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武帝击朝鲜

【内容提要】

本篇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刘彻派兵出击朝鲜,将其平定的历史过程。

朝鲜王卫满原来是燕国人,在汉朝铲除异姓诸侯王时聚集千余人,改变服饰着装东出边塞渡过 水,役使当地夷人建立朝鲜国,定都王险城。到了汉武帝时期,卫满之孙卫右渠为朝鲜王,由于汉武帝扩张疆土、统一天下的政策,使汉朝与朝鲜关系紧张,发生战事。早在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雉时期,天下刚刚平定,辽东郡太守就与卫满约定,做汉朝的藩臣,不阻挡塞外夷人朝见天子。卫满因此得到汉朝廷赏赐的武器、财物,领土扩展到数千里。卫右渠即朝鲜王位后,未曾朝见天子,并阻挡辰国王入朝。汉朝廷派涉何责问劝告,卫右渠不听诏令,涉何回国刺杀朝鲜护送他的朝鲜副王长。朝鲜王怨恨涉何,发兵将涉何攻杀。汉武帝发兵进攻朝鲜,汉王朝征发朝鲜开始。

汉武帝在发兵进攻朝鲜过程中,派军队武力攻击失败后,又派汉臣以军事压力劝说朝鲜王卫右渠归顺。汉将杨仆率军攻进朝鲜国境,朝鲜王卫右渠发动猛攻,致使杨仆、荀彘二将军进攻未能取胜。武帝见进攻失利,派卫山前往朝鲜,依靠军事压力劝说卫右渠归顺,卫右渠表示降服。后因汉使处置不当,使朝鲜太子不肯渡 水,导致战事又起。

在汉武帝派兵进攻朝鲜过程中,没有设置统帅,只让杨仆、荀彘各率兵攻击朝鲜,导致两将军各行其是,互相猜疑,兵久不决。在进军朝鲜时,左将军荀彘渡过 水推进到王险城下,杨仆赶来会合。朝鲜王卫右渠据城坚守,汉军未能攻下。杨、荀二将军都希望招降朝鲜而未能会战,荀彘怀疑杨仆有投敌叛国阴谋。汉朝廷派公孙遂调查纠正,授权他相机而定。公孙遂将杨仆军队交由荀彘统一指挥后,荀彘命令卫右渠的儿子卫长、降相路人的儿子路最劝告朝鲜民众归顺汉朝,并诛杀卫右渠降而复叛的大臣成己,汉朝因而平定了朝鲜。

汉武帝在平定朝鲜过程中不设统帅,平定后却追究两将军争功的过失。朝鲜战事结束,汉武帝将左将军荀彘征召到长安,判其“争功相嫉”“思虑乖戾”罪,将他处死在街市。楼船将军杨仆不等左将军到来就擅自发动进攻,造成重大伤亡,本应处死,后赎身成为平民。

【原文】

汉武帝元封二年。初,全燕之世,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 [1] 。秦灭燕,属辽东外徼 [2] 。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 水为界,属燕 [3] 。燕王卢绾反,入匈奴 [4] 。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余人,椎髻、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 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燕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5]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故,满得以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 [6] 。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辰国欲上书见天子,又雍阏不通 [7] 。是岁,汉使涉何诱谕右渠,终不肯奉诏 [8] 。何去至界上,临 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 [9] 。”上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 [10] 。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

【注文】

[1] 燕: 即燕国。本作郾、匽。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召公奭(shì)。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城西南隅)。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又以武阳(今河北易县南)为下都。燕王哙时,因内乱,一度被齐攻占。燕昭王时,乐毅为将,联合各国攻破齐国,占齐七十多城。同时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向东北扩展,设立了上古、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昭王去世后,被齐打败,所得齐地全部失去。前226年被秦攻破,燕王喜迁到辽东。前222年为秦所灭。 真番(fān): 即真番郡。西汉元封三年(前108年)置,治所在昭明县(今朝鲜黄海南道信川西湖里)。一说在霅(zhà)县(今朝鲜礼成江、汉江之间)。辖境相当今朝鲜黄海北道大部分,黄海南道及京畿道北部。始元五年(前82年)废,部分辖境并入乐浪郡。 障塞: 边防要塞。

[2] 辽东: 即辽东郡。战国燕置,治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老城)。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以东、开原市以南,朝鲜清川江下游以北地区。 徼(jiào): 边界。

[3] (pèi)水: 一作 江,又名王城江。所指因时而异,两汉时为朝鲜清川江。

[4] 卢绾(wǎn)(前256—前193年): 秦末泗水沛人。与刘邦是同里,且同日生,因相亲爱。秦二世时从刘邦起兵反秦入汉中,为将军。楚汉战争中,任太尉,甚得亲信,赏赐过于群臣,封长安侯。汉高祖时因从击燕王臧荼,立为燕王。后与反将陈豨(xī)暗通声气,高祖以击之。高祖死,遂将其众亡入匈奴,匈奴以为东胡卢王。岁余,死于匈奴。

[5] 卫满(生卒年不详): 西汉初燕人。燕王卢绾叛入匈奴后,他聚党千余人亡命出塞,渡 水,杀朝鲜王箕(jī)准,役属真番、朝鲜及故燕、齐亡人。称王,都王险(今朝鲜平壤)。高后时,与辽东太守约,为汉外臣,保塞外诸侯。倚汉朝威势降服周围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拓地数千里。 椎(chuí)髻(jì): 发髻之形如椎。 王险: 今朝鲜平壤。公元前2世纪为古朝鲜的都城。

[6] 临屯: 即临屯郡。西汉武帝时置,治所在东暆(yí)县(今朝鲜江原道江陵。一说在今江原道元山与德源一带)。辖境略当今朝鲜咸镜南道与江原道。昭帝时并入乐浪郡。

[7] 右渠(?—前108年): 朝鲜国王。卫满之孙。继位为朝鲜王,诱汉亡人,不肯朝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汉遣涉何谕其入朝,仍不肯听命。涉何返时杀朝鲜裨王。及何为辽东东部都尉,遂发兵攻杀何。武帝怒,派军攻朝鲜,朝鲜贵族畏惧,遂合谋将他杀死降汉。 滋: 增益,加多。 辰国: 朝鲜半岛古国。属于奴隶制国家,存在时间大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前2世纪,统治范围是朝鲜半岛中南部,其都城可能在汉江之南,一些历史学者认为其是三韩的前身。 雍阏(è): 雍通“壅”,堵塞;阏,堵塞。阻塞不通。

[8] 诱谕: 亦作“诱喻”。诱导教喻。

[9] 裨王: 小王。 长(?—前109年): 朝鲜裨王。因右渠不肯奉汉诏,他送汉使离开,被涉何所杀。

[10] 诘: 谴责,问罪。 东部都尉: 官名。汉置,掌辽东军事,治武次县(今辽宁凤城)。

【译文】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起初,在战国时代燕国强盛的时候,曾占据真番郡、朝鲜为属地,并在那里设官吏,修筑军事要塞。秦国灭掉燕国之后,真番、朝鲜都属辽东郡外部边界。汉朝兴起后,因距该地遥远难于防守,所以只修复辽东郡原有的边塞,以 水作为边界,归属燕国管辖。后来燕王卢绾反叛失败,逃入匈奴。燕国人卫满逃亡聚集亲信一千多人,将头发结成椎形的髻,身穿蛮夷服装,向东逃出边塞,渡过 水,占据秦时原来的空地,逐渐役使真番、朝鲜的蛮夷部族和从燕国逃到这里的人,将他们全都归到自己的统治之下,建都王险。在汉惠帝、汉高后时期,天下刚刚安定下来,辽东太守就和卫满约定,由卫满做汉朝的外臣,保证塞外蛮夷部族不对汉朝边境掠夺侵扰;各蛮夷君长如果想到汉朝觐见天子,卫满不得禁止。因此,卫满得以用兵威和财物去侵略、降服周围的小国,真番、临屯都来臣服,使卫满管辖的领土方圆达数千里。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后又传到他的孙子卫右渠时,从汉朝招诱逃亡来的人增多,而卫右渠却从来没朝见过汉朝的天子;辰国国王想上书汉朝觐见天子,又因朝鲜的阻隔难以通行。这一年,汉朝派使臣涉何前去劝诱朝鲜王卫右渠,但卫右渠终究不肯接受汉朝的诏令。涉何只好离开朝鲜到了边界,在 水的边上,派人将护送他的朝鲜副王长刺杀,然后立即渡过 水,进入汉朝的边塞,回来他向汉武帝报告说:“杀了朝鲜的部将。”汉武帝认为他有杀朝鲜将领的美名,不加责问,任命涉何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王怨恨涉何,派军队袭击辽东,杀了涉何。

【原文】

秋,上募天下死罪为兵,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左将军荀彘出辽东,以讨朝鲜 [1]

【注文】

[1] 渤海: 中国内海名。又作勃海。位于辽、冀、鲁、津三省一市间,东至辽东半岛南端,南至山东半岛北岸。 荀彘(zhì)(?—前108年): 西汉太原广武(今山西代县西南)人。武帝时以善御为侍中。后以校尉数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元封三年(前108年)为左将军,率燕、代卒及应募罪人击朝鲜。后朝鲜降,坐与楼船将军杨仆争功,被处死刑。

【译文】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秋季,汉武帝下令招募天下犯了死罪的人入伍从军,派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从齐国出发,渡过渤海,左将军荀彘从辽东郡出发,去讨伐朝鲜。

【原文】

三年。汉兵入朝鲜境,朝鲜王右渠发兵距险。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 [1] 。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遁山中十余日,稍求退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 水西军,未能破。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复降 [2] 。”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余,持兵,方渡 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令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 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山。

【注文】

[1] 齐: 汉代郡、国名。西汉高祖时立韩信为齐王,王三齐之地。后徙韩信为楚王,封子刘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大部分地,都临淄(今山东淄博)。汉文帝时齐国分为七,辖境缩小。武帝时国除为齐郡。元狩六年(前117年),复改郡为国。元封元年(前110年)国除,分置为齐郡、千乘郡。

[2] 卫山(?—前108年): 西汉将领。曾参与征匈奴,有功封义阳侯。武帝征朝鲜,派他往谕右渠,未成,被武帝所杀。 信节: 使者所持的符节印信。

【译文】

元封三年(前108年)。汉朝军队进入朝鲜国境,朝鲜王卫右渠发兵占据险要地带进行抵抗。楼船将军杨仆率领齐国七千人先到达王险。卫右渠在城内防守,他探知杨仆军力较弱,便率军出城攻打杨仆,杨仆被击败,士兵四处逃散,逃到深山中十多天,后来慢慢找回溃散的士兵,重新聚集起来。左将军荀彘率军攻打朝鲜 水西部的军队,也没能取胜。汉武帝认为两位将军未能胜利,又派卫山前往朝鲜,他凭借军队的威势劝谕卫右渠归顺。卫右渠会见汉朝的使者,叩头道歉说:“我愿意投降,只担心被两位将军欺诈,将我杀了。现在见到汉朝天子的信节,所以我再次请求投降。”右渠派太子到汉朝谢罪,并献出马五千匹,还为汉军提供军粮。朝鲜太子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手持武器,正准备渡过 水的时候,卫山和左将军担心会发生变故,对朝鲜王太子说:“既然已经归降,应该命令你的随从人员不要携带武器。”太子也害怕卫山和左将军有欺诈要谋杀他,于是不肯渡过 水,带人返回王险城。卫山回朝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便诛杀了卫山。

【原文】

左将军破 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 [1] 。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左将军所将燕、代卒,多劲悍 [2] 。楼船将齐卒已尝败亡困辱,卒皆恐,将心惭,其围右渠,常持和节 [3] 。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 [4] 。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就其约,不会。左将军亦使人求间隙降下朝鲜,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 [5] 。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 [6] 。天子以两将围城乖异,兵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从事 [7] 。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之不下者,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遂亦以为然,乃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天子许遂。

【注文】

[1] 会: 会合。

[2] 劲悍: 强悍有力。

[3] 困辱: 困窘和侮辱。 惭: 羞愧。 和节: 议和主张。

[4] 约降: 约请投降。

[5] 相能: 彼此亲善和睦。

[6] 心意: 想法。

[7] 乖异: 不一致;背离。 济南: 即济南郡。西汉初分齐郡置,治所在东平陵县(今山东章丘市西)。辖境约当今山东济南、泰安、长清、肥城、章丘、济阳、邹平等市县地。以治所东平陵在古济水(今黄河)之南,故名济南。文帝时改为济南国。景帝时复改为郡。武帝以后将南部划归泰山郡,辖境缩小。 公孙遂(生卒年不详): 西汉时人。武帝时遣楼船将军杨仆等将兵击朝鲜,数月不下。便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往。持节缚杨仆,并其军于左将军,天子将公孙遂诛杀。

【译文】

左将军荀彘攻破 水上的朝鲜敌军,于是便向前推进,直到王险城下,包围城的西北面。楼船将军杨仆也率军赶来会合,屯驻在城南。朝鲜王卫右渠坚守城池,汉军经数月没能攻下。荀彘所率领的燕国、代国的士兵,多数都英勇强悍。杨仆率领的齐国士兵因遭受败亡的困辱,都很恐惧,将领们也深感惭愧不安,所以在包围卫右渠的时候,常常主张议和。荀彘紧急进攻,朝鲜大臣便私下派人与杨仆商议投降事宜,正在往来磋商,但没有做最后的决定。荀彘多次与杨仆商议会战的日期,杨仆想赶快与朝鲜达成归降的约定,所以不与荀彘军会合。荀彘也派人寻求机会劝说朝鲜投降,朝鲜不肯投降,而想归降于杨仆。因为这个缘故使两位将军不和。荀彘认为杨仆以前有军败的过失,现在又私下与朝鲜相友好,朝鲜又不投降,所以怀疑杨仆有反叛的计谋,只是还不敢发动。汉武帝认为两位将军在围城后不能团结一致,使王险城久攻不下,便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往调查纠正,并授权他遇事可随机从事。公孙遂到达朝鲜,左将军报告说:“朝鲜早就该攻下,所以拖了这么久没攻下,是因杨仆几次不能如期会合。”他还把平时对杨仆的怀疑一同向公孙遂做了汇报,并且说:“如果现在不把他拿下,恐怕会酿成大祸。”公孙遂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便用符节召杨仆到荀彘军营议事,立即命令荀彘的武士将杨仆逮捕,兼并了他所属的部队,公孙遂将此事报告汉武帝。汉武帝将公孙遂诛杀。

【原文】

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唊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与战,王又不肯降 [1] 。”阴、唊、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夏,尼溪参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王险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己又反,复攻吏 [2] 。左将军使右渠子长、降相路人之子最告谕其民,诛成己 [3] 。以故遂定朝鲜,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4] 。封参为澅清侯,阴为萩苴侯,唊为平州侯,长为几侯 [5] 。最以父死颇有功,为涅阳侯 [6] 。左将军征至,坐争功相嫉,乖计,弃市。楼船将军亦坐兵至列口,当待左将军,擅先纵,失亡多,当诛,赎为庶人 [7]

【注文】

[1] 路人(?—前108年): 朝鲜贵族。武帝征讨,归降,半道而死。 韩阴、参: 皆朝鲜贵族。武帝征讨。其他不详。 王唊(jiá)(生卒年不详): 朝鲜贵族。武帝征讨,杀右渠来降。

[2] 成己(?—前108年): 朝鲜右渠大臣。朝鲜降汉后又反,被杀。

[3] 最(生卒年不详): 路人之子。以其父有功,封涅阳侯。

[4] 乐浪: 即乐浪郡。西汉武帝时置,治所在朝鲜县(今朝鲜平壤市大同江南岸土城洞,一说即今平壤市)。辖境相当今朝鲜平安南道,黄海南、北道、江原道和咸镜南地道。 玄菟(tú): 即玄菟郡。西汉武帝时置,治所在沃沮县(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昭帝时移治高句骊县(今辽宁新宾兴京老城附近)。辖境相当今朝鲜狼林山、清川江以西,辽宁宽甸、清原二满族自治县以东,北到吉林浑江市一带。

[5] 澅(huà)清: 侯国名。食邑位于齐郡(治今山东淄博)。 萩苴(qiūjū): 侯国名。食邑位于勃海(治今河北南皮)。 平州: 侯国名。在今山东泰安。 几: 侯国名。位于河东郡(治今山西夏县)。

[6] 涅阳: 侯国名。都今河南镇平。

[7] 列口: 侯国名。都今朝鲜黄海南道殷栗郡大同江入海口南岸。

【译文】

左将军荀彘合并两军之后,立即加紧对朝鲜发动进攻。朝鲜的丞相路人、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唊一起商议说:“当初我们想向楼船将军投降,如今楼船将军被捕,两军都由荀彘指挥,对我们的攻击越来越急,恐怕抵挡不住,而国王又不肯向荀彘投降。”于是韩阴、王唊、路人都逃向汉军投降了,路人死在途中。夏季,尼溪相参派人杀了朝鲜国王卫右渠后也来投降。在汉军还没攻下王险城时,原卫右渠的大臣成己又起来反叛,再次攻杀汉朝官吏。荀彘派卫右渠的儿子卫长、降相路人的儿子路最告谕朝鲜的百姓,杀了成己。汉朝平定朝鲜,并将此地设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封参为澅清侯,韩阴为萩苴侯,王唊为平州侯,卫长为几侯。路最的父亲路人,因降汉死于路途,多有功劳,所以封其子为涅阳侯。荀彘被征召回长安,汉武帝以他作战时争功相嫉、计虑乖违的罪名,将其斩首。杨仆也因率军到列口时,本该等待与荀彘会合,却擅自先行,纵兵与朝鲜交战,以致造成较大的伤亡,本应斩首,赎为平民。

【原文】

班固曰:玄菟、乐浪,本箕子所封 [1] 。昔箕子居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 [2] 。为民设禁八条,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娶无所售 [3] 。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 [4] 。其田野饮食以笾豆,都邑颇放效吏,往往以杯器食 [5] 。郡初取吏于辽东,吏见民无闭臧,及贾人往者,夜则为盗,俗稍益薄,今于犯禁浸多,至六十余条 [6] 。可贵哉,仁贤之化也 [7] !然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 [8] 。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桴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 [9]

【注文】

[1] 班固(公元32—92年): 东汉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人。字孟坚。班彪子。初继续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弟班超上书力辩,得释。后召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修成《汉书》,继司马迁之后,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擅作赋,著《两都赋》《白虎通义》。和帝时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为中护军。后宪因擅权被杀,他受牵连,死于狱中。 箕子(生卒年不详): 又称箕伯、箕仁。商纣王的诸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东北)。曾劝谏纣王,纣王不听,将他囚禁。周武王灭商后被释放。

[2] 礼义: 礼仪,礼节仪式。

[3] 禁: 禁令。 售: 实现。

[4] 贞信: 正直诚实。 淫辟(pì): 也作“淫僻”。僻,不正,邪。放荡淫乱。

[5] 笾(biān)豆: 笾和豆之联称,为盛食物的器皿。笾,用竹制,豆用木制而成。 放效: 模仿,效法。

[6] 闭臧(cáng): 也作“闭藏”。收藏,保管。 浸: 渐渐。

[7] 仁贤: 既仁且贤。

[8] 东夷: 也称九夷,华夏人对东方民族的泛称,非特定的一个民族。早期是对分布于今山东东部、淮河中下游江苏、安徽一带的部族的泛称。后亦泛指包括肃慎、朝鲜、日本在内的东部夷人。 柔顺: 驯服、顺服。

[9] 悼道: 治国之道。 桴(fú): 小筏子。 九夷: 即东夷。

【译文】

班固评论说:玄菟郡、乐浪郡,本是箕子的封地。以前他居住在朝鲜的时候,用礼义教导那里的百姓,教他们种田、养蚕、纺织。还替朝鲜的民众设立八条禁令。凡杀人者,当即以自己性命抵偿;伤人者,以谷物赔偿损失;盗窃财物的,男子到被盗家当家奴,女子为婢女;想要赎回罪责,一人交赎金五十万钱,虽然免罪为平民,但按风俗仍然被轻视,女嫁男娶都办不成。因此,这里的民众始终不盗窃,不需关门闭户,妇女守贞节不淫乱。在田间野外饮食都用竹器或木制的器物盛放食物,在城市里,都仿效官吏的样子,使用杯盘盛放食物。郡里的官吏最初都来自辽东,他们看到这里百姓不闭门户民风淳朴,等到一些商人到来之后,夜里出现盗窃,习俗逐渐遭到破坏,时至今日犯禁令的人越来越多,禁令也增加到六十多条。由此可见,以仁义贤德教化百姓是多么可贵啊!然而,东夷人天性就柔顺,不同于西、北、南方的民族。所以孔子哀叹他的治国之道得不到推行,想要乘筏出海,到九夷去居住,确实有他的道理。 S4cT+xyXcDjIr2B6FWV+k1KVGsssmRVP1Nn1p9KyYLQm/13nlq3ZzcofqAt46x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