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贰章

莲年有鱼

娃娃年画中的娃娃大多是表现功名的娃娃,如五子、三元等。还有一类娃娃年画是表现富裕吉祥的年画和古代生育题材的年画,如鱼娃娃就是这类年画的代表作。

鱼和“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富裕。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年画和吉祥图中,经常有鱼出现。胖娃娃、鱼和荷花莲叶,寓意为年年有余,也叫连年有余、莲年有余。

鱼娃娃也可叫莲花娃娃,很多莲花娃娃年画上都有一条鱼,同样,很多抱鱼娃娃年画中都有莲花,不仅是因为水中生长莲花,更因为莲花、鱼和娃娃在寓意上彼此关联。

抱鱼娃娃与骑鱼娃娃、观鱼娃娃等一起,构成了民间美术中抱鱼娃娃图案的一个大家族。为什么年画中有这么多抱鱼娃娃呢?这是因为中华传统吉祥文化中多以谐音隐喻,“鱼”寓“余”,取其“富贵有余”之意;且鱼产卵多,也隐喻繁衍多子之意。娃娃与鱼组合在一起,体现了人们希望多子多孙、幸福美满、富足有余的愿望。所以,各式各样的娃娃抱鱼出现在年画、剪纸、绣品、雕刻和瓷器中,流传千百年经久不息,深受广大民众欢迎。

中国鱼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鱼的形象作为装饰纹样,早已见于原始社会的彩陶盆上。商周时的玉佩、青铜器上亦多有鱼形。鱼与“余”同音,隐喻富裕、有余。年画多喜这个题材。

鱼和“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富裕。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年画和吉祥图中,经常有鱼出现。胖娃娃、鱼和荷花莲叶,寓意为年年有余,也叫连年有余、莲年有余。

鱼获得这种象征意义可从上古历史文化背景着眼来进行考察:初民的谋食方式及对司水鱼神的崇拜,使鱼成了丰收富裕的象征。

后来,鱼文化由民俗演变为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我国的彩陶上就出现了双鱼纹,以后各代有双鱼瓶、双鱼等。在我国古代建筑物或家用图饰上,常常可见一种八宝图的图饰,其中一宝即为玉鱼(双鱼),寓意吉祥。道教建筑物上八宝中的鱼则为金鱼,表示“坚固活泼,解脱坏劫”。

鱼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人们形成了一些关于鱼的观念,这种观念以各种形式体现在中华民俗中,处处可见鱼的踪迹。特别是每到春节,中国老百姓喜爱在居室中贴上各色各样的年画和吉祥图,以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过一个佳节。在这些年画和吉祥图中,有不少是以鱼为题材的。

江南水域多鱼,除夕团聚吃年夜饭,是中国人最神往的人间景象。这时,家家户户,不分家境好歹,无一例外,桌上总少不了一道菜肴──全鱼,大都是一条完整的青鱼。

除夕年夜饭,餐桌上必须有鱼,因为鱼“余”同音,年年有“鱼”,象征年年有余,生活富足。鱼是表现吉祥主题的重要题材,过年餐桌上的鱼是图个吉祥,图个喜庆。因此,每到过春节,人们喜欢买一尾活蹦乱跳的鲤鱼回家烹饪,当作除夕年夜饭的压桌菜。

当大家举筷伊始,一家便会虔诚地朗声道:“来来,大家来吃鱼──年年有余”。那鱼的头尾一般是不吃的,是谓“有余”也。

年夜饭的“鱼菜”,酒席上放鱼也是有讲究的,鱼头要对着贵宾或年长者,体现出尊敬老人和尊重贵宾的美德。宜全鱼忌切块。如鳜鱼,寓“富贵有余”;鲢鱼,寓“连年有余”;家鱼,寓“家家有余”。

当大家举筷伊始,一家便会虔诚地朗声道:“来来,大家来吃鱼──年年有余。”那鱼的头尾一般是不吃的,是谓“有余”也。

鱼的吃法也讲究颇多。在南方的一些地区,鱼是整个宴席的最后一道菜,它基本上是端上桌摆摆样子的,谁也不去吃它。这意味着,这条鱼是今年剩下的,应留给明年。

民间在举行婚宴时,也离不开鱼。但只能吃鱼中间身体的一段肉,鱼头和鱼尾应完好地保留下来,因为这是祝福新婚夫妇白头到老,“有头有尾”的意思。

老祖宗造字,就将“鲜”字归于“鱼”部(部首),而不入“肉”部,俨然将鱼当作“鲜”的极品。由此可见,中国人之爱鱼,千百年来,早成情结。

抱鱼娃娃年画流行并受到民众喜爱,与古代广泛的生殖崇拜有关,在古代民俗观念和民间绘画中,鱼不仅和“余”有关,还与性爱、生殖、生育和繁殖有关,这可以从以下几条线索考察。

第一,鱼是男子的象征,水是女子的象征,因此有鱼水情深和鱼戏水之说。

水是女子的象征容易理解,《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

鱼是男子的象征可以从一些民间传说、民俗故事和民间年画中寻找线索。如“鱼跃龙门”“鲤鱼跳龙门”“鱼龙变化”等,画中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一龙首鱼身的鲤鱼翻越于龙门之上,寓意科举及第、功成名就、飞黄腾达、青云得路、仕途顺利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似乎都与女子无关,因为古代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要“行不动裙笑不露齿”,别说跃龙门,就是小姐楼都不得逾越(在婚前)。

“鱼跃龙门”显然是雄性之举,且是极富阳刚的雄性之举。在这里,鱼是男子的象征。

民间年画中,如是单鱼在水中嬉戏,表明是男欢女爱,鱼是男,水是女。如是双鱼在水中嬉戏,同样是男欢女爱,只不过双鱼中有男女之别,为一男一女,水则成了情爱,相濡以沫嘛。

第二,鱼戏水和鱼水情往往有莲花和荷叶相伴,民间年画和剪纸中鱼穿莲图,就是一种男欢女爱的美丽隐喻,是生殖和生育的象征。

莲花是女子的生殖器和性器的隐喻,如送子观音是站或坐在莲花之上,莲花开处有生育。

第三,从古代典籍中一些涉及鱼的篇章考察,有鱼的地方,往往就有性象征和生殖隐喻。

如《三秦记》一书中写道:

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其中“云雨”或为巫山云雨,“天火自后烧其尾”或与古代年画中的“熄火图”涉性有异曲同工之妙,“乃化为龙矣”或为现代人所说的“女人造就男人”的方式。

西方绘画艺术中性的表现方式是直白而裸呈的,即使是东方很多国家,如日本、印度等绘画、雕刻艺术中的性表现方式,也往往是坦陈而明确的。中国年画中虽然也有箱底画和熄火图,但更多的是含蓄的隐喻和朦胧的暗示。

第四,从上古历史文化背景来考察鱼的性象征意义,线索就更加清晰了。

民间在举行婚宴时,也离不开鱼。但只能吃鱼中间身体的一段肉,鱼头和鱼尾应完好地保留下来,因为这是祝福新婚夫妇白头到老,“有头有尾”的意思。

初民的谋食方式及对司水鱼神的崇拜,不仅使鱼成了丰收富裕的象征,而且更多表现为性象征和生殖崇拜。

由水生殖信仰演化来的鱼生殖信仰及鱼本身繁殖力强的特性,使“鱼”在传统文化中染上生殖色彩和美丽的性色彩,成为婚姻、爱情的象征物或性爱隐语。

《诗经·陈风·衡门》描写:“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将鲤鱼与婚姻相联系,后世的鱼水合欢可能就由此而来。近代,有些地方在举办婚礼时,还有“鲤鱼洒子”的仪式,在新娘走出轿子时,男方的亲朋好友把铜钱往四下抛洒,于是鲤鱼成了祝殖祈育的祥瑞。

古人用鱼形木板做信封(藏书之函),用于传递书信,因此在古诗文中,鲤鱼又是友情、爱情的象征。

我国民间新婚洞房窗纸上也有双鱼戏水图等,表示夫妻和好、子孙兴旺和鱼水之乐。

第五,从鱼本身的生理特性考察,可窥见性爱隐语意味。

鱼的繁殖力强,因此很容易在民俗中成为性爱隐语,成为多子多福的意向,成为爱情和性爱的象征物。

鱼和莲花组合的年画、剪纸和刺绣等,是以鱼比男,以莲比女,有鱼戏莲、鱼穿莲、鱼钻莲等图样,隐喻男女性爱与生殖繁衍,含蓄地用图样语言表达了人类大欲,如果不使用鱼和莲的性爱隐语来表达,直白的表达可能是羞耻的,乃至是罪恶的,而采用暗示的性爱隐语,既表现了主题,又充满了美感,真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

莲花最恰当地表现了古代人“多子多福”的梦想,从画面看来,莲花绽放,表现婴儿初生,如花似玉,欣欣向荣,寓意孩子的生命、生长和前程。

第六,从鱼的象征性的文化源流考察,双鱼之戏,是纯真而含蓄的性爱诉求。

鱼的性象征寓意由民俗演变为艺术,又从艺术升华并丰富了民俗,这期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远古时代,岩画中就有大量的鱼图案存在。早在新石器时代,鱼图案就是成双成对的,如我国早期彩陶上就大量出现了双鱼纹,以后各代有双鱼瓶、双鱼等,最后发展到青铜器、石雕、木雕、绘画、剪纸等艺术品,都有双鱼图纹大量涌现,直到成为年画中最多的动物祥图。

为什么取莲花娃娃表现生育而不是其他吉祥物呢?因为莲花结莲蓬,莲蓬中有子,不仅有子,还有很多子,而古代人把多子理解为福,孩子越多,福气越大,“多子多福”俗语就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写照,这一理念的反面是无子无福,不仅无福,还是最大的罪过——“不孝有三,无后乃大”,说的就是无子是最大的罪过。

莲花最恰当地表现了古代人“多子多福”的梦想,从画面看来,莲花绽放,表现婴儿初生,如花似玉,欣欣向荣,寓意孩子的生命、生长和前程。莲花本身很美,色彩绚丽,自然成了古代人福的吉祥象征首选,于是,莲花图配上胖娃娃,成了古代流行的福娃年画。

所以,有鱼也有莲花的《莲年有余》年画,并不仅仅是期盼富裕,还期盼“多子多福”。

莲年有鱼/清

童子坐莲,抱一鲇鱼,背后两朵莲花。

莲花的“莲”和连年的“连”谐音;“鲇”与“年”同音,而鲤鱼、金鱼等“鱼”和有余的“余”谐音。该年画表示年年有余,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

莲年有鱼/清

在生活贫困、朝不保夕的社会里,“有余”成为人们最大的追求,年画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

莲年有鱼/清

莲年有鱼/清

年画《莲年有鱼》即《连年有余》,在古代这是畅销年画,木版年画的各种形式几乎都有这个题材。这类年画一般是将人们喜闻乐见的娃娃和鱼、莲花等组合在一起,靠谐音表达主题。

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挂一张儿童抱鲤鱼的年画,既表达欢庆之情,又图来年吉利。

有些年画中还有用鱼、爆竹、民间玩具等寓意年节的到来。在中国,无论城乡,把这愿望形之于图画的习惯,至今还很时兴。

莲花生人/清

《莲花生人》年画形象地表现了莲花与人类生殖文化的关系。初夏时,当荷花在田里的荷叶中绚丽地盛开,莲蓬只是荷花的花心,娇小嫩黄,藏于美丽繁荣的花瓣之中。盛夏之后,荷花的花瓣渐渐脱落,便会变成一只只碧绿的莲蓬。

中国人对莲蓬的喜爱自古有之,观音盘坐的莲花座,就是荷花的花心——一只硕大的莲蓬。古乐府《子夜夏歌》有:“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莲蓬里多含莲子,而莲子是“连子”的谐音。莲蓬包含了多个莲子,古人寓意为“多子多孙,子孙满堂”。

古代生殖文化中,突出的就是莲花崇拜,古人认为人类是从莲花绽开处生出来的,这在古代年画中有所反映,高密年画中的《莲花生人》,就是生殖文化中莲花崇拜的表现。莲花不能生人,只有女人才能生人,从何处而生?如何才能生人?当然莲花的象征义是隐秘而又明白的。

莲花生人/清

类似的还有麒麟崇拜。古人认为麒麟是瑞兽,可以送子,因此古代年画中还有大量麒麟送子的年画,而且是畅销年画。

莲花开处婴儿出生,这本身就是一个诗意意向,表达了对新生儿出生的美丽遐想和吉祥寓意。

年画《莲花生人》有双重寓意,画面上有鱼、有莲花、有娃娃,也寓意“莲年有鱼”或“连年有余”。

莲年有鱼/杨柳青年画

中华民族对于鱼的宗教崇拜要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的原始人类临水而居,鱼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对鱼的崇拜,反映了原始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拜之情,这反映在类似半坡遗址出土的鱼面网纹盆等的古物上。

母系氏族社会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上,都绘有或刻有鱼纹,据闻一多、赵国华、傅道彬等人研究,鱼是女阴的象征。首先,鱼的轮廓与女阴的轮廓相似;其次,鱼腹多子、繁殖力强。传统年画中,常有一个穿红兜肚的男孩,骑一尾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反映祈望子孙绵延和丰收的主题;还有鱼穿莲,明显是男女性爱的隐喻。

莲年有鱼/杨柳青年画

以鱼为图腾的生殖崇拜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鱼与生殖崇拜的论据首先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鱼纹,如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盆,以及人面鱼盆,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些鱼纹只是一些很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并不很形象具体的鱼形,因此也称不上什么美感。

但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和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他们当时是临水而居,鱼是他们的主要食物与生存的保障,没有鱼就意味着死亡。这种状况决定了他们对鱼的崇拜,把它作为美的象征。

莲有余利/杨柳青年画

年画和吉祥图中鱼大部分以鲤鱼和金鱼展现,因为“鲤”与“利”谐音,“金”则表示财富,所以它们就常和生意联系在一起,用来象征生意中受益和赚钱。

杨柳青年画《莲有余利》中胖娃娃组合鲤鱼构图,娃娃左手持莲,周围开满莲花,“莲”谐音“年”;娃娃骑在鱼上,“鱼”谐音“余”;娃娃右手持蛤蜊,“蜊”谐音“利”。寓意年有余利,岁岁富足。

芙蓉莲余/杨柳青年画

芙蓉寓意荣华富贵,莲花和鱼寓意年年有余,和“莲有余利”的寓意一样,都是对富裕生活的美好向往。

莲年有鱼/杨柳青年画

古人崇尚那些多子、生命力强的自然物,并赋予它们以神性,使之发展为“多子、贵子”的象征生命的吉祥物。石榴、葫芦、莲子、瓜果、蛙、鱼、鸟等作为生殖信仰的常用吉祥物,成为民间艺术中最常用的形象。对鱼、青蛙、甜瓜等的崇拜,就是对女性的崇拜,而对小鸟的崇拜则是对男性的崇拜。这些吉祥物象征着民众对吉祥、丰产的美好祈愿。

儿童得鱼/潍县年画

富贵有鱼/潍县年画

闻一多认为鱼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图腾,他于20世纪40年代撰写的《说鱼》一文中写道:“鱼在中国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

闻一多《说鱼》一文指出:中国人从上古起以鱼象征女性,象征配偶或情侣。闻一多认为,鱼的这一象征意义起源于鱼的繁殖力最强,且与原始人类的崇拜生殖、重视种族繁衍直接相关。

学者赵国华也说鱼外形像女阴,蛙腹像女性肚子,他认为:“从表象观察,是半坡先民崇拜鱼类;从深层分析,则是他们将鱼作为女阴的象征,实行生殖崇拜,其目的是祈求人口的繁盛。”赵国华所著《生殖崇拜文化论》一书,论证了在母系氏族社会的中期,远古人类以鱼象征女阴,象征女性身体的一部分。

莲年有鱼/潍县年画

古人以鱼象征女性生殖器,并且应运诞生了一种祭祀礼仪——鱼祭,用于祈求人口繁盛。女性们在举行仪式后,还要食鱼,以为吃鱼下肚,便可以获得鱼一样旺盛的繁衍能力。半坡彩陶上人面鱼纹口边衔鱼,便是半坡先民鱼祭时吃鱼的写照。

莲年有鱼/潍县年画

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人们只以鱼象征女阴,象征女性身体的一部分。大约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鱼又具有象征女性的意义。

其后,鱼再进一步具有了象征男女配偶、情侣以至于爱情的意义。于是,鱼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吉祥物。

因为鱼多子,生殖力强,鱼的形状尤其是双鱼的形状很像女性的阴部,故在母系氏族社会里,鱼常被绘制在彩陶等器皿之上作为纹饰,是生殖崇拜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鱼的象征意义逐渐发生了变化。

莲年有鱼/潍县年画

鱼和莲花的组合图案在民间年画和民间剪纸中常见。民间流传的传统吉祥图案中,常见的除了双鱼相交,还有鱼穿莲、吐子、吐水的表现,很多专家认为鱼代表的是男子,莲代表的是女子,鱼莲合一,象征着男子的性器官和性行为,它隐含的是男女交欢的情景;而仰浮水面或腹出莲花的鱼形,多象征女子的性器官和性行为。

莲年有鱼/杨家埠年画

中国的远古先民同时还将多种植物作为女性生殖器象征,如桑、梅、花椒、木瓜、桃、李、杨、蔷薇、芣苢、蘩、菝、荑、蓬、芍药以及菊科的蓍草等,荷花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并不具代表性、普遍性。而明清以后的剪纸艺术中,莲花成为中国剪纸艺术中代表女阴最广泛的素材。

莲花是女子或女阴的象征,具有“藕复萌芽,辗转生生,造化不息”的生育功能。在古代的生育崇拜中,由于鱼产卵多多,人们就借鱼来祈求多子多福或借鱼来谋求社会人多势盛,于是,也就产生了用多子的莲蓬、荷花、童子与鲤鱼组合成“鲤鱼戏莲”“鱼戏莲”“鲤鱼闹莲”“莲里(鲤)生子”“童子抱鱼”“鲤鱼撒子”等图案,其实就是男女交合、阴阳相交、期盼多子的写照,多用在婚礼和生子的喜庆场合。

莲年有鱼/潍县年画

如果鱼和莲共同出现时,鱼象征男性,莲则象征女性。人们之所以以鱼来喻男,就是因为鱼有巨大繁殖力;以莲喻女,是因为莲的花形似女阴,莲蓬的产子似女性的生产,莲的美又如女性的形体的美。

因而,以莲喻女在中国形成了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汉乐府民歌《江南》中有采莲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表现男女相悦嬉戏的情诗。古人也用莲象征爱情,用鱼代表情侣,所以《乐府古题要解》说:“江南古词,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闻一多解释说鱼和莲“是隐语的一种”,隐语“是借另一事物把本来可以说得明白的说得不明白点”,“这里是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实等于说男与女戏”。

年年有鱼/潍县年画

年年有鱼/潍县年画

潍县年画《年年有鱼》中的鱼是鲤鱼。“鲤”与“利”谐音,因此,我国民间习俗常把鲤鱼视为“财神”。

古代每到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乡间里巷就有人在黎明时分挑着担子,在盆里盛着小鲤鱼,一边走一边敲着小锣鼓,嘴里喊着:“财神爷来了!”于是家家户户赶紧把门打开表示欢迎,送给来人一个红封包,对方就送上一条活鲤鱼。

民间的艺术家们用象征手法描绘了《莲年有鱼》或《年年有余》这样的年画,采用了“余”与“鱼”的谐音,从而在画面上绘出了大鲤鱼的形象。

年年有鱼/杨家埠年画

年年有鱼/杨家埠年画

鲤鱼的文化含义丰富,鲤鱼代表“利”的习俗广为传播,乃至今日在广东、香港等地,不管是公司、酒楼开张,还是遇上乔迁之喜,都习惯请风水先生带上“罗盘”测过方位,恭敬端庄地摆上一缸锦鲤。

这众锦鲤里,必然有一至数尾全身乌黑、肚皮金黄被称为“铁包金”的,锦鲤有“进利”之意,“铁包金”自然是肚里有黄金,即意味着发财。

因“鲤”与“利”谐音,“鱼”与“余”谐音,“渔翁得利”“富贵有余”“吉庆有余”等吉祥图案中的纹图都是鲤鱼。

劳动得鱼/杨家埠年画

从《劳动得鱼》年画风格来看,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创作的一幅年画,歌颂了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新思想。

从构图来看,显然这是一幅借鉴传统抱鱼娃娃图的新年画,几乎没有什么创新,有变化的是娃娃脸上充满了喜气洋洋的笑容,比起传统的《莲年有鱼》年画中的娃娃脸上千篇一律的呆板表情,《劳动得鱼》的娃娃脸上有了神采飞扬的表情,由静态变成动感,生动起来,表现力大大增强。

劳动得鱼/杨家埠年画

儿童得鱼/杨家埠年画

儿童得鱼/杨家埠年画

莲年有鱼/杨家埠年画

旧时新春初四日,人们流行以活鲤鱼拜门。这一天从早到晚,都有人手提一条用红绳吊起的生猛鲤鱼,到各家门口叩拜,一边拜,一边唱鲤鱼歌:

鲤鱼合合口,金银来到手。鲤鱼碌碌眼,百病无侵犯。鲤鱼头,祝你全家福禄寿。鲤鱼鳃,长年兴旺永无衰。鲤鱼鳞,生意兴隆多利润。鲤鱼肠,谷米顶到梁。鲤鱼游,祝你今年起高楼。鲤鱼心,朝进白银晚进金。鲤鱼蛋,餐餐九味(菜)白米饭。鲤鱼摆摆尾,年头好到年尾。大生鲤,大生鲤,今年好运属于你!

唱到最后一句,声音特别高。至此,户主点爆竹,给利市,唱歌的便到别家唱去了。直到今天,在广东鹤山等地乡间还流行这一习俗,但简化了,不唱鱼歌,只念一句祝词:“大生鲤,大生鲤,你家年头好到年尾!”

鱼龙变化/杨家埠年画

鱼龙变化/杨家埠年画

鱼和龙很近,仅仅一门之隔,所以有鱼龙变化之说。鲤鱼跃龙门,就是因为跃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没有跃过的还是鱼。

富贵有余/杨家埠年画

富贵有鱼/杨家埠年画

富贵有余/平度年画

平度年画《富贵有余》中,一小孩骑在鱼身上,莲花绽开,莲蓬多子,寓意富贵有余。

杨柳青年画中也有《富贵有余》图,内容为一小孩骑在鱼身上,肩上扛一葫芦倒水,下面有金元宝,上面是凤凰铜钱在飞,寓意富贵有余。

而在平阳年画中,一妇人手里提着鱼,称之为“富贵有余”。

吉庆如意/平度年画

平度年画中的《吉庆如意》和《富贵有余》是一对抱鱼娃娃年画,从画面构图看,属于莲年有鱼类,画面上写的“吉庆如意”和“富贵有余”不过是吉祥语。

《吉庆如意》上的鱼是鲶鱼,又叫鲇鱼,体狭长侧扁,无鳞,滑而多黏质,大口大腹,嘴边有触须。“鲶”与“年”同音,所以“吉庆如意”也可以作“年年有余”和“年年大吉”解。

类似的《年年大吉》年画图也有画两条鲶鱼、橘和鸡,与娃娃一起寓意“年年大吉”。两条鲶鱼喻“年年”;橘,柑橘,“橘”与“吉”谐音,喻吉利;“鸡”与“吉”谐音,亦喻吉利。“年年大吉”,寓意年年都是吉利充盈。

北方贴《吉庆如意》《抱鱼娃娃》年画表示年年有余、年年大吉,南方乡村习俗,用红绳吊起的生猛鲤鱼拜年,寓意一年吉利。

鱼引钱龙/平度年画

鱼引钱龙/平度年画

画面上没有龙,但有鱼,画名却有龙,给人以想象,无声胜有声,鱼就是龙,龙就是鱼,寓意鱼可变化为龙。

《鱼引钱龙》图下有铜钱,寓意引进钱龙,财富源源不断。

莲年有鱼/开封年画

莲的原始意象即原型是位生殖女神,到后来,人们不再强调它的繁殖意义,而只注重它的美的意义,莲也就成了美女的象征。

印度先民也以莲花象征女阴,这是由于莲花的花瓣与女阴的外形相似,故以莲花象征女阴,因为莲蓬多子,这种愿望同中国远古的生殖崇拜完全吻合。因此,印度古代的生殖崇拜表现物,随同佛教传入中国后,便同佛教自身一样,在中国生根发芽,广泛移植。

佛教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有学者用六个汉字翻译为:神!红莲之珠,吉!

红莲之珠是佛教传来的图解并表现六字真言的艺术形象,下为一朵灼灼怒放的红莲花,内含一个丰硕多子的莲蓬,上有一颗光焰闪烁的宝珠。这颗宝珠内又有一朵“红莲花”,“红莲花”内又有一个“莲蓬”,“莲蓬”上又有一颗“宝珠”,生生不息。

莲年有鱼/开封年画

“红莲宝珠”之形,也是用以作为祈求生殖繁盛的膜拜神器。

中国传统年画和剪纸艺术的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与“红莲宝珠”明显一致,大量的鱼与莲花的图案在明清时期的民间流行,此时的鱼与莲花构图已脱离生殖崇拜,只留下潜藏于民众心目中祈求宗族繁衍和生活富裕有余的美好愿望。

连年有鱼/武强年画

鱼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每到春节,中国老百姓喜爱在居室中贴上各式各样的年画和吉祥图,以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过一个佳节。在这些年画和吉祥图中,有不少是以鱼为题材的。

鱼获得这种象征意义可从上古历史文化背景着眼来进行考察:初民的谋食方式及对司水鱼神的崇拜,使鱼成了丰收富裕的象征。而由水生殖信仰演化来的鱼生殖信仰及鱼本身繁殖力强的特性,使“鱼”在传统文化中染上生殖色彩,成为婚姻、爱情的象征物或性爱隐语。我国民间新婚洞房窗纸上也有双鱼戏水图等,表示夫妻和好、子孙兴旺和富贵长乐。

莲年有鱼/武强年画

鱼在民俗中代表了一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它起源于原始人对鱼的崇拜。早在上古时代,鱼就打上了民俗的烙印,成为瑞应之一。《史记·周本记》上载有周王朝有鸟、鱼之瑞。

在中国民俗文化中,鱼是富庶、繁荣的象征,有关鱼(菜)的图纹、成语、典故数不胜数,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以示珍贵,“行有车,食有鱼”,表明身份和特权。

在民俗中,“鱼”与“余”同音,又象征吉祥物,如鲤鱼,寓“得利有余”;鲢鱼,寓“连年有余”;鳜鱼,寓“富贵有余”。鱼代表吉祥,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情结。

连年有鱼/开封年画

鱼是表现吉祥主题的重要题材。由于鱼与“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的“余”字谐音。逢年过节,喜寿宴席,鱼是不可缺少的,可谓无鱼不成宴,寓意“年年有鱼、十全十美”。

特别是除夕吃团年饭,鱼几乎是不可或缺的菜肴。全家人团聚吃鱼,寓意“洪福延绵,年年有余(鱼)”。又因鲤鱼的“鲤”字与“利”谐音,过年吃鱼又多用鲤鱼,取“年年得利”的吉兆,象征年年有余,生活富足。

辞旧迎新之际,谁不希望家有余粮、家有余钱呢?谁不希望年年如此呢?由年年有余(鱼)这个细节可看出,中国人一直是一个生活在希望中的民族。

富贵有余/凤翔年画

鱼在民俗中几乎无处不在,“吉庆有余”作为民俗文化典型的标志,其中少不了鱼。在中国结挂饰中,常见人们把鱼编在其上。中国结是护身符文化,吉庆有余(鱼)是必不可少的选题。

鱼在给人们带来美味的同时,也启迪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丰富了民俗文化,投射着中华民族的信仰。从捕鱼、养鱼、吃鱼,发展到赏鱼、写鱼、说鱼、唱鱼,都极大丰富了鱼文化的内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鲤为瑞的吉祥观念。据《太平御览》卷九三五引《风俗通》记载:春秋时,孔子的夫人生下一个男孩,恰巧有人送几尾鲤鱼来(一说国君鲁昭公就拿了一条鲤鱼去贺喜),孔子“嘉以为瑞”,于是为儿子取名“鲤”,以“伯鱼”为字,以志纪念。

可见,以鲤为祥瑞的习俗,在春秋时已经普及,这与《史记·周本纪》关于周朝之兴有鸟、鱼之瑞的记载是吻合的。

莲年有鱼/绵竹年画

莲年有鱼/高密年画

莲年有鱼/高密年画

万事如意/高密年画

古典文学中有大量关于鲤鱼的描写,《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描写鲤鱼与婚姻相联系,后世因以“鱼水合欢”祝福美满姻缘。

莲年有鱼/高密年画

莲年有鱼/高密年画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描写鲤鱼的句子明白晓畅、十分具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是称书信为“鲤素”的由来。也正因为将书信作为“鲤素”这一风俗的缘故,唐人寄书信,常以尺素结成双鲤之形。

鲤鱼还与鸿雁一样,是古代传递书信的使者。唐代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中写道:“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莲年有鱼/高密年画

中国人春节时供奉千年的有“鱼”,原来都是用鲤鱼,从唐朝开始,有所改变,因唐朝皇帝李姓,“李”与“鲤”谐音,因而举国禁止捕食鲤鱼。

鱼“姓”了皇帝的姓,皇室之中以鲤为佩,兵符也改用鲤符。皇帝和达官显贵,身上都佩有鲤形饰物,朝廷发布命令或调兵遣将,皆用鲤鱼形状的兵符(即“鲤符”)。

同时,唐朝法律还规定:得鲤鱼不论大小,只准放生,不得杀食,敢卖鲤鱼的人要遭六十杖责。于是,民间不得不以鲤为讳,改称鲤鱼为“我鲜公”,百姓捕到鲤鱼必须放生,谁出售鲤鱼就得受罚。

这一条规定也叫“道不食鲤”,原本是道家的规定,认为鲤鱼能成龙,身上有36片鳞,每片鳞上有个黑点,说明鲤鱼是崇拜太阳的,故称为“赤鲤公”,吃了就要遭到天谴。

莲年有鱼/高密年画

莲年有鱼/高密年画

在唐代,老百姓置办年夜饭,必须用别的鱼类代替,而不能用鲤鱼,否则是违法的,要吃官司的。鲤鱼交了好运,百姓可倒了大霉。

唐玄宗游漳河,亦曾见赤鲤腾跃,“灵皇之瑞也”。他老人家一高兴,就给鲤封了个爵位:“赤公”,并且下令写进“宪法”里。

鲤鱼仿佛成了唐朝李姓皇帝的“远房亲戚”,不仅无人敢慢待,在世俗中的知名度乃至荣耀,似乎列于将相之上。

大约由于这个原因,中国年画和剪纸艺术中的鱼的隐含象征就由阴转阳,从女性转化为男性了。唐代的出土文物中,鲤鱼的造型极为少见,大概就是由于唐代鲤鱼身价倍增,飞黄腾达到不准食用和买卖的地步,而成为“皇鱼”了。

直到李唐政权垮台后,鲤鱼才重新成为食物,端上百姓的餐桌。

年年有鱼/高密年画

鱼跃龙门/高密年画

鲤鱼跃起,持莲娃娃坐在鱼上,寓意鱼跃龙门,也称为鲤鱼跳龙门。有的图画是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或一龙首鱼身,一鲤鱼翻越于龙门之上。

此图有多种画面,绘得简单的只有一条鲤鱼跃起,或下面有荷花。绘得生动一些的有娃娃骑鱼画面。

绘得丰富复杂的图画中,一龙门居水中,上有一鲤鱼飞腾而过,下有鳜、鲢、鲫等鱼作欲跃之势,龙门梁脊上,挂鲇鱼、青虾各一,喻黏滑或披坚执锐者,只得点额暴鳃之后果。

《三秦记》一书中描述:

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莲年有鱼/高密年画

《三秦记》写:“江海鱼集龙门下,登者化龙,不登者点额暴鳃。”

《后汉书·李膺传》:“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这类年画寓意科举及第、功成名就,常在民间年画、剪纸、木雕及刺绣品上应用。其题材源于古代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传说凡是能跳过龙门的鲤鱼,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的额头,都是没跳过龙门之鱼。

我国民间“鲤鱼跳龙门”传说中的龙门,又名禹门,在陕西韩城北约30公里处,跨越黄河东西两岸。

我国古代把考上进士称为登龙门,寓意飞黄腾达,仕途顺利,功成名就。“鲤鱼跳龙门”还常常用来形容那些经过艰苦奋斗而改变了地位和状况的人。故而,鱼跃龙门也称鱼龙变化,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

此年画也有双重寓意,有鱼有莲,也可作为莲年有鱼。

戟磬有鱼/凤翔年画

吉庆有鱼在凤翔年画中名为《戟磬有鱼》,图案为一戟一磬一鱼,用莲花童子串联这些物品,借“戟”(吉)、“磬”(庆)、“鲤鱼”(余)的谐音取意,组成一幅吉祥图画,谐音寓意吉庆有余。

此年画人物设色喜庆吉祥,线条细腻雅致,背景单纯,但层次丰富,有很强的装饰美感。

戟是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

吉庆有余是旧时农历新年,人民大众企盼生活幸福,钱财、粮食充足的一种吉利美言。

戟磬有鱼/凤翔年画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三枚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年号、华表与鲜花;背面图案均为吉祥图案——吉庆有余,一个胖娃娃抱着一条大鲤鱼,背景是荷花、荷叶,童子背后插戟。

这三枚银币分别为5盎司,面值50元;1盎司,面值10元;0.5盎司,面值5元。

1998年,又发行两枚彩色吉庆有余纪念银币,图案与前基本相似,面值分别为10元、5元,并发行0.1盎司的彩金币吉庆有余,面值10元,形成“吉庆有余”纪念币系列。

这一系列吉祥钱币“吉庆有余”,上面的图案就是民俗中所说的三尺童儿戏赤鲤的形象,是我国最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吉庆有余的传统吉祥图案,溯其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汉代时,黄河边上有个贫苦的孤儿,名叫吉庆,靠背纤为生。他天生一身好水性,但从不捕捉黄河鲤鱼卖钱维生,人们都取笑他是“吉痴”。

一晚,吉庆梦见一个身穿红袍、衣上无缝的小孩向他奔来,连呼“救命”,刚欲牵其手时,就醒过来了。

天亮后,吉庆又去河边准备拉纤,正在河滩上收拾纤绳,忽然看见有条大水蛇向一尾正在浅水中戏耍的赤鲤蹿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吉庆弯下腰来,出手一抄,从水蛇口前救下了赤鲤。

那赤鲤就在他手上仰脖张嘴、鳃片儿一鼓一收的,像是有话要说。吉庆猛然想起昨晚上的梦,心有所动,忙把它捧回自己那间搭在河岸上的草棚里,用盛水罐养了起来,还喂了它一点面饼屑。

傍晚,背了一天纤绳的吉庆疲惫不堪地回到草棚内,便先去看那尾赤鲤。咦,水罐里赤鲤不见了,却整整齐齐地摆着四个赤金元宝。每个金锭下都刻有四个字,合起来是“九登禹门,三游洞庭,愧不成龙,来富吉庆”。

吉庆有鱼变富的故事传开后,可把人羡煞,都想方设法去弄尾赤鲤来喂养,人们称赤鲤为“元宝鱼”。

时间一长,“有鱼”化为“有余”,依然是祈盼富裕的祝颂之辞。难觅赤鲤的人,就贴瑞图替代,或绘童子执戟挂磬,抱鱼嬉戏,以“戟”谐“吉”,以“磬”谐“庆”;或者再添莲叶,那就叫“连年有余”了。

戟磬有鱼/高密年画

戟磬有鱼的年画样式较多,有的年画的画面中心为一白胖童子,胸前佩戴一如意长命锁,右手执戟,左手握磬,磬下悬挂一对鲤鱼,举足起舞,一幅欢笑可爱的神态。

童子背后衬一黑底填花的大“福”字,画幅最外边四周边框绘有葫芦如意花样,四角上各画一只红蝠。

还有一磬双鱼,一童子击磬、一童子持鱼者,皆寓意吉庆有余。

吉庆有鱼年画也有以正方菱形构图的,更富有动感。这类年画因过去常常张贴在影壁灯的后壁,所以又称作“福字灯”。 jTeFVgHBe0v0X1exxjSeYWDop15em2F6YU4+WTrXsysODdiT4LaEnG0u9Oyv7k4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