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剪纸是采用剪刀和刻刀在纸上剪刻线条、图案的一种手工艺品,一部分是艺术家或民间艺人即兴创作,另一部分是按照传统图样剪刻,代代相传。民间剪纸大多是乡村大娘、大嫂、大妹子们的巧手之作,是老百姓自剪、自贴、自乐的艺术,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自古以来,剪纸就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逢年过节、喜庆吉日,农村和城镇到处都是剪纸,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家家户户的门、墙、窗户、顶棚、炕围、衣柜,乃至糕点和农具上,都贴上了剪纸,村村户户都被剪纸装点得红红火火、漂漂亮亮。

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年俗的陪衬,千百年来,剪纸以火红的色彩为新春佳节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氛,寄寓着人们吉祥美好的祝福。

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剪纸式微。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日,经国务院批准,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〇〇九年九月三十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批,中国剪纸被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政府和社会组织日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度濒危的剪纸近年来境遇虽渐呈令人乐观趋势,但与昔日相比,可以说是繁华不再。

抢救、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本丛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责任感的驱使下写作和出版的。

大师在民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写这套丛书是从收藏剪纸、寻访艺人和田野调查开始的。近二十年来,我走遍了全国所有省区市,行走在田野阡陌、深山老林、老街古巷、穷乡僻壤,寻访民间剪纸艺人,聆听剪纸传奇故事,讨教剪纸民俗寓意,追溯剪纸来龙去脉,收集剪纸原作遗珍,为发现一个个湮没无闻的民间剪纸巧手而惊喜,为找到一张张破旧不堪的剪纸残片而兴奋。年复一年的漫长跋涉,日复一日的痴心研究,潜心于剪纸堆中,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查阅求证,埋首写作,终于完成此丛书。

在收藏、研究的过程中,每每从内心发出“大师在民间”的感慨。剪纸凭的是心灵手巧,剪纸的作者是那些乡村巧手,剪刀随心所欲地游走,图案每每翻新,或出奇制胜,或巧夺天工,可以说,剪纸最能体现“大师在民间”的含义。

在寻访民间艺人的旅途中,常常有美丽的邂逅、偶然的发现,这对我来说不仅是心灵的震撼,也是天地间的灵光一现、暗夜中流星的一闪、烈日大漠中看到清泉后眼睛的一亮。

一次,我从凤凰古城的古桥头走过,蓦然看到桥洞口有一片红色的图画——剪纸!一位老太太坐在那里自得其乐地剪着。她的剪纸与我在其他地方见过的剪纸图案都不同,是她独创的作品。和她匆匆聊了几句,知道她只是一位农妇,然而,看她的剪纸构图,已不亚于大师的能力,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艺术想象力。

在山东胶南,和美协副主席、龙马画院院长李增运聊胶南年画聊到深夜那晚,他突然对我说:“胶南剪纸也很出色,有几位名气很大的剪纸艺人,不过我更喜欢的是一位毫无名气的老人的剪纸!”

这位老人叫刘学芳。她没有上过学,也不认识字,她的剪纸图案全部来自生活,这些图案是专业画家都画不出来的。得知李增运院长对一位农村老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特别想马上看到她的剪纸。于是,李增运院长打了一个电话后,开车带我穿过几条静静的街巷,来到一条小巷中的一排平房前——这里是刘学芳的女儿赵娜的宿舍。

当赵娜展开几张剪纸后,我就被栩栩如生的动物和人物形象所感染,如此鲜活,又如此自由,造型精准而简洁,刀法老辣。赵娜对我说:“我每次回去,我妈就拿出她新剪的剪纸给我看,讲她的剪纸,讲着讲着就笑起来了,她剪得高兴也会大笑……”

山东胶南齐家庄民间剪纸艺人刘学芳在炕头剪纸。

山西曲沃下坞村郑月巴老人家院里院外的墙上贴满了他的四个孙女的剪纸。

不到两分钟,刘学芳就剪出了一幅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团花剪纸。

郑月巴向我介绍他家族的剪纸。

参加“传承民间艺

郑敏向我演示蒙眼剪纸。

扬州剪纸艺人在剪纸。

苏州剪纸艺人参加“传承民间艺术,弘扬民俗文化”活动,展销其剪纸。

郑月巴家庭民艺馆

郑月巴老人家的院大门和外墙贴着一米到数米大的剪纸。

扬州剪纸艺术大师李烈烽和他创作的剪纸。

我当即决定改变第二天原定的行程,改去齐家庄看刘学芳和她的剪纸,无论多远都要找到她。

第二天,在齐家庄见到刘学芳,她将剪纸拿出来摆在炕上供我们欣赏,每一张都激发出我们的惊叹声。看见有人喜欢自己的剪纸,刘学芳像孩子般开心,一直在笑。

我向她请教剪纸中的阴刻处理技法,她反过来问我:“阴刻是什么?”她竟然不知道,她剪纸中欢快奔跑的小猪,其绝妙处是使用阴刻。

不知道阴刻,自然也不知道阳刻了。技法是她为表现心灵的需要而生的,她认为怎么剪好看就怎么剪,她想怎样剪就怎样剪。她进入了无剑胜有剑、无为无不为的境界,剪出了她心中的花。

刘学芳从小就爱好剪纸,家周围有一些剪纸艺人,她看别人剪,自己就学着剪,但不喜欢模仿别人,喜欢自己画图案。她的图案全部来自生活。现代剪纸大多是刻纸,刘学芳不喜欢刻,她的剪纸全部是用剪刀剪出来的,这些剪纸的细处和刻纸一样精细,但比刻纸更鲜活灵动。

刘学芳创作这些剪纸时并没有想过拿来卖钱,也没有想过会不会有人喜欢。她剪纸不是为了生存,更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出自本能的一种精神追求,是爱美之心的驱使。她能从剪纸中获得精神满足,她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所以,她是在不经意间迈入了艺术的殿堂。

谈剪纸谈到高兴处,刘学芳拿出剪刀坐在炕上剪了起来。不到两分钟,就剪出了一幅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团花剪纸。

我想,穷乡僻壤造就了民间剪纸大师,穷乡僻壤又埋没了无数民间艺术大师,多少民间剪纸大师在泥土中默默发芽,开出绚丽的花,直到生命之花凋谢落土,却终生没有人路过看到。

民间艺人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当我走进山西曲沃下坞村郑月巴老人家的庭院时,我为他构筑的宏伟壮阔的艺术殿堂所惊叹。只见院里院外的墙上贴满了一米到数米大的剪纸,这些剪纸全部是他的四个孙女的作品,有些是她们四岁时的作品。

郑月巴是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在郑月巴的民间艺术展厅,很多剪纸都是他的四个孙女的巧夺天工之作。在郑月巴的屋子里,有一排书架上摆放的全部都是他四个孙女的剪纸册,共有厚厚的数十册。这是郑月巴老人花了十多年时间整理出来的。当孙女们剪出第一张剪纸时,他就开始收藏并贴进她们的剪纸册。

我打开其中几本剪纸册欣赏,里面的剪纸全部是原创,是她们从四岁到十多岁时创作的,其剪纸风格的变化恰和人类文明发展过程吻合,也与人类艺术发展过程吻合。童年时期的剪纸题材是动物、植物,和人类文明初期的岩画类同;少女时期的剪纸图案和青铜器图案相似;而青年时期的剪纸,又是汉唐造型……

郑月巴是如何教孙女们剪纸的呢?他说:“我教她们,不要模仿图样,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大孙女和二孙女上大学后,经常应邀参加剪纸表演,每到一地都引起轰动,媒体称其孙女郑平为“华夏蒙眼剪纸第一人”。

河北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热爱剪纸,来找郑月巴学艺。郑月巴教她两个月后,这位学生拿着剪纸去中央美院,中央美院的教授惊奇了,问她愿不愿意到中央美院举办个人剪纸展。后来,这位学生进了北京的画家村。

在我采访过的数百位民间剪纸艺人中,其中有十多位堪称剪纸艺术大师,但这“大师”只是我在心中授予他们的,没有任何部门给他们颁发证书。我想,不知还有多少身怀绝技的剪纸艺术大师在民间被埋没了。

“非遗·中国剪纸经典”丛书在展示被公认的剪纸艺术大师的作品的同时,也展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民间剪纸艺人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从我的剪纸藏品中百里挑一的。窥一斑可知全豹,这些已足以令人惊艳,足以使人感受到民间剪纸艺术的绚丽多彩和美不胜收。

剪纸的源流

中国剪纸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资料证明,在定型的剪纸艺术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人将金箔、银箔、皮革和丝织物镂空,这可视为剪纸的雏形。

据记载,剪纸艺术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可以从汉武帝的《李夫人歌》和招魂之事谈起。

据说,汉武帝刘彻有一个宠爱的妃子李夫人不幸病逝,汉武帝十分悲伤,思念不已。有一个好神仙方术的人,自称能将李夫人的魂魄招来,汉武帝听后大喜,降旨准他招魂。

这个人用剪刀剪出李夫人的影像,到了夜晚,在一顶帷帐中点起灯烛,映出好似李夫人真人一样的影像,汉武帝在另一帐中远远看见,以为死人复活。

于是汉武帝更加悲切,由此而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关于此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说汉武帝刘彻思念病逝的爱妃,曾召齐地的少翁剪了爱妃的身影,借着灯光睹物思人。

可见,我国民间剪纸造型起源于具像剪影手法。中国最古老的剪纸是否就是汉武帝时李夫人影像的剪纸呢?我难以确切考证,但根据我看到的剪纸实物图可知,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剪纸。

一九五九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图案剪纸。其中有《对马》和《对猴》各一幅,这是迄今发现的现存最古老的剪纸。

中国剪纸博物馆展厅门上的红色横幅上写着:“用文化构建我们心灵的家园。”

佛山民间艺术研究

名闻天下的扬州剪纸出自扬州工艺厂,如今,扬州工艺厂已经没有一个剪纸艺人。

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大楼里面的艺术大观园,通过这里可以走进佛山剪纸世界。

曾经的佛山民间艺

中国剪纸博物馆大门前挂着红色条幅:“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华夏文明。”

21世纪初,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的最后一批年轻的剪纸艺人仍在埋首剪刻。

剪纸剪的是纸,而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因此中国有创造剪纸艺术的优势。自古以来,我国有很多诗人描绘剪纸。如唐代诗人徐延寿写诗称赞女子剪纸的生动:“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

唐代诗人李远写了一首《剪彩》诗,流传甚广。诗中将剪纸描绘成一种尽孝的方式:“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

到了清代,陈云伯在《画林新咏》一书中写道:“剪画聪明胜剪书,飞翔花鸟泳濒鱼。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

除了古代诗人咏剪纸,各地民间剪纸艺人也有一些咏剪纸的民歌。从这些民歌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手巧是衡量中国女性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

剪纸的制作技艺

剪纸工艺是非遗的重要内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工艺特点表现为纯手工剪刻制作。虽然现在已有机器批量雕刻,但机器雕刻的所谓剪纸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而是商品剪纸,只供实际贴用,收藏者和艺术鉴赏者一般都不将其当艺术品看待。

作为非遗的剪纸工艺包括哪些要件呢?

首先,剪纸工艺与工具有关,剪纸的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其次,剪纸工艺与材料有关,剪纸的材料主要是纸张,此外,少量的剪纸类别中还有金箔、银箔等其他材料;最后,剪纸工艺与制作流程、制作技艺和制作方法有关。

上述三项中,最重要的是剪纸的制作流程、制作技艺和制作方法。这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需要保护、传承和弘扬的。

剪纸的主要制作流程、制作技艺和制作方法如下:

一、准备工具

剪纸首先要准备好工具。传统剪纸需要准备的工具有剪刀、刻刀、铅笔、蜡盘、针、线、刷子、煤油灯、熨斗、染料、墨水等。

真正的剪纸是通过手工剪刻而成的,而不是用机器制作的。剪纸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剪刀剪,二是用刻刀刻。此外,还有一些戳和凿的方法。

用剪刀剪是用一只手握紧剪刀,另一只手拿着一张或几张纸进行剪制,有时剪完后还要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

用刻刀刻是采用剪纸专用的刻刀,刻之前把一沓纸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做成的松软的刻垫上,一只手握紧刻刀,另一只手控制纸张,用刻刀在纸上小心刻画。用刻刀刻制的剪纸,也称为刻纸,通常以剪纸统称。

刻刀。剪纸的工具主要是刻刀和剪刀。

刻刀。剪刀可以买到,刻纸用的刻刀则很难买到,通常是剪纸艺人自己打磨制造。

蔚县剪纸老艺人曾经使用过的老刻刀。刻纸用的刻刀最关键的部位是刀尖。

二、起稿

创作剪纸和画画一样,首先要用铅笔、毛笔或钢笔画出草图,即起稿。起稿是与画面构思和构图同时进行的,先确定构思,再布局画面,通过线条,刻画出剪纸的样稿。

起稿在有些剪纸产地也称为制模,即制作出一个剪纸图案的模子。剪刻时,将模子按压在纸上,用刻刀沿着模子的边沿和孔洞刻制即可。

三、熏样

熏样是剪纸的传统样图,制作熏样的目的是为了复制。现在有了复印机,通常用复印机复印剪纸样,只在一些偏僻山区,有少数剪纸艺人仍在制作熏样和使用熏样这一传统工艺;但古代剪纸艺人都是要制作熏样的。

熏样的工艺流程较复杂,主要如下:

第一步是将剪纸图案和白纸(或染色的纸)放在水中使其变得湿润。

第二步是将剪纸图案和白纸同时拉出水面,贴在模子上。

第三步是将纸朝下放在煤油灯的灯罩上熏,直到模子上没有覆上剪纸样的地方都被煤油烟熏黑。

第四步是等纸张干燥后,将剪纸样揭开,煤油灯烟熏过的地方是黑色,剪纸样覆盖的地方是白色,形成剪纸图案,这就是剪纸的熏样。

剪纸样稿《枝头思语》。创作剪纸画出的草图为样稿,画的过程为起稿。

老剪纸熏样。

四、备纸

纸是剪纸的载体,准备好工具和设计图后,就要开始备纸了。备纸主要有如下工序:

(一)选纸

不同的剪纸选用不同的纸张,主要有宣纸、粉连纸、麻纸、电光纸、绒面纸等,但其实几乎所有的纸张甚至报纸都可用于剪纸。

滩头民间剪纸艺人在备纸、堆垛后开始刻纸。

艺术剪纸通常选用剪纸专用的宣纸。剪纸专用的宣纸有不同颜色,主要有白色、红色、黑色、绿色等,一般都采用红色宣纸。

还有一些剪纸产地用纸种类较多,如佛山剪纸中的纸衬剪纸,采用两种颜色的纸剪出图案后相叠粘贴,而铜衬剪纸是在剪纸上贴上金色纸剪出的图案,铜凿剪纸是采用金箔制作。

(二)印染

古代剪纸艺人没有红色宣纸,要将白纸染成传统的中国红,这就多了一道印染工序。现在有些产地的剪纸艺人喜欢制作彩色剪纸,如蔚县剪纸多为彩色,制作彩色剪纸需要将纸张染成彩色,所以也有印染这一工序。

(三)烫印

制作彩色剪纸时,染色的宣纸干后会出现皱纹,剪纸艺人通常要进行烫印这一工序,即用一个温热的熨斗将皱皱的纸张熨平。

五、堆垛

熏好样、选好纸后,采用堆垛的方法,将剪纸样放在一沓纸上,用订书机、缝纫机或者针线将这沓纸和剪纸样订(缝)在一起。一沓纸大约二十张,用厚书、铁块或石块等重物压一天,就可以开始刻制剪纸了。

堆垛是刻纸的工序之一,用剪刀做剪纸没有这一道工序。

山东胶南剪纸艺人刘学芳在剪纸。

山西曲沃剪纸艺人郑敏在剪纸。

广东佛山剪纸艺人在刻纸。

六、剪刻

剪纸制作的方法主要是剪和刻。

剪纸时,剪纸艺人采用长柄短刃的锋利剪刀,剪出具有可见图形的剪纸,通常是先剪里面的花纹,然后剪外面的边线。

剪刻的主要技法是阳刻和阴刻。阳刻是把线条刻出来,线线相连,保留图案的轮廓线,去除轮廓线以外的部分。阴刻是刻去图案的轮廓线,把图形的线剪刻去掉,线线相断,保留线条以外的部分。

广东佛山剪纸艺人在剪刻修改。

七、修改

一张剪纸完成后,总会有不满意的地方,这时就需要修改。修改只能对局部图案进行修复,弥补不足,如果大面积都剪刻坏了,就不能弥补了。此外,彩色剪纸如果染色出错,也不宜修复。

八、揭离

剪刻完毕后,因是同时剪刻一沓纸,需将剪纸一张张揭开。因纸张较薄、较脆,容易揭坏,所以要小心。

九、包装

剪纸容易破损,因此剪好的剪纸必须包装好。包装的方式有几种:一是用透明薄纸包装;二是将每一张剪纸夹进书本或册子;三是用塑料袋包装,一个塑料袋放一张剪纸;四是用塑料册包装。

十、粘贴

有两种粘贴方法:一种是将糨糊涂在剪纸上,然后将剪纸粘贴在纸上;另一种是将糨糊涂在衬纸上,然后将衬纸粘贴在剪纸上。粘贴只是对部分剪纸而言,收藏型的艺术剪纸一般是不粘贴的。

十一、装裱

剪纸的装裱和书画的装裱一样,是一种使作品变得富丽堂皇的工艺方式。粘贴也是一种装裱方式,但只是简单的装裱。一般来说,剪纸的装裱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纸板装裱,二是卷轴装裱,三是镜框装裱,四是压胶装裱。

《郑平剪纸》。将剪纸夹进书本或册子也是一种包装。

粘贴也是剪纸的一种装裱方式。

稀世绝品“官版老剪纸”

剪纸是依附民俗而出现和存在的,在一个日益现代化的时代,民俗离我们渐行渐远,很多民俗甚至消失了,实用型剪纸的渐渐消失已成必然。剪纸在未来得以生存只能依靠收藏。

然而,收藏级的精品剪纸现在越来越少见。目前支撑收藏市场的主要是两种剪纸:一是剪纸大师的精品剪纸,二是老剪纸。

老剪纸主要是明清剪纸、民国剪纸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剪纸。如今明代和明代以前的剪纸已属凤毛麟角,相当罕见,这寥寥无几的作品基本上都存于博物馆和顶级藏家手中。即使是清代剪纸和民国剪纸也不多见,它们是收藏家追踪的对象。

剪纸收藏市场的热门是“官版老剪纸”。

所谓“官版老剪纸”,又称“外销官版老剪纸”,俗称“官窑老剪纸”,简称“老剪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由中国官方的外文局及其下属的中国国际书店艺术品部组织创作并包装出口的一批老剪纸。

当时,中国国际书店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全国各主要剪纸产地考察调研,集思广益,精心选拔剪纸人才,或统一组织选题,聘请剪纸艺术大师和剪纸艺术家精心设计、创作刻制;或从各地民间剪纸艺术大师作品中优中选优,确定入选作品,入选的剪纸样稿返还给原产地,由剪纸艺术家用心制作。经过中国国际书店严把质量关,精心包装,每套剪纸在中国国际书店特制的封套包装上都印有“PC”编号。

中国国际书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品的官版老剪纸《茶山春早》封套。

中国国际书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品的官版老剪纸《山河新貌》封套。

中国国际书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品的官版老剪纸《水乡景色》封套。

中国国际书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品的官版老剪纸《仕女》封套。

“PC”是paper-cut的缩写。

同时,包装上还标有“MAD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或“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等英文字样。有的在外包装封套上印有生产地地名,还有的在包装内印有关于当地剪纸特点的英语或英汉双语简介。

在当时参与设计和制作的剪纸艺术家中,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剪纸艺术大师,也有声望很高的老艺人,还有富有创新精神的剪纸艺术家。经初步考证,这批剪纸艺术大师和剪纸艺术家主要有:上海剪纸艺术家王子淦,武汉剪纸艺术家蒋在谱,浙江剪纸艺术家蒋遵义,扬州剪纸艺术家张永寿、蔡千音、熊崇荣,乐清细纹刻纸艺术家陈朝芬、林帮栋、卢发良、郑元逊,蔚县剪纸艺术家周永明、宗有才、任玉德,佛山剪纸艺术家梁朗生、杨永雄、陈永才、林载华,南京剪纸艺术家张吉根、殷嘉才、马连喜,平阳剪纸艺术家仇保汉、柳上福、陈似燕,苍南剪纸艺术家许健、林湘、李步樾,玉环剪纸艺术家韩伟、许阿林,南通剪纸艺术家徐德华、郭承毅,金坛剪纸艺术家杨兆群,广灵剪纸艺术家张民锦,等等。

“非遗·中国剪纸经典”丛书收录了大量的官版老剪纸,即上述剪纸艺术大师和剪纸艺术家的作品。这批精品剪纸代表中国国家形象和国家水准,出口销往世界各国艺术品市场和收藏市场。因此剪纸艺术家在创作时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表现了当时中国剪纸艺术的最高水平。

我们要感谢中国国际书店,在那个尚无“非遗”概念的时代,做了一件客观上抢救非遗、保护非遗的好事,使中国剪纸枯木逢春、生机勃发,无意中创造了中国剪纸史上的鼎盛时代,功德无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仍没有“非遗”一说,但北京出了个传播剪纸的先行者,他就是北京一高校的英语教师张福成。

张福成酷爱民间艺术,痴迷于收藏老剪纸。他独具慧眼,从中国国际书店老剪纸仓库中发现了“金矿”,倾其所有,筹资大量购买官版老剪纸,爱不释手,沉迷其中。后来,张福成由收藏老剪纸转为推广传播老剪纸,退休前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和妻子夏元薇一起,在北京潘家园开了个官版老剪纸店,吸引了大量剪纸爱好者走上老剪纸收藏之路。退休后,张福成更是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官版老剪纸产地,走访了一大批当年参与设计和制作这些老剪纸且仍然健在的剪纸艺术大师和老艺人。目前,张福成整理了他收藏的全部官版老剪纸,准备捐献给政府和有关机构,建立中国剪纸博物馆,让这批官版老剪纸完整传世。

我就是当年受张福成感染的官版老剪纸收藏者,当时持续几年倾尽所有稿费和工资收入,几乎购买了张福成收藏的老剪纸的全部品种。此后,为了收藏更多的官版老剪纸,我走遍全国所有省区市,还去了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缅甸、印度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收藏市场,为纸癫,为纸狂,为纸痴迷,为纸沉醉,在全球搜寻官版老剪纸,虽所获不及预期,但也找到了一些珍稀品。

如今,这批带有“PC”编号的官版老剪纸,一部分在老剪纸收藏家手中珍藏,少部分偶然可在收藏市场上看到,另外大部分已经无处觅迹。

二〇一三年九月刊载于《中华剪纸》杂志的《“文革”官版老剪纸的鉴定》一文中将官版老剪纸评价为“代表了当时中国剪纸艺术在那段鼎盛时期的最高峰”,并把其中部分老剪纸定性为“稀世绝品”。这一评价是准确的。

剪纸的当前境况

如今中国有一批优秀的剪纸艺术家在为传承非遗剪纸而努力,然而收藏级的当代剪纸精品仍十分匮乏。即使是当今某些所谓剪纸艺术大师的作品,与当年官版老剪纸相比,艺术水平仍有差距。

剪纸和绘画不一样。绘画可以在笔法、线条、构图、用墨、上色和风格上有所创新,从而推陈出新,超越前人,但剪纸比的是刀功技法、手工技艺,当年老剪纸精益求精的工艺似乎是难以超越的。

当年剪纸艺术家精益求精,与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严格的质量要求有关。这批外销剪纸是出口物,剪纸艺人认为每一张剪纸都代表国家形象,将剪纸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以国礼的标准来制作,不敢有丝毫懈怠,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地做这项伟大的事业。

作品的优劣还与心境有关。当年物质匮乏,剪纸艺术家的心境平和、沉着,所谓“诗穷而后工”;今天的剪纸艺人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方寸已乱,心境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沉静和澄明,故作品也弥漫着浮躁之气,难有精品。

“白求恩在中国”

“白求恩在中国”

“白求恩在中国”

“白求恩在中国”

在当代精品剪纸匮乏的情况下,很多收藏家才将目光转向官版老剪纸。官版老剪纸以不可再生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成为剪纸收藏的热门种类。我们期待着在非遗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的当下,剪纸艺术家和剪纸艺人在传承中创新,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因为唯有精彩才能经典。

说明

中国剪纸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尽管我已耗费二十多年心血收藏、研究和整理,但写作过程中难免有疏漏。

一、本丛书仅十二册,不可能囊括中国剪纸的全部经典作品,收入书中的剪纸也只是我收藏中的一部分;本丛书是按专题分类,限于篇幅,选择经典剪纸时难免挂一漏万;本丛书是按照对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相关作品众多的专题分类,因剪纸多而杂,分类未必科学,或难免有交叉重复之处。

二、本丛书的图片全部采用我收藏的剪纸自行拍摄,个别剪纸因年代久远或拍摄技术的问题,可能有一些瑕疵,请读者谅解。

三、与绘画创作相比,剪纸创作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老剪纸原创作者的考证十分困难。有的剪纸样稿设计出来后,当时就有多个剪纸老艺人操刀剪刻,操刀剪刻者的技艺甚至高于原设计者,在样稿基础上剪纸艺术有所提炼和升华。那么,一幅留存下来的剪纸的作者到底是设计者还是操刀剪刻者?我曾就此采访询问过当年的设计者,他们也说不清楚。本丛书收录的主要是老剪纸,当年活跃的剪纸艺术大师、老艺人大多已离世。基于以上两点,本丛书中的剪纸一般不署名。希望本丛书出版后,剪纸作者或其他各界人士能提供剪纸的作者信息,作为进一步考证的依据。

四、书中所说的“暂知为孤品”,是就我所了解的范围而言的,这样标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表明其珍稀性,还想研究求证——如果有收藏家持有完全相同的藏品,请与我联系以共同考证。

五、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研究剪纸这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我在撰写过程中也参考了其他人的观点和资料。

总之,本丛书是中国剪纸艺术家、民间剪纸艺人和剪纸研究者的共同成果。感谢所有给我热情支持和帮助的剪纸艺术家和剪纸研究者!书中如果有疏漏、笔误或者著作权问题,请与本人联系,联系邮箱是sh2h2@163.com。

最后,感谢周小璞老师、左汉中老师、应天齐老师对本丛书的推荐!感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和海天出版社的领导对本丛书的厚爱!感谢海天出版社聂雄前社长、陶明远总编辑、于志斌副总编辑、许全军主任对本丛书的精心策划和编审!感谢海天出版社编辑、校对人员及所有参与者的辛勤付出!

沈泓 舒惠芳
二〇一七年五月 nSdh0h6axjg1y5ZJ5eL2H6xTox+N6Mw905jjgpTqRUEbRdiO3JmA0zwqVxQ9UtK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