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你的孩子不是“白眼狼”

进入高中以后,豆同学的学习日趋紧张,爸爸又经常出差。于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家庭娱乐时光越来越少,我曾经跟孩子两个人的“周末美剧时光”也很难坚持。

小长假期间,难得爸爸在家,又恰逢豆同学学校要求他们看一部爱国电影。我兴致勃勃地跟孩子说:“那咱们一起去看电影吧!”

“啊?”豆同学犹豫了一下,然后有点歉意地说,“我想约同学去看呢。”

我那股失落的劲儿吊在空中,半天下不来。

这样的事可不止一次了。从最早不愿意跟我并肩同行,到在外面时宁可淋雨也不愿跟我共用一把伞,再到旅游时由衷地感叹,下次要跟同学一起来……那个奶声奶气地说要永远跟我在一起的小不点儿,现如今怎么成了个没良心的“白眼狼”?

曾经有位初三孩子的妈妈哭笑不得地跟我说,她和儿子好好地手拉手在街上走着,心里正美着呢,突然儿子就甩开她走到马路对面去了。她疑惑着不知发生了什么,只见对面走来了儿子班上的同学,两个人见面亲热地打招呼。妈妈当时非常气恼,等孩子的同学走后,她愤愤不平地问孩子:“你妈我很丢你的脸吗?用得着这样吗?”儿子看着妈妈生气受伤的样子,憋了半天没敢吭声。

这位妈妈说,至今还想不通,养到这么大一个孩子,走在街上本来是很自豪的,谁知道孩子竟然会不愿意让同学看到自己。想想自己也不差啊,不至于那么拿不出手吧。

我听了以后笑了,多么似曾相识的场景啊,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多少都遇到过吧?

我跟这位妈妈说:“你想多了,这件事本质上跟你没关系。就算你是希拉里、居里夫人也一样。不是孩子不愿意让同学看到你,而是他不愿意被同学看到自己这么大了,还跟妈妈手拉手一起逛街,他怕同学笑话他。”

豆同学的初中三年,我都是他们班上家委会的成员,几乎参与了他们班上所有的活动。初一时,他还是很高兴让我参与的,到初二就有点半推半就,到了初三就明确表示妈妈最好不要去了。

记得初二那年的运动会,我高兴地告诉他,老师希望我们几位家委会成员能去现场帮忙,所以我可以跟他一起出门去学校。谁知他面露难色地说:“啊?还是不要吧。”

我有点受挫,问他为什么。

他说:“路上可能会遇到同学。”

“哦,如果遇到同学我就自己走咯。”我爽快地回答。

结果出门不久果然就遇到了同学,我自觉落在了50米以后。一路上就是他俩在前面走着聊着,我远远地跟在后面,默默地和他俩进了同一个校门。那情景,还蛮有趣的。

还有一位高一学生的家长非常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没良心。爷爷奶奶一手带大她,她现在却对一周一次的看望很抗拒,总是赖着不想去,就算去了也不能主动陪爷爷奶奶聊天。这位爸爸说:“我跟她妈妈一直很孝顺老人,按说言传身教做得很足啊,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问他,你问过孩子吗?为什么不想去?孩子对于去看望爷爷奶奶的感受是什么?在那里有什么让她为难的事情?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除了去看望爷爷奶奶,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传达对爷爷奶奶的关心和孝顺?

隔了一周以后,这位爸爸很开心地告诉我,他跟女儿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女儿是因为两个原因不太愿意每周去。最主要的原因是高一有9门功课,一到周末作业就特别多,总觉得做不完,爷爷奶奶家又比较远,每次去一个来回,再吃一顿饭,基本上半天就没了。而如果把作业带过去做又怕对爷爷奶奶不礼貌。还有一个原因是爷爷奶奶每次见面就问学习,叮嘱她要这样要那样,车轱辘话来回说,也挺烦的,可是不听又怕老人不高兴。

通过跟女儿的交流,爸爸意识到孩子其实是很孝顺的,只是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她面对的困难,所以就想逃避。于是一家人一起商量了解决办法。一是跟老人坦率沟通,告知功课紧张的情况,需要把作业带去写。二是主动跟老人聊一些有意思的话题,还可以带平板电脑去,教老人玩微信和简单的游戏。三是由原来每周一次,改成隔周一次去看望老人,其他时间就通过电话来跟老人问好、聊天。

这个问题就此解决,一家人都很开心。

所以,当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出让我们不解、疑惑、伤心、失望的行为时,别急着给他们扣帽子,也别自怨自艾。跟他们聊聊,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你就会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能够跟他们站在一边去面对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yBExjPDMc1ZSG/AfnBfBmhPLG2zq7f5jjtBQjHCEdcr3ybWkXV6hoKpHIua3Ur+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