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光武平渔阳

【内容提要】

本篇简要记载了渔阳郡太守彭宠起兵反叛光武帝刘秀的前因后果,光武帝的应对策略,以及彭宠最后被家奴子密戕害的历史过程。并在最后附上了唐代文学家权德舆的评论。

最初,彭宠帮助刘秀讨伐王郎,征调勇武善战的突击骑,还帮助刘秀部转运粮草、追击铜马军。但是如此大功却未得刘秀应有的赞扬和报答,相反由彭宠派遣援助刘秀的彭宠部将吴汉、王梁,都当了三公。感到失望的彭宠也只是发牢骚说:“陛下忘我邪”,并没有起谋反之念。但后来幽州牧朱浮盛气凌人,与彭宠意见相左,就向刘秀密奏,诬陷彭宠造反,而光武帝刘秀这时也偏听偏信,对彭宠进行威胁。最后由于刘秀对彭宠不放心,征召彭宠离开渔阳。彭宠要求与诬陷他的朱浮同时到洛阳对质,竟然被刘秀拒绝,这才使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彭宠谋反。

虽然彭宠叛乱是逼不得已,但他却没有看清历史的潮流,认为自己控制着大郡渔阳,兵强马壮,只要联合上谷郡的耿况打垮朱浮,就可以割据幽州。但当时的形势是虽然全国有很多地方尚未归属刘秀,但人心思治,百姓向往统一。刘秀是汉朝后裔,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彭宠错估了形势,结果事与愿违,耿况不仅拒绝与他联合,反而父子协力支持刘秀,发兵攻打彭宠。彭宠的军队虽然攻占了一部分城县,但仍不足以与刘秀势力抗衡,最后竟惨死在自己的奴仆手中。何其悲哉!

本篇最后刘秀封子密为“不义侯”,其实也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状态,子密替他出手诛杀了彭宠,省去了国家动用部队劳民伤财,应该封赏。另一方面子密趁彭宠熟睡,将其君主戕害,确实不义,因此才有了“不义侯”这个称号。而唐人权德舆却认为彭宠谋反和子密杀君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原文】

淮阳王更始元年,宛人彭宠、吴汉亡命在渔阳,乡人韩鸿为更始使,徇北州,承制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以汉为安乐令 [1]

【注文】

[1] 彭宠(?—29年): 新莽末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字伯通。少为郡吏,地皇中为大司空士。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旋附萧王刘秀,封建忠侯,赐号大将军。助刘秀击邯郸王郎,转运粮食,前后不绝。后以功高赏薄,心怀怨望,又与幽州牧朱浮不和,于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发兵反。次年,与匈奴联结,攻拔蓟城,自立为燕王。五年,为其苍头子密所杀。 吴汉(?—44年): 字子颜,汉族,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位居第二。任偏将军、大将军,刘秀称帝后,升任大司马,封广成侯。 渔阳: 郡名。战国燕置。秦、汉治渔阳县(今北京密云区西南)。西汉辖境相当于今河北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海河以北,北京怀柔、通州区以东地区。 徇(xùn): 巡行。 太守: 官名。战国时为郡守尊称。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改郡守置,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掌民政、司法、军事、财赋等,得自辟僚属,秩二千石。新莽改称大尹。东汉复置。 安乐: 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北京顺义区西北,北魏废。

【译文】

淮阳王刘玄更始元年,宛城人彭宠、吴汉逃亡到渔阳,同乡人韩鸿担任更始皇帝刘玄的使节,到北方郡县巡行,秉承皇帝旨意封彭宠为偏将军,代理渔阳太守职务,任命吴汉为安乐县令。

【原文】

二年,邯郸王郎遣将徇渔阳、上谷,上谷太守耿况约宠俱归大司马秀 [1] 。事见《光武中兴》。

【注文】

[1] 王郎(?—24年): 本名王昌,赵国邯郸(今属河北)人,新莽末年群雄之一,割据河北。起初以卜相为业,后来诈称自己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以图大事。公元23年,汉宗室刘林和大豪李育等拥立他为汉帝,都邯郸,史称这一政权为赵汉,以区别于汉延宗更始帝刘玄的玄汉、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的赤眉汉。公元24年农历五月,刘秀破邯郸,王郎兵败出逃,途中被杀。自公元23年十二月登基为汉帝,至公元24年五月政权覆亡,共在位两年。 上谷: 郡名。战国燕置。秦治沮阳县(今河北怀来县东南大古城)。西汉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张北、万全等县和小五台山以东,沽源、赤城等县和北京延庆区以西,内蒙古太仆寺旗和河北康保县南古长城以南,及内长城和北京昌平区以北地区。东汉北部辖境南缩至今外长城,东南部减缩至今延庆区东军都山。属幽州。 耿况(?—22年): 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市东北)人,字侠游。曾任新莽朔调连率(上谷太守),后归附刘秀。与渔阳太守彭宠各发突骑、步兵合师击斩王郎大将、卿校以下四百余人,斩首三万级,助刘秀定河北。任大将军,封兴义侯。刘秀称帝后,进封隃糜侯,率兵击彭宠之叛,战功卓著。子舒、弇等兄弟六人皆拜将,封侯三人。 大司马: 官名。《周礼·夏官》之长为大司马,掌邦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废太尉,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无印绶、官属。宣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辅政,实际上即是在内朝(宫廷中)掌握全部政务,丞相只在名义上办理例行之事而已。成帝时以王根为大司马,置印绶、官属,与丞相、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而大司马仍居其上。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变为共同负责的政务长官,职务上没有大的区别。东汉时改大司马为太尉,有时仍称大司马,与司徒、司空合称三公。

【译文】

淮阳王刘玄更始二年(24年),邯郸人王郎派遣将领巡行渔阳、上谷两郡,上谷太守耿况约彭宠一同归附大司马刘秀。事见《光武中兴》。

【原文】

汉光武建武二年 [1] 。帝之讨王郎也,彭宠发突骑以助军,转粮食,前后不绝 [2] 。及帝追铜马至蓟,宠自负其功,意望甚高,帝接之不能满,以此怀不平 [3] 。及即位,吴汉、王梁,宠之所遣,并为三公,而宠独无所加,愈怏怏不得志,叹曰:“如此,我当为王;但尔者,陛下忘我邪! [4]

【注文】

[1] 建武: 光武帝年号。公元25年至公元55年,凡三十一年。

[2] 突骑: 兵种名。汉代专指精锐骁勇的骑兵。两汉之际,渔阳、上谷等诸郡突骑尤为天下劲旅,成为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基本力量。东汉初罢骑士,然诸边郡仍置,幽州又有乌桓突骑,公孙瓒为辽东属国长史时,曾督领之。

[3] 铜马: 即铜马起义军。是新莽末年活动于河北地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同时在这一地区活动的尚有大肜、高湖、重连、五校等数十支农民起义军。他们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营强盛为号,众上百万。铜马是其中最大的一支,首领为东山荒秃、上淮况等。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活动分散,没有形成统一力量,后被东汉王朝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公元24年,铜马兵败投降刘秀,有数十万众被收编。关中时称刘秀为“铜马帝”。铜马等部余众后拥立孙登为帝,不久失败。 蓟: 县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西周至战国为燕国都城。秦置县,至汉,为广阳郡(或国)治所。

[4] 王梁(?—38年): 字君严,渔阳要阳(今河北滦平市西北)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早年为郡吏,太守彭宠以王梁守狐奴令,拜偏将军。占领邯郸后,赐关内侯。在魏郡、清河、东郡击败五校农民军。历任大司空、济南太守,封武强侯。建武十三年,封阜成侯。建武十四年,卒于官。 怏怏: 指因不服气而闷闷不乐。

【译文】

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年(26年)。刘秀讨伐王郎时,彭宠征调勇武善战的突击骑兵援助光武帝部队,转运粮草的车辆前后不绝。等到刘秀部队追击铜马军到蓟城,彭宠自恃功劳大,认为一定会得到厚待,但刘秀对他的接待却未能使他满意,因此心怀不平。后来刘秀即位当了皇帝,吴汉、王梁都是彭宠的部将,由彭宠派遣援助刘秀的,结果都当了三公,而唯独没给彭宠加官,彭宠更加觉得不满意不得志,叹息地说:“如果他们都能当三公,我就应当封王了;但现在这样,是陛下忘了我呀!”

【原文】

是时北州破散,而渔阳差完,有旧铁官,宠转以贸谷,积珍宝,益富强 [1] 。幽州牧朱浮,年少有俊才,欲厉风迹,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及王莽时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多发诸郡仓谷禀赡其妻子 [2] 。宠以为天下未定,师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属以损军实,不从其令。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 [3] 。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 [4] 。上辄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至是,有诏征宠,宠上疏,愿与浮俱征 [5] 。帝不许,宠益以自疑。其妻素刚,不堪抑屈,固劝无受征,曰:“天下未定,四方各自为雄,渔阳大郡,兵马最精,何故为人所奏而弃此去乎!”宠又与所亲信吏计议,皆怀怨于浮,莫有劝行者。帝遣宠从弟子后兰卿喻之 [6] 。宠因留子后兰卿,遂发兵反,拜署将帅,自将二万余人攻朱浮于蓟。又以与耿况俱有重功,而恩赏并薄,数遣使要诱况。况不受,斩其使。

【注文】

[1] 铁官: 官署名。秦始置。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在弘农宜阳县(今属河南)、河东安邑县(今山西夏县、安邑)、沛郡沛县(今属安徽)、辽东平郭县(今辽宁盖县)、蜀郡临邛县(今四川邛崃)等四十九处(一说四十八处)产铁地方置铁官,主管矿山采掘、钢铁冶炼和铁器铸作及运销。不产铁的地方设小铁官,仅掌鼓铸旧铁和销售铁器。设有铁官长等官。西汉隶大司农,东汉隶郡县。

[2] 幽州: 州名。古九州之一。在今北京、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之一。东汉治所在蓟县(今北京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及朝鲜大同江流域。 牧: 官名。州牧。即一州之长。 朱浮(?—66年): 东汉沛国萧人(今安徽萧县西北),字叔元。初从刘秀为大司马主簿,改任偏将军,从定河北。后拜大将军领幽州牧,都蓟城。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封舞阳侯,食邑三县。不久为渔阳太守彭宠所攻,汲郡太守张丰也起兵反汉,朱浮兵败弃城。尚书令侯霸奏朱浮“败乱幽州,构成宠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刘秀念其有才有功不忍加罪,降为执金吾,掌管京师治安,改封父城侯。建武二十年(44年)官至大司空,后因事免。明帝时被赐死。 风迹: 风气,节操。 辟召: 官制用语,即征聘。汉朝公府州郡的长官可以自行征聘任用官吏。 二千石(dàn): 官秩等级,因为所得俸禄以米谷为准,大量米谷又以“石”为单位,所以以“石”称之。汉代二千石为中央政府机构的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将作大匠、詹事、内史等列卿,以及州郡牧守和王国相一级的官员。如文中的傅、相、中尉等都是二千石的官员。 幕府: 将帅的府署。军旅无固定之处,所以以帐幕为其府署,故称幕府。

[3] 矜急(jīnjí): 高傲急躁。 自多: 自满,自以为高人一等。

[4] 谮构(zènɡòu): 亦作“潜构”。谗间诬陷。

[5] 有诏: 皇上下诏。 征: 征召。 上疏: 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6] 从弟: 即堂弟。 子后兰卿(生卒年不详): 新莽东汉初时期人,彭宠的堂弟。

【译文】

当时,北方各郡都残破、散落不堪,但渔阳郡却还较为完整,这里有西汉时设置的铁官,彭宠用来交易粮谷、囤积珍宝,逐渐富强起来。幽州牧守朱浮年轻而才华出众,想严格风俗教化,笼络士人之心,征召州中素有名望的人和王莽时享受二千石俸禄的官员,把他们都安置在幕府中,命令各郡多多调拨粮谷给他们赡养妻子儿女。彭宠认为国家尚未安定,战争刚起,不应多设官属来消耗军粮和物资,所以不接受朱浮的命令。朱浮性情高傲急躁,自以为高人一等,彭宠也很倔强,二人嫌隙怨恨越积越深。朱浮多次诬陷他,向朝廷密奏彭宠集结许多部队,囤积大量粮草,其意难料。刘秀故意泄露朱浮的奏报让彭宠听到,来威胁恐吓他。最后,刘秀下诏书征召彭宠,彭宠上奏疏,请求与朱浮同时到京城。刘秀不允许,彭宠私下更起疑心。他的妻子性情刚强,不堪忍受屈辱,坚决劝丈夫不接受征召,说:“天下还未安定,四方各自称雄。渔阳是个大郡,兵马精壮,为什么因为别人的诬陷而抛弃渔阳的一切离开呢!”彭宠又跟他亲近的官员商量,都怨恨朱浮,没有劝他去京城的。刘秀派彭宠的堂弟子后兰卿劝导他。彭宠便留下了子后兰卿,随之发兵叛变,设立官署、任命将帅,自己率领二万多人到蓟城攻打朱浮。彭宠又因跟耿况都有大功,而刘秀给他们的封赏同样微薄,多次派遣使者诱使耿况叛变。耿况拒绝,还斩杀了彭宠的使者。

【原文】

八月,帝遣游击将军邓隆助朱浮讨彭宠 [1] 。隆军潞南,浮军雍奴,遣吏奏状 [2] 。帝读檄,怒,谓使吏曰:“营相去百里,其势岂可得相及!比若还,北军必败矣。 [3] ”彭宠果遣轻兵击隆军,大破之。浮远,遂不能救。

【注文】

[1] 游击将军: 官名。汉置游击将军。为杂号将军。统兵专征,后代也有沿置。西汉高祖以陈豨任之,东汉邓隆任之。 邓隆(生卒年不详): 东汉初人。刘秀称帝后,封游击将军,率兵驻扎潞城南,助朱浮击彭宠之叛,因与朱浮军营距离过远,没法相互救援而被彭宠派轻骑兵打败。

[2] 潞南: 潞即潞水,即今山西的浊漳河。潞南即浊漳河的南岸。 雍奴: 县名。西汉置。兴建城池,为县治所,属渔阳郡,在今天津宝坻区南五公里处,潮白河岸,当地称作秦城。

[3] 檄(xí): 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

【译文】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八月,光武帝刘秀派遣游击将军邓隆帮助朱浮讨伐彭宠。邓隆的军队驻扎在潞城南,朱浮军队驻扎在雍奴,派官员向皇帝奏报军情。刘秀读完军情檄文,大怒,对使官说:“两个军营营垒相距百里之遥,这种形势怎么互相支援!等你回去,驻在北面潞城的军队一定战败了。”彭宠果然派轻骑兵攻击邓隆的军队,大破邓隆军队。朱浮军营离邓隆军营太远,所以来不及相救。

【原文】

三年三月,涿郡太守张丰反,自称“无上大将军”,与彭宠连兵 [1] 。朱浮以帝不自征彭宠,上疏求救。诏报曰:“往年赤眉跋扈长安,吾策其无谷必东,果来归附。今度此反虏,势无久全,其中必有内相斩者。今军资未充,故须后麦耳。”浮城中粮尽,人相食,会耿况遣骑来救,浮乃得脱身走,蓟城遂降于彭宠。宠自称燕王,攻拔右北平、上谷数县,赂遗匈奴,借兵为助 [2] 。又南结张步及富平、获索诸贼,皆与交通 [3]

【注文】

[1] 涿郡: 郡名。西汉高帝置。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州)。取涿水以为名。汉成帝末辖境相当于今北京房山以南,河北易县、清苑以东,安平、河间以北,霸州、任丘以西地区。 张丰(生卒年不详): 新莽末东汉初人。东汉时涿郡太守。自称“无上大将军”,与彭宠联合叛乱。 无上大将军: 将军名号。东汉时涿郡太守张丰自称。

[2] 右北平: 郡名。战国燕置,秦时治所在无终县(今天津蓟县)。辖境相当于今辽宁建昌、建平县以西、内蒙古赤峰市以南、河北围场、隆化县及天津蓟县以东地区。西汉移治平刚县(今辽宁凌源市西南),东汉徙治土垠县(今河北唐山市丰润区东南)。 匈奴: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匈奴人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迁徙,但在某些地点也建有城堡,并有少量的农业生产。匈奴各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部落已开始使用铁器。战国时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汉初以来,匈奴族的领袖冒顿单于以其三十余万精锐骑兵,东败东胡,北服丁零,西逐大月氏。匈奴的统治区域起自朝鲜边界,横跨蒙古高原,与氐羌相接,向南则延伸到河套以至于今晋北、陕北一带。冒顿把这一广大地区分为中、左、右三部。中部由冒顿自辖,与汉的代郡(今河北蔚县境)、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境)相对。左部居东方,与汉的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境)相对。右部居西方,与汉的上郡(今陕西榆林境)相对,由左右屠耆王(左右贤王)分领。白登之围以后,西汉与匈奴和亲,通关市,厚馈赠,但仍无法遏止匈奴对汉边境的侵扰。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马邑之谋后,汉亦三次大规模北伐匈奴,匈奴的力量大为削弱,主力向西北迁徙,漠南不再有单于的王庭,后来匈奴统治集团内讧,五单于争立。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年)降汉,觐见汉宣帝。西部郅支单于西迁至康居住地,役使近旁乌孙、呼揭、丁零诸小国,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被汉将陈汤等击杀于楚河上。郅支即灭,呼韩邪于竟宁元年(前33年)再次朝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昭君)嫁呼韩邪,号“宁胡阏氏”。从此匈奴不断朝汉,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同匈奴的战争局面。

[3] 张步(?—32年): 汉初割据者之一。字文公,琅邪不其(今山东青岛)人。王莽末聚众数千起兵,自称五威将军。刘永封他为辅汉将军、忠节侯、齐王,后割据齐地十二郡。建武五年(29年),刘秀派建威大将军耿弇来讨,步率军攻弇所据之临淄,大败,退保平寿(今山东潍坊)。另一割据将领苏茂率万余人来援,他在刘秀招诱下杀苏茂而投降,封安丘侯。建武八年潜逃,欲乘船入海东山再起,被琅邪太守陈俊追杀。 富平: 西汉末东汉初一支北方农民起义军的称号。 获索: 西汉末东汉初一支北方农民起义军的称号。 交通: 交往、结交。

【译文】

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三月间,涿郡太守张丰造反,自称“无上大将军”,与彭宠军队联合起来。朱浮因为光武帝没有亲自征讨彭宠,上奏章求救。刘秀下诏答复说:“去年赤眉军在长安飞扬跋扈,我推测他们粮食用完了一定会向东撤退,后来果然来归附朝廷。现在估计这些叛逆者,也势必不能长久保全自己,内部一定会出现互相斩杀的情况。现在军资不充足,必须等待下季的麦子成熟了才可行动。”朱浮城中的粮食用尽了,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正巧耿况派遣骑兵来援救,朱浮才得以脱身逃走,蓟城于是投降了彭宠。彭宠自称燕王,攻取了右北平、上谷郡所属的几个县,用重金贿赂匈奴,向匈奴借兵相助。又向南结交张步、富平、获索等多路农民军,都与他们建立了交往。

【原文】

四年五月,上将亲征彭宠,伏湛谏曰:“今兖、豫、青、冀,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 [1] 。渔阳边外荒耗,岂足先图。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诚臣之所惑也。”上乃还。

【注文】

[1] 伏湛(生卒年不详): 东汉初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字惠公。父理,为当世名儒。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曾任绣衣执法。后为更始政权平原太守。刘秀称帝后,以名儒征拜尚书,奉诏典定旧制。旋迁司直,行大司徒事。光武帝出征时,常居洛阳总领百官。建武三年(27年)为大司徒,封阳都侯。后因过策免,徙封不其侯,遣就国。病卒。 兖: 州名。古九州之一。自汉至清,皆为行政区域,而所辖区域屡有变迁。今为市,在山东省。 豫: 州名。古九州之一。今河南省之简称。以古为豫州之地而名。 青: 州名。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周礼·职方》:“正东曰青州。”海指渤海,岱即今山东泰山。古青州即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山东北部地区。 冀: 州名。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中的冀州,西、南、东三面都以当时黄河与雍、豫、兖、青等州为界,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部等地。 中国: 古时“中国”指华夏族、汉族地区。因为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故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今河南及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 从化: 顺从归化。

【译文】

东汉光武帝建武四年(28年)五月,光武帝亲自率兵征讨彭宠,伏湛劝谏说:“现在兖州、豫州、青州、冀州,都是国家内地的城邑,而盗匪贼横行,还没能使他们顺从归化。而渔阳是边疆荒凉地区,怎么值得首先平定那里呢?陛下舍近求远,放弃容易的事而去找困难的事做,实在让臣下感到困惑。”刘秀听后就带兵返回了。

【原文】

帝遣建义大将军朱祜、建威大将军耿弇、征虏将军祭遵、骁骑将军刘喜讨张丰于涿郡 [1] 。祭遵先至,急攻丰,禽之。初,丰好方术,有道士言丰当为天子,以五彩囊裹石系丰肘,云“石中有玉玺” [2] 。丰信之,遂反。既执,当斩,犹曰“肘石有玉玺”。傍人为椎破之,丰乃知被诈,仰天叹曰:“当死无恨! [3]

【注文】

[1] 建义大将军: 官名。杂号将军,东汉置,凡将军皆掌征伐。 朱祜(?—48年): 即朱祐,东汉武将,字仲先,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人,汉光武帝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第八位。因汉安帝名刘祜,史书为避汉安帝讳把他的名字写作朱福或朱祐。 征虏将军: 官名。杂号将军,东汉置,凡将军皆掌征伐。 祭遵(?—33年): 字弟孙,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西)人。初从刘秀转战河北为军市令,后迁刺奸将军,打败割据渔阳的彭宠。建武二年(26年)任征虏将军,封颍阳侯。建武九年(33年)进攻隗嚣时,死于军中,“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骁骑将军: 官名。西汉置,东汉沿之,为杂号将军,统兵出征,事讫即罢。

[2] 方术: 先秦时本指道术。后来泛指中国古代方士所从事的法术方技。包括天文、医药、占卜、星相、相术(观人形貌以预言吉凶)、遁甲(一种预言术)、堪舆(风水)、神仙术、除祓、养生、炼丹、房中术等。战国时道家理论及修养实践亦称方术。 玉玺: 皇帝的玉印。秦朝以前称印为玺或鈢、鉨,以金、玉、银、铜制成,尊卑通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唯天子印用玉制,称玉玺。汉代皇后、皇太后、诸侯王及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印,均可称玺,只是用金铸而不用玉制。后来,只有皇帝、皇后及皇太后等的印可称玺,其他贵族官僚的印称为章、印、信。玺就被用来作为与皇帝有关事物的称谓。

[3] 傍(pánɡ)人: 傍同“旁”。即旁边的人。

光武帝平渔阳前河北形势示意图

【译文】

光武帝派遣建义大将军朱祜、建威大将军耿弇、征虏将军祭遵、骁骑将军刘喜在涿郡(今河北涿州)讨伐张丰。祭遵带兵先到,猛烈攻击,活捉张丰。当初,张丰喜好道术,有一位道士说他应当做皇帝,并用五彩口袋包着一块石头绑在张丰的胳膊肘上,说:“石头里有玉玺。”张丰相信了道士的话,于是叛变了。被活捉后,被判斩首,他还在说“我胳膊上的石头里有玉玺”。旁边的人用铁锥砸破石头,张丰才知道被骗了,仰天长叹说:“我是该死,死而无恨。”

【原文】

上诏耿弇进击彭宠。弇以父况与宠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不敢独进,求诣洛阳 [1] 。诏报曰:“将军举宗为国,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 [2] ”况闻之,更遣弇弟国入侍 [3] 。时祭遵屯良乡,刘喜屯阳乡,彭宠引匈奴兵欲击之 [4] 。耿况使其子舒袭破匈奴兵,斩两王,宠乃退走 [5]

【注文】

[1] 诣(yì): 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 诏: 又称诏令、诏书。古代皇帝不经过任何机关而直接发布的命令,它是古代法律形式之一,始于秦代。古时皇帝对下级的告诫也称诏。

[3] 国: 即耿国(?—58年)。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市东北)人,字叔虑。耿弇弟。建武四年(28年)为黄门侍郎。后历任射声校尉、驸马都尉、五官中郎将。奏请承认匈奴奥鞬日逐王比为呼韩邪单于,许其捍御乌桓、鲜卑与北匈奴。光武帝从其议,北边由是安宁。后为大司农。建言置度辽将军、左右校尉,以防边民逃亡。建武二十七年(51年),代冯勤出任大司马(旋改名太尉)。永平元年(58年)卒。后明帝追思耿国之言,设置度辽将军、左右校尉屯驻五原。

[4] 良乡: 县名。位于今北京房山区东北部。汉高祖刘邦设立涿郡,管辖涿(今河北涿州),领二十九县,其中良乡县、西乡县和阳乡县北部在今北京房山区境。 阳乡: 县名。属于涿郡,位于今河北涿州市境内。靠近北京房山区东北部。

[5] 舒: 即耿舒(?—58年)。东汉将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市东北)人,耿弇弟。光武初为复胡将军。击彭宠有功,封牟平侯。建武二十四年(48年),随马援率四万余人远征武陵五溪蛮夷。建武二十五年,马援病死军中,耿舒代替马援监督诸军。官至建威大将军。

【译文】

刘秀下诏命耿弇进击彭宠。耿弇因为老父耿况与彭宠的功劳相同,又因兄弟没有留在京师的,因此不敢独自进军,要求回到洛阳。刘秀下诏回答说:“你全家族为国效力,功劳显著,有什么嫌疑,而要求回京城呢?”耿况听说后,就派遣耿弇弟弟耿国到洛阳宫廷去侍奉刘秀。此时祭遵屯驻在良乡,刘喜屯驻在阳乡,彭宠带领匈奴的军队想去袭击他们。耿况让他的儿子耿舒带兵击破了匈奴兵,杀死了两个匈奴亲王,彭宠才退兵逃走。

【原文】

五年二月,彭宠妻数为恶梦,又多见怪变,卜筮、望气者皆言:“兵当从中起。 [1] ”宠以子后兰卿质汉归,不信之,使将兵居外,无亲于中。宠斋在便室,苍头子密等三人因宠卧寐,共缚著床,告外吏云:“大王斋禁,皆使吏休。 [2] ”伪称宠命,收缚奴婢,各置一处。又以宠命呼其妻,妻入,惊曰:“奴反!”奴乃捽其头,击其颊 [3] 。宠急呼曰:“趣为诸将军办装! [4] ”于是两奴将妻入取宝物,留一奴守宠。宠谓守奴曰:“若小儿,吾素所爱也,今为子密听迫劫耳。解我缚,当以女珠妻汝,家中财物,皆以与若。”小奴意欲解之,视户外,见子密听其语,遂不敢解。于是收金玉衣物,至宠所装之,被马六匹,使妻缝两缣囊 [5] 。昏夜后,解宠手,令作记告城门将军云:“今遣子密等至子后兰卿所,速开门出,勿稽留之 [6] 。”书成,斩宠及妻头置囊中,便持记驰出城,因以诣阙。明旦,阁门不开,官属逾墙而入,见宠尸,惊怖 [7] 。其尚书韩立等共立宠子午为王,国师韩利斩午首诣祭遵降,夷其家族。帝封子密为不义侯 [8]

【注文】

[1] 卜筮(shì):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比如据传东方朔的《灵棋经》就是用特制的棋子和特殊的口诀来预测。是利用一些无生命的自然物呈现出来的形状来预卜吉凶。 望气者: 古代一种掌握占候术的方士,靠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

[2] 便室: 别室,休息宴游的地方。 苍头: 亦作“仓头”。汉以后私家所属奴的一种称谓。汉时奴仆以深青色巾包头,故称苍头。 子密: 东汉初渔阳郡彭宠的一名家仆,趁彭宠熟睡,将其绑缚斩杀,献其头于光武帝刘秀,受封不义侯。 卧寐(mèi): 躺在床上睡觉。

[3] 伪称: 假传命令。 捽(zuó): 方言,揪、抓的意思。

[4] 趣(cù): 古同“促”,催促,急促。

[5] 被: 古同“备”,准备。 缣(jiān)囊: 细绢制成的袋子。

[6] 昏夜: 黑夜,晚上。 作记: 指书写命令。 城门将军: 官名。负责城门守卫工作的军官。 稽(jī)留: 停留,迁延。

[7] 明旦: 明天天亮。 阁门: 这里指宫门。 逾(yú): 越过,翻越。

[8] 韩立(生卒年不详): 东汉初渔阳郡彭宠自立为燕王后的尚书。 午: 即彭午(?—29年)。东汉初年燕王彭宠的儿子。彭宠本来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功臣,因为他觉得刘秀对他的封赐太低,起兵反刘秀。建武五年(29年)彭宠被家奴苍头子密杀害。尚书韩立拥立彭午为王,国师韩利将彭午斩首,向征虏将军祭遵投降。 国师: 官名。王莽新朝始置。主管官吏的选拔、考核,位居上公,与太师、太傅、国将并称“四辅”,也作太师的别称。 韩利(生卒年不详): 东汉初渔阳郡彭宠自立为燕王后的国师。 不义侯: 刘秀给彭宠的奴仆子密的封号。

【译文】

东汉兴武帝建武五年(29年)二月,彭宠的妻子多次做噩梦,又常看到很多怪异的现象,占卜算卦的人和望气的人都说:“兵乱要从内部发生。”彭宠因为堂弟子后兰卿曾在长安做人质,后来返回,因此不信任他,就命他带兵驻扎城外,城中就没有亲信了。彭宠在便室斋戒,奴仆子密等三人趁彭宠睡觉之机,把他绑在床上,告诉外面的官员说:“大王正在斋戒,让官员们都休息吧。”又假传彭宠命令,把奴仆、婢女都捆绑起来,分别囚禁。又假传彭宠的命令叫他的妻子进来,彭宠之妻一进别室,大惊说:“奴仆反了!”子密等人就揪住她的头,打她的面颊。彭宠急忙呼叫:“赶快给几位将军准备行装!”于是两个奴仆押着彭宠的妻子到后堂去取金银财宝,留下一个小奴仆看守彭宠。彭宠对小奴仆说:“你这个孩子,我平日很爱护你,今天你是被子密威胁来劫持我的。你给我解开绳索,我把女儿彭珠许配给你为妻,我家中的财物全都给你。”小奴仆正想去解开绳索,向门外探视一下,看见子密在听他们讲话,于是没敢解开绳索。子密等人搜取了宫中财宝衣物,又回到绑缚彭宠的别室,把东西装好,准备了六匹马,命令彭宠妻子缝两个细绢口袋。入夜后,解开彭宠的手,让他给城门将军写亲笔命令:“今派子密等人到子后兰卿那里,速开城门让他们出去,不得拖延。”写完后,斩下了彭宠和他妻子的头装入袋中,便拿着彭宠写的命令飞驰出城,带着人头向东汉京师洛阳奔去。第二天早上,宫门没开。官属们跳墙进去,发现了彭宠的尸体,非常惊恐。彭宠的尚书韩立等人共同拥立彭宠的儿子彭午为燕王,国师韩利斩下彭午的头到祭遵处投降,并把彭宠整个家族都杀了。光武帝刘秀封子密为不义侯。

【原文】

权德舆议曰:伯通之判命,子密之戕君,同归于乱,罪不相蔽,宜各致于法,昭示王度 [1] ;反乃爵于五等,又以“不义”为名。且举以不义,莫可侯也,此而可侯,汉爵为不足劝矣 [2] 。《春秋》书齐豹盗、三叛人名之义,无乃异于是乎! [3]

【注文】

[1] 权德舆(759—818年): 唐宪宗朝宰相,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幼聪慧,十五岁为文已数百。初为河南黜陟使韩洄从事,迁监察御史。唐贞元八年(792年)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唐元和五年(810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出为东都留守,历刑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称权文公。 伯通: 即彭宠,彭宠字伯通。 戕(qiānɡ): 残杀、杀害的意思。 王度: 度,法制也。王度即王法。

[2] 爵于五等: 周代分封诸侯依次尊卑的五个爵称,即公、侯、伯、子、男。《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3] 《春秋》: 鲁国编年史。儒家五经之一。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是后代编年史的滥觞。《春秋》内容十分概略,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春秋》文字简短,相传有褒贬之意,后世人称之为“春秋笔法”,将其看作一本微言大义的思想书,是定名分、制法度的范本。作为史书,它虽然尚不能把事件演变过程和人物的活动情况充分反映,但在当时条件下实为一最合时代的形式。它严谨的书法,简练的语言,为后代历史散文提供了可贵借鉴。后来古代史书也通称《春秋》。 齐豹(生卒年不详): 春秋卫灵公时司寇,正卿。齐恶之子。卫灵公十三年(前522年),因受公孟絷(灵公庶兄)轻慢,并被夺司寇职和食邑鄄(今山东鄄城县西北),故与大夫北宫喜等乘机叛乱,杀公孟絷。灵公出奔死鸟(在山东境,今地不详),不久,北宫喜又杀齐豹。孔子论其事云:“齐豹之盗,而孟絷之贼。”

【译文】

权德舆评论说:彭宠叛变,子密杀君,同样都是叛乱。罪恶不能相互遮盖的,应分别依法处理,使王法昭示天下;现在反而封子密为五等爵,但却用“不义”为称号。如果他的举动不义,就没有必要封侯,如果这样行为可封侯,那么东汉的爵位也就失去劝勉的作用了。《春秋》直书齐豹为强盗,又记载了三个叛徒的姓名,它的意见恐怕与此事不同吧! Qq3aZrFjiz2t7UOAdEXKjgLtXPiM/nhWWPUP7i7afBT9+a88/XRUzQooG5WEKUU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