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讲的话

回想自己写涉及禅宗的文章,第一篇是《王维的诗歌创作和佛教信仰》,发表在《文学遗产》1981年第2期。到如今,三十几年过去了。由中年到老年,时光真的如白驹之过隙。看看当年文字,浅薄得很。这三十几年到底有多少长进,实在不敢自是。不过这三十多年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一直把禅宗当做主要课题之一,退休后也没间断。读禅宗典籍,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和日本学者合作点校一部禅宗语录《祖堂集》;写过一些关于诗与禅关系的文章,曾结集出版;还有一部书《禅思与诗情》。佛教学术博大精深。学识渊博如章士钊先生,当年著《柳文指要》,自称治《柳河东集》亘六七十年,但解释柳宗元释教碑仅四篇而止,可见治佛学的艰难。至于治禅宗,只说典籍就浩如烟海,穷尽一生时光也难于浏览一过。何况对宗门文字的理解,还有宗教体验问题,作为俗人,总是隔上一层。这样,三十几年读关于禅宗的书,写关于禅宗的文章,感到问题越来越多,对于所得也就越是没有信心。语云:“有大疑方有大悟。”可是直到如今,自己疑问确实不少,领悟却难说几分透彻。但是,多年来确实读过,困惑过,思考过。如今垂垂老矣,来日无多,来日还会有多少进境难以预知了,所以把自己所得点滴写下来,或许对关心相关题目的人有点参考价值。这是本书写作的初衷。

“禅”与“禅宗”是两个密切关联却并不相同的概念。“禅”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式,是达到信仰终极目标——成就佛果的手段;“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创建于南北朝末期即公元6世纪末。接着另一些宗派陆续形成。宗派佛教是外来佛教“中国化”的果实。这些宗派“中国化”程度不一:有的更多保持外来佛教的面貌,有的则更多融入本土思想、信仰成分。禅宗标榜“教外别传”,自诩是佛陀传授、历代相承的“心法”,是不同于传统佛教的另一系统佛法。它以全然革新的面目出现,既经形成,迅速振兴,造成强大声势,在中晚唐更笼盖诸宗,兴盛一时。到晚唐五代,逐渐衰败,但后世却持续地对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发挥广泛、巨大的影响,直到如今。禅宗所以能够一朝勃兴,兴盛几百年,一方面因为处在唐代社会转型时期,它适应历史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它的宗义具有重大理论价值,文化内涵丰富,又体现积极进取的革新精神,无论对于佛教还是对于社会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近代学术讲历史活动多用“运动”一语。禅宗可称作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宗教革新运动,同时又是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的思想运动、文化运动。它在历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它留下的宝贵遗产,如今仍具有重大价值。

近年来,禅和禅宗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讲宗教,讲文化,讲人生修养,讲生活态度,都往往说到禅和禅宗,几乎成了热门话题。坊间出版许多相关的书,有学术的,也有通俗的。读的人不少。佛教界讲“人间佛教”,讲“生活禅”,也尝试把禅的知识、禅修实践普及到民众中去。但是人们读相关的书,了解相关知识,乃至参加禅修活动,态度、目的却各种各样,所得也各不相同。总体看来,怀抱诚挚信仰的只是少数。有的人赞赏、认同禅宗独立自主的人格、勇于革新的精神和完善人生、贡献社会的实践;另一些人则面对现实矛盾、人生烦扰,试图到禅宗里寻求解黏去缚、安顿身心的方法;有的人欣赏禅宗提倡的或任运随缘、或自由潇洒、或安贫乐道、或忍辱负重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还有些人从某些“禅语”像“日日是好日”、某些“禅机”如赵州“吃茶去”等得到启发,求得人生智慧;乃至诗人在禅里寻找诗情,画家在画作里描摹禅意,园艺家借园林表达禅趣,医生借助禅来做精神治疗,企业家在禅里寻求经营之道,等等;禅的功能被普及、放大了。在学术领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禅与禅宗研究,则是又一层面的事了。这样,禅与禅宗无论对于广大民众,还是对于学术研究,都成为重大课题。

从人文科学角度讲,禅宗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现象。认识、分析、评价像禅宗这样的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进而加以批判地认知、分析、总结、借鉴,首先要弄清它的“真相”。但是中国史籍对宗教的记述往往疏略。禅宗本来兴起在民间,特别是它的早期,留下的详实可靠记录更少。自20世纪初,敦煌写卷里陆续发现一批相关文书,可补资料的不足,大幅度地改变了禅宗历史研究的面貌。不过宗门文献,即使是专门记载史事的,例如禅史、灯录一类,基本是为阐释、宣扬信仰创作的,必然不同程度地包含夸饰、虚构成分。从中剥离出真实内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所幸自上世纪前期,相关研究已引起中外学界相当普遍的关注,取得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笔者写作本书,尝试在借鉴中外学者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对于禅宗的历史“真相”加以“描述”,提出个人的解释和看法。当然一方面,完全恢复历史现象的本来面貌,是科学研究永远不可能达成的目标;另一方面,又受到作者学力的限制;加上如上所说,治佛教学术本来十分艰难,所以本书在有限篇幅里作出的简略“描述”必然有缺失和错误,所作解释、所提看法正确与否更没有把握。所以这本书只可看做是一个长期关注禅和禅宗研究的学者为揭示禅宗历史“真相”所做的微薄努力。

本书按历史顺序叙述禅宗的发展过程,但不是系统的禅宗史;叙述中尽可能简括明晰,对历来有争议的疑难问题,不作详细考订、辨析;讲作为宗教革新运动的禅宗,同时讲禅宗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成就与贡献。这后一层面在当今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将择善而从。行文中比较生疏的词语,采取随文括注方式加以解释,以方便读者。要而言之,笔者将努力做到实事求是,言之有物,不信手操觚,不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前面说过,禅宗文化内涵丰富。流传下来的历代祖师行事、言句,历代积累的大量禅籍,不仅包含重大的学术价值和丰富的人生智慧,又具有浓郁的艺术情趣。读禅宗的书,了解禅宗知识,如再进一步,研究禅宗,不仅能够增长见识,提高素养,也是趣味盎然、得到精神享受的事。希望提供给读者一本雅俗共赏的、有教益又有趣味的读物。 88+UHkJqGrPCTNr3a/6gRxD4eD7PP+7rZINe0hnikKQFIhzCn/MPkudmn/1yNC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