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敬畏感的治愈之力

你还记得第一次看见大雪山、第一次站在大海边的感受吗?你被那种巨大的尺度震撼,感觉呼吸变慢,心跳停止,头皮发麻,汗毛竖起。你被眼前的壮阔景象攫住,难以动弹。

你体验到的是 敬畏感 (awe)——被某种认知界限之外的事物所震慑的感受。在上一节的最后,我提到很多人会在山河间游历时醍醐灌顶,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这种感悟可能就源于敬畏感带来的强烈冲击。不但如此,敬畏感还是处理负面情绪的一贴“万灵药”,当你被焦虑、愤怒、沮丧、懊悔、悲痛等各种负面情绪困扰时,都可以试试通过体验敬畏感来平复情绪。

引发敬畏感

哪些事物可以引起敬畏呢?引发敬畏感的核心元素是“巨大的尺度”。

比如, 空间和时间上的巨大尺度: 雪山、大海、大草原、古埃及宏伟的金字塔、欧洲中世纪高耸入云的教堂、天文学纪录片里跨越无数光年的宇宙空间、历史纪录片里上下几千年的时间跨度。

除了时空上的浩瀚,还有一种抽象的“浩瀚”:那些帮你 打开一个新世界大门的知识和体验 ,也容易引发出强烈的敬畏感。李安导演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到,他年轻时看完英格玛·伯格曼的《处女泉》后大受震撼,仿佛被伯格曼夺走了童贞。很多年以后,李安第一次见到英格玛·伯格曼时竟然情不自禁,扑在他怀里痛哭。李安看《处女泉》时体验到的也是敬畏感,影片为他打开了一个艺术新世界的大门。

归纳起来,引发敬畏感的事物都有两个特征:①它有一个浩瀚的尺度;②由于它超出原有的认知范围,因此人们第一次接触到它时会有难以完全理解的感受。

在浩瀚的尺度面前,人会感觉到自己的 渺小 ;在不可理解的新知面前,人会感觉到 困惑 。渺小和困惑,好像都有点负面。这么说来,难道敬畏不是一种好的体验吗?恰恰相反,已经有不少研究证明,敬畏是一种难得的积极体验。

敬畏感的价值

敬畏感大致有以下几种有益于身心的作用。

1.敬畏让人平静

首先,敬畏让人变得 平静 。敬畏感产生时,迷走神经变得活跃,这会导致心率降低、呼吸变慢(人感觉到敬畏时,从脖子到后背这块区域会有寒毛竖起的感觉,即所谓的“战栗感”,这就是迷走神经活跃的表现)。

日本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跟在城市里散步相比,森林浴(在森林里散步)会让受试者的血压平均下降1.4%,心率下降6%,皮质醇水平下降12%(皮质醇是与压力感、焦虑情绪密切相关的一种激素) 。而森林浴之所以能让人进入这种特别放松的状态,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树木的巨大尺度引发了人们的敬畏感。

敬畏感的安抚作用还体现在对时间的焦虑感被大大缓解。美国休斯敦大学的心理学家梅兰妮·路德(Melanie Rudd)发现,快乐和敬畏情绪虽然都让人感觉良好,但只有敬畏才会让人感觉到时间压力变小。只有体会过敬畏之后,人们才会变得比较有耐心,更愿意花额外的时间去帮助别人。

为什么敬畏感会让身体进入平静放松的状态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克雷格·安德森(Craig Anderson)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让人们感到敬畏的往往是信息很丰富的东西,而我们的心智很难将这些信息完全接收,所以身体会被迫安静下来,因为只有在身心平静的状态下,大脑才能更好地接收这些信息。”

也就是说,敬畏之所以会让人平静,正是因为它让人感觉到 困惑 ——难以理解,所以只好静下心来去理解。

2.敬畏减少炎症

敬畏的第二个积极作用是减少炎症反应。

在各种积极体验里,“经历过敬畏”是唯一能预测细胞因子IL-6(一种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的因素 ,这意味着敬畏有消炎功效。炎症反应现在被认为很可能是抑郁症等多种心理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所以敬畏对它们可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为什么敬畏居然能消炎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达赫·凯尔特纳(Dacher Keltner)认为,这是因为敬畏能促使人们去加强自己的社会联系。而已经有很多研究发现,人处在良好的社会关系里时,炎症反应就会变少。

3.敬畏强化社会联系

这就引出了敬畏感的第三个(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积极作用:增强人的社会联系。

你见过蓝桉树吗?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种之一,一般可以长到30~40米,最高的能超过100米。你站在一片蓝桉树林中仰望树梢,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这时,有人拍了拍你的肩膀,你回头一看,那人手里捧着一个募捐箱看着你,眼神殷切。你猜你会不会乖乖把手伸向钱包?你多半会的。

这正是保罗·皮夫(Paul Piff)和凯尔特纳等人在一项实验里验证的情形:比起一些盯着低矮的实验楼看了一分钟的受试者,那些在蓝桉树林里抬头看树一分钟的受试者更乐意帮助研究人员把掉了一地的笔捡起来 。看来哪怕只是一分钟的敬畏体验,也足以提升人们的亲社会行为。

在同一个研究里,科学家还调查了受试者在平常生活里感受到敬畏以及其他情绪的频率,然后给其中一些受试者10张彩票,告诉他们可以把手里的一部分彩票送给没有得到彩票的受试者。结果,那些在生活里感受敬畏最频繁的人比最少感受到敬畏的人平均多送出了40%的彩票。而经常经历其他情绪的受试者并没有表现得更慷慨。

为何敬畏能强化社会联系

为什么敬畏会让人变得更加慷慨、更乐于助人、更亲社会呢?它大致是通过两条路径起作用的。把“敬”和“畏”这两个字拆开来,正好可以概括这两条路径。

敬:自恋的解毒剂

“站立在林中空地,我的思绪沐浴在快乐的空气中,宛如升入无垠的太空,一切卑微自私的想法都随风而去。我似乎化作一个透明的眼球,虽然无影无形,但却看到一切。宇宙之流在我周身循环……”

这段话来自美国19世纪思想家拉尔夫·爱默生(Ralph Emerson)的《论自然》(Nature)。爱默生想说的是,在让人充满敬畏感的大自然面前,“自我”变得无足轻重了。敬畏让人变得谦卑,让人更能以一种超越自身的外部视角来思考问题。这就是敬畏强化社会联系的第一条路径—— 浩瀚与渺小的对比效应

敬畏能让人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比自己那点事重要得多的东西(敬畏的“敬”),这可能会让人放下膨胀的自我,变得更加关注其他人而不是自己的感受,因此也就会变得更加慷慨。敬畏可以说是自恋的解毒剂。这也就是敬畏感可以充当处理负面情绪万灵药的原因,它并不是针对某一种情绪起作用,而是让你从对自我的过分关注中抽身出来,与各种负面情绪拉开距离。

顺便说一句,正因为敬畏可以让人跳出自身的视角,所以它也能激发创造力。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总是在游览大山大河时写出最好的诗篇。“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激发诗人们写出这些名句的,分明都是敬畏感。

畏:恐惧也能促人向善

敬畏让人变得亲社会的第二条路径,可能是 恐惧

敬畏是一种矛盾的体验,既让人平静,也多少让人感觉些许不安。因为当敬畏感产生时,人们突破了自己原有的认知边界,来到了一个陌生地带,面对的是自己暂时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控的事物。(中文的“敬畏”这个词比英文的“awe”更能反映出这层意思,敬畏里有“畏惧”的成分。)

而人在恐惧时自然想要抱团取暖。没有外敌入侵时,钢铁侠和美国队长自己就能打起来,但灭霸一打过来,他俩秒变亲兄弟。敬畏中包含的那一丝不安,反衬出了人们与自己的同类守望相助的那份温暖。

可见,敬畏并不仅仅是一种关于“震撼”的体验,在受到震撼的同时,你也变得更平和、更健康、更亲社会,甚至更有创意。敬畏不但让你的感受变得更好,它同时也把你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

行动指南:见天地,见苍生

据说,曾有个年轻人给杨绛先生写信诉说自己的人生困惑,希望杨绛先生为他解惑。杨绛先生是这样回复他的:“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读书的价值何在?书是世界的缩影,读书的价值之一其实就是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浩瀚。也许杨绛先生的言外之意正是用从书本中体验到的敬畏感来化解各种人生困惑。

想要体验敬畏,除了读书之外,还可以去感受大自然的浩瀚:去看看高山大河,草原大海,它们千百万年前就在那里,千百万年后,你烟消云散,但它们还在那里。

也可以去感受历史的浩瀚:逛逛博物馆,那里的文物组成了一条时间的长河,去感受一下你自己的生命跨度在这条时间长河上占有多大的比例。

去感受时空的浩瀚:也许这辈子你也没有机会上太空,但不妨读一些宇宙学的科普书,看一些天文学的纪录片;或者多读几本科幻小说,有些好的科幻小说比真实的科学发现更能带领我们领略时空的壮阔。

越是体验过这个世界的博大浩瀚,你就越能意识到自己那一时一地的得失有多微不足道。当你阅尽千帆,归来时便不再是那个总说愁的少年,见过天地、见过苍生的你已然能从对自己的过分关注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更自由的人。

扩展阅读

[1] Williams,F.The nature fix:Why nature makes us happier,healthier,and more creative[M].NewYork:W.W.Norton & Company,2017. yX0xlpXywwFUQmrAC9ZOZD7r8jmwPlhwQNwkM32a0SlWawS/GV1jp1hj/66s1d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