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武帝平两越

【内容提要】

本篇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刘彻派兵平定南越和闽越两国、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便派重兵征服了百越,在那里设置郡县,使该地区成为统一后国家的一部分。秦汉之际,南越、闽越两国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割据一方的独立王国。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廷开始着手平定南越、闽越两大不稳定势力。

汉武帝趁闽越攻击南越,南越请求援助之机,出动大军将闽越收服。闽越国王骆郢进攻南越国边境城邑,南越王向汉武帝告急,武帝调集军队援助南越。闽越王骆郢的弟弟骆余善听说汉朝天子派军队讨伐闽越,便与相、宗族贵族商议,要用闽越国王骆郢的头颅换取闽越国的安全。众人同意。后骆余善便将骆郢刺杀,派人把人头献给汉朝军队大行王恢,汉朝停止进军。汉军攻入东越(闽越后分为繇和东越两部)国境,东越国建成侯敖等人谋杀了骆余善,带领民众投降。汉武帝认为闽越地区地势险阻,政局不稳,便诏命将当地民众迁到江、淮之间。闽越地区遂成为空地。

汉武帝平定南越,主要利用南越王年少即位,政局不稳时机,派军队征伐使南越归服。赵婴齐即位南越王后,汉朝多次派使者劝赵婴齐进京朝见天子,他要做专擅生杀予夺大权的国王,不肯朝见。赵婴齐去世后,王太子赵兴即王位。王太后顾虑政权不稳,想与赵兴进京朝见天子,依附汉朝,丞相吕嘉极力劝阻无效后想谋反。汉武帝接到吕嘉拒绝内附、想发动叛乱,国王、太后势力孤弱不能控制国情的报告后,大举发兵征伐南越。汉朝楼船将军杨仆率军攻进南越境内,突破石门要塞,挫败南越军的前锋,与路博德大军联合进攻番禺城,攻破城池,驱赶敌军逃向西北,番禺城全城投降。吕嘉被擒,南越国被剿平。汉朝在此地设立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九郡。

【原文】

汉武帝建元六年秋八月,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南越王守天子约,不敢擅兴兵,使人上书告天子 [1] 。于是天子多南越义,大为发兵,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击闽越 [2]

【注文】

[1] 闽越: 古族名。古代越人的一支。秦汉时分布在今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的部分地区。秦以其地为闽中郡。其首领无诸相传是越王勾践的后裔,汉初受封为闽越王。治东冶(今福建福州),后分为繇和东越两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东越王余善反抗汉朝统治失败,部分族人被迫迁入江淮地区。 闽越王郢(yǐng)(?—前135年): 汉代闽越王,继父无诸为闽越王。武帝时发兵攻占东瓯未遂。后又领兵攻南越,被汉出兵制止。建元六年(前138年),为其弟余善所杀。 南越: 古族名、国名。古代南方越人的一支,也作南粤。秦于其地置桂林、南海和象郡。秦末,龙川令赵佗兼并三郡,建立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设置九郡。

[2] 多: 称赞,推重。 大农令: 参见前“大司农”条注。 会稽: 郡名。秦始皇时设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浙江仙霞岭、牛头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地。东汉中期,分会稽郡浙江以北诸县置吴郡。会稽郡移治山阴(在今浙江绍兴)。

【译文】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秋季,八月,闽越王郢出兵攻击南越边境的城邑,南越王遵守汉朝天子的约定,不敢擅自出兵反击,派人上书报告汉武帝。汉武帝赞赏南越王遵守信义,于是便调动大批军队援助南越,派大行王恢率军从豫章郡出发,派大农令韩安国从会稽郡出发,攻打闽越。

【原文】

淮南王安上书谏曰:

【译文】

淮南王刘安上书规劝说:

【原文】

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摄然,人安其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 [1] 。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2]

【注文】

[1] 施惠: 给予恩惠、德泽。 摄: 通“慑”。使畏惧。 没身: 终身。

[2] 重: 担心。

【译文】

陛下君临天下,行德政,施恩惠,天下太平,每个人都安心生产,安定地生活,自己认为一生都不会看到战争。现在听说有关官员将要率兵去攻打闽越,我刘安私下为陛下感到担忧。

【原文】

越方外之地,剪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 [1] 。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非强弗能服,威弗能制也,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 [2] 。自汉初定已来,七十二年,越人相攻击者不可胜数,然天子未尝举兵而入其地也。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 [3] 。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暴取也。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着,视之若易,行之甚难 [4] 。天下赖宗庙之灵,方内大宁,戴白之老不见兵革,民得夫妇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 [5] 。越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自相攻击,而陛下发兵救之,是反以中国而劳蛮夷也 [6] 。且越人愚戆轻薄,负约反复,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积也 [7] 。壹不奉诏,举兵诛之,臣恐后兵革无时得息也 [8]

【注文】

[1] 方外: 指境外,异域。 剪发文身: 常用以指代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冠带之国: 指讲礼仪的国家和习于礼教的人民。冠带,帽子,带子。

[2] 三代: 即夏、商、周三朝代。 正朔: 帝王颁行的新历法。后亦泛指历法。正,每年的开始;朔,每月的开始。

[3] 溪谷: 两山间可供流水通过的地带。 篁(huáng): 竹林,泛指竹子。 深昧: 昧,暗,意为多水草。幽暗。

[4] 要塞: 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 阻险: 既阻隔而又艰险的地方。 林丛: 林木丛生之处。

[5] 赖: 依靠,依赖。 宗庙: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戴白: 头生白发,形容人老。亦代称老人。

[6] 藩臣: 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贡酎(zhòu): 土贡和助祭之费。酎,即酎金。诸侯向皇帝缴纳的贡金,供祭祀之用。 大内: 战国、秦、汉时朝廷主藏财物的机构。后指皇宫、天子的居所。

[7] 愚戆(zhuàng): 愚笨戆直。戆,愚笨、迂直。 负约: 失信,背约。 法度: 规矩,行为的准则。

[8] 奉诏: 奉承命令。

【译文】

越人生活在中原以外的土地上,他们都是剪断头发,在身上刻上花纹的人,不能用衣冠齐整的中原礼义来治理。自夏、商、周三代盛世以来,胡人和越人都不接受中原的历法,并不是因为三代的强大不足以征服他们,也不是因为三代的威势不足以制服他们,是三代王朝认为越人居住之地不适合居住,越人野蛮不能治理教化,不值得中原王朝为他们操劳。自从汉朝平定天下以来,七十二年之间,越人相互间进行攻击的事件数不胜数,然而天子从没率军攻入其地。我听说越人没有城郭乡邑,人们生活在溪水山谷之间,竹林之中,习惯于在水上战斗,善于划船行舟,居处环境复杂,有许多河流险阻,中原的人不知道这里地势险阻而进入其地,即使一百个人也抵不过一个越人。取得他们的土地,也不能设置郡、县,进攻他们,又不可能迅速获胜。从地图上来看,越人的山川要塞间,相距不过几寸,而实际上却相隔数百里或数千里,险阻与山林也不可能都记在地图上面,看起来比较容易进入,实际行动起来就非常难了。天下依仗祖宗神灵的保佑,四海之内非常安宁,白发老人一生没见过战乱,百姓得以夫妇相互厮守,父子间相互保养,这都是陛下的恩德。越人名义上为藩臣,但不向朝廷贡奉任何贡品和酎金,越人的士兵也不向朝廷承担徭役;他们自相攻击,而陛下却要发动军队救援,这倒是为了蛮夷反而使中原人遭受疲劳困苦。况且越人愚笨鲁莽轻薄,违背盟约,反复无常,他们不遵守国家的法令制度,这不是一时一事,而是由来已久。如果他们现在不接受皇上的诏令,就发兵讨伐他们,我担心从此之后,战争就无法停止了。

【原文】

间者,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赖陛下德泽振救之,得毋转死沟壑 [1] 。四年不登,五年复蝗,民生未复。今发兵行数千里,资衣粮入越地,舆轿而隃领,拕舟而入水,行数百千里,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 [2] 。前时南海王反,陛下先臣使将军简忌将兵击之,以其军降,处之上淦 [3] 。后复反,会天暑多雨,楼船卒水居击棹,未战而疾死者过半;亲老涕泣,孤子啼号,破家散业,迎尸千里之外,裹骸骨而归 [4] 。悲哀之气,数年不息,长老至今以为记,曾未入其地而祸已至此矣。陛下德配天地,明象日月,恩至禽兽,泽及草木,一人有饥寒不终其天年而死者,为之凄怆于心 [5] 。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6]

【注文】

[1] 间(jiàn)者: 近来,最近。 岁比不登: 农业连年歉收。比,屡屡;频频。 赘(zhuì)子: 指入赘。旧时称男子就婚于女家并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为“入赘”。 德泽: 德惠恩泽。泽,恩惠。 振救: 救助、周济。 转死沟壑(hè): 弃尸于山沟水渠。壑,山沟、坑。

[2] 舆(yú)轿: 用肩抬的轿子,又称作肩轿。 隃(yú)领: 隃,通“逾”。越过、超过。领,同“岭”。 拕(tuō): 同“拖”。 欧泄: 上吐下泻。 霍乱: 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霍乱弧菌。症状是腹泻,呕吐,大便很稀,像米泔水,四肢痉挛冰冷,休克。患者因脱水而眼窝凹陷,手指、脚趾干瘪。

[3] 南海王: 即南海国王,名织(生卒年不详),百越人。原为闽越国的南武侯,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册封其为南海王,其国土大致在今广东、福建、江西交界之处。后织叛汉。汉淮南王刘长遣兵攻打南海国,织投降。刘长迁南海国的臣民于上淦(今江西樟树、新干、峡江一带),织被降为庶人,南海国灭亡。 简忌(生卒年不详): 西汉将领。曾受淮南王刘长命,击破南海国叛乱。 上淦(gàn): 汉代豫章郡有新淦县(治今江西樟树)。此处指淦水上游。

[4] 棹(zhào): 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5] 天年: 自然的寿数。 凄怆(chuàng): 凄凉悲伤。

[6] 沾渍(zhānzì): 沾,浸湿、因为接触而被东西附着上、稍微碰上或挨上。渍,浸、沤、沾。沾渍,浸湿。 晏(yàn): 晚,迟。 朝不及夕: 形容情况危急。出自《左传·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译文】

近几年来收成都不好,百姓为维持生活要靠出卖爵位、或让儿子入赘充当赘婿换回钱财来维持生活,依仗陛下的恩德救济百姓,才使得百姓不辗转死于沟壑中。连续四年没有收成,第五年又遇蝗虫灾害,百姓的生活还没得到恢复。现在又发兵远征数千里之外,他们自带衣服粮食进入越人居住地,抬着轿子翻山越岭,靠手推着船在水中行进,远行数百里甚至上千里,两岸是茂密的山林和乱竹,船在水中行走,经常上下都要撞到石头上,树林中有许多蝮蛇、猛兽,尤其是夏季酷暑时,染上霍乱,腹泻、呕吐,各种疾病接连不断地发生;还没与敌人交锋,死伤的人就一定很多了。以前南海王反叛,陛下的先臣我的父亲派将军简忌率兵出击,南海王率领他的军队投降,将他们安置在上淦地区。后来他们再次反叛,当时正是夏季炎热多雨季节,前来平叛的楼船水军将士长期居住在船上,划桨撑篙缓慢地向前行走,还没经过交战就有一多半人死于疾病;年老的父母闻讯痛哭哀泣,幼小的孤儿哀号啼哭,家破人亡,家财产业遗失散尽,到千里之外去迎接亲人的尸体,包裹着骸骨返乡。那种悲哀的气氛,数年之后都没有消失,老人们至今还没忘记,当时还没进入越人的居住地就遭受如此的灾祸。陛下的恩德与天地匹配,贤明像日月一样高照,恩惠施及禽兽与草木,天下因一个人饥寒没能安享天年而死,陛下也会替他哀凄悲伤。如今境内没有警戒不安的现象,却要让陛下的士兵面临死亡,尸骨暴露在原野,血染山谷,边境的城门下午早早关上,上午很晚才打开,人心惶惶,都担心自己的性命,朝不保夕,臣刘安私下认为陛下要慎重而行。

【原文】

不习南方地形者,多以越为人众兵强,能难边城。淮南全国之时,多为边吏,臣窃闻之,与中国异。限以高山,人迹绝,车道不通,天地所以隔外内也。其入中国,必下领水 [1] 。领水之山峭峻,漂石破舟,不可以大船载食粮下也 [2] 。越人欲为变,必先田余干界中,积食粮乃入,伐材治船 [3] 。边城守候诚谨,越人有入伐材者,辄收捕,焚其积聚,虽百越奈边城何 [4] !且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又无车骑弓弩之用,然而不可入者,以保地险,而中国之人不耐其水土也 [5] 。臣闻越甲卒不下数十万,所以入之,五倍乃足,挽车奉饷者不在其中 [6] 。南方暑湿,近夏瘅热,暴露水居,蝮蛇蠚生,疾疢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虽举越国而虏之,不足以偿所亡 [7]

【注文】

[1] 领水: 即今江西赣江。东源为贡水,西源为章水,在赣州市北汇合后始名赣江。曲折北流,经吉安市、樟树市、丰城县到南昌市以下分为十数支,主流在星子县蛟塘东入鄱阳湖。

[2] 峭峻: 山势陡峭险峻。

[3] 余干: 即余干县。在江西东北部、信汇下游,西北濒鄱阳湖。治所在今江西余干县。辖境相当于今余干县地。春秋战国属吴、越、楚地。秦置余干县(一说西汉置县),因居余水(今信江)之涯得名,别名干越,治所在今县东北,属九江郡。西汉作余汗(音干),移治今址,属豫章郡。

[4] 诚谨: 忠诚谨慎。 积聚: 累积聚集的财物。

[5] 绵力薄材: 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

[6] 奉饷: 俸饷。奉通“俸”。

[7] 瘅(dàn)热: 古病名。泛指热性病。瘅,因劳累造成的病。 蠚(hē): 蜇(zhē),蜂、蝎子等用毒刺刺。 疾疢(chèn): 疾病。疢,热病,也泛指病。 兵未血刃: 犹兵不血刃。指未经交锋或激战。

【译文】

不熟悉南方地形的人,多数都认为因越人人多兵强,所以能侵扰边境城邑。当年淮南地区为一个封国的时候,很多淮南人做过边境的官吏,臣私下听说,越人的风土与中原人不同。因有高山峻岭阻隔,人迹稀少,车道不通,这是因天地的阻隔使中原与越自然形成内外两个区域。越人要进入中原地区,必须沿着领水而下。领水两岸的山势陡峭险峻,水流湍急,冲起的巨石可将船撞破,不能用大船装运粮食顺水而下。越人要想反叛,必须先在余干县境内开垦土地,积存粮食,然后才能进入境内,砍伐树木制造船只。我们边城防守非常谨慎严密,如果发现有越人入境砍伐树木的,就立即将其收捕,焚毁越人积蓄的粮食,即使有一百个越族,对边境城邑也无可奈何!况且越人力量单薄,不能在陆地作战,他们又没有战车、骑兵、弓弩。然而中原人不能深入越地,这是因为越人地处险要,而中原人又不服那里的水土。臣听说越人的士兵不下几十万,汉军要想进入越地,必须具备五倍的兵力,拉车运输粮饷的后勤部队还不包括在内。南方暑热潮湿,临近夏季炎热,容易流行瘟疫,将士出征暴露在外,居住在水乡,常常受到毒蛇害虫的伤害,疾病会频繁地发生,汉军还没与越人交锋,病死的就有十分之二三,即使将越国人全都俘虏了,也不足以补偿汉军所有的损失。

【原文】

臣闻道路言:闽越王弟甲弑而杀之,甲以诛死,其民未有所属 [1] 。陛下若欲来,内处之中国,使重臣临存,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归圣德 [2] 。若陛下无所用之,则继其绝世,存其亡国,建其王侯,以为畜越,此必委质为藩臣,世共贡职 [3] 。陛下以方寸之印,丈二之组,填抚方外,不劳一卒,不顿一戟,而威德并行 [4] 。今以兵入其地,此必震恐,以有司为欲屠灭之也,必雉兔逃,入山林险阻 [5] 。背而去之,则复相群聚 [6] 。留而守之,历岁经年,则士卒罢倦,食粮乏绝 [7] 。民苦兵事,盗贼必起。臣闻长者言:秦之时,尝使尉屠睢击越,又使监禄凿渠通道,越人逃入深山林丛,不可得攻 [8] 。留军屯守空地,旷日引久,士卒劳倦,越出击之,秦兵大破,乃发谪戍以备之 [9] 。当此之时,外内骚动,皆不聊生,亡逃相从,群为盗贼,于是山东之难始兴 [10] 。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耸 [11] 。臣恐变故之生,奸邪之作,由此始也 [12]

【注文】

[1] 甲: 闽越王弟之名。据说杀其兄。其他不详。 弑: 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

[2] 临存: 亲临省问。 垂赏: 称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欣赏或者指上对下、长对幼的垂爱和赏识,也用作敬辞。 圣德: 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此用以称帝德。

[3] 委质: 古时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之质于君,表示必死之节,忠于国君,称为“委质”。 贡职: 上贡赋税,指藩属或外国对于朝廷按时纳贡。

[4] 组: 古代佩印用的绶带。 不顿一戟: 不动用干戈引起兵战。

[5] 震恐: 震惊、害怕。 屠灭: 赶尽杀绝。 雉(zhì)兔: 野鸡和兔子。亦指捕猎野鸡和兔子。

[6] 背: 离开。 群聚: 成群聚集在一起。

[7] 罢倦: 疲倦。

[8] 长者: 指有德行的人。 监禄(生卒年不详): 一作史禄。秦代人。曾任御史监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配合屠睢击越,曾奉命主持开凿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境内),运送军粮辎重。渠长约三十公里,为古代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重要运河。

[9] 旷日引久: 历时长久。引,迁延。 劳倦: 劳累、疲倦。 谪戍: 古时官吏因罪降职,流放戍守边疆。

[10] 聊生: 赖以维持生活。 相从: 跟随,在一起。

[11] 耸: 通“悚”。惊动,耸动。

[12] 奸邪: 奸诈邪恶。

【译文】

臣下我听到这样的传言:闽越王的弟弟甲杀了哥哥闽越王,甲后来也被杀了,那里的百姓没人统辖。陛下如果想招他们来归降,把他们安置在内地,就派重臣前去慰问他们,施加恩德给予奖赏,用来招致他们前来归降,他们一定会扶老携幼归顺于圣明而有德的汉朝天子。如果陛下不想用这些越人,就使越人已经断绝的世系得到延续,灭亡的国家重新恢复,为他们建立王侯,用这样的方法扶植培养越人,这些越人一定会派人质到汉朝,做汉朝的藩臣,世世代代负起向汉朝缴纳贡品的职责。陛下只用一块方寸大小的金印,一丈二尺长的印绶,就可镇抚化外地区,不用劳苦一兵一卒,不用损坏一戟一矛,就产生了威德并行的效果。现在陛下如果派军队进入越地,他们必定会震惊恐慌,认为将军们要把他们屠杀灭绝,他们会像野鸡野兔一样逃奔,逃进山林险阻的地方。如果汉军撤回,他们就会重新聚集起来。假如汉军留守在越地,经过几年,将士们就会疲惫不堪,粮食缺乏或断绝。百姓苦于战争,盗贼趁机四面而起。我听老人们讲:秦朝统治的时候,曾经派都尉屠睢攻打越人,还派监禄指挥开凿河渠,打开通道,结果越人却都逃入深山丛林之中,秦军无法对他们实施进攻。只得留下驻扎守卫空旷的地方,旷日持久,士兵疲劳困倦,越人趁机出来攻击,秦兵大败,于是便征召罪犯为士兵戍卫边境。在那个时候,国境内外都动荡不安,百姓无法生存,所以结伴逃亡,结群成为盗贼,于是崤山以东的战乱便由此而发。战争是凶险的事情,一方发生紧急的事情,四面都会惊动起来。我担心变乱发生,奸邪出现,都会从进攻越人而开始。

【原文】

臣闻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言莫敢校也。如使越人蒙徼幸以逆执事之颜行,厮舆之卒有一不备而归者,虽得越王之首,臣犹窃为大汉羞之 [1] 。陛下以四海为境,生民之属,皆为臣妾 [2] 。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施之无穷,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 [3] 。夷狄之地,何足以为一日之间而烦汗马之劳乎 [4] ?《诗》云“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言王道甚大而远方怀之也 [5] 。臣安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一使之任也。

【注文】

[1] 逆: 违背。 颜行: 前行。颜行即雁行,寓意前行。 厮(sī)舆: 指贱役之人。厮,微,指砍柴者;舆,众,驾车者。

[2] 生民: 教养人民。 臣妾: 泛指统治者所役使的民众和藩属。

[3] 垂: 赐予。 覆露: 使动用法。覆,荫;露,及时雨,比喻恩泽。使受庇荫和恩泽。 安生乐业: 安居乐业。 泽被万世: 恩惠遍及万代。泽,恩泽;恩惠。被,覆盖。 泰山: 泰亦作太。在今山东泰安北。为五岳中的东岳。亦称岱宗、岱山、岱岳、泰岳。 四维: 指四方。

[4] 汗马之劳: 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语出《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5] 《诗》: 书名,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是孔子所编订。现存作品三百零五篇,绝大部分是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作品。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歌,《雅》是朝廷和贵族宴飨交际的诗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许多作品描写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爱情与婚姻、奴隶主的享乐、社会的动乱和战争等,是研究当时社会的宝贵史料。因此,孔子将《诗经》列为教授学生的课目之一,战国时,《诗经》更成了儒家的经典。《诗经》大量使用了“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赋”是直接叙述事物或表达情感,“比”是比喻,“兴”是利用景物引出要抒发的内容。这种艺术手法为后人沿用模仿。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 诗句出《诗经·大雅·常武》。其意是指统治者谋虑军事,要有信用而诚实,用兵有常,如此则王道甚大,而远方怀化之。

【译文】

臣下我听说天子的军队只有征伐而没有真正的战争,意思是说没人敢于较量。假如越人心存侥幸心理与汉朝的先锋部队作战,哪怕是一个勤杂类的士兵乘人不备逃走,即使汉军得到越王的头颅,我私下也为大汉朝廷深感羞耻。陛下以天下四海为边境,所有的百姓都属于陛下,都是陛下的臣妾。陛下广施仁德恩惠,保护养育他们,使所有的百姓安居乐业,陛下的德泽恩惠流传万世,传至子子孙孙,实施到无穷无尽,天下平安太平,如同泰山镇守四方,维系稳定。像夷狄之地,不足以天子用一天的时光发动战争,《诗经》说:“大王仁德布施天下,远方的部族自然归顺”,是说王道的深远广大,远方的部族会仰慕而归服。我私下担心,陛下命令将官们率领十万大军去伐越,是一个使臣就可以胜任的事啊!

【原文】

是时,汉兵遂出,未逾领,闽越王郢发兵距险 [1] 。其弟余善乃与相、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不请,故天子兵来诛 [2] 。汉兵众强,即幸胜之,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今杀王以谢天子,天子听罢兵,固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皆曰:“善。”即 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行 [3] 。大行曰:“所为来者,诛王。今王头至,谢罪,不战而殒,利莫大焉 [4] 。”乃以便宜案兵,告大农军,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 [5] 。诏罢两将兵,曰:“郢等首恶,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焉 [6] 。”乃使中郎将立丑为越繇王,奉闽越先祭祀 [7] 。余善已杀郢,威行于国,国民多属,窃自立为王。繇王不能制。上闻之,为余善,不足复兴师,曰:“余善数与郢谋乱,而后首诛郢,师得不劳 [8] 。”因立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并处 [9]

【注文】

[1] 距险: 据守险要之地。距通“拒”。

[2] 余善(?—前110年): 西汉时越族首领。闽越王郢之弟。汉武帝时,郢发兵击南越,汉遣大行王恢等兴师问罪,乃杀郢而降,被汉立为东越王,与越繇(yáo)王丑并处。后南越反,与之暗通声气。在侵扰边郡时,杀汉校尉,刻“武帝”玺自立。汉武帝遣横海将军韩说等率师往击。后为繇王居股等所杀。东越民被徙处江淮之间。

[3] (cōng): 古代兵器,短矛。

[4] 殒(yǔn): 死。

[5] 案兵: 亦作“按兵”。止兵不动。

[6] 无诸(生卒年不详): 西汉时越族首领。姓驺(Zōu)氏,越王勾践之后。原为闽越王,秦统一后废为君长。秦末,随番阳令吴芮起兵反秦。楚汉战争时,率越人助汉王刘邦。刘邦称帝后,复立为闽越王,王闽故地,都治(今福建福州治山之麓)。死后子郢即位。 繇君丑(生卒年不详): 闽越国国君。无诸之孙。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王郢发兵攻打南越,汉武帝派兵攻打闽越,援救南越。郢弟余善击杀郢,投降汉朝。汉朝册封余善为东越王,而以繇君丑未随郢反汉,封为越繇王。从此,闽越国一分为二,一为繇王丑,一为东越王余善。

[7] 先: 先祖。

[8] 兴师: 出兵,带兵出征。

[9] 并处: 并立。

【译文】

这时,汉朝军队已经出发,还没越过山岭,闽越王郢派兵据守险要进行抵抗。他的弟弟余善便与相、宗族贵族商量说:“因国王擅自派兵攻打南越,事先没有向天子请示,所以天子派兵讨伐问罪。汉朝的军队人多且强盛,即使侥幸取胜,后面派来的军队会更多,直到把我们的国家灭了为止。现在将国王杀了向天子谢罪,如果天子接受我们把汉军撤回,这样仍能保全国家,如果天子不接受我们,我们就全力与汉军拼死作战,不能取胜就逃亡到海上。”大家都说:“好。”当即用短矛将闽越王杀了,派使者拿着闽越王的头颅给了大行王恢。大行王恢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要杀掉闽越王。现在闽越王的头已经拿到,又向我们请了罪,闽越王不战而死,这是最大的好事。”王恢便把军队停了下来,通告大农令韩安国的军队,并派使者拿着闽越王的头飞速向天子报告。汉武帝下令撤回两位将军所率的部队,说:“闽越王郢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只有无诸的孙子繇君丑不参与这个阴谋。”汉武帝便派中郎将封丑为越繇王,侍奉闽越先祖的祭祀。余善杀了闽越王郢之后,在闽越国内威望很高,国中百姓都拥护归属他,就自立为王。繇王丑不能控制他。武帝知道后,认为为了余善,不值得再兴师动众启动军队,就说:“余善多次与郢谋划反叛,但后来又带头杀了郢,使汉军免受劳苦。”所以就封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共同治理闽越国。

【原文】

上使庄助谕意南越王,南越王胡顿首曰:“天子乃为臣兴兵讨闽越,死无以报德 [1] 。”遣太子婴齐入宿卫,谓助曰:“国新被寇,使者行矣,胡方日夜装,入见天子 [2] 。”助还,过淮南,上又使助谕淮南王安以讨越事,嘉答其意,安谢不及。助既去南越,南越大臣皆谏其王曰:“汉兴兵诛郢,亦行以惊动南越。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说好语入见,则不得复归,亡国之势也。”于是胡称病,竟不入见。

【注文】

[1] 谕意: 表明意思;示意。 胡: 即赵胡(生卒年不详)。南粤文王,赵佗孙。立三年,闽粤王郢兴兵伐南粤,他上书武帝求援,武帝派兵讨闽粤,兵未至,郢弟余善杀郢以降。他感激汉出兵相助,遣太子婴齐入汉宿卫。十余年后病死。 顿首: 以头叩地而拜。

[2] 婴齐(?—约前114年): 汉时南越国王。武王赵佗之曾孙。曾入质汉廷十余年,娶妻樛氏。父卒,归国即王位。卒谥明王。 宿卫: 指在皇城值宿警卫。

【译文】

汉武帝派庄助出使南越,向南越王说明讨伐闽越的意图,南越王赵胡磕头说:“天子竟然为了我而发兵讨伐闽越,就是死了我也无法报答天子的恩德。”于是就派遣太子婴齐到汉朝廷做侍卫,并对庄助说:“我的国家刚刚受到侵害,请使者先行一步,我正在日夜准备行装,很快就到汉朝觐见天子。”庄助回京途中,路过淮南国,汉武帝又派庄助向淮南王刘安说明讨伐闽越的事情经过,表示嘉奖他上书的好意,刘安表示谢罪,并认为自己没有朝廷那样的远见谋略。庄助离开南越之后,南越大臣们都劝告南越王说:“汉朝派出大量的军队诛杀闽越王郢,也是借此惊动我们南越。况且,先王曾经说过:‘侍奉天子一定不要失礼。’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听信汉朝使臣的好话,就去朝见天子,否则去了就回不来了,亡国的形势就要出现。”于是赵胡谎称自己生病,终究没有进京朝见汉武帝。

【原文】

元鼎四年。初,南越文王遣其子婴齐入宿卫,在长安取邯郸樛氏女,生子兴 [1] 。文王薨,婴齐立,乃藏其先武帝玺,上书请立樛氏女为后,兴为嗣 [2] 。汉数使使者风谕婴齐入朝。婴齐尚乐擅杀生自恣,惧入见要,用汉法比内诸侯,固称病,遂不[入]见 [3] 。婴齐薨,谥曰明王 [4] 。太子兴代立,其母为太后。

【注文】

[1] 南越文王: 西汉南越王。南越创立者赵佗之孙。公元前143年佗死,他继南越王位。即位之初,边境屡遭闽越侵扰,他上书武帝求援,武帝派兵讨闽越。他感激汉出兵相助,遣太子婴齐入汉宿卫。后数请归太子,汉不允。十余年后病死,谥文王。 邯郸(Hándān): 古邑名。春秋时的卫邑。即今河北邯郸。后属晋,春秋末年为赵邑。战国赵敬侯元年(前386年)赵国移都于此。 樛(jiū): 姓。 兴: 即赵兴(?—前112年),南越王婴齐子,南越国第四位君主。生于长安,母樛氏为汉人。父死,嗣位。即位时年少,其母樛氏称制,欲附汉,南越丞相吕嘉不满,举兵叛汉,他与太后及汉使者均被杀。

[2] 武帝: 即南越武帝赵佗(?—前137年)。西汉真定(今属河北)人,秦时为南海郡龙川县令,后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兼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时遣陆贾使南越,立佗为南越王,剖符通使,使和辑百越。高后时,因汉廷禁越关市铁器,愤而自称南越武帝,攻长沙边县,闽越、西瓯、骆均役属之。文帝时陆贾再使南越,乃上书称臣,去帝制。至景帝时遣使入朝请,称王朝命如诸侯。死后,其孙胡为南越王。 后: 帝王的妻子。

[3] 尚: 尊崇,注重。 擅: 超越职权,自作主张。 自恣(zì): 佛教用语。随意。 要(yāo): 要挟,胁迫。

[4] 谥(shì): 即谥号。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译文】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起初,南越文王赵胡派他的儿子婴齐到汉朝为武帝充当侍卫,婴齐在长安娶邯郸樛氏女子为妻,生一儿子,名叫赵兴。南越文王去世后,赵婴齐继承王位,他仍然藏着他曾祖父赵佗南越武帝的印玺,上书朝廷请求立樛氏女为王后,立赵兴为太子。汉朝廷多次派使臣劝勉婴齐入朝觐见天子。可是婴齐愿做一个具有专擅生杀予夺大权随心所欲的国王,害怕一入朝廷,会用汉朝法令比照内地诸侯来约束他,所以谎称有病,没到长安朝见皇上。婴齐去世后,谥号为明王。太子赵兴继承王位,其母樛氏为王太后。

【原文】

太后自未为婴齐姬时,尝与霸陵人安国少季通 [1] 。是岁,上使安国少季往谕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决,卫尉路博德将兵屯桂阳待使者 [2] 。南越王年少,太后中国人,安国少季往,复与私通。国人颇知之,多不附太后。太后恐乱起,亦欲倚汉威,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 [3] 。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于是天子许之,赐其丞相吕嘉银印及内史、中尉、太傅印,余得自置 [4] 。除其故黥劓刑,用汉法,比内诸侯 [5] 。使者皆留填抚之。

【注文】

[1] 霸陵: 即西汉文帝刘恒墓。因地处霸上,故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北。 安国少季(?—前112年): 西汉右内史霸陵人,姓安国。武帝时奉使南越,晓喻南越王兴、王太后入朝。太后与之私通,欲倚汉威,因其上书请比内诸侯,武帝许之。后南越丞相吕嘉反,与王太后等都被杀。 通: 通奸。

[2] 谏大夫: 官名。汉武帝时始置。原属郎中令。后郎中令更名光禄勋,遂改隶光禄勋。《汉书·百官公卿表》:大夫掌论议,有谏大夫,秩比八百石。王珪(guī)《齐职仪》以为秦已有,汉初不置,武帝因秦而置之。无定员,多至数十人。 终军(约前133—前112年): 西汉官员。字子云,济南(治今山东章丘)人。少好学,以辩博善文而闻名郡中。十八岁被选为博士弟子,上书评论国事,武帝任为谒者给事中,迁谏大夫。时南越与汉和亲,武帝派他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入朝。他前往见南越王,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后因南越相吕嘉作乱,杀南越王,终军亦被害。 魏臣(生卒年不详): 西汉人,随终军出使南越,协助决断。 桂阳: 即桂陵。在今河南长垣西北。

[3] 内属: 指归附朝廷为属国或属地。

[4] 吕嘉(?—前111年): 西汉时人。曾相南越王三世,宗族任职长吏者七十余人,威权重于王。武帝时因南越王兴及太后欲朝汉请内比诸侯,遂杀王及太后,举兵反。武帝接连发兵往击。后汉楼船将军杨仆与伏波将军路博德进据番禹(今广东广州),遂亡逃海岛,不久被捕杀。 太傅: 官名。春秋时晋国设置,为辅弼国君的官。战国后废。汉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

[5] 黥(qíng): 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刻涂墨的罚刑。也叫“墨刑”。 劓(yì): 古代的一种割掉鼻子的酷刑。

【译文】

南越王太后樛氏在没成为婴齐的姬妾之前,曾经与霸陵人安国少季私通。这一年,汉武帝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劝谕南越王和王太后到汉朝觐见皇上,按照境内诸侯王一样看待,又派能言善辩的谏大夫终军等宣告朝廷的谕旨,勇士魏臣等人协助他们做决定,命令卫尉路博德率军驻守在桂阳等待使臣的消息。因南越王年纪小,太后樛氏又是中原人,安国少季前往南越国,又与樛氏私通。南越国的人大多都知道,所以多数人都不归顺樛氏太后。樛氏担心发生变乱,也想倚靠汉朝的威势巩固自己的地位,便多次劝南越王赵兴和国中的群臣请求归附汉朝。随即让汉朝使臣带回给汉武帝的书信,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三年入朝一次,取消边境的关卡。于是汉武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赐给南越国丞相吕嘉银印,内史和中尉及太傅也都赐给了印信,其余的官吏由南越王自己设置。废除南越国原有的黥刑和劓刑,改用汉朝的法令,一切比照内地的诸侯。所派的使臣都被留了下来,对该地进行安抚和镇压。

【原文】

五年十一月,南越王、王太后饬治行装重赍,为入朝具 [1] 。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仕宦为长吏者七十余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 [2] 。其居国中甚重,得众心愈于王。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 [3] 。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诛。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发,欲介汉使者权,谋诛嘉等,乃置酒请使者,大臣皆侍坐饮 [4] 。嘉弟为将,将卒居宫外。酒行,太后谓嘉曰:“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 [5] ?”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 [6] 。嘉见耳目非是,即起而出 [7] 。太后怒,欲 嘉以矛,王止太后 [8] 。嘉遂出,介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阴与大臣谋作乱 [9] 。王素无意诛嘉,嘉知之,以故数月不发。

【注文】

[1] 饬(chì)治: 整理。 重赍(zī): 优厚的施与。

[2] 仕宦: 做官。 苍梧: 即苍梧郡。西汉武帝时以南越地置。因苍梧山(九嶷yí山)为名。治所在广信县(今广西梧州)。辖境相当今广西都庞岭、大瑶山以东,湖南江华、江永等县以南,广东肇庆、云浮等市以西,信宜、罗定等市以北地区。 连: 姻亲关系。

[3] 谏止: 劝阻。

[4] 介: 凭借,依靠。

[5] 酒行: 依次斟酒。

[6] 相杖: 亦作“相仗”。犹相持。

[7] 耳目非是: 指声色不同于平常。

[8] 用矛刺杀。

[9] 介: 铠甲。也指披铠甲。此处指被保护。

【译文】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十一月,南越王赵兴、王太后樛氏整理行装,携带贵重的礼物,准备入朝觐见皇上。南越国的丞相吕嘉年纪已经老了,历任南越国的三代丞相,其家族中担任过南越国重要官职的有七十多人,男的都娶了国王的女儿,女的都嫁给国王的子弟、宗室,与苍梧郡的秦王也有姻亲关系。吕嘉在南越国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深得民心,甚至超过南越王。南越王上书给汉朝廷请求归附,吕嘉多次劝阻南越王,南越王不听。吕嘉便有了背叛之心,数次称病不与汉使者见面。汉使者也都特别注意吕嘉的行动,只因他的势力强大,不能铲除。南越王和王太后也担心吕嘉等人先发动叛变,想借助汉使的势力,杀掉吕嘉等人,于是便设置酒宴款待汉使者,大臣都来奉陪。吕嘉的弟弟为南越国的将军,率领士兵在宫外巡视。敬酒的时候,太后对吕嘉说:“南越国归附汉朝,对国家有利,而丞相认为这样做不便,为什么呢?”想以此激怒汉朝的使者。但使者犹豫不决,相互观望,不敢动手。吕嘉见情况有些异常,便立即起身退席。王太后很生气,想用短矛刺杀吕嘉,南越王阻止了太后。吕嘉便离开王宫,在其弟弟士兵的保护下回去了,并称病不肯见南越王和使者,暗中与大臣密谋叛乱。南越王一直不想杀吕嘉,吕嘉知道后,也僵持几个月没发动叛变。

【原文】

天子闻嘉不听命,王、王太后孤弱不能制,使者怯无决 [1] 。又以为王、王太后已附汉,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 [2] 。参曰:“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辞不可,天子罢参。郏壮士故济北相韩千秋奋曰:“以区区之越,又有王、王太后应,独相吕嘉为害,愿得勇士三百人,必斩嘉以报 [3] 。”于是天子遣千秋与王太后弟樛乐将二千人往,入越境 [4] 。吕嘉等乃遂反,下令国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又与使者乱。专欲内属,尽持先王宝器入献天子以自媚。多从人行,至长安,虏卖以为僮仆 [5] 。取自脱一时之利,无顾赵氏社稷,为万世虑计之意 [6] 。”乃与其弟将卒攻杀王、王太后及汉使者,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 [7] 。而韩千秋兵入,破数小邑。其后越直开道给食,未至番禺四十里,越以兵击千秋等,遂灭之 [8] 。使人函封汉使者节置塞上,好为谩辞谢罪,发兵守要害处 [9]

【注文】

[1] 孤弱: 孤单薄弱。指势孤力弱。

[2] 庄参(生卒年不详): 西汉人。武帝欲派他往南越平乱,未行。其他事迹不详。

[3] 郏: 即郏县。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郏县。 韩千秋(?—前112年): 西汉官员。颍川郏县(今河南郏县)人。武帝时为济北相(一说济南相)。后南越丞相吕嘉反,武帝遣其将卒二千人前往平乱。兵入南越,连获小胜。后被诱深入,遭伏击被杀。武帝封其子延年为成安侯。

[4] 樛乐(?—前112年): 南越樛太后弟,与韩千秋一道往南越,同遭伏杀。

[5] 僮仆: 家僮与仆役。泛指仆人。

[6] 赵: 指南越国。因其国君姓赵。 社稷(jì):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 虑计: 思虑筹划;计议谋虑。

[7] 术阳: 侯国名。都今江苏睢宁。 建德: 即赵建德(生卒年不详)。南粤王婴齐长子,其母为粤女。初为术阳侯。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南粤丞相吕嘉不满王与太后上书求归汉,杀粤王赵兴、太后樛及汉使者,他被立为南粤王。同年,武帝发兵讨粤。次年,他与吕嘉兵败逃入海中,不久为汉校司马苏弘擒获,被杀。

[8] 番禺: 县名。秦置。治今广东广州。

[9] 谩(mán)辞: 谩,欺骗;蒙蔽。欺诳(kuáng)的言辞。

【译文】

汉武帝听说吕嘉不肯听从内附的命令,南越王、王太后势单力薄不能控制,汉使者胆怯又不能决断。天子又认为南越王、王太后已经归附汉朝,只有吕嘉在作乱,不足以动用兵力,准备派庄参率二千人前往南越国。庄参说:“如果以友好的目的前往,几个人就够了;如果以用武力前往,二千人就不够用了。”庄参推辞不接受,汉武帝罢免了庄参。郏县壮士原济北国丞相韩千秋自告奋勇说:“一个小小的南越国,又有南越王和王太后做内应,只有丞相吕嘉在作乱,我愿带三百个勇士,一定把吕嘉斩首向天子报告。”于是汉武帝派韩千秋与王太后的弟弟樛乐率二千人前往南越国,他们入了南越国的国境,吕嘉等人便反叛了,下令对南越国的百姓说:“国王年纪小,太后又是中原人,并与汉使者淫乱。一心想归附汉朝,把先王所有的宝器全都献给天子来讨好献媚。还想带走许多人,到长安卖给人当奴仆。只顾自己眼前一时的小利,不管南越国家的根本利益,也不为子孙万代着想。”吕嘉便与他的弟弟率军攻杀了南越王和王太后及汉朝使臣,派人通告苍梧郡的秦王及各郡县,拥立南越国明王与越人妻子所生的术阳侯赵建德为南越王。韩千秋所率的二千汉军进入南越国,接连攻下几座小城。后来南越人打开通道,提供粮食,在距番禺四十里的地方,南越国出动军队攻打韩千秋,将他的汉军全都歼灭。然后派人把汉使者的符节和信函放在边境上,编造一些动听的谎言表示谢罪,同时派兵把守边界的要害之处。

【原文】

春三月壬午,天子闻南越反,曰:“韩千秋虽无功,亦军锋之冠,封其子延年为成[安]侯。樛乐姊为王太后,首愿属汉,封其子广德为龙亢侯 [1] 。”秋,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离水;甲为下濑将军,下苍梧;皆将罪人,江、淮以南楼船十万人;越驰义侯遗别将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 [2]

【注文】

[1] 广德: 即樛广德(生卒年不详),樛乐儿子,封龙亢侯。元封六年(前105年),坐酎金免。 龙亢: 侯国名。都今安徽怀远。

[2] 伏波将军: 武官名号。西汉武帝置。历朝多沿置。 湟水: 黄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青海海晏县大坂山南坡,流经湟源、西宁、乐都、民和等市县,于甘肃永靖县境内入黄河。 楼船将军: 官名。西汉武帝时置,统水军出战。 杨仆(生卒年不详): 西汉弘农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人。武帝时以千夫为吏,河南守举为御史。使督关东“盗贼”,以严酷著称。稍迁至主爵都尉。后以楼船将军征南越,有功,封将梁侯。复与王温舒俱破东越。后将兵五万与左将军荀彘(zhì)俱击朝鲜。以失亡多,当诛,赎为庶人。病死。 浈(zhēn)水: 古水名。在今广东翁源西南之滃(wēng),为北江支流。 归义越侯严: 严为越人,降汉,为归义侯。 戈船将军: 将军名号。汉武帝时置。戈船,可能是在船下安戈,以御蛟龙水虫之害。 零陵: 即零陵郡。西汉武帝时,分桂阳郡置,治所在零陵县(今广西全州西南)。辖境相当于今湖南邵阳市、衡阳县以南,永州市、宁远县以西,武冈市和广西桂林市以东,阳朔县和湖南道县以北地。 离水: 亦作漓水。即今广西东部之桂江。 甲: 人名。越人,后归汉。其他不详。 下濑(lài)将军: 将军名号。汉武帝时置。 驰义侯遗: 人名。越人归汉者,封驰义侯。

【译文】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春季三月壬午(初四日),汉武帝听说南越国反叛,便说:“韩千秋虽然没有功绩,也是军中之冠,就封他的儿子韩延年为成安侯。樛乐的姐姐为南越王太后,首先表示愿意归属汉朝,封她的儿子樛广德为龙亢侯。”秋季,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从桂阳出发,沿湟水进军;楼船将军杨仆从豫章出发,沿浈水进军,南越降将归义侯严为戈船将军,从零陵出发,沿离水进军;南越降将甲为下濑将军,率军进攻苍梧;这次出动的军队都是由罪犯组成,又调动江、淮以南地区的楼船共十万人;南越降将驰义侯遗另率巴、蜀两地的罪犯,又征调夜郎国的军队,沿牂柯江南下,与各路大军在番禺会合。

【原文】

齐相卜式上书,请父子与齐习船者往死南越 [1] 。天子下诏褒美式,赐爵关内侯,金六十斤,田十顷 [2] 。布告天下,天下莫应 [3] 。是时,列侯以百数,皆莫求从军击越。会九月尝酎,祭宗庙,列侯以令献金助祭 [4] 。少府省金,金有轻及色恶者,上皆令劾以不敬,夺爵者百六人 [5]

【注文】

[1] 卜式(生卒年不详): 西汉河南(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人。以田畜为事,羊至千余头。因见武帝连年征发匈奴,上书愿以家财之半助边。岁余,又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资助徙边贫民。乃拜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后以郎牧羊于上林。历任缑(gōu)氏令、成皋(gāo)令、齐王太傅、齐相。南越吕嘉反,上书愿与其子从军,于是赐爵关内侯。后征为御史大夫,上言郡国不便盐铁、算缗,宜罢之。武帝不悦。次年,贬秩为太子太傅。后以寿终。

[2] 褒(bāo): 嘉奖,表扬。

[3] 布告: 通告大众。

[4] 尝酎(zhòu): 祭祀时尝饮新酒。酎,连酿三次的醇酒。

[5] 省(xǐng): 审查,检查。

【译文】

齐国的丞相卜式上书朝廷,请求汉武帝允许他们父子率领齐国熟习航船的人前往南越赴死疆场。汉武帝颁布诏书表扬卜式爱国的美德,封他为关内侯,赐黄金六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但天下没人响应。当时,列侯数以百计,却没有一个人要求从军攻打南越的。九月正好举行祭祀祖庙活动,汉武帝命令天下列侯献黄金助祭祀。少府负责检查列侯所献的黄金,凡黄金重量不足,或质地不好的,汉武帝都命令以“不敬”之罪加以弹劾,结果,被夺去爵位的有一百零六人。

【原文】

六年冬,楼船将军杨仆入越地,先陷寻陿,破石门,挫越锋,以数万人待伏波将军路博德至俱进 [1] 。楼船居前,至番禺。南越王建德、相吕嘉城守。楼船居东南面,伏波居西北面。会暮,楼船攻败越人,纵火烧城。伏波为营,遣使者招降者,赐印绶,复纵令相招。楼船力攻烧敌,驱而入伏波营中。黎旦,城中皆降 [2] 。建德、嘉已夜亡入海,伏波遣人追之。校尉司马苏弘得建德,越郎都稽得嘉 [3] 。戈船、下濑将军兵及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遂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 [4] 。师还,上益封伏波,封楼船为将梁侯、苏弘为海常侯、都稽为临蔡侯及越降将苍梧王赵光等四人皆为侯 [5]

【注文】

[1] 陷: 攻破,占领。 寻陿(xiá): 即寻陕。亦作寻峡。又名观峡山、中宿山、峡山。在今广东清远东。 石门: 位广东广州西北石门镇小北江与流溪河汇合处。因两岸有山对峙如门,故名。古为南北交通孔道、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时南越丞相吕嘉曾在此阻击杨仆楼船南下。 挫(cuò): 挫伤,折伤。

[2] 黎旦: 黎明。

[3] 校尉司马: 官名。为校尉属官。 苏弘(生卒年不详): 西汉将领。汉武帝时为伏波将军校尉司马。元鼎六年(前111)冬,伏波将军在番禺(今广东番禺)大破南越后,弘捕获南越王建德,因功封海常侯,享侯爵七年。去世后,谥庄侯。无后,国除。 郎: 南越所置郎官。 都稽(生卒年不详): 南越官员。因为抓获南越相吕嘉,被封临蔡侯。

[4] 南海: 即南海郡。秦始皇时置,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秦、汉之际地入南越国,西汉武帝时灭南越国复置。辖境相当于今广东滃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其后渐缩小。 郁林: 即郁林郡。西汉武帝时置,治所在布山县(今广西桂平西南古城)。辖境相当今广西三江、鹿寨、桂平以西、邕(yōng)宁、上思、宁明以北、贵州榕江及越南高平一带。 合浦(pǔ): 即合浦郡。西汉武帝时置,治所在徐闻县(今广东徐闻南)。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开平以西南,广西容县、玉林、横县以南地区。 交趾(zhǐ): 即交趾郡。西汉初南越赵佗置。元鼎六年(前111年)归汉。西汉时治所在羸(léi) (lóu)县(今越南河内西北)。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地区。 九真: 即九真郡。西汉初南越赵佗置。武帝时归汉。治所在胥浦县(在今越南清化东山县杨舍村)。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河东部地区。 日南: 即日南郡。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治所在西卷县(今越南广治西北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 珠厓(yá): 即珠厓郡。一作朱崖郡。西汉武帝时置,治所在瞫(shěn)都县(今海南海口琼山东南三十里)。 儋(dān)耳: 即儋耳郡。西汉武帝时置,治所在儋耳县(今海南儋州西北南滩)。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部地区。始元五年(前82年)并入珠厓郡。

[5] 将梁: 侯国名。具体位置不详。 海常: 侯国名。食邑在东莱郡(治今山东掖县)。一说在琅邪(治今山东诸城)。 临蔡: 侯国名。食邑在河内郡(治今河南武陟)。 赵光: 西汉时南越国苍梧王,降汉,封随桃侯。

【译文】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冬季,楼船将军杨仆率军入南越境内,首先攻下寻陕,击破了石门要塞,挫败南越的锋锐,后又率领数万人等待伏波将军路博德到来一起前进。楼船将军为前锋,到达南越番禺。南越王赵建德、丞相吕嘉据城防守。楼船将军占据城的东南面,伏波将军占据城的西北面。到黄昏时,楼船将军击败南越人,放火烧城。伏波将军设立军营,派使者招揽投降的南越官兵,赐给印信绶带,又命令他们去召回自己的同伴。楼船将军尽全力攻打、火烧敌军,南越军被驱赶进入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军营中。天亮时,城中的南越军全部投降。赵建德、吕嘉已在夜里逃到海上,伏波将军派人去追击。校尉司马苏弘俘虏了赵建德,南越郎官都稽俘虏了吕嘉。戈船、下濑所率的部队与驰义侯所率的夜郎军还没到达,南越国已被平定。于是汉朝便在此地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大军班师返回,汉武帝加封伏波将军食邑,封楼船将军杨仆为将梁侯、苏弘为海常侯、都稽为临蔡侯,南越降将苍梧王赵光等四人都被封为列侯。

【原文】

初,东越王余善上书,请以卒八千人从楼船击吕嘉。兵至揭阳,以海风波为解,不行,持两端,阴使南越 [1] 。及汉破番禺,不至。杨仆上书:“愿便引兵击东越。”上以士卒劳倦,不许,令诸校屯豫章梅岭以待命 [2] 。余善闻楼船请诛之,汉兵临境,乃遂反,发兵距汉道。号将军驺力等为“吞汉将军”,入白沙、武林、梅岭,杀汉三校尉 [3] 。是时汉使太农张成、故山州侯齿将屯,弗敢击,却就便处,皆坐畏懦诛 [4] 。余善自称武帝。

【注文】

[1] 揭阳: 即揭阳县。秦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揭阳西北。以在揭阳岭之南为名。

[2] 梅岭: 在今江西南昌西湾里区,为西山最高峰。

[3] 驺(zōu)力(生卒年不详): 东越王余善部将,随余善反汉。 吞汉将军: 东越王余善所置将军名号。 白沙: 地名。在今江西鄱阳西。 武林: 即今江西余干东北武陵山。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东越王余善发兵拒汉,使驺力等入白沙、武林、梅岭,汉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入东越,皆即此。

[4] 太农: 即大农,参见前“大司农”条注。 张成(?—约前111年): 西汉官员。余善叛乱,他怯懦避战,被杀。 山州: 汉时侯国名。具体位置不详。 齿: 即刘齿(?—约前111年)。西汉城阳共王刘喜之子,封山州侯,坐酎金失侯。余善叛乱,他怯懦避战,被杀。 却: 退。

【译文】

起初,东越王余善上书给皇上,请求率八千士兵随楼船将军杨仆攻打吕嘉。军队到了揭阳后,他借口海上风浪大,停止不前,抱着两头观望的态度,暗地派使者到南越。到汉军攻破番禺,东越余善的军队还没到来。杨仆上书给皇上:“愿意乘胜率军攻打东越。”皇上考虑士兵疲劳困倦,没有允许,下令各路屯兵在豫章、梅岭等待命令。余善听说楼船将军杨仆请求攻打东越,汉朝军队已屯兵在边境,于是决定反叛,发动军队到汉军所经过的通道上堵截抵抗。还赐号将军驺力为“吞汉将军”,率军进入白沙、武林、梅岭,杀死汉军三个校尉。这时汉朝派大农令张成、原山州侯刘齿率军驻守在那里,他们不敢出兵进击,反撤退躲避起来,都以畏敌懦弱被处死。余善随即自称为武帝。

【原文】

上欲复使杨仆将,为其伐前劳,以书敕责之曰:“将军之功独有先破石门、寻陿,非有斩将搴旗之实也,乌足以骄人哉 [1] !前破番禺,捕降者以为虏,掘死人以为获,是一过也。使建德、吕嘉得以东越为援,是二过也。士卒暴露连岁,将军不念其勤劳,而请乘传行塞,因用归家,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是三过也。失期内顾,以道恶为解,是四过也 [2] 。问君蜀刀价而阳不知,挟伪干君,是五过也。受诏不至兰池,明日又不对 [3] 。假令将军之吏,问之不对,令之不从,其罪何如?推此心在外,江海之间可得信乎?今东越深入,将军能率众以掩过不?”仆惶恐对曰:“愿尽死赎罪。”上乃遣横海将军韩说出句章,浮海从东方往;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中尉王温舒出梅岭,以越侯为戈船、下濑将军,出若邪、白沙,以击东越 [4]

【注文】

[1] 伐: 夸耀。 敕责: 斥责。 斩将搴(qiān)旗: 斩杀敌将,拔取敌旗,形容勇猛善战。搴,拔取。 乌: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 失期: 超过了限定的日期;误期。 内顾: 关心顾虑家室之事。

[3] 兰池: 即兰池宫。秦离宫。在今陕西咸阳。 不对: 不回复。

[4] 横海将军: 官名。西汉置。武帝攻东越,以韩说为横海将军。三国魏后成为杂号将军。 句章: 县名。治今浙江宁波。 王温舒(?—约前104年): 西汉酷吏。阳陵(今陕西西安高陵区)人。少时曾以盗墓为生。后任亭长、廷史,事张汤,迁御史,督捕盗贼,以刑杀为威。任广平都尉时,选郡中豪民为爪牙,督办盗贼,为政严酷。武帝以为能,迁河内太守,在河内镇压豪强,连坐千余家,大者族诛,小者杀戮,流血十余里。为人多谄,有势即为奸多不究,无势则遭侵辱。后历任廷尉、中尉、少府、右内史等职。因获罪自杀。 若邪: 山名,即若邪山。一作若耶山。在今浙江绍兴南。

【译文】

汉武帝想再派杨仆率军攻打东越,却因他居功自傲,便下诏书责怪他说:“将军的功劳只是先攻破石门、寻陕而已,并没有斩将夺旗的功勋,有什么可值得骄傲呢!以前攻破番禺,你将捕获投降的人当作俘虏,挖出死人冒充是战场上斩杀的敌人,这是第一条罪过。使赵建德、吕嘉得到东越的救援,这是第二条罪过。士兵连年暴露在野外,将军不念记他们的辛劳,自己却请求乘坐驿车到边塞巡行,乘机回家探亲,怀揣金、银印信,挂着三条绶带,向乡里夸耀,这是第三条罪过。留恋妻妾儿女,延误归营日期,却以道路险阻为借口,这是第四条罪过。问你蜀地的刀价,你装作不知道,用虚伪欺诈手段冒犯君主,这是第五条罪过。接受诏书却不去兰池宫,第二天也不作解释。假如将军的部下,问话不回答,命令他也不服从,你认为他该是什么罪?以此推论在外怀有这种心肠,在江海的战场上能使士兵信任吗?现在东越军队已深入我边境,将军是否能率军以弥补自己的罪过呢?”杨仆惶恐不安地回答说:“我愿尽死力赎罪!”汉武帝便派横海将军韩说从句章出发,渡海从东面前往;楼船将军杨仆从武林出发,中尉王温舒从梅岭出发,以南越降将为戈船将军、下濑将军,从若邪、白沙出发,攻打东越。

【原文】

元封元年冬十月,汉兵入东越境 [1] 。东越素发兵距险,使徇北将军守武林 [2] 。楼船将军率钱唐辕终古斩徇北将军 [3] 。故越衍侯吴阳以其邑七百人反攻越军于汉阳 [4] 。越建成侯敖与繇王居股杀余善,以其众降 [5] 。上封终古为御儿侯,阳为卯石侯,居股为东成侯,敖为开陵侯 [6] 。又封横海将军说为按道侯,横海校尉福为缭荌侯,东越降将多军为无锡侯 [7] 。上以闽地险阻,数反复,终为后世患,乃诏诸将悉徙其民于江、淮之间,遂虚其地 [8]

【注文】

[1] 元封: 西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所用的年号。共计六年,即公元前110年至前105年。

[2] 徇北将军: 东越官名。

[3] 钱唐: 即钱唐县。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杭州西灵隐山下。西汉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 辕终古(生卒年不详): 西汉将领。钱唐人(今浙江杭州)。在平定东越反叛时,斩东越徇北将军,封御儿侯。

[4] 吴阳: 西汉时东越人。东越封衍侯,曾往汉,汉使归谕余善,余善不听。西汉征东越,他率七百人反越,攻越军于汉阳,后封卯石侯。 汉阳: 地名。在今福建浦城北。

[5] 繇王居股(生卒年不详): 西汉武帝时继繇王丑为繇王。公元前111年,东越王余善举兵叛汉,武帝派韩说等率大兵讨叛,他与越建成侯敖、越衍侯吴阳等合谋,杀余善降汉,被封东成侯。

[6] 御儿: 侯国名。都今浙江桐乡。 卯石: 侯国名。食邑在济南(治今山东章丘)。 东成: 侯国名。属九江郡(治今安徽寿县)。 开陵: 侯国名。属临淮郡(治今江苏泗洪)。

[7] 按道: 侯国名。属南阳(治今河南南阳)。 横海校尉: 武官名号。汉武帝时置,时汉攻东越,有横海校尉福。 福(生卒年不详): 西汉将领。任横海校尉,攻东越有功,封为缭荌侯。 缭荌(àn): 侯国名。具体位置不详。 多军: 东越降将,封无锡侯。 无锡: 侯国名。都今江苏无锡。

[8] 闽地: 即闽越地区。

【译文】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冬季十月,汉兵进入东越国境。东越王平时就派兵占据险要地带,命令徇北将军守卫武林。楼船将军的部下钱唐县人辕终古杀了徇北将军。原东越衍侯吴阳率其城邑的七百人,在汉阳对越军进行反攻。东越建成侯敖与繇王骆居股杀了东越王余善,率众投降。汉武帝封辕终古为御儿侯,吴阳为卯石侯,骆居股为东成侯,敖为开陵侯。又封横海将军韩说为按道侯,横海校尉福为缭荌侯,东越投降的将军多军为无锡侯。汉武帝因闽越地形险阻,数次反叛无常,终将给后世带来祸患,于是下令诸将领将当地的民众迁到长江、淮河之间,使闽越地区成为空地。 VxX3ViFJuyqgs5T2DB3v70d7xB2AA/KTBT0gRRVF+drdLe3CK/3xKvY87SGOGQr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