皆臣之罪也,臣当死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

【注文】

[1] 寤(wù): 睡醒。古同“悟”,理解,明白。

[2] 逮(dài): 到、及。 狭(xiá)隘(ài): 范围狭小。

[3] 貉: 同,“貊”(mò),我国古代称东北方的民族。 百越: 古族名。泛指战国、秦汉、三国时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及东南、中南沿海地区的各族。

[4] 更克画: 指改变度量衡器上的刻度。 斛: 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译文】

李斯之所以没有自杀,是相信自己有能言善辩的才能,对秦国有功劳,确实没有反叛之心,想要上书为自己辩解,希望二世能够醒悟赦免他。于是在狱中上书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当初秦国土地狭小,疆域不过千里,士兵只有数十万,我竭尽自己微薄的才能,秘密派遣谋臣带上黄金宝玉,让他们去游说各诸侯。暗中加强武备,整顿政令、教化,提拔勇敢善战的将士,尊重有功之臣。因此所以能够胁迫韩国,削弱魏国,击败燕国、赵国,平定了齐国和楚国,最终兼并了六国,将六国的国王俘虏,确立秦王为天子。又在北方驱逐匈奴及东北方的貊人,在南方平定了百越,显示了秦国的强盛。又制订政策,统一度量衡,对文字进行改革,并颁布于天下,从而树立了秦王朝的威名。这些都是我的罪过呀,早就该把我处死了!幸好皇上允许我尽其能力,才活到今天。希望陛下能明察!”奏书呈上,赵高命令狱吏毁弃而不上奏,说:“囚犯怎么可以上书!”

【原文】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 [1] 。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搒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守由者至,则楚兵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高皆妄为反辞以相傅会 [2] 。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3]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4] 。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注文】

[1] 覆讯: 审讯。

[2] 反辞: 谋反的供辞。 傅会: 即虚构或歪曲事实,强加比附。

[3] 五刑: 古代五种刑罚的总称。商周时期指墨刑(在脸上刺刻涂墨)、劓刑(割掉鼻子)、刖刑(把脚砍掉的酷刑)、宫刑(阉割生殖器)、大辟(死刑)。 腰斩: 古代的一种酷刑,从腰部把身体斩为两段。

[4] 三族: 有多种说法:一种指父、子、孙;一种指父族、母族、妻族;还有一种指父母、兄弟、妻子。

【译文】

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装成御史、谒者、侍中,去轮番审讯李斯,李斯便改口供以实话回答,于是赵高又派人再对李斯进行拷打。后来秦二世派人去核实李斯的罪状,李斯认为还和以前一样,始终不敢更改自己的口供,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认罪书呈上,秦二世高兴地说:“如果没有赵高,我几乎就被丞相出卖了!”等到二世派人去调查三川郡守李由的人到达三川时,李由已经被楚军杀了。使者回来后,恰在这时李斯被押进牢狱治罪,赵高便编造了关于李由企图谋反的罪状,与李斯的罪刑复合在一起,于是李斯以五刑罪论处,腰斩于咸阳市。李斯走出监狱,与他的二儿子一起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上黄狗,一起出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怎么可能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李斯的三族也都被诛杀。二世便任用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均由赵高决定。

【原文】

项梁已破章邯于东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沛公又与秦军战于雍丘,大破之,斩李由。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1]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 [2] ?”曰:“然。”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3] 。”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注文】

[1] 宋义(?—前207年): 战国末年曾为楚令尹。秦末农民起义后,随项梁起兵,曾劝项梁戒骄惰,项梁不听,卒至兵败身死。秦二世时,被义帝任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率项羽、范增等举兵救赵。至安阳饮酒高会,留四十六日不进,欲坐观秦、赵相争,从中渔利。不久被项羽斩杀于军中。

[2] 高陵: 县名。约属于琅邪郡,治琅邪(今山东青岛夏河城)。 高陵君显: 齐使者。名显,封于高陵。生平事迹不详。

[3] 徐行: 缓慢前行。 疾行: 急速行走;急速前进。

【译文】

项梁已经在东阿击溃了章邯的军队,便领兵西进,向北到了定陶,再次击败秦军。项羽、刘邦又在雍丘与秦军进行了交战,秦军大败,三川郡守李由被杀。项梁于是更加轻视秦军,显露出骄傲的神色。宋义规劝说:“仗打胜了,如果将领骄傲、士兵情绪怠惰,注定要失败的。现在士兵已经有怠惰的情形了,而秦兵却在日益增多,我为您担心啊!”但项梁听不进这些话,却派宋义出使齐国。在途中,宋义遇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问他道:“您将要去会见武信君项梁吗?”高陵君显回答说:“是的”。宋义说:“我论定武信君必定会失败的。您若慢走可免遭一死,快步赶去将会遭受灾祸。”秦二世调动所有的兵力支持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击败了楚军,项梁战死。

【原文】

项羽、沛公攻外黄未下,去,攻陈留 [1] 。闻武信君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眙都彭城 [2] 。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注文】

[1] 外黄: 古邑名。又作黄。春秋战国宋邑。在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 陈留: 地名。即陈留县。秦国设置,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东南陈留镇。

[2] 吕臣(?—前174年): 秦末汉初人。随陈胜起义反秦,为涓人将军。秦二世时,陈胜被御者庄贾杀害后,率仓头军起于新阳(今河南界首东北),又占据陈(治所在今河南淮阳),杀庄贾,以陈为楚,不久与英布联合,再破秦军。后归属项梁,与项羽屯兵彭城。项梁死后隶属楚怀王,曾任司徒。

【译文】

项羽、刘邦攻打外黄,没能攻下,便离开转攻陈留。听说项梁已经死了,士兵都很恐慌,项羽、刘邦便与将军吕臣一起率军东行,并将楚怀王芈心从盱眙迁出,建都彭城。吕臣在彭城东面驻扎下来,项羽驻扎在彭城西,刘邦军队驻扎在砀县一带。

【原文】

魏豹下魏二十余城,楚怀王立豹为魏王。

【译文】

魏豹攻下魏地的二十多个城池,楚怀王封魏豹为魏王。

【原文】

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 [1] 。陈余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 [2] 。赵数请救于楚。

【注文】

[1] 钜(巨)鹿城: 秦时设置。治所在今河北平乡西南。为巨鹿治所。

[2] 棘原: 地名。在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平乡南。

【译文】

章邯已经击破了项梁的部队,认为楚地的残余军队不值得忧虑,于是便渡过黄河,向北进攻赵国,赵军大败。然后又率军到了邯郸,将城内的百姓全部迁到河内地区,邯郸城被夷为平地。张耳与赵王歇逃入巨鹿城,秦将王离将巨鹿城团团包围。陈余向北收集常山的士兵,达数万人,在巨鹿的北面驻扎下来。章邯的部队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赵王数次向楚国请求救援。

【原文】

高陵君显在楚,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救赵 [1] 。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注文】

[1] 次将: 武官职称。次于大将的武官。 末将: 位次于上将和次将的将领。

【译文】

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国,拜见楚怀王说:“宋义曾推断武信君项梁的军队必定失败,过了几天果然失败了。军队还没交战却事先预见到失败的征兆,这可以说是懂得军事了!”楚怀王便召见宋义和他商量国事,怀王很喜欢他,于是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去救援赵国。所有部队的将领都归宋义统一领导,号称卿子冠军。

【原文】

怀王遣沛公西入关。

【译文】

楚怀王派遣刘邦向西攻打关中。

【原文】

三年冬十月,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1] 。项羽曰:“秦围赵急,宜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2]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3] 。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义 [4] 。”因下令军中曰:“有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5]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6]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7]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8]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 [9] !”

【注文】

[1] 安阳: 古邑名。本战国魏国宁新中,秦时改名。在今河南安阳市南。

[2] 河: 这里指黄河。又称黄水。

[3] 虮(jǐ)虱: 虱及其卵。 鼓行: 击鼓行军。

[4] 被坚执锐: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出自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坐运筹策: 即坐在军帐内策划军事方略。出自《汉书·项籍传》:“夫击轻锐,我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我。”

[5] 很: 同“狠”。

[6] 宋襄(?—前207年): 秦末人。宋义之子。宋义带军到达安阳,滞留不进。随后派其子宋襄去齐国为相。项羽杀宋义后,即派人追赶宋襄,至齐将他杀死。 无盐: 古县名。本战国时的齐邑,秦时设置。治所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无盐村。属薛郡。 高会: 盛大宴会。

[7] 戮力: 协力,通力合作。

[8] 半菽(shū): 谓半菜半粮,指粗劣的饭食。

[9] 恤(xù): 体恤。 徇: 谋求。

【译文】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冬季十月,宋义率军到达安阳,停留四十六日不肯前进。项羽说:“秦军包围赵国形势很危急,应该迅速率领部队渡过黄河,楚国在外进行攻击,赵军在里面接应,秦军必定会失败!”宋义说:“不对,要打叮在牛身上的大虻虫,却消灭不了牛毛中的小虮子。现在秦军进攻赵国,战胜了,军队也疲惫了,我们可乘秦军疲惫不堪时攻打它;战败了,我们击鼓引兵向西进发,这样必定能战胜秦军。因此不如先让秦、赵两国的军队相互争斗。看来,身披铠甲、手握利刃战斗在疆场,我不如您;而坐在帷帐中运筹帷幄,您不如我。”于是向军中下达命令说:“凡是凶猛如虎,狠斗如羊,贪婪如狼,强硬不听从指挥的人,一律斩首!”宋义接着派他的儿子宋襄去齐国任相,亲自将他送到无盐,大摆酒席招待宾客。当时天气寒冷,又下着大雨,士兵饥寒交迫。项羽说道:“应当齐心协力去攻打秦军,却长期停留在这里不向前进发。今年又是饥荒年,百姓饥贫,士兵们以野菜拌杂豆充饥,军中没有储备的粮食,却还大摆酒席招待宾客,不率军队渡过黄河,利用赵地的粮食,并和赵国联合起来共同攻打秦军,却在那里说‘乘秦军疲惫攻打它’。凭着强盛的秦军,攻打刚恢复的赵国,其形势必胜无疑。赵国被秦国占领,秦国越加强大,哪里还有什么疲惫可乘!况且我们的军队刚刚遭到失败,楚王坐立不安,集中所有的兵力交给了将军,国家的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不能体恤士兵而谋求私情,不是国家能依靠的大臣!”

【原文】

十一月,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 [1] 。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 [2] 。怀王因使羽为上将军。

【注文】

[1] 慑服: 恐惧、害怕。 枝梧: 同“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2] 报命: 复命。奉命办事完毕,回来报告。

【译文】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一月,项羽早晨去见上将军宋义,在营帐中斩了宋义的头。出帐后便向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密谋勾结反楚,楚怀王暗下命令让我将他杀掉!”在这时,众将领都畏惧屈服了,没有人敢反对,都一致说:“最先立楚王的是将军家的人,现在将军又平定了叛乱。”于是大家都共同推举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又派人去追宋义的儿子,一直追到齐国将他杀掉。项羽派桓楚向楚怀王报告了情况,楚怀王便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原文】

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四千余人,并之 [1] 。与魏将皇欣、武满军合攻秦军,破之 [2]

【注文】

[1] 刚武侯: 当为某人爵号。具体不详。

[2] 皇欣、武满: 皆为秦汉之际魏将。生平事迹不详。

【译文】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二月,刘邦率军到达栗时,遇到刚武侯(姓名不详),夺取他的四千多士兵,与自己的队伍合并起来。又同魏将皇欣、武满的部队联合起来进攻秦军,将秦军击败。

【原文】

章邯筑甬道属河,饷王离 [1] 。王离兵食多,急攻钜鹿。钜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余。陈余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余,使张黡、陈泽往让陈余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 [2] !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陈余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余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张黡、陈泽要以俱死,余乃使黡、泽将五千人先尝秦军,至,皆没。当是时,齐师、燕师皆来救赵,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余人来,皆壁余旁,未敢击秦。

【注文】

[1] 饷(xiǎng): 招待,供给或提供(吃喝的东西)。

[2] 陈泽(生卒年不详): 秦末反秦起义军张耳之部将。秦章邯军于定陶会战杀项梁后,引兵北上攻赵,与王离军夹击围困巨鹿。城中食尽兵寡,军情危急。张耳数使人召陈余出兵相救,陈惧秦,按兵不动。张耳怒,命其与张黡往责陈余,逼劝其出兵救赵。陈余仍不出兵。后二将率领五千兵与秦激战而死。

【译文】

章邯修筑甬道与黄河连接,为王离供应粮饷。王离兵多粮足,加紧进攻巨鹿。巨鹿城内粮食用尽、兵力也少,张耳数次派人去召见陈余前来救援。陈余考虑自己兵力不足,敌不过秦军,不敢前往巨鹿。过了几个月,张耳大怒,怨恨陈余,便派张黡、陈泽前去责备陈余说:“以前我和你是生死之交,如今赵王和我危在旦夕,你拥有军兵数万,却不肯出兵救援,哪里还有什么同生死共患难啊!如果你信守誓言,为什么不去攻击秦军,与我们死在一起,而且这样做还有十分之一二的可能击败秦军保全性命的希望。”陈余说:“我估计自己前去无法救赵,最终只能使士兵白白送死。我所以不和张耳一同去死,是想为赵王、张耳向秦军报仇。现在一定要共同战死,犹如将肉送给饿虎,有什么好处呢!”可张黡、陈泽胁迫陈余一起去死。陈余于是派张黡、陈泽率领五千人的兵力先去试试秦军的军力情况,结果全军覆没。当时,齐军、燕军都来救赵,张敖也在北面的代地收集士兵,得到一万多人,都在陈余军队的旁边驻扎下来,不敢进攻秦军。

【原文】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1] 。战少利,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 [3] 。涉间不降,自烧杀 [4]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军救钜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5] 。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从壁上观 [6] 。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7]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文】

[1] 当阳: 县名。战国秦置,治今湖北当阳。 当阳君: 即英布。参见前“黥布”条注。

[2] 釜(fǔ): 古代的一种锅。 甑(zèng):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 破釜沉舟: 这个典故就出自上面史籍及《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主要讲项羽率兵救赵之举。秦将章邯破项梁军后,渡河击赵国,围赵王等人于巨鹿城。楚怀王派宋义、项羽、范增等人率兵救赵。军至安阳,宋义停师不进,项羽乘晨朝之机将其杀掉。取得统帅全军之权。此后,“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后以“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庐舍: 房屋,住宅。

[3] 苏角(?—前207年): 秦朝时期人物。原为秦将蒙恬部将,作战凶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六国旧贵族纷纷起兵,苏角军团跟随章邯镇压各地的起义。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二月,与楚国项羽战于巨鹿,苏角、王离、涉间被围,因求援消息未能及时送与章邯(求救信已送至章邯军,但被章邯弟扣下,未及时交于章邯),遂率军突围,突围失败被杀。

[4] 涉间(?—前207年): 秦末将军,英勇善战,早年随蒙恬、王离北御匈奴。后随王离被征调关中戏下,帮苏角拒张楚王陈胜、周文部,后章邯大破张楚军,随协同出关作战。后并同苏角随王离入韩地作战,战事不佳,跟王离投奔大将军章邯,参与巨鹿之围。项羽杀上将军宋义,掌握楚军大权,率军直攻王离部,楚军中项羽、英布、蒲将军皆勇猛善战,王离败退被围,章邯前些日子被项羽所伤,正在棘原大本营疗养,精神颓废。王离发出的救援书,因为章邯的弟弟章平担心章邯伤势,而被搁置不发,故错过了最佳救援时机。

[5] 纵兵: 放纵兵士。

[6] 壁上观: 比喻坐观胜负而不帮助任何一方。

[7] 辕门: 古代帝王巡狩、田猎,住宿野外,用车围成行宫,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形成半圆形之门,称“辕门”。后也指军营的大门。

【译文】

项羽已经杀死了卿子冠军宋义,声势威震楚国,又立即派当阳君英布、蒲将军率领士兵两万渡黄河援救巨鹿。战事稍有进展,便切断章邯所修筑的甬道,使王离军队的粮食短缺。陈余又请求增援兵力。项羽于是率领所有部队渡过黄河,凿沉了所有的船只,砸毁了锅、甑等炊具,烧毁了营舍,每人仅带三天的口粮,以此表示军队决一死战的决心与毫无退却之意。于是楚军到了巨鹿就将王离的部队包围,与秦军相遇,经过九次激烈的交战,大败秦军,章邯领兵退却。到了这时,诸侯的援兵才敢进攻秦军,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不肯投降,自焚而死。这个时候,楚军的威势勇冠诸侯军,营救巨鹿的援军有十多座营垒,却无人敢发兵攻秦。等到楚军进攻秦军的时候,诸侯军的将领却都站在营垒上观望。楚军的士兵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震天动地,各诸侯军人人都惊恐不已。待到秦军被打败后,项羽便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们。当这些将领进入辕门时,没有一个不是跪着向前行的,谁也不敢仰望。从此项羽开始被推为诸侯军的上将军,诸侯都由他来统帅。

【原文】

于是赵王歇及张耳乃得出钜鹿城,谢诸侯。张耳与陈余相见,责让陈余,以不肯救赵。及问张黡、陈泽所在,疑陈余杀之,数以问余。余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印哉!”乃脱解印绶,推予张耳,张耳亦愕不受。陈余起如厕。客有说张耳曰:“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今陈将军与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张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 [1] 。而陈余还,亦望张耳不让,遂趋出,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 [2] 。赵王歇还信都。

【注文】

[1] 麾(huī)下: 指将帅的部下。麾,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

[2] 让: 谦让。 趋出: 疾行退出。

【译文】

这时,赵王赵歇和张耳才得以出巨鹿城,向各诸侯军致谢。张耳和陈余相见,张耳责备陈余不肯率军营救赵国。等问到张黡、陈泽在何处时,张耳怀疑他两人被陈余杀了,数次追问陈余。陈余愤怒地说:“没想到你对我的怨恨这样深啊!难道你认为我会舍不得放弃将军的这个官印吗?”于是便解下印信绶带,推给了张耳。张耳非常惊讶不肯接受。陈余起身去了厕所,宾客中有人对张耳说:“我听说‘上天的赐与如果不接受,反而会受到责难。’现在陈将军把印信交给您,您不接受是违背了天意,是不吉祥的。赶快收起它吧!”张耳于是佩带上陈余的将印,接收了他部下的军队。等到陈余回来后,也非常怨恨张耳的不谦让,于是急步离去,独自带领他手下的亲信几百人到黄河边上的水泽中捕鱼狩猎去了。赵王赵歇不久返回到信都。

【原文】

春二月,沛公北击昌邑,过彭越,越以其兵从沛公 [1] 。越,昌邑人,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 [2] 。陈胜、项梁之起,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也。”诸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3] 。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令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遂助沛公攻昌邑。

【注文】

[1] 昌邑: 县名。秦置,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南昌邑镇。 彭越(?—前196年): 秦末起义将领。字仲,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人。初捕鱼巨野泽中,为盗。秦末聚众起义。楚汉战争中,率兵三万余人归刘邦,攻占梁地,被封为魏相国。为汉游兵,往来袭击楚军,断项羽粮道。公元前202年,率兵随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封梁王。汉朝建立后,梁太仆告他与部将谋反,为刘邦所杀。

[2] 钜(巨)野泽: 古泽薮(sǒu,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即大野泽。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北。

[3] 旦日: 第二天早上。

【译文】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春季二月,刘邦率军向北进攻昌邑,探望彭越,彭越带领他的军队跟随了刘邦。彭越,昌邑人,经常在巨野泽中捕鱼,与人结伙成为强盗。在陈胜、项梁起事时,巨野泽中的青少年一百多人相聚一起,前去投奔彭越,并说:“请您做我们的首领。”彭越推辞说:“我不愿意做。”青少年们强烈要求,彭越才同意,并和他们约定第二天的清晨太阳出来时会合,迟到者斩首。第二天太阳升起,有十多个人迟到,最迟的人直至中午才来。于是彭越向大家抱歉地说:“我年老了,你们勉强要我当头领。今天约定的时间而有许多人迟到,不可能都杀掉,只好杀最后到达的那个人。”命令队长斩了他。大家都笑着说:“至于这么严厉吗?以后再也不敢就是了。”于是彭越便拉出那个人将他斩首,设立祭坛进行祭拜,号令所属的部下。众人们都非常震惊,没人敢抬头看他。彭越率领他的士兵攻取四方的土地,收集诸侯军的散兵,得到了一千多人,便帮助刘邦进攻昌邑。

【原文】

昌邑未下,沛公引兵西过高阳。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为里监门 [1] 。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谓曰:“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吾问其将皆握龊,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 [2] 。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3] 。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4] 。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注文】

[1] 郦食其(Lì yìjī)(?—前203年): 秦末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西南)人。好读书,家贫落魄,为里监门,时人谓之“狂生”。到刘邦起兵反秦进至高阳,自称“高阳酒徒”,至传舍谒见。因献计攻下陈留,封广野君。楚汉战争中,常奉命使诸侯为说客。尝劝刘邦立六国后,因张良反对而未果。汉高祖时,往说齐王田广归汉。及韩信发兵袭齐,田广以其卖己,遂烹之。 落魄: 潦倒失意。 里监门: 里门门卫。

[2] 握龊(chuò): 通“龌龊”。器量狭窄。 苛礼: 烦琐的礼节。 大度: 胸怀开阔,气量宽宏。

[3] 从游: 与之相游处。谓交往。

[4] 冠儒冠: 戴着儒生的帽子。 溲(sōu)溺: 小便。

【译文】

昌邑城没攻下来,刘邦率军向西进发,经过高阳。高阳人郦食其,家境贫寒而困苦失意,做了看守里门的小官吏。刘邦部下的一个骑兵恰好与郦食其是同乡,郦食其见到他时,便对他说:“诸侯军的将领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我打听过这些将领都是些器量狭窄的人,而且喜好烦琐礼节,刚愎自用,听不进器量宽宏人的言论。我听说沛公虽傲慢却平易近人,并富有谋略,这正是我所愿意追随的人,只是没人为我引见。如果你见到沛公,就对他说:‘我的同乡有个郦生,六十多岁了,身高八尺,人们都说他是狂生。而他自己认为他不是狂生。’”骑兵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凡有宾客戴着儒生的帽子来见他,刘邦总是摘下他的帽子,往里面撒尿。与人谈话时,常常破口大骂。所以你不能以儒生的名义去游说他。”郦食其说:“你就这样去和他说吧。”骑兵便把郦食其所嘱托的话从容地转给了刘邦。

【原文】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 [1] 。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2]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3] ?”沛公骂曰:“竖儒!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4] ?”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5]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 [6] 。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7] 。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8] 。郦生言其弟商,时商聚少年得四千人来属沛公,沛公以为将,将陈留兵以从 [9] 。郦生常为说客,使诸侯 [10]

【注文】

[1] 传(zhuàn)舍: 古时供来往行人休息住宿的旅舍。

[2] 倨: 通“踞”。伸开脚坐着。

[3] 揖(yī): 古代的拱手礼。

[4] 竖儒: 对儒生的鄙称。 相率: 也作“相帅”。相继;一个接一个。

[5] 摄衣: 整饬衣装。 延: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6] 从横: 这里指合纵连横。战国时各国处理军事外交活动的一种方式。“合众弱以攻一强”称合纵,“事一强以攻众弱”称连横。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合纵即指东方六国联合抗秦;连横即秦国拉拢某些弱国进攻他国。由于六国皆欲借外力以利己,故合纵实为松散联盟,抗秦活动不能持久,最终为秦国各个击破。一说南北为纵,六国地处南北,故南北联合抗秦谓之合纵;东西为横,秦处西,六国在东,故东方六国事秦谓之连横。

[7] 纠合之众: 指纠集起来的百姓。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

[8] 广野: 地名。确指不详。一说在山阳(今河南焦作)。

[9] 商: 即郦商(?—前180年)。秦末陈留高阳乡(今属河南杞县)人。陈胜、吴广起义后,聚少年数千人响应,不久属沛公刘邦,从入关灭秦。赐爵信成君,以将军为陇西都尉。楚汉战争中从击项羽,受梁相国印。刘邦称帝后,从击臧荼及陈豨、英布,助刘邦诛除异姓王侯,迁右丞相,定封曲周侯。惠帝、吕后时,因老病,不能治事。

[10] 说(shuì)客: 游说之士;善于用言语说动对方的人。

【译文】

刘邦来到高阳的旅舍,派人召郦食其来相见。郦食其到了之后,入门拜见。刘邦正伸开双脚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一边接见郦食其。郦食其进来后,只做了拱手礼,并没有跪拜,问刘邦说:“您是帮助秦朝去攻打诸侯呢?还是率领诸侯去进攻秦朝呢?”刘邦骂道:“没有见识的儒生!天下人同受秦朝暴政苦难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起来进攻秦朝,怎么能说去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您如果真的要聚集群众、联合正义的军队士兵去讨伐暴虐无道的秦朝,就不应该以这样傲慢无礼的态度接见长者!”刘邦于是停下洗脚,起身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请郦食其坐上座,然后向他道歉。郦食其便谈起了六国合纵连横的史事经验。刘邦非常高兴,赏给郦食其饭吃,问道:“现在该采取什么样计策?”郦食其说:“您起事时聚集起的民众,收拢的一些散乱士兵,总共还不过万人,就想以此去直接攻打强秦,这如同用手去掏老虎的嘴呀!陈留是天下的要冲之地,四通八达,现在城内贮存着许多粮食,我和陈留的县令十分友好,请让我去陈留,劝他归属您的门下。假如他不听我的劝告,您就率军攻打,我在城里作内应。”刘邦于是派郦食其前往陈留,他自己率军紧随其后,随即攻下了陈留。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郦食其又说起他的弟弟郦商,当时郦商聚集青少年四千多人,前来投奔于刘邦,刘邦任命郦商为将,令他率领陈留的军队跟随自己。郦食其常常充当说客,出使诸侯各国。

【原文】

三月,沛公攻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会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 [1]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之以徇。

【注文】

[1] 杨熊(生卒年不详): 秦将。公元前208年,楚怀王命宋义率军救赵,同时令刘邦西进攻咸阳,“并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秦二世时,刘邦引兵攻开封,未克。“熊将兵与沛公战于白马”,被刘邦击败;“再战于曲遇东,大败”。旋率败兵走荥阳,被秦二世使者斩杀。 白马: 这里指白马县。春秋时为卫国的曹(也作漕)邑。秦时设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滑县旧县城东。属东郡。 曲遇: 古聚落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

【译文】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三月,刘邦进攻开封,未能攻下。便向西与秦将杨熊在白马进行会战,又在曲遇东展开交锋,击败秦军。杨熊逃到荥阳,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斩首示众。

【原文】

夏四月,沛公南攻颍川,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南 [1] 。战洛阳东,军不利,南出 [2] 。张良引兵从沛公,沛公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 [3] 。六月,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 [4] 。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过宛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匝 [5] 。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 [6] 。”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县连城数十,其吏民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秋七月,南阳守齮降,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 [7] 。还攻胡阳,遇番君别将梅鋗,与偕攻析、郦,皆降 [8] 。所过毋得虏掠,秦民皆喜 [9]

【注文】

[1] 司马卬(áng)(?—前205年): 秦末人。随六国贵族后裔起兵反秦,为赵将,定河内,数立战功。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殷王,王河内地,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次年,降刘邦,以其地为河内郡。

[2] (huàn)辕: 山名。在河南偃师东南,接巩义、登封两市界。因山路有十二曲,盘旋往还得名。形势险阻,历代为控守要地。

[3] 韩王成: 即韩成。 阳翟(dí): 这里指阳翟县。秦时设置,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秦、汉为颍川郡治所。

[4] 齮(yǐ): 即吕齮(生卒年不详)。秦朝军将。官南阳守。秦二世时,刘邦率义军与之战于犨东,大败之,迫使其退守宛城。刘邦用张良计,乘黑夜,偃旗息鼓,重兵围攻宛城,迫其投降。 犨(chōu): 古邑名。又作犫。本春秋郑邑,后属楚。秦时置县。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

[5] 偃: 倒下、倒伏。 匝(zā): 环绕、周遍。

[6] 陈恢(生卒年不详): 汉代谋士。宛(今河南南阳)人。刘邦围宛城三匝,秦南阳太守欲自杀,陈恢为其舍人,逾城墙出见刘邦,劝刘邦约降宛城,封其守将,引其甲兵西向,这样诸城会望风而降,刘邦的军队就可长驱直入,先至长安。刘邦深以为然。遂实行招降,封秦南阳太守为殷侯,封陈恢千户,以秦南阳郡兵为前驱,引兵西向,经武关,入长安灭秦。

[7] 丹水: 即丹河。古称泫水、源漳水、源泽水、莞谷水,又名丹水。在山西省东南部。源出高平市北丹朱岭。 高武侯鳃(xǐ): 秦汉之际人。名“鳃”。封高武侯。生平事迹不详。一说为戚鳃(?—前191年),初从汉高祖刘邦为郎,任都尉,守蕲城。公元前196年,以中尉封侯。 王陵(?—前181年): 汉初沛县(属江苏)人。初为县中豪杰。秦末聚众数千人据南阳,后归刘邦,征战天下。汉朝建立后,任右丞相,封安国侯。吕后时欲封诸吕为王,他表示反对,被罢相,改任太傅。称病不就,归家后病死。

[8] 胡阳: 即胡阳县,又作湖阳县。秦时设置,治所在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湖阳镇,属南阳郡。 梅鋗(juān)(生卒年不详): 秦末人。随番阳令吴芮起兵反秦。沛公刘邦攻南阳时,曾会兵攻析、郦。后从入关。项羽分封诸侯时,以功得封十万户侯。汉朝建立,刘邦以他率兵从入武关有功,封吴芮为长沙王,他也追随至长沙。 析: 这里指析县。秦时设置,因析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西峡县。属南阳郡。 郦: 战国时的楚邑,秦时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北。

[9] 虏掠: 抢劫、掠夺。

【译文】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夏季四月,刘邦率军向南进攻颍川,对其进行了屠城。因得到张良的协助,占领了故韩国地。这时赵国的别将司马卬正准备渡过黄河进入函谷关,刘邦便向北进攻平阴,断绝了黄河渡口的南部地区。与秦军战于洛阳之东,因战事失利,向南退出 辕。张良带兵跟随刘邦,刘邦命令韩王韩成留守阳翟,自己和张良一起向南进军。六月,刘邦与南阳郡守吕齮在犨东进行交战,打败了秦军,占领了南阳郡。南阳郡守逃到宛城,固守城池。刘邦率军绕过宛城,向西而行。张良劝他说:“您虽然急于入关,但是秦军还有很多,他们占据了险要地带;如果现在不把宛城攻下,宛城的敌军一旦从背后袭击我们,强大的秦军在前面阻击,那是非常危险的!”刘邦于是趁夜率军走另一条道返回,收起旗帜,在天亮前,将宛城重重围住。南阳郡守见此情况想要自杀,他的舍人陈恢说:“想要死还早了些。”便出城去见刘邦说:“我听说您与楚怀王有约定,先攻入咸阳的被封为王。现在您停留在这里围攻宛城,宛县连接数十座城,城内的官民都认为投降必死,因此都竭力坚守。您停留在这里整日攻城,士兵的伤亡必然很多,如果您离开宛城,宛城的守军必定要随后追击。这样一来,您在前面也难如约先入咸阳为王,后面又会遭到宛城强大守军的袭击。我为您考虑,不如约定招降,加封郡守的官职,让他留守宛城,带走他守城的军队向西挺进。那些没有被攻下的城邑,闻讯后都会争先恐后地打开城门等待您的到来,到那时您就可以通行无阻了。”刘邦说:“很好!”秋季七月,南阳郡守吕齮投降,刘邦封他为殷侯,并封陈恢享用食邑一千户。于是刘邦率军西行,所过的城邑没有不投降的。当到达丹水时,高武侯鳃、襄侯王陵也都归降了。刘邦进军到胡阳,遇到番君的别将梅鋗,便和他一同进攻析、郦两县,两县也都投降了。刘邦下达命令,凡是军队所经过的地方禁止掳掠,秦地的百姓都非常高兴。

【原文】

王离军既没,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 [1] 。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不能胜,不免于死 [2] 。愿将军熟计之 [3] !”陈余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 [4] 。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5] 。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6] 。夫将军居外久,多内却,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 质,妻子为戮乎 [7]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 [8] 。约未成,项羽使蒲军将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军战,再破之 [9] 。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10]

【注文】

[1] 欣: 即司马欣。 司马门: 宫廷的外门为司马门。

[2] 疾妒: 妒忌。

[3] 熟计: 周密地谋划。

[4] 白起(?—前257年): 战国后期秦国名将。郿(陕西眉县东)人。善用兵,事秦昭王,屡立战功。秦昭王时任左庶长,后迁左更,国尉,大良造。后在攻楚时,拔郢,楚徙都陈(河南淮阳),因功封武安君。又定巫郡、黔中郡。又在长平(山西高平西北)之战,大破赵军,射杀赵括,坑降卒四十万,赵人大震。秦复定上党郡。秦相范雎妒其功,先破坏他乘胜进军的计划,后又强令他攻邯郸,并从中挑拨他与昭王的关系,被免为士伍,又赐之剑。逼其自杀。

[5] 榆中: 指榆林塞。

[6] 谀(yú): 谄媚,奉承。 塞责: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敷衍塞责。

[7] 南面称孤: 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出自《庄子·盗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质: 即“ 锧”。古代腰斩时所用刑具。 ,如今铡刀;锧,腰斩时所用铡刀座。

[8] 狐疑: 猜疑,怀疑。 候: 即军候。职官名。军中领兵武官,低于校尉。 始成(生卒年不详): 章邯部下军候,曾受命暗使项羽。

[9] 蒲军: 即蒲将军。 三户: 古津渡名。在今河北省磁县西南漳河上。

[10] 汙(wū)水: 古水名。在今河北省磁县西南。源出武安市境内,东南注入漳水。

【译文】

王离军覆没之后,章邯军驻守在棘原,项羽军驻扎在漳河的南面,两军相互对峙,并没交战。秦军数次退却,秦二世为此派人责备章邯。章邯恐惧不安,派遣长史司马欣前去说明情况。司马欣到了咸阳后,在宫廷外门的司马门等了三天,赵高都不接见,并表示出不信任的意思。长史司马欣害怕,赶紧回到他的军中,不敢原路返回。赵高果然派人来追,但没追上。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中掌握大权,下面的人无法作为。现在如果作战能够取得胜利,赵高必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如果战败,注定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认真考虑!”陈余也写信给章邯说:“白起为秦国的大将,他在南面攻取楚国的都城鄢郢,在北面坑杀马服君之子赵括的降兵,攻城略地,不计其数,却最终被赐死。蒙恬为秦国的大将,他北逐匈奴,开辟榆中的土地数千里,竟在阳周被斩杀。这是为什么呢?是功劳太多,秦国不能尽按功劳给予封赏,所以利用法律杀了他们。现在您已经任秦将三年了,伤亡士兵的人数也以十万计,各诸侯群起,且日益增多。赵高向来对皇上阿谀奉承,现在情况紧急,他也害怕秦二世将他杀了,所以想办法杀您来搪塞自己的罪责,派人代替将军而逃脱他的灾祸。您领兵在外作战时间已经很久,朝廷中对您的嫌隙也很多,有功也杀,无功的也要杀。况且上天将要灭亡秦朝,无论聪明还是愚蠢的人都知道的。现在将军对内不能直言相劝,在外又成为亡国的将军,孤单独立,要想长久地存在下去,这岂不是很可悲吗!将军何不还军倒戈与诸侯军结成联盟,约好共同进攻秦朝,分割秦的土地而称王,面向南而称孤!这和身伏砧板遭受诛杀,妻子儿女被杀戮相比,哪一个更好呢?”章邯狐疑不定,暗中派遣军候始成去拜见项羽,准备和他定立和约。和约未定,项羽派蒲将军日夜兼程率军渡过漳河三户渡口,驻扎在漳河的南面,与秦军交战,再次打败了秦军。项羽又率领全军在汙水上攻击秦军,又击溃了敌军。

【原文】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殷虚上 [1] 。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注文】

[1] 殷虚: 商代晚期都邑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东起后岗,西至北辛庄,南至铁路苗圃,北至三家庄,总面积约二十四平方公里,即古本《竹书纪年》所云“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殷。

【译文】

章邯派人前去拜见项羽,想和他订立合约。项羽便召集将领们商议说:“现在军中粮食缺乏,我准备答应他们议和的请求。”众将领都说:“很好!”项羽于是与章邯约定在洹水南面的殷墟上见面。双方订立了盟约,章邯见到项羽流下眼泪,并对项羽讲述赵高操纵大权陷害忠良的事。项羽便立章邯为雍王,将他安置在楚军中。任命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投降的秦军为先行部队。

【原文】

初,中丞相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1]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2] 。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 [3]

【注文】

[1] 中丞相: 官名。秦二世时,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相继为宦官赵高谋害至死,二世乃以赵高为中丞相,居中用事,代行丞相职务。秦、汉中丞相仅此一见。

[2] 阿顺: 阿谀随顺。

[3]历史典故“指鹿为马”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

当初,赵高任中丞相时,想独揽秦朝的大权,但又担心群臣不听从他,便先做试验,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陛下请收下这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你说错了,怎么能把鹿说成马呢?”又问左右的侍从们,有的默不作声,有的为迎合赵高而说成马,有的说是鹿。赵高暗中将说是鹿的人以秦法将其陷害,此后群臣都畏惧赵高,没人敢说他的过错。

【原文】

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八月,沛公将数万人攻武关,屠之。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二世]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及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于吾 [1] 。欲易置上,更立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2] 。”乃使郎中令为内应,诈为有大贼,令乐召吏发卒追,劫乐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宫殿门,缚卫令、仆射,曰:“贼入此,何不止 [3] ?”卫令曰:“周庐设卒甚谨,安得贼,敢入宫 [4] ?”乐遂斩卫令,直将吏入,行射郎、宦者。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死者数十人 [5] 。郎中令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 [6] 。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斗 [7] 。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早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诛,安得至今?”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 [8] !”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 [9] 。”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乃立子婴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10]

【注文】

[1] 阎乐(生卒年不详): 秦末人。宦官赵高之婿。曾任咸阳令。秦二世时,刘邦率反秦义军攻克武关后,奉赵高之命乘二世斋于望夷宫之机,发兵围宫,逼令二世自杀。

[2] 仁俭: 仁德节俭。 载: 记录;刊登;描绘。

[3] 望夷宫: 秦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里顺陵村东北,北临泾水,以望北夷,故名。 卫令: 即卫士令。职官名。秦置,为主管皇宫诸城门卫士的官员。汉代、三国魏、西晋沿置。东晋废。 仆射(yè): 武官名。战国时秦国置,位在屯长之下。秦汉时为侍中、谒者、博士、郎等诸官之长。

[4] 周庐: 古代皇宫周围所设警卫庐舍。

[5] 格: 击打;格斗。

[6] 幄(wò)坐: 垂帐的帝、后座位。 帏: 帐子、幔幕。

[7] 惶扰: 惊慌混乱。

[8] 骄恣: 亦作“骄姿”。骄傲放纵。

[9] 万户侯: 爵名。即食邑万户的列侯。战国秦、赵等国均置,食邑万户。

[10] 杜: 县名。即杜县,治所在今陕西西安雁塔区。 宜春苑: 古代苑囿名。秦时在宜春宫之东,汉称宜春下苑。即后曲江池。故址在今陕西西安。

【译文】

赵高以前多次说“关东的盗贼不会出什么大事”,等到项羽俘虏了王离等人,而章邯的军队又屡次失败,才上书请求援助。这时自函谷关以东,大多都背叛了秦朝,响应诸侯,诸侯也都率领部众向西进攻。八月,刘邦率领数万人攻打武关,屠杀全城。赵高害怕二世发怒,会招来杀身之祸,便称病不出,不上朝见秦二世。二世派人去责问赵高关于盗贼的事。赵高更加害怕,就偷偷地与其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和他的弟弟赵成密谋说:“皇上不听劝告,而现在形势紧急,想把灾祸归罪于我。我想改换皇上,另立子婴。子婴仁义节俭,百姓都听信他的话。”随即命令郎中令作内应,谎称有大盗,令阎乐召集官吏派士卒去追捕,同时又将阎乐的母亲安置在赵高的家中。又派遣阎乐率官兵一千余人到望夷宫的殿门前,将卫令和仆射捆了起来,说:“盗贼进去了,为何不阻止?”卫令说:“宫廷周围都有士兵防守,怎么会有盗贼敢进宫内!”阎乐就将卫令杀了,带着将吏直接闯入宫中,一路走一路射杀郎官与宦官。郎官和宦官都惊恐不已,有的逃跑,有的抵抗,凡是反抗的都被杀死,这样死了数十人。郎中令和阎乐一起进了宫内,用箭射二世的帷帏。二世大怒起来,召唤左右的侍从,但左右的侍从都惶恐不安,不敢前去搏斗。二世身旁有一位宦官侍候,不敢离去。二世进入室内对宦官说:“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事情竟发展到这种程度!”宦官说:“我不敢说,因此才保住了我的性命,如果我早说了,也早就被杀了,哪里还能活到今天!”阎乐走近二世,历数他的罪状说:“您骄傲放纵,滥诛无辜,十分无道,天下的人共同背叛了您,您自己做个打算吧!”二世问:“我能见见丞相吗?”阎乐回答说:“不能见!”二世说:“我愿得到一个郡,做个王。”阎乐不准许。二世又说:“我愿意作万户侯。”阎乐依然没有答应。二世最后说道:“我愿意和我的妻子儿女一起去作平民百姓,待遇比照各位公子那样。”阎乐说:“丞相命令我,为天下民众诛杀您,尽管您说了许多,我也不敢回报!”于是指挥他的士兵上前。二世自杀身亡。阎乐回去报告赵高。赵高便召集所有的大臣、公子,告知他们诛杀秦二世的情况,并说:“秦国原本是一个诸侯国,始皇帝统治了天下,因此才称帝。现在六国又重新各自独立,秦国的疆域越来越小,还仍然以空名称帝,没有必要,应该依旧称王才合适。”便立子婴为秦王,用平民百姓的礼节将二世埋葬在杜南的宜春苑中。

【原文】

九月,赵高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 [1] 。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佯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分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奈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 [2]

【注文】

[1] 斋: 即斋戒。古人在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示诚敬,称为“斋戒”。 玉玺(xǐ): 专指皇帝的玉印。始于秦。

[2]历史典故“子婴称疾”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赵高下令子婴斋戒,到宗庙中参拜祖先,接受玉玺。斋戒五日后,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说:“丞相赵高将秦二世皇帝诛杀在望夷宫,担心群臣把他杀了,又假借道义拥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与楚军曾经有过约定,将秦朝的宗室消灭之后,他就在关中称王。现在让我斋戒,参拜宗庙,是想在宗庙里杀了我。我称病不去,丞相赵高一定会前来,等他进来就把他杀掉。”赵高数次派人去请子婴,子婴不去。赵高果然亲自去请,说道:“参拜宗庙是国家的大典,大王您为什么不去呢?”子婴在斋宫刺杀了赵高,并下令诛杀赵高三族示众。

【原文】

遣将将兵距峣关,沛公欲击之 [1] 。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愿先遣人益张旗帜于山上为疑兵,使郦食其、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2] 。”秦将果欲连和,沛公欲许之。张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其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懈怠击之 [3] 。”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 [4] 。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

【注文】

[1] 峣(yáo)关: 秦时设置,即今陕西省商洛市西北牧护关。因临峣山得名。

[2] 陆贾(生卒年不详): 西汉楚人。从汉高祖定天下,常使诸侯为说客。曾官至太中大夫。曾向高祖提出:“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意即武力可以夺取政权,却不能单靠它来维持政权。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圣”,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思想,作为巩固地主阶级政权的工具。他说:“夫道莫大于无为”,“故无为也,乃无不为也”。对汉初政治曾发生影响。 啖(dàn): 拿利益引诱人。

[3] 懈怠: 松懈懒惰。

[4] 蒉(kuì)山: 古山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秦末刘邦进军关中,经此。

【译文】

子婴派遣将领率军到峣关增援,刘邦准备攻打峣关的秦军。张良说:“秦军的力量还很强大,不可轻视。希望您派人到附近的山上多树立旗帜,作为疑兵,再派郦食其、陆贾去游说秦将,以利诱惑。”秦的将领果然想停战讲和,刘邦准备答应他们的请求。张良说:“这只是秦军的将领想要叛秦,恐怕士兵不一定服从,不如乘着斗志懈怠时攻打他们。”刘邦便率军绕过峣关,翻过蒉山,进攻秦军,在蓝田的南面打败秦军。随后到了蓝田,又与秦军在蓝田北面交战,彻底击溃了秦军。

【原文】

汉高祖元年冬十月,沛公至霸上 [1]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2] 。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3]

【注文】

[1] 汉: 朝代名。分西汉和东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共历十三帝二百十年。是继秦朝之后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都长安,史称西汉,也称前汉。西汉至公元8年王莽篡位止。东汉(25—220),共历十四帝一百九十六年。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建都洛阳。因为在西汉旧都长安之东,故史称东汉,也称后汉。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曹丕,东汉灭亡。 汉高祖: 即刘邦。参见前“刘邦”条注。

[2] 素车白马: 白色的马和车,这是服丧时才用的车马。子婴以此表示秦国已经灭亡,自己诚心投降。 系颈以组: 表示自己要自杀。 轵(zhǐ)道: 古亭名。“轵”亦作“枳”。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

[3]历史典故“茅旌鸾刀”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典出《公羊传》。子婴归降,就如同春秋时郑伯拿着茅旌、鸾刀归顺楚庄王一样。

【译文】

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冬季十月,刘邦率军到达霸上。秦王子婴乘着白马素车,脖子上系着绳索,以示自己要自杀,封好皇帝的玉玺和符节,在轵道路旁下车投降。诸将领中有人提出杀掉秦王,刘邦说:“当初楚怀王派我到这儿来,原本就认为我能够宽容。何况人家已经投降了,再把他杀了是不吉利的。”于是将秦王子婴交给官吏看管。

【原文】

贾谊论曰: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 [1]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 ?仁谊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

【注文】

[1] 贾谊(前200—前168年): 西汉大臣、政论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十八岁时即以文才出名。二十岁被文帝招为博士,一年后升太中大夫。因主张改革政治,为周勃等权贵忌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曾多次上书,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劝农立本,使无业游民转归农亩。其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因政治抱负无从施展,甚不得意。年三十三岁,忧郁而死。 八州: 指冀、兖、青、徐、扬、荆、豫、梁八州之地。 六合: 指天、地、东、西、南、北,也就是指天下。 肴: 此处指崤山。 函: 此处指函谷关。

[2] 七庙: 即指天子供奉的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及远祖、始祖的宗庙。亦泛指祖先宗庙,也借指朝廷。

[3] 仁谊: 即“仁义”。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

【译文】

贾谊评论说:“秦国凭借小小的地块,发展到握有万乘兵车的权力大国,控制八州的诸侯,使同等地位的六国诸侯向它朝拜,经过了一百余年,统一了六国,然后以天下为家,以崤山、函谷关为宫阙。可是,一人发难却使祖宗庙遭毁坏,自己也身死他人之手,令天下人所耻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不行仁义,而夺取天下与守住天下的形势不同啊!” 77rZqbiz09SmYLpHC6c6XewPp4EzFaD2YbxmzIagUofgwanqNvEED2425VsHYt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