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关于独立睡觉的三问

第一问:什么时候该独立睡觉了

很多8~14岁孩子的家长都有一个困惑,就是孩子独立睡觉还成问题。

一位11岁孩子的妈妈跟我说,她儿子还总是跟自己一起睡觉,她自己也觉得没什么,可是老有人跟她说这样不好。另一位12岁女孩的妈妈反映,孩子总说自己一个人睡觉害怕,而且真的会半夜醒来睡不着,她非常烦恼,也有些担心。还有一位15岁男孩的妈妈说,孩子早就自己睡了,但偶尔会因为害怕而要求开着灯睡觉……

对于这个年龄段还喜欢赖着跟自己睡的孩子,家长们的感受很复杂,一方面喜欢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另一方面又生怕孩子这样会有问题。的确,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专家莫衷一是。其中我亲耳听过的最可怕的说法是“3~5岁的孩子不跟父母分开睡会影响一辈子的性别意识”,真的是这样吗?

我的认知和实践都告诉我“不是”。

我身边有几个看着长大的孩子,有从小父母非常忙,基本是保姆或者老人带着睡的; 有妈妈全职,一直陪伴着睡在身边的; 还有上小学后就逐渐自己睡,但时不时还会一有机会就赖着想跟父母睡一起的。他们基本上都是12岁以后才正式独立睡觉的。现在长大了,在国外读大学的也好,在国内工作的也好,性别意识都很正常,并且独立生活的能力相当强。

所以,究竟孩子多大就应该独立睡觉?我的答案是,等孩子自己要求并且能做到的时候。因为,每个生命在确保自己是安全的时候,都会产生独立的愿望和能力,如果这份独立的愿望和能力没有遭到破坏,他们迟早有一天会强烈地要求自己单独睡。从我这些年的观察和个案研究来看,4岁、9岁、12岁是三个明显的分水岭。

当然,每个孩子的生长节律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早一点或晚一点的也有。同时,自身独立的愿望和能力不被破坏其实也不容易,因为有各种各样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诸如孩子从小安全感建立得不好,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模式不够理想,养育者的人为干涉、强行训练,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历重大创伤,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独立进程。但是,生命的自我疗愈能力也是相当强大的。孩子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自我修复。

在我看来,即使10岁左右的孩子,不肯独立睡觉,也都是正常现象。或者说,这很可能就是他们自我修复的一种方式。年幼时安全感的缺失也好,感觉不到爱和接纳也好,很多时候都能够通过与父母的联结得到补偿和修复。而还有什么是比满怀爱和关注地睡在一起更好的修复方式呢?青春期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有与年龄相称的强烈的独立意识,只要感觉自己可以做到,他们更愿意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豆同学4岁生日那天非常激动,一再宣称自己长大了。我和豆爸逗他,既然长大了,那是不是就可以自己睡觉了?豆同学骄傲地说,当然可以啦!于是自己抱着小枕头、小被子,就去保姆姐姐上面的那张床睡了。接下来几天,他继续自己睡,看起来一切都不错,我们就正式给他和姐姐换了换床,让姐姐睡上床,他睡下床。那时候,他已经在蒙特梭利幼儿园一年多了。从2004年,他两岁半开始,蒙氏教育在中国还在起步阶段时,我就把他送进了广州的第一间蒙氏幼儿园。

豆同学独立睡觉一个月后,在幼儿园的一次家长会上,我向当时的园长孙瑞雪请教,儿子半夜似乎经常做噩梦,常常哭醒,不知怎么回事。经孙园长提醒,才意识到孩子在这件事情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由于他4岁以前,爸爸一年中有半年左右的时间都在外出差,而我也是经常加班加点,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与保姆吃晚饭及睡下。而且,两岁半左右的时候,他还经历过一个经常换保姆的时期,所以,以他当时有限的安全感,他还不足以独立到可以离开我们安稳地睡。但是,小小的他已经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夸下的海口不好意思反悔,只能自己死撑。

我当时很震惊,问孙园长:“那是不是应该重新让他跟我们一起睡?”孙园长说:“是孩子每天晚上睡个安稳觉更重要,还是他现在就必须独立睡觉更重要呢?”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和先生赶紧主动邀请孩子回来跟我们一起睡。孩子回来后,果然晚上很少再哭醒。

后来,从陪睡,到陪着睡着之后离开,到陪一会儿,到不用陪,到送到睡房门口说晚安,孩子一步一步地放开了我们的手。12岁以后,虽然偶有反复,但晚安告别仪式基本上已经转移到客厅了,我们连进到他房间去跟他说晚安的要求都会被婉拒。

第二问:为什么要孩子独立睡觉呢

当听到焦虑的家长抱怨孩子还不能独立睡觉时,当被家长问到孩子几岁该独立睡觉的问题时,我通常会问他们:“你为什么想让孩子独立睡觉呢?”他们的第一个答案往往是“因为听说……”

是的,听说,孩子一定要从小训练独立能力; 听说,孩子睡在父母身边互相干扰; 还听说,孩子如果太大还跟父母睡在一起,会影响一辈子的性别意识……

可问题是,听谁说的呢?他们说的就是标准答案吗?

作为母亲,我太理解其他家长的担忧了。生孩子前没有接受过培训,上了岗全靠本能和自己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套路,然后就是今天这本书的理论,明天那个专家的说法,有时候两个体系还是相互矛盾的……要在这些纷杂的理论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真正能落地执行并且行之有效的做法,实在是不容易。

我们在纠结中,很容易迷失初心。在希望得到一个标准答案的时候,我们甚至没去认真想想,这个问题本身是一个问题吗?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尽早单独睡呢?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是为了避免孩子的性别意识混乱?是担心孩子呼吸到自己的废气?是因为太挤了大家都睡不好?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早就分开睡,我家不这样就不正常?是因为希望他早点独立睡,自己就可以早点自由?是自己睡眠不好,希望没有干扰?是单纯听到专家说的、老师说的、书上说的就觉得着慌了?……

这些,通通都能成为我们焦虑的理由。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经常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裹挟着,被因此产生的担心和忧虑恐吓着,做一些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决定。

其实,当我们认真思考过目的之后,也许这个问题就不再是一个问题,或者说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或者部分解决了。那么,真的一定要逼着孩子早早地跟我们分开睡吗?

如果是为了孩子,我的看法是真的没有必要。如果是为了自己休息得更好,那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做这样的选择。因为,照顾好自己,才能真正地照顾好孩子。只是,当孩子因此出现一些没有安全感的迹象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去观察和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消除内心的恐惧。

第三问:关于孩子独立睡觉,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根据我对儿子以及身边几个孩子成长过程的观察和体会,和这几年深入进行的心理学博士研修课程的学习,以及对正面管教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结合个案辅导中处理过的相关案例,我将自己的观点梳理成以下六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1)这个问题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哪一位专家的观点适用于所有孩子。

(2)我们的孩子天生有独立的意愿和能力。但是,这种独立的意愿和能力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先天因素和成长环境、养育方式等后天因素。

①每个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节奏不同。

比如有些孩子一岁就不需要尿布了,而有些孩子到五六岁甚至更大还偶尔尿床。有些孩子一出生就自己睡,有些孩子两三岁就顺利过渡了,但有些孩子则需要等到十几岁。

再比如有些孩子天生比较大大咧咧,不是那么敏感细腻,他们通常不那么容易感受到害怕和恐惧。就如有的人对巨大的声音特别害怕,而有的人没有什么感觉,以及面对同一个场景,有的人觉得很恐怖,有的人根本没感觉一样。

②生命早期和成长过程中安全感的建立情况。

比如一岁半以前的孩子,如果需求总是能够得到及时响应,会对父母或者其他主要养育者建立起基本信任,并且随之建立对其他人以及整个世界的信任,这样的孩子就更容易早独立; 再比如有些孩子从小就跟父母分离,交给老人或其他亲戚抚养,到几岁以后才回到父母身边,他们跟一直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会有很大不同; 一出生就一直跟保姆睡的和一直跟父母睡的孩子也不一样,孩子一天到晚几乎见不着父母,只有睡觉时才有可能跟父母在一起,他们跟父母经常陪伴的孩子也会有所不同。

③早期被抚养过程中经历的事情。

比如婴幼儿时期被保姆或其他抚养人恐吓:如果不乖就等你睡着的时候把你扔掉; 再不睡窗外就会有大老虎来吃你; 警察会巡逻,看到不好好睡觉的孩子就抓走; 等等。再比如成长过程中亲人离世,重要抚养者离开,等等。

④接触过一些感受很强烈的信息。

有些孩子在看了宇宙和外星人的故事之后,就害怕自己晚上睡觉时被外星人抓走。有些孩子会把一些在电影里看到的天灾人祸想象成自己生活中的场景。还有些孩子不小心看到流血、伤病、死亡的场景时会受到强烈刺激。

(3)当我们想要和孩子分房睡的时候,先问问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即前文的第二问。

(4)当真的很确定非要这么做的时候,要理解这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这些困难通常表现为孩子的害怕和依赖,或者孩子虽然顺从,但出现其他方面的反常现象。比如,孩子经常做噩梦,半夜醒来哭着要求陪睡,在家以外的场所表现得特别急躁,跟同学之间摩擦增多,等等。

(5)遇到这样的困难时,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用什么招数搞定孩子,让他顺从,而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去倾听孩子,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

是安全感不够?是想跟父母多待在一起?是受了惊吓?是看了可怕的书或影视剧?只有在了解原因之后,我们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如果我们能找到其他办法满足这些需求,这些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孩子都十几岁了,还一定要父母陪伴才能睡踏实,否则就会经常半夜梦醒哭泣,这很可能是有一些需要去处理的问题。比如安全感不足,又或者过去可能经历了非常害怕的事件,产生了一些非常可怕的感受,等等。

(6)无论青春期的孩子出于什么原因暂时无法独立安睡,我们都可以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接纳孩子的状态,倾听孩子的声音,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慢慢帮他走出困境,找回独立的力量。一方面我们可以陪伴孩子、等待孩子进行自我修复,另一方面也可以视情形的需要向专业人士求助。但无论如何,如果自身的成长状态没有大的偏差的话,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辅导师。

其实我们都知道,养育孩子是一场指向分离的旅行。孩子比我们更懂得这一点,他们内在具有天然的生命力和独立的意愿。只要我们没有去破坏或妨碍它们的自然发展,时机一到,他们自然会想尽办法挣脱我们的保护和束缚的,不需要父母强迫。

也就是说,总有一天,他连房门都不想让我们进,更别说跟我们一起睡了。所以,爸爸妈妈们,好好珍惜吧,别急着轰走他们。 WdGTP+B2tanY7Uhh1WvpDBkBiZDPUbLr7aYe7AOEeSM+fN9NtT6lkFq8E5CCkn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