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前言

没有去过美国的人也许会想象,那儿到处都是像纽约那样的繁华都市,摩天大楼高耸入云,马路上熙来攘往,热闹得很。但是他们错了。美国的大部分地区是安谧的中小城镇,或者广袤的山野、平原,不过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倒是相当普遍。另一方面,许多在美国住了一辈子的人也不会想到,当今的美国,仍然存在着受商业化的浪潮波及较少,甚至数百年来基本保持原样的大片荒野。探索这样的原始莽原,以便全面了解和重新发现自己的国家,对于富有冒险探索精神的美国人,是一件富有吸引力的事情。

比尔·布莱森的这本书《偏跟山过不去》,叙述了他是怎样同一位旅伴一起,徒步走过阿巴拉契亚这条长达3500公里的古老小道的。夺人心魄的阿巴拉契亚小道沿途景色,一路上遇到的各种险境和形形色色的有趣人物,以及有关小道的历史沿革等,都由身历其境的作者用一支充满风趣幽默的生花妙笔娓娓道来。这本书自从出版以来,受到美国本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数读者的追捧。

比尔·布莱森1951年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出生。1972年,正在德雷克大学念书的他突然决定辍学,背上背包前往欧洲闯荡四个月。三年之后才偕同在英国娶的妻子,回美国继续攻读学位。此后,他又在英国居留二十年,在《泰晤士报》和《独立报》任职,为英美各大出版机构撰文。他在1995年举家回美,居住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镇,2003年再度返回英国,目前在英国诺福克居住。布莱森是一位多产作家,著作包括游记《人在故乡为异客》《失落的大陆》《“小不列颠”札记》《走遍“烤焦国”》等,关于语言的书籍《母语》《美国制造》,以及科普著作《万物简史》等。其中不少著作被翻译成了中文。

翻开这部《偏跟山过不去》,我们仿佛跟随作者冒着严寒酷暑,翻山越岭,走在古老的阿巴拉契亚小道上,如同亲自体验徒步旅行的疲累和风险,也感知到亲近大自然的独特乐趣。按说,日复一日地在景色雷同的大森林里辛苦跋涉,总不免会有单调之感,但是作者以阿巴拉契亚小道为线索,始终成功地抓住读者的兴奋点,谈古论今,绘景叙人。全书从头至尾,充满了具有英美两国文化背景的作者的美式调侃加上英式嘲讽的幽默机智,始终让读者兴趣盎然,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与布莱森的其他旅行随笔一样,作者在《偏跟山过不去》中向读者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他既嘲讽又自嘲;既述事实又有点评;既写到自己对旅行的酷爱,也坦然道出在艰难困苦时刻的内心感受,包括坦白自己的动摇和恐惧,把读者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不时又卖点关子,来点悬念,让你非想知道后事如何不可。

旅行随笔描绘景色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一味绘景而不写人,终究会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布莱森在这本书中信笔挥洒,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景中见人,情景交融。最有趣的当然是那位来自艾奥瓦州的旅伴斯蒂芬·卡茨。此君学历不高,不善言辞,常常鲁莽蛮干,“扔”功一流,冲动起来,连旅途中至关重要的食品、水瓶都会扔掉。但是,尽管卡茨的言行让读者感到有趣,发笑,我们却能看到卡茨的邋遢外表掩盖不住的坦荡、正直的品格,追求上进的赤忱。这位从艾奥瓦州远道而来,不畏险阻,同布莱森一起踏上征程的卡茨不愧是一位忠实的好旅伴。还有那个样子滑稽可笑、幼稚而自以为是的玛丽·埃伦,也是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此外,小鸡约翰、乐于助人的吉姆和希思父子,以及徒步走完小道全程的60多岁的老奶奶和体重近160公斤的伍德罗·墨菲等人,虽然着墨不多,但也各具风姿,令人印象深刻。至于一路上遇到的各种滑稽、尴尬、有趣的情景和事件,更是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给,捧腹大笑。

《偏跟山过不去》不仅能让你畅怀大笑,也能够促你深思。在书中,作者出于对自然的爱恋,不仅描述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也忧心忡忡地指出在自然侵蚀、人为破坏与有关当局的不良管理下,小道沿线的植被日渐退化、蹙缩的现状。作者通过描绘废弃的煤矿城市森特拉里亚的悲惨景象,形象地展示了掠夺资源性的工业化造成的许多年也难以恢复的浩劫。作者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性呼吁,不仅对美国有关当局敲响了警钟,对于世界上其他工业化国家,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uII1DgmSr1MtAIMxg6zjUO2zV9hliUMmH2LEnjUMX1o4wTaKDIfMbFVIc+ZeBih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