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豆同学进入了省一级中学就读初一。而我,为了弥补那些曾错过的孩子成长的时光,成了班上家委会的组织者。
孩子们初一的学习生活相对没有那么紧张。我就想多组织一些家长跟孩子一起的亲子活动。没想到,原来以为没有难度的活动实际组织起来很不容易。因为“牛蛙”们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几乎都在各个校外机构上课。想约到一起去活动,哪怕是聚个餐都不易。
好不容易我约了十几个家庭一起活动,跟豆同学商量时,他问我:“都有谁去啊?”
我列举了那些孩子的名字,他垂下眼睛说:“我不想去。”
“为什么呢?”
“没什么,我就是不想去。”
“能跟我说说理由吗?”
“没什么理由。就是不想去嘛。”
我张了张嘴,没说什么,把疑问留在了心里。
这样的情况又发生了一次,我还是没有问出个理由来。
直到第三次,当我报出名单时,他眼神亮了一下,问:“小军和小楚去啊?那我也去。”
“为什么他们去你就去呢?”我好奇地问。
“我跟他们比较聊得来。再说,他们跟我差不多。”
我忽然明白了,之前的名单里通常都是一些学霸,都是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豆同学在班上的成绩让他感到跟他们在一起有压力。
于是我说:“儿子啊,在我眼里,你们都差不多,各有各的优秀呢。”
“我不觉得我优秀。”
“不是只有成绩好才优秀吧?”
“那你倒是说说,我有什么好的。”
“我觉得你特别阳光开朗啊。”
“这算什么优秀呢?还有吗?”
我稍稍想了一下,没有很快接上。
豆同学明显很失望,说:“你看,你都说不出来了吧。”
那一瞬间,我意识到自己真的没有好好去想过他有什么长处。在我的内心深处,虽然对他有很多的爱,却同样有很多的挑剔和不满,以致一时半会儿我竟然说不出他更多的优点。
我说:“好吧,虽然一时半会儿说不出太多,但是我就是觉得你挺好的。”
他瘪了瘪嘴,没再说什么。我自己也觉得缺乏说服力。
然后,我找了一个安静的房间,坐下来,拿出纸和笔,认真地想他的优点,一条又一条地写下来,很快就写了十几条。
写完之后,我把它放在抽屉里。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观察他,继续发现他的好,然后添在清单上。
有一天晚上,我趁着他比较有空的时候,跟他说:“儿子啊,记得你上次跟我说的那个问题吗?我想给你看看这个。”
他满不在乎地接过清单,随意地看了一下,说:“那又怎样?”
我认真地说:“这说明在我心目中,你就是这么优秀的呀!”
他说:“这不能说明什么,因为你是我妈。”
“是你妈怎么了?”
“所以你才会看着我觉得好啊!”
“不会吧,很多妈妈也夸你呢。”
豆同学转过来,认真地看着我说:“那你倒是跟我说说,当你跟那些学霸的妈妈们在一起的时候,就一点儿也没有羡慕过他们吗?”
我看着他,诚实地回答:“还是会有一点儿羡慕的。”
“那就是咯。”
我突然明白了。孩子们对自己的信心,除了发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之外,父母对他们的认可和信心也十分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发自内心地认可和信任,就算嘴上如何说,他们也收不到这份力量。
从那以后,每次我跟其他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我都觉察一下自己。我羡慕她们吗?是的,还是有些羡慕的。
直到4个月以后的一天,我们十几个家庭在长隆过万圣节。孩子们进去城堡里玩儿,妈妈们坐在外面聊天等待。一位妈妈说起了自己孩子写作业的情景,孩子根本不能专注认真一口气写完,一会儿出来喝个水,一会儿上个厕所,一会儿又聊几句天,一会儿又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反正是看着闹心得很。
那一瞬间我突然发现,我不再羡慕她们了!因为这可是他们班排名最前,在年级也是数一数二的孩子啊!他们同样也有这样那样的让家长看不顺眼的事情。孩子们其实本来没有太大区别,是我们做父母的投射了太多,加入了太多自己的判断和情绪,才会给孩子们贴上了很多标签。其实,从平时的观察中我也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家长就极少有对自己孩子满意的,永远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因为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家孩子的长处。
回来后的第二天,我再一次跟豆同学说起这个问题。我跟他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我不再羡慕他们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有时候换一个角度可能看法就不一样了。我们每个成人也一样,所以我们努力去扬长避短就好了。
豆同学当时并没有太强烈的反应,但我看得出他脸上的表情明显松弛了下来。这让我发现,对孩子有信心,是焦虑的妈妈们很难做到的,却是特别有力量的。
当我们心里对孩子满是担心和忧虑时,即使嘴上说“孩子,我相信你”,孩子也是感受不到这份信任的,因为我们内心其实并不相信。只有当我们发自内心地对孩子有信心的时候,这份力量才能被孩子们感受到,他们才能够对自己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