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毅
楚襄王既游云梦,使宋玉赋高唐之事
。将置酒宴饮,谓宋玉曰
:“寡人欲觞群臣,何以娱之?”
玉曰:“臣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
。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
,听其声不如察其形
。《激楚》、《结风》,《阳阿》之舞
,材人之穷观,天下之至妙。噫,可以进乎?”
王曰:“如其郑何?”
玉曰:“小大殊用,郑雅异宜
,弛张之度,圣哲所施
。是以《乐》记干戚之容,《雅》美蹲蹲之舞
,《礼》设三爵之制,《颂》有醉归之歌
。夫《咸池》、《六英》,所以陈清庙、协神人也
。郑、卫之乐,所以娱密坐、接欢欣也
。余日怡荡,非以风民也,其何害哉!”
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惟惟。”
夫何皎皎之闲夜兮,明月烂以施光
。朱火晔其延起兮,耀华屋而熺洞房
[1]
。黼帐袪而结组兮,铺首炳以焜煌
。陈茵席而设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觞
。腾觚爵之斟酌兮,漫既醉其乐康
。严颜和而怡怿兮,幽情形而外扬
。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
。简惰跳踃,般纷挐兮。渊塞沉荡,改恒常兮
。于是郑女出进,二八徐侍
。姣服极丽,姁媮致态
。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
。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
。珠翠的
而炤耀兮,华袿飞髾而杂纤罗
[2]
。顾形影,自整装。顺微风,挥若芳
。动朱唇,纡清阳
。亢音高歌为乐方
。
歌曰:摅予意以弘观兮,绎精灵之所束
。弛紧急之弦张兮,慢末事之
曲
[3]
。舒恢炱之广度兮,阔细体之苛缛
。嘉《关雎》之不淫兮,哀《蟋蟀》之局促
。启泰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扬《激徵》,骋《清角》
。赞舞操,奏均曲
。形态和,神意协。从容得,志不劫
。
于是蹑节鼓陈,舒意自广
。游心无垠,远思长想
。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
。其少进也,若
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
。罗衣从风,长袖交横
。骆驿飞散,飒擖合并
[4]
。
燕居,拉
鹄惊
[5]
。绰约闲靡,机迅体轻
。姿绝伦之妙态,怀悫素之絜清
。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
。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
。明诗表指,
息激昂
[6]
。气若浮云,志若秋霜
。观者增叹,诸工莫当
。
于是合场递进,按次而俟
。埒材角妙,夸容乃理
。轶态横出,瑰姿谲起。眄般鼓则腾清眸,吐哇咬则发皓齿
[7]
。摘齐行列,经营切拟
[8]
。仿佛神动,回翔竦峙
。击不致
,蹈不顿趾
。翼尔悠往,暗复辍已
。乃至回身还入,迫于急节
。浮腾累跪,跗蹋摩跌
。纡形赴远,漼似摧折
。纤縠蛾飞,纷猋若绝
。超
鸟集,纵弛殟殁
[9]
。蜲蛇姌嫋,云转飘曶
[10]
。体如游龙,袖如素
[11]
。黎收而拜,曲度究毕
[12]
。迁延微笑,退复次列
。观者称丽,莫不怡悦。
于是欢洽宴夜,命遣诸客
。扰躟就驾,仆夫正策
。车骑并狎,
逼迫
[13]
。良骏逸足,跄捍凌越
。龙骧横举,扬镳飞沫
。马材不同,各相倾夺
。或有逾埃赴辙,霆骇电灭
。
地远群,暗跳独绝
。或有宛足郁怒,般桓不发
。后往先至,遂为逐末
。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
。迟速承意,控御缓急
。车音若雷,骛骤相及
。骆漠而归,云散城邑
。天王燕胥,乐而不
。娱神遗老,永年之术。优哉优哉,聊以永日
。
《舞赋》,当然是以描述丰富多彩的舞姿为主。傅毅在这里为我们记录的乃是汉代时极为盛行的“般鼓舞”,又称“盘鼓舞”。作者首写华屋、绣帐之装饰,金酹、玉觞之奢华,宾客主人之沉迷;续写郑女舞姿蹁跹、服饰艳丽、红颜光彩、眉目传情、且歌且舞。般鼓舞本是以足蹈鼓而为舞节,是节奏感非常强烈的舞蹈。作者写舞者“兀动赴鼓,指鼓应声”,其所运用的语言也相当富有节奏感。全篇以四字句为主调,间有三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整齐中不乏变化,变化中暗藏节奏,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似有金玉之声。如此,写独舞,则踏节蹈拍、俯仰往来、若奔若翔;写群舞,则逸态多姿、变幻莫测、动静回复……可以说,是语言的节奏律动成就了这一名篇。
《舞赋》的首段,作者一开篇,即假托楚襄王于云梦泽命宋玉赋高唐事之后,又置酒欢宴,以观舞助兴,并借宋玉之名写下此赋。其中提出了“歌以咏言,舞以尽意”的观点。论诗不如听声,听声不如察形。舞乃“材人之穷观,天下之至妙”。从而又得出,郑卫乐舞与雅声之别。这无疑表达了傅毅独有的音乐美学见解。傅毅重视舞乐的娱乐作用,这较之单纯将舞乐当作教化的工具要进步得多。与此相关,傅毅还对郑卫之乐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对儒家诗教的一种突破。儒家素有“郑声淫,放郑声”的主张,然不可否认,与雅乐相对的俗乐新声,较前者确实更富有魅力。听古乐则惟恐高卧,听新声则兴高采烈。“文人不能怀其藻”,“武毅不能隐其刚”,就连板着面孔装腔作势的君王,在郑卫之音面前,也“严颜和而怡怿”,“幽情形而外扬”。
《舞赋》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写舞的名篇。萧统在《文选》中将其归入音乐类,反映了我国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点。《吕氏春秋·古乐》中说:“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诗、乐、舞三者密不可分。“诗言其志也,歌咏其言也,舞动其容也。”《舞赋》中“轶态横出,瑰资谲起,眄般鼓则腾清眸,吐哇咬则发皓齿”,这些描写,正是上古“诗、乐、舞”相辅相成、蔚为大观的真实写照。
李善在《舞赋》注中说:“般鼓之舞,载籍无文。以诸赋观之,似舞人更递蹈之而为舞节。”般,《说文》解释为:“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可见,般,即盘旋之意。般,同“盘”,故般鼓舞,也称“盘鼓舞”、“七盘舞”、“七槃舞”“七鞶舞”等(见《文选注》及《佩文韵府》)。也有简称为鼓舞(《淮南子》)。西汉的刘安、东汉的张衡、三国的王粲、卞兰等,对般鼓舞都曾有过描述,但描绘得最为生动细腻的,还是傅毅的这篇《舞赋》。《舞赋》所记,与汉代石刻画像中的般鼓舞很是相符。这种歌舞,是将乐鼓平放在地上,由一人或几人在鼓上边唱边跳,并有乐队为之伴奏。此舞在汉代还很盛行,而到了唐代就不多见了。傅毅的《舞赋》,对般鼓舞作了生动逼真的描绘,为今人记录下了两千多年前的民族歌舞形式,因此是我们研究汉代歌舞艺术的一份珍贵资料。
尝诵傅毅《舞赋》,遣辞洵美,写态毕妍。其后平子梁王之俦,抽毫并作,咸不逮兹。
(俞安期《歌赋》,黄宗羲《明文海》卷三十六)
傅武仲有《舞赋》,皆托宋玉为襄王问对,及阅《古文苑》宋玉《舞赋》,所少十分之七,而中间精语,如“华袿飞髾而杂纤罗”,大是丽语。至于形容舞态,如“罗衣从风,长袖交横。骆驿飞散,飒沓合并。绰约闲靡,机迅体轻”;又“回身还入,迫于急节。纡形赴远,漼以摧折。纤縠蛾飞,缤焱若絶”,此外亦不多得也。岂武仲衍玉赋以为已作耶?抑后人节约武仲之赋,因序语而误以为玉作也?
(明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五《艺苑巵言》二)
傅武仲《舞赋》,故不减楚人相如之匹。
(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五)
《艺苑巵言》云(见上引)。案,《文选·舞赋》,傅武仲全文也。《艺文类聚》卷四十三《舞门》所载,删节之文也。《古文苑》录自《类聚》而改易后汉傅毅为宋玉,非也。章氏樵云:后人好事者以前有楚襄宋玉相惟诺之词,遂指为玉所作,其实非也。假说古人,赋家常例,不可据之标目。章说为是。
(近代 梁章钜《文选旁证》卷十八)
试比较汉代石刻画像中的般鼓舞(山东隋家庄画像、山东武梁祠左石室第三石画像以及山东沂南石墓百戏图画像等),看文字与图像的关系。
[1]
《古诗》曰:朱火然其中,青烟
其间。《广雅》曰:熺,炽也,虚疑切。《楚辞》曰:姱容修态
洞房。
[2]
珠翠,珠及翡翠也。《说文》曰:的
,珠光也。刘熙《释名》曰:妇人上服谓之袿。《上林赋》曰:飞纤垂髾。司马彪曰:髾,燕尾也,衣上假饰。《子虚赋》曰:杂纤罗,垂雾縠。司马彪曰:纤,细也。
[3]
言将观舞,故紧急之弦先已张者,今废弛之。末事之
曲者,今轻慢之。《周礼》曰:弛,悬也。郑玄曰:弛,释下也。《说文》曰:紧,缠丝急也。《苍颉篇》曰:
,曲也,于诡切。言郑卫之末事,而委曲顺君之好,无益,故废而慢之。
[4]
骆驿,不绝貌。飒
,屈折貌。与曲度相合并也。
[5]
,轻貌。拉
,飞貌。
,音篇。拉,音腊。
[6]
歌中有诗,舞人表而明之,指而合节。表,明也。《韩诗外传》曰:鲁哀公
然太息。《说文》曰:
,太息也。
与喟同。《汉书》:王章妻谓章曰:今在困厄,不自激卬。如淳曰:激厉抗扬之意也。卬,我郎切。
[7]
瑰,美也。谲,异也。般鼓之舞,载籍无文,以诸赋言之,似舞人更递蹈之而为舞节。《古新成安乐宫辞》曰:般鼓钟声,尽为铿锵。张衡《七盘舞赋》曰:历《七盘》而屣蹑。又曰:般鼓焕以骈罗。王粲《七释》曰:《七盘》陈于广庭,畴人俨其齐俟。揄皓袖以振策,竦并足而轩跱。邪睨鼓下,伉音赴节,安翘足以徐击,
顿身而倾折。卞兰《许昌宫赋》曰:振华足以却蹈,若将绝而复连。鼓震动而不乱,足相续而不并。婉转鼓侧,蜲蛇丹庭,与《七盘》其递奏,觐轻捷之翾翾。义并同也。《说文》曰:哇,谄声也,于佳切。咬,淫声也,乌交切。《楚辞》曰:美人皓齿,嫮以姱兮。
[8]
指摘行列,使之齐整。经营,往来之貌。摘,佗历切。〔切,〕相摩切也。郑玄《礼记注》曰:拟,犹比也,鱼里切。(
,引也。言舞人举引,皆有所比拟也。《广雅》曰:
,引也。)
[9]
殟殁,舒缓貌。言舞势超
,如鸟疾速飞集也。纵弛之际,又且舒缓弛舍也。(《字林》曰:鸟
,跳也。)殟,乌骨切。殁,音没。
[10]
《说文》曰:委蛇,邪行去也。姌
,长貌。蜲与逶同,于危切。蛇,音移。姌,如剑切。
,音弱。如云转之疾也。飘忽,如风之疾也。毛苌《诗传》曰:回风为飘,曶与忽同,呼没切。
[11]
游龙、素
,喻美丽也。宋玉《神女赋》曰:蜿若游龙,从风翱翔。司马相如《大人赋》曰:垂绛幡之素
。
[12]
言舞将罢,徐收敛容态而拜,曲度于是究毕。《苍颉篇》曰:邌,徐也,邌与黎同,力奚切。曹宪曰:
而拜,上音戾,下居虯反。今检《玉篇》目部,无此二字。
[13]
狎,谓多而相排也。
,聚貌。
,力董切。
,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