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有个真人秀节目:一名单身汉和十名女子在一起生活三天,最后选择自己心仪的女孩。
乍一看和其他相亲节目没啥两样,但这十个女孩中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女孩,其他都是变性人。
经过三天相处,九轮淘汰,单身汉选择了Melancia作为伴侣,单身汉非常确定自己选到了真爱,搂住Melancia深吻,现场掌声、音乐同时响起,主持人也上前一步恭喜两位,并且宣布:
其实Melancia不是生理女性,单身汉表情凝重……
真正的女性在最后二选一的轮次被单身汉看错了。
单身汉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我能看到这十个人全部的医疗记录就不会被骗了。”
他说得对,只是他想错了,暂且抛开法律和道德,单纯从技术的角度看,查阅每个人全部的医疗记录现在并不可能,这是未来才能运用到医疗领域的区块链技术。
维基百科这样介绍:区块链(Blockchain)是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对等网络。
换句话说,区块链是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把信息记进区块,再把区块串成链,使得全部信息不可被篡,且无须任何中心审核。
区块链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多种技术整合的结果,包括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数字签名、点对点对网络传输技术和共识机制。
那么区块链就像一部已经拍完上映的电影,随时可查但不能更改。
也可以这样理解:区块是账页,区块链是账本,可以推算出所有账户的余额,让所有参与者的支付能力一目了然,从而杜绝双重支付的任何可能——比特币就干这事。
比特币是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区块链应用,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区块链未来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
例如,在未来的医疗领域,区块可以理解为每个病人每次的就医记录,而区块链则是每个病人一生的就医记录。
区块链最初出现在加密货币中,为的是让收款人相信他所收到的钱不存在双重支付的可能。
放在以前,记录、存储、检验和确认过程需要第三方机构的参与。例如,银行。
但中本聪2008年在比特币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他说道:
为确保某一笔交易不存在,唯一的方法是获悉之前发生的所有交易。
如果不想让第三方机构参与,那么交易信息就应当被公开。
中本聪的意思很简单:不需要第三方参与,只需要账务公开,任何人只要一查就能杜绝双重支付。
那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还是回到白皮书中找答案:
我们定义电子货币是这样一串数字签名,比特币的付款人这样发起转账:在前一笔交易的哈希值和收款人的公钥这两者之上,用自己的私钥做一个数字签名,附在交易信息的末尾,这样就完成了转账。而收款人通过对签名进行验证,就能确认付款者是否真正拥有货币。
在比特币系统中,所有交易都经过数学保证。因为:
1)每笔交易都使用货币所有者的私钥进行数字签名(见图1-11)。
图1-11
2)每个时间段内的所有交易都打包整理在一起,这个包就是区块(见图1-12):
图1-12
Block指区块,Item指区块中的交易记录。
3)通过哈希算法,将每个区块的交易记录和打包时间哈希入下一个区块中,从而使整个交易过程环环相扣,所有区块连成串,就是区块链(见图1-13)。
图1-13
我们知道,源文件稍有改动,哈希值面目全非,这是区块链不可更改的数学依据,因为如果尝试篡改任何一笔交易,该交易所在的区块哈希值就会变化,从而影响之后所有区块的哈希值。这个动作需要有巨大的算力做保障,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
我们还知道,数字签名在数学上保证了无法抵赖、不可更改并且能被轻松识别。这是区块链安全性的数学依据。即使部分人作假,也能保证最终记录是大多数诚实者的共识。
因此,区块链技术从数学上保证了只用一套算法就能产生信任,从而打造出一台生产信任的机器。
1984年,柳传志拿到20万元投资款,踌躇满志地创业,刚迈出第一步就被绊倒:被骗14万元。
历经千难万险,他在三年后小有成就,但300万元的货款交付之后,对方失联,虽然千方百计追回货款,但柳传志却从此落下病根:半夜常常惊醒。
信任问题曾经像幽灵一样给柳老留下心理阴影。
2004年支付宝出现,大规模信任问题才被解决,而解决方式土得出奇:担保。
支付宝对买家保证:你放心,先把钱付给我,我通知对方发货,你收到货告诉我,我再给卖家钱。
支付宝对卖家保证:你放心,钱我帮你收了,你先发货,买家收到货我再把钱给你。如果买家说没拿到,我也能查清事实,还你清白。
支付宝同时对买卖双方保证:你们不信任我没有关系,你总信任马云吧?信我之后你们就可以交易,大家各取所需。
你看,原本大家因为互不信任,买卖难以成交,但最后大家都选择相信支付宝,商业环境一片晴朗。
马云做事总能找到最锋利的角度,毫不手软地一刀切下去。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首先解决的不是生意问题,而是信任问题。用他自己的知名度,一刀捅下去,解决了信任这道千古难题。
支付宝问世以来一直运转良好,但即使这样它也无法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支付宝自己靠不住怎么办?毕竟存在三种可能:纠纷调解不公、私自更改记录、服务器全部瘫痪。
一句话:我们知道马云靠得住,可一旦靠不住时,我们除了认栽还能怎么办?
没有人能回答,因为这是信任问题。现在的解决方案,不能代表未来。未来的方案一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而区块链技术是其中的一种。
信任的前提有两个:一是付出,二是妥协。想获得信任,双方要相互付出、相互妥协。作为个人,你要么付出代价,要么妥协。但无论是付出还是妥协,它都有成本——信错了就要付出代价。
在前文提到的巴西真人秀节目中,为了选出非变性者,有观众热心地给单身汉支着:选骨架小的,因为变性人变不了骨架;选没有喉结的,因为喉结没法手术调整;选A罩杯的,因为变性的同时不可能不变一下胸……
与之类似的有信用卡审核,为了选出信用良好者,银行倾向于选择收入稳定、社会地位较高和逾期记录少的客户,因为经验数据表明这群人消费能力强、还款率高,给银行贡献的利润最大。
在区块链技术诞生之前,识别真伪只能依据事实和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是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进行推断。
不仅因为这些经验本身准确率并不高,不但无法阻止单身汉选择变性人,也无法阻止大规模的信用卡欺诈。而且,如果存在全量真实的数据,那些“经验”就会失去意义,因为真假可以立判,判断精准度和效率都会大幅提高。
一开始信任成本很高,而且完全由我们自己承担,因此我们不愿意轻信他人。后来出现了支付宝等第三方机构担保,使信任成本降低,我们愿意和更多的陌生人来往。而区块链技术将以更高的效率生产信任,促使陌生人在没有第三方公证的情况下相互协作。
未来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的方式一定和现在不同,因为即使你不能完全信任一个人,但至少你可以完全信任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