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是这样开始自我贬低的

从我记事时起,我就一直是一个很害羞的人。虽然没有害羞到无法交友或者无法参加集体活动的病态地步,但总归是能被他人察觉到。那时一旦要发表我自己的意见,或者在和初次见面的人谈话时,那种害羞就会让我惊慌失措。和女孩交谈绝对是最能让我手足无措的一件事。不过人的记忆有时会很古怪,如今我很难回忆起我最初几次表现出害羞时的细节,然而我还是渐渐回想起我人生中的一个插曲,而且我发现这个插曲对我的影响之大,是我未曾料到的。

小学时期

那时我八岁左右,是巴黎一所小学里的一名普通学生。我的老师并不严厉,然而他那件过时的外套以及他的大手和大嗓门却令人生畏。他经常把我们叫到黑板前面去回答问题。我很清楚地记得当时为了躲避老师的提问我能想到的所有小伎俩:躲在别的同学身后,假装弯腰捡东西,申请去卫生间,甚至祈求上帝让老师别叫到我。可是那一天,这些伎俩都没有奏效,老师叫的恰恰就是我。

在听到我的名字的那一刻,我感到心跳加速,双手颤抖,满脸通红。我来到黑板前,站在老师身边。他向我提问,而我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我就像瘫痪了一样,什么也说不出来。我几乎听不懂他的问题,身体里好像有一座火山,要喷发却不能喷发。由于我看上去一副很不好受的样子,老师便让我在同学们吃惊而嘲笑的眼神中回到了座位上。

初中时期

过了几年,我十四岁了。那个学年末,学校照例组织了一次运动会。我没有向老师报名参加任何一项比赛,也没有老师要求我去参加任何一项比赛,可最后我却在赛场上被推举做了手球比赛的守门员。我在这方面简直是一窍不通,但总要有人去做守门员。而那个守门员就是我!简单点说,那天晚上我守卫的球门被不停地贯穿,次数都能载入史册了。这个成绩固然不会永远存在于大家的记忆当中,但我坚信这是我年少时最屈辱的几幕之一。当时我既愤怒又伤心,既希望比赛赶紧结束又害怕结束后会发生的事情。中场休息时,我带着羞愧和屈辱跑到卫生间躲了起来。我当然恨所有人,但我更恨我自己。技不如人是我最大的痛处,而且我是自作自受。就是从那天起,都不用别人贬低我,我自己就开始贬低自己了。

在自我发现与自我揭露之间

几年过去了,我拿到了心理学学位,靠着不懈的努力和一点点的运气,我有幸进入了巴黎一家享有盛名的医院,在科室里专门治疗社交焦虑症这一症状。我深知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于是在导师的监督下开始研究社交恐惧症的小组治疗法。

我是很久以后才发现(在学生时代,我从未听别人明确地指出过这个现象),很多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着和我有一样的症状:回避他人、经常脸红、自我贬低、缺乏自信,等等。这些症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交焦虑。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对这个问题和备受其困扰的人群的研究中去。这一切让我回想起了我自己和别人相处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也在发现自我、帮助自我。

我如何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帮助自己

我是一名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顾名思义,心理学家是接受过五年专业教育的研究心理学的专家。简单来说,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研究心理机制的心理学家可通过心理治疗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那些希望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人。至于心理治疗,是一种个性化的治疗体系,每个病人都会得到针对自己的唯一疗法,心理医生会竭尽全力帮助病人摆脱心理问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能够带着自信与他人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病症、交际方面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不少心理医生和心理学家都接受过关于心理治疗的额外培训。另外,心理治疗也分很多流派,因此当你们接受心理治疗时,一定要问一下你们的心理医生他所接受的培训的详细内容。

几年来通过治疗患有社交焦虑症的病人,我自己学会并积累了一些小窍门。但这些小窍门绝不是现成的包治百病的药方,而是这个药方中的几味药材,是我同时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和一名害羞的病人通过经验积攒下来的成果。

当然,走向好转与痊愈的道路仍然漫长而坎坷。我平时用在自己身上的这些建议如果能帮到你们,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以下是我认为应首先了解的关键问题。

了解自己的困扰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如果没有人向他明确解释的话,有时他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困扰。我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他们从自己的主治医生那里出来以后仍然不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无论是生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当然了,他们也不敢问,因为怕惹恼了医生!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先明确一下几个概念。我自己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难以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困扰。

在精神病学中,“害羞”一词等同于社交焦虑,不过这两个词的意思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害羞”这个词是中性且广义的,它包含很多不同的意思,这些意思都与自尊、社交能力、自我暗示能力、性格、肢体语言等有关。因此,害羞是人类很基本的一种感情,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害羞感,但并不是都会达到病态的程度。

社交焦虑是只在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才会产生的一种特殊焦虑。总的来说,我们通常根据轻重程度把社交焦虑分为两大类:害羞和社交恐惧症。

害羞为程度较轻的社交焦虑,只出现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如与初次见面的人进行交谈时。害羞作为一种性格特质,会让害羞的人畏缩不前,避免出头露面或者主动做些什么事情。这种社交抑制的行为尤其会出现在与陌生人的交流过程中。一旦谈话对象使人感到安心或者亲切,害羞的人便会恢复正常的社交能力,交谈时也会更加自在。

社交恐惧 症是一种非常极端且严重的社交焦虑,患者会表现出一种极度无法控制的恐惧,他惧怕别人会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社交恐惧症通常发生在当众讲话或者表达不同意见的情形下,患者十分惧怕这些情形,会想尽一切办法逃避这些。渐渐地,患者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出调整,以彻底摆脱遭遇这些让他们极度焦虑的情形。

无论是害羞还是社交恐惧症,这些症状都特别恼人。对于我来说,最尴尬的情况莫过于脸红了。可脸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脸红是一种很正常的反应,所有浅肤色的人都能表现出脸红。从生理上来讲,很简单,脸红就是面颊部位毛细血管扩张的结果:血液在皮肤下变得更加可见,同时脸颊部位的温度上升。这种反应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几乎无法控制,它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因此,脸红只是一种机体反应,问题不在于我们会脸红,而在于我们能否接受自己脸红。正是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很多害羞的人都为脸红所困扰,因为脸红被看作软弱、局促和羞愧的表现。所以绝对不能脸红!

直面恐惧:慢慢地接近它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我经常向社交焦虑患者推荐这种自我揭露法,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这么做。

有人告诫我,恐惧挡不住危险,更何况危险也不总是在一开始就显现出来。然而,在遭遇对我们产生强烈冲击甚至是让我们感到惊恐的事情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要逃跑或者回避。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这样:不去参加生日聚会;尽量避免只和一个朋友单独在一起,因为我害怕找不到话题会冷场;从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怕说蠢话……当然,你们会说,任何人都有过避免类似情形发生的经历。但我在这里所说的,是一种常态,一种出于恐惧而形成的生活模式。

很不幸,回避的结果和我们的初衷完全相反,我们越逃避某种情形,这种情形对我们来说就越难以攻克。用我们的“行话”来说,回避会加强恐惧。

不过回避并不是一种命中注定的必然,谢天谢地!想要从回避走向直面,这里有一些非常有效的办法。所谓直面,就是以一种缓和的方式去面对自己所惧怕的情形。“缓和”这一概念是很重要的,我们并不是要和那些情形硬碰硬。

»» 如何自我揭露

想要有效地依照自己的节奏去自我揭露,就要遵循以下几条规则:

将自己暴露于某种选定的情形下,并坚持足够长的时间,直到不适感降低50%以上。如果一开始觉得这样做有些难度,那么可以先坚持几分钟,之后再重复几次,每次坚持的时间都更长一些。我记得有一位名叫热罗姆的病人,他是一家大型土木工程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他来找我,是因为他不敢在工作会议上当众发言。他最初几次是通过组织仅有一至两名同事参加的会议来锻炼自己,尽量拉长会议的时间,直到他的焦虑情绪降低了50%以上,他才会结束会议。之后他又进行了多次训炼,逐渐延长会议的时间,以及增加与会的人数,最后他终于克服了自己的问题。

在感到自己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控这种情形后,还是要尽可能多地接触这种情形,以彻底消除焦虑情绪。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要经过数次练习才能掌握好平衡。自信不但源于自身水平的保持,也源于不断重复的训练。每次重复同样的练习,效果会比在一开始就高标准地要求自己要有效得多。

在进行自我揭露后,最好在该情形中多待上几分钟,以确认自己的焦虑情绪没有反弹。如果出现了反弹,可延长自我揭露的时间,直到焦虑情绪降至合适的程度。

自我揭露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十分清楚自己所处的情形,不要强迫自己想其他事情,也不要强制让情形变得不那么让自己焦虑。不要躲避对方的目光,也不要掩饰自己的情绪(如佩戴太阳镜、化浓妆、饮酒、掏手帕或者看手机等)。

不要强迫自己。如果觉得实在无法掌控这样或那样的情形,那么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可以重新排列一下自己害怕的情形的顺序,从不那么容易引起焦虑的情形开始练起。练习的关键不是要马上见效,而在于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

要有耐心。想要有显著的改变,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哪怕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的“坏”习惯很可能是年深日久的,所以不会短期内就根除。要想进行自我鼓励,就要注意到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即便是在自己看来很小的进步,也要关注,并为此感到高兴,因为别人肯定不会替自己高兴的。这样一来自己就会感到自豪。另外,可以将今天自己的表现与前几天或者前几周进行对比。经常通过这种方式来自省,可以使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还可能达到对自己更加宽容的目的。 +chnCckUrzS4roOv/I5gLe0H37kXJ8ih4RFcY8LLJUoR7ULnFDJKRdnS3xsjt5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