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通西域

【内容提要】

本篇主要叙述了汉王朝为反击匈奴,派使者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相通的历史过程。

我国汉代称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阔地域为西域。历史记载西域拥有三十六国,后分成五十余国。西域各国语言不一、人口稀少,互不统属,多以城郭为中心兼营农牧业,也有少数国家逐水草而居。汉朝廷为统治天下,派使者出使西域,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汉武帝为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了解大月氏王国的情况。张骞从大月氏王国返回长安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汉武帝听后非常兴奋,特别重视张骞提供的西域这些情况。

汉朝军队把匈奴驱逐到大沙漠以北后,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畅行无阻,张骞受汉武帝的派遣,肩负重任,再次出使西域。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后,汉军把匈奴驱逐到大沙漠以北。汉武帝采纳张骞趁机招纳西域各国为汉朝藩臣的建议,派张骞携带牛马财物,出使西域。乌孙国王畏惧相邻的匈奴,没有答应与汉朝结为兄弟之邦的提议。张骞派人联络大宛、康居、大月氏等诸国,与汉朝建立了联系。乌孙国王派人随张骞回国,了解汉朝的强弱。汉武帝带领西域各国使臣出访沿海地区,显示汉朝广大富强,各国使臣为之惊骇。

汉朝廷与西域相通后,采取笼络政策,维护当地的稳定。汉成帝为平定乌孙国酋长之间的混乱,派朝臣段会宗前去安抚乌孙王国。段会宗到达乌孙国,立安日的弟弟末振将为小乌孙王,安定了全国之后返回。小乌孙王末振将害怕被大乌孙王雌栗靡吞并,派贵族乌日领诈降,趁机刺杀了雌栗靡。汉朝想讨伐末振将已力不从心,只得派段会宗前去立汉公主刘解忧之孙伊秩靡为大乌孙王。大乌孙王伊秩靡和酋长难栖合谋刺杀了末振将,安日之子安犁靡代理小乌孙王。乌孙大酋长难栖刺杀末振将有功,段会宗奏请任命他为坚守都尉,以资鼓励。杀害大乌孙王的同谋逃往康居王国,谋求吞并大小乌孙王。自从乌孙分成大小两个国王以来,汉朝常处在忧虑与劳累之中。而此时康居王国派来王子充当人质侍奉汉朝。朝廷知道康居王国想借此与汉朝做买卖,得到汉朝财物,他们没有因路途遥远不送来人质,还想与汉朝通好,便采取笼络政策继续与康居王国往来,以此达到稳定西域地区的目的。

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示意图

【原文】

汉武帝元朔三年。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 [1] 。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2] 。”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 [3] 。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4]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 [5] 。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 [6] 。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7] 。留岁余,会伊穉斜逐于单,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 [8] 。上拜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 [9] 。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10]

【注文】

[1] 敦煌: 即敦煌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敦煌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 祁连: 即祁连山。一名雪山。在今甘肃酒泉南。广义的祁连山亦指甘肃西部和青海东北部边境山地。因在河西走廊南边。亦称南山。 冒顿(Mòdú)(?—前174年): 匈奴单于。姓挛鞮(Luándī)。秦二世时(前209年)杀父头曼自立。建立奴隶制军事政权,增设官职,加强军力,东灭东胡,西逐月氏,控制西域诸国,北服丁零,南并楼烦、白羊,进占河套一带,势力强大。西汉初年,经常南下,成为汉初西北地区最强劲的敌对势力。曾围刘邦于白登(山西大同东北)。自后汉与结和亲之约,遣公主为阏氏,岁赠币帛,开放关市,终文帝、景帝之世不变。

[2] 老上单于: 即西汉时匈奴单于稽粥(?—前161年)。冒顿单于之子。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立。在位期间,继冒顿之后再击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迫使月氏远徙伊犁河流域。又重用汉宦者中行说,多次侵扰汉边郡。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率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杀汉北地都尉卬,威胁长安。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年),与汉通书修好。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称号。全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语,“撑犁”为“天”,“孤涂”为“子”,“单于”为“广大”之意。简称“单于”。西汉五凤元年(前57年)匈奴一度分裂,五单于并立。 遁(dùn)逃: 逃走,逃避。

[3] 陇(lǒng)西: 郡名。战国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西汉时辖境相当于今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水东部地区。后辖境多次变化。东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治所迁到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南)。延光三年(124年)还治狄道。三国魏又迁到襄武。北魏时辖襄武、首阳二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陇西附近地区。隋开皇初改为渭州。隋炀帝大业年间复为陇西,辖襄武、陇西、渭源、障县、长川五县。陇西也为古地区名。又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 径: 经过,行经。

[4] 得间: 找到机会。 乡: 通“向”。 大宛(yuān): 汉西域国名。又称破洛那、沛汗、跋贺那。有谓即古渠搜国。汉时王治贵山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卡散赛),属邑大小七十余城。居民从事农牧业,种稻麦,盛产葡萄、苜蓿,以汗血马著名。商业也较发达。西汉武帝时通西域,至其地。武帝时后贰师将军李广利伐之,宛人斩其王毋寡以降,汉更立昧蔡为宛王,取汗血马归。后岁余,宛贵人相与杀昧蔡,立母寡弟蝉封为宛王,遣其子入质于汉。后属西域都护府。

[5] 抵: 到达。 康居: 汉西域国名。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王都卑阗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西汉元帝时,康居迎匈奴郅至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抗乌孙。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入康居,诛灭郅支单于。 大月氏: 参见前“月氏”条注。

[6] 肥饶: 肥沃富饶。 寇: 入侵者。 胡: 古代对北方及西域各族的泛称。又按所居的方位概称东胡或西胡。秦汉时往往专指匈奴,谓匈奴以东的各族为东胡。后也泛指外族人。

[7] 并南山: 南山即长安南面的终南山,由此往西,山脉绵延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一带),称并南山。

[8] 伊穉(zhì)斜: 即伊稚斜单于(?—前114年)。西汉时匈奴单于。军臣单于之弟,原为匈奴左谷蠡(lí)王。汉武帝时军臣死后,攻败太子于单,自立为单于。在位十三年。曾命匈奴数万骑攻入代郡、雁门、定襄、上郡,杀掠吏民甚众。汉武帝多次派卫青、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击匈奴,匈奴大败,遂退居漠北。 于单(?—前126年): 匈奴军臣单于之子,又作“於单”。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军臣单于死,其弟伊稚斜单于继位。太子于单耻居其下,逃奔于汉。汉封之为涉安侯。数月而卒。 堂邑氏(生卒年不详): 本名甘父、甘夫,匈奴人。善射,身强体壮,在与汉军作战中被俘。为汉人堂邑氏家奴,史称堂邑父。武帝时奉命扈从张骞出使大月氏,欲约大月氏王夹攻匈奴。途中历经艰险,常射禽兽充饥。道经匈奴,被俘执,滞居其地十余年。后脱出,随骞前往大宛、康居、大夏。居岁余,从天山南路经羌族地区返归,途中复为匈奴军拘执,留岁余。后趁匈奴单于死于内乱,始同张骞脱身返长安,被封为奉使君。 奴: 奴隶,奴仆。 甘父: 即堂邑父。

[9] 太中大夫: 官名。亦作大中大夫。秦朝置。西汉沿置,位居诸大夫之首,武帝时位在光禄大夫下,秩比千石,无员额。侍从皇帝左右,掌顾问应对、参谋议政、奉诏出使等,多以宠臣贵戚充任。名义上隶属光禄勋(郎中令)。 奉使君: 堂邑父所授官号。

[10] 唯: 只有。

【译文】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起初,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匈奴冒顿击败了它。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做饮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心中怨恨匈奴,却没人愿意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途经匈奴所控制的地区,被匈奴单于俘获,扣留在匈奴十多年。张骞找机会逃脱,向西方的月氏国走去,经数十日,到了大宛王国。大宛人听说汉朝物产丰富,想通使结好,却一直未能实现,见到张骞,非常高兴,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送他到康居国,又转送到大月氏国。原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占领了它的土地定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来侵扰,没有一点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便离开那里回国,他沿南山走,打算从羌人的居住区返回,又被匈奴俘获。拘留了一年多,正赶上匈奴伊稚斜单于驱逐太子于单,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逃回长安。皇上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刚出发时有一百多人,一去十三年,只有他们两人活着回来。

【原文】

元狩元年。初,张骞自月氏还,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大宛在汉正西,可万里 [1] 。其俗土著,耕田。多善马,马汗血。有城郭、室屋,如中国 [2] 。其东北则乌孙,东则于寘 [3] 。于寘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 [4] 。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 [5] 。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隔汉道焉 [6] 。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皆行国,随畜牧,与匈奴同俗 [7] 。大夏在大宛西南,与大宛同俗。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 [8] 。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 [9] 。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10]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11]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12] 。欣然以骞言为然。

【注文】

[1] 具: 完备,详尽。 西域: 西汉以后对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阳关(在今敦煌西)以西地区的总称。狭义的西域专指今帕米尔高原以东的我国新疆,广义的西域则系通过狭义的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今中亚、西亚、南亚次大陆、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风俗: 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2] 城郭: 城邑,城市。

[3] 乌孙: 古族名和古国名。王称“昆弥”,治赤谷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伊什特克附近,一说在今新疆温宿北天山中,一说在新疆特克斯河流域)。分布在即今伊犁河到天山一带。一般认为其先民系古代坚昆人从叶尼塞河流域南下的一支。原游牧于敦煌、祁连间,西汉初为大月氏所破,部落归服匈奴。匈奴老上单于时,乌孙王借匈奴兵,迫大月氏南徙,据有其地,自立为国,故其民中有塞种及大月氏种。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乌孙王与汉结盟。汉先后以宗室女细君、解忧两公主妻之。属西域都护。汉于赤谷城驻军、屯田。 于寘(tián): 西域古国名。又作于阗、于遁、瞿萨旦那、豁旦、屈丹、五端、兀丹、忽炭、斡端。汉时,王治西域,在今新疆和田境内。多桑麻,产玉。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有文字。信仰佛教。西汉通西域后,属西域都护。

[4] 西海: 古人以中国四周有四海环绕,位于西方者为西海,具体说法不一。 盐泽: 湖泊名。今新疆罗布泊。因湖水含盐质而得名。

[5] 潜行: 秘密行走。 河: 此处指黄河。

[6] 陇西长城: 即秦所筑长城一段。西起临洮(今甘肃临洮)。秦汉时属陇西郡。

[7] 奄(yǎn)蔡: 即奄蔡国。中亚古游牧部族。一作阖苏。为张骞首次西使所闻的大国之一,时有控弦者十余万。一般以为应即西史所见游牧于咸海、里海北部草原之Aorsi。后奄蔡改名阿兰聊,或以为阿兰聊即西史所见Alani,奄蔡后为Alani所灭。 行国: 指随畜牧逐水草而居,无固定城郭。 畜牧: 在原野饲养牲畜。

[8] 邛(qióng): 即邛崃山。在今四川邛崃西南。

[9] 度(duó): 推测,估计。

[10] 恶(wù): 讨厌,憎恨。 径: 直,直截了当。

[11] 安息: 音译帕提亚。亚洲西部古国。即今伊朗。原为古波斯帝国的一个省,后隶属于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西王国。公元前247年宣告独立,建立阿萨息斯王朝。都城在番兜(即百牢门,今达姆甘),又相继迁至埃克巴坦那、忒息丰(今伊拉克巴格达附近)。领有全部伊朗高原及两河流域,为西亚大国。 奇物: 珍奇宝物。

[12] 重(chóng)九译: 语言经过辗转翻译才能够听懂。借指边远之地。 殊俗: 风俗、习俗不同。 四海: 古人认为中国有四海环绕,因而用以泛指全国各处。

【译文】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当初,张骞从月氏国回来后,向汉武帝详细报告西域各国的风俗民情:“大宛国在我国的正西面,约一万里。那里的百姓定居,耕种田地。产好马,出的汗像血一样红。有城郭、房屋,与我国相同。它的东北方是乌孙国,东面是于寘国。于寘国的西面,河水都向西流入西海;东面的河水向东流入盐泽。盐泽一带河流从地下流走,南面是黄河的源头。盐泽距长安约有五千里。匈奴右方在盐泽的东面,直到陇西的长城,南面与羌人相邻,隔断了我国通往西域的道路。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王国都不定居,随畜牧逐水草而居,与匈奴习俗相同。大夏国在大宛国的西南面,与大宛国习俗一样。我在大夏国时,见到邛崃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出产的布,我问他们:‘这东西是从哪儿得来的?’大夏国人说:‘是国内的商人从身毒国买来的。身毒国在大夏国的东南面几千里,生活习俗也是定居,与大夏国相同。’以我的推测,大夏国距我国有一万二千里,在我国的西南方。而身毒国又位于大夏国东南方几千里,并有蜀地的物产,说明身毒国离蜀地不太远。现在派使者去大夏国,途经羌人地区,路险,羌人又厌恶;稍向北走,将会被匈奴俘获;从蜀地走直路,又没有盗寇。”汉武帝听说大宛和大夏、安息等都是大国,盛产珍奇物品,人民定居,与中国很相似,只是军事力量薄弱,喜欢中国的财物,他们北面是大月氏、康居等国,兵力较强,可以用贿赂引诱他们归附。如果能够用仁义的手段使他们归属,将会扩地万里,远方来的人通过九重翻译来朝见,不同习俗的国家归入中国的版图,使天子的声维恩惠遍于四海。所以,汉武帝非常重视张骞的建议。

【原文】

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幕北,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 [1] 。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 [2] 。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蛮夷俗恋故地,又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 [3]

【注文】

[1] 浑邪(yé)王(生卒年不详): 浑邪是匈奴的部落名,在今甘肃武威、张掖一带。浑邪王是匈奴部落的最高统治者。 幕北: 即漠北。指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南大致以戈壁为界,东大致到克鲁伦河,西至杭爱山、阿尔泰山一线。

[2] 建言: 以言辞或文章提供意见。 昆莫(生卒年不详): 乌孙首领的称号。又译“昆弥”。武帝时,曾为乌孙王。最初,其父被大月氏击杀,逃亡到匈奴。壮大后,请求匈奴单于帮助报父的怨仇,驱逐月氏向西迁至大夏地区,恢复了乌孙王的地位。

[3] 赍(jī): 携带,持。 持节副使: 持节使的副职。持节使指代皇帝出使。

【译文】

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汉军将匈奴驱逐到沙漠以北,从盐泽以东,见不到匈奴的踪迹,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畅通了。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事奉匈奴,匈奴派兵攻打他,不能取胜而远去。现在匈奴单于被我军击败,而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又空无人烟。蛮夷族的习俗好依恋故地,又贪图中原的财物,现在如果用丰厚的财物贿赂乌孙,招引他们向东来,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与我国结为兄弟,依据形势他们会听从我朝调遣的,这样就如同断了匈奴的右臂。与乌孙联合后,它西面的大夏所属的国家都可以招来成为我国的藩臣。”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便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牛羊数以万计,随身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只要路途方便,就派他们出使其他各国。

【原文】

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 [1] 。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 [2]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 [3] 。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诸旁国。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 [4] 。是岁骞还,到,拜为大行 [5] 。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

【注文】

[1] 倨(jù): 傲慢。

[2] 谕指: 以天子之意晓谕之。 公主: 皇女、王女、宗女的封号。 距: 古同“拒”,抵抗。

[3] 服属: 顺从归属。 移徙: 迁移,转移。

[4] 窥: 伺机图谋,觊觎。

[5] 大行: 官名,即大行令。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改典客为大行令,主管交聘事务,为九卿之一,秩中二千石。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等。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大行令为大鸿胪,行人改名为大行令。

【译文】

张骞到达乌孙国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态度傲慢,礼数不周。张骞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能回到原来东面的故地居住,汉朝就把公主许配昆莫作夫人,并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匈奴一定会被打败。”乌孙自认为离汉朝太远,不知汉朝大小;因长期以来一直臣服于匈奴,且又靠近匈奴,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迁徙到东面去。张骞在乌孙国滞留很久,一直没得到明确的答复,便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附近的国家进行联络。乌孙派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国,又派使节数十人,马数十匹,随张骞到汉朝答谢,密令他们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当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任他为大行。一年多以后,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与各国的使臣一起回到长安,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

【原文】

西域凡三十六国,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1] 。河有两原: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合流东注盐泽。盐泽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循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 [2] 。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循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3] 。故皆役属匈奴。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 [4]

【注文】

[1] 凡: 总共。 玉门: 关名。西汉武帝置,在今甘肃敦煌西北一百五十里小方盘城。因古代西域玉石皆经此输入,故名。与其南边的阳关,同为汉时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习称出玉门关为北道,出阳关为南道。 阳关: 西汉置,在今甘肃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古董滩西。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葱岭: 在今新疆西南。古代为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西部诸山的总称。古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通,多经由葱岭山道。汉属西域都护府。

[2] 鄯(shàn)善: 西域国名。本名楼兰。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改名鄯善。都城在捍泥城(今新疆若羌东北罗布泊西岸)。辖境相当于今新疆罗布泊及孔雀河下游至阿尔金山山脉北麓之地。 循: 顺着,沿着。 河西: 古地区名。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黄河南段之西。汉、唐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 莎(shā)车: 古西域国名。汉时都城在莎车城(今新疆莎车)。为丝绸之路南道的要冲。盛产玉,出铁。宣帝时,属西域都护,立乌孙公主之子,汉外孙万年为王。元帝时,其王延为侍子,生长于长安,爱慕汉文化,参用汉制。 逾: 越过,超过。

[3] 车师: 亦作姑师。古西域族名。汉宣帝时分前后两部:前部亦称“车师前国”,都城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交河故城遗址),辖境相当于今新疆吐鲁番盆地;后部亦称“车师后国”,都城在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南泉子街一带),辖境约相当于今新疆奇台、吉木萨尔二县地。属西域都护。元帝时戊己校尉始屯田于前部交河城。 前王廷: 指治交河城的前部。 随: 沿着。 疏勒: 古西域国名。又作疎勒、竭叉、沙勒、佉(qū)沙、室利讫粟多底、伽师祗离、乞思合儿、可失哈耳、可失哈里、合失合儿、乞失哈里、哈实哈儿、哈失哈。都城在疏勒城(今新疆喀什)。居民从事农业,精于工艺,开采铜铁。有城郭、文字(婆罗米文中亚直体)。信仰佛教。属西域都护。

[4] 日逐王: 匈奴贵族封号,分左、右。位次于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与左右温禺鞮王及左右渐将王并称为“六角”。 僮仆都尉: 匈奴官名。西边日逐王置于焉耆、危须、尉黎间,掌诸国赋税。匈奴视诸国为僮仆,故名。汉宣帝时日逐王降汉,汉使郑吉为西域都护,并护南北两道,僮仆都尉由此罢。 焉耆(Yānqí): 即焉耆国。又名乌耆国、乌缠国、乌夷国、阿耆尼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员渠城(今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城子,一说在四十里城子西北日仔和田旧城)。居民务农、捕鱼、畜牧,有文字。初属匈奴,西汉宣帝时属西域都护府。汉末又属匈奴。 危须: 即危须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今新疆和硕东乌什塔拉回族乡附近。后并于焉耆。 尉黎(Yùlí): 即尉犁。古西域国名。汉时王治尉犁城,在今新疆焉耆西南紫泥泉一带。汉时属西域都护。后并于焉耆。

【译文】

西域共有三十六个国家,南北是大山,中部有河,东西有六千多里,南北有一千多里,东面与汉朝的玉门关、阳关相连,西面直到葱岭。中部的河有两个源头:一出自葱岭,一出自于阗,合流后向东流入盐泽。盐泽距玉门关、阳关三百多里。从玉门关、阳关出发到西域有两条道路:从鄯善国沿南山北麓前行,沿河向西到莎车国,这是南道;从南道向西越过葱岭,则到大月氏、安息。从车师国前王廷顺北山沿河向西到疏勒国,这是北道;从北道向西越过葱岭,可到大宛、康居、奄蔡等国。以前这些国家都隶属于匈奴。匈奴西面的日逐王设置僮仆都尉统辖西域各国,经常驻在焉耆、危须、尉黎等国之间,向各国征收赋税,掠取他们的财富。

【原文】

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发徙民以充实之 [1] 。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 [2]

【注文】

[1] 酒泉郡: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置,治所在禄福县(今甘肃酒泉)。因郡治城下有泉,泉味如酒得名。辖境相当于今甘肃河西走廊西部。一说初建郡于元鼎二、三年间或六年,辖境有今河西走廊全境。其后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其辖仅及今甘肃疏勒河以东、高台县以西地区。 徙民: 移民。

[2] 武威郡: 西汉武帝时以匈奴休屠王地置(一说昭,宣帝时分张掖郡置),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属凉州。辖境相当于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市以东及石羊河流域地区。

【译文】

既然乌孙王不肯回到东方的故地,汉朝便在匈奴浑邪王统辖的故地设置酒泉郡,逐渐迁徙内地的百姓充实这个地区。后来又从酒泉郡分出部分地区设置武威郡,以此隔绝匈奴与羌人联系的通道。

【原文】

天子得宛汗血马,爱之,名曰“天马” [1] 。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其后益习而衰少焉 [2] 。汉率一岁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 [3]

【注文】

[1] 汗血马: 即天马。汉朝对得自西域的良马的称呼。意即神马。

[2] 辈: 表示人的多数,批。 赍操: 携带。 放(fǎng): 仿效,模拟。 博望侯: 即张骞,参见前“张骞”条注。博望为张骞所封侯国,都今河南方城博望镇。

[3] 反: 返回,返还。后作“返”。

【译文】

汉武帝得到大宛产的汗血马,非常喜爱,命名为“天马”。到大宛去搜求“天马”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汉朝出使外国的使团,多的一行数百人,少的一百多人,他们所带的礼物与博望侯张骞出使时大抵相当,后来随着对西域的熟悉,出使的人数也逐渐减少。汉朝在一年中,派往西域的使者,多时十余批,少时五六批;路程远的八九年才能返回,路程近的也需数年才能回来。

【原文】

六年。博望侯既以通西域尊贵,其吏士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 [1] 。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往,听其言,予节,募吏民,毋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 [2] 。来还,不能毋侵盗币物,及使失指,天子为其习之,辄覆按致重罪,以激怒令赎,复求使 [3] 。使端无穷,而轻犯法。其吏卒亦辄复盛推外国所有,言大者予节,言小者为副,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效之 [4] 。其使皆贫人子,私县官赍物,欲贱市以私其利 [5] 。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汉使乏绝积怨,至相攻击 [6] 。而楼兰、车师小国,当空道,攻汉使王恢等尤甚,而匈奴奇兵又时遮击之 [7] 。使者争言西域皆有城邑,兵弱易击。于是天子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将万五千骑出九原二千余里,至浮沮井而还 [8] 。匈河将军赵破奴将万余骑出令居数千里至匈河水而还 [9] 。以斥逐匈奴,不使遮汉使,皆不见匈奴一人 [10] 。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 [11]

【注文】

[1] 奇怪: 不寻常的人或事物。

[2] 绝远: 极其辽远。

[3] 失指: 亦作“失旨”。不合帝王旨意。 覆按: 即“覆案”,复审案件。 赎: 用财物换回人身自由。

[4] 无行之徒: 品行低下之人。

[5] 私: 占有。

[6] 乏绝: 食用缺乏、断绝。多指暂时供应不继。 积怨: 累积怨恨。

[7] 楼兰: 即楼兰国。都城楼兰城,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为汉代通往西域的第一个城国,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要冲。汉武帝通西域后,往来使者必经之地。楼兰王两面称臣于汉和匈奴。汉昭帝时,汉遣傅介子至楼兰,刺杀亲匈奴王安归,立其弟尉屠耆为王,遂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王恢(生卒年不详): 西汉官员。武帝时,出使通西域,数为楼兰、姑师所攻掠。后又奉命佐从票侯赵破奴击楼兰、姑师,掳楼兰王,破姑师,封为浩侯。不久坐出使酒泉矫制当死,赎为庶人。后为贰军李广利导师攻大宛。 奇兵: 趁敌人毫无防备,出其不意加以袭击的军队。 遮击: 截击。

[8] 浮沮将军: 将军名号。汉置。武帝时有浮沮将军公孙贺。浮沮为井名,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一说在今内蒙古百灵庙北。 公孙贺(?—前91年): 西汉大臣。北地义渠(今甘肃宁县)人,字子叔。少以骑士从军。武帝即位,迁太仆。因妻为卫皇后姊,由是得宠。以轻车将军、车骑将军数击匈奴有功,封南窌(liáo)侯。曾因坐酎(zhòu)金失侯。后又任丞相,封葛绎侯。曾以前任丞相多获罪被谴,坚辞印绶终不得许可。征和元年(前92年),子敬声有罪下狱,乃自请逐捕京师大侠朱安世以赎子罪。安世由狱中上书,告敬声为巫蛊祝诅武帝,因被牵连入狱。次年,父子皆死狱中,族灭。 九原: 即九原县。战国时赵邑,秦置县,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西。为九原郡治。秦末地入匈奴,郡、县俱废。西汉元朔二年(前127年)复置,为五原郡治。 浮沮井: 地名。参见前“浮沮将军”条注。

[9] 匈河将军: 西汉将军名号。汉武帝时以匈河将军赵破奴出令居至匈河水而还。匈河,水名,在匈奴地界。 赵破奴(生卒年不详): 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最初逃亡到匈奴,后来又归附汉朝,为骠骑将军司马。武帝时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北地,以功封为从票侯。后因上酎金失侯。几年后以匈河将军击掳楼兰王,封为浞(zhuó)野侯。曾以浚稽将军击匈奴,兵败被俘。居匈奴十年,与其子安国逃亡归汉。不久以巫蛊事被族诛。 令居: 即令居塞。西汉武帝时筑。在今甘肃永登县城附近。 匈河水: 在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北部。

[10] 斥逐: 驱逐。 遮: 拦住,阻挡,拦阻。

[11] 张掖(yè): 即张掖郡。汉武帝分武威郡置,治所 (lù)得县(今甘肃张掖西北)。取“张国臂掖”(应劭语)为名。辖境约相当于今甘肃高台以东弱水上游和内蒙古额济纳旗地。一说分酒泉郡置,辖区包括后置都的武威郡地。

【译文】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博望侯张骞因通使西域获得尊贵,与他一起出使的官吏士卒争相上书皇上,陈述外国的奇闻怪事与利害关系,请求出使。皇上认为西域路途遥远,不是一般人愿意去的地方,便听取他们的建议,赐予符节,让他们招募官吏和百姓,不问来历和出身,为他们准备好行装,派他们前往,以扩大出使西域的道路。这些人回来后,不免有侵占盗窃礼品财物的行为,以及违背朝廷旨意的事情,皇上认为他们熟悉出使之事,于是处他们重罪,以激怒他们,让其立功赎罪,再次请求出使。这些人会反复出使国外,对犯法的事看得很轻。使臣的随从官吏士卒也夸耀外国的珍奇异物,会说的往往被赐予正使符节,一般的任为副使,因此,那些浮夸而品行不端的人都争相效法。而这些出使国外的都是贫困人家子弟,他们将官府交给他们的财物据为己有,想贱卖后获得利益。西域各国也讨厌汉朝的使者说话不诚实,推测汉朝军队路远而很难来到,于是拒绝为汉使提供食物,给他们制造困难,汉使在粮食缺乏之下常常积怨,甚至与各国相互攻击。而楼兰、车师两个小国,处在汉朝通往西域的通道上,对汉使王恢的攻击尤为严重,匈奴的军队也时常袭击劫掠汉使。使者争相向皇上报告,说西域各国都有城邑,兵力薄弱容易攻击。于是皇上派浮沮将军公孙贺率一万五千骑兵从九原出发向西二千多里,到浮沮井返回。又派匈河将军赵破奴率一万多骑兵,从令居出发向西数千里到匈河水返回。目的都是为了驱逐匈奴,使汉使不被阻拦,但没碰到一个匈奴人。于是汉朝便划出武威、酒泉两郡的土地设置张掖、敦煌郡,迁徙内地的百姓充实此地。

【原文】

元封三年冬十二月,上遣将军赵破奴击车师。破奴与轻骑七百余先至,虏楼兰王,遂破车师 [1] 。因举兵威以困乌孙、大宛之属。春正月甲申 ,封破奴为浞野侯 [2] 。王恢佐破奴击楼兰,封恢为浩侯。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 [3]

【注文】

[1] 轻骑: 轻装便捷的骑兵。 虏: 俘获。 楼兰王: 楼兰国王。元封三年(前108年)被汉军所俘。其他不详。

[2] 浞(zhuó)野: 赵破奴所封侯国。其地不详。

[3] 佐: 协助。 浩: 王恢所封侯国。其地不详。 亭障: 古代在边疆险要处供防守的堡垒。

【译文】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冬季,十二月,汉武帝派将军赵破奴攻打车师国。赵破奴率轻骑兵七百多人,率先到达西域,俘虏楼兰王,然后攻破车师国。又乘机以兵威围困乌孙、大宛等国。春正月甲申日,汉武帝封赵破奴为浞野侯。王恢因帮助赵破奴攻打楼兰国,被封为浩侯。于是从酒泉郡到玉门关,汉朝都修筑了亭障。

【原文】

六年,乌孙使者见汉广大,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匈奴闻乌孙与汉通,怒,欲击之;又其旁大宛、月氏之属皆事汉。乌孙于是恐,使使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 [1] 。天子与群臣议,许之。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 [2] 。汉以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往妻乌孙,赠送甚盛,乌孙王昆莫以为右夫人 [3] 。匈奴亦遣女妻昆莫,以为左夫人。公主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 [4] 。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愁思归;天子闻而怜之,间岁遣使者以帷帐、锦绣给遗焉 [5] 。昆莫曰“我老”,欲使其孙岑娶( 尚公主 [6] 。公主不听,上书言状。天子报曰:“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岑娶遂妻公主。昆莫死,岑娶代立为昆弥 [7]

【注文】

[1] 尚: 娶帝王之女为妻。

[2] 聘: 女子订婚或出嫁。

[3] 江都: 西汉封国。都今江苏扬州。 建: 即刘建(?—前121年)。西汉宗室。江都易王刘非子。武帝时嗣爵。荒淫暴虐,残杀无辜。闻淮南、衡山王谋反,遂预作兵器,治黄屋盖,刻皇帝玺,遣人通越繇王闽侯。及淮南王事发,颇受连引。后武帝遣丞相长史与江都相案治,乃自杀。国除,为广陵郡。 细君: 即江都公主刘细君(生卒年不详)。西汉江都王刘建女。汉武帝以她为公主,嫁与乌孙昆莫猎骄靡为右夫人。昆莫死,她从乌孙俗,改嫁其孙岑陬军须靡,生一女,名少夫。她常以币帛赠送乌孙王的左右贵人。后病死乌孙。

[4] 置酒: 设宴。

[5] 帷帐: 用布或其他材料做成围在四周的帐幕。 遗(wèi): 给予,赠送。

[6] 岑(cén)娶: 乌孙官号。即军须靡(生卒年不详),乌孙王昆莫之孙。其父为太子,太子死,立岑娶为储。昆莫死,岑娶代立,为昆弥。“岑娶”也作“岑陬(zōu)”。

[7] 昆弥: 即昆莫。乌孙王号。《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昆莫本是王号,而其人名猎骄靡,故书云昆弥。昆取昆莫,弥取骄靡。”则原作昆莫,至猎骄靡时始称昆弥。或以为莫、弥一声之转。汉宣帝时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昆弥遂有大小之分。汉为分别其人民地界,皆赐印绶。

【译文】

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乌孙国的使者看到汉朝疆域广大,回国向国王报告,于是乌孙国更加重视与汉朝的关系。匈奴听说乌孙国与汉朝通好,非常生气,准备攻打乌孙国;而乌孙国附近的大宛、月氏等国也都服从了汉朝。乌孙王很害怕,派使者到汉朝表示愿娶汉朝公主为妻,并结为兄弟。汉武帝与群臣商议,答应了乌孙王的请求。乌孙国以一千匹马为聘礼,迎接汉朝公主,汉朝以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为公主,嫁给乌孙王为妻,并赠送丰厚的礼物,乌孙王昆莫以刘细君公主为右夫人。匈奴听说后也嫁给昆莫王一女,为左夫人。公主自建宫室居住,每年才与昆莫会见一两次,只设置酒宴而已。昆莫已经年老,语言又不通,公主悲伤愁苦,思归家乡;汉武帝听说后也很可怜她,每隔一年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等物品。昆莫说“我老了”,想要公主嫁给他的孙子岑娶为妻。公主不同意,上书汉武帝说明此事。天子回信说:“你应随从那儿的风俗,因为我们想与乌孙国共同灭匈奴。”岑娶终于娶公主为妻。昆莫王死后,岑娶即位为乌孙王,王号为昆弥。

【原文】

是时,汉使西逾葱岭,抵安息。安息发使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及诸小国 潜、大益、(车)[姑]师、扜冞、苏薤之属,皆随汉使献见天子 [1] 。天子大悦 [2] 。西国使更来更去。天子每巡狩海上,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以赏赐,厚具以饶给之,以览示汉富厚焉 [3] 。大角抵,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名)[各]仓库府藏之积,见汉之广大,倾骇之 [4] 。大宛左右多蒲萄,可以为酒;多苜蓿,天马嗜之 [5] 。汉使采其实以来,天子种之于离宫别观旁,极望。然西域以近匈奴,常畏匈奴使,待之过于汉使焉 [6]

【注文】

[1] 黎轩: 亦作犁靬(jiān)、犁鞬,又名大秦。汉、晋时对罗马帝国的称呼。都城在罗马(今意大利罗马)。 善眩(xuàn)人: 指善于吞刀吐火的魔术艺人。 (huān)潜: 中亚古国名。称为宛西小国。一般认为即Khwarism(咸海南部基发一带)之音译。及武帝遣使通安息,乃随汉使奉献。 大益: 中亚古族名。宛西小国之一。一般认为即古希腊人所谓Dahae,系塞人之一支,游牧于里海东南。及武帝遣使通安息,乃随汉使奉献。 扜冞(Yūmí): 又作扦弥、扜弥、媲靡、汗弥、绀州。古西域国名。距于阗国三百里。汉时王治扜弥城,即今新疆于田克里雅河东古拘弥城遗址。居民以农为主,兼事畜牧。属西域都护府。 苏薤(xiè): 即粟特(Sogdiana),中亚古国和民族名,位于阿姆河、锡尔河之间(今中亚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首都马拉坎达(今撒马尔罕),居民属伊朗语族,主要经营农牧业。《隋书》载,粟特人先民原居祁连山下昭武城(今张掖),后为匈奴所破,西迁至中亚,建立康、安等国,也即中国史书中的昭武九姓。

[2] 悦: 高兴,愉快。

[3] 巡狩: 也叫“巡守”。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 悉: 尽,全。 饶给: 充分供给。 览示: 显示。 富厚: 财物丰厚。

[4] 角抵: 秦汉时一种技艺表演,大约类似于现代的摔跤。 酒池肉林: 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此处形容酒肉之多。 府藏: 国家储存文书、财物之所。亦指贮藏的财物。 倾骇(hài): 惊骇。

[5] 蒲萄: 即葡萄。 苜蓿(mùxu): 古代宛语buksuk的音译。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国带回紫苜蓿种子。古代所称苜蓿专指紫苜蓿而言。 天马: 参见前“汗血马”条注。 嗜(shì): 喜欢,爱好。

[6] 离宫: 指皇帝正宫以外的临时居住的宫室。 别观: 别宫。 极望: 满目。

【译文】

这时,汉朝使者向西越过葱岭,到达安息国。安息国王也派出使者,并将大鸟蛋和黎轩国善于变魔术的艺人献给汉朝,如欢潜、大益、姑师、扜冞、苏薤等诸小国,也都随汉朝使者来朝见天子。汉武帝非常高兴。西域各国的使者此来彼往。汉武帝每次沿海巡游,都带上外国使者,凡是遇到大都市或人口众多的地方都要经过那里,散发金钱和布帛赏赐当地的居民,准备丰厚的物品重重地赏赐各国的使者,以展示汉朝的富有和宽厚。观看大规模的角抵游戏和奇戏,以及展示各种奇异的动物,聚集了许多观众,每逢赏赐,都大摆宴席,布置酒池肉林,让外国使节到各处观看汉朝仓库所储藏的物品,以显示汉朝的富强广大,使他们倾慕惊骇。大宛及邻近的国家盛产葡萄,可以酿造葡萄酒;也盛产苜蓿,天马最喜欢吃它。汉朝使者采其果实带到内地,天子命令种在离宫附近,满目尽是。然而西域各国因靠近匈奴,对匈奴的使者常常怀有畏惧,对待他们超过对汉朝使者的恭敬。

【原文】

太初元年,汉使入西域者言:“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 [1] 。”天子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之 [2] 。宛王与其群臣谋曰:“汉去我远,而盐水中数败,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 [3] 。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汉使数百人为辈来,而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无奈我何。贰师马,宛宝马也。”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 [4] 。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 [5] !”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王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 [6] 。于是天子大怒。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可尽虏矣 [7] 。”天子尝使浞野侯以七百骑虏楼兰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乃拜李夫人兄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 [8] 。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 [9] 。赵始成为军正,故浩侯王恢使导军,而李哆为校尉,制军事 [10]

【注文】

[1] 太初: 西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所用的年号。共计四年,即公元前104年至前101年。 贰师城: 本大宛属地,产良马。在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南奥西以西马尔哈马特。 匿(nì): 隐藏,躲藏。

[2] 车令(?—前104年): 西汉人。武帝时为期门郎。后奉诏持千金及金马至大宛贰师城求善马,因大宛王不肯给予,便椎破金马而还。不久为匈奴郁成王攻杀。武帝遂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师伐宛。

[3] 宛王(?—前102年): 大宛国王。因拒汉市马请求而与汉交恶,后汉伐大宛,他被手下所杀。 盐水: 即盐泽。今新疆若羌东北罗布泊。

[4] 椎: 古代锤击的器具。此处用作动词。

[5] 贵人: 达官贵族。

[6] 郁成王(?—前102年): 大宛郁城王。武帝遣使大宛求马,大宛贵族不与,令东边郁成王拦杀汉使夺其财。太初元年(前104年)汉军击大宛,郁成王逃康居,汉军追至,康居交出郁成王,后被杀。郁成:即郁成国。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东北。

[7] 姚定汉(生卒年不详): 武帝时为黄门郎,曾奉使大宛。太初元年(前104年),武帝因汉使车令被杀,欲伐大宛。乃献策说:宛兵弱,以汉兵三千即可破之。武帝遂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兵伐之。 强弩(nǔ): 强劲的弓。

[8] 骑(jì): 骑兵,亦泛指骑马的人。 宠姬(jī): 受宠爱的姬妾。姬,旧时称妾。 李氏(生卒年不详): 西汉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本为乐工,善歌舞。其兄为著名乐师李延年,侍武帝,后平阳公主将她举荐于汉武帝,得宠,生昌邑王。早死,武帝思念不已。其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兄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武帝去世后,追谥为孝武皇后。 李夫人: 即李氏。 广利: 即李广利(?—前88年)。西汉中山(治所在今河北定州)人。汉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武帝时,奉命发属国骑兵及郡国不法少年至大宛贰师城索取汗血马,故号贰师将军。汉军劳师远征,死伤甚众,前后所发甲卒达十余万人。后宛人斩其王,献马三千余匹,汉军乃还。以此封海西侯。后率军出五原击匈奴,兵败,投降匈奴。狐鹿姑单于以女妻之。不久,因遭卫律谮(zèn)毁,为单于所杀。 贰师将军: 官名。贰师城属大宛。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马尔哈马特。汉武帝时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到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

[9] 期: 希望。

[10] 赵始成(生卒年不详): 汉武帝时曾以军正从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因功拜为光禄大夫。 军正: 官名。军中司法官。春秋始置。两汉三国军中多置。 导军: 军队向导。 李哆(duō)(生卒年不详): 校尉。西汉太初年间,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武帝以其功拜为上党太守。 制: 主管。

【译文】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上奏说:“大宛有良马,藏在贰师城内,不肯给我们。”于是汉武帝派壮士车令等人带着千斤黄金和用金铸的马前往大宛请求换取良马。大宛国王与其群臣商议说:“汉朝离我们太远,中间隔着盐泽,道路行走艰难,常常致人死亡;若从北路来,会有匈奴的阻挠,如果从南路来,缺乏水草,又往往没有城郭,所以多缺乏粮食。汉朝使者每次来几百人,常常因缺乏粮食而死亡过半,这种情况又怎么能派大军来呢?因此汉朝对我们是没什么办法的。而贰师城的马,是大宛国的宝马。”于是不肯给汉使。汉使恼怒,便破口大骂,用椎砸破金马,然后离去。大宛的贵族十分生气地说:“汉使居然如此轻视我们!”便驱逐汉使离去,并命令大宛国东面的郁成王去拦截攻杀汉使,抢取汉使的财物。汉武帝因而大怒。曾出使过大宛国的姚定汉等人说:“大宛兵力薄弱,如果派三千人的汉兵,以强弩射击,就能把他们全部俘虏。”汉武帝曾派浞野侯赵破奴率七百名骑兵俘虏了楼兰王,所以认为姚定汉等人说得有道理,而且汉武帝正想封宠姬李氏的兄弟为侯,便任命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发属国的六千名骑兵与郡国品行恶劣的青年几万人,前去讨伐大宛国。期望李广利到贰师城获得宝马,因此称他为“贰师将军”。另外任命赵始成为军正官,原浩侯王恢为军队的向导,而李哆为校尉,负责指挥作战。

【原文】

二年,贰师将军之西也,既过盐水,当道小国各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 [1] 。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李哆、赵始成等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 [2] ?”引兵而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3] 。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而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 [4] 。”天子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

【注文】

[1] 比至: 等到。

[2] 举: 攻克。

[3] 什一二: 十之一二。

[4] 罢兵: 停止战争。

【译文】

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西征,过了盐泽之后,沿途的小国都各守城堡,不肯供给汉军粮食,攻也攻不下。攻下的可以得到粮食,攻不下的几天也就离去。等到达郁成国时,军队只剩下不过数千人了,都很饥饿疲惫。攻打郁成国时,反被郁成国的军队打得大败,伤亡惨重。贰师将军李广利与李哆、赵始成等商议说:“到郁成国都不能攻下,更何况到大宛的国都了?”于是带兵返回。回到敦煌郡,士兵剩下的不过十分之一二。李广利上书汉武帝,说“路途遥远又缺乏粮食,士兵不怕作战而害怕饥饿,况且人数少,不足以攻占大宛国。希望暂且停止进攻,等到增调军队后再前去攻打”。汉武帝看到奏书后大怒,派使臣到玉门关拦截,同时传下命令:“军队有敢退入玉门关者一律斩首!”贰师将军李广利非常恐慌,只能留在敦煌。

【原文】

三年,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军,专力攻胡 [1] 。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轮台易苦汉使,为外国笑 [2] 。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赦囚徒,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 [3] 。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槖驼以万数 [4] 。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转相奉伐宛,五十余校尉 [5] 。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于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穴其城 [6]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屯兵以卫酒泉,而发天下吏有罪者、亡命者及赘婿、贾人、故有市籍、父母、大父母有市籍者凡七科,适为兵,及载糒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 [7] 。而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马校尉,备破宛择取其善马云 [8]

【注文】

[1] 专力: 把力量或精神集中于某事。

[2] 业: 已经。 轮台: 城邑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原为轮台国(一作仑头国)。西汉武帝开拓西域,为贰师将军李广利所攻灭。于其地置使者校尉,屯田于此。武帝晚年颁《轮台罪己诏》中之轮台即此。后并于龟兹。

[3] 案: 狱讼定评。 邓光(生卒年不详): 西汉官员。因攻大宛不利而被处罚。其他事迹不详。 边骑: 守卫边疆的骑兵。

[4] 槖(tuó)驼: 骆驼。

[5] 甚设: 设备极其完备。 骚动: 扰乱不安。 奉: 恭敬地接受。

[6] 汲: 从井里打水,取水。 穴: 挖凿,洞穿。

[7] 居延: 即居延县。古县名。西汉武帝时置,治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黑城东北故城。为张掖郡,为郡都尉治。 休屠: 即休屠县。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北。为武威郡北部都尉治。太初三年(前102年)伐大宛,发卒屯于此以卫酒泉。 屯兵: 屯驻兵士。屯,戍守,驻扎。 赘婿(zhuìxù): 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祧。 市籍: 商贾的户籍。 大父母: 祖父母。 科: 分门别类用的名称。 糒(bèi): 干粮。 连属(zhǔ): 连续。

[8] 执、驱马校尉: 即执马校尉、驱马校尉,西汉军职。为在攻破大宛后挑选良马而设。

【译文】

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公卿大臣们议论此事的都希望停止对大宛国用兵,集中力量攻打匈奴。但汉武帝则认为既然已出兵讨伐大宛,如果连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攻打不下,那么大夏等所属国会渐渐地轻视汉朝,不仅得不到大宛的好马,就像乌孙、轮台等国也会虐待汉朝使者,将会遭到外国的耻笑。于是汉武帝对认为讨伐大宛不力的邓光等人进行了处罚,下令赦免了正在服刑的囚徒,征发品行恶劣的青年与边塞的骑兵,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便派出六万人去敦煌增援贰师将军李广利,一些自带装备跟随出征的还不包括在内。另外,还征调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和骆驼数以万计。粮食、兵器、弓弩都十分充足,全国被震动,从各地调来攻打大宛的校尉军官有五十多名。大宛城中没有水井,靠汲城外的河水,于是派水工将城外的水改道,用旧水道挖洞攻城。又征调戍卒十八万驻扎在酒泉、张掖的北部地区,设置居延城、休屠城,屯兵以保卫酒泉。汉武帝下令:全国犯罪的官吏与在逃人员和赘婿、商人,原来属商人户籍的,其父母、祖父母属商人户籍的,共七种人,一律充军从征。专门为贰师将军运送粮草的人马与车辆络绎不绝。汉武帝还派遣两名熟悉马匹情况的人担任执马校尉和驱马校尉,准备在攻破大宛后挑选那里的好马。

【原文】

于是贰师后复行,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 [1] 。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万。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贰师欲攻郁成城,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诈,乃先至宛,决其水原,移之,则宛固已忧困,围其城,攻之四十余日 [2] 。宛贵人谋曰:“王毋寡匿善马,杀汉使 [3] 。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解,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 [4] 。宛大恐,走入城中,持王毋寡头遣人使贰师,约曰:“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 [5] 。即不听我,我尽杀善马,康居之救又且至,至,我居内,康居居外,与汉军战。熟计之,何从?”是时康居候视汉兵尚盛,不敢进 [6] 。贰师闻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计以为“来诛首恶老毋寡,毋寡头已至,如此不许则坚守,而康居候汉兵罢来救宛,破汉军必矣”。乃许宛之约。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 [7] 。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8]

【注文】

[1] 屠: 屠杀,残杀。

[2] 原: 同“源”。 忧困: 忧患困顿。

[3] 毋(wú)寡(生卒年不详): 西汉武帝时大宛国王,立都于贵山城,其地北与康居、南与大月氏相接,出产汗血马。张骞通西域后,武帝遣使持千金及金马往请购善马,他以为汉地绝远,不肯与,汉使谩言,复攻杀汉使取其财物。武帝于是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前后十余万伐大宛,连战四年,宛人惧,遂杀寡降汉,献马三千匹。

[4] 煎靡(生卒年不详): 大宛将领。为汉军所俘。其他事迹不详。

[5] 恣(zì): 任凭,听任。

[6] 候: 斥候,军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

[7] 牝牡(pìnmǔ): 动物的雌性与雄性。

[8] 昧蔡(生卒年不详): 西汉大宛王。西汉太初四年(前101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之后而立。后被国中贵族所杀之。 盟: 发誓结盟。

【译文】

这时贰师将军李广利奉命再次率军出征攻打大宛,由于兵多,途经西域小国没有不迎接的,他们向汉军提供粮食。到轮台国后,轮台国不肯降服,攻打数日,将其国屠灭。从此地又向西进发,一路顺利到达大宛国的都城,到达的士兵共计三万人。大宛出兵迎击汉军,汉军以箭射击,使其大败,大宛国士兵退入城中防守。贰师将军准备攻打郁成城,又担心一时打不下来,会使大宛想出其他计谋,于是便先到大宛城,掘开水源,改变流向,大宛城内的军民早已深受忧苦,汉军又围住城池,围攻了四十多天。大宛城的贵族们便商议说:“以前国王毋寡藏匿宝马,杀害汉使。今天我们杀了国王献出宝马,汉兵就会解围离去;如果依然不能解围退兵,再力战而死,也不晚。”大宛国的贵族们都同意这样做,于是一起杀了大宛王。这时大宛的外城已被攻破,贵族中勇猛的战将煎靡被俘虏。大宛人极为恐慌,逃入城中,派人拿着大宛王毋寡的头颅去见贰师将军,与贰师将军相约说:“汉军如果不攻打我们,我们献出最好的马任你们挑选,并向汉军提供粮食。如果不听取我们的意见,我们就将好马全部杀死,康居的援兵很快到了,他们一到,我军在内,康居兵在外,内外与汉军决一死战。请将军认真考虑,到底怎么办?”这时康居探察汉军还很强盛,不敢前进。贰师将军听说大宛城内的守军已向新近抓到的一些汉人学会了凿井,并且城内的粮食还很多,因此考虑到:“这次来主要是为了惩罚罪魁祸首老毋寡的,现在毋寡头已经送到,如果拒绝他们的请求,他们死守城池,而康居的援兵在汉军疲惫时来救援大宛国,汉军必定失败。”于是答应了大宛的求和条件。大宛献出所有的马,供汉军挑选,又向汉军提供大批的粮食。汉军选出数十匹良马,中等及以下的雌雄马三千余匹。又立过去对汉使友好的大宛贵族昧蔡为大宛国王,和他订立盟约,然后撤兵而归。

【原文】

初,贰师起敦煌西,分为数军,从南、北道。校尉王申生将千余人别至郁成,郁成王击灭之,数人脱亡,走贰师 [1] 。贰师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郁成 [2] 。郁成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康居闻汉已破宛,出郁成王与桀,桀令四骑士缚守诣贰师 [3] 。上邽骑士赵弟恐失郁成王,拔剑击斩其首,追及贰师 [4]

【注文】

[1] 王申生(生卒年不详): 太初元年(前104年),以校尉从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因轻敌冒进,被郁成王袭杀。 脱亡: 逃亡。

[2] 搜粟都尉: 军职名。汉武帝时设,又称“治粟都尉”,掌征军粮事,不常置。 上官桀(jié)(?—前80年): 西汉陇西上邽(guī)(今甘肃天水)人,字少叔。少时任羽林期门郎,有材力,颇为武帝赏识,迁未央厩(jiù)令。后为侍中、太仆。武帝临终,受封为左将军、安阳侯,与大将军霍光等受遗诏辅佐少主。昭帝即位,其子安之女立为皇后。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后父子与霍光争权结怨,遂结交燕王旦和盖长公主等谋诛光、废昭帝。后事发,族诛。

[3] 骑士: 骑马的兵士。 缚(fù)守: 缚,捆绑。

[4] 上邽: 县名。治今甘肃天水。公元前688年秦武公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 赵弟(生卒年不详): 上邽骑士。汉武帝时从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后因斩郁成王,封为新畤(zhì)侯。此后又任太常。太始三年(前94年)因审讯罪人不实,用财物减免对自己的处罚。

【译文】

当初,贰师将军李广利自敦煌出兵西征时,分兵几路,由南、北两条道路进军。校尉王申生带领一千多人从另一条路到达郁成,被郁成王击灭,有数人逃脱到贰师那里。李广利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去攻打郁成并破之。郁成王逃亡到康居,上官桀又追到康居。康居王听说汉军已攻破大宛,于是便把郁成王交给上官桀,上官桀命令四名骑士把他捆绑押送到李广利的军营。上邽骑士赵弟担心郁成王逃走,拔剑将其头砍下后,追赶上了贰师将军李广利的部队。

【原文】

四年春,贰师将军来至京师。贰师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入贡献,见天子,因为质焉 [1] 。军还,入马千余匹。后行,军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 [2] 。天子为万里而伐,不录其过 [3] 。乃下诏封李广利为海西侯,封赵弟为新畤侯,以上官桀为少府,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 [4] 。奋行者官过其望,以谪过行,皆黜其劳 [5] 。士卒赐直四万钱 [6]

【注文】

[1] 贡献: 进奉,进贡。 质: 即质子。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出身的人。

[2] 侵牟(móu): 侵害掠夺。  物故:亡故。

[3] 录: 记载。 过: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4] 海西: 侯国名。因大宛国近西海,故号海西侯;一说在海西县,故名,即今江苏灌南。 新畤: 侯国名。约位于齐地,确址不详。 少府: 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沿,为九卿之一。掌管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 九卿: 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 诸侯相: 官名。汉代诸侯王国相。高帝时王国置丞相,统王国众官,秩二千石,由朝廷任命。景帝时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改丞相曰相。成帝时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 郡守: 官名。始见于战国。初为武职,防守边郡,后演变为郡级行政机构最高长官,省称守。

[5] 奋行: 自告奋勇前往。 谪(zhé)过: 因罪过而被贬谪。 黜(chù): 废除,取消。

[6] 直: 同“值”。价值。

【译文】

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春季,贰师将军李广利回到京城长安。将军沿途所经过的小国听说大宛已被攻破,都派其子弟随李广利到长安进贡,拜见天子,并留在汉朝作人质。军队返回到玉门时,带回一千多匹马。此次再度出征大宛,军中并非缺乏粮食,战死的人也不是很多,而是因将领贪婪,不爱惜士兵,侵夺他们的粮饷,所以死人很多。天子因他们远行万里去讨伐,所以不计其过失。于是颁布诏书封李广利为海西侯,封赵弟为新畤侯,任命上官桀为少府,军官中当上九卿的三人,任诸侯王国相、郡太守及二千石官员的一百多人,任一千石以下官员的一千多人。那些自愿出征的人得到的官职都超过了他们的希望,因犯罪而令其出征的都免了他们的罪,只是不计功劳。士兵们的赏赐价值达四万钱。

【原文】

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 [1] 。时汉军正任文将兵玉门关,捕得生口,知状,以闻 [2] 。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将诣阙簿责 [3] 。王对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 [4] 。愿徙国入居汉地。”上直其言,遣归国,亦因使候司匈奴,匈奴自是不甚亲信楼兰 [5]

【注文】

[1] 当(dāng): 同“挡”,阻挡,抵抗。

[2] 任文(生卒年不详): 汉军将领。时率军驻扎在玉门关。其他事迹不详。 生口: 指俘虏。

[3] 诣(yì)阙(què): 到天子的宫阙。阙,宫门的代称。指赴京都。 簿(bù)责: 据文书所列罪状责问审理。

[4] 自安: 自谋安乐。

[5] 直: 以为有理。 候司: 也作“候伺”。窥探,侦察。

【译文】

匈奴听说李广利率军征讨大宛,想要进行阻拦,发现汉军队伍强大,不敢抵挡,便派骑兵前往楼兰国,等候阻断大军后面的汉朝使臣的通道。这时汉军军正官任文率军驻扎在玉门关,抓到了匈奴俘虏,得知这种情况后上奏朝廷。汉武帝下诏书命令任文领兵捕捉楼兰王,押送到长安审讯。楼兰王回答说:“楼兰是个小国,处在汉朝与匈奴两大国之间,如不两边依附,难以生存。我愿举国迁入汉地居住。”汉武帝认为他说得有理,便放他回国窥视匈奴的动静,匈奴人从此不大相信楼兰国了。

【原文】

自大宛破后,西域震惧,汉使入西域者益得职 [1] 。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犂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2]

【注文】

[1] 震惧: 震惊恐惧。

[2] 渠犂: 即渠犁国。又作渠黎。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都渠犁城(在今新疆库尔勒西,孔雀河以东地区)。地广,饶水草,故李广利伐大宛后,汉朝在其地屯田,设使者校尉领护。后属西域都护。 校尉: 此处指屯田校尉,官名。西汉武帝置,掌西域诸屯田,以给使外国者。宣帝时属西域都护。 领护: 统领保护。

【译文】

自从大宛国被攻破之后,西域各国都十分震惊恐惧,被派往西域的汉朝使者都各尽其职。于是从敦煌以西到盐泽处处建起亭障,而汉朝在轮台城、渠犁国的屯田士兵有数百人,并分别设置使者、校尉统领,用以供应出使西域汉朝使者的需要。

【原文】

后岁余,宛贵人以为昧蔡善谀,使我国遇屠,乃相与杀昧蔡,立毋寡昆弟蝉封为宛王,而遣其子入质于汉 [1] 。汉因使使赂赐以镇抚之 [2] 。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

【注文】

[1] 善谀: 善于阿谀奉承。 蝉封(生卒年不详): 西汉时期大宛国王。其兄毋寡为大宛国王,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汉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大宛,毋寡被杀,大宛贵族昧蔡被立为大宛国王。后岁余,大宛贵族认为昧蔡过于讨好汉朝,遂发动政变杀死昧蔡,另立蝉封为王,乃与汉相约,岁献天马(汗血马)两匹,汉使亦采葡萄、苜蓿种子归汉,武帝令人种植于离宫之旁。

[2] 赂赐: 赂,赠送财物;赐,旧指上对下的给予。赐予财物。 镇抚: 安抚。

【译文】

过了一年多之后,大宛贵族们认为昧蔡善于谀媚汉朝,使大宛国遭受屠杀,于是联合杀掉了国王昧蔡,拥立毋寡的弟弟蝉封为大宛王,并派蝉封的儿子入汉朝充当人质。汉朝派出使者赏赐蝉封,对他进行安抚。蝉封与汉朝约定,每年向汉朝贡献天马两匹。

【原文】

昭帝元凤四年 [1] 。初,扜冞遣太子赖丹为质于龟兹 [2] 。贰师击大宛还,将赖丹入至京师。霍光用桑弘羊前议,以赖丹为校尉,将军田轮台 [3] 。龟兹贵人姑翼谓其王曰:“赖丹本臣属吾国,今佩汉印绶来,迫吾国而田,必为害 [4] 。”王即杀赖丹,而上书谢汉。

【注文】

[1] 元凤: 西汉昭帝刘弗陵在位期间所用的年号。共计六年,即公元前80年至前75年。

[2] 赖(lài)丹(生卒年不详): 扜冞国王子。曾质于龟兹。李广利伐大宛,责备龟兹:“外国皆臣属于汉,龟兹何以得受扜弥质?”将其带至京师。昭帝时,任之为校尉将军,管轮台屯田。后为龟兹王所杀。 龟兹(Qiūcí): 古西域国名。一作鸠兹、屈支、归兹、拘夷、俱支襄、苦先、曲先、苦叉、丘兹等。西汉时都城在延城(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旧城)。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产良马、封牛、孔雀、葡萄、五金。能冶铸、酿酒。有文字。擅长音乐舞蹈。宣帝时,其王绛宾娶乌孙公主,复娶汉解忧公主女为妻,同到长安,习汉制度,行于境内。不久属西域都护。

[3] 霍(huò)光(?—前68年): 西汉大臣。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霍去病异母弟。武帝时,为奉车都尉。昭帝年幼继位,他与桑弘羊等受武帝遗诏辅政,任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昭帝死后,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即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凡二十年。执政期间,轻徭薄赋,百姓生活较为安定。 桑弘羊(前152—前80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制订、推行盐铁酒类的官营专卖,设立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从富商大贾手里夺回了盐铁和贸易的控制权。并主张积极抵抗匈奴的攻扰,反对屈辱的“和亲”政策,曾组织六十万人屯垦,以备御匈奴袭击。昭帝年幼继位,他与霍光、金日 (dī)共同辅政,任御史大夫。在盐铁会议上,他坚持盐铁官营政策。被指为与上官桀等谋废昭帝而立燕王旦,被杀。

[4] 姑翼(?—前71年): 西汉时龟兹贵族。汉昭帝时,汉以扜冞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轮台屯田,姑翼鼓动龟兹王杀死赖丹,汉未讨伐。宣帝时,汉长罗侯常惠出使乌孙还,以其前杀汉校尉,发西域诸国兵讨伐龟兹,龟兹王将他押送汉军,旋即被杀。 臣属: 即臣下。 印绶: 系官印的丝带。借指官印或官爵。 迫: 逼近。

【译文】

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当初,扜冞国送太子赖丹到龟兹国作人质。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大宛回朝时,将赖丹带回京师长安。霍光听取桑弘羊以前的建议,任命赖丹为校尉,率军到轮台屯田。龟兹贵族姑翼对龟兹王说:“赖丹本来臣属于我国,如今却佩戴汉朝印信、绶带回来,在逼近我国的土地上进行屯垦,一定会给我国造成危害。”龟兹王派人杀了赖丹,并上书汉朝廷谢罪。

【原文】

楼兰王死,匈奴先闻之,遣其质子安归归,得立为王 [1] 。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 [2] 。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 [3] 。又数为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汉通 [4] 。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 [5] 。其弟尉屠耆降汉,具言状 [6] 。骏马监北地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龟兹 [7] 。介子至楼兰、龟兹,责其王,皆谢服。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会匈奴使从乌孙还,在龟兹,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8]

【注文】

[1] 安归(?—前77年): 西汉时期楼兰国王。汉武帝时期着手经营西域,公元前108年,汉兵破楼兰,楼兰降汉。但又遭匈奴威胁,于是分别向汉与匈奴遣质子,皆称臣。后匈奴质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采取亲匈奴而背汉之策,多次截杀汉使者,与汉关系恶化。公元前77年,汉遣平乐监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另立其弟为王。

[2] 辞: 推却不受。

[3] 垂: 边疆。后作“陲”。 白龙堆: 简称龙堆。即今新疆若羌东北库姆塔格沙漠。自罗布泊以东延袤至甘肃玉门关一带,属砾质荒漠(戈壁)。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力侵蚀而成。海拔一千米左右。散布成众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米的方山、岩塔和土柱;沟谷内又有流沙堆积,成东北、西南走向,顶面是石膏状盐结块,蜿曲如龙,故名。为古阳关通西域道路之所经。 发导: 做向导。

[4] 惩艾(yì): “艾”亦作“ ”。惩罚,惩戒。

[5] 反间: 利用敌方的间谍传递假情报,或者散布离间的谣言等,使敌人发生内讧,借以取胜的方法。

[6] 尉屠耆(生卒年不详): 西汉时西域楼兰王尝归之弟。昭帝时楼兰王尝归亲附匈奴,数遮杀汉使。后大将军霍光遣平乐监傅介子至楼兰,在宴席上刺杀其王尝归,更立他为楼兰王,改其国名曰鄯善。汉并遣司马一人,率吏卒屯田于伊循。后改置为都尉。

[7] 骏马监: 官署名。也用作官名。西汉时太仆属官有骏马令、丞,当为骏马监主管。 北地: 郡名。秦置,治所在义渠县(今甘肃宁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东部、宁夏大部、陕西西北部及内蒙古乌海市、鄂托克旗等地。西汉移治马岭县(今庆阳西北马岭镇)。 傅介子(?—前65年): 西汉北地义渠(今甘肃宁县)人。昭帝时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奉诏责楼兰、龟兹遮杀汉使,又在龟兹诛斩匈奴使者。还,拜中郎,迁平乐监。后由大将军霍光奏遣,与士卒俱携金币,扬言奉命赏赐诸国,至楼兰刺杀其王安归。诏封义阳侯。

[8] 迁: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平乐监: 官名。《汉书》卷一七《功臣表》作平乐厩监。当为掌管平乐厩的官员。

【译文】

楼兰国王死了,匈奴最先知道这一消息,便让在匈奴充当人质的楼兰国王的儿子安归回楼兰国。安归被立为楼兰国王。汉朝派使臣到楼兰国颁布诏书,命令安归入朝拜见天子,楼兰国王推辞不肯去。楼兰国位于西域的东端,与汉朝接近,中间隔着白龙堆沙漠,缺水缺草,以往楼兰人常常充当向导,送水担粮,送迎汉朝使者。又多次受到汉朝官吏士卒的掳掠惩罚,对汉朝心存戒惧,不愿与汉朝交往。后来,因受匈奴的离间,多次截杀汉朝使臣。楼兰王的弟弟尉屠耆归降汉朝,将详情报告给汉朝。因此当骏马监北地人傅介子出使大宛时,昭帝命他去责备楼兰、龟兹。介子到了楼兰、龟兹,责问他们的国王,他们都表示向汉朝谢罪臣服。介子从大宛回国后,又到龟兹,恰在这时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正在龟兹,介子率领与他一起出使西域的官吏士卒把匈奴使者杀了。回国后,介子向皇上奏报了此事,昭帝任命介子为中郎,又晋升平乐监。

【原文】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1] 。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 [2] 。”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 [3] 。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 [4] 。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诛王,当更立弟尉屠耆在汉者 [5] 。汉兵方至,毋敢动,自令灭国矣!”介子遂斩王安归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 [6]

【注文】

[1] 白: 禀告,报告。

[2] 阳: 同“佯”,假装。

[3] 陈物: 排列,摆设。

[4] 屏(píng)语: 避人密语。 左右: 近臣,随从。

[5] 告谕: 明白告诉(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使公众晓谕。 更立: 改立。

[6] 驰传(zhuàn): 驾驿站车马疾行。 县(xuán): 即“悬”。悬挂。 北阙(què): 汉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

【译文】

傅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两国反复不定,如果不诛杀,就不能惩戒其他国家。我出使经过龟兹时,发现龟兹王接近外人,惩治他容易。我愿前去刺杀他,以此向西域各国显示我国的国威。”大将军霍光说:“龟兹路途远,可先到楼兰去试试。”于是禀告汉昭帝派他前往。傅介子与士卒携带黄金布帛,声称要赏赐各国。他们借此来到楼兰,楼兰王对傅介子态度冷淡。傅介子便假意率兵离去,到了楼兰的西部边界,派翻译回去对楼兰王说:“汉朝使者携带黄金和锦绣是来赏赐各国的,楼兰王却不接受,我就去西部各国了。”随即拿出黄金锦绣给翻译看。翻译回去报告,楼兰王因贪图汉朝的财物,便亲自来见使者。傅介子与他对坐共饮,故意拿出财物展示给他看,一直到大家都喝醉了。傅介子对楼兰王说:“皇帝派我来有秘密报告大王。”楼兰王站起,跟随傅介子走入后帐,屏退了左右侍从密谈,这时两名壮士突然从后面刺向楼兰王,两把利刃交叉穿过胸膛,楼兰王当即死去,随楼兰国王来的贵族及侍从人员都逃走了。傅介子当众宣告说:“楼兰王背叛汉朝,有罪,天子派我来诛杀他,应当改立他在汉朝的弟弟尉屠耆为王。汉军马上就到,不要轻举妄动,否则自己将招来灭国的惩罚!”傅介子随即砍下楼兰国王安归的头,用驿马快速送到长安,将楼兰国王的头悬挂在宫城北门下。

【原文】

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赐以宫女为夫人,备车骑辎重 [1] 。丞相率百官送至横门外,祖而遣之 [2] 。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 [3] 。”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抚之 [4] 。秋七月乙巳,封范明友为平陵侯,傅介子为义阳侯 [5]

【注文】

[1] 辎(zī)重: 随军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2] 百官: 各种官吏。 横门: 又称光门。汉长安城北面西头一门。在今陕西西安西北六村堡乡关庙村与相家巷一带。为汉惠帝五年(前190年)建。汉朝西行的长安人都由此门出京。 祖: 出行时祭祀路神。

[3] 伊循城: 汉西域鄯善国(原楼兰国改名)之属城。汉昭帝元凤年间(前80—前75年),汉遣傅介子刺杀匈奴所立楼兰王,另立新王,更其国名为鄯善,且置屯田都尉于此,以镇抚国境,扶持新王。中国典籍或称其地为伊修、七屯城、屯城、小鄯善等。 威重: 威权,威势。

[4] 司马: 官职名。高级幕僚。西汉至南北朝诸公府、军府皆置,位仅次于长史,掌参赞军务,管理本府武职。其品秩随府主地位而定。 填抚: 填通“镇”,安定。镇定安抚。

[5] 范明友(?—前66年): 西汉人。昭帝时为中郎将。元凤三年(前78年)拜度辽将军,将二万骑击辽东乌桓(huán),次年,因功封平陵侯。后为霍光女婿,任未央卫尉。宣帝时,因光妻显毒杀许后事泄,徙为光禄勋。后霍氏谋反,欲使其斩丞相、平恩侯以下。事败自杀。 平陵: 侯国名。都今湖北丹江口。 义阳: 侯国名。都今河南桐柏。

【译文】

汉朝封尉屠耆为楼兰王,更改国名为鄯善国,并颁发印章,赐给宫女做尉屠耆的夫人,为他准备了车马行装。由丞相亲率百官送他到长安横门外,为他祭祀路神,摆酒为其饯行。鄯善王向汉昭帝请求说:“我身在汉朝已经很久,现在回国,而前王安归的儿子还在,担心被其杀害。国中有座伊循城,土地肥美,希望汉朝能派一位将领在那儿屯田积谷,使我能有依靠的威势治理国家。”于是汉朝派一名司马和四十名官吏士兵到伊循城屯田,用来镇抚鄯善国。元凤四年(前77年)秋季,七月乙巳(二十三日),汉昭帝封范明友为平陵侯,傅介子为义阳侯。

【原文】

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则讨之,服则舍之 [1] 。今楼兰王既服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矣 [2] 。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 [3] 。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且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不亦可羞哉!论者或美介子,以为奇功,过矣。

【注文】

[1] 光: 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大臣、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编撰《通志》,神宗赐该书名为《资治通鉴》。在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政时,他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神宗不从,任为枢密副使。他坚辞不就,后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不久,又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哲宗即位后,高太皇后听政,他入京任尚书左仆射(yè),兼门下侍郎,废除新法。后病死。 戎狄: 古民族名。西方称戎,北方称狄。先秦时对中国北方、西北等地民族的统称,后泛指除汉族以外的民族。

[2] 怀: 安抚。

[3] 陈师鞠(jū)旅: 出征之前,集合军队发布动员令。陈,陈列;鞠,告诫。

【译文】

史臣司马光评论说:作为君主对待戎狄的态度应该是,如果他们背叛时,就出兵讨伐,顺服了就不再追究。如今楼兰王已经认罪,却又将其诛杀,以后再有背叛者,就难以使他们归附了。如果认为楼兰王有罪该讨伐,就应兴师出征,大张旗鼓地对其惩罚。如今却派使者用黄金布帛引诱,然后趁其不备将他杀死,以后汉使再奉命出使各国,还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吗?况且凭借大汉的强盛,对待蛮夷却用对付盗贼的计谋,实在感到羞耻!有人评论此事,竟然赞美傅介子,认为他立了奇功,实在是太过分了。

【原文】

宣帝本始二年 [1] 。初,乌孙公主死,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娶 [2] 。岑娶胡妇子泥靡尚小,岑娶且死,以国与季父大禄子翁归靡,曰:“泥靡大,以国归之 [3] 。”翁归靡既立,号肥王,复尚楚主,生三男两女。长男曰元贵靡,次曰万年,次曰大乐 [4] 。上遣光禄大夫常惠持节护乌孙兵共击匈奴 [5] 。事见《匈奴归汉》。

【注文】

[1] 宣帝: 即汉宣帝刘询(前92—前49年)。幼遭巫蛊之祸,生长民间。昭帝时霍光与大臣废昌邑王贺后,被迎立为帝。即位后,致力于整顿吏治,强化皇权。大司马霍禹谋反,废皇后霍氏,彻底清除霍氏势力。重用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设置治书侍御史和廷尉平,废除某些苛法。招抚流亡,假民公田,设置常平仓,蠲(juān)免和削减租赋。设置西域都护。下诏召集诸儒讲论五经异同,亲自称制临决。统治期间号称“中兴”。 本始: 西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所用的年号。共计四年,即公元前73年至前70年。

[2] 楚王戊(wù): 即刘戊(?—前154年)。西汉宗室。楚元王刘交之孙。文帝六年(前174年),嗣父爵为楚王。为人淫暴。景帝前二年(前155年),为薄太后服丧期间私奸,被削东海、薛郡。次年,与吴王刘濞等俱反,不久兵败自杀。 解忧: 即刘解忧(前120—前49年)。西汉宗室楚王戊之孙女。汉武帝太初中出嫁乌孙昆弥(王)军须靡。军须靡死,又按照乌孙风俗,复嫁其族弟肥王翁归靡,生三男二女。乌孙肥王死,狂王泥靡继位,解忧再嫁泥靡。泥靡死,汉立公主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以后公主孙星靡、曾孙雌栗弥等相继为大昆弥。她曾使侍者冯嫽持汉节行赏赐于西域诸国,相与结好。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还长安,两年后去世。

[3] 泥靡(?—前53年): 乌孙的昆弥。为军须靡(岑娶)与匈奴妻子所生,军须靡死的时候,因为泥靡尚小,传位给叔父之子翁归靡,待泥靡长大后,翁归靡再让位给泥靡。但翁归靡死前遗言,立他与解忧公主所生之子元贵靡为昆弥。翁归靡死后,乌孙贵族拥立泥靡为昆弥。泥靡倾向匈奴,与汉朝日渐疏远。他续娶解忧公主,与公主感情亦不和,又失去民心。后为翁归靡之子乌就屠所杀。 且: 将近,将要。 季父: 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大禄: 乌孙官名。首为相,次即大禄。此处指军须靡(岑娶)季父。 翁归靡(?—前60年,一说前64年): 岑娶季父大禄子。岑娶病危,让位给翁归靡。翁归靡既立,娶汉楚王刘戊之孙解忧公主。昭宣时,匈奴屡犯乌孙,并欲掳汉公主。解忧和翁归靡皆上书请汉出兵相助。公元前72年,汉出兵大败匈奴。后乌孙联合丁零、乌桓大破匈奴。公元前60年卒(一说前64年卒)。

[4] 长男: 第一个儿子。 元贵靡(?—前51年): 翁归靡和公主刘解忧之子,翁归靡一度立其为太子,翁归靡死,乌孙贵族立岑娶子泥靡为昆弥。前53年,元贵靡的异母兄弟乌就屠杀死泥靡,自立为昆弥。汉拟派辛武贤率兵讨伐,后经刘解忧的侍女冯嫽劝说,乌就屠同意和解,汉朝以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并划分其人口地域。前51年,大昆弥元贵靡去世,子星靡继立。 万年、大乐: 皆为翁归靡之子。生平事迹不详。

[5] 光禄大夫: 官名。原为中大夫,属郎中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郎中令更名光禄勋,遂改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职掌论议,在大夫中地位最尊。武帝时霍光、金日 均任此职。西汉晚期,贵戚重臣多在将军、给事中外加光禄大夫。 常惠(?—前46年): 西汉太原(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少时家贫,应募随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昭帝时还,任光禄大夫。宣帝时匈奴与车师共侵乌孙。汉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并出。他以校尉持节护乌孙兵,进至匈奴右谷蠡王庭,获单于父及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封长罗侯。复击龟兹,斩龟兹贵人姑翼而还。后为典属国,明习边事,勤劳数有功。迁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后病卒。

【译文】

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当初,嫁到乌孙去的汉朝公主死了,汉朝又以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嫁给乌孙王岑娶。岑娶的胡人妻子生的儿子名叫泥靡年龄还小,岑娶临死前将王位传给了叔父大禄的儿子翁归靡,对他说:“等泥靡长大后,再把王位还给他。”翁归靡即位后号称肥王,又娶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妻,并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名为元贵靡,次子名为万年,三子名为大乐。皇上派光禄大夫常惠持节督护乌孙国,与其共同攻打匈奴。事见《匈奴归汉》篇。

【原文】

三年。上复遣常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 [1] 。”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 [2] 。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 [3] 。”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 [4] 。”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5]

【注文】

[1] 奏请: 古代臣子向君王上奏建议、请示。 伏诛: 伏法。 便道: 顺路。

[2] 风: 暗中说。 便(biàn)宜: 因利乘便,不必请示而自行斟酌处理。

[3] 先王: 已故的君王。

[4] 置: 赦免,释放。

[5] 执: 捕捉,逮捕。

【译文】

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汉宣帝又派常惠携带黄金币帛到乌孙国,赏赐乌孙国中有功的贵族。常惠趁机上奏皇上:“以前龟兹国曾诛杀校尉赖丹,未曾受到惩罚,请求顺路去攻打。”汉宣帝不允许。大将军霍光示意常惠见机行事。常惠率领官兵五百人前往乌孙,回国时,征调途中经过的龟兹以西各国的军队二万人,还命令副使征调龟兹以东各国的军队二万人与乌孙的士兵七千人,从三方面进攻龟兹。在三路军未包围龟兹前,先派人去责问龟兹王以前诛杀汉使的事,龟兹王道歉说:“不是我的罪,是先王在世时受贵族姑翼的误导做的错事。”常惠说:“既然如此,把姑翼捆缚送来,我就放过你。”龟兹王抓到姑翼,送交常惠,常惠将他斩首,然后回国。

【原文】

元康元年 [1] 。初,乌孙公主少子万年有宠于莎车王。莎车王死而无子,时万年在汉,莎车国人计欲自托于汉,又欲得乌孙心,上书请万年为莎车王 [2] 。汉许之,遣使者奚充国送万年 [3] 。万年初立,暴恶,国人不悦 [4] 。上令群臣举可使西域者,前将军韩增举上党冯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循城 [5] 。会故莎车王弟呼屠征与旁国共杀其王万年及汉使者奚充国,自立为王 [6]

【注文】

[1] 元康: 西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所用的年号。共计五年,即公元前65年至前61年。

[2] 自托: 自己有所依托。

[3] 奚充国(?—前65年): 西汉官员。受命送万年为莎车王。后前莎车王的弟弟呼屠征与邻国一同杀了莎车王万年,他亦被杀。

[4] 暴恶: 残暴凶恶。

[5] 韩增(?—前56年): 西汉人。少为郎,后任诸曹侍中光禄大夫,袭封龙额侯。昭帝时任前将军。曾与执金吾马适建、大鸿胪田广明率师镇压武都氐人起义。与霍光定策迎立宣帝。曾率三万骑出云中击匈奴。后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为人宽和自守,善于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少有建树。 上党: 郡名。战国韩置,其后入赵、入秦后仍置。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移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 冯奉世(?—前39年): 西汉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人,字子明。宣帝时,任卫侯,出使大宛。当时莎车贵族杀汉朝官员,破坏汉朝在西域的统治,他率兵击破莎车。后为左将军,封关内侯。 卫候: 官名。属卫尉。卫尉有八屯,卫候司马负责卫士巡守宿卫。

[6] 呼屠征(生卒年不详): 汉代莎车国君。原为莎车王族。汉宣帝时,其杀前莎车王乌孙人万年,自立为王;又杀汉使者,约西域诸国背汉。后汉卫侯冯奉世送大宛客,乃趁机发西域诸国兵击杀之,更立它昆弟子为莎车王。

【译文】

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当初,嫁给乌孙王的汉朝公主刘解忧的次子万年受到莎车王宠爱。莎车王死后没有儿子,那时万年正在汉朝,莎车国人商议,既可以依托于汉朝,又能与乌孙国结交,便上书汉朝廷请求立万年为莎车王。汉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派使者奚充国护送万年去莎车国即位。万年当上莎车王后,残暴凶恶,莎车国人对其不满。皇上命令群臣推举能出使西域的人,前将军韩增推举上党人冯奉世,他以卫候的身份携带皇帝的符节,护送大宛各国的宾客到伊循城。当时,恰好遇上前莎车王的弟弟呼屠征与邻国一同杀了莎车王万年和汉朝使者奚充国,自立为莎车王。

【原文】

神爵二年 [1] 。乌孙昆弥翁归靡因长罗侯常惠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得令复尚汉公主,结婚重亲,畔绝匈奴 [2] 。”诏下公卿议,大鸿胪萧望之以为乌孙绝域,变故难保,不可许 [3] 。上美乌孙新立大功,又重绝故业,乃以乌孙主解忧弟相夫为公主,盛为资送而遣之,使常惠送之,至敦煌 [4] 。未出塞,闻翁归靡死,乌孙贵人共从本约立岑娶子泥靡为昆弥,号狂王 [5] 。常惠上书:“愿留少主敦煌。”惠驰至乌孙,责让不立元贵靡为昆弥,还迎少主 [6] 。事下公卿,望之复以为“乌孙持两端,难约结 [7] 。今少主以元贵靡不立而还,信无负于夷狄,中国之福也 [8] 。少主不止,繇役将兴 [9] 。”天子从之,征还少主。

【注文】

[1] 神爵(jué): 西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所用的年号。共计四年,即公元前61年至前58年。

[2] 长罗: 侯国名。在今河南长垣。 嗣(sì): 后代。 畔: 通“叛”,背叛。

[3] 萧望之(?—前47年): 西汉大臣。字长倩(qiàn),东海兰陵(今山东兰陵西南)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宣帝时,历任左冯翊、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后为主持石渠阁会议,评议儒生对《五经》同异的意见。元帝即位,以师傅甚受尊重。后遭宦官弘恭、石显等排挤,被迫自杀。 绝域: 隔绝难通的边远地方。

[4] 弟: 古代亦称妹为弟。 相夫: 即刘相夫(生卒年不详),刘解忧之妹(一说侄女)。汉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翁归靡通过常惠上书汉宣帝,请求立其子元贵靡为嗣王,并为之求婚。汉宣帝同意,便以刘相夫为公主,派常惠护送刘相夫到敦煌。恰得知翁归靡去世,元贵靡未立为王,汉宣帝遂将刘相夫召回。

[5] 出塞: 离开边关。

[6] 责让: 责问。让,责备,谴责。

[7] 持两端: 犹豫不决或怀有二心。两端,态度左右不定,脚踩两只船。 约结: 结盟,订约。

[8] 夷狄(yídí): 中国古代对东方及北方各族的泛称。

[9] 不止: 不回来。 繇(yáo): 通“徭”,劳役。

【译文】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乌孙昆弥王翁归靡通过长罗侯常惠上书给汉朝说:“愿意以汉朝外孙元贵靡为继承人,并希望他能娶汉朝的公主,结成两代婚姻,从此永远背离匈奴。”皇上下诏令公卿商议这件事情,大鸿胪萧望之认为乌孙在遥远的地域,很难保证不发生变故,不能答应他们的要求。皇上称赞乌孙新立了功,攻破匈奴,又与之断绝了关系,便封乌孙公主刘解忧的妹妹刘相夫为公主,赐给她丰厚的礼物,派常惠送她到敦煌。还没出塞,就听说翁归靡死去的消息,乌孙贵族人共同依照原来的约定,立岑娶的儿子泥靡为昆弥王,号称狂王。常惠上书:“请求将少公主暂留在敦煌。”常惠赶到乌孙,指责为何不立元贵靡为昆弥王,并说若不立元贵靡,就把少公主迎回长安。汉宣帝令公卿商议此事,萧望之再次认为“乌孙左右摇摆,很难与之缔结盟约。如今少公主因不立元贵靡为单于而返回,这并没有失信于夷狄,而是中国的福气。如果少公主不回来,徭役又将兴起”。汉宣帝听取了萧望之的意见,于是召少公主返回。

【原文】

甘露元年夏四月,乌孙狂王复尚楚主解忧,生一男鸱靡,不与主和,又暴恶失众 [1] 。汉使卫司马魏和意、副侯任昌至乌孙 [2] 。公主言:“狂王为乌孙所患苦,易诛也。”遂谋置酒,使士拔剑击之。剑旁下,狂王伤,上马驰去。其子细沈瘦会兵围和意、昌及公主于赤谷城数月,都护郑吉发诸国兵救之,乃解去 [3] 。汉遣中郎将张遵持医药治狂王,赐金帛,因收和意、昌,系琐,从尉犂槛车至长安,斩之 [4]

【注文】

[1] 甘露: 西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所用的年号。共计四年,即公元前53年至前50年。 鸱靡(Chīmí)(生卒年不详): 泥靡为王,娶解忧公主,生鸱靡,早死。

[2] 卫司马: 官名。参见前“卫候”条注。 魏和意(?—前53年): 汉卫司马。宣帝时,遣其与副侯任昌送侍子到乌孙。与解忧公主共谋,杀泥靡未遂。泥靡之子兵围魏和意、任昌及解忧公主于赤谷城。后西域都护郑吉发诸国兵救之。他被送至长安,与任昌一道被杀。 副侯: 卫司马之副职。 任昌(?—前53年): 参见前“魏和意”条注。

[3] 细沈瘦(生卒年不详): 泥靡之子,母亲是胡人。解忧公主和汉使合谋刺杀狂王未遂,泥靡受伤出逃,起兵包围解忧公主与汉使于赤谷城。 会兵: 大举调集军队。 赤谷城: 汉西域乌孙国都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伊什特克附近。 都护: 即西域都护。官名。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公元前60年,西汉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新莽时曾罢,东汉明帝时复置。统领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伊犁河流域)、康居(今锡尔河中游地带)等行国。 郑吉(?—前49年): 西汉会稽(治今江苏苏州)人。初以卒伍从军,数随从出使西域。宣帝时以侍郎与校尉司马熹将免刑罪人屯田渠犁,发西域诸国兵和田卒破车师,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公元前60年发兵迎匈奴日逐王归汉,由是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号都护,督察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西域都护之设置自此始。因功封安远侯。 解去: 解围而去。

[4] 张遵(生卒年不详): 汉中郎将。曾受命持医药治狂王,赐金帛,安抚泥靡。 收: 拘捕。 系(jì)琐: 用铁链系束。 尉犂: 参见前“尉黎”条注。 槛(jiàn)车: 用栅栏封闭的车子,用以载运野兽或囚犯。

【译文】

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夏季,四月,乌孙狂王泥靡又娶楚公主刘解忧,生个儿子名叫鸱靡,狂王与公主关系不好,又因残暴失去民心。汉朝派卫司马魏和意为使臣和副使卫侯任昌来到乌孙。公主说:“狂王给乌孙带来祸患困苦,杀了他很容易。”于是商议准备酒宴,派武士在席间拔剑杀了他。但因剑砍歪了,狂王受伤,骑马奔驰而去。他的儿子细沈瘦,率兵将魏和意、任昌和公主围困在赤谷城中数月后,都护郑吉征调西域各国的军队前往救援,细沈瘦的军队才离去。汉朝廷派中郎将张遵带上医药为狂王治疗,并赏赐很多黄金布帛,将魏和意、任昌逮捕,系着镣铐,用囚车从尉犁国押解到长安,斩首。

【原文】

初,肥王翁归靡胡妇子乌就屠,狂王伤时,惊,与诸翕侯俱去居北山中,扬言母家匈奴兵来,故众归之 [1] 。后遂袭杀狂王,自立为昆弥 [2] 。是岁,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通渠积谷,欲以讨之 [3]

【注文】

[1] 乌就屠(生卒年不详): 西汉时乌孙昆弥(王)。翁归靡子,左夫人匈奴女所生。势力壮大后,袭杀其父,自立为昆弥。西域都护郑吉使冯夫人(冯嫽)说降,因惧汉朝威势。声言愿居次位。宣帝乃遣冯夫人锦车持节至赤谷城,立之为小昆弥,另立元贵靡为大昆弥,皆赐印授。自此,乌孙分为大、小昆弥。 翕(xī)侯: 汉代乌孙、月氏、康居等的官名。《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翕侯,乌孙大臣官号,其数非一,亦犹汉之将军耳。”“大月氏”“西击大夏而臣之”。“凡五翕侯,皆属大月氏”。《匈奴传》:“会康居王数为乌孙所困,与诸翕侯计……”有人认为,突厥官号叶护,与翕侯同,均为jabgu之对音。

[2] 袭杀: 乘人不备而杀害。袭,袭击,乘其不备,偷偷地进攻。

[3] 破羌将军: 将军名号。西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为平定西北地区置,拜酒泉太守辛武贤为之,后废。 辛武贤(生卒年不详): 西汉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宣帝时任酒泉太守。奉命率郡兵与赵充国平定羌族起事,力主分兵并出张掖、酒泉,先破罕、开,后图先零。不久拜破羌将军。后宣帝用充国计,先击先零,招抚罕、开,罢兵屯田,遂罢归故官。后七年复为破羌将军,征乌孙至敦煌。病卒。

【译文】

起初,肥王翁归靡与匈奴妻子所生的儿子乌就屠,在狂王受伤时惊恐不安,便与诸翕侯一起逃到北山中,还扬言母亲娘家匈奴兵要来救援,所以乌孙的百姓都归附了他。后来他袭杀狂王,自立为昆弥。这一年(甘露元年),汉朝派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兵一万五千人到了敦煌,开凿水渠,积蓄粮食,准备去征讨乌就屠。

【原文】

初,楚主侍者冯嫽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为乌孙右大将妻 [1] 。右大将与乌就屠相爱,都护郑吉使冯夫人说乌就屠以汉兵方出,必见灭,不如降 [2] 。乌就屠恐,曰:“愿得小号以自处。”帝征冯夫人自问状,遣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送冯夫人 [3] 。冯夫人锦车持节,诏乌就屠诣长罗侯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破羌将军不出塞,还。后乌就屠不尽归诸翕侯民众,汉复遣长罗侯惠将三校屯赤谷,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大昆弥户六万余,小昆弥户四万余 [4] 。然众心皆附小昆弥。

【注文】

[1] 冯嫽(liáo)(生卒年不详): 西汉武帝时人。能史书,习政事。解忧公主出嫁于乌孙王,她为公主侍者随至乌孙。后嫁与乌孙右大将为妻,号曰冯夫人。常协助解忧公主持节出使各地,行赏赐于西域诸国,为各国首领所敬信。乌孙贵族内争,宣帝曾召她至长安问以政事,并遣使送回乌孙,以汉帝名义立大小昆弥,划分人民地界。对促进汉与乌孙友好关系起了重要作用。 右大将: 乌孙官号。

[2] 相爱: 关系亲密。

[3] 谒(yè)者: 官名。春秋战国始置,为国君、卿大夫的侍从官员,掌接待引见宾客,朝会时担任警卫,亦奉命出使。秦汉沿置,负责侍从皇帝,担任宾礼司仪,宿卫宫廷,也常充任出使、巡视、宣慰、考案、主持水利工程等临时差遣。 竺次(生卒年不详): 西汉官员。曾奉命送冯夫人出使西域。 期门: 西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的良家子组成。武帝微行,执兵器护卫,“期诸殿门”,故称。属光禄勋。平帝时改称虎贲郎。 甘延寿(?—前25年): 西汉北地郁郅人(今甘肃庆阳)人,字君况。少以良家子善骑射为羽林,不久为期门,稍迁至辽东太守。后任西域都护、骑都尉。元帝时与副校尉陈汤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进击康居,杀匈奴郅支单于。还封义成侯。后历任长水校尉、城门校尉、护军都尉。卒于官。

[4] 三校: 三位校尉。

【译文】

当初,楚公主的侍女冯嫽既通晓史书,又熟悉西域等国的事情,曾经携带汉朝符节为公主出使,西域各国都敬重她、相信她,称她为冯夫人,她是乌孙右大将的妻子。右大将与乌就屠是要好的朋友,所以都护郑吉派冯夫人去说服乌就屠,汉朝军队准备征讨,乌孙国定会被消灭,不如归降汉朝。乌就屠很害怕,说:“我愿得到汉朝的一个小王的封号,以便安身。”皇帝召冯夫人到京师询问乌孙的实情,派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使,护送冯夫人回到乌孙。冯夫人乘坐锦车带上皇帝的符节,命令乌就屠到赤谷城去拜见长罗侯常惠,传达宣帝的诏令,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都赐他们印信绶带。破羌将军辛武贤还没出塞,朝廷令他率军撤回。后来乌就屠没有全部将诸翕(xī)侯的民众放回,汉朝又派长罗侯常惠率三位校尉屯驻赤谷城,为乌孙划清所辖的人口与地界,大昆弥拥有六万多户,小昆弥统辖四万多户。可是,乌孙的民心全都归向小昆弥。

【原文】

三年五月,乌孙大昆弥元贵靡及鸱靡皆病死,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 [1] 。”天子闵而迎之 [2] 。冬,至京师,待之一如公主之制。后二岁卒。

【注文】

[1] 土思: 即对故乡的怀念。 骸(hái)骨: 尸骨。

[2] 闵: 哀怜,怜悯。

【译文】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五月,乌孙国的大昆弥元贵靡和鸱靡都病死了,公主刘解忧上书汉宣帝说:“我已经老了,很想念故乡,请让我回到家乡,将我的尸骨,埋在汉朝的土地上。”汉宣帝怜悯她,派人将她迎回汉朝。冬季,刘解忧回到长安,朝廷按照公主的礼节对待她。两年后死去。

【原文】

元贵靡子星靡代为大昆弥,弱 [1] 。冯夫人上书:“愿使乌孙,镇抚星靡。”汉遣之。都护韩宣奏:“乌孙大吏大禄、大监皆可赐以金印紫绶,以尊辅大昆弥 [2] 。”汉许之。其后段会宗为都护,乃招还亡叛,安定之 [3] 。星靡死,子雌栗靡代立 [4]

【注文】

[1] 星靡(生卒年不详): 乌孙大昆弥,为元贵靡之子,解忧公主之孙。因威信不足,难以服众。后得解忧公主的侍女、乌孙右大将的夫人冯嫽及西域都护段会宗的保护,平安在位多年。

[2] 韩宣(生卒年不详): 西汉官员。元帝时继郑吉之后,为第二任西域都护。 大吏: 指大官。多称外省长官。 大监: 官名。汉代西域乌孙等国设置。 金印紫绶: 金印,黄金铸造的官印;紫绶,系印的紫色绶带。秦汉时,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列侯等,皆金印紫绶。

[3] 段会宗(前84—前10年): 西汉天水上邦(今甘肃天水)人。字子松,元帝时任西域都护,西域各族敬其威信。后拜为沛郡、雁门太守。阳朔中,应西域诸国请求,复出任都护。又迁金城太守。不久乌孙内乱,以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率兵前往安辑。后复受命发戊己校尉及诸国兵,诛乌孙末振将太子番立,赐爵关内侯。病死乌孙。

[4] 雌栗靡(生卒年不详): 乌孙大昆弥。星靡之子,星靡死后继位。他魁伟勇武,深为部众所畏服。治国有度,境内安定,小昆弥末振将因此不安,曾指使贵族乌日领诈降,伺机刺杀。

【译文】

元贵靡的儿子星靡被立为乌孙大昆弥,年龄尚且幼小。冯夫人上书汉宣帝说:“我愿到乌孙国去镇抚星靡。”汉宣帝同意了她的请求,派她前往。都护韩宣上奏说:“乌孙的大臣大禄、大监都可以赐给黄金印紫绶,提高他们的地位,让他们尊重辅佐大昆弥。”汉宣帝同意了韩宣的请求。此后段会宗任西域都护,帮助乌孙王召回流亡与叛逃在外的乌孙人,使乌孙国逐渐安定下来。星靡死后,他的儿子雌栗靡继位为大昆弥。

【原文】

成帝建始四年 [1] 。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上书:“愿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 [2] 。”丞相商、大将军凤及百寮议,数日不决 [3] 。凤言“陈汤多筹策,习外国事,可问 [4] ”。上召汤见宣室 [5] 。汤击郅支时中寒,病两臂不屈申,汤入见,有诏毋拜,示以会宗奏 [6] 。汤对曰:“臣以为此必无可忧也。”上曰:“何以言之?”汤曰:“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 [7] 。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今围会宗者人众不足以胜会宗,唯陛下勿忧。且兵轻行五十里,重行三十里。今会宗欲发城郭、敦煌,历时乃至,所谓报仇之兵,非救急之用也。”上曰:“奈何?其解可必乎?度何时解?”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因对曰:“已解矣 [8] 。”屈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 [9] 。”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 [10]

【注文】

[1] 成帝: 即汉成帝刘骜(ào)(前51—前7年)。元帝子,母为王皇后。公元前33年至前7年在位。宣帝时被立为世嫡皇孙。元帝即位后封为太子。即位后,荒于酒色,废许皇后而立婕妤赵飞燕为后,封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政,又封王莽为新都侯。成帝时王家九人封侯。朝廷外戚擅政,赵氏内乱,权归王氏。先后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西汉王朝迅速衰落。 建始: 西汉成帝刘骜在位期间所用的年号。共计五年,即公元前32年至前28年。

[2] 驿骑(jì): 骑马传送公文的人。

[3] 商: 即王商(?—前25年),西汉大臣。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人,徙居杜陵(今陕西西安)。宣帝舅王武子,初为太子中庶子。父死袭爵为乐昌侯。元帝时官至右将军、光禄大夫。成帝时,官左将军,后为丞相。因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遭王凤中伤免相,悲愤而死。 凤: 即王凤(?—前22年)。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元帝皇后王政君之兄。初任卫尉,封阳平侯。成帝即位后,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其弟五人同日封侯。专擅朝政,排除异己,奏遣定陶恭王归国,又诬害丞相王商和京兆尹王章。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郡国守相、刺史多出其门。五侯群弟争为奢侈,后庭姬妾各数十人,童奴以千百数。后病卒。 寮: 通“僚”。

[4] 陈汤(?—约前6年): 字子公,西汉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少好读书,家贫,不为州里所称。后为太官献食丞,求使外域,元帝时为西域副校尉。匈奴郅支单于盘踞康居,杀汉官员,攻略乌孙、大宛,奴役康居人民。他和西域都护甘延寿矫制发兵四万至康居,攻杀郅支单于,封关内侯,为射声校尉。后以罪免为庶民,徙敦煌、安定。后归长安,卒于成帝、哀帝之间。 筹策: 计谋策划。

[5] 宣室: 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6] 郅(zhì)支(?—前36年): 即郅支骨都侯单于。匈奴单于。名呼屠吾斯,虚闾权渠单于之子。汉宣帝时乘匈奴统治集团内讧之机,自立为郅支单于。与其弟呼韩邪单于对立。后击败呼韩邪,都单于庭,史称“北匈奴”。呼韩邪率众至漠南,求助于汉廷,是为“南匈奴”。因呼韩邪得汉兵谷之助,乃引兵西走,征服乌孙、乌揭、坚昆、丁零等。元帝时因杀汉使,又闻呼韩邪益强,恐遭袭,遂至康居,与其王婚姻,并于都赖水(今哈萨克斯坦塔拉斯河)畔筑郅支城。后为汉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攻杀于郅支城。 中寒: 中医上称被风寒所侵。

[7] 朴钝: 刀刃不锋利。 弓弩: 指弓与弩。弩,以机械发射的弓。

[8] 瓦合: 破瓦相合,虽聚而不齐。比喻乌合之众。

[9] 吉语: 好消息,吉祥的言辞。

[10] 居: 停留。

【译文】

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国军队包围,段会宗派人骑马上书:“请求征调西域各国和敦煌的军队营救。”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与百官商议,数日未作出决定。王凤说:“陈汤多筹谋策略,又熟悉外国事务,可以询问他。”汉成帝在宣室殿召见了陈汤。陈汤在攻打郅支单于时中风受寒,两臂不能屈伸,陈汤觐见皇上,成帝令他不用拜跪,示意将段会宗的奏书拿给他看。陈汤回答说:“臣认为这件事没什么可担忧的。”成帝说:“为什么这样说?”陈汤说:“五个胡兵才能抵挡一个汉兵,为什么?因为胡兵的兵刃不锋利,弓弩也不强劲。现在听说学到汉人的一些制作兵器的技巧,可还是三个挡一个。还有《兵法》上说‘入侵的军队必须是守军的两倍,才能与敌作战’。现今围困段会宗的敌人不足以战胜他,请陛下不要忧虑。而且军队轻装每天行五十里,重装备每天行三十里。现在段会宗想要征调西域各国和敦煌的军队,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只能是所谓报仇的军队,而不是救急的军队。”成帝说:“那可怎么办呢?能解这个围吗?估计什么时候能解呢?”陈汤知道乌孙的军队不过是乌合之众,不能久攻,依照以前的经验,用不了几天,因此回答说:“已经解围了。”屈指计算了一下时间,又说:“不出五天,定有解围的消息传来。”过了四天,军书果然到了,报告已经解围。

【原文】

阳朔四年闰九月,乌孙小昆弥乌就屠死,子拊离代立,为弟日贰所杀 [1] 。汉遣使者立拊离子安日为小昆弥 [2] 。日贰亡阻康居,安日使贵人姑莫匿等三人诈亡从日贰,刺杀之 [3] 。于是西域诸国上书:“愿复得前都护段会宗。”上从之。城郭诸国闻之,皆翕然亲附 [4]

【注文】

[1] 阳朔: 西汉成帝刘骜在位期间所用的年号。共计四年,即公元前24年至前21年。 闰: 每四年加一日,称“闰日”。有闰日的这一年称“闰年”。这是公历的“闰”。中国的农历,二年或三年,需要加一个月,所加的这个月称“闰月”,平均十九年有七个闰月。 拊(fǔ)离(生卒年不详): 西汉乌孙小昆弥。乌就屠之子,父死代立。后为其弟日贰所杀。有学者认为,拊离立约三年(前33—前30年)。 日贰(生卒年不详): 西汉时乌孙王子。元帝初年。其父小昆弥乌就屠病故,日贰兄拊离继立为小昆弥。日贰不服将拊离杀死,汉遣使立拊离子安日为小昆弥,他逃到康居,后被刺杀。

[2] 安日(生卒年不详): 西汉时乌孙小昆弥。乌就屠孙,拊离子。元帝年间,日贰杀死其父拊离后,汉廷立安日为小昆弥。为报父仇,安日派人杀死日贰。其后,他亦为降民所杀。

[3] 姑莫匿(生卒年不详): 乌孙贵族。安日派姑莫匿等三人诈称叛逃,投奔日贰,乘机将日贰刺杀。 诈亡: 诈,欺骗。亡,逃亡。

[4] 翕然: 一致的样子。 亲附: 亲近依附。

【译文】

汉成帝阳朔四年(前21年),闰九月,乌孙国王小昆弥乌就屠去世,他的儿子拊离即位为王,被弟弟日贰杀害。汉派使者扶立拊离的儿子安日为小昆弥。日贰逃亡到康居国,安日派贵族姑莫匿等三人诈称反叛逃亡去追随日贰,将日贰刺杀。于是西域各国都上书:“请求派前任的都护段会宗再到西域任都护。”成帝听取了他们的意见。西域各国听到消息后,都一致归附了汉朝。

【原文】

元延二年 [1] 。初,乌孙小昆弥安日为降民所杀,诸翕侯大乱。诏征故金城太守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使安辑乌孙,立安日弟末振将为小昆弥,定其国而还,时大昆弥雌栗靡勇健,末振将恐为所并,使贵人乌日领诈降,刺杀雌栗靡 [2] 。汉欲以兵讨之而未能,遣中郎将段会宗立公主孙伊秩靡为大昆弥 [3] 。久之,大昆弥、翕侯难栖杀末振将,安日子安犂靡代为小昆弥 [4] 。汉恨不自诛末振将,复遣段会宗发戊己校尉诸国兵,即诛末振将太子番丘 [5] 。会宗恐大兵入乌孙,惊番丘,亡逃不可得,即留所发兵垫娄地,选精兵三十弩径至昆弥所在,召番丘,责以末振将之罪,即手剑击杀番丘 [6] 。官属以下惊恐,驰归。小昆弥安犂靡勒兵数千骑围会宗,会宗为言来诛之意,“今围守杀我,如取汉牛一毛耳 [7] 。宛王、郅支头县藁街,乌孙所知也 [8] 。”昆弥以下服,曰:“末振将负汉,诛其子可也,独不可告我,令饮食之邪?”会宗曰:“豫告,昆弥逃匿之,为大罪 [9] 。即饮食以付我,伤骨肉恩 [10] 。故不先告。”昆弥以下号泣罢去 [11] 。会宗还,奏事,天子赐会宗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会宗以难栖杀末振将,奏以为坚守都尉 [12] 。责大禄、大监以雌栗靡见杀状,夺金印、紫绶,更与铜、墨云 [13] 。末振将弟卑爰疐本共谋杀大昆弥,将众八万余口,北附康居,谋欲借兵兼并两昆弥 [14] 。汉复遣会宗与都护孙建并力以备之 [15]

【注文】

[1] 元延: 西汉成帝刘骜在位期间所用的年号。共计四年,即公元前12年至前9年。

[2] 金城: 即金城郡。西汉始元六年(前81年)置,治所在允吾县(今青海民和南古鄯镇北古城)。辖境约当今甘肃兰州市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的河、湟二水流域和大通河下游地区。 左曹: 西汉加官名号。武帝时置,与右曹合称诸曹。秩二千石。加此号者每日朝谒,在殿中收受平省尚书奏事,亲近皇帝,典掌枢机。 安辑: 安定和睦。 末振将(生卒年不详): 西汉时乌孙小昆弥,成帝时,其兄安日被杀,汉命继之为小昆弥。时大昆弥雌栗靡甚强,恐为所并,使人诈降,伺机刺杀之。汉遣中郎将段会宗持金币与都护立雌栗靡季父、解忧公主孙伊秩靡为大昆弥。久之,末振将亦为大昆弥翎侯所杀。 勇健: 勇敢强健。 乌日领(生卒年不详): 乌孙贵族。末振将因恐被雌栗靡兼并,遣他诈降刺杀了雌栗靡。 诈降: 假装投降。

[3] 伊秩靡(生卒年不详): 乌孙大昆弥。为西汉解忧公主之孙,大昆弥雌栗靡的叔父。雌栗靡被刺杀后,其被汉将段会宗和西域都护所扶立。西汉元寿二年(前1年)与匈奴乌珠留单于共同入汉朝觐见。

[4] 难栖(生卒年不详): 乌孙翕侯,曾杀末振将。 安犂靡(生卒年不详): 末振将兄安日子,末振将死,他代为小昆弥。犂,今作“犁”。

[5] 戊己校尉: 官名。西汉初元元年(前48年)置,为驻车师屯田的长官。 番丘(?—前11年): 乌孙末振将太子。汉元延中,段会宗至昆弥所在,召番丘杀之。

[6] 垫娄地: 地名。确址不详。

[7] 勒(lè)兵: 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勒,统率,率领。

[8] 藁(gǎo)街: 也作“稿街”。本为汉代长安城内一条街,是当时外国人的居住区。后泛指京城中外国使者的居住区。

[9] 豫: 预先。

[10] 骨肉: 比喻至亲。指父子兄弟等。

[11] 号泣: 大声哭泣。 罢: 归,返回。

[12] 坚守都尉: 官名。汉代置。

[13] 铜、墨: 铜制的印,汉代禄六百石以上佩之;墨,黑绶,系印的黑色绶带。汉时,县令、长为铜印黑绶。

[14] 卑爰疐(zhì)(生卒年不详): 末振将弟。谋杀大昆弥,统众八万,北附康居,欲借兵兼并两昆弥,势力自此强大,其后都护孙建袭杀之。

[15] 孙建(生卒年不详): 西汉官员。汉成帝元延年间任西域都护,乌孙贵族内部争权,小昆弥叔父卑爰疐拥众欲杀昆弥,他与段会宗并力安辑,加强了内地和乌孙的联系。 并力: 合力,通力。 备: 防备,戒备。

【译文】

汉成帝元延二年(前11年)。最初,乌孙国小昆弥安日被乌孙的降民杀了,各翕侯国因此大乱。汉成帝下诏书征召以前的金城郡太守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派他去安抚乌孙,段会宗立安日的弟弟末振将为小昆弥,乌孙安定之后,他便回国。当时大昆弥雌栗靡勇猛健壮,末振将担心被他吞并,于是派贵族乌日领前去诈降,刺杀了雌栗靡。汉朝打算出兵讨伐,却没做到,便派中郎将段会宗前去立公主刘解忧的孙子伊秩靡为大昆弥。过了很长时间,大昆弥与翕侯难栖又杀了末振将,安日的儿子安犁靡代替末振将做了小昆弥。汉朝悔恨没有亲自杀掉末振将,又派段会宗调发戊己校尉所管辖的各国军队,前去诛杀末振将太子番丘。段会宗担心大军进入乌孙,惊动番丘,他会趁机逃走,抓不到他,于是又将征发的军队留在垫娄地,只挑选三十名精兵,带着弓弩直奔昆弥的所在地,召见番丘,谴责他父亲末振将的罪状,随即用剑击杀了番丘。他属下的官兵都惊恐万状,骑马逃回。小昆弥安犁靡率数千名骑兵包围了段会宗,段会宗向其说明诛杀番丘的原因,又说:“现在你包围并要杀我,如同拔汉牛身上的一根毛而已。而大宛国王、郅支单于的头悬挂在长安的藁街上,这也是乌孙该知道的。”昆弥和他的手下都畏服了,小昆弥说:“末振将背弃汉朝,诛杀他的儿子是对的,为什么事先不告诉我,让我们准备宴食为他饯别!”段会宗说:“如果预先告诉你,走漏风声,昆弥会逃亡藏匿起来,这就犯了大罪。如果你给他吃喝后,再交给我,会伤害你们之间的骨肉之情,所以事先没告诉你。”昆弥和他的部下都号啕大哭撤兵回去。段会宗回到长安奏报此事的经过,汉成帝封段会宗为关内侯,赏赐黄金一百斤。段会宗奏报,因难栖杀了末振将,请封他为坚守都尉。追究大禄、大监因未能救护雌栗靡而被杀的罪责,夺了他们的金印、紫绶,更换为铜印、黑绶。末振将的弟弟卑爰疐本是共谋杀害大昆弥的凶手之一,率领八万部众逃向北方,投靠康居国,谋求借用康居的兵力兼并两昆弥。汉朝再次派段会宗和都护孙建合力去防备他。

【原文】

自乌孙分立两昆弥,汉用忧劳,且无宁岁 [1] 。时康居复遣子侍汉,贡献,都护郭舜上言:“本匈奴盛时,非以兼有乌孙、康居故也。及其称臣妾,非以失二国也 [2] 。汉虽皆受其质子,然三国内相输遗,交通如故,亦相候司,见便则发 [3] 。合不能相亲信,离不能相臣役。以今言之,结配乌孙竟未有益,反为中国生事。然乌孙既结在前,今与匈奴俱称臣,义不可距。而康居骄黠,讫不肯拜使者 [4] 。都护吏至其国,坐之乌孙诸使下,王及贵人先饮食已,乃饮啖都护吏,故为无所省以夸旁国 [5] 。以此度之,何故遣子入侍?其欲贾市,为好辞之,诈也。匈奴百蛮大国,今事汉甚备;闻康居不拜,且使单于有悔自卑之意 [6] 。宜归其侍子,绝勿复使,以章汉家不通无礼之国 [7] 。”汉为其新通,重致远人,终羁縻不绝 [8]

【注文】

[1] 用: 以致,因而。 忧劳: 忧愁劳苦。

[2] 郭舜(shùn)(生卒年不详): 汉西域都护。武帝时,康居遣子入侍汉廷,然自以绝远,骄慢不肯与诸国相望。郭舜奏言:遣归其侍子,绝其使者,以明汉家不通无礼之国。

[3] 交通: 往来,交往。

[4] 骄黠(xiá): 傲慢狡猾。 讫(qì): 始终,终究。

[5] 啖(dàn): 给人吃。 省(xǐng): 省视,理睬。 夸: 夸耀。

[6] 百蛮: 泛指各蛮夷民族。

[7] 章: 彰明。后作“彰”。

[8] 羁縻(jīmí): 笼络牵制,使不生异心。

【译文】

自从乌孙分立两个昆弥之后,汉朝便处在忧虑与辛劳之中,而且没有安宁的日子。这时,康居国又派王子入侍汉朝,还进贡财物,都护郭舜上书说:“以前匈奴强盛时,并不是因为兼并了乌孙、康居两国的缘故。后来等到匈奴向汉朝称臣归顺,也不是因为失去二国。汉朝虽然都接受了三国送来做人质的王子,可是三国之间转输馈赠,交往和以前一样,他们也相互侦察,遇到机会时也发兵相互攻击。他们和好时也不能相信亲近,分离时也不能相互臣服役使。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与乌孙结交也得不到什么利益,反倒给中国惹出事来。然而与乌孙既然结亲在前,现在与匈奴一起称臣归顺汉朝,从道义上讲是不能拒绝他们的。而康居国骄慢狡猾,至今还不肯拜见汉朝的使者。都护府官员到了他们那里,却让坐在乌孙等国使者的下边,国王和贵族先进餐之后,才让都护府官员们进餐,故意做出看不起汉朝使者的样子,来向旁国夸耀。由此推测,他们为什么要派王子入侍汉朝呢?是想与汉朝做买卖,所以说好话,不过为了诈骗。匈奴国在众多的蛮夷国中为大国,现在侍奉汉朝非常周到;假如听到康居国不拜汉使的消息,将会使匈奴单于产生后悔自卑的心理。应当把康居的质子送回,和他们断绝关系,以此表示汉朝拒绝与无礼之国交往。”汉朝廷认为康居国新近才和汉朝通好,应该重视路程偏远的人,所以采用笼络的政策,而不断绝往来。 CZr6oMRuA4mGJmI/r+RtreNl02Q9SL89/LFKu3c5f+KInf5y9SJne6V9KWKkUf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