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定风波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关于这首词,曾经有过一则词坛故事。据宋人张舜民《画墁录》记载:柳永因作《醉蓬莱》词忤仁宗之后,曾求谒当时的政府长官晏殊改放他官,晏殊问柳:“贤俊作曲子(词)么?”柳永答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晏殊即道:“殊虽作曲子,(却)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 。”柳永只得告退。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正统的士大夫文人和柳永之间,其艺术趣味是有所不同的。

这首《定风波》表现的是思妇的闺怨。它用代言体的口吻、放开来说的笔调,把那位思妇的满腔情思,一股脑儿地端到了读者的眼前。你看,自从春天回来之后,他却一直杳无音讯。因此,在思妇的眼中,桃红柳绿,尽变为伤心触目之色(“惨绿愁红”);一颗芳心,整日价竟无处可以安放。(“是事可可”者,事事都平淡乏味也。)尽管窗外已是红日高照、韶景如画,可她却只管懒压绣被、不思起床。长久以来的不事打扮、不加保养,相思的苦恼,已弄得她形容憔悴,“暖酥”(皮肤)为之消损,“腻云”(头发)为之蓬松,可她却丝毫不想稍作梳理,只是愤愤然地喃喃自语:“无那(无可奈何)!恨薄情(郎)一去,音书无个。”自此以下,这位女主角便干脆把作者撇开在一旁,自己站出来向我们掏出她的心曲了:早知这样,真应该当初就把他留在身旁。在我俩那间书房(“鸡窗”)而兼闺房的一室之中,他自铺纸写字、念他的功课,我则手拈着针线,闲来陪他说话,这种乐趣该有多浓、多美,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天天地把青春年少的光阴白白地虚度!读完这些,在我们的面前,就仿佛出现了一位“快嘴李翠莲”(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式的妇女形象,她把自己的怨恨和烦恼,痛痛快快地全部“掷”给了读者。同是表现思妇的闺怨,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只是用含蓄而委婉的笔触,作侧面和迂回的烘衬,直到末一句“双双金鹧鸪”,才若隐若现地从反面映照出思妇的孤寂来。温词所体现的文学趣味,是一种士大夫式的文雅的、精美的趣味。它写的虽是闺怨和艳情,可是却写得“好色而不淫”、“风流而蕴藉”,深深契合正统文人那一种“温柔敦厚”的审美嗜好。而柳词却带有另一种市民色彩的文学趣味。它不讲求含蓄,不讲究文雅,而唯求畅快淋漓、一泻无余地发泄和表露自己的真感情。从这个角度上看,它就相当典型地体现着市民阶层那种“以真为美”、“以俗为美”的审美嗜好。这就难怪晏殊要不以为然了。

从思想色彩看,这首词明显带有这样两个特色:爱情意识的不可抑勒地苏醒和抬头;市民意识的顽强而自豪地要求在文学中得到自我表现。市民阶层是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它较少封建思想的羁縻,也比较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宋人平话《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人物。是她,首先敢于“勾引”崔宁一起“私奔”,又是她,在死后犹执着于要和丈夫成为“生死冤家”、并向拆散他们婚姻的仇人报了深仇。这样“泼辣”、“放肆”地追求爱情,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时代是极为大胆的,它表现了一种新的思想面貌,反映在文人词里,就形成了《定风波》中这位女性的声吻:“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在她看来,青春年少,男恩女爱,才是人间最可宝贵的,至于什么功名富贵、仕途经济,统统都是可有可无的。这里所显露出来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愿望,在晏殊他们看来,自然是“俗不可耐”和“离经叛道”的,但是其中却显露了某些新的时代契机。所以,在这首不免有些庸俗意味的词篇里,却自寓藏着某些不俗的思想底蕴在内;而对于当时的市民群众来说,也唯有这种毫不掩饰的热切恋情,才是他们倍感亲切的东西。因而,这种既带有些俗气却又十分真诚的感情内容,就表现出了美的品格。柳词之虽不入正人雅士之眼而能达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诵歌的境地,原因盖出于此。

其次,从艺术风格看,这首词是对于传统词风的一种“放大”和“俗化”。在柳永以前,词坛基本是小令的天下,它要求含蓄、文雅。到了柳永,他创制了大量的慢词长调,铺叙展衍,备足无余。试看这首《定风波》,光是描写一个“懒”字,就花了多少笔墨:从春色的撩拨愁绪,到芳心的无处可摆,再到“日上花梢,莺穿柳带”时的犹压香衾高卧,进而又写她的肌肤消瘦、鬓发散乱,最后才揭出她病恹恹的倦懒心境,这种重笔和加倍的写法,是只有在慢词长调中才能大显其身手的。它加强了全词的抒情气氛,对传统的小令风格是一种“放大”。以上是讲的宏观。再从微观来说,柳永这首词中所表现的这位女性,明显是一位身份不高的妇女——尽管它用了诸如“暖酥”、“腻云”之类的词藻来形容她的容貌,用了“香衾”、“雕鞍”、“蛮笺象管”之类的字面来形容他俩的起居物饰,但是却仍然掩盖不了他们的“俗气”——这是因为,“真富贵”的作者如晏殊,恰恰就讨厌用这种类似于“穷人夸富”的笔调来写他们的锦衣玉食的生活;相反,他们反倒喜欢用淡雅的语言来表现他们富贵生活。如晏殊词就是不用那些“金玉锦绣”的字眼而尽得“风流富贵”之态的。因此相比之下,柳词所写的一对青年男女,实际上是属于市民阶层中的“才子佳人”——他们正是功名未就的柳永自己和他在青楼中的恋人的化身。所以,为了要表现这样一种“新女性”(与温、晏某些词中的贵妇人相比)的心态,柳词就采用一种“从俗”的风格和“从俗”的语言。这或许就可以称作为“人物个性化”的需要。试看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写那位大家闺秀盼夫的心绪,是何等的含蓄、细腻,其举止行动,又是何等的文雅、优美。而因柳永表现的是一位青楼歌女的情感,它就采用了民间词所常用的代言体写法和任情放露的风格,以及那种似雅而实俗的语言。词的上片,用富有刺激性的字面(例如“惨绿愁红”),尽情地渲染了环境气氛;再用浓艳的词笔(如“暖酥消,腻云亸”之类),描绘了人物的外貌形态;接下来便直接点明她那无聊寂寞的心境(“终日厌厌”)。以下直到下片终结,则转入第一人称的自述。那一连串的快语快谈,那一叠叠的绮语、痴语(其中又夹着许多口语、俚语),就把这个人物的心理写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她那香艳而放肆的神态,真挚而发露的情思,端的使人读到这首词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综观全篇,除了《四库提要》批评柳词“以俗为病”之外,我们又感到了它的“以俗为美”的另一方面,而这种“以俗为美”又是首先基于“以真为美”之上的。所以,从认识柳词的基本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这点出发,它和《雨霖铃》、《八声甘州》一样,是有着“标本”和“典型”的意义的。

(杨海明) rz2TcwWBR8JUuu3K9H0bJwRDaDlzPgz/pUFf0+6r4jUgh2EqRQGopB6VZ35xEJ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