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楚王英之狱

【内容提要】

本篇主要叙述了楚王刘英一案的始末,揭露了数以千计的人涉嫌入狱,甚至蒙冤而死的情形。光武帝刘秀于公元57年去世,太子刘庄继位后称明帝。除刘庄外,刘秀还有十个王子,在各地封王,称十王。但是刘庄继位后,有四个王因谋反罪而被罢黜,其中又以楚王刘英的谋反案影响最大,波及范围最广,有数千人遭受牵连。

刘秀在削平群雄、统一中国之后,全力以赴加强中央集权,不仅防范功臣干预政治,而且要求刘氏诸王必须严格遵守法度,更不准宾客在王侯门下搬弄是非。中山王刘辅因与刺杀刘恭一案有牵连,曾被刘秀关进诏狱严加审问,王侯的宾客因与此案有牵连而被杀者达千人。

刘庄继位后,一本其父的方针,毫不放松。因此,在发现刘英制作金龟、玉鹤,图谋不轨之事后,便下令严加追究。当他知道参与制作符瑞的颜忠、王平在口供中牵涉到四个侯王之时,就更加愤怒。这使负责审判的人员惶恐不安,凡被牵涉者一律逮捕入狱,“阿附坐死、徙者以千计,而系狱者更甚”。幸而当时东汉政治尚属清明,刘庄还能听取臣下的意见,并在觉察到此案已形成冤狱后极力挽回,释放了大量的无辜者。此案对于巩固东汉王朝的统治也起了重大作用。

【原文】

汉光武建武十五年,夏,四月,丁巳,封皇子辅为右翊公,英为楚公,阳为东海公,康为济南公,苍为东平公,延为淮阳公,荆为山阳公,衡为临淮公,焉为左翊公,京为琅邪公 [1]

【注文】

[1] 皇子辅: 即刘辅(?—84年),光武帝次子。建武十七年(41年),封中山王,食封常山郡。建武二十年(44年),徙封沛王。曾与更始帝子刘鲤结客杀刘恭,被捕下狱。后遣归国。好经学,兼善图谶。著有《五经论》,当时号为《沛王通论》。遵守法度,被称为贤王。死后谥献王。 英: 即刘英(?—71年),光武帝之子,光武帝和许美人所生,楚王。建武十五年(39年),封楚公。十七年,进封楚王。年轻时喜好游侠,结交宾朋。晚年醉心黄老之学,为浮图斋戒之事。永平十三年(70年),被告发与王平、颜忠等人伪造图书,制作金龟玉鹤,谋叛朝廷,遂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削除其封国,贬居丹阳泾县。次年,刘英于丹阳自杀。章帝时,追谥楚厉侯。 阳: 即汉明帝刘庄(28—75年),性格刚毅严酷。父汉光武帝刘秀,母阴后。初名阳,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43年),立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57年)二月,即皇帝位。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永平十六年(73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次年,复置西域都护。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明帝之世,吏治比较清明,境内安定。 康: 即刘康(?—97年),光武帝刘秀之子。母郭后。建武十五年(39年),封济南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在国不循法度,交通宾客。明帝时,被人告发招纳州郡奸猾,图谋不轨,遂削五县。章帝立,复还削地。多殖货财,大修宫室,奴婢至千四百人,私田八百顷。奢侈纵恣,游乐无节。国傅何敞谏之,终不能改。卒谥安王。 苍: 即刘苍(?—83年),光武帝之子,东平宪王。建武十五年(39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封东平王。自幼喜好经书,儒雅有智,深受明帝爱重。汉明帝刘庄永平初,拜骠骑将军,置长史、掾史四十人,位居三公之上。与诸臣议定南北郊祀的各种礼仪制度。明帝出狩,刘苍常奉命留守京师,侍卫皇太后。以其贤明在朝廷辅政多年,不断提出治国良策。永平五年(62年),自请还国。章帝即位,愈益敬重,朝廷每有疑问,即遣使前往咨询,多被采纳。病死后,谥宪王。著有《光武受命中兴颂》。 延: 即刘延(生卒年不详),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39年),封淮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明帝时以招纳奸猾徙封阜陵王,食封二县。章帝时又被告心怀怨望,降为阜陵侯。卒后谥质王。 荆: 即刘荆(生卒年不详),光武帝之子。母阴后。建武十五年(39年),封山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性刻急,喜文法。光武帝死后,使人作飞书教唆东海王刘强夺嗣帝位。明帝以同母弟不忍加刑,故秘其事。后西羌反,以为天下将有变,与占星者密谋。事发,徙广陵王。复谋起兵,使巫祭祀祝诅。永平九年(66年),为有司举奏,次年自杀。谥思王。 衡: 即刘衡(?—41年),光武帝之子。母阴后。建武十五年(39年),封临淮公,旋卒。 焉: 即刘焉(?—90年),光武帝第五子。建武十五年(39年),封左冯翊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三十年,徙封中山王。永平十五年(72年),坐缢杀王姬韩序削邑。卒后起冢茔,征发六州十八郡,作者万余人,为诸王莫及。 京: 即刘京(生卒年不详),光武帝之子。母阴后。建武十五年(39年),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深为明帝爱幸。赏赐殊异。性骄奢,好修宫室,穷极侈巧,殿馆璧带皆饰以金银。卒谥孝王。

【译文】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夏季四月丁巳(十一日),刘秀封皇子刘辅为右翊公,刘英为楚公,刘阳为东海公,刘康为济南公,刘苍为东平公,刘延为淮阳公,刘荆为山阳公,刘衡为临淮公,刘焉为左翊公,刘京为琅邪公。

【原文】

十七年冬十月,帝进郭后子右翊公辅为中山王,其余九国公皆为王 [1]

【注文】

[1] 郭后: 即郭圣通(?—52年),真定藁城(今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人,东汉王朝开国之君刘秀的第一任皇后。因郭氏其后位被废无谥号,故后世称之为“光武郭皇后”。郭皇后生东海恭王刘强、沛献王刘辅、济南安王刘康、阜陵质王刘延、中山简王刘焉。 王: 爵位名。在商代,方国君长有称王的,甲骨卜辞或记事刻辞中,有王的称谓与国族名号相连属,称“王某”或“某王”的,如同习见的“侯某”或“某侯”,“伯某”或“某伯”一样,其地位也与侯伯地位约略相等。这种作为封国君长的王,有的可能是子姓宗室贵族被封为王,有的则属于异姓封国的君长。西周时仍有一些诸侯称王。至春秋时代,称王者就仅限于与周天子分庭抗礼的徐、楚、吴、越这类蛮夷之国。汉代分封诸侯王,王是在侯之上的最高爵位。魏晋以后为封爵的第一级,地位在公之上。自汉至南北朝,王的封域称为王国,其地位相当于郡,隋唐以后无封土之实,仅食租税而已。

【译文】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41年)的冬季十月,刘秀晋封郭后的儿子右翊公刘辅为中山王,其余九位皇子,都从公爵晋封为王。

【原文】

二十八年。初,马援兄子婿王磐,平阿侯仁之子也 [1] 。王莽败,磐拥富赀为游侠,有名江、淮间 [2] 。后游京师,与诸贵戚友善,援谓姊子曹训曰:“王氏,废姓也,子石当屏居自守,而反游京师长者,用气自行,多所陵折,其败必也 [3] 。”后岁余,磐坐事死;磐子肃复出入王侯邸第 [4] 。时禁罔尚疏,诸王皆在京师,竞修名誉,招游士 [5] 。马援谓司马吕种曰:“建武之元,名为天下重开,自今以往,海内日当安耳 [6] 。但忧国家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宾客,则大狱起矣 [7] 。卿曹戒慎之 [8] 。”至是,有上书告肃等受诛之家,为诸王宾客,虑因事生乱。会更始之子寿光侯鲤得幸于沛王,怨刘盆子,结客杀故式侯恭 [9] 。帝怒,沛王坐系诏狱,三日乃得出 [10] 。因诏郡县收捕诸王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千数;吕种亦与其祸,临命叹曰:“马将军诚神人也 [11] !”

【注文】

[1] 王磐(pán)(?—46年): 字子石,东汉初年人。王莽从兄平阿侯仁之子。新莽败亡,拥巨资居故国,喜士好施,名扬江、淮间。东汉初,游京师。与卫尉阴兴、大司空朱浮等相善。马援观其言行,曾谓其必败。后果与司隶校尉苏邺狱事相连,死于洛阳狱中。 平阿侯仁: 西汉王谭之子王仁,为谏大夫。河平二年(前27年),元后弟王谭被封为平阿侯。永始初王仁嗣父爵平阿侯,以刚直为莽所惮。平帝初遣就国。元始三年(3年),遣使迫令自杀,谥曰剌侯。

[2] 富赀(zī): 大量的钱财。 游侠: 古代行侠仗义、轻死重义,勇于急人之难,敢于反抗的人。 江、淮: 指长江、淮河。

[3] 贵戚: 指帝王本姓的亲族。 姊(zǐ)子: 姐姐的儿子。 屏(píng)居: 退隐,屏客独居。 陵折: 欺凌,折辱。

[4] 坐事: 因事获罪。 邸(dǐ)第: 达官贵族的府第。

[5] 禁罔(wǎng): 谓张布如网的禁令法律。 游士: 从事游说活动者。亦称谈说之士、游说之士、言谈之士、说客、游宦者等。

[6] 司马: 官名。始于西周。汉魏以后,为军府之官。唐初于都督府及都护府均置司马,于诸州置治中。永徽中,治中也改称司马。府州各一人,官品自从四品下至从六品上不等,与别驾、长史并称上佐,协助处理府州公务,但职任渐轻。中期以后,边远州司马与别驾等常作为官员的贬降之职。 海内: 指国境以内,因为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

[7] 诸子: 指诸皇子。 并壮: 同时长大。 旧防: 原有的规例、法制。 宾客: 汉朝对无固定职事之僚属的称号。 大狱: 重大的案件。

[8] 卿曹: 犹言君等,你们。 戒慎: 警惕谨慎。

[9] 更始(?—25年): 即更始帝刘玄。刘玄,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西汉皇族后裔。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更始元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了天下之主。两年后的更始三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不久,刘玄亦被赤眉军所杀,后刘秀大将邓禹遵刘秀之意将刘玄葬在了长安附近的霸陵。 鲤: 即刘鲤(生卒年不详),东汉初南阳蔡阳(今湖南枣阳县西南)人。更始帝刘玄少子。建武初封寿光侯,得幸于沛王刘辅。怨刘盆子害其父,遂因沛王结交刺客,杀盆子兄刘恭以报仇。 得幸: 得到宠幸。多指受到帝王的宠幸。 刘盆子(10—?): 新莽末年赤眉农民起义军所立的皇帝。泰山式县(今山东泰安市附近)人,西汉远支皇族,城阳王刘章之后。初在起义军中牧牛,号为“牛吏”。25年被推举为帝,年号建始。起义军由长安东撤时被刘秀所部包围。随樊崇等人投降,任赵王郎中。后失明病死。 结客: 结交宾客。 式侯: 西汉至东汉宗室列侯之一,封国为式,三百户,属汉太山郡。王莽篡位,国除。24年,故式侯刘萌之子刘恭与赤眉诸将降更始帝,复封为式侯。 恭: 即刘盆子之兄刘恭(生卒年不详)。通习《尚书》,被赤眉军掠以随军,随樊崇等降更始帝于洛阳,后樊崇等复攻更始,恭奉更始命请降,以自杀逼赤眉军全活更始;知赤眉军必败,教刘盆子归还玺绶,皆不成。归降刘秀后为更始报仇,杀谢禄,自系狱,被赦。后被更始帝刘玄少子、寿光侯刘鲤集结宾客刺杀。

[10] 坐系: 拘囚,或因株连而遭拘囚。 诏狱: 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诏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如明代的锦衣卫就是诏狱的一种,称为“明之自创,不衷古制”。“诏狱”作为古代中国特有的“刑政”称谓,在考察皇帝诏旨与国家狱政的关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郡县: 郡和县的合称。郡和县都是地方行政单位,春秋时郡小于县,战国时郡大于县。郡的长官称郡守或郡太守,郡丞为副长官,郡尉(郡都尉)为佐,掌武事,主领地方兵卒。汉时郡守属吏有诸曹掾,分主各曹事。秦汉时县属郡,大县置令,小县置长,佐官有县丞、县尉等。 临命: 人将死之时,或临刑前。

【译文】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52年)。一开始,马援哥哥的女婿王磐是平阿侯王仁的儿子。王莽败亡之后,王磐拥有巨额财产而成为游侠,闻名于长江、淮河一带。后来王磐到了京师,与皇亲国戚往来并结为友好。马援对姐姐的儿子曹训说:“王姓,是败落的家族,王磐本应深居自保,可他反而到京师与贵戚结交,又意气用事,得罪了许多人,他一定会遭遇祸事。”过了一年多,王磐获罪被杀,他的儿子王肃却重新出入王侯府邸。当时朝廷的法令还很简略,诸侯王都居住在京师,争相博取美好的声誉,招揽宾客。马援对司马吕种说:“建武开国,重建天下,从今往后,海内就会一天天安定下来。我只是忧虑皇帝的儿子们同时长大,而旧的制度还没恢复,如果他们结交过多的宾客,那么就会兴起大狱的。你们要警惕啊!”就在这时,有人上书控告王肃等人出身受诛之家,却成为诸侯王们的宾客,恐怕他们会寻找机会,制造变乱。正巧更始皇帝刘玄的儿子寿光侯刘鲤受到沛王刘辅的宠幸,而刘鲤怨恨刘盆子,就集结宾客杀死了刘盆子的哥哥、前任式侯刘恭。光武帝大怒,沛王刘辅被牵连入狱,囚禁三日后才被释放。光武帝下诏命郡县逮捕诸王的宾客,互相牵连,诛杀的人数以千计。吕种也遭此祸,他在被处死前叹息说:“马将军真是神人啊!”

【原文】

秋,八月,戊寅,东海王强、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淮阳王延始就国 [1]

【注文】

[1] 强: 即刘强(25—58年),光武皇帝之子,郭皇后所生。建武二年(26年),立母郭氏做皇后,刘强做皇太子。十七年(41年)郭皇后被废,刘强被封为东海王。皇帝认为刘强被废不是因为本身有过失,优待大封,兼食邑鲁郡,共有二十九县。刘强到了封地,几次上书让还东海,又托皇太子坚决辞让。皇帝不许可,深深地嘉许叹息,把刘强的奏章宣示给公卿过目。永平元年(58年)薨。子靖王刘政为嗣。 就国: 前往各自的封国。

【译文】

秋季,八月戊寅(十九日),东海王刘强、沛王刘辅、楚王刘英、济南王刘康、淮阳王刘延才前往各自的封国。

【原文】

明帝永平八年,冬,十月,丙子,募死罪系囚诣度辽营,有罪亡命者,令赎罪各有差 [1] 。楚王英奉黄缣、白纨诣国相曰:“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 [2] 。”国相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慈,洁齐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 [3] !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4] 。”

【注文】

[1] 永平: 汉明帝刘庄年号,58年至75年,凡十八年。他在位期间只改元了一次。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汉明帝即位沿用建武中元年号,次年改元永平。永平十八年八月汉章帝即位沿用。 募: 广泛征求。 系(xì)囚: 在押的囚犯。 度辽营: 东汉地方军之一。时郡国无常备兵,有事缓不济急。后因在各重要郡国屯兵。永平八年(65年)曾于五原曼柏(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北)置度辽营。 赎罪: 谓用某种实际表现抵销罪过。

[2] 黄缣(jiān): 双丝织的微带黄色的细绢。 白纨(wán): 白色的细绢、丝织品。 国相: 官名。同相,即王国之相。汉朝采取郡国并置之制,直属朝廷的称郡,每郡置太守一人。分封给诸王的称国。王国有自己的职官,重要的有傅、相,傅管理王个人的行动,相管理王国内的民事,皆由朝廷任命。王国辖境与郡同,所辖有县及侯国,王国之相其职位与太守相等,侯国之相与县令相等。 蕃(fān)辅: 蕃,通“藩”。捍卫辅助。 缣帛: 是丝织品的统称,与今天的书画用绢大致相同。 愆(qiān)罪: 罪过,罪恶。

[3] 黄、老: 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后世道家奉为始祖。黄老,也称黄老学说,古代一种思想流派。 微言: 精深微妙的言辞。 浮屠: 佛教名词。亦称浮图、佛图。旧译以为梵文Buddha(佛陀)之转音,即“佛”(佛陀)的别称。现多通用后义,如“七级浮屠”。 悔吝(lìn): 悔恨。

[4] 伊蒲塞: 善士。即信奉佛教的男子。 桑门: 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沙门”,称僧侣。 盛馔(zhuàn): 丰盛的饮食。馔,饭食。

【译文】

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八年(65年),冬季的十月丙子(初四日),朝廷募集犯有死罪的囚犯前往度辽营当兵。命令因犯罪而逃亡的罪犯,可依程度不同,各分等级赎罪。楚王刘英捧着黄色细绢和白色薄绸去见国相,说:“我身居诸侯国,罪过累积得太多,我非常高兴蒙受大恩。奉上细绢薄绸,来赎我的罪过。”封国宰相把此事上报给皇帝,明帝下诏回答说:“楚王刘英诵读黄帝、老子的精微之言,崇尚佛家的仁爱慈善,沐浴更衣吃斋已有三个月了,还在神面前发誓。有什么嫌疑,值得悔恨?退还他赎罪的细绢,帮助他摆设盛宴招待佛教徒们。”

【原文】

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 [1] 。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练精神,以至为佛 [2] 。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 [3] 。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 [4]

【注文】

[1] 西域: 西汉以后对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有二义,狭义专指葱岭以东而言,广义则指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达到的地区,包括今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及非洲北部等地。西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唐代在西域设置安西、北庭二都护府。此后各代,中原与狭义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9世纪末建立新疆省后,西域一名渐废弃不用。 天竺: 是古代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他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 沙门: 佛教名词。原为古印度出家者之通称,后为佛教徒之特称。

[2] 大抵: 大概,大都;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况。 慈悲: 和善和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 精神: 指人的主观世界,包括意识、思想、作风和一般心理状态。 受形: 形成身体之形。 报应: 佛教用语,原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后来专指因作恶而得恶报。 修练: 今作“修炼”。修养陶冶。 佛: 佛陀的简称,本义为“觉”。佛教徒用作其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尊称,也指修行圆满的佛教徒。比喻慈悲的人。

[3] 宏阔: 宏伟辽阔。 劝诱: 循循劝说并加以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愚俗: 犹世俗,亦指愚昧庸俗的人。

[4] 王公贵人: 指王公大臣、皇亲国戚等。后泛指达官贵人。

【译文】

起初,汉明帝刘庄听说西域有一种神祇,名叫“佛”,于是派使者去天竺(印度)寻求其道义。使者在西域找到了佛经,并带着佛教徒沙门回到中原。佛经总的来说是以虚无为本体,把慈悲不杀生看成是最高贵的道德。认为人死之后,精神不灭,可以投胎转生,而人活着时所做的好事和坏事,全都会有报应。因此,他们重视修炼精神,使之达到最高境界,成为“佛”。佛家善于发表广博高深的言论,来劝导愚昧的世俗凡人。精通佛家道义的人,被称为“沙门”。于是中国开始传播佛经,画出佛像。而在达官贵人之中,唯独楚王刘英最先喜好佛教。

【原文】

十三年冬,十月,楚王英与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为符瑞 [1] 。男子燕广告“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事下案验 [2] 。有司奏“英大逆不道,请诛之 [3] ”。帝以亲亲不忍 [4] 。十一月,废英,徙丹阳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许太后勿上玺绶,留住楚宫 [5] 。先是有私以英谋告司徒虞延者,延以英藩戚至亲,不然其言;及英事觉,诏书切让延 [6]

【注文】

[1] 方士: 方术之士。古代掌握方技、求仙、炼丹、禁祝、祈祷诸术的人。这种职业的出现开始于周,至秦汉渐盛。 符瑞: 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

[2] 燕广(生卒年不详): 东汉人。永平十三年(70年),告发楚王刘英与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英遂见废自杀。次年,得封折奸侯。 逆谋: 叛逆的阴谋。 案验: 调查罪证,查询验证。也作按验。

[3] 有司: 官吏和官署的泛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直译即有关部门主管。 大逆不道: 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诛(zhū): 把罪人杀死。

[4] 亲亲: 中国古代伦理观念。亲爱其亲属之谓。殷周以来宗法制度之重要内容。

[5] 徙(xǐ): 迁移。 丹阳: 郡名。一指西汉郡名,元狩二年改鄣郡而置。治所在今安徽宣城。一指东魏时设置,治所在秣陵(今河南沈丘)。 泾(jīng)县: 县名。西汉置,属鄣郡。治所在今安徽泾县西青弋江西岸。以泾水为名。 汤沐邑: 汉朝制度,供皇帝、皇后、公主、诸侯王、封君等私人奉养之用的封邑。 食邑: 汉初分封诸侯王,均对其封田有统治权。吴楚七国之乱以后,诸侯王唯食封国的租税,不再享有封国的统治权,如战国封君之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凡有封爵者必有食邑,食封户租税若干户。隋唐以后连封户亦并无其实,称为虚封,只有加上“食实封若干户”的名号才能享受封户的租税。 玺绶(xǐshòu): 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 楚宫: 楚国的王宫、宫室。

[6] 司徒: 官名。上古时置,周代以为地官,掌管国家土地和民众。秦汉置丞相省司徒。西汉哀帝时改称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魏晋以后或与丞相更置,或两置。南朝宋以司徒掌治民事、郊祀、丧葬等。齐司徒府领各地州郡名数、户口簿籍。北周置司徒称大司徒卿,职仿周礼。隋以司徒、太尉、司空合称三公,并为荣衔。 虞(yú)延(生卒年不详): 字子大,东汉陈留东昏(今河南兰考县北)人。力能扛鼎。少为亭长。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为政宽平,每至岁时伏腊,辄放囚徒归家团聚。建武二十四年(48年)迁洛阳令。时外戚阴氏客为奸盗,乃收考之,拒绝阴氏请托,获一书即加笞二百。是后外戚稍有收敛。再迁南阳太守。永平中,历位太尉、司徒。受楚王刘英狱事牵连及阴氏中伤,免官自杀。 藩(fān)戚(qī): 称天子亲戚中封为侯王或出任一方重臣的人。 切让: 严厉责备。

【译文】

东汉明帝永平十三年(70年)的冬季十月,楚王刘英与方士制作金龟、玉鹤,刻上文字,用作将为天子的天赐凭证。有个叫燕广的男子,告发刘英和渔阳人王平、颜忠等编造帝王受命的预言。阴谋造反。朝廷将此案交有关部门调查证实确有其事。主管官员上奏道:“刘英大逆不道,请将他处死。”明帝因为手足之亲而不忍批准。十一月,下诏废除刘英王爵,将他迁到丹阳郡泾县,赏他汤沐邑五百户。刘英的儿子、女儿被封侯封公主的,依旧享用原有户邑。命刘英的母亲许太后不必缴还她的印玺,继续住在楚王王宫。先前,曾有人暗中把刘英的阴谋告诉司徒虞延,但虞延因为刘英是天子的手足至亲,没有听信他的话;等到刘英的事件发生。明帝下诏严厉责备虞延。

【原文】

十四年夏,四月,楚王英至丹阳,自杀。诏以诸侯礼葬于泾 [1] 。封燕广为折奸侯。是时,穷治楚狱,遂至累年 [2] 。其辞语相连,自京师亲戚、诸侯、州郡豪杰及考按吏,阿附坐死、徙者以千数,而系狱者尚数千人 [3]

【注文】

[1] 诸侯: 指封建社会中被分封于各地并隶属于天子(朝廷)的各个王侯。

[2] 穷治: 彻底查办。 累年: 连年。

[3] 辞语: 谓语言、言词,这里指供词。 亲戚: 这里指皇亲国戚。 州郡: 行政区划名。汉朝分全国为十三州,除一州属司隶校尉外,其余十二州每州置刺史一人,掌州政。每州下辖数郡,每郡置太守(也称郡守)一人,主郡政,总领郡事。每郡下辖数县。 豪杰: 即豪强。 考按吏: 审案官吏。 阿(ē)附: 罪名。凡附从首犯共同犯罪者称阿附罪。 坐死: 被判处死刑。 系狱: 逮捕入狱。

【译文】

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年)的夏季四月,楚王刘英抵达丹阳郡后自杀。明帝下诏,命以诸侯之礼将他葬在泾县。将燕广封为折奸侯。当时,皇帝下令彻底追查与刘英案件有关的人,一直持续了好几年。案中的供词互相牵连,从京师的皇亲国戚、诸侯、州郡的豪杰,直到审案官吏,因附从反逆而被牵连处死、贬到荒远之地的人,以千来计算,而囚禁在监狱中的尚有几千人。

【原文】

初,樊鯈弟鲔,为其子赏求楚王英女,鯈闻而止之曰:“建武中,吾家并受荣宠,一宗五侯 [1] 。时特进一言,女可以配王,男可以尚主;但以贵宠过盛,即为祸患,故不为也 [2] 。且尔一子,奈何弃之于楚乎 [3] !”鲔不从。及楚事觉,鯈已卒,上追念鯈谨恪,故其诸子皆得不坐 [4] 。英阴疏天下名士,上得其录,有吴郡太守尹兴名,乃徵兴及掾吏五百余人诣廷尉就考 [5] 。诸吏不胜掠治,死者大半;唯门下掾陆续、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备受五毒,肌肉消烂,终无异辞 [6] 。续母自吴来雒阳,作食以馈续 [7] 。续虽见考,辞色未尝变,而对食悲泣不自胜 [8] 。治狱使者问其故,续曰:“母来不得见,故悲耳 [9] 。”问:“何以知之?”续曰:“母截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故知之。”使者以状闻,上乃赦兴等,禁锢终身 [10]

【注文】

[1] 樊鯈(tiáo)(生卒年不详): 东汉学者、大臣。刘秀表弟。字长鱼。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县南)人。初嗣父宏寿张侯,后徙封燕侯。鯈专治《公羊严氏春秋》,时称“樊侯学”,广收门徒,不参与外戚专权。明帝初,拜长水校尉,与公卿制定东汉郊祠礼仪,并订正五经,广诏名儒入京。他还以法处死明帝弟广陵王刘荆。死后谥哀侯。 荣宠: 指帝王的恩宠。

[2] 特进: 官名。始设于西汉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 尚主: 娶公主为妻。 祸患: 灾难,祸事。

[3] 奈何: 为什么。

[4] 谨恪(kè): 犹谨敬,敬慎。

[5] 阴: 暗中。 吴郡: 郡名。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治所在原会稽郡的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而会稽郡仅保留浙江以东部分,徙治山阴(今浙江绍兴)以会稽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 掾(yuàn)吏: 官名。为汉朝公府、将军府、王府、郡府、县府属吏的通称。 廷尉: 中国古代最高司法机关及其长官的名称。秦始设之,汉初因之,掌刑名。据《后汉书·百官志》:“郡国决狱有疑,皆由廷尉平决。”又据《汉书·张铎之传》:“京师每遇大狱及诏狱亦诣准廷尉决判。”其官名为廷尉,官署名亦称廷尉。汉制,廷尉之下设廷尉正,有左右监、左右平,魏晋称之为廷尉三官。北齐定制,最高司法机关称大理寺,其最高长官为大理寺卿。从此,廷尉的官名、署名被取代,至清不变。

[6] 掠(lüè)治: 拷打讯问。 门下掾: 汉代多泛指州郡府属吏员中较亲近者,如功曹、贼曹、主簿等。 主簿: 官名。汉代中央各机构及地方郡、县官府都设有此官,以典领簿书,掌管印鉴。 功曹: 官名。汉代郡太守下有功曹史,简称功曹。主选署功劳,掌郡吏的任免赏罚,并得与闻一郡政务。在郡府属吏中职位最高,当时比作朝廷之相国。 五毒: 酷刑名。使身体及四肢五部受痛苦的残酷刑罚。 消烂: 糜烂,腐烂。 异辞: 原指措辞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

[7] 雒(luò)阳: 即洛阳。 馈(kuì): 泛指赠送。

[8] 辞色: 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悲泣: 伤心地哭泣。 不自胜: 控制不了自己。

[9] 治狱使者: 审理案件的官员。

[10] 赦(shè): 免除和减轻刑罚。 禁锢(gù): 中国古代免除有罪官员的官职,并终身禁止其本人或其亲属任官的刑罚。

【译文】

当初,樊鯈的弟弟樊鲔曾替自己儿子樊赏向楚王刘英的女儿求婚。樊鯈听说后阻止他说:“建武年间,咱们全家同受恩宠,一门之内,曾出了五个侯爵。当时只要当特进的老父说一句话,女孩可以许配亲王,男孩可娶公主。但父亲认为得到的宠信、荣耀太过分,就会成为祸患,所以不做这样的事。况且你只有一个儿子,为什么把他丢给楚国呢?”樊鲔不听劝告。等到楚王刘英谋反的事被发现,樊鯈已去世,皇帝追念樊鯈为人严谨恭敬,所以他的儿子们都没有连坐。刘英暗中将天下名士记录在册。明帝得到了这个名录,见上面有吴郡太守尹兴的名字,便召尹兴及其属官五百多人到廷尉处受审。官吏们受不了严刑拷打,大多死去。只有门下掾陆续、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虽身受五毒苦刑,肌肉溃烂,但始终不改口供。陆续的母亲从吴郡来到洛阳,做好食物送给陆续吃。陆续虽然被严刑拷打,但言语如常,脸不变色,可是面对饭菜却痛哭不止。审案官问他为什么这样,陆续说:“我老母来到这里,我们却不能相见,因此悲伤。”审案官问:“你怎么知道你母亲来了?”陆续说:“我的老母亲切肉没有不是方正形的,切葱都是一寸长。我见到食物,所以知道是母亲送来的。”审案官将此事上报,明帝便赦免尹兴等人,但是限制他们终身不准再做官。

【原文】

颜忠、王平辞引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濩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 [1] 。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上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 [2] 。侍御史寒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 [3] 。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 [4] 。”帝曰:“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 [5] ?”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 [6] 。”帝曰:“即如是,何不早奏?”对曰:“臣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帝怒曰:“吏持两端 [7] !”促提下捶之 [8] 。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帝曰:“谁与共为章 [9] ?”对曰:“臣独作之。”上曰:“何以不与三府议 [10] ?”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 [11] 。”上曰:“何故族灭?”对曰:“臣考事一年,不能穷尽奸状,反为罪人讼冤,故知当族灭 [12] 。然臣所以言者,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 [13] 。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 [14] ’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言者 [15] 。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 [16]

【注文】

[1] 刘建(?—61年): 东汉明帝之子。永平三年(60年),封千乘王。次年卒。谥哀王。年少无子,封国除。

[2] 惶恐: 惊恐,害怕。 率(shuài): 大概,大略。 恕(shù): 原谅,宽容。

[3] 侍御史: 官名。通称侍御。秦、西汉为御史大夫属官,或给事殿中,职掌举劾非法,督察郡县,或奉使外出执行指定的任务。东汉属御史中丞,秩六百石。又别置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之副。 寒朗(生卒年不详): 东汉鲁国薛(今山东滕州市南)人,字伯奇。博通书传,以《尚书》教授。举孝廉。明帝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考案楚王刘英谋逆案,为隧乡侯耿建等辩冤,并奏天下多冤狱。明帝遂亲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免官,复举孝廉。章帝时,官至清河太守。 物色: 形貌与容色。 错愕: 仓促间感到惊愕。

[4] 诈: 欺骗,用手段诓骗。 诬: 人没有做坏事,硬说他做了坏事;把没有的事说成有。 无辜: 没有罪。 类多如此: 大概都是这样。

[5] 如是: 如此,这样。佛教语。印可、许可之辞。 引: 牵连,招供出。

[6] 虚引: 毫无事实根据而乱加攀扯。 冀: 希望。 自明: 表白自己。

[7] 吏持两端: 身为官吏,却左右摇摆不定。

[8] 促: 催,推动。 提下捶之: 拉下去责打。

[9] 章: 指臣下给君主的奏章。

[10] 三府: 汉代指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

[11] 族灭: 整个家族被诛灭。 污染: 连累,牵连。

[12] 考事: 彻查此事,审理案件。 穷尽奸状: 彻底查清奸计阴谋的实际情况。 讼冤: 申辩冤屈。

[13] 考: 审问。 疾: 恨。 出之: 指判人无罪。 入之: 指判人有罪。 可无后责: 可避免事后追究。

[14] 朝会: 古时诸侯朝天子,春见称朝,时见称会。有一定仪式。 陛下: 臣民对皇帝的尊称。陛指宫殿台阶,陛下本意为侍立于宫殿台阶之下的侍卫。称皇帝为陛下,表示臣民不敢直接与皇帝对话。 长跪: 古代的一种礼仪。耸身而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紧靠脚后跟。伸腰及股,两膝着地为跪,挺直腰板以示敬意和庄重为长跪。上古已流行。 旧制: 指向来办事的规例。 九族: 指本身以上父、祖、曾祖、高祖及以下子、孙、曾孙、玄孙,加自己共九代。另说,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裁: 通“才”。 幸甚: 幸运得很,表示某事很有前途或希望,很可庆幸。

[15] 归舍: 同“归家”。 仰屋窃叹: 窃,私自。仰望屋顶,私自叹息。形容处于困境,无可奈何。 牾(wǔ): 逆,不顺。

[16] 意解: 怒意消解。 遣: 派,送,打发。

【译文】

颜忠、王平的口供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濩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耿建等人声称从未跟颜忠、王平见过面。当时,汉明帝十分愤怒,审案官员吓得惊慌失措,凡被牵连者,几乎一律判罪定案,没有人敢根据实情予以宽恕。侍御史寒朗怜悯耿建等人的冤枉,就单独讯问颜忠、王平,耿建等人的形貌什么样,而二人惊愕回答不出。寒朗知道其中有诈,就上书说:“耿建等人无罪,实在是被颜忠、王平诬陷,我怀疑天下许多无罪的人,遭遇大都像这样。”明帝说:“既然这样,颜忠、王平为什么要供出他们?”寒朗回答说:“颜忠、王平自知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因此虚招一些无罪的人,企图以此来表白自己。”明帝说:“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早早奏报?”寒朗回答说:“我恐怕国内还有别人能告发他们的奸谋。”明帝大怒说:“身为官吏,态度竟然左右不定!”便催人把寒朗拉下去责打。左右侍卫正要拉他下去,寒朗说:“我愿说一句话再死。”明帝问:“谁与你一起写的奏章?”回答说:“我自己一个人写的。”明帝问:“你为什么不跟三府商议?”回答说:“我自知一定会遭到灭族,因此不敢牵连别人。”明帝问:“为什么要遭灭族?”回答说:“我审案一年了,非但没有查出真相,反而替罪人喊冤,因此我知道会被灭族。但是我要上奏的原因,实是希望陛下能有一点觉悟罢了。我见审理这案件的官员,都说臣子对叛逆大罪应同仇敌忾,如今判人无罪不如判人有罪,这样可以没有后患。因此审问一人牵连出十人,审问十人牵连出百人。还有,每次公卿朝会,当陛下询问案件的情况时,他们都长跪回答说:‘依照旧制,犯叛乱大罪的应当诛灭九族,而陛下大恩大德,只诛杀罪人本身,天下太幸运了!’但等他们回到家里,口上虽不说什么,但却仰望屋顶暗自叹息,没有人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冤枉,只是不敢违背陛下而直言。我今天已说出这些,死而无悔了!”明帝听后气消了,便下令将寒朗放走。

【原文】

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 [1] 。时天旱,即大雨。马后亦以楚狱多滥,乘间为帝言之,帝恻然感悟,夜起彷徨,由是多所降宥 [2]

【注文】

[1] 幸: 旧指帝王到达某地。 洛阳狱: 洛阳都城内关押审理犯人的监狱。洛阳在西汉时为河南郡治,所设之狱即称“洛阳狱”。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曾大量裁减机构,京师监狱多被撤销。仅保留廷尉狱与洛阳狱。从史籍的记载来看,洛阳狱虽然设在当地县令官寺之内,受郡县行政长官统辖,但是与地方监狱相比,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洛阳狱属于“诏狱”。

[2] 滥(làn): 不加选择,不加节制。这里指滥捕滥杀。 乘间: 利用机会,趁空子。 恻(cè)然: 哀怜貌,悲伤貌。 彷徨(pánghuáng): 徘徊,走来走去。 降宥(jiànɡyòu): 减罪宽宥。

【译文】

过了两天,明帝亲自到洛阳监狱甄别囚犯,释放了一千多人。当时正天旱,立即降下了大雨。马皇后也认为楚王的案件多有滥捕滥杀,便乘此机会向明帝进言。明帝听了受感动而觉悟,夜里起来徘徊,从此对罪犯多有宽赦。

【原文】

任城令汝南袁安迁楚郡太守,到郡不入府,先往案楚王英狱事,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1] 。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 [2] ”。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 [3]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注文】

[1] 任城: 县名。汉属东平国。东汉属任城国。在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袁安(?—92年): 字邵公。东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西南)人。经学世家。明帝时,为楚郡太守、河南尹,政令严明。后迁太仆、司徒、司空等。政见每与专擅朝政的外戚窦宪不同,多次弹劾窦氏兄弟。其后裔世代高官,时称“汝南袁氏”,是东汉后期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 楚郡: 郡国名。或曰为“楚国”之误。西汉置,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 案: 考查,核对。 条上出之: 登记上报而准备释放。

[2] 府丞: 官名。汉代郡府之属吏。 掾(yuàn)史: 官名。分曹治事的属吏、胥吏。 反虏: 造反者,反叛者。

[3] 具奏: 备文上奏。

【译文】

任城县令汝南人袁安升任为楚郡太守。到达楚郡之后,他不到郡守府,而是先去处理楚王刘英的案件,查出缺少证据的囚犯,一律登记上报请求释放。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迎合叛乱者,依法与叛乱者同罪,不能这样做”。袁安说:“如果有不合法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连累你们。”于是便与其他官员分别奏报。此时明帝已经醒悟,便批准了袁安的奏书。有四百多家因此获得了释放。

【原文】

章帝建初元年,春,正月,上问司徒鲍昱:“何以消复旱灾 [1] ?”对曰:“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 [2] 。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 [3] 。夫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4] 。宜一切还诸徙家,蠲除禁锢,使死生获所,则和气可致 [5] 。”帝纳其言。

【注文】

[1] 章帝: 即汉章帝刘炟(56—88年),东汉皇帝。75年至88年在位。明帝第五子。永平三年(60年),立为皇太子。即位后一改明帝苛察,事从宽厚。少好儒术,建初四年(79年),令诸儒于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令班固等据以作《白虎通》。又诏曹褒定汉礼,以为百五十篇。著胎养令,以奖励人口生育。在位期间,社会民生尚称安定,生产有所发展。后世史家将其与明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明章之治”。然外戚窦宪骄擅,帝待以宽容,遂开外戚专政之始。庙号肃宗。 建初: 东汉章帝刘炟年号,76年至84年,凡九年。建初元年,即公元76年。 鲍昱(yù)(10—81年): 字文泉,东汉上党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人。光武帝时守高都长,以镇压太行山“剧贼”知名。官至司隶校尉。明帝时,为汝南太守,主持修治郡内陂塘,作方梁石洫,蓄水泄洪,使溉田倍增,百姓殷富。后任司徒,建言除禁锢、省刑狱。转太尉,卒于官。 消复: 消除灾祸,使恢复正常状况。

[2] 天位: 古人以天为至高的尊称。天位,喻指天子、帝王之位。

[3] 典治: 掌管治理。 楚事: 即楚王刘英谋反一案。

[4] 祀(sì): 祭。

[5] 蠲(juān)除: 废除,免除。 和气: 祥和之气。

【译文】

东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春季,正月,章帝问司徒鲍昱:“怎样才可以消除旱灾?”鲍昱回答说:“陛下刚即天子位,即使有失当之处,也不会导致灾异出现。我从前曾任汝南太守,负责审理楚王的案件,在当地被囚禁的有一千多人,这些囚犯恐怕不是全都有罪。一旦有大案出现,被冤枉的人往往超过半数。此外,那些被贬逐远方的人与亲骨肉分离,死在他乡孤魂无人祭祀。我建议,应让流放者全都回到故乡,免除终身不准做官的禁令,使死了的活着的,都各得其所,这样祥和之气就可来到,旱灾也可解除。”章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原文】

二年,夏,四月,戊子,诏还坐楚、淮阳事徙者四百余家 [1]

【注文】

[1] 坐: 连坐,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从坐、缘坐。后指因为某事受牵连。

【译文】

东汉章帝建初二年(77年),四月戊子(二十二日),汉章帝下诏,允许受楚王案件、淮阳王案件牵连而被贬逐远方的四百多家返回故乡。 AZGf4Wl+tCKPdkkDEKQHI9ZKtrFfWhbJDx7QVPoYPv/40oTAtR7FzjkXsprGRB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