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6 “妈妈牌”红烧肉

记得有一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里疯传一个催泪视频,说的是留学的孩子打越洋电话求助妈妈如何做番茄炒蛋。结果因为时差,父母半夜接到电话后从床上爬起来,一边做番茄炒蛋一边拍了个示范视频给儿子。最终,孩子在朋友聚会时因为这道菜被称赞。同时,有人问起他来自哪里,孩子才意识到父母是在半夜不睡觉的情况下拍的这个视频。

有意思的是,这个视频刚刚出来时,大家都感动得眼泪哗哗的,一面倒地歌颂父母的伟大。但接着就开始有批评之声出来,后来更多的声音是,这样的教育是否值得反思?是提早教会孩子做一些家常菜,还是半夜起来给孩子拍做菜的视频更值得称道?没有一点生活能力,遇到困难不是上网搜索或者向同伴求助,而是首先打越洋电话求助家里的孩子算不算巨婴?各种相关的问题探讨不一而足。

我们家也从这件事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分别做了一番探讨。消极面是家长表达爱的方式可以调整,孩子需要更加独立自主,学会关心和体谅父母。积极面就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好,有困难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父母。同时,妈妈做的番茄炒蛋一定是孩子心中特别美好的回忆。

俗话说,要抓住男人的心,最好的办法是先抓住他的胃。在我看来,这句话对所有人都适用,尤其是对孩子。会做菜的妈妈的确是多了一个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的渠道。在跟豆同学青春期的各种矛盾中,我做的红烧肉始终能起到一些缓解冲突、联络感情的作用。

其实我的厨艺绝不只是红烧肉,可是每次问豆同学想吃什么的时候,他脱口而出的永远是“红烧肉”。有一次我问他,我做了那么多好吃的,为什么你总是只记得红烧肉呢?他说:“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爱吃呗。”

他对红烧肉的确是真爱,无论走到哪里的餐馆,只要里面有这道菜,那就基本都要试一下。而无论吃了多少种红烧肉,“妈妈牌”始终是他的最爱。有时候我会暗暗高兴,觉得能有一道菜让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惦着,这不就是家的滋味吗?

有一次,我在朋友圈秀了个晚餐出来,有闺蜜在下面留言说:“你让我这个不会做饭的妈妈情何以堪。”我回她以几个“拥抱”说:“不怕,你自有你的绝招。”是的,每个妈妈都有自己与孩子联结的特有方式,也有给孩子创建家的氛围的独门秘籍。

所以,提到家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联想。可能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屋子,可能是妈妈温柔的话语、爸爸爽朗的笑声,可能是清晨妈妈播放的音乐,可能是晚饭后跟父母一起散步时的惬意,可能是院子里的果树、阳台上的花,还可能是睡了多年的床或墙上的挂历……而我们家,在豆同学以后的记忆里,会不会就是厨房里的肉香呢?

有一次,豆同学在大快朵颐的时候说:“我是不是得学会做啊,不然以后离开家就吃不着了。”哈哈,这正合我意。我说:“好,你上大学之前我会把我的独门秘籍传授给你,以后你在跟同学聚餐的时候,除了番茄炒蛋还会红烧肉,再加个汤,灼个青菜,一顿饭就全乎了。” JkS0ZkWzjZnH7iYn5tLUD14WOlG5fK0hS4KZtzjZwYQLsETF3pcDQTlG9chabW1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