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
追求美好幸福、祈望吉利平安的吉祥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产生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吉祥意识决定了古人对吉祥符号的选择。民间年画本质上就是一种吉祥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最能反映人们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形象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审美趣味、美学观念以及风俗习惯。
吉祥年画图像反映了中国民俗形象,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深为百姓所喜爱并被广泛贴用。
吉祥图案源自远古图腾。自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有了吉祥图像,如原始岩画中的狩猎图、舞蹈图、双手伸举图、双人牵手图等。原始岩画和彩陶中的太阳神、人面鱼纹图腾,原始彩陶与雕刻中的动物纹和植物纹,以及回纹、勾连纹、旋涡纹、五形纹等,都是吉祥画的雏形,很多本身就已经是吉祥画了。
从如今可考证的实物观察可知,最早的吉祥寓意年画起源于远古岩画,如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太阳与马之间刻画了一条相连的光芒;西藏阿里岩刻中,太阳的四周画满了牲口和鱼类;新疆库鲁克山岩刻中,太阳与持弓的人同在。
追求美好幸福、祈望吉利平安的吉祥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产生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
显然,这些都是在祈愿太阳赐福,保佑他们的马群繁衍,渔猎时能够满载而归,这已经有吉祥寓意了。
太阳纹是最早具有明确吉祥寓意的图纹,距今约八千年历史。当时,太阳纹作为吉祥图案几乎遍布神州大地。
后来,太阳纹家族逐渐壮大起来,形形色色的花木瓜果纹、鸟兽虫鱼纹都纷纷加入了太阳纹家族。日中鸟、日中兽、日中鱼虫、月中蟾蜍等纹样也陆续出现,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簇拥着花果谷实的太阳纹,这些图案标志着吉祥符号的成形。
吉祥图案其实很多是图腾。古人们对人类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需要借助某一物或神帮助人类面对严酷的大自然,驱鬼逐妖,消灾灭害,保佑平安。于是,图腾出现了。
图腾可谓最初的特殊的吉祥物。它们通常采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图画,而在同一种图腾符号下的是一家人,这进而把原始个体合成氏族。
吉祥图腾是一个民族最初凝聚力的标志。原始人认为人是从图腾来的,所以图腾是恩神、保护神,是吉祥的寄托。后来又发展到对动植物、天体的崇拜,这从由岩洞、地底下考古发掘出的木石刻到打制成的日、月、熊、虎、鹿这些天体符号、动物符号或与生存食物有关的图画可以看出。这些形象能帮助人类面对严酷的大自然,所以是代表信心、力量和希望的吉祥物。
吉祥画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已经有“万寿无疆”“天子万寿”“南山之寿”等吉祥语的记载,这表示当时已出现祝寿形式和祝寿语言。
战国时期,吉祥文化的内涵愈加丰富,出现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物,以表达人们辟邪求吉的心理。随着历史的发展,吉祥意识、吉祥符号逐步凝练成为吉祥文化。
“吉祥”二字组合的使用最早见于我国战国时庄周所著之《庄子》一书,在《庄子·人间世》中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一语。
唐朝成玄英注疏说:“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将吉祥寓意画为图画,用来表达求吉驱凶观念,就成了吉祥图像,俗称“瑞应图”“祥瑞图”或“吉祥画”。
此后年画中许多吉祥纹图的题材和构图,都有把“福善之事”和“嘉庆之征”作为创作素材的。
如果说在远古的岩画或石刻创作中,吉祥图以图腾的形式出现,那么,此后商周的青铜器,春秋战国的铜镜,秦汉的画像石、画像砖、瓦当,南北朝石窟壁画,隋唐的石雕,宋代陶瓷、织锦,元代的花鸟画,明清的织绣、瓷器等上面的吉祥图,则是以装饰和艺术品形式出现的。
北京平谷、河南郑州等地出土的商代铜器上,常饰有首尾相接的鱼纹,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赋予鱼以“吉祥”象征,借“鱼腹多子”这一生物形态,寄寓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和憧憬。
三国吴主孙亮,制作琉璃屏风,上镂瑞应图达120种之多,可谓集吉祥瑞庆图案之大成。
秦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的因果报应、道教中的长生不老、阴阳家的阴阳五行,三者有所融合,再加上神话传说,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雕塑和民俗艺术中,极大地丰富了吉祥图案的题材。
汉代织锦上出现不少吉祥图案,有“万事如意”锦、“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锦等。此时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喜图案已经逐渐成形。
隋唐宋时期,吉祥图案日臻完善,逐渐普及。尤其是在宋代,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此时的吉祥图案进入了发展的高度普及期。
元代之后,吉祥图案于民间广泛流行,至明清而大行其道,特别是民间年画,成为吉祥图的重要载体,蔚然成风。俗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明清时期,吉祥图案真正走向成熟。图案的形式、技法更加丰富多彩,更趋成熟、完美。吉祥图、吉祥风俗、吉祥语的流传更为深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步加深。
综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史,其源于原始时代岩画,始于商周,高速发展于宋元,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至今,传统吉祥图案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仍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吉祥绘画和吉祥年画是两个不同概念,吉祥绘画贯穿整个中国绘画史,而吉祥年画是在年画产生之后才出现。所以,吉祥年画的出现比吉祥绘画晚得多。
然而,也可以把所有吉祥绘画纳入吉祥年画来研究,因为所有的吉祥绘画都和吉祥年画有源流关系,而且学者们通常都乐于将年画产生之前的与年画题材相同的绘画都归入年画范畴。
明清写意吉祥画在人物画、花鸟画上成就颇高。明代刘俊的《刘海戏蟾图》是一幅典型意义上的吉祥绘画,画中刘海身着长袍,漂游在海上,天空祥云飘渺,脚下海水滔滔,烘托了刘海不同于凡人的仙人气质。
《麻姑献寿图》中,麻姑形象端庄,手持白拂,回眸顾盼伴行的捧持祝寿仙桃使者,和善地注视沧海桑田,为人间增寿降福。
陆治的《端午佳景图》也以盛开的石榴与蜀葵来点缀佳节,再以红色的山丹和寓有吉祥意义的灵芝来衬托画面。
李方膺的《百花呈瑞图》绘芍药、秋葵、水仙,设色艳丽,构图别致,图靠题识点题,“百花呈瑞意深长”,显吉祥之意。
边寿民的《岁朝清供图》画本,上半部行书长题《除夕调万季欢》,衬吉祥寓意;下半部画松枝瓶梅、红珊瑚珠,衬托气氛,格调清新,雅而不俗。
吉祥年画一般以花鸟画为主,其次是植物和动物,人物画次之,大多取材于民间吉祥图案样式,不过在表现形式及技法上有所变化。
人们信仰“万物有灵”,认为鸟兽花草都有灵性,多为吉祥物。
各种各样的年画贴在门上、墙上,还有民宅屋檐及其他部位,无不饱含吉祥寓意。从内容上看,吉祥年画种类五花八门。表现祈福祝寿的,如天官赐福、三星在户、八仙祝寿、指日高升等;表现盼富求财的,如金玉满堂、堆金积玉、富贵根苗(牡丹寓富贵、猫寓财喜)等;表现趋吉辟邪的,如竹报平安(爆竹、花瓶)、六合同春(鹿、鹤)、如意卷草、八卦、吞口等;表现子孙发达、诗书传家的,如麒麟送子、清白传家(白菜、青白鸽)、万卷诗书等;表现忠君爱国、求贤爱才的,如文王访贤、三顾茅庐、岳母刺字、淤泥河救主,等等。
人们信仰“万物有灵”,认为鸟兽花草都有灵性,多为吉祥物。画中或以谐音道吉祥,或以象征示吉祥,或以比喻类吉祥,有多种寓意吉祥的手法,在于物与物的人为组合,在于别出心裁的巧妙运用。
吉祥绘画的类别,还可以吉祥年画的题材为出发点来研究。吉祥题材的花鸟画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花卉、禽鸟、走兽等吉祥物都在绘画中得以体现,其组合方式也直接来源于吉祥图案,主要题材有“花卉之王”牡丹、芍药,“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春节清晶”万年青、西竹、水仙,“闹春花树”玉兰、木兰、海棠、桃花,“长夏之花”荷花、石榴;有秋天的花,鸡冠花、芙蓉、桂花、菊花;不仅有花,还有果实,如橘、枣、柿、莲、石榴、葫芦、桃、佛手、瓜等,取其吉祥之意。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每逢年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和物品,以表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良辰佳节的庆贺。这些图案包括服饰上的寿字纹、龙凤图、仙鹤、大海、太阳、松树等,这些都是吉祥年画作者乐于表现的图案。
吉祥文化可以作多种分类。徐华龙在《中国吉祥文化》一文中将吉祥文化分作物体吉祥、行为吉祥、语言吉祥、文字吉祥和数字吉祥五个层面。
宁业高则在其《中国吉祥文化漫谈》一书中将吉祥文化分为语言文字吉祥、祝词贺语吉祥、人名称号吉祥、地舆政域吉祥、天文生物吉祥、时令人事吉祥、衣食住行吉祥七大类。
如果简单地按寓意分类,吉祥年画可分为动物吉祥寓意、植物吉祥寓意、物品吉祥寓意、人物吉祥寓意等。其中以动物吉祥寓意和植物吉祥寓意最多。
从题材内容上看,吉祥年画又可分为如下不同的题材:
一、吉庆题材
这是庆祝节日和节日祭祀的吉祥图像,如岁朝图、合家欢、过新年、庆赏元宵、新春大吉、二月二龙抬头、端阳喜庆等。
例如百吉图,也叫“盘长”。它无头无尾、无始无终,可以想象为许多个“结”,借“百吉”之声,作为百事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有福寿延绵、永无休止的意思。
还有如意头,象征顺遂如意。四合如意,四个如意头从四面围拢勾连起来,象征诸事如意。
二、富贵高升题材
表现富贵高升的题材较多,如招财进宝、指日高升、平安富贵、凤凰牡丹、金玉满堂、鲤鱼跳龙门、“福”字“寿”字、喜报三元等。
三、时节吉祥题材
中国的时节很多,时节吉祥,蔚为大观。以春节为例,这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与春节有关的吉祥行为、语言、文字等不胜枚举。单从民俗角度讲,祭灶、扫尘、贴春联春条吉字、垒旺火、守岁、压岁钱、放爆竹、祭祖祭神、拜年,等等,无不充满喜庆吉祥。
伴随着时节吉祥题材内容的,是节气的年历画,如春牛图、九九消寒图、春夏秋冬图等。年历画的画面图案有瓜瓞绵绵、鹿鹤同春、猫蝶庆春、榴开百子、百子图、婴戏图、母子图等。
年历画中形象称谓大有讲究,如春牛图中“三人九饼”意为“三壬九丙”,是一个预示丰年的节气。
这种年历画何时贴,贴于何处,如何使用,又有很多知识,如《九九消寒梅花图》每过一天需用笔点染一片花瓣。
四、行为吉祥题材
行为吉祥是指用行为来体现吉祥的内涵,可分为祈求吉祥的行为和包藏吉祥的行为两种。前者是为了达到吉祥的目的而专门实施的行为,后者则是某种行为中包藏着吉祥的内涵。在婚嫁、生育、开业、奠基、纪念等大部分的生产生活交往行为中,都有吉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
行为吉祥方式,虽然不是年画的主要题材,但年画吉祥题材中,往往含有这些内容。
五、生肖吉祥题材
十二生肖都是动物,但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全是吉祥物。
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为中国先民朝夕相处的伙伴,深受人们喜爱。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
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从形式上看,吉祥年画除了图画组成,还有一些其他形式:
一、吉祥文字
很多吉祥年画上面印有文字,有的就是以文字当图,有的是单印吉祥文字。
这些文字有双喜、福、禄、寿等。也有词组如招财进宝、大吉、只见财来、黄金万两、日进千斗、欢天喜地、十全图等。双喜字,是双喜临门、大吉大利的意思。“寿”字的字头经过加工,变成对称的图案,是“长寿”的意思。
二、吉祥数字
在中国文化中,数字隐含着吉祥。吉祥数字也不只人们常说的“三、六、九”和“八”,从一到十,到百、千、万等数字都有吉祥含义。
比如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顺遂、万事如意等。有偶数吉祥,也有奇数吉祥;有大数吉祥,也有小数吉祥;有引申义吉祥,也有谐音吉祥。
十二生肖都是动物,但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三、吉祥纹样
吉祥纹样是吉祥年画图案的装饰纹,其中有回纹、锁纹、曲水纹、古钱套、连环纹、密环纹、金锭纹、剑环纹、石榴纹、柿纹、菊花瓣柿蒂纹、莲花纹、宝相花、桃花、平安如意、吉星锦、雪花锦、绣球纹、凤纹、冰竹纹、云头、祥云锦、水波纹、火纹、龟背纹、鱼鳞锦、夔龙纹、花草拐子纹、兽面拐子、绳索拱璧、豹脚纹、富贵万代、瓜瓞绵绵等。
四、吉祥符号
吉祥符号也是吉祥年画的重要内容,通常要和主图案在一起,构成完整丰富的寓意。这些吉祥符号主要有:太极图、八卦图、神盘、日、月、万字、盘长、方胜、如意头、福、三多、三元、兔、鱼、环套月、九连环、和合、四喜娃、四神、四艺、五瑞、五岳、八吉祥、八宝、暗八仙、八音、八仙、九贡、九光、九章、九雏、九锡、九穗、龙生九子、十二章纹、十二生肖、华盖、火珠、钟、磬、绣球、锭、博古、结、古钱、压胜钱、香炉、花灯、长命锁、艾虎、五毒、蛇盘兔、鹰抓兔、扣碗、茶壶、葫芦等。
吉祥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古代劳动人民生活贫苦,他们乐于贴吉祥寓意年画,正是因为他们苦难深重,而吉祥寓意年画成为苦难的慰藉,当然,这种慰藉只不过是幻境。
福寿图/清
福字内镶嵌图画:一老寿星和一童子,童子捧桃和佛手,意为福寿双全。一鹿口衔灵芝,鹿为长寿之兽,灵芝也有祝寿的意思。上写“福禄寿喜”,下书一个大大的“寿”字,与上面的福字图对应,点名该画主题。
福、禄、寿、喜是古代最吉祥的四个字,其中福、禄、寿在民间传说为天上三占星,古称福禄寿三星。传说福星司祸福,意为五福临门;禄星司富贵,寓意高官厚禄;寿星司生死,寓意长命百岁。
一品清廉/高密年画
莲花高洁,“莲”谐音“廉”,寓意一品清廉,赞颂为官廉洁奉公。
富贵平安/高密年画
牡丹花为富贵花,牡丹花插花瓶中,“瓶”谐音“平”,花瓶安放,寓意富贵平安。
吉祥花鸟/高密年画
吉祥花鸟/高密年画
吉祥花鸟/高密年画
在中国美术史的各个发展阶段,吉祥画与绘画的整体风貌基本一致。北宋时,水墨画和道释、人物、花鸟、山水走向成熟。花鸟画从五代蜀的黄筌“黄氏笔法”(以线为轮廓施以彩色)和五代南唐的徐熙“徐氏笔法”(不再以线为轮廓而以水墨为主施以彩色)两种基本画法为始,到北宋初年的徐崇嗣的彩色没骨画,是这些时期花鸟画发展的象征。
而这一时期,正是民间年画起步时期,为花鸟画吉祥年画提供了素材。因此,吉祥年画也显示了这一时期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吉祥花鸟/高密年画
宋代工笔重彩绘画大兴,吉祥年画也显示出这一特点。宋赵佶《芙蓉锦鸡图》画芙蓉二枝,锦鸡一只,枝叶繁茂,芙蓉盛开,双蝶飞舞,一派生机。芙蓉和锦鸡分别是吉祥植物和动物,这是典型的吉祥画,可将这类作品归入年画中论述。
赵佶《瑞鹤图》也是典型的吉祥年画。
寿字图/清
“寿”字中镶嵌八仙庆寿图。
民间流传的八仙人物姓名互有出入,明朝时流行的八仙图,大多为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八位,不过也有去掉张果老加上刘海蟾的,详见本丛书之《中国神仙年画经典》有关介绍。
《寿字图》亦名《八仙庆寿》,该年画所展示的,就是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钟离权、曹国舅、蓝采和相聚一起,把酒祝寿。图上方为福禄寿三星。
八仙庆寿亦称“群仙庆寿”“八仙祝寿”等。传统图案除了描绘“八仙”,也有以八只仙鹤翩翩飞舞,借“仙鹤”之“仙”指代“八仙”之“仙”。另说仙人多乘鹤翱翔,云游四海,即以其坐骑之“仙鹤”而代之。此年画的上方有四只仙鹤。如果八仙翘首仰望云天之中乘鹤翔翥之寿星,则称“八仙仰寿”或“八仙拱寿”。
年画中还有松柏寿石、仙禽蟠桃、祥云瑞霭等景物,在传统民俗文化里这些均有祝寿的含义。
风调雨顺/夹江年画
蝴蝶飞舞,小鸟歌唱,画面充满喜庆色彩,“风调雨顺”四个大字在蝴蝶、小鸟的环绕下,格外悦目。
还有一些年画是以佛教传说为题材创作的。佛教传说中须弥山有四天王,各护一方天下(俗称“四大金刚”)。他们手中各持一法宝,分掌风、调、雨、顺之权。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方多闻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职雨方广目天王手中绕缠一龙,职顺。
民间吉祥图案往往以四法宝组成一组吉祥物,象征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年年发财/滩头年画
金玉满堂/滩头年画
文字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以吉祥文字构图的年画较多,除了“年年发财”“金玉满堂”,还有“恭喜发财”“长命百岁”“开门大吉”“岁岁平安”“万事如意”“荣华富贵”“天长地久”等,这类吉祥文字用年画形式表现,反映了人们向往幸福、追求理想的思想境界。
青山雨过白云飞竹林鸟啼明月上/武强年画
父子协力山成玉兄弟同心土变金/潍县年画
吉祥文字年画还有花鸟字“天光云影”“鱼跃鸢飞”“石门照晚”“精气神”“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
武强年画《青山雨过白云飞 竹林鸟啼明月上》以植物和人物图画组字,潍县年画《父子协力山成弟同心土变金》以花鸟字构图,是吉祥文字年画的代表作。
钱摇不尽长春树宝聚无涯如意盆/平度年画
吉祥文字年画表现的往往是特定场景中的祝颂性语汇,要运用于合适的场合,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如过年时,人们要相互道贺“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祝寿时,要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商店开业,要祝“钱摇不尽长春树,宝聚无涯如意盆”“汇川纳海,聚福生财”等。
吉祥花鸟/平度年画
这组吉祥花鸟纹样由花瓶和花鸟构图组成,属于吉祥年画图案的装饰纹,这类吉祥纹样除了花鸟纹,还有神兽纹、飞天纹、团花纹、灯笼纹、人纹、鱼龙变幻纹、花草纹、双狮纹、勾花纹、龙凤纹、动物纹、花草纹、几何纹、花果纹、吉祥花边纹、吉寿连续纹、福寿连续纹等,数不胜数。
十二属相/凤翔年画
十二属相即十二生肖,是民间以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形成的纪岁方法。十二生肖的排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自古中国人就有用十二个专有动物记时间的习俗,记十二时辰、十二个月和十二年。同时还用十二种动物配上十二地支记年。对每个人来说,生肖都用来记自己诞生之年,每一个中国人都拥有属相,十二年一个轮回,十二年一个“本命年”。
生肖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创造性地以动物习性赋予人类性格,将动物特征赋予人类特征,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比、赋、兴文学手法的巧妙应用,也是天马行空的文学想象力的挥洒。特别是创造出龙这样的动物,是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的产物。
五龙戏珠/杨家埠年画
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动物,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优点,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鹰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
龙是吉祥动物,因此生活中很多关于龙的成语都是表示吉祥美好的,如“生龙活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望子成龙”,希望子孙能出人头地;“龙腾虎跃”,形容威武雄壮、生气勃勃。“龙骧虎视”,形容气概威武,也喻雄才壮志。
龙是高贵的,在古代代表皇帝,天安门前石华表的云龙、山东曲阜孔子庙的盘云龙石柱、故宫龙床等都是历史上皇权的标记。
年画上的五龙戏珠呈现活泼生动之势,是典型的吉祥图案。
第贰章
吉祥人物在吉祥寓意年画中,没有动物植物题材多,却是最令人感到亲切也最惹人喜爱的题材。
人物类吉祥年画的题材主要有一团和气、大阿福、东方朔、刘海、文武状元、四美图、双美人、弄玉吹箫、月下老人、嫦娥、天女散花、牛郎织女、婴戏图、荷花仙子、新绘十二属、儿童游戏、瓶花童子、男十忙、女十忙、莲登贵子、弹弦童子、疗病娃娃、洞房喜花、莲花娃娃等。
吉祥人物在吉祥寓意年画中,没有动物植物题材多,却是最令人感到亲切也最惹人喜爱的题材。
三星高照/武强年画
三星高照/桃花坞年画
三位老神仙。福、禄、寿在民间流传为天上三占星,古称福禄寿三星。传说福星司祸福,意为五福临门;禄星司富贵,寓意高官厚禄;寿星司生死,寓意长命百岁。
三星高照象征幸福、富有和长寿。亦有图案为一老寿星、一鹿、一飞蝠的,称之为福禄寿,多用于玉插屏及玉牌子上。
中国民间喜欢以福禄寿三星的形象作为礼仪交往和日常生活中象征幸福、吉利、长寿的祝愿。
关于福禄寿三星在本丛书的《中国神仙年画经典》中有专题介绍,可以参照阅读,这里不再详述。
八仙庆寿/武强年画
八仙庆寿/武强年画
八仙庆寿/平阳年画
八仙的故事远自唐代起即在民间流传。“八仙庆寿图”所展示的,就是众仙会集松柏台上,仰望云间、口颂祝词的情景。
此图在寿庆场合使用,除明示寿星得八仙祝吉可获无疆之寿的祥瑞外,图中的松柏寿石、仙禽蟠桃、祥云瑞霭等景物,在传统民俗文化里均有祝寿的含义。
详见本丛书之《中国神仙年画经典》,这里不一一介绍。
八仙庆寿/绵竹年画
渔翁得利/高密年画
鹬蚌相争,旁立渔翁。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赵)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
于是便有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它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商家重利,自不待言,于是“渔翁得利”便成了他们的祥瑞,是生意人通用的吉利图案。
嫦娥奔月/凤翔年画
一仙女飘飘飞入月宫状。
嫦娥,神话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吃后,遂奔月宫。此图也见于明清玉牌子。
踏雪寻梅/武强年画
风雪中一老人头戴浩然巾,骑驴过桥,手持梅花。“踏雪寻梅”是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事编写的。
孟浩然(689 —约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少年好学,酷爱梅花,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还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一首诗,王维私邀入内署,适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告,玄宗大喜,诏浩然出,诵所为诗《岁暮归南山》,玄宗以为孟无求仕之心,因放还。
孟浩然《留别王维》诗云: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麻姑献寿/平阳年画
麻姑是中国传说中有名的女寿仙。“麻姑献寿”是民俗年画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图中麻姑仙女手捧寿桃。
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神仙传》里说,有个东海人叫王方平,当过官,精通天文历法,其后弃官入山修道,成了仙人。王方平有个妹妹叫麻姑,顶上作髻,余发散垂至腰,甚美,是个漂亮姑娘,十八九岁,穿着绣花衣服,光彩夺目。她的本事有惊人之处:一是能穿着木屐在水面上行走,可与达摩祖师脚踩芦叶渡江相媲美;二是能掷米成丹砂(一说能掷米成珠)。
《神仙传》云,东汉桓帝时,仙人王方平降于徒弟蔡经家,召麻姑至,年十八九,她的手指像鸟爪,蔡经见后想:“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不料此念头立即让王方平和麻姑二位仙人知晓,遭了一顿鞭责。“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
据说麻姑是麻秋之女。麻秋为人猛悍,筑城严酷,督责工人,昼夜不止,唯鸡鸣乃息。麻姑有息民之心,乃假作鸡鸣,群鸡相效而啼,众工役得以休息。父知后,欲挞之,麻姑逃入山中,竟得仙而去。
民间传说中的麻姑故事谓麻姑逃入山中后,其父大怒,放火烧山欲置麻姑于死地。正巧王母路经此地,急忙降下大雨,将火熄灭。王母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对麻姑爱民之心大加赞赏,收下麻姑作为弟子并带她去南方的一座山中修炼,这座山就是南城县西边的麻姑山。
麻姑山中有十三泓清泉,麻姑就用此泉之水酿造灵芝酒。十三年酒乃成,麻姑也修道成仙。正好王母寿辰,麻姑就带着灵芝酒前往瑶台为王母祝寿。王母大喜,封麻姑为虚寂冲应真人。《麻姑献寿》年画就源于此典,常用于祈福祝寿之用。旧时祝女寿者多以绘有麻姑献寿图案之器物为礼品。见于明清年画、玉插屏及玉牌子。
麻姑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往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
五子闹弥勒/武强年画
弥勒佛,佛教大乘菩萨之一。图案为其与五个童子戏耍,取意阖家欢喜,其乐融融。
刘海戏蟾/杨柳青年画
“刘海戏蟾”的瑞图,也叫“刘海戏金蟾”,创作者实际上是把“刘海耍金钱”与“刘海戏蟾蜍”这两个故事糅合在一起,绘成刘海手执串有金钱的彩绳在逗弄一只三腿蟾蜍,所以此图亦可称作“刘海耍钱”,刘海便俨然成为财神的替身了。
古时的洛水,河宽浪急,常有摆渡船被风浪涡流卷翻的灾难发生。传说观音大师知道后,决意为人们在洛河上造起一座桥。为了筹钱,观音大师想出一个办法:化装成一个美貌的船姑替人摆渡挣钱。
王孙公子慕名而来,向她求婚。大师灵机一动,说谁把银元宝扔在她身上她就跟谁。其中一个叫韦陀的小后生在吕洞宾的帮助下,把钱掷在了观音大师身上。
大师为守信用,只好把这个小后生带回普陀山,安置在莲花宝座的对面,做一对永不拜堂的望门亲。吕洞宾知道后又来找乐,问韦陀何时能吃到他老婆的红蛋。
观音这才知当初是吕洞宾在其中搞鬼,于是又好气又好笑地说:“只要你日夜向我磕头诵经,我包你老婆请你吃红蛋!”此话被烧香的听见了,一传十,十传百,结果许多求生孩子的人都来向观音祈愿,还绘成“送子观音”祝祷。
送子观音/平度年画
天官赐福/武强年画
相传在北海岛上有块当年元始天尊修炼灵胎时遗留下的仙骨。星移斗转,这块仙骨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居然修炼成人形,并与北海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下三个儿子。
这三个儿子的法力日日增强,并为救老百姓与他们的外公作对。玉皇大帝知道他们是元始天尊的骨血后忙召他们去讲和,并许诺给他们加封神位。
消息传到下界,老百姓盖起了三官堂,时时祀奉,以求三尊神祀全力行使为他们赐福、赦罪和解厄的职能。其中以想求天官赐福致祥的愿望最为强烈,于是便生出了“天官赐福”的吉祥图案。
画中的天官,或怀抱如意以示称心遂意,或展示“纳福迎祥”等字样的条幅,通常又添绘一只蝙蝠飞翔在上方,表示天降吉祥,赐福人间。
“天官赐福”在本丛书的《中国门神年画经典》中有专题介绍,可以参照阅读,这里不再详述。
一团和气/桃花坞年画小版
一团和气/桃花坞年画
一团和气/滩头年画
一团和气/潍县年画
传说北宋著名学者程颢,一晚在佛寺偶尔从一尊佛像肚内得到一篇讲修炼的丹书。他照书所示,修炼不懈,不久便有返老还童、体放光华之相。
有人说他坐同一尊泥塑佛像,待人接谈,慈眉善目,浑是一团和气。后人据此传说,把程颢画成一个童子打扮、面目亲善的团形人像,双手展示一轴象征着业已失传的“丹书”的纸卷。
纸上书写“和气致祥”“和气生财”“和气吉祥”或“宝聚财丰”等字样,以此为企盼吉祥、和乐、圆满、生发的瑞图。
几个年画产地都有《一团和气》,桃花坞的最为著名。它刻画人物讲究,不仅外形讲究形似,而且神韵上传神。有人把苏州人比喻成《一团和气》上的那个胖子,虽在形体上有所差异,但在内心深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上却是和谐一致的。
滩头和潍县等地年画《一团和气》,都显得程式化,不如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中的胖子生动可爱。
钟馗接福/佛山年画
据《梦溪笔谈》《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记载,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赴骊山检阅军事演习回长安后,身体状况欠佳,旋发作疟疾,有热无寒,持续一个多月时间。御医和巫士费尽心机,全不见效。
后来李隆基梦到终南山的钟馗捉了一小鬼,他的疟疾霍然而愈。于是下令将吴道子所画钟馗捉鬼图镂版印刷,连同此图由来因果,广颁天下,让大家都在岁暮除夕时贴在家门上,“以驱邪魅,益静妖氛”。
自“钟馗捉鬼”后,其衍生出的“钟馗接福”“钟馗斩妖”“钟馗出行”“钟馗嫁妹”等其他多种“钟馗系列图画”也一概作驱邪禳解用。本丛书的《中国门神年画经典》中对此有专门介绍,此处从简。
民子山/潍县年画
传说朱元璋坐了天下后兵伐山东,许多无辜百姓惨遭杀害,一位老画工死里逃生,不忍一方百姓为明朝兵丁所杀,拿起画笔画出朱元璋出生的古佛寺。
画中画出朱元璋小时候给人放羊,与伙伴把牛宰了把牛头插在山腰上,主人找牛,他一拉牛尾巴,山神爷爷学牛叫,帮他说谎。
他还画了朱元璋民子山上装皇帝,弄假成真,以及刘伯温出山辅佐等,起名民子山。他在画上题写了“洪武本系是山东”等六句顺口溜,提醒朱元璋想想过去,不要对山东父老如此残忍。
这张年画通过正宫娘娘呈到朱元璋手里,朱元璋看了大发雷霆,命令李文忠捉拿送画人并斩首示众。马娘娘拉住朱元璋对着画一件件、一桩桩地讲,把朱元璋说得流下泪来,颁旨撤回伐山东的大兵。
包公上任/潍县年画
包公,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图中描写包公正在地里收割小麦,圣旨来,传包公进京上任,包公回首曰:“等我割完小麦再接旨。”
杨升好犬/武强年画
传说唐朝太和年间,广陵人杨升一天喝醉了酒,睡倒在荒草中。冬天草枯,有牧童烧荒,杨升不醒,他养的犬就反复到水塘沾湿身子,来卧湿杨升身边的枯草。
武强木版年画《杨升好犬》表现的就是这一主题。
武强木版年画中还有一幅《义犬救主》,画中题字曰:“杨升醉卧在松阴,牧童烧荒火近身,黄犬湿草救主人,传流万代古至今。”
另有年画中的题词是:“杨升好犬传古今,狗有湿草报主恩。”
十子闹喜/武强年画
十童子在双喜字上嬉闹,充满喜庆,此为结婚贴用的年画。
代代有余/高密年画
老渔翁带孙子钓鱼归来,手中有鱼,头顶有鱼,爷孙俩在一起,寓意代代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