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节前不久,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姚越华女士联系到我。她说在网上搜到了我的公众号,很欣赏我的经历,喜欢我的文章风格,认为我分享的文章可以给迷惘焦虑的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们一些很实用的帮助。因此,她诚挚邀请我写一本关于青春期孩子养育的书。
我感觉很意外,也很感慨。意外的是有人约我写书,这证明我平时发布在公众号里的那些呕心沥血的文章引起了一些共鸣,也说明它们很有价值。同时,我也感慨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只要发出声音就会有人听到。
然而,我却不敢轻易答应。因为一旦答应就意味着责任,我可能就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想写就一周写一篇,不想写就一个月也不更新。当时的我,正在为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提供个人和小组辅导,也受邀在单位和学校做讲座。同时,为了更好地夯实心理学基础,我还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攻读临床咨询博士研修班的课程。忙碌的日程中,我还能抽得出时间来写书吗?
这件事随着春节的来临就被我拖过去了。
3月的一天,姚老师发来微信,问我考虑得如何。
我突然就下了决心,好吧,就当做个好榜样给孩子。
我们经常跟孩子说,要如何抓住机会,要不怕挑战自己,要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
现在,考验我的时候到了。
我们在7月正式签了合同。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因为这几年的时间,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研究青春期孩子及其家长。
以我自己的孩子和他的同学,还有几年来接触到的出现各种各样状况的孩子们为蓝本,观察他们在青春期每一个年龄的不同特点,了解他们在不同阶段对家庭支持的不同需求,理解他们的纠结与躁动,开解他们的迷惘和痛苦。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与他们互动,用正面管教的方法,用心理咨询的技术,用鼓励咨询的工具,用所有学到的有效沟通方式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与此同时,我也以自己为蓝本,体会着孩子在青春期的每一个阶段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并据此不断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学习和实践更有效的沟通和养育方式,并把它们分享给像我一样处在迷茫和焦虑中的家长们。
随着孩子从小学四年级走到目前的高中三年级,我与他一起几乎经历了青春期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从与父母的关系疏远到刻意追求独立的种种尝试,从人际关系的困扰到对于生命的思考,从兴趣班、补习班的选择和坚持,到电子产品的诱惑和抵御,从与父母和老师的沟通障碍到种种心理失衡的调适……我一直在用心学习和实践,体会着如何用和善而坚定的方法去应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伴随孩子跨越一道又一道障碍。这中间的经验和教训、欢乐与痛苦、幸福与绝望,惊喜和意外,每一种感受都是那么实在,每一步都留下了结实的脚印。
太多的故事可以讲,太多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分享。只是需要选择适当的那一部分,花一些时间记录下来而已。
这期间,姚老师很有耐心地等我,非常温和地提醒我,并且很有信心地鼓励我。
即使在快到最后,我突然卡壳儿,写不出东西来的时候,她仍然表示出坚定的信心。
这本书,终于完成了。
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你的孩子或者你自己的影子,你会看到一些仿佛就发生在自己家里的场景,发生在你和孩子之间的对话,还有,那些在你内心翻江倒海的情绪。你也会在每一章的后面找到可以应对问题的具体方法。它们可能会对你有些立竿见影的帮助,也可能只是一点点的启发。
四年前,当我立志投身于家庭教育这个行业的时候,儿子是反对的。他说:“我又不够优秀,你没有说服力啊!”
而就在一年以后,在我因为第一次有了外地学员千里迢迢赶来上课而感到有些压力时,他坚定地鼓励我说:“你要相信,你是可以帮到他们的!”
无论如何,我想强调的是,这本书并不能直接把你的孩子送进清华、北大。如果你把它当“常青藤”秘籍来看,那就赶紧放下。而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是“金字塔”下面那些占绝大多数的普普通通的孩子家长之一,希望了解和理解孩子,与他们共同成长,在圆满我们自己人生的同时,让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正直善良、独立自主,有朋友、有爱好,有责任心、有社会情怀,能够创造和享受一份属于自己生活的成年人,那么,相信你在阅读此书时,会有会心一笑的时刻和如释重负的瞬间,同时,发现一些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