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新冠肺炎的影像学特点有哪些?

蒋荣猛(2月1日)

这次新冠肺炎的影像学特点非常典型,就像是复印机复印出来的一样,每个人的表现都是相似的。刚才提到病毒核酸阳性率很高,能达到50%~60%。光是咽拭子的阳性率就这么高,说明2019-nCoV在武汉可能已经成为现阶段比较优势的一个毒株了。

郭佑民(2月3日)

有关新冠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与识别,先复习一下现有的病例资料特点:①除湖北省外,大部分省市疫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出现了无疫区旅居史、无疫区相关人员密切接触史的二代患者。②病例以轻度(早期)、中度(进展期)为主,重度(重症)患者少见。③病例呈现有明显的人群聚集性,以家庭聚集性为主。④出现影像表现与核酸检测不匹配: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影像表现滞后;影像表现典型者,其核酸连续检测出现阴性。

新冠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如下。

(1)早期:不典型,易遗漏。①单肺或双肺局灶性单发或多发病灶,以多发病灶为主,病变主要分布于中外肺野、胸膜下区。②病灶呈小斑片、大片磨玻璃阴影(增粗肺血管影和微血管增多)、实变、结节与小结节、磨玻璃阴影与空气潴留并存所引起的“马赛克”征。③尤其是非常淡薄的磨玻璃阴影和小结节阴影,由于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

案例1 男性,23岁。有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阳性。左肺上叶单发磨玻璃阴影,边界不清,其内血管增粗。如图1-6所示。

图1-6 案例1患者CT影像图

案例2 男性,18岁。有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阳性。右肺下叶背段近叶间胸膜处可见片状实变,其内可见扩张支气管,周围可见小的多发斑片状实变,邻近叶间裂增厚。如图1-7所示。

图1-7 案例2患者CT影像图

案例3 本例患者表现为特别淡薄的磨玻璃阴影,如图1-8所示,如果检查不仔细的话容易遗漏。

图1-8 案例3患者CT影像图

案例4 男性,51岁。有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阳性,两肺大片状磨玻璃阴影,其内可见网格影。如图1-9所示。

图1-9 案例4患者CT影像图

(2)进展期:①两肺多发磨玻璃阴影或实变(内有充气支气管征),结节周围病变有“晕征”,病灶内见细网格影(细血管网),有的病变有“反晕征”。②新发病变主要以双肺中下叶胸膜下分布为主,多呈现较为淡薄的磨玻璃阴影,可伴少量胸腔积液等。③亚段性肺不张、纤维化形成。

(3)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白肺”;48h病灶范围增加50%;可见有肺纤维化。

案例5 男性,40岁。有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阳性。病史“胸闷,气短2天”。相关检查如图1-10所示。

图1-10 案例5患者CT影像图

以下按照病程的不同阶段介绍一些案例:

1)新冠肺炎早期影像表现

案例6

(1)李某,男,29岁。发热3天,体温38℃,咽痛,无咳嗽。

(2)流行病史:2020.01.07去武汉出差,2020.01.22返回××地。

(3)实验室检查:WBC 4.62×10 9 /L,NEUT% 77.7%,LYMPH% 17.1%。

(4)CT影像特点:两肺散在分布斑片状渗出影、磨玻璃阴影与实变,病变内血管有增粗。如图1-11所示。

图1-11 案例6患者CT影像图

案例7

(1)王某,女,41岁。发热3天,体温38.8℃,无咳嗽,无痰。

(2)流行病史:2020.01.19-2020.02.23曾至武汉,否认有患者接触史。

(3)实验室检查:WBC 3.74×10 9 /L,NEUT% 59.7%,LYMPH% 26.5%。

(4)CT影像特点:右肺上叶、左肺下叶磨玻璃阴影,伴左肺下叶胸膜下局限性实变。如图1-12所示。

图1-12 案例7患者CT影像图

案例8

(1)李某,男,55岁。发热4天,体温38.0℃,伴腰背疼痛,头皮触痛,偶有咳嗽,白痰,无咽痛。

(2)流行病史:1月16日有接触史。

(3)既往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4)实验室检查:WBC 5.73×10 9 /L,LYMPH% 12%。

(5)CT影像特点:两肺多发斑片状渗出影,右肺中叶内侧段磨玻璃阴影。如图1-13所示。

图1-13 案例8患者CT

案例9

(1)蔡某,女,32岁。无明显症状。

(2)流行病史:武汉人,1月21日来××地;配偶有症状,前来排查。

(3)实验室检查:WBC 4.22×10 9 /L,LYMPH% 32.9%。

(4)CT影像特点:两肺下叶大小不等结节阴影,如图1-14所示。

图1-14 案例9患者CT

案例10

(1)严某,男,22岁。发热1天,体温38.7℃,咳嗽、咳痰8天。

(2)流行病史:患者1月10日由××地去武汉市学习,1月21日离开武汉返回××地。

(3)实验室检查:CRP 54.20mg/L,hs-CRP>5.00mg/L,ESR 19mm/h,D-二聚体2.05mg/L。

(4)CT影像特点:左肺上叶小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内见增粗血管影,如图1-15、图1-16所示。

图1-15 案例10患者CT

案例11

(1)黄某,男,26岁。发热1天,体温37.1℃,伴干咳、乏力。

(2)流行病史:3日前由武汉返回本地。

(3)实验室检查:CRP 9.83mg/L,hs-CRP>3.00mg/L,NEUT% 63.2%,LYMPH 0.75×10 9 /L,ESR 29mm/h,血凝检查+D-二聚体+FDP(-)。

(4)CT影像特点:两肺多发散在小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及小结节样实变,如图1-17所示。

图1-16 案例10患者复查CT影像图

图1-17 案例11患者CT影像图(可见小斑片状磨玻璃阴影)

案例12

(1)梅某,女,44岁。高热4天,咳嗽、咳少量白痰。

(2)流行病史:1月22日由湖北××地返回家中。

(3)实验室检查:WBC 4.5×10 9 /L,NEUT% 57.4%,LYMPH% 36.1%。

(4)CT影像特点:两肺多发散在小斑片状磨玻璃阴影,部分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及增粗血管影,如图1-18所示。

图1-18 案例12患者CT影像图

案例13

(1)陈某,男,49岁。发热4天,体温38.2℃,伴干咳、乏力、胸闷。

(2)流行病史:长期在武汉工作,1月18日从武汉乘火车,于1月19日返回××地。

(3)实验室检查:WBC 5.80×10 9 /L,NEUT% 76.6%,LYMPH% 15.0%,R 22次/分,指脉氧98%。

(4)CT影像特点:1月23日CT示右肺上叶磨玻璃阴影,内见空气支气管影及增粗血管影;1月26日CT示右肺病变明显增多、增大,新发左肺病变。如图1-19、图1-20所示。

图1-19 案例13患者CT影像图(2020.01.23)

图1-20 案例13患者CT

2)新冠肺炎进展期影像表现

案例14

(1)杜某,男,47岁。发热11天,体温39℃,偶咳,少量白痰。

(2)流行病史:否认武汉旅游、工作、接触史,非发热门诊患者。

(3)实验室检查:WBC 2.92×10 9 /L,NEUT% 73.0%,LYMPH% 21.8%。

(4)CT影像特点:两肺野中外带多发斑片状、大片状磨玻璃阴影及实变,伴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如图1-21所示。

图1-21 案例14患者CT影像图

案例15

(1)徐某,男,18岁。发热1天,体温38.5℃,乏力6天、胸闷2天。

(2)流行病史:患者于1月10日在武汉市学习10天,1月22日离开武汉。

(3)实验室检查:CRP 12.49mg/L,hs-CRP>5.00mg/L,ESR 10mm/h,D-二聚体1.99mg/L。

(4)CT影像特点:右肺下叶大片状不全实变,内见增粗血管影、含气扩张细小支气管影,其内小叶间隔增粗,灶周见磨玻璃阴影。如图1-22、图1-23所示。

图1-22 案例15患者CT影像图(2020.01.25)

图1-23 案例15患者复查CT影像图

案例16

(1)夏某,女,64岁。发热6天,体温37.5~38.6℃,伴咳嗽、明显乏力。

(2)流行病史:居于武汉,2020.01.14到××地,之前可疑接触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3)实验室检查:PLT 1.4×10 9 /L,CRP 7.06mg/L,EO% 0.2,EO 0.01,AST 36.40,LDH 289。

(4)CT影像特点:两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阴影,两肺下叶可见纤维化病灶形成。如图1-24所示。

图1-24 案例16患者CT影像图

案例17

(1)黄某,男,41岁。发热,体温38.3℃,乏力10天。

(2)流行病史:10天前曾于武汉接送患者。

(3)实验室检查:WBC 3.71×10 9 /L,LYMPH 0.88×10 9 /L,ESR 15mm/h;CRP 13.50mg/L,hs-CRP>3.00mg/L。

(4)HRCT影像特点:双肺多发斑片状、大片状磨玻璃阴影,病灶内血管影增粗并扩张细支气管影。进展期病变如图1-25所示。

图1-25 案例17患者HRCT影像图

案例18

(1)陈某,男,50岁。发热4天,体温38.2℃,伴干咳、乏力、胸闷。

(2)流行病史:武汉地区,1月16日从武汉乘火车返回××地,系聚集性发病。

(3)CT影像特点:1月23日CT示右肺上叶磨玻璃阴影,内见空气支气管影及增粗血管影;1月26日CT示右肺病变明显增多、增大,新发左肺病变。如图1-26所示。

图1-26 案例18患者CT影像图

3)输入性新冠肺炎:显著的人群聚集性

案例19 第一组(4人)

●患者1,马某(父亲),男,46岁。发热4天,体温37.7℃,阵发性咳嗽。

●流行病史:长期居住武汉,2020.01.20从武汉回××地探亲。

●实验室检查:WBC 2.99×10 9 /L,LYMPH% 16.7%。

●既往史:2019.6诊断右肺上叶腺癌、行放化疗后;2019.12.25复查CT示肿瘤缩小,右肺上叶放射性肺炎。

●CT影像特点(2020.01.25):双肺多发小斑片样磨玻璃阴影,较大病灶内见细小支气管扩张;右上肺放射性肺炎,如图1-27所示。

图1-27 马某(父亲)CT影像图

●患者2,杨某(母亲),女,45岁。与前一患者系夫妻;发热4天,体温37.6℃,乏力伴阵发性咳嗽。

●流行病史:2020.01.20从武汉回××地探亲。

●实验室检查:WBC 4.24×10 9 /L,LYMPH% 26.25%。

●CT影像特点(2020.01.25):左肺上叶、双肺下叶多发小斑片样磨玻璃密度影,均位于肺外带,部分病灶内可见血管增粗影,如图1-28所示。

●血、咽拭子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阳性(2020.01.24陕西省疾控中心)。

图1-28 杨某(母亲)CT影像图

●患者3,马某某(女儿),女,9岁。系前2位患者之女,发热1天,体温38℃,偶有干咳、无痰。

●流行病史:2020.01.20随父母同车从武汉回××地探亲。

●实验室检查:WBC 5.70×10 9 /L,LYMPH% 41.80%,LYMPH 1.87×10 9 /L。

●CT影像特点(2020.01.26):双肺下叶多发小类圆形磨玻璃阴影,如图1-29所示。

●(陕西省疾控中心电话报告2020.01.24 16:17)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咽试子、血清):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患者4,马某静(姑姑),女,51岁。系患者马某(父亲)胞姐,发热2天,体温38℃,阵发性咳嗽1天。

●流行病史:系患者马某(父亲)本××地亲属。

●实验室检查:WBC 3.82×10 9 /L,LYMPH% 23.3%,NEUT% 81.51%。

●CT影像特点(2020.01.26):右肺下叶背段有磨玻璃阴影,内见增粗血管影,如图1-30所示。

图1-29 马某某(女儿)CT影像图

图1-30 马某静(姑姑)CT影像图

案例20 第二组

●患者1,女,32岁,长期居住武汉,2020.01.21返回西安;无发热,2020.01.27就诊,2019-nCoV核酸检测(+)。

●血常规:

●胸部CT影像:两肺下叶大小不等的实性结节样阴影,部分结节伴晕征,部分结节边缘较光滑,如图1-31~图1-33所示。

图1-31 患者CT影像图

图1-32 患者CT影像图

图1-33 患者CT影像图

●患者2,男,44岁。长期居住西安,2020.01.26出现发热伴咳嗽,2020.01.27就诊。2019-nCoV核酸检测(+)。

●血常规:

●胸部CT影像:首诊:两肺未见明显渗出、实变;复查:左肺下叶新发渗出影,如图1-34所示。

图1-34 患者CT影像图

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同步,即临床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以阴性,随着时间延长可以有阳性;若有家庭发病倾向,需要同步进行排查。

案例21 第三组

●患者1,男,47岁,2020.01.23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腹胀、食欲缺乏。2020.01.27来院就诊。2019-nCoV核酸检测(+)。

●血常规:

胸部CT影像:两肺斑片状渗出性阴影,病变血管周围有淡薄的渗出,病变分布于肺之外围,如图1-35所示。

图1-35 患者胸部CT

●两肺多发大小不等混合磨玻璃密度渗出影,边缘模糊,胸膜下分布为主;大部分病灶较小,右肺中叶内侧段病变范围较大。

●患者2,女,47岁,2020.01.27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腹胀、纳差。2020.01.29来院就诊。2019-nCoV核酸检测(+)。

●血常规:

●胸部CT表现:左肺下叶少量磨玻璃密度渗出影,如图1-36所示。

图1-36 患者CT(2020.01.29,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有少许纯磨玻璃密度渗出)

●患者3,男,22岁,2020.01.27出现发热。2次2019-nCoV核酸检测(-)。

●血常规:

胸部CT影像:左肺下叶磨玻璃密度渗出,复查病灶范围增大,如图1-37所示。

图1-37 患者CT影像图(左肺下叶病灶明显增大,两肺新发渗出影)

家系聚集发病特点:

(1)流行病学特点——父母已确诊。

(2)2次核酸检测为阴性,第3次核酸检测阳性。

(3)CT表现可疑新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史(尤其是家庭聚集史),即使核酸检测呈现阴性,也不能放松警惕,仍需要继续进行多次核酸检测。

(4)CT影像特点——均为斑片状磨玻璃阴影,边缘模糊,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其子2次CT复查病变范围增大。

4)影像表现与核酸检测差异

案例22 第1次影像学表现阴性,核酸检测阳性,第2次影像学表现阳性

●刘某,男,44岁。发热1天,体温38.0℃,伴咳嗽,干咳,全身乏力。

●流行病史:2020.01.21有与武汉人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WBC 7.5×10 9 /L,LYMPH% 15.9%。

●CT影像特点:2020.01.27,胸部CT示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2020.01.31,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磨玻璃阴影,内见增粗血管影。如图1-38所示。

图1-38 患者CT影像图

案例23 有影像学表现阳性,核酸检测阴性

●张某,男,60岁,乏力5天,发热1天。

●现病史:患者于5天前从武汉回××地出现乏力不适,无发热、咳嗽,咳痰。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7.4℃。2020.01.23行核酸检测阴性。昨日夜间出现发热,检测体温最高达38.5℃。

●既往史:既往有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白内障手术史。

●2020.01.23:核酸检测阴性。

●2020.01.29:核酸检测阳性。

2020.01.29,病变特点除了有渗出性病变之外,病变已经开始有纤维组织增生,水平裂有向后轻度移位,提示肺体积有缩小,如图1-39、图1-40所示。

图1-39 案例23患者CT影像图

图1-40 案例23患者CT影像图

5)疾病转归

案例24

●赵某,男,70岁。发热1天,体温38.5℃,伴咳嗽、咳痰。

●流行病史:武汉人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LYMPH 0.56×10 9 /L。

●CT表现特点:2020.01.26胸部CT,显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胸膜下小斑片状磨玻璃阴影;2020.01.30复查胸部CT,显示两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原右肺下叶病灶增大并有纤维条索形成。如图1-41所示。

图1-41 案例24患者CT影像图

案例25

●朱某,女,22岁。发热3天,体温38.1℃,无咳嗽、咳痰、咽痛等症状。

●流行病史:2020.01.18开车去武汉,停留9小时。

●实验室检查:WBC 6.5×10 9 /L,LYMPH% 18.6%。

●CT影像特点:2020.01.27胸部CT示右肺下叶大片不全实变伴灶周磨玻璃阴影,病灶内血管影增粗;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见小斑片状实变,如图1-42所示;2020.01.31复查CT示右肺下叶新发多处小斑片状渗出影,原右肺下叶病灶范围增大、实变部分吸收,如图1-43所示。

图1-42 案例25患者CT影像图(2020.01.27)

图1-43 案例25复查CT影像图

案例26

●李某,男,60岁。发热1天,体温38.5℃,乏力5天。

●流行病史:5天前从武汉回××地。

●实验室检查:CRP 43.15mg/L,hs-CRP>5.00mg/L,ESR 15mm/h。

●CT表现特点:2020.01.23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斑片状实变伴周围磨玻璃阴影,病变内见网格影、细支气管充气征,如图1-44所示;2020.01.28复查胸部CT,显示右肺下叶病灶部分吸收并呈纤维化改变,同时双肺新发大小不等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及实变,以双肺外带胸膜下分布为主,如图1-45所示。

图1-44 案例26患者CT影像图(2020.01.23)

图1-45 案例26患者CT影像图(2020.01.28)

对比前后5天的变化,可以看出水平叶裂的位置有所不同。

案例27

●张某,男,46岁,发热4天,体温38.5℃,伴咳嗽;无咳痰、胸闷、气短。

●流行病史:患者于2020.01.13乘车由武汉返回当地。

●实验室检查:LYMPH 1.04×10 9 /L,hs-CRP>3.0mg/L。

●CT表现特点:初次CT示双肺多发散在磨玻璃阴影,如图1-46所示;第2次复查CT显示病灶增多、增大并见实变,如图1-47所示;第3次显示病变范围增大,如图1-48所示。

图1-46 案例27患者CT影像图(初次检查,可见结节影)

图1-47 案例27患者CT影像图

图1-48 案例27患者CT影像图(第3次检查)

3次检查对比情况如图1-49所示。

图1-49 案例27患者3次CT检查对比

案例28

患者CT检查呈反晕征,结节周围淡薄的磨玻璃阴影,如图1-50所示。

图1-50 案例28患者CT影像图

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小结如下:

(1)磨玻璃阴影:如图1-51、图1-52所示。

图1-51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一(磨玻璃阴影)

图1-52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二(磨玻璃阴影)

(2)小血管周围磨玻璃阴影:如图1-53、图1-54所示。

图1-53 新冠肺炎患者CT

图1-54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四(小血管增粗,周围有磨玻璃阴影)

(3)磨玻璃阴影+小血管增粗:如图1-55所示。

图1-55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五(磨玻璃阴影+小血管增粗)

(4)磨玻璃阴影+小血管网增多、间质增多(铺路石征):如图1-56、图1-57所示。

图1-56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六(磨玻璃阴影+铺路石征)

图1-57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七(磨玻璃阴影+铺路石征)

(5)磨玻璃阴影+实变:如图1-58所示。

图1-58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八(磨玻璃阴影+实变)

(6)实变:如图1-59、图1-60所示。

图1-59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九(实变)

图1-60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十(实变)

(7)结节:如图1-61、图1-62所示。

图1-61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十一(结节)

图1-62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十二(结节)

(8)晕征:如图1-63所示。

图1-63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十三(晕症)

(9)反晕征:如图1-64、图1-65、图1-66所示。

图1-64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十四(反晕症)

图1-65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十五(反晕症)

图1-66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十六(反晕症)

(10)支气管异常:支气管管壁增厚,局限性细支气管扩张改变,如图1-67所示。

图1-67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十七(支气管异常)

(11)纤维化:如图1-68~图1-70所示。

图1-68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十八(纤维化)

图1-69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十九(纤维化)

患者,女性,64岁。发热6天伴有咳嗽。6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8℃,伴有咳嗽,当地医院胸片提示“肺纹理稍增粗”,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给予抗病毒、对症治疗,效果欠佳,体温波动于37.5~38.6℃,明显乏力。近3天患者咳嗽较前加重,偶感气短。流行病学史:居住于武汉,为社区医务工作者

图1-70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二十(纤维化)

(12)亚段肺不张:如图1-71、图1-72所示。

图1-71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二十一(亚段肺不张)

图1-72 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二十二(亚段肺不张)

年龄与病变特点的关系:病变特点存在年龄之间的差别。年轻患者就诊时呈现病变范围小或单发、纤维化程度轻的特点。高龄患者就诊时呈现病变范围大、早期融合、实变、纤维化进程快的特点。老年患者更加需要早期干预。

发病时间与病变进展:

(1)不是所有患者都有条件在第一次就诊CT检查后,再多次复查CT表现查看病变进展。他们往往在就诊后的3~5天病变进展快,在第7天就可能出现明显纤维化。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很关键。

(2)病变范围缩小是不是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虽然原病灶范围缩小,但有新发病灶出现。还有虽然核酸检测转阴,但是病变范围并不缩小。

(3)影像表现是否能够提示激素使用的时机问题?就诊后3天影像可出现纤维化成分增多的表现,而7天纤维化基本形成。该什么时候使用激素?

AI在新冠肺炎诊断和复查中的作用:

(1)自动检出病变:如图1-73所示。

图1-73 新冠肺炎的病变检测

患者,女性,36岁,新冠肺炎。横切位,计算机辅助检测发现左肺上叶有磨玻璃阴影和实变(见图1-73A);冠状位,计算机辅助检测发现左肺上叶、下叶、胸膜下均有磨玻璃阴影和实变(见图1-73B);矢状位,作为上叶斜裂下、下叶后段有磨玻璃阴影和实变(见图1-73C)。从分割效果上看,计算机辅助发现病变与影像学所见基本一致。

(2)计算病变大小与变化(容积):如图1-74~图1-76所示。

图1-74 新冠肺炎的病变定量评价

患者,女性,36岁,新冠肺炎(与上述案例为同一患者)。基于图像可视化技术,立体展示病变的分布和范围。图1-74A显示左肺上、下叶均检出病变,病变容积占全肺的5.87%,提示病变范围较小。图1-74B显示,经过5天治疗后,病变容积占全肺的2.55%,提示病变范围缩小。图1-74C显示,经过7天治疗后,病变容积占全肺的2.09%,提示病变范围继续缩小,但是仍有存留患者,女性,38岁,两肺散在多发磨玻璃阴影。智能诊断报告提示:病变累及5个肺叶,其中非实性成分比例13.75%;双肺容积3507.03ml,病变总体积156.91ml,占全肺体积的4.47%。

图1-75 新冠肺炎患者影像学表现(女)

图1-76 新冠肺炎影像学表现(男)

患者,男性,38岁,新冠肺炎患者发病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CT检查。智能诊断报告显示病变范围逐渐增大,分别为6.28ml(0.11%),46.16ml(1.0%),106.21ml(2.27%)和130.07ml(6.28%)。

施毅(2月11日)

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肺炎的患者还是占了多数。从诊疗方案中可以看到影像学改变主要表现为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如图1-77所示。

图1-77 两例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图

诊疗标准不可能说得非常详细,很快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门发布了专家推荐意见。胸部Χ线平片早期普通型患者就是小斑片的磨玻璃影,重症患者可以看到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危重症患者出现两肺白肺的改变。毫无疑问,CT检查更重要,一再推荐有条件尽量做CT检查。早期有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磨玻璃阴影,所以不一定是双侧,早期可能是单侧,但很快进展到双侧和多发。

王辰(3月8日)

郭佑民教授已对CT的影像进行了介绍,我们提示大家,CT影像里不是简单的肺部浸润影、磨玻璃影、肺炎表现、ARDS表现……CT还有很多细化的特点,特别对于放射专科医生和呼吸专科医生来说,CT影像上的一些细致变化能够对病因有所提示,比如“类机化性肺炎(类SOP)”变化。需要提醒大家,胸部CT要注意到一些变化,肺间质改变情况、类SOP的变化情况、肺栓塞的变化情况,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变化情况,不要仅仅只看浸润影。CT上有很多信息是我们可以给予特殊关注、能够深化认识的。 r9WTdrUm7QMXYxAyE3bZRo3pq3YyToB9XUdNvThitgIWZB5P3n+lJ+XJ5pi+084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