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莽篡汉

【内容提要】

本篇主要叙述了王莽篡夺西汉刘氏政权、复古改制以及新莽政权迅速败亡的历史过程,并引用班氏《汉书》的评论,阐述了西汉与王莽政权覆灭的原因,明确指出了王莽倒行逆施的危害。

西汉自昭宣中兴以后一蹶不振,到成帝时已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激化、人民反抗不断。而统治层大权逐渐落入以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之手,这就为王莽篡汉提供了前提。王莽在篡夺刘氏政权过程中耍尽手段,终得权倾朝野,最后由“摄皇帝”成为真皇帝。建立新朝政权后,为了稳固统治,获得合法性支持,进一步否定刘汉政权,开始推行复古改制。然而,其终归失败——限制土地兼并和奴婢买卖,三年便在权贵的抵制下破产;币制改革反复无常,一片混乱反而坑害了百姓,也彻底拖垮了社会经济;官制改革、区划改革更是徒为附会,影响行政;各级官僚在执掌改革大权中又不断权力寻租,搜刮百姓,从中牟利,在谎言的伪装中彻底丧失了人心。加之其仿照周礼,信奉儒家思想,复古以推新政的理论不能与时俱进。随着新政的推进,种种弊端积重难返,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更加深重的社会灾难,使得短命的新莽政权在人民起义中迅速走向覆亡。

【原文】

汉宣帝甘露三年,太子所幸司马良娣死,太子悲恚不乐 [1] 。帝乃令皇后择后宫家人子可以娱侍太子者,得元城王政君,送太子宫 [2] 。政君,故绣衣御史贺之孙女也 [3] 。是岁,生成帝于甲馆画堂,为世适皇孙 [4] 。帝爱之,自名曰骜,字大孙。

【注文】

[1] 甘露: 汉宣帝的第六个年号。前53—前50年,汉朝使用甘露这个年号共四年。 太子: 汉元帝刘奭(前74—前33年)。生于昭帝元平元年,是刘询与嫡妻许平君生的儿子。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被立为太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十六年,病死,谥号为元帝,庙号高宗。 司马良娣(dì)(生卒年不详): 良娣是皇太子妾称号,太子妾中品级较高者,地位仅次于太子妃。司马良娣是刘奭还是太子时最宠爱的一位妃嫔。公元前54年,刘奭尚未登上皇位,司马良娣就病死了。临死前,她哽咽着对太子说:“我死非天命,是其他姬妾得不到太子宠爱,妒忌诅咒我,活活要了我的命!”太子刘奭对此十分相信,因而悲愤成疾,闷闷不乐,把所有姬妾都拒之门外。 悲恚(huì): 悲愤怨恨,闷闷不乐。

[2] 家人子: 汉代对宫廷内无官职名号宫人的称呼。是古代选太子妃的女人,有时也指平民子女。 王政君(前71—13年): 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

[3] 绣衣御史贺: 即王贺(生卒年不详),字翁孺。西汉东平陵人。齐国田氏之后,祖上曾为王,乃以官名为氏。汉武帝时官至绣衣御史。因与东平陵终氏家族有怨,王贺举家移居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委粟里,在当地颇受人尊重,举为乡老。后王贺之孙女王政君,嫁给汉元帝,即汉孝元皇后。

[4] 甲馆画堂: 甲馆古时指藏书馆,画堂指古代宫中绘有彩绘的宫殿。 世适皇孙: 即当世的嫡系皇孙。

【译文】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太子刘奭宠爱的嫔妃司马良娣去世,太子悲伤怨恨闷闷不乐。汉宣帝就命皇后在后宫没有名号的宫人中,挑选可以让太子高兴和能侍奉太子的女子,结果选中了元城人王政君,送入太子宫。王政君是前绣衣御史王贺的孙女。就在这一年,王政君在甲馆画堂生下汉成帝(刘骜),成为嫡皇孙。汉宣帝非常疼爱他,亲自给他取名刘骜,字大孙。

【原文】

元帝初元(元)[二]年夏四月丁巳,立子骜为皇太子 [1]

【注文】

[1] 初元: 汉元帝刘奭(shì)的年号,前48—前44年,共计五年时间。

【译文】

汉元帝初元二年(前47年),夏季四月丁巳(二十八日),元帝立儿子刘骜为皇太子。

【原文】

竟宁元年 [1] 。初,太子少好经书,宽博谨慎;其后幸酒,乐燕乐,上不以为能 [2] 。而山阳王康有材艺,母昭仪又爱幸,上以故常有意欲以山阳为嗣 [3] 。及上寝疾,傅昭仪、山阳王康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上数问尚书以景帝时立胶东王故事。是时,太子长舅阳平侯凤为卫尉、侍中,与皇后、太子皆忧,不知所出 [4] 。史丹以亲密臣得侍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 [5] 。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 [6] 。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上意大感寤,太子由是遂定 [7]

【注文】

[1] 竟宁: 汉元帝刘奭(shì)的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

[2] 燕乐: 燕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燕乐,如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是指汉族俗乐与外来(外国或外族)音乐的总称。而狭义的燕乐即“房中乐”,为后妃在宫中所用,其歌词俱在《诗经》的《周南》《召南》中。汉代宫廷中的燕乐即指这种“房中乐”,是周代始创的一种乐歌,由后妃讽诵。

[3] 山阳王康: 刘康(?—前22年),即定陶恭王。汉元帝子,母亲傅昭仪,妻丁姬生哀帝刘欣。永光三年(前41年)被立为济阳王,建昭五年(前34年),徙为山阳王,河平二年(前27年),徙定陶。年少受宠,多才艺,谙知音律。元帝临终前本欲立其为太子,被史丹阻拦。成帝即位,厚待之。绥和元年(前8年),成帝无子,征欣入为皇太子,后即位为哀帝,另立楚思王子景为定陶王。

[4] 阳平侯凤: 即王凤(?—前22年),西汉权臣。字孝卿,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原籍东平陵(今山东济南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兄。初为卫尉,永光二年(前42年),嗣父爵为阳平侯。成帝即位后,以元舅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权倾朝野。阳朔三年(前22年)病死。

[5] 史丹(生卒年不详): 字君仲,鲁人,徙杜陵。官汉代都尉侍中,汉元帝时的宠臣,对汉元帝一直忠心耿耿,而且智谋过人,很多大事的决策元帝都听他的建议。太子刘骜若不是因为他的床前哭奏,整个西汉的命运都将改写。 生意: 生即产生,意为兴趣。生意一词是指物品或事情使人产生兴趣,此指为国家命运着想。

[6] 审(shěn): 果然的意思。

[7] 感寤(wù): 受感动而醒悟。

【译文】

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起初,太子刘骜从小就喜爱儒家经典,宽厚博学,办事谨慎。可是后来却喜欢上了喝酒,还好听后妃讽诵的燕私音乐,所以元帝认为他没有能力。而另一位皇子山阳王刘康却很有才干,多才多艺,且刘康的母亲傅昭仪又很受宠爱,元帝因此常有意改立刘康为皇太子。后来,元帝得病,长时间卧床不起,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山阳王刘康经常侍奉病床前,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很少能够觐见。元帝几次向尚书询问之前汉景帝废掉皇太子刘荣,改立胶东王刘彻为皇太子的旧事。那时,太子的大舅父阳平侯王凤官任卫尉、侍中,与皇后、太子都忧心忡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史丹因为是元帝最亲密的大臣得以进宫探望皇上的病,他趁元帝单独躺在床上的时候,径直进入卧室内,伏在地板的青蒲上叩头,并流着泪说:“太子刘骜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到现在经过十多年的时间,他的名号百姓们已经尽人皆知,天下没有不归心的。如今道路上传言四起,为国家命运担忧考虑,都认为太子的地位不稳。如果真是这样,三公九卿及其以下的官员们,必然以死相争,不肯接受这样的诏令。微臣愿意请陛下先赐死我,以警示群臣。”皇上受感动并有所觉悟,太子刘骜的地位从此才得以确定下来。

【原文】

五月壬辰,帝崩于未央宫。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以元舅侍中、卫尉、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1]

【注文】

[1] 元舅: 元,头、首、始、大。元舅也就是长舅、大舅。

【译文】

五月壬辰(二十四日),汉元帝在未央宫驾崩。六月己未(二十二日),太子刘骜即皇帝位。任命大舅父侍中、卫尉、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兼管尚书事务。

【原文】

成帝建始元年春正月壬子 ,封舅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赐舅谭、商、立、根、逢时爵关内侯 [1] 。夏四月,黄雾四塞,诏博问公卿大夫,无有所讳。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对,皆以为阴盛侵阳之气也。高祖之约,非功臣不侯;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外戚未曾有也,故天为见异。于是大将军凤惧,上书乞骸骨,辞职 [2] 。上优诏不许 [3]

【注文】

[1] 建始: 汉成帝刘骜的年号,建始元年(前32年)至建始五年(前28年)二月。建始五年(前28年)三月改元河平。 关内侯: 爵位名。秦汉时置,为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列)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一般是对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南北朝时沿用,仅成为爵位的一种品级。汉成帝刘骜赏封自己的五个舅舅为侯爵,王谭被封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阳侯,时人称为“一日五侯”。汉成帝对王氏外戚的滥封滥赏,标志着西汉王朝的权力由刘氏皇族集团逐渐向王氏外戚集团转移,为后来王莽篡汉埋下了隐患。

[2] 乞骸骨: 乞是求、讨的意思。乞骸骨即请求保留骸骨。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请求告老还乡称乞骸骨。

[3] 优诏: 即褒美嘉奖的诏书,古代皇帝对大臣、官员们表示嘉奖,以示优秀的诏书称优诏。

【译文】

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春季正月壬子日,成帝封舅父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赐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这五个舅父同时为关内侯。而夏季四月,黄雾充斥四方,遮天蔽日。成帝下诏广泛征求公卿大夫们的意见,希望大臣们各抒己见,不得顾忌隐讳。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回答,都认为是阴气太盛,侵犯了阳气的缘故。汉高祖(刘邦)曾立约:不是功臣的人不得封侯。如今太后的这些兄弟们全都无功而封侯,自古外戚还没有这样的情况。因此上天才出现异象。于是大将军王凤惶恐畏惧,上书请求回家养老,辞去官职。成帝不准,并下诏嘉奖。

【原文】

三年,上专欲委任王凤 [1] 。八月,策免车骑将军许嘉,以特进侯就朝位 [2]

【注文】

[1] 专: 独自掌握和占有。

[2] 许嘉(生卒年不详): 汉成帝皇后许娥的父亲,昌邑(今山东金乡)人。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封爵平恩侯。

【译文】

建始三年(前30年),汉成帝打算把国家大事完全委托给王凤一个人管理。八月,下诏书免去车骑将军许嘉的官职,命他以特进侯的身份参加朝会。

【原文】

四年夏,上悉召前所举直言之士,诣白虎殿对策 [1] 。是时上委政王凤,议者多归咎焉。谷永知凤方见柄用,阴欲自托,乃曰:“方今四夷宾服,皆为臣妾,北无薰粥、冒顿之患,南无赵佗、吕嘉之难,三垂晏然,靡有兵革之警 [2] 。诸侯大者乃食数县,汉吏制其权柄,不得有为,无吴、楚、燕、梁之势。百官盘互,亲疏相错,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忠,洞洞属属,小心畏忌,无重合、安阳、博陆之乱 [3] 。三者无毛发之辜,窃恐陛下舍昭昭之白过,忽天地之明戒,听晻昧之瞽说,归咎乎无辜,倚异乎政事,重失天心,不可之大者也。” [4] 上擢永为光禄大夫。

【注文】

[1] 白虎殿: 汉朝宫殿名。即白虎观,汉皇帝经常在此召集大臣议事。 对策: 汉代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又称“策试”。被举荐参加科举的人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义的策问,称对策。所谓对策,就是把策题写在简册上,使应举者作文答问。策问有君主“求言于吏民”之意,策题一般以政事、经义等设问;答策则相当于“应诏陈政”,发表政见。王朝往往因灾异、动乱而下诏特举,使应举者对策进言。君主常常亲自主持策问并阅读策文,所以对策兼有征询政见与考核才识的双重意义。

[2] 谷永(?—前9年): 字子云,西汉长安人。通晓儒家经典。为光禄大夫,屡次应诏对策。针对成帝荒淫好色,敢于直言进谏。历任郡太守,升任大司农。《汉书》有传。 臣妾: 即西周、春秋时对奴隶的称谓。男奴叫臣,女奴叫妾。亦作为所属臣下的称谓。后来使之为奴;统治,管辖都可用臣妾。 薰(xūn)粥(yù): 又作獯鬻、荤粥、薰育。西周古族名,与昆夷、畎夷、串夷、猃狁同族之称,而熏育之名较早。居地在周王朝之西北,西起汧陇,东至山西太行山一带。 赵佗(前240—前137年): 汉族,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人,秦朝著名将领,南越国创建者。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前203—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吕嘉(?—前110年): 汉武帝时南越国丞相,为越族人首领,被称为越众酋师,传说吕嘉本是西瓯的酋长,少年时曾接受中原汉化教育。赵佗在建立南越国以后,为巩固后方,积极拉拢当地土著,任命粤西冼氏族女酋长冼大娘为高凉太守,把吕嘉调升中央,封地置产并任命为丞相。

[3] 申伯(生卒年不详): 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周宣王的长舅。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国(今河南南阳)开国君主,对周朝忠心耿耿。 洞洞属属: 指恭敬谨慎的样子。 重合(?—前88年): 即重合侯莽通,本姓马,后人改为莽。武帝晚年任侍郎。征和二年(前91年)因参加平定戾太子反叛,捕获反将如侯有功,封重合侯。后武帝感于戾太子冤死,杀江充家族,他惧被株连,后元元年(前88年)遂与其兄侍中仆射莽何罗合谋持刀入武帝卧室行刺,为金日 发觉搏拘,被处死。 安阳(?—前80年): 即安阳侯上官桀,西汉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字少叔。汉武帝、昭帝时人。少为羽林期门郎。有才力,累迁未央厩令、侍中、太仆。昭帝即位,以左将军受遗诏辅政,封安阳侯;子安,任车骑将军,封桑乐侯;孙女为昭帝皇后,一门贵显。后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欲谋杀光,并废昭帝立燕王旦,事败被族诛。 博陆(?—前66年): 即博陆侯霍禹,西汉大臣。祖籍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霍光之子,生长于长安。昭帝时任中郎将,与其诸昆弟诸侄为朝官、给事中,亲党连体,根植于朝廷。父将死,被任为右将军。后迁大司马,无印绶,削去兵权。其兄弟亲党逐渐调任外官,日见削黜,遂阴谋反叛,被发觉,腰斩。

[4] 昭昭: 即明显的、昭然若揭的。 晻(ǎn)昧(mèi): 昏暗、愚昧的意思,也指愚昧之人。 瞽(gǔ)说: 瞽,指盲人。瞽说即瞎说、胡说、乱说的意思。

【译文】

建始四年(前29年)夏季,汉成帝把前些时候被举荐的直言进谏的人士,都召集到白虎殿,陈述对朝政的看法,回答皇帝的策问。那时候,汉成帝已经把国家大事都委托给王凤。直言之士在回答策问时,很多人将朝政问题归咎于王凤。谷永知道王凤正受汉成帝信任,执掌权柄,暗中想巴结投靠,于是就说:“现在四方外族都已降服,都成为汉朝的臣属国、北方没有薰粥和匈奴冒顿的祸害,南方也没有赵佗、吕嘉这样的外患,边陲平静安宁,没有战争的危险。大的诸侯国食邑也不过几个县,由汉朝廷委派的官吏控制着诸侯的权柄,使诸侯王不能为所欲为,不会形成当年吴、楚、燕、梁等诸侯国那样大的势力。文武百官互相交接制衡,皇亲国戚与普通官员掺杂共事。皇上信得过的肱骨大臣都像申伯那样的忠诚,他们恭敬谨慎、小心翼翼,没有重合侯莽通、安阳侯上官桀、博陆侯霍禹那样的叛乱。以上三个方面皇上您都没有丝毫的失误,微臣担心陛下放过明显的错误,忽略天地的明显警告,听信愚昧乱说的话,把错误归咎于无辜之人,把政事托付给别的不可靠的人,那将大失上天之意,反倒是大大的不应该了。”汉成帝于是擢升谷永为光禄大夫。

【原文】

河平二年六月,上悉封诸舅:王谭为平阿侯,商为成都侯,立为红阳侯,根为曲阳侯,逢时为高平侯 [1] 。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2]

【注文】

[1] 河平: 汉成帝刘骜的年号,前28—前25年,共计四年。 悉(xī): 全部、都。

[2] 五侯: 汉成帝即位后,元帝皇后王政君之兄王凤,以元舅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权倾朝野。河平二年(前27年)六月,王凤诸弟谭、商、立、根、逢时同日封侯,世称“五侯”。王氏子弟也被任为卿大夫、侍中、诸曹,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王氏“群弟世权,更持国柄”,最后促成王莽代汉,加速了西汉王朝的灭亡。

【译文】

汉成帝刘骜河平二年(前27年)六月,汉成帝给他的舅舅们全部封侯:封王谭为平阿侯;封王商为成都侯;封王立为红阳侯;封王根为曲阳侯;封王逢时为高平侯。因为五人在同一天被封侯,因此当世人称他们为“五侯”。

【原文】

三年,刘向以王氏权位太盛,而上方向《诗》、《书》古文,向乃因《尚书·洪范》,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连傅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号曰《洪范五行传论》,奏之。 [1] 天子心知向忠精,故为凤兄弟起此论也,然终不能夺王氏权 [2]

【注文】

[1] 刘向(前77—前6年):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历经宣帝、元帝、成帝朝;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屡次上书称引灾异,弹劾宦官外戚专权。成帝时受诏命校书近20年,未完成的工作由其子刘歆续成。 《尚书·洪范》: 《洪范》是《尚书》中的一篇。亦称“洛书”。托武王与箕子对话,言禹治水有功,上帝予其“洪范九畴”(大法九种)。其中提出水、火、木、金、土“五行”及其性能作用。主张天子建立“皇极”,实行赏罚,使臣民顺服。又提出“正直”、“刚克”、“柔克”三种治民方法。认为龟筮可以决疑,政情可使天象变化,后成为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理论基础。董仲舒以五行之序释孝子忠臣之行,夏侯始昌作《洪范五行传》,刘向作《洪范五行传》皆参以谶纬、天人感应之说。王安石作《洪范传》以五行为“天所以命万物者也”。 符瑞: 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

[2] 忠精: 精忠,精诚。

【译文】

河平三年(前26年),光禄大夫刘向鉴于外戚王氏权势太盛,而皇上又正迷恋《诗经》、《书经》等古书,就根据《尚书·洪范》收集自上古以来,历经春秋战国,直至秦朝汉朝,所有关于祥瑞、灾祸、变异的记载,推演考证当时的天象和所行之事,联系人间的祸福,加上他自己的占卜与应验之处,分门别类,各立条目,共计十一篇,书名为《洪范五行传》,呈献给汉成帝。成帝心里明白刘向忠心耿耿,是因为王凤兄弟的权势太盛,才写这样的论书。然而,他始终未能削夺王氏一族的权力。

【原文】

四年三月,琅邪太守杨肜与王凤连昏,其郡有灾害,丞相王商按问之 [1] 。凤以为请,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 [2] 。凤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频阳耿定上书,言“商与父傅婢通,及女弟淫乱,奴杀其私夫,疑商教使” [3] 。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 [4] 。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5] 。太中大夫蜀郡张匡,素佞巧,复上书极言诋毁商 [6] 。有司奏请召商诣诏狱。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 [7]

【注文】

[1] 琅邪: 郡名,秦置,治所在琅邪(今山东胶南琅邪台)。西汉移治东武(今山东诸城)。东汉改为国,移治邢阳(今山东临沂)。 连昏: 昏同婚。连昏即通婚,联姻。 按问: 按同案,查究审问。

[2] 请: 求情,请求。 寝: 在这里是搁置的意思。

[3] 阴: 暗地里,秘密地。 频(pín)阳: 县名。在频山以南设置频阳县(今陕西富平美原镇古城村一带)。秦统一全国后,频阳属内史。西汉高帝时属河上郡。景帝时属左内史。武帝时属左冯翊。新莽时属列尉大夫。 傅: 依附,靠近的人。

[4] 暗昧: 原意指愚昧;昏庸。引申为不可告人的隐私。

[5] 司隶: 官名。掌管督察坏人坏事。

[6] 太中大夫: 官名。秦官,掌论议,汉以后各代多沿置。

[7] 制: 古代称帝王的命令为制。

【译文】

河平四年(前25年)三月,琅邪太守杨肜与王凤结成姻亲,但琅邪郡发生了灾害,由丞相王商查办此事。王凤为杨肜向王商说情,王商不听,竟上奏请求罢免杨肜的官职。奏章上去后,迟迟不能批复。王凤因此怨恨王商,暗中搜求王商的短处,指使频阳人耿定上书弹劾王商说:“王商与他父亲身边的婢女通奸。他妹妹淫乱,奴仆把他妹的奸夫杀死,怀疑是王商教唆指使奴仆杀的。”成帝认为,这些都是暧昧的小过失,不足以构成大罪而戕害大臣。王凤固执争辩坚持查办,于是把此事交付司隶处理。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素来谄媚乖巧,也上书极力诋毁王商。主管部门上奏要求召王商到诏狱进行审讯。成帝一向器重王商,知道张匡的话多为阴险不实之词,于是批示说“不要惩治”,但王凤仍然坚持追究。

【原文】

夏四月壬寅,诏收商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欧血薨,谥曰戾侯 [1] 。而商子弟亲属为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诸曹、大夫、郎吏者,皆出补吏,莫得留给事、宿卫者 [2] 。有司奏请除国邑;有诏:“长子安嗣爵为乐昌侯。” [3]

【注文】

[1] 欧: 同“呕”,吐的意思。 戾侯: 西汉王商死后谥号为戾侯。

[2] 诸曹: 为丞相府分曹办事之所。各置掾属,而以长史统诸曹事。西曹负责丞相府诸吏的任免;东曹负责二千石长吏的任免;奏曹负责处理奏章;议曹负责大小事务的谋划;侍曹负责接待丞相的宾客;集曹负责在丞相召集廷议或召开大臣会议的时候记录;大车属负责丞相所用的车马;其他辞讼、决狱、钱谷、盗贼等事务,也各有曹、属分领。另有征事、史、少史、主计等。 补吏: 候补、待用的官吏。

[3] 安: 指王商长子王安。

【译文】

夏季四月壬寅(二十日),汉成帝下诏,收回王商的丞相印信、绶带。王商被免去丞相职位的第三天就得病了,吐血而死,死后谥号为戾侯。王商的子弟、亲属担任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诸曹、大夫、郎吏等官职的,全部都被调出宫廷补任其他官职,没有留在像给事、宿卫等可接近皇帝的位置上。负责王商一事的主管部门还上奏,请求废除王商的封邑;成帝没准,直接下诏说:“王商长子王安继承爵位为乐昌侯。”

【原文】

阳朔元年冬,京兆尹泰山王章下狱,死 [1] 。时大将军凤用事,上谦让无所颛 [2] 。左右尝荐光禄大夫刘向少子歆通达有异材,上召见,歆诵读诗赋,甚说之,欲以为中常侍 [3] 。召取衣冠,临当拜,左右皆曰:“未晓大将军。”上曰:“此小事,何须关大将军!”左右叩头争之,上于是语凤,凤以为不可,乃止。

【注文】

[1] 阳朔: 汉成帝刘骜的年号,前24—前21年。凡四年。 王章(生卒年不详): 字仲卿,泰山钜平(山东泰安市磁窑镇西太平)人。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被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后被选为京兆尹。

[2] 颛(zhuān): 同“专”,专权。

[3] 歆: 即刘歆(前50—23年),字子骏,西汉末年人,汉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之子。西汉后期著名学者。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目录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方面都堪称大家,积极推行古文经学。刘歆跟随其父刘向用左丘明的《左传》(即《左氏春秋》)拿去解释孔子的《春秋》。清代学者刘逢禄乃怀疑《左传》遭到篡改,引起论战。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非孔子之经。而章太炎、梁启超等人都把刘氏父子看作是孔子的后继者。 诗赋: 诗和赋,也指雅乐。这里特指《诗经》和汉赋。

【译文】

汉成帝阳朔元年(前24年)冬天,京兆尹泰山人王章被捕入狱,被处死。当时,大将军王凤掌握朝政大权,汉成帝软弱谦让,没有实权。成帝左右的侍臣,曾向他推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幼子刘歆,博学贯通有奇才。成帝召见,刘歆诵读诗赋,成帝非常喜欢他,想任命他为中常侍,命左右取来中常侍的衣冠,正准备授职行拜官礼时,左右侍从都说:“这事还没有让大将军知道呢。”成帝说:“这种小事,还用麻烦大将军!”左右之人叩头力劝,成帝于是就告诉了王凤,王凤(果然)认为不可以,这事便作罢了。

【原文】

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杜钦见凤专政泰重,戒之曰:“愿将军由周公之谦惧,损穰侯之威,放武安之欲,毋使范雎之徒得间其说。 [1] ”凤不听。

【注文】

[1] 杜钦(生卒年不详): 字子夏,西汉末年人,少好经书,不好为吏。汉成帝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辅政,求贤知自助。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军武库令。 泰: 大之极,极大。 周公(?—约前1100年):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周武王病死后,由于刚创下基业,政局不稳定,武王儿子成王年幼,还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便由周公姬旦辅佐,处理政务,周公安定了西周政局,创造了丰功伟绩。周公旦摄政六年,当成王长大时,还政于成王。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穰(ráng)侯: 即魏冉(生卒年不详),亦作魏厓,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昭襄王立,他受任为将军,警卫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因食邑在穰(今河南邓州),号曰穰侯。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武安(?—前131年): 即武安侯田蚡,长陵(今陕西咸阳)人。汉景帝皇后王娡同母异父弟,汉武帝刘彻的舅舅。由于他天资聪明,又很有口才,便飞黄腾达。汉武帝刘彻登基的同年,田蚡被封为武安侯,后又当了丞相。权重一时,专横跋扈。 范雎(jū)(?—前255年): 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范雎提出“远交近攻”之策,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

【译文】

王家的子弟全都是上卿、大夫、侍中、诸曹,分别占据高官要职,达官显贵充满朝廷。杜钦看到王凤专权太严重,就劝诫他说:“我希望将军采用周公旦谦恭谨慎的态度,去掉穰侯魏冉的威风,放弃武安侯田蚡的贪欲,不要让范雎之类的人从中抓住把柄、挑拨离间!”王凤(我行我素)不听杜钦的话。

【原文】

时上无继嗣,体常不平。定陶共王来朝,太后与上承先帝意,遇共王甚厚,赏赐十倍于他王,不以往事为纤介,留之京师,不遣归国 [1] 。上谓共王:“我未有子,人命不讳,一朝有他,且不复相见,尔长留侍我矣。 [2] ”其后天子疾益有廖,共王因留国邸,旦夕侍上,上甚亲重之 [3] 。大将军凤心不便共王在京师,会日食,凤因言:“日食,阴盛之象。定陶王虽亲,于礼当奉藩在国。今留侍京师,诡正非常,故天见戒,宜遣王之国。” [4] 上不得已于凤而许之。共王辞去,上与相对涕泣而决。

【注文】

[1] 定陶共王: 即刘康(?—前22年),汉元帝次子,母傅昭仪。永光三年(前41年),汉元帝立刘康为济阳王。河平二年(前27年)徙为定陶王。多才艺、知音律,汉元帝非常宠爱他,生母傅昭仪又是元帝的宠妃,他们母子差点就取代了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因匡衡、史丹劝谏作罢。阳朔二年(前23年)八月,定陶王刘康去世,谥号恭。汉哀帝即位次年,追尊定陶恭王刘康为恭皇帝。 纤介: 亦作“纤芥”、“纎芥”。指细小的嫌隙。

[2] 不讳(huì): 讳,顾忌、避讳,也指死亡的婉辞。

[3] 疾益有廖(liào): 病情有所好转。

[4] 会: 正巧,恰巧碰上的意思。 因: 顺着、就着、承着。 奉藩在国: 汉朝诸侯王按礼应当在自己的封国当藩王。 诡: 怪异,出乎寻常。

【译文】

那时候,汉成帝没有儿子,又经常患病。定陶恭王刘康来长安朝见,皇太后与成帝禀承先帝的遗愿,对待刘康十分优厚,给予的赏赐比其他诸侯王多十倍,对当初的事(夺嫡之事)也不存丝毫芥蒂,汉成帝还把他留在京师,不让他返回封国,并对恭王说:“我没有儿子,人总会死不必避讳,一旦我有个三长两短,将再也看不见你了,你就长期留在京师陪伴我吧!”后来成帝病情好转,恭王刘康就住在定陶国驻京府邸,早晚进宫服侍成帝。汉成帝对他也十分亲近。大将军王凤对刘康长期留居京师感到不爽,恰好赶上发生日食,王凤就趁机说:“发生日食,是阴气过盛的表象,定陶王虽亲,但按礼应当在自己的封国当藩王。如今留在京师侍奉天子,是不正常的,因此上天显现异常警告,陛下应遣送定陶王返回他的封国!”成帝对王凤毫无办法,只好同意了。刘康前来辞行,成帝和他相对流泪告别。

【原文】

王章素刚直敢言,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乃奏封事,言“日食之咎,皆凤专权蔽主之过” [1] 。上召见章,延问以事。章对曰:“天道聪明,佑善而灾恶,以瑞异为符效。今陛下以未有继嗣,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庙,重社稷,上顺天心,下安百姓,此正议善事,当有祥瑞,何故致灾异!灾异之发,为大臣颛政者也 [2] 。今闻大将军猥归日食之咎于定陶王,建遣之国,苟欲使天子孤立于上,颛擅朝事以便其私,非忠臣也 [3] 。且日食,阴侵阳、臣颛君之咎。今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壹举手,凤不内省责,反归咎善人,推远定陶王 [4] 。且凤诬罔不忠,非一事也。前丞相乐昌侯商,本以先帝外属,内行笃,有威重,位历将相,国家柱石臣也 [5] 。其人守正,不肯屈节随凤委曲,卒用闺门之事为凤所罢,身以忧死,众庶愍之 [6] 。又凤知其小妇弟张美人已尝适人,于礼不宜配御至尊,托以为宜子,内之后宫,苟以私其妻弟,闻张美人未尝任身就馆也 [7] 。且羌胡尚杀首子以荡肠正世,况于天子,而近已出之女也 [8] !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见,足以知其余及他所不见者。凤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选忠贤以代之。”

【注文】

[1] 奏封事: 大臣给皇帝上密封奏章。 蔽主: 蔽,遮盖的意思。蔽主,指功高盖主,也指蒙蔽,欺瞒主上。

[2] 社稷: 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因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颛(zhuān)政: 谓独揽政权,专权用事。颛,通“专”。

[3] 猥: 动词,假借为“委”。委曲、曲解。 咎(jiù): 过失,罪过,灾祸。

[4] 推远: 推开,疏远。这里指遣送定陶王回封国。

[5] 诬罔(wǎng): 亦作“诬誷”。欺骗、诬陷诽谤的意思。 行笃: 行为敦厚谨慎。“言忠信,行笃敬”出自《论语·卫灵公》,意为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恭敬。

[6] 闺门之事: 闺门,古代称内室的门,后延伸为妇女所居之处。闺门之事,即和妇女有关的事,也代指淫乱之事。 众庶: 众民,众人。代指百姓。 愍(mǐn)之: 同“悯”,怜悯、惋惜的意思。

[7] 美人: 古代妃嫔的称号,起于秦朝,止于明朝,多跟随姓氏之后使用。 配御至尊: 官配御谓作帝王的嫔妃。至尊意即皇帝。 任身就馆: 任身即“妊娠”。就馆指临产时移住侧室分娩。任身就馆引申为怀孕生子。

[8] 羌(qiāng)胡: 原指我国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后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荡肠正世: 古代羌胡陋习,娶已婚妇女或非处女,都要杀长子以正血统。

【译文】

王章一向刚正直言,他虽由王凤举荐做官,但却反对王凤专权,不愿亲近依附王凤。他给成帝上密封奏章说:“发生日食这种现象,都应归咎于王凤专权,蒙蔽主上的过错。”成帝召见王章,进一步询问这事。王章回答说:“天之道,耳聪目明,保佑善良,惩罚邪恶,用祥瑞或灾异为征兆来展示。如今陛下因为没有儿子,才把定陶王留在身边,这是承接宗庙,看重国家社稷的好事,是上能顺应天意,下能安定民心的正确决定。上天应当给以祥瑞,怎么会招致灾异呢!灾异的发生,是因为有大臣专权的缘故。现在听说大将军王凤把日食的罪过归咎于定陶王,还建议遣送他回封国。这是想使天子孤立无援,由他专擅朝政,以便实现私欲,这不是忠臣所为。况且日食的发生,是阴气侵犯阳气,臣下专权抑制君王的过错。如今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王凤决定,陛下您连手都没有举过一次,王凤不但不从内心反省自责,反而把错归咎于善良的人,排挤边缘化定陶王。而且王凤诬陷欺骗不忠,不止这一件事。前丞相、乐昌侯王商,本是先帝的外戚,品行敦厚,威望很高,历任将相,是国家的栋梁。他为人坚持正直,不肯违心地依附追随王凤,最后竟然被王凤用闺房阴私之事治罪罢黜,忧愤而死,连百姓都怜惜他。又如,王凤明知他小妾的妹妹张美人已嫁过人,按礼不适合再上配至尊的皇帝,但王凤却托言张美人能生男孩,就将她送入后宫,分明是想用不正当的手段为小妾的妹妹谋取私利。可是听说到现在张美人也未曾怀孕生子。即使是羌人,胡人,还要杀死头胎婴儿,以洗涤女人的肠肚,让后来所生之子血统纯正呢,何况您是天子,怎能亲近已嫁过人的女子呢!以上我说的这三件都是大事,陛下您亲眼所见,足以证明他其他看不见的事什么样了。不能再让王凤长期主持国事,应让他辞退官职回侯国府第,另选贤能忠臣代替之!”

【原文】

自凤之白罢商,后遣定陶王也,上不能平。及闻章言,天子感寤,纳之,谓章曰:“微京兆尹直言,吾不闻社稷计 [1] 。且唯贤知贤,君试为朕求可以自辅者。”于是章奏封事,荐信都王舅琅邪太守冯野王忠信质直,智谋有余 [2] 。上自为太子时,数闻野王名,方倚欲以代凤。章每召见,上辄辟左右 [3] 。时太后从弟子侍中音独侧听,具知章言,以语凤 [4] 。凤闻之,甚忧惧。杜钦令凤称病出就第,上疏乞骸骨,其辞指甚哀 [5] 。太后闻之,为垂涕,不御食。上少而亲倚凤,弗忍废,乃优诏报凤强起之。于是凤起视事。

【注文】

[1] 微: 非,不是。

[2] 信都王: 即信都王刘兴(?—前7年),中山孝王。汉元帝子,母冯昭仪。汉平帝刘衎父。汉元帝刘奭建昭二年(前37年)立为信都王,河平四年(前25年),徙中山。汉成帝无子,议从诸侯王子中立太子,御史大夫孔光建议立兴,成帝以他不才,又是兄弟,遂立刘欣为太子。 冯野王(生卒年不详): 字君卿,冯奉世之子,西汉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人,后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元帝时擢陇西太守,入左冯翊,有治绩。迁大鸿胪,甚见器重。成帝时出任琅邪郡郡守。京兆尹王章以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荐其代之。因章被诛,惧不自安,然后称病告老还乡去了杜陵。为王凤指使御史中丞劾奏私自去郡,奉诏不敬,遂免。

[3] 辄(zhé)辟(bì)左右: 辄,总是,就。辟,同“避”。辄辟左右即每次都是屏退左右侍奉的人。

[4] 音(?—前14年): 即王音,王政君的堂兄弟,任侍中时,京兆尹王章曾被堂兄王凤举荐,但是王章十分不满王凤专权,密陈成帝刘骜,请求诛杀王凤,任用贤良。刘骜不忍杀舅。王音偷听到这个消息,赶忙报告王凤,王凤诬陷王章。王音因此得到王凤信任,擢升御史大夫。

[5] 辞指: 文辞或话语所表达出的含义、感情色彩和风格。

【译文】

自从王凤平白无故把王商罢免,到后来遣送定陶王归国,成帝心里一直气闷不平,此时听了王章的话,成帝感触颇深而有所醒悟,想采纳他的建议,就对王章说:“若不是京兆尹直言,我还不知道这国家的大事呢。而且,只有贤能者才了解贤能的人,你试着为朕找一位可靠、能够辅政的人。”于是王章再上密封奏章,举荐信都王刘兴的舅舅、琅邪太守冯野王,忠诚正直、富有谋略。成帝当太子的时候,就多次听说冯野王的名声,于是想让冯野王代替王凤。王章每次进见,成帝都命左右随从回避。当时,皇太后堂弟之子,侍中王音独自在外偷听,听到了王章所有的谈话内容,并报告了王凤。王凤听了很是忧虑恐惧。杜钦出主意让王凤声称有病搬出大将军府,回到原来的侯爵府第,上书请求辞官养老,措辞非常哀痛。皇太后(王政君)闻讯,为王凤流下眼泪,不肯进食。汉成帝从小就亲近依靠王凤,这时也不忍心罢免他,就下优诏安抚王凤,勉强他继续任职。于是,王凤又出来执掌朝政。

【原文】

上使尚书劾奏章:“知野王前以王舅出补吏而私荐之,欲令在朝阿附诸侯 [1] 。又知张美人体御至尊,而妄称引羌胡杀子荡肠,非所宜言。”下章吏。廷尉致其大逆罪,以为“比上夷狄,欲绝继嗣之端。背畔天子,私为定陶王” [2] 。章竟死狱中,妻子徙合浦 [3] 。自是公卿见凤,侧目而视 [4]

【注文】

[1] 阿附: 逢迎依附,阿谀附和。

[2] 背畔(pàn): 畔同“叛”,背叛的意思。

[3] 竟: 毕竟,到底,终于。 妻子: 古代妻子、子女合称妻子。

[4] 侧目而视: 斜着眼睛看,形容对某人或某事又怕又恨。

【译文】

汉成帝让尚书上奏章弹劾王章:“明明知道冯野王先前因为是诸侯王的舅舅而外放补官任琅邪太守,还因私心违制推荐,想让他回朝任职,以阿谀攀附诸侯。又明知张美人已入宫侍奉皇帝,却狂妄地引用羌胡杀子洗肠的风俗比喻,这是不应说的话。”接着把王章交付有关部门处理,廷尉罗织“大逆不道”的罪命,认为王章:“把皇帝比作羌胡夷族,想让皇上绝后,背叛当今天子,为定陶王谋私。”王章最终死在狱中,妻子儿女流放合浦郡(今广东省境内)。从此,公卿们见到王凤都不敢正眼看他,只能侧目而视。

【原文】

冯野王惧不自安,遂病,满三月,赐告,与妻子归杜陵就医药 [1] 。大将军凤风御史中丞劾奏:“野王赐告养病而私自便,持虎符出界归家,奉诏不敬。” [2] 杜钦奏记于凤曰:“二千石病,赐告得归,有故事;不得去郡,无著令 [3] 。《传》曰‘赏疑从予’,所以广恩劝功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阙难知也 [4] 。今释令与故事而假不敬之法,甚违阙疑从去之意。即以二千石守千里之地,任兵马之重,不宜去郡,将以制刑为后法者,则野王之罪在未制令前也。刑赏大信,不可不慎。”凤不听,竟免野王官。

【注文】

[1] 赐告: 给假,准予告假。汉律,官二千石者病满三月当免。赐告谓皇帝优赐其假,准其带印绶僚属归家治病。 杜陵: 西汉后期汉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陕西西安东南的杜陵原上。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僪、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

[2] 风: 吹风,这里有暗示、指使的意思。 御史中丞: 官名。秦始置。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 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使用,才可以调兵遣将。

[3] 著(zhuó)令: 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

[4] 《传》: “传”是一种古书的体裁。《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古人引《左传》有时就用“传曰”二字。引《公羊》《穀梁》也可以用“传曰”。引《论语》《孝经》也有用“传曰”的。汉时只有五经,五经之外的儒家典籍都可称为“传”。 赏疑从予: 在进行赏赐时,如果拿不准的话,应该给予。 罚疑从去: 在是否对一个人进行惩罚时,如果不确定,则应该免去。 阙(jué): 去除,避免的意思。

【译文】

冯野王非常恐惧内心不安,就患了病,三个月病假期满,成帝批准他带职养病,他就跟妻子回到故乡杜陵医治。大将军王凤暗示御史中丞上奏章弹劾他说:“冯野王蒙皇上赐准带职养病,却私自趁便拿着虎符离开郡界回老家,有奉诏不敬之罪。”杜钦给王凤上书说:“官秩为二千石的官员患病,批准带职养病后回老家的,有先例。但法令条文中没有不许离郡这一条。《经传》上说:‘赏赐有疑问的,应给予赏赐。’目的在于广施恩惠,勉励有功的人;‘惩罚有疑问的,应该尽量赦免。’目的在于谨慎刑罚,避免产生冤案。现在,不按法令条文和先例,而以大不敬的罪名惩处,完全违背了‘惩罚有疑问的,应该尽量赦免’的古训。即使认为两千石的高级官员管辖千里国土,负有军事上的重要责任,不应轻易离开辖郡,应该制定相应的律条作为以后的法令,那么冯野王的罪过是在没有制定条文之前。刑罚和赏赐关乎国家的重大信誉,不能不慎重!”王凤不听,最后还是免去了冯野王的官职。

【原文】

时众庶多冤王章讥朝廷者,钦欲救其过,复说凤曰:“京兆尹章所坐事密,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 [1] !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如是,塞争引之原,损宽明之德 [2] 。钦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并见郎从官,展尽其意,加于往前,以明示四方,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也 [3] 。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凤白行其策焉 [4]

【注文】

[1] 复: 又一次、再一次。 坐: 定罪,由……而获罪。

[2] 如是: 像这样,果然如此。 争引: 援引事例以谏诤。争,通“诤”。

[3] 郎从官: 官名。即郎官,战国时创立,本为君主侍从之官,因此亦称郎从官。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

[4] 白行: 白,告诉。白行即说出并施行。

【译文】

当时百姓大多认为王章冤枉而讥笑朝廷,杜钦为了挽回不利影响,再次劝王凤说:“京兆尹王章,被指控的罪行都是隐私之事,连京师的人都不知道,何况远方的人呢!恐怕天下人都不了解王章确实有罪,都以为他是因直言规谏才被下狱。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将会堵塞谏争的源泉,有损宽容贤明的圣德。杜钦愚昧地认为,应该就王章这件事,命令举荐直言极谏的人,和现有的郎从官一起,尽量让他们发表意见,使朝廷的言路比以前更宽,以向天下明白地展示,使天下人都知道皇上圣明,不会因为直言而治臣下的罪。若能如此,流言就会消释,疑惑也会变明白。”王凤将杜钦的想法报告了汉成帝,施行了他的计策。

【原文】

二年夏四月丁卯,以侍中太仆王音为御史大夫。于是王氏愈盛,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下。五侯群弟争为奢侈,赂遗珍宝,四面而至,皆通敏人事,好士养贤,倾财施予以相高尚,宾客满门,竞为之声誉 [1] 。刘向谓陈汤曰:“今灾异如此,而外家日盛,其渐必危刘氏。吾幸得以同姓末属,累世蒙汉厚恩,身为宗室遗老,历事三主。上以我先帝旧臣,每进见,常加优礼。吾而不言,孰当言者! [2] ”遂上封事极谏曰:“臣闻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御臣之术也。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为害者也。故《书》曰‘臣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孔子曰‘禄去公室,政逮大夫’,危亡之兆也 [3] 。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 [4] 。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污而寄治,身私而托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5] 。尚书、九卿、州收、郡守皆出其门,管执枢机,朋党比周 [6] 。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游谈者助之说,执政者为之言。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 [7] 。远绝宗室之任,不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己分权。数称燕王、盖主以疑上心,避讳吕、霍而弗肯称 [8] 。内有管、蔡之萌,外假周公之论,兄弟据重,宗族盘互,历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 [9] 。物盛必有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征象。孝昭帝时,冠石立于泰山,仆柳起于上林,而孝宣帝即位 [10] 。今王氏先祖坟墓在济南者,其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根齿地中,虽立石起柳,无以过此之明也 [11] 。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12] 。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 [13] !妇人内夫家而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孝宣皇帝不与舅平昌侯权,所以全安之也。夫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第,以则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全其宗族,诚东宫之意,外家之福也 [14] 。王氏永存,保其爵禄,刘氏长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外内之姓,子子孙孙无疆之计也。如不行此策,田氏复见于今,六卿必起于汉,为后嗣忧,昭昭甚明,唯陛下深留圣思。 [15] ”书奏,天子召见向,叹息悲伤其意,谓曰:“君且休矣,吾将思之。”然终不能用其言。

【注文】

[1] 赂遗: 以财物赠送或买通他人。 通敏人事: 对人际关系通达了解。

[2] 陈汤(?—前6年): 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末属: 支属,支脉。 宗室遗老: 一般指同一宗族的老臣,先帝的老臣。

[3] 禄: 古代官吏的俸给、俸禄。 逮: 捉拿,把持。

[4] 朱轮华毂(gǔ): 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荣华显贵。 青、紫、貂、蝉: 配青色、紫色绶带,帽上有貂尾或绣蝉,比喻达官显贵,有爵位的人。 幄内: 帐幕、帷幄之内,这里代指朝廷、朝堂。

[5] 僭(jiàn)盛: 越礼而嚣张。 击断自恣(zī): 击断,指专断、决断。恣,指放纵。“击断自恣”即专断放纵。

[6] 枢(shū)机: 指事物运动的关键,又指朝廷的重要职位或机构。 朋党比周: 同类的人为同一目的而相互勾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7] 排摈(bìn): 排斥摈弃。 孤弱: 孤单微弱,孤独衰弱。

[8] 燕王: 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王爵之一。历代多有分封及自立,最著名的如五代初期的燕王刘守光、唐初的燕王罗艺、明初的燕王朱棣等。文中指的是汉昭帝时谋逆的燕王刘旦。 盖主: 指的是汉昭帝时谋逆被诛的盖长公主。 吕、霍: 指汉高祖皇后吕雉及诸吕专权及汉宣帝皇后霍成君、霍光专权的并称。

[9] 管、蔡: 即管叔鲜和蔡叔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厓季载。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管蔡二人都曾生反叛之心。 盘互: 交错,连结。

[10] 孝昭帝(前94—前74年): 即汉昭帝刘弗陵,汉武帝少子,母为钩弋夫人,武帝崩后继位。继位时年仅八岁,遵照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在位十三年,病死,终年二十一岁。 冠(ɡuàn)石: 以三石为足而矗立于地的大石。古人认为是将有天子兴于民间的一种祥瑞。 仆(pū)柳: 向前趴倒的柳树再度立起来生长,被认为是将有天子兴于民间的一种祥瑞。 孝宣帝(前91—前49年): 汉宣帝刘询,本名刘病已,字次卿。汉武帝刘彻嫡曾孙、戾太子刘据孙。少遭不幸,流落民间,察知民间疾苦,即位之后,能躬行节俭,多次下令节省开支,改革吏治,稳定社会局势。对外大破匈奴和西羌,巩固了西汉的辽阔版图。刘询为人聪明刚毅,高才好学,为政励精图治,史称“宣帝中兴”。

[11] 梓(zǐ)柱: 梓木做的柱子。

[12] 累卵之危: 累,堆积。好比堆叠起来的鸡蛋一样,极容易打碎,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13] 国祚(zuò): 国运、皇位。祚,专指帝王的宝座。国祚则引申为王朝维持的时间。 皂(zào)隶: 皂:黑色。差役常穿黑色衣服。皂隶原指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后代称衙门小吏。

[14] 未然: 还没有成为事实。 德音: 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后用以指帝王的诏书。主要指恩诏。 毋: 不要,不可以。 东宫: 汉代指太后所居之宫。因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称。

[15] 田氏: 田氏代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的事件。 六卿: 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春秋末期,只剩下韩、赵、魏三家。公元前403年,由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正式成为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

【译文】

(阳朔)二年(前23年)夏季四月丁卯(二十七日),汉成帝任命侍中太仆王音为御史大夫。于是王氏家族的权势更盛,郡国的郡守、宰相还有州刺史都出自王氏门下。王氏五侯的兄弟们比着奢侈荣华,贿赂的珍宝从四面八方涌来,五侯都是明白人事关系的,他们招贤纳士,拿出大量钱财供养食客,互相攀比,以此为荣。于是,王氏宾客满门,争着为王氏家族传播好的声誉。刘向对陈汤说:“如今灾异如此严重,而外戚权势日益强盛,如此发展下去,慢慢地必将危害刘氏政权。我有幸是刘姓皇族的远支后裔,几代蒙受汉朝的厚恩,我身为汉宗室的遗老,前后侍奉过三位汉朝皇帝。现在陛下还因为我是先帝的旧臣,每次进见,都以优礼待我。我若不说话,还有谁应当说话呢!”于是上密封奏书,极力劝谏成帝说:“我听说,君王没有不希望国家安定的,然而却常常发生危机;没有不希望国家长存的,然而却常常亡国,这都是因为君王失去了驾驭臣下的手段。由大臣掌握权柄,主持国政,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因此《尚书》说:‘臣子作威作福,就会给家族带来危害,给国家带来凶险。’孔子说:‘王室不能支配俸禄,政事都由大夫主持’,这是危亡的先兆啊!如今王氏一族,乘坐红轮彩毂华车的就有二十三人之多。配青色、紫色绶带,帽上有貂尾或绣蝉的,充斥朝廷宫殿,像鱼鳞一样排列左右。大将军主持国事,操持权柄,五侯骄横奢侈,僭越本分盛气凌人,一起作威作福,随意攻击诛杀大臣。品行卑鄙却声称为治国需要,身怀私心却假托为国为公。依仗皇太后的尊位,凭借与皇帝的甥舅关系,树立自己的权威。尚书、九卿、州牧、郡守这些大官全都出自王氏门下,掌握着国家中枢机要部门,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他们夸奖的,得以拜官高升,他们憎恨的,就受到诛杀伤害。游说者帮他们宣传,掌权者为他们说话。排斥刘氏宗室,使皇族孤立削弱。对皇族中有智慧才能的人,非要进行诋毁使之不能得以晋升,让他们与宗室的信任远远隔绝,不许他们在朝廷和宫中任职,生怕他们与自己分权。王氏多次提起昭帝时发生的燕王、盖主之乱,使天子对刘姓宗室产生疑心。却对吕氏、霍光等外戚擅权之事,避而不谈。内心已如管叔、蔡叔那样,反叛之心已经萌芽,外表却借用周公旦的忠诚论调。王氏兄弟占据重要位置,家族盘根错节,从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越尊贵没有像王氏这样严重的。天下万物太盛就必然会有非常的变异显现,成为预示人事变化的征兆。孝昭帝时,泰山上有大石自己立起来,上林苑枯倒的柳树复苏而起,结果昭帝驾崩,宣帝即位。而今,王氏在济南祖坟上的梓木长出枝叶,枝头伸出屋顶,生根也扎入地中。即使是大石起立,枯柳复活,也没有这种迹象更明显呀。世间的事,一山不容二虎,两极皆大是不能共存的,王氏与刘氏也不能并立。如果王氏家族有如泰山那样的安稳,那么皇上的刘氏宗族就有累卵那样的危险。陛下身为刘姓子孙,有守持宗庙的责任,如果让国统转移到外戚手中,刘姓皇族降为平民或奴隶,陛下纵然不为自身打算,又怎样向祖先宗庙交代呀!妇女按礼本应亲近夫家,而疏远娘家。像今天的状况,也不是皇太后的福气。孝宣皇帝不把大权交给舅父平昌侯,目的是为了保全他。都说明智的人,造福于幸福未成之时,消灾于灾祸未发生之前,陛下应公开下诏,宣读德政,引进任用刘氏宗族,作为左右辅臣,采纳他们的建议。罢黜疏远外戚,不把国家的权柄授予他们,全部罢免他们的官职,遣送他们回自己府邸,效法先帝的做法,安定厚赐外戚,保全他们的宗族,这才真正是太后的本意,外戚的福分。这样一来,王氏家族可以永远保存,保持爵位和俸禄,刘氏宗亲可以长久安宁,不丧失国家社稷。这才是褒美和睦内外亲属、刘氏皇统子孙绵延不绝的谋略。如果不实行这一计策,春秋时田氏篡齐的事件又要再次出现于今世,六卿分晋之事必要崛起于汉代,给后世子孙造成忧患,事情已十分明显,恳请陛下三思。”奏章呈上去后,成帝召见刘向,对刘向的心意叹息悲伤,并对他说:“你不必再说了,我会考虑的!”然而,终究没有采用刘向的建议。

【原文】

三年秋,王凤疾,天子数自临问,亲执其手涕泣曰:“将军病,如有不可言,平阿侯谭次将军矣! [1] ”凤顿首泣曰:“谭等虽与臣至亲,行皆奢僭,无以率导百姓,不如御史大夫音谨敕,臣敢以死保之。 [2] ”及凤且死,上疏谢上,复固荐音自代,言谭等五人必不可用。天子然之。初,谭倨不肯事凤,而音敬凤,卑恭如子,故凤荐之 [3] 。八月丁巳,凤薨。九月甲子,以王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而王谭位特进,领城门兵 [4] 。安定太守谷永以谭失职,劝谭辞让,不受城门职。由是谭、音相与不平 [5]

【注文】

[1] 不可言: 即不好说,对死的讳指。 谭: 王谭(?—前16年),西汉外戚,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字子元。汉成帝生母皇太后王政君及成帝大将军王凤的异母四弟。西汉中期五侯之一。永始元年(前16年)王谭去世,谥号安侯。

[2] 奢僭: 奢侈逾礼,不合法度。 率导: 以自身的表率行为对他人进行教导。 谨敕(chì): 亦作“谨勅”。谨慎自饬,小心周到。

[3] 倨(jù): 傲慢。

[4] 车骑(jì)将军: 官名。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是战车部队的统帅。车骑将军是西汉时期重要的武官之一,执掌四夷屯警、京师兵卫、征伐背叛、出使宣诏、荐举官吏、重要的迎来送往礼制性活动等。武帝时主要以功臣与亲信担任,此后主要以外戚担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后期皇权旁落外戚的事实。

[5] 相与不平: 不平,在这里指因不公平的现象而引起的不满或愤怒的情绪。相与不平指相互不满,相互怨恨。

【译文】

(阳朔)三年(前22年)秋,王凤患了重病,汉成帝数次亲临探望,亲自握着王凤的手流泪说:“将军染病,如果万一有意外,我让平阿侯王谭接替你做大将军!”王凤叩头哭泣说:“王谭等人虽和我是至亲,但他们行事奢侈僭越,无法统领百姓,不如御史大夫王音谨慎周到。微臣敢用性命保举他(来当大将军)!”直到王凤临死时,上书感谢皇恩,再次坚持推荐王音接替自己,说王谭等五人一定不能用。成帝同意了他的请求。起初,王谭倨傲不肯侍奉王凤,而王音则对王凤很尊敬,谦卑恭敬得像儿子一样,所以王凤举荐他。八月丁巳(二十四日),王凤去世。九月甲子(初二日),汉成帝任命王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却赐王谭为特进,统领城门兵。安定太守谷永,因为王谭已经失去大将军的职位,劝他辞让,不接受统领城门兵的职务。从此之后,王谭和王音互相不满,结下仇怨。

【原文】

鸿嘉元年,王音既以从舅越亲用事,小心亲职 [1] 。上以音自御史大夫入为将军,不获宰相之封,六月乙巳 ,封音为安阳侯 [2]

【注文】

[1] 鸿嘉: 汉成帝刘骜的年号,前20—前17年,凡四年。 从舅: 母亲的叔伯兄弟,即堂舅。

[2] 宰相之封: 当时只有封侯爵之后才能当宰相,而此时的王音还没封侯。

【译文】

汉成帝鸿嘉元年(前20年),王音因为是以皇帝堂舅的身份,超过皇帝其他亲舅(五侯)得到重用的,所以特别小心供职。成帝因王音是从御史大夫直接提升为大将军的,没有获得宰相应当封的爵位,所以六月乙巳日封王音为安阳侯。

【原文】

三年,王氏五侯争以奢侈相尚。成都侯商尝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 [1] 。后又穿长安城,引内澧水注第中大陂以行船,立羽盖,张周帷,楫棹越歌 [2] 。上幸商第,见穿城引水,意恨,内衔之未言 [3] 。后微行出,过曲阳侯第,又见园中土山,渐台,象白虎殿,于是上怒,以让车骑将军音 [4] 。商、根兄弟欲自黥、劓以谢太后 [5] 。上闻之,大怒,又使尚书责问司隶校尉、京兆尹,知成都侯商等奢僭不轨,藏匿奸猾,皆阿纵,不举,奏正法 [6] 。二人顿首省户下 [7] 。又赐车骑将军音策书曰:“外家何甘乐祸败,而欲自黥、劓相戮辱于太后前,伤慈母之心,以危乱国家!外家宗族强,上一身浸弱日久,今将一施之,君其召诸侯,令待府舍。 [8] ”是日,诏尚书奏文帝时诛将军薄昭故事 [9] 。车骑将军音籍槀请罪,商、立、根皆负斧质谢 [10] ,良久乃已。上特欲恐之,实无意诛也。

【注文】

[1] 明光宫: 宫殿名。建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秋,位于长乐宫北,具体地点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地望当年在清明门大街以北,宣平门大街以南,安门大街以东,东城墙以西范围之内。

[2] 澧(lǐ)水: 长安城内的一条水脉澧水河。 大陂(bēi): 大池塘,大水池。 楫棹(zhào): 古时称船桨,短桨称楫,长桨称棹。这里代指划船的人。

[3] 幸: 临幸,驾幸。旧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 内衔: 衔,含着。内衔指含在心里,不说出来。

[4] 微行: 帝王或有权势的高官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 渐台: 台名。在未央宫沧海中,四面环水。指四周环水的小岛、亭台等。

[5] 黥(qíng): 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和罪犯以防逃跑。 劓(yì): 劓鼻,古代割掉鼻子的酷刑。

[6] 司隶校尉: 官名。旧号“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时,汉哀帝时省去校尉而称司隶。西汉时司隶校尉秩为二千石。属官有从事、假佐等。因率领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而得名。其不畏权贵,战绩不凡,权势强大远远胜过了明代的东西厂和锦衣卫。 京兆尹: 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北京市市长。

[7] 省户: 原专指宫门、禁门,后也泛指门下、中书诸省。

[8] 浸(jìn)弱: 浸,逐渐。“浸弱”指逐渐地被软弱。 一施之: 一,统一、一一。“一施之”指全部处理、一一处理。

[9] 文帝(前202—前157年): 即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太后吕雉死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俭约节欲自持,谦逊克己,好黄老之学,在位二十三年,对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薄昭(?—前170年): 西汉文帝之母薄太后唯一的亲弟弟,即汉文帝的舅舅,出任车骑将军,封轵侯,后因杀死了汉文帝的使者而被诛杀。

[10] 籍槀(gǎo): 籍,跪着、坐着。槀,草,草席。“籍槀”即跪在草席上。 斧质: 斧,行刑的斧子。质,铁砧。一种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斧质”即指古代一种酷刑。杀人时,置人于铁砧上,以斧砍之。

【译文】

汉成帝鸿嘉三年(前18年),王氏五侯争着崇尚奢华。成都侯王商有一次得病了,想找个地方避暑,就向皇上借用明光宫。后来,他又命人凿穿长安城墙,把城内澧水河的水,引入他家宅第中的大池塘,以行船取乐,并在游船上竖立羽毛华盖,四周张挂帷幔,还命划船的人吟唱越歌。有一次,汉成帝到王商的府第做客,看见池水是凿穿城墙引来的,十分恼怒。但只记在心里没有说出来。后来,成帝微服出巡时,经过曲阳侯(王根)的府第,看见园中修筑土山。环绕水的人工小岛,是模仿白虎殿的样式,于是成帝大怒,以此责问车骑将军王音。王商、王根兄弟害怕了,就(谎说)想用在自己脸上刺字割鼻的方法,向皇太后谢罪。成帝听说后,更加怒不可遏,派尚书去责问司隶校尉和京兆尹,明知成都侯王商等人奢侈僭越、意图不轨行为,甚至窝藏坏人罪犯,却都阿谀纵容,不举奏揭发,将他们依法惩处。司隶校尉和京兆尹两人在宫门外叩头请罪。接着成帝又给车骑将军王音下了一道策书说:“这些外戚为什么自己甘愿犯罪来败坏自己呢?竟然还想自己刺面割鼻,在太后面前做出一副受辱的样子,伤害太后的慈母之心,这是想危害搅乱国家。外戚家族实力过于强大,朕都软弱很长一段时间无所作为了,今天我要对他们一一施行处罚。你立即告诉那几位诸侯,让他们待在自己家里等待处理!”当天,成帝还诏令尚书,奏报汉文帝诛杀将军薄昭的旧事经过。车骑将军王音坐在草垫子上向成帝请罪,王商、王立、王根也都背负刀斧和砧板,负荆谢罪待刑。此事很久才得以平息。成帝只不过是想吓唬吓唬他们,其实并不想真的诛杀他们。

【原文】

四年,平阿安侯王谭薨,上悔废谭使不辅政而薨也,乃复成都侯商,以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如将军 [1] 。魏郡杜邺时为郎,素善车骑将军音,见音前与平阿侯有隙,即说音曰:“夫戚而不见殊,孰能无怨 [2] !昔秦伯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春秋》讥焉 [3] 。周、召则不然,忠以相辅,义以相匡,同己之亲,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独兼国宠,又不为长专受荣任,分职于陕,并为弼疑,故内无感恨之隙,外无侵侮之羞,俱享天佑,两荷高名者,盖以此也 [4] 。窃见成都侯以特进领城门兵,复有诏得举吏如五府,此明诏所欲宠也。将军宜承顺圣意,加异往时,每事凡议,必与及之。发于至诚,则孰不说谕。 [5] ”音甚嘉其言,由是与成都侯商亲密。二人皆重邺。

【注文】

[1] 幕府: 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这里指幕僚。

[2] 郎: 官名。战国创立,本为君主侍从之官。汉初有郎中、中郎,以后有侍郎和议郎,郎或郎官是其总称。

[3] 秦伯(?—前537年): 即秦景公,嬴姓,名石,是秦桓公的长子,治理秦国长达三十九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 千乘: 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千乘形容兵车很多。

[4] 周、召: 指周公姬旦,召公姬奭(shì),二人皆为周文王子,周武王弟。周成王时,周公旦和召公奭共同辅政,二人分陕而治,陕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以西的地方归召公奭管理,皆有美政。 弼(bì)疑: 指在君王左右担当辅佐的重任。 荷(hè): 担负、承受,享有。

[5] 说(yuè)谕: 同悦愉,喜悦愉快的意思。

【译文】

汉成帝鸿嘉四年(前17年),平阿侯王谭去世。成帝后悔废除王谭的官职,导致他没有担任辅政大臣就去世了。于是再次启用成都侯王商,让他以特进的身份统领城门兵,并设置幕府,使他与将军一样有举荐下级官吏的权力。魏郡人杜邺,当时担任郎官,他一向与车骑将军王音关系很好,见王音从前与平阿侯王谭有嫌隙,就劝王音说:亲戚之间如果没有特殊照顾,怎么能没有怨恨呢?从前秦景公拥有千乘战车,那么强大的国家,却容不下自己的同母弟弟,《春秋》因此而讥刺此事。周公、召公却不这样,忠心耿耿相互辅助,申明大义相互匡扶,把对方当作自己一样亲密、把对方当作自己一样尊重。不因自己德高望重,就独享国家的荣宠,也不因自己年长,就包揽所有要职,将国家从陕地分开,分开管理,二人同为天子的辅弼大臣。因此内没有遗憾怨恨的嫌隙,外不用遭受侵犯侮辱的羞耻,同享上天的保佑,两人同时享有盛名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吧。我看成都侯王商,能以特进的身份统领城门兵,皇上还下诏,给他与五府一样有举荐官吏的职权。诏书的意思很明显,圣上想重用宠信王商。将军您应该顺从皇上的旨意,改变过去的做法加倍亲近他,每件重要政事,凡是有建议的奏章,都和王商磋商,只要有发自内心的诚意,还会有谁不高兴呢!王音非常赞赏他的话,从此与成都侯王商很亲密,两个人也都从此很看重杜邺。

【原文】

永始元年 [1] 。初,太后兄弟八人,独弟曼早死,不侯,太后怜之 [2] 。曼寡妇渠供养东宫,子莽幼孤,不及等比,其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 [3] 。莽因折节为恭俭,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 [4] 。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 [5] 。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6] 。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陈汤等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上由是贤莽,太后又数以为言 [7]

【注文】

[1] 永始: 汉成帝刘骜的年号,前16—前13年,共四年。

[2] 曼: 即王曼(生卒年不详),新朝王莽的父亲。

[3] 舆马: 亦作“轝马”,车马的意思。 佚游: 放荡,淫佚。 相高: 相互比较高低。

[4] 被服: 这里指穿着。 敕(chì)备: 谨慎周到。

[5] 英俊: 才智杰出的人。 曲有礼意: 委曲求全,恭谨有敬意。

[6] 黄门郎: 官名。又称黄门侍郎,专指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因宫禁之门曰黄闼(tà),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秦置,汉朝沿用。秩六百石,掌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等。 射声校尉: 官名。汉武帝时设置。八校尉之一,掌待诏射声,秩比二千石。所属有丞及司马,领兵七百人。

[7] 长乐少府: 官名。汉代制度,太后宫官皆冠宫名。汉初有长信詹事,主管太后宫,由宦者任职。汉景帝时改为长信少府。汉平帝时又改长乐少府,位在少府正卿之上。 金涉(生卒年不详): 西汉成帝时侍中。通晓经典,勤俭节行,儒家学者都很称颂他。原任左曹,汉成帝时升侍中、骑都尉,担任京畿地区匈奴人、南越人等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团司令。史称其“明经俭节,诸儒称之”,也就是说他很明事理,而且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张狂,因此深得其他大臣的称赞。 中郎: 官名。郎官的一种。即省中之郎,为帝王近侍官。战国始设,汉代沿置,秩比六百石,属光禄勋,习称中郎。其职为管理车、骑、门户,担任皇帝的侍卫和随从。

【译文】

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最初,皇太后(王政君)有兄弟八人,唯独弟弟王曼早死,没能够封侯,太后可怜他。王曼的遗孀渠被太后(派人)接到东宫居住。王曼的儿子王莽,小时候就成了孤儿,没法跟堂兄弟们相比,那些堂兄弟都是将军、五侯的儿子,乘(父在高位)时奢侈靡乱,争相以声色犬马来比较高低。而王莽因为不如堂兄弟,态度谦恭生活简朴,勤劳苦学,博览群书,穿得像普通儒生一样,侍奉母亲跟寡居的嫂子,抚养亡兄留下的孤儿,做得非常尽心周到。而且在外面广泛结交英俊杰出的人,在族内对待几位伯父叔父,能委曲求全,礼敬有加。大将军王凤病重时,王莽在旁侍候他,亲自尝药,忙得蓬头垢面,一连几个月都没有脱衣睡觉。于是王凤临死前,把王莽托付给皇太后和成帝。王莽因此官拜黄门郎,后又升任射声校尉。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上书,表示愿分出自己封地的一部分给王莽。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陈汤等,都是当代名士,也都为王莽说好话,因此汉成帝认为他贤能,太后也多次为王莽说好话。

【原文】

五月乙未,封莽为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1] 。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 [2] 。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 [3] 。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 [4] 。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朱子元无子,莽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 [5] ”即日以婢奉朱博。其匿情求名如此。

【注文】

[1] 骑都尉: 官名。汉武帝时期设置,皇帝的侍从官。两汉均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2] 谨敕(chì): 谨慎周到。 振施: 振同“赈”,救济;施,施舍、给予的意思。振施即救济施舍。

[3] 更(gēng): 更替、轮流、轮番。 隆洽: 隆,盛大,隆重。洽,广博,周遍。隆洽指盛大且广为人知,一般用来形容声誉。

[4] 激发: 原意指激之使奋起。这里形容矫情立异。 惭恧(nǜ): 羞惭、自愧。

[5] 后将军: 官名。战国设置,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于上卿。职掌为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名称多有前、后、左、右之类,后来逐渐废弃。 朱子元(生卒年不详): 即朱博,字子元,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成帝时,历任博阳令、冀州刺史、左冯翊、光禄大夫、廷尉、后将军等,因红阳侯王立被翟方进弹劾,朱博作为其党羽被牵连获罪。哀帝即位后,复位光禄大夫,迁京兆尹,因附逆傅太后得为大司空,旋迁丞相,封阳乡侯。

【译文】

五月乙未(初六日),汉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在宫廷值宿禁卫谨慎周到,爵位越高,礼节操守越谦恭,他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裘都施舍给门下宾客,家里不留多余的财物。他收罗赡养名士,广泛结交将、相、卿、大夫们。因此,在位的官员争相推荐他,善于游说的人也为他到处宣传,虚名声誉隆盛无比,已经盖过了他的诸位伯父叔父。王莽敢于做另类的事情,却能安然处之,毫不感到惭愧。有一次,王莽私下买了一个婢女,其他兄弟中有人听说了,王莽便说:“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我听说此女有生子相,就替他买了下来。”接着,当天就把那婢女奉送给了朱博。他就是这样藏匿真实情况来博取好名声的!

【原文】

二年春正月己丑,安阳敬侯王音薨。王氏唯音为修整,数谏正,有忠直节 [1]

【注文】

[1] 修整: 修身严谨。 谏正: 劝谏匡正,谏诤、规劝。

【译文】

永始二年(前15年),春季正月己丑(初三日),安阳敬侯王音去世。外戚王氏家族中,唯有王音行为修身严整,数次劝谏成帝改正错误,有忠诚正直的节操。

【原文】

三月丁酉,以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红阳侯王立位特进,领城门兵 [1]

【注文】

[1] 王立(生卒年不详): 西汉外戚,王莽的六叔。成帝时被封为红阳侯。 位: 动词,位居、位列某某官职。

【译文】

三月丁酉(十二日),汉成帝任命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赐红阳侯王立官位特进,统领城门兵。

【原文】

冬十一月,卫将军王商恶陈汤,奏“汤妄言昌陵且复发徙 [1] 。又言黑龙冬出,微行数出之应” [2] 。廷尉奏汤非所宜言,大不敬。诏以汤有功,免为庶人,徙边。

【注文】

[1] 昌陵: 西汉成帝在位期间修建的一座陵墓,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戏乡,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昌陵是在延陵建设了近十年之后开始修建的,由于其所在地势等原因,建设了五年即被放弃,又返回延陵。昌陵的修建致使国库空虚、民力疲乏。后因地下水外渗且无法克服而罢弃。

[2] 黑龙: 汉代谶纬学说里的一种黑云天象。

【译文】

冬季十一月,卫将军王商厌恶陈汤,上奏说:“陈汤散布谣言说昌陵又要再次进行移民,又说黑龙在冬季里出现,这是皇帝数次微服出巡的反应。”廷尉上奏称,陈汤说了不应该说的话,犯了大不敬之罪。成帝下诏说,陈汤有功,只免官为平民,放逐到边疆。

【原文】

初,少府陈咸、卫尉逢信,官簿皆在翟方进之右 [1] 。方进晚进,为京兆尹,与咸厚善。及御史大夫缺,三人皆名卿,俱在选中,而方进得之。会丞相薛宣得罪,与方进相连,上使五二千石杂问丞相、御史,咸诘责方进,冀得其处,方进心恨 [2] 。陈汤素以材能得幸于王凤及王音,咸、信皆与汤善,汤数称之于凤、音所,以此得为九卿。及王商黜逐汤,方进因奏“咸、信附会汤以求荐举,苟得无耻”。 [3] 皆免官。

【注文】

[1] 陈咸(生卒年不详): 字子康,西汉沛郡洨县(今石湖区濠城乡)人。初为郎,后升任左曹。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认为陈咸忠诚直率,遂奏请皇帝起用,初为郎,迁左曹、御史中丞。先任长史,而后历任冀州刺史、谏议大夫、楚国内史,及北海郡、东郡太守之职。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丞相翟方进举报陈咸贪赃枉法遂被免官。后因翟方进弹劾罢免,复任尚书。 官簿: 亦作“官薄”,原指记录官吏功绩和经历的簿籍,后多指做官的资历。

[2] 薛宣(生卒年不详): 字赣君,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西汉末年丞相,敬武公主之夫,封高阳侯,以知人善任而著称。历任县丞、乐浪都尉丞、宛句令、长安令等。成帝时,诏补御史中丞,执法殿中,外总部刺史。鸿嘉元年(前20年)升御史大夫。四月,任丞相。永始二年(前15年)被免相位。 杂问: 即会审。 诘责: 质问并追究责任。

[3] 附会: 依附、追随。 苟得: 苟且、随便。

【译文】

最初,少府陈咸,卫尉逢信,做官的资历都比翟方进老。翟方进做官较晚,担任京兆尹时,与陈咸关系很好。等到御史大夫职位空缺,三人都是著名的卿大夫,都在候选人名单之内,而最后却由翟方进取得了御史大夫的官位。正好那时丞相薛宣获罪,事情牵连到翟方进,皇上派五位二千石官员一同审问丞相、御史,陈咸乘机对翟方进深究切责,希望得到他的御史大夫的官位,翟方进心里非常记恨。陈汤向来以才能高深得王凤以及王音的欣赏。陈咸,逢信都与陈汤关系不错,陈汤在王凤、王音面前也多次称赞他们,靠这个他们俩得以官列九卿,等到王商罢黜放逐了陈汤,翟方进趁机上奏说,陈咸、逢信都是附会陈汤,而得以被举荐升官的,苟且无耻。于是陈咸、逢信二人都被免官。

【原文】

三年十二月,故南昌尉九江梅福上书曰:“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陈平起于亡命而为谋主,韩信拔于行陈而建上将 [1] 。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争进奇异,知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 [2] 。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无敌于天下也。孝武皇帝好忠谏,说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廷,自衔鬻者不可胜数 [3] 。汉家得贤,于此为盛。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于是积尸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以众贤聚于本朝,故其大臣势陵,不敢和从也 [4] 。方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见间而起者,蜀郡是也。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无逃匿之意,此皆轻量大臣,无所畏忌,国家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 [5] 。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庙堂之议,非草茅所言也 [6] 。臣诚恐身涂野草,尸并卒伍,故数上书求见,辄报罢。臣闻齐桓之时,有以九九见者,桓公不逆,欲以致大也 [7] 。今臣所言,非特九九也,陛下距臣者三矣,此天下士所以不至也。昔秦武王好力,任鄙叩关自鬻 [8] ;缪公行伯,由余归德 [9] 。今欲致天下之士,民有上书求见者,辄使诣尚书问其所言,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懑,吐忠言,嘉谋日闻于上,天下条贯,国家表里,烂然可睹矣 [10] 。夫以四海之广,士民之数,能言之类至众多也。然其隽桀指世陈政,言成文章,质之先圣而不缪,施之当世合时务,若此者亦无几人 [11] 。故爵禄束帛者,天下之砥石,高祖所以厉世摩钝也。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12] 。故诚能勿失其柄,天下虽有不顺,莫敢触其锋,此孝武皇帝所以辟地建功,为汉世宗也。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夫鸢鹊遭害,则仁鸟增逝,患者蒙戮,则智士深退 [13] 。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延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群臣皆承顺上指,莫有执正。何以明其然也?取民所上书,陛下之所善,试下之廷尉,延尉必曰:‘非所宜言,大不敬。’以此卜之,一矣。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孝元皇帝擢之,以厉具臣而矫曲朝 [14] 。及至陛下,戮及妻子。且恶恶止其身,王章非有反畔之辜而殃及室家,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陛下循高祖之轨,杜亡秦之路,除不急之法,下无讳之诏,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方今君命犯而主威夺,外戚之权,日以益隆。陛下不见其形,愿察其景。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水灾亡与比数,阴盛阳微,金铁为飞,此何景也 [15] ?汉兴以来,社稷三危,吕、霍、上官,皆母后之家也。亲亲之道,全之为右,当与之贤师良傅,教以忠孝之道。今乃尊宠其位,授以魁柄,使之骄逆,至于夷灭,此失亲亲之大者也。自霍光之贤,不能为子孙虑,故权臣易世则危 [16] 。《书》曰:‘毋若火,始庸庸。’势陵于君,权隆于主,然后防之,亦无及已。”上不纳。

【注文】

[1] 若不及: 像要来不及了一样。 转圜(huán): 转动圆形器物。常用以代指便易迅速之事。 亡命: 谓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这里代指逃亡的人。 韩信(前231—前196年): 字重言,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处死。 行陈: 巡行军阵,此指从村郡招募来的军队。陈,通“阵”。

[2] 云合: 像云一样集合,即云集。 奇异: 这里指各种奇策异计。

[3] 廉、茂: 孝廉与茂才的并称。 庆赐: 赏赐,一般指帝王赏赐。 阙廷: 亦作“阙庭”。指楼阙庭院,后借指朝廷。 自衔鬻(yù)者: 鬻,卖、出售。自衔鬻者,自己叫卖自己,指毛遂自荐的人。

[4] 势陵(líng): 陵通“凌”,势力凋零、稀少的意思。

[5] 苏令(?—前14年): 山阳郡(今山东金乡西北)人,汉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铁官徒起义军将领。 蹈藉: 即践踏。 党与: 同党之人,亦作“党羽”。

[6] 庙堂: 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借指朝廷。 草茅: 亦作“草茆”,即杂草。借指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也借指在野未出仕的人或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7] 九九: 即九九乘法算术法。 不逆: 逆,抵触、不顺从。不逆即没有抵触。 致大: 导致、引出大事件。

[8] 秦武王(前329—前307年): 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任鄙(生卒年不详): 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两千三百年左右,战国秦武王时著名勇士、大力士。官至汉中郡守,昭王十九年死。

[9] 缪公(?—前621年): 即秦穆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行伯(bà): 伯,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行伯,即推行霸业。 由余(?—前623年): 一作繇余,罕之第三十七世孙。春秋时天水人。由余的祖先原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后来,由余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国,秦穆公元年,被秦穆公任为上卿(即宰相),为秦穆公出谋划策,帮助秦国攻伐西戎,一举攻伐锦诸戎、绲戎、翟戎、义渠等十二个戎国,遂称霸西戎,使秦位列春秋五霸。由余的子孙遂以他的名字以姓氏,称为由氏和余氏。

[10] 愤懑: 抑郁、气愤。 条贯: 条理;系统。 烂然: 灿烂、光明的样子。

[11] 隽桀(jié): 隽同“俊”,桀同“杰”,俊杰,杰出人才的意思。

[12] 泰阿: 十大名剑之一,泰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楚国镇国至宝,是把威道之剑。

[13] 鸢(yuān): 鸢,老鹰,大鸟。

[14] 厉具臣: 鼓励有才干的大臣。 矫曲朝: 矫正被歪曲的朝廷风气。

[15] 率(lǜ): 比例、比率。

[16] 霍光(?—前68年): 字子孟,生于汉武帝元光年间,卒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二十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重要的政治人物。

【译文】

永始三年(前14年)十二月,前南昌尉、九江人梅福上书说:“昔年汉高祖接纳善言建议唯恐不及,顺从谏言犹如转动圆形器物一样快,听取建议不要求他是否有才能,奖励有功劳的人,不考察他平素的行为。陈平出身于亡命之徒却能成为重要谋臣,韩信从一个普通军士提拔为上将。因此天下人像云一样集结归附汉朝,争相献奇策异计,智者施展全部谋略,愚者也尽心献上一得之虑。勇士极力显示尽忠报国的气节,懦夫也勉励自己拼死效命。集合天下人的智慧,汇并天下人的威力,因此推翻秦朝就像拿起一根羽毛,攻取楚国就像捡起掉在路上的东西,这就是汉高祖之所以能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汉孝武皇帝(刘彻)好听忠言纳谏,喜欢听至忠至理的言语,封爵不必等人有了孝廉、茂才的本事,赏赐也不须非得有显赫功绩,所以天下百姓各自磨砺意志,殚精竭虑来到京城,要求献计献策的人数都数不清。汉朝得到的贤能人才,以此时为最多。假使孝武皇帝能多听信采用这些人的计策,国家就会出现一派升平的景象。但当时连年征战,尸体堆积,骸骨遍野,而胡人、越人称心快意,因而淮南王刘安趁机起兵反叛。但他的企图之所以没有成功,反而密谋泄露,就是因为众多贤能的人才汇聚于朝廷,而他手下大臣实力孤弱,没人敢附和他们的阴谋。而如今,平民百姓都窥视国家空隙,想趁机起来造反,蜀郡就是这样。后来山阳的亡命徒苏令之流,践踏有名都市、大郡县,广结党羽,搜罗徒众,根本没有逃跑躲避的意思,这是因为他们根本瞧不起朝廷大臣,无所畏惧和顾忌。国家的权力衰落,因此小人物都想跟朝廷抗衡。贤士,是国家的重要工具,得到人才的拥护,国家的分量就重,失去人才的拥护,国家的分量就会变轻。《诗经》里说‘人才济济、贤士众多,使文王得以安宁’。虽然事关国家大政的讨论,不是我这个茅屋出身的人所应当谈论的。但我生怕有朝一日死于荒草之间,尸体跟士兵们埋在一起,因而多次上书求见陛下,但都没有被批准。我听说齐桓公时,有人进献九九算数法,齐桓公不因小事而不见,是想因此而引出更重要的建议。现在微臣所要谈的,不是九九算数法那样的小事,陛下却三次拒绝我,这正是天下贤士所以不来的原因。昔年,秦武王喜好勇猛力士,任鄙就敲打城关自我推荐,秦缪公推行霸业,贤士由余就前来报效有德之君。如今陛下若想网罗天下贤士,百姓有上书求见的,就应让他们到尚书那里,问他们有什么建言,若有可采纳的,就应赏给升斗微薄的俸禄,赐予一束丝帛那样的小奖赏。若能如此,则天下有才能的贤士,就能发泄怨气,倾吐忠言,好的谋略天天可以呈报到陛下您这里,天下就会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内外的太平局势,就会灿烂可观了。陛下拥有的广阔疆土和众多民众,能进忠言的人可能有很多。然而那种才智出众,能够指点世情,陈述政事,出口成章,与古代圣贤的话对照而毫无谬误,施行于当代还合乎时务的,恐怕也没有几个。因此,所谓爵位、俸禄、丝帛,只不过是天下的磨刀石,汉高祖用来激励世人,磨砺鲁钝让人奋发进取。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东西,必须先使工具锋利。’至于秦朝却不是这样,大张诽谤之法,反而为汉王朝的兴起扫除了障碍,这就相当于倒拿着泰阿宝剑,把剑柄交给了楚人(项羽),如果能够不失去对剑柄的掌握,天下虽有不顺从的人,也不敢碰触剑锋。这正是孝武皇帝所以开拓疆土建功立业,成为汉世宗的原因。而今陛下既不采纳天下人的建议,又对进谏之人加以杀戮。正如鸢鹊那种恶鸟遭到伤害,也会使被吓走的仁鸟增多。愚昧的人被刑戮了,聪明的人就会隐姓埋名。近来,有些愚民上书,因所言不是当务之急而触犯法令,被廷尉究治处死的人很多。自阳朔年间以来,天下就以直言进谏为忌讳,在朝廷内尤其严重,群臣都顺着皇上的意旨说话,没有敢坚持正义的。如何证明这种情况呢?请取小民的奏书,把陛下认为很好的挑出来,试着交给廷尉去处理,廷尉一定会说:‘这不是应该说的话,犯了大不敬之罪。’用这种方法推测其余(陛下认为不好的),可知一般。已故京兆尹王章忠诚正直,敢在朝廷上与皇帝当面争论。孝元皇帝擢升他,以此来鼓励有才干的大臣,矫正被歪曲的朝廷风气。可是到了陛下手中,不仅将王章处死,甚至连妻子儿女都不能幸免。况且惩恶只应限其本人,王章并没有犯反叛的重罪,而竟连家室都遭殃及。这样做,会摧折忠直之士的气节,绑住谏臣们的舌头。群臣都知道这事不对,但不敢争辩。天下人以直言为戒,这是国家的最大隐患。希望陛下能遵循汉高祖的做法,杜绝秦朝那种覆亡的道路,废除因言不急之事而获罪的法令,颁布进言不必忌讳的诏书,博览多听,甚至包括听取疏远和低贱之人的意见,使深藏的不再隐退,遥远的言路不被阻塞。这才是四门大开、招揽贤才,察观四方、心明眼亮呀。过去的事已经无法挽救,未来仍可以迎头去追。现在君王的权力已被大臣侵犯,夺取了主上的威严。外戚的权势,日益隆盛,陛下若不能看到具体形迹,请想一下周围的影响。自建始年间以来,日食、地震大致有春秋时期的三倍之多,而水灾发生次数之多,更无法相比,阴盛阳衰,连铸钱的铜铁都如流星飞走,这是什么样的情景呀?自汉朝兴起以来,国家江山社稷有三次大的危机,分别是吕氏、霍氏、上官氏作乱,他们都是皇太后的娘家。亲爱亲戚的正道,是以保全为上策,应当派给他们贤良的师傅,用忠孝之道教育他们。如今却赐予他们尊贵荣宠的地位,授予重要的军政大权,使他们骄横悖逆,早晚会导致灭族之祸。这就失去了亲爱亲属的大义。即使以霍光的贤能,也未有保全子孙后代的好办法,所以说权势过重的大臣,新皇帝登基后,他就危险了。《尚书》说,‘不要让他像火一样,开始火苗很小很平庸,(但早晚会发展成烈焰)。’如果大臣的势力已凌驾于君王之上,权力的隆盛也超过主上,然后再去防范,就来不及了。”成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原文】

四年冬十一月庚申,卫将军王商病免 [1]

【注文】

[1] 卫将军: 官名。西汉时,汉文帝由代王入继帝位,设卫将军一员,以亲信宋昌任之,总领京城各军,是防卫部队的统帅,二品品级。后成为惯例,卫将军置官属,掌握禁兵,预闻政务。

【译文】

永始四年(前13年)冬季十一月庚申(二十一日),卫将军王商因病免职。

【原文】

元延元年春正月壬戌,王商复为大司马、卫将军 [1]

【注文】

[1] 元延: 汉成帝刘骜的年号,前12—前9年,凡四年。

【译文】

汉成帝刘骜元延元年(前12年)春季正月壬戌(二十四日),王商再次被任命为大司马,卫将军。

【原文】

[秋七月],红阳侯立举陈咸方正,对策,拜为光禄大夫、给事中 [1] 。丞相方进复奏“咸前为九卿,坐为贪邪免,不当蒙方正举,备内朝臣” [2] 。并劾“红阳侯立选举故不以实” [3] 。有诏免咸,勿劾立。

【注文】

[1] 给(jǐ)事中: 官名,秦始置。西汉因之,为加官,位次中常侍,无定员。所加之官或为大夫、博士或议郎,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亦有加者。加此号得给事宫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分平尚书奏事,负责实际政务,为中朝要职,多以名儒国亲充任。

[2] 蒙: 蒙恩。 内朝臣: 古代官职有内外朝之分,外朝指站班文武。内朝一般指在皇帝身边服侍伺候皇帝的人,如侍从、给事中等官职。

[3] 故: 故意。 以实: 按照实际情况。

【译文】

元延元年(前12年)秋季七月,红阳侯王立举荐陈咸为方正,通过御前对策后,被任命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丞相翟方进再次上奏说:“陈咸从前位列九卿,因为贪赃奸邪而获罪免职,不应该以方正资格再被举荐,担任内朝大臣。”同时还弹劾说:“红阳侯王立,在选拔举荐人才时,故意不按真实情况。”成帝下诏免去陈咸的官职,但不许弹劾王立。

【原文】

十二月乙未,王商为大将军。辛亥,商薨。其弟红阳侯立次当辅政。先是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垦草田数百顷,上书以入县官,贵取其直一万万以上 [1] 。丞相司直孙宝发之,上由是废立,而用其弟光禄勋曲阳侯根 [2] 。庚申,以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注文】

[1] 南郡: 郡名。始置于秦朝,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州)。汉成帝末年李尚为南郡太守。 垦草田: 汉时称农民自己除草开垦的荒地为垦草田。 贵取其直: 直通“值”,贵取其值即从中抽取钱财、从中牟利的意思。

[2] 丞相司直: 官名。协助丞相检举不法的人。 孙宝(生卒年不详): 字子严,颍川鄢陵人也,初为议郎,迁谏大夫。鸿嘉中,上拜为冀州刺史,迁丞相司直。后征为京兆尹。哀帝时为谏大夫,迁司隶。哀帝崩,王莽向王太后推荐他做了光禄大夫,与王舜等俱迎中山王。平帝立,官居大司农。

【译文】

十二月乙未(初二日),汉成帝任命王商为大将军。辛亥(十八日),王商去世。他的弟弟红阳侯王立,按照顺序应当接替王商辅政。先前,王立曾派他的门客,通过南郡太守李尚以草田名义强占百姓新开垦的田地数百顷,然后上书,把这些田当作他新开垦的田地卖给国家,从中牟利达一亿以上。丞相司直孙宝揭发了这件事,汉成帝因此废黜王立,起用他的弟弟光禄勋、曲阳侯王根。庚申(二十七日),成帝任命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原文】

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衣冠所出游道,宜更赐禹他地 [1] 。上不从,卒以赐禹 [2] 。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天子愈益敬厚禹,每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上亲拜禹床下,禹顿首谢恩。禹小子未有官,禹数视其小子,上即禹床下拜为黄门郎、给事中。禹虽家居,以特进为天子师,国家每有大政,必与定议。

【注文】

[1] 张禹(?—前5年): 字子文,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东)人。幼年喜欢卜相,初元中,“诏令禹授太子《论语》,由是迁光禄大夫。数岁出为东平内史”。成帝即位,崇经学,敬重师傅,以师赐禹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拜为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河平四年(前25年)为丞相,封安昌侯。鸿嘉元年(前20年)致仕还乡,以列侯朝朔望,赐位特进,见礼如丞相。建平二年(前5年)卒,谥节侯。 平陵: 汉昭帝刘弗之陵。刘弗原名刘弗陵,汉武帝幼子,八岁即位,在位十三年。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二十一岁时刘弗陵不明不白地暴死于未央宫,遂安葬于东距未央宫前殿二十二公里、西距其父茂陵六公里的平陵陵园西北大冢中。 衣冠所出游: 汉制,每月初一,都要从汉高祖陵寝中取出刘邦在世时的衣冠,用车驾承载,在宗庙行走,名衣冠游。

[2] 卒: 最终、最后。

【译文】

特进安昌侯张禹,请求汉成帝把平陵旁肥牛亭的那片土地赐给他。曲阳侯王根反对,他认为这片地在平陵寝庙的附近,又是每次举行汉高祖刘邦衣冠出游仪式的必经之路,应换一块地赐给张禹。汉成帝没有听从,最终还是把那块地赐给了张禹。王根因此事对张禹的得宠十分嫉妒,多次在成帝面前诽谤张禹。但成帝却越来越尊敬厚待张禹,张禹每次患病,成帝都打听他的饮食起居情况,亲自坐车到张禹家问候,亲自到病床前问候张禹,张禹叩头谢恩。张禹的小儿子没有官职,张禹数次用眼睛看他那个小儿子,成帝就在张禹床前封他的小儿子为黄门郎,给事中。张禹虽然居家没有正式官职,但他以特进身份当天子的老师,国家每有大事,成帝都要跟他商量才决定。

【原文】

时吏民多上书言灾异之应,议切王氏专政所致,上意颇然之,未有以明见。乃车驾至禹第,辟左右,亲问禹以天变,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曲阳侯不平,恐为所怨,则谓上曰:“《春秋》日食、地震,或为诸侯相杀,夷狄侵中国。灾变之意,深远难见,故圣人罕言命,不语怪神,性与天道,自子贡之属不得闻,何况浅见鄙儒之所言 [1] 。陛下宜修政事,以善应之,与下同其福喜,此经义意也。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2] ”上雅信爱禹,由此不疑王氏 [3] 。后曲阳侯根及诸王子弟闻知禹言,皆喜说,遂亲就禹。

【注文】

[1] 子贡(前520—前456年): 即端木赐,字子贡,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期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

[2] 新学小生: 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3] 雅: 素来、向来的意思。

【译文】

当时官吏和百姓中有很多人上书谈论灾异的应现,谴责讽刺是王氏专权招致灾异。汉成帝也认为颇有道理,但还没有明确表示出来,于是就坐车来到张禹的府第,屏退左右,亲自询问张禹关于天象变异的事,也把官吏和民众上书说王氏专权之事告诉了张禹。张禹认为自己已年老,子孙都还年弱,又与曲阳侯王根不和,恐怕遭王氏怨恨,就对汉成帝说:“《春秋》上记载的日食、地震,有的是因为诸侯互相攻杀,有的是因为夷狄侵犯中原。天象灾难变异的根源,本来就是深奥难以捉摸。所以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说有关神怪的事,性命与天道,连子贡那样的孔子的弟子,也未能听到孔子谈论,更何况那些见识浅薄鄙陋的儒生呢。陛下应该多在政事上下功夫,用善行来应对上天的警告,与臣下一起为民造福,这才是儒家经义的本意呀。那些初学小生胡言乱语、误人子弟,不要相信他们,一切应按儒学经学来判断。”成帝一向信任张禹,从此不再怀疑王氏家族。曲阳侯王根以及王氏子弟知道了张禹的话,都很高兴,开始亲近张禹。

【原文】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无所不至’者也。 [1]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 [2]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3]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4] ”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 [5] ”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6]

【注文】

[1] 朱云(生卒年不详): 字游,原居鲁地,后移居平陵,元帝时,与少府五鹿充宗辩论易学,获胜,遂授博士,迁任杜陵令,后为槐里令。为人狂直,多次上书抨击朝廷大臣。汉成帝时,朱云进谏攻击丞相张禹为佞臣,成帝怒,欲斩之,他死抱殿槛,结果殿槛被折断,后获赦。皇帝亦下令不换断槛:“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这是成语“朱云折槛”的典故。朱云自此不复仕,晚年教授生徒,年七十余岁卒于家。 尸位素餐: 成语,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

[2] 尚方斩马剑: 即尚方剑,中国古代皇帝收藏在“尚方”的剑,汉代称“尚方斩马剑”,是皇帝御用的宝剑,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有先斩后奏等代表皇权的权力。在戏剧、小说中一般俗称其为“尚方宝剑”。 厉: 这里作警告,严厉约束的意思。

[3] 居下讪(shàn)上: 指下属背地里讥笑上级。 师傅: 这里专指古时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或为辅佐国君之官,或为教导太子之官,或为虚衔。统称为师傅、师保、保傅。

[4] 龙逄(生卒年不详): 即关龙逄,夏朝桀王时期的大臣,因直言被害。 比干: 商朝纣王时期的大臣,因直言被剖心致死。

[5] 辛庆忌(?—前12年): 西汉将领,字子真,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人,辛武贤子。以父任为右校丞,屯田乌孙赤谷城,有战功。元帝初,补金城长史,累迁张掖、酒泉太守,成帝初,征为光禄大夫,执金吾。后拜左将军,为国虎臣,匈奴西域,敬其威信。 狂直: 疏狂率直。

[6] 因而辑(jí)之: 因,顺着、沿着,表承接。辑,修葺、修理的意思。 旌(jīng): 原指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这里作动词,表扬、表彰的意思。

【译文】

曾任槐里县令的朱云上书求见汉成帝,公卿都在场,朱云对成帝说:“当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君主,下没有本事造福人民,都是些占着官位不做事、白领俸禄的人,都是像孔子所说的‘卑鄙的人不可让他侍奉君主,他们害怕失去官位,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人。我请求陛下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个奸佞大臣的头颅,来警告其他人。”成帝问:“此人是谁?”对曰:“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说:“如此小官竟敢以下犯上,公然在朝廷之上侮辱帝师,该当死罪,不容赦免。”御史将朱云拉下去。朱云牢牢抓住宫殿栏杆,栏杆折断。朱云大喊说:“我能到地下追随关龙逄、比干,心满意足了。但却不知圣明的汉王朝将会有什么下场!”御史强行将朱云押下殿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脱下官帽,解下印信绶带,伏在殿下叩头说:“朱云这个臣子,一向以癫狂耿直闻名于世,假使他说的话是对的,不应该杀他;假使他说的话不对,也应该宽容他。微臣愿以死请求陛下(赦免他)!”辛庆忌叩头叩得头破血流,成帝怒意才消解,杀朱云之事才得以作罢,后来,工匠修理宫殿栏杆时,成帝说:“不要换新的,就着原来的修补一下就行,我要用它来表彰敢直言的大臣。”

【原文】

三年春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壅江三日,江水竭 [1] 。刘向大恶之,曰:“昔周岐山崩,三川竭,而幽王亡 [2] 。岐山者,周所兴也。汉家本起于蜀、汉,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星孛又及摄提、大角,从参至辰,殆必亡矣。 [3]

【注文】

[1] 岷(mín)山: 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主要由石灰岩构成。 壅(yōng): 壅塞、壅阻的意思,多形容阻断江河。

[2] 岐山: 又称凤凰山。为何称之为凤鸣岐山呢?传说中有一只凤凰栖息于此,起飞时鸣叫一声形成这座凤凰山,岐山县县政府所在地凤鸣镇正是由此而名。岐山县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南接秦岭,北枕千山,中部为平原,岐山是炎帝生息、周朝兴起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 三川: 指今河南省黄河及以南的洛水、伊河这三条河流。三川名称起源于夏商周时代,这里是华夏民族、中华文明的核心策源地,最早意义上的中原。 幽王(前795—前771年): 即周幽王,周宣王之子,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湦。继位后,贪婪腐败,不问政事,重用佞巧,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引起国人强烈不满。又废嫡立庶,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后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致使西周灭亡。

[3] 星孛(bèi): 我国古代对彗星的称呼,此外还有蓬星、长星等称呼。 摄提: 古星名,属二十八宿中的亢宿,共六星,位于大角星的两侧。左摄提三星即牧夫座ο,π(π1、π2),ζ;右摄提三星即牧夫座η,τ,υ。 大角: 牧夫座的主星,即α星。由于它亮度大,所以列为二十八宿之首。大角在中国古代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北斗七星指示方向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古代星象家认为大角星象征君王。 从参至辰: 指彗星的行动路线,从参宿一直走到辰宿的位置。 殆(dài): 在这里表示时间,相当于“将”“将要”的意思。

【译文】

元延三年(前10年)春季正月丙寅(初十),位于蜀郡的岷山发生山崩,土石堵塞长江达三天,下游江水枯竭。刘向对这事非常厌恶,说:“昔年,周朝岐山发生山崩,(泾、渭、洛)三条河川都枯竭了,结果周幽王被杀。岐山是周朝的兴起之地。汉朝本是由蜀郡汉中兴起,而今初兴之地山崩川竭,彗星长尾又扫过摄提、大角,从参宿一直走到辰宿的位置,汉朝恐怕不久就要灭亡了。”

【原文】

绥和元年冬十月甲寅,王根病免。 [1]

【注文】

[1] 绥和: 汉成帝刘骜的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前8—前7年,共计二年。绥和二年四月汉哀帝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建平。

【译文】

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冬季里十月甲寅(十四日),王根因患病,被免去官职。

【原文】

十一月,卫尉、侍中淳于长有宠于上,大见信用,贵倾公卿,外交诸侯、牧、守,赂遗赏赐累钜万,淫于声色 [1] 。许后姊孊为龙頟思侯夫人,寡居 [2] 。长与孊私通,因娶为小妻。许后时居长定宫,因孊赂遗长,欲求复为婕妤 [3] 。长受许后金钱、乘舆、服御物前后千余万,诈许为白上,立以为左皇后。孊每入长定宫,辄与孊书,戏侮许后,嫚易无不言 [4] 。交通书记,赂遗连年。

【注文】

[1] 淳于长(?—前8年): 字子鸿,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其父族虽无权势,但母族十分显赫:姨娘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成帝刘骜的皇太后;舅父为当时的“五侯”。基于此,他二十岁便当上了黄门郎,出入于宫廷,往来于显贵之间,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千方百计地接近、讨好成帝,很快升为卫尉,成为九卿之一。 牧、守: 官名。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2] 孊(mǐ): 古女子人名用字。 龙頟(é)思侯: 即“龙頟侯”,亦作“龙额侯”。侯名,汉韩说、韩增曾封此侯,后也泛指宠幸之臣。

[3] 婕(jié)妤(yú): 古代宫中嫔妃的“职称”,汉代将嫔妃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舞涓、婧娥、容华、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汉代婕妤往往晋封皇后。汉武帝置,为妃嫔之首。

[4] 嫚(màn)易: 即轻薄、侮辱的意思。

【译文】

绥和元年(前8年)十一月,卫尉、侍中淳于长在汉成帝面前很得宠,深受信任和重用,权贵压倒公卿,他在外结交诸侯、州牧、太守,收受贿赂和皇帝给予的赏赐,累计达亿万,还整日放纵于声色之中。许皇后的姐姐许孊原是龙頟思侯(韩宝)的夫人,韩宝死后寡居在家。淳于长与她私通,就娶她为妾。许皇后那时候被罢黜,居住在长定宫,就通过她姐姐许孊贿赂淳于长,谋求恢复婕妤的地位。淳于长收了许皇后的金钱、车马、衣服、器具等,前后加起来千余万钱,他便欺骗许后,许诺为她向汉成帝请求,立她为左皇后。许孊每次去长定宫,淳于长都让许孊带信戏弄侮辱许后,轻薄的言辞无所不用其极。这种书信往来,以及贿赂,连续数年。

【原文】

时曲阳侯根辅政,久病,数乞骸骨。长以外亲居九卿位,次第当代根。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王莽心害长宠,私闻其事。莽侍曲阳侯病,因言:“长见将军久病,意喜,自以当代辅政,至对衣冠议语署置 [1] 。”具言其罪过。根怒曰:“即如是,何不白也?”莽曰:“未知将军意,故未敢言。”根曰:“趣白东宫 [2] !”莽求见太后,具言长骄佚,欲代曲阳侯,私与长定贵人姊通,受取其衣物 [3] 。太后亦怒曰:“儿至如此,往白之帝!”莽白上,上以太后故,免长官,勿治罪,遣就国。

【注文】

[1] 衣冠: 衣和冠。古代只有士以上官员才能戴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这里以此代称缙绅和士大夫们。 署置: 部署设置,常指选用官吏。

[2] 趣(cù): 同“促”,赶快;从速去做某事的意思。

[3] 长定贵人: 即住在长定宫的许皇后。

【译文】

这时曲阳侯王根辅政,久病不起,数次请求辞官退休。淳于长因为是外戚,所以位居九卿,按顺序应当接下来代替王根(辅政)。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王莽妒忌淳于长得宠,就暗中打听他的隐私坏事。王莽在伺候曲阳侯王根病的时候,趁机说:“淳于长见将军您久病,很高兴,自以为应当代替将军辅政,甚至已经开始对士大夫们谈论给他们封官设署的话了。”并把(他搜集到的)淳于长的全部坏事都说了出来。王根大怒说:“有这等事,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王莽说:“不知将军的意思,因此没敢说。”王根说:“快去禀告太后。”王莽求见太后,详细讲述了淳于长骄奢淫逸,想取代曲阳侯王根,以及与废后长定贵人许氏的姐姐私通,收取许氏的衣物贿赂的事。太后很愤怒地说:“小子放肆到这种地步,去奏告皇上吧!”王莽又报告了汉成帝,成帝因为淳于长是太后的亲属,虽免去了淳于长的官职,但没有治其罪,而是把他遣送回封国。

【原文】

初,红阳侯立不得辅政,疑为长毁谮,常怨毒长,上知之。及长当就国,立嗣子融从长请车骑,长以珍宝因融重遗立 [1] 。立因上封事,为长求留曰:“陛下既托文以皇太后故,诚不可更有他计。”于是天子疑焉,下有司按验。吏捕融,立令融自杀以灭口。上愈疑其有大奸,遂逮长系洛阳,诏狱穷治 [2] 。长具服戏侮长定宫,谋立左皇后,罪至大逆,死狱中。妻子常坐者徙合浦,母若归故郡。上使廷尉孔光持节赐废后药,自杀 [3]

【注文】

[1] 嗣子: 应当接替爵位的儿子,即嫡长子。 重遗: 重重贿赂。

[2] 系: 约束、拘禁。 洛阳: 这里指东汉的洛阳狱。洛阳狱设置在洛阳县官署之内,由司隶校尉、河南尹与洛阳令共同管辖。洛阳狱规模巨大,机构庞杂,兼有中央政府“诏狱”和地方郡县监狱的职能,囚禁的对象包括各级官僚贵族和平民百姓,对京师安全和朝廷政局影响甚重。

[3] 持节: 持着符节,拿着官符、令牌行事,亦即奉诏办事。

【译文】

当初,红阳侯王立没有得到辅政大臣的位置,怀疑是淳于长诽谤诬陷导致的,因此常怨恨淳于长。成帝也知道这事。等到淳于长该回封国的时候,王立的嫡长子王融,请求淳于长把在京都用的车辆马匹送给他,淳于长答应了并让王融拿珠宝贿赂王立。王立因此上密封奏书,请求成帝把淳于长留在京师说:“陛下既然在诏书中说因皇太后的缘故不加罪淳于长,就不应该再有其他的惩罚了。”于是,成帝很怀疑,将此事交付有关部门调查验证。主管的官吏逮捕了王融,王立没办法就让王融自杀来灭口,成帝愈发怀疑这其中有大的奸谋,就逮捕了淳于长,关押在洛阳诏狱,追查到底。淳于长招供出戏弄侮辱废后许氏,承诺立她为左皇后等所有事,罪名达到“大逆不道罪”,在狱中被处死。他的妻儿中依法当连坐的,被放逐到合浦,母亲王若遣送回原郡。成帝派廷尉孔光拿着符节赐毒药给废后许氏,许氏服毒自杀。

【原文】

上以王莽首发大奸,称其忠直。王根因荐莽自代。丙寅 ,以莽为大司马,时年三十八。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 [1] 。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 [2] 。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 [3] 。其饰名如此。

【注文】

[1] 同列: 同一班列;古代同等地位的官,亦指地位相同者。后泛指同僚。 克己: 克制自己的私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2] 掾(yuàn): 本意为两手合拢半围住物体。引申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士: 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这里指门客。

[3] 蔽膝: 围在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护膝盖。 僮: 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

【译文】

汉成帝因为王莽首先揭发重大奸恶,称赞他忠心正直。王根因而举荐王莽代替自己,丙寅这天,任命王莽为大司马,时年三十八岁。王莽既然超出同列受到提拔,继他的四位叔父伯父之后成为辅政大臣,就想让自己的名誉超越前人,于是更加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敢倦怠。聘请各位贤良做掾、史等属官,将皇帝的赏赐和封邑的收入全部用来供养门客、名士,越发地简朴节约。王莽母亲患病,公卿列侯都派夫人去探问,王莽的妻子出来迎客,衣裙不拖地,穿着布围裙,看见她的人,还以为是奴婢,询问之下,才知是王莽夫人,都很惊讶。王莽就是这样矫饰做作,博取名声的。

【原文】

二年三月丙戌,帝崩于未央宫。

【译文】

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丙戌(十八日),汉成帝刘骜在未央宫去世。

【原文】

夏四月丙午,哀帝即位 [1]

【注文】

[1] 哀帝: 西汉末年皇帝刘欣(前25—前1年),字和,汉元帝庶孙、成帝之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因成帝无子,绥和元年(前8年)立侄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绥和二年(前7年)成帝病故。同年四月,十九岁的刘欣继帝位。哀帝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刚即位时是个想有一番作为的年轻皇帝,认识到身为皇帝必须政由己出,不能像成帝那样大权旁落、任人摆布,但在位时天灾频频,民众苦不堪言。元寿二年(前1年),在位仅七年的哀帝贪色纵情而早逝,葬于义陵,谥号“孝哀帝”。不久,外戚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即位: 即皇帝位。

【译文】

夏季,四月丙午(初三日),汉哀帝刘欣即位。

【原文】

五月,太皇太后诏大司马莽就第,避帝外家 [1] 。莽上疏乞骸骨。帝遣尚书令诏起莽,又遣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白太皇太后曰:“皇帝闻太后诏,甚悲,大司马即不起,皇帝即不敢听政。”太后乃复令莽视事 [2]

【注文】

[1] 就第: 指免职回家。

[2] 尚书令: 官名。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的奏章,由于是内廷职务尚未完全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不高。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又称中书令),汉成帝时改用士人,所掌仍为章奏文书,为天子近臣,西汉后期职权渐重。 丞相: 官名。常与宰相通称,有时也称相国或简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辅佐皇帝治国理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典领百官、无所不统。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明太祖朱元璋时废除,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西汉末,由外戚充任的大司马权势在丞相之上,丞相职权为内朝取代,已无所作为。汉成帝时,为分散丞相权力,何武以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繁多的政事为由,建议立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实际上是三个宰辅。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 孔光(前65—5年): 字子夏,孔子第十四代孙。绥和二年(前7年)升大将军,继而拜为丞相。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一度罢相,后又复职。为官擅法律,坚持原则,曾参与拟定限田、限奴婢等方案以缓和激化的社会矛盾,因遭官僚权贵反对,未能实施。 左将军: 战国时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仅次于上卿,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素朴的名称如前、后、左、右之类,遂渐废弃。 傅喜(生卒年不详): 字稚游,河内温人,汉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从父之弟。傅喜是傅氏外戚集团在朝中最活跃的人物之一,自幼好学,品行过人,哀帝即位时便被任命为卫尉,稍后即升迁为右将军,正式进入朝廷重臣的行列,直至成为三公之首。 视事: 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

【译文】

五月,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达诏令让王莽免职回家,以避开哀帝刘欣的外戚。王莽随即上奏书请求辞官。哀帝便派尚书令传达他的旨意,让王莽出来继续任职,又派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史丹、卫尉傅喜向太皇太后报告说:“皇帝听到太皇太后的诏书,十分悲痛,如果大司马不重新继续任职,皇上就不敢主持政务了。”太后于是又下命令叫王莽处理政事。

【原文】

六月,上置酒未央宫 [1] 。内者令为傅太后张幄,坐于太皇太后坐旁 [2] 。大司马莽按行,责内者令曰:“定陶太后,藩妾,何以得与至尊并!”彻去,更设坐 [3] 。傅太后闻之,大怒,莽复乞骸骨。

【注文】

[1] 上: 指君主、皇帝。

[2] 内者令: 官名。汉代少府的属官。据《后汉书·百官志》注文:内者令“掌官中帷帐及诸衣物。” 傅太后(?—前2年): 河内温人,汉元帝妃嫔,元帝授予昭仪名号,定陶王刘康的生母。史称孝元傅皇后。元帝死后,随子回到封国,人称定陶太后。后刘康生子刘欣,傅太后亲自抚养,刘康死后,刘欣继立为王。汉成帝无子,终立刘欣为皇太子。傅太后也以侍奉太子名义回到长安。汉成帝死后,刘欣继为汉哀帝。哀帝追尊生父定谥号陶恭王为恭皇,尊奉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一年后,又尊傅太后为帝太太后,后又改称皇太太后。当时,汉成帝母王政君为太皇太后,成帝赵皇后为皇太后,哀帝生母丁姬为帝太后,四个太后并立一朝。 幄(wò): 指帐幕,即在野外以布巾四面围合起来像屋宇的临时性个人空间。

[3] 按行: 巡行,巡视。 设坐: 安排座位。

【译文】

六月,哀帝在未央宫摆设酒席。内者令为傅太后(哀帝刘欣的祖母)置设帷幕,安排在太皇太后身旁。大司马王莽巡视后,斥责内者令说:“定陶太后(即傅太后)不过是封属国的藩王妃子而已,怎么配跟至尊的太皇太后并排而坐?”便撤下原来的位置,重新安排座次。傅太后听说此事,大怒,王莽于是再次请求辞官退休。

【原文】

秋七月丁卯,上赐莽黄金五百斤,安车驷马,罢就第 [1] 。公卿大夫多称之者,上乃加恩宠,置中黄门,为莽家给使,十日一赐餐。又下诏益封莽邑户,以为特进、给事中,朝朔望,见礼如三公 [2]

【注文】

[1] 安车: 古代一种马拉的、可以在车厢里坐乘的车子。上古乘车一般都是站立在车厢里,而安车则可以安坐,故名。官员告老,或征召德高望重的人,往往赐乘安车,这是一种优礼方式。安车多用一马,也有用四马的,表示特殊的礼遇。 驷(sì)马: 指驾显贵者所乘高车之四马。

[2] 朝朔望: 指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都可以参加朝会,象征着国家不忘有功之臣。 三公: 官名。具体所指说法各异,是中国古代朝廷中天子之下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东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译文】

秋季,七月丁卯(初一日),哀帝赏赐给王莽黄金五百斤、四匹马驾的安车一辆,让他辞官回家。公卿大夫等官员纷纷称赞王莽,哀帝于是给予他更多的特殊恩宠,特意增派中黄门到王莽家以供差使。每隔十天,哀帝赐宴一次。又下诏,增加王莽封邑的户数,加封王莽为特进、给事中,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可以朝见皇帝,朝见时的礼节一如三公。

【原文】

哀帝建平二年,丞相博、御史大夫玄奏言:“新都侯王莽前为大司马,不广尊尊之义,抑贬尊号,亏损孝道,当伏显戮 [1] 。幸蒙赦令,不宜有爵土,请免为庶人 [2] 。”上曰:“以莽与太皇太后有属,勿免,遣就国。”天下多冤王氏者。事见《丁傅用事》。

【注文】

[1] 显戮(lù): 泛指处死,加罪而死。明正典刑,陈尸示众。

[2] 赦令: 旧时君王发布的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 庶人: 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

【译文】

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上奏说:“新都侯王莽,先前为大司马时,不能发扬敬重尊号的大义,反而抑贬高贵尊号,损伤了陛下的孝道,罪当诛杀示众,幸而得到皇帝的赦令免去死罪,但不应该再有封爵采邑,请求陛下将他贬为平民。”哀帝说:“因为王莽与太皇太后的亲戚关系,不必免去封官,只让他返回封国。”天下人多认为王莽冤枉。参见《丁傅用事》。

【原文】

元寿元年。初,王莽既就国,杜门自守 [1] 。其中子获杀奴,莽切责获,令自杀 [2] 。在国三岁,吏民上书冤讼莽者百数 [3] 。至是,贤良周护、宋崇等对策,复深讼莽功德 [4] 。上于是征莽及平阿侯仁还京师,侍太后 [5]

【注文】

[1] 杜门自守: 关闭大门,安分守己。

[2] 获: 指王莽第二子王获(生卒年不详)。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西汉末年王莽退隐新野期间,王获因为杀了一个奴婢而被王莽逼令自杀。 切责: 严词斥责。

[3] 冤讼: 谓为他人申诉冤枉。

[4] 贤良: 是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考试科目之一,具体名称不固定,一般称贤良方正或贤良文学,简称为“贤良”。由郡国推举文学之士充选,始于汉文帝二年(前178年),主要是表示广开直言之路。后比作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或忠诚、聪慧的大臣。

[5] 仁: 即王仁(生卒年不详)。元帝皇后弟王谭被封为平阿侯,王谭逝后其子王仁继平阿侯爵位。王仁性格刚直,王莽也有所忌惮。

【译文】

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当初,王莽返回封国后,闭门不出,安分自保。他的次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责备王获,命他自杀赎罪。在封国的三年中,官员百姓上奏书为王莽申冤的数以百计。到这时,贤良周护、宋崇等人在朝廷对策,又极力颂扬王莽的功德。哀帝于是征召王莽以及平阿侯王仁回到京师,让他们侍奉太皇太后。

【原文】

二年六月戊午,帝崩。太皇太后闻帝崩,即日驾之未央宫,收取玺绶,太皇太后诏公卿举可大司马者 [1] 。莽故大司马,辞位,避丁、傅,众庶称以为贤,又太皇太后近亲,自大司徒孔光以下,举朝皆举莽 [2] 。独前将军何武、左将军公孙禄二人相与谋,以为“往时惠、昭之世,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危社稷 [3] 。今孝成、孝哀比世无嗣,方当选立近亲幼主,不宜令外戚大臣持权,亲疏相错,为国计便”。于是武举公孙禄可大司马,而禄亦举武。庚申,太皇太后自用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

【注文】

[1] 玺绶: 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 公卿: 三公九卿的简称。

[2] 丁、傅: 即丁姬和傅昭仪。汉哀帝刘欣时的皇太后和皇太太后。

[3] 惠: 即汉惠帝刘盈(前211—前188年),作为刘邦的嫡次子成为西汉皇帝,母亲吕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七岁的刘盈继承皇位,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但惠帝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在位期间大权掌握在母亲吕后手中,又受到母亲极大的压力,最后抑郁而终,在位七年,死时年仅二十四岁,谥号“孝惠”,葬于安陵。 昭: 即汉昭帝刘弗(前94—前74年),幼名刘弗陵,汉武帝幼子,母亲钩弋夫人。其在位期间,始终委政霍光,不疑其忠心,开创了“昭宣中兴”的序曲。在位十三年,享年仅二十一岁,谥号孝昭皇帝。 社稷(jì): 旧时国家的代称。社指土地之神象征国土,稷指五谷之神象征农业,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

【译文】

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戊午(二十六日),汉哀帝刘欣驾崩。太皇太后得到哀帝去世的消息,当天即驾临未央宫,收走了皇帝的御玺及绶带。太皇太后诏令公卿官员举荐可担任大司马的人选。王莽从前是大司马,为避开丁、傅两家外戚才辞去职务,众人都认为他贤能,又是太皇太后的近亲,满朝百官自大司徒孔光以下,全都推举他担任大司马,只有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互相磋商,认为:“以前惠帝、昭帝时,外戚吕氏、霍氏、上官氏把持朝政,几乎危及江山,而今,成、哀两帝接连没有后嗣,正应当选立刘氏近支亲属为新帝,不应再让外戚大臣独专大权。应让皇亲国戚跟其他官员相互掺杂,宜以此为治国之策。”于是,何武举荐公孙禄为大司马人选,而公孙禄也举荐何武。庚申(二十八日),太皇太后自定任用王莽为大司马,兼管尚书事务。

【原文】

秋七月,莽以大司徒孔光名儒,相三主,太后所敬,天下信之,于是盛尊奉光,引光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 [1] 。诸素所不说者,莽皆傅致其罪,为请奏草,令邯持与光,以太后指风光。光素畏慎,不敢不上之;莽白太后,辄可其奏。于是劾奏何武、公孙禄互相称举,皆免官,武就国。又奏董宏子高昌侯武,父为佞邪,夺爵 [2] 。又奏南郡太守毋将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关内侯张由诬告骨肉,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陷人入大辟,河内太守赵昌谮害郑崇,幸逢赦令,皆不宜处位在中土,免为庶人,徙合浦 [3] 。中山之狱,本立、玄自典考之,但与隆连名奏事。莽少时慕与隆交,隆不甚附,故因事挤之。

【注文】

[1] 甄(zhēn)邯(hán)(生卒年不详): 字子心,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孔光女婿。哀帝时为斄令。汉平帝初进侍中奉车都尉,封承阳侯,拜光禄勋。王莽居摄初为太保后承,王莽建国初拜大司马,封承新公。 侍中: 官名。秦始置,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正规官职外加官,没有定员,初为丞相之史,以其往来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两汉沿置,文武大臣加上侍中名号可入禁中受事,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武帝以降,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 奉车都尉: 官名。汉武帝刘彻元鼎二年(前115年)置,秩比二千石,掌御乘舆车。

[2] 高昌侯: 封号的一种。高昌,地名。汉朝属千乘郡。汉朝有高昌侯董永,其子董宏、孙董武相继为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因为董武的父亲董宏行为奸佞邪恶,朝廷剥夺董武父子爵位。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董武子董永被朝廷再度封为高昌侯。

[3] 毋(wú)将隆(生卒年不详): 字君房,东海兰陵人。为人正直,敢于进言,有征召定陶王为帝嗣以安邦定国的言论。官至执金吾。哀帝为了维护傅太后,左迁毋将隆为沛郡都尉,后历南郡太守。王莽秉政,认为报复毋将隆的时机已到,将之免官徙合浦。 大辟: 五刑之一,隋朝以前死刑的通称,其执行方法主要是斩首,又称杀罪。

【译文】

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秋季七月,王莽因为大司徒孔光是著名儒学家,历经成帝、哀帝、平帝三位皇帝担任丞相,太皇太后对他也很尊敬,天下人也信赖他,因此对孔光特别毕恭毕敬,引荐任用孔光的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王莽对自己平时不喜欢的人,都会罗织一个罪名,写成弹劾奏章草稿,让甄邯拿给孔光,并用太后的旨意暗示孔光。孔光一向胆小谨慎,不敢不以自己的名义送上这些奏章。然后王莽再向太后表达看法,太后总是予以批准。于是,上书弹劾何武、公孙禄互相称颂推举,二人都被免去官职,何武被遣回封国。又弹劾董宏之子高昌侯董武,说其父行为奸佞邪恶,剥夺董武爵位。又上奏弹劾南郡太守毋将隆,曾担任冀州牧在审理中山冯太后(冯媛)一案时,制造冤案,陷害无辜;关内侯张由诬告皇亲;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陷害人致死刑;河内太守赵昌,诬告陷害郑崇。他们这些人幸而遇到大赦令,但都不应留住中原之地,应将他们免去官爵,贬为平民,放逐到合浦(广东海康)。中山一案,本是史立、丁玄刑讯处理的,毋将隆只是联名上奏而已。只因王莽年轻时仰慕毋将隆,想与其结交,但毋将隆却不太接近他,王莽因此找这个借口把他排挤掉了。

【原文】

红阳侯立,太后亲弟,虽不居位,莽以诸父内敬惮之,畏立从容言太后,令己不得肆意,复令光奏立罪恶:“前知定陵侯淳于长犯大逆罪,多受其赂,为言误朝。后白以官婢杨寄私子为皇子,众言曰‘吕氏少帝复出’,纷纷为天下所疑,难以示来世,成襁褓之功。请遣立就国。” [1] 太后不听。莽曰:“今汉家衰,比世无嗣,太后独代幼主统政,诚可畏惧。力用公正先天下,尚恐不从;今以私恩逆大臣议,如此,群下倾邪,乱从此起。宜可且遣就国,安后复征召之。”太后不得已,遣立就国。莽之所以胁持上下,皆此类也。于是附顺莽者拔擢,忤恨者诛灭,以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秀典文章,孙建为爪牙 [2] 。丰子寻、秀子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皆以材能幸于莽 [3] 。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焉 [4]

【注文】

[1] 吕氏: 即吕雉(zhì)(前241—前180年)。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187—前180年在位),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史称汉惠帝,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实际朝政由吕后掌政,汉惠帝七年(前188年),惠帝驾崩,吕雉立过继的刘盈之子(前)少帝刘恭,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八年。刘恭因其生母宫女周氏为吕后所杀故有怨言,吕后四年(前184年),吕后遂废杀刘恭,立常山王刘弘为(后)少帝,吕后照旧临朝天下,故刘弘不称纪年。她是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但吕后当政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政策,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王舜(?—11年): 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王莽堂弟,汉元帝皇后从侄,袭爵为安阳侯。为人严整,与王莽相善。哀帝死后为车骑将军,因迎立平帝升迁太保。王莽居摄时期为太傅、左辅。王莽称帝,向元帝皇后求传国御玺,官至太师,封安新公,为王莽四辅臣之一。新莽始建国三年(11年)病死。 甄丰(?—10年): 西汉平帝时以定策功拜少傅,封广阳侯。与刘歆、王舜同为王莽心腹,倡导居摄。王莽新朝中拜更始将军,封广新公。本为有功之臣,但因生性刚强得罪王莽,不得重用,并被陷害自杀。 平晏(?—20年): 下邑(今安徽砀山)人。丞相平当之子,王莽亲信,五经博士。平帝元始五年(5年)封防乡侯,王莽篡位后,与王舜、刘歆、哀章成为莽新四辅臣之一,为就新公、太傅,后被免去官职终病死。 孙建(?—15年): 字子夏。哀帝初为护军都尉,元寿年间升迁执金吾,拜右将军,元始年间升迁左将军、光禄勋,后历轻车将军、强弩将军,封成武侯。王莽居摄时为奋武将军。后又为轻车将军。新朝建国初拜为四将军之一立国将军,封成新公。

[3] 寻: 即甄寻(生卒年不详),将军甄丰之子。受封茂德侯。甄寻轻佻,欲娶皇后为妻。后王莽招孙豫为婿,因羡生妒,假造符命,莽下令逮捕甄寻,甄丰自杀,遂将甄寻、刘棻等数百人,一并诛死,受此牵连的朝臣也不下数百。 秀: 即刘歆(前50—23年),字子骏,汉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宗正刘向之子。是西汉后期的著名学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在目录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方面都堪称大家。公元前6年(汉哀帝建平元年)为符应谶纬而改名秀。在给《山海经》作注之后上书西汉哀帝的表奏中即自称臣“秀”。 棻(fēn): 即刘棻(生卒年不详),刘歆之子,王莽时任侍中,封隆威侯。曾师从扬雄学作奇字。因擅自造作符命,与刘泳、丁隆、甄寻皆被王莽杀害,并牵连扬雄。刘棻死后,王莽仿古将尸首载入驿车被置幽州。 崔发(生卒年不详): 西汉末新莽时涿郡(治今涿州)人。西汉末以明经出任骑都尉。王莽执政时攀附王莽,承意解说符命,王莽称帝后,封说符侯,任五威中城将军。曾建议莽修建九庙,靡费数百巨万,卒徒死者以万数。23年任大司空,此时反莽斗争四起,又劝莽率群臣至南郊仰天大哭以求神佑。王莽最终被绿林军所破,降于申屠建被杀。

[4] 稽(qǐ)首: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译文】

红阳侯王立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亲弟弟,虽然早已不在官位,但王莽因他是自己叔父的原因对他是既尊敬又忌惮,很担心王立在太后面前可以从容地谈论朝廷政事,使自己不能随心所欲。便命孔光上书弹劾王立的罪恶,说:“从前,王立明明知道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却为收受他的贿赂而为他辩护说情,贻误了朝廷。后来,又提议把官婢杨寄的私生子作为皇太子,大家都说:‘吕氏外戚跟小皇帝的局面又要再度出现。’天下人对他纷纷表示猜疑,他难以向后世交待,不能完成辅立幼主的功业,所以请求遣送王立回封国。”太后却不同意。王莽说:“现在汉王朝已衰落,连续两个皇帝都没有子嗣可以继承,只能太后独自代替幼主主持国政,这种情况实在令人担心。即使全力想做到公正无私、先为天下着想,仍然恐怕人心不服。现在因为皇家私人感情而反对大臣的建议,这样一来,下面的大臣就将离心离德倾轧作恶,祸乱就将由此而起。所以最好先暂时让王立返回封国,等局势安定后,再把他征召回来。”太后迫不得已,只好遣返王立回到封国。王莽用来胁迫上下的手段,都类似于这种例子。于是,攀附、顺从王莽的人就得到提拔;抵触不满王莽或被他忌恨的人,就被灭绝诛杀。王莽任用王舜、王邑作为心腹骨干;甄丰、甄邯主管弹劾及审判刑狱;平晏主管机要事务;刘秀主管典章文告;孙建负责武装力量。甄丰的儿子甄寻、刘秀的儿子刘棻、涿郡人崔发、南阳人陈崇,都因为有才干而受到王莽的宠信。王莽外表十分严肃,言辞一本正经,想要做什么,只略微做出一点示意,底下的党羽就会按照他的意图上书奏明。受到恩赐时,王莽却总叩头哭泣,坚持推辞。用这种方法,他对上迷惑太后,对下向众人显示他的谦恭和美德。

【原文】

八月,莽复白太皇太后,废孝成皇后、孝哀皇后为庶人,就其园。是日,皆自杀 [1]

【注文】

[1] 孝成皇后: 即汉成帝之皇后赵飞燕(前45—前1年),名宜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能歌善舞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故称其“飞燕”。少时入阳阿公主府学习歌舞,逢汉成帝刘骛与富平侯张放出外在阳阿公主家见到,便召入宫中封为婕妤,后废掉许皇后,立赵飞燕为皇后,其妹赵合德被立为昭仪,两姐妹专宠后宫,显赫一时。成帝死后无子,定陶王刘欣即位,因有举荐之功,赵飞燕被哀帝尊为太后。哀帝死后王莽把持朝政,赵飞燕不堪政敌打击而自尽。 孝哀皇后(前59—前1年): 汉哀帝皇后傅氏,也是傅太后堂弟傅宴之女。

【译文】

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八月,王莽又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奏进言,要求废黜孝成皇后赵飞燕、孝哀皇后傅氏,都贬斥为平民,遣送到成帝和哀帝的陵园去守墓。当天,二位皇后自杀。

【原文】

大司空彭宣以王莽专权,乃上书言:“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臣资性浅薄,年齿老眊,数伏疾病,昏乱遗忘,愿上大司空、长平侯印绶,乞骸骨归乡里,竢寘沟壑。”莽白太后策免宣,使就国 [1] 。莽恨宣求退,故不赐黄金、安车、驷马。宣居国数年,薨。

【注文】

[1] 鼎足: 即鼎的腿,一般鼎有三足,故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形势,也比喻三公的重要政治地位。 年齿: 指年龄、年纪。 老眊(mào): 即老耄(mào)。指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亦指衰老。 昏乱: 指头脑迷糊、神志不清,糊涂妄为。 竢(sì): 同“俟”。等待的意思。 寘(zhì)沟壑: 亦作“寘壑谷”。意指死,因人死埋于地下,故称,多用作自谦之词。

【译文】

大司空彭宣因王莽专权横行,遂上奏书说:“三公就像鼎的足一样一起承奉皇帝,如果有一足不能胜任,就会使鼎倾覆破坏里面的美食。我天生资质浅薄,年纪已老,多次患病卧床,头脑昏乱,记忆力衰退。愿上缴大司空、长平侯的印信绶带,请求批准我辞职退休,回乡里,等待寿终。”王莽报告太后王政君,遂下策书免去彭宣的官职,让他返回封国。王莽对彭宣的自行请求退休甚为忌恨,所以故意没有按惯例赐给他黄金、安车、驷马。彭宣在封国居住数年后病死。

【原文】

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1] 。平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莽权日盛,孔光忧惧不知所出,上书乞骸骨。莽白太后:“帝幼少,宜置师傅。”徙光为帝太傅,位四辅,给事中,领宿卫、供养,行内署门户,省服御食物 [2]

【注文】

[1] 中山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封其庶子刘胜为中山王,建立中山国。后来,中山国几经废除和建立,其主都称为中山王。

[2] 太傅: 官名。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

【译文】

九月辛酉(初一日),中山王刘箕子即帝位,大赦天下。平帝时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把持国政。百官各自负责本职,最后都听王莽裁决。王莽的权势日益上升,孔光忧虑恐惧,不知如何才好,上书请求退休。王莽奏报太后,认为皇帝年幼,应该为他配置师傅。于是,调任孔光为皇帝的太傅,位居四辅,兼给事中,负责皇宫宿卫和皇帝的供养,兼管禁中官署门户、察看皇帝服饰、御用和食物等。

【原文】

平帝元始元年春正月,王莽风益州,令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 [1] 。莽白太后下诏,以白雉荐宗庙。于是群臣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周公及身在而托号于周,莽宜赐号曰安汉公,益户畴爵邑 [2] 。”太后诏尚书具其事。莽上书言:“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定策,今愿独条光等功赏,寝置臣莽,勿随辈列。”甄邯白太后下诏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君有安宗庙之功,不可以骨肉故蔽隐不扬,君其勿辞!”莽复上书固让数四,称疾不起。左右白太后:“宜勿夺莽意,但条孔光等。”莽乃肯起。

【注文】

[1] 元始: 汉平帝刘衎(kàn)的年号,1—5年,共计五年。 益州: 州名,现在四川省一带。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武帝刘彻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下辖一百四十六县,属蜀地。位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东汉时,全国行政区划作了改动,原以云南为主的益州将四川纳入,并且把州的首府从味县(今云南曲靖)迁到成都,所以也以益州作为成都的别名。 越裳氏: 又作越常氏,居于今越南、老挝一带。

[2] 周: 即叔旦(?—约前1100年),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宝鸡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户畴(chóu): 畴,耕地也。户畴即人口户数和耕地。

【译文】

汉平帝元始元年(1年),春季正月,王莽暗示益州地方官命令塞外蛮族自称越裳氏部落,通过几道翻译,向天子进献一只白野鸡、两只黑野鸡。王莽向太皇太后报告此事,建议太后下诏,用白野鸡祭献宗庙。于是,群臣大肆歌颂王莽的功德,认为他“像周公姬旦使周成王获得白野鸡的祥瑞一样。姬旦活着时就被称为‘周公’,因此王莽也应该被赐号为‘安汉公’,并增加他的采邑人户,使与公爵爵位相称。”太皇太后诏令尚书备办此事。王莽上书说:“我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制定迎立今上的国策,现在我希望仅让孔光等人论功行赏,抛开我王莽,不要与他们列在一起。”甄邯向太皇太后报告,太皇太后下诏说:“《尚书》说:‘不偏向,不结党,圣王之道,宽广坦荡。’你有安定宗庙的大功,不能因为你是我的骨肉亲戚,就遮盖隐讳,不加宣扬褒奖。请你不要推辞了。”王莽又四次上书坚持推让,称病不上朝。左右臣子对太后说:“还是不要硬改变王莽谦让的心意,只论功赏赐孔光等人吧。”王莽才肯起床。

【原文】

二月丙辰,太后下诏:“以太傅、博山侯光为太师,车骑将军、安阳侯舜为太保,皆益封万户。左将军、光禄勋丰为少傅,封广阳侯,皆授四辅之职。侍中、奉车都尉邯封承阳侯 [1] 。”四人既受赏,莽尚未起。群臣复上言:“莽虽克让,朝所宜章,以时加赏,明重元功,无使百僚元元失望!”太后乃下诏:“以大司马新都侯莽为太傅,干四辅之事,号曰安汉公,益封二万八千户。”于是莽为惶恐,不得已而起,受太傅、安汉公号,让还益封事,云:“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群臣复争,太后诏曰:“公自期百姓家给,是以听之,其令公俸赐皆倍故。百姓家给人足,大司徒、大司空以闻 [2] 。”莽复让不受,而建言褒赏宗室群臣,立故东平王云太子开明为王。又以故东平思王孙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后。封宣帝耳孙信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 [3] 。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皆赐爵关内侯。又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无子而有孙若同产子者,皆得以为嗣。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者,复其属。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下及庶民鳏寡,恩泽之政,无所不施。

【注文】

[1] 太保: 官名。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 少傅: 官名。为“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夏朝始设,后只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表彰,是虚职。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

[2] 大司徒: 官名。《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汉哀帝刘欣元寿二年(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七年(51年),改称司徒。

[3] 列侯: 爵位名。秦与汉初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是最高的一级,金印紫绶,只有少数高级官吏和望族宗亲可以享有。列侯有封国,按封区户数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和产量征收地税,供其享用,称食邑。在封国无治民权。封国大小不等,大者相当于一个县,称侯国;小者为一乡、一亭。因而以封国食邑的大小封三等,并以其封地为名号。东汉实行两等封爵制,皇子封王、功臣封侯;赐爵也只有列侯、关内侯两级。列侯的名号,既是封国,又是赐爵。列侯可世袭。

【译文】

二月丙辰(二十八日),太皇太后下诏:“任命太傅、博山侯孔光为太师,车骑将军、安阳侯王舜为太保,均增加采邑民户到万户。任命左将军、光禄勋甄丰为少傅,封广阳侯。以上三人都分别授予四辅的职务。封侍中、奉车都尉甄邯为承阳侯。”四人接受封赏后,王莽尚未起来上朝理事。群臣又进言:“王莽虽然克己谦让,但朝廷对应当表彰的大臣,还是应及时加以封赏,以表明重视元勋,不要使百官和人民失望!”于是太皇太后下诏:“任命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太傅,主管四辅事务,称‘安汉公’,增加采邑民户到二万八千户。”于是王莽惶恐,不得已而起来,接受太傅、安汉公的封号,但推辞了增加的采邑民户。他说:“我愿等到百姓家家自足之后才能接受赏赐。”群臣又力争,太皇太后下诏说:“安汉公自己约定要等到百姓家家自足之后才接受赏赐,因此,听从安汉公的意见,不过要让俸禄和赏赐都增加一倍。等到百姓家家自足时,大司徒、大司空再行奏报。”王莽仍然谦让不接受,而建议褒奖赏赐宗室和群臣。于是,立已故东平王刘云的太子刘开明为东平王;又立已故东平思王的孙子刘成都为中山王,为中山孝王的后嗣;封汉宣帝的曾孙刘信等三十六人为列侯;又赐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爵位,均为关内侯;又命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凡无儿子,但有孙子或同母兄弟的儿子的,都可作为继承人;皇族近亲支系的后裔,因犯罪而被开除宗室谱籍的,恢复原来的身份;全国官秩为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年老退休的,以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退休金,直到去世。下至平民百姓,鳏夫寡妇,都使用恩惠照顾政策,无所不施。

【原文】

莽既媚说吏民,又欲专断,知太后老,厌政,乃风公卿奏言:“往者吏以功次迁至二千石,及州部所举茂材异等吏,率多不称,宜皆见安汉公 [1] 。又太后春秋高,不宜亲省小事。”令太后下诏曰:“自今以来,唯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辄引入,至近署对安汉公,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称否 [2] 。”于是莽人人延问,密致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

【注文】

[1] 二千石: 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有此称。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就是两千石,其下有比二千石。

[2] 州牧: 官名。汉初,文帝因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任刺史,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置刺史,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茂材: 汉代察举的一个重要科目。西汉时,原称为秀才;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之讳改为茂材,或作茂才。茂材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所以通常称茂材异等,或茂材特立之士。察举茂材,始于汉武帝。

【译文】

王莽已经讨好取悦于吏民,又想独断专行。他知道太皇太后年老了,厌倦政事,就暗示公卿上奏说:“以往根据官吏的功绩和资历,按顺序逐阶提升到二千石。各州部刺史所举荐的茂材、异能等被委任为官吏,大多数不称职。应该让他们都去谒见安汉公。另外,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不适宜亲自过问这些小事。”让太皇太后下诏说:“从今以后,只有封爵之事才禀告我,其他事项由安汉公和四辅裁决处理。新任命的州牧、二千石,以及茂材出身的官吏奏报情况,直接引至安汉公官署回答所问,安汉公考核官吏过去的治绩,询问到任后打算如何施政,以了解他们是否能称职。”于是,王莽对这些官员一一接见询问,关怀备至,示以恩意,赠送厚重的礼品。对那些不迎合他的旨意的人,就公开奏报,予以免职。王莽的权力几乎与皇帝相等了。

【原文】

王莽恐帝外家卫氏夺其权,白太后:“前哀帝立,背恩义,自贵外家丁、傅,桡乱国家,几危社稷 [1] 。今帝以幼年复奉大宗为成帝后,宜明一统之义,以戒前事,为后代法 [2] 。”六月,遣甄丰奉玺绶,即拜帝母卫姬为中山孝王后。赐帝舅卫宝、宝弟玄爵关内侯 [3] 。赐帝女弟三人号曰君。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师。

【注文】

[1] 哀帝(前25—前1年): 即汉哀帝刘欣,字和,汉元帝庶孙,成帝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

[2] 成帝(前51—前7年): 即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3—公元前7年在位,死后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庙号统宗。

[3] 卫宝(生卒年不详): 西汉末中山卢奴(今河北定州)人。平帝舅。公元前1年哀帝死,王莽以太皇太后(元帝后)之名,迎立年仅九岁的中山王为帝,即平帝。他与弟玄被封为关内侯。王莽为操纵朝政,禁止帝母及舅入京师。他与莽子宇合谋,令帝母卫姬上书求入。后莽子宇又令人乘夜以血洒于莽宅第,欲托以鬼神进行恐吓,事发,他及卫氏被族灭。

【译文】

王莽恐怕平帝的外戚卫氏夺去他的权力,禀告太后说:“从前哀帝即位,背叛恩义,自行使外戚丁、傅两家显贵,扰乱了国家,几乎危害社稷。而今平帝年岁幼小,又奉大宗,成为成帝后嗣,应该明确一统的大义,以防备再出现从前的事情,作为后代效法的榜样。”六月,派甄丰奉玺印、绶带,在中山国拜平帝的母亲卫姬为中山孝王后。赐平帝舅父卫宝、卫宝的弟弟卫玄为关内侯。赐平帝三个妹妹尊号为君。命令这些亲属全部留居中山国,不准许到京师。

【原文】

扶风功曹申屠刚以直言对策曰:“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动顺天地,举措不失 [1] 。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今圣主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宜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宫,令时朝见。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莽令太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罢归田里。

【注文】

[1] 扶风: 县名。即右扶风,政区名,为汉代三辅之一。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划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秦时主爵都尉,掌列侯,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扶风,取扶助风化之意。治所亦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辖境约当今陕西秦岭以北,鄠县,咸阳,枸邑以西之地。职掌相当于郡太守,因地属畿辅,故不称郡,为三辅之一。 功曹: 官名。汉代郡守有功曹史、县有主吏,功曹史简称功曹、主吏即为功曹。除掌人事之外,得以参与一郡或县的政务。 申屠刚(生卒年不详): 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 成王(前1055—前1021年): 即周成王,姓姬,名诵,周武王之子,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译文】

扶风功曹申屠刚,以耿直率真的话回答“策试”,在朝廷策问时回答说:“我听说周成王年幼,周公摄政,能听取直言,礼贤下士,平均权力,广布恩宠,所为均顺天地之心,举措没有失当之处。然而,近处的召公不高兴,远处的四国则传布流言。如今圣主刚离襁褓,即位以来,就与至亲骨肉分离,与外戚断绝来往,不能互通亲情。况且汉家制度,虽然任用英杰贤才,仍然要引进外戚,使亲疏交错,阻塞间隙,这实在是为了安定宗庙,以国家为重。所以应该赶快派遣使者征召中山太后到京师,安顿在另外的宫殿,使时常能够朝见。再征召冯、卫两家亲属到京,安排担任闲散官职,使他们能亲执武器,充当宿卫,以抑止祸患的发生。上可以令国家安定,下可以保全四辅。”王莽让太皇太后下诏说:“申屠刚的话违反儒家经典,背叛大义!”罢免他的官职,遣回家乡。

【原文】

二年春,黄支国献犀牛 [1] 。黄支在南海中,去京师三万里。王莽欲燿威德,故厚遗其王,令遣使贡献。越巂郡上黄龙游江中,太师光、大司徒宫等咸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 [2] 。大司农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足,每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色。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会宝遣吏迎母,母道病,留弟家,独遣妻子。司直陈崇劾奏宝,事下三公即讯 [3] 。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 [4] ”宝坐免,终于家。

【注文】

[1] 黄支国: 古代南亚国家。汉代时活动于今印度马德拉斯邦西南的康契普纳姆附近。

[2] 越巂(xī)郡: 郡名。又作越嶲郡,古代中国的郡级行政区划之一,汉武帝刘彻元鼎六年(前111年)开邛都国而置,治所在邛都县(今四川西昌东南),辖境相当于今天云南丽江及绥江两县间金沙江以东,以西的祥云大姚以北和四川木里、石棉、甘洛、雷波以南地区。西汉后期隶属于益州刺史部。王莽时改越巂为集巂。梁置巂州。

[3] 司直: 官名。汉武帝刘彻元狩五年(前118年)时初置“司直”官,属丞相府,称“丞相司直”,比二千石,负责协助丞相检举不法,地位在司隶校尉之上。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察司隶校尉,以司隶校尉督察丞相,以丞相督察司直,以司直督察诸州刺史,以刺史督察官秩在二千石以下的官员。

[4] 悖(bèi)眊(mào): 《说文解字》记载:眊,目少精也。即看不清楚。悖眊即老眼昏花、糊涂昏聩的意思。

【译文】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春,黄支国贡献犀牛。黄支国在南海,距京师三万里。王莽想要炫耀他的威望和盛德,所以先向黄支国王赠送厚重的礼物,让国王派遣使节到长安贡献。越隽郡官员奏报,发现有黄龙在长江中游动。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都称赞说:“王莽的功德可以比得上周公,应该把他的功德禀告祭祀宗庙。”大司农孙宝说:“周公是崇高的圣人,召公是伟大的贤人,这两人仍然有不和,这种情况被记载在儒学经典中,但对两人的形象,都没有损伤。如今风雨不依时节,百姓衣食不足,然而每遇到一件事,群臣都异口同声赞颂,难道就没有不赞美的人吗?”当时大臣们都大惊失色。甄邯立即宣布:奉旨停止讨论。这时正赶上孙宝派遣属吏去迎接母亲,母亲在途中患病,就留居在孙宝的弟弟家里,只让孙宝的妻儿赶到长安。司直陈崇上奏弹劾孙宝。此案交付三公立即审讯,孙宝回答说:“我年纪已七十,糊涂昏聩,供养母亲的恩义衰退,只知照顾妻儿,正如奏章所说。”孙宝因而获罪,被免去官职,寿终于家。

【原文】

三月癸酉,大司空王崇谢病免,以避王莽 [1]

【注文】

[1] 王崇(生卒年不详): 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之孙、王骏之子。王莽专权于朝,篡位之心日益明显,王崇自感无力回天,为保名节,欲称病乞骸骨归于乡里,未成,后被傅婢毒死。

【译文】

三月癸酉(二十一日),大司空王崇为了避开王莽,称病要求辞职,被免去官职。

【原文】

夏四月丁酉,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 [1]

【注文】

[1] 右将军: 官名。战国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仅次于上卿。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名称素朴,前、后、左、右之类,遂渐废弃,东汉与三国时非常置之官位,三品官。

【译文】

夏季四月丁酉(十六日),朝廷任命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

【原文】

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 [1] 。王莽白太后:“宜衣缯练,颇损膳,以示天下。”莽因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于是公卿皆慕效焉,凡献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莽帅群臣奏太后,言:“幸赖陛下德泽,间者风雨时,甘露降,神芝生,蓂荚、朱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 [2] 。愿陛下遵帝王之常服,复太官之法膳,使臣子各得尽 心,备共养。”莽又令太后下诏,不许。每有水旱,莽辄素食,左右以白太后。太后遣使者诏莽曰:“闻公菜食,忧民深矣。今秋幸熟,公以时食肉,爱身为国!”

【注文】

[1] 青州: 州名。古九州之一,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德州市、齐河县以东,马颊河以南,济南、临朐、安丘、高密、莱阳、栖霞、乳山等市县以北、以东和河北吴桥地。东汉治所在临菑县(今山东淄博临淄北)。

[2] 甘露: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象征吉祥。 蓂(mì)荚: 古代传说中一种表示祥瑞的草。 朱草: 传说中的一种红色瑞草。王者有盛德则此草生,古以为祥瑞之物。 嘉禾: 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

【译文】

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青州尤其严重,人民逃荒流亡。王莽禀告太皇太后:“应该改穿没有花纹的丝帛服装,减省御用膳食,以向天下表示克己节约。”王莽乘机上书,愿意拿出百万钱的捐款和献田三十顷,交付大司农以救助贫民。于是公卿大臣都敬仰而仿效,共有二百三十人捐献田宅,把这些田宅按人口数分配给贫民。又在长安城中兴建五个里,盖民宅二百所,用来安置贫民。然后,王莽率群臣奏报太皇太后说:“有幸仰赖陛下的盛德恩泽,最近以来,风雨依时,甘露从天而降,灵芝生长,蓂荚、朱草、嘉禾等诸般美好祥瑞的征兆,同时并至。愿陛下仍然遵照规定穿帝王正常的服装,恢复太官的正常膳食供应。使做臣子的各自都能尽力使陛下有和乐之心,精心周到地供养陛下。”王莽又让太皇太后下诏,表示不同意。每遇水旱灾害,王莽就吃素食。左右侍臣将此情况报告给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派使者诏令王莽说:“听说安汉公只吃素食,真是忧民至深。今年秋天幸而庄稼丰收,请公及时吃肉,为国家爱护自己的身体!”

【原文】

六月,光禄大夫楚国龚胜、太中大夫琅邪邴汉以王莽专政,皆乞骸骨 [1] 。莽令太后策诏之曰:“朕愍以官职之事烦大夫,大夫其修身守道,以终高年。”皆加优礼而遣之。梅福知王莽必篡汉祚,一朝弃妻子去,不知所之 [2] 。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 [3]

【注文】

[1] 龚胜(前68—前11年): 字君宾,西汉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好学,通五经,与龚舍相友善,并著名节,世谓之楚二龚。 邴汉(生卒年不详): 琅邪人,西汉末年以清行而见称的名士,官至京兆尹及太中大夫。王莽秉政之时,他不屑与“汉贼”同流合污,乞骸骨归经秀里,保全了自己的声誉。

[2] 梅福(生卒年不详): 字子真,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少年求学长安,是《尚书》和《穀梁春秋》专家。西汉南昌县尉,后去官归寿春。经常上书言政。

[3] 会稽: 郡名。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秦将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会稽郡为战国时期越国故地,后为吴国的首都,经济政治相对发达,因此秦时以吴县(今江苏苏州)为治所。会稽郡初置时,领有吴、越两国之地,大致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安徽东南、上海西部以及浙江北部。汉初,“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领二十余县。

【译文】

六月,光禄大夫楚国人龚胜、太中大夫琅邪人邴汉,因为王莽专权,都请求辞职退休。王莽教太后下策书诏令他们说:“朕不忍心用官职上的事务烦扰两位大夫,你们就好自为之,修养品德,严守正道,以终高年吧。”对他们都给予优厚的待遇,遣送回家。梅福知道王莽必定要篡夺汉朝皇位,有一天,忽然抛弃妻子儿女而走开,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以后,有人在会稽看见了他,他已改换姓名,当吴城市场的守门卒了。

【原文】

秋九月,王莽欲悦太后以威德至盛,异于前,乃风单于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入侍太后,所以赏赐之甚厚 [1]

【注文】

[1] 单于: 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意”。单于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之后这个称号一直继承下去,直到匈奴灭亡为止。 王昭君(生卒年不详): 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须卜居次云(生卒年不详): 姓栾提,名云。王昭君与其第二任丈夫匈奴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所生的长女,最初封为伊墨居次,后因嫁与须卜骨都侯当为妻,又称为须卜居次。她是一个个性刚毅的女将军,1世纪前后的匈奴女政治家。然而,其卓越的才能因其母亲之故几乎被后世遗忘,一般认为其母的光环盖过了英武豪侠的须卜居次云。

【译文】

秋季九月,王莽想显示太皇太后的威望和恩德已达至盛,超过了前代,以此取悦于太皇太后,就暗示单于,让单于派遣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到长安侍奉太后,因此给予单于的赏赐非常丰厚。

【原文】

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风单于,宜上书慕化 [1] ,为一名,汉必加厚赏。单于从之,上书言:“幸得备藩臣,窃乐大平圣制 [2] 。臣故名囊知牙斯,今谨更名曰知。”莽大说,白太后,遣使者答谕,厚赏赐焉。

【注文】

[1] 慕化: 向往羡慕并归化。

[2] 藩(fān)臣: 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汉代凡享有封土和食邑的诸侯王、列侯以及臣服于汉王朝的周边少数部族、邻国皆称藩臣。

【译文】

王莽上奏,要求命令中国人不准取两个字的名字。因而让使者暗示单于应该上书表示仰慕中国古代文化风俗,要改成一个字的名字,汉朝必定加以优厚的赏赐。单于听从了,上书说:“我有幸能充当中国的藩国臣属,对太平圣制十分喜欢,我原名囊知牙斯,现在谨改名叫‘知’。”王莽大为高兴,奏报太皇太后,遣使者到匈奴致以答辞,并给予单于丰厚的赏赐。

【原文】

莽欲以女配帝为皇后以固其权,奏言:“皇帝即位三年,长秋宫未建,掖廷媵未充 [1] 。乃者国家之难,本从无嗣,配取不正,请考论“五经”,定取后礼,正十二女之义,以广继嗣,博采二王后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长安者适子女 [2] 。”事下有司,上众女名,王氏女多在选中者。莽恐其与己女争,即上言:“身无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太后以为至诚,乃下诏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阙上书者日千余人,公卿大夫或诣廷中,或伏省户下,咸言:“安汉公盛勋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母 [3] 。”莽遣长史以下分部晓止公卿及诸生,而上书者愈甚。太后不得已,听公卿采莽女。莽复自白:“宜博选众女。”公卿争曰:“不宜采诸女以贰正统。”莽乃白:“愿见女。”

【注文】

[1] 长秋宫: 宫殿名。高帝居之,后为皇后所居,因用以为皇后的代称。 掖(yè)廷: 掖庭,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 媵(yìng): 妾侍。

[2] “五经”: 儒家的五部经典,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温柔宽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词比事,《春秋》教也。

[3] 庶民: 一般的民众。 郎吏: 官名。即郎官,本为君主侍从之官。秦、汉,郎官属郎中令,员额不定,最多时达五千人,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以守卫门户,出充车骑为主要职责,亦随时备帝王顾问差遣。

【译文】

王莽想把女儿嫁给平帝为皇后,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就上奏说:“陛下即位已三年,还没有立皇后,后宫嫔妃也空缺。以往国家的灾难,本由于无继承人,后妃的来路不正所引起。请考查讨论儒学“五经”的有关记载,制定聘娶皇后之礼,使古代天子娶十二个女子的规定,纳入正规,以广求继嗣。广泛地在殷、周天子的后裔,周公、孔子的后代,以及在长安的列侯之家中,挑选合适的女子。”太皇太后将此事交付有关主管机关办理,主管官员呈上众女的名单,王氏家族的女子多在被选中。王莽恐怕王氏其他人的女儿会与自己的女儿争当皇后,就上书说:“我本身没有高尚的品德,女儿的资质才能又为下等,她不适宜与众女子一起被挑选。”太皇太后以为他是诚心诚意谦虚,就下诏说:“王氏家族的女子,是我娘家人,就不要参加挑选了。”平民、诸生、郎吏及以上官吏,守候在皇宫大门上书的,每天有一千余人。公卿大夫,有的前往廷中,有的俯伏在宫内官署的门下,都要求说:“安汉公的盛大功勋如此辉煌,如今应当立他的女儿为皇后,为什么单单剔除了安汉公的女儿,天下人将把期望归聚到哪一位身上呢!我们希望能让安汉公的女儿做天下之母!”王莽派遣长史及以下官员,分别劝说阻止公卿及诸生的请愿,然而上书请愿的人反而愈来愈多。太皇太后不得已,就听从公卿的意见,挑选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莽又为自己辩白说:“应该广选众女。”公卿争辩说:“再选取其他女子,就会出现两个正统,是不应当的。”王莽于是说:“请察看我的女儿吧。”

【原文】

三年春,太后遣长乐少府夏侯藩、宗正刘宏、尚书令平晏采见女 [1] 。还,奏言:“公女渐渍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太师光、大司徒宫、大司空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刘秀及太卜、太史令服皮弁、素积,以礼杂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 [2] 。”又以太牢策告宗庙。有司奏:“故事:聘皇后,黄金二万斤,为钱二万万。”莽深辞让,受六千三百万,而以其四千三百万分予十一媵家及九族贫者。

【注文】

[1] 宗正: 官名。秦至东晋,朝廷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

[2] 太师: 官名。太,亦作大。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 宫: 即马宫(生卒年不详),东海戚人也。师丹荐马宫行能高洁,迁廷尉平。征为詹事,光禄勋,右将军,代孔光为大司徒,封扶德侯。光为太师薨,宫复代光为太师,兼司徒官。

【译文】

三年春季,太皇太后王政君派长乐少府夏侯藩、宗正刘宏、尚书令平晏,前往王莽家,呈上礼物,并与王莽的女儿相见。回来后,向王政君奏报:“安汉公的女儿,受到最好的教育,有美丽善良的容貌,适宜承受天命,侍奉皇家宗庙祭祀。”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刘秀,以及太卜、太史令,戴上鹿皮帽,穿上素色衣裳,依照仪式,共同卜卦。都说:“这是金、水互相辅佐的吉兆,父母和睦喜悦的卦象。正是所谓康乐、强健的预示,子孙大吉的征兆。”接着,又用猪牛羊各一头祭祀,以策书禀告宗庙。主管官吏报告:“按照成例,聘皇后的彩礼是黄金二万斤,折合钱二万万。”王莽执意推辞,只愿接受钱六千三百万,又在其中拨出四千三百万,分赠给被选为从嫁媵妾的十一家,以及王姓家九族以内的贫苦亲属。

【原文】

夏,大司徒司直陈崇使张敞孙竦草奏,盛称安汉公功德,以为:“宜恢公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所赐之品亦皆如之,诸子之封皆如六子 [1] 。”太后以示群公。群公方议其事,会吕宽事起 [2]

【注文】

[1] 张敞(?—前48年): 字子高,西汉大臣,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祖父张孺为上谷太守,徙居茂陵(今陕西兴平一带)。父张福事汉武帝,官至光禄大夫。张敞事宣帝时,徙居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 伯禽(生卒年不详): 周公长子,西周初年人,姬姓,字伯禽,亦称禽父。周公旦长子,周代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2] 吕宽(生卒年不详): 东汉末年平帝时期人。后王莽想专权称帝,不准平帝之母卫后和平帝见面。王莽的长子王宇为了避免以后受到迫害,不赞成王莽这么做。王宇的老师吴章认为王莽不喜欢进谏而喜好鬼神,可用怪事吓唬他,然后乘势推演,劝说王莽把政权移交卫氏家族。于是,王宇让大内兄吕宽半夜用狗血洒在王莽的府邸门口,不料却被人发现。王莽一怒之下,把儿子王宇逮捕入狱,并用毒酒赐死。王宇的夫人吕焉因为怀孕,被投进监狱,待生下孩子后再杀。吕宽潜逃后不久被捕,遭诛杀,并灭三族。

【译文】

夏季,大司徒司直陈崇命张敞的孙儿张竦起草奏章,歌颂王莽的功德,说:“应该扩大安汉公的封国,让他像周公一样;赐封安汉公的长子,让他像伯禽一样,赏赐的等级也完全相同。其他儿子的封赏,都像周公的六个儿子一样。”太皇太后王政君把奏章交给大臣们看,大臣们正在讨论这件事,恰巧吕宽事件发生了。

【原文】

初,莽长子宇非莽隔绝卫氏,恐久后受祸,即私与卫宝通书,教卫后上书谢恩,因陈丁、傅旧恶,冀得至京师 [1] 。莽白太皇太后,诏有司褒赏中山孝王后,益汤沐邑七千户。卫后日夜啼泣,思见帝面,而但益户邑。宇复教令上书求至京师,莽不听。宇与师吴章及妇兄吕宽议其故,章以为莽不可谏而好鬼神,可为变怪以惊惧之,章因推类说令归政卫氏。宇即使宽夜持血洒莽第。门吏发觉之,莽执宇送狱,饮药死。宇妻焉怀子,系狱,须产子已,杀之。甄邯等白太后,下诏曰:“公居周公之位,辅成王之主,而行管、蔡之诛,不以亲亲害尊尊,朕甚嘉之 [2] 。”莽尽灭卫氏支属,唯卫后在。吴章要斩,磔尸东市门。初,章为当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千余人。莽以为恶人党,皆当禁锢不得仕宦,门人尽更名他师。平陵云敞时为大司徒掾,自劾吴章弟子,收抱章尸归,棺敛葬之,京师称焉 [3]

【注文】

[1] 宇: 即王宇(?—3年),王莽长子,王莽正室王氏所生。王莽专权,不让汉平帝与生母卫氏相见。王宇怕此举会遭平帝报复而反对。王宇的老师吴章建议他用怪事吓唬王莽,再借此请求还政卫氏。王宇便让内兄吕宽半夜把狗血洒在王莽府邸门口,不料却被发现。王莽一怒之下,把亲生长子王宇逮捕入狱并用毒酒赐死。王宇的夫人吕焉因为怀孕,被投进监狱,待生下孩子后再杀。吕宽潜逃后不久被捕遭诛杀,并灭三族。

[2] 管(生卒年不详): 西周初人。姬姓,名鲜。周武王弟。封于管(今河南郑州)。武王克商后,将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纣之子武庚,并在王畿设置“三监”加以监督。 蔡(生卒年不详): 周初三监之一。姬姓,名度,周武王同母弟。武王灭商后,封于蔡(今河南上蔡)。成王时,他与其兄管叔挟纣王子武庚叛乱,被周公旦平定。他被放逐。后其子胡又被封于蔡,为蔡国和蔡姓的始祖。

[3] 云敞(生卒年不详): 字幼儒,西汉大臣。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年轻时拜同县人、博士吴章为师,习读《尚书》。王莽执政时,吴章因参与反王莽事件,被杀,弃尸长安东市门。吴章门生千余人皆更名,改投他人为师。时云敞为大司徒掾,自报为吴章门徒,殓葬吴章尸首。车骑将军王舜赏识他的志节,荐其为中郎谏议大夫。王莽称帝后,被擢为鲁郡大尹。更始帝刘玄入长安后,安车征敞为御史大夫。后因病免官,卒于家。

【译文】

当初,王莽的长子王宇反对王莽隔离卫姓家族,恐怕将来受到报复,便暗中与卫宝通信,让卫后上书谢恩,并借机陈述丁姓家族和傅姓家族的罪恶,盼望被召到京师长安。王莽报告太皇太后,下诏让主管官吏褒扬赏赐卫后,增加汤沐邑七千户人家。卫后日夜哭泣,思念与平帝见面,然而只是增加了汤沐邑的户数。王宇再次教她上书要求前来京师探望。王莽不听。王宇与他的老师吴章和内兄吕宽商量这件事,吴章认为王莽不听规劝,但相信鬼神,可以制造怪异来恐吓他,再由吴章乘势推演,劝说他把政权移交卫氏家族。王宇便让吕宽于夜晚拿血洒于王莽的宅第,守门的小吏发觉了这件事,王莽捉拿王宇送入牢狱,令其服毒而死。王宇的妻子吕焉正怀孕,被囚禁在监狱里,等到生下小孩后再杀。右将军甄邯等报告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褒扬王莽:“阁下身居周公的地位,辅佐像周成王这样的幼主,而实施对管叔、蔡叔的诛杀,不以骨肉私情伤害君臣之间的大义,朕非常嘉勉这种大义灭亲的壮举。”王莽于是下令把卫姓家族全部屠杀,只留下卫后一人。吴章遭腰斩,在长安东市门施以分裂肢体的酷刑。吴章是当时著名的儒家学派学者,广收学生,有千余人之多。王莽认为那些学生全是恶人的党徒,都应当禁锢起来,不得为官。学生们纷纷改投别的老师。平陵人云敞,当时任大司徒掾,上书自我弹劾,声称是吴章的学生,把吴章的尸体领回,买一口棺材收殓埋葬。长安人称道他的高义。

【原文】

莽于是因吕宽之狱,遂穷治党与,连引素所恶者悉诛之。元帝女弟敬武长公主素附丁、傅,及莽专政,复非议莽 [1] 。红阳侯王立,莽之尊属,平阿侯王仁素刚直,莽皆以太皇太后诏,遣使者迫守,令自杀。莽白太后,主暴病薨;太后欲临其丧,莽固争而止。甄丰遣使者乘传案治卫氏党与,郡国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莽者,皆诬以罪法而杀之。何武、鲍宣及王商子乐昌侯安、辛庆忌三子护羌校尉通、函谷都尉遵、水衡都尉茂、南郡太守辛伯等皆坐死。凡死者数百人,海内震焉 [2] 。北海逢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3]

【注文】

[1] 敬武长公主(?—3年): 汉宣帝女,汉元帝妹。敬武公主初嫁张安世曾孙富平侯张临为妻,生子张放。张临死后,又嫁赵充国孙临平侯赵钦,赵钦又死,再嫁高阳侯薛宣。薛宣以罪免侯归故郡,公主留京师。后宣病卒,薛宣子薛况回长安与之同居。因阿附丁、傅外戚,为外戚王氏所恨。汉平帝时,王莽专权,遂使人以药逼其自杀。

[2] 护羌校尉: 官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因西羌联合匈奴,围攻抱罕(今甘肃临夏东北),派李息、徐自为率兵击破西羌,乃置护羌校尉,掌西羌事务,秩比二千石。东汉沿置。晋惠帝时改称凉州刺史。 函谷都尉: 官名。掌管出入函谷关的人员、货物的检核及放行事务。 水衡都尉: 官名。汉武帝刘彻元鼎二年(前115年)置。掌上林苑及铸钱等事,兼保管皇室财物、铸钱、造船、治水等。东汉废并少府,把水利航政之职划归都水使者。

[3] 北海: 郡名。即北海郡,汉置,山东旧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之地。 逢萌(生卒年不详): 字子康,东汉北海都昌(今昌邑)人。家贫,曾为亭长。后至长安学《春秋》。因不满王莽统治,泛海客居辽东,长于阴阳之术。东汉初年,至崂山修道。朝廷多次征辟,始终不仕,寿终而死。

【译文】

王莽于是假借吕宽案件,下令追究吕宽党羽,牵连自己平素所厌恶的人,都予以诛杀。其中包括汉元帝的妹妹敬武长公主,她一向跟丁姓家族、傅姓家族友善,及至王莽专权,又非议王莽。王莽的亲叔父红阳侯王立,平阿侯王仁性格一向刚强正直,王莽都以太皇太后的名义,颁下诏书,并派使节监督,强迫他们自杀。王莽报告太皇太后说,敬武长公主患急病死亡。太皇太后要亲自前往祭悼,王莽竭力劝阻,才罢。大司空甄丰派遣专人,乘坐朝廷驿车,前往各地诛杀卫姓家族党羽。各郡、各封国的豪杰,汉王朝的忠臣义士,凡不顺附王莽的,都被诬陷有罪,依法处决。前任前将军何武、前任司隶校尉鲍宣,以及王商的儿子乐昌侯王安、前任左将军辛庆忌的三个儿子:护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以及南郡太守辛伯,都被处死。共诛杀数百人,全国震惊。北海郡人逢萌对朋友说:“君臣、父子、夫妇之道都废绝了,再不离开,大祸临头。”说完就摘下帽子挂在东都城门,回到故乡,带着家属乘船渡海,到辽东客居。

【原文】

莽召明礼少府宗伯凤入说为人后之谊,白令公卿、将军、侍中、朝臣并听,欲以内厉天子而外塞百姓之议 [1]

【注文】

[1] 人后: 后嗣。继承人。

【译文】

王莽征召深明古礼的少府宗伯凤,到宫廷讲解充任继承人的大义。建议由太皇太后下令,公卿、将军、侍中及文武百官,都要参加听讲。目的在于对内教训天子,对外消除百姓的议论。

【原文】

四年二月丁未,遣大司徒宫、大司空丰等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汉公第,授皇后玺绂,入未央宫 [1] 。大赦天下。

【注文】

[1] 玺绂(fú): 亦作“玺韨”,即玉玺及绶带。

【译文】

元始四年(4年),二月丁未(初七),派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等,带着御用车轿和皇家仪仗队,前往安汉公王莽家宅,迎接王莽的女儿为皇后,呈上皇后印信,将她载回未央宫,大赦天下。

【原文】

夏,太保舜等及吏民上书者八千余人,咸请“如陈崇言,加赏于安汉公”。章下有司,有司请“益封公以新息、召陵二县及黄邮聚、新野田;采伊尹、周公称号,加公为宰衡,位上公,三公言事称‘敢言之’ [1] 。赐公太夫人号曰功显君。封公子男二人,安为褒新侯,临为赏都侯。加后聘三千七百万,合为一万万,以明大礼。太后临前殿亲封拜,安汉公拜前,二子拜后,如周公故事。”莽稽首辞让,出奏封事:“愿独受母号,还安、临印韨及号位户邑 [2] 。”事下,太师光等皆曰:“赏未足以直功,谦约退让,公之常节,终不可听。忠臣之节亦宜自屈,而伸主上之义。宜遣大司徒、大司空持节承制诏公亟入视事,诏尚书勿复受公之让奏 [3] 。”奏可。莽乃起视事,止减召陵、黄邮、新野之田而已。

【注文】

[1] 新息: 县名。春秋息国,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汉置县,治所移今河南息县,改名新息。晋为汝南郡治所。南朝宋分置南北二县:南新息治所在原新息县,先后为汝南郡及东西豫州、淮州治所。北新息治所在今河南息县东,北齐时并入南新息,复名新息。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并入息州。 召陵: 县名。位于今河南省中南部。 黄邮聚: 县名。位于今河南新野县新甸铺镇南王村。 新野: 县名。古称贵地。北依宛洛,南接荆襄,西临秦陇,东通宁沪,沃野百里,八水竞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称。位于今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心,号称“百里平川”。在远古时期,新野境域为沼泽之区,以后逐渐成为陆地,蔓草盈野,后经开发,成为良沃。建县时,改“薪”为“新”,名为新野。 加: 加官衔。 敢言之: 汉代掾吏对长官陈辞或报告的套语。

[2] 韨(fú): 系印纽的丝带。

[3] 让: 推辞退让。

【译文】

夏季,太保王舜等以及官民八千余人上书朝廷,一同请求:“请按照大司徒司直陈崇的建议,增加对安汉公王莽的赏赐。”奏章传达给主管官吏,主管官吏奏报:“增加安汉公王莽的封地,把召陵、新息二县,与黄邮聚、新野两地的田地全都划入。采用伊尹和周公的称号,给安汉公加上宰衡的官号,位居上公。三公向安汉公报告工作,自称‘冒昧陈辞’。封王莽的母亲为功显君,封王莽的两个儿子,王安为褒新侯,王临为赏都侯。增加皇后彩礼三千七百万钱,合成一万万钱,用来表明礼仪的隆重。太皇太后来到前殿,亲自赐封爵位和称号。王莽在前面下拜,两个儿子在后面下拜,一如周公的旧例。”王莽叩头辞让,出宫以后送上密封的奏章,说:“仅愿接受对我母亲的封号,退还王安、王临的印符和爵位称号、封邑民户。”太师孔光等人都说:“赏赐不足以抵过功劳,谦虚辞让是安汉公的一贯作风,到底不可以听从。忠臣的气节有时应该自己屈服,使主上的大义得以伸张。应该派遣大司徒、大司空拿着符节,奉皇帝命令征召安汉公赶快入宫主持朝政。并下令尚书,拒绝接受安汉公的推辞退让的奏章。”奏章被批准。王莽这才起来办理公务,仅减去召陵、黄邮聚、新野三地的封地。

【原文】

莽复以所益纳征钱千万遗太后左右奉共养者 [1] 。莽虽专权,然所以诳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赂遗以千万数 [2] 。白尊太后姊、妹号皆为君,食汤沐邑 [3] 。以故左右日夜共誉莽 [4] 。莽又知太后妇人,厌居深宫中,莽欲虞乐以市其权,乃令太后四时车驾巡狩四郊,存见孤、寡、贞妇,所至属县,辄施恩惠,赐民钱帛、牛酒,岁以为常 [5] 。太后旁弄儿病,在外舍,莽自亲候之。其欲得太后意如此。

【注文】

[1] 遗: 给,送。

[2] 诳耀: 欺骗、炫耀。 长御: 随从侍者。指宦者。 方: 办法,手段。 万端: 多种多样,花样无穷。

[3] 汤沐邑: 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汤沐邑”这个词语源于周代的制度,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贵族受封的汤沐邑,是一种食邑制度,秦汉以前,卿、大夫在食邑内享有统治权并对诸侯承担义务。秦汉推行郡县制,受封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食禄改为征敛封邑内民户的赋税。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可以世袭。

[4] 誉: 夸赞。

[5] 虞乐以市其权: 意谓通过搞娱乐活动以取得其权力。虞,娱。 存见: 抚慰,视察。 辄: 就。

【译文】

王莽又在所增加的(三千七百万)彩礼中提出一千万,送给太皇太后左右侍奉、随从人员。王莽虽然专权,但他千方百计迷惑谄媚取悦太皇太后,甚至采用多种方法,送数以千万计的贿赂给太皇太后身旁那些常侍的随从。又建议封太后的姐、妹为君,各有汤沐邑。因此,太皇太后身旁的人共同赞美王莽。此外,王莽知道太皇太后是一个女人,厌恶居住在深宫之中。他想用娱乐换取在太后手里的权力,于是,春夏秋冬四季都请太后到长安四郊游览,慰问孤儿、寡妇和贞妇。所到长安下属各县,都布恩施惠,赏赐平民钱币、丝织品、牛肉、美酒,每年都是如此。太后身旁供支使的小子有病,王莽亲自前往探望。王莽想得到太后的好感,所用手段大致就是这样。

【原文】

太保舜奏寿:“天下闻公不受千乘之土,辞万金之币,莫不乡化 [1] 。蜀郡男子路建等辍讼,惭怍而退,虽文主却虞、芮何以加!宜报告天下。 [2] ”奏可。

【注文】

[1] 千乘之土: 谓相当于小国的封地。千乘,指小国。

[2] 蜀郡: 郡名。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辍(chuò): 中途停止,撤销,撤除。 虞、芮: 古代二小国名。虞在今山西平陆北。芮在今陕西大荔县境。虞芮让畔是《史记·周本纪》记载的典故,说的是周初名为虞、芮的两个小侯国,两侯国国君因为一块疆土问题产生争执,去找周国西伯姬昌(周文王)评理。在周国的国土上看到了祥和的生活状态:耕地的人把田与田间的田塍留得很宽,相互谦让田间地;行人彼此礼貌相让,无人夺路而行;男女有别分路而走,长幼有序,年轻人总是搀扶老人前行;住户和客栈都没有门闩,因为社会安定从未失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朝廷上文武百官人人彬彬有礼,温良俭让,等级分明。这种种祥和的社会状态让两位国君彻底醒悟,最终不好意思在西伯面前提起地界争执一事,于是将原来争执的那块田弃为闲田,在现今的平陆县洪池乡南后沟西,仪家沟东。这里土肥物富,地平垄直,历代封建统治者一直把这巧夺天工的“闲田春色”列为平陆县的古八景之一。后以“虞芮”指谦让息讼者。

【译文】

太保王舜奏报:“全国百姓听到安汉公王莽不接受可以出一千辆兵车的封地,推辞万斤黄金的彩礼,无人不仰慕。蜀郡男子路建等人停止诉讼,惭愧地回去了,就是周文王感化虞君、芮君,让他们自动停止争执返回本国,也不能超过安汉公王莽!应当把这些事情宣告全国。”奏报被批准。

【原文】

群臣奏言:“昔周公摄政七年,制度乃定 [1] 。今安汉公辅政四年,营作二旬,大功毕成,宜升宰衡位在诸侯王上。 [2] ”诏曰:“可。”仍令议九锡之法 [3]

【注文】

[1] 周公摄政: 周公(?—前1100年),姓姬名旦,又称叔旦,谥文公,是西周初年著名政治思想家、教育家,西周开国君主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之弟。他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两年后,武王病死,由于刚创下基业,政局不稳定,武王儿子成王年幼,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便由周公姬旦辅佐,处理政务。周公摄政期间东征叛国,平定管叔、蔡叔、霍叔三监叛乱,大规模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制定和完善宗法、分封等各种制度,使西周奴隶制获得进一步的巩固,对后世影响很大。成王长大以后,周公就把政权归还给成王,让他亲理国政。

[2] 宰衡: 汉平帝时加给王莽的官名。《汉书·王莽传》:“咸曰,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大宰,采伊尹周公称号,加公为宰衡,位上公”。莽因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太宰,故合二人称号以自尊。位上公,又改诸侯王上,后常用以指宰相。

[3] 九锡: 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些礼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锡,在古代通“赐”字。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皇权最盛的汉武帝,首先议论过“九锡”之礼。本来都是皇帝赐给大臣的荣誉物品,后来所谓的“九锡”,因为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等都接受过,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帝都曾受过“九锡”,于是“九锡”逐渐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译文】

文武百官上奏说:“从前,周公代周成王处理国政七年,国家的制度才安定妥当。如今,安汉公辅助国政四年,修建明堂等用了二十天,却大功全部完成。所以,应当把宰衡的地位,提高到侯爵亲王之上。”下诏说:“可以。”同时下令讨论九锡之法。

【原文】

莽自以北化匈奴,东致海外,南怀黄支,唯西方未有加,乃遣中郎将平宪等多持金币诱塞外羌,使献地愿内属 [1] 。宪等奏言:“羌豪良愿等种可万二千人,愿为内臣,献鲜水海、允谷、盐池,平地美草,皆予汉民 [2] 。自居险阻处为藩蔽。问良愿降意,对曰:‘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或禾长丈余,或一粟三米,或不种自生,或茧不蚕自成;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皇来仪,神爵降集。从四岁以来,羌人无所疾苦,故思乐内属。’宜以时处业,置属国领护。 [3] ”事下莽,莽复奏:“今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请受良愿等所献地为四海郡 [4] 。分天下为十二州,应古制 [5] 。”奏可。冬,置西海郡。又增法五十条,犯者徙之西海。徙者以千万数,民始怨矣。

【注文】

[1] 怀: 怀柔,用温和的政治手段笼络其他的民族或国家,使归附自己。 黄支: 亦作“黄枝”。古代南亚国家,汉代活动于今印度马德拉斯邦西南的康契普纳姆附近。 中郎将: 官名。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羌(qiāng): 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

[2] 内臣: 原意指国内的臣僚或下属的诸侯,这里指少数民族归附汉朝。 鲜水海: 一称西海,即青海湖。 允谷: 地名。在青海湖东南。

[3] 凤皇来仪: 凤凰来舞朝贺,古代指吉祥的征兆。同“凤凰来仪”。 岁: 年。这里的“从四岁以来”指四年以来。 处: 安置。 置: 设立。 属国: 附属区,处置各族。汉设都尉掌其事务。

[4] 下: 动词,下达给某人处理。 东海: 郡名。亦称郯郡,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 南海: 郡名。公元前214年秦置,广东旧广州、韶州、潮州、惠州、肇庆、南雄诸府州及高州府北境、广西旧平乐府东境、梧州府东南境皆其地,郡治番禺,即今广东省治。 郡: 古代行政区域,其下设县。划制一如现在“省”下的“市”。

[5] 应: 符合。

【译文】

王莽自以为他的德威,北面感化了匈奴,东面招徕了海外国家,南边怀柔了黄支,只有西边没有施加影响,便派遣平宪等人多多携金钱礼物,去招引边界以外的羌人,使他们献出土地,归属汉朝。平宪等人奏报说:“羌人以良愿等为首的部落,人口约一万二千,愿意成为汉朝的臣民,献出鲜水海和允谷、盐池,该地区地平草茂,都交给汉朝,自己住到险阻之处,作为汉朝的屏障。我们询问良愿归降的用意,他回答说:‘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最仁慈,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有的禾苗长到一丈多高,有的一粒谷子包含三粒米,有的不需种植自己生长,有的茧不要蚕吐丝就可以自织而成,甘露从天上降下,甘泉从地下涌出,凤凰前来朝贺,神雀飞临聚集。四年以来,羌人没有遭遇过艰难困苦,所以希望并喜欢归属汉朝。’应及时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设置属国统辖保护他们。”事情交给王莽处理,王莽回奏说:“现在已有东海郡、南海郡、北海郡,请接受良愿等所献土地设置西海郡。全国分为十二州,以符合古代制度。”平帝批准。冬季,设置西海郡。又增订法律五十条,违犯者被流放到西海郡。被流放的人数以千万,百姓开始怨恨了。

【原文】

分京师置前辉光、后丞烈二郡。更公卿、大夫八十一元士官名、位次及十二州名 [1] 。分界郡国所属,罢置改易,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矣 [2]

【注文】

[1] 前辉光: 汉平帝时所置郡名。元始四年(4年)冬,王莽分京师置前辉光、后丞烈二郡,分领长安南、北诸县。 后丞烈: 汉平帝时所置郡名。《资治通鉴》胡注以为“领长安以北诸县。” 更: 更改。 位次: 官位等级。

[2] 罢: 取消。 易: 变更。 不能纪: 纪不胜纪,记不清楚。

【译文】

分割京师长安,设置前辉光郡、后丞烈郡。更改公卿、大夫、八十一元士官名、等级以及十二州州名。更改各郡、各封国的管辖区域,或取消,或新设,或变更,从此天下事端增多,官吏无法胜记。

【原文】

五年夏四月,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宜亟加赏于安汉公 [1] 。”于是莽上书言:“诸臣民所上章下议者,愿皆寝勿上,使臣莽得尽力毕制礼作乐事;事成,愿赐骸骨归家,避贤者路 [2] 。”甄邯等白太后,诏曰:“公每见辄流涕叩头言,愿不受赏;赏即加,不敢当位。方制作未定,事须公而决,故且听公制作。毕成,群公以闻,究于前议,其九锡礼仪亟奏。 [3]

【注文】

[1] 以: 因为。 亟: 赶快,急切。

[2] 寝: 搁置,停止。 毕制: 制作完毕。

[3] 当位: 处在高位。 制作: 制定礼乐的工作。 未定: 没有完成。 群公: 总称诸侯和朝臣。

【译文】

汉平帝元始五年(5年)夏季四月,官吏、平民因为王莽不接受新野县的田地而上书的,前后达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以及诸侯王、公卿、列侯和皇族被接见的,都叩头说:“应该尽快对安汉公加以奖赏。”于是王莽上书说:“官民所上奏章交下来讨论的,应全部搁置不再呈上,使我得以尽力完成制作礼仪和乐章。等到制作完成,我愿退休回归故乡,给贤能人才让路。”右将军甄邯等奏报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下诏给王莽:“安汉公每次进见,都流着眼泪,叩头陈请,不愿接受奖赏。如果加以奖赏,您就不敢处在高位。现在制作礼乐制度的工作尚未完成,这件大事,必须由您决定,所以暂且由您制作礼乐。等工作完成,群臣报告之后,再研究大家从前的建议。但关于九锡之礼,仍要迅速地制定奏报。”

【原文】

五月,策命安汉公莽以九锡 [1] 。莽稽首再拜,受禄韨、衮冕、衣裳、玚琫、玚珌,句履、鸾路、乘马、龙旂九旒,皮弁、素积,戎路、乘马,彤弓矢、卢弓失,左建朱钺,右建金戚,甲、胄一具,秬鬯二卣,圭瓒二,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署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贲三百人 [2]

【注文】

[1] 策命: 亦作“筴命”。以策书封官授爵。

[2] 韨(fú): 古代祭服的蔽膝。 衮冕: 即衮衣和冕,是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是皇帝等王公贵族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的正式服装。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衮服。衮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今衮冕还有比喻“登朝入仕”的意思。 玚(dàng)琫(běng): 上端以黄金装饰的刀鞘。 玚珌(bì): 刀鞘、剑鞘下端的黄金饰物。 句履: 履名。句,履头饰,形如刀鼻。 鸾(luán)路: 即鸾辂。郑玄注:“鸾路,有虞氏之车。有鸾和之节,而饰之以青,取其名耳。” 龙旂(qí): 即上绘交龙并有铃铛的旗帜。《周礼》所称“交龙为旂”,就是在竿头上悬铃、在帛上画龙作为旗帜。 九旒(liú): 古代旌旗上的九条丝织垂饰。 皮弁(biàn): 先人很重视冠帽的礼仪,将其尊称为首服。皮弁就是华夏衣冠体系中首服的一种。以皮革为冠衣,冠上当有饰物,一般是皮革缝隙之间缀有珠玉宝石。 素积: 素积是古代华夏服章体系里裳的一种,又叫素裳,以十五升布为衣,积素以为裳。 戎路: 古代帝王军中所乘的车。 彤弓矢: 漆成红色的弓,天子用来赏赐有功诸侯。 朱钺(yuè): 红色的斧钺,古代兵器。钺的形成与斧的形成属相同的时代,钺的式样与斧相同,惟较斧为大。钺比斧头大三分之一,杆长一尺半。钺杆末端有钻。钺在斧头之上加有突出之短矛,长约六寸。使钺之法合斧、矛、枪三者为一体。其用法除有斧、矛和枪功能之外,还有刺、拨、点、追四法。在青铜器中更强调华丽、美观的特质,成为象征权力、象征威严的礼仪用物。 金戚: 作仪仗用的金色斧子。 秬(jù)鬯(chànɡ): 古代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及赏赐有功的诸侯。 卣(yǒu):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圭(guī)瓒(zàn): 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形状如勺,以圭为柄,用于祭祀。 朱户: 古代帝王赏赐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 纳陛: 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器物。陛,即台阶。 虎贲(bēn): “九锡”中的一种赏赐,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

【译文】

五月,颁策书加赐王莽九锡,王莽叩头再拜,接受了绿色的蔽膝和龙冠、礼服,用金玉装饰的佩刀,鞋头突出的履,有铃大车和套马,装饰着九束绦子的大龙旗,皮帽子和细褶白布衫,军车和套马,红色的弓和箭,黑色的弓和箭,立在左边的红色钺斧,立在右边的有金饰的戚斧,铠甲和头盔一套,美酒二卣,玉勺两只,九级青玉圭两枚,规定家里可以安装红漆大门和修建檐内台阶。设置宗官、祝官、卜官、史官,拥有护卫勇士三百人。

【原文】

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 [1]

【注文】

[1] 瑞: 吉祥,好预兆。 通: 动词,修通。 子午道: 子午道开辟于秦末汉初。子午道自长安直南入子午谷翻越秦岭通往汉中、安康及巴蜀。古代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南北走向的道路即称子午道路,子午谷及从长安南行开始一段道路的走向基本取南北方向,子午道由此得名。但子午道全线并非正南正北,而是从长安到秦岭分水岭稍折西南,其后又转为由东南向西北,最后一段转为东西方向。 南山: 南山历来有多种说法,这里大致指西安城南之终南山。 径: 直通。 汉中: 郡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区。

【译文】

王莽因皇后有了生男育女的吉兆,修通子午道,从杜陵县穿过终南山,直通汉中郡。

【原文】

泉陵侯刘庆上书言:“周成王幼少,称孺子,周公居摄。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 [1] 群臣皆曰:“宜如庆言。”

【注文】

[1] 泉陵: 泉陵侯国都城在城北二里,今零陵城内泉陵街一带,传为泉陵城故址。9年,新朝建立后废。 富于春秋: 指未来年岁尚多。意思是还年少、年轻。 宜: 应当、适宜。

【译文】

泉陵侯刘庆上书:“周成王年龄幼小,由周公居位摄政。当今圣上年龄还轻,应当让安汉公代行天子的职务,如同周公一样。”群臣都说:“应当照刘庆所说的办。”

【原文】

时帝春秋益壮,以卫后故,怨不悦 [1] 。冬十二月,莽因腊日上椒酒,置毒酒中 [2] 。帝有疾。莽作策,请命于泰畤,愿以身代,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 [3] 。丙午 ,帝崩于未央宫。大赦天下。莽令天下吏六百石以上皆服丧三年。奏尊孝成庙曰统宗。孝平庙曰元宗。敛孝平,加元服,葬康陵 [4]

【注文】

[1] 卫后(生卒年不详): 或称中山卫姬,为西汉中山孝王刘兴妻、汉平帝生母。王莽有鉴于前代傅太后、丁太后两家外戚专权之事,因此以汉平帝是继承汉成帝之统、需以汉成帝为父作为理由,不准汉平帝生母卫姬及其家族进入京师。为安抚卫姬及其家族,王莽以宗室桃乡侯之子刘成都继任中山王,又遣使少傅左将军甄丰,赐卫姬玺绶,册封为中山王太后,领苦陉县为汤沐邑。卫姬请求入京不允,扶风功曹申屠刚表示反对,说汉平帝年幼,应将卫姬迎入宫内照拂。此番建言引起王莽不悦,申屠刚因此革职。卫姬日夜思念汉平帝,痛哭流涕,王宇同情卫姬,上书求情,被杀,卫氏一族被尽诛。王莽篡汉建新后,废去卫姬中山王太后的位置。卫姬不久逝世,葬于中山孝王之旁。 怨: 怨恨,不高兴。

[2] 因: 依靠,凭借。 置毒: 下毒。

[3] 泰畤(zhì): 古代天子祭天神之处。 金滕: 金柜子。 敕: 告诫。

[4] 元服: 原指古代男子成年开始戴冠的仪式。 康陵: 汉平帝刘衎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大寨村。

【译文】

平帝的年龄渐长,因母亲卫皇太后的缘故,怨恨不快。冬季,十二月,王莽借着腊日向平帝进献椒酒,在椒酒中下了毒。平帝中毒害病。王莽写下策书,到泰畤祈祷,请求保全平帝的性命,愿意用自身代平帝去死。他把策书收藏在金柜里,放在前殿,告诫各大臣不准说出去。丙午,平帝在未央宫驾崩。大赦天下。王莽命令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员,一律服丧三年。又上书太皇太后,建议尊称成帝庙作统宗,平帝庙作元宗。收殓孝平帝,戴上成人冠帽,埋葬在康陵。

【原文】

班固赞曰: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显功,以自尊盛 [1] 。观其文辞,方外百蛮,无思不服,休征嘉应,颂声并作 [2] 。至乎变异见于上,民怨于下,莽亦不能文也 [3]

【注文】

[1] 以: 用来。

[2] 百蛮: 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 休征嘉应: 吉利的征兆,美好的回报。

[3] 文: 掩饰。

【译文】

班固评论说:平帝在位期间,由王莽发号政令,褒扬自己的善行,宣扬功德,用来显示他自己的尊贵威严。从文辞上来看,中原以外的众多蛮族,没有不想归附臣服的。吉祥的征兆纷呈,歌颂的声音四起。至于上有天象的变异,下有沸腾的民怨,王莽也是没办法掩饰的。

【原文】

太后与群臣议立嗣 [1] 。时元帝世绝,而宣帝曾孙有见王五人,列侯四十八人。莽恶其长大,曰:“兄弟不得相为后。”乃悉征宣帝玄孙,选立之 [2] 。是月,前辉光谢嚣奏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3] 符命之起自此始矣。莽使群公以白太后,太后曰:“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 [4] 。”太保舜谓太后:“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他,但欲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耳。” [5] 太后心不以为可,然力不能制,乃听许 [6] 。舜等即共令太后下诏曰:“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征孝宣皇帝玄孙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平皇帝之后 [7] 。玄孙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汉公莽辅政三世,与周公异世同符。今前辉光嚣、武功长通上言丹石之符,朕深思厥意,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 [8] 。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具礼仪奏! [9] ”于是群臣奏言:“太后圣德昭然,深见天意,诏令安汉公居摄 [10] 。臣请安汉公践祚,服天子韨冕,背斧依于户牖之间,南面朝群臣,听政事 [11] 。车服出入警跸,民臣称臣妾,皆如天子之制 [12] 。郊祀天地,宗祀明堂,共祀宗庙,享祭群神,赞曰‘假皇帝’,民臣谓之‘摄皇帝’,自称曰‘予’ [13] 。平决朝事,常以皇帝之诏称‘制’。以奉顺皇天之心,辅翼汉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托之义,隆治平之化。其朝见太皇太后、帝皇后皆复臣节。自施政教于其宫家国采,如诸侯礼仪故事 [14] 。”太后诏曰:“可。”

【注文】

[1] 嗣: 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2] 悉: 全部。

[3] 武功: 县名。武功建县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治所在今眉县芽槐镇。秦汉武功辖境相当于今眉县、岐山、周至和太白北部。汉平帝刘衎元始五年(5年)十二月,武功县为安汉公王莽采邑,名曰汉光邑。新朝王莽天凤二年(15年),改为新光县。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八年(65年),复武功县,邰县并之,治所迁邰亭(今扶风县揉谷乡)。 浚: 疏浚,深挖。 丹书: 红色的文字。

[4] 诬罔: 欺骗。

[5] 填服: 镇服。填,通“镇”。

[6] 制: 控制,制止。

[7] 嗣: 动词,做某人的后嗣。

[8] 摄行: 代理行使。

[9] 践祚(zuò): 登基,登皇位。

[10] 昭然: 显著、明显的样子。

[11] 服: 动词,穿上。 韨(fú)冕: 古代祭服的蔽膝和帽子。

[12] 警跸(bì): 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跸”。出为警,入为跸。

[13] 假皇帝: 又称摄皇帝。即代理皇帝,假为代理之意。这是王莽代汉建立新朝之前的称号之一。5年,汉平帝刘衎病死,王莽认为“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不利于自己操纵政局”,便拥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史称孺子婴。太后王政君被迫诏令王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暂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

[14] 宫: 指王莽所居。 国: 指新都国。 采: 指以武功县为采地。

【译文】

太皇太后与文武百官,商议选立新皇帝。这时元帝的后代断绝了,而宣帝的曾孙有当王的五人,为列侯的四十八人,王莽厌恶他们已经长大,便说:“兄弟之间不能互相作为后代。”于是全部征召宣帝玄孙,逐一选择。这个月,前辉光谢嚣奏报,武功县长孟通疏浚水井挖得一块白色的石头,上部是圆形,下部是四方形,有朱红文字在石头上:“宣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符命的兴起从此开始。王莽让各大臣把这件事上报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说:“这是欺骗天下,不可以施行!”太保王舜告诉太皇太后:“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想要制止,力量也达不到。而且王莽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要公开宣告代行皇帝的职权来加强他的权力,好去镇服全国罢了。”太皇太后心里知道不可以这样做,但自己的力量不能制止,只好答应了。王舜等人就让太皇太后下诏书道:“孝平帝短命去世,已经命令主管官吏征召孝宣皇帝曾孙二十三人,选择合适的,让他做孝平皇帝的后嗣。玄孙年龄还很幼小,如果不求得有最高德行的君子,谁能够维护他?安汉公王莽辅佐朝政已经三代,与周公时代虽异而功业相同。现在前辉光谢嚣和武功县长孟通上报丹书白石的符命,我深深地思索它的意思,说‘为皇帝’的含义,就是代行皇帝的职权。现命令安汉公王莽登上皇位,代行职权,仿照周公的旧例,开列典礼仪式上报。”于是群臣上书说:“太后圣德英明,明了地看到了天意,下诏书让安汉公居位摄政。我们请求安汉公登上皇位,代行职权,穿着天子的礼服,戴着天子的帽子,背靠着设置在门窗之间的斧形图案屏风,向着南面接受臣子们的朝见,处理政事。他的车驾进出要戒严,平民和臣下对他自称为臣妾,全部按照天子的礼仪制度办事。在郊外祭祀天地,在明堂和宗庙祭祀祖宗,祭祀各种神祇,赞辞称‘假皇帝(代理皇帝)’,平民和臣下称他为‘摄皇帝’,自称为‘予’。讨论决定朝廷大事,通常用皇帝的诏书形式,称为‘制’,从而秉承和遵循上天的心意,辅佐汉朝,抚育孝平皇帝的幼小继承人,完成委托的义务,振兴治平的教化。在朝见太皇太后和孝平皇后时,则恢复臣下的礼节。在他的官署、家宅、封国、采邑,可以独立地实行政治教化,按照诸侯礼仪的成例办。”太皇太后下诏:“可行。”

【原文】

王莽居摄元年春正月,王莽祀上帝于南郊,又行迎春、大射、养老之礼 [1]

【注文】

[1] 居摄: 西汉时期皇帝孺子婴的第一个年号,6—8年,共计三年。这时王莽摄政,代行皇帝之权。 上帝: 中国古代的上帝,就是当时中国人的祖宗神,即五帝。 迎春: 于立春日举行迎春典礼。 大射: 为祭祀而举行的射礼。 养老: 古代对年高德劭的老者按时饷以酒食而敬礼之的礼节。

【译文】

王莽代行皇权第一年(6年)的春季,正月,王莽到长安南郊祭祀上帝,又举行迎春、大射、养老的仪式。

【原文】

三月己丑,立宣帝玄孙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 [1] 。婴,广戚侯显之子也。年二岁,托以为卜相最吉,立之。尊皇后曰皇太后。以王舜为太傅,左辅甄丰为太阿、右拂,甄邯为太保、后承 [2] 。又置四少,秩皆二千石。

【注文】

[1] 婴: 即刘婴(5—25年),史称孺子婴,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子。王莽毒杀平帝后,见夺位的时机尚未成熟,再次舍大就小,于6年立刘婴为帝。刘婴继位时年仅两岁,由王莽摄政,改年号为居摄,不久,王莽自称假皇帝(代理皇帝)。初始元年(8年)十一月,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废黜刘婴,降封他为安定公,命令他闲居长安,西汉灭亡。公元25年,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刘婴逃离长安,到了临泾,立刘婴为帝。已被拥立为更始帝的刘玄,派部将带兵前去攻打。混战中,刘婴为乱兵所杀,终年二十一岁,葬处不明。

[2] 左辅: 官名。辅佐太子的官。 太阿: 官名。新朝置,负责掌教太子。 后承: 官名。新朝置,负责掌教太子的官。 四少: 官名。指少师、少傅、少阿、少保。

【译文】

三月己丑(初一日),册立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称号孺子。刘婴是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年仅二岁。王莽声称,卜卦的结果显示他最吉利,所以才册立为太子。尊王皇后为皇太后。任命王舜当太傅、左辅,甄丰当太阿、右拂,甄邯当太保、后承。又设置四少官位,官秩都是二千石。

【原文】

四月,安众侯刘崇与相张绍谋曰:“安汉公莽必危刘氏,天下非之,莫敢先举,此乃宗室之耻也 [1] 。吾帅宗族为先,海内必和。”绍等从者百余人遂进攻宛,不得入而败 [2] 。绍从弟竦与崇族父嘉诸阙自归,莽赦弗罪 [3] 。竦因为嘉作奏,称莽德美,罪状刘崇,“愿为宗室倡始,父子兄弟负笼荷锸,驰之南阳,猪崇宫室,令如古制;及崇社宜如亳社,以赐诸侯,用永监戒 [4] 。”于是莽大说,封嘉为率礼侯,嘉子七人皆赐爵关内侯。后又封竦为淑德侯。长安为之语曰:“欲求封,过张伯松 [5] 。力战斗,不如巧为奏。”自后谋反者皆污池云 [6] 。群臣复白:“刘崇等谋逆者,以莽权轻也。宜尊重以填海内 [7] 。”

【注文】

[1] 危: 威胁,摧败。

[2] 宛: 县名。初为楚之宛郡治所。战国时,一直是楚国冶炼铜铁、制造武器的中心城市之一。秦有宛郡之后,随即封公子市于宛,为诸侯。昭襄王时复与楚顷襄王在宛会见。秦设南阳郡后,宛县仍是郡治,名称沿用未改,历经汉魏六朝,至隋初,始改县名为南阳县。

[3] 自归: 自行投案,自行归顺。

[4] 负笼荷锸: 背着箩筐,扛着锸锹。负,驮着,背。荷,扛。 猪: 潴,积水,名词作动词用,此处指掘成蓄积污水的池沼。 监戒: 鉴察往事,警戒将来。监,通“鉴”。

[5] 张伯松(生卒年不详): 张竦,字伯松,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张敞之孙。曾为京兆尹,曾做文章对王莽溜须拍马,歌功颂德。

[6] 污池: 掘毁房屋,使其成为蓄积污水的池沼。

[7] 尊重: 增强权力。

【译文】

四月,安众侯刘崇与封国丞相张绍商量说:“安汉公王莽一定会危害刘家。天下人反对他,竟然没有人敢首先起事,这是我们皇族的耻辱。我率领同族的人最先起事,全国必定响应。”于是张绍等跟随者共一百多人进攻宛城,没有攻进去就失败了。张绍的堂弟张竦和刘崇的远房伯叔刘嘉前往朝廷自首,王莽赦免了他们,没有治罪。张竦代替刘嘉撰写奏章,歌颂王莽美德,痛斥刘崇有罪,声称:“愿意给皇族带头,父子兄弟背着箩筐,扛着锸锹,跑到南阳郡去,掘毁刘崇的宫室使成为蓄积污水的池沼,像古代的制度一样。还有,刘崇的土地神灶应当像亡国的亳社一样被毁掉,把它分赐给各王侯,用来作永远的鉴戒!”王莽非常高兴,封刘嘉为率礼侯,刘嘉的七个儿子都封为关内侯。后来又封张竦为淑德侯。长安人为这件事编成顺口溜说:“要想封,去找张柏松(张竦)。拼命斗,不如巧上奏。”从此以后,凡是谋反的人,都把他们的房屋掘毁成污池。群臣又上报:“刘崇等人敢于造反,就是因为王莽的权力还小,应当提高他的权力以镇服全国。”

【原文】

五月甲辰,太后诏莽朝见太后,称“假皇帝”。

【译文】

五月甲辰(十七日),太皇太后宣布王莽在朝见她的时候,可以自称“假皇帝”。

【原文】

十二月,群臣奏“请以安汉公庐为摄省,府为摄殿,第为摄宫” [1] 。奏可。

【注文】

[1] 庐: 大臣在宫殿中止宿之舍。 府: 治事之所。 第: 居所。

【译文】

十二月,群臣上书请奏:“请把安汉公王莽在皇宫中的处所称作摄省,官署称作摄殿,住宅称作摄宫。”奏章被批准了。

【原文】

二年五月,东郡太守翟义,方进之子也 [1] 。与姊子上蔡陈丰谋曰:“新都侯摄天子位,号令天下,故择宗室幼稚者以为孺子,依托周公辅成王之义,且以观望,必代汉家,其渐可见 [2] 。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强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扞国难 [3] 。吾幸得备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计贼,以安社稷。欲举兵西,诛不当摄者,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惭于先帝 [4] 。今欲发之,汝肯从我乎 [5] ?”丰年十八,勇壮,许诺 [6] 。义遂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信弟武平侯刘璜结谋,以九月都试日斩观令,因勒其车骑、材官士,募郡中勇敢,部署将帅 [7] 。信子匡时为东平王,乃并东平兵,立信为天子。义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移檄郡国,言“莽鸩杀孝平皇帝,摄天子位,欲绝汉室,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 [8] 。郡国皆震。比至山阳,众十余万 [9]

【注文】

[1] 东郡: 郡名,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 翟义(?—7年): 西汉上蔡人,字文仲。翟方进子。为翟公之孙。二十岁时即任南阳都尉,后升任弘农河内东郡太守。平帝死后,王莽摄政,称“摄皇帝”,翟义起兵讨伐王莽,立刘信为帝,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移檄郡国,国人达十余万。后被王莽击败,翟义被捕后被碎尸于陈都大街,并被夷灭三族。翟义首举反莽大旗,虽兵败身亡,但他揭穿了王莽篡权野心,点燃了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 方进: 即翟方进。

[2] 上蔡: 县名。今河南省西南部,是秦相李斯、汉相翟方进的故里。 幼稚: 年纪小,未成熟。 依托: 依靠,凭借。 观望: 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看事态发展。

[3] 倾首: 低头,表示屈服。 亢扞: 抵御,捍卫。

[4] 设: 假使,假设。

[5] 发: 举事,发难。

[6] 许诺: 同意,应允。

[7] 刘信: 东平王刘宇之孙、刘云之子。 都试: 西汉时,各郡国以立秋日举行军事演习、检阅军队,对地方常备兵进行考课,称为都试。 勒: 统率。 募: 招人,征召。

[8] 檄: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9] 比: 及,等到。 山阳: 郡名。西汉武帝建元末年改山阳国置郡,治昌邑(在今山东金乡西北)。

【译文】

居摄二年(7年)五月,翟方进的儿子,东郡太守翟义,与姐姐的儿子上蔡人陈丰密谋说:“新都侯王莽代理皇位,向全国发号施令,故意在皇族中挑选一个幼年孩子,称为孺子,假托周公辅佐成王的做法,试探天下人心,他必然取代汉家,迹象已经逐渐可见。而今,皇族衰弱,长安以外没有强大的封国,天下全都低头顺从,没有人能挽救国家的灾难。我有幸是宰相的儿子,自己又是一个大郡的郡守,父子都受汉朝的厚恩,有义务为国家讨伐叛贼,使国家安定。我打算发兵西进,诛杀不应当代理皇位的人,而另行选择、辅助皇族子弟当皇帝。即使事情不能成功,为国而死,身虽埋葬,名却长存,还可以无愧于先帝。如今我准备行动,你肯追随我吗?”陈丰十八岁,勇猛强壮,一口承诺。翟义于是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刘信的弟弟武平侯刘璜合谋,在九月检阅军队的日子斩杀观县县令,控制了本地的战车、骑兵、弓箭手,再征召郡中勇士,部署将帅。刘信的儿子刘匡,当时是东平王,于是与东平国的防卫部队合兵一处,拥立刘信为皇帝。翟义自称大司马,兼柱天大将军。通报各郡、各封国,指出:“王莽用鸩酒毒死孝平皇帝,代理皇位,目的在于铲除汉朝政权。现在,天子已经即位,当共同代天惩罚!”各郡、各封国大为震动。大军抵达山阳时,已有十余万人。

【原文】

莽闻之,惶惧不能食 [1] 。太皇太后谓左右曰:“人心不相远也。我虽妇人,亦知莽必以是自危 [2] 。”莽乃拜其党亲轻车将军、威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光禄勋、成都侯王邑为虎牙将军,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宗伯、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中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中郎将、震羌侯窦况为奋威将军,凡七人,自择除关西人为校尉、军吏,将关东甲卒,发奔命以击义焉 [3] 。复以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屯函谷关;将作大匠、蒙乡侯逯并为横壄将军,屯武关;羲和、红休侯刘秀为扬武将军,屯宛 [4]

【注文】

[1] 惶惧: 惶恐害怕。

[2] 自危: 自感处境危殆。

[3] 拜: 授予官职,任命。 党亲: 同党、同族。 王邑(?—23年): 新朝大司空、军事将领,王莽从弟,成都侯王商之子。因辅佐王莽代汉自立有功,拜大司空,封隆新公,后又兼三公职司。23年,绿林军立刘玄为帝,邑与王寻征集精兵42万人,号称百万,进攻绿林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大败逃归。绿林军攻长安,王莽被杀,邑父子亦战死。 春王: 城门名。西汉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王莽改宣平门为此名。 王况(生卒年不详): 王莽四叔王商之子。 宗伯: 官名。王莽改宗正为宗伯。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 中少府: 官名。长乐少府。因其在宫中,故称中少府。 王昌(?—24年): 一名王郎,赵国邯郸人。初以卜相为业,自称为汉成帝之子刘子舆。23年,被西汉宗室刘林和大豪李育等立为汉帝,都邯郸。24年,刘秀破邯郸,败死。 关西: 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下文“关东”,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将关东甲卒: 率领关东士兵。将,带领。 奔命: 军队名。汉代郡国应急的部队。

[4] 将作大匠: 官名。职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建筑。 武关: 关名。在陕西省丹凤县城东40公里的峡谷间。与潼关、萧关、大散关称为秦之四寨。 羲和: 官名。西汉时称太史令,管天文历法的长官。王莽夺权后,把许多官名都改为上古时的官名。羲和是帝尧(约公元前21世纪)时的天文官,王莽就把太史令之称改为羲和。 刘秀(前50—23年): 即刘歆,字子骏,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后期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哀帝时为应谶纬而改名秀,字颖叔。汉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少子,西汉皇族。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目录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方面都堪称大家。曾与父刘向同校皇家藏书,继父业,集六艺群书,分类撰为《七略》,为中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分类,是具有学术史价值的著作。曾任河内、五原、涿郡太守。刘歆陷入政治旋涡后,又想极力挣脱。他谋诛王莽,事泄自杀。

【译文】

王莽听说后,惊惶失措得连饭都吃不下。太皇太后对她的侍从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虽是一个女人,也知道王莽必定因此而自感处境危殆。”王莽于是任命他的同党和亲属,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光禄勋、成都侯王邑为虎牙将军,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宗伯、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中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中郎将、镇羌侯窦况为奋威将军,共七人,由各人自己选择任命函谷关以西地区的人当校尉和军吏,率领函谷关以东地区的士兵,再征调各郡临时召集的部队,向翟义的军队发动攻击。王莽又任命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驻防函谷关地区;命将作大匠、蒙乡侯逯并为横野将军,驻防武关地区;任命羲和、红休侯刘秀为扬武将军,驻防宛城地区。

【原文】

三辅闻翟义起,自茂陵以西至汧二十三县,盗贼并发 [1] 。槐里男子赵朋、霍鸿等自称将军,攻烧官寺,杀右辅都尉及斄令,相与谋曰:“诸将精兵悉东,京师空,可攻长安。” [2] 众稍多至十余万,火见未央宫前殿。莽复拜卫尉王级为虎贲将军,大鸿胪、望乡侯阎迁为折冲将军,西击朋等 [3] 。以常乡侯王恽为车骑将军,屯平乐馆;骑都尉王晏为建威将军,屯城北;城门校尉赵恢为城门将军。皆勒兵自备。以太保、后承承阳侯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 [4] 。王舜、甄丰昼夜循行殿中。

【注文】

[1]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 茂陵: 县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北。 汧(Qiān): 县名。在今陕西陇县南。 并发: 一齐爆发。

[2] 槐里: 县名。汉高祖刘邦三年(前204年)改废丘县置。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官寺: 官府。 右辅都尉: 官名。右扶风之别称。掌右扶风军事。 斄(Tái): 县名。古同“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南。

[3] 大鸿胪: 官名。汉代九卿之一,武帝时改典客为大鸿胪,原掌少数民族事务,后渐变为赞襄礼仪之官。

[4] 受钺: 古代大将出征,接受天子所授的符节与斧钺,称“受钺”。

【译文】

京畿地区听到翟义起兵的消息,自茂陵以西到汧县,共二十三县,同时发生民变。槐里男子赵朋、霍鸿等自称为将军,攻击、焚烧官府,击杀右辅都尉及斄县县令。他们会商说:“众将和精兵全部东征,京师空虚,我们可以进攻长安!”军队渐渐增多到十余万人,未央宫前殿可以见到火光。王莽又任命卫尉王级为虎贲将军,大鸿胪、望乡侯阎迁为折冲将军,向西攻击赵朋等。任命常乡侯王恽为车骑将军,驻防平乐馆;骑都尉王晏为建威将军,驻防城北;城门校尉赵恢为城门将军,都各自统率军队,进入戒备状态。再任命太保、后承、承阳侯甄邯为大将军,在高帝庙举行接受斧钺的礼节,统率全国的军队,左边执持符节,右边把握斧钺,驻扎在城外。王舜和甄丰夜以继日在宫殿之中巡查。

【原文】

莽日抱孺子祷郊庙,会群臣,而称曰:“昔成王幼,周公摄政,而管、蔡挟禄父以畔。今翟义亦挟刘信而作乱。自古大圣犹惧此,况臣莽之斗筲! [1] ”群臣皆曰:“不遭此变,不章圣德。 [2]

【注文】

[1] 郊: 郊祀之处。 庙: 指汉朝宗庙。 禄父(生卒年不详): 商纣王之子。 畔: 通“叛”,叛变。 斗筲: 自喻材器细小。

[2] 章: 展示,彰显。

【译文】

王莽每天抱着孺子(刘婴)到郊祀祭坛和汉宗庙祷告,集合群臣宣称:“从前周成王年幼,周公代君处理国政,管叔、蔡叔挟持禄父叛变。而今,翟义也挟持刘信作乱。连古代的大圣人都还怕这种事情,更何况像我王莽这样渺小的人!”群臣都说:“不遭受这次大难,就不能彰显您的圣德!”

【原文】

冬十月甲子,莽依《周书》作《大诰》曰:“粤其闻日,宗室之俊有四百人,民献仪九万夫,予敬以终于此谋继嗣图功 [1] 。”遣大夫桓谭等班行谕告天下,以当反位孺子之意 [2] 。诸将东至陈留菑,与翟义会战,破之,斩刘璜首 [3] 。莽大喜,复下诏先封车骑都尉孙贤等五十五人皆为列侯,即军中拜授。因大赦天下。于是吏士精锐遂攻围义于圉城,十二月,大破之 [4] 。义与刘信弃军亡,至固始界中,捕得义,尸磔陈都市 [5] 。卒不得信 [6]

【注文】

[1] 《大诰》: 西汉末期一篇文章,王莽用以来安抚人心。模仿《尚书·大诰》所做。最终王莽篡位,和《大诰》所言相违背。 粤: 发语辞。 宗室之俊有四百人: 指诸刘健在者。 民献仪: 当作“民仪”,“献”为衍字。民仪,民之表仪,谓贤者。 以: 依靠。

[2] 桓谭(前23—50年): 桓谭当时为谏大夫。东汉哲学家、经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官至议郎给事中。著《新论》二十九篇,早佚,今有辑本。 反: 通“返”。

[3] 陈留: 郡名。治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 菑: 县名。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

[4] 圉城: 圉县城。在今河南通许东南。

[5] 亡: 逃跑。 固始: 县名。在今河南太康南。 磔(zhé): 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这里指碎尸酷刑。

[6] 卒不得信: 刘信最终没有抓到。据《汉书·王莽传》,刘信于天凤三年(前16年)被捕,遭刳剥。

【译文】

冬季,十月甲子(十五日),王莽效仿《周书》,撰写《大诰》,说:“当翟义反书传到的那天,刘姓皇族在京师的俊杰有四百人,而民众的贤者有九万男子。我谨依靠这些俊杰和贤人,保卫皇家继承人,建功立业。”派大夫桓谭等前往全国各地,将自己会把政权归还孺子的意图晓谕全国。各位将军率军东征,抵达陈留郡菑县,与翟义的军队进行会战,取得胜利,斩杀刘璜。王莽大喜,再次下诏,将车骑都尉孙贤等五十五人封为列侯,就在军中授予爵位。因此大赦天下。于是,用精兵围攻翟义于圉城,十二月,大败翟义。翟义与刘信弃军队逃亡。逃到固始县界内,翟义被捕,押解到淮阳国所属陈县,施以分裂肢体的酷刑,在市上示众。而刘信最终没有抓到。

【原文】

初始元年春,王邑等还京师,西与王级等合击赵朋、霍鸿 [1] 。二月,朋等殄灭,诸县悉平。还师振旅,莽乃置酒白虎殿,劳飨将帅 [2] 。诏陈崇治校军功,第其高下,依周制爵五等,以封功臣为侯、伯、子、男,凡三百九十五人,曰“皆以奋怒,东指西击,羌寇、蛮盗,反虏、逆贼,不得旋踵,应时殄灭,天下咸服”之功封云 [3] 。其当赐为关内侯者,更名曰附城,又数百人 [4] 。莽发翟义父方进及先祖冢在汝南者,烧其棺柩,夷灭三族,诛及种嗣,至皆同坑,以棘五毒并葬之 [5] 。又取义及赵朋、霍鸿党众之尸,聚之通路之旁,濮阳、无盐、圉、槐里、盩厔凡五所,建表木于其上,书曰;“反虏逆贼鳣鲵 [6] 。”义等既败,莽于是自谓威德日盛,大获天人之助,遂谋即真之事矣 [7]

【注文】

[1] 初始: 也作始初,西汉时期孺子婴(刘婴)的第二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指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仅使用了一个月。

[2] 劳飨(xiǎng): 慰劳犒赏。

[3] 治校(jiào): 计较。 第: 分别等级。 旋踵: 转过脚跟。踵,脚跟。 殄(tiǎn)灭: 消灭,灭绝。 咸: 全,都。

[4] 附城: 据陈直考证,王莽所封附城,皆冠以里名,而其里名都为假设,并非真有其地。

[5] 棘(jí): 棘刺。 五毒: 五种毒虫,通常指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

[6] 濮阳: 县名。战国时期,因城址位于濮水之阳,始称濮阳。秦朝时始置濮阳县,汉代因之,现河南省东北部。 无盐: 县名。秦置无盐县,故治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平镇无盐村南。属薛郡。西汉先后属梁国、济东国、大河郡、东平国。 鳣(zhān)鲵(ní): 即鲸。比喻凶恶的人。

[7] 即真: 正式登皇帝位。

【译文】

初始元年(8年)春季,王邑等人回到长安,再向西与王级等会合,共同进击赵朋、霍鸿。二月,赵朋等人被消灭,各县秩序恢复。军队凯旋、休整,王莽在白虎殿举行酒宴,慰劳和赏赐将帅。命令陈崇审核军功,排列高低。依照周朝旧的制度,把爵位分为五等,赐封功臣为侯、伯、子、男,共三百九十五人。指出:“他们都带着愤怒的心情,东征西讨,羌寇、蛮盗、反叛、逆贼,还没有转过脚跟,便及时扑灭,天下人都敬服。”封爵全用这项理由。应当赐爵为关内侯的,改名附城,又有数百人。王莽下令挖掘翟义父亲翟方进和他祖先在汝南的坟墓,焚烧棺材,屠杀三族,连幼儿都不能幸免。甚至还将尸体都放进同一个大坑中,用荆棘跟五毒羼杂一并埋葬。又下令把翟义、赵朋、霍鸿党羽们的尸体,堆积在濮阳、无盐、圉城、槐里、盩厔(Zhōuzhì)五个地方的交通大道旁边,把木牌竖立在尸堆上,上面写道:“反虏逆贼鳣鲵。”翟义等人已经失败,王莽于是认为自己的声威一天天兴盛,便谋划正式登皇位了。

【原文】

群臣复奏进摄皇帝子安、临爵为公,封兄子光为衍功侯 [1] 。是时莽还归新都国,群臣复白以封莽孙宗为新都侯 [2]

【注文】

[1] 安: 即王安(?—21年),汉朝外戚,王莽的三子,母亲是王莽的正妻王氏。4年,王安被封为褒新侯,9年,新朝建立,因为王安恍惚糊涂,王莽立四子王临为太子,将王安封为新嘉辟。20年,封王安为新王,立王临为统义阳王。21年正月,王皇后去世,王临自杀,王安病故。 临: 即王临(?—21年),王莽第四子,母王皇后。始建国元年(9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国师刘歆的女儿刘忻为妻,新朝王莽地皇元年(20年)七月贬为统义阳王。新朝王莽地皇二年(21年)正月,自刺死。

[2] 宗: 即王宗(生卒年不详),又名王会宗,新朝皇帝王莽长子隐太子王宇的第四个儿子,其父王宇死于“吕宽事件”。王莽晋为安汉公后,把最先受封的“新都侯”爵位交还朝廷。根据大臣们的建议,由长四孙王会宗继承。由于抢班夺权,与其舅舅合谋,事情暴露后自杀。

【译文】

诸位大臣又上奏建议,晋升王莽的儿子王安、王临为公爵;赐封王莽哥哥的儿子王光为衍功侯。这时,王莽交还了新都国,文武官员又建议赐封王莽的孙子王宗为新都侯。

【原文】

九月,莽母功显君死。莽自以居摄践祚,奉汉大宗之后,为功显君缌缞弁而麻环绖,如天子吊诸侯服 [1] 。凡壹吊再会,而令新都侯宗为主,服丧三年云 [2]

【注文】

[1] 缌缞: 即“缌”,丧服名。 弁(biàn): 古代贵族的一种帽子。 绖(dié): 古代用麻做的丧带,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

[2] 壹吊再会: 指丧礼的两项。

【译文】

九月,王莽的母亲功显君去世。王莽自以为自己代理皇位,登上宫廷的宝座,尊奉汉室大宗的后嗣,于是就为功显君守五服中最轻的缌麻服,在细麻布帽上面加上用麻环绕而成的孝带,如同天子吊唁诸侯的丧服。总共一次吊唁,两次会祭。新都侯王宗为丧主,由他守三年的丧服。

【原文】

司威陈崇奏:“莽兄子衍公侯私报执金吾窦况,令杀人;况为收系,致其法 [1] 。”莽大怒,切责光 [2] 。光母曰:“汝自视孰与长孙、中孙! [3] ”长孙、中孙者,宇及获之字也。遂母子自杀,及况皆死 [4] 。初,莽以事母、养嫂、抚兄子为名,及后悖虐,复以示公义焉 [5] 。令光子嘉嗣爵为侯。

【注文】

[1] 陈崇(生卒年不详): 南阳人,平帝时为大司马司徒,封为南乡侯,王莽时,拜为司威。 奏: 上报。 私报: 私下里告诉。 执金吾: 官名。掌督察京师及附近地区的治安。 令: 命令。 为: 替。 致其法: 此句为省略句,致其(以)法。谓将其法办。

[2] 切: 严厉地。 光: 即王光(生卒年不详),王莽哥哥的儿子。

[3] 视: 认为。 孰: 怎么样。 长孙: 王宇之字。 中孙: 王获之字。

[4] 遂: 于是。

[5] 事: 侍奉。 养: 供养。 及: 等到。 悖虐: 狂妄凶暴。 公义: 公正无私。

【译文】

司威陈崇上报:王莽哥哥的儿子、衍功侯王光私下里告诉执金吾窦况,让窦况替他杀人。窦况替他拘禁了那个人,将那个人法办了。王莽大怒,严厉地责备了王光。王光的母亲对王光说:“你自己认为和长孙、中孙相比怎么样?”长孙、中孙是王莽长子王宇、次子王获的表字。王光母子便自杀了,连窦况都死了。起初,王莽因为侍奉母亲,供养嫂子,抚育兄长的儿子求得了名誉,等到后来狂妄凶暴,又这样来显示公正无私。令王光的儿子王嘉继承爵位为侯。

【原文】

是岁,广饶侯刘京言齐郡新井,车骑将军千人扈云言巴郡石牛,太保属臧鸿言扶风雍石,莽皆迎受 [1]

【注文】

[1] 言: 上报。 齐郡: 郡名。治临淄,在今山东淄博东北。 巴郡: 郡名。治江州,在今重庆北。 雍: 县名。在今陕西凤翔南。 迎受: 欢迎接受。

【译文】

这年,广饶侯刘京上奏说齐郡冒出一口新井,车骑将军千人扈云上奏说巴郡发现一头石牛,太保属臧鸿上奏说扶风雍县发现了一块仙石。王莽都欢迎接受了。

【原文】

十一月甲子,莽奏太后曰:“陛下遇汉十二世三七之厄,承天威命,诏臣莽居摄 [1] 。广饶刘京上书言:‘七月中,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暮数梦,曰:“吾,天公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长曰:‘摄皇帝当为真。’即不信我,此亭中当有新井。”亭长晨起视亭中,诚有新井,入地且百尺。 [2] ’十一月壬子,直建冬至,巴郡石牛。戊午,雍石文,皆到于未央宫之前殿。臣与太保安阳侯舜等视,天风起,尘冥,风止,得铜符帛图于石前,文曰:‘天告帝符,献者封侯。’骑都尉崔发等视说。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臣莽敢不承用,臣请共事神祇、宗庙,奏言太皇太后、孝平皇后,皆称‘假皇帝’ [3] 。其号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摄’ [4] 。以居摄三年为始初元年 [5] 。漏刻以百二十为度,用应天命 [6] 。臣莽夙夜养育隆就孺子,令与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于万方,期于富而教之 [7] 。孺子加元服,复子明辟,如周公故事。”奏可。众庶知其奉符命,指意群臣博议别奏,以示即真之渐矣。

【注文】

[1] 遇汉十二世三七之厄: 此是当时汉朝命运的流言。十二世:十二代。三七:谓二百一十年。西汉自高祖至平帝恰是十二世二百一十余年。厄:危险的命运。 承: 秉承。 威命: 威严的命令。 居: 位居,居于。

[2] 上书: 上奏折。 暮: 晚上。 天公使: 上天的使者。 诚: 确实。

[3]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见《论语·季氏》,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敢: 岂敢。

[4] 毋: 不要。

[5] 以……为: 固定句式,把……当作。

[6] 漏刻: 古代计时器。汉代漏刻原定每天一百度,王莽改为一百二十度。 应: 符合。

[7] 隆就: 长成。

【译文】

十一月甲子(二十一日),王莽奏报太皇太后说:“陛下现在的处境是汉王朝已经十二世,恰巧碰上‘三七’数字的危险命运,秉承上天威严的命令,陛下下诏让我暂居皇帝之位,处理政务。广饶侯刘京上奏说,七月中旬,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夜做了几个梦,梦中有声音说:‘我是上天的使者。上天打发我告诉亭长:代理皇帝应当成为真皇帝。如果不相信我,这个驿亭里会出现一口新井。’亭长早晨起来查看亭中,确实出现了一口新井,深入地下将近一百尺。十一月壬子(初九),节令交替正赶上冬至,巴郡的石牛,戊午(十五日),雍县的石文,都到达未央宫的前殿。我和太保安阳侯王舜等人去看时,天空刮起了大风,尘土飞扬,大风停止了,在石头前面得到了铜符帛图,上面的文字是:‘上天告示皇帝的符言,进献的人可以封侯。’骑都尉崔发等人看到并进行解说。孔子说:‘畏惧上天的意旨,畏惧长辈,畏惧圣人的言论。’我王莽岂敢不遵照执行!我请求在服侍神祇、宗庙,向太皇太后和孝平皇后奏报时,都自称‘假皇帝’。至于向全国臣民发号施令,全国臣民向我奏报,都不要说是‘代理’。把居摄三年改为初始元年,铜壶滴漏的刻度改为一百二十度,以符合上天的旨意。我王莽一定日夜养育孺子长成,让他能够跟周成王的品德相媲美,把太皇太后的声威德行传播到各地,让各地富有并教导他们。等到孺子举行弱冠礼以后,再把明君的权力归还给他,如同周公旧例。”奏章被批准。大众知道他信奉符命,指使大臣们广泛议论,分别奏报太皇太后,以显示正式登上皇位的发展趋势。

【原文】

期门郎张充等六人谋共劫莽,立楚王 [1] 。发觉,诛死。

【注文】

[1] 期门郎: 官名。汉代郎官之一种,掌狩猎。其主官称仆射,后改称期门仆射。期门郎亦简称期门。汉平帝时改称虎贲郎。 楚王: 即楚王刘纡(?—29年),新朝末年东汉初期政治人物,豫州梁郡睢阳县人,父亲是更始帝刘玄政权的梁王刘永。叔父刘防、刘少公。前汉梁孝王刘武第九世孙,宣帝曾孙。

【译文】

期门郎张充等六人策划劫持王莽,拥立楚王刘纡做皇帝。被发觉后处死。

【原文】

梓潼人哀章学问长安,素无行,好为大言,见莽居摄,即作铜匮,为两检,署其一曰“天帝行玺金匮图”,其一署曰“赤帝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 [1] 。某者,高皇帝名也。书言王莽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 [2] 。图书皆书莽大臣八人,又取令名王兴、王盛,章因自窜姓名,凡十一人,皆署官爵,为辅佐 [3] 。章闻齐井、石牛事下,即日昏时,衣黄衣,持匮至高庙以付仆射 [4] 。仆射以闻。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禅,御王冠,谒太后 [5] 。还坐未央宫前殿,下书曰:“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属 [6] 。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 [7] 。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祗畏,敢不钦受 [8] !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 [9] 。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 [10] 。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始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 [11] 。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幡皆纯黄,其署曰‘新使五威节’,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12] 。”

【注文】

[1] 梓(zǐ)潼(tóng): 县名。今四川梓潼。梓潼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取“东依梓林、西枕潼水”之意。 哀章(?—23年): 广汉梓潼人。西汉末年太学生,王莽新朝时期位至上公。王莽死后,他和太师王匡共降更始政权,皆被杀。 素: 向来。 好: 喜欢。 检: 题签。 赤帝: 指刘邦。汉代迷信传说有赤帝子(刘邦)诛蛇故事。

[2] 如: 像。

[3] 大臣八人: 指王舜、平晏、刘歆、甄邯、王寻、王邑、甄丰、孙建。 王兴、王盛: 意谓王氏兴盛。 窜: 掺杂。

[4] 仆射: 官名。掌高庙事务。秦律中有仆射称谓。汉代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侍中、尚书、博士、谒者、郎以至于军屯吏、驺、宰、水巷宫人皆有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5] 戊辰: 初始元年(8年)十一月廿五日。 谒: 拜见。

[6] 还: 回来。 黄帝: 号有熊氏、轩辕氏。我国祖先之一。

[7] 隆: 隆厚。 符契: 符应。 属(zhǔ): 嘱托。

[8] 祗畏: 敬畏。

[9] 号曰新: 王莽国号称“新”,变名甚多。据陈直考证,有新家、新室、黄室、新成、新世等;仅新室、黄室见于《汉书》,其余皆散见于铜器印镜等。

[10] 改正朔: 谓改定新历法。正朔:指一年的第一天。 易服色: 变换车马、服节的颜色。 牺牲: 指祭祀用的牲畜。 器制: 指祭器、礼器之形制。

[11] 鸡鸣为时: 汉代原以夜半(子时)为一天之始,王莽改以鸡鸣(丑时)为一天开始。

[12] 配德上黄: 王莽据五德终始说,以为汉是火德,尚赤;而土可以克火,故尚黄。 应正用白: 王莽之正为阴历十二月,建丑,丑色白,故牺牲用白。 旄幡(fān): 以牦牛尾装饰的旗帜。 五威: 意谓秉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之威命。

【译文】

梓潼县人哀章在长安学习,素来品行不好,喜欢说大话。他看见王莽居位摄政,就制造了一只铜柜,做了两道标签,一道写作“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道写作“赤帝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所谓某,就是指高皇帝的名字。那策书说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后应遵照天意行事。图和策书都写明王莽的大臣八人,又加上两个好名字王兴和王盛,哀章乘机把自己的姓名也塞在里面,共十一人,都写明了官职和爵位,作为辅佐。哀章听到齐郡新井和巴郡石牛事件下达了,当天黄昏时候,穿着黄衣,拿着铜柜到高帝祭庙,把它交给了仆射。仆射奏报。戊辰(二十五日),王莽到高帝祭庙拜受天神命令转让统治权的铜柜。他戴上王冠,进见太皇太后,回来便坐在未央宫的前殿,发布文告说:“我德行不好,幸好有赖于是皇初祖黄帝的后代,是皇始祖虞帝的子孙,又是太皇太后的微末亲属。皇天上帝予以隆厚的庇佑,让我继承大统。符命、图文,金柜中的策书,都是神明的诏告,把天下千百万人民嘱托给我。赤帝汉朝高皇帝的神灵,秉承上天的命令,传给我转让政权的金策书,我十分敬畏,敢不敬谨接受!根据占卜,戊辰日(二十五日)是吉日,我戴上王冠,登上真天子的座位,建立‘新王朝’。决定改变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改变供祭祀用地牲畜的毛色,改变旌旗,改变用器制度。把今年十二月朔癸酉(初一)定为始建国元年正月的初一,把鸡鸣之时作为一天的开始。车马、服饰的颜色配合土德崇尚黄色,祭祀用地牲畜与正月建丑相应而使用白色,使者符节的旄头旗幡都采用纯黄色,写上‘新使五威节’,表明我们是秉承皇天上帝的威严命令。”

【原文】

莽将即真,先奉诸符瑞以白太后,太后大惊 [1] 。是时以孺子未立,玺藏长乐宫 [2] 。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阳侯舜谕指 [3] 。舜素谨敕,太后雅爱信之。舜既见太后,太后知其为莽求玺,怒骂之曰:“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侧长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谓太后:“臣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舜既得传国玺,奏之。莽大说,乃为太[后]置酒未央宫渐台,大纵众乐。

【注文】

[1] 白: 报告。

[2] 孺子: 即汉孺子刘婴(5—25年),西汉末代皇帝(6—8年十一月在位),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子、汉宣帝玄孙也。25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刘婴逃离长安,到了临泾,立刘婴为帝。二月,因推翻王莽而被拥立为更始帝的刘玄,派部将带兵前去攻打。混战中,刘婴为乱兵所杀。

[3] 安阳侯舜(?—11年): 即王舜,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王音子,王莽堂弟,汉元帝皇后从侄,为人严整。父死,袭爵为安阳侯,与王莽相善。哀帝死,王莽执政,为车骑将军,迎立平帝,迁太保。王莽居摄,为太傅、左辅。王莽称帝,他遵王莽命见元帝后求玺,持之予王莽。官至太师,封安新公,为王莽四辅之一。新莽始建国三年(11年)病死。

【译文】

王莽将要即位当真皇帝,先捧来各种符命祥瑞向太皇太后报告,太皇太后大吃一惊。这时,因孺子刘婴并没有即位,所以皇帝御玺仍放在太皇太后所住的长乐宫。等到王莽即位,向太后请求交出御玺,太皇太后不肯给。王莽让安阳侯王舜规劝。王舜一向谨慎恭敬,太后平素喜欢他、信任他。王舜见到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知道他是为王莽索求御玺,怒骂他道:“你们父子宗族,靠着汉朝的力量,几代富贵,不但没有回报,反而利用人家托孤寄子的机会,夺取政权,不再顾念恩义。这样的人,连猪狗都不吃他剩余的东西,天下难道会容下你们兄弟吗!而且你们自己以金匮符命当新皇帝,改变历法,改变车马、服饰颜色,改变制度,也应该自己另刻御玺,使它传到万世,用这个亡国不祥的玺做什么,而想得到它?我是汉朝的老寡妇,早晚要死,打算跟御玺一同埋葬。你们终究得不到!”太后边说边哭泣。身边的常侍随从及下面的人都跟着哭泣。王舜也哀恸落泪,不能自止。过了很久,王舜才抬头问太后:“我等已无话可说,只是王莽一定要得到传国御玺,太后难道能够最终不给他吗?”太后听王舜的话恳切,又怕王莽用暴力胁迫,于是拿出汉朝的传国御玺扔到地上,对王舜说:“待我老死后,你们兄弟将被灭族!”王舜得到传国御玺后,报告王莽。王莽万分喜悦,于是为太皇太后在未央宫渐台设酒宴,让众人纵情欢乐。

【原文】

莽又欲改太后汉家旧号,易其玺绶,恐不见听;而莽疏属王谏欲谄莽,上书言:“皇天废去汉而命立新室,太皇太后不宜称尊号,当随汉废,以奉天命。”莽以其书白太后,太后曰:“此言是也。 [1] ”莽因曰:“此悖德之臣也,罪当诛!”于是冠军张永献符命铜璧文,言太皇太后当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莽乃下诏从之。于是鸩杀王谏,而封张永为贡符子 [2]

【注文】

[1] 新室: 新朝(9—23年),王莽所建,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年号为“始建国”,14年改元“天凤”,20年又改元“地皇”。新朝末期,社会混乱,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23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绿林赤眉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2] 冠军: 侯国名。汉武帝封霍去病冠军侯之国。在今河南邓州西北。

【译文】

王莽又打算改变王太后在汉朝时的旧封号,更换她的印玺绶带,但又怕她拒绝。而王莽的远族王谏打算向王莽献媚,上奏说:“皇天废除汉朝,而命令建立新朝,太皇太后不宜再称尊号,应该跟汉朝同时废除,顺应天命。”王莽把奏章呈报太后,太后说:“此话有理!”王莽却说:“这是违背德义之臣,罪当杀!”当时冠军人张永呈献璧形铜片,上有符命文字,说太皇太后应称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王莽下诏接受。于是用鸩酒毒死王谏,封张永为贡符子。

【原文】

班彪赞曰:三代以来,王公失世,稀不以女宠 [1] 。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 [2] 。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3]

【注文】

[1] 班彪(3—54年): 字叔皮,东汉史学家。祖父班况,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班稚,汉哀帝时为广平太守。班彪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父亲。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家世儒学,造诣颇深。西汉末年,群雄并起,隗嚣在天水拥兵割据,他避难相随,后至河西,为大将军窦融“画策事汉”。经窦融推荐,被汉光武帝征召,任为徐县令。不久因病免官,专心史籍。晚年任望都长。 三代: 夏商周三代。 世: 权势。

[2] 更: 交替。 五将: 指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五大司马。 十侯: 阳平侯王禁(王凤嗣)、安成侯王崇、平阳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安阳侯王音、新都侯王莽和定陵侯淳于长。

[3] 卷卷: 诚恳、深切的样子。

【译文】

班彪评论说:自从夏商周三代以来,无论天子或诸侯失去权势,很少不是因为被宠爱的女人。等到王莽兴起,孝元帝皇后王政君经历了汉朝四世皇帝,身居国母高位,享受国家奉养六十余年。王姓家族的外戚世代掌权,轮换把握国家命脉,共计有五个大司马、十个侯爵,而终于权归王莽。君王的宝座和名号已经完全丧失,而孝元后王政君还恋恋不舍地握着一颗印玺,不想交给王莽。妇人之仁,是多么可悲啊!

【原文】

始建国元年春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 [1]

【注文】

[1] 始建国(9—13年): 王莽新朝的第一个年号,共计5年。 韨(fú): 系印玺的带子,也作“绂”。 符命: 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

【译文】

新朝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春季正月一日,王莽率领公卿百官,捧着制成的太皇太后印玺,呈献给王政君,遵从符命,去掉了汉朝的称号。

【原文】

初,莽娶故丞相王䜣孙宜春侯咸女为妻,立以为皇后,生四男,宇、获前诛死,安颇荒忽,乃以临为皇太子,安为新嘉辟 [1] 。封宇子六人皆为公,大赦天下。莽乃策命孺子为定安公,封以万户,地方百里,立汉祖宗之庙于其国,与周后并行其正朔、服色 [2] 。以孝平皇后为安定太后 [3] 。读策毕,莽亲执孺子手,流涕歔欷曰:“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 [4] ”哀叹良久。中傅将孺子下殿,北面而称臣 [5] 。百僚陪位,莫不感动。

【注文】

[1] 王䜣(?—前76年): 济南人,西汉御史大夫、丞相。元凤四年(前77年),丞相田千秋去世,王䜣代为丞相,封宜春侯。元凤五年(前76年)薨,谥曰敬侯。其孙王咸,王咸之女为王莽妻。 荒忽: 神思不定、神志不清。 新嘉辟: 新嘉国君。辟,天子,国君。

[2] 正(zhēng)朔: 正,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朔,农历每月初一。

[3] 孝平皇后(前4—23年): 即王嬿(yàn),王莽长女,汉平帝刘衎的皇后,王莽称帝后,被封为“黄皇室主”。

[4] 明辟(bì): 还政于君。

[5] 北面而称臣: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译文】

早先,王莽娶的故丞相王䜣孙子宜春侯王咸之女,被立为皇后。孝睦王皇后一共生了四个儿子,王宇、王获已经被处死,王安神志不清,于是就立王临为皇太子,王安被封为新嘉君。赐封王宇的六个儿子为公爵。大赦天下。王莽颁布策书,封孺子刘婴为定安公,封食邑一万户,土地方圆百里,并在其封国内建立汉朝的宗庙,与周朝的后代一样,可以采用汉朝的历法、车马服饰制度。封孝平皇后为安定太后。策书宣读完毕,王莽亲自握着孺子刘婴的手,流着泪抽泣着说:“从前周公代理皇位,最后将政权交还周成王;现在我只是迫于皇天威严的命令,不能如愿。”悲哀叹息了很久。中傅带着孺子走下金殿,面朝北面,向王莽叩头称臣。两旁陪同的文武百官,没有不受感动的。

【原文】

又按金匮封拜辅臣,以太傅、左辅王舜为太师,封安新公;大司徒平晏为太傅,就新公;少阿、羲和刘秀为国师,嘉新公;广汉梓潼哀章为国将,美新公;是为四辅,位上公 [1] 。太保、后承甄邯为大司马,承新公;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章新公;步兵将军王邑为大司空,隆新公;是为三公 [2] 。大阿、右拂、大司空甄丰为更始将军,广新公;京兆王兴为卫将军,奉新公;轻车将军孙建为立国将军,成新公;京兆王盛为前将军,崇新公;是为四将 [3] 。凡十一公。王兴者,故城门令史;王盛者,卖饼 [4] 。莽按符命求得此姓名十余人,两人容貌应卜相,径从布衣登用,以示神焉。

【注文】

[1] 金匮(guì): 古时用以收藏文献、文物的铜制柜子,哀章所献的金匮图、金策书藏于其中。匮,后作“柜”。 刘秀(约前50—23年): 即刘歆,字子骏,西汉后期著名学者。汉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之子。建平元年(前6年)因避汉哀帝刘欣讳,改名为刘秀。 上公: 指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西汉时,有太师、太傅、太保,为上公。

[2] 王寻(?—23年): 汉平帝时为副校尉、丕进侯,佐王莽篡汉有功,始建国元年(9年)封大司徒、章新公。地皇四年(23年),与绿林军战于昆阳,莽军大败,王寻被杀,王邑逃走。

[3] 大(dà)阿: 大通“太”,大阿即太阿,是辅佐皇帝的官。

[4] 城门令史: 官名。事城门校尉,掌文书。

【译文】

王莽又按照金柜中的策书,拜封辅政大臣:任命太傅、左辅王舜为太师,封安新公;大司徒平晏为太傅,就新公;少阿、羲和刘秀(即刘歆)为国师,嘉新公;广汉郡梓潼县人哀章为国将,封美新公;此四人为四辅,位列上公。任命太保、后承甄邯为大司马,承新公;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章新公;步兵将军王邑为大司空,隆新公;此是三公。任命大阿、右拂、大司空甄丰为更始将军,广新公;京兆王兴为卫将军,奉新公;轻车将军孙建为立国将军,成新公;京兆王盛为前将军,崇新公;此为四将。共十一公。王兴,原为城门令史;王盛,是个卖饼的。王莽按照符命找到这样姓名的十多个人,只有这两人的容貌与卜相相符,于是便直接把他们从平民提拔任用,以显示神意。

【原文】

是日,封拜卿大夫、侍中、尚书官凡数百人,诸刘为郡守者皆徙为谏大夫 [1] 。改明光宫为定安馆,定安太后居之;以大鸿胪府为定安公第;皆置门卫使者监领。敕阿乳母不得与婴语,常在四壁中,至于长大,不能名六畜,后莽以女孙宇子妻之。

【注文】

[1] 卿大夫: 卿与大夫爵名的合称。

【译文】

这天,任命卿大夫、侍中、尚书官共几百人,刘氏皇族担任郡守的都调任为谏大夫。将明光宫改为定安馆,让定安太后在那里居住;又将大鸿胪府改为定安公的宅地;设置门卫使者进行监督管理。告诫奶妈不能与刘婴讲话,并让他常常待在四壁围绕的房间里,到他长大,连六畜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后来王莽又将其孙女,王宇之女嫁给刘婴为妻。

【原文】

莽策命群司各以其职,如典诰之文 [1] 。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 [2] 。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大理曰作士,太常曰秩宗,大鸿胪曰典乐,少府曰共工,水衡都尉曰予虞,与三公司卿分属三公。置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主中都官诸职 [3] 。又更光禄勋等名为六监,皆上卿。改郡太守曰大尹,都尉曰大尉,县令、长曰宰;长乐宫曰常乐室,长安曰常安 [4] 。其余百官、宫室、郡县尽易其名,不可胜纪。封王氏齐缞之属为侯,大功为伯,小功为子,缌麻为男,其女皆为任 [5] 。男以“睦”、女以“隆”为号焉 [6] 。又曰:“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 [7] 。其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及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侯。”于是汉诸侯王二十二人皆降为公,王子侯者百八十一人皆降为子,其后皆夺爵焉。

【注文】

[1] 典诰: 《尚书》中《尧典》《汤诰》等篇的并称,此处泛指经书典籍。

[2] 孤卿: 指少师、少傅、少保。

[3] 大理: 官名。汉九卿之一,即廷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复为“廷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复为“大理”,掌管刑狱。 太常: 官名。初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宗庙礼仪。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 中都官: 京师诸官。

[4] 都尉: 秦汉时期的中高级武官,初名“郡尉”,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更名为“都尉”,秩比两千石,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长乐宫: 宫殿名。位于长安城内的东南部,宫垣东西长二千二百米左右,南北三千二百米左右,周长一万零七百六十米,面积近七平方公里。西汉皇家宫殿群,与未央宫、建章宫同为汉代三宫。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

[5] 齐(zī)缞(cuī): 丧服五服之第二等,次于斩缞。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缘边部分缝缉整齐,故名。具体服制及穿着时间视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 大功: 丧服五服之第三等,服期九月。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较齐缞稍细,较小功为粗,故称大功。 小功: 丧服五服之第四等,服期五月。其服以熟麻布制成,较大功为细,较缌麻为粗。 缌(sī)麻: 丧服五服之第五等,服期三月。用较细熟麻布制成,较“小功”为细。

[6] 睦、隆: 封邑的名号。

[7] 缪: 逆;违背。

【译文】

王莽下策书命令各部门的职责,按照经书典籍的规定确立。设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职位都是孤卿。把大司农改为羲和,后又改为纳言;大理改为作士;太常改为秩宗;大鸿胪改为典乐;少府改为共工;水衡都尉改为予虞;与三公司卿分别隶属于三公。设置二十七个大夫,八十一个元士,分别担任京都各府的职务。又将光禄勋等改名为六监,职位都是上卿。改郡太守为大尹,都尉为大尉,县令、县长为宰;把长乐宫改为常乐室,把长安改为常安。其他百官、宫室、郡县也都改了名称,不能尽记。封王氏家族丧服为齐缞的亲属为侯爵,丧服为大功的为伯爵,丧服为小功的为子爵,丧服为缌麻的为男爵,其中的女子一律封为任爵。男子用“睦”字,女子用“隆”字作为称号。又下诏说:“汉朝的诸侯有的称之为王,甚至四方蛮夷之族也是如此,违背了古代典章制度,背离了大一统的原则。现在规定诸侯王的名号都称公,四方外族超越本分的,都改称侯。”于是汉朝的诸侯王二十二人都降为公爵,王子被封为侯的一百八十一人都降为子爵,后来刘氏的爵位则全部废除。

【原文】

莽因汉承平之业,府库百官之富,百蛮宾服,天下晏然,莽一朝有之,其心意未满,陿小汉家制度,欲更为疏阔 [1] 。乃自谓黄帝、虞舜之后,至齐王建孙济北王安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故以黄帝为初祖,虞帝为始祖。追尊陈胡公曰陈胡王,田敬仲曰齐敬王,济北王安曰济北愍王 [2] 。立祖庙五,亲庙四 [3] 。天下姚、妫、陈、田、王五姓皆为宗室,世世复,无有所与。封陈崇、田丰为侯,以奉胡王、敬王后。天下牧、守皆以前有翟义、赵朋等作乱,领州郡,怀忠孝,封牧为男,守为附城。以汉高庙为文祖庙 [4] 。汉氏园寝庙在京师者勿罢,祠荐如故。诸刘勿解其复,各终厥身,州牧数存问,勿令有侵冤。

【注文】

[1] 陿(xiá): 同“狭”,窄。

[2] 陈胡公: 本姓妫(Guī),有虞氏,名满,字少汤,系舜帝的第三十三世孙。商朝末年,舜帝的第三十二代孙虞阏父(又称遏父)投附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深得周文王的欢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先贤遗民时,把虞阏父的儿子虞满封于陈地,国号为陈,侯爵。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为陈氏与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他,备以三恪,奉祀虞舜。 齐敬王: 田敬仲奔齐,为田氏。 济北愍王: 田安的后代是王家。

[3] 祖庙: 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 亲庙: 古代称皇帝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的四庙为亲庙。

[4] 文祖庙: 此为王莽欲效法舜受终于文祖。

【译文】

王莽承受了汉朝太平盛世的基业,府库充实,百官齐备,各少数民族都臣服,天下太平。王莽虽然顷刻之间就拥有了一切,但他的内心仍不满足,认为汉朝的制度狭小,想改变汉制,恢复古代的粗略制度。于是自称是黄帝、虞舜的后代,一直传到齐王田建的孙子济北王田安的时候,失去了政权,齐人称他们为“王家”,因此就以王氏为姓,所以王姓的初祖是黄帝,始祖为虞舜。于是,追封陈胡公为陈胡王,追封田敬仲为齐敬王,济北王田安为济北愍王。兴建了五座祖庙,四座亲庙。天下姚、妫(Guī)、陈、田、王五姓都是皇族,世世代代免除赋税、劳役,对国家不负担义务。封陈崇、田丰为侯,让他们当陈胡王、齐敬王的后裔,奉祀宗庙。全国的州牧、郡守都因从前翟义、赵朋叛乱时,能带领州郡官民,忠心耿耿效忠新朝,因此封州牧为男爵,郡守为附城。以汉高祖刘邦的祭庙为文祖庙,汉王朝在京都的陵园寝庙不废除,祭祀如故。对刘姓皇族不解除其免劳役、赋税的特权,直到他们去世为止;州牧要经常慰问他们,使他们避免遭受到侵害和冤枉。

【原文】

莽以刘之为字“卯、金、刀”也,诏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乃罢错刀、契刀及五铢钱 [1]

【注文】

[1] 卯、金、刀: “刘”字繁体为“劉”。 刚卯: 汉代人用来辟邪佩戴的饰物,在正月卯日制成,用金、玉、桃木做材料,上面刻有辟邪内容的文字。 金刀: 王莽时期所铸的钱。 错刀: 王莽时期所铸的钱。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 契刀: 王莽时期所铸的钱。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曰“契刀五百”。 五铢钱: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在中原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直到东汉末年王莽废除。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它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影响。五铢钱奠定了中国铜钱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两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的计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五铢”实际上很轻。

【译文】

王莽认为“劉”字是由“卯、金、刀”构成的,于是下诏正月刚卯和金刀钱币不准再通行,并废除错刀币、契刀币以及五铢钱。

【原文】

秋,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德祥五事,符命二十五,福应十二 [1] 。五威将奉符命,赍印绶,王侯以下及吏官名更者,外及匈奴、西城、徼外蛮夷,皆即授新室印绶,因收故汉印绶 [2] 。大赦天下。改汉印文,去玺曰章。

【注文】

[1] 五威将: 官名。西汉王莽新朝所置。分左、右、前、后、中帅五将,掌管衣冠、车服、驾马等方面事务。

[2] 赍(jī): 携、持。 徼(jiǎo)外: 塞外,边外。

【译文】

秋季,派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到全国各地颁布符命四十二篇:有关道德祥瑞的五篇,有关符命的二十五篇,有关福应的十二篇。五威将拿着符命,带着印信,对王侯以下和改变官名的官员,以及匈奴、西域、塞外地区的蛮夷部族,都就地授予新王室的印信,并收回汉王朝的印信。大赦天下,更改汉朝的印信文字,去掉玺字改为章字。

【原文】

二年春二月,五威将帅七十二人还奏事,汉诸侯王为公者悉上玺绶为民,无违命者。独故广阳王嘉以献符命,鲁王闵以献神书,中山王成都以献书言莽德,皆封列侯 [1]

【注文】

[1] 广阳王嘉: 即刘嘉(生卒年不详),燕剌王刘旦玄孙。

【译文】

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10年)春季二月,五威将帅七十二人回到朝廷奏报,汉室诸侯王被降为公爵的都交出印信而成为平民,没有违抗命令的。只有原广阳王刘嘉因献符命,鲁王刘闵因献神书,中山王刘成都因献书颂扬王莽的功德,被封为列侯。

【原文】

班固论曰:昔周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所以亲亲贤贤,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故盛则周、召相其治,致刑错;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共守;天下谓之共主,强大弗之敢倾 [1] 。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降为庶人,用天年终 [2] 。秦讪笑三代,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无骨肉本根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梃,刘、项随而毙之。故曰“周过其历,秦不及期”,国势然也 [3]

【注文】

[1] 五伯(bà): 此处指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有三种说法:第一种,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第二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第三种,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

[2] 用天年终: 指周赧王事。

[3] 白梃: 大木棍。

【译文】

班固评论说:从前周朝封国有八百个,其中同姓家族有五十多个,这是为了亲近亲属,尊重贤才,这关系到王朝的盛衰,只有根本深固,才能坚不可拔。所以周朝强盛之时,周公、召公共同治理朝政,使民不犯法,不用刑罚;衰弱之时,有五霸扶助,共同维护国家;天下人认为周王是天下人的君主,即使强大的诸侯也不敢颠覆周王朝。历时八百多年,天道决定周朝帝王命运已到头,恩德已尽,于是被贬为平民,但仍终其天年。秦王朝讥笑夏、商、周三代的君主,自称皇帝,然而皇室子弟都是平民,朝廷内无骨肉亲人辅助,朝廷之外没有一点封邑和诸侯封国的护卫。一旦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随后就颠覆了秦王朝。因此说“周朝统治超过了历数,秦王朝的统治则没有达到应有的期限”,这是国家形势所造成的。

【原文】

汉兴之初,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自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于海,为齐、赵;谷、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湘、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 [1] 。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 [2] 。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无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 [3]

【注文】

[1] 雁门: 关名。即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 辽阳: 县名。辽水之阳,在今辽宁省辽阳县。 常山: 县名。在今河北省元氏县。 太行: 太行山。 谷: 即谷水。 泗: 即泗水,出鲁国卞县。 龟、蒙: 指龟山、蒙山。 荆、吴: 先为荆国,后改成吴国,实为一国。 濒: 水边。 庐、衡: 指庐山、衡山。 九嶷(yí): 山名。在湖南省,相传是安葬舜的地方。

[2] 比: 接连。 三垂: 三边,东、北、南三边。 三河: 指汉朝时的河东郡、河南郡、河内郡。

[3] 高后女主: 指高后吕雉。 太宗: 指汉文帝刘恒。

【译文】

汉朝建立之初,以秦朝因皇族孤立而败亡为戒,大封皇族子弟为王,建立九个封国。从雁门以东到辽阳,是燕国、代国;常山以南,太行山以东,越过黄河、济水,直到渤海、黄海,是齐国、赵国;谷水、泗水以南,龟山、蒙山一带,是梁国、楚国;东边围绕着长江、太湖,迫近会稽一带,是荆国、吴国;北临淮河,南至庐山、衡山一带是淮南国;顺着汉水的北面,到九嶷山一带,是长沙国。各诸侯国边界相连,环绕着东方、北方、南方三面边境,外边与匈奴、南越的国土接壤,天子直接管理三河、东郡、颍川、南阳等地,从江陵以西至巴郡、蜀郡,北从云中至陇西,加上长安、内史共十五个郡;公主、列侯的采邑也都分布在十五个郡内。而大的封国面积跨越几个州郡,相连的几十个城市都是封国所有,宫室、文武百官的制度与京都相同,同秦朝相比,可以说是矫枉过正了。虽然如此,汉高祖创立大业,每天繁忙无有闲暇,孝惠帝刘盈在位时间又短,高皇后以女主身份代理皇帝执政,而全国却太平无事,没有狂暴狡诈之徒作乱的忧患,最终摧毁了吕氏家族的阴谋,成就太宗大业的,也都是依靠这些诸侯。

【原文】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1] 。故文帝分齐、赵,景帝削吴、楚,武帝下推恩之令而藩国自析 [2] 。自此而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3] 。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无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 [4] 。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5] 。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绝。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无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汉诸侯王厥角稽首奉上玺韨,惟恐在后,或乃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不哀哉!

【注文】

[1] 睽(kuí)孤: 乖离而孤独、乖戾。 横逆: 横暴无礼的行为。

[2] 推恩之令: 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具体办法是,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

[3] 齐分为七: 齐国析分为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七国。 赵分为六: 赵国析分为赵、平原、真定、中山、广川、河间六国。 梁分为五: 梁国析分为梁、济川、济东、山阳、济阴五国。 淮南分为三: 淮南国析分为淮南、衡山、庐山三国。

[4] 抑损诸侯,减黜其官: 将诸侯王国中的丞相改称为相,省却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贬损、谦退大夫、谒者、诸官长、丞员等人。

[5] 衡山、淮南之谋: 指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和元狩元年(前122年)的两次诸侯叛乱。 左官之律: 汉武帝规定在诸侯国任职为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且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 附益之法: 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问题而推行的法律。目的是孤立诸侯王,使其在财政上无法聚敛,在政治上无法组成自己的小集团。

【译文】

然而诸侯国原本因势力过于强大,像河的支流泛滥溢出造成灾害,小的荒淫犯法,大的谋反叛乱,结果丢掉性命失去封国。因此,汉文帝分割齐国、赵国,汉景帝削弱吴国、楚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而使封国自行瓦解。从此以后,齐国分为七个小国,赵国分为六个小国,梁国分为五个小国,淮南国分为三个小国。皇子封王时,其封国大的不超过十多个城。长沙、燕、代等封国,虽然仍用旧名,但都已失去了南北边郡的饶利。汉景帝遭遇七国之乱后,便限制诸侯权力,减少封国的官员。汉武帝时发生衡山王(刘赐)、淮南王(刘安)图谋叛乱之事,于是制定左官律,设置附益法,诸侯只准依靠采邑的租税生活,不许参与政事。到了汉哀帝、平帝之时,诸侯都是原封国国君的后代,与皇帝的亲属关系日益疏远了,生活在封国的王宫之中,不受士民尊敬,处境与富豪人家无异。而汉朝君主在位时间都很短,成帝、哀帝、平帝时一连三代都没有后嗣。因此王莽知道汉朝朝廷内外势尽力微,根本和末梢都软弱无力,所以无所畏惧,产生篡权野心,依靠太后王政君的权势,假托伊尹、周公的美名,在朝廷作威作福,独断专行,不用走下台阶就掌握了天下的大权。阴谋诡计得逞之后,就占据了皇帝尊位,坐北朝南正式当皇帝,分别派遣五威等官员,驾着驿站车马急行到全国各地颁布符命;汉朝的那些诸侯王叩头至地,双手呈上印信,惟恐呈献太晚,有的人歌功颂德,以求取得王莽的欢心,岂不可悲吗!

【原文】

冬十一月,立国将军孙建奏:“九月辛巳,陈良、终带自称废汉大将军,亡入匈奴。又今月癸酉,不知何一男子遮臣建车前,自称‘汉氏刘子舆,成帝下妻子也 [1] 。刘氏当复,趣空宫’。收系男子,即常安姓武字仲。皆逆天违命,大逆无道。汉氏宗庙不当在常安城中,及诸刘当与汉俱废 [2] 。陛下至仁,久未定,前故安众侯刘崇等更聚众谋反,今狂狡之虏复依托亡汉,至犯夷灭连未止者,此圣恩不蚤绝其萌牙故也 [3] 。臣请汉氏诸庙在京师者皆罢,诸刘为吏者皆罢待除于家。”莽曰:“可。嘉新公、国师以符命为予四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 [4] 。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唯国师以女配莽子,故不赐姓。

【注文】

[1] 下妻: 小妻,妾。

[2] 常安: 即长安。

[3] 安众侯刘崇等更聚众谋反: 刘崇事在居摄元年,事败后刘信、刘快又起兵。

[4] 率礼侯刘嘉: 安众侯刘崇的族父。

【译文】

冬季十一月,立国将军孙建上奏言:“九月辛巳(十八日),陈良、终带两人自称是被灭亡的汉朝大将军,逃入匈奴。还有,本月癸酉(十二日),不知什么地方的一个男子,拦在我的车前,自称是‘汉朝刘子舆,汉成帝小妻的儿子。刘氏应当复位,赶快腾出皇宫!’当即逮捕了那男子,原来是首都常安人,姓武名仲。这些人违背天命,大逆不道。汉朝皇帝的祭庙不应留在常安城里,刘氏皇族应当与汉朝同时废弃。陛下最仁慈,很久未作决定,先是发生了原安众侯刘崇等聚众叛乱之事。现在,一些狂妄狡猾之徒又依靠已经灭亡的汉王朝,以致杀身灭族的罪行接连发生,这是由于您的仁慈而没有及早地铲除萌芽之患的缘故。我请求废除汉朝在京师的所有祭庙;凡刘姓在朝当官的,全都罢黜官职,在家等待重新授予官职。”王莽说:“可以。嘉新公、国师依照符命当我的四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共三十二人都懂得天命,有的献出天符,有的提出善言,有的告发、逮捕叛逆者,都立下了大功。凡是姓刘的当中与这三十二人同一宗族的,不罢职,赐他们姓王。”只有国师刘秀因其女儿嫁给了王莽的儿子,所以不赐姓。

【原文】

定安公太后自刘氏之废,常称疾不朝会。时年未二十,莽敬惮伤哀,欲嫁之,乃更号为黄皇室主,欲绝之于汉 [1] 。令孙建世子盛饰,将医往问疾。后大怒,笞鞭其傍侍御,因发病,不肯起 [2] 。莽遂不复强也。

【注文】

[1] 定安公太后: 即孝平皇后王嬿(前4—23年)。王莽的长女,汉平帝刘衎的皇后。

[2] 笞(chī)鞭: 用鞭杖或竹板拷打。 侍御: 侍者。

【译文】

定安宫太后自从刘氏王朝灭亡后,经常称病不朝见王莽。当时她还不满二十岁,王莽对她既尊重害怕又哀怜,想叫她改嫁,于是改称“黄皇室主”,想让她与汉朝刘氏断绝关系。王莽让孙建的儿子盛装打扮,带领御医前去探问。定安太后大怒,鞭打身边的侍者,因此气病了,不肯起床。王莽于是不再勉强她。

【原文】

莽之谋篡也,吏民争为符命,皆得封侯。其不为者相戏曰:“独无天帝除书乎?”司命陈崇白莽曰:“此开奸臣作福之路而乱天命,宜绝其原。”莽亦厌之,遂使尚书大夫赵并验治,非五威将率所班,皆下狱 [1]

【注文】

[1] 尚书大夫: 王莽分九卿,每一卿置三大夫。尚书大夫,隶属共工。 班: 颁布,后作“颁”。

【译文】

王莽阴谋篡夺王位时,官民争相呈献符命,因此都被封为侯爵。那些没有献符命的人相互之间开玩笑说:“你难道没有得到天帝任命官职的书吗?”司命陈崇对王莽说:“这将要为奸臣打开谋取福利之路而扰乱天命,应当断绝它的根源。”王莽也厌烦这些了,于是命令尚书大夫赵并审查处理,凡不是五威将帅所颁布的符命,乱传符命的人一律逮捕入狱。

【原文】

初,甄丰、刘秀、王舜为莽腹心,唱导在位,褒扬功德,“安汉”、“宰衡”之号及封莽母、两子、兄子,皆丰等所共谋,而丰、舜、秀亦受其赐,并富贵矣,非复欲令莽居摄也 [1] 。居摄之萌,出于泉陵侯刘庆、前辉光谢嚣、长安令田终术。莽羽翼已成,意欲称摄,丰等承顺其意,莽辄复封舜、秀、丰等子孙以报之。丰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满,又实畏汉宗室、天下豪杰;而疏远欲进者并作符命,莽遂据以即真,舜、秀内惧而已。丰素刚强,莽觉其不说,故托符命文徙丰为更始将军,与卖饼儿王盛同列,丰父子默默 [2] 。时子寻为侍中、京兆大尹、茂德侯,即作符命,新室当分陕,立二伯,以丰为右伯,太傅平晏为左伯,如周、召故事 [3] 。莽即从之,拜丰为右伯。当述职西出,未行,寻复作符命,言故汉氏平帝后黄皇室主为寻之妻。莽以诈立,心疑大臣怨谤,欲震威以惧下,因是发怒,曰:“黄皇室主天下母,此何谓也!”收捕寻。寻亡,丰自杀。寻随方士入华山,岁余捕得,辞连国师公秀子侍中隆威侯棻,棻弟右曹长水校尉、伐虏侯泳,大司空邑弟左关将军、掌威侯奇,及秀门人侍中、骑都尉丁隆等,牵引公卿、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乃流棻于幽州,放寻于三危,殛隆于羽山,皆驿车载其尸传致云 [4]

【注文】

[1] 居摄: 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2] 默默: 缄口不说话。

[3] 京兆大尹: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之一,分别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4] 右曹: 官名。西汉时加官的一种。 长水校尉: 官名。西汉八校尉之一,掌管屯于宣曲的胡骑。 三危: 在今甘肃敦煌境内。《尚书》中有“窜三苗于三危”的记载。 羽山: 山名。在今山东省蓬莱境内。

【译文】

起初,甄丰、刘秀、王舜都是王莽的亲信,首先提出让王莽占据要位,颂扬他的功德;安汉公、宰衡的称号,以及封赐王莽的母亲,两个儿子、侄子,都是甄丰等人共同谋划的,而甄丰、王舜、刘秀也受到封赐,都有了富贵,于是不希望王莽居摄政之位。开始提出居位摄政的,是泉陵侯刘庆,前辉光谢嚣,长安令田终述等人。王莽的羽翼已丰满,便想代理皇帝摄政,甄丰等人顺从其意,王莽就又赐封王舜、刘秀、甄丰等人的子孙作为报答。甄丰等人的爵位已达到顶点,心满意足,但实在害怕汉朝宗室及天下豪杰;然而那些与王莽关系疏远,想往上爬的人,便制作符命,王莽便利用这些符命登上皇位,王舜、刘秀只是内心感到害怕而已。甄丰一向刚强,王莽发现他不高兴,就假托符命,调任甄丰为更始将军,与卖饼的王盛地位相同,甄丰父子默不作声。当时,甄丰之子甄寻任侍中、京兆大尹、茂德侯,就制作符命,说新王朝应当把京城从陕县分成两部分治理,设立二伯,任命甄丰为右伯,太傅平晏为左伯,像周公、召公那样分别治理周朝。王莽就照符命所说的做了,封甄丰为右伯。当甄丰准备西行就职,还未出发之时,甄寻又制作符命,说原汉朝汉平帝皇后、黄皇室主是甄寻的妻子。王莽靠欺诈登上皇位,心里怀疑大臣们怨恨,诋毁他,正想施展威风震慑臣下,因此发怒说:“黄皇室主是国母,这是什么话!”于是下令逮捕甄丰,甄寻逃跑了,甄丰自杀。甄寻跟随一个术士躲进了华山,一年多以后被捉到,供词牵连到国师公刘秀的儿子,侍中隆盛侯刘棻,还有刘棻的弟弟右曹、长水校尉、伐虏侯刘泳,大司空王邑的弟弟左关将军、掌威侯王奇,以及刘秀的门生侍中、骑都尉丁隆等,牵连公卿、党羽、亲族、列侯以下的,死的有几百人。于是王莽把刘棻流放到幽州,把甄寻流放到三危,在羽山把丁隆处死,死者的尸体都是用驿车传送的。

【原文】

三年,莽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以故大司徒马宫等为师疑、傅丞、阿辅、保拂,是为四师;故尚书令唐林等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是为四友 [1] 。又置师友、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凡九祭酒,秩皆上卿 [2]

【注文】

[1] 师疑、傅丞、阿辅、保拂(bì): 官名,王莽为太子所置“四师”。以马宫为师疑、宗伯凤为傅丞、袁圣为阿辅、王嘉为保拂。拂:辅佐,帮助。 胥附、奔走、先后、御侮: 官名,王莽为太子所置“四友”,掌辅佐太子。以唐林为胥附、李充为奔走、赵襄为先后、廉丹为御侮。

[2] 谏议: 官名,即谏议大夫。

【译文】

始建国三年(11年),王莽给太子王临设立教师、宾友各四人,俸禄按照大夫等级发给。任命前大司徒马宫等人为师疑、傅丞、阿辅、保拂,称四师;任命前尚书令唐林等人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称为四友。又设置师友、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共有九个祭酒,俸禄按照上卿等级。

【原文】

遣使者奉玺书、印绶、安车、驷马迎龚胜,即拜为师友祭酒 [1] 。使者与郡太守、县长吏、三老、官属、行义、诸生千人以上入胜里致诏 [2] 。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牗下,东首加朝服拖绅 [3] 。使者付玺书,奉印绶,内安车驷马,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即上言:“方盛夏暑热,胜病少气,可须秋凉乃发。”有诏许之。使者五日壹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侍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 [4] ”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胜因敕以棺敛丧事:“衣周于身,棺周于衣。勿随俗动吾冢,种柏,作祠堂。”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注文】

[1] 驷马: 指驾一车之四马。

[2] 县长吏: 指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 古代掌教化的乡官。 行义: 乡邑有行义的人。

[3] 牖(yǒu): 古代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后泛指窗户。

[4] 茅土: 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后以此代表王、侯的封爵。

【译文】

王莽派遣使者带着诏书、印信、安车、驷马去迎接龚胜,就地封为师友祭酒。使者与郡太守、县长吏、三老、官署、行义、学生等一千多人到龚胜宅第送诏书。使者想叫龚胜起来到门外接诏书,在门外等了很久。龚胜自称病重,把床放在卧室里面门西侧的南窗下,头朝东,身穿官服,系上腰带,使者只好到床边把诏书、印信交给龚胜,把安车、驷马送进院内,对龚胜说:“新王朝没有忘记您,国家的典章制度还没有制定完毕,等待您来主持完成。朝廷很想听听您的意见,我们怎样做才能安定国家。”龚胜回答说:“我一向愚笨,加上年老患病,命在旦夕,跟随您上路,一定会死在途中,没有万分之一的好处。”使者极力劝说,甚至要把印绶立刻给他佩带在身上,龚胜坚决推辞不接受。使者就上奏说:“现在正是盛夏,天气酷热,龚胜患病,气力不足,可以等到秋凉时动身。”王莽下诏允许。使者每隔五天就和太守一同去问候龚胜的饮食起居,并对龚胜的两个儿子和他的学生高晖等人说:“朝廷用封爵、采邑虚心等待他,他虽然有病,也应该到驿站的屋舍去住,表示有出任的诚意,这样就会给子孙留下庞大的家业。”高晖等人把使者的话告诉了龚胜,龚胜知道使者不会再听从自己的要求,就对高晖等人说:“我深受汉朝的恩惠,没有什么报答的,现在年纪老了,早晚会死去被埋入地下,岂有以一身事奉二主的道理,死后怎么有脸去见故主!”龚胜于是告诫他们如何用棺木收敛自己:“衣服能裹住身体、棺材能包住衣服就行了。入葬后不要追随世俗再翻墓土,植柏树,建祠堂。”说完,便不再吃喝,过了十四天而死,终年七十九岁。

【原文】

是时清名之士,又有琅邪纪逡、齐薛方、太原郇越、郇相、沛唐林、唐尊,皆以明经饬行,显名于世 [1] 。纪逡、两唐皆仕莽,封侯,贵重,历公卿位。唐林数上疏谏正,有忠直节。唐尊衣敝、履空,被虚伪名。郇相为莽太子四友,病死,莽太子遣使裞以衣衾,其子攀棺不听曰:“死父遗言:‘师友之送,勿有所受。’今于皇太子得托友官,故不受也。 [2] ”京师称之。莽以安车迎薛方,方因使者辞谢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 [3] 。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 [4] ”使者以闻,莽说其言,不强致。

【注文】

[1] 郇越(生卒年不详): 字臣仲,西汉太原(郡治今山西太原西南)人。与郇相为同族昆弟,举州郡孝廉茂材,数托言病,去官。曾散其先人家产四余万,分给九族州里,以高其老志。明经饬行,显名于时。 唐尊(?—23年): 新朝太傅,字伯高,西汉末沛郡(今安徽濉溪)人。初为儒生,从山阳张无故习小夏侯学,汉成帝以后,即以明经饬行显名于世。王莽称帝,被任为予虞(水衡都尉),为九卿之一。新朝王莽地皇元年(20年),继平晏任太傅,着短衣敝履,用瓦器饮食,以示范于群臣,封平化侯。新朝王莽地皇四年(23年),绿林军入长安,他与王邑、苗欣、王盛等共护莽于渐台,后被杀。 饬(chì)行: 行为谨严合礼。

[2] 裞(shuì): 赠送死者的衣被。

[3] 巢: 指巢父(生卒年不详),传说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聊城,以放牧终其一生。 由: 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尧帝知其贤德,欲禅让君位于他,许由坚辞不就,洗耳颍水,隐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

[4] 箕山之节: 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

【译文】

当时有名的清廉人士,还有琅邪郡纪逡、齐郡薛方、太原郡郇越、郇相,沛郡唐林、唐尊,都以通晓经典,行为端正,闻名当世。纪逡、唐林、唐尊都在王莽新朝任职,被封为侯爵,位尊任重,历任公卿之职。唐林多次上疏直言规劝,有忠直刚正的节操。唐尊穿着破衣服和漏底的鞋,假冒清高,虚有其名。郇相是王莽的太子(王临)的四友之一,患病死去,太子王临派使者赠送寿衣,郇相的儿子攀住棺材推辞说:“亡父留下遗言:‘师友赠送,不能接受。’现在对于皇太子来说,是我父亲的友官,因此不能接受。”京师的人都称赞他。王莽用安车迎接薛方,薛方通过使者辞谢说:“尧舜在上,民间有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现今圣明的君主正在光大唐光、虞舜的圣德,我愿像许由那样退守箕山之节操。”使者奏报,王莽听了很高兴,不再勉强薛方出任。

【原文】

初,隃糜郭钦为南郡太守,杜陵蒋翊为兖州刺史,亦以廉直为名 [1] 。莽居摄,钦、翊皆以病免官,归乡里,卧不出户,卒于家。哀、平之际,沛国陈咸以律令为尚书,莽辅政,多改汉制,咸心非之。及何武、鲍宣死,咸叹曰:“《易》称‘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吾可以逝矣! [2] ”即乞骸骨去职。及莽篡位,召咸为掌寇大夫,咸谢病不肯应。时三子参、丰、钦皆在位,咸悉令解官,归乡里,闭门不出入。犹用汉家祖腊,人问其故,咸曰:“我先人岂知王氏腊乎? [3] ”悉收敛其家律令书文,壁藏之。又齐栗融、北海禽庆、苏章、山阳曹竟皆儒生,去官,不仕于莽 [4]

【注文】

[1] 隃(yú)糜: 县名。汉置,因隃麋泽而得名,故地在今陕西千阳东。东汉为侯国,晋并入汧县。

[2] 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辞出《易·系辞下》,意思是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而不是终日等待。

[3] 祖腊: 祭名。祖,祭祀路神;腊,年终大祭。

[4] 山阳: 县名。初为战国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北,属河内郡。

【译文】

当初,隃糜人郭钦是南郡太守,杜陵蒋诩是兖州刺史,也以清廉正直而闻名。王莽代理汉朝皇帝时,郭钦、蒋诩都因病免官,回到家乡,卧床不出,死于家中。汉哀帝、汉平帝之时,沛国陈咸因通晓法律而任尚书之职,王莽辅政,把汉朝的制度更改了许多,陈咸内心反对。等到何武、鲍宣逝世,陈咸叹息说:“《易经》说:‘遇到机会立刻去做,不要等到天黑’,我可以走了!”立即申请辞职回家养老。等到王莽篡夺皇位,征召陈咸出任掌寇大夫,陈咸称病不肯答应。当时他的三个儿子陈参、陈丰、陈钦都在朝廷任职,陈咸命他们全都辞去官职,返回家乡,闭门不出。仍然按照汉朝的传统日期祭祀众神,有人问其原因,陈咸说:“我的祖先怎么知道王氏朝廷规定的祭祀日期呢!”陈咸把家中有关法令文书全部藏到墙壁之中。另外,还有齐郡栗融、北海郡禽庆、苏章、山阳曹竟,都是儒生,辞去官职,不在王莽朝廷任职。

【原文】

班固赞曰:春秋列国卿大夫及至汉兴将相名臣,怀禄耽宠,以失其世者多矣,是故清节之士,于是为贵,然大率多能自治而不能治人 [1] 。王、贡之材优于龚、鲍。守死善道,胜实蹈焉 [2] 。贞而不谅,薛方近之 [3] 。郭钦、蒋翊,好遁不污,绝纪、唐矣。

【注文】

[1] 怀禄耽宠: 心怀俸禄、贪恋荣宠,意即迷恋做官。

[2] 守死善道: 孔子提出的殉道主张,意谓保守节操、至死不离善道。出自《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3] 贞而不谅: 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贞而不谅。”

【译文】

班固评论说:从春秋时代各封国的卿大夫到汉朝的将领、宰相、名臣,留恋爵禄,贪恋荣宠,而丧失立身处世原则的很多,因此保有清廉节操的人,在此时是很可贵的。但是,大多数只能自己保持节操,不能影响别人。王吉、贡禹的才干高于龚胜、鲍宣。但以死坚守正道,龚胜是真正地做到了。坚守正道,不拘于小信,薛方的言行接近圣人之意。郭钦、蒋翊躲避浊乱,不污节操,与纪逡、唐林、唐尊截然不同。

【原文】

四年。初,莽为安汉公时欲谄太皇太后,以斩郅支功,奏尊元帝庙为高宗,太后晏驾后,当以礼配食云。及莽改号太后为新室文母,绝之于汉,不令得体元帝 [1] 。堕坏孝元庙,更为文母太后起庙,独置孝元庙故殿以为文母篹食堂 [2] 。既成,名曰长寿宫,以太后在,故未谓之庙。莽置酒长寿宫,请太后。既至,见孝元庙废彻涂地,太后惊泣曰:“此汉家宗庙,皆有神灵,与何治而坏之!且使鬼神无知,又何用庙为。如令有知,我乃人之妃妾,岂宜辱帝之堂以陈馈食哉! [3] ”私谓左右曰:“此人慢神多矣,能久得佑乎!”饮酒不乐而罢。自莽篡位后,知太后怨恨,求所以媚太后无不为,然愈不说。莽更汉家黑貂著黄貂,又改汉正朔、伏腊日 [4] 。太后令其官属黑貂,至汉家正、腊日,独与其左右相对饮食。

【注文】

[1] 新室文母: 即王政君(前71—13年),魏郡元城人,宣帝时选为宫女,后为太子刘奭所幸。刘奭嗣位后,立政君为皇后。成帝嗣位,尊为皇太后,以其兄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位在三公上,外戚王氏专权即以此为肇端。哀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哀帝死,政君召其侄王莽为大司马,共议立平帝,自己则临朝称制,而委政于莽。王莽毒死平帝,立两岁的孺子婴,自称假皇帝,不到三年即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后迫政君更名为“新室文母皇太后”。

[2] 篹(zhuàn): 供设食物,通“馔”。

[3] 馈: 吴人对“祭”的一种称呼。

[4] 汉家黑貂著黄貂: 汉时侍中穿着黑色貂皮,王莽改汉制后,要求穿黄貂皮。 伏腊: 伏祭和腊祭之日。

【译文】

王莽始建国四年(12年)。当初,王莽任安汉公时,想谄媚讨好太皇太后,便以斩杀郅支的功劳,奏请尊称汉元帝的祭庙为高宗祭庙,并说太皇太后逝世后,就把牌位送到高宗祭庙与元帝同享祭祀。到了王莽建立新王朝,改太皇太后称号为新室文母,表示与汉王朝断绝了关系,便不让她与元帝同享汉朝的祭祀了。于是拆毁了汉元帝的祭庙,另外给文母太后修一座祭庙,只保留了汉元帝庙里一个殿,作为文母太后陈列食品的食堂。建成后,名叫长寿宫,因为太后仍在世,所以不称为庙。王莽在长寿宫摆设酒宴,宴请太后。太后来到后,看见元帝祭庙被废弃无法收拾,不禁惊骇,哭诉说:“这是汉朝的宗庙,都有神灵,与你有什么仇怨而毁坏它!如果鬼神没有神灵,又何必修庙!如果鬼神有灵,我是元帝的妃妾,难道可以辱没元帝的厅堂而改成我的祭堂用来陈设食品吗!”她悄悄对左右侍从说:“这个人得罪神灵的地方太多了,能长久地得到神灵的保佑吗!”酒宴不欢而散。王莽自从篡夺皇位后,知道太后怨恨不满,就寻找谄媚太后的办法,无所不为,然而,太后越来越不高兴。王莽下令改变汉朝宫廷服装,由穿黑色貂皮改穿黄色貂皮,还更改了汉朝的正朔、伏腊日。太后王政君命她的侍从官员仍穿黑貂皮,每到汉朝的正月初一和祭祀百神之日,便独自与左右侍从聚餐。

【原文】

五年春二月,文母皇太后崩,年八十四。葬渭陵,与先帝合而沟绝之 [1] 。新室世世献祭其庙,元帝配食,坐于床下 [2] 。莽为太后服丧三年。

【注文】

[1] 渭陵: 汉渭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东南。汉元帝刘奭陵墓。渭陵始建于永光四年(前40年)。陵园近方形,南北四百一十米,东西四百米,四周有夯土筑成的垣墙。陵冢位于陵园之中,呈覆斗形,底边长约一百二十米,顶边长五十米,高二十九米。 沟绝之: 挖沟隔开。

[2] 配食: 祔(fù)祭,古时一种祭祀。专指帝王宗庙及孔子庙,把后死者的神位附于先祖旁,与祖先共享祭祀。

【译文】

王莽始建国五年(13年)春季二月,文母皇太后王政君逝世,终年八十四岁。葬在渭陵,与汉元帝合葬,但在中间挖掘一条沟隔绝开。规定新王朝世世代代要祭祀王政君庙,元帝配享,他的牌位放在王政君牌位龛架的下面。王莽为王政君服丧三年。

【原文】

天凤二年春二月,民讹言黄龙堕死黄山宫中,百姓奔走往观者有万数 [1] 。莽恶之,捕系,问语所从起,不能得 [2]

【注文】

[1] 天凤: 也作始建国天凤上戊、始建国天凤。新朝时期王莽的第二个年号,公元14—19年,共计六年。 黄山宫: 地名。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城西十五公里处,马嵬镇李家坡村。黄山宫是一处道教圣地,相传老子当年曾在此讲经说道。

[2] 莽恶之: 王莽称自己顺命黄德(即土德),所以非常厌恶这个传说。王莽篡汉后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采用了刘向、刘歆父子二人的五行相生说,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为:虞(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因此王莽为土德,尚黄色。

【译文】

新朝王莽天凤二年(15年)春季二月,民间谣传有条黄龙坠入黄山宫而死亡,百姓奔走相告,前去观看者达一万多人。王莽非常厌恶这件事,逮捕了很多人,追问谣言从什么地方传开的,但没有查出来。

【原文】

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公卿旦入暮出,论议连年不决,不暇省狱讼冤结,民之急务 [1] 。县宰缺者数年守兼,一切贪残日甚。中郎将、绣衣执法在郡国者,并乘权势,传相举奏。又十一公士分布劝农桑,班时令,按诸章,冠盖相望,交错道路,召会吏民,逮捕证左,郡县赋敛,递相赇赂,白黑纷然,守阙告诉者多 [2] 。莽自见前颛权以得汉政,故务自览众事,有司受成苟免。诸宝物名、帑藏、钱谷官皆宦者领之;吏民上封事,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其畏备臣下如此。又好变改制度,政令烦多,当奉行者,辄质问乃以从事,前后相乘,愦眊不渫 [3] 。莽常御灯火至明,犹不能胜。尚书因是为奸,寝事,上书待报者连年不得去,拘系郡县者逢赦而后出,卫卒不交代者至三岁。谷籴常贵,边兵二十余万人,仰衣食县官。五原、代郡尤被其毒,起为盗贼,数千人为辈,转入旁郡。莽遣捕盗将军孔仁将兵与郡县合击,岁余乃定 [4]

【注文】

[1] 暇(xiá): 空闲。

[2] 绣衣执法: 即绣衣直指,属御史中丞,不常置。武帝时为“出讨奸猾,治大狱”而设,为者衣绣衣,持节及虎符,用军兴之法。 十一公士: 十一公的下属官员。汉朝公府,各有掾属,王莽设十一公,改掾为士。 赇(qiú)赂: 贿赂。 白黑纷然: 清浊不分。

[3] 愦眊(mào): 昏乱糊涂。

[4] 孔仁(?—23年): 新莽时期司命将军,王莽即真(由摄政或监国而正式即皇帝位),夺公辅之任,损宰相之威,以刺举为明,徼讦为直。尤备大臣,抑夺下权,朝臣有言其过失者,辄拔擢。孔仁、赵博、费兴等以敢击大臣,故见信任,择名官而居之。孔仁有“翟方进”之誉。

【译文】

王莽认为只要把制度确定下来,天下自然太平,因此专心一意去研究地理、制定礼仪、创作乐章、讲究符合《六经》的理论;公卿们早出晚归,连年议论而不能作出决断,没有时间去处理诉讼冤案等百姓急需解决的事情。有的县甚至几年没有县令而由郡守兼任,各种贪赃枉法的行为一天比一天严重。派往各郡和封国的中郎将、绣衣执法等,都利用权势,辗转牵连检举奏报。还有十一公士分别到各地鼓励农耕蚕桑,颁布按季节制定的政令,查看各种规章实行的情况;车马往来前后相望,络绎不绝,召集平民小吏,逮捕证人,郡、县官员搜刮赋税,交替贿赂,清浊不分,是非不明,到京城皇宫门前向朝廷诉冤的人很多。王莽知道自己从前因专权才取得了汉朝政权,因此现在一定要自己亲自包揽众事,有关部门只按已成的政令办事,只图免除罪责。掌管宝物、国库、钱粮的官,都由宦官担任;官吏、百姓上密封奏章,都由宦官或王莽身边的人拆封,主管尚书都不知道密奏的内容,王莽畏惧戒备臣下达到如此程度。王莽还喜欢改变制度,政令繁多,应当奉命执行的人,总要反复询问才能去做,致使前面的事情还未解决,后面的事情又出现了,昏乱不清,一塌糊涂。王莽经常在灯下批阅奏章,直到天明还没办完。尚书乘机胡作非为,私自扣压奏章不向皇帝呈报,致使呈报奏章等待批示的人一连几年不能离去,被关押在郡县受审的人,要等到大赦才能出狱,卫兵未交接换防的达到三年。粮谷价格经常昂贵,边防士兵二十余万人,依赖朝廷供给衣食。五原、代郡受害尤其严重,人民纷纷起来结伙抢劫,几千人集聚在一起,转到邻近各郡活动。王莽派遣捕盗将军孔仁,率兵与郡县联合出击,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平定。

【原文】

四年秋八月,临淮瓜田仪等依阻会稽长州 [1] 。琅邪吕母聚党数千人,杀海曲宰,入海中为盗,其众浸多,至万数 [2] 。荆州饥馑,民众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 [3] 。新市人王匡、王凤(争)[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 [4] 。于是诸亡命者南阳马武、颍川王常、成丹等,皆往从之 [5] 。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山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又有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等与王匡俱起,众皆万人 [6] 。莽遣使者即赦盗贼,还言“盗贼解辄复合,问其故,皆曰:‘愁法禁烦苛,不得举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揪)民。’民穷,悉起为盗贼”。莽大怒,免之。其或顺指言“民骄黠当诛”,及言“时运适然,且灭不久”,莽说,辄迁官 [7] 。]

【注文】

[1] 临淮: 郡名。治徐县,在今江苏泗洪南。 长州: 苑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2] 琅邪: 郡名,秦置,治所在琅邪(今山东胶南琅琊台)。西汉移治东武(今山东诸城)。 海曲: 县名。在今山东日照西南。 宰: 古官名,县长。

[3] 荆州: 州名。东汉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今湖南汉寿县北。辖地约当今湖北、湖南及豫、黔、粤等省部分地区。 凫(fú)茈(cí): 植物,又称乌芋,可以食用。

[4] 王匡(?—25年): 新朝末年荆州江夏郡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绿林军首领。新朝天凤四年(17年),与王凤在绿林山起义。山中瘟疫,他带领部众到南阳。更始元年(23年)拥立刘玄为更始帝,王匡为定国上公。新朝灭亡后,更始帝封他为比阳王。被更始帝猜忌,他投靠赤眉军,后转投刘秀,但半路上打算逃跑,东汉将领宗广把他们全部处斩。 王凤(生卒年不详): 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天凤四年(17年)与王匡等在绿林山(在今湖北当阳东北)领导饥民起义。后率部分起义军北入南阳(治今河南南阳),号“新市兵”。昆阳之战时曾率军守城,想投降被拒,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刘玄封他为宜城王。

[5] 马武(?—61年): 字子张,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湖阳镇)人,东汉大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马武少年时为避仇家,客居江夏。后入绿林军,为新市兵将领。终归刘秀,随其南征北战、平定四方。东汉建立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颍川: 郡名。以颍水得名。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 王常(生卒年不详): 字颜卿,出生年月不详,东汉开国大将,出生于河南省舞阳县,光武帝拜为横野大将军。光武帝建武九年(33年),受命征战内黄(今豫内黄),屯兵故安(今冀易县)。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年),战功显赫,南征北战,东拼西杀,为东汉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死于屯所,谥曰节侯。 成丹(?—25年): 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将领,后被刘玄诱杀。天凤四年(17年),从王匡、王凤在绿林山(在今湖北当阳东北)起义。地皇三年(22年)随王常和张卬共率部分起义军西入南郡(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

[6] 江夏: 郡名。汉高祖刘邦六年(前201年)置。两汉皆治西陵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境内),亦有前汉治于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北),后汉治于西陵一说。

[7] 贡税: 土贡与赋税的合称。 邻伍: 古时以邻近之家结成居民组织,五家为伍,故称邻伍。 愁(jiū): 敛也。 骄黠: 狡猾刁蛮。 说: 通“悦”,高兴。

【译文】

王莽天凤四年(17年)秋季八月,临淮郡瓜田仪等人为盗贼,盘踞会稽郡城长州苑。琅邪郡吕母聚集党羽几千人,杀死海曲县宰,乘船到大海上为盗,人数越来越多,达到了一万多人。荆州发生了饥荒,百姓们逃入山野河泽,挖掘乌芋吃,互相争夺攻击。新市人王匡、王凤,因为常常出来为大家调解纠纷,所以被推举成为首领,拥有好几百人。于是那些逃亡在外的南阳的马武,颍川的王常、成丹等人,都来投奔他们。他们共同攻击离城市远的村落,隐蔽在绿林山中,几个月就聚集了七八千人。还有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等人与王匡同时起事,各有一万人。王莽派使者就地赦免盗贼,使者回到京城后说:“盗贼解散之后又聚集起来,问他们原因,都说:‘法令烦琐苛刻,无法劳动谋生;劳动所得的报酬,不够缴纳赋税。即使关起门来老实过日子,也会受邻居私自铸钱和私藏铜铁的牵连而入狱,贪官污吏乘机敲诈勒索,逼迫人民。’百姓走投无路,就都起来做盗贼。”王莽听了大怒,立即将其免职。有的人顺着王莽的意图,说“百姓狡猾刁蛮,应当杀头”,或者说“时运如此,况且不久就会消灭他们”,王莽听了很高兴,马上升他们官职。

【原文】

五年春正月,以大司马司允费兴为荆州牧。见,问到部方略,兴对曰:“荆、扬之民,率依阻山泽,以渔采为业。间者国张六筦,税山泽,妨夺民之利,连年久旱,百姓饥穷,故为盗贼 [1] 。兴到部,欲令明晓告盗贼归田里,假贷黎牛、种食,阔其租赋,冀可以解释安集 [2] 。”莽怒,免兴官。

【注文】

[1] 扬: 即扬州。州名。古九州之一,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商城等县市地。东汉时治所在历阳县(今安徽和县),末年移治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又移治合肥县(今安徽合肥西北)。 渔采为业: 指渔业、林业及经营果蔬之业。 六筦(guǎn): 王莽设置六筦之令,对酒类、盐、铁、铸钱及山泽开采物资统一由政府主管征收。

[2] 假贷: 借贷。 阔: 宽也。 冀: 希望。

【译文】

王莽天凤五年(18年)春季正月,任命大司马司允费兴为荆州牧。晋见的时候,王莽问他到任后的施政计划,费兴回答说:“荆州、扬州的百姓大多数依靠山泽,以捕鱼打柴为生。近来国家宣布六筦之令,征收捕鱼、砍柴、采集山果等税,伤害了百姓的利益,加上连年久旱,百姓饥饿贫穷,所以当了盗贼。我到任后,打算公开宣布让盗贼回家务农,借贷给他们耕牛、种子和粮食,宽减赋税,希望可以解决问题,使他们安定下来。”王莽听了大怒,罢免费兴的官职。

【原文】

琅邪樊崇起兵于莒 [1] 。事见《光武平赤眉》。

【注文】

[1] 樊崇(?—27年): 字细君,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新莽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赤眉军首领。他英勇善战,富有谋略,曾发动樊崇起义,为推翻新莽王朝做出了贡献。后被任为御史大夫,最终樊崇和赤眉军首领逢安等再度起义,被刘秀杀害。 莒(Jǔ): 县名。在今山东莒县,莒地商属姑幕国。西周至战国初期属莒国,后莒为楚所灭,先属楚,后属齐。秦置莒县,属琅邪郡。西汉初属兖州刺史部城阳郡,公元前178年(汉文帝二年)置城阳国,定都于莒。王莽改莒县为莒陵。东汉仍称莒县,属琅邪国,初都莒城,后迁都开阳(今临沂市)

【译文】

琅邪的樊崇在莒县起兵。参见《光武平赤眉》。

【原文】

六年春,莽见盗贼多,乃令太史推三万六千岁历纪,六岁一改元,布天下 [1] 。下书自言“己当如黄帝仙升天”,欲以诳耀百姓,销解盗贼。众皆笑之。

【注文】

[1] 太史: 官名。秦汉时掌天文与历法。属太常。

【译文】

新朝王莽天凤六年(19年)春季,王莽见盗贼太多,就命令太史推算出三万六千年的日历,下令六年更换一次年号,布告天下。并下诏书宣称“我会像黄帝一样,成仙升天”。想以此来欺骗迷惑百姓,瓦解盗贼。百姓都嘲笑他。

【原文】

地皇元年春正月,莽见四方盗贼多,复欲厌之,又下书曰:“予之皇初祖考黄帝定天下,将兵为上将军,内设大将,外置大司马五人,大将军至士吏凡七十三万八千九百人,士千三百五十万人 [1] 。予受符命之文,稽前人,将条备 [2] 焉。”于是置前、后、左、右、中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至县宰皆有大将军、偏、裨、校尉之号焉。乘传使者经历郡国,日且十辈,仓无见谷以给,传车马不能足,赋取道中车马,取办于民 [3]

【注文】

[1] 地皇: 也作始建国地皇上戊、始建国地皇,新朝王莽的第三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公元20—23年,共使用四年。 司马: 官名。汉武帝置司马,主武也,掌管军事之职。

[2] 稽: 考究。 条备: 逐条配备。

[3] 赋取: 像赋税一样取用、征用的意思。

【译文】

王莽地皇元年(20年)春季正月,王莽看到各地的盗贼越来越多,又想用迷信的方法来压制他们,便颁下诏书说:“我的皇初祖黄帝平定天下,统领军队为上将军,内设大将,外设大司马五人,从大将军至军官共七十三万八千九百人,士兵一千三百五十万人。我接受符命的指示,效法古人,将逐条照此设置。”于是设立前、后、左、右、中大司马的职位,各州州牧直至县宰,都授予大将军、偏将军、裨将军、校尉等称号。乘坐驿站传车的使者经过各郡国,每天将近十来批,仓库没有现存的粮食供给,传车马不能满足需要,就征调路上的车马,责令百姓供应。

【原文】

秋七月,钜鹿男子马适求等谋举燕、赵兵以诛莽 [1] 。大司空士王丹发觉以闻 [2] 。莽遣三公大夫逮治党与,连及郡国豪杰数千人,皆诛死。封丹为辅国侯。

【注文】

[1] 钜鹿: 郡名。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2] 王丹(生卒年不详): 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平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后征为太子少傅。寻复征为太子太傅,其后逊位,卒于家。

【译文】

王莽地皇元年(20年)秋季七月,巨鹿男子马适求等人,谋划发动燕赵地区的军队讨伐王莽。大司空王丹发觉密谋,奏报王莽。王莽派遣三公大夫前往,逮捕、惩办马适求的党羽,牵连郡国豪杰几千人,全都处死。封王丹为辅国侯。

【原文】

汝南郅恽明天文历数,以为汉必再受命,上书说莽曰:“上天垂戒,欲悟陛下,令就臣位 [1] 。取之以天,还之以天,可谓知命矣。”莽大怒,系恽诏狱,逾冬,会赦得出。

【注文】

[1] 汝南: 郡名。郡治在平舆(今河南平舆北),属豫州刺史部。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东南部、安徽阜阳一带。 郅恽(生卒年不详): 字君章,西平县人。东汉刘秀时,郅恽为皇太子教书,后任长沙太守。

【译文】

汝南致恽,通晓天文历数,他认为汉朝一定复兴,就上书劝说王莽:“上天出现异常现象,是想让陛下觉悟,使你回到臣子的职位上。从上天取来的皇位,还要还给上天,这才算是知道天命。”王莽大怒,逮捕郅恽关入朝廷监狱。过了冬天,遇到赦免,致恽才出狱。

【原文】

二年春正月,卜者王况谓魏成大尹李焉曰:“汉家当复兴,李氏为辅。 [1] ”因为焉作谶书,合十余万言。事发,莽皆杀之 [2]

【注文】

[1] 魏成: 郡名。即魏郡,战国初期属于卫国,后来被赵国吞并。秦朝时属于邯郸郡、河内郡管辖。西汉高祖刘邦置魏郡,辖县十八,东汉辖十五县,郡治都在邺,属于冀州。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磁县、涉县、武安、临漳、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冠县等县(市)地。

[2] 谶(chèn)书: “谶”是秦汉间的巫师、方士编造的预言吉凶的隐语、预言,作为上天的启示,向人们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

【译文】

新朝王莽地皇二年(21年)春季正月,卜卦人王况对魏成郡(河南临漳县)大尹李焉说:“汉朝一定复兴,姓李的任辅佐之臣。”并为李焉编写了预言吉凶得失的书,共十多万字。此事被告发,王莽把他们全杀了。

【原文】

是岁,南郡秦丰聚众且万人,平原女子迟昭平亦聚数千人,在河阻中 [1] 。莽召问群臣禽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故左将军公孙禄征来与议,禄曰:“太史令宗宣,典星历,候气变,以凶为吉,乱天文,误朝廷。太傅、平化侯尊饰虚伪以偷名位,贼夫人之子。国师嘉信公秀颠倒《五经》,毁师法,令学土疑惑。明学男张邯、地理侯孙阳,造井田,使民弃土业。羲和鲁匡,设六筦以穷工商。说符侯崔发,阿谀取容,令下情不上通。宜诛此数子以慰天下 [2] 。”

【注文】

[1] 平原: 郡名。汉高祖从齐郡分置平原郡,汉武帝时属青州刺史部,治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 迟昭平(生卒年不详): 平原县城南人。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 河: 古代特指黄河。

[2] 井田: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

【译文】

这一年,南郡人秦丰聚众将近一万人,平原郡女子迟昭平也聚众几千人,在黄河险阻地区活动。王莽召集群臣商议擒贼方案,大家都说:“这些人都是上天的囚犯,行尸走肉,死在眼前。”原左将军公孙禄被征召来参加讨论,公孙禄说:“太史令宗宣,掌管观察天文星象,测算节气的变化,把凶象说成吉象,扰乱了天文,贻误了朝廷大事。太傅、平化侯唐尊用虚伪的手段窃取名位,坑害别人子弟。国师嘉信公刘秀颠倒了《五经》,毁坏了师法,使学者迷惑。明学男张邯、地理侯孙阳,推行井田制,使百姓失去田产。羲和鲁匡,设立六筦制度,使工商业者无路可走。说符侯崔发,阿谀奉承来取悦讨好,使下情不能上达。应当杀掉这几个人来安慰全国百姓。”

【原文】

初,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稍稍群聚,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众虽万数,不敢略有城邑,转掠求食日阕而已 [1] 。诸长吏、牧守,皆自乱斗中兵而死,贼非敢欲杀之也。而莽终不谕其故 [2] 。是岁,荆州牧发奔命二万人讨绿林贼,贼帅王匡等相率迎击于云杜,大破牧军,杀数千人,尽获辎重。牧欲北归,贼马武等复遮击之,钩牧车屏泥,刺杀其骖乘,然终不敢杀牧。贼遂攻拔竟陵,转击云杜、安陆,多略妇女,还入绿林中,至有五万余口,州郡不能制 [3]

【注文】

[1] 日阕(què): 谓当日即尽,这里指每日吃尽。

[2] 兵: 武器。 谕: 知晓明白。

[3] 奔命: 即奔命军。 云杜: 县名。西汉置,属南郡。东汉、魏、晋因之。在今湖北京山。 竟陵: 县名。春秋时属郧国的辖区,战国时为楚之竟陵邑。秦朝置竟陵县(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终止),隶属于南郡。西汉时,竟陵县改隶属于新置的江夏郡。新莽时,将竟陵县改名守平县。至东汉又复名竟陵县。治在今湖北潜江西北。 安陆: 县名。在今湖北安陆县。夏、商时代,天下分九州,安陆属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安陆为楚国属县。秦统一天下后分楚为四郡,安陆为南郡之地。汉高祖刘邦分南郡置江夏郡,取汉水与夏(沔)水在郡境汇合之意。安陆为江夏郡属县,汉之安陆县包括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及汉川、孝感、黄陂、汉阳等县之各一部分。

【译文】

当初,各地百姓因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才出去当盗贼;逐渐聚集的人多了,常常盼望年成好而返回故乡,因此虽有数以万计的队伍,却不敢攻占城市,只是抢劫一些食物每天填饱肚子罢了。各地的一些长吏、牧守,都是由于乱斗中被武器伤到而死的,盗贼并不是存心想杀死他们。而王莽始终不明白这个缘故。这一年,荆州牧发出二万奔命军讨伐绿林贼,绿林首领王匡等率兵在云杜迎战,大破荆州军,杀死几千人,掳获全部军用物资。荆州牧打算率兵向北撤退,绿林将领马武等又在半路截击,钩住了荆州牧所坐的车前挡泥的物件,杀死了他的陪乘官员,但始终没敢杀死州牧。绿林军于是攻下了竟陵,又转而进攻云杜、安陆,掠去了许多妇女,回到绿林山中,此时已增加到五万多人,州、郡已无法制服他们。

【原文】

翼平连帅田况上言:“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 [1] 。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2] 。朝廷忽略,不辄督责,遂至延蔓连州,乃遣将帅,多发使者,传相监趣。郡县力事上官,应塞诘对,共酒食,具资用,以救断斩,不暇复忧盗贼,治官事 [3] 。将帅又不能躬率吏士,战则为贼所破,吏气浸伤,徒费百姓。前幸蒙赦令,贼欲解散,或反遮击,恐入山谷,转相告语,故郡县降贼皆更惊骇,恐见诈灭,因饥馑易动,旬日之间更十余万人,此盗贼所以多之故也。今洛阳以东米石二千,窃见诏书欲遣太师、更始将军,二人爪牙重臣,多从人众,道上空竭,少则无以威示远方。宜急选牧、尹以下,明其赏罚,收合离乡,小国无城郭者,徙其老弱置大城中,积藏谷食,并力固守 [4] 。贼来攻城则不能下,所过无食,势不得群聚;如此招之必降,击之则灭。今空复多出将帅,郡县苦之,反甚于贼。宜尽征还乘传诸使者,以休息郡县,委任臣况以二州,盗贼必平定之 [5] 。”

【注文】

[1] 连帅: 泛称地方官。 部吏: 官名。指郡县以下的治安官吏,如郡贼曹、县游徼、乡亭长之类。 伍人: 同伍之人。 禽: 通“擒”,捉拿的意思。

[2] 咎: 错误。

[3] 力: 勤也。 不暇: 没有时间。

[4] 离乡: 指分散的乡村。 小国: 指列侯的封国。

[5] 休息: 休养生息。

【译文】

翼平郡连帅田况上书说:“盗贼开始起事时,他们的力量很小,部吏、士兵就能捉拿他们。错在长吏不在意,县欺骗郡,郡欺骗朝廷,实际有一百人而说有十人,实际有一千人而说有一百人。朝廷忽略了这件大事,没有及时督查责罚,于是蔓延到几州,才派遣将帅,派遣大量的使者,辗转督促。郡县官员极力侍奉朝廷派来的官员,应付上面的责问,供给酒食,备齐物资和费用,以此来解救自己的杀头之罪,没有时间再去考虑盗贼和办理公事。将帅又不能亲自率领官兵出战,一旦交战,就被贼兵打败,士气渐渐低落,白白耗费百姓的财力。前些时候,幸而得到了敕令,贼众本想解散,有人却在半路截击,他们在恐惧中进入山谷,互相转告,原先各郡县已经投降的贼兵又都胆战心惊,惧怕受到欺骗而被消灭,因为饥荒人心容易动摇,十来天的时间,又聚集了十多万人,这就是盗贼所以增多的原因。现在洛阳以东地区米价每石二千钱,我看到诏书说要派遣太师、更始将军前来,他们二人都是勇武的重臣,如果随从人马众多,而沿途百姓贫困已极,无法供给;如果随从人马太少,则无法向远方展开威严。应当尽快挑选州牧、大尹以下的官员,申明赏罚规定,聚集离城较远的村落和没有城郭的小封国,把那里的百姓安置到大城市中,积存粮食,合力坚守。盗贼前来攻城,就不能攻下,他们经过的地方又没食物,这种形势就使他们不能聚集很多人;这样,招抚他们就一定会投降,攻打他们就一定会被消灭。现在白白地再派出许多将帅,郡县苦于负担过重,反而比害怕盗贼还厉害。应当全部召回乘驿站传车的使者,使郡县得到休养生息。把治理两州的事委托我田况,我一定能够平定盗贼。”

【原文】

三年夏四月,遣更始将军廉丹等东讨众贼 [1] 。事见《光武平赤眉》。莽又多遣大夫、谒者分教民煮草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费 [2]

【注文】

[1] 廉丹(?—22年):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王莽新朝大司马庸部(益州)牧。绿林赤眉起义后,任更始将军,与王匡一起镇压赤眉军,奸淫烧杀无恶不作。赤眉军攻破成昌(今山东东平西)后,将廉丹斩杀。原先的更始将军甄丰谋反被诛,先后由姚恂、孔永、侯辅、戴参接任,廉丹位列第六任更始将军,居十一公之位。

[2] 酪(lào): 浆糊。

【译文】

王莽地皇三年(22年)夏季四月,派遣更始将军廉丹等人向东讨伐贼兵。参见《光武平赤眉》。王莽又派遣许多大夫、谒者,到各地教百姓把草木煮成浆糊,但这种草木浆糊不能吃,反而浪费了人力物力。

【原文】

绿林贼遇疫疾死者且半,乃各分散引去 [1] 。王常、成丹西入南郡,号“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及其支党朱鲔、张卬等北入南阳,号“新市兵”,皆自称将军 [2] 。莽遣司命大将军孔仁部豫州,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击荆州,各从吏士百余人,乘传到部募士。尤谓茂曰:“遣将不与兵符,必先请而后动,是犹绁韩卢而责之获也。 [3]

【注文】

[1] 疫疾: 这里指瘟疫。 且: 将近。

[2] 下江兵: 王莽末绿林农民起义军的一支。绿林起义军自湖北绿林分兵转移,其中一路由王常、成丹等率领,进入南郡(今湖北江陵)活动,称下江兵。 新市兵: 新莽末年绿林农民起义军的一支。以王匡、王凤等为首。地皇三年(22年)绿林军分别转移,他们进入南阳(治今河南南阳)地区活动。王匡、王凤都是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因称“新市兵”。 朱鲔(wěi)(生卒年不详): 西汉末年汉阳人。早年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投降刘秀,官拜平狄将军,封扶沟侯。朱鲔后为少府,传封累代。

[3] 绁(xiè): 本为系牲口的缰绳,这里指系、拴。 韩卢: 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 责: 要求。

【译文】

绿林军遭到瘟疫,死了近一半人,于是各自分散离去。王常、成丹等向西进入南郡,称“下江兵”;王凤、王匡、马武及其部下朱鲔、张卬等向北进入南阳,称“新市兵”。他们都自称将军。王莽遣司命大将军孔仁巡察豫州,派纳言大将军严尤和秩宗大将军陈茂攻打荆州,各随带官员一百多人,乘坐传车,到辖区招募士兵。严尤对陈茂说:“派出将领不发给兵符,遇事一定要先请示然后才能行动,这犹如牵着猎犬而要求它去捉野兽呢。”

【原文】

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乃置养赡官禀食之 [1] 。使者监领,与小吏共盗其禀,饥死者什七八。先是,莽使中黄门王业领长安市买,贱取于民,民甚患之 [2] 。业以省费为功,赐爵附城。莽闻城中饥馑,以问业,业曰:“皆流民也。”乃市所卖梁饭、肉羹持入示莽,曰“居民食,咸如此”,莽信之。

【注文】

[1] 关: 这里指的是函谷关,古代以函谷关作为地理分界线,函谷关以东称为关东,以西称为关中或关西。 养赡官: 官名。一般为临时性加官,掌赡养流民。 禀: 官府发给的粮食。

[2] 领长安市买: 主管长安交易之事。

【译文】

流民进入函谷关的有几十万人,于是设置养赡官发粮食给他们吃,由使者监管。而使者却与小吏一起盗窃那些粮食,流民饿死的十有七八。在此以前,王莽指令中黄门王业管理长安市场的买卖,他压低价格向百姓收购物品,百姓以此为患。王业由于节省收购费用立了功,被赏赐附城的爵位。王莽听说城里发生了饥荒,向王业询问情况。王业说:“都是流民。”于是买些市场上的精米饭和肉汁,拿进宫给王莽看,说:“居民的食物都是这样。”王莽相信了他的话。

【原文】

秋七月,新市贼王匡等进攻随,平林人陈牧、廖湛复聚众千余人号“平林兵”以应之 [1]

【注文】

[1] 平林: 县名。在今湖北随州东北柳林古城畈村。 陈牧(?—25年): 新莽末平林(今湖北随州东北)人。新朝王莽地皇三年(22年)与廖湛等在平林起兵,号“平林兵”,后合于绿林军。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刘玄封他为阴平王。后遭刘玄疑忌,被害。 廖湛(?—26年): 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将领。平林人。王莽地皇三年(22年)与陈牧等在平林起兵,称“平林兵”,后合于绿林军。王莽政权推翻后,刘玄封他为穰王。后遭刘玄疑忌,几为所杀,乃率兵归赤眉军。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率领赤眉军十八万进攻刘玄所封的汉中王刘嘉,失败被害。 平林兵: 莽末年绿林农民起义军的一支。以陈牧、廖湛为首。地皇三年(22年)他们聚众千余人响应新市兵,在平林(今湖北随州东北)起义,称“平林兵”。同年与本属绿林军的新市兵、下江兵会合。

【译文】

王莽地皇三年(22年)秋季七月,新市盗贼王匡等进攻随县。平林人陈牧、廖湛又聚众一千余人,称“平林兵”,以响应新市兵的攻势。

【原文】

莽以诏书让廉丹曰:“仓廪尽矣,府库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战矣!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其掾冯衍,以书示之 [1] 。衍因说丹曰:“张良以五世相韩,椎秦始皇博浪之中 [2] 。将军之先,为汉信臣。新室之兴,英俊不附。今海内溃乱,人怀汉德,甚于诗人思召公也。人所歌舞,天必从之。今方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丹不听。衍,左将军奉世曾孙也。

【注文】

[1] 掾: 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冯衍(生卒年不详): 东汉初期的辞赋家,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王莽时,冯衍辞不肯仕,后为更始将军廉丹辟为掾属,冯衍劝廉丹屯兵大郡,以待时变。廉丹不听,战死,冯衍亡命河东。更始二年(24年),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冯衍出计言事,乃以衍为立汉将军。后降于光武帝,任曲阳令,转迁司隶从事。因与外戚交往,免官归里。明帝即位,上书自辩,终不见用,潦倒而死。

[2] 椎: 用铁椎击打。这里指的是,秦朝时韩国后裔张良在博浪沙用铁椎刺杀秦始皇。

【译文】

王莽下诏书责备廉丹说:“仓库粮食已尽,国库财物已空,真该愤怒,真该出战了。将军身受朝廷委托的重任,如果不捐躯于荒野之中,就无法报答朝廷的厚恩,尽到所负的重大责任。”廉丹惶恐,晚上,召来属官冯衍,把诏书拿给他看。冯衍趁机对廉丹说:“张良因为五代都是韩国的相国,所以在博浪沙中用铁椎谋刺秦始皇。将军的先人是汉朝的诚实臣属,新朝兴起,天下英雄豪杰没有人心悦诚服的。现在全国崩溃大乱,百姓怀念汉朝恩德,超过周朝百姓对召公的思念。人们歌舞所称颂的,上天定会遵从。现在我为将军设计,不如把部众屯驻在一个大郡,安抚官员,磨炼他们的品质,延揽英雄豪杰之士,询问忠直智慧的谋略,为国家兴利,替万人除害。那么,你的福禄将保持无穷,功业将永垂青史。何必连同你的军队一起在荒野中毁灭,使你的尸体跟草木同时腐烂,身败名裂,使祖先蒙耻?”廉丹拒绝接受。冯衍是汉朝左将军冯奉世的曾孙。

【原文】

冬,无盐索卢恢等举兵,反城附贼,廉丹、王匡攻拔之,斩首万余级。莽遣中郎将奉玺书劳丹、匡,进爵为公,封吏士有功者十余人 [1]

【注文】

[1] 反城: 占据县城造反。 附贼: 响应贼人。

【译文】

冬季,无盐县索卢恢等人占据县城起兵造反,响应赤眉。廉丹和王匡攻陷无盐,斩杀一万余人。王莽派遣中郎将捧着加盖御玺的诏书去慰劳廉丹和王匡,进封二人为公,赐封有功的官员十多人。

【原文】

赤眉别校董宪等众数万人在梁郡,王匡欲进击之,廉丹以为“新拔城,罢劳,当且休士养威”。匡不听,引兵独进,丹随之。合战成昌,兵败,匡走 [1] 。丹使吏持其印韨节付匡曰:“小儿可走,吾不可。”遂止,战死。校尉汝云、王隆等二十余人别斗,闻之,皆曰:“廉公已死,吾谁为生! [2] ”驰奔贼,皆战死。

【注文】

[1] 董宪(?—30年): 新朝、东汉时武将,徐州东海郡人。新末东汉初群雄之一,以东海郡为根据地,后依附于自称梁天子的刘永、刘纡父子。后刘永父子灭亡,逃亡时被吴汉属下校尉韩湛斩杀。 梁郡: 郡名,治睢阳,在今河南商丘东南。 成昌: 地名,在今山东东平西。

[2] 谁为: 即为谁。

【译文】

赤眉军别部校尉董宪等人的部队几万人在梁郡活动,王匡想要进攻他们,廉丹认为刚攻下县城,士兵疲劳,应当让士兵休息一下,以恢复战斗力。王匡不听,单独带领军队前进,廉丹只好跟着他。在成昌地方会战,王匡兵败逃走。廉丹吩咐军官拿着自己的印、绶带和符节交给王匡,说道:“小儿可以逃走,我不可以!”便留下来,战斗而死。校尉汝云和王隆等二十多人在另外的地方进行战斗,听到这个消息,都说:“廉公已经死了,我们还为谁活着?”飞马冲向赤眉军,战死。

【原文】

国将哀章自请愿平山东,莽遣章驰东与太师匡并力。又遣大将军阳浚守敖仓,司徒王寻将十余万屯洛阳,镇南宫,大司马董忠养士习射中军北垒。大司空王邑兼三公之职 [1]

【注文】

[1] 山东: 古代特指崤山以东的地区,非现今之山东省。 敖仓: 汉代的大粮仓,建于荥阳敖山,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上。 南宫: 宫殿名。在洛阳城内,旧址在今洛阳东北郊。

【译文】

国将哀章自愿请求去平定崤山以东地区。王莽派遣哀章赶往东方,与太师王匡合作。又派遣大将军阳浚去防守敖仓;司徒王寻统领十多万人驻扎洛阳,镇守南宫;大司马董忠在北军中垒营地训练士兵,演习武艺;大司空王邑兼理三公的职务。

【原文】

汉宗室刘秀等起南阳,与新市、平林、下江兵合 [1] 。事见《光武中兴》。

【注文】

[1] 宗室: 国君或皇帝的宗族,也指同一祖宗的贵族。又称皇族、帝宗、天潢。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历代就此规定不一。历代均专设官衙来主管宗室事务。汉朝皇族为彭城“刘氏”,始于汉高祖刘邦。也指同姓家族。 刘秀(前5—57年):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舂陵起兵示意图

【译文】

汉朝宗室刘秀等起南阳,与新市、平林、下江兵汇合。参见《光武中兴》。

【原文】

淮阳王更始元年春二月,王莽欲外示自安,乃染其须发,立杜陵史谌女为皇后。置后官,位号视公卿、大夫、元士者凡百二十人 [1]

【注文】

[1] 更始: 新朝王莽地皇四年(23年),王莽被赤眉军杀,新朝灭亡。同年二月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年号更始,仍然称汉。更始三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逃走,该政权灭亡。同年六月,刘秀称帝,国号汉,是为东汉,年号建武。更始二年复寅正。 史谌女(生卒年不详): 史皇后,王莽的皇后,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父亲是史谌,是戾太子刘据妻子史氏的家族。新朝王莽地皇四年(23年)春,新朝崩溃之际,她被王莽立为皇后。七个月后,绿林军从宣平门攻入新朝都城长安,王莽在未央宫被杀。史谌投降绿林军,仍被处死。史皇后下落不明。 视: 比照。 元士: 官名。古代一般指低级官吏。

【译文】

淮阳王更始元年(23年),春季二月,王莽想要显示自己的心情是安定的,于是染黑了胡子和头发,立杜陵人史谌的女儿为皇后。此外,还设置后宫,遴选嫔妃一百二十人,地位封号分别比照公、卿、大夫、元士。

【原文】

莽赦天下,诏:“王匡、哀章等讨青、徐盗贼,严尤、陈茂等讨前队丑虏,明告以生活、丹青之信,复迷惑不解散,将遣大司空、隆新公将百万之师劋绝之矣 [1] 。”

【注文】

[1] 赦: 大赦,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赦免一批罪犯,这种行为叫大赦天下。 生活: 意谓来降者不杀。 丹青之信: 丹、青两色显明而不易消失,比喻至为显著。

【译文】

王莽大赦天下,宣布诏命:“王匡、哀章等讨伐青州、徐州地区的盗贼,严尤、陈茂等讨伐前队地区的盗贼,明白地向他们宣告来降者不杀、守约不变;如果仍然迷惑而不解散,即将派遣大司空、隆新公王邑带领百万大军剿灭他们。”

【原文】

王莽遣司空王邑、司徒王寻发兵四十二万围昆阳,刘秀发诸营兵三千人大破之 [1] 。事见《光武中兴》。

【注文】

[1] 昆阳: 县名。古为豫州地,周为应侯国,春秋时期属楚。战国时代,魏国在此设昆阳邑,后属秦,置昆阳县,西汉因之。位于今河南叶县。

【译文】

王莽派遣司空王邑、司徒王寻出动四十二万大军围攻昆阳,刘秀发动各营兵三千人大败王邑等人率领的军队。参见《光武中兴》。

【原文】

莽闻汉兵言莽鸩杀孝平皇帝,乃会公卿于王路堂,开所为平帝请命金縢之策,泣以示群臣 [1]

【注文】

[1] 鸩(zhèn): 鸩是一种毒鸟,相传以鸩毛或鸩粪置酒内有剧毒。这里指的是毒酒。 孝平皇帝: 即汉平帝刘衎(kàn)(前1—5年在位),原名刘箕子,汉元帝之孙,汉成帝的侄子,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兴之子。刘欣于公元前1年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迎立年仅九岁的刘衎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共在位六年。终年十四岁,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

【译文】

王莽听说玄汉政府的士兵议论他毒死了孝平皇帝,就在未央宫王路堂召见公卿大臣,打开金柜,拿出藏在金柜中替平帝向上天请求解除疾病保全性命的文章,哭泣着给群臣观看。

【原文】

夏六月,道士西门君惠谓王莽卫将军王涉曰:“谶文刘氏当复兴,国师公姓名是也。”涉遂与国师公刘秀、大司马董忠、司中大赘孙伋谋,以所部兵劫莽降汉,以全宗族 [1]

【注文】

[1] 国师公姓名: 谓刘秀。国师公姓名“刘歆(xīn)”,其谐音“刘秀”。

【译文】

夏季六月,道士西门君惠对王莽的卫将军王涉说:“谶文说刘氏一定复兴,国师公刘秀的名字就是。”王涉于是与国师公刘秀、大司马董忠、司中大赘孙伋谋划,打算用他们的军队劫持王莽而投降玄汉,来保全自己的宗族。

【原文】

秋七月,伋以其谋告莽,莽召忠诘责,因格杀之。使虎贲以斩马剑剉忠,收其宗族,以醇醯、毒药、白刃、丛棘并一坎而理之 [1] 。秀、涉皆自杀,莽以其骨肉旧臣,恶其内溃,故隐其诛 [2] 。莽以军师外破,大臣内畔,左右无所信,不能复远念郡国,乃召王邑还为大司马,以大长秋张邯为大司徒,崔发为大司空,司中寿容苗欣为国师。莽忧懑不能食,但饮酒,啖鳆鱼 [3] 。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复就枕矣 [4]

【注文】

[1] 诘责: 质问并责备。 斩马剑: 少府尚方所制,非常锋利,俗称尚方宝剑。 剉(cuò): 砍也。 醇醯(xī): 浓醋。 丛棘: 乱堆的荆棘。

[2] 骨肉: 王涉是王莽的堂弟。 旧臣: 老臣,多年的大臣。刘歆多年追随王莽。

[3] 忧懑(mèn): 愁闷。

[4] 冯: 通“凭”,伏着。 就枕: 上床安眠。

【译文】

秋季七月,孙伋把他们的密谋告诉了王莽,王莽召见董忠进行责问,并趁机当场击杀董忠。命虎贲武士用斩马剑砍碎董忠的尸体,逮捕他的宗族,用浓醋、毒药、利刀、荆棘把董忠家族的人合在一起,埋在一个大坑里。刘秀(刘歆)、王涉都自杀了。王莽因为他们是亲属和老臣,不愿让人知道他的内部崩溃了,因而没有公开宣布对他们的惩处。王莽因为军队在外面遭到失败,大臣从内部叛变,左右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不能再考虑远方的郡国,于是召回王邑任大司马,任命大长秋张邯为大司徒,崔发为大司空,司中寿容苗欣为国师。王莽忧愁、愤怒吃不下饭,只是饮酒,吃鳆鱼。每当阅读兵书疲倦了,就伏在案几上入睡,不再上床安眠。

【原文】

八月,王莽使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守洛阳。更始遣定国上公王匡攻洛阳,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攻武关,三辅震动 [1] 。析人邓晔、于匡起兵南乡以应汉,攻武关都尉朱萌,萌降;进攻右队大夫宋纲,杀之;西拔湖 [2] 。莽愈忧,不知所出。崔发言:“古者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宜告天以求救。”莽乃率群臣至南郊,陈其符命本末,仰天大哭,气尽,伏而叩头。诸生、小民旦夕会哭,为设飧粥;甚悲哀者,除以为郎,郎至五千余人 [3]

【注文】

[1] 更始: 即更始帝刘玄(?—25年),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后裔。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更始元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两年后的更始三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不久,刘玄亦被赤眉军所杀,后刘秀大将邓禹遵刘秀之意将刘玄葬在长安附近的霸陵。 申屠建(?—25年): 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将领。初为起义军绣衣御史。更始元年任西屏大将军,率起义军攻入武关,占领长安。次年,刘玄封他为平氏王。后遭刘玄疑忌,被害。

[2] 析: 县名。在今河南西峡。 邓晔(生卒年不详): 西汉末王莽时析县农民起义英雄,西峡历史上第一位将军。在讨伐王莽和东汉年间都屡建奇功。后投降刘秀,再以后史无明文,不知所终。 南乡: 乡名,在汉析县南。 右队: 弘农郡的改名。 湖: 县名。在今河南灵宝西北。

[3] 飧(sūn): 简单的饭食。 除: 任命。

【译文】

八月,王莽派太师王匡,国将哀章驻守洛阳。更始皇帝(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攻打洛阳,西屏大将军申屠健、丞相司直李松攻打武关,三辅地区震惊。析县人邓晔、于匡在南乡起兵响应玄汉政府,进攻武关都尉朱萌,朱萌投降;进攻右队大夫宋纲,杀死宋纲。向西攻克湖县。王莽更加忧虑,不知怎么办才好。崔发说:“古时国家遇到大的灾难,就用哭泣来诅咒战胜它。应当向上天哀告祈求救助。”王莽于是率领群臣到南郑,陈述他接受符命的始末,仰天大哭,哭得精疲力尽,伏在地上叩头。那些儒生、小民,每天早晚会集起来一起哭,朝廷给他们准备了稀饭;哭得特别悲哀的封为郎官,被封为郎官的达五千多人。

【原文】

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将北军精兵数万人以东,内其妻子宫中以为质 [1] 。时省中黄金尚六十余万斤,他财物称是,莽愈爱之,赐九虎士人四千钱 [2] 。众重怨,无斗意。九虎至华阴回谿,距隘自守 [3] 。于匡、邓晔击之,六虎败走,二虎诣阙归死。莽使使责死者安在,皆自杀。其四虎亡,三虎收散卒保渭口京师仓 [4]

【注文】

[1] 北军: 汉朝常备军的精锐和主力。初由中尉统率,因驻守长安城北,故称。 内: 通“纳”,收纳。

[2] 爱: 吝啬。

[3] 回谿: 溪名,在华阴县境。 距: 通“拒”,占据,凭借。

[4] 京师仓: 仓名。旧址在今陕西华阴县境。

【译文】

王莽任命九名将军,都用“虎”字为称号,命他们率领北军精兵几万人向东进军,把他们的妻、子送入宫中当作人质。当时的宫中还有六十多万斤黄金,其他财物的价值也与之相当,王莽更加吝啬财物,只赏赐九虎将军部下每人四千钱。大家特别怨恨,毫无斗志。九虎将军率部到华阴的回溪,凭借险要地势固守。于匡、邓晔去攻打他们,六名虎将战败逃走,其中两名虎将回到朝廷请罪,王莽派使者责问他们“死的人在哪里”,两名虎将遂自杀。其余四虎逃走,另外三虎收集离散的士卒,守卫渭口的京师仓。

【原文】

邓晔开武关迎汉兵。李松将三千余人至湖,与晔等共攻京师仓,未下。晔以弘农掾王宪为校尉,将数百人北度渭,入左冯翊界 [1] 。李松遣偏将军韩臣等径西至新丰,击破莽波水将军,追奔至长门宫。王宪北至频阳,所过迎降 [2] 。诸县大姓各起兵称汉将,率众随宪。李松、邓晔引军至华阴,而长安旁兵四会城下 [3] 。又闻天水隗氏方到,皆争欲先入城,贪立大功、卤掠之利 [4] 。莽赦城中囚徒,皆授兵,杀豨饮其血,与誓曰:“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使更始将军史谌将之,度渭桥,皆散走,谌空还 [5] 。众兵发掘莽妻、子、父、祖冢,烧其棺椁及九庙、明堂、辟雍,火照城中。

【注文】

[1] 渭: 即渭水。渭水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由陕西省潼关汇入黄河;渭河全长七百八十七公里,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 冯(píng)翊(yì): 郡名。郡治所在地今陕西大荔。

[2] 波水将军: 指窦融(前16—62年),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新莽末曾从王匡镇压绿林、赤眉,拜波水将军。后归刘玄,为张掖属国都尉。刘玄败,被推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据境自保。光武帝即位,遂决策归汉,授职凉州牧,从破隗嚣,封安丰侯。后入朝,历大司空、将作大将,行卫尉事。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奔: 败逃者。 频阳: 县名。在今陕西蒲城西南。

[3] 大姓: 豪门大族。

[4] 天水: 郡名。西汉武帝刘彻元鼎三年(前114年),析陇西郡地置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领平襄、冀县等十六县。属凉州。东汉天水郡更名汉阳郡,改治冀县,领十一县,三国曹魏复名天水郡。 卤: 通“掳”,掳获。

[5] 豨(xī): 古语,指巨大的野猪。 社鬼: 即土地神。 渭桥: 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旧址在今陕西咸阳东。

【译文】

邓晔打开武关关门,迎接玄汉的军队。李松率领三千多人到达湖县,与邓晔会合共同攻打京师仓,没有攻下。邓晔任命弘农郡掾吏王宪为校尉,带领几百人北渡渭水,进入左冯翊境内,打败了王莽的波水将军,追赶到长门宫。王宪向北抵达频阳,沿途经过的各郡县都来迎接、降服。各县豪门大族也都各自起兵,自称是汉朝的将军,率领兵众跟随王宪。李松、邓晔率军抵达华阴,在长安城旁边的别的部队都会集在城下。又听说天水隗氏的军队也来到了,都争抢首先进入长安城,贪图立大功和抢掠财宝的利益。王莽下令赦免城中的囚犯,发给兵器,杀猪饮血,与他们发誓说:“如果有人不为新王朝出力,神鬼记住他!”派更始将军史谌率领他们,这些人渡过渭桥便四散逃跑了,史谌空手而回。各部兵士掘开了王莽妻子、儿子、父亲和祖先的坟墓,烧毁了他们的棺材和九庙、明堂、辟雍,火光照到长安城。

【原文】

九月戊申朔,兵从宣平城门入。张邯逢兵见杀 [1] 。王邑、王林、王巡、恽等分将兵距击北阙下,会日暮,官府、邸第尽奔亡。己酉,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恐见卤掠,趋 并和,烧作室门,斧敬法闼,呼曰:“反虏王莽,何不出降! [2] ”火及掖庭、承明,黄皇室主所居 [3] 。黄皇室主曰:“何面目以见汉家!”自投火中而死。

【注文】

[1] 宣平城门: 长安东北第一门。 见杀: 被杀。

[2] (huān): 奔走喧哗。 作室门: 未央宫的便门。作室,指尚方的作坊。 敬法闼(tà): 敬法殿的小门。

[3] 黄皇室主: 汉平帝皇后王氏。

【译文】

九月戊申朔(初一日),起义军从宣平门入城。张邯遇到士兵被杀。王邑、王林、王巡、蹛恽等人分别率兵在北门下阻击,恰好天黑了,官府、宅第的人全部逃走。己酉(初二日),长安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恐怕遭到抢掠,便奔跑喧哗,集聚了许多人,烧毁了未央宫的作室门,用斧头劈开敬法殿的小门,大喊:“反贼王莽,为什么不出来投降!”大火烧到掖庭、承明殿,是黄皇室主居住的地方。黄皇室主说:“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汉朝的人!”便跳入火中而死。

【原文】

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莽绀袀服,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按式于前,莽旋席随斗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 [1] ”庚戌,且明,群臣扶掖莽自前殿之渐台,欲阻池水,公卿从官尚千余人随之。王邑昼夜战,罢极,士死伤略尽;驰入宫,间关至渐台,见其子侍中睦解衣冠欲逃,邑叱之令还,父子共守莽 [2] 。军人入殿中,闻莽在渐台,众共围之数百重。台上犹与相射,矢尽,短兵接。王邑父子、恽、王巡战死,莽入室。下餔时,众兵上台,苗欣、唐尊、王盛等皆死 [3] 。商人杜吴杀莽,校尉东海公宾就斩莽首,军人分莽身,节解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 [4] 。公宾就持莽首诣王宪。宪自称汉大将军,城中兵数十万皆属焉。舍东宫,妻莽后宫,乘其车服。癸丑,李松、邓晔入长安,将军赵萌、申屠建亦至,以王宪得玺绶不上,多挟宫女,建天子鼓旗,收斩之。传莽首诣宛,县于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5]

【注文】

[1] 宣室: 未央宫殿名,皇帝斋戒之处。 绀(gàn)袀(jūn)服: 绀青一色服装。 虞帝匕首: 匕首名。 天文郎: 官名,掌观天象、占时日。 式(shì): 古代占时日的器具,形似罗盘。 斗柄: 指袀上斗柄所指的方向,北斗七星,四星象斗,三星象柄。 “天生德于予”两句: 王莽此语是仿孔子“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见《论语·述而》)。

[2] 阻池水: 以池水为防。 间关: 经历曲折艰险。

[3] 下餔时: 申时过后五刻。即下午五时三刻。

[4] 脔(luán)分: 切割分解。

[5] 县: 这里应该是“悬”,悬挂。

【译文】

王莽躲避大火到宣室前殿,大火跟随着他。王莽穿着一身绀青色的衣服,手里拿着虞帝的匕首,天文郎站在面前,手按占卜时日的星盘,王莽转动着座席,随着斗柄所指的方向坐着,说:“上天赋予我圣德,玄汉的军队能把我怎么样!”庚戌(初三日),天将明,群臣扶持王莽从未央宫前殿到渐台,打算依靠池水阻隔防御,随从的官员还有一千多人。王邑日夜指挥战斗,疲劳已极,士兵伤亡将尽;王邑骑马奔入宫中,辗转到了渐台,看见他的儿子侍中王睦脱下衣帽,想要逃走,王邑斥骂他回到王莽那里,父子共同守卫王莽。起义军进入殿中,听说王莽在渐台,众人立即把渐台包围了几百层。渐台的守军仍然与包围的士兵对射,箭射光了,双方短兵相接。王邑父子、蹛恽、王巡战死,王莽躲入室内。下午五时三刻,大批士兵登上渐台,苗欣、唐尊、王盛等被杀。商人杜吴杀死了王莽,校尉东海郡人公宾砍下王莽的头,众士兵分割王莽的尸体,割断四肢,砍碎肌肉,争着去砍杀的有几十人。公宾拿着王莽的头到王宪那里。王宪自称汉朝大将军,城中几十万兵马都归属了他。王宪住在长乐宫,把王莽的后宫嫔妃当成妻妾,使用王莽的车马服饰。癸丑(初六日),李松、邓晔进入长安城,将军赵萌、申屠健也相继到达,因王宪得到玉玺没有上交,又挟持许多宫女,建立天子的旗帜鼓号,于是逮捕并处死了他。把王莽的头传送到宛城,悬挂在街头示众,百姓都扔石头击打王莽的头,有的人把他的舌头割下来吃了。

【原文】

班固赞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及居位辅政,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岂所谓“色取仁而行违”者邪 [1] !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盗之祸 [2] 。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位南面,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 [3] 。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毒流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 [4] 。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害遍生民,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 [5] 。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涂,俱用灭亡,皆圣王之驱除云尔 [6]

【注文】

[1] 赞: 评论。 要(yāo): 追求;博取。 色取仁而行违: 见《论语·颜渊篇》,意思是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2] 四父: 王凤、王音、王商、王根四人,皆王莽之伯、叔父。 太后: 指汉元帝王后王政君。 寿考: 谓长寿。 宗主: 意谓保护伞。 肆: 施逞。 慝(tè): 邪恶。

[3] 颠覆: 毁灭。 晏然: 安静的样子。 黄、虞: 黄帝、虞舜。

[4] 恣睢(suī): 放纵骄横貌。 蛮貉(hé): 即“蛮貊”,亦作“蛮貃”。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5] 嚣然: 这里应该指敖然、忧愁的样子。 城池: 城墙和护城河。借称都邑。此指长安。

[6] 秦燔《诗》《书》以立私议: 指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焚书,确定废分封立郡县之事。 文: 文饰。 同归殊涂: 即殊途而同归。谓用不同的手段而达到同样愚民的目的。 用: 因也。 圣王: 这里指光武帝刘秀。

【译文】

班固评论说:王莽起始靠外戚起家,屈己下人谨慎做事来博取美名。等到身居辅政高位,为国家不辞辛劳、正直行事,岂不是孔子所说的“表面上赞同仁德而实际行为却背道而驰”的人吗!王莽本来就没有仁义的品德,却有谄媚奸邪的才能,又利用四位伯父、叔父在汉朝累世所掌握的权力,遇上汉朝中途衰落,一连三代没有皇帝继承人,而皇太后王政君享有高寿,成为他的依靠,因此得以任意施展奸邪阴谋,造成篡夺皇位,窃取政权的灾祸。根据这些来推论,这也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做得到的。等到王莽窃取皇位而南面称帝时,其败亡的形势比夏桀、商纣时还要严重,而王莽却安然自以为是黄帝、虞舜再世。于是开始放纵暴戾,施展威力诈骗之术,流毒全国,蔓延到外族,但还没有满足他的欲望。因此,天下人愁苦不堪,人民丧失了乐生的信念。朝廷内外怨愤,远近都起来反抗,京城失守,躯体被肢解,使全国的城市变为废墟,害尽了百姓,自从经典记载乱臣贼子以来,考察他们所造成的灾祸及其失败的经历,没有超过王莽的。从前秦朝焚毁《诗经》《书经》,想建立自己一家之说,王莽诵读《六艺》来掩饰自己的谬论,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都因此而灭亡,都是为刘邦、刘秀这样的圣明君王开道而已。 M2/Ps2Xt1tQ1s6VHuL0gbkKiYSiBcE8F3XF/H9Ro/HoP4/QeAgoZbwq55m/HMY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