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贰章

桃花坞新年画

桃花坞新年画的创作,从新中国成立就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政府提倡大力发展年画的形势下,桃花坞年画得以迅速恢复。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苏州市文联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组织艺人恢复生产。

1951年,为纪念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一百周年,苏州市文化部门还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了新稿《太平天国在苏州》共8幅桃花坞年画组画,由苏州市文联指导、王荣兴桃花坞年画作坊印制。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苏州最早的一批创新年画,是精品年画。陈涓隐是《太平天国在苏州》8幅桃花坞新年画的作者之一。桃花坞年画艺术家张晓飞最早发现这组年画,激动不已,专门为此撰写了《鲜为人知的桃花坞木刻精品》一文,在2002年12月11日《姑苏晚报·艺苑版》发表。

1955年,苏州市手工业联社成立了雕刻工艺社,刻版艺人叶金生和印刷艺人魏阿毛加入该社,后在画家顾仲华和徐绍青等人的协助下,先后刻印了《兰花》信笺、《新春牛图》《屈原》《仕女》和门画《巩固祖国国防、保卫世界和平》等年画。

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成立于1956年,当时,苏州市有关部门将桃花坞大街上分散经营的众多小作坊合并为一家,称“桃花坞木刻年画社”,隶属于苏州市轻工业局。其鼎盛时期,画师、刻工、印工发展到一百多人(一说职工七十多人),浩浩荡荡搬进了艺圃,形成生产、管理、销售一条龙,使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出时代的生机。

桃花坞新年画的创作,从新中国成立就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政府提倡大力发展年画的形势下,桃花坞年画得以迅速恢复。

关于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的成立时间,还有一说是成立于1959年。有关资料称:

1959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成立,创作设计人员有杨云清、凌虚、徐云,刻工有叶金生、许良甫、徐国良、许泉林,印工有魏阿毛、房志达、谭土林等五人。后来,各工种又招收了一批学徒,至1963年年画社共有七十余人。

1957年,雕刻工艺社撤销。在合作化高潮中,王荣兴、朱荣记、朱瑞记三家年画铺合并组成合作小组,印刷旧版年画销售。同年2月,江苏省博物馆在春节期间举办了“桃花坞木刻年画展”,并召开部分画家和桃花坞年画业内人士座谈会,对桃花坞年画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1957年5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苏州视察。画家吴作人、华君武、丁聪对苏州桃花坞年画十分关注,建议采取措施给予抢救。1958年,桃花坞木刻年画小组并入苏州文化美术工厂后,选印了旧版年画45种,按套销售,同时还创作了一批新年画——《丰收》《渔家乐》《大炼钢铁》,以及伟人、名人像等。

1959年至1963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先后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风貌的新年画,如《苏州新貌》《吉庆有余》《虎丘图》《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洪福齐天》《春牛图》《万寿无疆》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桃花坞木版年画被斥为“封建迷信”,与“四旧”联系在一起,年画社被迫“改嫁”,并入苏州市漆雕屏风厂,不做年画,改做漆雕。“文化大革命”末期,有关领导找回分散劳动锻炼的画家,将仓库前的草棚作为画家的创作室,恢复桃花坞年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重见天日。1979年,为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江苏省出版总社拨款5万元,重新恢复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年画社仍隶属于轻工业局。同年还成立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会。

当时,苏州市文化局和工艺美术局联合召开创作人员座谈会,并组织全市三十多位美术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年画新作品,如《正是果熟花香时》《狮舞图》《送喜报》《各族人民大团结》《我爱北京天安门》《虎丘图》《将相和》《大闹天宫》《江南春早》《江南集锦》《庆丰收》等。这些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巡展。

1980年3月,天津、苏州、山东的文化部门联合主办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民间木版年画联展”,后赴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展览。

此后,桃花坞年画有近百件作品印刷出版,发行遍及江苏、安徽、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发行量居全省首位;有一百多件创新作品送往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新加坡、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展出;有二十多件作品在全国大赛、大展中获奖;国内外出版的桃花坞专集、画册达三十多种,在日本、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家很受欢迎。

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特赴苏州拍摄专集《桃花坞木刻年画》。桃花坞的民间工艺家们三次应邀到美国表演传统印刷术,在美国引起轰动,人们冒雨排队观看。

1985年9月,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并入艺石斋。当时,年画社创作设计人员有杨云清、王祖德、张晓飞、段文海、苏起峰、庄素英等七人;刻工有叶金生、叶宝芬、卢平等五人;印工有魏阿毛、房志达、单礼芳等四人。他们在继承桃花坞年画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生活,积极创新,取得了优异成绩。

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全国年画评比中连获殊荣:

1982年,《水乡新貌》组画先后荣获中国轻工业部优秀创作奖和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1985年,张晓飞创作的《比绣艺》在第三届全国年画展上荣获三等奖;1988年,他创作的《水乡四季图》在第四届全国年画展上又获二等奖;1993年,他创作的《水乡元宵》在第五届全国年画展上荣获一等奖。接着,段文海的《水乡军民抗洪图》获全国年画二等奖。

2001年,王祖德创作的《渔家书屋》在第六届全国年画展上荣获金奖,吴臻的《姑苏风情》获银奖;复制刻版的传统桃花坞年画《百子图》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荣获银奖;张晓飞的《刺绣姑娘》在日本石川县勤劳者美术展上获优秀创作奖并被收藏。同时,桃花坞年画大师劳思创作的一批创新年画作品也获得广泛好评。

2002年9月,苏州工艺美院成立了桃花坞木刻年画大师工作室,在装饰艺术系开设桃花坞木刻年画课程。2002年5月18日,苏州工艺美院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学术研讨会”。

桃花坞年画为什么会衰亡?谁加速了桃花坞年画的衰亡脚步?桃花坞年画还会有复兴的那一天吗?在“桃花坞木刻年画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工艺美术专家指出两条新思路:苏州的文化建设需要传承和创新桃花坞木刻年画;桃花坞年画来自民间,因而最有活力的传承、创新是让它重回民间,最好不要丢掉市场。

可以说,在传统年画的创新上,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是各地年画中做得最好的。

荡湖船/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文化大革命”后,在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三地年画展览中,劳思1979年创作的《荡湖船》入选。当时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在展品中只选中了他的《荡湖船》单张出版,于1979年在全国大量发行,产生了很大影响。

芝麻花开/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芝麻花开》和《赏新灯》是劳思较满意的年画作品,创作于1982年。当时中国著名版画家古元来到桃花坞年画社,看到这两幅作品,十分欣赏。后来,劳思将这两幅作品寄给古元,古元在回信中再次给予了高度赞赏,称这两幅作品“意境清新,构图、色彩和人物形象都很美,看后使人感到快慰……我相信你的作品是会得到广大观众欢迎的”。

赏新灯/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劳思本名张天寿,又名石铖、张启,1938年生于苏州。

劳思是苏州木渎人,1958年在苏州报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1981年在桃花坞木刻年画社从事创作设计,1983年在苏州版画院从事创作、研究直至退休。

劳思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版画院高级画师、江苏省版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职工美术书法协会副会长、寒山艺术会社副会长、金阊书画院副院长,是当代桃花坞年画代表画家之一。

卖花姑娘/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劳思擅长版画、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并赴日、美、意、德、加等十余国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展出,1996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其“鲁迅版画奖”,作品《凯旋之歌》入选第五届全国版画展,《晚唱》入选第八届全国版画展,《福》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展,《霜晨薄雾》在日本展出并获佳作奖等。

百童闹春/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从1986年到1995年,劳思创作的《百童闹春》整整用了10年时间才完成。他说:“桃花坞年画中不是有《百子图》嘛,我的愿望是做一套《百子图》年画创新系列。”

《百童闹春》共12幅,以春天江南的山水园林风光为背景,画面中也有100名儿童,他们玩着那些渐渐被都市疏远的游戏,如跳绳、踢毽子、跳山羊、老鹰捉小鸡等等。

《百童闹春》造型生动活泼,有传统年画的喜庆吉祥,也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流韵,尽管是采用水印套色版画技法,但它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为基础,大胆吸收中国画表现手法,实际上是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创新系列,显得意境深远,富有立体感,丰富和升华了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

暗中摸索擒龙得乐/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拔过河来赢个口彩/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连跳三级驸马稳当/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百童闹春》包括《甩起绳来跳过南山》《拔过河来赢个口彩》《骑马康康状元风光》《直上青天春风得意》《金锁银锁福多寿多》《毽子翻飞赛过蝴蝶》……一幅幅童趣盎然的画面中,仿佛还传出了“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金锁银锁,吭啷啷一锁……”稚气而欢乐的童谣。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把观众都带回童年单纯而快乐的时光。

《百童闹春》一经画展展出,吸引了很多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他们驻足画前,从画面中找寻各自童年的游戏角色。

荷风四面蜻蜓飞/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输子亦须退而思/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劳思1981年到1983年在年画社从事年画创作,后来苏州成立版画创作研究组,他被调去从事版画创作,版画创作研究组就是后来的苏州版画院。

劳思是凭着对桃花坞年画的挚爱主动要求到桃花坞年画社工作的。在创作中,他精益求精,废寝忘食。有时,睡梦中闪现出一个灵感的火花,他会赶紧起床把它描绘下来。他说,他最初创作的新年画自己并不满意,他又从头开始,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修改,一块一块地重新刻版,一遍一遍地重印,终于走出了一条桃花坞的创新之路和复兴之路。

戏水沧浪消夏情/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骑马康康状元风光/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劳思自走上艺术道路,就不断创新,在国画中融汇桃花坞年画的创作技法,创新笔法,巧妙地画出木版画的水印效果;在木版年画中借鉴国画的构图和线条,提升年画的艺术品位。多才多艺使他的年画别具特色,其作品描绘水乡风光、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山石竹影、楼台亭榭,画中既有对景写生后的升华,又有对“古风今韵”的思考和求新。

直上青天春风得意/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金锁银锁福多寿多/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毽子翻飞赛过蝴蝶/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甩起绳来跳过南山/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关于劳思的笔名,有记者解释是劳思在家里从小排名就是老四,叫习惯了,索性就改成了劳思。

劳思这样解释:“唐朝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归结为一句话——‘业精于勤成于思’,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任何职业技巧,勤劳即能达到精熟,但要得到大的成功,则必有赖于多思。‘劳’是勤劳的劳,‘思’是多思的思。这个笔名,是让自己记住并勉励一生的座右铭。”

童年乐事·体育篇/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百童闹春》系列曾在1989年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展。在此基础上,劳思进一步创作的《童年乐事——体育篇》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术展并获奖。

春晚箭飞竞射虎──网师园/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百嬉》系列由劳思主持,与苏州著名版画家周兴华合作,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九个苏州古典园林和三个水乡古镇作为背景,再创作了12幅系列作品,像《荷风四面蜻蜓飞》以拙政园荷风四面亭为远景,《输子亦须退而思》表现的是退思园的深邃意境,《戏水沧浪消夏情》则描绘了沧浪亭等。

2005年的第一天,劳思在“钱塘茶人”展出了自己历时近二十年创作的情系故乡风土人情的心血之作《百童闹春》《童年乐事》《百嬉》 等系列。

《百童闹春》《童年乐事》《百嬉》等系列创新木刻版画,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为底蕴,画出了新意。

高低上下喜相融──藕园/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叉环辚辚赛飞行──环秀山庄/桃花坞年画/劳思作

劳思把水印版画中多变的色彩与线条运用到年画中,色彩浓淡转换,改变了原来大红大绿的平涂画法,使年画由此变得丰富多彩,更具现代气息。

劳思又将国画中金石味的笔法,加入年画创作中,使年画里人物的衣褶线条显得更加生动,富有变化,克服了原来呆板、单调的弱点,从而使桃花坞木刻年画从传统的复制木刻走上了创作木刻的艺术之路,这也是年画的创新之路。

《莲塘乐》中,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笛,鱼跃鸟飞,仿佛美好的笛音吸引了这些有灵性的动物。两头牛也似乎沉浸在笛音营造的氛围中,荷花因美好的笛音而欣然开放,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情调之美。

张晓飞,1941生于江苏吴县,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曾在苏州市刺绣研究所和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创作设计工作,先后任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室主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创作设计室主任。

他也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苏州美术家协会顾问等。

莲塘乐/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江南可采莲》是张晓飞的绝版作品,有人把它当成水印套色木刻版画作品,其实它是年画,只是借鉴了水印套色木刻版画的技法,做出了水印版画的效果。

江南可采莲/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张晓飞的第一幅年画作品是《刺绣姑娘》,当时他在刺绣研究所从事刺绣设计工作,天天接触刺绣,有生活积累,“我一开始选择的就是我熟悉的题材”。

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举办年画展览,征集年画,“因我从小喜欢年画,是看着桃花坞年画长大的,读书的时候我就研究过年画,我很希望能创作年画,我就画了《刺绣姑娘》。”

《刺绣姑娘》为张晓飞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荣誉,该画一完成,就被《人民画报》《光明日报》等报纸登载,并入选新年挂历,发行海外,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轰动和影响。

刺绣姑娘/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儿童小品/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1979年,苏州市为恢复传统年画,成立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由工艺美术研究所管理。

此时,已在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担任设计室主任的张晓飞,出于对民间年画艺术的浓厚兴趣,选择了史称“南桃北杨”中的“南桃”——桃花坞木刻年画进行创作。

儿童小品/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张晓飞喜欢收藏泥玩具,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从中寻找构图和灵感。苏州有一个庙会叫轧神仙,那里有很多泥玩具,他经常去那里转,寻觅、观察。就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民俗艺术的泉水汩汩流入他的心田,很自然地,这些苏州的泥玩具,后来他都用到创作中去了。

每创作一幅年画构图,他的身边都要摆放一些泥玩具和各种民间工艺品。《儿童小品》年画,就吸收了民间艺术的养分。

他还有一幅儿童年画,构图中间一个小孩边上是十二生肖的泥玩具。年画《童趣》中,有若干个泥玩具,包括泥猫、泥小孩、泥兔子、泥鸡、泥老虎等。

水乡四季图·小巷吴歌/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组画《水乡四季图》分别截取春、夏、秋、冬四个典型画面,表现了“小巷吴歌”“柳荫绣女”“太湖金秋”“水乡灯节”的热闹情景,既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又给人淡雅清新的感觉,在细腻入微的刻画中,表现了水乡美好和谐、热闹安详的生活。

张晓飞艺术上的成功,是因为他立足于他生长的大地,他的年画的源头活水是苏州深厚的文化积淀、浓烈的艺术氛围和火热的生活。《水乡四季图》中的第一幅《小巷吴歌》,就是典型表现。

吴歌又称吴声歌曲,是苏州和周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地方歌曲,包括用吴语演唱的山歌、小调、号子等。浩瀚的大湖是孕育吴歌的摇篮,相传在殷商末年,周太王长子、次子到江南建句吴国并“以歌养民”,从此吴歌在灿烂的文化长河流淌了数千年。

张晓飞的《小巷吴歌》表现的是现代生活,然而,正是苏州吴歌的历史源流给了画家创作灵感,吴歌文化赋予了年画《小巷吴歌》以神韵。

水乡四季图·柳荫绣女/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张晓飞想法最多、构思时间最长的是《水乡四季图》,作品主要在三个方面作了探索:一、构图如何加强艺术感染力;二、木版年画能否追求调子;三、是否能适当吸收水印木刻的某些印刷方法,加强层次感。

正是基于这些想法,《水乡四季图》每幅作品的构思都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重点表现水乡的人,又表现水乡的景;构图既保持丰满和装饰性,又和传统年画的丰满与装饰有所不同;人物的主要部分充分运用民间年画强烈对比的色彩,次要部分则较单纯,形成一种主次反差。

水乡四季图·太湖金秋/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水乡四季图》的每幅作品都强调使用某一单色以产生不同的画面气氛,作为画家追求的木版年画的“调子”。《太湖金秋》使用金红色使画面形成金红的调子,达到表现金秋的效果,其余各幅作品都作了类似的处理,通过色彩搭配形成各自不同的色彩基调。

张晓飞有意识地运用众多的探索手法,追求一个目的,使作品既能体现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强烈和拙朴,又有很高的艺术趣味,作品虽姓“桃”,却是丰富了的“桃”。

《水乡四季图》在全国展出后,获得好评,荣获全国年画二等奖。谈到这套他付出了大量心血的年画,张晓飞欣慰地说:“至今,还不断有人选购这组作品,有的还找到我要亲笔签名。”

水乡四季图·水乡灯节/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虎娃/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张晓飞家里,收藏有很多民间艺术品,例如泥玩具,包括十二生肖,还有猫、小孩、兔子、鸡和老虎等,都是苏州民间艺人创作的。《虎娃》就是一张表现儿童怀抱布老虎的年画。

张晓飞的年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春艳》中女子的蓝印花布头巾、围裙和服饰,一看就是吴地女子的形象。

春艳/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姑嫂赛/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和作家陆文夫一生都只表现苏州小巷生活一样,张晓飞也始终钟情于对苏州本地生活的表现。他的年画全部取材于苏州吴地生活,无论是《姑嫂赛》,还是《水乡姐妹》,都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如果说越是民族的便越具有世界性,那么,在张晓飞的年画中,我们感受到越是乡土的便越具有全国性。他获得全国奖项的年画作品,全部表现吴地水乡风情。

《水乡姐妹》以优美的线条展现了三位美若天仙的水乡姑娘的脸蛋、五官和身姿,线条简洁,有一种单纯的秀美。张晓飞善于用精细准确的白描线条刻画人物的美。

水乡姐妹/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双狮闹春/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双狮闹春》不仅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还表现出了吴地浓郁的民俗风情。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年画本身就是一种民俗艺术,张晓飞的《双狮闹春》年画直接取材于热闹的民俗节庆和民俗活动,表现民俗风情。

《水乡元宵》《水乡灯节》《双狮闹春》直接表现了充满喜庆气息的民俗节日,曾经获得全国年画一等奖。

拗手劲/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张晓飞十分重视服饰的民俗特点,几乎每一张年画的人物服装上都有富有民俗风情的花纹图案,如《拗手劲》中两个孩童身上穿的肚兜就是蓝色印花布;而《刺绣姑娘》的头巾、袖套和裙边花纹,都是对民俗风情的自然展现。画中扎头巾、穿蓝印花粗布衣的江南妇女,如今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

迎春/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张晓飞在年画构图中,大量借鉴富有民俗风情的民间艺术品,尤其善于通过服饰和物品道具表现民俗风情。《迎春》中的花灯,还有《童趣》《心高》《虎娃》中的布老虎等,都给人一种浓浓的民俗味道。

六月枇杷黄如金/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张晓飞的年画特色首先在于它的思想内容清新刚健。他的年画生动表现了吴地的欢快生活和幸福人生,表现了大众的美好理想和善良愿望,画面求真、求善、求美,主题积极鲜明,内容健康向上、朝气蓬勃,不仅令人神清气爽,而且会产生一种牵引人的力量,催人上进。

刺绣图/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刺绣图》表现手法中,既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地切合了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鲜艳悦目但艳而不俗的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创新超越的艺术风格、传神写照的人物情态、民间意味的吉祥寓意等等,这些艺术元素共同构成了张晓飞年画艺术的鲜明特色,使之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观赏性,具有隽永的艺术魅力和百看不厌的审美价值。

回娘家/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张晓飞强调创新,他所提倡的创新是指在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基础上的创新。他有一个观点:“一味守旧是守不住的,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桃花坞。”

所以,张晓飞始终在探索让传统与现代更完美结合的表现手法。在他的年画中,我们可以在传统形式中看到强烈的现代意识,他注重渲染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带给观者一种对自然美的共鸣与联想。

时鲜货/桃花坞年画/张晓飞作

恭贺新禧·狮舞图/桃花坞年画/王祖德作

恭贺新禧·狮舞图/桃花坞年画/王祖德作

王祖德自称一辈子都和桃花坞年画有缘。1962年他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工艺绘画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桃花坞年画研究所工作,两年后,调到桃花坞木刻年画社,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年画。

退休后,他仍然很忙,在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当顾问,还给苏州工艺美院的学生上课,讲桃花坞木刻年画。

王祖德的年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并获奖,其中《春暖花开》等四幅作品获轻工部优秀作品奖和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农家乐》获全国风俗画大赛三等奖,《哪吒闹海》获苏州鲁迅美术奖,《苏州园林》四幅作品获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一等奖,《渔家书屋》获全国第六届年画展金奖。

春暖花开/桃花坞年画/王祖德作

在创作中,王祖德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他多次说,民间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要在生活和传统的沃土上创新,立足苏州本地特色进行创新。苏州的评弹,上海的大鼓,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是姐妹,但也有差异。年画也一样,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差异性,与众不同,才有艺术生命。

花丛深处/桃花坞年画/王祖德作

果熟时节/桃花坞年画/王祖德作

王祖德年画作品硕果累累,曾在国内外五十多家报刊和出版社发表和出版,赴美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展示,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香港电视台等播放。

春风水暖/桃花坞年画/王祖德作

王祖德是桃花坞年画大师,和张晓飞同龄,1941年生,上海南汇(青浦)人,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年画研究会副会长。他的年画代表作有《春暖花开》《菱塘细雨》《渔家书屋》等。

新五子门神·户户有余/桃花坞年画/杨云清作

新五子门神·家家丰收/桃花坞年画/杨云清作

抢救、保护传统年画的关键是传承,传承是最好的保护,而有效的传承应该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的,比如,桃花坞年画在古代就有《五子门神》,印制古代老版的《五子门神》,翻刻古代老版《五子门神》,这只是复制传统,最多只能说是继承。

最好的继承还需要创新,创新才是真正的传承,创新才能使老树开出新花。如杨云清创作、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刻制的“新五子门神”《户户有余》《家家丰收》,就是在古代“五子门神”年画的基础上成功的创新。新的题材、新的表现手法、新的面貌,是传统年画在现代得以获得大众喜爱的关键。

好当家/桃花坞年画/杨云清作

杨云清,江苏无锡人,1931年生,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会员,吴门画派研究会副秘书长。

杨云清长期从事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创作,代表作有《虎丘图》《好当家》等。

姑苏北寺塔/桃花坞年画/杨云清作

桃花坞的风景年画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拓宽了苏州年画的领域。这些风景年画中,除了刻画各处真实名胜风景,还穿插人们种种活动,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精神和民间生活,是鲜活的社会生活历史记录。

桑园新绿/桃花坞年画/庄素作

庄素英,笔名庄素,江苏苏州人,1931年生。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毕业,曾任职于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1981年开始从事桃花坞木刻年画创作,曾任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创作员,是苏州美协会员,长期从事木版年画、版画的创作和研究,作品曾在国内外展览,代表作有《桑园新绿》等。

吴歌系列·约郎/桃花坞年画/段文海作

太湖渔歌/桃花坞年画/段文海作

段文海,江苏苏州人,1953年生,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桃花坞木刻年画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代表作有《太湖渔歌》《战洪图》《民俗博物馆》等。

吉祥如意/桃花坞年画

万年有余/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中,很多是表现动物题材的,如代表中国人威严的龙,腾云驾雾,上天入水,无往不利,代表作有《祥龙呈瑞》《龙年卜太平》《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等。桃花坞年画表现了人们爱自然、爱动物,将美好愿望融入美好画面,期盼年年岁岁美好吉利。

水乡风光/桃花坞年画

锦绣天堂/桃花坞年画

《水乡风光》和《锦绣天堂》既继承了早期风景年画的表现技法,也受西方铜版画的影响,雕工细致,讲究明暗对比效果,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并融汇了古代宫廷画和界画技法,与其他各地年画风格迥然不同。

桃花坞风景年画是有传统的,清代桃花坞风景年画《姑苏万年桥图》表现了乾隆年间兴建的古朴雄伟的万年桥,耸跨于胥门城内外,那是当时苏州最热闹之处。只见桥上行人熙熙攘攘,挑担背箩,摩肩接踵;河里龙舟竞赛,旗幡缤纷,木桨齐划;城河岸边建筑紧密,兴旺繁荣……生动刻画出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祥和景象。

虎丘山后百花香/桃花坞年画

苏州胜迹/桃花坞年画

丰收/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题材不断拓展,内容日益丰富,表现了苏州人文风景,也表现了江南水乡百姓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和祈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从不同题材中,可以看出桃花坞新年画超越了传统的“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走向了“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新闻”。 gzsm7yh2gClmSgSEUR0LkWREGPzMshxWOs53Tz1bk7hBk2bNcqvYPSP/rH3ggc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