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祠堂

祠堂是村庄最为神圣的场所。

祠堂,又称作宗祠、宗庙、祖祠,是供设祖先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重要事务活动的地方,也是乡村礼制性建筑。

在中国古代人的生活中,最重要、庄严的事就是宗庙祭祀,即祭祀祖宗。以前普通老百姓是无庙的,只有帝王、诸侯、士大夫才有宗庙,庶人不准设庙。随着封建礼教制度的完备,宋代朱子(朱熹,1130—1200,今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提出了“祠堂法”,从此祠堂开始正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封建社会到了明清两代,各姓氏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家族为了团结族人,增强本家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大兴土木,兴建祠堂。

文忠公祠是祭拜欧阳修的专祠

今天,钓源孩童们放学归来,喜欢在古老又宽敞的祠堂里追逐玩耍,他们的欢声笑语,仿佛有一种穿透时空的悠远、清澈

欧阳总祠外观简洁古朴

江西是中国风水学起源的重要地区,古村落的选址与营建除了注重自然科学的成分,满足对通风、纳阳、防洪、防潮等基本要求,还要符合风水上的“吉地祥址”。宗族祠堂的建造尤其讲究风水,在建筑规制上要体现出礼尊貌严。一些家族建宅时,往往先建祠堂。也有的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将旧房改建成祠堂。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里,祠堂文化是尤其不可忽视的姓氏宗族文化,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这是一种植根于百姓骨髓的传统。蔓延生息,香火不断,就是最典型具象的一面。

钓源村礼派宗祠

仁派宗祠是族人用来办喜事的地方,迎娶或出嫁都在此举办庆典

楚畹公祠。钓源先人欧阳国宝

民间的祠堂,一般都是家祠,除了作为祭祀场所之外,还是执行族规家法的地方。族人的冠礼(男子成人礼)、婚礼、丧礼基本上都是在祠堂进行的。在很多文史书籍和影视作品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和情节:宗族的族人之间或族人家庭之中发生矛盾争执,也必须到祠堂中当着祖先的牌位,由德高望重的族长来裁决,以显公正和敬畏。所以,祠堂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了宗族的“衙门”,具有族人“公堂”的性质。

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名号,这个名号就叫“堂号”,目的是让子孙后代们每提起自家堂号就知道本族的来源,纪念祖先功德。俗话说,树大分枝,随着生命的繁衍不息,家族也会不断扩大,扩大之后就避免不了产生人口的迁徙和流动: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自然也有不少家族远走他乡,在异地扎根定居,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衍生出新的祠堂。

在今天的钓源古村,还保存有八个祠堂,一个村有这么多祠堂是非常罕见的。自始祖欧阳弘起,传至第五代,共有五子,分“仁、义、礼、智、信”(五常)五个房派。长房“仁派”和三房“礼派”的后裔分别居住在钓源的渭溪和庄山,其他三派外迁湖、广、川、黔等地。据族谱考证,宋代名家欧阳修的后代欧阳腾在逃避元军时落难到了庐陵,过继给了“仁”派,改名欧阳胜,后世人丁兴旺。所以,今天钓源“仁”派后人,从血缘关系来看,是欧阳修的直系后裔。 DI3iwcf47CxeXiuiv2Zy2VUVxtfQqdNu8DNtBSm9YeYkEZ4vXwZZwp46MkAjdZ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