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请别太看破红尘

把正念冥想的功夫练到家之后,你也许会在其中体会到一种看破红尘的哲学感悟:你与各种痛苦的情绪拉开了距离,也驱散了蒙在大千世界中的那层情绪迷雾,你发觉自己正在一条通往觉悟的康庄大道上一往无前。

感觉好极了!

这时,你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冷冷的声音:“壮士且慢,看破红尘有危险!”

说话者是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情绪的守护者”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达马西奥会告诉你:把情绪剥离的体验的确可能会让你感觉很超脱,但很有可能也会把你变成一个做不了任何决定的废人,因为 情绪是一切决策的基础

没有感性,哪有理性

达马西奥在他的很多讲座和书里都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情绪在人的理性思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失去情绪加持的人几乎不可能进行任何恰当的推理决策。换句话说,没有感性,就根本不会有理性。

达马西奥曾研究过一个叫艾略特的病人 。这位病人在一个摘除脑部良性肿瘤的手术中失去了大脑皮层的一小部分。在手术之前,艾略特是公司高管,他工作能力强,事业顺遂,家庭幸福。但在手术之后,艾略特几乎失去了一切,因为他再没有办法做任何决策。这不是因为智力受损,艾略特仍然能在智力测试里拿到高分;他的记忆力也没有任何问题;逻辑分析能力也完好无损,他可以毫无困难地逐条列举出一个问题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但是,当艾略特盯着眼前的解决方案列表时,却完全无法判断自己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选项。小到决定写报告时该使用哪种颜色的笔,大到“是做老板交代的工作更重要”还是“一整天待在办公室里按字母顺序整理文件夹更重要”,他都无法判断。

达马西奥发现,艾略特大脑中受损的其实是负责感受情绪的那一部分脑区。艾略特在手术之后最关键的改变是:他几乎感觉不到喜怒哀乐了。手术让艾略特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冷血动物。

可是,为什么情绪感受力受损会导致决策能力丧失?

这只能是因为,人们其实是依赖于眼前每一个选项中包含的 情感价值 来做决策的。

我们怎么判断“是做老板要求的工作更重要”还是“一整天待在办公室里按字母顺序整理文件夹更重要”呢?我们的判断依据其实是去比较到底是工作没按时完成之后被老板痛骂更难受,还是看见一堆文件夹没有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更难受。正常人之所以会选择先把老板交代的工作做完,其实并不是因为他 理性 ,而是因为他足够 感性 ,因为他能通过想象预感到“被老板骂的难受程度”将远远超过“看见文件夹不够整齐的难受程度”。

只有拥有这种情绪感受力,你才能正确做决定。情绪是一套利害标识系统,而标识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让我们看见一条蛇时不假思索地跳开,事实上,情绪强度标示出了我们面前所有选择的优先级,它是所有决策的基础。

躯体标记理论

在正念冥想里,我们绕过“色”,直接看到了“空”,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当然有很多好处,比如让我们暂时摆脱一些负面情绪的纠缠,给我们带来一些哲学性的感悟。

但是艾略特的案例也让我们看到,如果把“色”完全抹除,那对于做决策来说可能是一个灾难。打个比方,这就像在电子游戏里一群妖怪朝你冲来,在正常情况下,每个妖怪头上都顶着个血槽,你一看血槽长短,就知道哪些是小杂兵,哪个是大BOSS。如果把血槽去掉,那你的确更容易看清妖怪们的脸了,但你也分不清谁是大BOSS谁是小杂兵。

没有情绪,谈何决策——达马西奥把这个观点叫作 躯体标记理论 (somatic marker hypothesis)。“躯体”指的是情绪是作用在身体上的一种感受,而“标记”指的是情绪的功能是在我们的身体里打上标记,这些情绪标记是人做决策最重要的依据。

如果某个选项上的情绪标记太显眼,那你可能会夸大它的重要性,因而产生错误决策,这时候你可能需要通过正念冥想这样的手段来削弱极端情绪的影响;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摘除任何情绪标记,那你就会迷失在不同的选项里,这当然也不行。

感性和理性、热与冷之间的力量对比,看来还是均衡一点比较好。所以,请别太看破红尘,看破红尘也得有个度。

意志力并不存在?

如果人的选择是由每个选项包含的情绪强度来决定的,那么一个有趣的推论是:“意志力”也许只是一种幻觉。

想象一下,你眼前放着一块香气浓郁的芝士蛋糕,你会选择吃下去,还是不吃?请问,这个选择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传统的回答是:左右我们选择的,是意志力的强弱。意志力强的人,能抵挡住美食诱惑,选择不吃;而意志力弱的人经不住诱惑,就会选择吃下去。

如果切换到“情绪决定选择”这个视角来重新理解这个局面,我们就会发现这也许根本不关意志力什么事。你只不过是把两种选择所包含的情绪强度做了一番对比,最后选择了那个正面情绪强度更大的选项而已。

A选择:吃下蛋糕,味蕾得到满足,你会很快乐;

B选择:不吃蛋糕,渴望健康的愿望就会得到一点满足,你也会快乐。

如果A选择带来的快乐程度大于B选择,你就会吃下蛋糕;如果关系倒转,你就会选择不吃。不吃蛋糕不是因为“意志力强”,而是因为你觉得会从B选择里得到更大的快感。

情绪标签由谁定

为什么有些人会预期A选择的快感更强,而有些人却预期B选择的快感更强呢?

答案是:你的预期一部分由本能决定,一部分从经验中习得。

由于人的本能里有对高热量食物的偏好,因此大多数人都会觉得立即吃下蛋糕的快感更强一点。但经验也会对预期进行塑造。比如说,男生遇到心仪的女生,是追还是不追?如果你之前有过成功追求的经验,那么下一次再见到心动的女生时,你会把追到她之后的快感预期调整得比上一次还要强烈。因为经验告诉你,勇敢追求会带来快乐。如果情形反过来,上次追求女生时,她身旁忽然冲出一个男人,边吼“你敢调戏我老婆”边暴揍了你一顿,那下一次再见到心动的女生时,你的预期快感强度就会显著降低。

尼采有一句名言:“那些杀不死我的,会让我变得更强大。”实际上这句话应该换成:

那些坑过我的,会让我越来越怂;那些我占过便宜的,才会让我变得更强大。

那些管不住嘴的人也许谈不上意志力薄弱,他们只是有过太多口腹之欲得到满足的美好体验;有些人能坚持节食减肥,可能也是因为过去的忍耐曾多次让他体会到快感。

一种有效的戒烟方法

经验决定我们对情绪强度的预期,这个原理对于我们改变行为习惯用处非常大。罗伯特·赖特在《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中介绍了耶鲁医学院的贾德森·布鲁尔(Judson Brewer)开发的一种正念冥想戒烟法,它正是使用了这一原理。

这种戒烟法的关键是:不要去跟吸烟的冲动战斗。记住,没有意志力这种东西,不要战斗,而是要反过来,当吸烟的冲动涌起,感觉无比焦躁时,要把你自己沉浸在这种焦躁的情绪里。你要做的是正念地去观察和感受这种焦躁:它来自身体的哪个部分?这种感受有没有内在的结构?它感觉起来是很锐利还是很沉重?然后,你要接受这些感受,而不是把它赶走。接下来,你就会遇上正念冥想的悖论式效果:彻底沉浸在一种感受中反而会让你与感受之间发生隔离,你会发现焦躁的情绪还在那里,但它带给你的痛苦却大幅减弱了。

从目前的临床数据来看,用这种方法来戒烟的效果相当不错。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可能就是因为它让你获得了一种“不吸烟也没有那么难受”的体验。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抽烟”这个选项上的负面情绪标签变得越来越不显眼,你的选择也就被改变了。

归根结底,人不会选择做让自己感觉痛苦的事。所以,要想改变行为、培养习惯,用所谓的意志力来强行逆天改命,恐怕不会有太好的效果。不如多去想想怎么在想要培养的行为习惯上多捆绑一点快感,毕竟我们都是贪恋快乐的红尘中人。

行动指南:快感砝码

如果你想养成每天慢跑的习惯,那么从决策的角度来看,你就是在“偷懒”和“跑步”这两个选项间摇摆。你的选择无关意志力,而是取决于哪个选项给你带来的快感更大。所以你要做的是刻意为跑步这个选项增加快感,在决策天平的“跑步”这一端添几个快感砝码。

比如可以规定:每天只有在跑步时才可以听自己最喜欢的推理小说。于是,为了找出更多凶手,你成了一个追风少年。

扩展阅读

[1]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笛卡尔的错误:情绪、推理和大脑[M].殷云露,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R7UtAOblpHvITj4zRwhFfK1PAlsriYLILumklpkhL94VocwBpN7o9DHyidLA7Ke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