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董贤嬖幸

【内容提要】

本篇主要叙述了汉哀帝刘欣宠信佞臣董贤、荒淫误国的事件。通过记叙董贤得幸到刘欣病死、再到董贤自杀的历史过程,揭露了西汉末封建统治者只顾一家之私利、不惜破坏国之制度,荒淫无道、麻木不仁的丑恶行径。

汉哀帝刘欣即位后,表面上准备“鉴成帝之失,约俭正身”,装出一副为国为民、厉行节俭的样子,但是时间不长就暴露了本来面目,不仅放任丁傅用事,更不顾礼教,公开宠幸男子董贤,行断袖之癖。为了取悦董贤,哀帝不仅与之同食同寝,不离左右,更不惜破坏国家制度、祖宗先例,不但让年轻的董贤无功封侯,而且赏赐给他大量的钱财珍宝,甚至把武器库中的皇家军械也送给他。更有甚者,还想让位于董贤。

这一切遭到忠臣、谏臣们的反对,谏议大夫鲍宣、王嘉等人先后上书劝阻哀帝,刘欣不仅不听,反而赶走了鲍宣,杀死了王嘉,冒天下之大不韪封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总揽朝政。汉哀帝在位的短短六年时间里,没有对开始衰微的汉朝做一丝贡献,反而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一个小小的佞臣身上,再加上丁傅等外戚力量的控制,致使朝政混乱、民怨沸腾,董贤在失去哀帝这个靠山后也只能落得个畏罪自杀的下场。董贤嬖幸也成为王莽能够篡汉的一个重大原因。

【原文】

汉哀帝建平四年二月,驸马都尉、侍中云阳董贤得幸于上,出则参乘,入御左右,赏赐累钜万,贵震朝廷 [1] 。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 [2] ;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又诏贤妻得通引籍殿中,止贤庐 [3] 。又召贤女弟以为昭仪,位次皇后。昭仪及贤与妻旦夕上下,并侍左右。以贤父恭为少府,赐为关内侯。诏将作大匠为贤起大第北阙下,重殿,洞门,土木之功,穷极技巧。赐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4] 。其选物上弟尽在董氏,而乘舆所服乃其副也 [5] 。及至东园秘器、珠襦、玉柙,豫以赐贤,无不备具 [6] 。又令将作为贤起冢茔义陵旁,内为便房,刚柏题凑,外为徼道,周垣数里,门阙罘罳甚盛 [7] 。郑崇以贤贵宠过度谏上,由是重得罪。

【注文】

[1] 驸马都尉: 官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即副。驸马都尉,即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晋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所以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 董贤(前23—前1年): 字圣卿,西汉云阳人。董贤是西汉御史董恭之子,是一个美男子。董贤初任太子舍人,汉哀帝即位后改任他职,二年后,哀帝有一天在宫中看见董贤,被其仪貌吸引,拜为黄门郎。后拜为大司马。哀帝崩,王莽掌权后,董贤随即失势,自杀而死。

尝: 曾经,有一次的意思。 藉(jiè): 垫在下面,这里指压住、枕住的意思。

籍(jí): 登记册。这里做动词,登记、记录在案的意思。

武库: 古代掌管兵器的官署,也指储藏兵器的仓库。

上弟: 弟通“第”,次序。上弟同“上第”,即上等的意思。 乘舆: 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后泛指皇帝用的器物,也指皇帝。

东园秘器: 皇室、显宦死后用的棺材。 珠襦(rú): 襦,指短衣短袄或幼儿的围嘴儿。珠襦即用珠缀串成的短衣。 玉柙(xiá): 柙古同“匣”,指收藏东西的器具。玉匣指汉代皇帝的葬具,即玉衣。指古代帝后诸侯王的葬服。 豫: 预先,事先。通“预”。

冢茔(yínɡ): 指墓地。 义陵: 汉哀帝刘欣的陵墓。位于咸阳城北渭城区周陵乡南贺村。刘欣在位六年病死,葬于义陵。 便房: 古代帝王、诸侯王等墓葬中象征生人卧居之处的建筑,棺木就放置其中。重臣死后,也有受赐而享此殊遇者。 刚柏题凑: “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刚柏题凑是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与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 徼(jiǎo)道: 巡逻警戒的道路。 罘(fú)罳(sī): 古代设在门外的一种屏风。

【译文】

汉哀帝建平四年(前3年)二月,驸马都尉、侍中、云阳人董贤得到哀帝的宠爱,哀帝外出他就陪同乘车,回到宫中他就随侍左右,赏赐的财宝累积起来数以万计,他的显贵震惊了整个朝廷。董贤常与哀帝睡在一起。有一次睡午觉,董贤侧身睡压住了哀帝的袖子,哀帝想起床,但董贤还没睡醒,哀帝不想惊动他,就把袖子割断了再起床。哀帝又下诏董贤的妻子可以经通报记录后进入皇宫,住在董贤在宫中的住所里。又召董贤的妹妹入宫,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昭仪与董贤夫妻日夜跟随左右侍奉哀帝。还任命董贤的父亲董恭为少府,赐爵关内侯。同时哀帝还下诏,命令将作大匠为董贤在北宫门外建筑宏大的宅邸,有前后大殿,殿门宽阔,大兴土木工程,极尽建筑技术之精巧。还赐给他武器库里皇家专用的兵器和上等珍宝。宫中上等的珍宝物品,全都被董贤挑进了家里,而哀帝自己使用的东西都是次一等的。甚至连皇家丧葬用的棺木、珍珠金缕制成的殓服,都预先赐给了董贤,无不齐备。又下令让将作大匠在哀帝的陵墓义陵旁为董贤修建墓园,内修别室,还用坚实的柏木,大头朝内排垒在棺外。在墓园外修筑警戒的道路,环绕周围好几里地,威严壮观十分堂皇。郑崇因为董贤贵宠过度,劝谏哀帝,因而深深得罪了哀帝。

【原文】

三月,上欲侯董贤而未有缘,侍中傅嘉劝上定息夫躬、孙宠告东平本章,去宋弘,更言因董贤以闻,欲以其功侯之,皆先赐爵关内侯 [1] 。顷之,上欲封贤等而心惮王嘉,乃先使孔乡侯晏持诏书示丞相、御史 [2] 。于是嘉与御史大夫贾延上封事言:“窃见董贤等三人始赐爵,众庶匈匈,咸曰贤贵,其余并蒙恩 [3] ;至今流言未解。陛下仁恩于贤等不已,宜暴贤等本奏语言,延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考合古今,明正其义,然后乃加爵土 [4] ;不然,恐大失众心,海内引领而议 [5] 。暴评其事,必有言当封者,在陛下听从,天下虽不说,咎有所分,不独在陛下。”上不得已,且为之止。

【注文】

宋弘(生卒年不详): 字仲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王莽时为共工。东汉初年成为名臣,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对皇上直言敢谏。赤眉军入长安时以佯死得免,光武帝即位,拜为太中大夫,以清行称。封为宣平侯。

王嘉(?—前2年): 西汉平陵人,字公仲。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建昭中,任光禄掾。建平中,迁御史大夫。哀帝时为丞相,封新甫侯。元寿元年(前2年),哀帝宠幸董贤,欲封董贤为侯,王嘉反对,“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王嘉说“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哀帝怒将王嘉下狱。狱中绝食二十余日,呕血而死。诸葛亮评:“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

窃: 谦辞,指自己。 众庶匈匈: 庶,平民、老百姓;匈匈,喧哗,吵嚷。众庶匈匈指众人议论纷纷。

延问: 延,邀请、请教。延问是请教询问的意思。 议郎: 官名。郎官的一种。秦置,西汉沿用,属于光禄勋,秩为比六百石,与中郎相同,高于侍郎、郎中。议郎职为顾问应对,无须轮流当值,多征贤良方正之士任之。晋以后废。

引领而议: 引领,伸长脖子。引领而议,伸长脖子来议论,表示会等着议论抨击某事。

【译文】

三月,哀帝想封董贤侯爵,又没有什么机会,这时侍中傅嘉劝哀帝更改息夫躬、孙宠告发东平王的奏章,去掉宋弘的名字,改成是由于董贤的告发,皇上才知晓的。哀帝想用这个功劳给董贤封侯,就先把告发的有功人员全都赐封为关内侯。没多久,哀帝想封董贤等人,又担心宰相王嘉反对,就先派孔乡侯傅晏将诏书拿给丞相和御史看。于是王嘉与御史大夫贾延上密奏说:“我们看到董贤等三人当初被赐封关内侯的时候,众人议论纷纷,都说董贤是因为皇上的贵宠而得赐封,其余两人也跟着一起蒙恩受封,到现在流言都没有平息。现在陛下对董贤等施加的恩赐有增无减,那就应该公布董贤等人的奏章文字,召集询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让他们考查是否合乎古今先例,使此事能名正言顺,然后再赐爵封土。不这样的话,恐怕会大失民心,天下人都会对此事议论抨击。若公开评论此事,必有说应当加封他们的人,那时陛下不过是听从采纳其建议,天下人虽然有不满意的,但过失责任有人分担,就不单在陛下一人了。”哀帝不得已,只好暂且放下了这件事。

【原文】

秋八月辛卯,上下诏切责公卿曰:“昔楚有子玉得臣,晋文为之侧席而坐 [1] ;近事,汲黯折淮南之谋。今东平王云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故也 [2] 。赖宗庙之灵,侍中、驸马都尉贤等发觉以闻,咸伏厥辜 [3] 。《书》不云乎,‘用德章厥善’,其封贤为高安侯。”

【注文】

子玉得臣(?—前632年): 春秋时楚国人,成氏,字子玉,名得臣。楚君若敖之孙。楚成王三十五年(前637年),因与陈国作战有功,代子文任令尹。晋公子重耳(文公)流亡至楚,主张杀之以绝后患。楚成王三十八年(前634年),率楚军灭夔国,次年围宋国。楚成王四十年(前632年)与救宋的晋齐联军战于城濮,楚军溃败,引咎自杀于归途之中。

弑(shì): 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销厌: 抑制并消灭、遏制并杀死的意思。

咸伏厥(jué)辜(gū): 咸,都;厥,严重的;辜,罪行。咸伏厥辜即都因为严重的罪行伏法。

【译文】

秋季八月辛卯(十九日),汉哀帝下诏严厉斥责公卿说:“昔日楚国有子玉得臣,晋文公为此忧愁地坐卧不安,近世有汲黯,挫败了淮南王刘安的阴谋。现在东平王刘云等甚至有杀死天子反叛作乱的阴谋,这是因为身为国家栋梁的公卿大臣们不能尽心职守、致力于察觉阴谋,把祸患消灭在还未萌发阶段的缘故。幸赖祖宗在天之灵的保佑,侍中、驸马都尉董贤等人发现了他们的阴谋报告给我,才使奸人全部伏诛。《尚书》不是说吗,‘用恩德表彰善行’。现在封董贤为高安侯。”

【原文】

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及上乳母王阿舍 [1] 。执金吾毋将隆奏言:“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 [2] 。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共养;共养劳赐,一出少府。盖不以本藏给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费,别公私,示正路也。古者诸侯、方伯得颛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任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事然后蒙之 [3] 。《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 [4] 。今贤等便僻弄臣,私恩微妾,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契国威器,共其家备,民力分于弄臣,武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 [5] 。孔子曰:‘奚取于三家之堂!’ [6] 臣请收还武库。”上不说。

【注文】

中黄门: 官名。在宫廷中服役的小太监。《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中黄门,奄人居禁中在黄门之内给事者也。”秩比百石,后增至比三百石。平常担任宿卫,直守门户,皇帝出行时,骑马随从。其长官称中黄门冗从仆射,秩六百石。中黄门、中黄门冗从仆射之官,北魏、北齐尚置,此前各朝亦或置。 辈: 表示人的多数,成批的。 舍: 居住的房子,住所。

毋将隆(生卒年不详): 字君房,东海兰陵人。成帝时为大司马从事中郎,迁谏大夫,历冀州牧、颍川太守。哀帝即位,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忤旨,左迁沛郡都尉,历南郡太守。王莽秉政,免官徙合浦。 缮(shàn)治: 缮,补。缮治,即整理、修补的意思。 大司农: 官名。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本名治粟内史,汉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更名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为大司农,掌钱谷,为国家财政长官,与管理皇帝私财的少府并列。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等。

方伯: 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谓一方之长。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斧钺(yuè): 斧钺在上古是用于作战的兵器,后作为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同时,斧钺也是古代酷刑中的一种,意思是用斧钺劈开头颅,使人致死。 距寇: 距,同“拒”,抗拒,抵抗的意思,距寇就是指防御边关、抵抗侵略。

谊: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宜。宜,表示合宜。本义为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也通“义”。

便僻弄臣: 便僻,顺人之所欲避人之所恶,指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弄臣,意为帝王所宠幸的狎玩之臣。 骄僭(jiàn): 骄横僭越。

奚取于三家之堂: 语出《论语·八佾》,原句是“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意思是《雍》这首诗是天子祭祀才能唱的诗,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这里借用孔子的话点明董贤的骄横僭越。

【译文】

哀帝前后十次派中黄门到武库取兵器,送到董贤和哀帝乳母王阿的住处。执金吾毋将隆上奏说:“武库中的兵器,是国家公用的东西。国家武器装备,建造制作,都是用大司农的钱。大司农的钱,连皇帝的日常费用等都不能支付。天子的一切开支以及犒劳赏赐臣下的钱,一律出自少府。送兵器给董贤和王阿,就是把国家的根本储藏用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把人民的财力供应无谓消耗。处理好公私关系,以表示所行是正路。古代诸侯、方伯受命主持讨伐,天子才赐给他们斧钺。汉朝边疆官吏接受抗拒侵略的任务和职守时,也赐给他们武库兵器,都是先接受任务和军职,然后接受兵器。《春秋》之义,强调臣民之家不可以私藏武器铠甲,目的在于抑制臣子的武威,削弱私家的力量。而今董贤等不过是陛下亲近宠爱的弄臣、对陛下有私情的卑贱奴仆,而陛下却把国家公用的东西送入私人家门,取走国家的威武之器,供他们家用,使人民的财力分散于弄臣,国家的武库兵器摆设在卑贱奴仆之家,所做不当,将使骄横僭越愈演愈烈,不能够给四方做出好榜样。孔子说:‘雍乐怎么能出现在三家的庙堂呢!’请陛下把兵器收还武库。”哀帝不高兴。

【原文】

谏大夫渤海鲍宣上书曰:“窃见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无度,穷困百姓,是以日食且十,彗星四起 [1] 。危亡之征,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反覆剧于前乎?今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无厌,四亡也。苛吏繇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列,六亡也 [2] 。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殴杀,一死也。治狱深刻,二死也。冤陷无辜,三死也。盗贼横发,四死也。怨仇相残,五死也。岁恶饥饿,六死也。时气疾疫,七死也。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刑措,诚难 [3] 。此非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邪 [4] !群臣幸得居尊官,食重禄,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助陛下流教化者邪 [5] !志但在营私家,称宾客,为奸利而已。以苟容曲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 [6] 。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益毫毛,岂徒欲使臣美食大官,重高门之地哉!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多赏赐以大万数,使奴从、宾客,浆酒藿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非天意也。” [7] 宣语虽刻切,上以宣名儒,优容之。

【注文】

谏大夫: 官名。秦代置,专掌论议,为郎中令之属官,有数十人之多。汉初不置,后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置谏大夫,无定员,掌议论。属光禄勋,秩六百石。此后该职存续到新莽和更始之时。相比光禄大夫、太中大夫,其地位要次一些。谏大夫之基本职责是“论议”,其选任的条件也多是注重“论议”之才能。其职责是谏议、巡行。又有两种不常见的:一是受理庶民上访,二是管理铸钱。 鲍宣(前30—3年): 西汉大夫,字子都。渤海高城(今河北盐山东南)人。哀帝时,为谏大夫,敢于上书直言,抨击时政。对哀帝宠信外戚子弟及幸臣董贤等,谏争甚切。后拜司隶,因丞相孔光的从官犯法被鲍宣撞见制罪而得罪孔光,汉哀帝派人将之逮捕入狱,博士弟子王威等千余人上书营救,得救。王莽秉政,因宣不附己,以事逮之入狱,自杀。 牵引: 援引,引荐,也有拉拢的意思。 奢泰无度: 奢侈过度。

遮列: 亦作“遮迾”或“遮厉”。列队遮拦、追捕的意思。也引申为阻挡、排斥的意思。

刑措: 亦作“刑厝”。即置刑法而不用,意思是社会治安好、诉讼人数少。

守相: 郡守和诸侯王之相。 成化: 化,教化。成化指成为风气。 邪(yé): 古同“耶”,疑问词。

细民: 平民,小民。 流: 传布、扩散,这里有帮助推动、推行的意思。

苟容曲从: 苟且纵容,曲意顺从,比喻不分是非曲直,完全听命于权势者。 拱默尸禄: 拱手沉默、尸位素餐,空拿俸禄而不尽职守。

浆酒藿(huò)肉: 把酒肉当作水浆、豆叶一样。形容饮食的奢侈。 苍头庐儿: 指奴仆。颜师古注《汉书》曰:“汉名奴为苍头,非纯黑,以别于良人也。诸给殿中者所居为庐,苍头侍从因呼为庐儿。”

【译文】

谏议大夫渤海人鲍宣上书说:“我见到孝成皇帝朝时,外戚把持政权,人人引荐自己的亲信充斥朝廷,妨碍贤能人才的晋升之路,混乱天下,又奢侈无度,使百姓穷困不堪,因此才出现了十次日食、四次彗星。这些危险亡覆的征兆,都是陛下亲眼见过的。如今为什么反而更甚于从前呢?现在人民面临被迫逃亡的七大灾难:阴阳不和,水旱成灾,是其一;各地县官苛责严酷,加重征收更赋和租税,是其二;贪官污吏假公济私,勒索不停,是其三;豪强地主蚕食兼并小民土地,贪得无厌,是其四;苛吏横行,徭役沉重,耽误了种田养蚕的农时,是其五;村落到处鸣鼓示警,男女到处被追捕,是其六;强盗贼子四处抢劫,夺民财物,是其七。七种灾难尚可忍受,然而还有七死:被酷吏殴打致死,是一死;狱政残暴,入狱刑讯致死,是二死;无辜被陷害冤枉致死,是三死;盗贼横行劫财残杀致死,是四死;结仇结怨互相报复残杀而死,是五死;荒年没有收成,饥饿而死,是六死;瘟疫流行染病而死,是为七死。人民有七大苦难却没有一点收获,想让国家安定,实在困难;百姓有七种死法却没有一条生路,想要无人犯法,废弃刑罚,更是困难。这难道不是公卿大臣、太守宰相们贪婪残忍成风所造成的吗?群臣有幸得以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怎么肯对小民存有怜悯之心,帮助陛下推行教化的人呢?群臣的志向,只不过是经营自家私产,满足宾客的要求,图谋个人私利而已。他们认为苟且纵容、曲意顺从是贤能,拱手沉默尸位素餐是明哲保身的智者之举,说像臣下这样的人是愚蠢的。陛下把我从山岩野穴之中提拔到朝廷为官,当然是希望我能有些许微小的贡献,难道仅仅是让我吃美食,当大官,尊贵地站在高门大殿上吗!天下,是皇天的天下。陛下上为皇天的儿子,下为黎民百姓的父母,为什么只供养外戚和弄臣董贤,给他们赏赐之多,数以巨万来计算,使他们的仆从、门客把酒当水,把肉当豆叶一样挥霍,大小奴才都因而成了富翁,这不是皇天的本意吧!”鲍宣的措辞虽然尖刻激烈,但哀帝因为他是知名儒学家,就宽容了他。

【原文】

元寿元年春正月,丞相嘉奏封事曰:“陛下在国之时,好《诗》、《书》,尚俭节,征来,所过道上称诵德美,此天下所以回心也 [1] 。初即位,易帷帐,去锦绣,乘舆席缘绨缯而已 [2] 。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 [3] 。而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治宗庙 [4] 。贤母病,长安厨给祠具,道中过者皆饮食。为贤治器,器成,奏御乃行。或物好,特赐其工,自贡献宗庙、三宫,犹不至此。贤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共,赐及仓头、奴婢人十万钱 [5] 。使者护视、发取市物,百贾震动,道路 哗,群臣惶惑 [6] 。诏书罢苑,而以赐贤二千余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奢僭放纵,变乱阴阳,灾异众多,百姓讹言,持筹相惊,天惑其意,不能自止。陛下素仁智慎事,今而有此大讥。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臣嘉幸得备位,窃内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身死有益于国,不敢自惜。唯陛下慎己之所独乡,察众人之所共疑 [7] 。往者宠臣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欲,卒陷罪辜,乱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 [8] 。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上由是于嘉浸不说。

【注文】

征: 征召,多用于皇家召见。

帷帐: 帷,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帐,有顶的篷帐。 绨(tí)缯(zēng): 粗厚的丝织品。

忧闵(mǐn): “闵”通“悯”,怜悯的意思。忧闵就是忧虑怜悯。 元元: 平民,老百姓。《战国策·秦策》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高诱注:“元,善也,民之类善故称元元。”

乡(xiàng): 用作动词,通“向”。面对着。 北阙: 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宾婚: 招待宾客与举行婚礼。

哗: 喧哗,大声说笑或叫喊。 惶惑: 惶恐疑惑,即疑惑畏惧。

独乡: 乡通“向”,即“独向”,独自向慕的意思。这里指哀帝的独宠、专宠,即董贤。

邓通(生卒年不详): 蜀郡南安人,西汉文帝宠臣,凭借与汉文帝的特殊关系,依靠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 韩嫣(生卒年不详): 字王孙。汉武帝在位时宫中的宠臣,韩王信的曾孙。擅骑、射,十分聪慧,当汉武帝还是胶东王之时,就深得刘彻宠爱,官职高至上大夫,赏赐的钱财和前代的邓通大体相当。

【译文】

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春季正月,丞相王嘉上密封奏折说:“陛下在定陶封国之时,喜好《诗经》《书经》,崇尚节俭,征召前来长安时,一路经过的地方,都称颂陛下您的美德,这正是天下之人转而归心于陛下的原因。初即位的时候,陛下更换帷帐,撤去锦绣,车马坐席不过用粗丝绸包边而已。共皇寝庙按理应当兴建,但陛下怜悯百姓劳苦,又担心国家经费不足,为了公义而割舍亲情,下令暂停修建,直到现在才开始动工。可是驸马都尉董贤,却在上林苑中兴建官衙,陛下还为他修建宏大的宅第,大门朝着皇宫的北门,引王渠之水灌注园林,派使者监督施工,赏赐吏卒,比修建皇家宗庙还隆重。董贤母亲患病,由皇家长安厨官提供祈祷的食品、用具,道路过往行人都可获得施舍的饮食。陛下为董贤下令制造的器具,做成后,必须奏报陛下看过,才可送去。有些工艺精巧的,还特别赏赐制作工匠。即使是供奉皇家宗庙、奉养三宫太后,也没有达到这种程度。遇到董贤家招待宾客、举行婚礼以及亲戚往来的事情,各官署都要一起供献财物,甚至赏赐仆人、奴婢的钱,一人就达十万之多。在圣上派遣的使者护卫下,董贤去街市任意购买物品,百商震动,路人喧哗,群臣为之惶恐。陛下诏令裁撤皇家苑林,却赏赐董贤两千余顷土地,均田制度从此被破坏。奢侈僭越,放纵无度,阴阳混乱,灾异不断发生,百姓流言四起,手持禾秆惊恐奔走,上天也感到迷惑,不能使他们自己停止。陛下一向仁慈智慧,谨慎行事,现在却有了这样被人大肆讥讽的过失。孔子说:‘国家有危险不去相助,见颠覆不去匡扶,还要你们这些宰相有什么用!’臣王嘉有幸能够位居丞相,自己私下常内心悲伤,无法让陛下知道我的愚忠。如果身死能够有益于国家,我绝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请陛下审慎地对待自己的偏宠,体察大家共同的疑惑!从前邓通、韩嫣骄横显贵没有限度,安逸享乐没有节制,贪婪小人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欲,终于犯下大罪,既乱了国家,也葬送了自己,不能最终保全爵禄。正所谓‘太爱他,恰恰是害了他!’陛下应该深察前世的教训,节制对董贤的宠爱,以保全他的性命。”汉哀帝由此对王嘉渐渐不满。

【原文】

鲍宣上书曰:“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 [1] 。今日食于三始,诚可畏惧 [2] 。小民正朔日尚恐毁败器物,何况于日亏乎?陛下深内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征拜孔光为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夫躬过恶,免官遣就国,众庶歙然,莫不说喜 [3] 。天人同心,人心说则天意解矣。乃二月丙戌,白虹干日,连阴不雨,此天下忧结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无葭莩之亲,但以令色谀言自进,赏赐无度,竭尽府藏,并合三第,尚以为小,复坏暴室 [4] 。贤父、子坐使天子使者,将作治第,行夜吏卒皆得赏赐,上冢有会,辄太官为供 [5] 。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家,岂天意与民意邪!天不可久负,厚之如此,反所以害之也。诚欲哀贤,宜为谢过天地,解仇海内,免遣就国,收乘舆器物,还之县官,如此,可以父子终其性命;不者,海内之所仇,未有得久安者也。孙宠、息夫躬不宜居国,可皆免以视天下。复征何武、师丹、彭宣、傅喜,旷然使民易视,以应天心,建立大政,兴太平之端。”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拜鲍宣为司隶。

【注文】

亏明: 亏,亏欠,缺少。亏明即缺少光明。也作日亏,即日食的意思。

三始: 即正月初一。因为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开始,一月之开始,也是一日之开始,所以古人称之为“三始”。

正朔(shuò)日: 正和朔分别为一年和一月的开始。正朔日也指正月初一。参见“三始”。 旁仄(zè): 近侧;左右,旁边。 素餐: 亦作“素飡”。即无功受禄、不劳而食,代指那些不干活白吃饭的人。 歙(xī)然: 和谐、融洽的样子。

葭(jiā)莩(fú)之亲: 葭莩,芦苇秆内壁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 暴室: 汉代官署名,属掖庭令管,其职责是掌管织作染练,故取暴晒为名。宫中妇女有病或皇后、贵人等后妃有罪,都幽禁于此室,亦称暴室狱。

上冢(zhǒng)有会: 上冢,俗称“上坟”。皇家则称“上陵”。起于上古,即祭扫先人陵墓,表示纪念。汉代自天子至百姓,莫不重其事,唯被刑的罪人不上冢。届时往往会聚宗族、故旧,飨以酒食,因此称“上冢有会”。

【译文】

鲍宣上书说:“陛下把上天当作父亲侍奉,把大地当作母亲孝顺,把黎民百姓当做儿女抚养。但是您即位以来,上天缺少光明出现日食,大地发生震动,百姓谣言四起,互相担惊受怕。而今天日食竟发生在年月日‘三始’之时的元旦,实在是令人畏惧。平民百姓在平常元旦之日尚且害怕弄坏器物,何况是发生了日食呢!陛下在内心深刻地责备自己,不坐正殿,听取正直言论,征求臣属对过失的批评,罢黜外戚以及身边那些尸位素餐无功受禄的人,征召孔光为光禄大夫,察出了孙宠、息夫躬的叛乱罪恶,将他们免除官职并遣送回封国,民众一致,没有不欢喜的。天意人心相同,人心欢悦了,则天意的恼怒自然就化解了。然而,二月丙戌这天,白虹邪气竟然干扰太阳,天气连阴不雨,这说明天下还有忧愁没有化解,百姓尚有怨气没有平息。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来与陛下没有一点亲戚关系,仅仅凭借着他的巧言媚色和阿谀奉承,博得了陛下的欢心,才使陛下对他施行没有限度的赏赐,用尽了府库的珍藏,合并三座宅第赐给他,还嫌太小,又拆除宫中掌管织作的官署来加大面积。董贤父子俩随意调用天子的使者,让朝廷的将作大匠为他修造宅第,就连夜间为他巡逻的吏卒都能得到赏赐。他家祭祖上坟或是举行宴会,都由宫廷的太官御厨供应膳食。天下所有的贡赋奉献,本应当奉养的是一位君主,而今反而全部送到了董贤的家里,这符合天意和民意吗!天意不可长久地违背,陛下您对董贤如此厚待,反而是害了他呀!您如果真的怜惜董贤,应该为他向天地谢罪,解除全天下人对他的仇恨,罢免他的官职,遣送回封国,收回赏赐给他的皇家御用器具,归还宫廷。只有这样,才可长久保全他们父子的性命。不然的话,天下人所仇恨的人,是不可能获得长久安宁的。孙宠、息夫躬不应该再拥有封国,应该全部免去官爵,向天下表明正义。还应该重新征召何武、师丹、彭宣、傅喜等人为官,使百姓看到一个全新明朗的朝廷,以顺应天意,建立大治政权,开启太平盛世的伟大复兴。”哀帝大为惊异,采纳了鲍宣的建议,重新征召何武、彭宣,并任命鲍宣为司隶校尉。

【原文】

上托傅太后遗诏,令太皇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董贤二千户,及赐孔乡侯、汝昌侯、阳新侯国。王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谏曰:“臣闻爵禄、土地,天之有也。《书》云:‘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1] 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裂地而封,不得其宜,则众庶不服,感动阴阳,其害疾自深。今圣体久不平,此臣嘉所内惧也 [2] 。高安侯贤,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单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主威已黜,府藏已竭,唯恐不足 [3] 。财皆民力所为,孝文皇帝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 [4] 。今贤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今太皇太后以永信太后遗诏诏丞相、御史,益贤户,赐三侯国,臣嘉窃惑。山崩、地动、日食于三朝,皆阴侵阳之戒也 [5] 。前贤已再封,晏、商再易邑,业缘私横求,恩已过厚,求索自恣,不知厌足,甚伤尊尊之义,不可以示天下,为害痛矣 [6] 。臣骄侵罔,阴阳失节,气感相动,害及身体。陛下寝疾久不平,继嗣未立,宜思正万事,顺天人之心,以求福佑,奈何轻身肆意,不念高祖之勤苦,垂立制度,欲传之于无穷哉!臣谨封上诏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天下闻之,故不敢自劾。”

【注文】

《书》: 即《尚书》,意为“公之于众的(古代)皇室文献”。《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五服五章: 五服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装,五章指五服的五种不同文采,用以区分尊卑。

不平: 不适,欠安。即身体不好。

佞(nìng)幸之臣: 佞幸,以谄媚而得到宠幸。佞幸之臣指以谄媚得到君主宠幸的人。

克己不作: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作,不去实行,不去作为。

三朝: 意同“三始”。即正月初一。因为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开始,一月之开始,也是一日之开始。

求索自恣: 恣意,放纵,无拘束。求索自恣即指恣意索求,贪婪而没有限度。 尊尊之义: 亲亲尊尊是西周立法和司法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其意思是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尊尊之义就是指维护等级制度的大义。

【译文】

汉哀帝假托傅太后的遗诏,请太皇太后下令丞相、御史,给董贤增加采邑两千户,并赐孔乡侯、汝昌侯、阳新侯封国。丞相王嘉把诏书封起来退还哀帝,并上密奏劝谏说:“我听说爵位、俸禄、土地,是上天所有的。《书经》说:‘天命把有德之人分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位,并让他们穿五种不同文采的服装,以示尊卑。’君王代表上天给人封爵,尤其应该慎重对待。割裂土地分封侯爵,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民心不服,民心不服则震动阴阳,所害疾病自会加深。现在陛下圣体长时间不舒服,这正是臣下内心恐惧的事情。高安侯董贤,不过是一个靠谄媚而得宠的小臣,陛下却想倾尽所有的爵位使他显贵,竭尽所有的财物使他富足,损害圣上自己的利益去宠爱他,现在君主的权威已然降低,国库的储藏已经枯竭,还怕他不满足。财富都是百姓辛苦创造的,孝文帝刘恒想兴建一个露台,因为要耗费百金,就克制自己没有去兴建。如今,董贤却把国家的赋税用作私人施舍恩惠,甚至一家就可得到千金的赏赐。自古以来的尊贵大臣,还从没有这样的。有关董贤的流言传播四方,人们都怨恨他。俗话说:‘千夫所指,无病而死。’微臣常为他感到寒心。现在太皇太后根据永信宫傅太后的遗诏,命丞相、御史,增加董贤采邑户数,赐给三位侯爵封国,微臣王嘉感到十分困惑。山崩、地震、日食,同时发生在正月初一‘三朝’之日,这都是阴气侵犯阳气的警告呀。前段时间,董贤已经再次封过爵了,傅晏、傅商也再次改换封国采邑了,傅业则利用私情非分要求,陛下对他们的恩惠已经太厚了,他们仍恣意索要,不知满足,这已极大地伤害了‘尊尊’的儒家君臣大义,不能向天下人公布,那将为害惨痛呀!臣属骄横,欺君罔上,阴阳失去调节,阴气阳气互相冲突,伤害身体。陛下卧床久病不愈,后嗣继承人也没有选立,应该考虑使万事步入正轨,顺应天命人心,以求得上天的保佑,为何轻视自身健康而肆意放纵,怎么不想想汉高祖创业时的勤奋艰苦、建立制度,是为了要使它无穷尽地传下去呢!微臣谨慎地封还诏书,不敢露在外面让别人看见,并非爱惜生命不敢承认抗旨的犯法事实,而是恐怕天下人知道这件事,才不敢自我弹劾的。”

【原文】

初,廷尉梁相治东平王云狱时,冬月未尽二旬,而相心疑云冤狱,有饰辞,奏欲传之长安,更下公卿覆治 [1] 。尚书令鞫谭、仆射宗伯凤以为可许。天子以为相等皆见上体不平,外内顾望,操持两心,幸云逾冬,无讨贼疾恶主仇之意,免相等皆为庶人。后数月,大赦,嘉荐“相等皆有材行,圣王有计功除过,臣窃为朝廷惜此三人”。书奏,上不能平。后二十余日,嘉封还益董贤户事,上乃发怒,召嘉诣尚书,责问,以“相等前坐不忠,罪恶著闻,君时辄已自劾;今又称誉云‘为朝廷惜之’,何也?” [2] 嘉免冠谢罪 [3]

【注文】

东平王云狱: 即东平王刘云一案。《汉书·诸侯年表》载:“鸿嘉元年炀王云嗣,十一年;建平三年坐祝诅上,自杀。”据《汉书·宣元六王传》记载,哀帝时,无盐危山的土突然自地下涌起,将山下的草地掩埋,状如驰道。附近瓠山又忽崩裂,山石转立。东平王刘云以为不祥,就常带王后伍谒到瓠山石前祭祀,祈求平安。国中一个名叫息夫躬的与汉哀帝皇后的父亲傅晏交往甚密。为求封侯,息夫躬伙同孙宠、幸臣董贤等人诬奏说:“东平王借危山、瓠山地形变化之机,日夜祭祷,诅咒皇上早崩,妄想立为天子。”刚即帝位、体弱多病的哀帝下令将东平王刘云及王后伍谒逮捕。

诣(yì): 前往,去到。

免冠: 脱帽。古人表示谢罪,免冠引咎的意思。

【译文】

当初,廷尉梁相审理东平王刘云一案之时,冬月还差二十天过完,然而梁相心中怀疑刘云一案有冤情,供词有掩饰不详的地方,就上奏哀帝,请求把此案转交长安,改由公卿复审。尚书令鞫谭、仆射宗伯凤认为可行,应以准许。哀帝却认为,梁相等人是见皇上身体不好,里外观望,怀有二心,妄图侥幸把刘云一案拖过冬季,没有为主上讨贼和疾恶如仇的忠心,于是罢免了梁相等人的官职,贬为平民。后来过了数月,天下大赦。王嘉举荐说:“梁相等人都有才干德行,圣明的君王对臣下都是计其功劳、抹除过失的,我私下为朝廷惋惜这三个人才。”奏书呈上,哀帝看了愤愤不平。过了二十多天,王嘉封还了为董贤增加封户的诏书,哀帝大怒,召王嘉到尚书那里,责问他:“梁相等人之前犯了对天子不忠之罪,罪恶昭著,人所共闻,当时你也曾自我弹劾。现在却又称誉赞美他们,说‘为朝廷怜惜他们’,这是为什么?”王嘉摘下官帽谢罪。

【原文】

事下将军朝者,光禄大大孔光等劾“嘉迷国罔上,不道,请谒者召嘉诣廷尉诏狱”。议郎龚等以为“嘉言事前后相违,宜夺爵土,免为庶人”。永信少府猛等以为“嘉罪名虽应法,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就笞,非所以重国,褒宗庙也” [1] 。上不听。

【注文】

永信少府: 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沿,为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永信少府指永信宫的少府官。 括发关械: 括发,指束发受刑。关械,指锁上刑具。

【译文】

汉哀帝把此案交付将军和朝廷的官员们讨论,光禄大夫孔光等弹劾王嘉说:“王嘉迷惑国家,欺骗皇上,大逆不道,请皇上派使者召令王嘉前往廷尉下狱。”议郎龚等人认为:“王嘉的奏言前后不一致,应该剥夺爵位和封土,免去官职,贬为平民。”永信宫的少府猛等人认为:“王嘉的罪名虽然应该依法处置,但是把大臣捆住头发,锁上刑具,光着身体,挨鞭笞拷打,这不是尊重国家,褒扬宗庙的做法。”哀帝不听劝告。

【原文】

三月,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 [1] 。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服 [2] 。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 [3] 使者危坐府门上,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见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 [4] 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延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都船诏狱 [5] 。上闻嘉生自诣吏,大怒,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吏诘问嘉,对曰:“案事者思得实。窃见相等前治东平王狱,不以云为不当死,欲关公卿,示重慎,诚不见其外内顾望、阿附为云验,复幸得蒙大赦 [6] 。相等皆良善吏,臣窃为国惜贤,不私此三人。”狱吏曰:“苟如此,则君何以为罪?犹当有以负国,不空入狱矣。”吏稍侵辱嘉,嘉喟然仰天叹曰 [7] :“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佞邪乱朝,而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嘉系狱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

【注文】

假: 作动词,授予、给予的意思,这里指假以符节。

府掾(yuàn): 官名。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府掾,即府署专置的僚属。

主簿: 官名。指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相踵(zhǒnɡ): 踵,指脚后跟。相踵指足踵相接,相互追随的意思。 引决: 自裁、自尽的意思。

女子: 女人和孩子的意思,不同于现代的表述。 咀: 咀嚼,吃的意思。

新甫侯: 宰相王嘉的侯爵爵位。 都(dōu)船: 官名。汉官执金吾的属官,水官。汉武帝时始置,掌治水事。

诘: 谴责,问罪。 验: 证信,凭据。

稍: 逐渐,渐渐地,慢慢开始。 喟然: 形容叹气的样子。

【译文】

三月,哀帝下诏命使者持符节,征召丞相王嘉入廷尉诏狱。使者到达丞相府,相府的掾、史等官员都痛哭流涕,一起调和毒药送到王嘉面前,王嘉拒绝服毒。主簿说:“朝廷的将相,从不面对狱官为自己诉冤,这种做法世代相沿已成惯例,丞相应当自尽。”使者严肃地坐在相府大门口,主簿再次把毒药送到王嘉面前,王嘉拿起药杯摔在地上,对相府的属官们说:“我有幸位居三公,如果身负要职而有负于国家,应当在街市上接受处决,让老百姓都知道。丞相我难道是女人小孩吗?为什么要服毒而死!”于是王嘉穿上官服,出来见使者,拜了二拜,接受诏书,坐上一般官吏的小车,去掉车篷,不戴官帽,随使者到了廷尉处。廷尉收缴了王嘉的丞相印绶和新甫侯印绶,用绳索把王嘉捆起来,押送到都船诏狱。哀帝听说王嘉没有自杀而是活着去诏狱投案,大发雷霆,派将军以下官员与五名二千石官员共同审讯。官员审问王嘉,王嘉回答说:“处理案件的人希望得到事实真相,我见梁相先前等人审理东平王刘云一案时并不是认为刘云不该处死,而是想让公卿公开审理,以表示慎重,实在没有看出他里外观望,阿谀攀附刘云的罪证,后来他们又侥幸得到大赦。梁相等人都是优秀善良的官员,我只是为国家惋惜贤才,并不是袒护这三个人。”狱吏说:“如果是这样,那么你是因为什么犯的罪?你还是有负国的行为,否则不会凭白让你入狱的。”后来,狱史凌辱王嘉,王嘉仰天叹息说:“我有幸能充任宰相,不能推荐贤能,罢黜奸佞,所以有负国之罪,死有余辜。”狱吏问贤能者和奸佞之臣的名字,王嘉说:“贤能者有前丞相孔光,前大司空何武,我不能推荐他们;奸佞之臣有高安侯董贤父子,扰乱朝政,我无法罢黜他们,罪应当处死,死而无憾。”王嘉被囚禁在狱中二十多天,绝食,吐血而死。

【原文】

十二月庚子,以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册曰:“建尔于公,以为汉辅。往悉尔心,匡正庶事,允执其中。” [1] 是时贤年二十二,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事],百官因贤奏事 [2] 。以父卫尉恭不宜在卿位,徙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 [3] 。弟宽信代贤为驸马都尉,董氏亲属皆侍中、诸曹、奉朝请,宠在丁、傅之右矣 [4]

【注文】

册: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书或封爵的诏书。

领尚书[事]: 指大臣兼管尚书之意。汉代称兼管他官而不兼其职者为领。武帝时,尚书成为直属于皇帝的枢机之职。昭帝时,君主年幼,霍光代行天子事,以领尚书事的名义控驭着尚书。以后,凡当权重臣都援此先例而领尚书事。领尚书事多为大将军、给事中之类的高官或皇帝心腹近臣。西汉时主宰尚书者并非尚书令,而是领尚书事的贵戚和权臣。 因: 这里作动词,通过的意思。

卫尉: 官名。始于秦,九卿之一,汉朝沿袭,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秩为中二千石,其副职为丞,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等。始皇时有卫尉竭。汉景帝时一度改名中大夫令,后又恢复旧名。新莽时改为大卫,东汉时仍称卫尉。卫尉即卫将军。

右: 在……之上,比……更高、更强、更甚的意思。

【译文】

十二月庚子(初六日),汉哀帝下诏册封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任命策书上写道:“封你为三公,作为汉朝的辅佐之臣。我一向了解你的忠心,能匡正国事,坚持中庸之道,处事公道。”此时董贤二十二岁,虽然位居三公,但经常承担给事中之事务,主管尚书事务,文武百官都须通过董贤向皇帝奏事。因为董贤位列三公,他的父亲卫尉董恭就不适合再居卿位,便升为光禄大夫,俸禄为中二千石。他的弟弟董宽信接替董贤的驸马都尉一职,董氏家族的亲属们都任侍中、诸曹、奉朝请等官,荣华宠爱已在丁氏和傅氏家族之上了。

【原文】

初,丞相孔光为御史大夫,贤父恭为御史,事光;及贤为大司马,与光并为三公,上故令贤私过光 [1] 。光雅恭谨,知上欲尊宠贤。及闻贤当来也,光警戒衣冠出门待,望见贤车乃却入 [2] 。贤至中门,光入阁,既下车,乃出,拜谒、送迎甚谨,不敢以宾客钧敌之礼 [3] 。上闻之,喜,立拜光两兄子为谏大夫、常侍 [4] 。贤由是权与人主侔矣 [5]

【注文】

事: 职也。即事务,引申为职守。即“为……做事”的意思。 私过: 私,即秘密、私下;过,经过,过从,交往。私过即秘密地去拜访的意思。

雅: 素常,向来,平素。

阁: 阁楼,偏房小屋。 钧敌之礼: 势均力敌的礼仪,即对等的礼仪。

常侍: 官名。中常侍或散骑常侍的简称。汉武帝为了限制相权,创立了内朝,选用一些中下级官吏做自己的侍从和助手,给他们一些头衔:侍中、给侍中、常侍,让他们与尚书令一起组成一个机构,叫作内朝。内朝的级别很低,但权力很大,国家的大政事务多由它掌握,原来的三公九卿等朝廷大臣被称为外朝。外朝仅是执行政令,重大决策由内朝讨论。

人主: 古代专指一国之主,即帝王、皇上。 侔(móu)矣: 侔,相等,相齐,相似的意思。侔矣即已经相似了、差不多了。

【译文】

开始时,丞相孔光是御史大夫,董贤的父亲董恭是御史,为孔光部下;等到董贤成为大司马,与孔光并列三公,汉哀帝故意让董贤私下去孔光的家里拜访。孔光平素恭敬谨慎,知道哀帝一心想让董贤获得尊崇。一听说董贤快到了,孔光立即布置警戒,衣冠整齐出门等候,直到看见董贤的车队来了,才退回门内。董贤到了中门,孔光退入阁楼小门,董贤一下车,孔光就出来拜见,迎送都非常谨慎,不敢用接待宾客或平等地位的同僚之礼来接待董贤。哀帝听说了这情况,很高兴,立即加封孔光的两个侄子为谏大夫、常侍官。董贤从此权势与皇帝差不多了。

【原文】

是时,成帝外家王氏衰废,唯平阿侯谭子去疾为侍中,弟闳为中常侍 [1] 。闳妻父中郎将萧咸,前将军望之子也 [2] 。贤父恭慕之,欲为子宽信求咸女为妇,使闳言之。咸惶恐不敢当,私谓闳曰:“董公为大司马,册文言‘允执其中’,此乃尧禅舜之文,非三公故事,长老见者莫不心惧。此岂家人子所能堪邪!” [3] 闳性有知略,闻咸言,心亦悟,乃还报恭,深达咸自谦薄之意。恭叹曰:“我家何用负天下,而为人所畏如是!”意不说。后上置酒麒麟殿,贤父子、亲属宴饮,侍中、中常侍皆在侧 [4] 。上在酒所,从容视贤笑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 [5] 王闳进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庙,当传子孙于无穷,统业至重,天子无戏言。”上默然不说 [6] 。左右皆恐,于是遣闳出归郎署 [7]

【注文】

外家: 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这里即指外戚。 平阿侯: 即王莽的叔父王谭(生卒年不详),他生有二子,一为王去疾,一为琅邪名士王闳。

萧咸(生卒年不详): 字仲君,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人,西汉大臣、经学家萧望之的儿子,琅邪名士王闳的岳父,曾任丞相史、淮阳内史、泗水内史,张掖太守、弘农太守、河东太守、越骑校尉、护军都尉、中郎将、大司农等官职。

故事: 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典故。 长老: 长者老臣,年龄大的人。

麒麟殿: 汉代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记载汉宫有“麒麟、朱鸟、龙兴、含章”四殿。麒麟殿是其中之一。

上在酒所: 所,意态、意思;酒所即酒意。“上在酒所”就是皇上有了几分酒意。

默然: 沉默不语,是一种状态。多表示无言以对或者对别人的言论心存不满但没有表现出来。

郎署: 官署名,指汉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

【译文】

那时候,汉成帝(刘骜)的外戚王氏家族势力已经衰落,只有平阿侯王谭之子王去疾担任侍中,他的弟弟王闳担任中常侍。王闳的岳父中郎将萧咸,是前任将军萧有望的儿子。董贤的父亲董恭很敬慕萧咸,想为儿子董宽信求得萧咸的女儿为妻,于是请王闳出面说媒。萧咸非常慌恐,不敢答应这门婚事,私下对王闳说:“董贤现在是大司马,册封诏书上说,‘允执其中’,这是尧让位于舜时说的话,不是任命三公这事这么简单,长者老臣们看到这话没有不感到恐惧的。这婚事岂是平民之子所能承受得起的!”王闳聪颖有谋略,听了萧咸的一番话,心里也明白了,于是回报董恭,着重转达了萧咸深感卑微不敢允婚的意思。董恭叹息着说:“我家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天下,而被人怕成这个样子!”心里很不高兴。后来哀帝在麒麟殿设宴,招待董贤父子和亲属,侍中、中常侍都在旁伺候。哀帝有了几分酒意,不紧不慢地笑着对董贤说:“我想效法尧让位给舜的故事,你看怎样?”王闳上前进言说:“天下是高皇帝(刘邦)的天下,并不是陛下所有。陛下既已继承了刘氏宗庙,就应传位于子孙万代以至无穷,统治国家的大业至关重要,作为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哀帝沉默了,心里很不高兴。左右大臣们都很惊恐,于是哀帝把王闳遣出宫去,回到了郎署。

【原文】

久之,太皇太后为闳谢,复召闳还 [1] 。闳遂上书谏曰:“臣闻王者立三公,法三光,居之者当得贤人 [2] 。《易》曰‘鼎折足,覆公 ’,喻三公非其人也 [3] 。昔孝文皇帝幸邓通,不过中大夫,武皇帝幸韩嫣,赏赐而已,皆不在大位 [4] 。今大司马、卫将军董贤,无功于汉朝,又无肺腑之连,复无名迹高行以矫世,升擢数年,列备鼎足,典卫禁兵,无功封爵,父子、兄弟横蒙拔擢,赏赐空竭帑臧,万民喧哗,偶言道路,诚不当天心也 [5] 。昔褒神蚖变化为人,实生褒姒,乱周国 [6] 。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非所以垂法后世也。”上虽不从闳言,多其年少志强,亦不罪也。

【注文】

谢: 这里指谢罪,认错、道歉的意思。

三光: 天文学术语,指日、月、星,三者合称三光。

《易》: 即《易经》,也称《周易》,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据说由伏羲氏与周文王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sù):古语指鼎中的食物,后泛指美味佳肴。

孝文皇帝: 即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年),汉朝的第三个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弟,曾为代王。惠帝、吕后死,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之位,在位二十三年。 武皇帝: 即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政治家、战略家。前141—前87年在位,在位期间数次大破匈奴,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肺腑之连: 比喻帝王的宗室近亲,也比喻极亲近的人。 名迹高行: 声名业绩与高尚行德。 矫(jiǎo)世: 纠正世俗。 帑(tǎng)臧(zāng): 亦作“帑藏”,在这里指国库。

蚖(yuán): 同“螈”和“鼋”。《说文解字·虫部》记载,指蝾螈、蜥蜴等动物。 褒姒(sì): 指周幽王姬宫湦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在褒国(今陕西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征伐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幽王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引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报警,诸侯兵马闻警来救,到了才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但却因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遂亡。

【译文】

过了很久,太皇太后代王闳向哀帝谢罪求情,哀帝才又召回了王闳。王闳又上书进谏说:“我听说君王设立三公,是效法日、月、星三光,担任这种官职的应当是大贤人。《易经》说:‘鼎的三足如果有一足折断,里面的食物就会倾洒出来’,这是比喻三公的人选不合适造成的后果。昔日汉孝文皇帝(刘恒)宠幸邓通,不过就是让他做中大夫罢了,汉武皇帝(刘彻)宠幸韩嫣,不过就是多给赏赐而已,都没有让他们身居高位。现在大司马、卫将军董贤,对汉王朝没有功劳,又不是皇亲国戚,也没有名望事迹、高尚德行来矫正世俗,却在数年之内一再提拔,位列三公成为鼎足之一,并且掌管京都戍卫禁军,无功而册封爵位,父子、兄弟凭空提拔,赏赐无度以致国库空竭,百姓议论哗然,道路上众说纷纭,实在不是顺应天意的事。昔日褒国的神蚖变化为人,生下美女褒姒,祸乱周朝。我害怕陛下有因过失而遭到讥讽的可能,董贤也会有无自知之明、不知进退而遭到凶祸的危险,这不是永垂后世可以效法的榜样。”哀帝虽然不听从王闳的劝谏之言,但赞许他年轻有志向,没有怪罪于他。

【原文】

二年春正月,匈奴单于及乌孙来朝 [1] 。单于宴见,群臣在前,单于怪董贤年少,以问译 [2] 。上令译报曰:“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乃起,拜贺汉得贤臣。

【注文】

单(chán)于: 汉代匈奴族最高首领的称号。全称为“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语“撑犁”是“天”,“孤涂”是“子”,“单于”是“广大”之貌,全称即“像天子那样广大的首领”。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之后这个称号一直继承下去,直到匈奴灭亡为止。 乌孙: 乌孙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乌孙的首领称为“昆莫”或“昆弥”。

宴见: 皇帝公余时召见臣下或他国使者,有别于朝见。有时也指皇帝在内廷召见臣下。

【译文】

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春季正月,匈奴首领单于和乌孙国国王来汉朝朝见。单于在宴会上拜见天子,汉朝群臣都在殿前,单于看到董贤那么年轻,感到很奇怪,便向翻译询问。哀帝命令翻译大声回答说:“大司马年纪虽轻,却是因为有大贤能才身居高位的。”单于听后就起身,拜贺大汉朝得此贤臣。

【原文】

夏五月甲子,正三公官分职。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

【译文】

夏季五月甲子(初二日),朝廷正式确定了三公官名以及各自的分工。原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任大司马一职。

【原文】

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宫。太皇太后闻帝崩,召大司马贤,引见东箱,问以丧事调度 [1] 。贤内忧,不能对,免冠谢。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吾令莽佐君。” [2] 贤顿首:“幸甚。” [3] 太后遣使者驰召莽,诏尚书,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期门兵皆属莽 [4] 。莽以太后指,使尚书劾贤,帝病不亲医药,禁止贤不得入宫殿司马中。贤不知所为,谐阙免冠徒跣谢 [5] 。己未,莽使谒者以太后诏即阙下册贤曰:“贤年少,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其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 [6] 即日,贤与妻皆自杀,家惶恐,夜葬。莽疑其诈死,有司奏请发贤棺,至狱诊视,因埋狱中。莽又奏董贤父子骄恣奢僭,请收没入财物县官。诸以贤为官者,皆免。父恭、弟宽信与家属徙合浦,母别归故郡钜鹿 [7] 。长安中小民 哗,乡其第哭,几获盗之。县官斥卖董氏财凡四十三万万。贤所厚吏沛朱诩自劾去大司马府,买棺衣,收贤尸葬之 [8] 。莽闻之,以他罪击杀诩。

【注文】

东箱: 同“东厢”,即东厢房。 调度: 安排、调遣。

大行: 古代称皇帝、皇后驾崩,刚死但尚未定谥号,称“大行”。取一去不返之意。 晓习故事: 熟悉这方面的古例。

幸甚: 古代常用语,表示非常庆幸或幸运的意思。

尚书: 官名。战国时亦作“掌书”,秦置。秦属少府,秩六百石,为低级官员,在殿中主发布文书。秦及汉初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称“六尚”。武帝时,选拔尚书、中书、侍中组成“中朝”(或称内朝),成为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因系近臣,地位渐高。和御史、史书令史等都是由太史选拔。在汉宣帝时期权势就已经很高,《汉书·盖宽饶传》载,担任卫司马的盖宽饶向尚书投诉卫尉不合理差遣,尚书责成卫尉废除弊端。卫尉是中二千石,仅次于三公的品秩,尚书在当时已经是有实权的职务了。 期门: 官名。汉皇帝侍从官官名,汉武帝时置,掌执兵扈从护卫。期门之意,东汉服虔谓:“与期(约)会于门下以微行,后遂以命官”。汉平帝时更名虎贲郎。

谐阙: 阙,宫门。谐阙指到宫门口。 徒跣(xiǎn): 赤脚行走。

下册: 册,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这里作动词,特指皇帝下诏书。

恭: 即董恭,西汉御史,董贤之父。 宽信(生卒年不详): 即董宽信,董贤之弟。 徙: 古代称流放的刑罚为徙。即流放有罪的人到边远地区。 钜(jù)鹿: 郡名。秦置,汉因之。唐名邢州。

沛(pèi): 江苏沛县简称,昔沛县西有大泽,故称沛地为沛泽。至春秋末,楚国灭宋,在沛地置县,始改称沛县,简称沛。

【译文】

六月戊午(二十六日),汉哀帝在未央宫驾崩。太皇太后听闻哀帝驾崩的消息后,立即在东厢召见大司马董贤,询问他对哀帝丧事的安排调度。董贤内心慌乱忧惧,回答不上来,只能摘下官帽谢罪。太皇太后说:“新都侯王莽曾以大司马身份办理过先帝(汉成帝)的丧事,熟习这事,我命王莽来协助你吧。”董贤叩头说:“那太好了。”太后遣使者骑马急速征召王莽,并下诏给尚书,命令所有调动军队的符节、百官的奏章、宫廷禁卫中黄门、殿门武士期门兵都归王莽掌管。王莽按照太皇太后的旨意,指使尚书弹劾董贤,说他在哀帝病重时不亲自侍奉医药,因此禁止董贤进入皇宫。董贤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脱下官帽、光着脚到宫门前谢罪。己未(二十七日),王莽派使者拿着太后的诏书,在宫门外罢免了董贤。诏书说:“董贤年轻,没有经历过大事情,任大司马不合民心,收回他的大司马印信、绶带,罢免官职遣返回宅第。”当天,董贤与妻子都自杀了。家里的人惊慌恐惧,连夜把他埋葬了。王莽怀疑董贤假死,于是主管部门就奏请把董贤的棺椁抬到监狱开棺验尸,证实后就将他埋在了监狱里。王莽又上奏说董贤父子骄横无度、奢侈僭越,请求没收他们的所有财物,归还官府。凡是依靠董贤当官的,一律免官。他父亲董恭、弟弟董宽信及其家属皆流放到合浦,其母特准回到故郡巨鹿。长安城内的老百姓欢呼雀跃,奔向董贤家假装哭丧,企图趁机偷些东西。官府变卖董家财产,共计四十三亿钱。与董贤交厚的官吏沛县人朱诩,自我弹劾,辞去了大司马府的职务,购买了棺木、寿衣,收殓了董贤的尸身并把他安葬了。王莽听闻此事后,借其他的罪名杀掉了朱诩。 PhJtWkGDrdZPUO09WbrHoEBFdcLXlVZB5IWfeSJuFVpCRV8OxHj1V7ZnfR1Sxn5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