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多核CPU的物理结构和工作原理

3.1.1 CPU的定义

CPU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它是电脑中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释电脑指令,运算和处理电脑软件中的数据和信息,并实现本身运行过程的自动化。

从外观看,CPU芯片通常是正方形的,边长为4CM左右。它的一面有很多针脚或触点,用来与主板连接,如图3-1所示。

图3-1 Intel的core i7 CPU

3.1.2 如何制作CPU

CPU主要是由半导体硅和一些金属(铝或铜)及化学原料制造而成的。CPU的制作大致经历了提纯硅材料、切割晶圆、光蚀刻、重复分层、测试、封装及多次测试等制作步骤。

1.硅提纯

生产CPU所使用的硅几乎不能有杂质,对纯度要求很高,而且它还得被转化成硅晶体。在生产硅晶体时首先将硅提纯,制成硅原料,然后将原料硅放进一个巨大的石英熔炉中熔化。这时向熔炉里放入一颗晶种,硅晶体便围着晶种生长,直到形成一个几近完美的单晶硅棒。以往的硅棒的直径大都是200毫米,如图3-2所示。

2.切割晶圆

用机器从单晶硅棒上切割下一片事先确定规格的硅晶片,此硅晶片称为晶圆,如图3-3所示。晶圆才是真正用于CPU制造的。然后将切割下的硅晶片划分成多个细小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将成为一个CPU的内核。最后晶圆将被磨光,并被检查是否有变形或者其他问题。

要给新切割下来的硅晶片掺入一些物质使之成为真正的半导体材料,在掺入化学物质的工作完成之后,标准的切片就完成了。然后将每一个切片放入高温炉中加热,通过控制加温时间使得切片表面生成一层二氧化硅膜。接着在二氧化硅膜上覆盖一个感光层。感光层在干燥时具有很好的感光效果,而且在光蚀刻过程结束之后,能够通过化学方法将其溶解并除去。

图3-2 单晶硅棒

图3-3 晶圆

3.光蚀刻

光蚀刻过程就是使用一定波长的光在材料感光层中刻出相应的刻痕,由此改变该处材料的化学特性。光蚀刻技术对于所用光的波长的要求极为严格,需要使用短波长的紫外线和大曲率的透镜。紫外线通过印制有复杂电路结构图样的模板照射硅晶片,被紫外线照射的地方光阻物质将被溶解。

当这些蚀刻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晶圆被翻转过来。短波长光线透过石英模板上镂空的刻痕照射到晶圆的感光层上,然后撤掉光线和模板。接着,曝光的硅将被原子轰击,使得暴露的硅基片局部掺杂,从而改变这些区域的导电状态,以制造出N阱或P阱。结合上面制造的基片,CPU的门电路就完成了。

4.重复、分层

为了加工新的一层电路,再次生长硅氧化物,然后沉积一层多晶硅,涂敷光阻物质,重复影印、蚀刻过程,得到含多晶硅和硅氧化物的沟槽结构。然后重复多遍,形成一个3D的结构,这就是最终的CPU的核心。每几层中间都要填上金属作为导体,如图3-4所示。

5.测试

这里所做的测试主要是测试晶圆的电气性能,以检查是否有差错。接下来,晶圆上的每个CPU核心都将被分开测试,如图3-5所示。通过测试的晶圆将被切分成若干单独的CPU核心。

图3-4 晶圆中制作的CPU核心

图3-5 通过旋转测试CPU核心

6.封装

封装就是将加工后的CPU晶圆封入一个陶瓷的或塑料的封壳中,使它易于被装在一块电路板上。经过测试的CPU晶圆核心会被封装,并在CPU核心上安装一块集成散热反变形片,如图3-6所示。

图3-6 封装后的CPU

7.多次测试

测试是CPU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块CPU出厂前必须经过的考验。每块CPU都会进行完全测试,以检验其全部功能。某些CPU能够在较高的频率下运行,所以被标上了较高的频率;而有些CPU因为种种原因运行频率较低,所以被标上了较低的频率;还有一些CPU可能存在某些功能上的缺陷,如果问题出在缓存上,它的部分缓存将被屏蔽掉,进而作为低档次的CPU售出。

3.1.3 认识CPU的物理结构

经过多年的发展,CPU的物理结构发生了许多改变,现在的CPU的物理结构主要分为内核、基板、填充物、封装及接口5部分。

1.内核

CPU中间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部分就是CPU内核部分,内核是由单晶硅做成的芯片,所有的计算、接收/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在这里进行。CPU核心的另一面,也就是被盖在陶瓷电路基板下面的那面要和外界的电路相连接。现在的CPU上有数以千万计的晶体管,若干个晶体管焊上一根导线与外界相连。如图3-7所示,箭头所指为CPU内核。

2.基板

CPU基板就是承载CPU内核用的电路板,它承载CPU核心的芯片和一些电阻、电容,并且基板上有CPU的插针(AMD的)和圆点(775针的)与核心电路相通。它负责内核芯片与外界的一切通信,并决定这一颗芯片的时钟频率。在基板的背面或者下沿,还有用于与主板连接的针脚或者卡式接口。如图3-8中箭头所指的地方即为基板部分。

图3-7 CPU的内核

图3-8 CPU的基板

3.填充物

CPU内核和CPU基板之间往往还有硅胶脂填充物,填充物的作用是缓解来自散热器的压力并固定内核和基板。由于它连接温度有较大差异的两个物体,所以必须保证十分稳定,它的质量的优劣有时直接影响整个CPU的质量。

4.封装

目前绝大多数CPU都采用翻转内核的形式进行封装,也就是说,平时我们所看到的CPU内核其实是这颗硅芯片的底部,它是翻转后封装在陶瓷电路基板上的。翻转内核的好处就是能够使CPU内核直接与散热装置接触。随着CPU总线带宽的增加、功能的增强,CPU的引脚数目也在不断地增多,同时对散热和各种电气特性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就演化出了LGA(Land Grid Array,栅格阵列封装)、Micro-FCBGA(Micro Flip Chip Ball Grid Array,微型倒装晶片球状栅格阵列)、SPGA(Staggered Pin-Grid Array,交错针栅阵列)及PPGA(Plastic Pin-Grid Array,塑料针栅阵列)等封装方式。

5.接口

CPU需要通过某个接口与主板连接才能进行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CPU的接口方式有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而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的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对于不同的CPU接口类型,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如图3-9所示。

图3-9 CPU的接口

3.1.4 CPU的工作原理

CPU是处理数据和执行程序的核心,其工作原理就像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程序指令),经过物资分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上,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存储在仓库(存储单元)中,最后拿到市场上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这个过程从控制单元开始,中间是通过逻辑运算单元进行运算处理,进行到存储单元代表着工作的结束。 ZQ4QPbdwst+Q1sEd5f/g09FjxUojSVu+lIp3qWh2akmNMBoIj3vWVcPqka+x147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