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斯多葛哲学家的“观想死亡”

乍看上去,斯多葛哲学家们是一群特别“丧”的人,他们有事没事就爱提醒你:“哥们,别忘了你是会死的哟!”

其实斯多葛哲学家们并不是真的丧,他们只是想让你去认真体会一下那个人人都会挂在嘴边的道理:除死无大事。这是斯多葛学派处理负面情绪的大杀招—— 观想死亡

死神永生

死亡能带给人们终极的恐惧。无论你如何逃避,无论你如何不愿意面对,死神都在那个尽头拿着一把刀等着你。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我们就不如经常提醒自己这件事,把它时刻放在心头。如果你能经常去体会“凡人终有一死”,那么死亡就会成为日常思维的 参照物 。跟死亡这样的“终极糟糕”相比,日常生活里那些烦心事会显得没那么糟糕。

斯多葛哲学家这种思路利用的其实是心理学中的 对比效应 :人们很容易把目标与眼前的一个参照物来做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做判断。在很多名牌包包的专卖店里,都会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展示一个售价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限量款。消费者看一眼这个价格之后,再看店里其他那些售价几万元的包包,感觉都像是白菜价。这就是商家利用对比效应来引导消费。斯多葛哲学家提出的“观想死亡”与此异曲同工。

凛冬的寒风

我自己也有一些用死亡来做终极对比的亲身经验。我在大学里教书,偶尔要参加教学比赛和教学评估。一想到几百个学生外加一堆专家来听课,难免头一天晚上就要焦虑失眠。这时,我可以调用两种应对策略来平复情绪。

第一种是强迫自己想些开心的事,比如说戴上耳机和于谦父亲王老爷子神交。这种方法的问题是,如果焦虑感太强,它就收效甚微。你大概也有这种体会,特别心烦时听别人讲笑话,往往越听越心烦。

这时对我有效的是第二种完全相反的策略:既然我感到恐惧,那干脆就去想想比它还恐怖一百倍的事情。我会去想:“总有一天,我会死的,我的意识会从世界上完全消失。到那时,再也没有一个‘我’去感受这个世界了,我经历过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想到这些的那一刹那,我会感受到一阵剧烈的恐惧。但随着这股恐惧感逐渐消退,内心便进入深沉的宁静。几分钟前还让我辗转反侧的焦虑感,在这时也消失无踪了。

这就是“丧一丧,神清气爽”。跟凛冬的寒风比起来,无论什么天气都可以算是好天气。

我们都很容易陷入 享乐适应 的陷阱:美好的事物享受得久了,就麻木了,渐渐地再也感受不到它的美好(请回忆一下第1章的“永不满足之苦”)。而“观想死亡”是在大脑里模拟失去之后会如何,通过这种残忍的想象,我们也许会重新发现美好。

日剧《Legal High》里的古美门律师曾在一场法庭辩论中这样说道:“死亡才是希望。……我们能做的,是对现在还活着的生命心怀慈悲,领悟平凡的每一天都是奇迹这个道理。”这句台词深得斯多葛的精髓。

慎用大杀招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斯多葛哲学家身上那股凛冽的气质是从哪里来的了,这来自于他们对“凡人终有一死”这个信条的体悟:日常生活里的很多负面情绪在终极的死亡恐惧面前其实都微不足道。因此“观想死亡”也就成了斯多葛哲学家手中的终极大杀招。

既然是终极杀招,就必须得慎用。观想死亡这招太过刚猛,用得不好可能反受其害。“观想死亡”的一个副作用可能是:人感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候,会变得狭隘。比如有研究发现,那些本来支持全球化、欢迎外国移民的人一旦受到死亡威胁,就会变得反对移民,变得更种族主义

经过死亡想象之后,家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也许会变得更紧密,但这里的前提“家人之间”。实际上,死亡想象让我们对自己的“朋友圈”更加珍视的同时,也会让我们更加仇视朋友圈以外的人和事。

更严重的副作用可能是,“观想死亡”会导致我们失去意义感,陷入虚无主义。如果认定最后做什么都会归零,那现在又何必努力奋斗呢?“观想死亡”也许并不会带来“丧一丧,神清气爽”的效果,而是越想越丧,越想越抑郁。

也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个负面后果,斯多葛哲学家在提醒人们“记住凡人终有一死”的同时,也非常强调人要时刻记住履行他们的责任和使命。“观想死亡”未必能让人领悟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什么,但人生中的其他面向却可以。我会去想象我自己的死亡,但我想我不会说“反正我要死的,那明天的课就随便上一下好了”,因为在我心中有一份从师生情感纽带中自然而然领悟到的责任感。还有些人是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探索和游历时领悟到自己的使命的(这也是我们下一节将要涉及的内容):当你行走在崇山峻岭中,徜徉在历史长河里,读到一本小说中某个金句时,你忽然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了自己这辈子应该做什么。

在某些艰难时刻里,你可以运用“观想死亡”这一极端手段帮自己获得平静。但平静不是终点,而是为你提供一个机会,让你可以放手去完成那些从人生其他面向中领悟到的使命。

行动指南:观想死亡

在遇到大麻烦时,想象自己死亡的场景:

你的肉身腐烂,意识不复存在,与珍视的一切永别……

如果感觉到恐惧,那就强迫自己深呼吸,让情绪慢慢平复,然后去体会情绪平复后的宁静感,在宁静中重新审视你遇到的那个麻烦。(注意,如果这时你要跟陌生人打交道,记得提醒自己:“现在的我可能有点狭隘,我得开放一些。”)

扩展阅读

[1] 马西莫·匹格里奇.哲学的指引:斯多葛哲学的生活之道[M].王喆,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2] 加缪.西西弗神话[M].沈志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本书的主题是“人类在本质上无意义的世界中寻找意义”,即对抗虚无。) py/AH3cQpzuT8spz2NmbB8q3kscqHJg4+w5G6Aro4Y8QSlVhb5E6v9MEC8E7S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