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想象是宗教的灵魂,狂想过后又回归理性的港湾,如此循环往复,激励着大千世界的人们对宗教的迷恋和向往。中国本土道教更是把想象发挥到极致,又节制以科学理性的生命观念,创造了几千年的神仙信仰文化。不仅如此,服从于神道设教的信仰需要,道教徒又巧妙地将文学引进宗教的殿堂,把这个同样借助人类的想象力以描绘纷繁丰富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精神工具拿来辅助他们的布道宣教,这样,我国道教如虎添翼,创造了近两千年之悠久历史的中国道教文学。

那么中国道教文学的基本定义怎么界定?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它的历史分野和发展进程怎么厘定?用什么思想理论指导自身的创作活动?在中国文学史上处于何种位置?其终极的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如何研究这样的中国道教文学?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成为当下我国基础性学术研究的热点,所以笔者不揣浅陋,努力做了近三十年的学术工作,获得了中国道教文学研究的粗浅体会,撰成这部浮光掠影式的中国古代道教文学研究著作,作为对中国道教文学研究的微薄贡献,以期吸引更多学界同仁尤其是年轻学人投入到道教文学研究中来,更好地更全面地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道教文学是一条涵盖着我国古代丰富的学科知识的文学支流,举凡人文科学中之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和自然科学中之化学、物理、数学、天文、地理、建筑、医学……无不含蕴在其中。从学科发展变化的角度看,中国道教文学研究是二十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衍生出来的交叉学科。在新世纪新时代,我们对道教文学的研究应该用新的学术眼光去开拓创新,就要打破传统的注重方法论的研究模式,代之以掌握丰富而全新的学科知识为突破口,一方面立足于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另一方面从现代科学文化的新视角入手去揭示中国道教文学的本质和规律。具体来说,寻找宗教与文学共同的逻辑起点,克服研究中的逻辑错位,运用阐释学的方法解开道教文学的宗教信仰奥妙,实证与分析相结合,数理推算、中医理论……是我们研究道教文学的有效武器。道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一个重要地方是修炼的方式,道教以玄想存神的方式体道修仙,这与文学想象有着本质上的一致,因此宗教与文学的玄想契合是道教文学的本质属性之一。

汉魏六朝是中国道教文学的形成发展时期,道教文人对于文学文体的认定,各种道教文学样式的创作,玄学、佛学对道教文学的渗透影响,道教仪式与文学的关系,神仙道教影响下的道教文学思想,都成为我国早期道教文学的本体性内核,反映了早期道教所衍生的道教文学的基本特征。

唐宋是中国道教文学长足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道教产生了外内丹道的新变,仙学出现了对六朝道教的大超越,影响所至于文学,则表现为由外在的神仙形象描写向内在的心性炼养阐释转化的书写路径,尤其是仙学的心性炼养、道教特有的传教密码语言等中介物对唐宋文人诗人产生的深刻影响,解开了像韩愈、李商隐、黄庭坚等人的诗歌与诗论的奥妙。当然,唐宋道教也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历史之中,程朱理学、靖康之辱也重重地敲打着道教文人的灵魂,因此,宋代道教文学的理学化使之烙上了时代的印痕。

金元明清,一方面中国道教像回光返照似的瑰丽绚烂,这就是金元全真教;另一方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道教的衰微已然无法挽回。由此影响所至的金元明清道教文学,一边是全真教诗词文的贵盛,一边是明清道教文学只好在散文的传统园地里争得一些面子,尽管有隐仙张三丰较为可观的道教文学创作,但也只是一个孤例,况且还不能独当一面或者一以当十,整个的道教文学大厦已经开始慢慢地坍塌。终金元明清数朝,散文、骈体这两种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正体”形式,着实在强力支撑着此时的道教文学家园。

上述简洁的中国道教文学史路线图,既外在地黏附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殿宇,又内在地隐含着自身发展演变的必然性和本质规律,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便是自己的文学思想,对此,我们也可以勾勒出一个省净的图式:早期(汉魏六朝)道教文学思想重玄想、仙幻化,唐宋道教文学思想主心性,偏理学,金元明清道教文学思想回归真性、自然。对应的道教派别和道教文人是:汉魏六朝——上清派、葛洪、陆修静、陶弘景;唐宋——司马承祯、吴筠、吕岩、陈抟、白玉蟾、陆游、文天祥;金元明清——全真派、张宇初、张三丰、陆西星、伍守阳。 qX+ESfPibh/4Zv+jQGLj1nu2/H6OBGl/Nje45iekSaXv1bMobHqmXXqok3Uj9ei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