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本名姜尚,出生在商王朝。他出身寒微,前半生在外求学多年,满腹经纶,三韬六略无所不通。当时商王朝已经腐败不堪,他历经坎坷,穷困潦倒,一直飘游不定,英雄无用武之地。就连老婆也嫌弃他,最后离他而去。
后来,他听说西岐周文王贤明,便迁移到渭水附近隐居起来,观察风云,等待时机。
姜尚每日在渭水河边垂钓,但是他的鱼钩是直的,上面也没有鱼饵。有一天周文王经过,看到这一幕便好奇地上前询问。经过攀谈,周文王发现姜尚是一个目光远大、学识渊博的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在政治、军事方面都颇有见地,便邀请姜尚辅佐自己。终于,“姜太公钓鱼”,钓到了周文王。关于这个故事,也流传下来了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周文王死后,姜尚又成了周武王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更是西周的开国元勋,被周武王尊为“相父”。姜太公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也是齐文化的创始人。
世称太公八十遇文王/高密年画
姜太公钓鱼/开封年画
周文王是一位英明的君王,他礼贤下士,因此许多才俊之士如太颠、闳夭、散宜生、辛甲等纷纷前来投奔,连邻近的诸侯小国也都来臣服。但他觉得自己身边虽是人才济济,却缺少一个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帅才。
周文王天天想着寻访贤人辅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夜里,周文王梦见一只生有双翅的熊飞进自己的怀中。惊醒后,周文王召大夫散宜生详解,以周易卜算,占卜的结果是得贤之兆。周文王访贤心切,次日就坐上车,带着卫队出发了。来到渭水边,看见一个七八十岁、须发斑白的老人坐在河边。老人对走过的车马卫队视而不见,稳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钓鱼,口中还念念有词。周文王再向前一看,发现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挺远,而且鱼钩是直的,上面也没有鱼饵。文王觉得此人非比寻常,于是就和他攀谈起来。
飞熊入帐/开封年画
渭水河/潍县年画
交谈中文王得知老人名叫姜尚,即后来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姜太公。文王发现姜尚谈吐非凡、学识渊博,兵法战策无所不通,便高兴地恳请其辅佐自己。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曾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周文王在世时,周公就很恭敬孝顺,不同于别的儿子。到武王即位时,他辅佐武王伐纣,之后武王封他到鲁地,称为鲁公。他没有前往封地,而是继续留下辅佐武王。武王死后,又辅佐成王。
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成王的病果然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
他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文王率太子至,太公慨然就道/高密年画
周公吐哺一词形容礼贤下士,语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朝把鲁地封给周公,周公派自己的儿子伯禽前去管理。临行时,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天下来说,我的地位也算很高了。可是我常常洗一次头要多次握住头发,吃一次饭多次吐出口中的饭,赶快出来迎接来访的客人,即便这样仍害怕错失天下的贤士。希望你到了鲁国,不要以自己的地位而待人傲慢。”
渭水访贤/武强年画(年画上的“武王”系“文王”之误)
渭水河/开封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