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苏轼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父子三人都属唐宋“八大家”,世人合称“三苏”。

苏轼的母亲程氏,贤惠多才。苏轼从小就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弟弟苏辙一起诵习诗文,博览经史。少年时的苏轼才华过人,十来岁就写出了“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这样的警句。

年轻时苏轼更是才思敏捷,千言立就,随物赋形,洒洒洋洋。嘉祐二年(1057年),与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的文章给予高度的评价,“惊喜以为异人”,苏氏父子文名在京城广为传播。此后苏轼历任凤翔府推官、开封府推官,正式步入仕途。

神宗初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王安石变法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大臣的激烈反对。苏轼虽然不像守旧派那样以为新法概不可行,但在如何改革的具体问题上与王安石产生分歧,对变法做了全面批评。他写了《上神宗皇帝书》以及《再上皇帝书》和《拟进士对御试策》,抨击新党求治太急,并借试进士策之机讥讽时政。因此,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以后又徙至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豁达的苏轼对匆匆人生早已看透,对于宦海浮沉,他宠辱不惊,潇洒看待。他每到一地,不追求奢华的铺张,只求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在任上,苏轼嫉恶如仇,同情民间疾苦,民众由此得享太平。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一片赤诚写《湖州谢表》,忠告神宗要亲贤臣、远小人,但是就是这种忠直之言也使他卷入了一场排斥和打击异己的文祸之中。苏轼被御史台(又称“乌台”)诬陷为大不敬而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贬官黄州五年,苏轼在文学史上获得了极大丰收。他以如椽之笔,把自己忧郁与放达、人世与脱俗的矛盾心境一一寄于诗文,写下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酒仙歌》等千古奇文。

哲宗继位后,旧党上台,苏轼被重新起用。一直升至翰林学士。但是耿直的苏轼认为王安石新法中也有一些合理部分,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又一次开罪了旧党。

苏轼历朝都在唱反调,既得罪新党,也疏远了旧党,结果被排挤和打击。苏轼只得连上章疏,请求外放,终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

第二次任官杭州的苏轼率领军民修水利、掘水井,改善人民生活,他还治理西湖,将清理出的湖底淤泥筑成西湖岸边的长堤,植柳其上,后人称为“苏堤”。

此后,苏轼宦海浮沉,出京入京,十分频繁。旧党当权,他转任颍州、扬州;新党上台,他为官英州、惠州,最后被贬到海南岛儋耳。苏轼遭到新旧两党排挤,但他达观高雅,并不为之屈服。苏轼贬官岭南整七年,终获准北归,不幸在途中染病逝于常州,享年65岁。

苏轼一生,饱经磨难而其心不改,钟爱百姓且诗文丰富。他为后人留下诗作数千百,词作三百余,散文近千篇,皆堪称绝妙。他还工书、善画,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四大家”。一代文豪苏轼以其卓绝千古的诗、词、散文、书法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必将百世留芳。 e0aBvep8ZM69rVjZU2Bx58bbowuNEMLxd8n5XoP92FNg+r6LrJmeXLEHIB368MCE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大诗人。

陆游幼年时,正逢金兵焚掠江南,他时常听父老议论国事,见父辈言及形势危及时愤激慷慨的情形;对此他深受感动,从小就萌生了抗金之志。由于他长于兵间,有“儿时万死避胡兵”的惨痛经历,有与人民同患难、共命运的童年,因而产生了热爱人民的思想。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爱好学习,喜读兵书,立志以身许国,恢复中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陆游应进士试得第一名。但因为他议论抗金,得罪了权相秦桧,最终被除名。

秦桧死后,陆游才得以恩荫出任宁德(今属福建)主簿。由于政绩斐然,并且抗金需要人才,后被召用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宋孝宗即位初期,有志恢复中原,陆游被特赐进士出身,参与起草抗金文献,协助抗金名将张浚筹划北伐。不久,张浚在政治斗争中失势,抗金失利,陆游受此牵连,因鼓动抗金的罪名被免职。

陆游一生中被罢官多次。每被罢官后他就去闲居,但他抗金报国、收复失地之志始终不渝。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召,已是中年的陆游至其幕中助理军务,后赴边防重地南郑(今属陕西)。陆游练兵习武,意气昂扬,跃跃欲试,壮志如云。然而在主和派把持下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王炎不久就被调离出川,陆游马革裹尸的愿望也随之付诸东流。壮志未酬的陆游寄情山水,以排遣自己的愁绪。后来陆游还曾在蜀帅范成大幕中任参议官,但未能获得一展才华的机会。

陆游虽不能横槊上阵杀敌,但他以诗人自命,用千钧笔抒发雷霆之志。他一生力主抗击金兵、恢复失地,屡遭投降集团排挤打击,郁郁不得志,但他将一腔热情倾注到了诗歌创作中,创作了大量爱国主义诗作。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会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以诗言志,充分表达了诗人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他在另一首诗中还写道:“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陆游在礼部郎中任上,见满朝官员文恬武嬉,这位爱国诗人又按捺不住满腔忠诚,向皇帝提出加强国防的建议,结果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免职。看到国家衰败,陆游感慨万分:“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对卖国求和的投降派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陆游被罢职后长期在家乡山阴闲居,他接近下层人民,写下了《秋怀》、《春晚即事》、《游山西村》等反映农家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诗篇。

陆游虽已年老体弱,但爱国热情丝毫不减。他积极支持韩侘胄的北伐计划,但不久韩侘胄北伐失败被杀,陆游也受到牵连。然而陆游依然爱国赤心如一,晚年弥留之际,仍留下了千古绝唱《示儿》:“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创作诗作数万首,存世九千余,居古代作家首位。诗大都抒写抗金报国、光复中原的情怀,风格雄浑,感情真挚,在中国爱国主义诗歌中占有突出地位;他的农村诗以清新秀丽见长,富于生活气息,词则兼有豪放、婉约的风格。 n78m5zA1NkADHOLlAxPqsrHflpEBMhv4P5VuroUT18z8OCFRul8WNISZgXimsrc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