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招
透过男孩这面“镜子”反思自己

我们每位妈妈都有照镜子的经历,我们自己衣着整齐,镜子里的我们就不会衣着凌乱,“镜子”是对我们形象的真实反照。然而,我们是否知道,生活中有一个“小镜子”正时时刻刻地反照着我们,这个小镜子就是我们的孩子。

10岁的李翔从小就没有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他的书包不是在鞋柜上,就是在餐桌旁,要么就是在他自己的房间里。他的衣服、鞋袜也是随处乱放,有时早上起来为找一只袜子,就要花10分钟的时间。

不仅如此,李翔总是因为忘带书本或学习用品而被老师批评。妈妈也很受不了李翔总是把东西乱扔乱放,心情好的时候就冲李翔叨叨两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对李翔吼叫道:“去!把你的东西放好!”

李翔虽然会马上收拾,可是不出一天,家里就能随处见到李翔的各种物品。

这种场景也许会常常出现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在责怪男孩的同时,却忘了问自己:“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根源在哪里?”

仔细观察李翔的妈妈,她也经常丢三落四,不是把手机落在家里,就是把它落在单位。打开她的包,里面什么东西都有,想立刻找出一件小物品,不把书包翻个底儿掉,肯定找不到。再看看她的衣柜,所有的衣服堆成一团,看上去乱极了。原来,有其母才有其子啊!

可惜的是,我们做妈妈的总是看到男孩的问题,却不知道他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自身问题的反映。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反观自省”,才会把眼光盯在男孩身上,并一次次地对着他大吼大叫,而男孩也只能无辜地承受着!

通过男孩的言行,反思自己

泉泉期中考试没考好,于是,妈妈就开始大声数落泉泉:“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儿,不拿出时间来学习……”一开始,泉泉没说话,妈妈说多了,泉泉突然吼叫说:“谁说我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难道我没有学习吗?”

妈妈愣了一下,没想到儿子会这样对自己说话,气上心头,一巴掌打在泉泉脸上,吼道:“谁教你这样跟我说话的?”

谁教会男孩跟妈妈如此讲话的?谁教的?妈妈自己啊!

妈妈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因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我们“教”得不知不觉,孩子自然“学”得也会不知不觉,根源就是我们“教”错了。

所以,如果孩子的言行举止让我们觉得不妥当了,让我们感到不被尊重了,我们先不要急着大声责骂他,而是想一想,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和男孩很相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要意识到,平时种的种子,现在开始结果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必须赶快改变。

通过男孩进一步认识自己

儿子做事毛躁,总喜欢插嘴。妈妈开始反思:我自己做事也不毛躁啊,也没有抢着说话的习惯,为什么孩子这样?

其实,妈妈的性格很急,说话快、走路快、办事快,这种火急火燎的性格每天都感染着儿子,儿子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等不及别人说完话,做事时总想着尽快做完。

可见,母子俩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根源都是心急。

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一定可以从我们身上找到原型,也许是表现形式不同,但根源一定相同,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们有怀疑,只能说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够深入,尚且没有把孩子的行为与我们的性格联系起来,我们一旦发现其中的关联性,就会觉得男孩是多么无辜啊!他乖乖地学会了我们“教”他的东西,可是他一旦学以致用的时候,我们却要指责他,批评他,他岂不是太冤枉了!

所以,请我们在吼叫之前先忍一忍,反思一下自己,通过这面“小镜子”找到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真的找到了,我们就自然而然不会再吼叫了。

要知道,我们对男孩的每一声吼叫,就是对自己的否定。 L0/6t+FVtcSIg+QBO+7QKTGDjEsw4BTFdx6GQTpzM1xj5rnqCNXJgA9prDZrS2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