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部分

在一种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微观政治学的民族志

一个社会就是……由确定而突出的一些组织它的正式制度的实践和无数保持“次要”的其他实践所组成的,这种次要实践是经常存在的,但不构成自己的话语,但它却保存着对这个社会的诸多初始的或不同假设的遗留(制度的……)。正是在这个五花八门的和寂静的传统程式的“保留地”里,我们能够寻找到“消费者”的实践。

——·(de Certeau,1984:48)德 塞尔德

在第一部分的章节里,我将细致地描述和说明属于关系学规则的中国城市的各种日常活动和话语。这些活动并不构成社会的支配性话语,但它又和诸如“现代化”、“经济改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主题连在一起。学校不把它当作重要课程来教,学者也不把它当作正经课题。它们不构成被社会认可的主要社会机构,像工厂、家庭、学校、政府机关、商店和市场等等。但它在中国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那么普遍、无处不在,以至只有旁观者和外国人才会予以关注并赋予它社会意义。

依据第一手调查资料,在第一部分,我列出了关于关系学的广泛多样的辞汇的各种涵义。我记录了产生关系学活动的众多情境。我深入研究了这些活动的差异,像城乡、性别、职业阶层的差异。我试图表达关系学的内在逻辑,不但描述它的策略和方法,它的个人伦理的系统,也描述它的实施的礼仪和规则。我也把关系学与一个中国社会关系的新领域作了比较和对照:金钱和商品关系的领域。我最后勾画出关系学近来衰落、重新出现以及发展的历史轨迹。熟悉中国社会的关系学运作的读者可以略微浏览一下就直接进入第二部分的理论阐述。

在当代中国,诸如关系学这样的“次要的”实践可以被看作是独立于国家原则之外的社会关系领域的诞生,或者再生。同时,这种实践也是前现代的亲属和地域取向的社会系统的残余,该社会系统十分重视礼物关系,把它当作巩固相互帮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方法。正如德·塞尔德用“消费实践”来表示消费者对现代西方大众媒介文化的创造性使用,本书的第一部分表明关系学是怎样经常被创造性地作为一种对抗性伦理,在被国家垄断的公众范围内,为个人和私人创造一个空间。 tGO/Em2LvoBDdv5QTLFRyylwI3rFauPIqTPlBGsp+3PmdeZxLzitm/Z8NEQtMRd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