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读诗人常承生的作品,很容易能感受到诗人对于诗歌的真诚和热爱,一份穿透山河与岁月的生命律动在诗歌中不疾不徐地展开。在诗集中,出现最多的意象便是“黑夜”与“远方”。诗人在黑夜中与一片承载历史的绿藻对话,字里行间充斥着对盗夜者的不满,诗人在草原的夜中感受生命的野性,在夜里欣赏春天的梨花。诗人看见雄鹰在黑夜中翱翔,与神在黑夜中对话,在黑夜中欣赏蔷薇,在黑夜中告别,在黑夜中怀念故乡风物。诗人在黑夜中欣赏了四级曼妙的景致,与星星对话,在黑夜中怀念爱情,甚至在午夜听到了天堂的声音。常承生,是山东师范大学首届作家研究生班的学员,在我的印象中他是恬淡安静的,是率真自然的,但在诗歌中我感受到常承生另一种生命的舞蹈、姿态、精神。在这一刻,常承生的灵魂获得了解放,在黑夜中听雨,在黑夜中旅行,在黑夜中奔向远方……黑夜的光与影中,诗人伴着自己的影子和灵魂的沉思走向远方。
在诗集中,到处都是黑夜的身影,诗人携手自己的影子一起走向黎明,走向远方。诗人对黑夜充满了偏爱,《青岛八大关》《三月的青岛》《海的那边》《梧桐树》《静静的海》《城市夜景》《摩梭人》《放牧》《暴雨之夜》《炎热的夏天》《诗的王国》《雪夜》《大海的呼唤》《飘来的一首歌》《极光》《在牡丹江》《雨后是秋夜》《星星雨》《听雨》《诗人杨克和》《重遇昨天》《十梅庵寻梅》《春之梦》《岁月静好》《午夜,我听到了天堂的声音》《夜行人》《旅行者》《在不懂播种的年纪》《夜晚》《在一个春天的早上》《那道墙》《在这个冬天》《小雪下起来了》《秋夜别龙城》《蔷薇花》《大平原》《神》《库尔勒之一:孔雀河边》《库尔勒之二:库尔勒的夜》《库尔勒之五:鹰》《寂静森林》《惊蛰》《深夜》《黑夜》《盗夜者(一)(二)(三)(四)》等诗篇中都出现了“夜”的意象。黑夜深深地烙印在诗人的心灵之中,成为诗魂,成为诗人富于包孕性的生命时刻,黑夜让诗歌充满了诗人灵魂的质感。静谧的夜晚,诗人注视着远去的时光,在漫漫的黑夜中放逐自由的灵魂,让灵魂在黑暗中翩翩起舞与放声歌唱,生命的价值也在这暗黑的夜中变得丰盈和充实。黑夜裹藏着诗人的情绪,诗人喜欢黑夜,但又更爱光明和希望,诗人独自咀嚼着黑夜,但诗人内心深处崇尚着大地与光明。诗人在黑夜中感受到了宇宙、自然、万物的永恒,诗人用笔记录下黑夜的身姿,黑夜又微妙地成为诗人幽寂内心的独特慰藉,于是诗人在黑夜中远行。
诗人在诗歌中多次表现“远方”。“远方”这一意象同样很遥远,我们可以在《诗经》的“乐土”“乐郊”,以及《山海经》《拾遗记》中寻觅有关远方的伊甸园。近代以来,“远方”又是理想与光明并存的乌托邦图景,鲁迅拥有“无穷的远方”,邵燕君曾深情地呐喊着“到远方去”。诗人在诗行中同样描绘了属于自己的“远方”。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个性体验,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现实关切,充满了美好的感情意味。诸如:《春之梦》“天微微的冷/挡不住从南方来的心情/远方在我的屏幕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我的旅行》“在那一时刻/我总是想走出这片沉重的宁静/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远处的映山红/开着/竹林一直醒着/小桥流水诱惑着远方的大漠/冰山在零下的温度里悄悄融化/我却不能真的走出那个早晨”;《失去的重逢》“你在远方等待我的降临/用时间的尺子裁量我的速度/用你的经验规划我的路程/一种期待无数次地演绎着我们/一次次相别相见的情景/只因刹那的灵感改变了方向/我们注定已不能在原来的地点/重逢”;《青岛八大关》“四月的樱花总是那么无情/让远方赶来的情人迟到一步”。“远方”,既可视作时间之“远”,也同样可视作空间之“远”。在诗人的笔下,“远方”——这么近,又那么远。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唯有沉静,才能较高地契合着诗歌精神,才能成为静影中的沉璧。常承生在诗歌中选取的意境大气且富于哲理,用词也很雅致且出彩。江河山川都被诗人收束到诗行,人生的理趣同样可以在诗歌中达观。例如,诗人在《感觉》中写道:闭上眼睛/我就看到了真实的世界/我不愿再被我的经验所欺骗。诗歌的语言如同诗人最喜爱的黑夜中的星子,熠熠发光。整本诗集读来,诗歌的语言载满星辰,繁星满天。例如,《夜晚》中写道:你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应约而来/一朵朵绚丽的冰凌花/开满了天空。清风明月,大地星辰,安静地装点诗人的夜晚,同样也自带诗意,书写世间动人的画面,诗人的语言璀璨但又不过分矫饰,使得诗歌自有生命、直抵生活深层。例如,诗人在《重遇昨天》中写道:也许在这杂乱的街市/我们的一天更加真实/可是离开这个清晨/我们马上要走入另一条小径/铺满了鲜花和春风/小河潺潺流水/云朵诱惑着我们/一定要离开这喧哗的噪音。诗人整体的语言风格是优美而饱含深情的。诗人的诗中有沧海桑田,有万水千山,有美酒醇厚却映衬着人心疏离。诗人的语言是多义的、跳动的、隐喻的、象征的。诗人将含混多义的世界置于词语多角度的当照之下,将自己的思想与生命感受在语言和韵律中抒发,在语义、字句结束之处依然鸣响。
真切宜人的感情是诗歌的生命,诗歌让人“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常承生诗集中的每首诗都是一个新的世界,都是一个独立而自由的生命。读者可以用诗人的生命之光去洞彻自己的灵魂。诗人总是用自己独有的视角、思索和切入点去反映生活和时代。好的诗歌不只诉诸人的理智,更诉诸人的感情。诗人用自己葆有青春的诗心和对于诗歌的赤诚之心提炼出生活的诗意。在诗集中,诗人将个体的生命经验与时代同频共振,读者在读诗的过程便是与诗人的对话,烛照自我的历程。诗人常承生在文字中检阅过去,观看在时光中从容流淌的生命。诗人的视野开阔,见闻丰富,贴近生活,直抒情怀。诗集的可贵之处不但在于技巧,更在于精神境界。前面提到,诗人是喜欢黑夜的,然而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很可贵的一个精神气质是,即便再喜欢黑夜,但光明还是留给读者,同样也像极了个人追逐理想的某一刻,无尽黑夜,心中却有光。诗意是文学之心,它使一切文学创作保持活力和魅力,使诗人常承生与普通人常承生自我交融,自我完成,自我和解。我们从常承生的诗歌中感受到了可贵的诗意和生命的温度,同样感受到了人生海海、潮起潮落中诗人让我们葆有的对于生活的一种朴素英雄主义——一个诗人常承生与一个普通人常承生的交融。
2019年12月22日星期日深夜零点零六分
于天舜大厦0910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