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跟大家介绍一下本书的框架及特色。
本书一共分为8章,如图1-3所示。
图1-3 全面预算管理与实践的思维导图
这本书花了我和我的团队很多的心血。我们在筹划这本书的时候,希望它是一本特别的、真正用心的、对您有用的书。
经过长达三年多时间的撰写和打磨,它终于要与广大的读者见面了,我的内心非常激动。
它有什么特色呢?我试着总结一下:
第一,实战性。
实战性是本书最大的特点。我们假想了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取自于我曾经服务及辅导过的公司,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便于大家了解全面预算的全过程,我们以H集团公司前装事业部为基础,还原了战略目标的制定、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的考核等场景,并对某些关键节点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我们相信,我们经历过的这些事故以及在事故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能给您提供或多或少的帮助,如果这些帮助能让您挽回一些损失或少走一些弯路,那么我们所有努力的付出,就算得到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第二,可读性。
大凡专业类的书籍都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因此,为了增强本书的可读性,我们设计了大量小的有趣的案例,比如,在讲如何设计超额奖的那一节,我们举了一个吃包子的例子。另外,我们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专业的词汇,比如对于战略的定义。
我们深知,一部好的作品,不是自我标榜,而是读者愿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就像评价一位厨师的好坏,不是因为他的名气,而是他做出的菜能不能让顾客去点单。我们希望您拿起这本书就不愿意放下,像一本故事书一样,一口气把它读完。
第三,启发性。
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科学,的确,从预算目标的分解到预算报表的试算平衡,无一不体现出预算的精确性: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则瘦。但我认为,管理更是一门艺术,即使有再多的推理和假设,我们也不能覆盖所有可能的结果,这个世界充满偶然性,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案例的讲解,让您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能举一反三,并把这些您理解到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您的企业中去,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比6M更好用、更强大的体系。
第四,完整性。
与一些关于预算的书不同的是,本书小述了战略、详写了绩效,这两者往往被作者们所忽略。因为无论战略也好,绩效也罢,都不是由财务部门所主导的,但是战略是预算的起源,而绩效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算的成败,没有绩效考核做支撑,再漂亮的预算也只能是金玉其外。因此在预算考核这一章节,我们把绩效考核放在跟预算考核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二元分布法理论:根据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来调配经营指标和管理指标的权重。这是一个大胆的探索,并且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它曾经很好地帮助H集团公司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企业。
此外,本书还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它似乎不是一本纯粹讲预算的书,讲了很多与预算和财务无关的内容,比如产品成本效率模型、人性博弈曲线图、二元分布法等,它们来自于我的管理实践及在实践中的思考。这些内容在教科书里找不到相关的出处,也可以说它们不属于财务知识,却给了我们财务人更广阔的视角。也许跳开财务来看财务,才会让我们更清楚地体悟到财务的本质。
最后,我还想说,与这本书的优点相比,它的缺点更多。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许这些探索是毫无价值的,甚至还得出错误的结论,但这又何妨,权且当成抛砖引玉,希望大家给我们更多的包容、更多的建议、更多的指正。也真诚地希望您能和我们一起,共同去探索财务管理的真谛,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融入这个伟大的时代,不仅助力中国企业家的崛起,更推动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
而这仅仅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