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春节)时张贴的画。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特别是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众,对年画应该非常熟悉。富贵娃娃、吉祥狮虎、祥瑞牡丹、神话故事、历史人物等,栩栩如生的形象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伴随着人们的永久记忆。
年画反映着民间的生活风俗、人们的虔诚信仰、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其中包蕴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故事。海天出版社决定将这些经典故事分门别类,结集出版,既是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同时也是从中挖掘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这套“非遗·年画读书课系列”共六册,每册一个主题,分别为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以及大同。丛书中的年画均源自沈泓编著的“非遗·中国年画经典系列”,遴选工作也由沈泓先生亲自完成。沈泓多年致力于中国年画的考察、保护和抢救工作,整理了大量与年画有关的资料,撰写和出版了很多相关方面的文章和专著,是“中国收藏木版年画最多的收藏家”,也是“写作出版年画专著最多的学者”(孙建君语,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由于他在这方面的众多成果和突出贡献,所遴选的年画基本上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一点,我们翻开每一册书就可以感受到。
这套丛书除了年画部分,更重要的是与年画相关的经典故事的讲述,以及相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挖掘和阐释,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结合。这部分工作主要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语专委会”)组织相关人员完成。
中语专委会成立于1979年,是教育部门最早成立的学会组织之一。在将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吕叔湘、刘国正、张鸿苓等前辈的努力下,中语专委会团结了一大批语文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逐步形成了“以研究学术立会、以服务教师为本、为语文教育建言献策”的发展理念,在业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该套丛书的撰写工作,中语专委会主要邀请了北京、广东、江苏等地的优秀教师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部分语文教材编写人员共同参与完成。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爬梳整理,认真选择,精心撰写,以飨读者。本套丛书每册包括若干章节,大多数章节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来龙去脉”,围绕主题讲述故事始末、渊源、发展和变迁等,既尊重历史又注重趣味,力求让读者在活泼有趣的语言叙述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二是“知识广角”,是对故事的扩展、延伸、迁移,有的是相关故事,也有的是与故事或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其他知识等;如果是文学作品,还会附一定的赏析文字,广博的视野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点悟·絮语”,简要阐释年画主题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对个人自身的引导,从而对传统文化去芜存菁,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又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从中受到熏陶,得到教益。
众所周知,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命题;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同年教师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北师大师生时指出“应该把这些经典(指传统文化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些都对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学段安排、师资建设、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将其作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要求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执行。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以年画为纲,梳理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其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自明。
丛书即将付梓,特作此序!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王本华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