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木桶原理就是说用一个由木板围成的水桶来储水,其储水量决定于围成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那块木板,如图2-29所示。拿到电脑上来说,在选购硬件的时候应该选购性能相当的硬件进行匹配,而电脑的性能决定于硬件中性能最弱的那个硬件。比如,选用了H61主板与Intel酷睿i5搭配,该处理器采用32纳米工艺制程,四核心四线程设计,4个核心共享6MB LLC缓存,主频为2.80GHz,支持睿频技术,在开启睿频情况下主频可以自动调升,最高可达到3.10GHz的频率。那么这两个硬件中处理器性能比较强劲,而H61主板性能一般,这样将导致处理器不能发挥出其最好的性能。当然,不仅仅是主板和处理器之间的搭配会产生木桶效应,影响电脑的性能,所有硬件之间的匹配都会影响电脑的性能。
图2-29 木桶效应
电脑综合性能是定位一台电脑性能的关键指标,电脑性能的评价主要是对电脑中使用的CPU的性能、内存的性能、硬盘的性能及显卡的性能等进行评价。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准确评判一台电脑的档次(是高档还是低档)。
评定电脑部件的性能有4项为主要:CPU、内存、显卡、硬盘。而对于这些部件的性能评定,一般每个部件都会有几个评定点。
(1)CPU主频
CPU的主频是衡量CPU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表示CPU内数字脉冲信号的振荡速度,也就是CPU工作频率。但是它不等同于运算速度。一般来说提高主频,对于提高其速度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还可能出现主频较高,其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2)缓存
缓存的大小对CPU的速度影响很大。在实际工作中,CPU往往会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缓存容量大,可以大幅提高CPU读取数据的速度,而不用频繁地到内存或硬盘上寻找,从而提高性能。所以说,CPU的缓存越大,CPU的工作效率就会越高,性能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目前,CPU有三级缓存,L1、L2、L3,缓存容量最高为12MB。
(3)制造工艺
CPU的制造工艺也是CPU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指在半导体硅材料上生产CPU时内部各元件间的连接线宽度,现在多用纳米表示。制造工艺越小,说明该产品越先进,精度越高,集成度越高,CPU内部功耗和发热量也越小。
(1)内存频率
内存的频率是决定内存性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与CPU的主频基本处于同一重要地位。内存的主频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存取速度越快。目前主流的内存工作频率为2400、2666、2800、3000、3200MHz。
(2)CL值
CL为延迟时间值,是衡量内存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指内存存取数据所需的延迟时间。内存的CL值越低越好,代表反应所需的时间越短,从而快速接收CPU下一条指令并作出反应。目前,由于Intel重新制订的新规范,要求CL反应时间必须为2。这一指标对各大内存厂商的芯片及PCB的组装工艺的要求相对较高,保证了更优秀的品质。
(3)存取速度
内存的存取速度就是平时所说的内存速度,一般用存储器的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来表示。存储器存取时间又称存储器访问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存储周期指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例如连续两次读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
(1)显示核心
显示核心其实就是显卡的核心芯片,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系统输入的视频信息并对其进行构建、渲染等工作,所以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显卡性能的好坏。显示主芯片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显示卡性能的高低。
(2)显存位宽
显存位宽是显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的大小对于显卡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显存位宽有64位、128位、192位、256位、352位几种,人们习惯上叫的64位显卡、128位显卡和256位显卡就是指其相应的显存位宽。显存位宽越高,性能越好。
(3)显存带宽
显存带宽是指显示芯片与显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它以字节/秒为单位,它的大小决定显卡的数据吞吐量,也就决定显卡的性能。其计算公式为:显存带宽=工作频率×显存位宽/8bit。目前大多中低端的显卡都能提供6.4GB/s至60GB/s的显存带宽,而对于中高端的显卡产品则提供超过60GB/s的显存带宽。
(4)显存频率
显存频率越高,数据在显存上记录与读取的速度就越快,所以显存频率是显卡性能的一个重要标识,它的大小比显存容量的大小还重要。不同显存能提供的显存频率差异很大,现在显卡显存的频率一般为7000MHz~14000MHz,有些甚至更高。
(5)显存容量
显存容量的大小决定着显存临时存储数据的多少。显卡显存容量一般有4GB、6GB、8GB、11GB、16GB等多种。显存容量是显卡上显存的容量数,是选择显卡的关键参数之一,它的大小直接影响显卡的性能。
(1)硬盘缓存
缓存是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当硬盘接受CPU指令控制开始读取数据时,硬盘上的控制芯片会控制磁头把正在读取的簇的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读到缓存中,当需要读取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时,不需要再次到硬盘中读取数据,直接把缓存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即可。由于缓存的速度远远高于磁头读写的速度,所以这样能够达到明显改善硬盘性能的目的。缓存的容量大小也就决定了硬盘的性能。目前缓存容量主要有16MB、32MB、64MB、128MB、256MB等几种。
(2)硬盘寻道时间
硬盘的寻道时间是衡量一个硬盘性能的重要参数,其数值越小,说明该硬盘的性能越好。一般该数值的单位为毫秒,它是指MO磁光盘机在接收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始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即从电脑发出一个寻址命令,到相应目标数据被找到所需的时间。我们常以它来描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平均寻道时间越小,硬盘的运行速率相应的也就越快。
(3)硬盘接口
硬盘接口种类比较多,其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传输速率不同。目前,市场上主流硬盘是SATA硬盘接口,最新的SATA3.0传输速率已经达到750MB/s(理论值)。所以从硬盘的数据传输速率上看,SATA接口的硬盘性能是最好的。
那么我们平时在哪里可以看到电脑系统的配置信息呢?
电脑系统配置信息是指电脑中使用的CPU型号以及CPU的频率、内存容量、硬盘容量、显卡型号等信息,看到了这些信息基本上就能判断电脑的档次了。
(1)如何查看电脑CPU信息和内存信息
在启动电脑进入Windows系统桌面后,可以通过“系统”窗口来了解电脑基本信息,如图2-30所示。
图2-30 查看CPU信息
(2)查看硬盘容量信息
如果想了解电脑中硬盘的容量信息,可以在桌面打开“这台电脑”窗口,将各分区的容量相加,基本上就可以了解硬盘的大致容量了(有些电脑有隐藏的分区不会显示),如图2-31所示。另外,可以通过“磁盘管理”来查看硬盘详细容量信息,如图2-32所示。
图2-31 查看硬盘容量信息
图2-32 查看硬盘详细信息
提示
当人们将电脑中的各个盘的容量相加后会发现,各个盘的总容量和硬盘标注的容量不相符,如各个盘的总容量为931GB,而硬盘标注的容量为1000G。这是因为硬盘的分区表占用了一部分容量,就好像一部书前面的目录占去了一部分页数一样。另外,容量不相符与硬盘厂商采用的换算方法不同也有关。
注意
在“磁盘管理”窗口中不能删除硬盘的分区,不然就会丢失硬盘分区和分区中的文件。
(3)通过“设备管理器”查看电脑硬件信息
如果想了解电脑中其他硬件的信息,可以通过“设备管理器”来了解,如图2-33所示。
图2-33 通过“设备管理器”查看硬件信息
(4)通过“鲁大师”查看电脑硬件详细信息
如果想了解电脑中硬件的详细信息,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来查看(如“鲁大师”)。首先从网上下载“鲁大师”软件,然后安装并运行“鲁大师”,如图2-34所示。
图2-34 通过“鲁大师”查看硬件详细信息
提示
一般购买二手电脑的时候,经常使用此软件查看电脑的硬件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